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及分析化学要点
无机与分析化学复习提纲
无机与分析化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分散体系1.基本量(1)物质的量浓度C(2)物质的量分数或摩尔分数X(3)质量摩尔浓度b注:b的数值不随温度变化溶剂是水的稀溶液,b<0.1mol/kg,b与c数值近似相等2.稀溶液的依数性(只与溶质的粒子数(浓度)有关):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与纯溶剂相比具有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和渗透压的性质(1)蒸气压:(即饱和蒸气压,在一定温度下,蒸发速度和凝聚速度相等,达到动态平衡)①与物质本性有关②随温度升高而增大③大多数固体的蒸气压很小蒸气压下降:△pp(拉乌尔定律: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等于纯溶剂的蒸气压乘以溶液中溶剂的摩尔分数。
)△p(拉乌尔定律: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与溶质的物质的量分数成正比)△p(拉乌尔定律: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近似的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与溶质种类无关)(2)沸点沸点升高(根本原因:蒸气压下降)Tb△TbKb只取决于溶剂,而与溶质无关(3)凝固点(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固相蒸气压与液相蒸气压相等,达到动态平衡)凝固点下降(根本原因:蒸气压下降)Tf△TfKf只取决于溶剂,而与溶质无关(4)溶液的渗透压(为了保持渗透平衡而向溶液上方施加的最小压力,称为溶液的渗透压)R为气体常量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数目成正比,而与溶质本性无关当水溶液很稀时,则有:注:通过测定溶液的渗透压就可计算所测定的溶质的摩尔质量)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质量作用定律和速率方程(1)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复杂反应)(2)质量作用定律:基元反应的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以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的绝对值为幂的乘积成正比。
①对于一般的基元反应: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定量关系为(k由化学反应本身决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②对于非基元反应,其反应速率只能通过实验来确定注:由实验测得的反应级数与反应式中反应物计量数之和相等时,该反应不一定是基元反应。
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知识点
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知识点1.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名词: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化合物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反应规律的学科。
其中,无机化合物是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包括无机酸、无机盐和无机氧化物等。
2.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可以按照周期和族进行分类。
周期数代表了元素的电子层数,而族数代表了元素最外层电子的数量和化学性质。
3.化学键的类型:主要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的离子吸引力形成的,共价键是由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的,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形成的。
4.氢键和范德华力:氢键是一种特殊的非共价键,是由氢原子与较电负的原子(如氮、氧和氟)之间的吸引力形成的。
范德华力是由分子之间的瞬时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力和极化-极化相互作用力形成的。
5.配位化学:配位化学是研究配位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学科。
配位化合物是由中心金属离子和一或多个配位体构成的,并通过坐标键相连。
6.配位数和配位体:配位数是指配位化合物中金属离子周围配位体的数目。
配位体是能够通过配位键与金属离子结合的分子或离子。
7.配位键的形成:配位键是由金属离子和配位体之间的坐标键形成的。
金属离子通常用方括号括起来表示,配位体则用化学式或名称表示。
8.配位化合物的结构:配位化合物的结构主要包括配位体的排列方式、金属离子的配位数和配位体之间的几何构型。
常见的几何构型有线性、三角形平面、正方形平面、四面体和八面体等。
9.配位键强度和配位效应:配位键强度是指配位键的拉力,与配位键的长度和配位体的电载密切相关。
配位效应是指不同配位体对同一金属离子形成的配位化合物的影响。
10.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名词:分析化学是研究化学物质组成和性质的学科,主要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
定性分析是确定化学物质中包含的元素和化合物的方法,定量分析是确定化学物质中元素和化合物的数量的方法。
11.分析化学的常用方法:如重量法、容量法、色谱法、光谱法、电化学法和质谱法等。
无极及分析化学要点
第一章 气体、溶液和胶体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计算 PV=nRT (T 单位K )2. 道尔顿理想气体分压定律:P (总)=P(1)+ P(2)+ P(3)+… , 总总n n i =P P i 3.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质量分数:m m B B =ω 物质的量浓度:Vnc B B = 常用单位 mol/L 质量摩尔浓度:ABB m n b =单位mol/kg 摩尔分数(两组分溶液):BA BB n n n x +=4. 溶液的依数性:溶液的蒸汽压下降,溶液的沸点升高,溶液的凝固点下降,溶液的渗透压掌握以水为原溶液,溶液中微粒(分子,离子)的浓度大依数性变化大(凝固点下降大,沸点升高大)。
注意:蔗糖溶液中的微粒是蔗糖分子,NaCl 溶液中的微粒是Na+ 和Cl- 5. 胶体:胶体的性质:电泳,电渗,光学性质(丁达尔现象)胶团结构,判断胶粒带电性,溶胶的聚沉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1. 状态函数: (H, U, T, P, V, S, G 都为状态函数Q, W 不是状态函数) 性质:状态函数的变化只与系统的初始状态和终态有关。
2. 概念:热:系统与环境间因温度差而交换的能量功:除热以外,其他各种形式被传递的能量都称为功。
3.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 (吸热 Q>0,放热 Q<0,系统对外界做功W<0, 外界对系统做功W>0)4.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1)恒容反应热Q V =U - W =U ,恒压反应热:Q p = H 2 -H 1 =H(2)盖斯定律:一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该反应的热效应相同。
(3)f Hm的定义:在标准状态下(100kPa ,298K),由稳定单质生成1摩尔的纯物质时的反应热称为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rH m =∑BBfHm(B)(可以用298.15K 近似计算)。
(4)c Hm的定义:1mol 标准态的某物质B 完全燃烧生成标准态的产物的反应热,称为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燃烧焓。
[无极及分析化学]各章知识点
3.掌握运用盖斯定律进行化学反应自由能变(参 考状态单质的标准摩尔自由能 = 零、反应自由能 由物质的生成自由能求得)。 4.掌握利用反应焓变、熵变、自由能变等热力学、 数据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反应自发进行的温度 (低温、高温、任何温度)、反应是否自发可用温 度来调整。
5.掌握标准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利用已知 反应平衡常数求其他反应的平衡常数。 6.掌握化学平衡的移动;掌握标准自由能变 与标准平衡常数之间的换算;浓度、压力、温 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
一 、基本概念 5.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化学反 应速率方程式、反应速率(碰撞、过渡态)理论、 活化能、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6.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
二 计算
1.掌握运用盖斯定律进行化学反应焓变的计 算(参考状态单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零、反应 焓由物质的生成焓或燃烧焓求得) 2.熵(熵的变化规律、反应或过程前后熵的 变化)
二 、计算 1.分步沉淀 2. 定量分离的条件 3. 沉淀的溶解的平衡计算
第六章 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一、基本概念(术语) 1.电极电位 (条件、标准)。 2. 原电池写法(给定化学反应式能分解成正、 负极,并写出原电池的表示式)。 3. 判断氧化和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用标准电 极电位的判断)。 4. 氧化和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
14. 共价键的特点共价化合物的特点 15.共价键的类型 16 . 杂化轨道和化合物的构型 17. 分子间的力(色、取、诱及氢键 18. 离子的极化 (极化力和变形性、对 晶体键型的影响、对化合物的影响)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
一.基本概念(术语) 1.配合物的组成和命名 2. 配合物中心离子的杂化轨道类型 3. 内轨和外轨配合物,内轨和外轨配合物 合物与磁矩的关系. 4. 高自旋、低自旋配合物 5. 配合平衡的移动(酸度、沉淀、氧化 还原其的影响)
无机与分析化学大一知识点
无机与分析化学大一知识点无机与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在化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大一学生需要了解的无机与分析化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点。
一、无机化学基础知识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无机化学的基础,它按照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排列,包括了所有已知的化学元素。
学生需要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能够根据元素的周期和族别进行分类,了解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2. 化学键化学键是化学元素之间的结合力,常见的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和共价键。
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形成的,共价键是由电子共享而形成的。
学生需要理解化学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3. 配位化学配位化学研究的是过渡金属和主族元素与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需要了解配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配合物的结构,掌握配合物的命名方法和结构表达式的写法。
4. 酸碱理论酸碱反应是无机化学中常见的反应类型。
学生需要了解酸碱的概念、性质和一些常见的酸碱指示剂,理解酸碱中的质子转移和电子转移机制。
二、分析化学基础知识1. 分析化学基本原理分析化学研究的是化学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学生需要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样品制备、数据处理和结果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2. 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化学仪器是进行化学分析的工具,包括光谱仪、色谱仪、质谱仪、电化学仪器等。
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常用的分析化学仪器的原理、操作方法和应用领域。
3. 分析化学方法分析化学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大类。
学生需要了解常见的定性分析方法,如溶剂萃取、酸碱滴定和络合滴定等,以及一些常见的定量分析方法,如比色法、电位滴定法和重量法等。
4. 质量分析质量分析是分析化学的重要内容,包括质谱和光谱等技术。
学生需要了解质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以及光谱技术的分类和应用。
总结:无机与分析化学是大一学生需要了解的基础化学知识点。
无机化学主要包括元素周期表、化学键、配位化学和酸碱理论等内容;分析化学主要包括分析化学基本原理、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化学方法和质量分析等内容。
无极与分析化学第八章(B)
另一方面,盐溶液中的 Mn+(aq)离子又有一种从金属 表面获得电子而沉积在金属 表面的倾向:
Mn (aq) + ne- → M
+
金属越不活泼,溶液越浓, 这种倾向就越大。 图8-2 金属的电极电势
两种倾向无论大小,结果扩散双电层均使得金属与溶 液之间产生电位差,即金属电极的电极电位。 (1)M活泼溶解占主导M负电荷↑,电极电位↓,M 的氧化能力弱。 (2)M不活泼 沉积占主导M正电荷↑,电极电位↑, M的氧化能力强。 通常用来判断电对物质的氧还能力
MnO4- + 5e+ + 8H+ → Mn2+ + 4H2O
二、氧还方程式的配平 1、氧化数法(遵循质量守衡和电荷守衡) 2、离子电子法:先配平半反应(先将半反应两边的 原子数配平,再用电子将电荷数配平)再合并为总 反应。 (1)用离子形式写出基本反应式; (2)分为2个半反应; (3)先配平半反应再乘以适当的系数合为总反应。
Zn片插入含ZnSO4溶液的烧杯中;Cu片插入含CuSO4溶 液的烧杯中;用盐桥将两烧杯溶液沟通,同时将Cu 片、Zn片用导线与检流计相连形成外电路,会发现 有电流通过。(装置如下)
图8-1 铜-锌原电池
盐桥:在U型管中装满用饱和KCl溶液和琼胶作成的 冻胶。盐桥的作用:使Cl-向锌盐方向移动,K+向铜 盐方向移动,使Zn盐和Cu盐溶液一直保持电中性, 从而使电子不断从Zn极流向Cu极。
O
||
O
||
HO − S − O − S − OH || || 有过氧键 故S为+6非+7。
O O
氧化数与化合价有区别:氧化数可以不是整数而化 合价必须是整数。
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物质结构基础1、四个量子数(1) 主量子数(n):电子所处的电子层。
(2) 副(角)量子数(l) :电子所处的电子亚层及电子云的形状。
l值受n限制,可取0,1……,n-1。
(3) 磁量子数(m):轨道在空间的伸展方向。
m的取值受l的限制(0、±1 … ±l),共(2l+1)个。
(4) 自旋量子数(m s):描述电子自旋的状态。
取值+1/2和-1/22、屏蔽效应与钻穿效应(1)屏蔽效应:内层电子对外层电子的排斥作用,削弱了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使有效核电荷数减小(2)钻穿效应:外层电子钻入原子核附近而使体系能量降低的现象。
导致能级交错:如:E4s<E3d3、核外电子排布原理(1) 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至多能容纳两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
(2)能量最低原理:核外电子的分布在不违反泡利原理的前提下,优先占据能量较低的轨道,使整个原子系统能量最低。
(3)洪特规则:在n、l相同的轨道上分布电子时,将尽可能占据m 值不同的轨道,且自旋平行。
等价轨道在电子全充满、半充满、和全空时的状态比较稳定。
原因:两个电子占据同一轨道时,电子间排斥作用使系统的能量升高。
4、原子半径(1)原子半径分类:自由原子半径:电子云的径向分布函数D(r) 的最大值。
共价半径:单质分子中两个相邻原子的核间距一半。
范德华半径:分子晶体中,不同分子的相邻两原子核间距的一半。
注:同一元素的范德华半径较共价半径大。
金属半径:固体中测定两个最邻近原子的核间距一半。
(适用金属元素。
)(2)原子半径变化的周期性同周期:主族元素,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d区过渡元素,原子半径略有减小;从IB 族元素起,原子半径反而有所增大。
同族: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原子半径显著增大。
副族元素,自上而下,原子半径也增大,但幅度较小。
5、电离能:气态原子失去电子变为气态阳离子,克服核电荷对电子的吸引力而消耗的能量。
元素原子的电离能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越大,越难失去电子。
无极分析化学化学反应基本原理
化学反应热的实验测定
• 反应热:当生成物和反应物温度相同时,化学反
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Q nCm T
比热容:1 g 物质温度升高1 K 所需要的热量。
热容测定:热量计
设一个封闭系统,处于一始态,具有一定热力学
能 U1,系统从环境吸热 ,并从环境得到功,变化至
终态,具有一定热力学能U2 。
Q>0 U1 U2
W>0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 移项 U2 = U1 +(Q + W)
U2 - U1 = U = Q + W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能量和方向
②、正确写出反应计量式。同一反应,以不同
的计量式表示,其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不同
2H2(g)+O2(g) 2H2O(g) △ rHm (298.15K) = - 483.64kJ· -1 mol
1 mol H2(g)+ O2(g) H2O(g) △ rHm (298.15K) = -241.82kJ· -1 2
化学反应计量式和反应进度
化学反应计量式: aA bB lL mM
0 aA bB lL mM
B —物质B的化学计量数
0 B B
B
νA=-a, νB=-b, νL=l, νM=m
反应进度:
nB
B
nB (t ) nB (0)
B
单位是mol
t2时 nB/mol 1.5 5.5 3.0 2 1.5mol N2 g 3H2 g 2NH3 g t0时 nB/mol 3.0 t1时 nB/mol 2.0 10.0 7.0 0 2.0 0 1
无极及分析化学要点
无极及分析化学要点无极是一种开放的化学系统,它是由汉斯·博魏(Hans Boerweg)发明的。
它建立在四大基本原则之上:即阴离子元素可分割成一组可分组的元素,元素之间的比例关系由原子额来确定,元素属性中有一种特殊的关系叫做“它本身”,以及根据特定质量&原子所有性质是定义的。
无极化学系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典时期。
在古希腊时期,阿基米德假定矿物质中存在着四基本原子——水,火,风和土,而这些原子能够相互作用以形成物质,并根据勒索哲拉思的古典化学,物质构成的元素形成的有序的系统",也就是无极的"。
在17世纪,瑞典化学家冯·雅各布斯(Johann Joachim Becher)提出了无极理论,并提出了三种基本“质(原子)”——气体质、浊质和灵质,在他的理论中,三种质可以相互作用形成新物质,然后根据勒索哲拉思的古典化学,形成了一种新的无极系统。
在18世纪,汉斯·博魏(Hans Boerweg)系统化地发掘和运用了无极化学系统,他把化学从古希腊时期定义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思想转变成一种开放的化学系统,他把无极化学以“原子,分子和混合物”的概念定义出来。
他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化学实验方法,以验证他的理论。
这一新的思想直接对18世纪末的化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化学知识从一种简单的古代模型转变为一种更加科学的说法。
在19世纪,维格纳(Jöns Jacob Berzelius)和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建立了分析化学,使化学知识由古代无极化学概念转变为可以理性分析的形式,这也是无极原子的发展历程。
维格纳的贡献是,将化学反应类型由概念变为精确的量,这种新的分析方式使化学家对分子或原子的形状和它们怎么影响其他化学物质的机理有了更好的理解。
同时,爱因斯坦为探究和计算化学反应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框架,提出了“能量论”和“物质论”,这也成为了现代化学的基础。
西藏自治区考研化学复习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重要概念总结
西藏自治区考研化学复习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重要概念总结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是化学科学中的两个重要分支,对于考研化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熟练掌握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的重要概念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对西藏自治区考研化学复习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的重要概念进行总结。
一、无机化学重要概念总结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无机化学中最基本的工具,它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规律进行排列。
学生应该熟悉元素周期表的布局,并掌握各个元素的基本信息。
2. 化学键:化学键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常见的化学键类型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了解不同类型的化学键特点和形成机制对于无机化学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3. 配位化学:配位化学是研究过渡金属化合物的重要领域。
学生应该了解配位物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同配位键的特点和反应机制。
4. 酸碱与盐:酸碱与盐是无机化学中的基本概念。
学生需要熟悉酸碱与盐的定义、性质和常见的酸碱反应类型。
5. 反应速率与平衡:学生需要掌握无机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平衡的概念,了解影响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因素,并熟悉相关计算方法。
二、分析化学重要概念总结1.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是通过测量和计算物质中某种成分的含量来确定该成分的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是通过确定物质中存在的组分种类来确定其成分的分析方法。
学生需要了解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方法。
2. 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是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
学生应了解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和操作流程,并掌握相关仪器的使用和数据处理方法。
3. 电化学分析:电化学分析是通过测量电流、电压和电导等电化学参数来定量和定性分析化学物质的方法。
学生需要了解电化学分析的原理和常用的电化学分析方法。
4. 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通过测量化合物分子的质量与电荷比来确定其分子结构和成分的方法。
学生需要了解质谱分析的原理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5. 色谱分析:色谱分析是利用化合物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差异性质进行分离和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
第一课无极及分析化学第一章
无机及化学分析Inorganic & Analytical Chemistry第一章分散体系Dispersed System本章学习要求1、了解分散体系的分类;2、掌握溶液浓度的定义及其相互换算;3、掌握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计算;4、掌握胶体的特性及胶团结构式的书写;5、掌握溶液的稳定性与凝结。
1.1分散系分类1.分散系的定义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体系。
分散质(相)(dispersion phase)被分散的物质分散剂(dispersed medium)起分散作用的物质细小水滴 + 空气→云雾 相 在体系内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均匀的部分称为相。
分散系在自然界中广为存在: ▼▼ ▼ 金属化合物 + 岩石→ 矿石 二氧化碳 + 水 →汽水2.分散系的分类1) 按物质的聚集状态分类:分散质分散剂实例气气空气、液气云、雾固气烟、尘气液汽水、泡沫液液牛奶、豆浆、固液泥浆、溶液、气固泡沫塑料、馒头液固珍珠、肉冻、固固合金、有色玻璃2) 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类:分散系直径/nm实例特征相系溶液<1 蔗糖水食盐水最稳定,不沉降、能透过滤纸单胶体1-100血液AgI 溶胶微浑浊半透明或不浑浊透明,有Tyndal尔现象多粗>100 牛奶泥浆不透明、不稳定不透过滤纸多1.2 溶液1.溶液 (Solutions)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1) 物质的量n : 表示物质基本单元数目多少的物理量。
2) 单位: mol分散质以小分子、离子或原子为质点均 匀地分散在分散剂中所形成的分散系。
V /)B (n )B (c 一升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2.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电子及其它粒子的特定组合。
4) 摩尔质量: M B = m B /n B1) 物质的量浓度 c(B) ① 定义: ② 公式: ③ 单位: mol ·dm -3 (mol ·L -1)系统中组成物质的基本组分,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 3) 基本单元:一千克溶剂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 2) 质量摩尔浓度 b(B)① 定义: ② 公式:③ 单位: mol ·kg -1 与温度无关。
无极及分析化学教学进度表
摩录像、分组讨论等)
使用教材:无机及分析化学 钟国清 朱云云主编 科学出版社
选读参考书::《无机及分析化学》,浙江大 学,高教出版社
必读参考书:无机及分析化学,南京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编写组,高等教学出版社(第三版)
注:1、本表作为检查该门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执行情况的依据,请务必认真填写;
2、本表壹式叁份,教务部、所在学院(系)、本人各留壹份,并向教学班公布;
容;
第三章 化学 (2)了解热力学 掌握焓、熵、自由能的 PPT等现代教学技术结合板书
热力学初步 能、焓、熵、
各种计算方法
第二至第三节 Gibbs函数等状态
62
函数的物理意义; (3)初步掌握化
学反应在标准态下
的焓变、熵变和
Gibbs函数变的计
第四章 化学 (1)理解化学反 化学热力学与平衡常数 PPT等现代教学技术结合板书
平衡与酸碱滴 析法的滴定过程和 定。
定法
滴定方式,明确滴
第四至第七节 定分析法对化学反
第七章 沉淀 应的要求;(6)
溶解平衡及其 掌握有关标准溶液
在定量分析中 浓度间的相互换算
的应用
和滴定分析结果的
计算方法;(7)
了解酸碱指示剂的
13 2
作用原理、变色范 围及其应用;
(8)熟悉各种类
型的酸碱滴定过程
差和偏差的各种表 均偏差,标准偏差及相
示方法及其有关计 对标准偏差)的计算方
算。(4)明确有 法。
效数字的意义,熟
练掌握其运算规则
第一章 绪论 。(5)了解分析 溶液的组成量度及非电 PPT等现代教学技术结合板书
第二章 气体 数据的科学处理方 解质稀溶液的有关计算
分析化学总结
1-21.分析化学任务: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2.分析化学分类: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化学分析、仪器分析无极分析、有机分析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超微量分析例行分析、仲裁分析3.应树立观念:量和误差观念4.定量分析程序:(1)试样采集(2)试样分离富集(3)分析方法的选择与分析测定、误差数据处理(4)质量保证与控制5.切乔特公式:Q≥Kd2Q(kg):平均试样采集量的最小值d(mm):试样中最大颗粒直径K:反应物料特性的系数6.等物质的量反应规则:对滴定反应:aA+bB=cC+dD选择包括反应式在内的化学式为反应单元,即选aA、bB、cC、dD为基本单元,则:n aA=n bB=n cC=n dD上式即为等物质的量反应规则。
7.化学因数:计算结果时,通过“CaCO3含量”可计算出“CaO含量”,所使用的换算系数,称为“化学因数”(或化学因子),记为F。
(CaO/CaCO3)F=待测化学式的摩尔质量/已知化学式摩尔质量8.基准物质:能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或标定溶液准确浓度的物质9.标准溶液(滴定剂):已知其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10.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11.滴定度:每毫升滴定剂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克或毫克)12.滴定方法: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13.滴定方式:直接滴定法、返滴定法、置换滴定法、间接滴定法用高锰酸钾法测定不纯CaCO3样品的含量时,可采用间接滴定法。
称取试样0.2300g,溶于盐酸,加入过量的草酸铵溶液,使钙离子转化为草酸钙沉淀,将沉淀过滤、洗涤后溶于硫酸溶液。
此溶液中的草酸根离子用0.04000mol/L的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所消耗的体积为20.03mL。
计算试样中CaCO3和CaO的含量。
解:CaCO3+2H+=H2O+CO2+Ca2+Ca2++C2O42-=CaC2O4CaC2O4+2H+=H2C2O4+2Ca2+5H2C2O4+2MnO4-+6H+=2Mn2++10CO2+8H2O根据“等物质的量反应规则”:n(CaO)=n(CaCO3)=n(C2O42-)=n(2/5MnO4-)=5/2n(MnO4-)CaCO3%=5/2C(MnO4-)V(MnO4-)M(CaCO3)100/ms=88.35CaO%=5/2C(MnO4-)V(MnO4-)M(CaO)100/ms=49.50试求0.02000mol/L的K2Cr2O7标准液对Fe、Fe2O3和Fe3O4滴定度?解: 相关反应为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根据“等物质的量反应规则”:n(Cr2O72-)=n(6Fe2+)=n(3Fe2O3)= n(2Fe3O4)T(Fe/S)=CSM(6Fe)/1000=6.702mg/mLT(Fe2O3/S)=CSM(3Fe2O3)/1000=9.581mg/mLT(Fe3O4/S)=CSM(2Fe3O4)/1000=9.260mg/mL31.误差类型:系统误差(方法误差、仪器和试剂误差、操作误差、主观误差)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由固定的因素所造成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气体、溶液和胶体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计算 PV=nRT (T 单位K )2. 道尔顿理想气体分压定律:P (总)=P(1)+ P(2)+ P(3)+… ,总总n n i =P P i3.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质量分数:m m B B =ω 物质的量浓度:V n c B B= 常用单位 mol/L 质量摩尔浓度:A BB m n b = 单位mol/kg摩尔分数(两组分溶液):B A BB n n n x +=4. 溶液的依数性:溶液的蒸汽压下降,溶液的沸点升高,溶液的凝固点下降,溶液的渗透压掌握以水为原溶液,溶液中微粒(分子,离子)的浓度大依数性变化大(凝固点下降大,沸点升高大)。
注意:蔗糖溶液中的微粒是蔗糖分子,NaCl 溶液中的微粒是Na+ 和Cl-5. 胶体:电泳,胶团结构,判断胶粒带电性,溶胶的聚沉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1. 状态函数: (H, U, T, P , V , S, G 都为状态函数Q, W 不是状态函数)性质:状态函数的变化只与系统的初始状态和终态有关。
2. 概念:热:系统与环境间因温度差而交换的能量功:除热以外,其他各种形式被传递的能量都称为功。
3.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 (吸热Q>0,放热Q<0,系统对外界做功W<0, 外界对系统做功W>0)4.化学反应热的计算:(1)恒容反应热QV = ∆U - W = ∆U ,恒压反应热:Q p = H2-H1 = ∆H (2)盖斯定律:一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该反应的热效应相同。
(3)∆f H m的定义:在标准状态下(100kPa,298K),由稳定单质生成1摩尔的纯物质时的反应热称为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r H m νB∆f H m(B)(可以用298.15K近似计算)。
= ∑B(4)∆c H m的定义:1mol标准态的某物质B完全燃烧生成标准态ν的产物的反应热,称为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燃烧焓。
∆r H m= -∑B∆c H m(B)(可以用298.15K近似计算)。
B5.熵(S)——混乱度的量度(混乱度大,熵大),反应分子数增多的反应,熵增大。
热力学第三定律:纯净物质的完美晶体熵值为0即S*( 0 K ) = 0 ,标准摩尔熵S m (B,T ),νB S m(B) (可以用298.15K近似计算)∆r S m =∑B注意:参考状态单质S m(B,T )不为零,而∆ f H m,∆f G m 及(H+,aq)的人为规定值为零νB∆f G m (B) ,是T的函数不在298.15K时,∆r G m 6.∆r G m=∑B(T)=∆r H m-T∆r S m,计算时注意S的单位。
7. 判断反应的自发方向性(p39):根据∆r H m,∆r S m的正负、温度的影响可分四种情况。
(p41)8、平衡概念,K (标准态)表达时应注意:平衡状态;与化学计量方程式有关;纯固体、液体、溶剂参与时平衡常数中不写。
多重平衡规则(p46)。
9、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 r G m =∆ r G m (-RT ln K ) + RT ln Q ⇒ 反应商判据。
10、化学平衡移动——吕·查德里原理,注意温度的影响和有关计算。
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1. 平均速率的计算2、质量作用定律:基元反应:v = k c A x c B y ,非基元反应不同,速率常数k 有单位与(x+y )级数有关。
3、了解速率理论(碰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有效碰撞条件:活化分子、适当取向。
)、Arrhenius 公式k = A ⋅e -a E /RT ,ln 12k k = -a 2111E R T T ⎛⎫- ⎪⎝⎭第四章 物质结构简介1.掌握四个量子数(n, l, m, m s ):四个量子数的取值,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
n 决定了轨道能量,l 决定了原子轨道的形状,m 决定了原子轨道在空间的伸展方向,m s 决定了电子的自旋。
判断电子状态是否可能。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写出核外电子的排布式3.了解周期性与元素的基本性质的关系4.了解共价键第五章分析化学概论1、准确度和精密度,定义及两者的关系。
准确度:表示测定结果(x)与真实值(x T)的接近程度,准确度的高低用误差E的大小来衡量。
绝对误差E a和相对误差E r精密度——指在相同条件下,多次平行测定同一样品所得的测定结果之间的相互接近程度。
精密度高低用偏差来衡量。
绝对偏差、相对偏差、平均偏差及相对平均偏差。
系统误差(固定的、偏向性的):方法误差、仪器和试剂误差、操作误差。
偶然误差(正态分布):由某些难以控制、无法避免的偶然因素引起而造成的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的减免:(1)方法误差——采用标准方法,对照、回收实验。
(2)试剂误差——作空白实验。
(3)仪器误差——校正仪器、外检。
(4)操作误差——内检。
(5)减小测量误差(使相对误差<0.1%):称样量≥0.2g,试剂用量≥20mL偶然误差的减免——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
2、有效数字和运算规则:对数值的有效数字位数取决于小数点后的位数。
四舍六入五成双(加减与小数点后有效位数最小者相同,乘除与有效位数最少者相同)。
3、滴定分析法的基本要求(99.9%,快,能确定终点,稳定)。
标准溶液、基准物质、T ——滴定度的定义。
第六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1、酸碱质子理论:质子酸质子碱 十 质子, 共轭质子酸碱对,Θa K ⨯Θb K =θW K2、 质子平衡式:原则是得与失质子相等。
如:NH 4HCO 3水溶液系统中、参考组分为:NH 4+ ,HCO 3- ,H 2Oc(NH 3) + c(CO 32-) + c(OH -) = c(H +) + c(H 2CO 3)3、弱酸、弱碱的pH 有关计算,注意条件:a c ·θa K ≥20θW K ,,且ac /θaK ≥500,三种情况。
4.多元弱酸(碱)溶液:Θ1a K / Θ2a K ≥ 104时近似一元酸(碱)处理。
5、两性物质:c θ2a K ≥20θW K , c ≥20θ1a K , θθ21)(a a K K H c =+ ⇒ pH=1/2(p K a1θ + p K a2θ )。
6、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什么样的溶液具有缓冲能力(既有酸抗体又有碱抗体的溶液))()(lg )(--=A c HA c HA pK pHa θ,选择pH 接近的pKa 或pKb ,1)(±=HA pK pH a θ7、酸碱滴定曲线:化学计量点和滴定突跃的pH 值计算,要求±0.1%范围,与起始浓度、K a K b 有关,滴定条件:K a ≥ 10-78、指示剂的理论变色范围:pH = p )(HIn K aθ士 1,指示剂的选择条件是变色范围落在滴定突跃范围内。
10、应用。
有关滴定分析计算。
混合碱的测定————(双指示剂法)混合碱的组成有NaOH ,Na 2CO 3 ,NaHCO 3 及其混合物(1)NaOH+Na 2CO 3 (2)Na 2CO 3+NaHCO 3双指示剂法:PH=8-10 酚酞变色时:用去HCl 标准溶液V 1(mL);PH=3.1-4.4甲基橙变色时:用去HCl 标准溶液V 2(mL)。
根据V 1和V 2数值的大小判断混合碱的组成(定性/定量计算) : 判断组成:V 1>V 2 : NaOH(V 1-V 2) ,Na 2CO 3 (2V 2)V 1<V 2 : Na 2CO 3 (2V 1),NaHCO 3 (V 2-V 1)V 1=V 2 : 则碱液只含Na 2CO 3V 1=0 ,V 2>0 : 则碱液只含NaHCO 3V 2=0 ,V 1>0 : 则碱液只含NaOH第七章: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测定法1、K sp 的表示与s 的换算。
可以从热力学、实验求得。
2、溶度积原理——沉淀反应的反应商。
(1) 当Q > K sp 时,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2) 当Q = K sp 时,溶液饱和,沉淀溶解处于动态平衡;(3) 当Q < K sp 时,溶液不饱和,无沉淀析出。
4、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5、 沉淀的溶解(1)酸度:硫化物和氢氧化物,从平衡原理推导计算K = )S H ()MS (]H []S H ][M [2a sp 222K K =++, K sp (M(OH)n ) = [M n +][OH -]n ,注意起始和沉淀完全的pH 计算。
(2)分步沉淀,沉淀转化与K sp 有关,注意:同一类型,不同类型。
沉淀完全时离子浓度小于10-5。
第八章 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1.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中心原子,配体,配位数2.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3.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常数 K f θ ,K f θ4. 配位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 (p195)5. EDTA 配位滴定法:配离子的条件稳定常数,酸度对条件稳定常数的影响lg '()lg ()lg ()f f H K M Y K M Y Y θθα=-,准确滴定的条件lg '()8.0f K M Y θ≥,配离子的稳定常数越大选定的酸性条件的PH 越小。
6. 金属指示剂显色时是那种型体7、 酸度对配位滴定的影响:一个是对MY 配合物的影响,另一个是可能形成M(OH)n8、配位滴定的应用,配位滴定的计算第九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1、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氧化数法,离子电子法)2、氧化与还原和半反应与电对的概念。
原电池结构及符号。
3、标准氢电极,电极电势,注意电极电势的介质、大小的意义等。
4、原电池的电动势与∆r G 的关系,∆r G m = -nFE ,非标态电动势,及电极有类似的公式。
5、 能斯特方程,E = E +Q n lg 0592.0,ϕ (Ox/Red) = ϕ (Ox/Red)+b ad Ox nF RT)(Re )(ln ,讨论酸度和弱电解质。
总结:c OX ↓, ϕ↓,c R ed ↓, ϕ↑,酸性对含氧物质影响明显。
6、电极电势的应用,1)ϕ值越大,表明氧化态物质得电子能力越强,是强氧化剂。
ϕ值越低,表明还原态物质失电子能力越强,是强还原剂。
2)原电池中电极电势高的是正极,电极电势低的是负极。
3)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E>0,=0,<0。
7、E 与K ,E =n 0592.0lgK ,对一个具体的氧化还原反应,E=ϕ 氧 - ϕ 还。
8、θsp K 或pH 值有关计算,设计原电池,E =ϕ (+)-ϕ (-)。
9、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方法1)重铬酸钾法,强酸条件,常温下进行,具有一系列优点:如基准试剂,稳定性很高,滴定速度较快等。
2)高锰酸钾法,优点是氧化能力强,可应用于直接、间接、返滴定等多种滴定分析,可对无机物、有机物进行滴定,本身为自身指示剂,缺点是稳定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