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到直线距离2
点到直线的距离2
2、⑴已知 a , b 满足 a b 2 ,求
a 52 b 22 的最小值。
⑵在过点 1,1 的所有直线中,求与点 2,1 距离最远的直线方程。
三、作业:
1、 直线x + 3y + 2 = 0的倾斜角为______________ 2、 过点 P(1,2),法向量为n = (2,1)的直线的点方向式方程为_________ 3、 直线3x − 2y − 1 = 0 和直线 x + y − 2 = 0的夹角为_________ 4、 两条平行线 2x-y=0 和 4x-2y+1=0 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 5、 已知过点 A(-2,m),B(m,4)的直线与直线 2x+y-1=0 平行,则 m=_______ 6、 7、 点 P( x, y ) 是直线 l : 24x 7 y 10 0 上一点,则 x 2 y 2 的最小值_______ 若两条平行直线之间距离是 2 ,且其中一条直线是 x y 1 0 ,则另一条直 线的方程是 ;
点到直线的距离 2 一、例题分析:
例 1、直线 l 经过点 P 2,1 ,且点 A 1,2 到直线 l 的距离等于 1,求直线 l 的方程。
例 2. (1)已知平行直线 3x 2 y 6 0 与 6 x 4 y 3 0 ,求与它们等距离的平行线的方 程.
(2)若两条平行直线之间距离是 2,且其中一条直线是 5 x 12 y 6 0 ,则另一条直线的 方程是 ;
8 、已知点 A(1,-2),B(4,-4) 则过点 P(1,-3) 且与 AB 平行的直线 L 的点方向式方程为 _____________ 9、如果过点 P 2, m , Qm,4两点的直线的斜率为 1,那么 m 的值是 ( )
高一数学必修2 点到直线的距离
高一数学必修2 点到直线的距离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B 版数学必修2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第§2.2.4节,主要内容是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课程标准探索并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3、地位与作用本节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认识,是从初中平面几何的定性作图,过渡到了解析几何的定量计算,是在学生已掌握了直线倾斜角、斜率、直线方程和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等相关知识基础上的学习,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研究,为以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几何问题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依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和掌握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及其应用,能用公式2221BA C C d +-=求两平行线间距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与应用,培养学生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的数学思想,进而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方法和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研究能力,以及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2)通过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探索和推导过程,渗透算法的思想。
(3)通过问题获得数学知识,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形成学生的体验性认识,提高数学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逐步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合作交流的团队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及确立的依据教学重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确定依据:由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确定教学难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确定依据:学生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定义进行推导,思路自然,但运算繁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此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采用整体代换的思想简化推导过程。
三、教学方法发现法:本节课为了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使老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愉快地自觉学习,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引导、启发学生分析、发现、归纳、论证等,从而形成完整的数学模型。
《点到直线的距离》课件2(北师大版必修2)
2 5
y
P(-1,2) O
②如图,直线3x=2平行于y轴,
d 2 3 ( 1) 5 3
x l:3x=2
用公式验证,结果怎样?
• 例2、已知点A(1,3),B(3,1), • C(-1,0),求三角形ABC的面积。
例3: 求平行线2x-7y+8=0与2x-7y-6=0的距离。 y 两平行线间的 l1:2x-7y+8=0 距离处处相等 l2: 2x-7y-6=0 x O P(3,0) 在l2上任取一点,例如P(3,0) P到l1的距离等于l1与l2的距离
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到直线的距离
l
.P
点到直线的距离
y
l : Ax+By+C=0 Q
. P(x0,y0)
o x
问题:求点P(x0 ,y 0)到直线l:Ax+By+C=0的距离。
P
y l Q P(x0,y0) x l:Ax+By+C=0
O
法一:写出直线PQ的方程,与l 联立求出点Q的坐标, 然后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得 PQ .
则 点 P 到 直 线 l 2的 距 离 为 : P Q A x0 B y0 C 2 A B
2 2
点 P 在 直 线 l1 上 , A x 0 B y 0 C 1 0
A x0 B y0 C1 P Q
C 2 C1 A
2
B
2
(两平行线间 的距离公式)
d 23 70 8 2 (7)
2 2
14 53
14
53 53
❋直线到直线的距离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到直线的距离(2)
d | Ax0 By0 C1 | A B
2 2
| C1 C2 | A2 B 2
就是平行直线l1 和l2 之间的距离.
例3 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证明: 等腰三角形底 , 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的 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 . 高
作业:P97、10、13
y
B0, b
D E
F
C- a,0 Px,0 o
Aa,0 Biblioteka x图2 1 25
单击图标, 演示打开的几何画板 . 检验例3 中命题结论的正确性.
自主探究 • 边长为m的正三角 形内任意一点到三边的 距离之和。
分层训练: 必做题:P96练习2(2) 选做题:P96习题8
• 思考题: 过点P(m,2)的直线与原点距离最远,且与 A(2,3)和B(4,7)等距离,求m。
2.1.6
点到直线的距离(2)
学习目标:
巩固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并 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自学指导:
1、如何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2、如何合理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3、本节内容如何体现转化思想?
自学检测:p96、2(1)
例 2 求两条平行直线x 3 y 4 0与 2 x 6 y 9 0 之间的距离 .
分析 : 在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上任取 一点, 将平行线之间的距离问题转化为点到 直线的距离 .
一般地,已知两条平行直线 l1 : Ax By C1 0, l2 : Ax By C2 0 C1 C2 . 设 Px0 , y0 是直线 l2上任意一点, 则 Ax0 By0 C2 0,即 Ax0 By0 C2 .
苏教版 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点到直线的距离 课件2
| 3 3 4 2 |
12 32
13 10
.
10
例3 已知∆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 A(-1,1),B(2,0), C(34).
(1)求AB边上的高CD的长; (2)求∆ABC的面积S∆ABC.
解:(2)SABC
1
AB CD
2
1 3
2 13 10
3 (1)
2
10
13
.
2
解: (1) 直线AB的一个方向向量 AB = (3,-1),
因此直线AB的一个法向量 n = (1,3).
故可设直线AB的一般式方程为 x+3y+C=0.
将点A的坐标(-1,1)代入上述方程,得: -1+3×1+C=0 ,
解得: C=-2.因此直线AB方程为:x+3y-2=0.
高CD的长即为点C(3,4)到直线AB的距离,则有
1.点(1,2)到直线y=2x+1的距离为(
5
A. 5
2 5
B. 5
解析: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d=
答案:A
)
C. 5
|2×1-2+1|
2 2+(-1)2
D.2 5
=
5
.
5
2.设点A在x轴上,点B在y轴上,线段AB的中点P(2,-1),则|AB|=(
A.2 5
B.4 2
C.5
D.2 10
解析:依题意设A(a,0),B(0,b),
= .
5
4
19
19
19 41
由勾股定理,得 MN= PM 2+PN 2=
.
5 2+ 4 2=
20
19 19
高二数学点到直线的距离2
作业
1.阅读P40~P44,有关内容. 2.书面作业: 第13题. P44 第12题,
雨金中学数学科组王凤万
; /
jdh82lcg
有什么打算……皇权是天。天要变,下界小民能怎么办呢?明远怎么也不传个信回来!莫非是忘了么? 第壹卷 第974章 再战半天等不到接话茬儿的人,没想到竟然是雅思琦接了她的话茬儿,于是淑清终于获得了壹个继续扩大战果、挑起纷争的 机会:“我们也没有聊什么,就是觉得难得见年妹妹壹面,很是稀奇,不知道妹妹今天怎么来晚了,难道又是因为服侍爷吗?姐姐倒不是担心 妹妹请安来晚了,只是担心爷的早朝要被耽搁了。”虽然当着雅思琦的面,淑清的言语终于委婉了不少,但是雅思琦当然立即就听出来了李姐 姐的弦外之音。她当然知道冰凝今天来得并不晚,可是她已经决定了,从此以后,她再也不会偏心偏向任何壹个人,因为冰凝令她太失望了! 连这么壹个貌似心思纯净、心高气傲、不屑争宠的人都这么狠狠地伤害她,无情地剥夺她的颜面,她还能相信谁?壹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雅思琦再也不会对任何人给予义气用事的同情心,因为对别人同情越多,就是对自己伤害越多!被冰凝揭了脸面伤了心的雅思琦,此时暗暗地 自我安慰:自己现在的所作所为并不是蓄意打击报复天仙妹妹,自己只是尽壹个嫡福晋的职责,管理好后院诸人,免除爷的后顾之忧而已。于 是她抬眼看了看冰凝,才慢慢地说道:“噢,你们在说这个呀。早朝误没误,爷当然心里最有数。不过,妹妹服侍爷是应该应分的,有妹妹替 姐姐们尽心尽力,咱们都能踏踏实实地睡个懒觉,躲了清闲享了福呢。那个,冰凝妹妹,姐姐就代表所有的姐姐们,好好感谢感谢你。”雅思 琦的表态让众人糊里糊涂,摸不太清楚她的真实意思,这是真的感谢年妹妹,还是存心在说反话?既然搞不清楚,于是众人都步调壹致地暗自 决定:先看看情况再说,切不可轻举妄动。别的人没有反应无所谓,冰凝必须有反应。毕竟这是从雅思琦口里说出来的话,还是冠冕堂皇的对 她的感谢,虽然是话里有话、含沙射影,但是如果她也像其它人那样无动于衷,就是对雅思琦的失敬失礼之举。于是冰凝赶快起身,向福晋姐 姐行了壹个礼才开口说道:“姐姐这么说,妹妹实在是不敢当。以前都是姐姐们尽心尽力、受苦受累地服侍爷,相反,壹直躲了清闲倒是妹妹, 实在是惭愧。因此这个服侍不值当姐姐说什么感谢,全是妹妹应该应份的事情。”冰凝这番诚恳之语在当前心情极度恶劣的雅思琦听来格外的 刺耳。什么叫以前都是姐姐们尽心尽力服侍爷?她这是在嘲笑她们这些姐姐们现在都已经年老色衰,徐娘半老,理所当然地应该赶快给她这个 年轻貌美的妹妹让路的时候了?你不过也就是仗着有个当川陕总督的二哥罢了,还是壹个吃里扒外的奴才!爷这是迫不得已,没有办法才宠幸 了你。不过就是区区的三次宠幸,你还就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了!第壹卷 第612章 追礼在对生辰礼的无限期盼与憧憬 之中,在对来自怡然居的焦急等待之中,他忐忑不安、坐立不宁,于是迫不急待地想要把她曾经送给他
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2 3 3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2 3 4 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思维升华
求点到直线的距离时,直线方程应为一般式,若给出其他形式,应先化成一般 式再用公式;直线方程Ax+By+C=0(A,B不同时为0)中A=0或B=0时,公式 也成立,但由于直线是特殊直线(与坐标轴垂直),故也可采用数形结合法求点 到直线的距离.
【训练1】 已知点(a,2)(a>0)到直线l:x-y+3=0的距离为1,则a=( C )
解 (1)由题意,将 l2 的方程化为 3x+5y+25=0,
∴d= 13-2+5252=
3 234=3 6834.
(2)由题意设所求直线l的方程为2x-3y+C=0(C≠4且C≠-2).
由直线 l 与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相等,得 22+|C(--4|3)2= 22+|C(+-2|3)2, 即|C-4|=|C+2|,解得C=1.
故直线l的方程为2x-3y+1=0.
思维升华
求两平行线间的距离,一般是直接利用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若直线 l1:y=kx +b1,l2:y=kx+b2(b1≠b2),则 d=|b1k-2+b21|;若直线 l1:Ax+By+C1=0,l2: Ax+By+C2=0(A,B 不全为 0 且 C1≠C2),则 d= |CA1-2+CB2|2.但必须注意两直线方 程中 x,y 的系数分别对应相等.
2
课堂互动
题型剖析
题型一 点到直线的距离
【例1】 求过点P(1,2)且与点A(2,3),B(4,-5)的距离相等的直线l的方程.
解 法一 由题意知kAB=-4,线段AB的中点为C(3,-1), 所以过点P(1,2)与直线AB平行的直线方程为y-2=-4(x-1), 即4x+y-6=0.此直线符合题意. 过点 P(1,2)与线段 AB 中点 C(3,-1)的直线方程为-y-1-22=x3- -11, 即3x+2y-7=0.此直线也符合题意. 故所求直线l的方程为4x+y-6=0或3x+2y-7=0.
十二种方法推导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十二种方法推导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推导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有多种方法,下面将介绍其中十二种方法。
方法一:使用向量法推导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1.设直线的方程为Ax+By+C=0,点P的坐标为(x0,y0)。
2.由直线上的任意一点P(x,y),与垂直于直线的向量u=(A,B)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3.点P到直线的距离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即为向量u与向量v=(x-x0,y-y0)的叉乘的模除以向量u的模。
方法二:使用向量法推导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1.设直线的方程为Ax+By+C=0,点P的坐标为(x0,y0)。
2.将直线方程化为标准形式,即Ax+By+C=d,其中d为点P到直线的距离。
3.将点P带入直线方程,得到Ax0+By0+C=d。
4.点P到直线的距离为,Ax0+By0+C,/√(A^2+B^2)。
方法三:使用线段法推导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1.设直线的方程为Ax+By+C=0,点P的坐标为(x0,y0)。
2.在直线上找到一点Q,使得线段PQ与直线垂直。
3.点P到直线的距离为线段PQ的长度。
4. 设直线与x轴的夹角为α,则线段PQ的长度为,(x0 - x)cosα + (y0 - y)sinα。
方法四:使用垂直距离法推导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1.设直线的方程为Ax+By+C=0,点P的坐标为(x0,y0)。
2. 将直线方程转换为斜截式方程y = kx + b。
3.直线的斜率为k=-A/B。
4. 直线上任意一点Q(x, y)到点P的距离为,kx + b - y, /√(k^2 + 1)。
方法五:使用点到点法推导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1.设直线的方程为Ax+By+C=0,点P的坐标为(x0,y0)。
2.直线上任意一点Q(x,y)到点P的距离为√((x-x0)^2+(y-y0)^2)。
3. 将直线方程转换为斜截式方程y = kx + b。
4. 将点P(x0, y0)带入直线方程得到b = y0 - kx0。
5. 点P到直线的距离为√((x0 - x)^2 + (y0 - kx0 - y)^2)。
高中数学:.3《点到直线的距离》【新人教A版必修2】PPT完美课件
•
6.了解和名著有关的作家作品及相关 的诗句 、名言 、成语 和歇后 语等, 能按要 求向他 人推介 某部文 学名著 。
•
7.能够根据所提供的有关文学名著的 相关语 言信息 推断作 品的作 者、作 品的名 称和人 物形象 ,分析 人物形 象的性 格和作 品的思 想内容 并进行 简要评 价。
•
8.能够由具体的阅读材料进行拓展和 迁移, 联系相 关的文 学名著 展开分 析,提 出自己 的认识 和看法 ,说出 自己阅 读文学 名著的 感受和 体验。
高中数学:.3《点到直线的距离》【 新人教A 版必修 2】PPT 完美课 件
高中数学:.3《点到直线的距离》【 新人教A 版必修 2】PPT 完美课 件 高中数学:.3《点到直线的距离》【 新人教A 版必修 2】PPT 完美课 件
高中数学:.3《点到直线的距离》【 新人教A 版必修 2】PPT 完美课 件
例6:已知点A(1,3),B(3,1),C(-1,0),求的ABC面积
y
A
h
C O
B
x
高中数学:.3《点到直线的距离》【 新人教A 版必修 2】PPT 完美课 件
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高中数学:.3《点到直线的距离》【新人教A版必修2】PPT完美课件
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是指夹在两条平行直
线间的公垂线段的长.
d=
C1 - C2 A2 + B2
高中数学:.3《点到直线的距离》【 新人教A 版必修 2】PPT 完美课 件
练习4 高中数学:.3《点到直线的距离》【新人教A版必修2】PPT完美课件
1.点A(a,6)到直线x+y+1=0的距离为4,求a的值.
2
2.求过点A(-1,2),且与原点的距离等于 2 的直线方程 .
《点到直线的距离》课件2
122 52 13
即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等于 32
13
例3.求过点A(-1,2)且与原点的距离为 2 的直线方程。
2
解:设直线的方程为y-2=k(x+1), 则kx-y+2+k=0, 所以 | 2 k | 2 解得k=-1或k=-7,
k2 1 2
故所求的直线方程为x+y-1=0或7x+y+5=0.
例4.已知直线l经过点P(3,1),且被两 平行直线l1:x+y+1=0和l2:x+y+6=0截得 的线段长为5,求直线l的方程.
解:若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则直线l的方 程为x=3; 此时与l1:x+y+1=0和l2:x+y+6=0的交点 分别为A(3,-4)和B(3,-9), 截得线段的长|-4-(-9)|=5,符合题意.
2.2.4 点到直线的距离
设坐标平面上有点P(x1,y1),和直线l: Ax+By+C=0 (A2+B2≠0).我们来寻求点P到
直线l的距离。
作直线m通过点P(x1,y1),并且与直线l垂
直,设垂0
两点间的距离问题。
P0
O
x l
由距离公式只要列出关于x1-x0,y1-y0 的两个方程,就可以求出这两点的距离。
因此把①式和②式两边平方后相加,整 理就可得到
(A2+B2)[ (x1-x0)2+(y1-y0)2]=( Ax1+By1+C)2.
即(x1-x0)2+(y1-y0)2=
(
Ax1 By1 A2 B2
高中数学 空间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空间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总公式:设直线L的方程为Ax+By+C=0,点P的坐标为(Xo,Yo),则点P到直线L的距离为:|AXo+BYo+C|/√(A²+B²)。
考虑点(x0,y0,z0)与空间直线x-x1/l=y-y1/m=z-z1/n,有d=|(x1-x0,y1-y0,z1-z0)×(l,m,n)|/√(l²+m²+n²)引申公式:公式①:设直线l1的方程为Ax+By+C1=0;直线l2的方程为Ax+By+C2=0。
《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新课标《数学必修2》第三章第3节“直线的交点与距离公式”中的重要知识点。
教材按照“提出问题(如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解决问题(推导公式)、应用公式”的线索展开研究,既是直线方程应用的延续,又是坐标法这一核心知识的发展,同时还是充分展现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优越性的载体。
作为直线方程的一个应用,公式的推导过程蕴涵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思想,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属于具有较高思维价值和探究价值的教学内容。
同时,该公式还将在学生今后的代数、立体几何及圆锥曲线学习过程中,作为解析几何的一个重要工具广泛用之于问题的求解过程当中,因此,该内容又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不仅如此,该内容还是刚刚学过的两直线交点及两点间距离公式的用武之地。
就内容本身来说,作为公式的学习与应用又是引领学生运用平面几何知识、强化直线方程的建立过程的好素材。
因此,这是一节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作用的一个重要基础内容,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研究解析几何的重要工具。
二、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经历发现推导公式的基础上,理解推导方法,掌握公式特点,学会公式的运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对教学过程的充分参与中,体会由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研究方法,领会蕴涵在公式推导及范例解决过程中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分析、探究能力、灵活运用公式能力及用解析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1.4(2)点到直线的有向距离11.21
直线l的相对位置: 在直线l同侧的点, δ的符号相同; 在直线l异侧的点, δ的符号相反. 特别地:点在直线上 d 0.
上述结论可以用来判定两点相对于直线l的位置关系.
即: A B 0, 则点A、B在 l 同侧
A B 0, 则点A、B在 l 异侧
例1、已知直线 l: y=2x-1, A(1,2), B(2,6),试判断 A、B两点在直线 l 的同侧还是异侧?
8 6
2.已知直线 ax y 2 0 ,点 A(2,1), B (3, 2) 当直线与线段 AB 相交时,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略解:如图,根据 A B 0 可知:
y
4
4 3 a (, ] [ , ) 3 2
-10
A
2
2
B
5
-5
O
-2
x
-4
3.正方形的中心为 Q(1, 1) ,且边长为4,一 边的斜率为 3 ,求正方形各边所在直线的方程.
P
l
y
Ax0 By0 C A B
2 2
n
R
P
l
y
n
R
P
O
x
O
x
当点 P 在法向量 ( A, B) 指向一侧时, P 0 P 0 当点 P 在法向量 ( A, B) 指向另一侧时,
阅读材料 有向距离符号确定的说明 已知点 P( x0 , y0 ) 及 l : Ax By C 0 说明:设 R( x1 , y1 )为 l 上任意一点 则 C Ax1 By1
x
设直线 l 的方程为 2 x y m 0 (m 7)
CH1 2 1 过C作CH AB, 交BA的延长线于H , 交l于H1 CH 2 2 | 2 (4) 1 7 | 14 | 2 (4) 1 m | | 7 m | CH CH1 2 2 5 2 1 5 2 1
2.3.2两点间的距离公式2.3.3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2.3.4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反思感悟 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求法
(1)化为一般式,且两条平行线方程中x,y的系数化为相同的,代入两条平行
线的距离公式.
(2)一条直线上任取一点,求该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
变式训练3已知直线l1与l2:x+y-1=0平行,且l1与l2的距离是 2 ,求l1的方程.
解 (方法 1)∵l1∥l2,
∴可设 l1 的方程为 x+y+c=0.
l2 的距离为 1+1
= 2,
|c+1|=2.∴c=1 或 c=-3.
从而 l1 的方程为 x+y+1=0 或 x+y-3=0.
素养形成
一题多解——求直线的方程
典例求过点M(-2,1),且与A(-1,2),B(3,0)距离相等的直线方程.
【规范答题】
解
1
(方法 1)由题意可得 kAB=- ,线段 AB 的中点为 C(1,1),满足条件的直线经过
关于参数的方程即可.
延伸探究 已知点A(a,2)(a>0)到直线l:x-y+3=0的距离为1,则a的值
为
.
解析 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知
∵a>0,∴a=-1+ 2.
答案 -1+ 2
|-2+3|
d=
=1,解得
2
a=-1± 2.
探究四
两平行线间的距离
例4(1)已知直线3x+2y-3=0和6x+my+1=0互相平行,则它们之间的距离是
2023
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
第二章
选择性必修
2.3.2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2.3.3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2
小值是( B )
A. 10
B.2 2
C. 6 【解析】
D.2 |OP|min 即为 O 到直线的距离,d=|0-10+-14|=2 2
(3)求过点 M(-2,1),且与 A(-1,2),B(3,0)两点距离相 等的直线方程.
【解析】 方法一:当直线斜率存在时,设直线方程为 y-1= k(x+2),
点,PQ 的最小值为( C )
9 A.5 C.3
18 B. 5 D.6
【解析】 |PQ|min 即为两条直线间的距离.6x+8y+6=0 即 3x +4y+3=0,∴d=|-3122+-432|=3.
(4)已知直线 l1 过点 A(0,1),l2 过点 B(5,0),如果 l1∥l2, 且 l1 与 l2 之间的距离为 5,求 l1,l2 的方程.
(2)运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时,直线方程要化为一般式.
思考题 1 求点 P(3,-2)到下列直线的距离:
(1)3x-4y+1=0; (2)y=6; (3)y 轴. 【思路分析】 直接应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解析】 (1)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 d=|3×3-324+×((--42))2+1|=158. (2)因为直线 y=6 平行于 x 轴,所以 d=|6-(-2)|=8. (3)d=|3|=3.
题型一 点到直线的距离问题
例 1 求点(-1,2)到直线 2x+y-10=0 的距离. 【解析】 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得 d=|2×(-1)+5 1×2-10|=2 5.
探究 1 (1)解决与点到直线的距离有关问题的关键是熟练运 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d=|Ax0+A2B+y0B+2 C|.
∵点 P(a,b)在直线 x-y-5=0 上,故 a-b-5=0. 又|4a+423+b-322|=2,解方程组a|4-a+b-3b5-=20|=,10,得ab==1-,4或 ab==2-77,87. ∴所求的点为 P(1,-4),或 P277,-87.
点到直线的距离 (2)
布置作业 1、已知:经过直线m外一点P .求作:PO, 使PO垂直于直线m,O点是垂足。
2、画一个5厘米的正方形ABCD,在正方形 内部任取一点P,作经过点作正方形各边的 垂线,垂足分别M、N、R、Q,测量PM、 PN、PR、PQ的长度。
P
请你画图,把这个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P
A F 0 E D C B 如图PO⊥l ,我们称PO为点P到直线l 的垂线段. 线段PA,PB,PC,PD,…都不是 垂线段,称为斜线段.
∟
l
动脑筋
(1)观察图中的线段, PA,PB,PC, PD, PO哪条线段最短? (2)你有什么办法来检验你的发 现是否正确呢?
∟
.P . 0
l
例题精讲 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BC=90°, BD⊥AC,垂足为D,AB=5,BC=12, AC=13. 求:(1)点A到直线BC的距离为 .
点C到AB的距离 . (2)如何求点B到AC的距离? (3)点B到直线AC的距离.
等 积 法
针对练习
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90°, AB= 3cm,AC=4cm,BC=5cm,求点A到 BC的距离,点C到A江声教师运动会跳远 项目比赛,我从地面P处起跳,落在沙坑点 A处,怎样测量我的跳远成绩?测量PA的 长度别的老师会答应吗?
A 沙坑
P 起跳线 D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的收获有……
巩固运用
1.如图,∠BAC = 90°,AD⊥BC,垂足为D, 则下列结论: (1)AB与AC互相垂直; (2)AD与AC互相垂直; (3)点C到AB的垂线段是线段AB; (4)点A到BC的距离是线段AD; (5)线段AB的长度是点B到AC的距离; (6)线段AB是点B到AC的距离. 其中正确的有( B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师庄中学高一数学必修2 导学案 编号: 编制:崔永学 审核: 时间:2012/4/22
《点到直线的距离》第二课时
班级: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掌握平行线间距离的两种计算方法:(1)转化为点到直线距离计算
(2)利用平行线间距离公式计算;
掌握待定系数法求直线方程(1)点斜式 (2)斜截式
教学重点:平行线间距离计算,待定系数法求直线方程
教学难点:待定系数法表示直线方程
学法指导:待定系数法求直线方程时,一般给点设点斜(若无斜率需讨论),给斜设斜截.
一、梳理导学:
1.若111222:,:l y k x b l y k x b =+=+,12//,l l 则满足条件是______________.
2.直线方程的点斜式:_________________;斜截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点00(,)P x y 到直线0Ax By C ++=的距离:d =_________________.
4.(1,2)0P x y m ++=点到m =______.
5.原点到直线3y kx k =+-.k
6.若求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是否需要求出一条直线上所有点到另一条直线间的距离?
二、例题讲解:
问题1:求10x y +-=与2230x y +-=之间的距离.
一般推广: 证明10Ax By C ++=与2120(,0,)Ax By C A B C C ++=≠不全为之间的距离
d =
三、合作探究
问题3:直线l 与1:10l x y +-=平行,l 与1l l 的方程. (我们学过几种常见的待定系数法求直线方程?选择哪种合适?)
问题4:直线l 经过点(1,2)P ,原点O 到直线l 的距离是1,求直线l 的方程.
四、基础训练:
1.直线21y x =+与2-30x y -=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
2.直线l 到21y x =+l 方程.
五、课堂检测:
六、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