企业国有资产法的体系结构与内容
第07章企业国有资产法律制度

第07章企业国有资产法律制度企业国有资产的法律制度是指国家对国有企业及其资产进行管理和监管的一系列法律规定和制度机制。
企业国有资产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旨在保护国家财产安全,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维护国家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
以下为第07章企业国有资产法律制度的完整版介绍。
一、企业国有资产法律地位企业国有资产的法律地位是指国家对国有资产所有权的确认和保护。
我国创立了国有资产法的制度体系,明确了国有资产的性质、范围和归属。
企业国有资产具有法人地位,依法享有经济自主权和自主创新权。
国家通过相关法律保障企业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利益,促进国有企业和发展。
二、企业国有资产产权保护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的保护是指国家对企业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的保护。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企业国有资产的产权,确保企业国有资产归国家所有。
国家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的保护,包括完善产权登记制度、建立健全产权保护机制、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等。
三、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是指国家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监督。
我国建立了以国资委为核心的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机制,制定了一系列监管规定和政策措施,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和服务,推动国有企业的和发展。
国家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主要包括监督管理、监测评估、监察审计等方面。
四、企业国有资产的处置企业国有资产的处置是指对不再属于国家所有的企业国有资产进行处理和利用。
国家建立了企业国有资产处置的法律制度和程序,明确了处置方式、条件和程序等,防止滥用职权和资源浪费,确保国有资产的合理处置和有效利用。
企业国有资产的法律制度是国家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和监管的重要手段,是保护国有资产安全和促进国有企业发展的基础。
当前,我国正积极推进企业国有资产制度,加强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和服务,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如何加强对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的保护、如何完善监管机制和加强监管能力等。
4 企业国有资产法

第六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收支范围
1.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的范围
包括:①从国家出资企业分得的利润;②国有资产转让收入;③从国家出资企业取得的清算收入;④其他国有资本收入。
第一节企业国有资产法律制度概述
一、企业国有资产的概念
国有资产一般可划分为三种,包括由国家对企业的出资所形成的权益,由国家机关、国有事业单位等组织使用管理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以及属于国家所有的土地、矿藏、森林、水流等资源性国有资产。
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的原则
(1)按照国有资产所有权由国务院统一行使,出资人职责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代表履行的原则,明确"统一所有,分级代表"的原则。
4.单独股东权与少数股东权
以股东权的行使方式为标准,可以将股东权分为单独股东权和少数股东权。
三、股东权的内容
主要包括:①公司股利的分配权;②公司剩余财产的分配权;③股权的转让权;④其他股东转让股权的优先购买权;⑤公司新增资本的优先认购权;⑥股东会(股东大会)的出席权、表决权;⑦临时股东会(股东大会)的召开请求权;⑧股东会(股东大会)的召集和主持权;⑨股东大会的提案权;⑩公司资料的查阅权;⑩股东诉权。
二、国家出资企业管理者的考核
1.国家出资企业管理者的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
包括:①不得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或者取得其他非法收入和不当利益;②不得侵占、挪用企业资产;③不得超越职权或者违反程序决定企业重大事项;④不得有其他侵害国有资产权益的行为。
2.国家出资企业管理者的考核
(1)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与任期经营业绩考核是企业管理者经营业绩考核制度的两种具体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释义及实用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释义及实用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是我国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法律法规之一。
它对于维护国家财产安全、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企业国有资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企业国有资产法的理解和应用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和争议。
本文将从法律解释和实用指南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实际操作提供一些指导。
一、企业国有资产的概念和目标企业国有资产是指由国家投资兴办、国家拥有全部或部分所有权的企业所持有的资产。
其管理目标主要包括保值增值、有效利用、科学经营和增加国家财富。
二、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原则和方法1. 公平公正原则: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应坚持公平公正,严禁滥用职权、纵容腐败等行为,保护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
2. 集中统一原则:企业国有资产应由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资产管理机关集中统一管理,形成合力、提高管理效能。
3. 市场化运作原则: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应以市场化原则为导向,注重提高资产配置效率和风险抵御能力。
4. 监管协调原则: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机关应建立健全监管协调机制,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平稳运行。
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准则和制度1. 资产评估制度:企业国有资产应定期进行评估,确保公正、准确地反映资产价值。
2. 资产监管制度:建立完善的资产监管机制,加强对企业国有资产的核查、监督和审计,规范资产管理行为。
3. 资产增值制度:鼓励国有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方式增加资产价值,提高企业竞争力。
4. 资产处置制度:对于存在严重亏损、无法持续经营的企业,应及时采取合理处置措施,防止资产流失。
四、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实践问题与解决方案1. 完善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人员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2. 加强企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独立性和专业性,提高决策和监督能力。
3. 建立国有资产负债表制度,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风险防范能力。
4. 推进企业国有资产证券化,实现国有资产的市场化流转,提高配置效率和流动性。
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法

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法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法是指国家对企业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和监督的法律法规。
该法旨在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增值,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一、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1.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原则:国有资产管理应当以保值增值为目标,通过有效的管理和运营手段,提高国有资产的价值。
2. 国有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原则: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国有企业享有国有资产的经营权,但不得侵犯国有资产的所有权。
3.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独立性原则: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独立行使职权,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不受其他组织和个人的干预。
4.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公开透明原则: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二、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1. 国有资产评估:对国有资产进行评估,确定资产的价值和使用权。
2. 国有资产监督:对国有资产的使用、处置和增值进行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滥用。
3. 国有资产经营: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的经营管理,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4. 国有资产处置:对再也不需要或者无效的国有资产进行处置,确保国有资产的有效利用和增值。
5. 国有资产收益分配:对国有资产的收益进行合理分配,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三、国有资产管理的主体和职责1. 国务院:负责制定和颁布国有资产管理的政策和法规,统一领导和管理国有资产。
2.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包括资产评估、监督、经营和处置等职责。
3. 国有企业:作为国有资产的经营主体,负责国有资产的有效利用和经营管理。
4. 国有资产评估机构:负责对国有资产进行评估,确定资产的价值和使用权。
四、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责任1.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对违反国有资产管理法的行为进行查处和处罚。
2. 国有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合法合规经营,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增值。
3. 国有资产评估机构应当依法进行资产评估,确保评估结果的真实准确。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法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法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法是我国企业法律体系中的一部分,它主要规定了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监督、审计、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从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法的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在国有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资产管理问题逐渐凸显。
一些国有企业由于资产管理不善,导致资产流失、浪费、闲置等问题频发。
因此,为了加强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规范企业行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国家制定了《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法》。
1.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法》明确规定了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合法、公开、公正、公平、有效、安全等要求。
这些原则为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提供了基本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
2.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机构设置和职责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法规定了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职责,包括资产管理委员会、资产管理部门等。
这些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进行全面管理、监督、评估和审计,确保国有企业的资产安全和有效利用。
3.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监督和检查为了加强对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法规定了相关的监督和检查机制。
国家和有关部门可以对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国有企业资产的合法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4.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报告和公告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法规定了国有企业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资产管理情况,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社会公布资产管理情况。
这些报告和公告的内容应当真实、准确、完整,便于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了解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情况。
三、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法的意义《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法》的出台,对于规范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它有助于防止国有企业资产流失、浪费、闲置等问题的发生,提高国有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益。
另一方面,它有助于促进国有企业的管理和监督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提高国有企业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释义及实用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释义及实用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机关制定的一部法律。
它的主要目的是明确国有资产的归属、有效保护国有资产、规范企业的运作管理、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该法律的颁布实施对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该法律中,国有资产是指所有权属于全体人民的资产,包括国有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等,以及国家持有的股权、无形资产等。
这些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属于全体人民,而不是任何一个个人或组织的所有。
根据该法律的规定,国有资产的管理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和管理,切实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
同时,该法律还规定了国有资产的评估、转让、处置等具体事项,为国有资产的合理运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该法律还明确了国有企业的法定职责、合法权益和运营机制等具体内容。
国有企业应当遵循企业经营管理的规律,促进企业的效益增长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同时,该法律还规定了国有企业的监督管理机制,促进国有企业的稳健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的颁布实施对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推动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保护国有资产不受损失,维护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对于相关领域从业人员或者相关人员来说,需要了解并遵循该法律的规定,不仅能够满足国家法律的要求,还能够促进自身的事业发展。
为此,相关人员需要不断学习、熟悉和运用该法律,提高自身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为保护国有资产、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出应有的贡献。
企业国有资产法解读

企业国有资产法解读企业国有资产法是为了保障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出台的一项法律。
该法对国有资产的归属、管理、使用和监督等方面进行了规定,旨在加强对国有资产的保护和有效利用。
本文将对企业国有资产法进行解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法。
一、国有资产归属问题企业国有资产法首先明确了国有资产的归属问题。
按照该法,国有资产属于全民所有,是国家的重要财富。
国家依法行使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同时保障企事业单位的经营权,在保护全民利益的前提下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企业国有资产法设立了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负责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监督。
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具体职责包括:制定国有资产管理规定、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检查和评估企业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协助企业制定和实施国有资产管理计划等。
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设立和职责明确,为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企业国有资产法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
其中包括:国有资产管理计划制度、国有资产评估制度、国有资产监督检查制度等。
这些制度的建立旨在规范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使用,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有效利用。
四、国有资产监督检查企业国有资产法要求建立国有资产的监督检查机制,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使用进行监督和检查。
国有资产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对企业国有资产经营状况的检查;对国有资产清产核资的检查等。
通过监督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有效利用。
五、国有资产使用和处置企业国有资产法明确规定了国有资产的使用和处置原则。
国有资产的使用应当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依法保护和规范企业对国有资产的合理使用权。
对于需要处置的国有资产,应当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确保资产的合理流转和价值实现。
结语企业国有资产法的出台,强化了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使用的制度建设,有利于规范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使用,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有效利用。
解读《企业国有资产法》优秀文档

解读《企业国有资产法》优秀文档《企业国有资产法》是一部对我国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的法律法规。
该法的出台对于保护和发展国有资产、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本文将解读《企业国有资产法》的重要内容和特点,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该法律的内涵和作用。
一、《企业国有资产法》的背景和意义《企业国有资产法》的出台是我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重要举措。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的管理与运营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困境。
该法的出台,旨在加强对国有资产的保护和管理,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益,推动国有资产优化配置、增值增效。
这对于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提升国有资产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企业国有资产法》的主要内容1. 企业国有资产的定义与分类《企业国有资产法》明确了对企业国有资产的定义和分类,即以国家名义出资或者控股的企业所持有的资产。
根据资产形态和使用方式的不同,企业国有资产被划分为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两大类别。
2. 国有资产的产权保护《企业国有资产法》强调了对国有资产产权的保护,明确规定国有资产受到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国有资产产权。
同时,法律对于国有资产的征收、征用和财产转移等行为也做了具体规定,进一步加强了对国有资产的保护力度。
3. 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设立与职责该法规定了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设立与职责,明确了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主体责任,包括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国有资产的配置和分配、国有资产经营者的选聘与考核等。
同时,该法也规定了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权力和义务,使其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保障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和运营。
4. 国有资产的流转与监管为了促进国有资产优化配置和流转,该法规定了国有资产的处置和转让程序,明确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权力和义务。
同时,该法加强了对国有资产流转过程的监管,确保国有资产的流转符合相关法规和政策,防范和解决资产流转中的风险和问题。
5. 国有资产的绩效评价和监督该法规定了对国有资产绩效的评价和监督机制,强化了国有资产的经营者责任和绩效考核。
企业国有资产法律制度

企业国有资产法律制度企业国有资产法律制度是指针对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的管理、运营和保护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规范和制度安排。
它的目的是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一、国有资产法律地位国有资产法律地位是指国家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进行规定和保护的法律地位。
国有资产作为国家财产,享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受宪法、法律和法规的保护。
国有资产法律地位的确立有利于明确国有资产的归属和管理责任,防止滥用职权和挪用国有资产。
二、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1. 国有资产监管法律制度国有资产监管法律制度旨在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它包括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立和职责、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规范、国有资产评估制度、国有资产处置制度等。
国家利用法律手段对国有资产进行监管,既可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侵权行为的发生,也可以促进国有资产的增值和优化配置。
2. 国有资产运营法律制度国有资产运营法律制度是指国家对国有资产的经营和利润分配进行规范的法律制度。
它涉及到国有企业的组织机构与运营管理、经营决策与风险控制、利润分配与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建立健全的国有资产运营法律制度,国家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增加国有资产的收益。
三、国有资产保护法律制度1. 国有资产保护法律制度国有资产保护法律制度的目标是防止国有资产遭受损失和侵害。
它包括国有资产保护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保护责任的明确和追究、国有资产侵权行为的惩处等。
通过建立健全的国有资产保护法律制度,国家可以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2. 国有资产违法违规行为法律制度国有资产违法违规行为法律制度是指对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违法违规行为予以惩处的法律制度。
这包括了对滥用职权、挪用国有资产、职务侵占、受贿行为等进行追究和处罚。
通过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可以有效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有效性。
总结:企业国有资产法律制度是国家为了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规范和制度安排。
企业国有资产法

企业国有资产法简介:企业国有资产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为规范国有资产的运营和管理而制定的一部法律。
本法对于明确国有资产的归属、加强资产管理、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为企业国有资产法的相关内容和要点。
第一章国有资产的基本规定国家委托经营的企业和国有独资公司的资产归国家所有,称为国有资产。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国有资产的统一管理和监督。
第二章市场化运营企业国有资产应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运营,通过市场竞争实现增值。
企业应遵循市场规则,合理制定经营决策,充分利用资产进行投资和融资。
第三章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保值增值是企业国有资产的重要目标,既要确保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又要追求资产的增值收益。
企业应制定合理的资产管理制度,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第四章国有资产的监督和审计国有资产的监督和审计是确保资产安全和合法性的重要手段。
国家对企业国有资产实行定期监督,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资产运营状况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加强风险防控。
第五章国有资产的流转和处置企业国有资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流转和处置,包括资产交易市场、拍卖、出资和转让等形式。
资产流转和处置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国有资产的最大化利益。
第六章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督和问责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督和问责是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和增值的重要措施。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企业的资产管理和经营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结语:企业国有资产法的颁布和实施,为规范国有资产管理、促进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法律依据。
企业应按照法律要求,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增值。
国家应持续加强资产监督和审计,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国有资产的良性流转和合理处置。
通过法制建设和监管机制的不断完善,企业国有资产将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做出贡献。
国资法的主要内容

国资法的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是为了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加强对国有资产的保护,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而制定的法律。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立法目的:为了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加强对国有资产的保护,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制定本法。
2. 国有资产定义:本法所称企业国有资产(以下称国有资产),是指国家对企业各种形式的出资所形成的权益。
3. 国有资产所有权: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
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
4. 出资人职责: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分别代表国家对国家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出资人权益。
5. 国家出资企业:本法所称国家出资企业,是指国家出资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
6. 履行出资人职责原则: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政企分开、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不干预企业依法自主经营的原则,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
具体办法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制定。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详细的信息,建议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原文。
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框架体系内容

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框架体系内容
以下是 8 条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框架体系内容:
1. 资产登记那可是太重要啦!就好比你有一堆宝贝,你总得清楚它们都有啥吧!例如咱国企的那些机器设备,要是不登记清楚,怎么知道有多少家当呢?
2. 资产使用得规范起来呀!不能随意乱来呀!这就像开汽车,得遵守交通规则呀,不然不就乱套啦!比如说办公电脑得用于办公,不能拿去玩游戏呀!
3. 资产的维护保养也不能马虎呀!你想想家里的电器还得时常保养呢,何况是国有资产呢!像那些大型设备,定期维护才能更好用呀,不然出故障多麻烦呀!
4. 资产盘点要认真对待,这就如同家里定期清理杂物,得清楚哪些还在,哪些不见了呀!比如仓库里的物资,不按时盘点咋知道有没有丢失或损坏呀!
5. 资产处置可不能乱来呀!这可不是你想卖就卖的!好比你要卖掉一件很珍贵的东西,不得深思熟虑吗?不能随便就处理掉国有资产呀!
6. 预算管理得精细呀!就像过日子得算计着花钱一样!如果没个预算,那资产采购不就没个谱啦?还不得乱套呀!
7. 效益评估不能少呀!这是看看咱这些资产有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呀!总不能让它们闲置浪费吧!比如一个项目的资产投入,得看看产出好不好呀!
8. 监督管理要严格呀!这是给国有资产上一道保险呀!谁要是乱来,那可不行呀!这就好比警察维护社会治安,没有监督怎么行呢!
我觉得呀,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框架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严格执行这些内容,才能让国有资产更有效地发挥作用,为国家和人民创造更大的价值!。
企业国有资产法解读

企业国有资产法解读1. 引言企业国有资产法是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法律。
该法律的实施对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本文中,将从法律的主要内容、影响和实施的问题等方面对企业国有资产法进行深入解读。
2. 法律的主要内容企业国有资产法对于国有企业的所有权、经营权、监管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
首先,该法律明确规定了国有资产的管理范围和基本原则,包括国有资产的保护、增值和流转等。
其次,该法律对于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界定也作出了具体规定,明确了国有资产出资人的权益和履行义务。
此外,该法律还对于国有资产的监管和监督机制、国有资产收益分配和使用、国有资产流转和转让等问题作出了详细规定。
总的来说,企业国有资产法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3. 影响企业国有资产法的实施对于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该法律明确了国有企业的产权归属,加强了对国有资产的保护和监管,有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
其次,该法律规定了国有资产流转和转让的程序,促进了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和有效使用。
此外,该法律还鼓励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推动企业的市场化运作。
通过实施企业国有资产法,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将得到更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4. 实施的问题虽然企业国有资产法对于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还相对较慢,一些制度和机制的缺失制约了国有企业的发展。
其次,企业国有资产法还需要更加具体和细化的配套制度来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对于国有资产的监督和监管机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内部治理和风险防控。
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国有资产法的实施将更加顺利和有效。
5. 结论企业国有资产法的出台和实施对于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法律的主要内容明确规定了国有资产的管理范围和基本原则,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企业国有资产法(ppt 59页)

公诉方指控,新大地系海南机械成立的子公司, 应属于国有企业。涂景新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 职务之便,与担任新大地财务部负责人的王慧艳相 互勾结,侵吞公款2556万元人民币;黄智忠身为国 家工作人员,徇私舞弊,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并挪 用公款15万元人民币。
七年,涂景新经历了从千万富翁—死刑 犯—无罪释放这样一个传奇般的轨迹。
1992年下半年,涂景新回到故乡,并看中了位于南 昌市核心商业区—八一广场上的江西省展览馆,欲 将其整体租赁下来再稍经改造,成为经营电脑及其 附属商品的专业化大卖场。
然而,《公司法》在当时还没有颁布,所以没 有法律规定个人可以注册公司,所以涂景新必须要 有一个国营的主管单位才行。情急之下,涂景新想 起了他在海南时结识的海南机械总经理黄智忠。经 双方协商,海南机械同意让涂景新挂靠。当初双方 约定:海南机械不出资也不派人参与管理,只出具 相关资信证明,并适当收取管理费;新大地由涂景 新独立出资经营管理。
企业国有资产法
一、《企业国有资产法》背景、立法目的 二、国有资产、国有企业、国有产权 三、国资委的法律性质、职责 四、国家出资企业的治理 五、关系国有资产出资人权益的重大事项 六、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国家作为所有权
人和社会对国有资产的监督 七、法律责任
一、《企业国有资产法》背景、立法目的
陈氏家族认为上海闵联公司1992年受让上海百事公司股 权构成侵权,要求闵联公司返还上海、南京、武汉3家 百事公司价值2.23亿元股权和收益。
2002年上海高级法院一审判决陈氏家族败诉。
2005年5月17日,上海高级法院再审判决,上海闵联公 司拥有的上海百事可乐公司股权中的百分之二十八归上 海百事总经理陈秋芳、陈芝芳(陈秋芳姐姐)、于兴国(陈 秋芳姐夫)三人所有。同时,陈秋芳家族对南京百事、 武汉百事股权的诉请被法院驳回。
[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法问题解答》:《企业国有资产法问题解答》
![[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法问题解答》:《企业国有资产法问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0e00c8e4d4d8d15abe234e63.png)
[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法问题解答》:《企业国有资产法问题解答》[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法问题解答》:《企业国有资产法问题解答》篇一 : 《企业国有资产法问题解答》:《企业国有资产法问题解答》-内容简介,《《企业国有资产法问题解答》,作者于吉,由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于2008年11月1日。
本书介绍了企业国有资产法的主要内容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介绍了国外关于国有资产立法情况和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知识。
企业国有资产法_《企业国有资产法问题解答》 -内容简单介绍《企业国有资产法问题解答》国有资产是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的财产。
发展壮大国有资产,是巩固发展国有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资产管理从打破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先后经历了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利税分流、拨改贷、贷改投、承包租赁、授权经营等改革。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不断探索和创新,激发了国有经济的活力。
国有资产总量迅速增长,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逐步优化,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国有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
但是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方面,各级政府既行使公共管理职能,又行使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职能分散在多个部门,对企业国有资产形成多头干预。
有些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低价出售,甚至无偿分给个人,侵害国有资产权益。
国有资产出资人不到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主体不明确。
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十分突出,却很难找到和处理相关责任人。
《企业国有资产法》是我国国有职场监督管理的基本法,为便于读者学习了解《企业国有资产法》,本书介绍了该法的主要内容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介绍了国外关于国有资产立法情况和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知识,供读者参考。
)、《企业应对入世法律知识300问》等。
企业国有资产法_《企业国有资产法问题解答》 -图书目录一什么是国有资产,二什么是企业国有资产,三《企业国有资产法》的立法宗旨是什么,四《企业国有资产法》的调整范围是什么,五为什么要坚持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六如何理解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七如何理解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实行分级代表,八为什么要实行国有资产分级代表,九如何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监管国有资产的范围,十什么是国家出资企业,十一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应当坚持哪些原则,十二为什么授权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十三落实“统一所有与分级代表”遇到哪些问题,十四如何理解政企分开的原则,十五如何理解政资分开的原则,十六如何理解两权分离的原则,十七如何理解“三统一”、“三结合”,十八什么是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制度,十九如何进行清产核资,二十如何进行资产评估,二十一蛔何进行资产统计报告,二十二如何进行绩效评价,二十三如何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二十四如何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二十五如何确认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二十六如何认识国资委的定位,二十七哪些机构可以履行出资人职责,二十八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享有哪些权利,二十九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主要职责是什么,三十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应当履行哪些义务,三十一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委派的股东代表在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和国有资本参股公司如何履行职责,三十二国家出资企业享有哪些权利,三十三国家出资企业从事经营活动时应当承担哪些义务,三十四国家出资企业如何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三十五国家出资企业依法建立的财务会计制度应当包括哪些内容,三十六国家出资企业如何设立监事会,三十七国家出资企业如何对其所出资企业进行管理,三十八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选择国家出资企业管理者的方式有哪些, 三十九国家出资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四十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选择国家出资企业管理者的程序是什么, 四十一国家出资企业的管理者兼职受到哪些限制,四十二国家出资企业的管理者应当承担哪些义务,四十三如何建立国家出资企业管理者业绩考核制度,四十四什么是任期经济责任,如何对国有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四十五对政府直接任免的企业管理者如何管理,四十六国家出资企业的哪些事项属于重大事项,四十七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哪些重大事项须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决定,四十八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哪些重大事项要由企业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或董事会决定,四十九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的重大事项如何决定,五十重要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变更重组如何实施,五十一国家出资企业发行债券、投资等事项应当报请哪些政府部门批准, 五十二国家出资企业投资应当注意哪些问题,五十三国家出资企业的哪些重大事项须接受职工的监督,五十四国家出资企业对其出资企业履行职责的哪些重大事项须参照《企业国有资产法》的规定,五十五什么是国有企业改制,五十六如规范国有企业改制的决定审批程序和监督检查工作,五十七如何制订国有企业改制方案,五十八国有企业改制方案应当载明哪些事项,五十九如何确定改制企业的资产价值,六十如何规范管理层收购,六十一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哪些阶段,六十二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哪些重要成果,六十三进1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是什么,六十四国家出资企业改革的趋势是什么,六十五什么是关联方,六十六什么是关联关系,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与关联方不得有哪些行为,六十七未经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同意,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不得有哪些行为,六十八国有资本控股公司与关联方交易应当履行哪些程序,六十九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哪些事项需要进行资产评估,如何规范资产评估,七十国家出资企业及其管理者如何配合资产评估机构,七十一资产评估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如何依法履行资产评估职责,七十二什么是国有资产转让,七十三国有资产转让是否科学合理的衡量标准是什么,七十四国有资产转让的决定程序是什么,七十五国有资产转让应当遵循哪些原则,七十六如何确定国有资产转让的最低价格,七十七向经营管理者及近亲属转让国有资产有哪些限制,七十八国有资产如何向境外转让,七十九国家出资企业的国有股东如何转让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八十什么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有哪些重要意义, 八十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八十二如何对国有资产加强监督,八十三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的有关负责人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八十四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的工作人员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八十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委派的股东代表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八十六国家出资企业的管理者的哪些行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八十七国家出资企业的管理者违法、违纪后任职受哪些限制,八十八接受委托的中介机构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八十九有关法律对国有资产监管作了哪些规定,九十有关行政法规对国有资产监管作了哪些规定,九十一有关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对国有资产监管作了哪些规定,九十二党的16大以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哪些探索,九十三党的16大以前国有资产监管主要采取了哪些模式,九十四党的16大以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取得哪些进展,九十五国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有哪些类型,九十六国外国有资产管理立法有哪些特点,九十七欧洲有关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及立法有哪些特点,九十八北美洲有关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及立法有哪些特点,九十九南美洲有关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及立法有哪些特点,一百澳洲有关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及立法有哪些特点,一百零一亚洲有关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及立法有哪些特点,附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法_《企业国有资产法问题解答》 -部分章节三、《企业国有资产法》的立法宗旨是什么,立法宗旨是指制定法律要达到的基本目的《企业国有资产法》第一条规定:“为了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保障国有资产权益,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恃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制定本法。
企业国有资产法资料

2008 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号,以下简称《企业国有资产法》)由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现将该法主要内容简介如下:一、《企业国有资产法》主要内容《企业国有资产法》共9章,77条,分别是总则、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国家出资企业、国家出资企业管理者的选择与考核、关系国有资产出资人权益的重大事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有资产监督、法律责任和附则。
专家评说迈出国资立法第一步全面涵盖经营性国有资产国有资产一般划分为经营性资产、行政事业性资产以及资源性资产。
对于行政事业性资产,财政部等有专门的部门规章;对于矿产、水、土地、森林等资源性资产,则一般都有专门的单行法进行规定。
专家表示,同其他两类国有资产相比,经营性国有资产市场化取向最为明确,也最需要保护。
以立法方式集中解决经营性国有资产的保护问题,对于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通过的企业国有资产法所称的国有资产,是指国家对企业各种形式的出资所形成的权益。
这一规定意味着,包括金融企业国有资产在内的各类企业国有资产都适用本法规定。
据统计,截至2007年,我国共有国有企业11.5万户,资产总额35.5万亿元。
仅中央企业一级,除国资委监管的146户外,还有财政部和央行等部门负责监管的金融企业,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监管的其他为数众多的国有企业。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国资法起草小组成员李曙光表示,企业国有资产法明确将金融资产纳入法律适用范围,将确保能对经营性国有资产进行全面规制,对今后金融国有资产的整合以及整个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都具有积极意义。
鉴于金融资产的特殊性,同时也为了与现行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相衔接,企业国有资产法也在附则中规定,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与监督,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这样就使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既适用于本法,又与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证券法、保险法等金融类法律和有关行政法规对金融企业监管的特别规定相衔接。
第三章 企业国有资产法

二、企业改制 (一)企业改制的类型 企业改制,是指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和企业制度的创新,包括企业组织形 态的变更。 1.国有独资企业改为国有独资公司; 2.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改为国有资本控股公司或者非国有资本控 股公司; 3.国有资本控股公司改为非国有资本控股公司。 (二)企业改制的决定机制 应当依照法定程序,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决定或者由公司股东会、股 东大会决定。 (三)企业改制方案 (四)企业改制中资产价值的确定 三、与关联方的交易 (一)关联方的界定 《国有资产法》所称关联方,是指本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 其近亲属,以及这些人员所有或者实际控制的企业。 (二)禁止关联方利用关联交易谋取不当利益
第三章 企业国有资产法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国有资产的概念、国有 资产法的基本内容;重点阐述了履行出 资人职责的机构、国家出资企业、国家 出资企业管理者、关系国有资产出资人 权益的重大事项、国有资产监督等,并 对违反国有资产法的法律责任进行了解 释。
第一节 企业国有资产法概述 一、企业国有资产的概念 企业国有资产,是指国家对企业各种形 式的出资所形成的权益。 经营性国有资产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 资源性国有资产 二、企业国有资产法的概念
企业国有资产法,是指调整在国家管理国有资 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第二节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 一、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分级代表制度 二、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设置 (一)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 (二)地方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 (三)其他部门 三、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的权利和义务 (一)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的权利 1.资产收益 2.参与重大决策 3.选择管理者 4.制定或者参与制定国家出资企业的章程 (二)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的义务 1.保障出资人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损失 2.不得干预企业经营活动 3.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 4.定期报告 5.重大事项报批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企业国有资产法概述第一节企业国有资产法立法背景企业国有资产法的立法背景主要有:(一)制定企业国有资产法,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二)制定企业国有资产法,是坚持改革方向,保证改革顺利进行迫切需要。
(三)贯彻执行物权法,要求我们抓紧制定企业国有资产法。
(四)制定企业国有资产法,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的宪法精神的必然要求。
(五)制定企业国有资产法,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必然要求第二节国有企业立法的历史沿革(一)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列(三)公司法(四)企业国有资产法(五)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操作规则第三节、颁布实施企业国有资产法的意义企业国有资产法的颁布施行,对于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加强对国有资产的保护,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国有资产法》,体现了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确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方向和总体思路。
(二)《企业国有资产法》确立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三)《企业国有资产法》明确了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和职责(四)《企业国有资产法》界定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收入和支出(五)《企业国有资产法》严格了国有资产的监督第四节、企业国有资产法的作用(一)明确国资委的出资人地位。
(二)遏制国有资产流失(三)规定国企职工管理和监督的权利(四)对国企高管的高薪问题未作具体规定第五节、我国国有资产监管模式之演变国有资产监管经历了20多年的探索,大致分成以下二个阶段:(一)国有资产监管模式探索阶段1988-2002年,中央和地方分别寻找国有资产管理的新途径,出现了较典型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1、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局。
2、一体两翼模式。
3、“五龙治水”模式。
通过多种模式探索,2002年国务院决定重建新型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成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国有资产监管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以来,针对长期制约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政企不分、政资不分、多头管理、出资人监管不到位,责任不落实等问题,国务院颁布了《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明确了国有资产监管“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等一系列重大原则。
这一举措促进国有资产监管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至此,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2009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必将推动我国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向更新的目标迈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客观上要求国有企业改革必须以适应市场经济为目标,政府不再单纯以行政命令干预企业的经营,而国有企业出于自身利益出发对于新制度的需要,成为国有资产监管模式变迁的主要动力。
第六节、企业国有资产的立法精神和立法重点(一)企业国有资产法的立法精神企业国有资产法总的立法精神是,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据宪法,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维护国有资产权益,发展壮大国有经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二)企业国有资产法的立法重点在企业国有资产法总的立法精神指导下,企业国有资产法的立法重点有四:1、维护国有资产权益;2、保障国有资产安全;3、防止国有资产流失;4、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企业国有资产法的上述规定,既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切合实际,又与物权法、公司法等法律相互衔接,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第二章企业国有资产法的体系结构及其容第一节、企业国有企业法的体系结构2008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中华人民国主席令第5号,以下简称《企业国有资产法》)由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已于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企业国有资产法》共9章,77条,分别是总则、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国家出资企业、国家出资企业管理者的选择与考核、关系国有资产出资人权益的重大事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有资产监督、法律责任和附则。
该法从1993年酝酿着手起草,风雨兼程走过了15个春秋,历尽艰险,终成正果。
被誉为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一部法律!第二节、企业国有资产法的适用围(一)国有资产的概念及种类国有资产,是指全民所有亦即国家所有的财产,具体是指国家以各种形式投资及收益形成的,或者接受的馈赠转成的、或者凭借国家权力取得的,或者依据法律认定的各种类型的财产和财产权利。
国有资产分为三类:即经营性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及资源性国有资产。
1、经营性国有资产。
经营性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作为出资人在企业中依法拥有的资本和权益。
经营性国有资产从不同角度按不同标准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有:第一、金融性资产和非金融性资产。
第二、“三产”经营性国有资产。
经营性国有资产的主要功能是盈利性,一般要求其保值增值。
国家向企业出资后,只能以出资人而非所有人的身份对其出资企业进行监管,不能直接对企业的财产进行处分。
2、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是指由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依法占有、使用并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通常包括:第一,行政单位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第二,国家调拨给行政单位的资产;第三,行政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第四,接受捐赠转成的国有资产;第五,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
行政事行业国有资产的表现形式主要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及无形资产等。
3、资源性国有资产。
资源性国有资产,是指具有开发价值的国有资源。
资源性国有资产主要包括:第一,矿藏;第二,水流;第三、海域;第四,土地;第五,森林;第六,山岭;第七,草原;第八,荒地;第九,滩涂;第十,野生动物资源;第十一,野生植物资源;第十二,国有人工资源;第十三,国家分配的其他资源。
(二)企业国有资产。
企业国有资产,亦即前述经营性国有资产。
《企业国有资产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企业国有资产(以下简称国有资产),是指国家对企业各种形式的出资所形成的权益。
”由此可知,企业国有资产,是指从事产品生产、流通、经营服务等领域,以盈利为目的,依法经营或使用,其产权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
企业国有资产又被称为所有者权益,具体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由有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
所有者权益主要有如下容构成:第一,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即所有者投入到企业的资本;第二、依法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收益和损失;第三、留存收益。
是指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主要包括累计计提的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
(三)企业国有资产法的适用围。
企业国有资产法只适用于经营性国有企业资产,不适用于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和资源性国有资产。
第三节、企业国有资产法的立法目的企业国有资产的立法目的主要有三:(一)加强对国有资产的保护。
加强对国有资产的保护是企业国有资产立法的首要立法目的。
(二)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
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是企业国有资产法的根本目的。
(三)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是企业国有资产法立法的终极价值目标。
前述加强国有资产保护,保障国有资产权益,巩固和发展国家有经济,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性作用,都是实现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这一目标的手段和途径。
第四节、国有资产所有权的归属及其行使(一)国有资产所有权的归属企业国有资产法第三条规定:“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及全民所有,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
”国资法的这一规定的法律依据是宪法。
我国宪法第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第七条规定“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制度,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
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此外,物权法第四十五条规定:“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
”(二)国有资产所有权的行使企业国有资产法秉承宪法的立法精神和立法模式明确规定,国有资产所有权由国务院行使。
1、国有资产所有权需要有一定的组织机构代为行使。
2、我国法律规定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
3、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的主要方式。
4、履行出资人职责分级代表制。
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分别代表国家对国家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出资人权益。
第五节、国家出资企业的围企业国有资产法第五条规定,国家出资的企业,是指国家出资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
这是根据国家出资方式不同以及国有资本所占企业全部财产比重的大小来界定的。
国家出资的企业主要有如下四种:(一)国有独资企业。
国有独资企业是指依据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的规定设立的,企业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国家单独出资商品经济组织。
(二)国有独资公司。
国有独资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的规定设立的,国家单独出资,由国务院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授权本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有限责任公司。
(三)国有资本控股公司。
国有资本控股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设立的,国家出资占公司股份总数的多数而使国有出资人成为控股股东的公司。
(四)国有资本参股公司。
国有资本参股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的规定设立的,公司股份中包含国有股,但国有股未达到控股地位的公司,此处的公司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第六节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政府机构的设置及其应遵循的原则(一)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的设置根据企业国有资产法的规定,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是指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的授权,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对国家出资企业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包括包括本级人民政府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特设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授权的其他部门、机构。
所谓特设计机构通常指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亦即国资委;所谓授权的部门或机构,是指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指根据需要,授权其他有关部门、机构对某些行业、领域中的国有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
(二)国资委的定位1、国资委是国务院授权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
2、国资委不同于政府行政机构。
国资委是国务院直属的正部级特设机构,不属于政府行政机构,不纳入政府行政序列。
国资委不承担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专门承担监管国有资产的职责。
3、国资委不同于一般企业单位。
企业是依法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商品经济组织;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举办或者由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