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meter微型卫星及其地面应用系统
DEMETER卫星监测的极低频和超低频电磁场数据分析
中图 分 类 号 : P 3 1 8 . 6 3
Ana l y s i s o f ELF a n d S LF e l e c t r o ma g ne t i c f i e l d d a t a me a s u r e d b y t h e DEM ETER s a t e l l i t e
Che n Enp i ng Lu Ho ng Zha n g Xue mi n
( Qi n g d a o B r a n c h. C h i n a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Ra d i o w a v e P r o p a g a t i o n, Qi n g d a o 2 6 6 1 0 7 ,C h i n a )
( 中 国 山 东青 岛 2 6 6 1 0 7中国 电 波 传 播研 究 所 青 岛 分 所 )
摘要
分 析 了 DE ME TE R卫 星 上 测 量 的 极 低 频 ( E L F,3 —3 O Hz ) 和超低频 ( S L F,3 O 一
3 0 0 Hz ) 水 平 磁 场 .其 统 计 变 化 规 律 与 地 面 上 实 测 的 此 频 段 大 气 噪 声 变 化 规 律 一 致 , 并 且 数
洽” ,尚有 问题 需 深 入 研 究 .
关键词
地震电磁卫星电离层扰动研究进展综述
第32卷 第1期地 震Vol.32,No.1 2012年1月EARTHQUAKE Jan.,2012 地震电磁卫星电离层扰动研究进展综述*尼鲁帕尔·买买吐孙1,张永仙2(1.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 100036;2.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 100045)摘要: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地震电离层扰动现象研究的主要进展,主要介绍了法国DEME-TER卫星及其相关的统计研究和震例研究成果,总结了目前地震电离层扰动前兆震例研究的一般步骤,介绍了地震孕育过程中产生的电磁异常信息向电离层传播的可能途径,包括化学途径、声学途径和电磁途径。
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地震电离层异常的存在,在地震发生前几个小时至几天或几个月电离层扰动被探测到,但是地震电离层扰动前兆能否作为地震预报方法,还有许多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本文提出了地震电离层研究需要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DEMETER卫星;地震电离层扰动;统计研究;震例研究中图分类号:P3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274(2012)01-0103-15引言 地震是对人类造成了破坏性最大、危害最严重的突发性自然灾害,而对地震的预测预报仍然是当今世界重要的科学难题之一。
2004年12月印度洋8.9级地震、2005年10月巴基斯坦7.9级地震、2008年汶川8.0级地震、2010年海地7.3级地震,2011年日本9.0级地震的发生给人类造成的巨大灾难,再次给人们敲起了警钟(震级资料来源:http://www.ceic.ac.cn/)。
为了减少地震造成的危害,地震学家们致力于地震前兆的研究,以期望能够准确预测和预报地震,其中地震前电离层扰动以及地震电离层耦合的机制研究是地震前兆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目前全世界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地震电离层前兆研究,在地面和卫星上探测到了大量的与地震相关的电磁异常信息,已发表论文几百篇[1,2]。
卫星对地观测具有全天候、全球性、周期短、效率高、动态性强等优点,为观测地震电离层异常,以及地震的短临预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1,3]。
小型卫星研发技术与应用
小型卫星研发技术与应用第一章:引言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小型卫星研发技术与应用逐渐成为热点话题。
小型卫星指的是质量在1-500千克之间的卫星,相比传统的大型卫星,其具有体积小、成本低、研制周期短等特点。
本文将重点讨论小型卫星的研发技术和应用领域。
第二章:小型卫星的分类与研发技术小型卫星按功能可分为通信卫星、遥感卫星、科学探索卫星等。
按载荷载体可分为CubeSat(立方卫星)、PocketQube(迷你卫星)、MicroSat(微卫星)等。
小型卫星研发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设计技术:小型卫星的结构设计要求轻量化,同时又要具备足够的刚度和强度。
常用的设计方法有立方体结构、平行四边形结构等。
2. 载荷集成技术:小型卫星的载荷集成包括传感器、通信设备、电源系统等的安装和连接。
由于空间有限,需要采用高度整合的设计方法。
3. 姿态控制技术:小型卫星的姿态控制是指卫星保持特定方向和姿态的能力,确保传感器正常工作,同时避免碰撞和不必要的能量消耗。
常见的姿态控制方法有轮式控制、推进器控制等。
4. 载荷研制技术:小型卫星的载荷主要包括光学摄像机、微波雷达、温度传感器等。
在研制过程中,需要考虑载荷的适应性、可靠性和性能指标。
第三章:小型卫星的应用领域小型卫星由于其灵活、低成本的特点,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 通信领域:小型卫星可以用于提供地球覆盖的通信服务,构建星座网络,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移动通信。
2. 遥感领域:小型卫星搭载光学或雷达载荷,可以获取地球表面的高分辨率图像,用于环境监测、农业调查、资源勘探等。
3. 空间科学领域:小型卫星可以用于天文观测、空间物理研究等,为科学家提供价值重大的数据和观测结果。
4. 教育领域:小型卫星研发相对较为简单和廉价,适合用于教育和培训目的。
学生可以参与其中,提高自己对卫星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四章:小型卫星的挑战与前景尽管小型卫星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应用前景,但也面临一些挑战:1. 载荷限制:小型卫星由于体积和重量的限制,无法携带过多的载荷,限制了其功能的发展。
微型卫星与立方卫星技术
03
微型卫星与立方卫星的制造过程
设计与制造流程
01
02
03
确定任务目标
明确微型卫星或立方卫星 的任务目标,如科学探测 、技术验证、商业应用等 。
开展设计工作
根据任务目标,进行微型 卫星或立方卫星的结构设 计、电路设计、载荷设计 等。
制造与装配
将各个模块进行制造和装 配,包括结构组装、电路 板焊接、载荷安装等。
组件与系统的集成
组件集成
将微型卫星或立方卫星的各个组件进行集成,如太阳能电池板、控制系统、通信 系统等。
系统测试
对集成后的系统进行测试,确保各个系统正常运行并相互配合。
测试与调试
整星测试
在地面测试台上进行整星的测试,模拟实际运行环境,检查卫星的各项性能指标。
调试与优化
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调试和优化,提高卫星的性能和稳定性。
立方卫星的构造与组成
构造
立方卫星通常由标准化的模块组成,包括星体、太阳能电池板、控制组件、通 信组件、传感器等。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可以进行灵活的组合和扩展。
组成
除了硬件组件外,立方卫星还配备了相应的软件模块,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处 理软件、通信协议等,以实现各种不同的应用功能。
立方卫星的技术优势与限制
微型卫星的应用领短报文通信、音频通信、数据传输等服 务,适用于应急通信、农村通信等领域。
微型卫星可以用于观测气象数据,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 速等信息,适用于气象预报和气候变化监测。
微型卫星可以用于观测地球环境和自然现象,包括土地利用、 水资源分布、气候变化等,适用于环境监测和资源调查等领域
04
发射与部署
发射方式与发射成本
发射方式
微型卫星和立方卫星通常使用不同的发 射方式,如搭乘其他航天器一起发射或 通过自己的小型火箭发射。这些选择取 决于卫星的重量、所需轨道以及任务需 求。
DEMETER卫星监测到的海地地震前电离层扰动
和地震 的电磁效 应及 电离层 物 理 的最 新研 究进 展 ,其 中来 自法 国的 Mi e P ro 教 授在 c l art h
DE ME R卫 星 数 据 处 理 及 分 析 方 面 取 得 的 成 就 令 人 瞩 目 。在 国 内 有 关 地 震 电 磁 前 兆 TE ]
地 震 电 磁 前 兆 现 象 越 来 越 受 到人 们 的关 注 ,地 震 电磁 观 测 技 术 也 在 不 断 地 得 到 发 展 和
改进 ,已 经 由 被 动 的 观 测 发 展 到 主 动 的 观 测 ,由 地 面局 部 的 观 测 扩 展 到 空 间 卫 星 全 球 范 围 的观 测 _ ,卫 星 数 据 逐 渐 成 为 近 年 来 地 震 监 测 中 重 要 的 信 息 源 。当 前 , 多 国 家 相 继 开 展 】 ] 很 了卫 星 电磁 的 观 测 ,并 陆 续 报 道 了 多 个 地 震 前 观 测 到 的 空 间 电磁 异 常 现 象 。 到 目前 为 止 , 究 比较 广 泛 并 能 在 地 震 电 离 层 变 化 监 测 中 进 行 有 效 应 用 的 卫 星 是 法 国 研 的 DE E E 卫 星 ,该 卫 星 是 法 国 国 家 宇 航 研 究 中 心 ( NE ) 制 的 , 科 学 目标 是 研 究 M T R C S研 其 与 地 震 、火 山有 关 的 电 离 层 扰 动 信 息 , 究 与 人 类 活 动 有 关 的 电 离 层 扰 动 ,探 测 全 球 尺 度 研 的 电 磁 环 境 。 科 学 有 效 载 荷 有 五 种 仪 器 组 成 ,即 电 场 测 量 仪 (C ) 磁 场 测 量 仪 (MS ) 其 IE 、 I C 、 等 离 子 体 分 析 仪 (AP 、高 能 粒 子 探 测 仪 (D ) 朗 谬 尔 探 针 (S ) 3 从 发 射 至 今 已 积 累 I ) IP 和 IL E 。 z
DEMETER科学任务中心
引 言
DE ME R卫 星 的科 学 目标 是 研 究 与 TE 地 震 、火 山爆发 或者 海 啸有关 的电离 层扰 动 ( art n ,2 O ) P ro z O 5 。该 卫星 是法 国国家 空 间研 究 中心 ( NE ) 列 微 小 卫 星计 划 中 发 C S系
(C ) C C 、x 波 段 遥 测 接 地 终 端 ( T 、S TE X) 波段 遥 测 和 远 程 指 令 接 地 终 端 ( Tc T) T E 、 技术 中心 ( TMc 和 科 学 任 务 中心 ( MC 组 ) S ) 成 。测控 中心 的 主要 功 能 是 进 行 卫 星 控 制 、 地 面通 讯 站管 理 、为任 务 中心 提供 辅助 数据 和 卫星 事件 。x 波段 遥测 接地 终端 名 义 上是
20 年第6 O8 期
世 界 地 震 译 丛
DE ME E 科 学 任 务 中心 T R
D. g u t J Y. o h t D. eCa V 1 o F. e F. rV l La o te . Br c o d r ah E订 Ha ieo Y. b r L. a ra M . r0 J L. n o J J B rh l r Ho a a M d is Pa r t . Pi c n . . e t ei e D. s h r E. e a M . n lf J A. a v u J P. b eo Pe c a d S rn Ga go f . S u a d . Le r t n S S v r k P. a nc k J Gr g r z k J S o n k . tea Tr v ie . y 0 c u . l mis i R. r n ws i S Ba be P. r a d A. b ra d J M . a 1t W o o k . r ir Be n r Ga o iu . W l u
demeter 生物动力法认证
《Demeter 生物动力法认证:重建与自然的联系》在当今全球范围内,人们对健康和环境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
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选择生物动力法产品,而Demeter 生物动力法认证则成为他们的首选。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探讨 Demeter 生物动力法认证,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
一、Demeter 生物动力法认证的由来Demeter 生物动力法认证最早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当时一些农民开始意识到化肥和农药对土壤和作物的污染,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为了寻求一种更自然、更健康的农业生产方式,他们开始尝试生物动力法农业,并逐渐形成一套严格的生产标准和认证体系。
二、Demeter 生物动力法认证的原则和标准Demeter 生物动力法认证不仅仅关注产品本身的质量,更注重全面的生产过程。
其核心原则是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平衡和提高土壤肥力。
具体而言,Demeter 认证要求农民采用自然的农业方法,如旋耕、间作、轮作等,绝对不使用化肥和农药,同时重视动植物的多样性和农田的生态平衡。
三、Demeter 生物动力法认证的影响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和环保意识的提高,Demeter 生物动力法认证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不仅仅是食品行业,包括化妆品、药品等都开始尝试获得 Demeter 认证。
这种趋势引领着整个行业朝着更环保、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种旨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产方式,Demeter 生物动力法认证不仅仅是一种认证标准,更是一种对人类自身定位的思考。
在现代社会,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日益紧张,而生物动力法认证正是在提醒我们,应该以谦卑的心态对待自然,尊重自然的规律,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对 Demeter 生物动力法认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从其起源、原则和影响,我们可以看到这一认证体系背后蕴含的丰富内涵。
希望这样的认证体系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进一步推动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小卫星在大气环境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小卫星在大气环境探测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小卫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其在大气环境探测方面也有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小卫星的基本概念、大气环境探测的意义与方法以及小卫星在大气环境探测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小卫星的基本概念小卫星(Microsatellite),是指质量在1-100千克之间、体积不超过1立方米、具有独立的电力、通讯、控制及测量和探测功能的人造卫星。
小卫星主要分为纳米卫星、微卫星、小型卫星和中型卫星四类。
其中纳米卫星质量通常不超过10kg,微卫星通常质量范围为10-100kg,小型卫星通常质量范围为100-500kg,中型卫星则比小型卫星质量大一些。
由于其体积小、制造成本低廉、使用灵活,因此小卫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二、大气环境探测的意义与方法大气环境对于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体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由于其复杂性,对于其变化的了解还比较有限,因此需要进行大气环境探测。
大气环境探测主要是指对于大气层中各种物理和化学变量的观测、监测和分析,为全球气象、气候学、环境保护以及天气预报等领域提供数据支持。
大气环境探测的方法有多种,包括地面站观测、飞艇观测、飞机观测、卫星观测等。
其中,卫星观测由于其实时性好、数据精度高、观测范围广等优势,成为目前大气环境探测的主要手段之一。
三、小卫星在大气环境探测中的应用小卫星在大气环境探测中具有灵活性强、成本低廉、部署方便等优势,并已经应用于气象、对地观测、国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领域。
1. 气象方面小卫星可以通过对气象参数进行实时测量,为天气预报提供可靠数据,以及帮助过程模式和数值预报模式的改进,提高预报精度。
由于小卫星的广覆盖区域和全球追踪能力,其在全球气象观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例如2020年1月6日,中国成功发射Fengyun-4B气象卫星,它的实时大气物理参数的观察将有助于更好地解释气候现象和天气变化。
2. 对地观测方面小卫星可以进行对地观测,实时观测全球的地貌、植被、土地利用、矿产资源、交通和城市等信息,此外还可以对特定地区进行高分辨率观测,例如针对自然灾害的应急响应,用于监测地震、火山爆发等灾害。
DEMETER卫星数据的地震前兆异常数据挖掘研究的开题报告
DEMETER卫星数据的地震前兆异常数据挖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由于震级巨大,对人类及其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地震预警成为了科研工作者和国家政策制定者非常关注的问题。
DEMETER卫星任务由欧委会和法国国家太空研究中心(CNES)联合实施,旨在开展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物理学的研究。
作为DEMETER卫星任务的一部分,地球电磁辐射与电离层异常数据的分析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这些异常数据可以用于研究地球物理学的一些问题,例如地震前兆研究。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DEMETER卫星提供的地球电磁辐射和电离层异常数据挖掘研究地震前兆异常,以期能够提升对地震的预测准确度。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将主要探讨以下内容:1. 分析DEMETER卫星提供的地球电磁辐射和电离层异常数据,确定其中可能包含地震前兆信息的特征。
2. 建立数据预处理和特征提取方案,以提取地震前兆异常特征。
3. 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建立地震前兆异常预测模型。
4. 对预测模型进行测试和验证。
本研究将使用机器学习方法,如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算法,来建立地震前兆异常预测模型。
同时,本研究将使用Python编程语言来完成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建模等工作。
四、研究意义与预期结果地震预测一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利用DEMETER卫星数据来研究地震前兆异常,有望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度,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采取措施减轻地震造成的影响。
这项研究的预期结果是建立一种高效、精确的地震前兆异常预测模型,以提供更加可靠的地震预测方法。
五、研究计划与进度安排本研究计划于2021年8月开始,预计于2022年6月完成。
研究进度安排如下:1. 8月-9月:阅读相关文献,熟悉DEMETER卫星提供的数据2. 10月-11月:进行数据预处理和特征提取工作3. 12月-2022年2月:建立地震前兆异常预测模型4. 3月-4月:对预测模型进行测试和验证5. 5月-6月:撰写研究论文和答辩六、论文结构本研究论文计划包括以下部分:1. 绪论:介绍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及研究方法2. 相关技术介绍:介绍DEMETER卫星数据、机器学习算法、数据预处理和特征提取等相关技术及其实现方法3. 数据预处理与特征提取:介绍在DEMETER卫星数据中发现的地震前兆异常特征,并实现数据预处理和特征提取方案4. 地震前兆异常预测模型:介绍机器学习算法的实现及预测模型建立过程5. 实验结果与分析:对预测模型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6. 结论与展望:总结本研究的成果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2006年DEMETER研讨会概况
2006年DEMETER研讨会概况朱荣;钱家栋;杨冬梅【摘要】2006年6月14—16日,DEMETER国际研讨会在法国图卢兹举行。
此次会议由法国空间研究中心(CNES)主办,本次会议主要就DEMETER项目的成果和地震的电磁效应及电离层物理的最新进展进行了讨论。
【期刊名称】《国际地震动态》【年(卷),期】2006(000)011【总页数】2页(P43-44)【关键词】国际研讨会;电离层物理;电磁效应;法国;会议;地震【作者】朱荣;钱家栋;杨冬梅【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100036;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52.42006年6月14—16日, DEMETER国际研讨会在法国图卢兹举行。
此次会议由法国空间研究中心(CNES)主办,本次会议主要就DEMETER项目的成果和地震的电磁效应及电离层物理的最新进展进行了讨论。
DEMETER卫星于2004年6月29日发射,是与太阳同步的圆形轨道,倾角为98.23°,高度为710 km(从2005年12月中旬开始改为660 km)。
该卫星是全球第一颗专门用于地震预测研究的卫星,设备配置包括感应式磁力仪(IMSC)、电场探测仪(ICE)、等离子体分析仪(IAP)、朗缪尔探针(ISL)和能量粒子探测仪(IDP)。
另外,还在卫星上进行神经网络(RNF)实验,用于利用DEMETER卫星的电场和磁场数据进行哨声分析。
在近两年的运行后, DEMETER卫星已经获得了大量数据,各个国家的研究者们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对这些初步研究成果进行交流讨论。
来自27个国家的125名地震学、构造地质学、火山活动、电磁辐射以及电离层等方面的地球物理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本次会议收集了与DEMETER项目相关的所有话题,开设了6个研讨主题:① 震前效应的地面和空间观测及理论;② 同震与震后效应的地面和空间观测及理论;③ 人造波;④ 主动试验;⑤ 电离层的天然事件;⑥ 未来项目。
利用DEMETER卫星数据研究武都-文县5.0级地震
利用DEMETER卫星数据研究武都-文县5.0级地震安张辉;元丽华;杜学彬;谭大诚;陈军营【期刊名称】《高原地震》【年(卷),期】2010(22)2【摘要】简单介绍了法国DEMETER(det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emissions transmitted from earthquake regions)地震电磁卫星的科学任务,以及所搭载载荷和观测模式.利用卫星观测资料研究了2006年6月20日16点52分(UT时间)发生在我国甘肃境内的5.0级地震.结果发现,在此次震前第5天电离层就开始出现异常现象,在震前大约1~2天时,这种异常达到最大.最后简述了发展卫星观测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总页数】6页(P63-68)【作者】安张辉;元丽华;杜学彬;谭大诚;陈军营【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兰州科技创新基地,甘肃,兰州,730000;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兰州理工大学,甘肃,兰州,730050;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兰州科技创新基地,甘肃,兰州,730000;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兰州科技创新基地,甘肃,兰州,730000;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兰州科技创新基地,甘肃,兰州,730000;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V474.2:P315【相关文献】1.基于DEMETER卫星观测数据的电离层地震前兆分析——以汶川地震、东海地震为例 [J], 董健;颜蕊;张景发;张学民;刘静2.利用DEMETER卫星数据统计分析全球MW≥7.0地震的电离层电子浓度异常[J], 闫相相;单新建;曹晋滨;汤吉3.利用DEMETER卫星数据分析汶川地震前的电离层异常 [J], 曾中超;张蓓;方广有;王东峰;阴和俊4.利用DEMETER卫星LANGMIUR探针观测数据研究强震前的电离层扰动 [J], 泽仁志玛;张学民;刘静;欧阳新艳;熊攀;申旭辉5.汶川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以武都区和文县为例 [J], 孙艳萍;张苏平;陈文凯;周中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EMETER电磁卫星高能粒子在汶川地震中的初步应用
DEMETER电磁卫星高能粒子在汶川地震中的初步应用万剑华;王飞飞;单新建;闫相相【期刊名称】《地球物理学进展》【年(卷),期】2012(27)6【摘要】本文利用法国DEMETER电磁卫星的IDP粒子探测器数据,以汶川地震为例,在尽可能排除太阳活动和地磁活动干扰的情况下,分析了汶川地震前后高能粒子日变化情况,探索其作为汶川地震前兆信息的可能性.分别采用了时间序列统计分析、空间对比分析和重访轨道对比分析等方法.结果显示5月6日100~600KeV能谱段的粒子通量增幅强度高达6σ,异常区域集中在震中的西北部区域约47°N~53°N,91°E~93°E之间,考虑到磁壳指数L约1.8~2.0之间,这一增幅现象可能是由于高能质子受地磁场扰动影响向西加速漂移的结果.同时对比6日100~500KeV能谱段通量与其前三个月的重访轨道背景场,得出6日谱通量明显高于其重访轨道背景场一个数量级.最后,对于以上现象可能的物理机制进行了相关讨论.【总页数】10页(P2279-2288)【关键词】DEMETER卫星;汶川地震;高能粒子;地震异常特征【作者】万剑华;王飞飞;单新建;闫相相【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266580;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青岛分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P225【相关文献】1.电磁监测试验卫星高能粒子探测器数据预处理方法研究 [J], 张振霞;李新乔;吴书贵;李建勇;徐岩冰;胡彬;石峰;赵小芸2.电磁监测试验卫星高能粒子探测器光电倍增管研究 [J], 安正华;王焕玉;马宇蒨;王辉;文向阳;梁晓华;张大力;赵小芸;李航旭;于晓霞;李新乔;石峰;徐岩冰;王平;卢红3.电磁监测试验卫星高能粒子探测器 [J], 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4.智利地震前DEMETER卫星对空间高能粒子的观测 [J], 张振霞;李新乔;吴书贵;马宇蒨;申旭辉;陈化然;王平;游新兆;袁亚红5.电磁卫星高能粒子探测器高能段载荷结构与模态分析 [J], 伍红平;刘雷;王辉;安正华;李新乔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EMETER卫星观测到的智利7.9级地震前的电离层电磁扰动
DEMETER卫星观测到的智利7.9级地震前的电离层电磁扰
动
张学民;钱家栋;欧阳新艳;申旭辉;蔡晋安;赵庶凡
【期刊名称】《地球物理学进展》
【年(卷),期】2009(0)4
【摘要】利用法国DEMETER卫星观测的电离层电磁数据,分析了2007年11月14日智利7.9级地震前10天内的电磁信号记录,结果发现在震前1周内,低频电磁扰动开始在比较宽的纬度范围内增强,震前3天异常信号幅度达到最大,并在低纬度地区尤其突出.以5天为间隔,比较分析了多参量的空间图像,发现在震前5天异常幅度和范围扩大,震中位于异常区域的边缘地带.分析认为,这次地震前的异常信号与孕震区电磁辐射信号增多及空间加热扰动有关.
【总页数】8页(P1196-1203)
【关键词】DEMETER;卫星;电离层;电磁扰动
【作者】张学民;钱家栋;欧阳新艳;申旭辉;蔡晋安;赵庶凡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5;P315
【相关文献】
1.DEMETER卫星监测到的海地地震前电离层扰动 [J], 焦其松;颜蕊;张景发
2.九江地震前DEMETER卫星观测到的电离层异常 [J], 刘静;张学民;申旭辉;欧阳新艳;黄建平
3.DEMETER卫星观测到的云南普洱地震前的电离层扰动 [J], 朱荣;杨冬梅;荆凤;杨俊英;欧阳新艳
4.利用DEMETER卫星数据分析汶川地震前的电离层异常 [J], 曾中超;张蓓;方广有;王东峰;阴和俊
5.利用DEMETER卫星LANGMIUR探针观测数据研究强震前的电离层扰动 [J], 泽仁志玛;张学民;刘静;欧阳新艳;熊攀;申旭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用DEMETER卫星数据分析汶川地震前的电离层异常
利用DEMETER卫星数据分析汶川地震前的电离层异常曾中超;张蓓;方广有;王东峰;阴和俊【期刊名称】《地球物理学报》【年(卷),期】2009(52)1【摘要】DEMETER卫星由法国于2004年6月发射,高度约为665 km,圆轨道且经过极区,其主要目的是研究与地震有关的电离层异常.2008年5月12日6:28(世界时)在四川省汶川县(31.02°N,103.37°E)发生了M,8.0级的特大地震.本文分析了在震前一周内DEMETER卫星观测到的电离层异常.这些异常主要包括:(1)卫星在震前4天和5天经过震中附近时,记录到电子浓度、电子温度和氧离子浓度出现剧烈变化(变化率均超过20%);(2)在震前3天和7天,卫星探测到增强的电磁辐射.同时利用ELF频段(O~1250 Hz)的三分量电场和磁场数据,对异常电磁辐射作了进一步的分析(计算了电场功率谱、磁场功率谱、波矢方向和极化特性等).另外,考查了观测期间的地磁指数,由此得出观测到的异常现象不大可能由地磁活动引起.最后,对震前出现的这些电离层异常的可能的物理机理进行了讨论.【总页数】9页(P11-19)【作者】曾中超;张蓓;方广有;王东峰;阴和俊【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北京,100190;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北京,100190;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北京,100190;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北京,100190;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北京,1001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52【相关文献】1.九江地震前DEMETER卫星观测到的电离层异常 [J], 刘静;张学民;申旭辉;欧阳新艳;黄建平2.基于DEMETER卫星观测数据的电离层地震前兆分析——以汶川地震、东海地震为例 [J], 董健;颜蕊;张景发;张学民;刘静3.利用DEMETER卫星数据分析强震前后的电离层异常 [J], 颜蕊;王兰炜;胡哲;刘大鹏;张兴国;张宇4.利用DEMETER卫星数据统计分析全球MW≥7.0地震的电离层电子浓度异常[J], 闫相相;单新建;曹晋滨;汤吉5.利用GPS和DEMETER数据分析汶川地震前电离层变化 [J], 闫相相;单新建;曹晋滨;汤吉;王飞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EMETER卫星离子浓度表征的电离层顶部结构季节变化特征
DEMETER卫星离子浓度表征的电离层顶部结构季节变化特征李美;阎泓竹;张永仙【期刊名称】《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年(卷),期】2024(55)5【摘要】本文利用DEMETER卫星约6年的在轨观测O+离子浓度数据,控制电离层扰动空间尺度在t=20~300 s条件下,软件自动探测和识别117718个电离层扰动.去掉发生在Kp≥3的18169个扰动以消除磁暴对电离层的影响.对剩余的99549个扰动,按季节和发生当地时间进行分组.便于结果对比,只统计发生在夏季日侧、夏季夜侧、冬季日侧和冬季夜侧的四组电离层扰动.不同变化幅度和空间尺度扰动的全球分布图显示,冬季赤道电离异常(EIA)发育,表现为磁赤道两侧低的电离层扰动密度,南北半球磁纬15°左右突然增强.同时,日侧EIA异常主要表现为南北半球两侧边界扰动密度和空间尺度的同时增强,扰动空间尺度甚至超过200 s.单从空间尺度角度,t=120 s是一个分界点,空间尺度小于这个点的扰动发生在日侧的概率大于夜侧,而大于这个点时,结论相反.另外,大多数大空间尺度(t>200 s)的电离层扰动发生在日侧,尤其是夏季日侧,可能与强阳光照射引起电离层电离有关.除了夏季日侧,威德尔海异常(WSA)在其余时段均显示清晰的轮廓.在夏季日侧,在WSA地区的顶部电离层表现异常平静,没有变化幅度超过50%的正扰动和幅度超过100%的负扰动发生在这个区域.而在冬季夜侧,绝大多数幅度超过100%的正扰动发生在这个区域.【总页数】14页(P595-608)【作者】李美;阎泓竹;张永仙【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52【相关文献】1.利用COSMIC低轨卫星对GPS信号的顶部TEC观测资料研究等离子体层电子含量的变化特征2.顶部电离层离子密度经度结构的特征及其随季节、太阳活动和倾角的变化3.磁暴期间高纬顶部电离层离子上行特征——DMSP卫星观测4.基于GPS和DEMETER卫星数据的地震电离层电子浓度异常变化研究5.基于ZH-1卫星探测的太阳活动低年顶部电离层不规则结构的时空特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第4期世 界 地 震 译 丛51 Demeter微型卫星及其地面应用系统T1Cus sac M1A1Clair P1U1Guerar d F1Buis son G1L1Balier M1L edu C1Elisabelar X1Passot N1Rey摘要 Demet er计划是1997年以来由CN ES(法国空间中心)进行的Myri ade微型卫星计划的第一次应用。
Myriade的目标是在有限的经济预算中,从技术的微型化中获益。
这些技术的目的是研发一种小型、轻型且低成本的产品,但能够完成不同领域的科学任务、示范或者应用等,如:地球观测、天文、基础物理或电信等。
Demeter卫星于2004年6月29日装载在Dnep r发射器上从拜科努尔发射至710 km高的太阳同步卫星轨道上。
它的主要科学目标是:探测并且找出电离层电磁异常与地震活动之间的相关性和特征。
科学荷载由关注地球物理学的法国科研机构(L PC E,CESR,C ETP)及欧空局的SSD/ES TEC(ESA)提供。
有效荷载包括几个电磁传感器,一个离子分光计,一个高能粒子分析器和一个朗缪尔探针。
设计的Demete r平台是为了在能量、姿态和轨道控制、数据存储和传输,以及适应性等方面提供高性能的平台。
例如,大量的科学数据通过高速率的X波段遥测链路传输到地面接收站。
本文描述了Demeter卫星及其地面应用系统。
重点放在了Myriade产品应用到De2 meter的特殊设计调整上,并且展示了轨道平台的初步成果。
关键词 微型卫星 电离层引 言De met er卫星于2004年6月29日在拜科努尔(哈萨克斯坦)发射升空。
此卫星是1998年法国空间中心研制的Myriade微型卫星家族的第一颗卫星。
当时科学界提出了“获取更快、更低廉到达太空途径”的号召。
因此想要设计一种高性能卫星,来替代De2 met er原本的那些严格的指标要求。
这种性能的提高是通过减少指标要求而不是增加其设计来完成的,因此对卫星任务来说将是更简单更低成本的方法。
考虑到将来的任务需求,设置了一些列在表1中的规范。
关于Myriad计划的更多信息,可以参考Bouzat(2001)、Bui sson(2001,2003)、Thobv(2001)或者到Demeter的网站(U RL ht tp://smsc1cnes1f r/D EME TER/)查询。
第二部分主要描述了Demet er计划的任务。
卫星的设计和性能在第3部分介绍。
第4部分给出了地面系统的概述,第5部分介绍了卫星的发射。
1 Demeter任务D实验的主要科学目标是为了研e meter52 世 界 地 震 译 丛2008年表1 Myr iade平台性能轨道低地球轨道Demeter:710km,太阳同步轨道(SSO)指向地球指向(Demete r)太阳或惯性指向稳定性三轴稳定典型精度:粗略模式<5°,精细模式<011°稳定性:<3′/s遥测指令CCSDS,卷码或者R-S指令S波段数传可用TM速率:400kbit/s可用TC速率:20kbit/s定位多普勒测量精度:1km(L EO),10km(GTO)日期地面同步在轨时间精度<015s能量可控太阳发电机As G a太阳电池(200W E OL)锂离子蓄电池:14Ah载荷:约70W永久性重量总量:130kg载荷重量:50kg可用的Myriade选项(用于Demeter)发动机肼Δv:80m/s4个1N推进器高速率TM X波段发射机1618Mbit/s存储:8G bit(闪存)GPS Top star3000接收机卫星定位精度:5m究:(i)由地震-电磁效应引起的电离层的扰动和(ii)由人工活动(动力线谐波辐射、VLF 发射机和高频传播站)造成的电离层的扰动。
De met er通过对(i)小于65°的纬度范围内、(ii)合适的频率范围内,以及(iii)在电磁场不同组分的情况下连续收集数据从而完成对这些参量的观测。
表2给出了主要测量参量。
在Ult re2Guerard等(2001)和Par rot等(2002,2006)的文章中可找到有关该科学任务的更详细信息。
De met er的第二个任务是技术性的(参考“载荷的描述”一节)。
最后,Demeter作为Myriade微型卫星计划中的第一颗,将容许对这种理念进行在轨测试,并验证其预期效果。
第4期Demeter 微型卫星及其地面应用系统53 表2 Demeter 科学任务测量参量表频率范围,B 10Hz ~17k Hz 频率范围,E DC ~315M Hz灵敏度B :2×10-5nT Hz -1/2 在1Hz 时灵敏度E :012μVm -1Hz -1/2 在500k Hz 时粒子:电子:30keV ~10MeV离子密度:5×102~5×106ions/cm 3离子温度:1000~5000K离子成份:H +,He +,O +,NO +电子密度:102~5×106cm -3电子温度:500~3000K图1 De meter 卫星的设计图2 卫星描述图1给出了该卫星的总体设计图。
这部分主要介绍卫星的每个子系统:设计、性能、用于Demet er 的Myriade 设计的特殊调整,等等。
在Cussac 等(2001,2004)的文章中能找到关于D 卫星的补充信息。
211 荷载介绍1个三轴的磁场探测仪(IMSC )、4个电传感器(IC E )、2个朗缪尔探针(ISL )、1个等离子体分析仪(IA P)、一个高能离子探测仪(IDP)和1个电子设备(BAN T)组成了Demet er 卫星的科学荷载。
为避免从卫星到传感器的电磁干扰,三轴磁场探测仪探测器放置在1长的悬杆emeter 19m54 世 界 地 震 译 丛2008年图2 带有悬杆及传感器的Demete r卫星飞行图末端,而4个电传感器分别放置在4根4m 长悬杆的末端。
悬杆的配置见图2。
有两种主要的操作模式:一种是加密模式(以116Mbit s/s的速率采集高密度科学数据),当卫星飞行到特定地震带上方时启动;当卫星处在非地震带上方时采用巡查模式(以25kbit s/s的低速率获取数据)。
数据采集系统需要在轨8Gbit s的存储器(使用128Mbi t s闪存EFPROM芯片)、X 波段数传发射机和地面接收站以及卫星与地面站之间的高速率遥测链路,从而满足加密模式高密度采集数据的需求。
De met er计划也包括一些科研实验,例如在轨自治轨道控制系统,由激光系统引发的烟火雷管,一些热试验的进程监测和太阳能电池组。
212 功能链介绍21211 结构和热体系De met er的主要结构基本上是一个总质量为129kg,大小为60×85×110cm的矩形盒。
此结构由一些铝硅合金的较低刚性的大金属板组成。
结构的表面为运载火箭提供了界面,并且也支持D内部的推进系统。
4个互相垂直的支柱(每个角一个)是卫星其他部位到下端金属板的主要力量传输路径。
4个侧面由4个蜂窝状硅铝合金面板组成。
这些面板支持平台设备并能展开。
载荷是独立的,置于上层平板,也由一个蜂窝状硅铝合金组成。
选择这种结构是为了最大程度利用空间,并且能给中心的肼缸留有足够的余地。
从-Y向伸出的,是2个太阳能电池板。
发射时太阳能电池板是折叠的,装在-Y面。
电池和恒星传感器被安装在+Y面。
能量调节与分配装置(PCDU)安装在+Z 面,详细内容如图1所示。
一般的设计理念要求卫星必须有一个系统的暗面。
此面安装一些要求低温以及视角范围内不能有光照的低温设备(电池和高能离子探测传感器)和卫星传感器。
热体系有一部分是被动的,取决于油漆、ML I和SSM的使用;还有一部分是主动的,是由温度调节装置和在轨软件控制的加热器。
21212 推进舱推进舱只有一个,是使用肼和个各自带有N推向力的推进器的冲击系统。
图3emet er4 1第4期Demeter微型卫星及其地面应用系统55图3 推进系统功能图表3 每个A OCS模式中仪器的使用数量MAS M GT MNO MCO MA G1X XSAS3XSST1X XGY R3(1个轴)XRWS4X(1)X(2)X(3)X(3)M T B3X X X XT HR4X给出了推进系统的功能图。
推进舱携带415kg的肼,相当于发射100kg物质时,能够产生100m/s的速度增量(平均Isp=210s)推进舱设计成一个舱的形式,可以作为一个可选项方便地携带在卫星上。
关于De2 met er推进系统的更多信息,人们可参考Salomé等(2002)。
在D卫星上,推进系统主要用来进行自动轨道控制试验,以及任务结束时脱离轨道。
21213 姿态和轨道控制系统(AOCS) 2121311 姿态和轨道控制系统概况为了尽可能地满足大范围指向的要求,结构选择基于3轴稳定的结构。
尽管Demeter只要求有天底点,但姿态和轨道控制系统仍设计成能处理惯性点或太阳点。
姿态和轨道的控制是通过可由磁力矩卸载的反作用轮完成。
e meter56 世 界 地 震 译 丛2008年图4 Demeter姿态和轨道控制系统模式及其之间的转换 对于姿态测量,折中方案是选择一种基于卫星跟踪的测量方式。
单个地球传感器不能与所有可预见的方位兼容;GPS姿态也不够精确。
鉴于卫星跟踪能够提供持续精确的测量,因此姿态不会因操作模式中陀螺仪的测量而改变。
肼助推器执行轨道控制。
在回旋控制或推进阶段,一定要避免姿态数据的任何损失。
因此,这种模式下,姿态将能从陀螺仪的整合中推导出。
对于采集和安全控制模式,要求尽可能使用那些不能在其他模式中使用的仪器,而且要自主地来自地面。
选出与视角更广的太阳传感器相关的磁测量。
2121312 姿态和轨道控制系统模式描述De met er姿态和轨道控制系统由4种模式组成:3搜索与安全控制模式MAS3粗过渡模式M GT3正常模式MNO3轨道控制模式MCO表3给出了每个模式使用的仪器列表。
图4显示了姿态和轨道控制系统的4种模式及其之间的相互转换。
传感器可分为两类3低精度传感器3轴磁力计(M G)和带有π立体弧度视角的3倍宽范围太阳传感器(SAS)。
由于精度与相对宽松的性能兼容,使用中等范围的陀螺仪FO G(GYR)操作和控制助推器。
3高精度传感器:自主3轴卫星传感器(SS T)进行高效的姿态测量。
调速控制器也能分成3部分:34个反作用轮(RWS),在粗精度指向模式(M GT)下作为动力轮使用(为了增加动量,其中2个轮在同一个Y轴上);精细指向模式下作为反作用轮使用(MNO)。
33个磁扭矩杆(MTB):是粗指向模式的主要调速控制器,并且在其他模式时用来卸载反作用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