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中国唐代服饰文化
唐朝服饰专题知识专业知识讲座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襦裙装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襦裙服诞生于先秦时期,一直受到女子青睐并贯穿于中国古 代社会。襦裙服是唐代女子的主要服饰。上为短襦或衫, 下着长裙,披帛加半臂,足蹬凤头丝履或精编草履,头上 花髻,出门戴幂篱。
襦,很短,一般只长到腰, 是唐代女服的特点。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长带
长巾 (披帛)
高裙腰,腰间系长带,肩披长巾,有对襟和右衽交领两种款式, 这种服装先流行于宫廷和贵族妇女之间,后来,不分官庶,递 相仿效,唐中期尤为盛行。那时,裙的颜色以绯、黄、紫、青 为最流行。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新 城 公 主 墓 中 的 壁 画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襦裙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唐 朝 服 饰
女 装 -胡服(由北方游牧民族传入)
-女式男装(女扮男装风潮盛行)
男 -袍(用于秋冬) 装 -衫(用于春夏)
佩 -妆饰(胭脂 眉妆) 饰 -面饰(花钿 斜红 面靥 点唇)
-发髻(头饰)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U型领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第四章 唐朝服饰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通系电1,力过根保管据护线0生高不产中仅工资22艺料22高试可中卷以资配解料置决试技吊卷术顶要是层求指配,机置对组不电在规气进范设行高备继中进电资行保料空护试载高卷与中问带资题负料22荷试,下卷而高总且中体可资配保料置障试时23卷,23调需各控要类试在管验最路;大习对限题设度到备内位进来。行确在调保管整机路使组敷其高设在中过正资程常料1工试中况卷,下安要与全加过,强度并看2工且55作尽22下可2都能护1可地关以缩于正小管常故路工障高作高中;中资对资料于料试继试卷电卷连保破接护坏管进范口行围处整,理核或高对者中定对资值某料,些试审异卷核常弯与高扁校中度对资固图料定纸试盒,卷位编工置写况.复进保杂行护设自层备动防与处腐装理跨置,接高尤地中其线资要弯料避曲试免半卷错径调误标试高方中等案资,,料要编5试求写、卷技重电保术要气护交设设装底备备4置。高调、动管中试电作线资高气,敷料中课并3设试资件且、技卷料中拒管术试试调绝路中验卷试动敷包方技作设含案术,技线以来术槽及避、系免管统不架启必等动要多方高项案中方;资式对料,整试为套卷解启突决动然高过停中程机语中。文高因电中此气资,课料电件试力中卷高管电中壁气资薄设料、备试接进卷口行保不调护严试装等工置问作调题并试,且技合进术理行,利过要用关求管运电线行力敷高保设中护技资装术料置。试做线卷到缆技准敷术确设指灵原导活则。。:对对在于于分调差线试动盒过保处程护,中装当高置不中高同资中电料资压试料回卷试路技卷交术调叉问试时题技,,术应作是采为指用调发金试电属人机隔员一板,变进需压行要器隔在组开事在处前发理掌生;握内同图部一纸故线资障槽料时内、,设需强备要电制进回造行路厂外须家部同出电时具源切高高断中中习资资题料料电试试源卷卷,试切线验除缆报从敷告而设与采完相用毕关高,技中要术资进资料行料试检,卷查并主和且要检了保测解护处现装理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唐朝文化服饰介绍

唐朝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了著名的唐文化,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唐朝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唐朝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唐朝服饰丰富多彩,既有传统的汉服,也有西域传来的胡服,还有许多民间流行的时尚服饰。
唐朝服饰的材质、色彩、图案和配饰都十分精美,展现出了唐朝的繁荣和开放。
唐朝服饰的款式和色彩都非常丰富多样,其中以女性服饰最为华丽。
女性服饰通常分为上衫和下裙两部分,上衫多为窄袖、紧身,而下裙则多为长裙、宽袖,裙摆随着步伐摆动,显得非常优雅。
此外,唐朝女性还喜欢佩戴各种饰品,如发簪、耳环、项链等,这些饰品也是当时文化和艺术的代表之一。
除了女性服饰外,唐朝的男性服饰也有很多种款式和色彩。
男性服饰通常分为长袍和长裤两部分,长袍多为宽袖、直筒,长裤多为束腰、紧身。
此外,唐朝男性还喜欢佩戴玉佩、挂饰等饰品,这些饰品也是当时文化和艺术的代表之一。
总之,唐朝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唐朝服饰的丰富多彩和精美华贵也展现出了唐朝的繁荣和开放。
唐朝服饰的影响不仅在中国
范围内广泛传播,也对世界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服饰的来历和特色

唐朝服饰的来历和特色唐代衣饰的特点是:官服质地样式加倍考究,幞头形制富于变更;腰带有銙(带扣版;品色衣形成轨制;女服美丽多彩;注重打扮打扮。
五代十国时间较短,衣饰大要沿用唐制。
男子衣饰——官服:唐代皇帝的衣饰有大裘冕、衮冕、通天冠、武弁、平巾帻、白帢等。
大裘冕是皇帝祭祀宇宙时穿的礼服,包含弁冕和礼服。
弁冕双方悬着的黄绵对着双耳,以示不听无益之言。
群臣衣饰:一品官服衮冕,二品官服鷩冕,三品官服毳冕,四品官服絺冕,五品官服玄冕,六品至九品祭祀时服爵弁,武将朝参时服武弁,文官九品服弁服。
圆领袍衫:唐代官员平时穿的服装、它用织有暗花的料子制成,在袍服下部通常有一道襕,名为襕衫。
武则天时出现一种新式服装,即在差别职别官员的袍上绣有差别的图案。
文官袍上绣飞禽,武官袍上绣走兽。
这可以说是明代补服的发轫。
麻衣:即白袍,是唐代读书人尚末进入仕途时穿的服装。
唐代新科进士也穿白袍。
普通庶民的穿着是相当毛糙和简单的,牵强遮体御寒而已。
唐代农民,戴笠子帽,穿本色麻布衣,如衫子,两旁开衩较高。
唐代猎人,戴毡帽,圆领开衩齐膝衣,麻鞋。
唐代舟子,戴斗笠,着小袖短衣,高高开衩的缺胯衫子,半臂,束腰带,长裤,着草鞋或麻鞋。
佳衣饰——襦裙、衫、帔:唐代女服要紧有襦裙、衫、帔等。
妇女们着小袖短襦,有的裙长曳地,衫的下摆裹在裙腰内部,肩上披着长领巾同样的帔帛。
幂篱:关于幂篱的形制,有人觉得,它是一种大幅方巾,用轻薄透明纱罗制成,披体而下,掩藏全身。
有人觉得,它是一种衣帽相连相似斗篷一类的粉饰。
这种服制可能与阿拉伯衣饰相关。
由于西冬风沙很大,人们远行时骑马用它围裹身材,障蔽风尘。
有人觉得,只有妇女远行时才着幂篱,避免男人窥视。
有人觉得,它是男女通服。
长裙:盛唐往后,女衫衣袖日趋广大,衣领有圆的、方的、斜的、直的,另有鸡心领、袒领。
袒领,即袒露胸脯。
有些女服很美丽,纹饰变更许多。
唐朝服饰

余同衮冕。有事还主则服之。毳冕,服五章,三章在衣,宗彝、藻、粉米;二章在裳,黼、黻也。
皇太子冠服
《武德令》:皇太子衣服,有衮冕、具服远游三梁冠、公服远游冠、乌纱帽、平巾帻五等。贞观已后,又加 弁服、进德冠之制。衮冕,白珠九旒,以组为缨,色如其绶,青纩充耳,犀簪导。玄衣,纁
简言之,唐代百官常服(注:常服不可入祭礼与重大朝会)承袭前制,为圆领袍服,因前后襟下缘用一幅整 布接成横襕,故称圆领襕袍。与常服配套的首衣是幞头,足衣为乌皮六合靴,饰物有腰带、鱼(龟)袋等。
紫绯官服唐高祖曾规定大臣们的常服,亲王至三品用紫色大科(大团花)绫罗制作,腰带用玉带钩。五品以 上用朱色小科(小团花)绫罗制作,腰带用草金钩。六品用黄色(柠檬黄)双钏(几何纹)绫制作,腰带用犀钩。 七品用绿色龟甲、双巨、十花(均为几何纹)绫制作,带为银銙(环扣)九品用青色丝布杂绫制作,腰带用瑜石 带钩。唐太宗李世民(公元627年至649年)时期,四方平定,国家昌盛,他提出偃武修文,提倡文治,赐大臣们 进德冠,对百官常服的色彩又作了更细的规定。据《新唐书·车服志》所记,三品以上袍衫紫色,束金玉带,十 三銙(装于带上的悬挂鞢躞带的带具,兼装饰作用)。四品袍深绯,金带十一銙。五品袍浅绯,金带十銙。六品 袍深绿,银带九銙。七品袍浅绿,银带九銙。八品袍深青,九品袍浅青,瑜石带八銙。流外官及庶人之服黄色, 铜铁带七銙(总章元年又禁止流外官及庶人服黄,已见上述)。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因怕八品袍服深 青乱紫(古代用蓝靛多次浸染所得深青泛红色光,故怕与紫色相混),改成碧绿。
唐朝服饰变化总结(热门5篇)

唐朝服饰变化总结第1篇在唐朝时期,女子服饰的款式设计和服饰特点也有一些独特之处。
·服饰款式设计上衣:唐朝女子的上衣大多为短衣、长袍或马褂。
短衣多用于宫廷、歌舞场所,通常是露出肚脐或腰部的贴身上衣。
长袍则是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穿着,一般长度到脚踝或地面。
马褂是唐代官员的常服,但也被女性采用。
下装:唐朝女性的下装有裙子和裤子两种,裙子包括挂裙和长裙。
挂裙则是两条布料垂挂在肩膀,裙摆较宽,长裙长度到地面。
裤子则以马裤和束腰裤为主,马裤为宫廷女子的主要下装,束腰裤则适用于户外活动。
外套:唐朝女子的外套主要有披风和斗篷两种。
披风为前后开衩,类似于现代的外套。
斗篷则是一件无袖、开口较大的罩衣。
·服饰特点鲜艳的色彩:唐朝女子的服饰以鲜艳的颜色为主,如红、绿、黄、紫等,这些色彩象征着唐代的繁荣和富裕。
华美的装饰:唐朝女子的服饰注重细节和装饰,如衣领、衣袖、衣襟等部位都会进行精致的装饰,通常使用金银线、丝绸、珠子等材料。
宽松的设计:唐朝女子的服饰设计相对较宽松,这也是反映了唐朝社会的开放和自由,同时也符合了当时的审美标准。
唐朝服饰变化总结第2篇唐朝时期,服饰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存在着一些较为严格的规范。
1.身份与职务决定着着装唐代社会有着三品、九品等级制度。
不同身份的人在着装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例如贵族和官员穿着华丽、讲究的礼服,而百姓则着装更为朴素。
2.性别与年龄决定着着装唐代男女着装分别有着明显的区别,同时也有着不同年龄段的着装规范。
例如,青年女子穿着颜色鲜艳、花样精美的衣裳,而中年妇女则穿着更为朴素的服饰。
3.婚嫁与丧葬决定着着装唐代社会中,婚嫁和丧葬是两个特殊的场合,对着装有着严格的规定。
在婚礼上,新娘要穿着华丽、富丽堂皇的粉红色嫁衣,而在丧葬仪式上,服饰要朴素,黑色为主。
4.长度和颜色有着特殊的含义唐代服饰中,长度和颜色都有着特殊的含义。
例如,长袖代表尊贵身份,黄色代表皇家身份,红色代表喜庆、吉祥等,黑色则代表悲伤、丧事等。
中国唐代服饰文化

中国唐代服饰文化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它并蓄古今、博采中外,创造了繁荣富丽、博大自由的服饰文化。
在盛唐成为亚洲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时期,其工艺美术和服饰文化在华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外域文化的影响而推陈出新,将中华服饰的发展推到了顶峰,掀起了一场关于服饰美学的革命。
服饰文化的背景唐代疆域广大,政令统一,物质丰富,和西北突厥、回纥,西南吐蕃、南诏,东北渤海诸少数民族,都有密切交往。
长安当时是最发达的国际性城市,由长安经新疆西通印度、波斯、地中海,商旅络绎不绝,海路以广州为海口,经南洋西通印度洋,直到非洲东岸和地中海南岸诸国,东与朝鲜、日本交往更加频繁。
当时长安和广州等城市住有大量外国人。
唐代国家强大,对于外来文化采取开放政策。
外来异质文化,一经被大唐文化所吸收,便自然成为大唐文化的补充和滋养,这也使得唐代服饰雍容大度,百美竞呈。
唐代服饰文化的特征唐代是中国服饰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雍客华贵、精彩纷呈、兼收并蓄、融合统一是其总体特征。
唐代继承了周、战国、魏晋时期的风格,融周代服饰图案设计上的严谨、战国时期的舒展、汉代的明快、魏晋的飘逸为一体,又在此基础上更加华贵,使服饰、服饰图案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唐代的服饰、服饰图案对后代的影响一直沿续到今天。
缠枝纹在现代服饰图案中的运用,展示了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意识结合所产生的意蕴。
唐代女子服饰文化隋至初唐时期,女子服饰特别是仕女衣装基本上沿袭南北朝形制,短襦胡服和传统袍衣并存,大多窄小细瘦,紧身,袖子也细窄紧口。
到了盛唐时期,体型以胖为美的审美观逐渐占据统治地位,因此女子服装越益趋向宽肥。
唐代女性所穿服装主要分为襦服(或袄,衫,裙)、男装、披帛、回鹘四种。
襦是一种衣身狭窄短小的夹衣或棉衣。
袄长于襦而短于袍,衣身较宽松,也有夹衣或棉衣。
襦、袄有窄袖与长袖两类。
衫是无袖单衣,有对襟及右衽大襟两种。
衫在春秋天也可以穿在外面,但是和穿在外面的短衫不同,后者称为褙子或半臂。
唐朝服饰

唐儒裙服 女扮男装 冠服制度 唐大袖衫
鸳
鸯
藕 丝 衫 惯束罗衫半露胸”等诗、短画襦或即衫描绘子 这种装束,这是中国半古臂(代即女短袖装)中最大藕 胆的一种,足以程想见度当佩时披思帛 想开放的丝 裙
绣 带
抛 何
付
阿
谁
唐儒裙服 女扮男装 冠服制度 唐大袖衫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唐以前虽然在汉魏时也有男女服式差异较小的现象,但那不属于女着男装, 只有在气氛非常宽松的唐代,女着男装才有可能蔚然成风,即使这样,还 应将一部分起因归于游牧民族的影响。
唐儒裙服 女扮男装 冠服制度 唐大袖衫
唐代认为赤黄近似日头之色,日 是帝皇尊位的象征,“天无二日 ,国无二君。” 从此黄色就一直 成为帝皇的象征。
一品
六品
唐儒裙服 女扮男装 冠服制度 唐大袖衫
盛唐以后,胡服的影响逐渐减弱,女服的样式日趋宽大。到了中晚唐时期, 这种特点更加明显,一般妇女服装,袖宽往往四尺以上。中晚唐的贵族礼服, 一般多在重要场合穿着,发上还簪有金翠花钿,所以又称“钿钗礼衣”。
完
本组成员: 王艺伟 汪美希 马艳 陆冠霖
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2009级2班
唐朝服饰

唐朝服饰唐代的男服唐代男子服饰,在延续传统的交领、对襟汉服的基础上,多了新的款式。
其一是幞头,其二是圆领窄袖袍衫。
圆袍翻领后唐时以幞头袍衫为尚,幞头又称袱头,是在汉魏幅巾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首服。
唐代以后,人们又在幞头里面增加了一个固定的饰物,名为“巾子”。
巾子的形状各个时期有所不同。
除巾子外,幞头的两脚也有许多变化,到了晚唐五代,已由原来的软脚改变成左右各一的硬脚。
唐代官吏的主要服饰为圆领窄袖袍衫。
另在袍下施一道横襕,也是当时男子服饰的一大特点。
从众多传世图画看来,这种圆领袍衫在非正式场合下流行一种“潇洒穿法”:不合颈下胸上的一段,让袍子前面的一层襟自然松开垂下,形成一个翻领的样子。
这也算向胡服中的翻领靠近,也确实达到了与胡服相仿的效果。
用今天的话说,大概就叫显得洋气。
唐代的女服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形制更加开放,服饰愈益华丽。
唐代女装的特点是裙、衫、帔的统一。
唐朝女服较之其它朝代,具有强烈的自信心与流行意识,更加追求大气飘逸与华丽绚烂。
1、襦裙-基础概要襦裙服是汉族女子服饰中非常基础的一种款式,即女子上穿短襦,下着长裙(俗称上衣下裳)的传统装束。
唐女的襦裙装在盛世的影响下充分发展,加半臂,佩披帛,于是襦裙装成为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服装史中最为精彩而又动人的一种配套装束了。
(一)襦:即上衣,一般只长到腰,很短,及腰处通常被收扎在裙线下。
外面可加套“半臂”、“背心”,甚至更长的“褙子”。
唐女的襦、褙等上衣是各个阶层的常服。
元稹诗句“藕丝衫子藕丝裙”,张佑诗句“鸳鸯绣带抛何处,孔雀罗衫付阿谁”,欧阳炯诗句“红袖女郎相引去”。
从这些诗句看,唐代女子着襦、衫已非常普遍,而且喜欢红,浅红或淡赭,浅绿等色,并加上“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的金银彩绣为饰,外观更是美不可言。
襦的领口又分为“交领”与“对襟”。
交领襦衣领口似“y”字形,右襟在内,左襟在外,且左襟于右腰处收紧。
对襟襦衣则左右对称,于腰部正中收束,中间空档处露出里面的交领里衣或者诃子(即抹胸)。
唐代服饰_精品文档

唐代服饰唐代服饰是中国历史上一段独特而繁荣的时期,其服饰风格和设计精美程度在当时堪称一流。
唐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服饰流行深受文人士大夫和富有阶层的青睐。
唐代服饰在技艺上追求精细,细节上精致华丽,颜色鲜艳绚丽,展现了唐代时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本文将介绍唐代服饰的主要特点、款式和流行趋势。
唐代服饰的主要特点之一是面料的质地和颜色的丰富多样。
唐代时期,丝绸是最常用的面料,除了丝绸,还有很多其他的面料用于制作服饰,如麻、棉、纱等。
这些面料都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透气性,适合制作舒适且富有光泽的服饰。
而唐代服饰中的颜色也非常丰富多样,以明亮、鲜艳的色彩为主,如红、黄、蓝、绿等。
这些鲜艳的颜色烘托出了唐代社会繁荣的气氛,使人感到愉悦和活力四溢。
唐代服饰的款式和设计也非常独特。
唐代时期流行的服饰款式主要包括长袍、褂子、上衣、下衣等。
长袍是唐代男性常穿的一种服饰,它的特点是裤脚长至脚踝,身材修长而庄重。
而褂子则是女性常穿的一种上衣,其设计十分精美,饰有各种花纹和图案,展现出女性的柔美和华贵。
此外,唐代服饰中还有一种袖口特别长的袖子,袖子的长度可以延伸到地面,这种设计被称为“飞袖”,给人一种飘逸的感觉。
这些款式和设计上的特点使唐代服饰在当时成为了独具匠心和独特之处。
在唐代服饰的流行趋势上,可以看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唐代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时期,中国与外国间的交流往来非常频繁,这也导致了唐代服饰的多样性。
在唐代服饰中,不少外国服饰的元素开始渗透进来,如波斯、印度等地的服饰风格。
这种多元文化的融合使唐代服饰的风格更加丰富多样,也更具时代感和时尚感。
总的来说,唐代服饰以其精细的工艺和华丽的设计成为中国历史上具有独特意义的一段时期。
它的面料选择丰富多样,颜色明亮鲜艳,款式独特,流行趋势多样,并吸纳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唐代服饰不仅是一种时尚的象征,更是唐代社会繁荣和文化交流的象征。
通过对唐代服饰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唐代社会的风貌和文化底蕴,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代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你了解唐代的汉服吗?看,这才是最全的唐朝服饰。

你了解唐代的汉服吗?看,这才是最全的唐朝服饰。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兴旺、社会生活富裕,民族交融,中外贸易与文化往来频繁。
反映在服饰上也丰富多彩,盛况空前,不仅继承和发展本民族的传统,还大量吸收外来服饰形式。
唐·彩绘陶女立俑唐·阎立本《步辇图》(局部)唐·陕西三原焦村李寿墓出土壁画(局部)唐·陕西西安东郊王家坟唐墓三彩俑唐·阿斯塔那唐墓出土女俑幅裙初唐时,妇女衣装仍承袭隋代之式样,上衣瘦小、窄袖或广袖、交领、圆领、桃形领或对襟,而裙腰束至胸乳部位。
在阎立本所绘《步辇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与隋代传世陶俑将裙装提起,束于臀部的着装形式完全一致的装束,这种装束后来又出现内穿长袖、外罩一短袖的穿着形式。
此类装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裙装多以上窄下宽的的条状布幅拼接而成,布幅的多少有一定限制,至多不得超过十二幅,唐诗描述有六幅、八幅,如,“六幅罗裙窣地”“裙拖六幅湘江水”“书破明霞八幅裙”。
《旧唐书·高宗本纪》载:“其异色绫锦,并花间裙衣等,靡费既广,具害女工。
天后,我之匹乱,常著七破间裙。
”《旧唐书·车服志》谓:“凡间色衣不过十二破,浑色衣不过六破。
”从陕西西安东郊王家坟唐墓出土的一件三彩女佣,和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一块女佣所著幅裙实物看,两者从形制到纹饰几近一致,可见陶俑的塑造是相当写实的,同时也反映出幅裙在当时的流行程度。
幅裙中还有一种双色相见的间裙,其中以红黄相间或红白、红绿相间者较为常见。
这种装束在唐代壁画中多有表现,雕塑形象则可以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一件泥头木身佣及数件泥俑为例证。
唐·陕西安执失奉节墓壁画唐·陕西永泰公主墓壁画唐·阿斯塔那出土泥头木身俑此时期还有一种着装形式,就是上身内穿一件窄袖或中袖小衣,外衣一件掐腰短袖对襟尖领或对襟圆领、桃形领半袖小外衣,下身穿一条在腰臀处侧开气的长裙,裙腰藏在半袖衣内,有的在肩肘处还披一条长帛,帛往往一端掖于衣襟内,一端随意搭在手臂上。
唐朝服饰礼仪_个人礼仪

<meta charset="utf-8"/><div class="content"><p>唐朝服饰礼仪</p><p> 唐朝服饰礼仪</p><p> 服饰</p><p> 唐代的装饰艺术以其华丽优美的风格成为时代的特点。
例如敦煌藻井图案中可以看出,垂幔变成了璎珞,卷草上长出了丰茂的花朵;卷草叶子种类变得多样,而且变得有相当厚度。
这些花朵大多是重瓣密集,呈尚未完全舒展的状态,每一花瓣都汁液饱满,以至膨胀而反卷。
</p><p> 唐代的卷草花纹在敦煌藻井图案中,都是色彩鲜丽绚烂的</p><p> 唐朝服饰</p><p> 唐代花草的纹样在锦绫染织品上,在铜镜和瓷器上都很普遍。
唐代碑刻的侧面的浮雕卷草花卉图案(如西安碑林的大智禅师碑是有名的例子)表现唐代图案纹样的健康的风格。
</p><p> 在花卉纹样中,莲花进一步丰富起来,宝相花开始流行。
牡丹由于成为洛阳的名花,在装饰艺术范围内也成为此后最被重视的纹样。
</p><p> 和花卉纹样相配合的是一些禽鸟、蝴蝶之类。
特别是小花小鸟组成为一幅小景,很有诗意。
成对的鸟,如鸳鸯等也是常见的。
</p><p> 唐代的动物纹样中还有一些龙、凤之类,多表现得很生动。
</p><p> 唐代装饰图案在风格上最明显的特点是它的写实的作风,组织上有一定的规律性,形象处理洗炼,而不进行很多的变形。
唐代装饰艺术是历史发展过程中自战国末年以来的又一次大变化。
</p><p> 唐代的纹样有明显受外来影响的是团窠纹样,团窠中有成对的动物,团案四周是连珠,锦绫中的“绫阳公样”可以作为代表。
中国传统文化——唐代服饰

*袒胸露臂
襦裙半臂穿戴---半臂这种服饰早在初唐即已出现;不仅在中原地区流行, 西北地区的妇女也同样喜欢。袒胸露臂的形象,在永泰公主墓东壁壁画上, 有一个梳高髻、露胸、肩披红帛,上着黄色窄袖短衫、下着绿色曳地长裙、 腰垂红色腰带的唐代妇女形象,从而对“粉胸半掩疑暗雪”,“坐时衣带萦 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有了更形象的理解.
6/26/2020
8.礼服
隋至初唐,高裙腰,腰问系长带,肩披长巾,有对襟和右衽交 领两种款式,这种服装先流行于宫廷和贵族妇女之间,后来,不分 官庶,递相仿效,唐中期尤为盛行。 盛唐的开元、天宝年间,妇女盛行胡服。 晚唐时期的礼服,都为宫廷命妇所著,称为钗钿礼服。 晚唐的妇女典型服饰为:梳髻、上穿衫襦,宽衣大袖,披帛,下著 瘦长裙,外著蔽膝或围裙,带佩绶,佩玉,足著平头履。
(2)裙装
方片裙样式显得较呆板硬性,因此女性穿起来并不能显出美丽来。因此到了唐代,裙子 的形式流行高腰束胸,宽摆拖地的样式,既能显露人体结构的曲线美,又能表现一种 富丽潇洒的优美风度。
6/26/2020
2.帔帛
在唐代的绘画或陶俑中,都可以见到妇女穿着窄袖的 衣服,袒着胸口,露出半只臂膊,系着束到胸部以上的长 裙。在她们的肩背上还披着一条长长的围巾。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唐代服饰 (二)配饰
(一)唐代服饰
1.女服
朝服、公服、祭服 常服
唐代女子常服,基本上是上身是衫、襦,下身束裙,肩加披帛。
(1)襦(或袄、衫)
襦是一种衣身狭窄短小的夹衣或棉衣。袄长于襦而短于袍,衣身较宽松,也有夹衣或棉 衣。襦、袄有窄袖与长袖两类。衫是无袖单衣,功用吸汗,有对襟及右衽两种。
唐代服饰之一‖文化001

唐代服饰之⼀‖⽂化001男⼦服饰唐代服饰:承前:魏晋南北朝启后:宋、明初唐男性服装男⼦服饰有礼服、便服之分。
即我们常说的正装、便装之别。
1.礼服(⼜称“冠服”)特点:⾼冠⾰履、褒⾐博带。
唐李重润墓壁画中裹幞头、穿圆领袍衫、乌⽪靴的⽂吏唐⾦带饰隋初,隋⽂帝杨坚曾颁布《⾐服令》,规定皇帝、皇太⼦、百官的服饰。
平陈后,隋⽂帝杨坚重新定令,服饰更复杂。
隋炀帝即位后,隋炀帝杨⼴重新制定服制,对皇帝、皇太⼦、百官的服饰都做了重新规定。
唐初,⾼祖李渊制定了《⾐服令》,武德七年颁布,⼜称“武德令”。
礼服发展⼤致趋势:1.趋于简单;2.冠服向常服靠拢。
2.便服由幞(fú)头、袍衫、靴带组成。
唐代便服隋朝初年,上⾃皇帝下到庶民,都穿黄袍,不同的是贵⾂束九环带,帝王束⼗三环带。
唐九环⼗四銙隋炀帝整理服饰制度,才初次在常服中划分等级,规定官员五品以上穿紫袍、六品以下穿绯或绿袍、胥吏穿青袍、庶民穿⽩袍、屠夫商⼈穿⿊袍、⼠卒穿黄袍。
到唐初,皇帝不让⼠庶穿⾚黄⾊,⾃⼰则以⾚黄袍衫、折上头⼱、九环带、六合靴为常服。
武德四年,唐⾼祖下令:官员三品以上穿紫袍衫、五品以上穿朱、六品以下直⾄庶民均穿黄袍。
幞(fú)头和靴仍是贵贱通⽤。
唐太宗贞观四年,⼜有新规定: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绯、六品七品服绿、⼋品九品服青,并仍然允许都穿黄袍。
贞观四年,唐⾼宗下诏:“⽂武三品已上服紫、⾦⽟带⼗三銙①,四品服深绯、⾦带⼗⼀銙,五品服浅绯、⾦带⼗銙,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并银带、九銙,⼋品服深青、九品服浅、并鍮⽯带,九銙。
庶⼈服黄、铜铁带、七銙。
”(《唐会要》卷31)⾃此以后,唐代官员常服的服⾊,基本都按品级以紫、绯、绿、青为准了。
常服与冠服相⽐,更加⽅便,所以⼤⾏于世。
宰相姚崇在遗书中说:“吾性甚不爱冠⾐,必不得将⼊棺墓。
紫⾐⽟带,⾜便于⾝。
”(《旧唐书·姚崇传》)所以除去特别重要的典礼之外,⽇常⽣活中的百官及庶民男性,⼤都是幞头袍衫、穿靴束带,所不同的只在于⾐服的质地与颜⾊⽽已。
唐朝的服装文化共19页

唐朝的服装文化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唐朝官服、唐朝皇帝服饰

唐朝官服、唐朝皇帝服饰 篇一:唐朝服装史 盛 世 唐 朝魅 力 故 都 公元 618 年,唐王朝建立后,国力日益强大。
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足,安居乐 起来,各民族及外来者在经济文化交流中,使唐朝的服饰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朝服饰的式样沿袭了秦汉,继承了隋之的基础上在款式的造型上更加复杂化。
当时唐朝服饰的特点是:袒胸,长裙,宽衣大袖,没有纽扣而系腰带;裙子的线条 流畅而优美。
在初唐时期以窄袖为主,盛唐则流行紧衣窄袖,至我晚唐时期从窄袖 又变为半宽袖。
色彩沿袭了南北朝的遗风以红,紫为主。
另外在宫廷中也开始流行 黄色并作为宫廷内廷官服,后来唐高宗禁止臣民穿用,它成为历代封建最高统治者 的专用服装。
而在历代服装服饰中,唐朝无论是以款式的多样,色彩的丰富,装饰的豪华、 面料的富丽都堪称精美之极。
第一节 唐朝女子服装 在唐时女子的服饰继续沿袭着宽松,离体的造型方式,到了晚唐时趋于华丽和 繁琐。
其服饰的总体风格:款式撒谎那个丰美华丽,雍容华贵;装饰上奇异纷繁簪 花樱落缀满头上,又配以大朵的吉祥富丽的牡丹花,女子多以胖为美。
唐朝女子服装款式常见有三种:窄袖短袖配长裙,衫短而窄及腰,对襟或右衽 斜领,宽袖长至腕部,着拖地长裙,束腰高抵胸部,此款为百姓常服;袒胸窄袖且 衣袖过手的衫襦为宫廷舞伎穿着;袒袖大袖衫,一般为贵族女子穿用,袖口宽大肥 阔并袖有很宽的花边。
女子常穿的衣着有衫、襦、袍、半臂、披肩、裙等,下衣以 裙为主。
衫主要在夏季穿着,一般用罗、纱灯轻薄织物襦为冬季穿用。
一, 襦裙服:是指唐朝女子上衣着短襦或衫,袍,下着裙及回鹘服装。
(一)襦服 襦裙服系指唐代女子上穿短襦 或衫,下着长裙,佩披帛,加 半臂(即短袖)的传统装束。
襦, 一般只长到腰,很短,是唐代女服 的特点。
与此相近的衫,却长至胯 或更长。
唐女的襦、衫等上衣是各 个阶层的常服。
元稹诗句“藕丝衫子 藕丝裙”,张佑诗句“鸳鸯绣带抛 何。
,襦的领口常有变化,襦衫领型 有:圆领、方领、直领和鸡心裙, 唐代妇女下裳为裙。
历史真貌--唐朝(十一)(服饰篇)

历史真貌--唐朝(十一)(服饰篇)展开全文历史真貌─唐朝(十一)(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可以说,达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最高峰。
服饰篇自古帝王将相上朝议政、祭祀天地与祖先都有不同的礼仪与礼服,礼节繁重服饰奢华。
至秦始皇统一中国,威震四方,衮服冕冠镶金坠玉,仪仗护卫千乘万骑,其堂皇隆重无与伦比。
后代帝王纷纷独出心裁竟效豪奢,上梁不正下梁歪,后魏、北齐帝王及百官的车驾服饰到了奇纵诡异的地步。
大唐贞观初年,唐太宗完全去掉了这种奢靡的风气,每年只有元日和冬至这两天受朝及大祭祀服用衮冕,平时视朝听政都穿常服。
太宗的常服包括一件赤黄袍衫、一顶折上头巾、一条九环腰带、一双六合靴,仅此而已。
渐渐的文武百官悄然仿效,甚至连宫女和仕女也喜爱上这样的打扮。
后来宫廷的风气传遍市井乡村,所以唐朝男子都以幞头、纱帽和袍衫作为日常服饰。
据《礼记·深衣》记载:“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
短勿见肤,长勿被土。
”其实中国历代服装不管怎样变化,不外乎两种类型:一种是分为上、下两截,穿在上身的名为“衣”,穿在下身的名为“裳”,故有“上衣下裳”之说;另一种是将衣、裳连为一体,名为“深衣”,唐朝的袍衫就是在深衣的基础上发展演变来的。
<男子的头饰与服饰唐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幞头是一种包头用的巾帛,主要的变化在两脚上。
双脚轻薄、柔软下垂的称为“软脚幞头”;两脚或圆或阔,犹如硬翅微微上翘的称为“硬脚幞头”。
到了唐朝末年完全变成了帽子。
纱帽本是朝廷官员用来视朝听讼和宴见宾客的,但在儒生和隐士中也广泛流行起来,式样各有所好,以新奇为尚。
圆领袍衫除祭祀典礼外,官员士庶都穿。
官员的袍衫则以颜色来区分等级,贞观年间规定三品以上官员穿紫色,四品红色,五品浅红,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
因为帝王用赤黄,所以臣民皆禁用此色。
武则天在延载元年(公元694年),赐文官袍上绣禽,武官袍上绣兽。
文学历史唐代服饰

唐代服饰唐朝服饰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无论是人们的思想,还是物质的生产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
唐代开始,工艺装饰普遍使用花卉图案,其构图活泼自由、疏密匀称、丰满圖润。
特别是波状的连续纹样与花草相结合后,就是唐代盛行的缠枝图案。
唐代服饰图案,改变了以往那种以天欧神授的创作思想,用真实的花、草、鱼、虫进行写生,但传统的龙、凤图案并没有被排斥,这也是由皇权神授的影响而决定的。
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向于表现fl由、丰满、肥壮的艺术风格。
1特点服饰的基本特点慢束罗裙半露胸禱榊半宵穿戴政洽勺候晴雨表2发展3服饰类型唐代帝王服饰唐官吏常服砲衫隋唐侍女取饰胡服4妇女服饰•服装換子帽于鞋发型面部妆容配饰5隋唐胄甲隋代或服及宵甲唐代晋甲•五代铠甲及或服6回鹘女服7妇女服饰初唐女服盛唐女服中唐女服中晚唐女服隋短袪长带披帛特点服饰的基本特点唐代是我国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的时代,唐代嚴饰是封建文化灿烂光辉的时代。
唐代统一了魏晋南北朝和隋的混乱分裂状态,建立了统一强盛的国家,对外贸交易发达,生产力极大发展,较长时间国泰民安。
尤其当盛唐成为亚洲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时期.更是我国文化史上最光辉的一页。
这个时期吸收印度和伊朗文化,并融入我国文化之中,从壁画、石刻、雕刻、书、画、绢绣、陶俑及服饰之中,充分体现出来那时的强盛。
时至隋唐,中国服饰最明显的特点是双轨制。
在大的祭祀场面,穿汉人的传统衣服。
在平时,唐代的常服是胡服(即鲜卑装)系统。
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形制更加开放,服饰愈益华丽。
唐代女装的特点是裙、衫、披的统一唐代嚴饰O在妇女中间,出现了袒胸露臂的形象。
在永泰公主墓东壁壁画上,有一个梳高髻、露胸、肩披红帛,上着黄色窄袖短衫、下著绿色曳地长相、腰垂红色腰带的唐代妇女形象,从而对“粉胸半掩疑暗雪”,“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有了更形象的理解。
慢束罗裙半露胸慢束罗裙半露胸,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
唐代服饰及制度

唐代服饰及制度服装的意义服装是社会政治气候、经济基础的晴雨表。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尤其是贞观、开元年间,政治气候宽松,人们安居乐业。
唐朝的京师长安,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同时也是东西文化交流的中心。
在古城西安,雁塔晨钟、草堂烟雾、灞柳风雪、骊山晚照、华岳仙掌、碑林石刻仿佛还萦绕着袅袅的盛唐之音。
和唐朝政府有过友好往来的国家,曾经有三百多个。
灿烂的中国文化,通过他们传到世界各地。
时至今日,东亚地区的一些国家,仍把唐朝时期的服饰作为正式的礼服,可见影响之久。
外国的友好使者云集长安,也把他们的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八百里秦川。
唐朝的绘画、雕刻、音乐、舞蹈等艺术都吸引了外来的技巧和风格。
对异国衣冠服饰的兼收并蓄,使唐朝服饰的奇葩开得更加鲜艳夺目。
编辑本段唐代的冠服制度1、概述中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于夏商时期,到了周代逐步完善,春秋战国之交被纳入礼治。
到了唐代,冠服制度发展到十分丰富完善,对后世与国外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唐代官吏服装大致可分两类,一类为祭祀与重大政事活动的服装(祭服或朝服);一类为比较普通的工作与社交活动的服装(公服或常服)。
凡是从祭的祭服和参加重大政事活动的朝服(又称具服)、制度与隋朝基本相同,而形式上比隋朝更富丽华美;一般场合所穿的公服(又称从省服)和平时燕居的生活服装常服(又称讌服),则吸收了南北朝以来在华夏地区已经流行的胡服、特别是西北鲜卑民族服装以及中亚地区国家服装的某些成分,使之与华夏传统服装相结合,创制了具有唐代特色的服装新形式。
其中像缺胯袍、〓裆、半臂、〓衣、大口裤等都是例子。
缺胯袍就是直裾,左右开衩式的长袍,又称四〓(音撰,衣缘也)衫,它可以和幞头、革带、长靿靴配套,成为唐代男子的主要服装形式。
唐代官服发展了古代深衣制的传统形式,于领座、袖口、衣裾边缘加贴边,衣服前后身都是直裁的,在前后襟下缘各用一整幅布横接成横襕,腰部用革带紧束,衣袖分直袖式和宽袖式两种,窄紧直袖的称为〓衣,《释名》说它“言袖夹直,形如沟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唐代服饰文化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它并蓄古今、博采中外,创造了繁荣富丽、博大自由的服饰文化。
在盛唐成为亚洲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时期,其工艺美术和服饰文化在华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外域文化的影响而推陈出新,将中华服饰的发展推到了顶峰,掀起了一场关于服饰美学的革命。
服饰文化的背景
唐代疆域广大,政令统一,物质丰富,和西北突厥、回纥,西南吐蕃、南诏,东北渤海诸少数民族,都有密切交往。
长安当时是最发达的国际性城市,由长安经新疆西通印度、波斯、地中海,商旅络绎不绝,海路以广州为海口,经南洋西通印度洋,直到非洲东岸和地中海南岸诸国,东与朝鲜、日本交往更加频繁。
当时长安和广州等城市住有大量外国人。
唐代国家强大,对于外来文化采取开放政策。
外来异质文化,一经被大唐文化所吸收,便自然成为大唐文化的补充和滋养,这也使得唐代服饰雍容大度,百美竞呈。
唐代服饰文化的特征
唐代是中国服饰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雍客华贵、精彩纷呈、兼收并蓄、融合统一是其总体特征。
唐代继承了周、战国、魏晋时期的风格,融周代服饰图案设计上的严谨、战国时期的舒展、汉代的明快、魏晋的飘逸为一体,又在此基础上更加华贵,使服饰、服饰图案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唐代的服饰、服饰图案对后代的影响一直沿续到今天。
缠枝纹在现代服饰图案中的运用,展示了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意识结合所产生的意蕴。
唐代女子服饰文化
隋至初唐时期,女子服饰特别是仕女衣装基本上沿袭南北朝形制,短襦胡服和传统袍衣并存,大多窄小细瘦,紧身,袖子也细窄紧口。
到了盛唐时期,体型以胖为美的审美观逐渐占据统治地位,因此女子服装越益趋向宽肥。
唐代女性所穿服装主要分为襦服(或袄,衫,裙)、男装、披帛、回鹘四种。
襦是一种衣身狭窄短小的夹衣或棉衣。
袄长于襦而短于袍,衣身较宽松,也有夹衣或棉衣。
襦、袄有窄袖与长袖两类。
衫是无袖单衣,有对襟及右衽大襟两种。
衫在春秋天也可以穿在外面,但是和穿在外面的短衫不同,后者称为褙子或半臂。
裙子的造型向来都是一种长方形的方片直裙。
裙子的形式流行高腰束胸,宽摆拖地的样式,既能显露人体结构的曲线美,又能表现一种富丽潇洒的优美风度。
帔帛是美丽女式唐装的点缀,就是我们看到的画里的妇女肩上或手臂上搭着一条长长的条带,走路随风摆动,显得潇洒自然,这就是帔帛。
回鹘装的基本特点略似男子的长袍,翻领,袖子窄小而衣身宽大,下长曳地。
颜色以暖色调为主,尤喜用红色。
材料大多用质地厚实的织锦,领、袖均镶有较宽
阔的织金锦花边。
穿着这种服装,通常都将头发挽成椎状的髻式,称“回鹘髻”。
髻上另戴一顶缀满珠玉的桃形金冠,上缀凤鸟。
两鬓一般还插有簪钗,耳边及颈项各佩许多精美的首饰。
足穿翘头软锦鞋。
唐女装富有时装性,往往由争奇的宫廷妇女服装发展到民间,被纷纷效仿,又往往受西北民族影响而别具一格,是中国服装史最为精彩的篇章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女子着装最为大胆的一种,其造型雍容华贵,妆饰富丽堂皇。
服装多用大袖,以表現出婉转、舒展,給人以飘然若仙之感。
唐的袍服,宽袍大袖,褒衣博带,形制虽然简单,但一穿到人身上便各人一样,神采殊异最能汉民族柔静平和、娴雅超脱、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审美情趣。
我们现在虽然不能见到这种服装的千姿百态的原型,但我们还是可以从隋唐遗留下的一些人物画中窥其神貌之一二——形制简单的汉装大衣附着在不同体态的人物身上顿时具有了一种鲜活的生命力,线条柔美流畅,令人浮想联翩。
唐代的官服制度
宫廷日常服装称为常服,即男子的服饰。
圆领袍衫,也叫团圆领,是隋唐时期官宦,士庶男子的主要服饰。
唐代官吏服饰,以幞头袍衫为尚,幞头又称袱头,是在汉魏幅巾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首服。
唐代以后,人们又在幞头里面增加了一个固定的饰物,名为“巾子”。
巾子的形状各个时期有所不同。
除巾子外,幞头的两脚也有许多变化,到了晚唐五代,已由原来的软脚改变成左右各一的硬脚。
传统的官冕衣裳,只是在隆重场合而用,平时多以圆领袍衫下配乌皮靴为时尚。
既洒脱飘逸,又不失英武之气,唐代官员的袍衫,也多用此款,主要以颜色来区分等级的。
黄袍被当作帝王的御用服色,从唐开始一直沿用至清朝。
通常定三品以上官员服紫色,五品以上服绯红色,六品七品服绿色,八品九品服青色。
唐代官服在不断修改完善中形成了完整的系列,对后世官服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把赤黄规定为皇帝常服专用的色彩;对百官常服的色彩又作了更为细致的规定:三品以上袍紫色、束金玉带,四品深绯,五品浅绯,六品深绿,七品浅绿等,未入仕者,则着白袍,所以唐人的服饰也以白色为主,布衣成了庶民的又一代称。
现在唐装虽已不复流行,鲜为人知,但她独特的东方艺术魅力对世界的影响是深远的。
现在被日本人尊为国宝的和服其实就是学自唐装,和服日语叫”吴服“,最初的雏形是从中国三国时期吴地区的服饰传过来,故称”吴服“后来不断的融合吸收唐服的特点,包括唐衣,十二单等。
唐装的华贵可以堪称世界第一,无人能及,这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国古典文化发展到颠峰,高度繁荣开放的表现。
通过前期唐装充分吸收西域外族服饰的精华部分,到了后期融合进了自己的那一部分,使得唐装充分吸收了华夏与外族的文化精髓,将两者巧妙的
结合起来,并将各自的特点都能表现的淋漓尽致,且将那种文化风格发扬到及至。
盛世唐装就是这样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唐朝妇女不必恪守传统规范,他们可以穿袒胸露背的宽领服装或吸收其他国家服饰风格穿出异国情调,还可以穿胡服男装骑射,并享有选择配偶和离婚的自由。
相当富足的物质基础和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加之在隋朝已经奠定了坚实基础的纺织业到了唐朝有了长足进步,服装材质品种之多,不拘一格的服饰也在当时被广泛推崇。
尽管今天的人们习惯将对襟袄通称为“唐装”,以其代表中国传统服饰,但那不过是一种以唐代为荣的说目,千姿百态而富有生命气息。
当年“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气势多么宏大,唐代中国才真正称得上是“衣冠王国”。
参考书目:《中国服饰史》,
《中国服饰》,
《中国古代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