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高中生物必修二实验复习过程

合集下载

人教版 高中 生物 必修2 期中复习(一、二章)

人教版 高中 生物 必修2 期中复习(一、二章)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内容:孟氏两大遗传定律(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1、实验思路:假说-演绎法发现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测交)→总结结论 2、实验材料(成功原因):豌豆—闭花授粉,自花传粉;相对性状明显。

3、分离定律(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控制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基因)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生殖细胞)传给后代(配子是联系亲子代间的枢纽)。

4、自由组合定律(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决定同一性状(Aa )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形成A 和a ),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AB 或Ab 或ab 或aB )。

强调:a.表现型和基因型的区别:基因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中文描述),如豌豆的高茎; 表现型:指决定表型型的基因(遗传因子)组成(英文字母组合),如豌豆高茎的基因型是DD 或Dd 。

b.等位基因:指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D 和d (注意:D —D ,或d —d ,或R —d 不是等位基因) C.遗传图解的书写: 方法:斜线交叉法(单对相对性状) 棋盘法(多对相对性状)。

d.遗传题解题方法:单独考虑→彼此相乘前提:熟悉下列内容(单对相对性状的情况)①形成配子种数(选用种数参数):2(Yy)×2(Rr)×2(Dd) ×1(EE) ×1(hh)=8①YRdEh的概率(选用概率参数):1/2Y×1/2Y×1/2d×1E×1h=1/8例2:求YyRrDdEehh自交的后代中①表现型种类(选用表现型种类参数):(Yy自交后代表现型)2种×(Rr) 2 × (Dd)2 × (Ee)2 × (hh)1=16种②后代表现型为“显1显2显3隐4隐5”的概率(选用表现型概率参数):(Yy自交后显性概率)3/4 ×(Rr)3/4 ×(Dd)3/4 ×(Ee)1/4 ×(hh)1=27/256(依“葫芦画瓢”,试求其自交后代中:③基因型种类:81种;④后代基因型为YyRrddEehh的概率:1/32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 认识过程:衍生:伴性遗传(控制性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故其遗传总跟性别相关联)亲子代的遗传靠“配子(生殖细胞)”作为媒介:①形成生殖细胞的方式—减数分裂;②形成亲子关系,源于子代承接亲本的遗传物质(染色体组-一半父方,一半母方)。

【新教材生物一轮复习】必修2 第5单元 第1讲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新教材生物一轮复习】必修2 第5单元 第1讲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C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得 F1,F1 与隐性亲本测 交,对其后代进行统计分析,表型之比接近 1∶1,是测交结果,是 对演绎推理的验证,不是演绎推理的过程。演绎推理的过程应是: 若假设成立,F1 应该产生两种含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配子,F1 与隐性 亲本测交,测交后代表型之比应为 1∶1。]
果蝇:(1)易于培养,繁殖快;(2)染色体数目少且大;(3)产生的 后代多;(4)相对性状易于区分。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F2 中出现 3∶1 的性状 分离比需满足的条件有哪些?
提示:(1)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 相对性状为完全显性。(2)每一代不同类型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 不同配子结合机会相等。(3)所有后代都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且 存活率相同。(4)供实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
2.(2021·深圳高级中学检测)孟德尔采用假说—演绎法提出分离定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观察到的现象: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得 F1,F1 自交 得 F2,其表型之比接近 3∶1
B.提出的问题:F2 中为什么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 C.演绎推理的过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得 F1,F1 与隐性亲本测交,对其后代进行统计分析,表型之比接近 1∶1 D.得出的结论:配子形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 不同的配子中
一、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1.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 (1)传粉: 自花传粉,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2)性状: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且能稳定地 遗传给后代。 (3)操作:花大,便于进行 人工异花授粉操作。
2.用豌豆做杂交实验的方法 (1)图解:
(2)过程:
二、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分析 1.科学的研究:假说—演绎法的过程

高中生物基础实验详细步骤

高中生物基础实验详细步骤

序号
实验内容
必修2-01 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必修2-02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必修2-03 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必修3-01 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必修3-02 模拟尿糖的检测
必修3-03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必修3-04 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必修3-05 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问题讨论
在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为什么要 在加入淀粉酶溶液之前控制好各自的温度?
防止在控制温度之前淀粉酶已将淀粉水解, 从而失去对照作用,影响实验效果。
实验八: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实验原理:
(1)色素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 溶剂无水乙醇(丙酮)中,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2)色素分离:叶绿体中色素在层析液(汽油) 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 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 这样,叶绿体中的色素就在扩散过程中分离开来。
观察叶绿体装片:
取材: 取一片 藓类小叶或波菜叶稍带叶肉的下表皮。
(薄且有叶绿体)
制片: 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将叶片放入,加上盖玻片, 制成临时装片
观察: 先 低 倍镜找到叶片细胞后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形
态和分布)[光强度的变化与叶绿体的位置关系]
绘图: 用铅笔画一个叶绿体形态和分布情况清楚的叶肉细胞
1、实验原理:
淀粉和蔗糖都没有还原性,淀粉酶将淀粉水 解成的麦芽糖则具有还原性;蔗糖水解产生的葡 萄糖和果糖都具有还原性,但淀粉酶不能将蔗糖 水解。
2、实验材料:
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和蔗糖溶 液;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

生物必修二实验整理

生物必修二实验整理

生物必修二实验整理一、植物光合作用实验植物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在该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现象来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

1. 实验目的观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现象,探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2. 实验材料与方法所需材料:植物(如水生植物、陆生植物叶片等)、水、碳酸氢钠溶液、试管、酒精灯或日光灯。

实验步骤:a. 将一片植物叶片放入试管中,用水完全覆盖。

b.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碳酸氢钠溶液。

c. 将试管放置在光照强度适宜的环境中,观察几小时后,观察试管内气泡的产生情况。

3. 实验结果与分析观察到试管内产生气泡,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这是因为光合作用中,植物利用光能将水分解成氢氧离子,产生氧气。

而碳酸氢钠溶液中的碳酸氢根会被植物吸收,参与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固定二氧化碳的反应。

4. 实验拓展可以通过改变光照强度、温度等条件,观察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通过测定光合速率、CO2浓度等指标,进一步研究光合作用的机理。

二、动物消化系统实验动物的消化系统是指动物体内用于摄取、消化和吸收食物的器官和组织。

通过实验可以了解动物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 实验目的观察和探究动物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实验材料与方法所需材料:小麦粉、蛋白酶溶液、盐酸、试管、试管架、水浴。

实验步骤:a. 取一只试管,加入一定量的小麦粉和蛋白酶溶液。

b. 在试管中加入盐酸,模拟胃液的酸性环境。

c. 将试管放置在水浴中,保持适宜的温度。

d. 观察试管内小麦粉和蛋白酶溶液的变化。

3.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反应,观察到小麦粉和蛋白酶溶液发生了变化,说明蛋白酶在酸性环境中开始起作用,对小麦粉进行消化。

这模拟了胃液对食物的消化作用。

4. 实验拓展可以通过添加其他消化酶和模拟不同消化器官的环境,进一步研究动物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三、细胞分裂实验细胞分裂是指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或无丝分裂方式进行复制和增殖的过程。

高一生物必修二实验知识点

高一生物必修二实验知识点

高一生物必修二实验知识点实验一:细胞的观察在实验室中观察细胞是生物学的基础实验之一。

通过对细胞的观察,我们可以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并揭示生命活动的本质。

本实验主要包括细胞的形态特征、细胞膜的渗透性、细胞分裂等内容。

1. 细胞的形态特征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

观察细胞时,我们可以使用显微镜来放大细胞,并通过以下步骤来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1)制备玻片:将待观察的细胞取出,用生理盐水将其洗净,然后用载玻片将细胞均匀涂抹在玻片上。

(2)固定细胞:将涂有细胞的玻片迅速浸入甲醇中,使细胞固定。

(3)染色:可以使用伊红染色剂等来染色细胞,使其更容易观察。

(4)观察:将染色的玻片放入显微镜下,通过调节镜头等参数,观察细胞的外形、大小、结构等特征。

2. 细胞膜的渗透性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包裹结构,起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

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实验来观察细胞膜的渗透性:(1)制备洋葱鳞片:将洋葱切成薄片,并用镊子取出其中的鳞片。

(2)制备盐水:准备一定浓度的盐水,比如5%的盐水。

(3)观察鳞片:将洋葱鳞片放入盐水中,观察鳞片在盐水中的变化。

若鳞片发生脱水现象,则说明盐水渗透到细胞内部;反之,若鳞片发生胀大现象,则说明细胞内部水分渗透到盐水中。

通过观察细胞膜的渗透性,我们可以了解其对不同溶液的渗透性能力,进而了解细胞膜在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3. 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是细胞增殖和繁殖的过程,分为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方式。

通过观察细胞分裂的过程,我们可以了解细胞的生长和发育机制。

(1)准备显微镜:将显微镜调节至适当的倍数,确保细胞分裂的细节能够被清晰观察。

(2)观察有丝分裂: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标本,我们可以看到细胞在有丝分裂中的染色体的排列、分裂纺锤体的形成以及细胞质分裂的过程。

(3)观察无丝分裂:对于植物细胞和一些原生动物细胞来说,它们的细胞分裂方式是无丝分裂。

通过观察无丝分裂的细胞标本,我们可以看到细胞核的变化、细胞膜的凹陷以及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第二册教案讲义: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解释和验证

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第二册教案讲义: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解释和验证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解释和验证[学习目标] 1.分析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

2.阐明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相关假说。

3.简述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过程,并说出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杂交实验过程及疑问实验过程特殊现象及疑问(1)为什么会出现新的性状组合呢?它们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吗?(2)F2中9∶3∶3∶1的数量比与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2的3∶1的数量比有联系吗?2.性状的显隐性3.相对性状的分离比(1)每对性状都遵循分离定律。

(2)两对性状自由组合,共有4种不同性状表现,即:①两种亲本类型:黄色圆粒、绿色皱粒。

②两种新类型(重组类型):黄色皱粒、绿色圆粒。

任务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结合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请完善对F2的性状类型分析:1.(1)黄色∶绿色=3∶1。

(2)圆粒∶皱粒=3∶1⇒两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是各自独立的。

1.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时选择种子的形状和子叶的颜色来研究的原因:种子的形状和子叶的颜色这两种性状是在个体发育的同一时期、同一器官表现的,便于统计。

2.从数学角度考虑,9∶3∶3∶1是(3∶1)2的展开式,由此推测,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是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结果(3∶1)的乘积。

1.孟德尔用纯种黄圆豌豆与纯种绿皱豌豆做杂交实验,下列哪项能体现不同性状自由组合()A.F2有黄圆、黄皱、绿圆、绿皱4种性状表现B.F1全部是黄色圆粒C.F2中出现了黄皱和绿圆2种类型D.F2中黄圆和绿皱各占总数的3/16答案 A2.下列有关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F1自交后,F2出现绿色圆粒和黄色皱粒两种新性状组合B.对F2每一对性状进行分析,分离比都接近3∶1C.F2的性状表现有4种,比例接近9∶3∶3∶1D.F2中有3/8的个体性状表现与亲本相同答案 D解析当亲本性状表现为双显性和双隐性时,F2中性状表现与亲本相同,所占的比例为5/8。

高中生物必修2复习提纲(最全)

高中生物必修2复习提纲(最全)

生物必修2复习提纲(必修)第二章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第一节减数分裂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相同点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四、注意:(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 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5)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 对同源染色体,则: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 种精子(卵细胞);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实验总结备课讲稿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实验总结备课讲稿

必修二生物实验总结2.1遗传的细胞基础1、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1) 减数分裂的概念(理解) ﹡减数分裂的概念:(特殊的有丝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由亲本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合子,再由合子发育成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的生物,在原始的生殖细胞发展成为成熟的生殖细胞的过程中,要进行减数分裂。

在整个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使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

(附:在动物的精(卵)巢中,精(卵)原细胞可以进行两种分裂方式,如果进行有丝分裂,形成的仍然是精(卵)原细胞,如果进行减数分裂,则产生的是成熟的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

)2)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理解)﹡染色质 →染色体(减Ⅰ间期)→染色单体(减Ⅰ间、前、中、后)→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各时期的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四分体、DNA 的数目及形态。

① 染色体数目=着丝点数目② 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在性原细胞和初级性母细胞中为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在次级性母细胞和配子中为O .③ 四分体数目:在减I 前期和减I 中期,四分体数目=同源染色体对数。

④ DNA 的数目:在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时,DNA 数目=染色体数目。

在染色体含姐妹染色单体时,DNA 数目=2×染色体数目。

(附:例1.计算右图中染色体、DNA 、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的数目。

解析:跟据以上分析可知 染色体--------4条 DNA-----------8条同源染色体---2对 四分体---------2个3)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比较①、减数分裂各同源染色体在前期I 发生联会,非姊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并且减数分裂前期I 持续的时间要远远长于有丝分裂的前期,这是基因重组的来源之一。

②、减数分裂包括连续的两次分裂,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是减数的,第二次分裂染色体是等数的,最终使染色体数减半。

③、从DNA 的角度看,有丝分裂前DNA 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子细胞中的DNA 量与母细胞相等。

高中生物必修二复习提纲(除第一章)

高中生物必修二复习提纲(除第一章)

生物必修2复习提纲第二章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第一节减数分裂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基因等位分离);非同源染色体(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不同点形成部位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卵巢过程有变形期无变形期细胞质分裂均等2次不均等分裂子细胞数4个精子1个卵细胞+3个极体相同点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四、注意: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

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5、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精子(卵细胞);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

高中生物必修二复习课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复习课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复习课教案
目标:
1. 了解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 掌握细胞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3. 理解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教学重点:
1. 细胞的基本结构;
2.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3.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
1. 掌握细胞的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和作用;
2. 理解细胞器在细胞内协调工作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细胞的图像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细胞的兴趣和好奇心。

让学生分享对细胞的认识和想法。

二、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15分钟)
1. 细胞的基本组成: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 细胞的功能:营养摄取、呼吸代谢、分泌排泄、生长繁殖。

三、分组探究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20分钟)
1. 分组讨论细胞膜的组成和作用;
2. 各组呈现研究成果,并讨论细胞膜在细胞内的重要性。

四、探究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20分钟)
1. 介绍常见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
2. 分组讨论各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以案例方式呈现。

五、展示实验(10分钟)
展示细胞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过程。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自评学习情况,并提出问题和建议。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阅读和练习题,加深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利用分组探究和实验展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细胞结构和功能。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和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细胞的奥秘。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实验总结说课讲解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实验总结说课讲解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实验总结必修二生物实验总结2.1遗传的细胞基础1、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的概念(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特殊的有丝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由亲本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合子,再由合子发育成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的生物,在原始的生殖细胞发展成为成熟的生殖细胞的过程中,要进行减数分裂。

在整个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使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

(附:在动物的精(卵)巢中,精(卵)原细胞可以进行两种分裂方式,如果进行有丝分裂,形成的仍然是精(卵)原细胞,如果进行减数分裂,则产生的是成熟的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理解)﹡染色质→染色体(减Ⅰ间期)→染色单体(减Ⅰ间、前、中、后)→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各时期的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四分体、DNA的数目及形态。

①染色体数目=着丝点数目②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在性原细胞和初级性母细胞中为染色体数目的一半在次级性母细胞和配子中为O.③四分体数目:在减I前期和减I中期,四分体数目=同源染色体对数。

④DNA的数目:在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时,DNA数目=染色体数目。

在染色体含姐妹染色单体时,DNA数目=2×染色体数目。

(附:例1.计算右图中染色体、DNA、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的数目。

解析:跟据以上分析可知染色体--------4条 DNA-----------8条同源染色体---2对四分体---------2个3)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比较①、减数分裂各同源染色体在前期I发生联会,非姊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并且减数分裂前期I持续的时间要远远长于有丝分裂的前期,这是基因重组的来源之一。

②、减数分裂包括连续的两次分裂,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是减数的,第二次分裂染色体是等数的,最终使染色体数减半。

③、从DNA的角度看,有丝分裂前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子细胞中的DNA量与母细胞相等。

生物必修二实验整理

生物必修二实验整理

生物必修二实验整理导言:生物必修二是高中生物课程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巧。

本文将整理生物必修二的实验内容,包括植物光合作用、动植物细胞的观察、生物体内的物质运输、遗传的基本规律和生物进化等方面的实验。

一、植物光合作用实验1. 实验目的:观察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

2. 实验步骤:(1) 准备一片健康的绿叶;(2) 将绿叶放入含有盐水的试管中;(3) 用烧杯盖住试管,并将试管放置在强光下;(4) 观察试管中的气泡产生情况。

3. 实验原理: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吸收光能,产生氧气和光合产物葡萄糖。

实验中,盐水提供了植物所需的水分,强光提供了光合作用所需的光能。

二、动植物细胞的观察实验1. 实验目的:观察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特点,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2. 实验步骤:(1) 从洋葱中取得一片薄切片;(2) 将薄切片放入盐水中,加入一滴甲醇;(3) 用镊子将薄切片取出,放入载玻片上;(4) 加入一滴碘酒,用盖玻片覆盖;(5) 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结构。

3. 实验原理:动植物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中,盐水提供了细胞所需的水分,甲醇可以破坏细胞的脂质层,使细胞更容易观察。

碘酒可以染色细胞,增强对细胞结构的观察。

三、生物体内的物质运输实验1. 实验目的:观察植物体和动物体内的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运输过程,了解生物体内物质的运输方式。

2. 实验步骤:(1) 取一片水中植物的叶片;(2) 在叶片上涂抹几滴酒精;(3) 将叶片放入加有水的玻璃杯中;(4) 观察叶片的变化。

3. 实验原理: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主要依靠根部的吸收和茎叶的导管,通过毛细现象和蒸腾作用实现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运输。

实验中,酒精可以破坏叶片的细胞结构,加速水分的蒸发,观察到叶片的变化。

四、遗传的基本规律实验1. 实验目的:观察遗传的基本规律,了解遗传的原理和遗传性状的传递方式。

生物必修二实验总结

生物必修二实验总结

生物必修二实验总结引言生物实验是生物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本文将对生物必修二课程中所进行的实验进行总结,包括实验的目的、步骤和结果等内容。

实验一:观察和描述细胞的结构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描述不同类型的细胞结构,掌握细胞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实验步骤1.准备显微镜和玻璃载玻片;2.用显微镜将玻璃片上的细胞样品放大观察;3.观察不同类型的细胞(如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并描述其结构特点。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和大型液泡,而动物细胞则没有细胞壁且液泡较小。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细胞内部存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内质网等细胞器。

实验二:观察和描述光合作用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和重要性。

实验步骤1.准备鲜嫩的植物叶片,并将其浸泡在含碘酒精中,使叶片脱色;2.将脱色后的叶片放置在含有蔗糖的水中,使其进行光合作用;3.用碘液对叶片进行观察,观察其是否出现蓝黑色沉淀。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经过光合作用的叶片在加入碘液后,会出现蓝黑色沉淀。

这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会与碘液反应,形成碘化淀粉,从而使叶片呈现出蓝黑色。

实验三:探究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研究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了解减数分裂的基本原理和重要作用。

实验步骤1.准备果蝇的幼虫和热盐水;2.将果蝇幼虫置于热盐水中,进行麻醉处理;3.取出幼虫的骨架,涂抹墨汁后镇定固定;4.使用显微镜观察幼虫骨架上的染色体,记录其数量和形态。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果蝇幼虫骨架上的染色体呈现为X形状的染色体。

这说明果蝇的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从而产生具有遗传变异的基因型,为繁殖和进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结论通过本次生物必修二实验,我们对细胞的结构、光合作用和减数分裂等生物学重要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我们不仅加深了对生物学理论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的能力。

生物高一必修二实验知识点

生物高一必修二实验知识点

生物高一必修二实验知识点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在生物实验中,显微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实验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微小的生物细胞和组织结构。

使用显微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知识点:1. 显微镜的装配:将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正确安装好,调节好光源和对焦,确保显微镜工作正常。

2. 调整倍数:显微镜通常具有多种倍数可供选择,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合适的倍数,以得到清晰的观察图像。

3. 物镜与目镜:选用适合的物镜和目镜组合,以获得所需的放大倍数。

4. 校准标尺:使用目镜目视计数器或校准标尺来测量显微镜下物体的大小,从而进行尺寸估计。

实验二:酵母发酵实验酵母发酵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酵母在适宜条件下进行生物发酵的过程。

以下为实验操作步骤:1. 准备培养基:将适量的葡萄糖或果汁溶解在适量的水中,加入酵母并搅拌均匀,制备培养基。

2. 启动发酵:将培养基倒入试管或烧杯中,加入少量干酵母并搅拌均匀。

观察并记录开始时的酵母活跃情况。

3. 发酵过程观察:将装有培养基的容器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保持适宜的温度,观察酵母发酵过程中气泡产生、液面上升等现象。

4. 测定产物:通过测定酵母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可以间接测定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发酵产物。

实验三:叶绿素提取实验叶绿素是植物中的重要色素之一,它起到捕获太阳能并参与光合作用的作用。

以下为叶绿素提取实验的步骤:1. 取适量的植物叶片,将其碾碎并加入适量的乙醇溶液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2. 将混合液过滤并收集滤液,滤液中即含有提取得到的叶绿素。

3. 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滤液中叶绿素的吸光度,以了解叶绿素的浓度和含量。

4. 分析结果:通过实验结果,可以比较不同条件下叶绿素的提取效果,了解叶绿素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情况。

实验四:细胞膜透性实验细胞膜透性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条件下细胞膜的透性变化情况。

以下为实验步骤:1. 准备一定浓度的甘蔗汁液,并将其分装到不同的试管中。

2. 在各个试管中分别加入不同溶液,如浓盐水、蒸馏水等。

必修二实验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实验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实验知识点总结实验一:研究酵母的生长和分裂实验目的:了解酵母生长和分裂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细胞生物学知识。

实验步骤:1. 准备好含有葡萄糖和维生素的酵母营养液。

2. 将酵母菌种接种到含有营养液的琼脂培养皿中。

3. 观察酵母在不同时间下的生长情况,记录形态和数量变化。

实验结果:酵母菌在合适的营养条件下可以迅速生长和分裂,形成大量的子孢子。

实验结论:研究酵母的生长和分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进而推动相关科研工作的进展。

实验二:观察鱼鳃构造和呼吸作用实验目的:了解鱼类的呼吸构造和呼吸过程,增加对生物学的了解。

实验步骤:1. 将鱼的鳃取下并镜下观察其结构。

2. 考察鱼鳃的呼吸构造和血流情况。

3. 将鱼悬于水中,观察其呼吸作用。

实验结果:鱼类的鳃由一系列薄片状结构组成,能够进行呼吸作用,并通过血液循环将氧气输送到全身。

实验结论:通过观察鱼鳃的构造和呼吸作用,我们可以了解到鱼类的呼吸方式与鸟兽的差异,并且加深对生物呼吸过程的理解。

实验三:研究青蛙肌肉运动的特性实验目的:研究青蛙的肌肉运动特性,了解肌肉组织的构造和功能。

实验步骤:1. 取一只已经麻醉的青蛙,将其肌肉组织插入到生理盐水中。

2. 用力拉动肌肉,观察肌肉的收缩和伸展情况。

3. 对不同强度的拉力进行实验,探究肌肉的收缩特性。

实验结果:青蛙的肌肉组织在受到拉力作用下会发生收缩,不同强度的拉力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收缩效果。

实验结论:通过研究青蛙肌肉运动特性,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肌肉组织的生物物理特性和运动机制,为相关生物医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实验四:探究多种植物叶片色素体的组成和功能实验目的:观察植物叶片色素体的组成与功能,深入了解植物的内部结构和生命特性。

实验步骤:1. 取多种植物叶片进行切片,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

2. 通过特殊染色方法观察叶片中的色素体成分。

3. 考察不同植物叶片色素体的组成和功能差异。

实验结果:不同植物叶片色素体的组成和功能存在差异,例如绿叶中的叶绿素和红叶中的花色素。

最新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实验总结

最新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实验总结

必修二生物实验总结122.1遗传的细胞基础31、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的概念(理解)45﹡减数分裂的概念:(特殊的有丝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由亲本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经6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合子,再由合子发育成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的生物,在原始7的生殖细胞发展成为成熟的生殖细胞的过程中,要进行减数分裂。

在整个减数分裂中,染色8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使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

9(附:在动物的精(卵)巢中,精(卵)原细胞可以进行两种分裂方式,如果进行有丝分裂,10形成的仍然是精(卵)原细胞,如果进行减数分裂,则产生的是成熟的生殖细胞精子(卵细11胞)。

)12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理解)13﹡染色质→染色体(减Ⅰ间期)→染色单体(减Ⅰ间、前、中、后)→同源染色体14﹡减数分裂各时期的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四分体、DNA的数目及形态。

15①染色体数目=着丝点数目16②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在性原细胞和初级性母细胞中为染色体数目的一半在次级17性母细胞和配子中为O.18③四分体数目:在减I前期和减I中期,四分体数目=同源染色体对数。

④DNA的数目:在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时,DNA数目=染色体数目。

1920在染色体含姐妹染色单体时,DNA数目=2×染色体数目。

(附:例1.计算右图中染色体、DNA、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的数目。

21解析:跟据以上分析可知染色体--------4条 DNA-----------8条22同源染色体---2对四分体---------2个233)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比较24①、减数分裂各同源染色体在前期I发生联会,非姊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并且减数分裂25前期I持续的时间要远远长于有丝分裂的前期,这是基因重组的来源之一。

26②、减数分裂包括连续的两次分裂,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是减数的,第二次分裂染色体是等27数的,最终使染色体数减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4)不要看着桶内的小球抓,要随机去摸,且顺便搅拌一下,以增大其随机性,用双手同时去两个桶内各抓一个。

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2、材料用具: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显微镜。

3、方法步骤:
(1)在低倍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2)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4、注意事项
(1)选择材料:动物的睾丸(精巢),植物的雄蕊(花药)不宜选择动物的卵巢,植物的雌蕊。

(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更容易观察到减数分裂的细胞)
(2)睾丸(精巢)中的精原细胞,卵巢中的卵原细胞,既能进行有丝分裂形成体细胞,也能进行减数分裂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

5、讨论:
(1)如何判断视野中的一个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还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答:观察是否有同源染色体(2)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相比,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的不同点是什么?末期?
答:MI中期:同源染色体整齐排列在赤道板;MI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MII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 MII后期:着丝点分裂
﹡实验三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P88
1、原理: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

2、方法步骤:
(1)洋葱长出约1cm左右的不定根时,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4℃),诱导培养36h。

(2)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约0.5~1cm,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0.5~1 h,以固定细胞的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

(3)制作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制片方法一样)(4)观察: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注意辨认哪些细胞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3、现象:视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体细胞,也有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细胞.
4、讨论:
(1)秋水仙素与低温都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这两种方法在原理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答:都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无法分配到细胞两极
(2)可供选择的实验材料是:洋葱(2n=16)、大葱(2n=16)、蒜(2n=16)、蚕豆(2n=12)。

实验中应先培养出根再低温诱导处理,因为未生出根前进行低温处理不利于其生出不定根。

﹡实验四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P91
目的要求:1.初步学会调查和统计人类遗传病的方法。

2.通过对几种人类遗传病的调查,了解这几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

原理:显性遗传病具有世代相传的特点,隐性遗传病一般隔代出现。

常染色体遗传病与性别无关,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具有交叉遗传,隔代遗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的特点。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具有世代相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的特点。

方法:1.调查的群体应足够大;
2.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

3.如果调查某病的遗传方式,则要对患病的家族群体进行调查统计。

4.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分组调查,汇总数据,统一计算。

步骤:组织问题调查小组→确定课题→分头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汇报、交流调查结果。

某种遗传病的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
计算公式:发病率=== × 100%
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
讨论:
1、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工作,小组成员也可以分工进行调查。

具体程序是:成立调查小组,选好组长→确定调查课题→制作调查记录表→实施调查活动→撰写调查报告→汇报、交流调查结果。

2、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调查时要详细询问,如实记录;不搞重复调查;对某个家庭进行调查时,被调查人员之间的血缘关系必须写清楚,并注明性别。

3.为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小组调查的数据,应在班级和年级中进行汇总。

4、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要在人群体中随机抽样调查,计算公式: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 = 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100%
5、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要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绘制遗传系谱图。

先分析、确定基因的显隐性,再落实基因的位置(常染色体、性染色体),最后判断其遗传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