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轶事

合集下载

李密牛角挂书的故事

李密牛角挂书的故事

李密牛角挂书的故事
李密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作被誉为“李杜之风”,在中国文学史上占
有重要地位。

而他的一件轶事——牛角挂书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

相传有一天,李密在家中读书,突然听到外面传来牛角摩擦的声音。

他好奇地
走出去一看,只见一头牛正用角蹭着一本书。

李密觉得奇怪,便问牛主人为何要让牛蹭书。

牛主人笑着说,“这本书是《左传》,我听说李密先生的书法很好,所以想请您给我写几个字,然后把这本书挂在牛角上,让牛蹭一蹭,就能让牛学点文化气息。

”。

李密听后大为感动,他接过书,写下了“牛能读书”的四个字,并且亲自将书
挂在牛的角上。

不久,这四个字在全国传播开来,成为了一句家喻户晓的成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

就像牛主人相信牛能学到文化一样,我们也应该相信每个人都有学习和进步的潜力。

只要用心去教育、去培养,就一定能取得成果。

而李密的行为也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更是一位心
怀善意、乐于助人的人。

他愿意为别人做出一点微不足道的贡献,这种精神更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学习并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

就像牛主人需要李
密的帮助一样,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也需要他人的指引和帮助。

只有相互帮助、相互学习,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提高自己。

总之,李密牛角挂书的故事告诉我们,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学习的道路上需
要相互帮助,而善良、乐于助人更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品质。

愿我们都能像李密一样,用自己的行动传递正能量,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文人轶事作文

文人轶事作文

文人轶事作文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下面是名人读书故事200字(精选2篇),快来看看吧!
名人读书故事1
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

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刻读书,特意把自我睡的木板床的1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

每一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

天天如此,从未间断。

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

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之后,最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小兄弟姐妹们,你们听了这些名人读书趣事后,有什么想法呢?俗话说:“少壮不发奋,老大徒伤悲。

”只有从小勤奋领悟,才能为将来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名人读书故事2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

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钟爱吟读诗书。

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领悟冲茶。

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仅学习并领悟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习并领悟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最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

之后,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文人轶事八则

文人轶事八则

7.兄妹戏丑
蜀地多才女,到宋代又出了个苏小妹。可说宋代四川的灵秀之气尽革于苏氏一门,苏小妹的父亲苏询,哥哥苏轼、苏辙个个才高八斗,所谓“一门父子三词客,千秋文章八大家”。
苏小妹长得不胖不瘦,薄薄的丹唇、圆圆的脸蛋,乌溜溜的大眼睛,再配上高高的额头,突出的双颚,一看就是一副慧黠的样子。她从小就爱与两个哥哥比才斗口,一派天真,尤其是大哥苏轼满腮胡须,肚突身肥,穿着宽袍大袖的衣服,不修边幅,不拘小节,更是她斗口的对象,于是整天在家口战不休。一天苏东坡拿妹妹的长相开玩笑,形容妹妹的凸额凹眼是:“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3.郑板桥学书法
清朝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自幼酷爱书法,古代著名书法家各种书体他都临摹,经过一番苦练,终于和前人写得几乎一模一样,能够乱真了。但是大家对他的字并不怎么欣赏,他自己也很着急,比以前学得更加勤奋,练得更加刻苦了。
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凉,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写起字来,写着写着,就写到他妻子身上去了。他妻子生气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说:“你有你的体(身体),我有我的体,为什么不写自己的体,写别人的体?”晚上睡觉时,郑板桥想到,各人有各人的身体,写字也各有各的字体,本来就不一样嘛!我为什么老是学着别人的字体,而不走自己的路,写自己的体呢?即使学得和别人一样,也不过是别人的字体,没有创新,没有自己的风格,又有什么意思?从此,他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以隶书与篆、草、行、楷相杂,用作画的方法写字,终于形成了雅俗共赏、受人喜爱的“六分半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乱石铺街体”,成了清代享有盛誉的著名书画家。
2. 好联不打折
郑板桥为清代知名的书画家,诗词能力更佳,常有绝妙辞令人叹服。一位盐商为了巴结京里来的大官,心想:“若能请知名的郑板桥才子写副六尺大对联,必定光彩异常:”因此就当面向郑板桥提及此事,郑板桥开价一千两。盐商为了要节省开销,要郑板桥打五折。郑板桥二话不说,当场提笔就写,写出了上联:“龙虎山中真宰相”,就给了盐商。商人看了作品气势不凡,句子又好,十分高兴,连忙就问下联?郑板桥不慌不忙的说:“跟你说好是一千两,你钱只给一半,所以字也写给你一半就好!”盐商求墨宝心切,不得已只好乖乖地再奉上另外五百两。郑板桥于是继续写了下联“麒麟阁上活神仙”。最后两方都高兴地谱下这段佳话。

名人轶事

名人轶事

名人轶事:1.李密牛角挂书。

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

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

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

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

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

此事被传为佳话。

——要想成为博学多才的人,就要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学习。

2.董仲舒三年不窥园。

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

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玩儿心不退的人是成不了名家的。

3.管宁割席分坐。

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

有一天,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

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

管宁其后终于事业有成!——读书人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才会练得一身铮铮傲骨。

4.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

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5.车胤囊萤夜读。

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4、5两个故事说明,穷则思变,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6.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

高考必考作家与作品类文学常识

高考必考作家与作品类文学常识

高考必考作家与作品类文学常识导读:作家与作品1.鲁迅读书轶事:塾师:寿镜吾先生。

“三味书屋”原名“三余书屋”。

“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睛之余,意思是劝勉学者利用“三余”之时刻苦勤学。

“三味”意思是:读经味为稻梁,读史味为肴馔,读诸子百家味为醯醢。

鲁迅书签上写了读书三到:即口到、眼到、心到。

2.《论语》为“四书”之一,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是一部语录体散文。

孔子是春秋时代鲁国人,古代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大师。

3.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人,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

《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及其弟子政冶、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动力的书。

名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孟子·分孙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自《孟子·膝文公章下》。

孟子说“大而化之谓圣”意思是说道理思想光大到能够随机变化的境界,就叫做圣人了。

4.《左传》编年体史书。

传说是春秋时鲁国史左丘明编著。

《曹刿论战》选于此书。

5.《列子·汤问》作者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寓言故事《愚公移山》选于此书。

“杞人忧天”出自《列子天瑞》。

6.《水经注》是我国南北朝北魏郦道元为《水经》作的注,这是古代记述我国江河分布情况的书。

7.《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陈涉世家》选自《史记》。

8.唐代诗歌成就最高,涌现出大批名家。

如初唐“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中唐三大诗人:李白(诗仙)、杜甫(诗史)、白居易《无题》。

晚唐“小李杜”。

李商隐: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在恢泪始干”。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江南春绝句》)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

边塞诗人:高适、岑参。

郁达夫轶事八则

郁达夫轶事八则

郁达夫轶事八则郁达夫卖文郁达夫钟情于书,藏书丰富,却在日寇侵占杭州时,藏书全部惨遭劫难!文官考试与达夫诗微月一痕,浓霜满地,进东华门时口占一绝云...郁达夫的图书馆情结郁达夫不仅是图书馆的常客、高邻,更是图书馆的知己...轶事四则后人的郁达夫情结大江健三郎、九丹,都受着郁达夫的影响...郁达夫写“古诗”?郁达夫是近现代文学家中格律诗写得最好的,很容易人被误为‘古诗’----------------------------------------------------------------郁达夫卖文五四时期创造社的重要作家郁达夫(1896—1945)是一位著作等身的小说家,他一生的著译有40多种。

他又是个著名的书痴,他节衣缩食,大量购书,勤奋读书。

他的“绝交流谷因耽懒,出卖文章为买书”的诗句,正是他执著于淘书藏书读书的真实写照。

他的淘书之痴迷,藏书之丰富,读书之广博,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几乎是首屈一指的。

郁达夫自幼有逛旧书肆书摊买书的习惯,并且终生不辍,因而藏书颇富。

他原籍浙江富阳,曾在日本留学多年,1922年回国后,曾在北京、广州、上海、杭州等地居住,抗战期间客居南洋,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苏门答腊。

不论是哪里,他都是大量买书,他著作所得的稿酬,多是做了买书的费用。

三十年代在杭州居住,他的寓所称为“风雨茅庐”,藏有中国古代典籍和西方书籍数万册,在江浙一带的藏书家中,他也是挂了名号的。

郁达夫的日记中关于买书的记载颇多。

如:“晚饭后,上湖滨去漫步,在旧书铺内,见有《海山仙馆丛书》中之《酌中志》一部,即以高价买了回来。

此书系明末宦官刘若愚所撰,对于我所拟做的历史小说《明清之际》,很有足资参考之处”。

(1932.1.9)“买书又三四十元;中有明代《闽中十子诗抄》一部,倒是好著。

”(1936.2.8)“出至南后街看旧书,买无锡丁杏舫《听秋声馆词话》一部二十卷,江都申及甫《笏山诗集》一部十卷,书品极佳,而价亦不昂。

鲁迅名人读书的故事

鲁迅名人读书的故事

鲁迅名人读书的故事1.理发付钱在厦门大学教书时,鲁迅先生曾到一家理发店理发。

理发师不认识鲁迅,见他衣着简朴,心想他肯定没几个钱,理发时就一点也不认真。

对此,鲁迅先生不仅不生气,反而在理发后极随意地掏出一大把钱给理发师——远远超出了应付的钱。

理发师大喜,脸上立刻堆满了笑。

过了一段日子,鲁迅又去理发,理发师见状大喜,立即拿出全部看家本领,满脸写着谦恭,“慢工出细活”地理发。

不料理毕,鲁迅并没有再显豪爽,而是掏出钱来一个一个地数给理发师,一个子儿也没多给。

理发师大惑:“先生,您上回那样给,今天怎么这样给?”鲁迅笑笑:“您上回马马虎虎地理,我就马马虎虎地给;这回您认认真真地理,我就认认真真地给。

”理发师听了大窘。

2.演讲轶事名流免不了常被邀请作演讲,鲁迅也不例外。

他演讲时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常常被掌声和笑声包围。

有一次他从上海回到北平,北师大请他去讲演,题目是《文学与武力》。

有的同学已在报上看到不少攻击他的文章,很为他不平。

他在讲演中说:“有人说我这次到北平,是来抢饭碗的,是'卷土重来’;但是请放心,我马上要'卷土重去’了。

”一席话顿时引得会场上充满了笑声。

3.爱书情结鲁迅先生从少年时代起,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一生节衣缩食,购置了多册书本。

他平时很爱护图书,看书前总是先洗手,书脏了就小心翼翼地弄干净。

他自己还准备了一套工具,订书、补书样样都会。

一本破旧的书,经他整理后,往往面目一新。

他平时不轻易把自己用过的书借给人,若有别人借书,他宁可另买一本新书借给人家。

4.标点的稿费大家知道:标点符号虽然其貌不扬,但在文章中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呢。

可当年的出版界对标点符号不重视,在支付稿费时,往往把它从字数中扣除,不给稿费。

一次,鲁迅应约为某出版社撰写书稿,由于事先探知该出版社不支付标点符号的稿费,因此他的书稿通篇没有一个标点符号.编辑看了书稿后,以“难以断句”为由,回信要求鲁迅加上标点符号。

鲁迅回复:“既要作者加标点符号分出段落、章节,可见标点还是必不可少的。

“延安五老”读书轶事

“延安五老”读书轶事

“延安五老”读书轶事“延安五老”都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革命家,由于时代的关系,他们都曾经历过传统的教育,又领受了“西学东渐”的过程,而热爱读书是他们共同的兴趣,通过他们的著作和日记,我们可以领略他们读书的经历,以及他们的学风,甚至是读书的方法。

在他们身上,有着浓郁传统士子的痕迹。

所谓“读书破万卷”,“开卷有益”,“读书明道”,“学以致用”,都是传统精华的延续。

至于读书的经验之谈,他们认为读书是人生必需的功课,并将读书化作自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而读书的方法,则是积少成多,由博返约,以及解决好泛读与精读的关系,特别是他们强调读书须联系实际,将自己实践的直接经验和读书所得的间接经验进行有机结合。

徐特立:与其马虎读十本书,不如老实读一本书徐特立青年时就酷爱读书,他认为读书可以“明人生之理,明社会之理”。

壮年时他有一个“十年破产读书计划”,即计划将每年教书所得的20串钱(当时可买25石谷)作为生活开支,其他的家产(包括祖上留给他的几亩薄田)则用来变卖以买书。

这是他罕见的读书境界。

他变卖家产购置了一些价格很高的大部头书,例如《十三经注疏》《读史方舆纪要》《御批资治通鉴》等。

就在“破产读书计划”的第八年(1905年,时徐28岁),果然他家的经济提前濒于破产了。

不过,徐特立也已成为闻名遐迩的饱学之士,有许多塾学和学校争相聘请他去执教。

徐特立读书,注重实效,他认为与其马马虎虎读十本书,不如用读十本书的时间老老实实去读一本书。

他的读书,与其为人的厚道、稳重相称。

谢觉哉:过去读的,不够今天用;今天读的,到明天又不一定适合谢觉哉的一生是好学深思的一生,笔者曾阅读过他的日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60岁寿辰时,董必武在贺寿诗中称其“屡有文章警海内”。

他的读书经验之谈是:“社会上的事物与道理,天天前进。

过去读的,不够今天用;今天读的,到明天又不一定适合。

自以为够了,就得落伍。

”这种自觉的读书态度和精神,正是“五老”不“老”的秘诀。

练就过硬本领的名人轶事故事

练就过硬本领的名人轶事故事

练就过硬本领故事1.映雪囊(náng)萤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

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

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

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yin),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

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

2.牛顿有一天,天刮着大风暴。

风撒野地呼号着,尘土飞扬,迷迷漫漫,使人难以睁眼。

牛顿认为这是个准确地研究和计算风力的好机会。

于是,便拿着用具,独自在暴风中来回奔走。

他踉踉跄跄、吃力地测量着。

几次沙尘迷了眼睛,几次风吹走了算纸,几次风使他不得不暂停工作,但都没有动摇他求知的欲望。

他一遍又一遍,终于求得了正确的数据。

他快乐极了,急忙跑回家去,继续进行研究。

有志者事竟成。

经过勤奋学习,牛顿为自己的科学高塔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不久,牛顿的数学高塔就建成了,二十二岁时发明了微分学,二十三岁时发明了积分学,为人类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3.、顾炎武勤于攻读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大学者,他学识渊博,在经学、史学、音韵以及诗文诸学上,都有较深的造诣,是当之无愧的一大名儒。

顾炎武从小就勤奋学习,对待学问非常认真。

长大后,每当外出旅行时,他都用马或骡子驮着沉甸甸的书,真正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游历中,顾炎武还非常重视第一手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如果他走到某地,发现那里的地理、风俗等情况与自己以往知道的不同,就会打开相关的书本进行核对、校正。

顾炎武就这样手不释卷,刻苦攻读,终于积累了丰富的知识。

顾炎武凭着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在众多学术领域成就非凡,开启了一代朴实学风。

4.梁灏八十二岁的状元梁灏是五代时代的人,却是宋太宗时代的状元郎。

他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起就始终地进京应试,历经后汉和后周两个短折朝代。

只管屡试不中,但他绝不在意,总是自我解嘲地说:“考一次,我就离状元近了一步。

”直到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他才录取进士,被钦点为状元。

名人轶事典型论据

名人轶事典型论据

名人轶事典型论据
1.凿壁偷光与映月读书
西汉学者匡衡贫而好学。

夜晚无灯,为了能借邻家的烛光读书,他在墙壁上凿了个洞。

南齐时的江泌家境贫寒,白天做鞋,晚上才能抽空学习。

点不起灯,他就拿书登上屋顶,借着月光读书。

2.不耽于枕席
我国古代文学家司马光,以一个圆木头做枕头,用来惊醒自己,起来继续写作,还给它取名为“警枕”。

俄国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为使自己不睡得太久,常用块大劈柴作枕头。

发明家爱迪生工作起来常常几天几夜不睡觉,实在困乏了,就把桌上的书籍垒起来当枕头。

3.不能轻视背诵
背诵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中国历来有“博闻强识”的治学之说。

梁启超为学生讲解七干余字的
《治安策》,且讲且背,并不看书。

鲁迅先生为了背诵一篇文章,不仅朗读,而且动手抄写一遍,以此加深印象。

4.一生才三天
美国夏威夷岛上学生们上课时,总要先背诵一段祈祷词:一个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

昨天已经过去永不复返。

今天和你在一起,但很快也会过去。

明天就要到来,也会消逝。

抓紧时间,一生只有三天。

名人轶事20例现代

名人轶事20例现代

名人轶事20例现代1、列宁读起书来,对周围的一-切就理会不到了,有一次他的几个姐妹恶作剧,用六把椅子在他身后搭了一个不稳定的三角塔,只要列宁一动,塔就会倾倒。

然而正专心读书的列宁毫未察觉,纹丝不动。

直到他读完了预定要读的一章书,才抬起头来,木塔轰然倒塌。

2、华罗庚在他小的时候,因为家境不好,于是初中毕业因交不起学费便辍学在家。

辍学后的他对数学格外热爱,五年之内,自学成才,他将高中到大学的基本数学课程都学会了。

可是学习资料太少,在他手里只有一本关于几何和关于代数的书,另有从老师那里借来的微积分。

3、有一次,爱因斯坦要把墙上的一幅旧画换下来,就搬来梯子爬上去。

突然他又想起一个问题,沉思起来,忘记自己在做什么,猛的从梯子.上摔下来。

他顾不得疼痛,马上想到:人为什么会笔直地掉下来呢?看来物体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线路运动的。

爱因斯坦想到这便马上站立起来, 一瘸一拐地走到桌边,把自己的这个想法记了下来,这对他正在研究的问题相对论有很大的启发。

4、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 "孔子说: "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里能马上就做呢? "可是冉有也同样问过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呢?”孔子却答道:” 当然应该马上实行。

”公西华看见同样问题而答复不同,想不通,便去问孔子。

孔子说:“冉求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

5、鲁迅先生从少年时代起,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一生节衣缩食,购置了多册书本。

他平时很爱护图书,看书前总是先洗手,书脏了就小心翼翼地弄干净。

他自己还准备了一套工具,订书、补书样样都会。

一本破旧的书,经他整理后,往往面目一新。

他平时不轻易把自己用过的书借给人,若有别人借书,他宁可另买一本新书借给人家。

6、有一次,周总理到广东省新会县视察,时任该县的县委书记党向民同志看到眼里,感到实在过意不去,就在周总理离开新会的前夕,悄悄地安排为总理设宴送行。

名人轶事简短小故事40字

名人轶事简短小故事40字

名人轶事简短小故事40字篇1匡衡,字稚圭,勤奋学习却没有蜡烛。

邻居家有烛光却穿但是来,匡衡就把墙壁凿个洞引来了邻家的烛光,用烛光映着书读。

同县人文不识家里有很多书,匡衡被他家雇佣劳作,却不要报酬。

主人奇怪地问匡衡,匡衡说:“期望能把主人所有的书都通读一遍。

”主人惊讶,就借给匡衡书,之后他成了大学问家。

篇2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一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光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光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我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个性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立刻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篇3孙康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

他觉得让时光这样白白跑掉,十分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

原先,那是大雪映出来的,能够利用它来看书。

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

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而且,居然看得十分清楚。

于是,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正是他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篇4坚持到底的最佳实例可能就是亚伯拉罕·林肯。

如果你想明白有谁从末放下,那就不必再寻寻觅觅了!生下来就一贫如洗的林肯,终其一生都在应对挫败,八次竞选八次落败,两次经商失败,甚至还精神崩溃过一次。

好多次,他本能够放下,但他并没有如此,也正因为他没有放下,才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关于读书的趣闻轶事

关于读书的趣闻轶事

关于读书的趣闻轶事
故事开始于一个小镇的图书馆,那里有一位古怪而热爱读书的老先生,名叫阿尔弗雷德。

他有着一头白色的卷发和一副圆圆的眼镜,总是穿着一身古老的斗篷。

有一天,阿尔弗雷德在图书馆里发现了一本神秘的古籍,书名叫做《时光漩涡》。

据说,这本书能够让读者穿越时空,体验不同的历史时刻。

阿尔弗雷德好奇心驱使下,毫不犹豫地打开了这本书。

突然间,他被带到了古希腊的雅典,发现自己置身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争论中。

阿尔弗雷德兴奋地向两位哲学家请教问题,成为了一场古代思想的独特见证者。

随后,他又穿越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成为了达芬奇的学徒。

他亲眼目睹了《蒙娜丽莎》的创作过程,并成为了一位“时间旅行学徒”,在历史的画卷中留下了一笔。

阿尔弗雷德越来越沉浸在这种奇妙的经历中,他穿越到了未来,见证了科技的飞速发展,甚至还拜访了一个智能机器人图书馆管理员,而这位机器人图书馆管理员竟然是由他热爱的书籍所启发而创造出来的。

最终,阿尔弗雷德决定返回现实,怀着对知识和历史的深深敬畏,他成为了小镇图书馆的传奇人物。

他分享自己的奇遇和经历,激发了更多人对阅读和学习的兴趣。

这个小镇的图书馆从此变得更加热闹,人们纷纷走进这里,希望通过阅读,也能够像阿尔弗雷德一样,体验到属于自己的奇幻冒险。

这个古怪而热情的老先生,成为了一个传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将知识的火炬传承下去。

陶渊明读书事例

陶渊明读书事例

陶渊明读书轶事我对陶渊明的读书故事一直很感兴趣,他读书的方式和境界,就像一股清泉,在这喧嚣的尘世中显得格外独特。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位同样喜爱古典文学的朋友一起探讨陶渊明。

其中一位朋友说:“你们知道吗?陶渊明读书啊,那可是全凭兴趣,率性而为。

” 我好奇地问:“怎么个率性法呢?” 朋友笑着说:“他读书可不求甚解,就比如读《山海经》的时候,他不是像那些老学究一样,逐字逐句地去钻研每一个字词的含义,非要弄出个标准答案来。

”这时候,另一位朋友也来了兴致,说道:“我听说有这么一件事。

有一回,陶渊明坐在自家那简陋的庭院里读书,周围是他亲手种的几株菊花,微风轻轻拂过,带来阵阵花香。

他读着读着,读到了《山海经》中关于夸父逐日的故事。

他读到夸父追逐太阳,最后渴死在路上,手杖化为桃林的时候,整个人就沉浸在那个奇妙的神话世界里了。

”我仿佛能看到那个画面,便说道:“那他肯定有很多感悟吧?” 朋友接着说:“他没有像旁人那样,去分析夸父逐日背后的深意是对理想的追求还是对命运的抗争。

他只是单纯地被这个故事所打动,他抬起头,看着天边的云霞,就好像看到了夸父追逐太阳的身影。

他喃喃自语道:‘夸父虽身死,其志却可感天地,这等豪情,令人钦佩。

’”旁边的一位老者听了我们的讨论,也缓缓开口:“陶渊明读书,还喜欢与友人分享。

他常常和邻居农夫,或者来访的文人墨客一起谈论书中趣事。

有一次,几个朋友来拜访他,看到他桌上放着的《诗经》,就问他对《诗经》有何见解。

陶渊明笑着说:‘这《诗经》啊,读起来就像是在听古人诉说着世间百态,那些质朴的情感,比这田园里的蔬果还要新鲜。

’他一边说,一边拿起酒壶,给朋友们倒酒,‘来,莫要光说书本,先饮此杯。

’众人饮酒欢笑,又继续畅聊书中妙处。

”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出,陶渊明读书,不为功名利禄,不为迎合他人,只是在书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乐趣,在文字间感受自然与人性的美好。

他的这种读书态度,就像一盏明灯,在岁月的长河中,始终散发着柔和的光芒,让我们这些后人在读书时,也不禁反思自己的阅读目的与方式,也向往着能像他一样,在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精神田园。

有关读书的作文200字 读书轶事

有关读书的作文200字 读书轶事

有关读书的作文200字读书轶事
“饭可以一天不吃,觉可以一天不睡,书不可以一天不读。

”这是毛泽东说的一句名言。

有一次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童话书来看,书中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我看如痴如醉。

我像一头饿狼贪婪地读着,不知不觉,已经读到了傍晚,妈妈叫我吃饭。

当时我还在书的王国遨游,直到妈妈拍了我的脑袋,我才从书的王国走出来。

于是我咽一口睡沫,好像要把所有智慧都吞了下去,然后我才依依不舍地放下了书。

我喜欢读书,读书能让我从中乏味中得到快乐,从快乐中学到智慧。

通过读书,让我获得了情趣,明白事理,懂得人生。

书!给了我无限童年的乐趣,我喜欢读书的滋味!。

关于读书的趣事

关于读书的趣事

关于读书的趣事
有一次,我在家里看书,我看得入迷了,忘记了时间。

到了吃饭的时候,妈妈叫我好几遍,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书桌,去吃午饭。

我一边吃饭,一边还在看书,好几次都把菜送到鼻子边上。

妈妈看见了,便说:“你真爱看书,长大了一定有出息。


还有一次,我看书时,突然停电了。

我点着蜡烛看起了书来。

虽然光线很暗,但是我还是坚持看完了这本书。

第二天早上,老师还夸我眼睛好,没有近视。

阅读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乐趣和好处。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写作能力等等。

因此,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享受阅读的乐趣。

山东人勤学轶事典故

山东人勤学轶事典故

山东人勤学轶事典故
山东人勤学轶事典故有很多,下面列举几个著名的例子:
1. 孔子早年在山东鲁国任教,他非常勤奋好学,曾经为了学习而不顾风雨,日夜奔波。

有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了一位老人,老人告诉他:“在学习上要像水一样,不断地流淌,才能有所收获。

”孔子听后深受启发,从此更加努力地学习,最终成为了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2. 山东著名的学者曾国藩也是一个勤学好问的典范。

他从小就非常爱读书,勤奋学习,苦练笔墨。

曾国藩的学习态度深深影响了他的家人和学生,他的子孙后来也都成为了学者或者官员,他的学生中也有很多成为了后来的名人。

3. 山东人李大钊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和革命家。

他年轻时在山东农村务农,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学习。

他通过自学,考取了县城的学校。

后来他考入北京大学,成为了一名杰出的学者和革命家。

李大钊的事迹鼓舞了很多山东人,使他们更加坚定了勤学的信念。

这些山东人的勤学轶事典故,展示了山东人民坚持勤学苦练的传统和精神,对后人有着很大的激励和启示作用。

名人学者作家及其作品名称摘抄

名人学者作家及其作品名称摘抄

名人学者作家及其作品名称摘抄1.鲁迅读书轶事:塾师:寿镜吾先生。

三味书屋原名三余书屋。

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睛之余,意思是劝勉学者利用三余之时刻苦勤学。

三味意思是:读经味为稻梁,读史味为肴馔,读诸子百家味为醯醢(xīhǎi)。

鲁迅书签上写了读书三到:即口到、眼到、心到。

2.《论语》为四书之一,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是一部语录体。

孔子是春秋时代鲁国人,古代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大师。

3.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人,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

《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及其弟子政冶、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动力的书。

4.《左传》编年体史书。

传说是春秋时鲁国史左丘明编著。

《曹刿论战》选于此书。

5.《列子汤问》作者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寓言故事《愚公移山》选于此书。

杞人忧天出自《列子天瑞》。

6.《水经注》是我国南北朝北魏郦道元为《水经》作的注,这是古代记述我国江河分布情况的书。

7.《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陈涉世家》选自《史记》8.唐代诗歌成就最高,涌现出大批名家。

如初唐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中唐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晚唐小李杜李商隐、杜牧;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边塞诗人:高适、岑参9.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10.宋代文学成就最高的是词。

代表宋代词坛两大流派风格的是苏轼的豪放派和李清照婉约派。

名11.明清时代四大古典小说是:《三国演义》(罗贯中明)、《水浒》(施耐庵明)、《西游记》(吴承恩明)、《红楼梦》(曹雪芹清)12.《儒林外史》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作者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

临死的时候点两根灯草就闭不上眼睛的人就是这部小说中塑造的吝啬鬼严监生的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偶拾
玉溪中学张建华
“读书之乐乐如何,绿满窗前草不除”,这句诗,我一直喜欢,喜欢那底里的淡泊安逸,宁静怡然。

曾在一个边陲小村教书四年,那时,交通不便,一路泥泞,有一段路连电话信号都没有,每天只有一班车到学校,不甘、失落、丧气,五味杂存。

学校没有食堂,没有宽带,却有一间二十多平米的图书室。

我向管理员要了钥匙,打开门进去,里面布满了灰尘,脚踩在地上印出了一个个规则的脚印。

书架尽处,倏地飞出了一只小鸟,它惊恐的从窗户的破处钻了出去。

我走过去,见在一本本厚厚的地理刊物上,有一个平坦温暖的窝,窝里有两只可爱的小蛋,小蛋上布满了斑驳的花纹。

我诧异这精灵般的鸟儿,它竟是能找到如此的净地来栖息,亦不知它行了多少路,寻了多少回,终于选得这最宁静的宝地,开始了它的生儿育女的使命。

我不忍心动它的一丝一毫,远远的取下一本书,是一本叫《世界地理》的杂志,倘不知,方寸之间也有大千世界,那是真的。

静静翻开开起来,一切洞若鼻息。

无声无息间,一缕夕阳也从窗户透进来,那么的柔和,那么美丽宁静,窗外的枝头上待栖的鸟儿早已唱起歌来,我突然明白,此刻,该是到它做主人的时候了,对于我,它是先入为主的。

书不多,读得也少,慰藉的还是有少许所获。

读了《拿破仑传》,方知他运折滑铁卢的多舛;阅读过川端康成的一生,才知什么是“救得了别人救不了自己的”宿命;也读《撒哈拉的故事》,才晓得三毛的“沙漠里也有奇葩,生命会无尽精彩”的写作真谛。

那虽只有两架的书,还有些许是儿童读品,但读到的,仍然不厌有汲取的营养,我真觉得,那些书,似乎是等着我的,虽然不知道它们等了我多少的春秋,沾染了多少次的灰迹,但终究,我们相遇了,没有喧嚣,没有刻意,若君子之交淡淡如水,但底里的,总有一点轻轻漫过的不知名的感动在心间徜徉。

读累的时候,怀揣一本去,向山中走去,不择方向不选路线,走到无路可走的时候,取出书,再读其中的“行到山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无尽逍遥,看同事朋友调职时,再抒其中的“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的感慨,似乎,在那细细的铅字之间总有为你量身定做的只言片语,此些,无不得益于这一段良缘吗?
时间再往前推移,那是五年前的三年里,在广州的一个小镇寄身,辗转于工厂公司,每天疲惫不堪的回到宿舍,躺下来,从枕下取出一本从街摊买来的那种盗版得不能再盗的书,却饶有兴致的看起来,几乎都做宵夜吃了。

记得那时候看一本二月河《康熙王朝》和《天下粮仓》,想来可笑,竟然有一种要把大学时的天下己任的豪气都寻回来的冲动,终究,寻回来的不是梦想,是梦想的烟消玉陨,再加一声叹息。

那段岁月里,没有一刻能真正的安下身来找到我心灵真正的寄存之处,因此,我彷徨了许久。

在四处碰壁的时候,人总得寻着一个该去的地方,要不,人会发疯,或者去死。

幸好,这两样我都没有选,后来有幸去了学校,我明白,那里,该是有一位真正的老友在等我。

确实,没有让我失望,上千册书,对于我的脑子容量来说,够了。

我总喜欢在时间的缝儿忘我的脑子里填一些管它有没有用的东西,即便过期作废,有的也真的过目就废。

岁月既逝,不觉庆幸的是,仓库里还有了一点存货,时不时还可以在自己喜欢的那些风和日丽的日子,偶尔拿出来晾晾,也算聊胜于无了。

突然记起小时候读书的故事来。

邻居家有一个退伍老党员藏了好多的书,我和几个伙伴从他们家吊脚楼的排水沟里爬进去,拿了好多的书。

《毛泽东选集》《列宁文选》自是在旁边嫌弃,但是,那几些《封神演义》、《水浒传》、《隋唐演义》之类的漫画书,如获至宝,百读不厌,也因此拿着它们忘了做事而挨打,坐久了感冒,那是常有的,但至今想起,无不为那时候的那种傻劲儿抿嘴一笑……都说,人老返小,但愿老去的时候,还有它们在身边伴着,那这一路也不算孤独了。

青灯已经挑上,那栖息在书架上的鸟儿,是否有人再去扰了它的美梦,但愿没有,也愿有吧……
2012 .12.23随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