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理科基地科研训练项目管理模式探索
浅谈科研项目计划管理的探索与创新
浅谈科研项目计划管理的探索与创新科研项目计划管理是指科研项目进行过程中对项目计划的制定、执行、监控和调整等活动的管理。
在科研项目中,良好的计划管理可以提高项目的执行效率,确保项目的按时完成,保证项目的质量和可行性。
本文将从科研项目计划管理的探索与创新角度进行讨论,探寻其中的有效方法和创新点。
科研项目计划管理中的第一个探索点是制定合理的项目计划。
项目计划是科研项目管理的基础,它涉及到项目的目标、策略、任务安排和工作时间等内容。
制定合理的项目计划需要考虑到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可行性,充分借鉴过去类似项目的经验和教训,考虑到项目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还需要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各种形式的沟通和协商,明确任务的责任和具体实施方式,确保项目计划的可行性和完整性。
在科研项目计划管理中,对项目的执行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项目在执行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难题,及时进行监控和调整可以避免问题的扩大化和影响项目进展。
在监控过程中,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如开展定期的项目进度会议、使用专业的项目管理软件进行项目进度跟踪、建立项目执行的评估和考核机制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确保项目的按时完成。
创新项目计划管理的思路和方法也是追求高效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项目管理常常以计划为中心,强调任务的执行和控制。
面对科研项目这种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和创新性的项目,仅仅依靠计划是远远不够的。
科研项目计划管理需要注重创新的思维和方法。
一方面,可以采用敏捷开发的方法,将项目分解成相对独立的小任务,分阶段进行开展,及时进行反馈和调整。
可以引入创新管理的思维,鼓励团队成员提出新的想法和方法,促进项目的创新和发展。
科研项目计划管理的创新还可以体现在团队协作和沟通上。
科研项目往往涉及到多个研究单位和研究人员的合作,需要进行跨团队和跨地域的协作。
在项目计划管理中,可以采用一些新的信息技术或工具,如云平台、在线协作工具等,促进团队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
构筑科研训练平台提高地方高校理工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说 ,课余不可能有大量的时间专门从 事科研活动 ,客观 平 等 、 自由 的 良性 互 动 ,着 重发 挥学 生 自主 学 习 、研 究
上 形 成 了本 科 生 科 研 能 力 培 养 与 时 间 保 证 上 的矛 盾 。行 的 主 动性 、积 极 性 和 创 造 性 ,使 学 生通 过 科 研 训 练 的 过 之 有 效 的方 法 是 在 教 学 与 科 研 之 间 寻 求 最 佳 结 合 点 ,使 程 , 自然 而然 地 进 行 基 本 、初 步 的 科 研 活 动 实 践 ,从 大学生科研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实现理工科 学生早期科 而具 有 一 定 的科 研 体 验 和 能 力 ,为 日 应 对 更 深 层 次 的 后
习状 况 、擅 长 的领 域 以及 兴 趣 取 向 , 自主 、能 动 、创 造 实 践 性 教 学 环 节 ,结 合 我 校 教 师 实 践计 划 和 校 企 办 学 新
性 地 参 与 相 关 科 研 活 动 ,是 科 研 训 练 课 程 化 能 否 取 得 成 模 式 ,不 断 探 索 打 造 实 践 教 学新 平 台 ,真 正 体 现 四年 学 功 的关 键 ,也 是 这 种 尝 试 形 式 的一 个 重 要 特 征 。为 保 证 习 实 践 教 学 不 断 线 ,着 力 提 高 学 生 的 实 践 能 力 和 “ 三 科 研 训 练 课 的 质 量 ,对 指 导 教 师 就 提 出 了 更 高 的 要 求 , 创 ” 意 识 。 他 们 除 了要 有 较 高 的 学 术 水 平 、责 任 心 、敬 业 精 神 外 , 2 3 出台相 关政 策 ,激励 学生从事科技创新 .
研训练课程化 ,是值得高等教育工作 者认 真思考和研究 科 学 研 究 、工 作 研 究 奠 定 基 础 。 的一 个 重 要 课 题 。 科 研 训 练环 节 是 让 理 工 科 学 生 参 与 科 学 研 究 的全 过
国家理科基地科研训练项目管理模式探索
摘要 : 北京林业大学国家理科基地 自成立起 , 通 过开展 大学生 自主创新和科研训 练项 目, 在提升在校 大学生科研素质 , 探索人才
培养模 式方面取得 了显著成效。本 文从保障措施和运 行管理 两个方面 阐述关于本科生科研训练管理的方法和经验。
Ab s t r a c t : S i n c e t h e 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 o f N a t i o n a l S c i e n c e B a s e o f B e i j i n g F o r e s t r y U n i v e r s i t y , t h r o u g h c a r r y i n g o u t he t p r o j e c t o f s t u d e n t s
i n d e p e n d e n t i n n o v a t i o n a n d s c i e n t i f i c r e s e a r c h a n d t r a i n i n g ,i t h a s ma d e r e ma r k a b l e a c h i e v e me n t s i n u p g r a d i n g t h e s t u d e n t s q u a l i t y o f
e x p e r i e n c e f r o m t w o a s p e c t s f o he t s a f e g u rd a s a n d o p e r a t i o n l a ma na g e me n t .
关键 词 : 理科基 地; 科研训练; 管理模 式
Ke y wo r d s :s c i e n c e b a s e ; s c i e n t i f i c r e s e a r c h a n d t r a i n i n g ; ma n a g e me n t mo d e l
大学生科研训练模式创新研究
大学生科研训练模式创新研究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具有科研能力的大学生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
大学生科研训练模式的创新研究,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培养人才储备,推动科学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科研训练模式的创新,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大学生科研训练模式的现状目前,大学生科研训练在国内高校中已成为一项常规实践课程。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传统的科研训练模式存在一些弊端。
首先,学生在科研导师的引导下,往往只是完成一些机械性的实验工作,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其次,科研训练往往强调成果导向,追求研究结果的数量和质量,而忽视了科研过程中的思辨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此外,很多高校缺乏科研资源,学生的科研训练机会有限,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大学生科研训练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在当前科技迅速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科研训练模式的创新势在必行。
首先,创新的科研训练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参与科研的积极性。
其次,创新的科研训练模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开拓他们的学术视野和思维方式。
此外,创新的科研训练模式能够提供更多的科研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研究领域和机会,推动科学研究的进步。
三、大学生科研训练模式创新的途径1. 引入科研导师制度科研导师对于大学生科研训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学可以通过建立科研导师制度,将有经验和研究能力的师资力量与学生进行配对,指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课题研究。
科研导师制度的建立可以更好地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2. 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传统的科研训练模式往往只强调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缺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大学可以通过开设科研导论等课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解决科研难题的能力。
3. 加强实践环节和实验室建设科研实践对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浅谈高校医学理科基地人才培养模式
三 、长学 制改革
此 ,学校 开拓 思路 ,适应 社会 需求 , 在 2 0 年将理 科基 地专 业 的学 制 改为 08
七 年 ,并 在入 学后 第一 学年到 南京 工 1 .高起 点培养 科 类 综合 性大 学学 习 ,以培养 知识 面 五 年制基 础 医学专业 教 育与 建立 宽 、基 础 扎实 、文理 相互 结合渗 透 的 科 理科 基地 的宗 旨是 一致 的 ,但 是 ,按 高 层 次 、 高 素 质 的 中 医 基 础 医 学 “
专业 与就 业
Wk Sdb d o&与、r a r国 烈 o 出 m, 业 4
,
浅谈 高校 医学理科 基地 人才培 养模 式
◎胡 璩 南京中医药大学
【 摘要 】高校 医学理科基地培养 的是基础性科学研 究和教学人才,其培养过程需要 多方面条件的支撑 ,包括优质的生源、合理的培养 模式、优秀 的师资队伍等。本文提 出以提出以七年制为理科基地 的起点,倡导 “ 普通基础、医学基础、临床 能力、分流强化 的 “ 四段培 养 模式;注重创 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建立,培养面向2 世纪的高校复合型人才。 1 【 关键 词 】 高校 ;理科 基 地 ;培养 模 式
国 家 理 科 基 地 主 要 依 据 国 家 基 生 ,需要 多方面 条件 的支 撑 ,包括 : 间 ,要 实现 既有扎 实 的中 医基础 理论 础科学 人才 培养 基金 运作 , 1 9 年 1 优 质 的生源 、合 理 的培养 模式 、优 秀 知 识 ,又 有 深 厚 的现 代 医 学 基 础 知 6 9 1 月 ,原 国家 教委 批准 我 校试 办 “ 国家 的师 资队伍 、优 良的教学 设施 、高质 识 与技 术的科 学研 究和 教学 人才 的培 理 科基 础科 学研 究和 教 学人 才培养 基 量 的实 习基地 等诸 多因素 [ 。 养 目标 ,其 深度 与广 度都 不够 [ 。为 4 ]
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2023-10-26contents •引言•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问题分析•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创新能力培养优化策略与建议•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目录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背景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创新能力成为理工科大学生必备的素质。
然而,当前我国高校在培养理工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实践机会、缺乏创新思维训练等。
因此,探索一种适合我国高校实际情况的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意义通过本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我国高校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和问题,探究其根源,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发展建议,为我国高校进一步推进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同时,本研究还可以促进高校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现有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调查和分析,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我国高校优化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同时,通过实践验证,不断完善和优化培养模式,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调查、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文献资料调查,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经验;其次,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了解我国高校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和问题;最后,通过专家访谈,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与方法02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问题分析国内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不足、课程设置不够灵活等。
同时,高校对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提高。
国内现状国外高校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起步较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开设各种创新课程、实践项目等途径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国外现状国内外创新能力培养现状1现有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23许多理工科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没有充分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导致创新能力不足。
国家理科(生物学)基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探索
合 素质 与 思维创 新 能力
课程体 系建设是人 才培养模式 改革 的重点 , 也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的重要部分 。理科 ( 生物 学) 基地按照学生 的学习规律和认知规律 , 整合课 程资源 , 优化课程设置 , 推进课程 内容和课程结构 的综 合化 , 将 通识 教 育与 专业 教 育有 机 融合 。在 课程体系构建中 , 将理科( 生 物学 ) 基 地 课 程 体 系 划分为通识教育 、 专业教育和拓展教育三个层次 , 形 成 了课 程体 系 的“ 三 层 式结 构 ” 。 目的是 通 过不
大学 、 北京大学 、 浙江大学 、 复旦大学 、 南京大学 、
中国科技 大 学 、中国科 学 院等 国内一 流 大学 或研 究机构 攻读 硕士 学位 ; 1 5人 在纽 约 大学 、 波恩 大学 等 国外知 名大学 攻读硕 士 学位 。换言 之 , 接近 9 0 % 的毕 业 生 ,进入 了 国内外 名校 或科 研 机 构继 续深 造, 圆满完 成 了理科 ( 生物 学 ) 基 地 的建 设 目标 。在
侗
刊
人
才
培
养
冈
一
、
构 建“ 三层 式 结构 ” 课 程体 系 , 培 养 学生 综
课 程 教 学是 人 才 培养 的核 心 ,在 课 堂 教学 中 教 师 占主导 地 位 ; 而研 究 性课 堂 教学 , 是 以强 调学 科 原 理 的形 成 过程 与 师生 互 动 为主要 特 征 的教 学 方式 。 在 南京农 业 大学 的理科 ( 生 物学 ) 基 地 的主
家理 科基 础 科学 研究 与 教学 人 才培 养 ( 生 物学 ) 基 地, 即理科 ( 生物学 ) 基地 , 是于 1 9 9 6年经 教 育 部 批 准 的第 四批 国家 理科试 办 基地 ; 2 0 0 4年 1 0月通 过教 育部 组 织 的专 家组 检查 评 估并 被批 准 转 为正 式基地 , 同年开始 招生 。截 至 2 0 1 3年 6月 , 南 京农 业 大学 理 科 ( 生物 学 ) 基 地 共 招 收学 生 2 3 6人 , 毕 业 1 1 5人 。已毕 业 的学 生 中 , 目前有 8 7人 在 清华
理农结合 科教融合 培养生物学创新人才
理农结合科教融合培养生物学创新人才摘要:华中农业大学国家生物学理科基地从国家战略、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出发,积极探索培养具有农科特色的生物学创新人才的新思路。
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理农结合,科教融合,构建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科研训练、管理保障“四位一体”的生物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丰富的办学成果。
关键词:理农结合;科教融合;生物学创新人才华中农业大学国家生物学理科基地经过十余年的建设与改革,奠定了较好的发展基础,两次被教育部和国家自然基金委评为优秀基地。
在我国大力发展生物技术产业、建设现代农业和创新型国家的宏观背景下,如何从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及学校发展出发,依托国家生物学理科基地,培养具有农科特色的生物学创新人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
一、研究与实践项目组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在理性分析生物学学科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及影响生物学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立足学校“依托传统优势农科高起点建设现代生物学科”的实际,重点从理论教学体系、实验教学体系、科研训练体系和管理保障体系等四个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和实验,试图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探索重点农业大学培养生物学创新人才的新思路和新体系。
1、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农业的发展事关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安全。
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靠一大批掌握现代生物技术知识,立志献身现代农业科技的创新人才。
因此,重点农业大学的生物学创新人才培养应以“少而精、高层次的农业科教领域领军人才”为目标,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使学生既能开展前沿基础研究,又能适应应用开发研究。
为此,项目组试行了“2.5+1.5”两段式和“本-硕-博”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2.5+1.5”两段式即本科前2.5年以基础课程学习为主,后1.5年以专业课程学习和科研训练为主;“本-硕-博”贯通,即生物学基地的本科生50%直接分流进入硕士生阶段学习,硕士70%直接进入博士生阶段学习,本科生分流在全校范围内双向选择导师,主要包括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院等8个农理科集中的学院。
浙江大学心平奖教金候选人推荐表
姓名
沈模卫
性别
男
国籍
中国
出生年月
所在单位
心理与行为科学系
进校年月
从事教学
工作年限
年
最后学历
年月 毕业于 杭州大学 工业心理学专业
最高学位及
学位时间
博士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现任专业
技术职务
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认知工效学、认知心理学
办公电话
手机
主要学习、工作简历
起止时间
学习工作单位
所学专业从事工作
—
原杭州大学心理系
本科生、工业心理学硕士研究生
—
原杭州大学心理系
在职工业心理学博士研究生
—
原杭州大学基尔大学
高级访问学者
—今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教学情况(按时间顺序排列)
一、课堂教学工作
起止时间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课堂教学时数
授课对象
候选人从上世纪年代末开始,每学年组织余位本科生,开设每周一次的心理学基础理论与实验技能培训班。由候选人或在候选人的主持下由研究生报告其团队最新实验研究成果和国际前沿学术动态,以开阔本科生的专业学术视野,同时培训其实验技能。经该培训班培训的本科生,绝大多数被国际著名高校(如卡耐基梅隆大学、布朗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和国内著名高校或科研机构(如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心理所等)录取为研究生,为提高我校本学科的学术声誉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候选人早在年即开始尝试将原属于实验心理学的实验设计部分抽取出来,与心理统计学嫁接,在全国心理学本科教学单位率先开设“实验设计与心理统计”课程。该课程不仅解决了上述分块式教学的两大缺陷,对学生形成扎实的实验和统计知识,为其进入高年级学习心理学专业课程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对于其进入研究生阶段开展创新性实验研究和完成学位论文具有先导作用。该课程于年被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列为六门“心理学基础教改课程”之一。
基于国家理科基地的中医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融通文理 , 博大精深。同时 , 中医学是医学 的重要组成部 分 , 现
代 医学 已从单 纯 的生 物 医学 模 式 转变 到社 会 一 心理 一 物 医学 模 生
.
原著选读 、 医史各家学说课程和中医临床课程 四大模块 ; 必修课
占总学分的 8 %左右 , 0 选修课匮乏 , 人文 素质、 科学方法 和科学 精神课程几乎成 为点缀 , 利于学生 的个性 发展和创新 意识 培 不 养 。理科基地 创新人 才 培养 方案 坚持 “ 厚基 础 、 能力 、 素 强 重 质” 的原则 , 以实 现学 生 “ 知识 、 力、 能 素质协 调发 展和 综合 提 高” 目标 , 核心课 程、 为 以“ 知识 模块 、 向课 程” 方 构建新 的课 程 体系。知识结构坚持 以中医学知识为主干 , 同时合理 吸纳相关 学科的精华 , 尤其是包含生命科学在内的 自然科学 , 促进学科知 识 的分化、 交叉 、 融合 。借鉴 我校多年开办长学制 中医学教育和
技能 , 掌握一定 的现代 医学知识及诊疗技术 , 培养具有扎实的基 础研究能力和临床辩证思维 能力 , 较高 人文科学素养 和创 新精 神的中医学拔尖人才 。在知识 学习、 践、 实 探索过 程中 , 成执 养 着追求真理 的创新意识和创 新精神 。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人
才 培 养 的 核心 。
非 医学 专 业学 生攻 读 医学 博 士学 位 教 育 、 层 次 人 才 培养 的 成 高
式, 医学科研及医疗卫生 服务必须从 生物学单方位研 究及治疗 转变 到社会 、 心理 、 生物学 全方位 的研 究及治 疗 , 视社会 、 重 心 理、 生物因素对健康和疾病 的综合作用 和影 响。中医学教育必 须顺应这一巨大变化 , 要继承本专业悠久的学术与教育传统 , 也 要适应形势的发展 , 遵照中医学发展的 内在规律 , 广泛地吸纳 更 自然科学、 人文社会 科学 以及信息技术知识 , 注重提高学生发现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育具有多元性知识 、 综合性能力强 的 中医学创新人才。 2 创 新 人 才 培 养模 式 的探 究 国家理科基地 旨在培养“ 学科 基础扎实 、 富有创新 精神、 知 识 面宽 、 能力强 、 综合素质高” 的优 秀人才… 。创 新人才 的培养 正契合理科基地建设宗 旨。我校中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思 路是“ 厚基础 、 重科研 、 临床 、 强 注重素质 、 整体优化” 。
科研项目全成本管理模式研究
科研项目全成本管理模式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科研项目全成本管理模式,通过对全成本管理模式的概述、传统成本管理模式的分析,以及全成本管理模式的介绍和应用案例,探讨该管理模式的优势和可行性。
全成本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全面管理项目的各项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从而提高项目的效益和质量。
文章还展望了全成本管理模式的未来发展方向,并总结了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应用全成本管理模式,提高科研项目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推动科研领域的发展。
【关键词】科研项目、全成本管理模式、成本管理、传统成本管理模式、应用案例、优势、可行性、发展方向、总结、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引言、正文、结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科研领域中,随着科技发展的迅速推进和科研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科研项目的成本管理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在满足项目基本需求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成本控制不严格、预算超支现象频繁等。
需要引入更加高效的全成本管理模式来应对这一挑战。
在当前背景下,科研项目全成本管理模式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通过深入探讨全成本管理模式的特点和运作机制,可以帮助科研项目管理者更好地把握项目的成本情况,从而提高项目的执行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
对全成本管理模式的研究也可以为科研项目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带来管理理念的更新和提升。
本文旨在针对科研项目的全成本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应用效果和优势,为科研项目管理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全成本管理模式的研究,可以为科研项目管理领域的发展贡献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科研项目全成本管理模式,分析其在提高成本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提升项目管理效果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通过对全成本管理模式的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其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及优势,为科研单位及项目管理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现有成本管理模式的比较和分析,总结其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为全成本管理模式在科研项目中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基地班管理办法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基地班”管理办法院发[2008]25号为加强和完善对“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班”和“国家理科(生物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班”(以下简称:“基地班”)的规范管理,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培养实学创新人才,确保基地班学生的培养质量,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一、录取与管理第一条基地班学生由学校按高考学生填报志愿高分录取。
第二条基地班学生集中住宿,统一管理,具体按学校相关学生管理条例和本管理办法执行。
第三条基地班归属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管理,教务处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协调。
第四条基地班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学生管理工作,配备优秀的管理人员,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
为加强对基地班的管理,有效地实施因材施教,成立基地班教学指导小组。
基地班教学指导小组设正、副组长各一人(分别由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及系统生物学系和生物科学系主任兼任),成员由学院聘请若干名学术造诣深、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和教学管理干部组成,负责基地班的培养计划制订、教学行政管理、教学研究和业务咨询等工作。
二、学制与培养模式第五条对基地班学生实行分段培养,采取“3+1”的本科培养模式(即3年理论教学+1年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和本、硕连读培养模式。
学生在第七学期进行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筛选,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条件为政治思想好、学习成绩优良、身体健康者,但在评定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时,如果仍有一门(含一门)以上课程成绩不及格或受警告(含警告 ) 以上纪律处分者,则不具备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
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比例按国家和学校制定的优惠政策分配。
第六条基地班培养实行导师制,学生可在导师指导下,自主设计、制订个性化的培养计划,选修与研究方向有关的课程;实施创新性实验计划,强化主动学习和主动实践能力。
第七条基地班采取以能力评价为主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对主干和核心课程以及实践教学环节建立过程与终结评分;注重学生领导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评价;注重对学生的爱国主义、诚信守纪、艰苦奋斗、责任意识、顽强拼搏精神等方面的教育与评价。
在理科基地班专业课程中实践文献阅读
加强理科本科生专业素养的培育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目前本科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1]。
国家理科基地班旨在培养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但是基地班本科生在进入更高层级的硕士研究生学习以后,许多学生对科学方法(scientific method)和文献阅读(scientific literature reading)没有系统的概念,以致科研学习停滞不前[2]。
不少研究者指出理科本科生在科学研究方法训练中的不足,导致了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差等一系列问题[2,3]。
我们在理科基地班高年级学生的实际教学中也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缺乏相应的科研思维指导,由此导致的结果直接反映在课程论文的写作上以及毕业实验的设计上,并且在学术规范、论文结构和术语运用方面都存在问题。
实际上科学方法是许多理科专业的英文原版入门基础教材开篇必讲的理论[4,5]。
科学方法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表现在科学文献通用的结构形式上。
文献阅读能力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之一。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本科生阶段开始文献阅读的训练,有助于增强理科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熟悉科学方法的流程,对本科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起着重要的作用[6],对培养本科生的专业素养和锻炼科研思维具有重要意义[1]。
一、把文献阅读引入理科基地班专业课程的可行性生物学基地班的专业定位之一是培养能从事生命科学及相关专业研究与教学的本科人才,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的生源。
科学文献具有专业性和科学性,可以为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基于以上情况,笔者结合所讲授的本科基地班“微生物学”课程,分析了把英文文献阅读引入理科生物学基地班专业课程的可行性。
首先,授课对象已经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和专业背景。
本“微生物学”课程主要面向生物学基地班的三年级学生,授课对象基本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甚至六级考试,具备较好的英语阅读水平;并且经过前两年紧张的课程学习,学生有了较好的专业知识储备,处于有着强烈的科研实践和创新欲望的时期[7]。
立足西部,建设高水平的国家物理学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兰州大学国家物理学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建
范辐 射作用 明 显 , 建设 成 果显 著 .
1 依 托 学 院 , 持 科 学 的 基 地 建 设 指 导 思 坚
想, 准确 定 位 , 立 能 够 满 足 基 础 性 、 究 确 研 型 人 才 培 养 需 求 的 发 展 思 路
维普资讯
第 7期
毕业 生 , 成为立 足 西部 、 向全 国的培养 基础 科学 研 面 究与 教学 人才 的摇 篮 , 进 了我 校 物理 学 科 的整体 促 建设与 发展 , 为西 部 地 区建 设 高 水 平 的物 理 学 基 础
级 学 科 博 士 点 和 5个二 级 学 科 博 士 点 , 9个硕 士
维普资讯
第 2 5卷第 7期
20 0 6年 7月
大 学
物 理
V o 2 7 l 5 NO
C0 LLEG E PHYSI CS
J l. 0 6 uy 2 0
编者 按 : 宣传推 广 国家物 理 学基础 科 学研 究与教 学人 才培 养基 地建设 的 经验 , 于推进 高等 院校物理 基 对
物理 学基 地依托 的兰州 大学 物理 科学 与技 术学 院 , 国务 院学 位 委 员 会 首 批 批 准 的具 有 学 士 、 是 硕
学科博 士点 和物 理 学 院雄 厚 的教 学 科 研 力量 、 多学 科优 势 , 过“ 通 九五 ” 十 五” 间的 重点建 设 , “ 期 办学条 件显 著改 善 , 学质 量显 著提 高 , 学 和科 研 队伍趋 教 教 于合 理 , 具备 了较 高 的教 学 水平 和较 强 的 研 究 能 并
项目管理-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本科生“能力提高(科研训练)项目”组
北大化发〔2007〕7号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本科生“能力提高(科研训练)项目”组织实施暂行办法“十一五”期间,“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金”(原理科基地项目)改变了资助模式,引入竞争机制,由原来的定点、定期、定额资助变为自由申请项目,只是申请资格仍暂时限于原基地单位。
化学学院2006年度申报的本科生“能力提高(科研训练)项目”获得资助,资助总额为180万元,执行期间为三年(2007.1-2009.12)。
本项目的宗旨是依托我院学科门类全、师资整体水平高、生源素质好、科研实力强、科研平台多等综合优势,发动全院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通过课题立项的形式吸收本科生参加有组织的课外科研训练,使更多的学生得到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为了充分发挥项目的效益,规范基金的管理,将我院本科生课外科研活动的规模、质量、组织、管理等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特制定以下组织实施暂行办法:一、项目管理机构1.成立以院长牵头、主管教学副院长具体负责的项目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各系所负责人、分管学生工作的院党政副书记等。
项目组织领导小组负责制订有关政策、协调院内资源、考虑长远规划、争取获得持续资助。
2.成立项目评审专家组(常设机构或临时聘请),成员应包括各二级学科的代表。
专家组负责本科生课外科研课题的立项遴选、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环节的学术评价和审核。
3.指派一名教师(张奇涵老师)担任项目管理秘书,负责日常程序管理和收集各类管理档案。
二、项目实施方案1.本项目的立项遴选、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程序与北京大学“本科生科研基金”课题(君正基金、校长基金、泰兆基金、毛玉刚基金)同步操作。
2.每年资助100个左右的本科生课外科研课题,每个独立课题的资助额度不低于6000元。
对部分入选学校四大基金的课题可以给予一定数额的配套经费。
3.本项目主要面向当年的三年级学生,部分课题可以吸收少量特别优秀的二年级学生参加,获得资助的学生要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完成不少于600小时的科研训练。
人才培养方案和思路
人才培养方案和思路人才培养方案和思路地质学系人才培养基地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力图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教育、综合素质教育、能力培养和得当的管理手段,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1.教学体系突出素质教育,以培养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为总原则,在教学体系中,坚持加强基础,放宽专业,强调地球、资源和环境的整体协调发展,体现专业特色,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追踪学科发展动态,立足学科前沿,注重多学科渗透,重视实践课,加大教学实验条件和野外实习基地建设力度,实现现代化教学手段。
我们建立了以地质学基本理论为主导、以新技术为手段,积极引导学生接触地质学前沿动态的课程体系。
删减了内容陈旧、重复的课程与教学内容,增加地球科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跨1级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增加富有特色的选修课程。
全面改革了实践教学构架,赋予课堂教学实践、课程实践、科研实践、毕业实践新的内涵,构成了全新的、科学完整的地质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新教学计划与原计划相比,加大了选修课的比例,以充分发挥综合大学的优势,给予学生较大的自主空间,有利学生个性的发展。
根据学科优势和地域特点开设特色课程,使科研、师资、地域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2.教学实验实习体系实践教学是地质科学人才培养环节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原有实践教学体系突出认识与方法的锻炼,具有明显的单科性和验证性,启发学生自主思维不足。
针对地质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目前的教学计划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强新技术、新方法对原有体系的改造,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放在首要的位置,突出实践教学的综合性与创新性,打破课堂教学分门别类、自成体系、单课独进的教学过程,使不同课程内容互相交融。
高水平科研资源向教学资源的转化,奠定了教学的高起点和高标准。
激发创新意识,训练创新能力,达到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自我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素质,形成了实践教学从理念到形式全面改革。
加强理科基础建设 培养拔尖人才
加强理科基础建设培养拔尖人才摘要:清华大学物理学基地根据自身的学科特点,培养理念和模式,开设了连续三个学期的专题研究(seminar)课。
该课程为必修,每学期3学分。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研究,综合与联想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密切教师与学生的联系,以利学生向主修方向分流和因材施教。
关键词:理科基地;平台教学;科研实践训练;强调学习兴趣多年来,清华大学物理学基地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物理教育机构为目标,以为国家培养高水平人才为己任,更新教育观念,改革现有体制,以“宽口径、厚基础、强实验”及“因材施教、分流培养”为指导思想,建立多样性和个性化的教学体制和课程体系,努力培养各种类型的可持续发展的拔尖人才。
一、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培养拔尖人才判断我们今天办学是否成功,是否一流,要看几十年;看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最终有多少能够成为学术大师、治国之才或兴业之士。
因此,对物理系每个教师来讲,承担教学、培养学生是最基本的职责。
教师对物理的热爱程度、对讲课的投入程度,将很大程度影响学生对学物理的态度、甚至影响到对人生、对事业的态度。
1.人才培养目标与思路物理基地包含物理学和数理基础科学两个专业的学生。
物理学毕业生应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较强的数学、外语基础和实验技能;能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等工作;具备进一步在物理学科和其他对物理基础要求较高的相关学科深造的良好基础和潜能。
基础科学班是清华大学为加强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于1998年开始试办的一个跨系跨学科的教学试验计划。
通过同时强化数学和物理学的教学,基础科学班的本科生应掌握扎实的数学与物理学基础,并接受一定的科学研究的实际训练。
学生从三年级开始逐步向物理学、数学及校内其他对数理基础要求较高的学科分流发展,根据自己的志趣与能力,选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全校第21次教学讨论会期间及以后,物理系全体教师对教育理念、培养目标、教学体制、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进行了深入研讨,对构建理科平台并逐渐实现大类培养,逐步形成共识,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科研院所高技术项目管理方法探讨
42研究与探索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生产管理与维护中国设备工程 2024.01 (下)加工是航空制造的重要环节之一。
传统的加工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加工精度也难以保证。
而数控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加工过程更加精确和高效。
航空零部件的加工需要非常高的精度和质量,而数控技术可以实现精确到微米级别的加工效果。
除了航空零部件的加工,数控技术还可以在航空发动机的生产中发挥作用。
航空发动机是航空工业的核心部件之一,对航空器的性能和可靠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航空发动机的制造需要非常高的精度和质量,而数控技术可以实现发动机零部件的精确加工和生产。
通过数控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发动机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和质量,同时还可以大大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航空智能制造中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航空航天设备的维护和修理。
航空航天设备的维护和修理需要非常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而数控技术的应用可以使维护和修理过程更加高效和精确。
5 结语本文探讨了智能制造与数控技术的关系,分析了智能制造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征,并通过实际案例阐述了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对科技发展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22年,我国研发经费总支出首次突破了3万亿。
科研项目数量的不断增加对项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项目管理是指运用管理学方法对科研项目从项目申报、项目实施到项目验收的全过程管理,确保项目在约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合同、任务书要求的各项研究目标。
当前,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种类多、差异大、专业性强的科研项目的管理。
因此,进一步改进、加强科研项目管理方法对于国家科技事业发展以及科研院所自身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高技术项目特点高技术项目是一类比较特殊的科研项目,它是以国防科技和国家安全建设为目标的科学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型号研制、工程建设等项目。
它与一般的科研项目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实施“12字”培养目标,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实施“12字”培养目标,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龚沛曾;杨志强;袁科萍;李湘梅;朱君波【期刊名称】《计算机教育》【年(卷),期】2011(000)021【摘要】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national teaching lab for computer science, Tongji University focus on the 12-word training goals, “solid foundation, application-oriented, training innovation”, and tries to deepen reform and practice in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curricula and practice system, teaching methods and aids, scientific assessment and developing innovative ability. These reforms enhanc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nd achieve remarkable results in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compound talents. It's described in the paper.%根据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要求,同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教学实验示范中心计算机基础学科重点围绕着“夯实基础、面向应用、培养创新”12字培养目标,从课程和实践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科学考核和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化改革与实践,全面提升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成效显著。
本文详细介绍了这一实施过程。
【总页数】6页(P11-16)【作者】龚沛曾;杨志强;袁科萍;李湘梅;朱君波【作者单位】同济大学电信学院,上海200092;同济大学电信学院,上海200092;同济大学电信学院,上海200092;同济大学电信学院,上海200092;同济大学电信学院,上海2000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相关文献】1.依托学生社团有效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依托学生社团实施创新能力培养调查研究 [J], 唐菊花;吴宝善;江日青2.依托学生社团有效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依托学生社团实施创新能力培养调查研究 [J], 唐菊花;吴宝善;江日青;3.Coffee Break和Seminar: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南京农业大学生物学理科基地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实践 [J], 张亮;齐继艳;陈舟舟;沈文飚4.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与创新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以石河子大学实施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P)为例 [J], 张凡;陈功军;石利娟5.实施大学生创新工程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 [J], 刘青林;张新虎;魏彦明;陈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理科基地科研训练项目管理模式探索摘要:北京林业大学国家理科基地自成立起,通过开展大学生自主创新和科研训练项目,在提升在校大学生科研素质,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从保障措施和运行管理两个方面阐述关于本科生科研训练管理的方法和经验。
abstract: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national science base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through carrying out the project of students’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raining, it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upgrading the students’ qua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xploring talent training mode. this article elaborated on undergraduate research training management methods and experience from two aspects of the safeguards and operational management.关键词:理科基地;科研训练;管理模式key words: science base;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raining;management model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6-0225-020 引言北京林业大学理科生物学基地自成立起,通过开展大学生自主创新和科研训练项目,在学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院目前已将科研训练列为理科基地学生的必修环节。
生科05盛夏同学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在sci源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之后,近四年理科基地学生在sci上发表论文达10余篇;生科01徐振愚在nature上发表的2篇论文,影响因子达到31.4。
理科基地学生继续深造读研率达80%以上,有60余名本科毕业生赴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等世界一流学校继续深造。
理科生物学基地建设十多年来,坚持学生作为创新实践的主体,在科研训练和人才培养上已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1-3]。
本文通过在保障措施和运行管理两个方面来阐述关于本科生科研训练管理的探索,既有理科基地科研训练计划的实践也有笔者提出的一些建议。
1 科研训练的保障措施1.1 科研训练的经费保障通过多渠道、多方面的争取来确保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经费保障。
近年来,理科基地的教师获得国家科研课题经费达5000多万,通过教师同意学生可以参与其中。
学生可以自由、自主申请项目,审核后给予不同的经费支持。
2011年底,北京林业大学国家理科基地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400万的经费资助,基地通过“理科基地自然科学基金子项目”申报形式将该基金划分为38个导师指定项目和16个学生自选项目,由学生和教师自主申报,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
1.2 将科研实质性地纳入教学过程在教学活动中融入科研,教师是学生科研道路引路人,可以通过多个渠道来激发学生的科研意识:①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可以介绍专业课相关的现有研究成果,以及自己的科研项目和实践经验;②指导学生进行课程论文的写作,调动学生查阅参考文献、了解学术前沿信息,提高学生论文写作能力;③进行探究性的课堂讨论,在某一课题范围让学生介绍自己查找的资料,并且加入自己的看法与见解,老师及时进行点评;④对优秀的科研成果应该进行展示、表扬,肯定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激励学生进行科研创新的主动性。
此外,也可进行开放性实验教学,在具备一定的实验基础技能和科研技能的基础上,可对学生进行开放性实验教学。
开放性实验教学是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过程的教学模式,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主动性,锻炼学生科研素质能力。
1.3 推行导师制根据教师的课题项目和学生的科研兴趣,进行老师与学生的双向选择。
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培养学生科研方面的基础知识和自主学习方法,并给予学生一定的任务,从实战中锻炼科研创新能力。
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及时主动与教师沟通交流科研中遇到的困难与解决方法。
1.4 建立系统化科研训练体系首先是基本科研素质培训,主要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完成。
基本科研素质包括:科研主题的提出、科技前沿动态追踪、文献查阅与获取、科研项目规划与申请、研究方案的制定、研究计划的执行、实验数据获取与处理、研究结果的分析与展示、研究总结报告与科技论文的撰写等。
其次是科研技能培训,应充分利用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部委重点实验室以及学科教师研究室构筑的科研训练平台,以培养基地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意识、创新及实践能力为目标。
1.5 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开放运行全部教学实验室向基地学生开放,为学生科研训练服务,满足学生科研训练的需求,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创新实验室实行个人申请和导师推荐,向具有自选项目的基地学生开放[4]。
鼓励学生将优秀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出,将实验室中研究的成果付诸于实践中,这个过程可以在实习基地中实现。
2 科研训练计划的运行管理科研训练计划运行管理体系,包括评审立项、过程监督、结题验收、汇报交流、激励制度、学分认定。
2.1 评审项目由于大学生能力有限,且大都缺乏科研经验,因此,由基地组织专家教授和专业老师对学生的立项申请进行评审是非常必要的。
评审应从立项的依据、项目可行性、主题新颖性等方面来评价。
通过评审将立项分为国家级、北京市级、校级、学院级,对不同的项目给予不同的支持,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立项评审可以使学生认真对待科研训练,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把握研究的方向,明确研究思路,细化研究计划。
2.2 过程监督大学生虽然具有激情,但还没有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为了确保项目实施的进度和质量,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就必须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对项目进行监督管理。
过程监督包括导师监督指导、填写中期检查表,进行中期答辩等,在课题进行期间,由导师或者研究生对项目的进展进行检查和监督;中期检查表交由学院检查,督促没有及时完成任务的项目组;中期答辩,检查项目完成情况。
2.3 结题验收在项目完成之后,要求学生撰写结题报告。
结题验收,可以使学生对科研训练项目的整个过程有一个全面清楚的认识,也可以总结自己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获得的成果、经验和教训,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科技报告的撰写能力。
结题报告是学生研究成果的呈现,也是作为评价项目的一个重要依据。
2.4 汇报交流通过汇报交流一定时期内研究的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总结能力,通过提出自己在项目实施阶段遇到的困难,集众人的智慧,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也起到监督的作用。
同时,可以形成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
不同小组所研究的方向不同,听取别人的汇报可以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
2.5 激励制度激励应贯穿在整个项目之中。
科研训练给学生发挥创新性提供了一个舞台,但是如果没有进行鼓励和认可,学生就会对科研项目失去热情。
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建立评价和奖励机制。
如项目评审阶段,根据一定的评价体系,将项目分为国家级、北京市级、校级、学院级,在重视程度上和经费额度上有所倾斜。
项目中期检查阶段对于及时完成任务并且取得较好成绩的项目,可追加适当的经费资助。
项目结题后学生提供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如专利、论文等,进行答辩,从答辩中评出一、二、三等奖,从学院人才培养基金中提取一定比例对学生、导师进行奖励。
同时对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学生给予一定的量化分奖励。
注重科研成果展示平台建设,通过项目答辩会、展板、交流报告会、学院网站等形式对学生科研训练的研究成果加以宣传和展示,以此来肯定学生的成就,提高学生对科研的热情。
2.6 学分认定目前,北京林业大学国家理科基地已将科研训练纳入理科生物学基地学生的教学计划,“3学分”制激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
在教学大纲中规定:申请立项记1.0学分,完成科研任务记1.0学分,科研结果发表论文记1.0学分。
理科基地学生毕业时科研训练学分不得低于2.5学分[4]。
这种学分制管理模式,进一步固化和推进了大学生科研创新工作的开展,大学二年级开始所有理科基地生均投身到科研训练中。
3 结语科研训练使学生的科研素质和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强化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锻炼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使其尽早参与到科学研究的队伍中。
科研训练项目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进行综合设计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获取科研数据和数据分析与应用能力、文字表达的能力[5]。
总之,学校应当重视大学生的科研训练,虽然已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还有待进一步的摸索和探讨,以此来提高我国的科技实力,为经济建设和国家建设做贡献。
参考文献:[1]田裕康,罗维平.创新实验室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模式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2):30-32.[2]刘广伟.建设开放型创新实验室,培养学生综合能力[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1):108-110.[3]万华方,朱利泉,李帮秀,等.生物科学专业本科创新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4):168-171.[4]任建武,张志翔,郑彩霞,等.试论理科生物学基地对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以北京林业大学国家理科生物学基地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2,30(1):11-13.[5]白文苑,张文政.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管理模式探索[j].教育研究,2010,4: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