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物实验讲义

合集下载

专题 高中物理实验讲义

专题   高中物理实验讲义

高中物理实验复习讲义1、长度的测量2、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3、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含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4、验证牛顿第二定律5、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6、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7、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8、测定金属的电阻率9、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10、练习用多用电表(万用表)测电阻11、测定玻璃的折射率说明:1.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打点计时器、弹簧秤、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等。

2.要求认识误差问题在实验中的重要性,了解误差的概念,知道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知道用多次测量求平均植的方法减小偶然误差;能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不要求计算误差。

3.要求知道有效数字的概念,会用有效数字表达直接测量的结果,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运算不作要求。

1、长度的测量[例题]1.游标卡尺的读数:主尺最小分度是1mm ,则图中三个卡尺的读数为:甲图中的游标是10分度,则读数为mm ;乙图中的游标是20分度,则读数为mm ;丙图中的游标是50分度,则读数为mm 。

答案:29.8,10.70,8.30。

2.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图中甲为mm ;乙为mm ,丙为mm 。

答案:0.900,8.600,8.480甲乙丙甲乙丙2、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实验目的]验证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原理]此实验是要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与一个力产生相同的效果(即:使橡皮条在某一方向伸长一定的长度),看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与这一个力是否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就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器材]木板一块,白纸,图钉若干,橡皮条一段,细绳,弹簧秤两个,三角板,刻度尺,量角器。

[实验步骤]1.用图钉把一张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

2.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用两条细绳套结在橡皮条的另一端。

高中数学物理实验讲解教案

高中数学物理实验讲解教案

高中数学物理实验讲解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利用杠杆原理,利用一个已知物体的质量和杠杆的平衡条件,测定一个未知物体的质量。

实验器材:杠杆、杠杆支架、载物平台、已知质量物体、未知质量物体。

实验原理:杠杆原理指的是在平衡条件下,两边所受的力矩相等。

根据力矩平衡的条件,可以得到未知质量物体的质量。

实验步骤:
1. 将杠杆支架稳固地放在桌面上,并将未知质量物体放在杠杆的一端。

2. 在载物平台上放置已知质量物体,并调整位置,使得杠杆保持平衡状态。

3. 记录已知质量物体的质量和位置。

4. 移除已知质量物体,并测量未知质量物体所在的位置。

5. 根据已知质量和位置,以及杠杆原理计算未知质量物体的质量。

实验注意事项:
1. 在进行实验时,杠杆支架和载物平台要稳固放置,避免造成误差。

2. 在测量未知质量物体位置时,要保持准确,避免造成误差。

3. 在计算未知质量物体的质量时,要按照杠杆原理进行计算,避免出现错误。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测定,可以得到未知质量物体的质量数据,验证了杠杆原理在力矩平衡条件下的应用。

拓展实验:可以尝试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实验,比较不同情况下的实验结果,探讨杠杆原理的适用范围。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了杠杆原理及其在实验中的应用,学会了利用杠杆原理测定未知物体的质量。

高中物理选修一 讲义 第4节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高中物理选修一 讲义 第4节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第4节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学习目标]1.理解验证在碰撞中动量守恒的基本思路。

2.掌握在同一条直线上两个物体碰撞前、后速度的测量方法。

3.了解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4.体会将不易测量量转化为易测量量的实验设计思想。

一、实验目的1.明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思路。

2.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3.知道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二、实验方案方案一:研究气垫导轨上滑块碰撞时的动量守恒1.实验器材:气垫导轨、数字计时器、天平、滑块(两个)、弹簧片、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等。

2.实验原理(1)用天平测量两滑块的质量m1、m2。

(2)调整导轨使之处于水平状态,并使数字计时器系统正常工作。

(3)利用数字计时器测量滑块碰撞前后的速度。

方案二研究斜槽末端小球碰撞时的动量守恒1.实验器材:铁架台,斜槽轨道,两个大小相等、质量不同的小球,铅垂线,复写纸,白纸,天平,刻度尺,圆规,三角板等。

2.实验的基本思想——转化法不易测量量转化为易测量量的实验设计思想。

3.实验原理:如图甲所示。

让一个质量较大的小球从斜槽上某一位置由静止滚下,与放在斜槽末端的另一个大小相同、质量较小的小球发生正碰,之后两小球都做平抛运动。

(1)质量的测量:用天平测量质量。

(2)速度的测量:由于两小球下落的高度相同,所以它们的飞行时间相等。

如果用小球的飞行时间作时间单位,那么小球飞出的水平距离在数值上就等于它的水平速度。

因此,只需测出两小球的质量m1、m2和不放被碰小球时入射小球落地时飞行的水平距离s OP,以及碰撞后入射小球与被碰小球落地时飞行的水平距离s OM 和s ON。

4.数据分析:若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m1s OP=m1s OM+m2s ON,即可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探究1研究气垫导轨上滑块碰撞时的动量守恒1.本实验碰撞前、后速度大小的测量采用极限法,v=ΔxΔt=dΔt,其中d为挡光板的宽度。

2.注意速度的矢量性:规定一个正方向,碰撞前后滑块速度的方向跟正方向相同即为正值,跟正方向相反即为负值,比较m1v1+m2v2与m1v1′+m2v2′是否相等,应该把速度的正负号代入计算。

2020年高中物理竞赛实验讲义大全—8复摆特性的研究 教案设计

2020年高中物理竞赛实验讲义大全—8复摆特性的研究 教案设计

2020高中物理竞赛实验讲义苏州中学竞赛讲义8复摆特性的研究【实验原理】复摆是一刚体绕固定的水平轴在重力的作用下作微小摆动的动力运动体系。

刚体所受力矩与角位移方向相反,即有h sin mg M θ-= 若θ很小时(θ在5°以内)近似有θmgh M -= (1)又据转动定律,该复摆又有θ&&I M = (2)其中I 为该物体转动惯量。

由(1)和(2)可得θωθ2-=&& (3)其中Imgh=2ω。

此方程说明该复摆在小角度下作简谐振动,该复摆周期为mgh IT π2= (4)设I c 为转轴过质心且与O 轴平行时的转动惯量,那么根据平行轴定律可知2mh I I c+= (5)代入上式得mghmh I T c 22+=π (6) 对于固定的刚体而言,I c 是固定的,因而实验时,只需改变质心到转轴的距离如h 1、h 2,则刚体周期分别为12112mghmh I T c +=π (7) 22222mgh mh I T c +=π(8)为了使计算公式化,故意取h 2=2h 1,合并(7)式和(8)式得:)T T (h g 212212212-=π ( 9)【实验内容】 1. 软件使用(1) 打开桌面上的Data Studio 软件,选择复摆实验,图表显示文件将被打开(2) 单击图表使之活动.实验中,在用鼠标左键单击“启动”方框按钮的同时,可摆动复摆,计算机随即开始记录,最后单击“停止”方框按钮,停止记录.(3) 将图表左边竖直菜单中的“表格”用鼠标拖至数据栏中的相应位置,即可获得该次实验的数据.2. 根据实验步骤,将砝码置于杆上孔的上下对称处,孔至上转轴的距离为h 1,微微摆动,并开始记录,且摆动时间超过10个周期后方可停止.取计算机测出的10个波形,确定时间t 1,t 10,求出周期T 1.用同样的方法进行3次,求出平均值.3. 变动砝码距离如图2-6,使图示距离为2h 1,重复上述步骤,求出T 2.4. 根据不同时10个周期的时间,求出重力加速度g. 【数据与结果】复摆的振动周期记录其中一条曲线的实验数据(将表格中的第一列序号乘以采样的t ∆,即得该数据点对应的时间轴坐标),并在方格纸上画出其图形,附在实验报告后交上。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讲义(精简版)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讲义(精简版)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讲义(精简版)前言:既然是讲电学实验,自然都离不开电表的使用,所以,我们打破教材、教辅常规顺序,从电表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开始,由浅入深逐节讲解近些年高考试题中涉及的电学系列实验知识要点,并将实验结论、误差的产生和控制等复杂的逻辑推理过程尽量归纳为公式、模板或口诀的形式予以简化,并烂熟于心,以便同学们在答题时,提高解题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思考和推导过程。

另外,在每一小节单元模块后都附有近十年全国高考实验真题索引,以便于同学们对照学习或自我检查测试。

一、电表的改装1.电表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我们在实验室中使用的电表,如:电流表(安培表)、电压表(伏特表)都是由量程较小的电流表(又称表头G)经过改装而来。

表头G的内部结构主要由两块永久磁铁、金属线圈、螺旋弹簧、指针和表盘等构成。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通电金属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安培力的作用发生旋转而制成。

2.表头G的三个参数之间的关系表头的三个参数是指表头线圈电阻Rg 、满偏电流Ig和满偏电压Ug。

三者的关系符合欧姆定律,即:Ig=Ug/Rg3.将小量程的表头G改装为大量程的电流表(安培表)若使扩大后的电流表量程为原来表头满偏电流的n倍(即:n=I/ Ig),则必须给表头G并联..一个小电阻R来分流多余的电流I R, 如下图。

由并联电路的特点,知:Ig*Rg=(I-Ig)*R又 n=I/ Ig所以,解得:R= Rg/(n-1)…………………公式①(必须熟记)4.将小量程的表头G改装为大量程的电压表(伏特表)若使扩大后的电压表量程为原来表头满偏电压的n倍(即:n=U/Ug),则必须给表头G 串联..一个大电阻R来分担多余的电压U R,如图:由串联电路的特点,知:U = Ug +(Ug /Rg)*R又 n=U/ Ug所以,解得:R=(n-1)Rg…………………公式②(必须熟记)以上公式①、②很重要,也很好记。

口诀:并小串大(必须熟记)(附:关于“电表改装”相关高考题,如:2019全国Ⅰ卷23题;2018全国Ⅱ卷22题;2016海南卷12题;2015全国Ⅰ卷23题;2013全国Ⅱ卷23题;2010北京卷21题)5.将小量程的表头G改装为欧姆表欧姆表的内部结构是由小量程的电流表表头G、定值电阻R(起保护电路作用)、滑动变阻器R,以及电池等构成。

高中物理必修三教学讲义—实验: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

高中物理必修三教学讲义—实验: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

高中物理必修三教学讲义—实验: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学习目标] 1.掌握测量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2.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思路及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一、实验思路设计实验电路,如图1,取一段金属电阻丝连接到电路中,测出电阻丝的电阻R 、长度l 和直径d (S =πd 24),由R =ρl S 得:ρ=RS l (用R 、S 、l 表示)=πd 2R4l (用R 、d 、l 表示),从而计算出该电阻丝所用材料的电阻率.图1二、物理量的测量 1.电阻的测量根据伏安法测电阻的思想:用电压表测电阻丝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电阻丝中的电流,读出多组电压、电流值,通过U -I 图像求R . 2.电阻丝有效长度的测量用刻度尺测量电阻丝接入电路的有效长度l .反复测量多次,得到有效长度的平均值.3.电阻丝直径的测量电阻丝比较细,所以我们采用累积的方法测量,或选取螺旋测微器或游标卡尺来测量电阻丝的直径d .在不同位置测量三次,取平均值d 后,根据S =14πd 2计算出电阻丝的横截面积S.三、数据分析1.数据处理(1)公式法求电阻:测量多组电流、电压值,求出对应的电阻后取平均值,不能对电流、电压取平均值.(2)图像法求电阻:作出U-I图像,由图像的斜率求出电阻值,在设定标度时要尽量使各点间的距离拉大一些,连线时要让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个别偏离较远的点可以不予考虑.(3)计算导体的电阻率:将三个测量值代入公式ρ=RSl=πd2R4l即可求电阻丝的电阻率.2.误差分析(1)电阻丝通电时温度升高,使所测电阻率比常温下电阻率略大.(2)电阻丝长度及电阻丝直径测量不准确.一、实验原理和操作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其示数如图2所示,则该金属丝直径的测量值d=________ mm.图2(2)请根据如图3甲所示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实验器材连接起来,并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b端时接通电路后的电流最小.图3(3)若通过测量可知,金属丝的长度为l,直径为d,通过金属丝的电流为I,对应金属丝两端的电压为U,由此可计算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ρ=________.(用题目所给字母和通用数学符号表示)答案(1)0.384(0.383~0.385均可)(2)见解析图(3)πUd2 4Il解析(1)螺旋测微器固定刻度示数为零,可动刻度示数为38.4×0.01 mm=0.384 mm,故d=0.384 mm.(2)接法如图所示.(3)根据欧姆定律有R x=UI,又R x=ρlS,S=πd24,联立可得ρ=πUd24Il.二、实验数据处理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中,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待测金属丝接入电路部分的长度约为50 cm.(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其中某一次测量结果如图4所示,其读数应为________ mm(该值接近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图4(2)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R x.实验所用器材为电池组(3 V)、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R(0~20 Ω,额定电流2 A)、开关、导线若干.某小组同学利用以上器材按照图5正确连接好电路,进行实验测量,记录数据如下:图5次数1234567U/V0.100.300.70 1.00 1.50 1.70 2.30I/A0.0200.0600.1600.2200.3400.4600.520(3)图6是测量R x的实验器材实物图,图中已连接了部分导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滑动变阻器的一端.请根据(2)所选的电路图,补充完成图中实物间的连线.图6(4)这个小组的同学在坐标纸上建立U-I坐标系,如图7所示,图中已标出了与测量数据对应的4个坐标点.请在图中标出第2、4、6次测量数据的坐标点,并描绘出U-I图线.由图线得到金属丝的阻值R x=________ 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7(5)根据以上数据可以估算出金属丝电阻率约为________.A.1×10-2Ω·m B.1×10-3Ω·mC.1×10-6Ω·m D.1×10-8Ω·m答案(1)0.398(0.397~0.399均正确)(3)见解析图(4)见解析图 4.4(4.3~4.7均可)(5)C解析(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0 mm+39.8×0.01 mm=0.398 mm.(3)实物图如图甲所示(4)图线应过原点,选尽可能多的点连成一条直线,不在直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偏离较远的点应舍去,如图乙所示.图线的斜率表示金属丝的电阻,因此金属丝的电阻值R x≈4.4 Ω.(5)根据R x=ρlS得金属丝的电阻率ρ=R x Sl=πR x d24l=3.14×4.4×0.398×10-324×0.5Ω·m≈1.09×10-6Ω·m,故选项C正确.针对训练(2020·北京牛栏山一中高二期中)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小张同学选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金属丝的有效长度,当金属丝的左端与毫米刻度尺的“0”刻度对齐时,右端如图8甲所示;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如图乙所示;用伏安法测得多组U、I数据,作出该金属丝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丙所示.图8(1)金属丝的有效长度L为________ cm,直径D为________ mm,电阻R为________ Ω.(2)将测得的数据代入公式ρ=________,即可求出金属丝的电阻率.[用第(1)问给出的字母表示]答案(1)98.70 5.780 6.5(2)πRD2 4L解析(1)毫米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 mm,需要估读到0.1 mm,故金属丝的有效长度L为98.70 cm.直径D为5.5 mm+28.0×0.01 mm=5.780 mm电阻为R=UI=2.60.4Ω=6.5 Ω.(2)根据R=ρLS=ρLπD22得ρ=πRD24L.某同学测量一段长度已知的电阻丝的电阻率.实验操作如下:(1)螺旋测微器如图9所示.在测量电阻丝的直径时,先将电阻丝轻轻地夹在测砧与测微螺杆之间,使电阻丝与测微螺杆、测砧刚好接触,再旋动______(选填“A”“B”或“C”),直到听到“喀喀”的声音,以保证压力适当,同时防止螺旋测微器的损坏.图9(2)选择电阻丝的________(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进行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作为电阻丝的直径.(3)图10甲中R x为待测电阻丝.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滑动变阻器接入图乙实物电路中的正确位置.图10(4)为测量R x,利用图甲所示的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得5组电压U1和电流I1的值,作出的U1-I1关系图像如图11所示.接着,将电压表改接在a、b两端,测得5组电压U2和电流I2的值,数据见下表:U2/V0.50 1.02 1.54 2.05 2.55I2/mA20.040.060.080.0100.0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11中方格纸上作出U2-I2图像.图11(5)由此,可求得电阻丝的阻值R x=________Ω.根据电阻定律可得到电阻丝的电阻率.答案(1)C(2)不同(3)如图所示(4)如图所示(5)23.5(23.0~24.0均可)解析(1)A起固定作用,便于读数;B为粗调,调节B使电阻丝与测微螺杆、测砧刚好接触;然后调节C,C起微调作用.(2)电阻丝电阻R=ρlS,测量一段电阻丝的电阻,S为这段电阻丝的横截面积,而不是某位置处的横截面积,故应在不同位置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电阻丝的直径以减小误差.(4)把U2和I2的数据在方格纸中描点,用过原点的直线把它们连在一起,让尽可能多的点在直线上.(5)结合题图中图线的斜率可知R0+R x+R A=49.0 Ω,R0+R A=25.5 Ω,解得R x=23.5 Ω.。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实验讲义[2012]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实验讲义[2012]

实验一、脲醛树脂的缩聚一、实验目的1. 加深理解加成缩聚的反应机理2. 了解脲醛树脂的合成方法及一般层压板的加工工艺。

二、实验原理脲醛树脂是由尿素与甲醛经加成聚合反应制得的热固性树脂。

产物的结构比较复杂,直接受尿素与甲醛的克分子比、反应体系的pH值、反应温度、时间等条件的影响。

例如:当在酸性条件下反应时,产物是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的聚次甲基脲;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反应时,则生成水溶性的一羟甲基脲或二羟甲基脲等等。

羟甲基的数目由尿素与甲醛的克分子比决定。

三、仪器及试剂1. 仪器:搅拌电机、调压器、三口瓶、冷凝器、温度计、水浴、电吹风机。

2. 试剂:尿素、甲醛(36%水溶液)、10%NaOH、10%草酸水溶液、NH4C1(固化剂)。

四、实验步骤1.合成树脂:(1)在250ml三口瓶上装置搅拌器、温度计、迥流冷凝器。

(2)称取甲醛水溶液60g,用10%NaOH调节甲醛pH=8.5~9。

称取尿素三份,分别是11.2g;5.6g;5.6g。

(3)三口瓶中先加入11.2g尿素和60g甲醛水溶液。

搅拌至溶解(由于吸热而隆温,可缓慢升温至室温,以利溶解),升温至60℃再加入5.6g尿素,继续升温到80℃加入最后5.6g尿素,在80℃,反应30分钟。

(4)用少量10%草酸溶液小心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使PH=4.8左右(注意观察自升温现象)。

继续维持温度在80℃进行缩合反应,并随时取脲醛胶滴入冷水中,观察在冷水中的溶解情况。

当在冷水中出现乳化现象,随时测在40℃水中的乳化情况。

(5)温水中出现乳化后,立即降温终止反应,并用浓氨水调节脲醛胶的PH=7,再用少量10%NaOH 调节Ph=8.5~9。

正常情况下得到澄清透明的脲醛胶。

2.层压板制备:(1)在表皿中称取脲醛胶液40g,加入0.200gNH4Cl,搅拌至全溶解。

注意观察胶液pH值的变化。

(2)滤纸条分段浸渍胶液,为保证浸渍饮和而均匀,每段浸渍一分钟左右,滤纸上余量胶液任其自然流下。

高中物理重要实验讲解教案

高中物理重要实验讲解教案

高中物理重要实验讲解教案
实验名称:测量重力加速度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数值,加深学生对于重力的理解。

实验原理:在地球表面附近,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通过重力加速度g来表示,g≈9.8 m/s²。

利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可以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实验器材:自由落体装置、计时器、测量尺、小球
实验步骤:
1. 将自由落体装置架设好,确保小球可以在装置上自由落下。

2. 在离开地面一定高度的位置释放小球,同时开启计时器。

3. 当小球落地时,停止计时器,记录下时间t。

4. 重复进行多次实验,取平均值为最终结果。

实验数据处理:
1. 计算小球自由落体的时间t。

2. 利用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h = 1/2 * g * t²,求出重力加速度g的大小。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小球和仪器的损坏。

2. 实验结果应取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减少误差。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仪器,保持实验台整洁。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应接近于地球表面的标准值9.8m/s²,如果实验结果有较大偏差,应检查实验操作是否正确并重新进行实验。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量了重力加速度的数值,加深了对重力的理解。

同时,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学到了如何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方法,提高了我们的实验能力。

愿同学们在未来的物理学习中能够不断探索、不断前进,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专题讲义题目和答案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专题讲义题目和答案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专题讲义题目和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1、在某校开展的科技活动中,为了要测出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R x,现有如下器材:读数不准的电流表A、定值电阻R0、电阻箱R1、滑动变阻器R2、单刀单掷开关S1、单刀双掷开关S2、电源和导线。

⑴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在图上标出你所选用器材的代码。

⑵写出主要的实验操作步骤。

2、用以下器材测量一待测电阻R x的阻值(900~1000Ω):电源E,具有一定内阻,电动势约为;电压表V1,量程为,内阻r1=750Ω;电压表V2,量程为5V,内阻r2=2500Ω;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为100Ω;单刀单掷开关K,导线若干。

测量中要求电压表的读数不小于其量程的1/3,试画出测量电阻R x的一种实验电路原理图。

3、用以下器材测量一待测电阻的阻值。

器材(代号)与规格如下:电流表A1(量程250mA,内阻r1为5Ω);标准电流表A2(量程300mA,内阻r2约为5Ω);待测电阻R1(阻值约为100Ω);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10Ω);电源E(电动势约为10V,内阻r 约为1Ω);单刀单掷开关S,导线若干。

⑴要求方法简捷,并能测多组数据,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并标明每个器材的代号.⑵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用测的量表示待测电阻R1的计算公式是R1=________。

4、有一电阻R x,其阻值在100~200Ω之间,额定功率为。

要用伏安法较准确地测量它的阻值,实验器材有:安培表A1,量程为50mA,R A1=100Ω安培表A2,量程为1A,R A2=20Ω电压表V1,量程为5V,R V1=10kΩ电压表V2,量程为15V, R V2=30kΩ变阻器R1,变阻范围0~20Ω,2A变阻器R2,变阻范围0~1000Ω,1A9V电源,电键,导线。

⑴实验中应选用的电流表、电压表、变阻器分别是:。

高二物理选修讲义

高二物理选修讲义

第一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1课时)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正电荷和负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用正数表示.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用负数表示.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1、 电荷(1)原子的核式结构及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构成物质的原子本身就是由带电微粒组成。

原子:包括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核外电子。

(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实质:电子的转移.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3)金属导体模型也是一个物理模型P 3用静电感应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4)、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异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

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做感应起电.2、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另一种表述: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

3.元电荷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符号:Q 或q 单位:库仑符号:C元电荷: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用e 表示.注意: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 ,或者等于e 的整数倍。

就是说,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

电荷量e 的值:e =×10-19C 比荷:电子的电荷量e 和电子的质量m e 的比值,为111076.1⨯=e m e C/㎏ 【小结】1、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摩擦起电的知识,这些在初中都已经讲过,本节重点是讲述静电感应现象.要做好演示实验,使学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静电感应现象.在此基础上,使学生知道,感应起电也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使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本节只说明静电感应现象。

2.在复习摩擦起电现象和讲述静电感应现象的基础上,说明起电的过程是使物体中正负电荷分开的过程,进而说明电荷守恒定律.3.要求学生知道元电荷的概念,而密立根实验作为专题,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选学.第二节、库仑定律(1课时)1、影响两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1.距离.2.电量.2、库仑定律 内容表述:力的大小跟两个点电荷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两个点电荷的连线上 公式:221r q q k F = 静电力常量k =×109N ·m 2/C 2适用条件:真空中,点电荷——理想化模型扩展:任何一个带电体都可以看成是由许多点电荷组成的.任意两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都遵守库仑定律.用矢量求和法求合力.利用微积分计算得:带电小球可等效看成电量都集中在球心上的点电荷.静电力同样具有力的共性,遵循牛顿第三定律,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3、库仑扭秤实验(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实验技巧:(1).小量放大.(2).电量的确定.【例题1】:试比较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已知电子的质量m1=×10-31kg,质子的质量m2=×10-27kg.电子和质子的电荷量都是×10-19C.分析:这个问题不用分别计算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而是列公式,化简之后,再求解.解: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分别是万有引力公式计算出的力只能是相互吸引的力,绝没有相排斥的力.其次,由计算结果看出,电子和质子间的万有引力比它们之间的静电引力小的很多,因此在研究微观带电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时,主要考虑静电力,万有引力虽然存在,但相比之下非常小,所以可忽略不计.【小结】1.真空中有两个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A和B,相距为r,带电量分别为q和2q,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为F.有一个不带电的金属球C,大小跟A、B相同,当C跟A、B小球各接触一次后拿开,再将A、B间距离变为2r,那么A、B间的作用力的大小可为:[]A.3F/64B.0 C.3F/82 D.3F/162.如图14-1所示,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各点都有一个点电荷,它们所带电量相等.A、B两处为正电荷,C处为负电荷,且BC=2AB.那么A、B、C三个点电荷所受库仑力的大小之比为________.3.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分别带电q1=5×10-3C,q2=-2×10-2C,它们相距15cm,现引入第三个点电荷,它应带电量为________,放在________位置才能使三个点电荷都处于静止状态.4.把一电荷Q分为电量为q和(Q-q)的两部分,使它们相距一定距离,若想使它们有最大的斥力,则q和Q的关系是________.说明:1.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这一点应该使学生有明确的认识.2.通过本书的例题,应该使学生明确地知道,在研究微观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时为什么可以忽略万有引力不计.3.在用库仑定律进行计算时,要用电荷量的绝对值代入公式进行计算,然后根据是同种电荷,还是异种电荷来判断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引力还是斥力.4.库仑扭秤的实验原理是选学内容,但考虑到库仑定律是基本物理定律,库仑扭秤的实验对检验库仑定律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希望教师介绍给学生,可利用模型或挂图来介绍.第三节、电场电场强度第3节电场电场强度1、电场:(1)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特殊形式的物质——电场发生的,电荷的周围都存在电场.特殊性:不同于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看不见,摸不着,无法称量,可以叠加.物质性: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物质的基本属性——质量和能量.(2)基本性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引入电场中的任何带电体都将受到电场力的作用,且同一点电荷在电场中不同点处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或方向都可能不一样.②电场能使引入其中的导体产生静电感应现象.③当带电体在电场中移动时,电场力将对带电体做功,这表示电场具有能量.可见,电场具有力和能的特征2、电场强度(E):(1)关于试探电荷和场源电荷检验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它是电量很小的点电荷,将其放入电场后对原电场强度无影响在电场中的同一点,电场力F与电荷电量q成正比,比值F/q由电荷q在电场中的位置所决定,跟电荷电量无关,是反映电场性质的物理量,所以我们用这个比值F/q来表示电场的强弱.(2)电场强度①定义: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简称场强.用E表示。

高中物理人教必修三第12章第2节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 讲义

高中物理人教必修三第12章第2节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 讲义

3 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1.会设计测定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电路.2.掌握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3.学习用U -I 图像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一、测定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方案设计1.伏安法:由E =U +Ir 知,只要测出U 、I 的两组数据,就可以列出两个关于E 、r 的方程,从而解出E 、r ,用到的器材有电池、开关、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电路图如图1所示.图12.伏阻法:由E =U +UR r 知,如果能得到U 、R 的两组数据,列出关于E 、r 的两个方程,就能解出E 、r ,用到的器材是电池、开关、电阻箱、电压表,电路图如图2所示.图23.安阻法:由E =IR +Ir 可知,只要能得到I 、R 的两组数据,列出关于E 、r 的两个方程,就能解出E 、r ,用到的器材有电池、开关、电阻箱、电流表,电路图如图3所示.图3二、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 1.实验步骤(以伏安法为例)(1)电流表用0~0.6 A 量程,电压表用0~3 V 量程,按实验原理图连接好电路. (2)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一端,使其接入电路中的阻值最大.(3)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有明显的示数,记录一组数据(I 1、U 1).用同样的方法测量几组I 、U 值.(4)断开开关,整理好器材.(5)处理数据,用公式法或图像法求出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2.数据分析 (1)公式法依次记录的多组数据(一般6组)如表所示:分别将1、4组,2、5组,3、6组联立方程组解出E 1、r 1,E 2、r 2,E 3、r 3,求出它们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E =E 1+E 2+E 33,r =r 1+r 2+r 33.(2)图像法①根据多次测出的U 、I 值,作U -I 图像;①将图线两侧延长,纵轴截距的数值就是电池电动势E ; ①横轴截距(路端电压U =0)的数值就是短路电流Er;①图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电池的内阻r ,即r =⎪⎪⎪⎪ΔU ΔI =EI 短,如图4所示.图4三、注意事项与误差分析1.为使电池的路端电压有明显变化,应选取内阻较大的旧干电池和内阻较大的电压表.2.实验中不能将电流调得过大,且读数要快,读完后立即切断电源,防止干电池大电流放电时内阻r 的明显变化.3.当干电池的路端电压变化不很明显时,作图像时,纵轴单位可取得小一些,且纵轴起点可不从零开始. 如图5所示,此时图线与纵轴交点仍为电池的电动势E ,但图线与横轴交点不再是短路电流,内阻要在直线上取较远的两点用r =|ΔUΔI|求出.图54.误差分析(1)偶然误差:主要来源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以及作U -I 图像时描点不准确.(2)系统误差:主要原因是电压表的分流作用,使得电流表上读出的数值比流过电源的电流偏小一些.U 越大,电流表的读数与总电流的偏差就越大,将测量结果与真实情况在U -I 坐标系中表示出来,如图6所示,可见E 测<E 真,r 测<r 真.图6一、选择仪器时注意掌握的原则1.安全性原则,即一定要保证仪器的安全,对电表来讲不超量程,对滑动变阻器来讲不能超其额定电流. 2.精确性原则,即要保证测量时读数精确,对电表来讲在不超量程的前提下,尽量选用小量程的,对欧姆表来讲尽量让指针指在中值刻度附近.3.方便性原则,此原则主要针对滑动变阻器来讲,在滑动变阻器控制电路时,电路的电压、电流的变化范围要尽可能大,以便获取多组测量值. 二、伏阻法测电动势和内阻 1.电路图:如图7所示 2.实验原理:E =U +U R r3.数据处理(1)计算法:由⎩⎨⎧E =U 1+U 1R 1rE =U 2+U2R2r 解方程组可求得E 和r .(2)图像法:由E =U +U R r 得:1U =1E +r E ·1R .故1U -1R 图像的斜率k =r E ,纵轴截距为1E,如图8.图7 图8三、安阻法测电动势和内阻 1.电路图:如图9所示.图92.实验原理:E =IR +Ir . 3.数据处理(1)计算法:由⎩⎪⎨⎪⎧E =I 1R 1+I 1r E =I 2R 2+I 2r解方程组求得E ,r .(2)图像法:由E =I (R +r )得:1I =1E R +r E ,可作1I -R 图像(如图10甲)1I -R 图像的斜率k =1E ,纵轴截距为rE 又R =E ·1I -r ,可作R -1I 图像.(如图乙)R -1I图像的斜率k =E ,纵轴截距为-r .图101.用伏安法测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中可供选择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分别为A (0~2V )、B (0~5V ),滑动变阻器两个,规格分别为C (0~1000Ω)、D (0~20Ω),应选用的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分别为( ) A .A ,CB .A ,DC .B ,CD .B ,D2.关于电动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动势与非静电力做的功成正比,与移送的电荷量成反比B .电动势单位与电势、电势差的单位都是伏特,故三者本质上一样C .铅蓄电池的电动势为2V ,表示蓄电池在1s 内将2J 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D .铅蓄电池(电动势为2V )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比干电池(电动势为1.5V )大3.如图所示,用一只电流表和两个定值电阻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由于未考虑电流表的内阻,其测量值E 和r 与真实值0E 和0r 相比较,正确的是( )A .0E E =,0r r =B .0E E >,0r r <C .0E E =,0r r >D .0E E >,0r r >4.某同学在做“测定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发现实验结果与预期的不一致。

高分子物理及化学综合实验讲义

高分子物理及化学综合实验讲义

高分子科学实验讲义(内部教材)高分子教研室目录实验一常见塑料和纤维的简易鉴别 (1)实验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4)实验三丙烯酰胺的溶液聚合 (6)实验四苯乙烯的悬浮聚合 (9)实验五熔融缩聚反应制备尼龙-66 (12)实验六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 (16)实验七热固性脲醛树脂的制备 (19)实验八膨胀计法测定高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22)实验九用偏光显微镜研究聚合物结晶形态 (25)实验十粘度法测定聚合物的分子量 (28)实验十一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聚合物热性能 (33)实验十二、热失重法(TGA)测定聚合物的热稳定性 (41)实验十三DMA测定高聚物的动态力学性能 (44)实验十四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聚合物形态 (48)实验十五高聚物熔融指数的测定 (51)实验十六高聚物熔体流变特性的测定 (54)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61)实验十七改性苯丙乳液的合成与性能分析 (63)实验十八丙烯酸脂类压敏胶的制备与性能测试 (68)实验一常见塑料和纤维的简易鉴别一、实验目的1.了解聚合物燃烧试验和气味试验的特殊现象,借以初步辨认各种聚合物。

2.利用聚合物溶解的规律及溶剂选择的原则,了解并掌握溶解法对常见聚合物的定性分析。

二、基本原理聚合物的鉴别,特别对未知聚合物试样的鉴别颇为复杂,即使经纯化处理的聚合物也很难用单一的方法进行鉴别。

常见聚合物通常可用红外、质谱、X 光衍射、气相色谱等仪器进行不同程度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而基于聚合物的特性简单地通过外观、在水中的浮沉、燃烧、溶解性和元素分析的方法进行实验室的鉴别则方便易行。

1.根据试样的表观鉴别HDPE、PP、PA 66、PA 6、PA1010质硬,表面光滑。

LDPE、PVF、PA11质较软,表面光滑,有蜡状感觉。

硬PVC、PMMA表面光滑,无蜡状感觉。

PS质硬,敲打会发出清脆的“打铃声”。

2.根据试样的透明程度鉴别透明的聚合物:聚丙烯酸酯类,聚甲基丙烯酸酯类,再生纤维素,纤维素酯类和醚类,聚甲基戊烯类,PC、PS,PVC及其共聚物。

高中物理实验 讲义

高中物理实验 讲义

课题高中物理实验总结教学目标掌握高中常见物理实验考点重点、难点实验原理的掌握、物理实验灵活运用教学内容方法指导: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力是物理学科的重要能力,物理高考历来重视考查实验能力。

一、基本实验的复习要应对各类实验试题,包括高层次的实验试题,唯一正确的方法是把要求必做的学生实验真正做懂、做会,特别是在实验原理上要认真钻研,对每一个实验步骤都要问个为什么,即不但要记住怎样做,更应该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对基本的实验,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1)实验原理中学要求必做的实验可以分为4个类型:练习型、测量型、验证型、探索型.对每一种类型都要把原理弄清楚. 应特别注意的问题: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中不需要选择第一个间距等于2mm的纸带.这个实验的正确实验步骤是先闭合电源开关,启动打点计时器,待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稳定后,再释放重锤,使它自由落下,同时纸带打出一系列点迹.按这种方法操作,在未释放纸带前,打点计时器已经在纸带上打出点迹,但都打在同一点上,这就是第一点.由于开始释放的时刻是不确定的,从开始释放到打第二个点的时间一定小于0.02s,但具体时间不确定,因此第一点与第二点的距离只能知道一定小于2mm(如果这段时间恰等于0.02s,则这段位移s=gt2/2=(10×0.022/2)m=2×10-3m=2mm),但不能知道它的确切数值,也不需要知道它的确切数值.不论第一点与第二点的间距是否等于2mm,它都是从打第一点处开始作自由落体运动的,因此只要测量出第一点O与后面某一点P间的距离h,再测出打P点时的速度v,如果:gh≈( ),就算验证了这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2)实验仪器要求掌握的实验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天平、停表(秒表)、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仪)、弹簧秤、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等。

对于使用新教材的省市,还要加上示波器等。

高中物理实验图讲解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图讲解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图讲解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弹簧的弹性系数,加深学生对弹簧的弹性性质的理解。

实验仪器:弹簧、挂钩、量程足够的弹簧测力计、尺子、小推拉器
实验原理: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发生变形,而在弹性系统中,外力越大,变形越大。

弹簧的弹性系数是一个衡量弹簧弹性的参数,表示单位变形量对应的弹力大小。

实验步骤:
1. 将一根弹簧悬挂在挂钩上,注意确保弹簧处于竖直位置。

2. 将弹簧测力计挂在弹簧下方,并读取弹簧的初始长度L0。

3. 用小推拉器挤压或拉伸弹簧,使弹簧发生较大的形变。

4. 读取弹簧测力计显示的弹簧的弹力F和弹簧的变形量ΔL。

5. 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弹簧的变形量和弹力计算弹簧的弹性系数k。

6. 重复以上步骤,取多组数据,计算平均值。

实验注意事项: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小心操作,避免弹簧脱落或滑动;在实验过程中
要注意保持实验环境安静,减小外界干扰。

实验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利用公式k=F/ΔL计算弹簧的弹性系数,并比较不同实验
数据求得的弹性系数值,找出规律和关系。

实验拓展:可以尝试改变弹簧的材质或形状,观察弹簧的弹性系数是否会受到影响;也可
以尝试测量不同弹簧的弹性系数,并比较它们的差异。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弹簧的弹性性质及其弹性系数的概念,并培养实验操作
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2020年高中物理竞赛实验讲义大全—19温度传感器特性的研究 教案设计

2020年高中物理竞赛实验讲义大全—19温度传感器特性的研究 教案设计

2020高中物理竞赛实验讲义苏州中学竞赛讲义19温度传感器特性的研究【实验目的】(1)掌握补偿法测电动势的基本原理,学会用UJ-31型低电势电位差计测定热电偶的温差电动势。

(2)掌握热电偶温度计的定标以及用热电偶温度计测温的原理。

(3)研究热电阻的温度特性。

(4)掌握非平衡电桥的工作原理,学会用非平衡电桥测量热电阻的阻值。

(一)热电偶传感器温度与温差电动势关系的测量【实验仪器】UJ-31型直流低电势电位差计,FB-203型多挡恒流智能控温实验仪,FB204型标准电势与待测低电势,YJ24-A型直流稳压电源,ZGD2-C型平衡指示仪。

【实验原理】1.2.电位差计的电路原理——三个回路功能的介绍它由三个基本回路构成:①工作电流调节回路,由工作电源E 、限流电阻P R 、标准电阻N R 和X R 组成;②校准回路,由标准电池N E 、平衡指示仪G 、标准电阻N R 组成;③测量回路,由待测电动势E X ,检流计G,标准电阻X R 组成。

【数据与结果】1. 热电偶定标数据记录(表30-2)表30-2 数据表o2. 作出热电偶定标曲线用直角坐标纸作E X -t 曲线。

定标曲线为不光滑的折线,相邻点应直线相连,这样在两个校正点之间的变化关系用线性内插法予以近似,从而得到除校正点之外其它点的电动势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所以,作出了定标曲线,热电偶便可以作为温度计使用了。

3. 求铜-康铜热电偶的温差电系数PR XE N E在本实验温度范围内,X E -t 函数关系近似为线性,即()0t t E x -=α。

所以,在定标曲线上可给出线性化后的平均直线,从而求得α。

在直线上取两点()a a t E a ,,()b b t E b ,(不要取原来测量的数据点,并且两点间尽可能相距远一些),求斜率ab ab t t E E K --=即为所求的α。

α的理论值为0.0436mV /o C ,求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E 。

【注意事项】 1.连线时要注意电源的极性。

高中物理必修三 讲解讲义 10 A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基础版

高中物理必修三 讲解讲义 10 A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基础版

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知识点一:长度的测量及测量工具的选用一、游标卡尺的原理和读数1.构造:主尺、游标尺(主尺和游标尺上各有一个内、外测量爪)、游标卡尺上还有一个深度尺.(如图所示)2.用途:测量厚度、长度、深度、内径、外径.3.原理:利用主尺的最小分度与游标尺的最小分度的差值制成.不管游标尺上有多少个小等分刻度,它的刻度部分的总长度比主尺上的同样多的小等分刻度少1 mm.常见的游标尺上小等分刻度有10个、20个、50个的,其规格见下表:4.读数若用x表示由主尺上读出的整毫米数,K表示从游标尺上读出与主尺上某一刻线对齐的游标的格数,则记录结果表达为(x+K×精确度)mm.二、螺旋测微1.构造如图所示,它的测砧A和固定刻度B固定在尺架C上,可动刻度E、旋钮D和微调旋钮D′是与测微螺杆F连在一起的,并通过精密螺纹套在B上.2.原理精密螺纹的螺距是0.5 mm,即旋钮D每转一周,测微螺杆F前进或后退0.5 mm,可动刻度分成50等份,因此每旋转一格,对应测微螺杆F前进或后退0.01 mm.0.01 mm即为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3.使用方法当A与F并拢时,可动刻度E的零点恰好跟固定刻度B的零点重合,逆时针旋转旋钮D,将测微螺杆F旋出,把被测物体放入A、F之间的夹缝中,再顺时针旋转旋钮D,F快要接触被测物时,要停止使用旋钮D,改用微调旋钮D′,直到听到“喀喀”声.4.读数方法L=固定刻度示数+可动刻度示数(估读一位)×分度值.注意事项(1)读数时要准确到0.01 mm,估读到0.001 mm,测量结果若用毫米做单位,则小数点后面必须保留三位.(2)读数时,要注意固定刻度上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三、电压表、电流表的读数电压表、电流表的读数方法1.首先要弄清电表量程,即指针指到最大刻度时电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压或电流值.2.根据表盘总的刻度数确定精确度,即每一小格表示的值,同时确定读数有效数字所在的位数.3.按照指针的实际位置进行读数.4.(1)0~3 V的电压表和0~3 A的电流表读数方法相同,此量程下的精确度是0.1 V和0.1 A,读到0.1的下一位,即读到小数点后面两位.(2)对于0~15 V量程的电压表,精确度是0.5 V,在读数时只要求读到小数点后面一位,即读到0.1 V.(3)对于0~0.6 A量程的电流表,精确度是0.02 A,在读数时只要求读到小数点后面两位,这时要求“半格估读”,即读到最小刻度的一半0.01 A.例题精练1.(肥东县校级期末)如图所示是游标卡尺的实物示意图,游标尺上标注的0.1mm指的是测量精度。

高中物理选修一 新课改 讲义 03 A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基础版

高中物理选修一 新课改 讲义 03 A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基础版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一、实验原理在一维碰撞的情况下,设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 1、m 2,碰撞前的速度分别为v 1、v 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 1′、v 2′,若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则系统的动量守恒,则m 1v 1+m 2v 2=m 1v 1′+m 2v 2′.二、实验方案设计方案1:研究气垫导轨上滑块碰撞时的动量守恒(1)质量的测量:用天平测量.(2)速度的测量:v =Δx Δt,式中的Δx 为滑块上挡光板的宽度,Δt 为数字计时显示器显示的滑块上的挡光板经过光电门的时间.(3)碰撞情景的实现:如下图所示,利用弹簧片、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设计各种类型的碰撞,利用在滑块上加重物的方法改变碰撞物体的质量.(4)器材:气垫导轨、数字计时器、滑块(带挡光板)两个、弹簧片、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天平.方案2:研究斜槽末端小球碰撞时的动量守恒如图甲所示,让一个质量较大的小球从斜槽上滚下来,与放在斜槽水平末端的另一质量较小的同样大小的小球发生碰撞,之后两小球都做平抛运动.(1)质量的测量:用天平测量.(2)速度的测量:由于两小球下落的高度相同,所以它们的飞行时间相等.如果以小球的飞行时间为单位时间,那么小球飞出的水平距离在数值上就等于它的水平速度.只要测出不放被碰小球时入射小球在空中飞出的水平距离s 1,以及碰撞后入射小球与被碰小球在空中飞出的水平距离s1′和s2′,就可以表示出碰撞前后小球的速度.(3)碰撞情景的实现:①不放被碰小球,让入射小球m1从斜槽上某一位置由静止滚下,记录平抛的水平位移s1.②在斜槽水平末端放上被碰小球m2,让m1从斜槽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记下两小球离开斜槽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s1′、s2′.③验证m1s1与m1s1′+m2s2′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是否相等.(4)器材:斜槽、两个大小相等而质量不等的小球、重垂线、白纸、复写纸、刻度尺、天平、圆规.三、实验步骤不论哪种方案,实验过程均可按实验方案合理安排,参考步骤如下:(1)用天平测出相关质量.(2)安装实验装置.(3)使物体发生一维碰撞,测量或读出相关物理量,计算相关速度,填入预先设计好的表格.(4)改变碰撞条件,重复实验.(5)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处理,验证碰撞过程动量是否守恒.(6)整理器材,结束实验.技巧点拨一、验证气垫导轨上滑块碰撞时的动量守恒1.本实验碰撞前、后速度大小的测量采用极限法,v=ΔxΔt=dΔt,其中d为挡光板的宽度.2.注意速度的矢量性:规定一个正方向,碰撞前后滑块速度的方向跟正方向相同即为正值,跟正方向相反即为负值,比较m1v1+m2v2与m1v1′+m2v2′是否相等,应该把速度的正负号代入计算.3.造成实验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存在摩擦力.利用气垫导轨进行实验,调节时确保导轨水平.二、验证斜槽末端小球碰撞时的动量守恒本实验方案需要注意的事项(1)入射小球的质量m1大于被碰小球的质量m2(m1>m2).(2)入射小球半径等于被碰小球半径.(3)入射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同一高度处由静止滚下.(4)斜槽末端的切线方向水平.(5)为了减小误差,需要找到不放被碰小球及放被碰小球时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为此,需要让入射小球从同一高度多次滚下,进行多次实验.总结提升本题利用平抛运动规律,巧妙地提供了一种测量两球碰撞前后速度的方法,由于平抛运动高度相同,下落时间相等,速度的测量可转换为水平距离的测量.例题精练1.(金华模拟)如图甲在做“验证碰撞中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小明在地上铺一张白纸,再在白纸上覆盖一张复写纸。

高中物理选修一 新课改 讲义 20 B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中档版

高中物理选修一 新课改 讲义 20 B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中档版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知识点: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一、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两缝之间的距离为d,每个狭缝都很窄,宽度可以忽略.图1两缝S1、S2的连线的中垂线与屏的交点为P0,双缝到屏的距离OP0=l.则相邻两个亮条纹或暗条纹的中心间距:Δx=ldλ.若已知双缝间距,再测出双缝到屏的距离l和条纹间距Δx,就可以求得光波的波长.二、实验器材双缝干涉仪,即光具座、光源、滤光片、透镜、单缝、双缝、遮光筒、毛玻璃屏、测量头.另外,还有学生电源、导线、刻度尺等.三、实验步骤1.将光源、透镜、遮光筒、毛玻璃屏依次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2所示.图22.接好光源,打开开关,使灯丝正常发光.3.调节各器件的高度,使光源灯丝发出的光能沿轴线到达光屏.4.安装双缝和单缝,中心大致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使双缝与单缝的缝平行,两者间距5~10 cm,这时可观察白光的干涉条纹.5.在单缝和光源间放上滤光片,观察单色光的干涉条纹.四、数据处理1.安装测量头,调节至可清晰观察到干涉条纹.2.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某条亮条纹的中心,记下手轮上的读数a 1,将该条纹记为第1条亮条纹;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移动至另一亮条纹的中心,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a 2,将该条纹记为第n 条亮条纹,两条纹间距为a =|a 2-a 1|,则相邻两条亮条纹间的距离Δx =|a 2-a 1|n -1=a n -1. 3.用刻度尺测量双缝到光屏间的距离l (d 是已知的).4.重复测量、计算,求出波长的平均值.五、误差分析1.光波的波长很小,Δx 、l 的测量误差对波长λ的影响很大.2.在测量l 时,一般用毫米刻度尺;而测Δx 时,用千分尺且采用“累积法”.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六、注意事项1.双缝干涉仪是比较精密的仪器,应轻拿轻放,不要随便拆解遮光筒、测量头等元件.2.滤光片、单缝、双缝、目镜等如有灰尘,应用擦镜纸轻轻擦去.3.安装时,注意调节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的中心均在遮光筒的中心轴线上,并使单缝、双缝平行且竖直,间距大约为5~10 cm.4.测量头在使用时应使中心刻线对应着亮(暗)条纹的中心.例题精练1.(银川唐徕回民中学高三其他模拟)如图甲所示为双缝干涉实验的装置示意图,现要利用这套装置来测量某种单色光的波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分子物理实验泉州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2007.2目录实验一浊点滴定法测定聚合物的溶解度参数 (1)实验二用旋转黏度计测定聚合物浓溶液的流动曲线 (3)实验三体积排除色谱法测定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 (6)实验四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高聚物的组成 (11)实验五、粘度计的动能校正 (14)实验六、聚合物的热重分析 (18)实验七聚合物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 (20)实验一 浊点滴定法测定聚合物的溶解度参数聚合物的溶解度参数是表示物质混合能与相互的关系的参数,与物质的内聚能有关。

对于小分子来说,内聚能就是汽化能,可用实验测出摩尔汽化热来表示其摩尔内聚能,从而得出其溶解度参数。

因聚合物不能挥发,也不存在气态,因此其溶解度参数不能由汽化热直接测得。

用于测定聚合物溶解度参数的实验方法有黏度法、交联后的溶胀平衡法、反相色谱法和浊点滴定法等。

也可通过组成聚合物基本单元的化学基团的摩尔吸引常数来估算。

确定某一聚合物的溶解度参数对聚合物的选择的重要意义。

一、 目的要求1. 学习用浊点滴定法测定聚合物的溶解度参数。

2. 了解溶解度参数的基本概念和实用意义。

3. 了解聚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情况。

二、 基本原理溶解度参数是表示物体混合能与相互溶解的关系。

根据溶解度参数的定义,溶解度参数δ应为“内聚能密度”的平方根,即:2/1)(VE ∆=δ (1) 浊点滴定法是在两元互溶体系中,如果聚合物的溶解度参数p δ在两个互溶的溶剂s δ值的范围内,就可调节这两个互溶混合溶剂的溶解度参数sm δ,使sm δ与p δ很接近。

只要把两个互溶的溶剂按照一定的百分比配成混合溶剂,该混合溶剂的溶解度参数sm δ可以近似地表示成:2211δϕδϕδ+=sm (2)式中,1ϕ,2ϕ分别是混合溶剂中组分1和组分2的体积分数。

将待测聚合物于某一溶剂中,然后用沉淀剂来滴定(该沉淀与溶剂互溶)。

滴至溶液开始出现混浊即可得到混浊点时混合溶剂的溶解度参数sm δ值。

聚合物溶于两元互溶溶剂的体系中,体系的溶解度参数应有一个范围,本实验选用两种不同溶解度参数的沉淀剂滴定聚合物溶液,这样可得到溶解该聚合物混合溶剂的溶解度参数的上限和下限,取其平均值就是聚合物的溶解度参数p δ值。

2mlmh p δδδ+=(3)式中,mh δ为高溶解度参数的沉淀剂滴定聚合物溶液在混浊点时混合溶剂的溶解度参数;ml δ为低溶解度参数的沉淀剂滴定聚合物的混浊点时混合溶剂的溶解度参数。

三、 主要试剂和仪器 1. 主要试剂三氯甲烷,正戊烷,甲醇,聚苯乙烯 2.主要仪器10ml 滴定管,大试管,移液管10ml 、5ml 各一支,25ml 容量瓶,50ml 烧杯 四、 实验步骤1. 称取0.2g 聚合苯乙烯,溶于25ml 选定的溶剂中(先用三氯甲烷作溶剂)。

用移液管取5ml 溶液,放入一试管中,用正戊烷滴定,滴定时要轻轻晃动试管,至沉淀不消失为滴定终点。

记下滴定用去的正戊烷体积,然后再用甲醇沉淀剂滴定聚合物溶液,直至沉淀不再消失为止,记下消耗甲醇的体积。

2. 将0.1g 、0.05g 聚苯乙烯溶于25ml 溶剂中,按1,2操作顺序进行滴定。

五、 数据处理1. 由式(2)计算混合溶剂的溶解度参数mh δ和ml δ2. 由式(3)计算聚合物的溶解度参数p δ3. 将结果列于下表:六、 结果与讨论1. 将求得的苯乙烯的溶解度参数值同文献值对照,比较有无偏差,查找原因。

2. 浊点滴定法测定聚合物溶解度参数时候,根据什么原则选择溶剂和沉淀剂?溶剂与聚合物的溶解度参数相近,能否保证二者相溶?为什么?实验二 用旋转黏度计测定聚合物浓溶液的流动曲线按照流体力学的观点,流体可分为理想流体和实际流体两大类。

理想流体在流动时无阻力,故称为非黏性流体。

实际流体流动时有阻力和摩擦力(或称剪切应力),故又称为黏性流体。

根据作用于流体上的剪切应力与产生的剪切速率之间的关系,黏性流体又可分为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

研究流体的流动特性,对聚合物的加工工艺方面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一、 目的意义1. 学会使用NDJ-4型旋转黏度计。

2. 计算恒温条件下,当剪切速率变化时被测流体的黏度值,并绘制流体的流动曲线。

3. 求出流动幂律指数n 和稠度系数K ,并根据流动幂律指数n 判定所测流体性质。

二、 基本原理取相间距d y 的两薄层流体,下层静止,上层有一剪切力F ,使其产生一速度d u 。

由于流体间有内摩擦力影响,使下层流体的流速比紧贴上层流体的流速稍慢一些,至静止面处流体的速度为零,其流速变化呈线性。

这样,在运动和静止面之间形成一速度梯度d u /d y ,也称之为剪切速率。

在稳态下,施于运动面上的力F ,必然与流体内因黏性而产生的内摩擦力相平衡,根据牛顿黏性定律,施于运动面上的剪切应力σ与速度梯度d u /d y 成正比,即dyduA F ησ==/ (1) 式中,d u /d y 为剪切速率,用γ 表示;η为比例常数,称为黏度系数,简称为黏度。

式(1)可改写为:γησ = (2) 以剪切应力σ对剪切速率γ 作图,所得的图线称为剪切流动曲线,简称为流动曲线:(1) 牛顿流体的流动曲线是通过坐标原点一直线,其斜率即为黏度,即牛顿流体的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之间的关系完全服从于牛顿黏性定律:ηγσ=,水、酒精、醇类、酯类、油类都属于牛顿流体。

(2) 凡是流动曲线不是直线或虽为直线不通过坐标原点的流体,都称之为非牛顿流体。

此时黏度随剪切速率的改变而改变,这时将黏度称为表观黏度,用a η来表示。

聚合物浓溶液、熔融体、悬浮体、浆状液等大多属于此类。

聚合物流体多数属于非牛顿流体,它们与牛顿流体具有不同的流动特性,两者的动量传递特性也有所差别,进而影响到热量传递、质量传递和反应结果。

对于某些聚合物的浓溶液通常用Ostwald 幂律定律来表示它的黏弹性,即:n k γσ = (3) 式中,n 为流动幂律指数,k 为稠度系数(常数)。

对比式(2)、(3),表观黏度a η可以用1-n k γ来表示,即1-=n a k γη 。

幂律定律在表征流体在黏弹性上的优点是通过n 值大小能判定流体的性质。

n >1,为胀塑性流体;n <1为假塑性流体;n =1为牛顿流体。

胀塑性流体和假塑性流体都属于非牛顿流体,用图1来表示。

将式(2)两边取对数得:γσ lg lg lg n k += (4) 用σlg 对γlg 作图得一直线,n 值和k 值即可定量求出。

σ三、 仪器介绍本实验采用的是NDJ-4型旋转黏度计。

它适用于实验室,工厂测定各种牛顿型液体的绝对黏度和非牛顿型液体的表观黏度,如定制特殊转筒与标准转筒一起配用,可测定非牛顿流体的流变特性。

该仪器可测定石油、树脂、涂料、油墨、糨糊、奶油、药物、沥青等黏性物质,不同物质的液体可选用三种不同的测定附件进行测定。

本仪器具有体积小、质量小、使用方便、维护简单、经久耐用且能迅速可靠测定液体黏度的特点。

四、 1. 测试试样本实验被测样品有两种:一种为假塑性流体-聚乙烯醇浓溶液;另一种为牛顿流体——硅油。

2. 聚乙烯醇溶液的配制先将一定量的聚乙烯醇放入适量水中,使其溶胀1-2d ,然后加热至60。

C ,使聚乙烯醇溶于水中,直到全部溶解成糊状为止。

五、 操作步骤 1. 将NDJ-4型旋转黏度计从仪器箱中取出,放置平稳后接通电源,看电机是否运转正常。

2. 将被测溶液小心地注入测试容器中,直到液面达到锥形面下部边缘。

3. 将旋筒浸入液体直到完全浸没为止,将测试器放在仪器拖架上并将转筒悬于仪器联轴器上。

4. 接通电源,待指针稳定后,读数。

读数时视线应保持指针与其镜像重合。

5. 读数后关闭电源,取下测试容器,放在转筒正下方,让转筒上的溶液尽量滴回溶液。

6.测试完毕后,先切断电源,洗净转筒,清洗容器,清理实验台,将黏度计放入箱中,妥善保管。

六、 数据处理1.准确完整记录数据于下表中2.画出σlg -γlg 流动曲线。

3.求出n 和k 值。

4.讨论该试样属于何种流体。

七、 结果与讨论1. 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的主要区别是什么?2. 浓溶液的浓度对测量结果有什么影响?实验三 体积排除色谱法测定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一、 实验目的1. 了解体积排除色谱法测定聚合物分子分布的原理。

2. 初步掌握凝胶渗透色谱仪的操作技术。

3. 测定聚苯乙烯的分子量分布。

二、 实验原理聚合物的分子量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分子量大,二是分子量具有多分散性。

若要确切地描述聚合物试样的分子量,除应给出分子量的统计平均值外,还应给出聚合物试样的分子量分布。

理想的是能知道该试样的分子量分布曲线,有时为方便起见,也采用宽度指数和多分散系数∂来描述聚合物试样分子量的多分散性:wzn w M M M M ==∂ (1) 式中,w M 、n M 、z M 分别是聚合物的重均,数均和Z 均分子量。

聚合物分子量分布的测定方法可分为三类: (1)利用聚合物溶解度的分子量依赖性,将试样分成分子量不同的级分,从而得到试样的分子量分布,例如沉淀分级法和梯度淋洗分级法。

(2) 利用高分子在溶液中的分子运动性质得出分子量分布,例如:超速离心沉降法。

(3)利用高分子体积的分子量依赖性得到分子量分布,例如:体积排除色谱法。

体积排除色谱法SEC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在早期被称作凝胶渗透色谱法GPC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对体积排除色谱的分离机理目前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但是在一般条件下,排除分离机理被认为是起主要作用的,即高分子溶液通过填充有特种多孔性填料的柱子时是按照分子在溶液中流体力学体积的大小进行分离的。

由于它可快速、自动测定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和各级分平均分子量,并可用作制备窄分布聚合物试样的工具。

另外,在分离、纯化和分析低分子量混合物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该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出现后,获得了发展和广泛地应用。

通常可以用2/32)(h 表示溶液中高分子的流体的力学体积,根据Flory 特性粘数理论,Mh 2/32)(][∞η,以及MHS (Mark-Honwink-Sakurada )方程:∂∞M ][η,∂一般为0.5-1,则12/32)(+∂∞M h ,显然分子量越大分子在溶液中流体力学体积越大。

排除分离机理的理论认为,体积排除色谱对多分散高分子的分离主要是由于大小不同的分子的多孔性填料中可以渗透的空间体积不同而形成的。

装填在色谱柱中的多孔性填料的表面和内部有着各种大小不同的孔洞和通道,当被分离的试样随着洗提溶剂引入柱子后,溶质分子即向填料内部孔洞渗透,渗透的程度与分子的体积大小有关,比填料的最大孔洞大的所有分子只能位于填料颗粒之间的空隙中,随着溶剂洗提而首先被洗提出来,此时淋出体积即保留体积V R 等于柱中填料的粒间体积V i ,V R =V i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