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复习导学案《人教版初中物理复习导学案》一、物理学复习概述初中物理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自然科学课程,不仅对学生的科学素养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为学生打下了日后继续深造物理学的基础。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物理知识,本导学案将对各个重要知识点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梳理,帮助同学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复习效果。
二、运动的描述1.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在物理学中,运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对于描述和解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至关重要。
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距离和方向的变化,而速度则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量的变化率。
加速度则是描述速度随时间变化率的物理量,可以通过速度的变化量除以时间得到。
通过实际例题练习,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2.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在运动学中,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量不变的运动,速度保持恒定。
而变速直线运动则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发生变化。
通过例题分析,掌握两种运动状态下物体的运动规律及相关计算方法。
三、力的概念及相关知识点1. 力的概念和分类力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及相互作用的物理量,根据不同性质和作用对象的不同,可以将力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重力、弹力等。
力的单位是牛顿,是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之一。
2. 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描述物体受力关系的基本原则,分别是惯性定律、动量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分析,加深对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能量的转化和守恒1.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形状和状态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所处的位置有关。
在物理学中,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守恒是物理学中一个基本原理。
2.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只要没有外力做功,机械能保持不变。
通过具体例题分析,加深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五、压强、浮力和密度1. 压强的概念及测量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力,是描述物体受力情况的物理量。
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87页)(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87页)(新人教版)导学目标•了解九年级物理全册的内容和主要知识点•掌握九年级物理全册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前预习和思考,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导学内容第一章运动的基本概念1.运动的定义及基本概念2.位置、位移与位移矢量3.速度、速度和位移的关系4.加速度、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第二章力和压强1.力的概念与分类2.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与等速运动3.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效果4.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5.压强的概念与计算6.浮力与浮力大小的计算第三章力的作用和力的合成1.合力与力的合成2.平衡力与力的分解3.杠杆原理与力矩的计算4.力的图示与示意图第四章动能与功率1.动能的定义与计算2.常见能量形式及其转化3.功率的定义与计算4.功率与动力的关系第五章声的产生和传播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2.声音的特征参数—音调和音量3.力和振幅对声音的影响4.声音的传播速度第六章光的反射与折射1.光的反射现象2.光的折射现象与折射定律3.光的全反射现象及其应用4.光的折射和色散第七章光的成像和光学仪器1.薄透镜的成像规律2.凸透镜与凹透镜的成像3.成像公式的应用4.光学仪器—眼睛、照相机和望远镜第八章电流和电路1.电流的概念和电流的计量单位2.电路的概念和基本要素3.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4.电流的分流与合流5.电阻与电阻的计量单位第九章感应与电磁现象1.磁感线与磁感强度2.定义电磁感应定律及应用3.电流感应定律4.连续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第十章静电场和静电力1.电荷与静电力2.电场的产生与电场强度3.电场力与电势能的关系4.高压电的危害与安全防护导学方法和技巧•课前预习:对于每一章节,先浏览主要内容,并了解基本概念和公式•提问思考:在预习过程中,提出问题,思考和解答问题,增强理解和记忆•注重实际: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相联系,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制作思维导图或笔记:总结每章的重点内容,结构清晰,可以作为复习时的参考资料导学要求•预习并思考每章的内容,做好相应的知识点的笔记•完成课后习题,并及时批改和总结错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并与同学分享•与同学组队,互相讨论和解答疑惑导学评价•预习笔记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课后习题的完成情况和正确率•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的程度•学习态度和积极性小结本导学案概括了九年级物理全册的内容和主要知识点,并提供了学习方法和技巧。
2022年中考物理力学专项复习《杠杆的有关计算、滑轮》导学案
中考力学专题复习(导学案)杠杆的有关计算、滑轮【学习目标】1.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包括会计算并解决定量问题以及会分析定性问题。
2.知道什么是定滑轮和动滑轮及其特点,能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对滑轮进行理论分析。
3.知道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学习重难点】重点:1.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能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对滑轮进行理论分析。
3.知道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难点:1.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能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对滑轮进行理论分析。
【课前导学】知识点一:杠杆的有关计算1.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平衡时,杠杆的动力乘动力臂等于阻力乘阻力臂,即杠杆的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杠杆的动力F1就是阻力F2的几分之一。
这就是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阻力×()即:F1×()=F2×()或)(()=21FF知识点二:滑轮1.定滑轮、动滑轮的定义(1)定滑轮:工作时,轴不随物体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2)动滑轮:工作时,轴与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2.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1)定滑轮:使用定滑轮不 ,但可以改变拉力的 。
(2)动滑轮:使用动滑轮可以 ,但不改变 。
3. 使用滑轮的理论分析(1)定滑轮:使用定滑轮时,相当于一个 杠杆,定滑轮的轴是杠杆的支点,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定滑轮的半径。
拉力F 与物重G 的关系是: 。
定滑轮 动滑轮(2)动滑轮:使用动滑轮时,相当于一个 杠杆,提升重物时,如果两边绳子平行,动力臂为阻力臂的 倍。
当动滑轮平衡时,拉力F 与物重G 的关系是: 。
4. 滑轮组使用定滑轮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能省力,把它们组合起来使用,就可以既省力又可改变用力的方向。
实验表明:使用滑轮组吊重物时,若动滑轮重、绳子自重和摩擦不计,动滑轮被几股绳子吊起,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中考物理复习导学案A4整理讲解
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一章声现象☆复习目标1.通过实验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
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4.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难点:声音的特征,防止噪声的途径。
☆复习过程中考考点清单考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1)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2)介质:固体、液体、气体均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1)影响因素: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2)大小:15℃空气中声速为340m/s。
(3)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即:V固>V液>V气。
考点二声音的特性1.噪声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害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第1页(共4页)2.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考点四声的利用1.超声波(频率高于20 000Hz的声音)(1)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易集中。
(2)应用: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
2.次声波(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1)特点:能绕过物体传播、传播距离远。
(2)应用:预报地震、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3.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回声定位,B超。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超声波碎石。
基础检测1.在敲响大钟时,我们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是(D)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C.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2.手拨琴弦,便能听到悦耳的琴声,产生这种声音的振动物体是(B)A.手指B.琴弦C.空气D.弦柱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C)A.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B.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D.在月球上宇航员相距很近也要借助无线电话才能交谈,是由于真空不能传声4.人潜入水中,仍然能听到岸上的人说话的声音,传播这个声音的是(D)A. 空气B. 水C. 说话的人D. 空气和水5.“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依据讲话人的(B)A.音调B.音色C.响度D.振幅6.开大收音机的音量是为了(A)A.增大声音的响度B. 增大声音的音调C.改善声音的音色D.减小噪声7.对于一般人来说,有利于学习、休息的理想环境是(B)A.0dB完全没有噪声的环境B. 30~40dB的较安静的环境C. 80~90dB的环境D. 100dB以上的环境8.下列措施中,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的是(D)A.在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B.在嘈杂的车间里,工人戴着防噪声耳罩C.机动车辆都安装有消声器D.现代城市住宅安装双层中空玻璃窗9.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B)A.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B.用超声波清洗仪器C.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D.听到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要下雨10.在装满水的长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较远处的另一端可以听到三次响声,第一次是由铁管传来的;第二次是由水传来的;第三次是由空气传来的。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专题电学实验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专题电学实验复习导学案导学目标本导学案旨在帮助学生复习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专题中的电学实验内容,通过学习和思考,加深对电学实验的理解,提高科学实验的能力和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
导学内容一、实验一: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实验目的:测量电池的电动势,了解电池的基本特性。
实验仪器与材料:电池、电动势计、导线、千分尺。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仪器和材料。
2.将电动势计的两个电线分别接到电池的两极上。
3.打开电动势计,记录显示的电动势数值。
4.使用千分尺测量电池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记录数据。
5.根据测得的电池尺寸数据,在实验报告中绘制电池的示意图。
实验数据处理:1.电动势计测量得到的电动势数值是多少?2.电池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分别是多少?二、实验二:测量导线的电阻实验目的:测量导线的电阻,探究导线长度和电阻的关系。
实验仪器与材料:导线、电源、电阻箱、导线夹。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仪器和材料。
2.将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到电源和电阻箱。
3.调节电阻箱的阻值,将导线的电阻调整到合适的范围。
4.使用导线夹将导线固定在实验台上。
5.测量导线的长度,并记录数据。
实验数据处理:1.导线的长度是多少?2.根据测得的导线长度数据,在实验报告中绘制导线的示意图。
三、实验三:串联电路的分压实验实验目的:通过串联电路的分压实验,验证并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分布的规律。
实验仪器与材料:电池、电压表、电阻、导线。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仪器和材料。
2.将电池、电压表、电阻依次串联接线。
3.打开电压表,记录电压表显示的数值。
4.更换不同大小的电阻,并记录每次读数。
实验数据处理:1.在不同电阻下,电压表显示的数值有何变化?2.根据测得的电压数据,在实验报告中绘制电路图并标明电压数值。
思考与拓展1.电动势是什么?如何测量电池的电动势?2.电阻的大小与导线的长度有何关系?为什么?3.在串联电路中,电压在各个元件中如何分布?为什么?在完成本个实验复习后,可以尝试回答上述问题,以加深对电学实验的理解。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导学案----力学部分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导学案----力学部分(一)测量 课时2一、复习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能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周期现象估测时间。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
3、能利用生活中已知长度的物体进行长度的估测。
4、会正确使用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测量长度。
5、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二、基础知识回顾,规律方法小结1、长度单位(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为_________,比它大的单位有___________;比它小的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2)要求注意换算关系:1m= _______km= _______dm=_______cm=_______mm= _______μm= _______nm 。
1km=______m,1dm=______m,1cm=______m,1mm=______m,1μm=_______m,1nm=_______m 。
2、时间单位(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为_______。
比它大的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比它小的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要求注意换算关系:1 h =_______ min = _______ s =_______ ms3、单位间的换算方法:“数不变、单位换、进行算”。
(1)72m=_________ cm。
(2)7.2×105mm =_________ m。
(3)7200s =_________ h 。
4、认识刻度尺和停表(如图),其中停表的示数为_______。
5、正确使用刻度尺(五会)(1)会选: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刻度尺(考虑量程和分度值)。
(2)会放: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______________被测物体。
(3)会看: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____________。
【推荐】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全套导学案人教版5(优秀文档)(最新整理)
声现象①超声波:高于的声。
②次声波:低于的声。
2.传递:如B 超,回声定位(声呐),预报地震、海啸、台风,倒车雷达等。
3.传递:如超声波清洗、去污、碎石等。
四、噪声1.概念:(1)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振动发出的声音,其波形杂乱无章。
(2)环保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2.等级:声音的强弱等级单位是。
3.几个特殊值:(1)声音的听觉下限为。
(2)为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3)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4)为保证睡眠和休息,声音不能超过。
4.噪声的控制:(1)防止噪声的。
(2)阻断噪声的。
(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互助探学探究导研:合作探究,互助研讨1.【做一做】声音的产生用手拨动橡皮筋,橡皮筋发声;手摸说话的喉头,振动发声。
2.【辨一辨】声音的特征用手用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越大,声音越大;若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声音的发生改变。
3.【判一判】声的利用甲图的装置是超声波清洗机,说明声传递;乙图装置是倒车雷达,说明声传递。
4.【辨一辨】噪声的控制甲图是防止噪声;乙图是阻断其;丙图是防止其进入。
5.【填一填】声综合敲击水瓶,水瓶发声;从左向右,发声的音调依次;若用嘴吹水瓶,振动发声, 从左向右,发总结导评:精讲点拨,归纳总结重难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1)产生条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研究方法。
①转换法:将不易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其他物体以某种方式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两种现象存在的联系是因果关系。
②应用举例:在研究声音的产生时,把发声体的振动转换成碎纸屑、泡沫、乒乓球的跳动或溅起的水花。
2.声音的传播:(1)条件:传播必须有介质,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2)声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在同种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重难点2 声音的特性1.从振动的角度理解三特性:(1)音调:物体振动的频率由物体的长短、粗细、厚薄、松紧、大小等因素决定。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2023)七篇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2023)七篇中考物理复习教案(2023)七篇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如何写?一些综合题中描述的物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是各种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综合效应”。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考物理复习教案(2023)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中考物理复习教案(2023)(精选篇1)一、指导思想在教学中,端正教学态度,明确教学目的,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深入贯彻素质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坚持以本为本,以纲为纲,深入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认真批改作业,搞好单元过关,将教学的每项工作落到实处。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加强与其他任课教师的联系,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积极参加进修学习和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为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共四单元,是在上学期所学电学知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力学的有关知识。
如,家庭用电、电能、材料等。
这些知识是上学期电学知识的延续。
再通过本学期知识的学习学生才会对力学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
这些知识既是基础,又是桥梁,作用非常重要。
另外,本学期教材中渗透的某些研究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很有指导意义。
物理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激发要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物理学习需要的潜在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意向,成为实际学习活动的动力。
这就需要创造问题情境,特别是要注意每个课开始的课题引入。
教师要善于利用演示实验或简炼的具有强烈启发性的语言,在上课的开头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吸引住,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本学期担任九年级两个班的物理课教学。
绝大部分同学对物理有一定兴趣,但不够浓厚,对上学年知识的理解、掌握由于放假等原因已降到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但一些基本物理学习习惯已初步养成。
本学期准备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措施,注意加强优等生的培养和差生的转化,促进中等生的整体进步。
九年级物理复习课 导学案[精品]共13页
课题:复习一声现象(两课时)二高附中九年级物理备课组使用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复习目标:1.记忆有关基础知识;2.掌握典型习题的解决思路;3.完成《巩固与提高》相关习题,并认真纠错。
二、重难点:重点:掌握典型习题的解决思路;。
难点:完成《巩固与提高》相关习题,并认真纠错。
三、必记考点基础知识:(认真阅读《巩固与提高》P15—P16“真题回放”)五、达标训练:1、学生完成《巩固与提高》P16-P18“巩固练习”习题;2、小组对完答案后讨论问题;3、小组派代表展示;六、作业设计:1、纠错本:《巩固与提高》上自己做错的习题进行纠错(不抄题,注明页码题号,写出错误原因和正确的分析过程);2、作业本:《巩固与提高》P17第4小题。
(要求同上)【附】《声现象》知识网络详表(见下页)课题:复习二(1)光的反射(两课时)二高附中九年级物理备课组撰稿人:吴常伟使用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复习目标:1.记忆有关基础知识;2.掌握典型习题的解决思路;3.完成《巩固与提高》相关习题,并认真纠错。
二、重难点:重点:掌握典型习题的解决思路;。
难点:完成《巩固与提高》相关习题,并认真纠错。
三、必记考点基础知识:四、典型习题指导:(认真阅读《巩固与提高》P20—P22“真题回放”)五、达标训练:1、学生完成《巩固与提高》P22-P24“巩固练习”习题;2、小组对完答案后讨论问题;3、小组派代表展示;六、作业设计:1、纠错本:《巩固与提高》上自己做错的习题进行纠错(不抄题,注明页码题号,写出错误原因和正确的分析过程);2、作业本:《巩固与提高》P23第12、13小题。
(要求同上)【附】《光的反射》知识网络详表(见下页)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
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靠介质向外传播的。
初中中学物理中考复习导学案(全部)
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教案第1讲声现象考点聚焦:声现象涉及到的考点有: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2.声音的传播3.声速及有关计算4.乐音的三要素5.噪声的危害与控制呈现形式:上述考点常以填空和选择题型出现。
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规律的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知识结构: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产生原因:振动2.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介质3.声速:340m/s(没有特别提示的情况下都视为该速度)4.回声现象及其利用:(1)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的声音;(2)回声的区分与加强;(3)回声测距离及其它应用。
二、乐音的三要素1.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
三、乐音和噪声1.区别:(1)从物理学角度看;(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
2.减小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消声;(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3)在耳朵处减弱――隔声方法提示: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液体中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大。
3.利用回声可求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等问题。
4.运用声音的三要素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现象。
5.噪声的控制方法。
典例讲解:终结性练习中例题课堂训练:终结性练习中基础巩固题课后作业:复印习题课后练习:终结性练习中习目标达成评估题第2讲物态变化考点聚焦:本部分涉及到的考点有:1.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
2.物质三态间相互转化及吸热、放热的情况。
3.晶体的熔点,并会查熔点表。
4.液体的蒸发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5.液体的沸腾和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6.应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简单的热现象。
知识结构:一、温度1.温度的意义2.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3.温度计:(1)液体温度计的原理;(2)正确使用温度计。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复习导学案全册
九年级物理复习导学案九年级物理第一阶段复习导学案01 机械运动●考试说明有标准1.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a)2.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a)3.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b)4.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b)●考点细化可检测1.识别并举例说明做机械运动的物体;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会根据指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参照物。
▲2.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识别图象,会根据条件计算出速度、路程和时间。
▲3.复述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列举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物体,计算平均速度。
★4.会正确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长度和速度。
5.会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速度。
6.会解释测量有误差的原因;记住减小误差的方法;知道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自主复习忆基础一、看书后完成下列问题: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符号为。
最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正确使用时首先应观察①②③。
在读数时,视线要,估读时只允许估读到。
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2.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符号。
时间的测量工具是。
3.测量时,值和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只能,不能,减小误差的方法有。
4.物理学中,把叫做机械运动;在研究机械运动的时候,被选作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物体间保持相对静止的条件是:(1);(2)。
5.物理学中,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国际单位是。
72 km/h= m/s;10 m/s = km/h。
6.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都是,表示物体在通过路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应该叫,计算公式为。
二、交流答案、说出疑惑:●知识框架巧搭建(教师精讲)1。
声现象_导学案
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导学案(一)声现象一、知识网络(自主学习)二、考点提升考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固体中声速最快,液体其次,气体中声速最慢。
(3)声音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跟踪练习】“山间铃想马帮来”这句话中,铃想是由于铃受到金属珠子的撞击产生而发声;在山间小路上人们听到远处传来的铃声,是通过传入人耳的。
如人敲鼓,能发出悦耳动听的鼓声,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产生的;如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就听不到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依赖于。
【触类旁通1】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只要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B、声音只能通过介质传播C、声音在一切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都是相同的D、声音中,人们听不见的只有超声波【触类旁通2】为了使教室内上课的学生免受周围环境噪声的干扰,下面那个方法有效合理()A.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控器装置B.在教室周围植树C.每个学生都戴个防噪声耳罩D.将教室的窗户打开考点二声音的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都是声音的特征,但三者的含义不同,主要表现为:【跟踪练习】如图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他振动发出的声音。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力拨动,使钢尺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他发出声音的变化。
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B.响度与物体振幅的关系C.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D.音色与发声体的哪些因素有关【触类旁通1】吉他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A、振幅B、响度C、音调D、音色【触类旁通2】“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A.响度 B. 音调C. 音色D.频率考点三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初三物理总复习导学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一、单元复习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单位、公式及其意义。
(2)能用速度公式简单计算速度和平均速度。
(3)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探索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能懂得“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与受到外力之间关系,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理性分析以及科学的推理从而获得规律。
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使他们能建立如何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让学生接受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能用速度公式简单计算速度和平均速度。
三、知识梳理一、复习内容及过程1、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例1、坐在向南行驶的列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
若同时又看到汽车也在向后退,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例2、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已成功实现两次载入航天飞行。
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是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
在这一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B .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C .以火箭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D .以火箭为参照物飞船是运动的2、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中考物理冲刺复习导学案44(焦耳定律及其应用_一、电流的热效应)
焦耳定律及其应用北京四中朱银山一、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会发热,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二、探究:电流通过电热器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1.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在、相同时,阻值的电阻产生的热量多。
中的火柴棒先被点燃。
2.热量与电流的关系在、相同时,电流的电阻产生的热量多。
火柴棒在电流的情况下的很快被点燃。
3.热量与时间的关系在、相同时,通电时间的电阻产生的热量多。
三、电流产生热量的表达式a.焦耳定律:电流流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
b.公式:c.单位:焦耳定律可以根据电功的公式和欧姆定律的公式推导出来。
推导过程:例1.一根60 Ω的电阻丝接在36 V的电源上,在5 min内共产生多少热量?四、电流热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a. 电热的利用:电热器是利用电来加热的设备,电炉、电烙铁、电熨斗、电饭锅电烤炉等都是常见的电热器。
电热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发热体,发热体是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电阻丝绕在绝缘材料上做成的。
电热器的优点:利用电热器清洁卫生,没有环境污染,热效率高,还可以方便地控制和调节温度。
b. 防止电热的危害:在电动机里,电流主要用来做机械功,但电动机里的导线有电阻,也要产生热量,使导线的温度升高,温度超过绝缘材料的耐热温度,绝缘材料会迅速老化,甚至可能烧坏。
这就需要考虑如何加快散热。
有的电动机里装有风扇,都是为了加快散热。
例2. 当0.2安的电流通过一金属线时产生的热量为Q1若使通过的电流增加到0.4安时,在相同的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为Q2,那么Q2是Q1的( )A、2倍B、4倍C、0.25倍D、0.5倍。
2024年广东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光学导学案
2024年广东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光学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广东中考物理教材,主要复习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光现象》的内容。
具体包括:1. 光的传播;2. 光的反射;3. 光的折射;4. 透镜及其应用;5. 视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基本概念,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原理及应用。
2. 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透镜的成像规律,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原理,透镜的分类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透明塑料尺、玻璃板、凸透镜、凹透镜、蜡烛、白屏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练习题册、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透明塑料尺演示光的传播,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光的传播特点。
2. 光的传播:讲解光的传播原理,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路径。
3. 光的反射:讲解光的反射原理,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解释反射现象。
4. 光的折射:讲解光的折射原理,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解释折射现象。
5. 透镜及其应用:讲解透镜的分类、成像规律,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解释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现象。
6. 视觉:讲解视觉的形成原理,引导学生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7.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透镜及其应用、视觉等五个部分。
在讲解每个部分时,对应的板书内容同步展示,以便学生跟随教学进度。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题(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3)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4)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2. 题目:选择题(1)光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会发生折射?()A. 从空气进入水B. 从水进入空气C. 光在同一介质中传播D. 从空气进入玻璃3. 题目:解答题(1)请解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并说明各自的矫正方法。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四章《光现象》的第一节《光的传播》。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具体包括:1. 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2. 反射现象:反射定律、反射类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反射的应用。
3. 折射现象:折射定律、折射类型、折射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反射和折射定律的掌握。
2.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如光的反射和折射实验装置)。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眼镜的制作,引入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光的传播: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通过实验演示光的传播现象,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光的传播特点。
3. 反射现象:讲解反射定律,通过实验演示反射现象,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反射的特点和规律。
4. 折射现象:讲解折射定律,通过实验演示折射现象,让学生观察和理解折射的特点和规律。
5. 应用练习: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反射和折射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2. 反射现象:反射定律、反射类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反射的应用。
3. 折射现象:折射定律、折射类型、折射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根据反射定律,解释为什么我们在镜子中能看到自己的倒影。
3. 根据折射定律,解释为什么物体在水中看起来会变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镇初中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九)年级(物理)学科导学案第5周第2节
课题:中考物理复习欧姆定律(一)
学习目标:
1、知道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能认识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
2、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金属导体电阻的因素,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3、初步了解导体、绝缘体、半导体的电学特征及其应用;
4、认识常见的变阻器,理解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掌握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重点难点:1、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金属导体电阻的因素;
2、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预习导学】—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
一、电阻
1、物理学中用电阻表示,电阻用字母表示。
2、电阻的单位
(1)国际单位:,简称,符号为。
(2)常用单位:、。
(3)换算关系:1KΩ=Ω 1MΩ=Ω
3、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有关,还与有关。
因此电阻
是导体的一种性质,而与电流、电压关。
其它条件一定时,导体的长度越长,电阻越。
其它条件一定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
二、变阻器
1、常见的变阻器有、、等。
2、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是,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滑动变阻器应联在电路中,连接电路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处于。
3、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的正确接法是“”。
若同时接上面两个接线柱相当于,若同时接下面两个接线柱相当于。
4、某滑动变阻器的铭牌上标有“10Ω 2A”,其中“10Ω”表示,“2A”表示。
备课组长:教导主任:
【合作探究】—升华能力,透析重难点
1、在“探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
(1)小明的猜想是:①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材料有
关;
小亮的猜想是:②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温度有关;
小敏的猜想是:③电阻可能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根据你掌握的电学知识,
你认为:④电阻还与有
关。
(2)如图是三位同学为上述探究活动准备的实验器材,他们已经完成了部分实物的连接。
若电阻受温度的影响可以忽略,要探究猜想①,应该控制不变;要探究猜想③,应该选用导线____和导线____(填导线的代号字母)进行对比实验。
3、如图,闭合开关后给一个废灯泡的灯芯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此实验表明。
4、如图,当给
细铁丝绕制
的线圈加热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此实验表明。
【当堂训练】—技能拓展应用,搭建晋级平台
1、金属的导电性能一般比非金属(“强或弱);有些元素如硅、锗等的导电性能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常称作。
某些物质在温度极低时,电阻会变成零,这就是现象。
2、用久的灯泡由于钨丝在高温下而变细,导致灯丝的电阻变,若不考虑温度的影响,灯泡的灯丝断了再搭上后其灯丝的电阻比原来的了。
3、白炽灯一般在开灯的瞬间灯丝容易烧断,这是因为开灯的瞬间灯丝的温度比正常工作时,电阻较,通过的电流较。
4、闪烁的彩灯,装点着节日的热闹与繁华。
彩灯的内部结构如图所示,彩灯是采
用串联的方法接入照明电路的,任一灯泡灯丝熔断后,其它灯泡仍继续发光,原
因是彩灯的结构中有()
A、特殊的灯丝
B、金属杆引出线
C、带绝缘层的金属丝
D、灯泡内充有气体
5、条形码扫描器广泛应用于商业、邮政、交通等领域,扫描器中光敏二极管的主
要材料是()
A、有机高分子材料
B、超导材料
C、半导体材料
D、纳米材料
6、如图,滑动变阻器有4个接线柱,使用时只需接入其中2个,因此有几种接法,
在这些接法中,不能改变电阻大小并且可能损坏仪器的接法是( )
A、接A和D
B、接B和C
C、接A和B
D、接C和D
7、在探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时,某老师引导学生作了如下的猜想:
猜想1: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2: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长度有关;
猜想3: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材料有关。
右图是他们进行实验探究的器材,演示板上固定了四条金属电阻丝,
a、b、c三条长度均是1m,d的长度0.5m;a、b的横截面积相同,
材料不同;a、c的材料相同,但c的横截面积大于a;a、d的材料
和横截面积都相同。
(1)在探究电阻跟横截面积的关系时,可依次把M、N跟______的
两端连接,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分析比较这两根金属丝
电阻的大小。
(2)依次把M、N跟a、d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示数,分析比较a、d两根金属丝电阻的大小,可探究电阻跟____________的关系,其结论是:_ ________。
(3)以上方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用到,被称为控制变量法。
试根据学过的物理知识再列出两例用这种方法研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 ____。
【学有所获】
【作业设计】
1、“220V 40W”的白炽灯未接入电路时(冷态)电阻约100Ω,正常工作时(热态)电阻约1200Ω。
这表明。
2、常态下的玻璃是相当好的体,若将玻璃加热到状态时,它就变为了体。
这表明。
3、下列关于电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过导体的电流为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
B、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一定越小
C、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
D、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4、如图四种电路中,当S闭合后,不能调节小灯泡亮度的是()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