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与城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农村建设
通过大力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改 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可以缩小城乡生活差距、 收入差距;从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然后带动 国民经济的发展。主要原则就是工业反哺农业, 城市反哺农村。 2007年中央财政总支出将突破26000亿元, 其中农业支出3917亿元,占财政支出的15% 进入十三五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的发展,重 视农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提升国民素质, 为实现我国全面小康社会不断地努力。
三农问题的解决对策
1实行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 根本措施。
所谓统筹城乡发展就是改变以往形成的城乡分治、 工农分割的二元发展战略,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 统一规划、通盘考虑,统筹解决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过 程中的各种矛盾,建立起城乡地位平等、开放互通、 共同进步的良性发展新格局。主要从取消城乡间不平 等待遇,财政倾斜农村,加快城镇化建设三个方面着 手。 2 减轻农民负担。 3 实施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战略。
二 城市概况
城市和城市化 城市是人类社会中以人口、经济活动、空间 集中为特征,与乡村相对立以非农产业为主的 社会物质形态。 城市化是指非城市地区向城市地区的转变过 程。
这种转变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即包括形式上的 城市、城镇数量的增加及其规模的扩大,还包括实质 上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的逐渐转化。
多样化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1 2 3 4 5
加快发展小城镇 培育发展国际性大都市 充实提高区域性中心城市 建设发展新城市 规划引导城镇密集区 最后还需改变观念和相应的制度措施。
部分农村面貌落后,基础设施薄
弱
城市的公共产品供给由国家全包,农村则基 本上是由农民自筹解决。在基础设施(交通、 邮电、通讯等)、医疗卫生和义务教育等公共 品供给方面农村远远落后于城市。
1990-2000年,政府投入农村医疗卫生总费用比重由 12.5%下降到6.6%,87%的农民是完全自费医疗,有统 计说,我国70%的农村人口仅消费5%医药商品,而30% 的城市人口消费95%的医药商品,被列为世界上卫生公 共资源最不公平的国家之一。
一 农村概况源自文库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 国,农村地域较大, 人口众多,农村经济 在中国国民经济体系 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即农村在中国经济社 会发展占有重要的地 位和作用。
1 农村人的消费方式
现代的农村跟以前的农村大不一样。跟
着时代的改革现在的城市越来越趋向于大城市 的发展,农村消费也越来越与城市紧密了。农 村与城市之间的消费生活水平也在进一步的不 断拉近。
3 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重要
农业是我国基础性的生产部门,为日益增 多的人口提供基本的生活资料。 农业也是国民经济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 改革开放后,由农民自主发展起来的乡镇 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当前农村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农村问题是“三低”和“两 难”,即农民收入低,农业效益低,农 村消费水平低;农民增收难,农村富余 劳动力转移难。
2 农村人口较多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1949年,农村人口为 48402万人,这时全国总人口为54167万人,农 村人口所占比重89.4%。此后,直至改革开放 的20年时间中,农村人口快速增长,到1978年 农村人口已达到7.9亿,占人口比重为82%。 进入21世纪,中国人口已达到13亿,虽然城 镇化已经在我国全方面发展,但我国还是属于 农业大国,我国农村人口7亿多,仍占总人口 的60%左右。
以往农业人口过多,造成农业生产率低,
但现在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在农业产值只占 GDP 的份额 10 %的情况下,农 业就业比重仍高达50%。农业人口过多,使农业生 产率无法提高。由此形成的只能是极小、极为分 散的经营方式,规模经营根本无从谈起。中国每 个农业劳动力平均只拥有3.6亩耕地。 另外,以前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制约着农业 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制约着农产品生 产的升级换代,也影响着中国农产品在国际上的 竞争力。 但现在国家全面义务教育的政策已经全面覆盖全 社会,人民的生活水平与素养也在不断的提升。
中国农村与城市的差异性
中国农村和城市差异
前言: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60%以上, 13亿人口中有7亿多在农村,因此农村的发展是 中国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关键,没有农村的现代化 发展,国家的现代化就无法实现。 同样,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城市是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城市和城市化的发展 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步骤和内容。
4 改革后城市化快速发展,各方面进入 高峰发展期。
中国城市化现状
1 城市化整体水平不高。 2 城市化区域发展不均衡。 3 城市群、城市带的逐步形成和扩大。
1城市化已实现了持续增长,进入中期 加速阶段,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
全国的城市化率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7.92%上 升到2006年43.9%。城市化率30年提高了26个 百分点,其速度是惊人和可喜的。 我国城市化率要比主要发达国家低40个百 分点,同时也比同样处于中低收入国家的城市 化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
中国城市化发展战略
为了支撑中国未来实现现代化的总体进程, 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城市化率将从现 在的40%提高到75%左右。这就意味着只有每 年平均增加约1%左右的城市化率(即每年约 1000万~1200万人口从乡村转移到城市),才 能满足现代化进程的总体要求,为此必须制定 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化发展战略。
2 城市化地域差异明显,区域发 展不平衡
从总体情况看,我国农村城市化水平东高西 低。在我国现阶段,东部沿海一带的经济发展 领先于中西部地区,这种经济发展上的差异决 定了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规模和建设特点等方 面存在着一定的地域差异。
2006年我国东、中、西部城市化水平分别为 54.6%、40.4%和35.7%。
1 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的前6年,农民人均收入的年增长 按可比口径计算在14%~20%之间;1990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年均仅为4%,而 且收入增长还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2004年 至2007年人均增长速度才逐渐增快,超过6%; 2007农村人均收入达到4140元钱,同期城镇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是农村居民的3.3 倍。 现在随着农村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扶持, 农村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农民也越来越重 视生态养生与生活水平。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进程
1 1949—1957年城市化恢复发展时期 2 1957—1965年是城市化大起大落时期 3 1966—1978年城市化停滞不前时期
在1950至1980年的30年中,全世界城市人口的比 重由28.4%上升到41.3%,其中发展中国家由16.2%上升 到30.5%,但是中国大陆仅由11.2%上升到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