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初三物理总复习考点分析提高训练(一)
初三物理考点提升训练:内能利用
内能利用考点、考题与提升训练【考点一】热机★典例一:如图所示是汽油机的______冲程。
【答案】做功。
【解析】本题考查了内燃机的做功冲程,常见题目。
本题应抓住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如图所示的四个冲程组成: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做功冲程: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下运行,气缸容积增大,火花塞冒出电火花。
由图知,两气门都关闭,火花塞冒出电火花,活塞向下运行,气缸容积增大,是做功冲程。
故答案:做功。
★典例二:示例一:热机:如图是内燃机工作循环中的一个冲程,它是()。
A.压缩冲程,将化学能转化成内能;B.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C.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D.做功冲程,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答案】C。
【解析】图中的气门关闭,活塞下行,并且电火花打火,这是做功冲程的特点;在做功冲程中,能量转化关系是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选C。
★典例三: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B.内燃机的做功冲程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C.打扫卫生时灰尘飞扬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D.物质的比热容越大反映了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能力越强【答案】D。
【解析】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故A错误;B、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有四个冲程,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故B错误;C、灰尘是可以看得见的物体,因此灰尘的飞扬不是分子的运动,而是物体的机械运动,故C错误;D、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反映了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能力,比热容越大反映了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能力越强,故D正确。
故选D。
【考点二】热机效率★典例一:图是某电水壶的铭牌,该电水壶正常工作1min产生J的热量,如果这些热量84%被冷水吸收能使2.0L的水温度升高上℃。
【解析】(1)由图知,电水壶的额定功率为1500W,所以正常工作1分钟产生的热量:Q=W=Pt=1500W×60s=9×104J;(2)由ρ=可得水的质量:m=ρV=1.0×103kg/m3×2.0×10﹣3m3=2kg,这些热量84%被冷水吸收,即Q吸=84%Q放,由Q=cm△t得水升高的温度:△t===9℃。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内能(提升篇)(Word版 含解析)(1)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内能(提升篇)(Word版含解析)(1)一、初三物理内能易错压轴题(难)1.(提出问题)水和空气哪种物质的导热性能好?(猜想与假设)小明进行了如下猜想:猜想一:水的导热性能好;猜想二:空气的导热性能好(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用两个相同的牛奶瓶,都装入热牛奶,一个放在温度与室温相同的水中,另一个放在空气中,为了尽量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他把两个瓶都用木块垫起来,放在同一个桌面上,如上图所示,实验时他每隔一定的时间记录一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得到的数据如下表:(实验结论)(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评估与交流)(2)对甲、乙两个瓶中的牛奶,除了要控制它们的初温相同外,还要控制它们的_____相同(3)热牛奶放在水中温度下降是通过_____方式来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内能(4)进一步分析表中甲的示数,小明又发现,在冷却过程中,牛奶冷却的快慢前后并不一致,是越来越___的(实验拓展)(5)如果有一天,你要喝一杯奶茶,下列两种冷却方法中,效果较好的是_____A.将滚烫的热茶冷却5分钟,然后加适量冷牛奶B.先将适量的冷牛奶加进滚烫的热茶中,然后冷却5min(6)物理学中我们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若小明用“冷却速度”来表示物体冷却快慢,则“冷却速度”可定义为: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_____叫做冷却速度【答案】在水中冷却比在空气中冷却效果要好质量热传递减少慢A单位时间内降低的温度【解析】【详解】(1)分析可知,在相同时间内水中冷却速度更快,所以在水中比空气中冷却效果更好;(2)在研究空气和水的导热性时,应该保证其它条件相同,除了水的初温外还要保证水的质量相等;(3)由于水与牛奶瓶有温度差,所以要发生热传递,即牛奶温度下降是由于热量传递减少其内能;(4)这是由于随着牛奶温度下降,周围水的温度在升高,使牛奶冷却的速度变慢,因此牛奶冷却的快慢还会受到温度的影响.所以当实验时间较长时,相同时间内牛奶降温的速度逐渐变慢,就是指冷却速率变慢.(5)根据(4)中的结论,物体冷却随时间推移是先快后慢,本质原因是温差逐渐缩小,奶茶热的时候温度下降得快,开始快后来越来越慢,开始先让它保持较高的温度,可以在五分钟内放出更多的热量,然后加入冷牛奶,利用热传递使其再次降温。
初三物理-09秋季初三提高班物理122提高班物理12205
09秋季初三提高物理-12 电功率(1) 12.201、一台电脑正常工作4h消耗电能1kw·h,它的额定功率是W,若将其接入家庭电路中,正常工作时通过它的电流是A。
2、小明同学仔细观察两只额定电压相同但额定功率不清楚的灯泡,发现甲灯泡灯丝较短、较粗,乙灯泡灯丝较细、较长,由此可以判定它们的额定功率是()A.甲灯大B.乙灯大C.一样大D.无法确定3、关于串、并联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串联的用电器越多,消耗的总功率越大B.并联的用电器越多,消耗的总功率越大C.串联电路的总功率等于各用电器消耗功率之和D.并联电路的总功率等于各用电器消耗功率之和4、关于电功和电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做功越多,功率越大B.电功率越大,电流做功越快C.电流做功时间越短,电功率越大D.做相同的功,所用时间越长,电功率越大5、一只普通家用白炽灯正常发光时,通过它的电流约为()A.10A B.1 A C.0.1 A D.1 ×10—2A6、有关白炽灯的亮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做功越多,灯泡越亮B.通过灯泡的电流越大,灯泡越亮C.灯泡上标的额定功率越大,灯泡越亮D.灯泡实际电功率越大,灯泡越亮7、在电压正常的情况下,家用900W的电饭锅每做—次饭大约需要20min,耗电kw·h.8、某一电阻接在电压为12V的电源两端,测得通过它的电流为0.5A,那么该电阻的阻值Ω,它消耗的电功率是W。
9、标有“220V 40W”的电灯应接在电压为V的电路上才能正常发光,这是通过灯丝的电流为A,灯丝的电阻为Ω,1度电可供该灯正常工作h.10、下面是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所用电灯泡的额定电压U0=3.8V)。
(1)小明和小组同学采用如图甲所示的方案,闭合开关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灯都不亮,电流表表示数始终为0,电压表示数约为6V,则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能是。
排除故障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直到电压表的示数为3.8V,此时电流表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W.(2)小刚和小组同学设计了另一种实验方案(其中电源电压未知,电阻R的阻值已知).①电路图如图丙所示,请你在图丁中按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好电路;②开关S拨到位置1,移动滑片P至任一位置,读出电流表表示数I1;③开关S拨到位置2,滑片位置不动,读出电流表示数I2。
九年级物理知识要点提升总复习
九年级物理全册练习内能一、分子热运动(分子动理论)1.一切物质都由大量分子组成;2.所有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热运动)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分子间有间隙)扩散:相互接触的物体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既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也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剧烈。
气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分子间作用力导致固、液、气物质构成特点如下:固体: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作用力大,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液体: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较自由,粒子间作用力较固体小,液体无固定形状但有固定体积,具有流动性。
气体: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气体具有流动性。
液体、气体也称为流体。
二、内能(internal Energy)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和。
单位:J。
1.影响内能的因素:物质种类、温度(影响分子动能)、质量、状态、体积(影响分子势能)等。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状态的能量。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①做功;②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二者在改变内能的效果上相同的;但其本质不同,做功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
热量(Quantity of heat):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内能的变化量)。
符号:Q;单位:J。
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某物体具(含)有多少热量,只能说具有多少内能。
热传递发生后在温度相同时停止,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不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少的物体。
热传递的的方式:辐射、传导、对流。
3.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有内能,内能不会为零。
4.内能与温度的关系:一个物体的温度改变,其内能一定改变;物体的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改变;物体温度不变,内能不一定不变,比如晶体吸热熔化,温度不变而内能增加。
九年级物理内能(提升篇)(Word版 含解析)
九年级物理内能(提升篇)(Word 版 含解析)一、初三物理 内能 易错压轴题(难)1.在“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烧杯底部、侧壁和______;(2)实验中必须要选取初温相同且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在相同时间内甲和乙两种液体______相同;(3)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甲和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则______的吸热能力更强;(4)若甲液体的比热容为2.1×103J/(kg•°C ),则乙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_J/(kg•°C )。
【答案】电加热丝 质量 吸收的热量 乙 4.2×103【解析】【分析】【详解】(1)[1]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烧杯底部、侧壁和电加热丝。
(2)[2]根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两种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故实验中必须要选取初温相同且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
[3]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根据转换法,这样做的目的是在相同时间内甲和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3)[4]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甲和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知,加热5分钟,甲升高的温度为60°C −20°C =40°C 乙升高的温度为40°C −20°C =20°C即乙升温小,故乙的吸热能力更强。
(4)[5]根据Q c m t=∆在质量和吸热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与升高的温度成反比,结合(3)[4],故乙液体的比热容为()()3340C 2.110J/kg C 4.210J/kg C 20C c ︒=⨯⨯︒=⨯︒︒2.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提高训练经典100题
九物上册提高训练50题1、物理学把“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请你根据这个意思,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B. 同一物体温度不变,物体内能就不变C. 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能越大D. 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相同,物体内能相同2、一道物理题,下面关于内能和机械能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具有内能时,就一定具有机械能B.物体具有机械能时,同时一定具有内能C.物体不具有机械能时,也不具有内能D.以上说法都正确3、甲、乙两个物体,质量和初温都相同,把甲放入一杯热水中,搅拌后,水温降低了5℃;将甲取出,再把乙物体放入进去,搅拌后(假设没有热量损失),水的温度又降了5℃.由此可知( )A.甲的比热容大 B.乙的比热容大C.两者的比热容一样大 D.无法比较两者的比热容4、用95℃的热水和20℃的冷水混合,不计热量损失,要得到45℃的温水9kg,需要热水和冷水的质量各为多少?5、某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汽缸活塞面积为30 cm2,一个冲程活塞在汽缸中移动的距离是50mm,满负荷工作时做功冲程燃气的平均压强为9.0×Pa,飞轮1min转动1 800周,当汽油机满负荷工作时(不计摩擦),求:(1)做功冲程中燃气对活塞的平均压力;(2)—个做功冲程中燃气对活塞做的功;(3)汽油机的功率.6、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转速为2 400r/min,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每秒钟完成的冲程数为40个B.每秒钟对外做功的次数为20次C.每秒钟完成的工作循环为40次D.每秒钟火花塞点火80次7、有甲、乙两台柴油机,输出功率P甲=7.35×10 4 W,P乙=8.82×10 3 W,它们的效率分别为η甲=30%,η乙=35%,它们每小时消耗柴油的质量比m甲/m乙是( )A. 5∶6 B. 6∶5 C. 21∶15 D. 35∶368、完全燃烧100g酒精所放出的热量为J,若其放出的热量有70%被水吸收,能使10kg的水从20℃升高到9、如图所示是王浩同学用相同的加热器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加热时,根据测量结果描绘的图象,由图可知(甲、乙两物质的比热容分别为C甲、C乙( )A. C甲大于C乙,其中甲是晶体B. C甲大于C乙,其中乙是晶体C. C甲小于C乙,其中甲是晶体D. C甲小于C乙,其中乙是晶体10、十堰是全国闻名的汽车城,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商用车生产基地,产品包括载重车、客车、专用车及其零部件.已知某型号的载重车在一段平直的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10.08km,所用时间是8min,消耗燃油3L(假设燃油完全燃烧),汽车发动机在这段时间内的功率为63kW.若燃油的密度是,热值为,求:(1)汽车行驶速度是多少?(2)汽车行驶过程的牵引力是多大?(3)汽车发动机的效率是多少?11、将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泡沫球,出现如图所示情形。
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考点分析提高训练
初中物理总复习——第七讲:欧姆定律一、知识网络二、复习要点1.实验表明:在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成反比。
2.欧姆定律的内容为: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
其数学表达式为:。
公式中的I、U、R 的单位必须分别是、、。
3.用电压表测出灯泡两端的,用电流表测出此时通过灯泡的,根据公式R=,就可以计算出灯泡的电阻值。
这种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定电阻的方法叫做法。
公式R=U/I 提供测量导体电阻的方法,但不能认为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因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其大小与电流和电压无关,只由它本身的、、和决定。
4.把几个导体串联后,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因而总电阻比串联前的任一电阻都。
把几个导体联后.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因而总电阻比并联前的任一电阻都。
5.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时,使用滑动变阻器的目的是改变流过电路中的,同时改变灯泡两端的,这样就可以测出几组数据,求出灯泡电阻的平均值,以减少。
6.电路发生短路时,由于电路中的电阻很小,据欧姆定律I=U/R ,电压不变时,通过的电流会,这样容易损坏电源,至还会引起,因此短路是不允许的。
7.人体也是导体,根据欧姆定律,加在人体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人体的电流,电流大到一定的程度就会有危险。
三、考点分析考查的重点和热点:(1)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综合应用;(2)用伏安法测电阻;(3)电路变化分析和电路故障分析。
这类考题知识覆盖面大,重复率高,难度可大可小,创新性强,这都值得关注。
四、经典题解【例1】(南宁市)如图7—1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 l=5 Ω,R2= 15Ω。
(1)若开关S1、S2都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0.2 A,则电源电压是 V。
(2)若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0.9 A,则通过电阻R3的电流是 A。
解析:(1)当开关S1、S2都断开时,电阻R1与R2串联,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为R==R1+R2==5Ω+15Ω==20Ω,电源电压为U=IR=0.2 A×20Ω=4 V。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内能(提升篇)(Word版 含解析)(1)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内能(提升篇)(Word 版 含解析)(1)一、初三物理 内能 易错压轴题(难)1.实验小组设计实验比较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食用油加热。
(1)实验前,小明同学应取初温和_____相等的水和食用油进行实验。
(2)小明同学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对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的时间,目的是使水和食用油_____相同,再通过比较水和食用油_____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3)而小丽同学使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通过比较_____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4)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水和食用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_____(选填“a”或“b”),煤油的比热容为_____()J/kg ⋅℃ ()34.210J/kg c ⨯⋅水=℃(5)分析图像可推断,当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温度时,_____需要的时间短,_____的吸热能力更强。
(均选填“水”或“食用油”)(6)该实验是利用_____(选填“热传递”或“做功”)的方式来改变食用油的内能的。
【答案】质量 吸热 升高的温度 加热时间 a 2.1×103 煤油 水 热传递【解析】【分析】【详解】(1)[1]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两种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实验前,小明同学应取初温和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进行实验。
(2)[2][3]小明同学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对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的时间,根据转换法,目的是使水和食用油吸热相同;再通过比较水和食用油升高的温度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3) [4]小丽同学使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通过比较比较加热时间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4)[5][6]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水和食用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加热时间长,由图像可知,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a ;由绘制出的两种液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升高30℃,b 用时3min ,a 用时6min ,根据Q =cm △t ,在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吸热与比热容成成正比,煤油的比热容为()()333min = 4.210J/kg =2.110J/kg 6minc ⨯⨯⋅⨯⋅℃℃ 煤油的比热容为()32.110J/kg ⨯⋅℃。
北师大版物理中考总复习(提高版)(知识点考点梳理、重点题型分类巩固练习)(家教、补习、复习用)
北师大版物理中考总复习重难点有效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举一反三练习中考总复习:声现象【考纲要求】1、知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知道乐音的三要素;3、知道噪音的危害和控制。
【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物体只有振动才能发声。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把这种传播方式叫做骨传导。
要点诠释:1、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但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速度决定于介质的性质,相同的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不同的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声音在15℃中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3、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考点二、声音的三个特性:【声现象复习乐音的三要素】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还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大,响度越小。
3.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音色是不同的,音色由发声体本身的性质决定。
要点诠释:1、超声波: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
超声波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沿直线传播,应用于探伤、测距、测厚、医学诊断和成像。
2、次声波:通常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
火山爆发、激光、地震、海啸、台风、核爆炸、火箭发射等现象都会产生次声波。
次声波频率低,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传播距离远,不容易被吸收。
如: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火山爆发时,产生的次声波绕地球三圈传播了十几万米。
次声波速度大于风暴的速度,可以检测风暴。
但是有的次声波对人体有害。
中考物理总复习考点分析提高训练 电压和电阻
中考物理总复习考点分析提高训练电压和电阻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初中物理总复习——第六讲:电压和电阻一、知识网络二、、复习要点1.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流,它的两端要有,所以的作用是使电路中产生电流。
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正确使用电压表要注意:(1)电流只能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人;(2)电压表应该联在电路中;(3)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量程;(4)读数时,应该认清所用量程及其对应的分度值,如果选用O~ 15 V 的量程,则其分度值为;(5)如果把电压表直接与电源两极相连;则测量的是两端的电压。
3.导体对电流的作用叫做电阻,单位是,它的符号是。
4.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它的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大小。
5.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是导体的、、和。
6.滑动变阻器是靠改变电阻线接人电路中的来改变电阻大小的,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电位器也是一种。
7.滑动变阻器有四个接线柱,使用时,连人电路的两个接线柱必须“一上一下”。
若错接在上方的两个接线柱上,此时连人电路的电阻值最;若错接在下方的两个接线柱上,此时连人电路的电阻值最,两种接法移动滑片P时,都不能改变接人电路中电阻值的大小。
8.在串联电路中,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上的电压。
三、考点分析考查的重点和热点:①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方法与读数;②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导体电阻与其它因素的关系;③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与连接方法;④运用串、并联电路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去分析简单的电路问题等。
四、经典题解【例1】如图6—1所示的滑动变阻器的四种接法中,当滑片P 向右移动时使电路的电阻变小的接法是( )。
解析:找准滑动变阻器的那一段电阻线连人电路是解题的关键。
判断方法有两种,一是电流流向法。
如(A)图,电流的路径是由C→P→B,电流流经PB段,当滑片P 向右移动时,PB段接人电路的电阻线变短,电阻变小。
二是直观法,就是看接人电路的接线柱是滑动变阻器下端的哪一个,靠近它的哪部分电阻线是接人电路的。
初三物理提高训练
初三物理提⾼训练初三物理提⾼训练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10、初三物理提⾼训练⼀、选择题1、关于图中的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拉⼩提琴时,⼿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B.抽出罩内空⽓,听到闹钟的声⾳变⼩,说明发声体在振动C.道路两旁设置隔⾳墙,是为了防⽌道路上的汽车发出噪声D.发声的⾳叉靠近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2、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A.冰雪消融B.露珠的形成C.霜打枝头D.冰的形成3、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倒⼊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淇淋。
观察到杯中液态氮沸腾,杯外壁出现⽩霜,则()A.杯中液态氮放热B.杯中液态氮温度不断上升C.杯中液态氮不断吸热,温度保持-196℃D.⽩霜是空⽓中⽔蒸⽓液化形成的4、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符合事实的是()A.近视眼佩戴的近视镜,利⽤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B.池⽔看起来⽐实际浅,是因为光射⼊⽔中时发⽣折射C.岸边的树在⽔中的倒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D.逐渐远离穿⾐镜时,⼈在镜中所成的虚像会逐渐变⼩5、描绘纯美青春的《再别康桥》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河畔的⾦柳是⼣阳中的新娘”,⾦柳的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撑⼀⽀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长篙在⽔中的倒影是等⼤的实像C.“波光⾥的艳影在我的⼼头荡漾”,湖⾯波光粼粼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我挥⼀挥⾐袖不带⾛⼀⽚云彩”,看到天上的云彩是由于云彩反射了太阳光6、要使光线发⽣如图所⽰的偏折,则可使⽤的光学元件是()A.⼀定是平⾯镜B.⼀定是凸透镜C.⼀定是凹透镜D.可能是凹透镜7、如图2所⽰,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
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A.靠近透镜B.远离透镜C.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D.保持在原来的位置8、某幻灯机的镜头和幻灯⽚之间的距离可在10cm~20cm之间调节,现因原镜头损坏,则应选⽤下列哪⼀个元件做镜头()A.焦距为5cm的凸透镜B.焦距为10cm的凹透镜C.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D.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9、⼀个实⼼⾦属球放在盛满⽔的杯⼦⾥,从杯中溢出10g的⽔,若把这个⾦属球放⼊满煤油(ρ⽔=×103kg/m3,ρ煤油=×103kg/m3)的杯⼦⾥,溢出煤油的质量为A.B.10g?C.8g?D.10、上体育课时,体育⽼师发现同学们要⽤的篮球差⽓,于是他⽤打⽓筒给篮球打⽓,当篮球变圆后,仍继续给它打⽓,则篮球内⽓体的质量、体积、密度的变化过程是()A.质量增⼤,体积增⼤,密度增⼤B.质量增⼤,体积不变,密度增⼤C.质量增⼤,体积增⼤,密度不变D.⽆法判断11、如图所⽰,⼈沿⽔平⽅向拉⽜。
初三物理提高训练
初三物理提高训练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10、初三物理提高训练一、选择题1、关于图中的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拉小提琴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B.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发声体在振动C.道路两旁设置隔音墙,是为了防止道路上的汽车发出噪声D.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2、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A.冰雪消融B.露珠的形成C.霜打枝头D.冰的形成3、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倒入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淇淋。
观察到杯中液态氮沸腾,杯外壁出现白霜,则()A.杯中液态氮放热B.杯中液态氮温度不断上升C.杯中液态氮不断吸热,温度保持-196℃D.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4、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符合事实的是()A.近视眼佩戴的近视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B.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是因为光射入水中时发生折射C.岸边的树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D.逐渐远离穿衣镜时,人在镜中所成的虚像会逐渐变小5、描绘纯美青春的《再别康桥》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金柳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长篙在水中的倒影是等大的实像C.“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看到天上的云彩是由于云彩反射了太阳光6、要使光线发生如图所示的偏折,则可使用的光学元件是()A.一定是平面镜B.一定是凸透镜C.一定是凹透镜D.可能是凹透镜7、如图2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
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A.靠近透镜B.远离透镜C.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D.保持在原来的位置8、某幻灯机的镜头和幻灯片之间的距离可在10cm~20cm之间调节,现因原镜头损坏,则应选用下列哪一个元件做镜头()A.焦距为5cm的凸透镜B.焦距为10cm的凹透镜C.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D.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9、一个实心金属球放在盛满水的杯子里,从杯中溢出10g的水,若把这个金属球放入满煤油(ρ水=×103kg/m3,ρ煤油=×103kg/m3)的杯子里,溢出煤油的质量为A.B.10g?C.8g?D.10、上体育课时,体育老师发现同学们要用的篮球差气,于是他用打气筒给篮球打气,当篮球变圆后,仍继续给它打气,则篮球内气体的质量、体积、密度的变化过程是()A.质量增大,体积增大,密度增大B.质量增大,体积不变,密度增大C.质量增大,体积增大,密度不变D.无法判断11、如图所示,人沿水平方向拉牛。
初三物理九上力学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型练习题
初三物理九上力学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型
练习题
本文档总结了初三物理九上力学的知识点,并提供了一些常考题型的练题。
一、知识点总结
1. 力的概念和分类
- 力的定义: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
- 力的分类:接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2. 力的作用效果
- 力的作用效果有力的大小和方向两个方面。
- 力的大小用力的大小来表示,单位是牛顿(N)。
- 力的方向用箭头来表示,箭头指向力的作用方向。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 力的合成: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
- 力的分解: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
4. 物体的平衡条件
- 物体在平衡状态下,合力为零,力的合成为零。
- 平衡条件有静力平衡和动力平衡两种。
5. 摩擦力的研究
-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 摩擦力与接触面的材质、结构和力的大小有关。
二、常考题型练题
1. 两个相等的力的合力是多少?
- A. 0
- B. 1
- C. 2
- D. 无法确定
2. 一个物体受到的重力为5N,地面对该物体的支持力是多少?
- A. 5N
- B. 10N
- C. 15N
- D. 20N
3. 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时,速度越大,摩擦力越大。
- A. 正确
- B. 错误
4. 如果一个物体的合力为零,则可推断该物体处于静力平衡状态。
- A. 正确
- B. 错误
---
以上是初三物理九上力学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型练习题的内容。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三物理综合提高题汇编(1)
初三物理综合提高题汇编1.为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物理老师带来了一个自制杠杆以AB 。
从其上找一点C 用支架支起来,如图所示,当小强依次在枉杆上的A 1、A 2、A 等各点施加一个向下的力时。
发现越来越容易提起水桶。
根据这一实验现象大家提出的以下四个问题.其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A.水桶重和位置不变,杠秆平衡时,为什么施力点离支点越远就越省力?B.水桶重和位置不变,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臂之问存在着怎样的关系?C.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臂之问存在着怎样的关系?D.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之问存在着怎样的关系?2.为模拟盘山公路,现将连接了重1N 小球的细线穿入一根长1m 的细管。
如图,将细管从竖直放置的圆柱体底部a 点开始斜向上缠绕5圈后,恰好绕至顶部b 点,相邻细管间的高度均为12cm 。
在b 点处通过细线用0.8N 的拉力(与管的轴线平行)将管口的小球从a 点匀速拉至b 点。
则缠绕在圆柱体上的细管(模拟的盘山公路)的机械效率为( )A .83.3%B .80%C .75%D .60% 3.如图所示,用轻质材料制成的吊桥搭在河对岸.一个人从桥的左端匀速走到桥的右端,桥面始终是水平的,不计吊桥和绳的重力,人从吊桥左端出发时开始计时.则人在吊桥上行走过程中,吊桥右端所受地面支持力F 与人行走时间t 的关系图像是( )4.一个小石块从空中的某一高度,由静止开始竖直下落,若不计空气阻力,从小石块开始下落,到刚落到地面的过程中,小石块的重力势能E p 随着时间t 的变化图像可能的是( )5.质量为M 的物体离地面高度为h 时,它的重力势能E P 可以表示为E P =Mgh (g =10N/kg ).现AB CDEE B E E a b 12cm从地面竖直上抛一个物体,物体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m ,然后落回到地面,整个过程空气阻力不能忽略.若上升过程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相等时,物体离地面的高度记为h 1;下落过程中物体重力势能和动能相等时,物体离地面的高度记为h 2.则( )A.h 1﹥2m ,h 2﹥2mB.h 1﹤2m ,h 2﹤2mC.h 1﹥2m ,h 2﹤2mD.h 1﹤2m ,h 2﹥2m6.弹跳杆运动是一项广受欢迎的运动.其结构如图甲所示.图乙是小希玩弹跳杆时由最低位置上升到最高位置的过程,针对此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在a 状态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小希的机械能为零B .a →b 的过程中,弹簧的弹力越来越大,在b 状态时弹力最大C .b →c 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希的重力势能D .a →c 的过程中,小希先加速后减速,在b 状态时速度最大8.从比热容表中可知,水的比热容比煤油的大,用规格相同的两个试管分别装上质量相同的煤油和水,隔着石棉网用相同热源同时对两试管均匀加热,实验后,画出如图所示的图像,其中能正确反映该实验情况的图像是( )9.如图所示,一弹簧的左端固定,右端连接一个小球,把它们套在光滑的水平杆上,a点D是压缩弹簧后小球静止释放的位置,b 点是弹簧原长时小球的位置,c 点是小球到达最右端的位置。
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考点分析提高训练
初中物理总复习——第四讲:物态变化一、知识网络二、复习要点1.物体的叫温度。
在物理实验中常用来测量温度,该仪器是根据液体的舰律制成的。
2.正确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①被测温度不要超过温度计的;②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3读数时,玻璃泡离开被测物体,且要待玻璃管内液柱后再读数。
视线要跟液柱上表面。
3.体温汁有特殊的设计,即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
每次使用前都要拿着温度计把甩下去。
4.物体的三年种状态与六种变化的关系图注意:(1)每种物态变化有其特定含义,也有其变化的条件。
例如熔化是物质从态变成态的过程。
晶体熔化的条件是:①温度要达到;②还要继续。
(2)六种物态之间的变化每两种互逆。
例如物质经汽化可由液态变成气态,相反物质也可经液化由气态变成液态。
5.固体分为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确定的,非晶体则没有。
6.沸腾是在和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沸点跟液面的气压关 (选填“有”或“无”) 。
在沸腾过程中,液体的温度保持。
7.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在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时要吸热.有作用。
8.液体沸腾的条件是:①先是温度要达到;②要继续。
9.液化的两种方法是:①②。
1O.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叫升华。
升华要热。
物质从气态叫凝华。
凝华要热。
霜的形成属现象。
三、考点分析主要考查的内容有:①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分析;②运用物态变化概念、产生条件和特性,解释相关的自然现象;③熔化、凝固和沸腾等物态变化过程的实验探究;④熔化(凝固)和沸腾曲线的理解。
考查重点和热点归纳为:物态变化的判断、解释和应用。
也就是运用物态变化知识去分折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自然现象。
四、经典题解【例1】冬天人嘴里呼出的“白气”与夏天剥开冰棒纸后冰棒周围冒出的“白气”各是如何形成的?解析:这是考查对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的解释。
冬天气温低,人们嘴里呼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呼出后遇冷而液化为小水珠浮在空气中,看上去像是呼出一股“白气”;夏天,气温较高,冰棒剥开包装纸后向空气吸热,使它周围的空气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浮在空气中。
初三物理点拨提高
初三物理点拨提高一、解题方法:1、隔离法——把几个互相联系的物体(部分电路)一个一个隔离开来,分别进行研究的方法叫隔离法,即把整体分成部分。
2、整体法——把几个互相联系的物体(部分电路)看成一个整体(总电路),当作一个物体来进行研究的方法叫做整体法,即把部分合成整体。
3、明确研究对象列方程。
你要对哪一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列式?你要对哪一部分电路列式?4、分清物理状态列方程。
物体是静止、匀速、变速、漂浮、悬浮、下沉?电路是断开、闭合或部分断开?可对一种物理状态列方程后再对另一种物理状态列方程组组成方程组。
5、对一个物体(部分电路)列方程后用对另一个物体(部分电路)列方程组成方程组。
6、对一个物体(部分电路)列方程后再对整体(总电路)列方程组成方程组。
7(注意:物体在某一时刻V=0不一定是平衡状态,合F ≠0,如上抛物体升最高点。
) 8、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转化。
做功“消耗”的能量不是消失了,而是等量地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了。
利用这个等量关系可以列方程。
)(210E E E W+−→−9、电路的总功率(总热量)等于各部分电路功率(热量)之和。
(可列方程) 二、重点公式、定理间的联系 1、nv v v t t SS t S V n+++≠++++==212121总总 2、无线电波、光的速度V=3×108m/s 3、声音在c ︒15空气中的速度V=340 m/s4、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的关系T= t +273 K5、用凸透镜成像光路图去找凸透镜成像规律6、7、杠杆平衡条件1F ·L 1=2F ·L 28、S F W ⋅= V F t SF t W P ⋅=⋅== 总有用W W =η 9、)/(102.43c kg J C ︒⋅⨯=水 )(12t t cm Q -=⋅放吸 10、1个电子的电量c e 19106.1-⨯=,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c 19106.1-⨯的整数倍,不是整数倍是不可能的;因为物体只能一个个地失去电子或获得电子,不可能失去或获得半个电子。
提升初三物理的练习题
提升初三物理的练习题初三物理是中学物理的重要阶段,对学生的物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提升起着关键作用。
而练习题在初三物理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从如何选择练习题、合理安排练习时间、注重巩固基础知识等方面,探讨如何提升初三物理的练习题。
一、选择适合的练习题在初三物理学习中,选择适合的练习题是学习进步的关键。
首先,根据教材内容和考试大纲,选择与当前学习进度相符合的练习题。
其次,选择难度适中的练习题,既不过于简单,也不过于复杂,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此外,练习题的数量也要有一定的规划,既要有足够的练习量,又不能让学生感到压力过大。
二、合理安排练习时间在提升初三物理的练习题过程中,合理安排练习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确保每天有固定的时间进行物理练习,避免间断和懒散。
其次,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习惯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时间段进行练习。
有些人可能喜欢早晨思维敏捷,可以选择早晨时间进行练习;有些人则喜欢晚上,可以选择晚上进行。
此外,要根据练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合理安排练习时间长度,避免过度疲劳或浪费时间。
三、注重巩固基础知识初三物理学习的练习题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在练习题的选择和分析过程中,学生应该重点关注基础知识点的讲解和应用。
针对掌握不全面的知识点,可以通过查阅教材、参考书、互联网等方式进行补充学习,详细梳理和牢固掌握。
只有基础知识夯实了,才能更好地解决复杂题目。
四、注重解题思路和方法初三物理的练习题有时需要一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分析题目,理清思路,找到解题的关键点。
可以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比较它们的优缺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
在解答过程中,可以积极思考,注重运用数学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出良好的物理思维习惯。
五、合理利用学科资源初三物理的练习题提升可以通过合理利用学科资源来实现。
学生可以参加物理兴趣小组、报名参加物理竞赛等活动,与其他具有物理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同学交流和切磋,相互鼓励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总复习——第一讲:声现象
一、知识网络
二、复习要点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2.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传播的,其实液体能声音,也能传声。
3.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m/s。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相同;通常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 ,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
4.声音的三个特征是、和。
5.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1)防止噪声 (在声源处减弱);(2)阻断它的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防止它进人 (在人耳处减弱)。
三、考点分析
考查的重点、热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速;(2)声音的三种特性;(3)噪声的来源及控制;(4)声的利用;(5)与声相关的探究实验;(6)联系与声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经典题解
【例1】如图1—1甲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产生的;如图1—1乙所示,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可以传播声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敲响说明音叉在发声,音叉接触水面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推理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生活经验知道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除此之外,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水也能传播声音。
启迪:学会抓住题目中关键字句,由现象归纳出其物理知识;学会在生活中关注物理知识的运用。
【例2】已知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证明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
请写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与结论。
要求设计的实验具有可行性,要符合安全原则。
(1)实验器材;(2)实验步骤;(3)实验分析与结论。
解析:此题有多种解法,这里只介绍一种解法。
实验器材:大广口瓶、橡皮塞、小闹钟。
实验步骤:①把小闹钟调至响振状态。
然后轻放人大广口瓶中,听小闹钟的铃声,要求能听到明显的铃声。
②用橡皮塞盖在大广口瓶上并塞紧。
要求不漏气。
然后,再听小闹钟的铃声。
实验分析与结论:瓶内空气与瓶外空气完全被大广口瓶和橡皮塞隔离,如果此时仍能听到小闹钟的铃声,则可证明听到的铃声是通过大广口瓶和橡皮塞传播出来的,即固体也能传播声音。
启迪:本题主要考查科学探究中的实验设计环节,重点是实验设计的方法和实验结论的分析,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并具有开放性,在设计方案时要体现控制变量法,符合安全原则,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过程和方法考查的理念。
五、能力训练
【基础训练】
1.雷雨交加的夜里,林雨同学看到闪电后约5 s听到雷声,林雨距雷电产生的地方大
约 m。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 m/s)
2.花匠在挑选花盆时,常常将新花盆拎起后轻轻敲击它,根据敲击声来判断花盆是否有裂缝,他是主要根据声音三个特征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三个特征全都有
3.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人唱歌时,歌声是声带振动产生的 B.在水中的声速小于在空气中的声速
C.回音的声速比原来声音的声速要小 D.成语“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4.(南京市)我们能够辨别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它们的( )。
A.音色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调不同 D.频率不同
【提高训练】。
5.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很大;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不同。
6.为了改善室内的居住环境,建筑师在设计窗户时常采用双层真空玻璃,这样做的主要优点是:①②。
7.(常州市)经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刚竣工的三峡大坝坝体无一结构性裂缝,创造了人类水利建筑史上的奇迹。
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无法为人耳所听到,原因是超声波的( )。
A.速度太快 B.响度太小 C.频率太高 D.频率太低
8.车门车窗已关闭的汽车内的乘客几乎听不到外面的声音,这是从途径减少噪声;市区内禁鸣喇叭是从途径减少噪声。
9.(河北省)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的传统习俗.2006年春节,不少城市开始有限解禁烟花爆竹的燃放,使今年烟花爆竹的燃放量明显增加。
(1)礼花在空中爆炸,先看到美丽的烟花后听到响声,其原因是:。
(2)燃放烟花爆竹给节日增添喜庆气氛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请写一条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造应性训练】
10.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
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A. 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
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11.一个人站在两个平行的峭壁间的山谷中大喊一声, 0.3 s和0.7 s后听到前后两次回声,若当时声速为330m/s,则此峡谷之间的宽度为 m。
参考答案与提示
能力训练
1.1700 2.C 3.A 4.A 5.响度,音色 6.(1)隔热;(2)隔声 7.C 8.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产生 9.(1)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2)示例:产生噪音与空气污染 10.机械闹钟,B,泡沫、衣服、锡箔纸 1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