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性眩晕临床疗效经颅多普勒评价研究_陈国卫
颈椎病伴眩晕病人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的临床研究
感 染 、 毒 、 伤 或 颅 内 占位 性 病 变 昕 致 的 眩晕 。病 程 在 1h 中 外 o
Be g r I Be m ( .I o a i a d pr p r i s of a o r ga d , a A slt on n o e te l w m ol c a e ul r
wegh 2~ glbul c urn n hu n bilgma l d JBi e , i t口 o i o c ig i ma oo n lfui. ol Ch m
张 口正位 片 , 要 时加 照正 位 片和 双斜 位 片 。 必
2 结 果
组 无 相 关 症 状 的 正 常 人 进 行 _ TC 检 测 作 为 对 照 组 , 将 检 r D 现
测 结 果报 告 并讨 论 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2 1 椎基 动 脉频 谱 形 态 改变 :6 例 中 4 例 正常 , . 16 8 占 2 , 1 9 1 8例 有 波 峰 圆 钝 , 动 指 数 ( I增 高 , 不 同 程 度 的 动 搏 P) 有
4 Co l r BS. t a .Pl t l t f nc i le e 1 a e e u ton: O r a i ih di b tc r t n p C r el t on w t a e i e i o a
t y a d h m gl b n l e A n nt r e 1 8. 8: 1 h n e o o i s A a— . n I e n M d. 97 8 31
人高 2 ~3倍 , 成 视 网 膜 组 织 及 肾 脏 组 织 易 于 缺 氧 , 速 了 造 加
DR 及 D 的 发 展 。本 组 研 究 还 表 明 糖 尿 病 病 程 越 短 , 网 膜 N 视
经颅多谱勒超声在位置性缺血性眩晕中的应用
经颅多谱勒超声在位置性缺血性眩晕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经颅多谱勒超声(TCD)在颈椎病(椎动脉型)所致位置性缺血性眩晕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利用TCD对颈椎病所致位置性缺血性眩晕76例患者进行双侧大脑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分析,并结合转颈试验,探测双侧PCA平均血流速的动态变化情况。
结果:颈椎病所致位置性缺血性眩晕患者当头侧向转动时,双侧PCA的平均血流速度暂时性降低,当头转回中立位时,平均血流速度逐渐回升。
结论:TCD有助于识别位置性眩晕中的真性位置性缺血患者,是一种无创、简便、价廉、可靠,并可床旁操作和提供实时动态血流动力学资料的重要检查方法。
【关键词】经颅多谱勒超声;颈椎病;位置性缺血性眩晕;大脑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经颅多谱勒超声(TCD)作为检测颅内外动脉血流速度的超声检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
本文研究颈椎病(椎动脉型)的眩晕型患者[2],经颈椎X 线片或颈椎CT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通过TCD分析双侧大脑后动脉(PCA)平均血流速度的动态变化情况,以了解TCD对位置性缺血性眩晕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我科2002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位置性缺血性眩晕患者76例,所有患者均经头CT或MRI等检查排除梗塞、出血、肿瘤等颅内病变,也无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及心脏疾患等合并症。
结合临床表现并经颈椎正、侧、斜位X线片或颈椎CT诊断为颈椎病(椎动脉型)。
其中女50例,男26例;年龄为40~50岁10例,51~60岁32例,61~70岁27例,71~80岁7例,平均58.7岁。
1.2 TCD检查方法:使用MT-1010型TCD检测仪,探头频率为2 MHz。
用标准的血管超声检测方法,并辅助转颈试验,经颞窗或眼窗探测双侧PCA的平均血流速度。
1.3 观察内容及分析方法:TCD探测双侧PCA分别在头位处于中立位和头侧向转动时的血流速度及血流频谱形态,讨论双侧PCA的平均血流速度动态变化与椎动脉型颈椎病之间的关系。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头晕或眩晕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观察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头晕或眩晕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头晕或者眩晕患者中TCD(经颅多普勒超声)的诊断价值。
方法:此次抽取2017年2月-2018年7月在我院医治的主诉头晕或者眩晕患者(100例)进行研究,本次患者均进行TCD检查,总结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以及血管狭窄发生情况。
结果:57例患者的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是(40.60±7.12)ms;11例患者的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是(57.85±7.81)ms;32例患者的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是(62.31±5.97)ms。
40岁以下患者发生血管狭窄的概率低于40-59岁之间患者、59岁以上患者,差异显著(P<0.05)。
59岁以上患者发生血管狭窄的概率低于40-59岁之间患者,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头晕或者眩晕患者中,TCD可为其治疗提供依据,且TCD无创、操作简单,可作为头晕或者眩晕患者首选的检查方式,而且头晕或者眩晕的发生同年龄有关,在40-59岁人群中多发。
【关键词】头晕;眩晕;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临床中,头晕或者是眩晕并不属于病名,是多种疾病的临床症状。
对于头晕来说,是患者含糊不清的一种异常感觉,头重脚轻、头脑昏沉,没有运动幻觉,也就是没有视物旋转以及晃动感觉,当有旋转感时则是眩晕,被称作是内耳性眩晕[1]。
随科技发展,一些辅助检查方法可提示部分器质性病变导致的头晕,包括颈椎X线、颅脑CT、MRI等,但对大多数头晕患者上述检查方法没有阳性发现[2]。
为了探讨和分析在头晕或者眩晕患者中TCD(经颅多普勒超声)的诊断价值,此次抽取2017年2月-2018年7月在我院医治的主诉头晕或者眩晕患者(100例)进行研究,研究具体内容为: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此次抽取2017年2月-2018年7月在我院医治的主诉头晕或者眩晕患者(100例)进行研究,男性60例,女性40例;患者年龄在22-70岁之间,平均为(50.33±4.72)岁;少于40岁患者12例、40-59岁之间患者45例、超过59岁患者43例。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文 献 标 识 码 】A
D 0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1 f . 1 0 0 9 — 3 2 5 7 . 2 0 1 5 . 0 3 . 0 0 4
Va l u e o f Tr a n s c r a n i a l Do p p l e r i n t h e Di a g n o s i s o f Ce r v i c a l S p o n d y l o s i s
a n d b i l a t e r a l d i fe r e n c e o f t he t wo g r o u p s we r e c o u n t e d a n d a n a l y z e d . Re  ̄l t s T he r e we r e 3 1 c a s e s o f p a t i e n t s wi t h
u n d e r we n t T C D e x a mi n a t i o n , t h e v e r t e b r a l — b a s i l a r a te r y r d i a s t o l i c p e a k l f o w v e l o c i t y( Vd ) , p e a k s y s t o l i c v e l o c i t y( Vp )
H U A NG We i , R U A N L i — j i a n g . S h e n z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h e n B a o a n D i s t r i c t C e n t r a l H o s p i t a l U l t r a s o u n d
颈性眩晕治疗特点与疗效评价
蔡皓伟 , 张 凯, 蒋戈利
中国人 民解放军第四六四医院, 天津 308 031
摘 要 虽然对颈性 眩晕的致病机制未完全明 了, 国内学者对 其发 病机制未形成统 一的认 识, 但在 治疗方面 , 除
了传统的治疗 方式外 , 近年 来在针 灸治疗 方面有 了新 的进展 , 尤其是在针刀治疗 方面有 了进一步 的深入研 究, 并取得 了一些可观 的成就 , 展现 出 了良好 的前景 。 关键 词 眩晕; 刀; 针 综述
争
管药氟桂利嗪 、 中药提取 物川芎嗪 等。梁艳华等 [] 1用具有
争取省 、 、 市 区医保 中心 的支持和 帮助 , 同时医院应加 强 自 律建设 , 认真 贯彻落 实医医院必然要在 其运行规律 的基 础 上树立新观念 ,重新确立 自己的定位 ,以患者为中心” 提 “ , 高经济效 益, 加服 务项 目, 增 发展 自我补偿 , 建立医疗服 务 行为监督机制 。 这样 医院才可稳定快速发展 , 医院医保工作 也会不断进步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4 6 5 (0 0 - 0 8 0 1 0- 8 2 2 1) 1 0 6- 3 0 0 中图分类号 :2 5 3 R 5 .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退行性病变 引起 的颈椎病 而出现 的一种继 发性 眩晕 。其特点 多为一过性 、 发作性 , 常伴有 常 头痛 、 恶心呕吐、 视力模糊 、 耳鸣等症状 。 病理机制 目前多 其
经颅多普勒超声转颈试验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和应用
万方数据
麴壁遁苤查!!!!生筮垫鲞箜!塑!鲢』!!!!!i!!£!丛i!!iY!i!!四№里!!i!!i!!Q!!:y!!:!§№:!
·35·
骨刺,部位在c¨、c,巧水平。头颈部的转动则使这种 刺激/压迫加重。③椎动脉变异:正常情况下,一侧椎 动脉扭曲可通过对侧椎动脉代偿完成向头部供血。 当一侧椎动脉变异而管腔过细,它就不能代偿对侧 椎动脉扭曲或狭窄而发生的椎动脉供血不足,这就 容易导致椎动脉型颈椎病。一般右侧椎动脉的变异 (38%)远比左侧多见(12%),这么高的变异率,提醒 人们不可忽视椎动脉的变异在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 中的作用。由上述特点可见颈椎病患者一旦因颈椎 间盘退变,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等使椎动脉发生扭 曲则头颈部转动就非常容易引起椎动脉痉挛及椎动 脉血流受阻。从而诱发或加重眩晕。所以我们认为常 规头部中立位的TCD检测不能完全反映和解释眩 晕患者发作时的椎基底动脉血流状况和原因;不能 据此得出CSA的诊断。本文研究结果表明CSA患者 常规TCD检测正常者,转颈可引起一侧或双侧VA, 或伴有BA血流速度减慢。统计学处理,左右转颈时 其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和平均 血流速度均较转颈前显著减慢。TCD转颈试验阳性 率达93.33%,较正常对照组16.67%的阳性率显著增 高(P<o.01)。因此,TCD转颈试验对常规头部中立位 TCD检测正常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进 行TCD转颈试验具有鉴别诊断意义,进而为CSA的 诊断提供依据,亦提示常规TCD检测正常者不能排 除临床CSA的诊断。 3.2 CSA组TCD转颈试验中,转颈时出现双侧VA 流速减慢或伴有BA流速减慢者,其临床多处眩晕 发作期,且眩晕症状较重,并与转颈密切相关,表明 转颈时引起双侧VA流速减慢及伴有BA流速减慢 者对临床诊断CSA有较大价值。而转颈引起一侧 VA流速减慢者,一方面患者多处于临床缓解期,但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头晕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
多普勒超声诊断 仪。患 者平 卧位 , 双侧 颈 总动 脉 、 在 双侧 颈
内动 脉 、 侧 椎 动 脉 , 2MH 双 用 z探 头 经 颈 部 检 测 该 部 位 的 血 流速度 , 以血 流速 度 、 缩 峰 血 流 速 度 、 张 期 末 血 流 速 度 、 收 舒
体 征 。其 中男 4 2例 , 3 8例 , 龄 1 2 女 7 年 9—6 7岁 , 均 5 . 平 O5
到动脉壁 的厚度 、 块 的形 态 、 斑 大小 、 围、 范 以及管 腔狭 窄或
闭 塞 。 以 低 、 、 来 划 分 斑 块 回声 的 特 征 。 以 彩 色 血 流 影 中 强 像 反 映 的 血 流 分 布 及 充盈 状 态 为 标 准 , 价 管 腔 内径 变 化 而 评
[ ]徐绍彦 , 2 华扬. 经颅多普勒在 神经外 科的应 用. 北京 医科大 学中
国 协 和 医科 大学 联 合 出版 社 ,9 3:6 19 6 .
[ ]D m h kA C r t IW i T ,t1A e r yn t a o l 3 e e u M, h s u , e H e a eu c dc e f o io n . aa rr r . ii
块及骨质增生压 迫导 致血 管狭 窄和 骨质 增生 形 成的骨 刺刺 激血管壁上 的交 感神 经造 成血 管痉 挛性一 过性 狭 窄是 椎 一
基底 动 脉 血 流 动 力 学 改 变 的 主 要 原 因 ,C T D提 示 椎 一基 底 动
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江新 ) 景
通讯 作者 : 景江红
于许 多患者经头颅 C MR 、 T、 I颈椎 x线等相关辅 助检查后 , 提 示不存在 器质性病变 , 因此 , 床上 头晕 的 诊断 与 治疗 多数 临
经颅多普勒对眩晕的应用价值
经颅多普勒对眩晕的应用价值眩晕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综合征,其原因复杂。
通过神经系统、骨科、耳科、眼科等详细检查可协助诊断,但眩晕间歇期症状和体征少见,确诊相对困难。
笔者应用经多普勒(TCD)检测眩晕间歇期颅内血液动力学改变,旨在探讨TCD的应用价值及其临床意义。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观察组60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或门诊的眩晕间歇期病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平均(53.2±10.1)岁。
设健康对照组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平均(51.6±11.6)岁。
1.2 方法:使用迈瑞公司生产的l0l0型双通道多深度TCD仪,根据Aaslid 1982年建立的技术,用2M探头按常规检测大脑中动脉(MCA)基底动脉(BA)、椎动脉(V A)、大脑后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小脑后下动脉(PICA),记录其血流频谱。
正常值参考国内标准。
高于或低于正常值上限或下限21个标准差为流速增高或流速降低。
2 结果观察组60例,异常38例,占63.3%,其中V A及BA血流速减低27例,27例中有6例合并大脑中动脉和(或)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增高,2例合并单侧小脑后下动脉积压流速增高;V A及BA血流速增高7例,但两侧大脑中动脉或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异常(增高或降低)4例。
对照组50例,异常6例,占12%,其中V A及BA血流速减低4例,血流速增高2例。
经统计学处理,示观察组的V A 及BA的收缩期血流及舒张期血流速与对照组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ICA血流速两组未见显著性差异。
3 讨论眩晕分为前庭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
以往对眩晕的确诊须依赖创伤性的血管造影MRI或者脑干诱发电位、眼震肌电图等辅助检查,前者受其检查费用,方便性等因素制约,特别是不能动态观察脑血液动力的改变,因而不能成为常规检查手段;后者受听力下降等多种因素影响,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因此临床上对眩晕患者缺乏敏感的诊断方法。
本实验对中老年患者间歇期检测,异常率占63.3%。
经颅多普勒检测头晕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与临床研究
经颅多普勒检测头晕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与临床研究【摘要】目的研究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头晕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262例头晕患者,应用TCD探测双侧MCA、ACA、V A及BA。
结果262例中,142例(54.20%)血流速度增快,70例(26.72%)血流速度减低,50例(19.08%)血流速度正常,血流速度异常主要表现在椎基底动脉系统,且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头晕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主要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快(女性)或减低(男性),部分患者伴有前循环动脉血流速度增高或减低。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nge of cerebral hemodynamics of patients with dizziness by TCD and provide reliable basi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herapy. Methods 262 patients with dizziness were tested bilateral 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vertebral artery(V A)and basilar artery(BA)by TCD. Results Among 262 patients with dizziness,the blood flow velocities in 142 cases (54.20%)were increased and were reduced in 70 cases (26.72%)and were normal in 50 cases (19.08%). The abnormal blood flow velocities were mainly located in basilar artery system,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ende. Conclusion The change of cerebral hemodynamics of patients with dizziness mainly demonstrated high speed of blood flow (in female)or low one (in male)in vertebra basilar artery system,and some accompanied with increase and reduction of the velocity of blood flow of anterior circulation arterial.【Key words】Dizziness;Transcranial Doppler;Hlood velocity头晕是一种觉症状,许多人遭受其困扰,引起头晕的疾病种类很多,病因较复杂,且患者较少有或无固定的临床体征,所以头晕的诊治一直很棘手。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中青年患者颈性眩晕的诊断意义
颈 性 眩 晕也 称椎 动 脉 压 迫 综 合 征 , 由 于椎 基 底 动 脉 颅 系
外段受 颈部病变 的影 响导致血 流障碍引起 的以眩晕 为主的 临床综合征。椎动脉起 自锁骨下动脉 , C ~ I 穿 6 C 横突孔经枕 骨大孔入颅 , 在脑 桥与延髓 交界处汇合 成基底动 脉 , 沿途供 应小脑 。 脑干及大脑半球枕部脑组织 I 由于颈椎生理结构和 l l 。 椎一 基底动脉 自身生理特点 ,当颈椎发生病变或颈部肌 肉劳
变 . 易 引起 颈 椎 问盘 突 出或 颈 椎 失 稳 等 退 行 性 变[ 颈 椎 病 还 3 1 。 变 是 引 起 中青 年 人 颈性 眩 晕 的 主 要 原 因之 一 , 组 资 料 中有 本
明 显 的 血 流 动 力 学 变 化 者 占 8 .% , 证 了 T D对 于 中 青 年 1 5 应 C 颈 性 眩 晕 患 者 血 流 动 力 学 改 变 的 敏感 性 。
1 He r FA b a T , u w gS , 1 S r i l n tm f h e e ay R , l e J L d i C e a. u gc ao yo ev n t aa t
低, 中青年患者由于病变 相对轻病程短 , 以血流增快 多见。此
类中青年患者多见于某种职业如会计 、 教师 、 司机 、 关 工 作 机
眩晕 是指 由于或 多或少的空间定向障碍 . 人体与环境 或 的空间关系的错觉 , 形成 的一 种实际上 并不存在的 自身或环 境的运动幻觉 。 以表现 为视 物旋转 , 可 感觉 自身平衡 障碍 , 晃 动, 欲跌倒 。颈性眩晕是指椎 基底 动脉 颅外段 受颈部病变 的 影响导致血流 障碍 引起 的以眩晕为主的临床综 合征 。在长期
损 及 无 菌 性 炎 症 时 可 使 椎 动 脉 受 压 或 刺 激 椎 动 脉 周 围 交 感
中青年颈性眩晕经颅多普勒检测160例分析
晕 、 物 旋 转 、 恶 心 、 神 经 系 统 阳 性 体 征 , 线 无 颈 椎 病 视 伴 无 x 变 。 择 了 同 时 期 性 别 、 龄 相 同 的 健 康 人 1 0 作 为 正 常 对 选 年 6例
照组。
注 ; 正 常 对 照 组 相 比 ,一 2 0, 与 f . P> 0 0 、5
维普资讯
20 0 2年第 4 2卷第 1 期 山东医药 6
性 。
o e va i n s g s i g i bs r to s u ge tn mm u a s y of s r m f r t 7 no s a s eu o he s fa r gme yp Ⅳ c l g n a e a nt of t e ol e r mor e s tv i de f lv r a e s n ii e n x o i e d ma e h n i a g t a mm u o s ay f r t H2 一 e m i a p op p i e f n a s s o he N t r n l r e td o t p I y e p o o l g n.H e t o r c la e pa ol gy, 9 l6£ 6 l9 2, 1 7. 4 Fr bo r ,Del e h B ,Be c f , ta . e u hy l r n t n lv r . e u gT p c r o fE e 1 S r m a u o a e i i e die s . s a e He a o og l 8 6: 2 p t l y, 6, 39 . 9
对 3 例 正 常 流 速 的 CV 患 者 进 行 转 颈 试 验 。 别 记 录 左 、 8 分 右 VA 的 数 值 , 颈 试 验 后 VA 血 流 频 谱 出 现 异 常 者 2 例 , 转 8 血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头晕患者的诊断研究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头晕患者的诊断研究目的:对头晕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探究这种检验技术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以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神经科主诉头痛或者头晕而且没有其他方面的神经系统局灶体征的10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经过TCD 检验,包含McA(大脑中动脉)、AcA(大脑前动脉)、PcA(大脑后动脉)、BA (基底动脉)、V A(椎动脉)的搏动指数、血流速度、异常声频及频频形态的监测,另选100例健康检验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监测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实验组100例中有20例(占据20%)TCD未发现明显异常,80例(占据80%)的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存在不同的异常现象,流速增快为12例(占据12%),双侧流速不对称或者流速不稳定32例(占据32%),流速缓慢19例(占据19%),流速未见明显变化,但是有不同程度的频频形态、搏动指数及异常声频变化17例(占据17%)。
对照组100例中90例(占据总数90%)TCD没发现明显异常,10例(占据10%)的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存在不同的异常现象,流速增快为1例(占据1%),双侧流速不对称或者流速不稳定2例(占据2%),流速缓慢2例(占据2%),流速未见明显变化,但是有不同程度的频频形态、搏动指数及异常声频变化5例(占據5%)。
结论:对于头晕患者进TCD检测,能够较好检测出颅内血管的血流动力状态,因此可以作为临床诊断头痛头晕等各种疾病的辅助手段。
标签:头晕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研究头晕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症状,病因比较复杂,椎基底动脉缺血是造成头晕的主因之一。
头颈部转动也能够造成动脉缺血,从而产生头晕状态。
许多头晕患者采用头颅MRI、CT等各种相关的辅助检查,均无法提示出器质性病变,而采用TCD检测能够提示不同程度血流速度改变及搏动指数及频谱形变变化,能够体现出血流动力学的状态,为患者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和方法1.1资料以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神经科主诉头痛或者头晕而且没有其他方面的神经系统局灶体征的10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为18~69岁,平均年龄55岁,临床现象单纯头疼为25例,单纯头晕为36例,头晕伴有头痛39例。
针灸配合整脊治疗颈性眩晕40例
针灸配合整脊治疗颈性眩晕40例陈建辉;陈鹏【摘要】目的:观察针灸配合整脊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颈性眩晕患者给予针灸配合整脊治疗,针灸取百会、风池、完骨、大椎、外关等穴,留针30 min,每10 min行针1次;留针同时,颈部采用TDP照射.治疗最少1次,最多7次.整脊治疗一般在针灸治疗期间,整复1~3次,2次整复间隔1~2 d.结果:痊愈34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0例.结论:针灸配合整脊治疗颈性眩晕有显著疗效.【期刊名称】《中医研究》【年(卷),期】2013(026)001【总页数】2页(P49-50)【关键词】颈性眩晕/治疗;针灸;整脊【作者】陈建辉;陈鹏【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河南郑州45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5颈性眩晕即由颈源性因素引起的眩晕综合征,寰枢关节紊乱是引起眩晕最常见的原因[1]。
2010年10月—2012年3月,笔者采用针灸配合整脊治疗颈性眩晕40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门诊颈性眩晕患者40例,其中男15例,女25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55岁;病程最短1 d,最长2个月。
所有患者颈椎X光摄片均显示有寰枢关节紊乱。
2 诊断标准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标准。
①眩晕伴随颈部不适或疼痛;②眩晕在颈部活动之后发作或加重;③后枕部或颈部有压痛,旋颈试验阳性,也有个别患者无明显体征;④颈椎X光摄片显示有寰枢关节紊乱;⑤排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眩晕。
3 治疗方法3.1 针灸治疗取穴:百会、风池、完骨、大椎、外关。
伴头痛者加合谷。
操作:患者俯卧于带有面洞的治疗床上,充分暴露颈项部。
头颈部采用1.5寸毫针,针刺风池、完骨时,针尖向颅底方向斜刺,深度为1.2~1.5寸,到达颅底后采用捻转泻法行针,以患者耐受为度,百会向前顶透刺快速捻转行针,余穴常规针刺方法。
留针30 min,每10 min行针1次;留针同时,颈部采用TDP照射。
经颅多普勒超声转颈试验在颈性眩晕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经颅多普勒超声转颈试验在颈性眩晕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诸兴明;黄丽娜;万琦;陈阳【摘要】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 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 ,TCD )转颈试验在颈性眩晕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选择头晕患者133例,其中颈性眩晕(观察组)67例,其他眩晕(对照组)66例。
所有患者均行颈椎X线、MRI 和椎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术以及TCD常规检查和TCD转颈试验。
结果2组患者的颈部外伤病史、骨质增生、颈椎曲度异常、颈椎不稳、椎间盘突出的异常百分比无显著差异,颈痛和磁共振血管造影术椎动脉受压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患者的常规TCD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TCD转颈试验阳性率为80.60%(54/67),对照组为4.55%(3/66),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TCD转颈试验有助于颈性眩晕的诊断,可作为颈性眩晕诊断的一个客观指标。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the 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 ( TCD) turning-neck tests on the diag-nosis of the cervical vertigo .Methods A total of 133 patients who suffered vertigo were selected in this investigation , in which 67 patients suffered cervical vertigo in observe group and 66 others suffered other kinds of vertigo in control group , and all of them were tested by cervical X-ray , cervical MRI ,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 MRA) of vertebral artery , regular TCD test and TCD turning-neck tests .Results There had no prominent difference between 2 group in the abnormal percent-age of neck injury history , hyperosteogeny , cervical curve abnormal , the unsteadiness of cervical vertebrae and lumbar disc herniation .The difference of the percentage of cervicodynia and vertebralartery compression showed by MRA between 2 group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The results of regular TCD test between 2 group had no difference(P>0.05).The positive rate of the TCD turning-neck tests in observe group was 80.60%(54/67), while it was 4.55%(3/66) in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1).Conclusion The TCD turning-neck tests is helpful for the diagnosis of the cervical vertigo and will be one of objective indicators of the diagnosis .【期刊名称】《脊柱外科杂志》【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3页(P173-175)【关键词】颈椎;眩晕;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诊断【作者】诸兴明;黄丽娜;万琦;陈阳【作者单位】214044 江苏,解放军第101医院神经科;214044 江苏,解放军第101医院神经科;214044 江苏,解放军第101医院神经科;214044 江苏,解放军第101医院神经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31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其中部分患者因伴发头晕/眩晕而常常诊断为颈性眩晕。
经颅多普勒检查对脑梗死后眩晕患者的诊断意义
经颅多普勒检查对脑梗死后眩晕患者的诊断意义林丽丽;陈菁华;毛晓梅【期刊名称】《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09(22)3【摘要】目的:观察脑梗死后眩晕患者的颈动脉形态和血液动力学改变。
方法: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脑梗死后眩晕患者(观察组,42例)的颈动脉形态、斑块、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并与脑梗死后无眩晕患者(对照组,40例)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颈动脉Ⅰ级狭窄者与对照组比无统计学意义,颈动脉Ⅱ、Ⅲ级狭窄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血管Vm下降速度,PI和RI增高与对照组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两组斑块内无回声及弱回声区面积占斑块面积的百分比均值分别为(49.6±13.6)%及(22.1±7.5)%。
结论:TCD可了解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改变,安全无创伤,有助于脑梗死后眩晕的诊断和防治。
【总页数】2页(P164-165)【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超声;脑梗死;眩晕【作者】林丽丽;陈菁华;毛晓梅【作者单位】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电图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9【相关文献】1.经颅多普勒超声对中青年患者颈性眩晕的诊断意义 [J], 王海鹏;刘胜达;李冬华;蒋初明;刘建秀2.旋颈位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颈性眩晕的诊断价值 [J], 孙雅蕙;钱鑫;倪振威;郭锰;丛德毓3.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诊断价值 [J], Yuan Duanhua;Huang Ziwei;Zeng Aiyuan;Jiang Lili;Su Qinghua4.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 [J], 王梦;穆玉明5.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 [J], 王梦;穆玉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头晕或眩晕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头晕或眩晕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胡妙芝【期刊名称】《中国医疗设备》【年(卷),期】2017(32)B12【摘要】目的研究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头晕或眩晕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240例头晕或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TCD时患者进行检测,检洲患者双侧颈内动脉、双侧颈总动脉、双侧椎动脉的血流速度,检测指标有:血流速度、收缩峰血流速度、血管的走向及形态和狭窄程度等。
将病人分为40岁以下组30例、40—60岁组107例和60岁以上组103例,观察患者异常情况发生率。
结果240例患者中有177例患者发生异常情况,占比为73.75%,其中46例患者出现椎基底动脉异常,占总人数比为19.17%,具有较高的检出率;40岁以下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出现血管狭窄现象,在总血管狭窄患者中占比为1.69%,占总人数的1.25%。
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头晕或眩晕患者有很好的临床诊断价值,且血管狭窄发生率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
【总页数】2页(P252-253)【关键词】头晕;眩晕;临床诊断;TCD【作者】胡妙芝【作者单位】江苏省中医院功能检查科,江苏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65【相关文献】1.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头晕或眩晕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 [J], 吴云2.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头晕或眩晕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 [J], 陆建叶3.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头晕或眩晕患者的诊断价值研究 [J], 谭晓丽;马江华;张晓莉;王咏丽4.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发作性眩晕患者的应用 [J], 李亚芹5.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实施在头晕或眩晕患者中的诊断效果观察 [J], 张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声多普勒对颈性眩晕患者颅外段椎动脉的检测
超声多普勒对颈性眩晕患者颅外段椎动脉的检测沈素红;陈柯【期刊名称】《中医正骨》【年(卷),期】2004(16)5【摘要】为探讨超声多普勒对颅外段椎动脉 (VA)的检测在颈性眩晕病因诊断中的价值。
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了 70例 (眩晕组 )颈性眩晕患者颅外段VA的形态、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情况 ,并与 30例 (对照组 )正常人作对照。
结果 70例颈性眩晕患者中 ,2 4例一侧或双侧VA管径细窄 (<3.0mm) ,占 34% ,4 7例一侧或双侧VA 走行弯曲或扭曲 ,占 6 7%。
颈性眩晕患者的双侧VA管径、收缩期峰值流速、单侧血流量及双侧血流量之和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表明超声多普勒对颅外段VA的检测可作为颈性眩晕病因诊断的可靠依据。
【总页数】2页(P18-19)【关键词】超声多普勒;颈性眩晕;颅外段椎动脉;检测;病因;诊断【作者】沈素红;陈柯【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正骨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4.2;R445.1【相关文献】1.彩色多普勒对眩晕患者椎动脉颅外段检测的价值 [J], 黄幼珍;钟及川2.转颈试验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颅外段椎动脉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价值 [J],贾杰;闻春艳;张文杰3.684例眩晕患者椎动脉颅外段彩色多普勒检查分析 [J], 王小伟;姚根新4.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颅外段椎动脉血流的临床价值 [J], 李念芬;孙红光;於晓平5.彩色多普勒与脉冲多普勒对眩晕患者椎动脉颅外段检测比较 [J], 赵晓兰;王莉;林玉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眩晕患者经颅多普勒检测的评价
眩晕患者经颅多普勒检测的评价
孟丽霞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09(003)009
【摘要】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对眩晕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眩晕患者进行TCD检测并与对照组40例对比.结果眩晕组与对照组的异常例数分别为43例(86%)与10例(25%),有极显著差异(P<0.001);频谱形态异常与流速异常两组间有极显著差异(P<0.001);双侧流速不对称与两条血管以上异常两组间差异显著(P<0.01);眩晕组中流速异常以增快为主占72%,减慢占28%,差异显著(P<0.01).结论 TCD检测对眩晕的病变程度、诊断、治疗、推测病因能够提供客观、可靠依据.【总页数】1页(P36)
【作者】孟丽霞
【作者单位】157300,黑龙江省绥芬河市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椎动脉型颈椎病伴眩晕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结果分析[J], 姬文珍;张雪青
2.经颅多普勒超声对156例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检测分析 [J], 周文霞;温永枝;刘会平
3.脑电图联合经颅多普勒对眩晕患者的检测分析 [J], 陈虹;廖淑萍;林小兰;彭芳
4.眩晕患者经颅多普勒检测分析与耳穴埋籽疗法 [J], 陆元方
5.脑电图联合经颅多普勒对眩晕患者的检测分析 [J], 陈虹; 廖淑萍; 林小兰; 彭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眩晕诊断价值的探讨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眩晕诊断价值的探讨
景东华;张金华;王荣
【期刊名称】《临床荟萃》
【年(卷),期】2004(019)001
【摘要】目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监测眩晕患者的基底动脉流速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正常对照组56例,眩晕患者50例,TCD常规检查椎基底动脉及转颈对基底动脉流速的变化.结果正常人随年龄增加,椎基底动脉流速下降,尤其转颈时下降更明显,眩晕患者转颈前后流速均低于对照组. 结论转颈后基底动脉流速下降20%,即为异常,对眩晕诊断有价值,存在椎动脉狭窄等病变的可能性.
【总页数】2页(P27-28)
【作者】景东华;张金华;王荣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陕西,延安,716000;延安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陕西,延安,716000;西安交通大学一附院,医学心理科,陕西,延安,710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1.2
【相关文献】
1.经内镜胆管刷检联合胆汁CEA、脱落细胞检查对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探讨 [J], 张正坤;苗龙;王伟;曾海龙
2.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 [J], 王梦;穆
玉明
3.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 [J], 王梦;穆玉明
4.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与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联合检查对颈部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J], 李丹
5.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肝肾阴虚和肝阳上亢型眩晕的分析 [J], 崔苏;姜锡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第11卷 第12期 2009 年 12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1 No. 12 Dec .,2009颈性眩晕是因颈椎病变而出现的临床症候之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颈性眩晕症状出现的病理基础,临床常采用针刺和手法两种方法治疗,起到缓解症状,减轻痛苦的目的。
但其疗效没有理论依据。
近年来,随着本院多普勒(TCD)仪的引进,并用其检测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研究颈性眩晕症的临床治疗,为颈椎病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情况 120例中男56例,女54例;年龄19~73岁,平均年龄45.03岁;病程0.3~5年,平均病程1.25年。
诊断按1992年青岛颈椎病专题座谈会诊断标准及分型,所有病例均行X 线摄片及CT 或MRI 检查,诊断为椎动脉型或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同期设99例手法对照组。
组间在性别、年龄、病程上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 >0.05)。
颈性眩晕临床疗效经颅多普勒评价研究陈国卫1,逯 越2,雷爱军1(1.解放军第403医院,辽宁 大连 116021;2.大连大学医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摘 要:目的:应用多普勒仪检测技术研究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方法:门诊颈性眩晕症患者319人,其中120例采用针刺治疗法(针刺组),99例采用手法治疗(手法组),100例未做任何治疗(对照组),应用多普勒仪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
结果:针刺与手法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均有明显改变,血管阻力的波动指数(PI)下降,血流速度增快,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
结论:针刺治疗和手法治疗是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颈性眩晕;多普勒检测;针刺与手法治疗中图分类号:R2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09) 12- 0120- 02收稿日期:2009-06-11作者简介:陈国卫(1960-),男,辽宁沈阳人,副主任医师,学士,研究方向:中医骨伤。
通讯作者:逯越(1959-),女,辽宁大连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中药免疫调节作用。
E-mail:cgw0411@。
Discuss Curative Effect of Doppler Instrument on Treatment of Cervical VertigoChen Guo-wei 1, LU Yue 2, LEI Ai-jun 1(1.403th Hospital of PLA, Dalian 116021, Liaoning, China;2.Medical College of Dalian University, Dalian 116622, Liaoning,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Doppler instrument o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vertigo. Methods : The 319 cases with cervical vertigo were diveded into three groups, 120 cases among the total were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acupuncture group), 99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manipulation (manipulation group), 100 cases were treated without any disposal (control group). Using the Doppler instrument to detect the hemodynamics change of arteria vertebralis and basilar arter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 : After acupuncture and manipulation the blood flow rate had obviously changed both, the pulsation index(PI) descended, and the blood flow rate increased,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fter statistics treatment(P <0.05). Conclusion : Acupuncture and manipulation on thetreatment of cervical vertigo is effective.Key words:cervical vertigo; Doppler instrument to detect;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and manipulation 为多。
田绍荣等学者认为LRV 受压后出血与肾静脉高压有关,当LRV 与IVC 达到一定的压力梯度,LRV 及其引流的输尿管周围静脉、生殖静脉等呈瘀血状态,瘀血的静脉系统与尿收集系统之间发生异常交通或因肾盏穹窿部静脉窦壁变薄破裂,从而引起非肾小球性血尿。
Yoshor 通过动物实验进一步证明挟持大白鼠肾静脉后,蛋白尿排出量增加10倍[3]。
此外,由于左肾静脉从解剖学上比右肾静脉长,负荷量大,不仅接收来自肾脏的血流,还接收左卵巢静脉或左精索静脉血流等,因此更容易扩张形成高压,另外,还应充分考虑临床诊断标准[4],如直立性蛋白尿阳性,活动后可达+++~++++,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
目前,超声对于该病的诊断缺乏统一的标准,本次研究可计算出胡桃夹患者平卧位时受压段、扩张段的最低和最高血流速度阈值分别为94cm/s、16cm/s;对该病患者的肾动脉研究发现,左肾主肾动脉的峰值、舒张血流速度较对侧减低,阻力指数较对侧增高。
其原因可能由于左肾静脉受压、瘀血,左肾静脉回流障碍,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若瘀血得不到改善,则局部组织会出现缺氧,组织中氧化不全产物堆积 ,导致肾动脉痉挛、收缩。
通过本次研究,超声检查可以结合左肾静脉受压段、扩张段血流速度及肾动脉的参数改变做出较好的诊断。
◆参考文献[ 1 ] 崔一萍.彩色多普勒B 超对胡桃夹现象33例诊断分析[ J ]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 ( 3 ):284-285.[ 2 ] 杨雯云.胡桃夹现象的临床意义[ J ] .中华肾病杂志,1993,9( 2 ):102- 103.[ 3 ]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 M ] .3 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 4 ] 任卫东,唐力.血管超声诊断基础与临床[ M ]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1卷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1.2 治疗方法 针刺组取“哑门下穴”(位于后发迹正中与皮肤交界凹陷处)、风府、双侧风池穴。
用长75mm不锈钢针,患者骑坐位,在所取穴位上进针,进针采用泻法,得气后取针,不留针。
哑门下穴进针深度1~1.5寸。
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并统计疗效。
对照组采用压痛点点按,局部理筋、拿捏等手法,10次为1个疗程并统计疗效。
1.3 TCD检测方法 采用美国Medasonics/CDS900型经颅多普勒超声仪,用2MHz脉冲式探头经枕窗探测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同时观察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平均流速,频谱形态和波动指数(PI)值。
各血管血流速度正常值,参考焦明德等(1995年)国人脑底动脉血流速度的正常参考值[1]。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0.0软件,计算资料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 果2.1疗效评定结果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诊断疗效标准,及McGill疼痛询问量表。
治愈:原有症状完全消失,能够参加正常劳动及工作;好转:原有症状明显减轻,病情程度改善;无效:原有症状及体征没有改善。
2.2结果120例针刺治疗组、手法治疗组与对照组TCB治疗前比较见表1。
椎动脉流速正常,针刺组21例,手法组9例,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椎基底动脉流速增快,针刺组16例,手法组12例,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与正常组相比,也无显著差异(P>0.05)。
椎基底动脉流速减慢,针刺组83例,手法组79例,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PI值增加,针刺组95例,手法组79例,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流速减慢者,PI值增加显著高于正常组。
120例针刺治疗组、手法治疗组与对照组TCB 治疗后比较见表2。
椎动脉流速正常,针刺组52例,手法组23例,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椎基底动脉流速增快,针刺组25例,手法组21例,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与正常组相比,也无显著差异(P>0.05)。
椎基底动脉流速减慢,针刺组43例,手法组55例,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PI值增加,针刺组57例,手法组63例,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提示:(VABA)流速减慢者,PI值增加显著高于正常组,而治疗后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组内流速有显著差异(P<0.05)。
表1 颈性眩晕针刺与手法治疗前与对照组TCD比较流速正常 (VABA)流速增快 (VABA)流速减慢 PI值增加组别 n % n % n % n % 正常对照组 (n=100) 88 88 12 12 0 0 8 8 针刺治疗组(n=120) 21 17.5 16 13.3 83 69.2 95 79.2 手法治疗组(n=99) 9 9.1 12 12.1 79* 79.8 79* 79.8注:*P<0.05。
表2 颈性眩晕针刺与手法治疗10天后与对照组TCD比较流速正常 (VABA)流速增快 (VABA)流速减慢 PI值增加组别 n % n % n % n % 正常对照组 (n=100) 88 88 12 12 0 0 7 7 针刺治疗组(n=120) 52 43.3 25 20.8 43 5.8 57 47.5 手法治疗组(n=99) 23 23.2 21 21.2 55* 55.6 63* 63.6注:*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