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波谱学
波谱解析试题及答案
波普解析试题一、名词解释(5*4分=20分)1。
波谱学2。
屏蔽效应3.电池辐射区域4.重排反应5。
驰骋过程二、选择题。
(10*2分=20分)1。
化合物中只有一个羰基,却在1773cm-1和1736cm—1处出现两个吸收峰这是因为:( )A、诱导效应B、共轭效应C、费米共振D、空间位阻2. 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色散元件材料为:()A、玻璃B、石英C、红宝石D、卤化物晶体3。
预测H2S分子的基频峰数为:()A、4 B、3C、2D、14.若外加磁场的强度H0逐渐加大时,则使原子核自旋能级的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所需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A、不变B、逐渐变大C、逐渐变小D、随原核而变5.下列哪种核不适宜核磁共振测定:( )A、12CB、15NC、19FD、31P6。
在丁酮质谱中,质荷比质为29的碎片离子是发生了()A、α-裂解 B、I—裂解C、重排裂解 D、γ-H迁移7。
在四谱综合解析过程中,确定苯环取代基的位置,最有效的方法是()A、紫外和核磁 B、质谱和红外C、红外和核磁 D、质谱和核磁8。
下列化合物按1H化学位移值从大到小排列()a.CH2=CH2b。
CH CH c.HCHO d.A、a、b、c、d B、a、c、b、dC、c、d、a、bD、d、c、b、a9。
在碱性条件下,苯酚的最大吸波长将发生何种变化?()A.红移B. 蓝移C。
不变D。
不能确定10.芳烃(M=134), 质谱图上于m/e91处显一强峰,试问其可能的结构是:( )A. B. C。
D.三、问答题(5*5分=25分)1.红外光谱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什么?2。
影响物质红外光谱中峰位的因素有哪些?3.色散型光谱仪主要有哪些部分组成?4。
核磁共振谱是物质内部什么运动在外部的一种表现形式?5. 紫外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四、计算和推断题(9+9+17=35分)1.某化合物(不含N元素)分子离子区质谱数据为M(72),相对丰度100%; M+1(73),相对丰度3。
波谱分析知识点
波谱分析(spectra analysis)波谱分析的内涵与外延:定义:利用特定的仪器,测试化合物的多种特征波谱图,通过分析推断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特定的仪器:紫外,红外,核磁,质谱,(X-射线,圆二色谱等)特征波谱图: 四大谱;X-射线单晶衍射,圆二色谱等化合物:一般为纯的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分子中原子的连接顺序、位置;构象,空间结构仪器分析(定量),波谱分析(定性)综合性、交叉科学(化学、物理、数学、自动化、计算机)作用:波谱解析理论原理是物理学,主要应用于化学领域(天然产物化学和中药化学、有机化学、药物化学等),在药物、化工,石油,食品及其它工业部门有着广泛的应用;分析的主要对象是有机化合物。
第一章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a,UV)一、电磁波的基本性质和分类1、波粒二象性光的三要素:波长(λ),速度(c),频率 (v)电磁波的波动性电磁波的粒子性光速 c:c=3.0×10^10 cm/s 波长λ :电磁波相邻波峰间的距离。
用nm,μm,cm,m 等表示频率v:v=c/ λ,用 Hz 表示。
光子具有能量,其能量大小由下式决定:E = hν = hc/λ (式中E为光子的能量,h为普朗克常数,其值为6.624× 10-34j.s )2、分子的能量组成(能级图)E 分子= E平+ E转+ E振+E电子能量大小: E转< E振< E电子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微波吸收谱核磁共振谱内层电子能级跃迁外层电子分子振动与转动分子转动电子自旋核自旋X-射线远紫外近紫外可见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微波无线电波0.1~1nm 4~200nm 200~400nm400~800nm0.8~2.5um25~400um0.04~25cm25~1000cm 紫外光谱远紫外(4~200nm):又叫真空紫外区近紫外(200~400nm):又叫石英紫外区,最为常用。
电子跃迁类型的影响σ→σ*跃迁:150nm左右,真空紫外区n→σ*跃迁:一般小于200nm 弱吸收,ε约100π→π*跃迁:160~180nm(孤立双键),>200nm (共轭双键)强吸收,ε约104n→π*跃迁:200~400nm 弱吸收,ε约1002.3.表示方法和常用术语发色团:广义上讲,是分子中能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的结构系统。
第十四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2010学生
瑞士科学家库尔特·. 维特里希Kurt Wüthrich因发展对溶液中
生物大分子结构的nmr测定方法
Related Nobel Prize
2003年诺贝尔医学奖 :
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 (Paul Lauterbur)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 斯菲尔德(Peter Mansfield )发明了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MRI )
自旋弛豫。当两个相邻的核处于不同能级, 高能级 核与低能级核通过自旋状态的交换而实现能量转移 所发生的弛豫现象。 横向弛豫的结果:交换能量的两个核的取向被掉 换,各种能级的核数目不变,系统的总能量不变。
为何称为纵向和横向弛豫?
宏观磁化强度矢量
B0 z
B0 z’ M0
y x
y’ x’
定义:单位体积内原子核磁矩的矢量和,其方向与 外磁场方向相同
进动频率
υ
=
γ 2π
B0
二、原子核的自旋能级和共振吸收
2. 原子核的共振吸收
共振吸收的条件
ΔE
=
E−1/ 2
− E1/ 2
=
γh 2π
B0
⇒ υ0h
=
γh 2π
B0
⇒ υ0
=
γ 2π
B0
υ
=
γ 2π
B0
∴若ν0
=ν
=
γ 2π
B0
可实现共振吸收
二、原子核的自旋能级和共振吸收
2. 原子核的共振吸收
ν0
处于低能态的核将吸收射频能量而跃迁 至高能态,这种现象称为核磁共振现象
第一节 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基本原理
三、自旋弛豫
知识点2-波谱分析简介
可见光 近红外光 中红外光 远红外光 微波 射频
400-750nm 0.75-2.5mm 2.5-50mm 50-1000mm 0.1-100cm 1-1000m
2.5104-1.3104 1.3104-4103 4000-200 200-10 10-0.01 10-2-10-5
7.5108-4.0108 4.0108-1.2108 1.2108-6.0106 6.0106-105 105-102 102-0.1
分子中的这三种运动状态都对应有一定的能 级。即在分子中存在着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 动能级。其中电子能级的间距最大(每个能级间 的能量差叫能级差),振动能级次之,转动能级 的间距最小。 如果用E电子, E振以及 E转表示各能级差, 则:
E电子> E振> E转
能级跃迁
E转 ‹ E振 ‹ E电 电子能级间跃迁的 同时,总伴随有振动和 转动能级间的跃迁。即 电子光谱中总包含有振 动能级和转动能级间跃 迁产生的若干谱线而呈 现宽谱带。
E2 (激发态)
E
光谱仪
E E1(基态)
A
当用光照射分子时,分子就要选择性的吸收某些 波长(频率)的光而由较低的能级E1跃迁到较高能级 E2上,所吸收的光的能量就等于两能级的能量之差: E = E1 - E2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M + 热 M + 荧光或磷光
M + h 基态 E1
3.1-1.7 1.7-0.5 分子振动能级 0.5-0.02 210-2-410-4 410-4-410-7 410-7-410-10 分子转动能级 分子转动,电 子自旋 电子自旋、核自旋
讨论:
1(1)转动能级间的能量差ΔΕr:0.005~0.050eV,跃 迁产生吸收光谱位于远红外区。远红外光谱或分子转动光谱 ; 1(2)振动能级的能量差ΔΕv约为:0.05~1eV,跃迁 产生的吸收光谱位于红外区,红外光谱或分子振动光谱;
微波频率及波导波长的测量
开放项目讲义微波频率及波导波长的测量1.微波的性质微波技术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门尖端科学技术, 它不仅在通讯、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量子电子学以及农业生产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科学研究中也是一种重要的观测手段, 微波的研究方法和测试设备都与无线电波的不同。
从图1可以看出, 微波的频率范围是处于光波和广播电视所采用的无线电波之间, 因此它兼有两者的性质, 却又区别于两者。
与无线电波相比, 微波有下述几个主要特点图1 电磁波的分类(1). 波长短(1m —1mm): 具有直线传播的特性, 利用这个特点, 就能在微波波段制成方向性极好的天线系统, 也可以收到地面和宇宙空间各种物体反射回来的微弱信号, 从而确定物体的方位和距离, 为雷达定位、导航等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应用。
(2). 频率高: 微波的电磁振荡周期(10-9一10-12s)很短, 已经和电子管中电子在电极间的飞越时间(约10-9s)可以比拟, 甚至还小, 因此普通电子管不能再用作微波器件(振荡器、放大器和检波器)中, 而必须采用原理完全不同的微波电子管(速调管、磁控管和行波管等)、微波固体器件和量子器件来代替。
另外, 微波传输线、微波元件和微波测量设备的线度与波长具有相近的数量级, 在导体中传播时趋肤效应和辐射变得十分严重, 一般无线电元件如电阻, 电容, 电感等元件都不再适用, 也必须用原理完全不同的微波元件(波导管、波导元件、谐振腔等)来代替。
(3). 微波在研究方法上不像无线电那样去研究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 而是研究微波系统中的电磁场, 以波长、功率、驻波系数等作为基本测量参量。
(4). 量子特性:在微波波段, 电磁波每个量子的能量范围大约是10-6~10-3eV, 而许多原子和分子发射和吸收的电磁波的波长也正好处在微波波段内。
人们利用这一特点来研究分子和原子的结构, 发展了微波波谱学和量子电子学等尖端学科, 并研制了低噪音的量子放大器和准确的分子钟, 原子钟。
辅酶Q_10_的波谱学特征和结构确证_牛瑞红
化 学工 程师 C hem ical Eng ineer
2008年 7月
文章编号: 1002- 1124 ( 2008) 07 - 0021- 03
分 析 测 试
辅酶 Q10 的波谱学特征和结构确证
牛瑞红 1, 郝二军 2, 周 勇 3
( 1. 新乡县教师进修学校, 河南 新乡 453000; 2. 河南师范大学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河南 新乡 453002; 3. 新乡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系, 河南 新乡 453003)
[ 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3, 36( 4) : 314. [ 2] 姚文兵, 王华, 施军, 等. 辅酶 Q10对动物学习记忆 的促进作用
3. D epartm ent of C hem istry and Env ironm en t Engin eering of X inx iang U n ivers ity, X inx iang 453003, Ch ina) A bstrac t: T he infrared spectrum, u ltrav io le t spectrum, mass spectrum, 1H - 1H corre la ted spectroscopy ( 1H - 1H COSY ), ( 1H detec ted) heteronuc lea r mu ltiple- quantum coherence( HMQ C), ( 1H detected) hete ro-
关键词: 辅酶 Q10; 核磁共振; 归属; 红外; 紫外
中图分类号: TQ464. 8
文献标识码: A
Spectral data ana ly sis and identifica tion o f coenzym e Q 10 N I U R ui- hong1, HAO E r- jun2, ZHOU Y ong3
《有机化学》第十三章 有机波普学基础 - 副本
伸缩振动: 改变键长的振动
(Stretching vibration , ν)
弯曲振动: 改变键角的振动
(Bending vibration, δ)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
上页 下页 首页 22
第十三章 有机波谱学基础 第三节 红外光谱(一、基本原理)
以亚甲基为例说明分子中化学键不同 的振动形式所产生的不同红外吸收峰。
图例3 香芹酮的紫外光谱图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
上页 下页 首页 10
第十三章 有机波谱学基础 第二节 紫外光谱(一、基本原理)
三类分子轨道:
σ轨道(σ键电子。分为σ和σ*)
π轨道(π键电子。分为π和π*)
非键轨道(n):未共用对电子
n
价电子按能量最低原理填入成键 轨道中,反键轨道能量较高,基态时是 空着的。电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 所需能量与光波频率相匹配时,就吸收 光能而跃迁。价电子跃迁所需能量在紫 外及可见光区。
光子的能量和波动性:
E = hν = hc/λ (h:plank 常数) c = λ·ν , σ = 1/ λ = ν /c λ:波长, ν:频率, c:光速, σ:波数
波长越短 频率越高 能量越大
邓健 制作 夏淑贞 审校
上页 下页 首页 3
第十三章 有机波谱学基础 第一节 吸收光谱的一般原理
不同能量的光谱相对于分子的不同运动
邓健 制作 夏淑贞 审校
上页 下页 首页 21
第十三章 有机波谱学基础 第三节 红外光谱(一、基本原理)
一、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在真实分子中, 原子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这种运动可 分为两大类:一是振动, 包括键的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 二是转动, 即原子沿着键轴作相对的转动。红外光谱就是 由分子吸收红外光后,引起振动能级的跃迁而得到的。
南方医科大学第十三章 波谱学基本知识
6
电磁波与吸收光谱
电磁波
远紫外线 近紫外线 可见光线 红外线 无线电波
光谱
真空紫外光谱 近紫外光谱 可见光谱 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
波长/ 波长/频率
100~200nm 200~400nm 400~800nm 4000~400 cm-1
跃迁类型
σ电子跃迁 电子跃迁 n/π电子跃迁 n/π电子跃迁 n/π电子跃迁 电子跃迁 价键的振动/转 价键的振动 转 动/变形 变形
峰形特征
2900(多重峰 多重峰), 多重峰 1380, 1460(双峰 双峰) 双峰
1500, 1600(s~m) 四重峰 伴有弱四 四重峰, ~ 重泛频吸收 1640~1680(m) 1690~1760(vs) 2100~2260(m) 2210~2260(s)
32
续表
键
C-O C-N O-H
O-H(3600cm-1)>N-H(3400cm-1)>C-H(3000cm-1) 25
红外光谱基本区域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50
倍频 ν(X-H) ν(X-Y) δ(O-H/N-H) ν(X=Y) δ(X-H) ν(X-Y)
A= lgI0 / I =εcL
20
二、红外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 •分子振动类型 分子振动类型 对称伸缩振动(ν 伸缩振动 对称伸缩振动 νs ) 不对称伸缩振动(ν 不对称伸缩振动 νas) 弯曲振动(δ 弯曲振动 δ) 面内弯曲振动 面外弯曲振动
21
伸缩振动(stretching vibration) 例:-CH2H H H H
1.6 12 min 10 min 8 min 6 min 4 min 2 min 1.2
波谱解析(中国医科大学临床药学)
2.吸收光谱特征值
吸收峰→λmax 谷 →λmin 肩峰 →λsh
末端吸收→σ-σ*跃迁产生
(有机溶剂存在末端吸收,
测定时需避开)
2021/4/4
15
谱学知识介绍
3、常用术语 1)允许跃迁/禁阻跃迁 能量上不允许,跃迁几率低,如: π→σ*,σ→π*
2)发色团:分子结构含有p电子的基团。C=C,C=O,-
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
药用植物化学教研室------李博
2021/4/4
1
1806年德国学者F.W.Sertrner从鸦片中分离出吗啡碱
N 16
10 9
1 11 14
2
12 13
8 15 7
HO
4
O
5
6
OH
吗啡碱 morphine
结构完全确证经历了150年
采用现代谱学分析仅用几天, X-单晶衍射时间就更短,若干小时
π→π*跃迁 双键或叁键中π轨道的电子跃迁到π* 。能量 较 σ→σ*跃迁的小,孤立双键或叁键吸收一般在小于200nm的紫外 区。例如,乙烯在165nm处有吸收。
2021/4/4
13
谱学知识介绍
n→π*跃迁:在-CO-、-CHO、-COOH、-CONH2、-CN等基 团中,不饱和键一端直接与具有未用电子对的杂原子相连,将 产生n→π*跃迁。所需能量最小,吸收强度弱,但对有机化合 物结构分析很有用,例如饱和酮在280 nm出现的吸收就是 n→π*跃迁。
光子能量(E)与光的频率(ν)成正比: E=h ν =h c/λ 式中h为普朗克常数(6.63×10-34J·s)
根据电磁波波长不同可分成如下几个区域:
表1-1 电磁波的不同区域及应用波谱学分类
有机波谱学概论
02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引入,波谱学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和普及。
21世纪
03
随着高精度、高分辨率和多维谱技术的发展,有机波谱学在理论和实验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为化学、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技术支持。
有机波谱学的发展历程
有机波谱学的基本原理
02
电磁波是交替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以波的形式传播的能量。
详细描述
目前,有机波谱学在检测中存在灵敏度不高、分辨率有限的问题,这限制了其在一些领域的应用。为了更好地满足实际需求,研究者们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提高有机波谱学的检测灵敏度和分辨率。这需要深入研究物质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机制,发掘更高效的信号增强技术和信号处理方法,以实现对目标物质的快速、准确检测。
有机波谱学概论
有机波谱学简介 有机波谱学的基本原理 有机波谱学的主要技术 有机波谱学的应用领域 有机波谱学的挑战与展望 有机波谱学案例分析
有机波谱学简介
01
有机波谱学是一门利用波谱技术来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的学科。
具有非破坏性、无损检测、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高精度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合成研究和质量控制等领域。
有机波谱学技术可以用于解析蛋白质的三维结构,有助于理解蛋白质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02
核酸结构研究
通过有机波谱学技术,可以研究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基因表达调控和疾病治疗。
生物大分子结构解析
污染物检测
有机波谱学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如农药、重金属等,为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生态毒理学研究
电磁波谱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
不同波段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能量和波长,可以用于探测物质的不同性质。
波谱学综合解析
根据每种波谱分析方法的特长和局限性,我们可以采用综合的方法或侧重利用某些波谱手段来检测不同的样品。
综合解析程序
确定样品纯度
确定分子量、分子式
计算不饱和度
对测定的谱图进行解析
对确定的结果进行检查、复核。
(1)C6H12O
1700cm-1, C=0, 醛,酮 <3000 cm-1, -C-H 饱和烃 两种质子 1:3或3:9 CH3 :-C(CH3)9 无裂分,无相邻质子
7.98
4.02
1.0
说明该紫外处吸收是典型的饱和酮或醛的 跃进,这一点与IR(1715cm-1)的羰基吸收判断一致。 4.: δ 2.4 ppm(q,2H) δ 2.09ppm(s,3H) δ 1.04ppm(t,3H) 从峰形判断δ2.4与δ1.04相互偶合,是典型的CH3CH2-结构单 元;δ2.09ppm显然符合结构。 5. 根据上述分析,又由于IR在2720cm-1无吸收,1H-NMR中δ9~ 10ppm 范围内无吸收,排除了醛的可能性,推断其结构式为:
69
41
99
86
114 M+
29
700
600
300
0.6
0.4
500
400
200
0.2
0.8
1.0
A
λ/ n m
500
Wavenumbers /(cm-1)
%Transmittance
4000
0
50
100
1000 显地揭示未知物的结构特征,未知物含有什么或不含有什么官能团和化学键,
从谱带位置和强度可以进行判断。
1
2
3
4
综合解析
近年来在各种文献和标准谱库中已积累了大量的红外标准谱图,常可用于未知物的鉴定,即未知样品的处理方法与标准谱图相同时,红外光谱的谱带位置、峰的强度以及峰形与标准谱图完全一致时,就几乎可以肯定两者是同一化合物。近年来又发展了许多检索程序,使未知物的结构鉴定变得比较容易。但对于某种不纯净的化合物,具有同系物、复配物和杂质,未反应的原料和副产物等,使红外光谱的应用受到限制。特别是某些新化合物如果还没有标准谱图,必须用解析谱带归属的方法来推断未知物的结构。
生物大分子波谱学原理课件
核酸动力学研究
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等 技术研究核酸分子的动力 学性质,了解其在基因表 达和调控中的作用。
在糖类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单糖和寡糖结构分析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等技术分析糖类化合物的组成和连 接方式。
糖链结构解析
借助核磁共振波谱、质谱联用等技术解析糖链的三维结构, 探究其在细胞识别和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碳核磁共振波谱
碳核磁共振波谱是利用碳原子核的磁性变化来研 究分子结构,对于确定有机分子结构具有重要意 义。
氢核磁共振波谱
氢核磁共振波谱是最常用的核磁共振波谱,通过 测量氢原子核的磁性变化来研究分子结构。
磷核磁共振波谱
磷核磁共振波谱是利用磷原子核的磁性变化来研 究分子结构,对于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具有重要 意义。
结果验证
通过与其他实验结果或已知数据比较,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05
生物大分子波谱学应用实 例
在蛋白质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01
蛋白质一级结构测 定
通过肽谱、序列分析和同位素标 记等方法确定蛋白质的氨基酸序 列。
02
蛋白质二级结构预 测
利用CD光谱、NMR等技术分析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如α-螺旋、 β-折叠等。
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研究
波谱学技术可以用于研究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 作用和识别机制,如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蛋白质-核酸相互作用等。
生物大分子动态行为研究
波谱学技术可以用于研究生物大分子的动态行为 和运动机制,如蛋白质的折叠和组装、酶的催化 机制等。
02
生物大分子结构与性质
生物大分子分类与结构
实验操作与注意事项
实验操作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确保仪器正 常工作,记录数据。
波谱知识基础
• 再辨认特征区旳第二强峰,找出其有关峰,并进行 峰归属
C4H8O旳红外光谱如图,推测其可能旳构造
解:1.从分子式可知,为不饱和醇或不饱和醚,或是饱和旳醛或酮。2.在 1750~1700cm-1区有强吸收峰,羰基旳特征吸收峰。在2900cm-1处有醛 基C-H伸缩振动双峰,在950cm-1处有面外弯曲振动吸收峰,可能是正丁 醛或2-甲基丙醛。在740~730cm-1处找到一吸收峰,可能是-CH2-旳弯曲 振动。推断化合物为正丁醛(CH3CH2CH2CHO)
三、自旋偶合和自旋裂分
在CHCl2CH2Cl中有两种不同类型旳质子,所以有 两个不同位置旳吸收峰;然而,在高辨别NMR 中,这两种质子都出现了更多旳峰,这表白 它们发生了分裂。如图:
上述化合物中旳HA和HX旳共振吸收峰被分裂是 因为它们受邻近氢核自旋旳干扰引起旳。这
种干扰称自旋偶合(spin-spin coupling). 自旋偶合产生旳裂分称自旋裂分。一般以偶
第二节 核磁共振谱(NMR)
是由具有磁矩旳原子核受电磁波辐射而跃迁 所形成旳吸收光谱。
以氢核磁共振谱(1H-NMR)和碳核磁共振谱 (13C-NMR)旳应用最为广泛。
一、基本原理
氢核同电子一样是有自旋旳。它在 外加磁场中有两个自旋取向。
与外磁场同向旳为低能级(a)
与外磁场反向旳为高能级(b)
中红外区:2.5~25μm
振动、伴随转动光谱
远红外区:25~500μm 骨架振动、转动光谱
二、分子旳振动和红外吸收频率
分子中旳一种化学键可有几种不同旳振 动形式,每种振动形式都可产生红外吸 收峰 。化学键旳振动形式分为两大类: 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
波谱学在有机化学中应用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紫外光谱有较高灵敏度(达10-7g·mL-1); 紫外吸取与化合物浓度符合Lambert-Beer定律
第37页
习题: 315页 2,3,4,5,6
第38页
假如只考虑->*跃迁,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哪一个 在紫外谱中lmax较大?
A H3C
H C
CH2
H H3C O C CH2
H H
反-1,2-二苯乙烯 229(15800) 295(25000) 308(25000) 320(158000)
第32页
反式二苯乙烯
第33页
顺式二苯乙烯
第34页
(三)跟踪反应
O
底物 +
C NH2 酶
N R NAD+
H HO
氧化型产物 +
C NH2
N NADH
R
第35页
第36页
(四)定量分析
通过化学关联法验证已知结构
酸性条件下用高锰酸钾氧化甲苯得到相同化合物,该证实化合物为苯甲酸。
第4页
(二)物理试验法
常用的波谱法
紫外光谱 UV 吸收光谱 红外光谱 IR
核磁共振谱 NMR
非吸收光谱 质谱 MS
第5页
二. 吸取波谱工作频率
ln = c
c=3 1010cm·s-1 l:波长,单位可用cm n:频率,单位:s-1或Hz
第13页
思考题:
一个有机化合物对不同波长紫外光吸取是否 相同? 不同有机化合物吸取紫外光最大吸取波长是 否相同? 有机化合物对紫外光吸取差异在有机结构分 析上有什么意义?
第14页
二、紫外光谱原理
当一定波长可见光或紫外光照射有机 化合物后,有机分子将吸取等于两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H―C≡C―H和R―C≡C―R,其C≡C (三键)
振动也不能引起红外吸收。
结 论
产生红外光谱的必要条件是: 1. 红外辐射光的频率与分子振动的频率相当, 才能满足分子振动能级跃迁所需的能量,而产生吸 收光谱。 2. 振动过程中必须是能引起分子偶极矩的分子 才能产生红外吸收光谱。
10.2.3 影响红外光谱吸收频率的因素
分子的振动类型有两大类: 伸缩振动 (ν):只改变键长,不改变键角; 波数较高。
弯曲振动 (δ): 只改变键角,不改变键长;
波数较低。
(1) 伸缩振动 (Stretching vibrations)
Symmetric stretch (对称伸缩振动)
Asymmetric stretch (不对称伸缩振动)
2. 化学表征法的特点和缺点
特点: 需要较多试样 ( 半微量分析,用样量为 10– 100 mg); 消耗大量的时间(吗啡碱,1805–1925年); 需要熟练的实验技巧,高超的智慧和坚韧 不拔的精神。 缺点: ① 分子有时重排,导致错误结论; ② *C及-C=C-的构型确定困难。
3. 波谱法
• 核磁共振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 NMR) • 红外光谱 (Infrared spectrum — IR) • 紫外光谱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um—UV)
可见光 /m /cm-1 分子跃迁类型 适用范围 0.8 12500 泛频、倍频 有机官能团 定量分析 近 2.5 4000 分子振动 和转动 中 50 200 远 1000 10 晶格振动 和纯转动 微波
有机分子结构分析 无机矿物和 金属有机物 和样品成分分析
红外光谱法主要讨论有机物对中红外区的吸收。
缺点 仪器操作复杂、维护费 用高
UV IR 仪器昂贵 NMR MS
10.1.2 各种图谱的用途
① 质谱——确定分子式(最好用HRMS或用元素 分析仪验证) ; ② 各种谱图(UV、IR、NMR、MS)—— 确定 官能团及部分结构片断; ③ 拼凑——完整结构; ④ 标准谱图(或X–单晶衍射)—— 确认。
• 质谱 (Mass spectroscopy—MS)
特
点
0.1 – 1 mg 0.01– 5 mg (与天平精度有关) 1 – 5 mg
样品用量少 优点 准确快速
UV IR NMR MS
பைடு நூலகம்
0.001 – 0.1 mg
2 –10 万 5 – 50 万 100 – 1000 万 50 – 500 万
(2) max与化学结构的关系
应用伍德沃德-费塞尔规则估算化合物紫外吸收max位置:
max= 母体二烯烃(或C=C-C=O)+ 环内双烯 + 环外双键 + 延伸双键 + 共轭体系上取代烷基 + 共轭体系上取代的助色基
开链共轭双烯 双键上烷基取代
延长一个双键 环内双键 基本值 217 增加值 +5 增加值 +30 +36
红外吸收峰的强度和形状常用下列符号表示:
很强 强 中等 弱
Vs (very strong) S (strong) M (medium) W (weak)
宽峰 肩峰 双峰
B (broad) Sh (shoulder) D (double)
10.2.2 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1. 双原子分子的振动与红外光谱
11.4.4 影响紫外光谱的因素
1. 紫外吸收曲线的形状及影响因素 紫外吸收带通常是宽带。
影响吸收带形状的因素:
被测化合物的结构、测定的状态、 测定的温度、溶剂的极性。 2. 吸收强度及影响因素 能差因素:
能差小,跃迁几率大
3. 吸收位置及影响因素 (1) 几个基本概念:
生色基:能在某一段光波内产生吸收的基团,称为这 一段波长的生色团或生色基,C=C; C=O; C=N; N=N; N=O; NO2 助色基:当具有非键电子的原子或基团连在双键或共 轭体系上时,会形成非键电子与电子的共轭(p-共轭),从 而使电子的活动范围增大,吸收向长波方向位移,颜色加深, 这种效应称为助色效应。能产生助色效应的原子或原子团称 为助色基;-OH; -NH2; -SO3H; -COOH
只有部分饱和有机化合物(如C-Br、C-I、 C-NH2)的n*跃迁有紫外吸收。 2. 不饱和脂肪族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
只有具有-共轭和p-共轭的不饱和脂肪 族有机化合物可以在近紫外区出现吸收。吸收 是由*跃迁和n *跃迁引起的。
3. 芳香族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 芳香族有机化合物都具有环状的共轭体系, 一般它们都有三个吸收带。最重要的芳香化合 物苯的吸收带为: max= 184 nm ( = 47000) max= 204 nm ( = 6900) max= 255 nm ( = 230)
乙烯及共轭烯烃的λmax Compounds
CH2 CH2
λmax (nm) 165 217 256 290 334 364
ε 15000 21000 50000 85000 125000 138000
10.2 红外光谱
(Infrared Spectroscopy——IR)
红外光谱是研究红外区域不同波长光波通过 化合物后被吸收的谱图(被吸收光的波长及强度等)。 红外线可分为三个区域:
横坐标表示吸收光的波长,用nm(纳米)为单位。
纵坐标表示吸收光的吸收强度,可以用A(吸光度) T(透射比或透光率或透过率)、ε(吸收系数)中的任何
一个来表示。
吸收曲线表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情况。曲线最大吸收 峰的横坐标为该吸收峰的位置,纵坐标为它的吸收强度。
11.4.3 各类化合物的紫外吸收
1. 饱和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
3
10.1 电磁光谱
波长(λ,cm)或频率(ν,Hz)的关系为: ν=c/λ c(光速)= 3 1010 cm/s
波长越短,频率越高。频率的另一种表示法是
用波数( ~ ),即在1厘米长度内波的数目。
1 ~ (cm ) = (cm)
-1
电磁辐射中的粒子被称作光量子,光量子的能
量(E)和电磁辐射频率(ν)的关系为:
其中100—200 nm 为远紫外区,200—400 nm为 近紫外区,一般的紫外光谱是指近紫外区。
电子跃迁的分类
非共轭体系
* * * * 共轭体系 Ψ4* Ψ3* ψ2 ψ1 基态
1
Ψ4* Ψ3* Ψ2* Ψ1* 激发态
n
基态 激发态
n
ΔE = h = h
λ
yy* Transition in cis,trans-1,3-cyclooctadiene
4000—1400 cm-1 (官能团区):用于官能团鉴定;
1400—400 cm-1 (指纹区):用于鉴别两化合物是否相同。
官能团区吸收峰大多由成键原子的伸缩振动而产生, 与整个分子的关系不大,不同化合物中的相同官能团的 出峰位置相对固定,可用于确定分子中含有哪些官能团。 指纹区吸收峰大多与整个分子的结构密切相关,不 同分子的指纹区吸收不同,可鉴别两个化合物是否相同。 指纹区内的吸收峰不可能一一指认。
10.2.1 红外光谱图及其一般特征
横坐标:上线:波长( )
下线:波数(
~
)
纵坐标:左侧:透过率( T, % )或吸光度( A )
吸收图谱: 指纹区(1400 – 400 cm-1)——伸缩振动 官能团区(4000 – 1400 cm-1)——弯曲振动
红外谱图一般以1400 cm-1为界:
双原子分子是最简单的分子。它的机械模型是以力常
数为k的弹簧连接起来的质量数为m1、m2的两个小球。
机械模型:以不同质量的小球代表原子,以不同硬度的弹簧 代表各种化学键,于是可以根据力学定理来处理分子的振动。
振动方程式:
1 m1 m2 1 1 v振 k 1303 k ( ) 2c m1m2 m1 m2
1805得到 1925结构 1952合成 咖啡碱
H2C=HC H
特效抗疟药
(从金鸡纳树中得到)
H3CO
H HO
N
1810得到 1944结构
N
奎宁
S
抗炎、抗菌
(从青霉菌中得到)
RCOHN
H
N O
1928发现 1940结构
2
青霉素
COOH
化合物结构表征的基本程序
分离提纯 → 物理常数测定 → 元素分析 → 确定分子式 → 确定其可能的构造式—— 结构表征
环外双键
+5
实例1
max= 217 nm (母体二烯烃) + 35 nm (环外双键) + 30 nm (延伸双键) + 55 nm (共轭体系上取代烷基) = 287 nm
实例2
CH3
max= 217nm(母体二烯烃)+ 36nm(环内双烯 )+ 4 5nm(4个取代烷基) +5nm(一个环外双键) + 30nm(一个延伸双键) = 308nm
只改变键长,不改变键角
(2) 弯曲振动 (Bending vibrations)
Symmetric in-plane bend(scissor) (对称面内弯曲振动)
Asymmetric in-plane bend(rock) ( 不对称面内弯曲振动)
(2) 弯曲振动 (Bending vibrations)
Symmetric out-ofplane bend (twist) (对称面外弯曲振动)
Asymmetric out-ofplane bend(wag) ( 不对称面外弯曲振动)
只改变键角,不改变键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