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数学第二章解三角形2.1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2.1.1正弦定理达标练习北师大版必修520180629333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解题方法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解题方法在高中数学中,三角函数是一个重要的章节,其中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这两个定理的解题方法,并通过具体题目的举例,说明其考点和解题技巧。
一、正弦定理的解题方法正弦定理是指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边长a、b、c与其对应的角度A、B、C之间有如下关系:a/sinA = b/sinB = c/sinC1. 已知两边和一个夹角,求第三边假设已知三角形ABC中,边长a=5cm,b=7cm,夹角C=45°,求边长c。
根据正弦定理,有a/sinA = c/sinC,代入已知条件,得到5/sin45° = c/sinC。
由此可得c = sinC/sin45° * 5 ≈ 5√2 cm。
2. 已知两边和一个角度,求另外两个角度假设已知三角形ABC中,边长a=4cm,b=6cm,夹角C=60°,求角度A和B。
根据正弦定理,有a/sinA = b/sinB,代入已知条件,得到4/sinA = 6/sinB。
由此可得sinA/sinB = 2/3。
根据三角函数的性质,sinA/sinB = 1/sin(B-A)。
所以,1/sin(B-A) = 2/3,解得sin(B-A) = 3/2。
但是,sin(B-A)的取值范围是[-1,1],因此无解。
二、余弦定理的解题方法余弦定理是指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边长a、b、c与其对应的角度A、B、C之间有如下关系:c² = a² + b² - 2ab*cosC1. 已知两边和一个夹角,求第三边假设已知三角形ABC中,边长a=5cm,b=7cm,夹角C=45°,求边长c。
根据余弦定理,有c² = a² + b² - 2ab*cosC,代入已知条件,得到c² = 5² + 7² -2*5*7*cos45°。
高中数学 第二章 解三角形 2_1_1_2 正弦定理的变形及三角形面积公式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5
课堂探究 互动讲练 类型一 正弦定理的变形应用 [例 1] 在△ABC 中,B=30°,C=45°,c=1,求 b 及△ABC 外接圆的半径 R.
【解析】 已知 B=30°,C=45°,c=1,
由正弦定理,得sibnB=sincC=2R, 所以 b=cssiinnCB=1×sinsi4n53°0°= 22,
a2+b2-2abcosπ3=7, 所以a2+b2-ab=7,即(a+b)2-3ab=7, 所以(a+b)2=25,所以a+b=5.
方法归纳
(1)本题采用了整体代换的思想,把a+b,ab作为整体,求解
过程既方便又灵活.
(2)三角形面积公式有多种形式,根据题中的条件选择最合适
的面积公式.在解三角形中通常选用S=
=
40 6+
2=10(
6-
2) (km).
即 C 到灯塔 A 的距离为 10( 6- 2) km.
方法归纳
解三角形应用题常见的两种情况 (1)实际问题经抽象概括后,已知量与未知量全部集中在一个 三角形中,可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 (2)实际问题经抽象概括后,已知量与未知量涉及两个(或两个 以上)三角形,这时需作出这些三角形,先解够条件的三角形,然 后逐步求出其他三角形中的解,有时需设出未知量,从几个三角 形中列出方程,解方程得出所要求的解.
(2)若 c= 7,且△ABC 的面积为323,求 a+b 的值.
【解析】
(1)因为
3a=2csinA,所以sianA=
2c 3.
由正弦定理知sianA=sincC,
所以sincC= 2c3,所以sinC=
3 2.
因为△ABC是锐角三角形,所以C=π3.
(2)因为c= 7,C=π3,
解三角形 正弦及余弦定理
解三角形(正弦定理、余弦定理)1、正弦定理:在C ∆A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 = = =2R .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a = ,b = ,c = ; ②sin A = ,sin B = ,sin C = ;③::a b c = ;④sin sin sin a b c C++=A +B + ; 3、三角形面积公式:C S ∆AB = = = .4、余弦定理:在C ∆AB 中有:2a = ;2b = ;2c = ;5、余弦定理的推论:cos A = ;cos B = ;cos C = ;6、设a 、b 、c 是C ∆AB 的角A 、B 、C 的对边,则:=+)sin(B A ,=+)cos(C B ,=+)2sin(B A ,=+)2cos(C B 题型1:正、余弦定理例1.在∆ABC 中,已知o A 30=,oB 135=,2=a cm ,解三角形;题型2:三角形面积例2.在∆ABC 中,sin cos A A +=22,AC =2,3=AB ,求A tan 的值和∆ABC 的面积。
题型3:三角形中的三角恒等变换问题例3.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A 、∠B 、∠C 的对边长,已知ac b =2,且a 2-c 2=ac -bc ,求∠A 的大小及cB b sin 的值。
题型4: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例4.在ABC ∆中,三个内角C B A ,,的对应边分别为c b a ,,,若B b A a cos cos =,则ABC ∆的形状为 例5.在△ABC 中,若2cos B sin A =sinC ,则△ABC 的形状一定是( )例6.若△ABC 的三个内角满足sin :sin :sin 5:11:13A B C =,则△ABC (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可能是钝角三角形. 题型5:三角形解的个数问题例7. 在△ABC 中,a =12,b =13,C =60°,此三角形的解的情况是()A .无解B .一解C .二解D .不能确定题型6:三角形中求值问题例8.ABC ∆的三个内角为A B C 、、,求当A 为何值时,cos 2cos2B C A ++取得最大值,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完整版)解三角形之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教学目标掌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推导,并能用它们解三角形正余弦定理及三角形面积公式.教学重难点掌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推导,并能用它们解三角形.知识点清单一. 正弦定理:1. 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并且都等于外接圆的直径,即a b c2R(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sin A sinB sinC2. 变形:1)a b c a b csin sin sinC sin sin sinC 2)化边为角:a:b:c sin A:sin B:sinC;a sin A;b sin B a sin Ab sinBc sinC c sin C3)化边为角:a 2Rsin A, b 2Rsin B, c 2RsinC4)化角为边:sin A a;sin B b ; sin A asin B b sinC c sinC c5)化角为边:sin A a sinB b,sinC c2R2R2R3. 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下列两类三角形的问题:①已知两个角及任意—边,求其他两边和另一角;例:已知角B,C,a ,解法:由A+B+C=18o0 ,求角A,由正弦定理 a sinA; b sinB; b sin B c sin C a sin A; 求出 b 与cc sinC ②已知两边和其中—边的对角,求其他两个角及另一边。
例:已知边a,b,A,解法:由正弦定理 a sin A求出角B,由A+B+C=18o0 求出角C,再使用正 b sin B 弦定理 a sin A求出c边c sinC4. △ABC中,已知锐角A,边b,则① a bsin A 时,B 无解;② a bsin A 或 a b 时, B 有一个解;③ bsinA a b 时, B 有两个解。
如:①已知 A 60 ,a 2,b 2 3,求 B (有一个解 )②已知 A 60 ,b 2,a 2 3,求 B (有两个解 ) 注意:由正弦定理求角时,注意解的个数。
第二章用余弦定理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新教材】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件
答案B
激趣诱思
知识点拨
微练习2
已知目标A的方位角为135°,请画出其图示.
解如图所示:
激趣诱思
知识点拨
微练习3
请分别画出北偏东30°,南偏东45°的方向角.
解如图所示: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解三角形与三角形有关的几何计算
角度1 三角形中线段长度的计算
例1
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AD⊥CD,AD=10,AB=14,∠BDA=60°,∠BCD=135°,
当堂检测
反思感悟 1.测量从一个可到达的点与一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问题,
一般可转化为已知两个角和一条边解三角形的问题,从而运用正弦定理解
决.
2.如图,点B为不可到达点,求A,B的距离的
具体解题步骤:
(1)取基线AC(尽量长),且使AB,AC不共线;
(2)测量AC,∠BAC,∠BCA;
sin
B之间的
m,达到点B.
距离.
又因为AB=10,BC=20,∠ABC=120°,
南偏西44°50'方向上
例6地图测绘人员在点A测得某一目标参照物P在他的北偏东30°的方向,且距离他40
若P在Q的北偏东44°50'方向上,则Q在P的(
)
答案(1)C (2)等腰直角三角形
第3课时 用余弦定理、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冬奥会上,有两个滑冰者甲和乙位于冰面上A、B两点,A与B相距100 m.
如果甲从A出发,以8 m/s速度沿着一条与AB成60°角的直线滑行,同时乙
从B出发,以7 m/s 的速度沿着与甲相遇的最短直线滑行.
那么相遇时,甲滑行了多远呢?
激趣诱思
(完整版)解三角形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解三角形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一、知识必备:1.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在△ABC 中,C =90°,AB =c ,AC =b ,BC =a 。
(1)三边之间的关系:a 2+b 2=c 2。
(勾股定理)(2)锐角之间的关系:A +B =90°;(3)边角之间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定义)sin A =cos B =c a ,cos A =sin B =c b ,tan A =ba 。
二、正弦定理(一)知识与工具:正弦定理:在△ABC 中, R Cc B b A a 2sin sin sin ===。
(外接圆圆半径) 在这个式子当中,已知两边和一角或已知两角和一边,可以求出其它所有的边和角。
注明:正弦定理的作用是进行三角形中的边角互化,在变形中,注意三角形中其他条件的应用:(1)三内角和为180°(2)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3)面积公式:S=21absinC=Rabc 4=2R 2sinAsinBsinC 111sin ()222a S ah ab C r a bc ===++(其中r 为三角形内切圆半径) )(21c b a p ++=,))()((c p b p a p p S ---=(海伦公式)(4)三角函数的恒等变形。
(5) sin sin (ABC A B a b A B ∆>⇔>⇔>在中,即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sin(A+B)=sinC ,cos(A+B)=-cosC ,sin 2B A +=cos 2C ,cos 2B A +=sin 2C 2sin ,2sin ,2sin a R A b R B c R C ===(6)(边化角公式)sin ,sin ,sin 222a b c A B C R R R===(7)(角化边公式)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8)sin sin sin (9),,sin sin sin a A a A b B b B c C c C === (10)sin sin (ABC A B a b A B ∆>⇔>⇔>在中,即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二)题型 使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共有三种题型题型1 利用正弦定理公式原型解三角形题型2 利用正弦定理公式的变形(边角互化)解三角形:关于边或角的齐次式可以直接边角互化。
18-19 第2章 §1 1.1 正弦定理
比值的 含义
)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返 首 页
自 主 预 习 • 探 新 知
(1)a= 2Rsin A ,b= 2Rsin B 变形
,c= 2Rsin C
合 作 探 究 • 攻 重 难
c a b (2)sin A= 2R ,sin B= 2R ,sin C=2R (3)a∶b∶c= sin A∶sin B∶sin C
2.三角形面积公式
自 主 预 习 • 探 新 知
阅读教材 P47~P48 问题 3,完成下列问题. 1 1 1 三角形 ABC 的面积:S= 2absin C= 2acsin B = 2bcsin A
.
当 堂 达 标 • 固 双 基
思考:(1)在△ABC 中,若已知边 a,b 和角 B,能否确定△ABC 的面积?
合 作 探 究 • 攻 重 难
asin B 2sin 60° 3 [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sin A= b = 3 = 3 . [答案] 3 3
当 堂 达 标 • 固 双 基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返 首 页
自 主 预 习 • 探 新 知
[合 作 探 究· 攻 重 难]
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在△ABC中, (1)若A=45° ,B=30° ,a=2,求b,c与C;
第二章
解三角形
§1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1.1 正弦定理
自 主 预 习 • 探 新 知
学习目标: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 容及其证明方法.(重点)2.能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简单的三角
当 堂 达 标 • 固 双 基
(完整版)解三角形之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教学目标掌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推导,并能用它们解三角形.正余弦定理及三角形面积公式.教学重难点掌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推导,并能用它们解三角形.知识点清单一.正弦定理:1.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并且都等于外接圆的直径,即 R Cc B b A a 2sin sin sin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2.变形:1)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C C++===A +B +A B . 2)化边为角:C B A c b a sin :sin :sin ::=; ;sin sin B A b a = ;sin sin C B c b = ;sin sin CA c a = 3)化边为角:C R cB R b A R a sin 2,sin 2,sin 2===4)化角为边:;sin sin b a B A = ;sin sin c b C B =;sin sin ca C A = 5)化角为边: Rc C R b B R a A 2sin ,2sin ,2sin === 3. 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下列两类三角形的问题:①已知两个角及任意—边,求其他两边和另一角;例:已知角B,C,a ,解法:由A+B+C=180o ,求角A,由正弦定理;sin sin B A b a = ;sin sin CB c b = ;sin sin CA c a =求出b 与c ②已知两边和其中—边的对角,求其他两个角及另一边。
例:已知边a,b,A,解法:由正弦定理BA b a sin sin =求出角B,由A+B+C=180o 求出角C ,再使用正弦定理CA c a sin sin =求出c 边4.△ABC 中,已知锐角A ,边b ,则①A b a sin <时,B 无解; ②A b a sin =或b a ≥时,B 有一个解;③b a A b <<sin 时,B 有两个解。
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数学《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解三角形》学案含答案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解三角形最新考纲 1.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2.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知识梳理1.正、余弦定理在△2.S△ABC=2ab sin C=2bc sin A=2ac sin B=4R=2(a+b+c)·r(r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并可由此计算R,r.3.实际问题中的常用角(1)仰角和俯角在同一铅垂平面内的水平视线和目标视线的夹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上方叫仰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下方叫俯角(如图1).(2)方位角从正北方向起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叫做方位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α(如图2).(3)方向角:正北或正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锐角,如南偏东30°,北偏西45°等.(4)坡度: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切值.诊断自测1.判断正误(在括号内打“√”或“×”)精彩PPT展示(1)三角形中三边之比等于相应的三个内角之比.(×)(2)在△ABC中,A>B必有sin A>sin B.(√)(3)在△ABC中,若sin A sin B<cos A cos B,则此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4)俯角是铅垂线与视线所成的角,其范围为⎣⎢⎡⎦⎥⎤0,π2.(×)(5)方位角与方向角其实质是一样的,均是确定观察点与目标点之间的位置关系.(√)2.(2015·广东卷)设△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2,c=23,cos A=32,且b<c,则b=( )A.3B.2 2C.2D. 3解析由余弦定理b2+c2-2bc cos A=a2,得b2-6b+8=0,解得b=2或b=4,∵b<c=23,∴b=2.选C.答案 C3.一艘海轮从A 处出发,以每小时40海里的速度沿南偏东40°的方向直线航行,30分钟后到达B 处,在C 处有一座灯塔,海轮在A 处观察灯塔,其方向是南偏东70°,在B 处观察灯塔,其方向是北偏东65°,那么B ,C 两点间的距离是( ) A.102海里 B.103海里 C.203海里 D.202海里解析 如图所示,易知,在△ABC 中,AB =20海里,∠CAB =30°,∠ACB =45°,根据正弦定理得BC sin 30°=ABsin 45°,解得BC =102(海里).答案 A4.(2014·江西卷)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若c 2=(a -b )2+6,C =π3,则△ABC 的面积是( )A.3B.932 C.332D.3 3解析 ∵c 2=(a -b )2+6,∴c 2=a 2+b 2-2ab +6.①∵C =π3,∴c 2=a 2+b 2-2ab cos π3=a 2+b 2-ab .②由①②得-ab +6=0,即ab =6.∴S △ABC =12ab sin C =12×6×32=332.答案 C 5.(2015·北京卷)在△ABC 中,a =4,b =5,c =6,则sin 2Asin C=________.解析 由余弦定理:cos A =b 2+c 2-a 22bc =25+36-162×5×6=34,∴sin A =74,cos C =a 2+b 2-c 22ab =16+25-362×4×5=18,∴sin C =378,∴sin 2Asin C =2×34×74378=1.答案 1考点一 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例1】 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a +c =6,b =2,cos B =79.(1)求a ,c 的值; (2)求sin(A -B )的值. 解 (1)由余弦定理得:cos B =a 2+c 2-b 22ac =a 2+c 2-42ac =79,即a 2+c 2-4=149ac .∴(a+c )2-2ac -4=149ac ,∴ac =9.由⎩⎪⎨⎪⎧a +c =6,ac =9,得a =c =3. (2)在△ABC 中,cos B =79,∴sin B =1-cos 2B =1-⎝ ⎛⎭⎪⎫792=429. 由正弦定理得:asin A =bsin B,∴sin A =a sin B b =3×4292=223.又A =C ,∴0<A <π2,∴cos A =1-sin 2A =13,∴sin(A -B )=sin A cos B -cos A sin B =223×79-13×429=10227.规律方法 (1)解三角形时,如果式子中含有角的余弦或边的二次式,要考虑用余弦定理;如果式子中含有角的正弦或边的一次式时,则考虑用正弦定理;以上特征都不明显时,则要考虑两个定理都有可能用到.(2)三角形解的个数的判断:已知两角和一边,该三角形是确定的,其解是唯一的;已知两边和一边的对角,该三角形具有不唯一性,通常根据三角函数值的有界性和大边对大角定理进行判断. 【训练1】 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边的长分别是a ,b ,c ,且b =3,c =1,A =2B . (1)求a 的值;(2)求sin ⎝⎛⎭⎪⎫A +π4的值.解 (1)因为A =2B ,所以sin A =sin 2B =2sin B cos B .由正、余弦定理得a =2b ·a 2+c 2-b 22ac .因为b =3,c =1,所以a 2=12,a =2 3.(2)由余弦定理得cos A =b 2+c 2-a 22bc =9+1-126=-13.由于0<A <π,所以sin A =1-cos 2A =1-19=223.故sin ⎝⎛⎭⎪⎫A +π4=sin A cos π4+cos A sin π4=223×22+⎝ ⎛⎭⎪⎫-13×22=4-26.考点二 利用正、余弦定理判定三角形的形状【例2】 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的对边,且2a sin A =(2b -c )sin B +(2c -b )sin C . (1)求角A 的大小;(2)若sin B +sin C =3,试判断△ABC 的形状. 解 (1)由2a sin A =(2b -c )sin B +(2c -b )sin C ,得2a 2=(2b -c )b +(2c -b )c ,即bc =b 2+c 2-a 2,∴cos A =b 2+c 2-a 22bc =12,∵0°<A <180°,∴A =60°.(2)∵A +B +C =180°,∴B +C =180°-60°=120°. 由sin B +sin C =3,得sin B +sin(120°-B )=3, ∴sin B +sin 120°cos B -cos 120°sin B = 3. ∴32sin B +32cos B =3,即sin(B +30°)=1. ∵0°<B <120°,∴30°<B +30°<150°.∴B +30°=90°,B =60°.∴A =B =C =60°,△ABC 为等边三角形.规律方法 (1)三角形的形状按边分类主要有: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按角分类主要有: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应围绕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进行思考,主要看其是不是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或锐角三角形. (2)边角转化的工具主要是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训练2】 (1)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2c 2=2a 2+2b 2+ab ,则△ABC 是( ) A.钝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2)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c b<cos A ,则△ABC 为( ) A.钝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解析 (1)由2c 2=2a 2+2b 2+ab ,得a 2+b 2-c 2=-12ab ,所以cos C =a 2+b 2-c 22ab =-12ab 2ab =-14<0,所以90°<C <180°,即△ABC 为钝角三角形.(2)依题意得sin Csin B<cos A ,sin C <sin B cos A ,所以sin(A +B )<sin B cos A ,即sin B cos A +cos B sin A -sin B cos A <0,所以cos B sin A <0.又sin A >0,于是有cos B <0,B 为钝角,△ABC 是钝角三角形. 答案 (1)A (2)A考点三 和三角形面积有关的问题【例3】 (2015·全国Ⅱ卷)△ABC 中,D 是BC 上的点,AD 平分∠BAC ,△ABD 面积是△ADC 面积的2倍.(1)求sin B sin C ;(2)若AD =1,DC =22,求BD 和AC 的长. 解 (1)S △ABD =12AB ·AD sin ∠BAD ,S △ADC =12AC ·AD sin ∠CAD .因为S △ABD =2S △ADC ,∠BAD =∠CAD , 所以AB =2AC .由正弦定理可得 sin B sin C =AC AB =12. (2)因为S △ABD ∶S △ADC =BD ∶DC ,所以BD = 2. 在△ABD 和△ADC 中,由余弦定理知 AB 2=AD 2+BD 2-2AD ·BD cos ∠ADB , AC 2=AD 2+DC 2-2AD ·DC cos ∠ADC .故AB 2+2AC 2=3AD 2+BD 2+2DC 2=6, 由(1)知AB =2AC ,所以AC =1.规律方法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原则(1)对于面积公式S =12ab sin C =12ac sin B =12bc sin A ,一般是已知哪一个角就使用哪一个公式.(2)与面积有关的问题,一般要用到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进行边和角的转化. 【训练3】 (2015·天津卷)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BC 的面积为315,b -c =2,cos A =-14.(1)求a 和sin C 的值;(2)求cos ⎝⎛⎭⎪⎫2A +π6的值. 解 (1)在△ABC 中,由cos A =-14,可得sin A =154.由S △ABC =12bc sin A =315,得bc =24,又由b -c =2,解得b =6,c =4.由a 2=b 2+c 2-2bc cos A ,可得a =8.由a sin A =c sin C ,得sin C =158. (2)cos ⎝⎛⎭⎪⎫2A +π6=cos 2A ·cos π6-sin 2A ·sin π6 =32(2cos 2A -1)-12×2sin A ·cos A =15-7316. 考点四 正、余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4】 如图,在海岸A 处,发现北偏东45°方向距A 为(3-1)海里的B 处有一艘走私船,在A 处北偏西75°方向,距A 为2海里的C 处的缉私船奉命以103海里/时的速度追截走私船.此时走私船正以10海里/时的速度从B 处向北偏东30°方向逃窜,问缉私船沿什么方向能最快追上走私船?并求出所需要的时间(注:6≈2.449). 解 设缉私船应沿CD 方向行驶t 小时,才能最快截获(在D 点)走私船,则有CD =103t (海里),BD =10t (海里).在△ABC 中,∵AB =(3-1)海里,AC =2海里,∠BAC =45°+75°=120°,根据余弦定理,可得 BC =(3-1)2+22-2×2×(3-1)cos 120°=6(海里).根据正弦定理,可得sin ∠ABC =AC sin 120°BC =2×326=22.∴∠ABC =45°,易知CB 方向与正北方向垂直, 从而∠CBD =90°+30°=120°. 在△BCD 中,根据正弦定理,可得sin ∠BCD =BD sin ∠CBD CD =10t ·sin 120°103t=12,∴∠BCD =30°,∠BDC =30°,∴BD =BC =6(海里),则有10t =6,t =610≈0.245小时=14.7分钟.故缉私船沿北偏东60°方向,需14.7分钟才能追上走私船.规律方法 解三角形应用题的两种情形:(1)实际问题经抽象概括后,已知量与未知量全部集中在一个三角形中,可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2)实际问题经抽象概括后,已知量与未知量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三角形,这时需作出这些三角形,先解够条件的三角形,然后逐步求解其他三角形,有时需设出未知量,从几个三角形中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出所要求的解.【训练4】 (2015·湖北卷)如图,一辆汽车在一条水平的公路上向正西行驶,到A 处时测得公路北侧一山顶D 在西偏北30°的方向上,行驶600 m 后到达B 处,测得此山顶在西偏北75°的方向上,仰角为30°,则此山的高度CD =________m.解析 在△ABC 中,AB =600,∠BAC =30°,∠ACB =75°-30°=45°,由正弦定理得BC sin ∠BAC =AB sin ∠ACB ,即BC sin 30°=600sin 45°,所以BC =300 2.在Rt △BCD 中,∠CBD =30°,CD =BC tan ∠CBD =3002·tan 30°=1006(m).答案 100 6[思想方法]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解斜三角形和判定三角形形状的重要工具,其主要作用是将已知条件中的边、角关系转化为角的关系或边的关系.一般地,利用公式a =2R sin A ,b =2R sin B ,c =2R sin C (R 为△ABC 外接圆半径),可将边转化为角的三角函数关系,然后利用三角函数知识进行化简,其中往往用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A +B +C =π.利用公式cos A =b 2+c 2-a 22bc ,cos B =a 2+c 2-b 22ac ,cos C =a 2+b 2-c 22ab,可将有关三角形中的角的余弦化为边的关系,然后充分利用代数知识求边. [易错防范]1.在利用正弦定理解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有时出现一解、两解,所以要进行分类讨论(此种类型也可利用余弦定理求解).2.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时,要注意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对角的范围的限制.3.解三角形实际问题时注意各个角的含义,根据这些角把需要的三角形的内角表示出来.而容易出现的错误是把角的含义弄错,把这些角与要求解的三角形的内角之间的关系弄错.基础巩固题组 (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2016·哈尔滨模拟)在△ABC 中,AB =3,AC =1,B =30°,△ABC 的面积为32,则C =( )A.30°B.45°C.60°D.75°解析 法一 ∵S △ABC =12|AB ||AC |sin A =32,即12×3×1×sin A =32,∴sin A =1,∴A =90°, ∴C =60°,故选C.法二 由正弦定理,得sin B AC =sin C AB ,即12=sin C3,∴C =60°或C =120°.当C =120°时,A =30°,S △ABC =34≠32(舍去).而当C =60°时,A =90°,S △ABC =32,符合条件,故C =60°.故选C. 答案 C2.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b cos C +c cos B =a sin A ,则△ABC 的形状为(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不确定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sin B cos C +sin C cos B =sin 2A ,∴sin(B +C )=sin 2 A ,即sin(π-A )=sin 2A ,sin A =sin 2A .∵A ∈(0,π),∴sin A >0,∴sin A =1,即A =π2,故选B.答案 B3.(2016·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四市联考)已知△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a 2=b 2+c 2-bc ,bc =4,则△ABC 的面积为( ) A.12B.1C. 3D.2 解析 ∵a 2=b 2+c 2-bc ,∴cos A =12,∴A =π3,又bc =4,∴△ABC 的面积为12bc sin A =3,故选C.答案 C4.(2016·东北三省三校联考)△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则“a >b ”是“cos 2A <cos 2B ”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 因为在△ABC 中,a >b ⇔sin A >sin B ⇔sin 2A >sin 2B ⇔2sin 2A >2sin 2B ⇔1-2sin 2A <1-2sin 2B ⇔cos 2A <cos 2B .所以“a >b ”是“cos 2A <cos 2B ”的充分必要条件. 答案 C5.(2016·河南六市联考)在锐角△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sin A =223,a =2,S △ABC =2,则b 的值为( )A. 3B.322C.2 2D.2 3解析 由S △ABC =12bc sin A =2,得bc =3,①又由余弦定理知a 2=b 2+c 2-2bc cos A ,可得b 2+c 2=6.② 由①②解得b = 3. 答案 A 二、填空题6.(2015·广东卷)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3,sin B =12,C =π6,则b =________.解析 因为sin B =12且B ∈(0,π),所以B =π6或B =5π6.又C =π6,所以B =π6,A =π-B -C =2π3.又a =3,由正弦定理得a sin A =bsin B,即3sin 2π3=bsinπ6,解得b =1. 答案 17.(2015·福建卷)若锐角△ABC 的面积为103,且AB =5,AC =8,则BC 等于________.解析 S =12AB ·AC ·sin A ,∴sin A =32,在锐角三角形中A =π3,由余弦定理得BC =AB 2+AC 2-2AB ·AC ·cos A =7.答案 78.(2014·新课标全国Ⅰ卷)如图,为测量山高MN ,选择A 和另一座山的山顶C 为测量观测点,从A 点测得M 点的仰角∠MAN =60°,C 点的仰角∠CAB =45°以及∠MAC =75°;从C 点测得∠MCA =60°.已知山高BC =100 m ,则山高MN =________m. 解析 在Rt △ABC 中,∠CAB =45°,BC =100 m ,所以AC =100 2 m. 在△AMC 中,∠MAC =75°,∠MCA =60°,从而∠AMC =45°,由正弦定理,得AC sin 45°=AMsin 60°,因此AM =100 3 m.在Rt △MNA 中,AM =100 3 m ,∠MAN =60°,由MN AM=sin 60°,得MN =1003×32=150(m). 答案 150 三、解答题9.(2016·武汉质量预测)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满足a 2-b 2-c 2+3bc =0,2b sin A =a ,BC 边上中线AM 的长为14. (1)求角A 和角B 的大小; (2)求△ABC 的面积.解 (1)由a 2-b 2-c 2+3bc =0,得b 2+c 2-a 2=3bc ,∴cos A =b 2+c 2-a 22bc =32,∴A =π6,由2b sin A =a ,得b =a ,∴B =A =π6.(2)设AC =BC =x ,由余弦定理,得AM 2=x 2+x 24-2x ·x 2·⎝ ⎛⎭⎪⎫-12=(14)2,解得x =22,故S △ABC =12×22×22×32=2 3.10.(2015·四川卷)已知A 、B 、C 为△ABC 的内角,tan A ,tan B 是关于x 的方程x 2+3px -p +1=0(p ∈R )的两个实根. (1)求C 的大小;(2)若AB =3,AC =6,求p 的值.解 (1)由已知,方程x 2+3px -p +1=0的判别式Δ=(3p )2-4(-p +1)=3p 2+4p -4≥0,所以p ≤-2,或p ≥23,由根与系数的关系,有tan A +tan B =-3p ,tan A tan B =1-p ,于是1-tan A tan B =1-(1-p )=p ≠0,从而tan(A +B )=tan A +tan B 1-tan A tan B =-3pp =-3,所以tan C =-tan(A +B )=3,所以C =60°.(2)由正弦定理,得sin B =AC sin C AB =6sin 60°3=22,解得B =45°,或B =135°(舍去),于是A =180°-B -C =75°, 则tan A =tan 75°=tan(45°+30°)=tan 45°+tan 30°1-tan 45°tan 30°=1+331-33=2+3, 所以p =-13(tan A +tan B )=-13(2+3+1)=-1- 3.能力提升题组 (建议用时:20分钟)11.(2014·新课标全国Ⅱ卷)已知钝角△ABC 的面积为12,AB =1,BC =2,则AC 等于( )A.5B. 5C.2D.1解析 ∵S =12AB ·BC sin B =12×1×2sin B =12,∴sin B =22,∴B =π4或3π4. 当B =3π4时,根据余弦定理有AC 2=AB 2+BC 2-2AB ·BC cos B =1+2+2=5,∴AC =5,此时△ABC 为钝角三角形,符合题意;当B =π4时,根据余弦定理有AC 2=AB 2+BC 2-2AB ·BC cos B =1+2-2=1,∴AC =1,此时AB 2+AC 2=BC 2,△ABC 为直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故AC = 5. 答案 B12.(2016·江西师大附中模拟)在△ABC 中,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S △ABC =23,a+b =6,a cos B +b cos Ac=2cos C ,则c =( )A.27B.4C.2 3D.3 3解析 ∵a cos B +b cos Ac=2cos C ,由正弦定理,得sin A cos B +cos A sin B =2sin C cos C ,∴sin(A +B )=sin C =2sin C cos C ,由于0<C <π,sin C≠0,∴cos C =12,∴C =π3,∵S △ABC =23=12ab sin C =34ab ,∴ab =8,又a +b =6,⎩⎪⎨⎪⎧a =2,b =4或⎩⎪⎨⎪⎧a =4,b =2,c 2=a 2+b 2-2ab cos C =4+16-8=12,∴c =23,故选C.答案 C13.(2014·新课标全国Ⅰ卷)已知a ,b ,c 分别为△ABC 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a =2,且(2+b )(sin A -sin B )=(c -b )sin C ,则△ABC 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2+b )(a -b )=(c -b )c ,即(a +b )·(a -b )=(c -b )c ,即b 2+c 2-a 2=bc ,所以cos A =b 2+c 2-a 22bc =12,又A ∈(0,π),所以A =π3,又b 2+c 2-a 2=bc ≥2bc -4,即bc ≤4,故S △ABC =12bc sin A≤12×4×32=3,当且仅当b =c =2时,等号成立,则△ABC 面积的最大值为 3. 答案 314.已知△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角B 所对的边b =3,且函数f (x )=23sin 2x +2sin x cos x -3在x =A 处取得最大值. (1)求f (x )的值域及周期; (2)求△ABC 的面积.解 (1)因为A ,B ,C 成等差数列, 所以2B =A +C ,又A +B +C =π,所以B =π3,即A +C =2π3.因为f (x )=23sin 2x +2sin x cos x - 3 =3(2sin 2x -1)+sin 2x =sin 2x -3cos 2x=2sin ⎝⎛⎭⎪⎫2x -π3,所以T =2π2=π. 又因为sin ⎝⎛⎭⎪⎫2x -π3∈[-1,1], 所以f (x )的值域为[-2,2].(2)因为f (x )在x =A 处取得最大值,所以sin ⎝ ⎛⎭⎪⎫2A -π3=1. 因为0<A <23π,所以-π3<2A -π3<π,故当2A -π3=π2时,f (x )取到最大值,所以A =512π,所以C =π4.由正弦定理,知3sin π3=csinπ4⇒c = 2.又因为sin A =sin ⎝ ⎛⎭⎪⎫π4+π6=2+64,所以S △ABC =12bc sin A =3+34.复习导读 正、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的主要工具,高考中主要考查用其求三角形中的边和角及实现边、角之间的转化;解三角形是三角函数的知识在三角形中的应用,高考中可单独考查,也可以与三角函数、不等式综合考查.考点一 解三角形与三角恒等变换的综合【例1】 (满分12分)(2015·浙江卷)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已知A =π4,b 2-a 2=12c 2.(1)求tan C 的值;(2)若△ABC 的面积为3,求b 的值.[满分解答] (1)由b 2-a 2=12c 2及正弦定理,得sin 2B -12=12sin 2C .(2分)所以-cos 2B =sin 2C .(4分)又由A =π4,即B +C =34π,得-cos 2B =sin 2C =2sin C cos C =sin 2C , 解得tan C =2.(6分)(2)由tan C =2,C ∈(0,π)得sin C =255,cos C =55,(8分)又因为sin B =sin(A +C )=sin ⎝ ⎛⎭⎪⎫π4+C ,(9分) 所以sin B =31010,(10分)由正弦定理得c =223b ,又因为A =π4,12bc sin A =3,所以bc =62,故b =3.(12分)❶利用正弦定理进行边化角得2分; ❷由cos 2B 为桥梁解得tan C 得4分; ❸由tan C 求得sin C ,cos C 得2分;❹正弦定理得b 与c 的关系及△ABC 的面积可求b 得2分.第一步:利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边角转化; 第二步:利用三角恒等变换求边与角; 第三步:代入数据求值;第四步:查看关键点,易错点.探究提高 三角恒等变换和解三角形的结合,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先利用三角函数的平方关系、和角公式等求符合正、余弦定理中的边与角,再利用正、余弦定理求值;一是先利用正、余弦定理确定三角形的边角,再代入到三角恒等变换中求值.【训练1】 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tan ⎝ ⎛⎭⎪⎫π4+A =2. (1)求sin 2Asin 2A +cos 2A的值; (2)若B =π4,a =3,求△ABC 的面积.解 (1)由tan ⎝ ⎛⎭⎪⎫π4+A =2,得tan A =13.所以sin 2A sin 2A +cos 2A =2tan A 2tan A +1=25. (2)由tan A =13,A ∈(0,π), 得sin A =1010,cos A =31010. 又由a =3,B =π4及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得b =3 5. 由sin C =sin(A +B )=sin ⎝⎛⎭⎪⎫A +π4,得sin C =255, 设△ABC 的面积为S ,则S =12ab sin C =9. 考点二 解三角形与三角函数的综合【例2】 (2015·山东卷)设f (x )=sin x cos x -cos 2⎝⎛⎭⎪⎫x +π4. (1)求f (x )的单调区间; (2)在锐角△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f ⎝ ⎛⎭⎪⎫A 2=0,a =1,求△ABC 面积的最大值. 解 (1)由题意知f (x )=sin 2x 2-1+cos ⎝ ⎛⎭⎪⎫2x +π22 =sin 2x 2-1-sin 2x 2=sin 2x -12. 由-π2+2k π≤2x ≤π2+2k π,k ∈Z, 可得-π4+k π≤x ≤π4+k π,k ∈Z ; 由π2+2k π≤2x ≤3π2+2k π,k ∈Z , 可得π4+k π≤x ≤3π4+k π,k ∈Z . 所以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π4+k π,π4+k π(k ∈Z );单调递减区间是⎣⎢⎡⎦⎥⎤π4+k π,3π4+k π(k ∈Z ). (2)由f ⎝ ⎛⎭⎪⎫A 2=sin A -12=0,得sin A =12, 由题意知A 为锐角,所以cos A =32. 由余弦定理a 2=b 2+c 2-2bc cos A ,可得1+3bc =b 2+c 2≥2bc ,即bc ≤2+3,且当b =c 时等号成立.因此12bc sin A ≤2+34.所以△ABC 面积的最大值为2+34. 探究提高 三角函数和解三角形的结合,一般可以利用三角变换化简所给函数关系式,再结合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训练2】 (2016·成都诊断)设函数f (x )=sin ⎝⎛⎭⎪⎫ωx +π6+2sin 2ωx 2(ω>0),已知函数f (x )的图象的相邻两对称轴间的距离为π.(1)求函数f (x )的解析式;(2)若△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其中b <c ),且f (A )=32,△ABC 的面积为S =63,a =27,求b ,c 的值.解 (1)f (x )=32sin ωx +12cos ωx +1-cos ωx =32sin ωx -12cos ωx +1=sin ⎝⎛⎭⎪⎫ωx -π6+1. ∵函数f (x )的图象的相邻两对称轴间的距离为π,∴函数f (x )的周期为2π.∴ω=1.∴函数f (x )的解析式为f (x )=sin ⎝⎛⎭⎪⎫x -π6+1. (2)由f (A )=32,得sin ⎝⎛⎭⎪⎫A -π6=12.又∵A ∈(0,π),∴A =π3. ∵S =12bc sin A =63,∴12bc sin π3=63,bc =24, 由余弦定理,得a 2=(27)2=b 2+c 2-2bc cos π3=b 2+c 2-24. ∴b 2+c 2=52,又∵b <c ,解得b =4,c =6.考点三 解三角形中的最值问题【例3】 (2016·临川一中模拟)已知f (x )=3cos 2x +2sin ⎝ ⎛⎭⎪⎫3π2+x sin(π-x ), x ∈R .(1)求f (x )的最小正周期及单调增区间;(2)已知锐角△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f (A )=-3,a =3,求BC 边上的高的最大值.解 (1)f (x )=3cos 2x -sin 2x =-2sin ⎝⎛⎭⎪⎫2x -π3,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令2k π+π2≤2x -π3≤2k π+32π(k ∈Z ),得 k π+512π≤x ≤k π+1112π(k ∈Z ), ∴单调递增区间为⎣⎢⎡⎦⎥⎤k π+512π,k π+1112π(k ∈Z ). (2)由f (A )=-3得sin ⎝ ⎛⎭⎪⎫2A -π3=32,又A ∈⎝⎛⎭⎪⎫0,π2,∴A =π3.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bc cos A ,得9=b 2+c 2-bc ≥bc ,即bc ≤9(当且仅当b =c 时取等号),设BC 边上的高为h ,由三角形等面积法知12ah =12bc sin A , 得3h =32bc ≤932,∴h ≤332,即h 的最大值为332. 探究提高 解三角形的最值问题常需结合基本不等式求解,关键是由余弦定理得到两边关系,再结合不等式求解最值问题,或者将所求转化为某个角的三角函数,借助三角函数的值域求范围.【训练3】 (2015·湖南卷)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a =b tan A ,且B 为钝角.(1)证明:B -A =π2; (2)求sin A +sin C 的取值范围.(1)证明 由a =b tan A 及正弦定理,得sin A cos A =a b =sin A sin B, 所以sin B =cos A ,即sin B =sin ⎝ ⎛⎭⎪⎫π2+A .又B 为钝角,因此π2+A ∈⎝ ⎛⎭⎪⎫π2,π,故B =π2+A , 即B -A =π2. (2)解 由(1)知,C =π-(A +B )=π-⎝⎛⎭⎪⎫2A +π2=π2-2A >0, 所以A ∈⎝⎛⎭⎪⎫0,π4. 于是sin A +sin C =sin A +sin ⎝ ⎛⎭⎪⎫π2-2A =sin A +cos 2A =-2sin 2A +sin A +1=-2⎝⎛⎭⎪⎫sin A -142+98. 因为0<A <π4, 所以0<sin A <22, 因此22<-2⎝⎛⎭⎪⎫sin A -142+98≤98. 由此可知sin A +sin C 的取值范围是⎝ ⎛⎦⎥⎤22,98.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6·长沙模拟)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则“a =2b cos C ”是“△ABC 是等腰三角形”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 依题意,由a =2b cos C 及正弦定理,得sin A =2sin B cos C ,sin(B +C )-2sin B cos C =sin B cos C +cos B sin C -2sin B cos C =sin(C -B )=0,C =B ,△ABC 是等腰三角形;反过来,由△ABC 是等腰三角形不能得知C =B ,a =2b cos C .因此,“a =2b cos C ”是“△ABC 是等腰三角形”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答案 A2.(2015·郑州质量预测)已知a ,b ,c 分别为△ABC 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且(b -c )(sin B +sin C )=(a - 3 c )sin A ,则角B 的大小为( )A.30°B.45°C.60°D.120°解析 由正弦定理可知(b -c )(b +c )=(a -3c )a ,∴b 2-c 2=a 2-3ac ,即a 2+c 2-b 2=3ac .∵cos B =a 2+c 2-b 22ac =3ac 2ac =32, ∴B =30°.答案 A3.(2015·太原二模)在△ABC 中,cos A =35,cos B =45,BC =4,则AB =( ) A.5 B.4 C.3 D.2解析 ∵cos A =35,cos B =45,∴sin A =45,sin B =35,∴cos(A +B )=cos A cos B -sin A sin B =0,∴A +B =C =π2,∴AB =BC sin A=5.故选A. 答案 A4.(2016·乌鲁木齐诊断)在△ABC 中,AC ·cos A =3BC ·cos B ,且cos C =55,则A =( ) A.30° B.45° C.60° D.120°解析 由题意及正弦定理,得sin B cos A =3sin A cos B ,∴tan B =3tan A ,∴0°<A ,B <90°,又cos C =55,故sin C =255,∴tan C =2,而A +B +C =180°, ∴tan(A +B )=-tan C =-2,即tan A +tan B 1-tan A tan B =-2,将tan B =3tan A 代入,得4tan A 1-3tan 2A=-2,∴tan A =1或tan A =-13,而0°<A <90°,则A =45°,故选B. 答案 B5.(2016·洛阳统考)已知a ,b ,c 分别是△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长,若a =1,b =3,A +C =2B ,则sin C =( )A.12B.1C.22D.32解析 由A +C =2B ,且A +B +C =π,得到B =π3, ∴cos B =12,又a =1,b =3, 根据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 ·cos B ,即c 2-c -2=0,解得c =2,c =-1(舍去),又sin B =32,b =3,根据正弦定理b sin B =c sin C得 sin C =c sin B b =2×323=1. 答案 B6.(2016·石家庄模拟)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 ,b ,c ,且满足c sin A =3a cos C ,则sin A +sin B 的最大值是( )A.1B. 2C. 3D.3解析 由c sin A =3a cos C ,得sin C sin A =3sin A cos C ,又在△ABC 中sin A ≠0,所以sin C =3cos C ,tan C =3,C ∈(0,π),所以C =π3. 所以sin A +sin B =sin A +sin ⎝ ⎛⎭⎪⎫π3+A =32sin A +32cos A =3sin ⎝ ⎛⎭⎪⎫A +π6,A ∈⎝⎛⎭⎪⎫0,2π3,所以当A =π3时,sin A +sin B 取得最大值3,故选C.答案 C二、填空题7.(2015·重庆卷)在△ABC 中,B =120°,AB =2,A 的角平分线AD =3,则AC =________. 解析 依题意知∠BDA =C +12∠BAC , 由正弦定理得2sin ∠BDA =3sin B ,∴sin ⎝ ⎛⎭⎪⎫C +12∠BAC =22, ∵C +∠BAC =180°-B =60°,∴C +12∠BAC =45°,∴∠BAC =30°,C =30°. 从而AC =2·AB cos 30°= 6.答案 68.(2016·陕西八校联考)设△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面积为S ,且满足S =a 2-(b -c )2,b +c =8,则S 的最大值为________.解析 ∵S =a 2-(b -c )2,b +c =8,∴12bc sin A =2bc -(b 2+c 2-a 2)=2bc -2bc cos A , 即sin A +4cos A =4.联立⎩⎪⎨⎪⎧sin A +4cos A =4,sin 2A +cos 2A =1,解得sin A =817, ∴S =12bc sin A =417bc ≤417×⎝ ⎛⎭⎪⎫b +c 22=6417, 当且仅当b =c =4时取等号.答案 64179.(2015·云南检测)已知△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sin A +2sin B =2sin C ,b =3,则cos C 的最小值等于________.解析 由sin A +2sin B =2sin C 可得a +2b =2c ,∵b =3,∴a +32=2c .∴cos C =a 2+b 2-c 22ab =a 2+9-c 26a. ∴由c =a +322,得cos C =a 2+9-⎝ ⎛⎭⎪⎫a +32226a =a 2-22a +68a =18⎝ ⎛⎭⎪⎫a +6a -22≥6-24, ∵当且仅当a =6a,即a =6时,等号成立, ∴cos C ≥6-24.∴cos C 的最小值为6-24. 答案 6-24三、解答题10.(2016·烟台一模)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 =3,b =5,c =7.(1)求角C 的大小;(2)求sin ⎝⎛⎭⎪⎫B +π3的值. 解 (1)由余弦定理,得cos C =a 2+b 2-c 22ab =32+52-722×3×5=-12. ∵0<C <π,∴C =2π3. (2)由正弦定理b sin B =c sin C,得 sin B =b sin C c =5sin 2π37=5314, ∵C =2π3,∴B 为锐角, ∴cos B =1-sin 2B =1-⎝ ⎛⎭⎪⎫53142=1114. ∴sin ⎝⎛⎭⎪⎫B +π3=sin B cos π3+cos B sin π3 =5314×12+1114×32=437. 11.已知向量p =(2sin x ,3cos x ),q =(-sin x ,2sin x ),函数f (x )=p ·q .(1)求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2)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且f (C )=1,c =1,ab =23,且a >b ,求a ,b 的值.解 (1)f (x )=-2sin 2x +23sin x cos x=-1+cos 2x +23sin x cos x =3sin 2x +cos 2x -1=2sin ⎝⎛⎭⎪⎫2x +π6-1. 由2k π-π2≤2x +π6≤2k π+π2,k ∈Z , 得k π-π3≤x ≤k π+π6,k ∈Z , ∴f (x )的单调增区间是⎣⎢⎡⎦⎥⎤k π-π3,k π+π6(k ∈Z ). (2)∵f (C )=2sin(2C +π6)-1=1, ∴sin ⎝⎛⎭⎪⎫2C +π6=1, ∵C 是三角形的内角,∴2C +π6=π2,即C =π6. ∴cos C =a 2+b 2-c 22ab =32,即a 2+b 2=7. 将ab =23代入可得a 2+12a2=7,解得a 2=3或4. ∴a =3或2,∴b =2或 3.∵a >b ,∴a =2,b = 3.12.已知函数f (x )=3sin x cos x -cos 2x +12. (1)求f (x )的最小正周期及对称轴方程;(2)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f ⎝ ⎛⎭⎪⎫A 2=12,bc =6,求a 的最小值. 解 (1)f (x )=3sin x cos x -cos 2x +12=32sin 2x -12cos 2x =sin ⎝⎛⎭⎪⎫2x -π6, 故最小正周期T =2π2=π. 令2x -π6=k π+π2,得x =k π2+π3(k ∈Z ). 故图象的对称轴方程为x =k π2+π3(k ∈Z ). (2)由f ⎝ ⎛⎭⎪⎫A 2=sin ⎝⎛⎭⎪⎫A -π6=12, 可知A -π6=π6或A -π6=5π6,即A =π3或A =π, 又0<A <π,故A =π3. ∵bc =6,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bc cos A =b 2+c 2-bc ≥bc =6,当且仅当b =c 时等号成立,故a的最小值为 6.。
高中数学学习中的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运用
高中数学学习中的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运用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是高中数学学习中重要的几何定理,它们在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时起到了关键作用。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广泛运用于测量和计算角度、边长和面积等方面。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学生们需要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两个定理,以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首先,正弦定理是描述三角形边与其对应的角之间的关系的定理。
对于任意三角形ABC,边a、b和c分别与角A、B和C对应。
正弦定理的表达式是:a/sinA = b/sinB = c/sinC。
该定理可以用于计算未知边长或角度的数值。
例如,当我们知道三角形的两个角和一个边长时,可以使用正弦定理来计算未知边长。
同样地,当我们知道三角形的两个边长和一个角度时,也可以使用正弦定理来计算未知角度。
正弦定理在解决不规则三角形的测量问题时非常有用。
与正弦定理相似,余弦定理也是用于描述三角形边与其对应的角之间的关系的定理。
对于任意三角形ABC,边a、b和c分别与角A、B和C对应。
余弦定理的表达式为:c² = a² + b² - 2abcosC。
该定理可以用于计算三角形任意边长的平方值,当我们知道边长和夹角时,可以使用余弦定理计算另一边的长度。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使用这两个定理来解决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例如,在测量高楼大厦的高度时,我们可以利用正弦定理计算出无法直接测量的高度。
同样地,在测量河流宽度时,我们可以利用余弦定理计算出河的宽度。
这些应用展示了这两个定理的实际价值。
在数学考试中,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也经常被考查。
题目通常要求学生根据已知条件,使用这两个定理计算未知量。
因此,学生们需要熟练掌握这两个定理的公式和用法。
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们可以多做相关的练习题,加深对这两个定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另外,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还有一些衍生应用。
比如,通过这两个定理,我们可以推导出海伦公式。
海伦公式用于计算任意三角形的面积,根据三边长a、b和c,海伦公式的表达式为:面积 = sqrt(s(s-a)(s-b)(s-c)),其中s是半周长(s=(a+b+c)/2)。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运用
知识回顾:
1.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 相等 , 即
a b c = = sin A sin B sin C
.
正弦定理适用的解三角形的问题:
(1)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与一边 (2)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
例1(1)已知△ABC中,a=20,A=30°,C=45°,
3 1 1 解:由正弦定理,有 = ,即 sin B= 2π sin B 2 sin 3 π 又 C 为钝角,所以 B 必为锐角,所以 B= 6 π 所以 A= .故 a=b=1. 6
例3.在△ABC中,已知BC=7,AC=8,AB=9,试求
AC边上的中线长. 思考:用正弦还是余弦定理?
解:设 AC 的中点为 D,由余弦定理的推论得: AB2+AC2-BC2 92+82-72 2 cos A= = = , 2· AB· AC 2×9×8 3 在三角形 ABD 中,由余弦定理知: BD2=AD2+AB2-2· AD· ABcos A 2 =4 +9 -2×4×9× =49 3
方法感悟: 所给边不是已知角的对边 先求出第三个角, 再由正弦定理求另外两边
6- 2 2
B
6- 2 2
a
A C
b=1
2.余弦定理 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 两倍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即 a2= b2+c2-2bccos A ,b2= a2+c2-2accos B , c2= a2+b2-2abcos C .(三边一角)
法一:由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 B, 得 32= a2+(3 3)2- 2× 3 3a× cos 30° , 即 a2- 9a+18=0,∴a=6 或 a=3. 1 6× asin B 2 = =1 当 a= 6 时,由正弦定理得 sin A= b 3 a ∴ A= 90° , C=60° . 当 a= 3 时, A=30° ,C=120° .
(完整版)解三角形之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教学目标掌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推导,并能用它们解三角形正余弦定理及三角形面积公式.教学重难点掌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推导,并能用它们解三角形知识点清单一.正弦定理:1. 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并且都等于外接圆的直径,即a b c2R(其中R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sin A sin B si2.变形:1) a b c a b csin sin si nC sin sin si nC2)化边为角:a :b: c sin A: sin B :s in C -a si nA.b sin B a sin AJb sin Bc sin C c sin C '3)化边为角:a 2Rsin A, b 2Rsi nB, c 2Rs inC4)化角为边:sin A a ;J sin B b ; si nA aJ7sin B b sin C c sin C c5)化角为边:sin A a sin B b si nC c2R‘2R'2R3.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下列两类三角形的问题:①已知两个角及任意一边,求其他两边和另一角; 例:已知角B,C,a,解法:由A+B+C=18°0,求角A,由正弦定理-Sn) - Sn^; b sin B c sin C a sin A;求出b与cc sin C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两个角及另一边。
例:已知边a,b,A,解法:由正弦定理旦血求出角B,由A+B+C=180求出角C,再使用正b sin B弦定理旦泄求出c边c sin C4. △ ABC中,已知锐角A,边b,贝U①a bsin A时,B无解;②a bsinA或a b时,B有一个解;③ bsin A a b 时,B 有两个解。
如:①已知A 60 ,a 2,b2, 3 ,求B (有一个解) ②已知A 60 ,b 2,a23,求B (有两个解)注意:由正弦定理求角时,注意解的个数。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技巧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技巧以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为基础的三角形解题技巧在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时,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非常有用的工具。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计算三角形的各个角度和边长,从而解决一系列问题,比如求解未知边长、未知角度、判断三角形类型等。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使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三角形问题的技巧。
一、正弦定理正弦定理是指在一个三角形中,三条边的长度与对应的角的正弦值之间的关系。
具体表达式如下:a/sinA = b/sinB = c/sinC其中a、b、c分别代表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A、B、C分别代表三角形的三个角度。
通过正弦定理,我们可以解决以下几类问题:1. 已知两个角和一个边的长度,求解其他未知边和角。
2. 已知两个边和一个角的大小,求解其他未知边和角。
3. 已知一个边和两个角的大小,求解其他未知边和角。
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假设有一个三角形ABC,已知边长a=5,边长b=7,角C的大小为30度,我们可以利用正弦定理求解其他未知边和角。
根据正弦定理,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等式:5/sinA = 7/sinB = c/sin30通过计算可得sinA ≈ 0.866,sinB ≈ 0.5。
将这些结果代入等式中,可以求解出c ≈ 8.66,A ≈ 60度,B ≈ 30度。
二、余弦定理余弦定理是指在一个三角形中,三条边的长度与对应的角的余弦值之间的关系。
具体表达式如下:c² = a² + b² - 2abcosC其中a、b、c分别代表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C代表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大小。
通过余弦定理,我们可以解决以下几类问题:1. 已知三个边的长度,求解三个角的大小。
2. 已知两个边和对应的夹角,求解第三边的长度。
3. 已知两个边和一个角的大小,求解其他未知边和角。
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假设有一个三角形ABC,已知边长a=5,边长b=7,角C的大小为30度,我们可以利用余弦定理求解其他未知边和角。
三角形正玄余玄正切定理公式
三角形正玄余玄正切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定理公式如下:
1. 正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角A、B、C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c,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为R,直径为D。
则有:
a/sinA=b/sinB=c/sinC=2r=D(r为外接圆半径,D为直径)。
2. 余弦定理:对于任意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对于边长为a、b、c而相应角为A、B、C的三角形则有:
a²=b²+c²-2bc·cosA;
b²=a²+c²-2ac·cosB;
c²=a²+b²-2ab·cosC。
也可表示为:
cosC=(a²+b²-c²)/2ab;
cosB=(a²+c²-b²)/2ac;
cosA=(c²+b²-a²)/2bc。
3. 正切定理:在三角形中,任意两条边的和除以第一条边减第二条边的差所得的商,等于这两条边对角的和的一半的正切除以第一条边对角减第二条边对角的差的一半的正切所得的商。
对于边长为a,b和c而相应角为A,B
和C的三角形,有:
(a-b)/(a+b)=[tan(A-B)/2]/[tan(A+B)/2];
(b-c)/(b+c)=[tan(B-C)/2]/[tan(B+C)/2];
(c-a)/(c+a)=[tan(C-A)/2]/[tan(C+A)/2]。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还有疑问,建议咨询数学领域专业人士或查阅数学书籍。
高中数学 第二章 解三角形 2.1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2.1.1 正弦定理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5
∵sin B=
sin
=
10sin60 °
5 6
=
2
2
, ∴ = 45°,
∴A=180°-(B+C)=75°.
∴a=
sin
sin
=
10sin75 °
sin45 °
=
10×
6+ 2
4
2
2
= 5( 3 + 1).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二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例 2】 在△ABC 中,若 lg a-lg c=lg sin B=-lg 2, 且为锐角,
sin
∴C=60°或 C=120°.
当 C=60°时,A=90°,
1
∴S△ABC = ·AC·sin A=2 3.
2
当 C=120°时,A=30°,
1
∴S△ABC = ·AC·sin A= 3.
2
故三角形的面积是 2 3或 3.
=
3
2
.
1
2
3
4
5
1在△ABC中,若b=2asin B,则A的值是(
BC=
.
解析:c=AB=3,B=75°,C=60°,则 A=45°.
由正弦定理,得
=
,
所以 a=BC=
答案: 6
sin
sin
sin
3sin45 °
sin
sin60 °
=
= 6.
π
【做一做 3-2】 在△ABC 中,若 a=3,b= 3, = ,
3
.
则的大小为
高二数学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知识点归纳
高二数学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知识点归纳高二数学关于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知识点归纳首先,我们要了解下正弦定理的应用领域在解三角形中,有以下的应用领域:(1)已知三角形的两角与一边,解三角形(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解三角形(3)运用a:b:c=sinA:sinB:sinC解决角之间的转换关系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这个角的正弦正弦定理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则有a/sinA=b/sinB=c/sinC=2R(其中R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其次,余弦的应用领域余弦定理余弦定理是揭示三角形边角关系的重要定理,直接运用它可解决一类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夹角求第三边或者是已知三个边求角的问题,若对余弦定理加以变形并适当移于其它知识,则使用起来更为方便、灵活。
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1)a=2RsinA,b=2RsinB,c=2RsinC;(2)sinA:sinB:sinC=a:b:c;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与其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且该比值都等于该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已知三角形是确定的,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时,其解是唯一的;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由于该三角形具有不稳定性,所以其解不确定,可结合平面几何作图的方法及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定理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去考虑解决问题(3)相关结论:a/sinA=b/sinB=c/sinC=(a+b)/(sinA+sinB)=(a+b+c)/(sinA+sinB+sinC)c/sinC=c/sinD=BD=2R(R为外接圆半径)(4)设R为三角外接圆半径,公式可扩展为:a/sinA=b/sinB=c/sinC=2R,即当一内角为90时,所对的边为外接圆的直径。
灵活运用正弦定理,还需要知道它的几个变形sinA=a/2R,sinB=b/2R,sinC=c/2RasinB=bsinA,bsinC=csinB,asinC=csinA (5)a=bsinA/sinBsinB=bsinA/a正弦、余弦典型例题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1 正弦定理
[A 基础达标]
1.在△ABC 中,若3a =2b sin A ,则B =( )
A.π3
B .π6 C.π3或2π3 D .π6或5π6
解析:选C.由正弦定理,得3sin A =2sin B sin A ,所以sin A (2sin B -3)=0.因为0<A <π,0<B <π,所以sin A ≠0,sin B =32,所以B =π3或2π3
. 2.已知△ABC 的三个内角之比为A ∶B ∶C =3∶2∶1,那么,对应的三边之比a ∶b ∶c 等于
( )
A .3∶2∶1
B .3∶2∶1 C.3∶2∶1 D .2∶3∶1
解析:选D.因为A ∶B ∶C =3∶2∶1,A +B +C =180°,
所以A =90°,B =60°,C =30°,
所以a ∶b ∶c =sin 90°∶sin 60°∶sin 30°=1∶
32∶12
=2∶3∶1. 3.符合下列条件的△ABC 有且只有一个的是( )
A .a =1,b =2,A =30°
B .a =1,b =2,c =3
C .b =c =1,B =45°
D .a =1,b =2,A =100° 解析:选C.对于A ,由正弦定理得1sin 30°=2sin B ,所以sin B =22.又a <b ,所以B =45°或135°,所以满足条件的三角形有两个.对于B ,a +b =c ,构不成三角形.对于C ,b =c =1,所以B =C =45°,A =90°,所以满足条件的三角形只有一个.对于D ,a <b ,所以A <B ,而A =100°,所以没有满足条件的三角形.
4.在△ABC 中,已知a 2tan B =b 2
tan A ,则△ABC 的形状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解析:选D.将a =2R sin A ,b =2R sin B (R 为△ABC 外接圆的半径)代入已知条件,得sin 2A tan
B =sin 2B tan A ,则sin 2A sin B cos B =sin A sin 2B cos A .
因为sin A sin B ≠0,所以sin A cos B =sin B cos A
, 所以sin 2A =sin 2B ,所以2A =2B 或2A =π-2B ,
所以A =B 或A +B =π2
,故△ABC 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5.△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a sin A sin B +b cos 2A =2a ,则b a 的值为( )
A .2 3
B .2 2 C. 3
D . 2 解析:选D.由正弦定理,得
sin 2A sin B +sin B cos 2A =2sin A ,
即sin B ·(sin 2A +cos 2A )=2sin A .
所以sin B =2sin A .所以b a =sin B sin A = 2. 6.在△ABC 中,B =45°,C =60°,c =1,则最短边的边长等于__________.
解析: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知:A =75°,由边角关系知B 所对的边b 为最小边,由正弦定
理b sin B =c sin C 得b =c sin B sin C =1×223
2=63. 答案:63
7.已知△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
52b ,A =2B ,则cos B =________. 解析:在△ABC 中,因为⎩⎪⎨⎪⎧a =52b ,A =2B ,
所以⎩⎪⎨⎪⎧sin A =52sin B ,sin A =sin 2B =2sin B cos B ,
所以cos B =
54
. 答案:54 8.△ABC 中,a ,b ,c 分别是内角A ,B ,C 所对的边,且cos 2B +3cos(A +C )+2=0,b =3,则c ∶sin C 等于________.
解析:由题意得cos 2B -3cos B +2=0,即2cos 2B -3cos B +1=0,解得cos B =12
或cos B =1(舍去),所以sin B =32,由正弦定理得c sin C =b sin B =33
2
=2. 答案:2
9.△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
cos(A -C )+cos B =1,a =2c ,求C 的大小.
解:由B =π-(A +C ),
得cos B =-cos(A +C ).
于是cos(A -C )+cos B =cos(A -C )-cos(A +C )=2sin A sin C .
所以sin A sin C =12
.① 由a =2c 及正弦定理得sin A =2sin C .② 由①②得sin 2C =14
, 于是sin C =-12(舍去)或sin C =12
. 又a =2c ,所以C =π6
. 10.在△ABC 中,(a 2+b 2)sin(A -B )=(a 2-b 2
)sin(A +B ),试判断△ABC 的形状.
解:由(a 2+b 2)sin(A -B )=(a 2-b 2)sin(A +B ),得a 2[sin(A +B )-sin(A -B )]=b 2[sin(A +B )+sin(A -B )],所以a 2·cos A sin B =b 2sin A cos B .由正弦定理,得
sin 2A cos A sin B =sin 2B sin A cos B .因为0<A <π,0<B <π,所以sin A >0,sin B >0,0<2A <2π,0<2B <2π,
所以sin A cos A =sin B cos B ,即sin 2A =sin 2B .
所以2A =2B 或2A +2B =π,即A =B 或A +B =π2
. 所以△ABC 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B 能力提升]
11.满足B =60°,AC =12,BC =k 的△ABC 恰有一个,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k =8 3
B .0<k ≤12
C .k ≥12
D .0<k ≤12或k =8 3 解析:选D.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首先求出另一边的对角的正弦值,由正弦值求角时,需对角的情况进行讨论:当AC <BC sin B ,即12<k sin 60°,即k >83时,三角形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