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L 算 法 介 绍 及 比 较

合集下载

线性规划中几种内点算法的比较

线性规划中几种内点算法的比较

下面对 K r a a 算法从一个迭代点寻求下一个迭代点 am r r k
的原 理 进行 解 释 。
√ (一) 1
约束条件 0 ’ 满足 , 中心 。 从 出发, 移动的距离不超过 , .

该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寻找一个变换 , 它将上面所说的单
纯形 映射到 自身 ,且把 映射到单纯形中心 。 。解 ,否则 ,进 f口 } 2 j
入 Se 。 tp4
为 的 ( < <1倍 ,随着迭代的进行 ,椭球的体积不断 0 )
减 少 ,逐 步趋 于 0 ,但 其 中包 含着 的点 ,最后 可 以得 到不 等 式 组 的解 。 22I基 本 定义 .. 仿 射 变换 :Q 为 非 奇异 阵 , , " 维 列 向量 ,称 变换 是
0 q




口 6 1 l 1 , ;1




。 …

( 3)
0… 0 + 一 f … ∑
( ) 可 以写成 矩阵 的形 式 如下 : 3 式
明了该算法是个多项式时间算法 ,说明线性规划的多项式时 间算法是存在的,但在实际应用 中,这一算法并没有很强的 实用性 。18 94年 ,在美 国贝尔实验室工作的印度籍数学家
Se4 此 时 ,以 为人 基 变餐 ,求 出 t p
: i I > ) ( 最小 mn 瓦 0, 若 值在不 个指标 { 止一 处达到,
a川 ai g
T x = + 为 () f
E 的仿射变换 。
旋 转 变换 :若 仿 射 变换 T x : + 满 足 , () f =0以及

在。
P D
d =_ B ( B ) B c [一 B ] 。

R L 算 法 介 绍 及 比 较

R L 算 法 介 绍 及 比 较

2017目标跟踪算法综述2017目标跟踪算法综述时间:2017年7月31日。

本文所提的跟踪主要指的是单目标跟踪,多目标跟踪暂时不作为考虑范围。

本文主要从常用的评价标准,如EAO,EFO,fps等,分析2016-2017年最新出的目标跟踪文章在应用层面的优缺点。

算法原理不作为本文重点,旨在对比不同方法的“效果和时间性能”,方便大家根据不同的业务常见选择不同的方法。

本文按照以下几类进行展开,并不局限于传统方法或者深度学习。

TCNN C-COT ECO (根据名次递增)CFNet DCFNet SANet DRLT (端到端CNN RNN)CA-CF BACF (利用背景信息,框架性通用改进)ACET Deep-LK (优于C-COT or MDNet, 且CPU实时)LMCF Vision-based (速度提升,但性能提升不明显CPU实时)2017目标跟踪算法综述目标跟踪VOT2016 BenchMark评价标准介绍推荐网站TCNN C-COT ECO 根据名次递增TCNN17_arXiv CVPR_TCNN_Modeling and Propagating CNNs in a Tree Structure for Visual TrackingC-COT16_ECCV_CCOT_Beyond Correlation Filters - Learning ContinuousCFNet DCFNet SANet DRLT 端到端CNN RNNDCFNet17_arXiv prePrint_DCFNet_ Discriminant Correlation Filters Network for Visual TrackingSANet17_CVPR_SANet Structure-Aware Network for Visual Tracking DRLT17_arXiv prePrint_DRLT_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for Visual Object Tracking in VideosCA-CF BACF 利用背景信息框架性通用改进CA-CF17_CVPR_CA-CFContext-Aware Correlation Filter Tracking BACF17_CVPR_BACF_Learning Background-Aware Correlation Filters for Visual TrackingACET Deep-LK 优于C-COT or MDNet 且CPU实时ACET17_arXiv prePrint_ACET_Active Collaborative Ensemble TrackingDeep-LK17_arXiv prePrint_Deep-LK_ for Efficient Adaptive Object TrackingLMCF Vision-based 速度提升但性能提升不明显CPU实时LMCF17_CVPR_LMCF_Large Margin Object Tracking with Circulant Feature MapsVision-based17_arXiv prePrint_NULL_Vision-based Real-Time Aerial Object Localization and Tracking for UAV Sensing System目标跟踪VOT2016 BenchMark评价标准介绍见目标跟踪VOT2016 BenchMark评价标准介绍推荐网站OTB Results: 这是foolwood总结的目标跟踪发展主线图:这是foolwood总结的这是浙江大学Mengmeng Wang同学在极视角公开课上展示的一个总结: foolwood这个人在github上最新的一些跟踪方法常见数据集上的结果比较。

第二节 微机继电保护算法介绍

第二节 微机继电保护算法介绍

第二节微机继电保护算法介绍第二节微机继电保护算法介绍第二节微机继电保护算法介绍这一节将要对微机保护算法进行简要概述,并介绍常见的几种算法。

一、微机保护算法概述把经过数据采集系统量化的数字信号经过数字滤波处理后,通过数学运算、逻辑运算、并进行分析、判断,以决定是否发出跳闸命令或信号,以实现各种继电保护功能。

这种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判断以实现保护功能的方法称为微机保护。

二、常见微机保护算法介绍1. 算法微机保护装置中采用的算法分类:(1)直接由采样值经过某种运算,求出被测信号的实际值再与定值比较。

例如,在电流、电压保护中,则直接求出电压、电流的有效值,与保护的整定值比较。

(2)依据继电器的动作方程,将采样值代入动作方程,转换为运算式的判断。

分析和评价各种不同的算法优劣的标准是精度和速度。

2. 速度影响因素(1)算法所要求的采样点数。

(2)算法的运算工作量。

3. 算法的计算精度指用离散的采样点计算出的结果与信号实际值的逼近程度。

4. 算法的数据窗一个算法采用故障后的多少采样点才能计算出正确的结果,这就是算法的数据窗。

算法所用的数据窗直接影响保护的动作速度。

例如,全周傅氏算法需要的数据窗为一个周波(20ms),半周傅氏算法需要的数据窗为一个半周波(10ms)。

半周波数据窗短,保护的动作速度快,但是它不能滤除偶次谐波和恒稳直流分量。

一般地算法用的数据窗越长,计算精度越高,而保护动作相对较慢,反之,计算精度越低,但是保护的动作速度相对较快。

尽量提高算法的计算速度,缩短响应时间,可以提高保护的动作速度。

但是高精度与快速动作之间存在着矛盾。

计算精度与有限字长有关,其误差表现为量化误差和舍入误差两个方面,为了减小量化误关基保护中通常采用的A/D芯片至少是12位的,而舍入误差则要增加字长。

不管哪一类算法,都是算出可表征被保护对象运行特点的物理量。

5. 正弦函数的半周绝对值积分算法假设输入信号均是纯正弦信号,既不包括非周期分量也不含高频信号。

R L 算 法 介 绍 及 比 较

R L 算 法 介 绍 及 比 较

Reinforcement Learning from Simultaneous Human and MDP Reward个人理解TAMER+RL的含义:TAMER+RL用于改善传统的RL算法,它是一种能从MDP 和人类反馈中学习的方法。

当下论文的不足:以前的TAMER+RL只能测试一个单个的域,且从人的反馈中学习必须先于RL,就是我们所说的顺序TAMER+RL。

改善方法:测试:前一个TAMER+RL任务和新的任务。

检查:提供一种多需求的检查方式,检查在一定参数值的技术表现。

引入一种心得算法:基于之前的TAMER+RL的工作,但是从人和MDP中同时学习2.预备知识本篇论文中我们采用基于RL算法的值函数法—SARSA(入)。

原因是他比较保险稳妥。

TAMER 框架TAMER框架是一种解决方法,关于代理人如何从人训练给的数字映射中学习。

效仿行为值(Q—value)我们用人返回值函数H表示:H:SXA,H是一个真实的回归。

每个人的反馈信号为最新的状态值对创造一个标签。

其中贪婪行为的选择为:3.顺序TAMER+RLTAMER比MDP 学习的要快,而Sarsa能从长远角度帮你选择一个更好的策略。

模型H一定程度上影响后面的RL算法,所以称为顺序TAMER+RL。

在先前被测的数据中重新产生结果在不同的任务中估计算法的有效性分析数据,在一个大范围的集合参数中去分析在没有先前数据的情况下设置参数值的困难。

这两种结合的方法只影响行为选择—行为偏置和控制共享—两者之间没有清晰的主导,并且他们是在Q增加和反馈之后。

反馈之所以这么弱是因为人的反馈被间接的用于指导探索,而行为偏置和控制共享被直接的用于探索,没有人为操控Q增强和行为选择时的偏差一样,通过对人类奖励的加权预测增加每个行为的Q值,Q增强来改变Q值还可以通过sarsa更新的TD error。

4.同步TAMER+RL在顺序TAMER+RL的基础上,允许训练者根据需要介入整个过程中的RL的过程,我们称这种情况和解决他的算法为同步TAMER+RL。

logistic回归系数可信区间估计及假设检验的三种方法比较

logistic回归系数可信区间估计及假设检验的三种方法比较
对 不 同方 法 进 行 系统 的 比较 。
回归 系数估计值为 。重复抽样步骤 T次 , 得到 丁个 b , 这 ,求 T个 b ,的标准差 , 即为 岛 标准误 的估计 值 s 。当 6 服从 近 J
似正态分布时 , 利用 正态近 似原理 可估计 相应 可信 区 间。 由 于 B osrp的检验统计量 t ot a t 一 服从 学生 式 t分布 , 故通 过
和轮廓似然三种方法 , 比较其应用前提。应用 Mo t C rl ne ao 模拟方法 , - 分别产生 自变量为二分类 变量和连续 型变 量 的二分 类 lgsi oi c t 分析数据, 比较三种方法 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结果 : 无论 自变量为连续 型或二分类变 量 , osrp法 和轮廓似 然法的检 验效 能均高 o B tta 于 wad法 , l 该差异在小样本情形下更为明显。但 B osrp方法的稳定性较差 , I o tta 对 类错误的控制也欠 佳。结论 : 轮廓 似然方法最 为 稳健 , 能严格控制 I 类错误率 , 且检验效 能优 于 wa l d方法 , 值得推荐 。 关键词 : lgsi o it c回归 ; 可信 区间 ; Mo t ̄ al模 拟 neC r o
b j
为此 , 本研 究将应 用 Mo t- al neC r o方法 , 从定 量水平更 直 观、 准确地模拟 比较 三种 方法 的统计 性 能 , 以期 为 l i i o s c回 gt
归 的应 用提 供 方 法 学 依 据
1 方 法 简 介
B os a 方法 能够得 到回归系数 岛的( -a 可信 区间为 6± o tt p r 1 ) J / 。当 为偏 态 分 布时 , z 取上 、 2 5百 分位 数 作 为 其 下 . 9 的可信 区间, b 服从正态分布时 , 5 当 j 该法 与正态近似法 结 果相 当近似[ 。本文模拟采用非参数 的百分位数 法得到 回归 4 ]

R L 算 法 介 绍 及 比 较

R L 算 法 介 绍 及 比 较

OpenCV—Python 盲反卷积模糊图像恢复算法文章目录一、前言二、算法流程解析:三、函数参数说明四、代码复现deconvblind() python 实现ind2sub() python 实现退化函数 h(-x,-y) 实现代码:一、前言Richardson-Lucy算法盲反卷积算法可以同时恢复图像合点扩散函数(PSF)LR算法是时域的迭代非线性复原算法,基于贝叶斯理论,泊松分布和最大似然估计算法对图像进行修复。

当下面这个迭代收敛时,模型的最大似然函数就可以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方程:f^k+1(x,y)=f^k(x,y)[g(x,y)h(x,y)?f^k(x,y)?h(?x,?y)]hat{f}_{k+1}(x,y) = hat{f}_{k}(x,y) left[ frac{g(x,y)}{h(x,y)*hat{f}_{k}(x,y)}* h(-x,-y) right] f^?k+1?(x,y)=f^?k?(x,y)[h(x,y)?f^?k?(x,y)g(x,y)?h(?x,?y)]其中:* 代表卷积,f^hat{f}f^? 代表未退化的图像估计,h(x,y)h(x,y)h(x,y)为退化矩阵,[J,PSF] = deconvblind(I,INITPSF)使用最大似然算法对图像I 解卷积,返回去模糊图像J和恢复的点扩散函数PSF。

生成的PSF是与INITPSF相同大小的正数组,归一化,所以它的总和增加到1。

PSF的恢复受其初始猜测大小INITPSF的影响较大,而其值较小(一个数组是一个更安全的猜测)。

二、算法流程解析:读取图像模拟模糊通过高斯模糊模拟模糊恢复模糊图像使用不同的PSF执行3次使用不同的PSF:第一次恢复J1,P1 ,underPSF阵列大小比真正的PSF每一维都要小4个像素。

underPSF = np.ones(PSF.shape[0]-4,PSF.shape[1]-4)[J1,P1] = deconvblind(Blurred,underPSF )第二次恢复J2,P2,overPSF阵列大小比真正的PSF每一维都要小4个像素。

R L 算 法 介 绍 及 比 较

R L 算 法 介 绍 及 比 较

SpinningUp Introduction to RL(一)Key Concepts in RLwhat can RL do模拟计算机控制机器人完成指令完成复杂的策略游戏Key Concepts and Terminology略,已学习Kinds of RL AlgorithmsA Taxonomy of RL Algorithms(分类)介绍最基本的设计选择在如何和怎样学习方面(基于RL)揭露这其中的权衡加入著名的现代算法进入上下文中Model-Free vs Model-Based RL有模型的好处是可以提前进行规划从而进行效率的提高agent无法获得环境的真实情况。

最大的挑战是偏差会被利用,从而在模型方面表现较好,而在真实环境中表现较差。

What to Learnpolicies 无论随机还是确定的action-value 方法(Q-functions)value 函数和-或环境模型What to Learn in Model-Free RLPolicy Optimizationpolicy 用πθ(a∣s)pi_theta(a|s)πθ?(a∣s)来表示,其中的参数θthetaθ可以通过J(πθ)J(pi_theta)J(πθ?)来梯度上升求得。

需要注意的是,更新是在policy的层次上进行,收集信息只能在最新版的policy上,所以有近似函数V?(s)V_phi(s)V?(s)针对value functionVπ(s)V^pi(s)Vπ(s)(用于确定如何更新policy) A2C-A3C 异步方法进行梯度上升PPO通过给出每次J(πθ)J(pi_theta)J(πθ?)需要改变多少来间接梯度上升Q-Learning该方法使用Qθ(s,a)Q_theta(s,a)Qθ?(s,a)来对Q?(s,a)Q^*(s,a)Q?(s,a)进行最优化,基于bellman equation。

由于该方法是脱离policy的,所以每次更新都能随时获取数据进行更新,对应的策略通过Q?Q^*Q?和π?pi^*π?来生成。

风险评价方法(SCL、JHA、LEC)说明与举例

风险评价方法(SCL、JHA、LEC)说明与举例

风险管理——评价方法说明一、选定的方法二、方法介绍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1)定义: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2)特点:①.是一种半定量评价方法。

②简单易行,操作性强。

③分解作业步骤,比较清晰。

④有别于掌握每一步骤的危险情况,不仅能分析作业人员不规范的危害,而且能分析作业现场存在的潜在危害(客观条件)。

2、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1)定义: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衡量人们在某种具有潜在危险的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

该方法以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风险的大小,并将所得作业条件危险性数值与规定的作业条件危险性等级相比较,从而确定作业条件的危险程度。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是以所评价的环境与某些作为参考环境的对比为基础,将作业条件的危险性作因变量(D),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及危险严重程度(C)为自变量,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函数式,根据实际经验,给出了3个自变量的各种不同情况的分数值,采取对所评价的对象根据情况进行“打分”的办法,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其危险性分数值,再在按经验将危险性分数值划分的危险程度等级表查出其危险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

(2)特点:①是一种半定量评价方法。

②简单易行,操作性强,危险程度的级别划分比较清楚、醒目。

③有利于掌握企业内部危险点的危险情况,有利于促进改措施的实施。

④缺点:由于它主要是根据经验来确定3个因素的分数值及划定危险程度等级,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作为作业的局部评价,不能普遍适用。

3、安全检查表方法(SCL)(1)定义: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利用检查条款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等对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和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相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

R L 算 法 介 绍 及 比 较

R L 算 法 介 绍 及 比 较

人工智能常见算法简介人工智能的三大基石—算法、数据和计算能力,算法作为其中之一,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人工智能都会涉及哪些算法呢?不同算法适用于哪些场景呢?一、按照模型训练方式不同可以分为监督学习(Supervised Learning),无监督学习(Unsupervised Learning)、半监督学习(Semi-supervised Learning)和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四大类。

常见的监督学习算法包含以下几类:(1)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类: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波尔兹曼机(Boltzmann Machine)、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Hopfield网络(hopfield Network)、多层感知器(Multilyer Perceptron)、径向基函数网络(Radial Basis Function Network,RBFN)、受限波尔兹曼机(Restricted Boltzmann Machine)、回归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自组织映射(Self-organizing Map,SOM)、尖峰神经网络(Spiking Neural Network)等。

(2)贝叶斯类(Bayesin):朴素贝叶斯(Naive Bayes)、高斯贝叶斯(Gaussian Naive Bayes)、多项朴素贝叶斯(Multinomial Naive Bayes)、平均-依赖性评估(Averaged One-Dependence Estimators,AODE)贝叶斯信念网络(Bayesian Belief Network,BBN)、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BN)等。

(3)决策树(Decision Tree)类:分类和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迭代Dichotomiser3(Iterative Dichotomiser 3, ID3),C4.5算法(C4.5 Algorithm)、C5.0算法(C5.0 Algorithm)、卡方自动交互检测(Chi-squared Automatic Interaction Detection,CHAID)、决策残端(Decision Stump)、ID3算法(ID3 Algorith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SLIQ(Supervised Learning in Quest)等。

rlc滤波电路参数计算

rlc滤波电路参数计算

rlc滤波电路参数计算RLC滤波电路是一种由电阻(R)、电感(L)和电容(C)组成的电子滤波电路。

这种电路在信号处理、电源供应、音频处理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RLC滤波电路的参数计算是设计滤波器的重要步骤,下面将详细介绍如何计算RLC滤波电路的参数。

1. 电阻(R)电阻值的计算相对简单,通常根据所需的阻值和允许的电流来选择合适的电阻。

在大多数情况下,电阻值可以根据欧姆定律来计算:R = V / I其中,R 是电阻值,V 是期望的电压降,I 是流过电阻的电流。

2. 电感(L)电感值的选择通常基于所需的滤波器类型和截止频率。

对于低通滤波器,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电感值:L = 1 / (2πfC)其中,L 是电感值,f 是截止频率,C 是电容值。

对于高通滤波器和带通滤波器,需要使用不同的公式或图表来计算电感值。

3. 电容(C)电容值的计算通常基于所需的截止频率和电感值。

对于低通滤波器,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电容值:C = 1 / (2πfL)其中,C 是电容值,f 是截止频率,L 是电感值。

对于高通滤波器和带通滤波器,需要使用不同的公式或图表来计算电容值。

4. 品质因数(Q)品质因数(Q)是描述RLC滤波器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

它由以下公式定义:Q = 2πfL / R其中,f 是工作频率。

高的品质因数通常意味着更好的滤波效果,但也会导致更大的相位偏移。

因此,在设计滤波器时需要仔细考虑品质因数。

5. 谐振频率(fr)谐振频率是RLC滤波器的另一个重要参数。

在谐振频率处,RLC电路的阻抗等于零。

对于低通滤波器,谐振频率可以近似为:fr = 1 / (2πsqrt(LC))在设计和选择RLC滤波器的参数时,需要考虑电路的具体应用和性能要求。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使用更复杂的计算方法或使用软件工具来进行更精确的计算和优化。

在实际应用中,也需要注意元件的选择和匹配问题,以确保滤波器的性能达到预期。

此外,元件的误差和温漂效应也应当在设计和计算时加以考虑,以确保电路的长期稳定性和性能可靠性。

高一知识点物理比例法

高一知识点物理比例法

高一知识点物理比例法比例法在物理学中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建立物理量之间的数值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将通过介绍比例法的原理、应用以及例题讲解,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高一物理知识点中的比例法。

一、比例法原理比例法是基于比例关系的一种分析方法,通过建立物理量之间的数值关系,来推导出系统的特性和规律。

在物理学中,常见的比例关系包括直接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

1.1 直接比例关系直接比例关系指的是两个物理量的数值成正比,即一个物理量的增大或减小会引起另一个物理量相应的增大或减小。

直接比例关系可以用以下数学表达式表示:y = kx其中,y和x分别表示两个物理量的数值,k表示比例常数。

当x和y满足上述关系时,称它们之间存在直接比例关系。

1.2 反比例关系反比例关系指的是两个物理量的数值成反比,即一个物理量的增大会引起另一个物理量的相应减小,反之亦然。

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以下数学表达式表示:y = k/x其中,y和x分别表示两个物理量的数值,k表示比例常数。

当x和y满足上述关系时,称它们之间存在反比例关系。

二、比例法应用2.1 比例关系的建立在使用比例法解决问题时,首先需要建立物理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这通常需要根据问题中的已知条件,通过观察和实验分析来确定。

比例关系的建立可以通过列出物理量的数值表格、绘制图表或者利用实验数据来实现。

2.2 比例法解决实际问题比例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非常有效。

通过建立比例关系,我们可以利用已知条件来计算未知物理量的数值,或者根据已知物理量之间的比例规律推导出系统的特性和规律。

例如,在求解速度问题时,可以利用速度与时间的直接比例关系,根据已知条件求解未知速度或时间的数值。

在求解电路电流和电压的关系问题时,可以利用电流与电压的反比例关系,根据已知条件计算未知电流或电压的数值。

三、比例法例题讲解为了更好地理解比例法的应用,下面通过几个例题来进行讲解。

热阻的计算方法范文

热阻的计算方法范文

热阻的计算方法范文
热阻是用于描述物体或材料对热量传导的阻碍程度的物理量。

热阻的
计算方法依赖于物体的几何形状、热导率以及热量流动的方式。

下面将分
别介绍几种常见的热阻计算方法。

1.传统法
传统方法是计算热阻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适用于均匀材料且
热流是一维的情况。

热阻的计算公式如下:
R=L/(k*A)
其中,R表示热阻,L表示热传导路径的长度,k表示材料的热导率,A表示热传导截面积。

2.等效热阻法
当热流路径中存在多个材料层时,可以使用等效热阻法来计算总的热阻。

该方法将所有材料层看作一个等效热阻,并用其替换原始的多层结构。

等效热阻的计算公式如下:
1/R_total = 1/R_1 + 1/R_2 + ... + 1/R_n
其中,R_total 表示总的热阻,R_1, R_2, ..., R_n 分别表示每个
材料层的热阻。

3.复杂形状的热阻计算方法
对于复杂形状的物体,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有限元法和计算流体动力
学方法。

这些方法利用数值模拟的技术,将物体划分为许多小的元素或网
格,并利用数学模型来描述热传导过程。

然后通过数值求解来计算整个物体的热阻。

4.热阻的图表计算方法
热阻也可以通过热导图表来计算。

这些图表将热阻与材料的几何和物理特性相关联,通过查找图表中对应的数值来获得热阻。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频繁计算热阻的工程或实验应用。

总结起来,热阻的计算方法包括传统法、等效热阻法、数值模拟法和热导图表法等。

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需要考虑物体的几何形状、材料的特性以及热量传导的具体情况。

rl时间常数τ的计算公式

rl时间常数τ的计算公式

rl时间常数τ的计算公式时间常数τ是描述一个物理系统响应时间的重要参数,在控制系统和电路设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计算时间常数τ的常用公式和方法。

一、定义与意义时间常数τ是指系统在收到输入信号后,所需时间达到其输出信号的约63.2%的稳定值的时间。

它描述了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响应速度。

在控制系统中,时间常数τ越小,系统响应越快速。

而在电路中,时间常数τ则决定了信号的传播速度和衰减程度。

二、计算方法时间常数τ的计算方法取决于系统的特性和结构。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计算公式。

1. RC电路的时间常数τ计算在一个简单的RC电路中,电容器充电或放电的时间常数τ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τ = R * C其中,R为电路的电阻值,C为电容器的电容值。

2. RL电路的时间常数τ计算对于一个RL电路,时间常数τ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τ = L / R其中,L为电路的电感值,R为电路的电阻值。

3. RLC电路的时间常数τ计算对于一个RLC电路,时间常数τ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τ = L / (R + RL)其中,L为电路的电感值,R为电路的电阻值,RL为电路的负载阻抗。

三、实例下面将通过一个实例来具体说明时间常数τ的计算方法。

假设有一个RL电路,电感L为2H,电阻R为10Ω。

根据上述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时间常数τ:τ = L / R = 2H / 10Ω = 0.2s这意味着当该RL电路受到输入信号后,它需要约0.2秒的时间来达到其输出信号的稳定值的63.2%。

在设计控制系统或电路时,我们可以根据时间常数τ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组件和参数,以满足系统的要求。

四、注意事项在计算时间常数τ时,需要保证使用的物理量单位一致。

如果不一致,需要先进行单位转换。

另外,在实际应用中,还要考虑到系统的非线性特性和其他因素对时间常数的影响。

结论时间常数τ是描述系统响应时间的重要参数,在控制系统和电路设计中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计算时间常数τ的常见公式和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了说明。

金融风险评估方法R=LEC

金融风险评估方法R=LEC

金融风险评估方法R=LEC简介金融风险评估是金融机构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用于评估各种金融产品和投资组合的风险水平。

本文介绍一种常用的金融风险评估方法R=LEC。

R=LEC方法R=LEC方法是一种简单且广泛应用的风险评估方法,使用风险指标R来评估金融产品或投资组合的风险水平。

该方法基于三个关键因素:损失概率(L),损失事件的经济后果(E),以及损失事件的可能性(C)。

损失概率(L)损失概率是指发生特定风险事件的概率。

评估损失概率时,可以考虑历史数据、市场趋势、行业分析等因素。

较高的损失概率意味着风险事件更有可能发生。

损失事件的经济后果(E)损失事件的经济后果是指风险事件发生后可能导致的经济损失。

评估经济后果时,需要考虑潜在的损失金额、市场影响、公司财务状况等因素。

较大的经济后果意味着风险事件发生后可能导致较大的经济损失。

损失事件的可能性(C)损失事件的可能性是指特定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评估可能性时,可以考虑风险管理措施、市场环境、公司管理状况等因素。

较高的可能性意味着风险事件更有可能发生。

风险指标R根据以上三个关键因素,可以计算出风险指标R。

风险指标R的计算公式为R = L * E * C。

计算出的R值越高,表示金融产品或投资组合的风险水平越高。

使用R=LEC方法的优势R=LEC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简单易懂:R=LEC方法使用简单的公式计算风险指标R,易于理解和应用。

- 综合评估:R=LEC方法同时考虑了损失概率、经济后果和可能性三个关键因素,能够综合评估风险水平。

- 广泛应用:R=LEC方法适用于各种金融产品和投资组合的风险评估,广泛应用于金融机构和投资领域。

结论金融风险评估方法R=LEC是一种简单且实用的评估方法,在金融机构和投资领域有广泛应用。

通过综合考虑损失概率、经济后果和可能性三个关键因素,R=LEC方法能够评估金融产品和投资组合的风险水平,帮助机构和个人做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决策。

五年级数学认识简单的弧与弧长的计算方法

五年级数学认识简单的弧与弧长的计算方法

五年级数学认识简单的弧与弧长的计算方法数学是一门严谨而有趣的学科,它贯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在五年级的数学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弧和弧长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本文将介绍弧的定义、弧长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解释如何应用这些知识。

1. 弧的定义在几何学中,弧是圆上两点之间的一段连续曲线,通常用字母a或者b、c等表示。

我们常常会遇到朝外的弧,称为凸弧,也会遇到朝内的弧,称为凹弧。

弧的长度被称为弧长,用字母l表示。

2. 弧长的计算方法要计算弧的长度,我们需要知道圆的半径以及弧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大小。

圆心角是指从圆心的两条射线所夹的角,通常用字母θ表示。

弧长(l)的计算公式如下:l = r × θ其中,r是圆的半径,θ是圆心角的弧度。

3. 弧度制和度数制在计算弧长时,我们通常使用弧度制。

弧度制是一种衡量角度的单位,它是圆周上所对应弧长和圆的半径之间的比值。

一个圆的弧度是2π,也就是360度。

当我们计算弧长时,如果角度是以度数给出的,需要将其转换为弧度。

转换公式如下:弧度 = (π/180)×角度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加深对弧和弧长的理解。

例1:求半径为5cm的圆的60度圆心角所对应的弧长。

首先,将角度转换为弧度:弧度 = (π/180)× 60 = π/3将给定的参数代入弧长公式:l = 5 × π/3 ≈ 5.24cm所以,当圆的半径为5cm,圆心角为60度时,弧长约为5.24cm。

例2:已知一个弧的半径为8cm,弧长为12.56cm,求对应的圆心角。

我们可以通过等式l = r × θ,解出圆心角的值:12.56 = 8 × θ将式子整理后可得:θ = 12.56 / 8 ≈ 1.57弧度因此,对应于弧长为12.56cm的半径为8cm的弧的圆心角约为1.57弧度。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弧是圆上的一段曲线,而弧长则是弧的长度。

我们使用圆心角和半径来计算弧长。

钢架棚弧度计算公式

钢架棚弧度计算公式

钢架棚弧度计算公式钢架棚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它通常由钢材制成,具有较高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

在设计和建造钢架棚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其弧度,即棚顶的曲率程度。

弧度的计算是设计和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到棚顶的形状和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在计算钢架棚的弧度时,我们需要使用一定的公式来进行计算。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弧度计算公式,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些基本概念。

在钢架棚的设计中,我们通常会考虑到棚顶的最大弧度,即在棚顶中心位置处的最大曲率。

这个最大弧度通常用一个参数来表示,我们将其记为R。

R的计算需要考虑到棚顶的跨度、荷载以及材料的强度等因素,通常由结构工程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计算。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弧度计算公式,即根据最大弧度R和棚顶跨度L来计算棚顶的实际曲率。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在设计和施工中更准确地控制棚顶的形状和结构稳定性。

弧度计算公式如下:θ = (R/L) 100。

在这个公式中,θ表示棚顶的实际弧度,R表示棚顶的最大弧度,L表示棚顶的跨度。

公式中的100是一个常数,用来将计算结果转换为百分比形式,以便更直观地表示棚顶的曲率程度。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棚顶的实际弧度。

例如,如果我们已知棚顶的最大弧度R为2米,跨度L为10米,那么根据上述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棚顶的实际弧度为(2/10) 100 = 20%。

这个结果告诉我们,棚顶的实际曲率为20%,这对于设计和施工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信息。

在实际的工程中,我们通常会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弧度计算公式,并结合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例如,我们还需要考虑到棚顶的材料、支撑结构、荷载情况等因素,以确保棚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除了上述公式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弧度计算方法,例如根据棚顶的曲率半径来进行计算,或者根据棚顶的曲率角度来进行计算。

不同的计算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RL串联电路相关公式

RL串联电路相关公式

RL串联电路相关公式近年来,RL串联电路在电气工程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对于理解和设计这种电路,了解一些相关的公式是十分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几个与RL串联电路相关的公式。

1. 电感L的单位在RL串联电路中,电感L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

电感L的单位是亨利(H),它是一个表示电流变化率与电压变化率之比的物理量。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使用微亨(H)来表示电感L的大小,其中1微亨等于10^-6亨。

2. 电阻R的计算方法电阻R表示电路中电流通过时产生的阻力,它的单位是欧姆(Ω)。

在一个RL串联电路中,电阻R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进行计算:R = V / I其中,V是电路中的电压,I是通过电路的电流。

这个公式意味着,电阻R越大,电路将提供越多的阻力,电流将越难通过电路。

3. 电感L的计算公式电感是电路中贮存能量的一种形式,其大小取决于电流和物理构造。

在一个RL串联电路中,电感L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进行计算:L = Vt / ΔI其中,Vt是小时响的电压,ΔI是当前的电流变化。

这个公式意味着,在一个RL串联电路中,电感L将随着电流变化而变化。

4. 电感L的自感和互感在一个RL串联电路中,电感可以分为自感和互感两种形式。

自感是指电路中的电流在电感周围产生磁感应强度,从而影响电流本身。

互感是指两个电路之间的相互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磁场感应实现的。

5. 时间常数τ的计算公式时间常数(τ)是电路中电流和电压变化的反应速度。

在一个RL串联电路中,时间常数τ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进行计算:τ = L / R其中,L是电路中的电感,R是电路中的电阻。

这个公式意味着,时间常数τ越大,电路将提供越多的阻力,电流变化的速度将越慢。

6. 三要素公式在电路分析和设计中,我们常常使用三要素公式来计算和解决问题。

在一个RL串联电路中,三要素公式可以表示为:V = IR + L(di/dt)其中,V是电路中的电压,I是电路中的电流,R是电路中的电阻,L是电路中的电感,di/dt是电流的变化率。

圆的弦长怎么算

圆的弦长怎么算

圆的弦长怎么算圆是一种几何图形,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特点。

其中之一是圆的弦长。

弦是指圆上两点之间的连线,它穿过圆内部但不经过圆心。

弦的长度称为弦长。

那么,我们如何计算圆的弦长呢?下面将介绍几种方法。

方法一:使用圆的直径圆的直径是圆上任意两点之间通过圆心的线段。

根据圆的性质,圆的直径等于两倍的半径。

在计算中,可以使用直径来计算弦长。

如果我们已知弦的长度为L,想要计算相应的半径r,可以使用以下公式:R = L / 2其中,R代表半径。

同样利用这个公式,如果我们已知半径r,可以计算出相应的弦长为:L = 2 * R方法二:使用圆心角和半径在圆上,弦与圆心角之间有一个重要的关系。

当圆弧(弧度为θ)所对应的圆心角为α时,它所对应的弦长(L)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L = 2 * r * sin(α/2)其中,r为半径。

sin是正弦函数。

这个公式基于一个重要的几何定理:在同一个圆中,两个圆心角相等的弧所对应的弦长也相等。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定理来计算圆的弦长。

方法三:使用三角关系圆是一个完美的几何形状,拥有许多具有有趣性质的角度关系。

利用这些关系,我们也可以计算圆的弦长。

如果我们只知道圆的半径r和弦所对应的圆心角α(以弧度为单位),我们可以使用以下三角关系计算弦长:L = 2 * r * cos(α/2)其中,cos是余弦函数。

这个公式是基于余弦定理的推论。

余弦定理指出,对于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夹角来说,其余弦等于两边向量的内积除以两边长度的乘积。

利用这个关系,我们可以计算出圆的弦长。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些方法中,圆心角α必须用弧度来表示。

因此,在计算之前,需要将度数转换为弧度。

在实际计算中,根据已知的信息选择适用的方法进行计算即可。

无论是使用圆的直径、圆心角和半径,还是三角关系,都可以得出准确的弦长。

总结起来,圆的弦长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计算,包括使用圆的直径、圆心角和半径,以及三角关系。

根据所知的信息和需要,选择适用的方法进行计算即可。

几种常用的计算方法说明

几种常用的计算方法说明

、热套联接热套联接是工程常用的装配方法,一般通过铁损法或电热板加热法将工件装配孔加热, 使孔径膨胀,然后将轴装入。

待孔径冷却后,形成相当紧度配合。

目前也有采用液态氮将轴冷却,使轴颈缩小,然后装配。

待轴温升至正常室温时,形成 紧度配合。

热套联接在水轮发电机组安装中,主要用于转子轮辐与轴、推力头与轴及水轮机止漏环 的装配。

热套前,应调整热套部件的水平及垂直度,测量各配合断面实际最大过盈量。

1、 热套膨胀量计算热套膨胀量一般由制造厂给出。

没有具体要求时可按国标(GB/T8564 — 2003)要求进行计算:K= A max +D/1000+ S式中K ――装配工件内孔所需膨胀量, mm ;A max ------ 实测最大过盈值,mm ;D --- 最大轴径,mm ;8 ---- 取值,0.5~1mm ;2、 加热温度计算T max = A T+T 0式中T max ——最大加热温度,C ;A T ――加热温升,C;T 0——室温,C;其中KAT=——:DK ――装配工件内孔所需膨胀量,mm ;〉一一膨胀系数,钢材 〉=11X10-6D ----- 内孔标称直径, mm 。

K 0――保温系数,一般取 2~4;A T 计算温差,C;G ――被加温部件总重量,kg ;C ――被加热部件材料的比热容,钢材取 C=0.5kj/ ( kg K ); T ――预计所需加热时间,s 。

几种常用的计算方法说明3、电热器加热总容量P 电热器总容量, K o T GCKW ;螺栓联接螺栓联接在水轮发电机组安装中应用广泛。

为了保证螺栓联接的可靠性,螺栓的紧力应 满足要求。

螺栓拧紧过程中,同一组合面各螺栓的紧力必须保持一致,并要对称拧紧,避免 机件歪斜和螺栓受力不均。

在水轮发电机组安装中,主要大件的连接,其螺栓紧力都有具体要求,所有连接拧紧过 程中都要进行螺栓伸长值的测量。

[4 螺栓许用拉应力,一般采用:岡®=120~140Mpa ; L螺栓长度,从螺母高度的一半算起, mm ;E ――螺栓材料弹性系数,一般'E=2.1X105Mpa ;F ――螺栓最大拉伸力,| N ;112S ——螺栓截面积mm 紧力,N :E ——材料弹性模■,钢材可取:E = 2Jxl(fMPa2、螺栓伸长值测量螺栓伸长值的测量通常采用百分表配合测杆测量法及螺母转角测量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L笔记】基于tensorflow实现RL的policy based算法
Reinforcement Learning是AI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实现来基于tensorflow的policy based算法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import gym
env = gym.make('CartPole-v0')
env.reset()
random_episodes = 0
reward_sum = 0
while random_episodes 10:
env.render()
observation,reward,done,_ = env.step(np.random.randint(0,2))
reward_sum += reward
if done:
random_episodes += 1
print("Reward for this episode was:",reward_sum)
reward_sum = 0
env.reset
batch_size = 25
learning_rate = 1e-1
gamma = 0.99
tvars = tf.trainable_variables()
observations = tf.placeholder(tf.float32,[None,D],name="input_x") w1 = tf.get_variable("w1",shape=[D,H],initializer=y ers.xavier_initializer())
layer1 = tf.nn.relu(tf.matmul(observations,w1))
w2 = tf.get_variable("w2",shape=[H,1],initializer=y ers.xavier_initializer())
score = tf.matmul(layer1,w2)
probability = tf.nn.sigmoid(score)
adam=
tf.train.AdamOptimizer(learning_rate=learning_rate) w1Grad = tf.placeholder(tf.float32,name="batch_grad1") w2Grad = tf.placeholder(tf.float32,name="batch_grad2") batchGrad = [w1Grad,w2Grad]
updateGrad = adam.apply_gradients(zip(batchGrad,tvars)) def discount_reward(r):
discount_r = np.zero_like(r)
running_add = 0
for t in reversed(range(r.size)):
running_add = running_add * gamma + r[t]
discount_r[t] = running_add
return discount_r
input_y = tf.placeholder(tf.float32,[None,1],name="input_y") advantages = tf.placeholder(tf.float32,name="reward_signal")
loglik = tf.log(input_y * (input_y - probability) + (1 - input_y) * (input_y + probability))
loss = -tf.reduce_mean(loglik * advantages)
newGrads = tf.gradients(loss,tvars)
xs,ys,drs = [],[],[]
reward_sum = 0
episode_number = 1
total_episode = 10000
with tf.Session as sess:
rendering = False
init = tf.global_variables_initializer()
sess.run(init)
observation = env.reset()
gradBuffer = sess.run(tvars)
for ix,grad in enumerate(gradBuffer):
gradBuffer[ix] = grad * 0
while episode_number = total_episode:
if reward_sum-batch_size 100 or rendering == True:
env.render()
rendering = True
x = np.reshape(observation,[1,D])
tfprob = sess.run(probability,feed_dict={observations:x})
action = 1 if np.random.uniform() tfprob else 0
xs.qppend(x)
y = 1 - action
ys.append(y)
observation,reward,done,info = env.step(action)
reward_sum += reward
drs.append(reward)
if done:
episode_number += 1
epx = np.vstack(xs)
epy = np.vstack(ys)
epr = np.vstack(drs)
xs,ys,drs = [],[],[]
discounted_epr = discount_reward(epr)
discounted_epr -= np.mean(discounted_epr)
discounted_epr -= np.std(discounted_epr)
tGrad = sess.run(newGrads,feed_dict={observations:epx,input_y:epy,a dvantages:discounted_epr})
for ix,grad in enumerate(tGrad):
gradBuffer[ix] += grad
if episode_number % batch_size == 0:
sess.run(updateGrad,feed_dict={w1Grad:gradBuffer[0],w 2Grad:gradBuffer[1]})
for ix,grad in enumerate(gradBuffer):
gradBuffer[ix] = grad * 0
print('Average reward for episode %d : %f.' %(episode_number,reward_sum-batch_size)) if reward_sum-batch_size 200:
print("Task solved in",episode_number,'episodes!')
reward_sum = 0
observation = env.reset()
真实世界的机器人实验面临一些重大的挑战,例如由于硬件故障
和手动重置导致的数据流经常中断,为避免机器人的机械磨损而进行的平滑工作,因为算法及其实现会由于机械磨损而受到限制,包括但不仅限于):
binrlCoachMdl.exe
sharerl-0.7.0examplesrlsgunimation-puma560_boxes.xml
sharerl-0.7.0examplesrlmdlunimation-puma560.xml
A Taxonomy of RL Algorithms(分类)
可视化原PSF与三个PSF的图像,并分析其特征分布于平滑度。

(比如,中心与边界分布,左右侧分布,上下侧分布,左上右下或者右上左下的特征分布)
深度学习的实质,是通过构建具有很多隐层的机器学习模型和海量的训练数据,来学习更有用的特征,从而最终提升分类或预测的准确性。

因此,“深度模型”是手段,“特征学习”是目的。

集成学习(ensemble)思想是为了解决单个模型或者某一组参数的模型所固有的缺陷,从而整合起更多的模型,取长补短,避免局限性。

随机森林就是集成学习思想下的产物,将许多棵决策树整合成森林,并合起来用来预测最终结果。

float A[N][N], B[N][N], C[N][N]; --定义三个矩阵A,B,C 深度Q网络除了使用深度神经网络逼近状态动作值函数之外,还单独使用另一个深度神经网络来产生目标Q值。

在算法中使用目标值网络后,一段时间内的目标Q值是保持恒定的,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当前Q值和优化目标值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提高了算法的稳定性和性
能。

可以看到,这个概率和逻辑回归中的形式是一样的。

这种情况下GNB 和 LR 会学习到同一个模型。

实际上,在更一般的假设(P(x|y)的分布属于指数分布族)下,我们都可以得到类似的结论。

回合更新:基础版的Policy Gradients、Monte-Carlo Learn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