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推荐】新课标2015届高三物理二轮专题复习突破14份

合集下载

2015届高考物理第二轮冲关复习题64

2015届高考物理第二轮冲关复习题64

电学选择题巧练(三) [建议用时:20分钟]1.如图所示,菱形abcd 的四个顶点分别放上电荷量都为Q 的不同电性的点电荷,∠abc =120°.对角线的交点为O ,A 、B 、C 、D 分别是O 点与四个顶点连线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O 点的电势和电场强度都为零B .A 、C 两点的电场强度相等C .B 、D 两点的电势相等且都为正D .正的检验电荷从A 到D 电场力做正功2.(多选)如图为某电场中x 轴上电势φ随x 变化的图象,-x0与x 0关于坐标原点对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纵轴的左侧为匀强电场B .-x 0处的场强为零C .一电子在x 0处由静止释放,电子将沿x 轴正方向运动,加速度逐渐增大D .一电子在x 0处由静止释放,电子不一定沿x 轴正方向运动,但速度逐渐增大3.(多选)如图所示为一直流电路,电源内阻不能忽略,在滑动变阻器滑片P 从滑动变阻器的最右端滑向最左端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压表的示数可能增大B .电流表的示数可能增大C .电阻R 0消耗的功率可能增大D .电源的输出功率可能增大4.如图所示,在半径为R 的圆形区域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在磁场区域的上方有一水平放置的感光板MN .从磁场区域最左端Q 垂直磁场射入大量的带电荷量为q 、质量为m 、速率为v 的粒子,且速率满足v =qBR m,最后都打在了感光板上.不考虑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和粒子的重力,关于这些粒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这些粒子都带负电B .对着圆心入射的粒子,其出射方向的反向延长线不一定过圆心C .只有对着圆心入射的粒子,出射后才垂直打在感光板MN 上D .沿不同方向入射的粒子出射后均可垂直打在感光板MN 上5.如图所示为一种获得高能粒子的装置——环形加速器,环形区域内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粒子在环中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A 、B 为两块中心开有小孔的极板,原来电势都为零,每当粒子飞经A 板时,A 板电势升高为+U ,B 板电势仍保持为零,粒子在两极板间的电场中加速.每当粒子离开电场区域时,A 板电势又降为零,粒子在电场一次次加速下动能不断增大,而在环形区域内绕行半径不变(设极板间距远小于R ).下列关于环形加速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环形区域内的磁感应强度大小B n 与加速次数n 之间的关系为B n B n +1=n n +1B .环形区域内的磁感应强度大小B n 与加速次数n 之间的关系为B n B n +1=n n +1C .A 、B 板之间的电压可以始终保持不变D .粒子每次绕行一圈所需的时间t n 与加速次数n 之间关系为t n t n +1=n n +16.空间存在一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该区域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其腰长为2a ,在磁场的左侧有一边长为a 的正方形导体框,从磁场的左侧向右以恒定的速度穿越该磁场区域,规定逆时针电流方向为正.则整个过程中导体框中的感应电流与时间的变化规律为( )7.如图甲所示,在匀强磁场中有一个匝数n =10的矩形线圈匀速转动,转轴O 1O 2垂直于磁场方向,线圈电阻为5 Ω.从图甲所示位置开始计时,通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那么( )A .线圈从图示位置转过90°角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2 WbB .在t =0.2 s 时,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为零,且电流改变一次方向C .线圈从图示位置转过30°角时的感应电流为π AD .线圈转动过程中消耗的电功率为10π2 W8.(多选)如图所示,一粗糙的平行金属轨道平面与水平面成θ角,两轨道上端用一电阻R 相连,该装置处于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轨道平面向上.质量为m 的金属杆ab 以初速度v 0从轨道底端向上滑行,滑行到某高度h 后又返回到底端.若运动过程中金属杆始终保持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轨道与金属杆的电阻均忽略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属杆ab 上滑过程与下滑过程通过电阻R 的电量一样多B .金属杆ab 上滑过程中克服重力、安培力和摩擦力所做功之和等于12m v 20C .金属杆ab 上滑过程与下滑过程因摩擦而产生的内能不一定相等D .金属杆ab 在整个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等于装置产生的热量电学选择题巧练(三)1.[解析]选C.根据电场叠加原理可知,O 点的场强为零,电势为正,A 项错误;根据电场叠加原理可知A 、C 两点的场强等大反向,B 项错误;根据几何关系可知,B 、D 点都在a 、b 点上的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电场中零等势线的右侧,都在c 、d 点上的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电场中零等势线的左侧,因此电势叠加后肯定为正,根据对称性可知,这两点的电势相等,C 项正确;同理可以分析A 点电势为负,因此正的检验电荷从A 到D 电势能增大,电场力做负功,D 项错误.2.[解析]选BD.纵轴的左侧x 轴上电势处处相等,因此场强为零,不可能是匀强电场,A 项错误,B 项正确;x 轴正半轴不一定与电场线重合,且电场线不一定是直的,因此带电粒子不一定沿x 轴正方向运动,但从静止开始只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电场力做正功,速度逐渐增大,C 项错误,D 项正确.3.[解析]选AD.在刚开始滑动的一段时间内,电路中的总电阻增大,总电流减小,电流表的示数减小,电阻R 0消耗的功率也减小,B 、C 项错误;如果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小于等于电阻R ,则内电压一直减小,外电压一直增大,电源与R 0两端电压一直减小,电压表示数增大,A 项正确;如果电源的内阻一直大于外电阻,且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小于等于电阻R ,则电源的输出功率增大,D 项正确.4.[解析]选D.粒子最后都打在了感光板上,说明粒子向上偏,根据左手定则知粒子带正电,A 错误;粒子所受洛伦兹力充当向心力,做半径为r =m v qB的匀速圆周运动;因为速率满足v =qBR m ,所以r =m v qB=R ,根据几何关系知沿不同方向入射的粒子出射后均可垂直打在MN 上,C 错误、D 正确,显然B 错误.5.[解析]选B.因粒子每绕行一圈,其增加的能量为qU ,所以,绕行第n 圈时获得的总动能为12m v 2n =nqU ,得第n 圈的速度v n =2nqU m .在磁场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得qB n v n =m v 2n R,解得B n =1R 2nmU q ,所以B n B n +1=n n +1,A 错误,B 正确;如果A 、B 板之间的电压始终保持不变,粒子在A 、B 两极板之间飞行时,电场力对其做功qU ,从而使之加速,在磁场内飞行时,电场又对粒子做功-qU ,从而使之减速.粒子绕行一周电场对其所做总功为零,动能不会增加,达不到加速效果,C 错误;根据t =2πR v 得t n =2πRm 2nqU ,得t n t n +1=n +1n,D 错误. 6.[解析]选A.在0~t 时间内,bc 边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其有效长度不变,由楞次定律可知电流沿逆时针方向,为正值且大小不变;在t ~2t 时间内ad 边进入磁场,bc 边离开磁场,有效切割长度从零逐渐增大,感应电动势从零逐渐增大,感应电流从零逐渐增大,由楞次定律可知电流沿顺时针方向,为负值;2t ~3t 时间内ad 边开始离开磁场,有效切割长度逐渐减小到零,感应电动势逐渐减小到零,电流逐渐减小到零,由楞次定律可知电流沿顺时针方向,为负值.7.[解析]选D.线圈从图示位置转过90°角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0.2 Wb ,与线圈匝数无关,A 错;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均可通过Φ-t 图象中图线斜率的大小和正负来判断,在t =0.2 s 时,图线的斜率最大,感应电动势最大,其前后图线斜率的正负不变,电流方向不变,B 错;线圈转动的角速度为ω=2πT=5π rad/s ,电动势峰值为E m =nBSω=nωΦm =10π V ,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电流瞬时值表达式为i =E m Rcos ωt ,因此线圈转过30°角时瞬时电流i =10π5cos 30° A =3π A ,C 错;电压的有效值为U =E m 2=52π V ,电功率为P =U 2R =10π2 W ,D 正确.8.[解析]选ABD.通过电阻的电量q =I Δt =ΔΦΔtR Δt =ΔΦR,所以A 项正确;由动能定理知B 项正确;上滑、下滑过程中,摩擦力大小均为μmg cos θ,所以摩擦力产生的内能相等,C 项错误;由能量守恒知D 项正确.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2015年新课标ii高考物理试卷解析

2015年新课标ii高考物理试卷解析

2015年新课标ii高考物理试卷解析2015年新课标II高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5~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如图,两平行的带电金属板水平放置.若在两板中间a点从静止释放一带电微粒,微粒恰好保持静止状态.现将两板绕过a点的轴(垂直于纸面)逆时针旋转45°,再由a点从静止释放一同样的微粒,改微粒将()2.(6分)如图,直角三角形金属框abc放置在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平行于ab边向上.当金属框绕ab边以角速度ω逆时针转动时,a、b、c三点的电势分别为Ua、Ub、Uc.已知bc边的长度为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3.(6分)由于卫星的发射场不在赤道上,同步卫星发射后需要从转移轨道经过调整再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当卫星在转移轨道上飞经赤道上空时,发动机点火,给卫星一附加速度,使3卫星沿同步轨道运行.已知同步卫星的环绕速度约为3.1×10m/s,某次发射卫星飞经赤道上3空时的速度为1.55×10m/s,此时卫星的高度与同步轨道的高度相同,转移轨道和同步轨道的夹角为30°,如图所示,发动机给卫星的附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约为()4.(6分)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从某时刻开始计时,发动机的功率P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假定汽车所受阻力的大小f恒定不变.下列描述该汽车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中,可能正确的是()6.(6分)有两个匀强磁场区域Ⅰ和Ⅱ,I中的磁感应强度是Ⅱ中的k倍,两个速率相同的7.(6分)在一东西向的水平直铁轨上,停放着一列已用挂钩连接好的车厢.当机车在东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连接某两相邻车厢的挂钩P和Q间的拉力大小为F;当机车在西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向西行驶时,P和Q间的拉力8.(6分)如图,滑块a、b的质量均为m,a套在固定竖直杆上,与光滑水平地面相距h,b放在地面上,a、b通过铰链用刚性轻杆连接,由静止开始运动.不计摩擦,a、b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9题~第12题为必做题,每个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3为选考题,考生格局要求作答.9.(6分)某学生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物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物块下滑过程中所得到的纸带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图中标出了五个连续点之间的距离.(1)物块下滑是的加速度a= m/s,打C点时物块的速度v= m/s;(2)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出动摩擦因数,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填正确答案标号)A.物块的质量B.斜面的高度C.斜面的倾角.10.(9分)电压表满偏时通过该表的电流是半偏时通过该表的电流的两倍.某同学利用这一事实测量电压表的内阻(半偏法)实验室提供材料器材如下:2待测电压表(量程3V,内阻约为3000欧),电阻箱R0(最大阻值为*****.9欧),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100欧,额定电流2A),电源E(电动势6V,内阻不计),开关两个,导线若干.(1)虚线框内为该同学设计的测量电压表内阻的电路图的一部分,将电路图补充完整.(2)根据设计的电路写出步骤:.(3)将这种方法测出的电压表内阻记为Rv′,与电压表内阻的真实值Rv相比,Rv′ Rv(填“>”“=”或“<”),主要理由是.11.(12分)如图,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A、B为其运动轨迹上的两点.已知该粒子在A点的速度大小为v0,方向与电场方向的夹角为60°;它运动到B点时速度方向与电场方向的夹角为30°.不计重力.求A、B两点间的电势差.12.(20分)下暴雨时,有时会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某地有一倾角为θ=37°(sin37°=)的山坡C,上面有一质量为m 的石板B,其上下表面与斜坡平行;B上有一碎石堆A(含有大量泥土),A和B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假设某次暴雨中,A浸透雨水后总质量也为m(可视为质量不变的滑块),在极短时间内,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减小为,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减小为0.5,A、B开始运动,此时刻为计时起点;在第2s末,B的上表面突然变为光滑,μ2保持不变.已知A开始运动时,A离B下边缘的距离2l=27m,C足够长,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求:(1)在0~2s时间内A和B加速度的大小(2)A在B上总的运动时间.(二)选考题,共45分。

2015年高考新课标Ⅱ卷物理答案及详解

2015年高考新课标Ⅱ卷物理答案及详解

2015年高考新课标Ⅱ卷物理答案详解14.D 解析:现将两板绕过a 点的轴(垂直于纸面)逆时针旋转时,两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电场力也不变,所以现将两板绕过a 点的轴(垂直于纸面)逆时针旋转后,带电微粒受两大小相等的力的作用,合力方向向左下方,故微粒将向左下方做匀加速运动,故D 正确,A 、B 、C 错误. 考点:电容器;电场力;力的平衡15.C 解析:当金属框绕ab 边以角速度ω逆时针转动时,穿过直角三角形金属框abc 的磁通量恒为0,所以没有感应电流,但导体棒bc 、ac 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动势,由右手定则可判断,都是c端电势高,且11222ac bc U =U =Bl ωl=Bl ω,故C 项正确.考点:导体切割磁感线16.B 解析:依题意,发动机点火卫星获得附加速度∆v 后,合速度沿同步轨道方向,如图所示,由余弦定理得22312122cos30 1.910m/s ∆=+-︒=⨯v v v v v ,方向东偏南方向,B 项正确.考点:速度的合成与分解17.A 解析:由图可知,汽车先以恒定功率1P 起动,所以刚开始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度运动,后以更大的恒定功率2P 运动,所以加速度会突然增大,并再次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故A 正确,B 、C 、D 错误. 考点:机车起动问题18.BC 解析:任何磁体都不可有仅具有一个磁极,故A 错误;指南针静止时有固定的指向:南北,说明地球具有磁场,且磁场方向也是南北方向,B 项正确;磁铁或铁块(磁性材料)都会干扰指南针的指向,C 项正确;若在指南针正上方也是南北方向放置一直导线,导线通过后产生东西方向的磁场,会使指南针向东西方向偏转,D 错. 考点:安培定则19.AC 解析:电子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洛伦兹力提供,有2Be m rv v =,故轨道半径m r eB =v 与磁感应强度成反比,即Ⅱ中电子的轨道半径是Ⅰ中的k 倍,A 项正确;电子加速度Be a m=v,与磁感应强度成正比,故1a a k=ⅡⅠ,B 错;电子做圆周运动的周期2m T Be π=,故T kT =ⅡⅠ,C 项正确;角速度与周期成反比,D 错.考点: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圆周运动20.BC 解析:设这列车厢的节数为n ,P 、Q 挂钩东边有k 节车厢,每节车厢的质量为m ,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向东行驶时()F n k ma =-,向西行驶时23F km a =⋅,解得:n k 52=,k 是正整数,n 只能是5的倍数,故B 、C 正确,A 、D 错误.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21.BD 解析:当a 开始释放时,a 、b 速度为零,当a 落地时,沿杆的合速度为0,即b 的速度为0,不计摩擦,a 、b 系统机械能守恒,因此有212a mgh m =v ,a 落地速度2a gh =v ,B 项正确;由于开始与最终b 的速度都为0,因此杆对b 先做正功后做负功,A 错;a 落地前,当b 的速度最大、a 的机械能最小时,杆对b 的作用力为零,此时b 对地面的压力等于重力mg ,a 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之后杆对b 做负功为拉力F ,则也受到杆斜向下的拉力F ,a 的加速度1cos mg F θa m+=大于重力加速度,C 错D 正确.考点:机械能守恒定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22.答案:(1)3.25;1.79;(2)C∆v2v 1v解析:(1)根据纸带数据可知:加速度22()()3.25m/s 4CD DE AB BC x x x x a T+-+==;打点C 点时物块的速度 1.79m/s 2BDC x T==v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度θμθcos sin g g a -=,所以求出动摩擦因数,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斜面的倾角.考点:测量物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23.答案:(1)见图(2)见解析;(3)>;见解析 解析:(1)实验电路如图所示⑫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以保证通电后电压表所在支路分压最小;闭合开关1S 、2S ,调节1R ,使电压表指针满偏;保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的位置不变,断开2S ,调节电阻箱0R ,使电压表的指针半偏;读取电阻箱所示的电阻值,即为测得的电压表内阻.⑬断开2S ,调节电阻箱使电压表成半偏状态,电压表所在支路的总电阻增大,分得的电压也增大,此时0R 两端的电压大于电压表的半偏电压,故VV R R '>. 考点:半偏法测电表内阻 24.答案:2ABm U q=v 解:设带电粒子在B 点的速度大小为B v ,粒子在垂直于电场方向的速度分量不变,即0sin30sin 60B ︒=︒v v① 由此得 03B =v v②设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为AB U ,由动能定理有:221122AB B A qU m m =-v v ③ 解得 20ABm U q=v④考点:动能定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25答案:(1)1a =32m/s ; 2a =12m/s ;(2)4s 解:⑪在0~2s 内,A 和B 受力如图所示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和力的平衡条件得: 111f μN =① 1cos N mg θ=② 222f μN =③21cos N N mg θ=+④ 以沿着斜面向下为正方向,设A 和B 的加速度分别为1a 、2a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11sin ma f mg =-θ⑤ 212sin ma f f mg =+-θ⑥1f 1N mg 2f 2N mg1N '1f 'BA联立以上各式可得213m/s a = ⑦221m/s a =⑧ ⑫在1t =2s ,设A 和B 的速度分别为1v 、2v ,则1116m/s a t ==v ⑨ 2212m/s a t ==v⑩ 1t t >时,设A 和B 的加速度分别为12a a ''、,此时AB 之间摩擦力为零,同理可得216m/s a '=、222m/s a '=- 即B 做匀减速运动,设经时间2t B 的速度减为零,则2220a t '+=v联立⑩式解得21s t =在12~t t 时间内,A 相对于B 运动的距离为22221112122122221111()()12m 27m 2222x a t t a t a t t a t ''∆=++-+=<v +v此后B 静止不动,A 继续在B 上滑动,设再经时间3t 后,A 离开B ,则有21123131()2L x a t t a t ''-∆=++v可得31s t =(另一解不合题意,舍去)则A 在B 上的运动时间为 1234s t t t t =++=(利用下面的速度图象求解,正确的,参照上述答案信参考给分)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 33.⑴答案:ACD解析:根据分子动理论,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A 正确;扩散现象不是化学反应,B 错;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C 对;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D 项正确;液体中的扩散现象不是由于液体的对流形成的,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E 项错误. 考点:分子动理论⑵答案:(1)12.0cm ;(2)13.2cm解:(1)以cmHg 为压强单位,设A 侧空气长度l =10.0cm 时压强为P ;当两侧水银面的高度差为h 1=10.0cm 时,空气柱的长度为l 1,压强为P 1,由玻意耳定律得11pl p l =① 由力学平衡条件得:0p p h =-②打开开关K 放出水银的过程中,B 侧水银面处的压强始终为0p ,而A 侧水银面处的压强随空气柱的长度增加逐渐减小,B 、A 两侧水银面的高度差也随之减小,直至B 侧水银低于A 侧水银面1h 为止,由力学平衡条件有:101p p h =-③ 由①②③代入数据解得112.0cm l =④ ⑫当A B 、两侧水银面达到同一高度时,设A 侧空气柱的长度为2l ,压强为2p .由玻意耳定律得22pl p l =⑤ 由平衡条件得20p p =⑥ 由①②⑤⑥式代入数据解得210.4cm l = ⑦ 设注入的水银柱在管内长度为h ∆,则1212()13.2cm h l l h ∆=-+=⑧考点:玻意耳定律 34.⑴答案:ABD解析:由图可知:玻璃砖对a 光的折射率大于对b 光的折射率,故C 错误;在玻璃中,a 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 光的传播速度,故A 正确;a 光的频率大于b 光的频率,在真空中,a 光的波长小于b 光的波长,故B 正确;若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θ角逐渐变大,因为a 光的折射率大,则折射光线a 首先消失,故D 正确;a 光的波长小于b 光的波长,分别用a 、b 光在同一个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上做实验,a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小于b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故E 错误. 考点:光的折射;光的干涉⑵答案:(1)133cm ;(2)125cm解:(ⅰ)由题意,O 、P 两点的距离与波长满足:54OP λ=①波速与波长的关系为 λT=v ②在t =5s 时间间隔内波传播的路程为t v ,由题意得4λt PQ =+v ③综上解得:133cm PQ = ④(ⅱ)Q 处的质点第一次处于波峰位置时,波源运动时间为154t t T =+⑤波源由平衡位置开始运动,每经过4T,波源运动的路程为A ,由题意可知,11254t T =⨯⑥故1t 时间内,波源运动的距离为25125cm s A == ⑦ 考点:波的传播 35.⑴答案:ACD解析: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装置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说明大量电子显示出波动性,A 项正确;β粒子在云室中穿过所留下的径迹是β粒子电离云室中气体所造成的,说明β是带电粒子,B 错;慢中子衍射显示慢中子的波动性,C 项正确;电子显微镜利用其波长比可见短得多的特点,来克服由于光的衍射而使图像边缘模糊的缺点,显示电子具有波动性,D 项正确;光电效应显示光具有粒子性,E 错. 考点:波粒二象性 ⑫答案:(ⅰ)8121=m m ;(ⅱ)21=∆E W 解:(ⅰ)设a 、b 质量分别为1m 、2m ,a 、b 碰撞前的速度分别为1v 、2v .由题给图象得122m/s 1m/s ==v v 、①a 、b 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后两滑块的共同速度为v ,由图象得2m/s 3=v ②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112212()m m m m -=+v v v③ 解得 1218m m =④(ⅱ)由能量守恒得,两滑块因碰撞而损失的机械能为222112212111()222E m m m m ∆=+-+v v v ⑤ 由图象可知,两滑块最后停止运动,由动能定理得,两滑块克服摩擦力做功为2121()2W m m =+v ⑥ 解得12W E =∆⑦考点: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2015年高考新课标Ⅱ理综(物理部分)(带解析)资料

2015年高考新课标Ⅱ理综(物理部分)(带解析)资料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0题,共300分,共16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现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记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线;再猜告知、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AI 27 P 31 S 32 CL35.5 Ca 40 Fe 56 Zn 65 Br 80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如图,两平行的带电金属板水平放置。

若在两板中间a点从静止释放一带电微粒,45,微粒恰好保持静止状态。

现将两板绕过a点的轴(垂直于纸面)逆时针旋转°再由a点从静止释放一同样的微粒,改微粒将A.保持静止状态 B.向左上方做匀加速运动C.向正下方做匀加速运动D.向左下方做匀加速运动15.如图,直角三角形金属框abc放置在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平行于ab边向上。

当金属框绕ab边以角速度w逆时针转动时,a、b、c三点的电势分别为Ua、Ub、Uc.已知bc边的长度为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Ua> Uc,金属框中无电流B. Ub >Uc,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b-c-aC .Ubc=-1/2Bl²w,金属框中无电流D. Ubc=1/2Bl²w,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c-b-a16.由于卫星的发射场不在赤道上,同步卫星发射后需要从转移轨道经过调整再进入地球同步轨道。

2015高考(人教通用)物理大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相互作用(含2014试题).pptx

2015高考(人教通用)物理大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相互作用(含2014试题).pptx

A.900
B.820
C.800
[答案] 12.15. B
[解析] 12.:对结点C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D.740
学海无涯
由共点力平衡知识可得:水平方向
,竖直方向
,联立两式解得 =820 。
13.(2014 江苏南通高三 2 月第一次调研测试物理试题,4)如图所示,粗糙的水平面上放 有一个截面为半圆的柱状物体A,A 与竖直挡板间放有一光滑圆球 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 态.现将挡板水平向右缓慢平移,A 始终保持静止。则在 B 着地前的过程中( )
球 a 受重力、拉力和两个弹簧的拉力,撤去拉力 F 瞬间,其余 3 个力不变,故加速度一定不
为零,故 C 错误;球 b 受重力和拉力,撤去 F 的瞬间,重力和弹力都不变,故加速度仍然
为零,处于平衡状态,故 D 错误。
学海无涯
11.(2014 山东青岛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物理,15)如图所示,倾角为 的斜面体固 定在水平地面上,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两端分别系着小球 A 和物块 B,跨过固定于斜面体顶 端的定滑轮O(不计滑轮的摩擦),A 的质量为m,B 的质量为 4m.开始时,用手托住 A, 使 OA 段绳恰好处于水平伸直状态(绳中无拉力),OB 绳平行于斜面,此时 B 静止不动, 将 A 由静止释放,在其下摆过程中B 始终保持静止.则在绳子到达竖直位置之前,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F1 不变,F2 变大 B.F1 不变,F2 变小 C.F1 变大,F2 变大 D.F1 变小,F2 变小 [答案] 3.A
[解析] 3.木板静止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设轻绳与竖直木板的夹角为 θ,由平衡条件知,合力
F1=0,故 F1 不变,F2=
,剪短轻绳后,θ 增大,cos θ 减小,F2 增大,故 A 正确。

2015全国高考新课标2卷物理部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

2015全国高考新课标2卷物理部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2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I卷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问题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第问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先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题文】如图,两平行的带电金属板水平放置。

若在两板中间a点静止释放一带电微粒,微粒恰好保持静止状态。

现将两板绕过a点的轴(垂直于纸面)逆时针旋转45°,再由a点从静止释放一同样的微粒,该微粒将A.保持静止状态B.向左上方做匀加速运动C.向正下方做匀加速运动D.向左下方做匀加速运动【答案】D15.【题文】如图,直角三角形金属框abc放置在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平行于ab边向上。

当金属框绕ab边以角速度ω逆时针转动时,a、b、c三点的电势分别为U a、U b、U c。

已知bc边的长度为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U a>U c,金属框中无电流B.U b>U c,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b-c-aC.,金属框中无电流D.,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c-b-a【答案】C16.【题文】由于卫星的发射场不在赤道上,同步卫星发射后需要从转移轨道经过调整再进入地球同步轨道。

当卫星在转移轨道上飞经赤道上空时,发动机点火,给卫星一附加速度,使卫星沿同步轨道运行。

已知同步卫星的环绕速度约为3.1×103m/s,某次发射卫星飞经赤道上空时的速度为1.55×103m/s,此时卫星的高度与同步轨道的高度相同,转移轨道和同步轨道的夹角为30°,如图所示,发动机给卫星的附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约为A.西偏北方向,1.9×103m/sB.东偏南方向,1.9×103m/sC.西偏北方向,2.7×103m/sD.东偏南方向,2.7×103m/s【答案】17.【题文】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

从某时刻开始计时,发动机的功率P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

2015全国高考新课标2卷物理部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

2015全国高考新课标2卷物理部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2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I卷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问题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第问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先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题文】如图,两平行的带电金属板水平放置。

若在两板中间a点静止释放一带电微粒,微粒恰好保持静止状态。

现将两板绕过a点的轴(垂直于纸面)逆时针旋转45°,再由a点从静止释放一同样的微粒,该微粒将A.保持静止状态B.向左上方做匀加速运动C.向正下方做匀加速运动D.向左下方做匀加速运动【答案】D15.【题文】如图,直角三角形金属框abc放置在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平行于ab边向上。

当金属框绕ab边以角速度ω逆时针转动时,a、b、c三点的电势分别为U a、U b、U c。

已知bc边的长度为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U a>U c,金属框中无电流B.U b>U c,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b-c-aC.,金属框中无电流D.,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c-b-a【答案】C16.【题文】由于卫星的发射场不在赤道上,同步卫星发射后需要从转移轨道经过调整再进入地球同步轨道。

当卫星在转移轨道上飞经赤道上空时,发动机点火,给卫星一附加速度,使卫星沿同步轨道运行。

已知同步卫星的环绕速度约为3.1×103m/s,某次发射卫星飞经赤道上空时的速度为1.55×103m/s,此时卫星的高度与同步轨道的高度相同,转移轨道和同步轨道的夹角为30°,如图所示,发动机给卫星的附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约为A.西偏北方向,1.9×103m/sB.东偏南方向,1.9×103m/sC.西偏北方向,2.7×103m/sD.东偏南方向,2.7×103m/s【答案】17.【题文】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

从某时刻开始计时,发动机的功率P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

2015届高考物理第二轮知识点突破复习11

2015届高考物理第二轮知识点突破复习11

3
-4-
3.要捕捉并提取信息 试题总是提供诸多信息从而再现实验情景,因此,正确解答时必须捕捉 并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使问题迎刃而解。一般需要关注如下信息: (1)新的概念、规律、公式。一些新颖的实验题、陌生的应用题、新规 律验证题,都为我们提供信息。 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提取有用信息为解题服 务。 (2)新的表格数据。通过解读表格,了解实验测量的物理量,根据表格中 的数据,判断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如正比例关系、反比例关系、平方或 开方关系以及倒数关系。根据数据描点作图,直观反映实验的某种规律。 (3)新的物理图象。实验题本身提供物理图象,但这些图象平时没有接 触过,关键要明确图象的物理意义,帮助正确分析实验问题。
-10核心整合 热点例析



续表
时 间 力 打点计 时器 光电计 时器 弹簧测 力计 打点纸 带 频闪照 相 光电门 ①t=nT(n 表示打点的时间间隔的个数,T 表示打点周期) ②打点周期与所接交变电流周期相同 光电计时器能自动记录挡光时间,显示在读数窗口 力的大小=精度×指针指示的格数(注意估读) 若纸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纸带上某点时的瞬时速度等于与该 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利用等时间间隔照片信息记录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同上 ① v0= (d 表示滑块上挡光片的宽度,Δt 表示挡光片挡光时间) Δ������ ②由于挡光片的宽度很小,在这里可用平均速度表示其瞬时速度
应在弹簧弹性限度内增加钩码个数;记录弹簧伸长以及所受拉 力的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作出图象;写出与图象对应的函数 关系,解释函数中各量的物理意义
注意平衡摩擦力、 功的大小的确定方法以及物体速度的求解方 法
-8核心整合 热点例析


2015全国高考新课标2卷物理部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

2015全国高考新课标2卷物理部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2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I卷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问题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第问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先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题文】如图,两平行的带电金属板水平放置。

若在两板中间a点静止释放一带电微粒,微粒恰好保持静止状态。

现将两板绕过a点的轴(垂直于纸面)逆时针旋转45°,再由a点从静止释放一同样的微粒,该微粒将A.保持静止状态B.向左上方做匀加速运动C.向正下方做匀加速运动D.向左下方做匀加速运动【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电场以及力的合成;对微粒受力分析如图,可知其所受合力向左下方,故向左下方做匀加速运动,选项D正确。

【题型】单选题【备注】【结束】15.【题文】如图,直角三角形金属框abc放置在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平行于ab边向上。

当金属框绕ab边以角速度ω逆时针转动时,a、b、c三点的电势分别为U a、U b、U c。

已知bc边的长度为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U a>U c,金属框中无电流B.U b>U c,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b-c-aC.,金属框中无电流D.,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c-b-a【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电磁感应定律;对ab来说,没有切割磁感线,因此Ub=Ua;对于bc来说,由右手定则可判定若有感应电流,则由b向c,c相当于电源正极,电势高于b点,即Ub=Ua<Uc,由,又因为线圈内磁通量不变,因此没有感应电流,选项C正确。

【题型】单选题【备注】【结束】16.【题文】由于卫星的发射场不在赤道上,同步卫星发射后需要从转移轨道经过调整再进入地球同步轨道。

当卫星在转移轨道上飞经赤道上空时,发动机点火,给卫星一附加速度,使卫星沿同步轨道运行。

已知同步卫星的环绕速度约为3.1×103m/s,某次发射卫星飞经赤道上空时的速度为1.55×103m/s,此时卫星的高度与同步轨道的高度相同,转移轨道和同步轨道的夹角为30°,如图所示,发动机给卫星的附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约为A.西偏北方向,1.9×103m/sB.东偏南方向,1.9×103m/sC.西偏北方向,2.7×103m/sD.东偏南方向,2.7×103m/s【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对转移轨道上的卫星上的分解可知以及,附加速度应该使减为零,而,即向东的增大,故附加速度应该在东偏南方向,大小约为,选项B正确。

【整理 】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物理 Word版含答案

【整理 】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物理 Word版含答案

2014-2015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三物理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3分,计42分)1.做竖直上抛的物体在不计阻力情况下,上升和下降过程中通过同一位置时,不相同的物理量()A.速率B.速度C.加速度D.位移2.下列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不会运动,这是牛顿第一定律的体现B.物体受力越大,运动得越快,这是符合牛顿第二定律的C.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速度一定为零;受到合外力不为零,速度也一定不为零D.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最大时,速度可以为零;受到的合外力最小时,速度可以最大3.一汽车在路面情况相同的公路上直线行驶,下面关于车速、惯性、质量和滑行路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越大,它的惯性越大B.车速越大,它的惯性越大C.车速越大,刹车后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路程越长,所以惯性越小D.车速越大,刹车后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路程越长,所以惯性越大4.一个静止的质点,在0~4 s时间内受到一方向与运动方向始终在同直线上的力F的作用,力F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则质点在( )A.第4 s末回到原出发点B.第4 s末质点回到出发点C.2 s末速度改变方向D.2 s末速度达到最大5.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A处于静止状态,所挂的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为0.6 kg,弹簧测力计读数为2 N,滑轮摩擦不计.若轻轻取走盘中的部分砝码,使总质量减少到0.3 kg时,将会出现的情况是(g=10 m/s2) ( )A.A仍静止不动B.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小C.A对桌面的摩擦力不变D.A所受的合力将要变大6.有研究发现,轿车的加速度变化情况将影响乘客的舒适度:即加速度变化得越慢,乘坐轿车的人就会感到越舒适;加速度变化得越快,乘坐轿车的人就会感到越不舒适。

若引入一个新物理量来表示加速度变化的快慢,则该新物理量的单位应是( )A.m/s B.m/s2C.m2/s D.m/s37.雨滴在下降过程中,由于水汽的凝聚,雨滴质量将逐渐增大,同时由于速度逐渐增大,空气阻力也将越来越大,最后雨滴将以某一收尾速度匀速下降,在此过程中( ) A.由于空气阻力增大,雨滴下落的加速度逐渐增大B.由于雨滴质量逐渐增大,下落的加速度逐渐减小C.雨滴所受到的重力逐渐增大,重力产生的加速度也逐渐增大D.雨滴所受到的重力逐渐增大,但重力产生的加速度不变8.如图所示,实线是某一匀强电场的电场线,虚线是一带电粒子通过该电场区域时的运动轨迹,a、b是其轨迹上的两点,若该带电粒子在运动中只受电场力作用,则以下判断错误的是()A.带电粒子带负电荷B.带电粒子所受电场力的方向向左C.带电粒子做匀速运动D.带电粒子由a到b过程电势能减小9.质量为2 kg的质点在x-y平面上做曲线运动,在x方向的速度图象和y方向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的初速度为3 m/sB.2 s末质点速度大小为6 m/sC.质点做曲线运动的加速度为1.5m/s2D.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为4 N10.两个完全相同的小金属球(皆可视为点电荷),所带电荷量之比为5∶1,它们在相距一定距离时相互作用的吸引力为F1,如果让它们充分接触后再放回各自原来的位置上,此时相互作用力变为F2,则F1∶F2为()A.5∶2B.5∶4 C.5∶6 D.5∶911.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板竖直放置,板上A、B两孔正好水平相对,板间电压为 500 V.一个动能为400 eV的电子从A孔沿垂直板方向射入电场中.经过一段时间电子离开电场,则电子离开电场时的动能大小为 ( )A.900 eV B.500 eVC.400 eV D.100 eV12.宇宙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先在半径为R1的轨道上运行,变轨后在半径为R2的轨道上运行,R1>R2,则变轨后宇宙飞船的 ( )A.线速度变小 B.角速度变小C.向心加速度变大 D.周期变大13.如图,质量为m的物块始终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则()A.若斜面向上匀速移动距离s,则斜面对物块做功为mgsB.若斜面向左匀速移动距离s,则斜面对物块做功为mgsinθcosθsC.若斜面向左以加速度a匀加速移动距离s,则斜面对物块不做功D.若斜面向上以加速度a匀加速移动距离s,则斜面对物块做功为mas14.下列关于功和机械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在有阻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不等于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B .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量C .物体的重力势能是物体与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其大小与势能零点的选取无关D .运动物体动能的减少量一定等于其重力势能的增加量 二、填空题(共3小题,每空2分,计18分)15.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这里作用效果是指 ( )A .弹簧测力计的弹簧被拉长B .固定橡皮条的图钉受拉力产生形变C .细绳套受拉力产生形变D .使橡皮条在同一方向上伸长到同一长度16.某同学在做“研究弹簧的形变量与外力的关系”实验时,将一轻弹簧竖直悬挂并让其自然下垂,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在其下部施加竖直向下的外力F ,测出弹簧的总长L ,改变外力F 的大小,测出几组数据,作出F — L 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

2015年高考物理(全国通用)大二轮专题复习考前增分练选考部分3份

2015年高考物理(全国通用)大二轮专题复习考前增分练选考部分3份
(2)设气缸的横截面积为S,沙子倒在活塞上后,对气体产生的压强为Δp,由玻意耳定律得
phS=(p+Δp)(h- h)S①
解得Δp= p②
外界的温度变为T后,设活塞距气缸底部的高度为h′.根据盖—吕萨克定律得 = ③
解得h′= h④
据题意可得
Δp= ⑤
气体最后的体积为V=Sh′⑥
联立②④⑤⑥式得V=
3.(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H=75 cm,x=12 cm,
故实际大气压为75 cmHg,
初始状态玻璃管内的空气柱长12 cm.
4.(2014·山东临沂三模)(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人们感到潮湿时,空气的绝对湿度一定较大
B.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C.用打气筒给自行车充气,越打越费劲,说明气体分子之间有斥力
①保持系统温度不变,将玻璃管竖直向上提升2 cm(开口仍在水银槽液面以下),结果液面高度差增加1 cm;
②将系统温度升到77℃,结果液面高度差减小1 cm.
已知玻璃管内粗细均匀,空气可看成理想气体,热力学零度可认为是-273℃.求:
(ⅰ)实际大气压为多少cmHg?
(ⅱ)初始状态玻璃管内的空气柱有多长?
答案(1)BCD(2)(ⅰ)75 cmHg(ⅱ)12 cm
解析(2)设大气压强相当于高为H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初始状态空气柱的长度为x,玻璃管的横截面积为S,则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由第一次实验的初、末状态有
(H-l0)xS=(H-l0-Δl1)(x+Δh-Δl1)S
由第二次实验的初、末状态有

两式中T1和T2分别为300 K和350 K,依据两式可求得
A.过程ab中气体一定吸热
B.过程bc中气体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2015届高考物理第二轮冲关复习题9

2015届高考物理第二轮冲关复习题9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高考计算题54分练(2)分类突破,60分钟规范答题抓大分!1.(2014·漳州模拟)一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滑,利用速度传感器可以在计算机屏幕上得到其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g取10 m/s2。

求:(1)物块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

(2)斜面的倾角θ及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解析】(1)由图得物块上滑的最大距离s=s面=1m(2)由图得,上滑过程加速度的大小a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m/s2=8m/s2由图得下滑过程加速度的大小a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m/s2=2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上滑过程:mg·sinθ+μmg·cosθ=ma1下滑过程:mg·sinθ-μmg·cosθ=ma2联立方程组代入数据得:θ=30°,μ=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0.35答案:(1)1m (2)30°0.352.(2014·龙岩模拟)如图是利用传送带装运煤块的示意图,传送带足够长,煤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传送带与运煤车的车厢底板间的竖直高度H=1.8m,与车箱底板中心的水平距离x=1.2m。

从传送带左端由静止释放的煤块(可视为质点)沿传送带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随传送带一起做匀速运动,最后从右端水平抛出并落在车厢底板中心,g取10m/s2,求:(1)传送带匀速运动速度v的大小。

(2)煤块沿传送带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t。

【解析】(1)煤块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即为传送带匀速运动的速度v 由平抛运动的公式得x=vtH=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gt2解得v=x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m/s (2)煤块在传送带上匀加速运动时受重力mg、支持力N、滑动摩擦力f作用。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物理部分)试题(新课标Ⅱ卷,含解析)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物理部分)试题(新课标Ⅱ卷,含解析)

y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0题,共300分,共16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现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记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线;再猜告知、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AI 27 P 31 S 32 CL 35.5 Ca 40 Fe 56 Zn 65 Br 80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如图,两平行的带电金属板水平放置。

若在两板中间a点从静止释放一带电微粒,微粒恰好保持静止45,再由a点从静止释放一同样的微粒,改微粒状态。

现将两板绕过a点的轴(垂直于纸面)逆时针旋转°将A.保持静止状态 B.向左上方做匀加速运动C.向正下方做匀加速运动D.向左下方做匀加速运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现将两板绕过a点的轴(垂直于纸面)逆时针旋转时,两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电场力也不变,所以现将两板绕过a点的轴(垂直于纸面)逆时针旋转后,带电微粒受两大小相等的力的作用,合力方向向左下方,故微粒将向左下方做匀加速运动,故D正确,A、B、C错误。

考点:电容器;电场力;力的平衡15. 如图,直角三角形金属框abc放置在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平行于ab边向上。

【优化探究】2015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素能提升 1411 电磁感应规律及其应用(含解析)新人教版

【优化探究】2015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素能提升 1411 电磁感应规律及其应用(含解析)新人教版

【优化探究】2015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素能提升 1-4-11 电磁感应规律及其应用(含解析)新人教版1.(多选)(2014年高考四川卷)如图所示,不计电阻的光滑U 形金属框水平放置,光滑、竖直玻璃挡板H 、P 固定在框上,H 、P 的间距很小.质量为0.2 kg 的细金属杆CD 恰好无挤压地放在两挡板之间,与金属框接触良好并围成边长为1 m 的正方形,其有效电阻为 Ω.此时在整个空间加方向与水平面成30°角且与金属杆垂直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规律是B =-T ,图示磁场方向为正方向.框、挡板和杆不计形变.则( )A .t =1 s 时,金属杆中感应电流方向从C 到DB .t =3 s 时,金属杆中感应电流方向从D 到C C .t =1 s 时,金属杆对挡板P 的压力大小为 ND .t =3 s 时,金属杆对挡板H 的压力大小为 N解析:据已知B =-T 可知t =1 s 时,正方向的磁场在减弱,由楞次定律可判定电流方向为由C 到D ,A 项正确.同理可判定B 项错误.t =1 s 时感应电动势E =ΔΦΔt =|ΔB|Δt ·S·sin 30°= V ,I =E/R =1 A ,安培力F 安=BIL = N ,对杆受力分析如图.对挡板P 的压力大小为FN′=F 安cos 60°= N ,C 项正确.同理可得t =3 s 时对挡板H 的压力大小为 N ,D 项错误. 答案:AC2.(2014年高考天津卷)如图所示,两根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固定在倾角θ=30°的斜面上,导轨电阻不计,间距L =0.4 m .导轨所在空间被分成区域Ⅰ和Ⅱ,两区域的边界与斜面的交线为MN ,Ⅰ中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斜面向下,Ⅱ中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斜面向上,两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 = T .在区域Ⅰ中,将质量m1=0.1 kg ,电阻R1= Ω的金属条ab 放在导轨上,ab 刚好不下滑.然后,在区域Ⅱ中将质量m2=0.4 kg ,电阻R2= Ω的光滑导体棒cd 置于导轨上,由静止开始下滑.cd 在滑动过程中始终处于区域Ⅱ的磁场中,ab 、cd 始终与导轨垂直且两端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g 取10 m/s2.问:(1)cd 下滑的过程中,ab 中的电流方向; (2)ab 刚要向上滑动时,cd 的速度v 多大;(3)从cd 开始下滑到ab 刚要向上滑动的过程中,cd 滑动的距离x =3.8 m ,此过程中ab 上产生的热量Q 是多少.解析:(1)由右手定则可判断出cd 中的电流方向由d 到c ,则ab 中的电流方向由a 流向b. (2)开始放置ab 刚好不下滑时,ab 所受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设其为Fmax ,有 Fmax =m1gsin θ①设ab 刚要上滑时,cd 棒的感应电动势为E ,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 E =BLv ②设电路中的感应电流为I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I =E R1+R2③ 设ab 所受安培力为F 安,有 F 安=ILB ④此时ab 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由平衡条件有 F 安=m1gsin θ+Fmax ⑤综合①②③④⑤式,代入数据解得 v =5 m/s.⑥(3)设cd 棒的运动过程中在电路中产生的总热量为Q 总,由能量守恒定律有 m2gxsin θ=Q 总+12m2v2⑦ 又Q =R1R1+R2Q 总⑧解得Q = J答案:(1)由a 流向b (2)5 m/s (3) J3.(2014年高考安徽卷)如图甲所示,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为 T ,其方向垂直于倾角θ为30°的斜面向上.绝缘斜面上固定有“∧”形状的光滑金属导轨MPN(电阻忽略不计),MP 和NP 长度均为2.5 m ,MN 连线水平,长为3 m .以MN 中点O 为原点,OP 为x 轴建立一维坐标系Ox.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杆CD ,长度d 为3 m 、质量m 为1 kg 、电阻R 为 Ω,在拉力F 的作用下,从MN 处以恒定速度v =1 m/s 在导轨上沿x 轴正向运动(金属杆与导轨接触良好).g 取10 m/s2.(1)求金属杆CD 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 及运动到x =0.8 m 处电势差UCD ;(2)推导金属杆CD 从MN 处运动到P 点过程中拉力F 与位置坐标x 的关系式,并在图乙中画出F-x 关系图象;(3)求金属杆CD 从MN 处运动到P 点的全过程产生的焦耳热. 解析:(1)金属杆CD 在匀速运动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E =Blv(l =d),解得E = V(D 点电势高).当x =0.8 m 时,金属杆在导轨间的电势差为零.设此时杆在导轨外的长度为l 外,则 l 外=d -OP -xOP d ,又OP =MP2-MN 22=2 m ,得l 外=1.2 m.由楞次定律判断D 点电势高,故CD 两端电势差 UCD =-Bl 外v ,得UCD =- V.(2)杆在导轨间的长度l 与位置x 的关系是 l =OP -x OP d =3-32x.对应的电阻Rl 为Rl =l d R ,电流I =BlvRl , 杆受的安培力F 安=BIl =-.根据平衡条件得F =F 安+mgsin θ, F =-(0≤x≤2).画出的F-x 图象如图所示.(3)外力F 所做的功WF 等于F-x 图线下所围的面积,即WF =5+2×2 J = J. 而杆的重力势能增加量ΔEp =mg OP sin θ,故全过程产生的焦耳热Q =WF -ΔEp = J.答案:(1) V - V (2)F =-(0≤x≤2) 图见解析 (3) J4.(多选)如图所示,线圈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开始时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0,当磁场均匀增加时,有一带电粒子静止于平行板(两板水平放置)电容器中间,若线圈的匝数为n ,平行板电容器的板间距离为d ,粒子的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设线圈的面积为S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开始时穿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的大小为B0SB .处于平行板电容器间的粒子带正电C .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势差为mgdq D .磁感应强度的变化率为mgdqS解析:根据磁通量的定义有Φ=B0S ,因此选项A 正确;由楞次定律可判断出上极板带正电,故推导出粒子应带负电,所以选项B 错误;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磁通量的定义有E =n ΔΦΔt ,ΔΦ=ΔB·S ,两板之间的电势差为U =E ,根据粒子受力平衡有q U d =mg ,联立解得ΔB Δt =mgd nqS ,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势差U =mgdq ,因此选项C 正确,D 错误.答案:AC5.如图甲所示,MN 、PQ 两条平行的光滑金属轨道与水平面成θ=30°角固定,M 、P 之间接电阻箱R ,导轨所在空间存在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轨道平面向上,磁感应强度为B = T .质量为m 的金属杆ab 水平放置在轨道上,其接入电路的电阻值为r.现从静止释放杆ab ,测得其在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vm.改变电阻箱的阻值R ,得到vm 与R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轨道间距为L =2 m ,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2,轨道足够长且电阻不计.(1)当R =0时,求杆ab 匀速下滑过程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 的大小及杆中电流的方向; (2)求杆ab 的质量m 和阻值r ;(3)当R =4 Ω时,求回路瞬时电功率每增加1 W 的过程中合力对杆做的功W.解析:(1)由题图可知,当R =0时,杆ab 最终以v0=2 m/s 的速度匀速运动,杆ab 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动势为E =BLv0=2 V.根据楞次定律可知杆ab 中电流方向为b→a.(2)设杆ab 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vm ,杆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 =BLvm.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I =ER +r .杆ab 达到最大速度时满足mgsin θ-BIL =0, 解得vm =mgsin θB2L2R +mgsin θB2L2r.由图象可知斜率为k =4-22 m/(s·Ω)=1 m/(s·Ω),纵截距为v0=2 m/s. 根据图象和上式可知图象的截距为mgsin θB2L2r =2 m/s , 图象的斜率为mgsin θB2L2=1 m/(s·Ω), 解得m =0.2 kg ,r =2 Ω.(3)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E =BLv ,回路的瞬时电功率P =E2R +r ,由以上两式解得P =B2L2v2R +r.杆ab 的速度由v1变到v2时,回路瞬时电功率的变化量为ΔP =B2L2v22R +r -B2L2v21R +r ,由动能定理得W =12mv22-12mv21, 由以上两式得W =m R +r2B2L2ΔP ,解得W = J.答案:(1)2 V b→a (2)0.2 kg 2 Ω (3) J 课时跟踪训练 一、选择题1.(2014年高考江西卷)如图所示,一正方形线圈的匝数为n ,边长为a ,线圈平面与匀强磁场垂直,且一半处在磁场中.在Δt 时间内,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不变,大小由B 均匀地增大到2B.在此过程中,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解析: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知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 =n ΔΦΔt =n ΔBΔt ·S =n 2B -B Δt ·a22,得E =nBa22Δt ,选项B 正确.答案:B2.(多选)用一粗细均匀的铜质导线弯成正方形线框置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先保持线框的面积不变,将磁感应强度在1 s 时间内均匀地增大到原来的两倍.接着保持增大后的磁感应强度不变,再将正方形线框在原位置变成圆形框,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先后两个过程中,线框中均有感应电流产生B .先后两个过程中,开始过程有感应电流产生,后来无感应电流产生C .先后两个过程中,线框中感应电动势的比值为π8-2πD .先后两个过程中,流过线框截面电荷量的比值为π8-2π解析:设原磁感应强度是B ,正方形线框的边长是a ,第一个过程内ΔΦ=2Ba2-Ba2=Ba2,第二个过程内ΔΦ′=2Bπ(4a 2π)2-2Ba2=(8π-2)Ba2,磁通量均发生了变化,因此两个过程均有感应电流产生,A 正确,B 错误;因为E =ΔΦΔt ,但第二个过程时间未知,无法算出比值,C 错误;由于q =IΔt =ΔΦRΔt ·Δt =ΔΦR ,所以先后两个过程中,流过线框截面电荷量的比值为q1q2=|ΔΦΔΦ′|=π8-2π. 答案:AD3.如图甲所示,在圆形线圈的区域内存在匀强磁场,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i(取逆时针方向的电流为正)随时间t 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则圆形线圈的区域内磁场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象可能为( )解析: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得,e =ΔΦΔt =S ΔBΔt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i =e/R ,感应电流i 与回路内磁感应强度B 的变化率成正比.t =0时刻,感应电流为零, 磁感应强度变化率应该为零,磁感应强度最大,所以选项B 正确. 答案:B4.(2014年忻州联考)如图所示,在方向竖直向下、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的匀强磁场中,沿水平面固定一个“V”字形金属框架CAD ,已知∠A =θ,导体棒EF 在框架上从A 点开始在外力作用下,沿垂直EF 的方向以速度v 匀速向右平移,使导体棒和框架始终构成等腰三角形回路.已知框架和导体棒的材料和横截面积均相同,其单位长度的电阻均为R ,框架和导体棒均足够长,导体棒在运动中始终与磁场方向垂直,且与框架接触良好.关于EF 产生的电动势E 、回路中的电流I 、通过EF 横截面的电荷量q 、回路消耗的电功率P 随时间t 变化关系的图象,下列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 )解析:由E =BLv 知,导体棒EF 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L 成正比,又L =2vttan θ2,则E 与t 成正比,A 项错误;由电阻定律可知,回路的总电阻r =2vt(tan θ2+1cos θ2)R ,由欧姆定律可知,感应电流I =Er =Bvtan θ2tan θ2+1cos θ2R大小恒定,B 项错误;由q =It 可知,通过EF 横截面的电荷量q 与t 成正比,C 项错误;由P =I2r 可知,功率与r 成正比,r 与t 成正比,故D 项正确. 答案:D5.(多选)如图,两根相距l =0.4 m 、电阻不计的光滑金属导轨在同一水平面内平行放置,两导轨左端与阻值R = Ω的电阻相连.导轨x>0的一侧存在沿+x 方向均匀增大的稳恒磁场,其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竖直向下),磁感应强度B =+(T).一根质量m =0.1 kg 、电阻r = Ω的金属棒置于导轨上,并与导轨垂直.棒在水平外力作用下从x =0处沿导轨向右做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回路电流恒为2 A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金属棒在x =3 m 处的速度为0.5 m/sB .金属棒在x =3 m 处的速度为0.75 m/sC .金属棒从x =0运动到x =3 m 过程中克服安培力做的功为 JD .金属棒从x =0运动到x =3 m 过程中克服安培力做的功为 J解析:在x =3 m 处,磁感应强度B =2 T ,因为回路中电流恒为2 A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为 V ,由E =Blv 可得,此时金属棒的速度v =0.5 m/s ,所以选项A 正确,B 错误;由安培力公式可知,F 安=BIl =Il +,随着x 变化呈现线性变化关系,因此可用平均作用力来求安培力做的功,可得安培力做的功为3 J ,所以选项C 错误,D 正确. 答案:AD6.(多选)如图所示,用电流传感器研究自感现象,电源内阻不可忽略,线圈的自感系数较大,其直流电阻小于电阻R 的阻值.t =0时刻闭合开关S ,电路稳定后,t1时刻断开S ,电流传感器连接计算机分别描绘了整个过程线圈中的电流IL 和电阻中的电流IR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下列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解析:开关S 闭合瞬间,由于线圈L 的自感作用,流过线圈的电流很小,此后逐渐增大到某一定值IL ,而流过R 的电流则由某一较大值逐渐减小到某一定值IR.因为线圈的直流电阻小于R 的阻值,所以有IL>IR.当开关S 断开时,由于线圈的自感作用,流过线圈的电流逐渐减小但方向不变,流过R 的电流反向,且由IL 逐渐减小到零.故A 、D 正确,B 、C 错误. 答案:AD7.如图甲所示,DIS 系统中,S 是电流传感器,接计算机,足够长的金属导轨MN 和PQ 与R相连,平行地放在水平桌面上,质量m =0.10 kg 的金属杆ab 可以无摩擦地沿导轨运动.已知电阻R = Ω,ab 杆的电阻r = Ω,导轨宽度为L =1.0 m ,磁感应强度为B =1 T 的匀强磁场垂直向上穿过整个导轨平面.现给金属杆ab 施加一个恒力F =10 N ,电流传感器就将各时刻t 的电流I 数据实时传到计算机,在屏幕上显示出I-t 图象如图乙.g 取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杆在恒力F 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在刚开始运动的 s 内通过电阻的电荷量q 大约为4 CC .0~ s 内杆的位移约为44 m ,R 上产生的焦耳热QR =5 JD .杆运动的v-t 图象与I-t 图象极其类似,最大速度是10 m/s 解析:F -ILB =ma ,F -L2B2R +r v =ma ,金属杆的速度逐渐增大,加速度逐渐减小,选项A 错误;加速度为0时,金属杆的速度最大,为v =R +r F L2B2=10 m/s ,I =LBvR +r∝v ,杆运动的v-t 图象与I-t 图极其类似,选项D 正确;在刚开始运动的 s 内通过电阻的电荷量q 等于图线与t 轴包围的面积,由图知总格数为150格(145~155格均正确),q =150××0.4 C =2.4 C ,选项B 错误;q =I ·Δt =ΔΦΔt R +r ·Δt =BLxR +r,0~ s 内杆的位移约为x =q R +r BL =2.4 m ,所以选项C 错误.答案:D 二、计算题8.(2014年高考江苏卷)如图所示,在匀强磁场中有一倾斜的平行金属导轨,导轨间距为L ,长为3d ,导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在导轨的中部刷有一段长为d 的薄绝缘涂层.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质量为m 的导体棒从导轨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在滑上涂层之前已经做匀速运动,并一直匀速滑到导轨底端.导体棒始终与导轨垂直,但仅与涂层间有摩擦,接在两导轨间的电阻为R ,其他部分的电阻均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求:(1)导体棒与涂层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导体棒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v ;(3)整个运动过程中,电阻产生的焦耳热Q.解析:(1)在绝缘涂层上导体棒受力平衡mgsin θ=μmgcos θ① 解得μ=tan θ② (2)在光滑导轨上感应电动势E =BLv ③ 感应电流I =ER ④安培力F 安=BIL ⑤受力平衡的条件F 安=mgsin θ⑥ 解得v =mgRsin θB2L2⑦(3)摩擦生热Q 摩=μmgdcos θ⑧由能量守恒定律得3mgdsin θ=Q +Q 摩+12mv2⑨ 解得Q =2mgdsin θ-m3g2R2sin2θ2B4L4. 答案:(1)tan θ (2)mgRsin θB2L2 (3)2mgdsin θ-m3g2R2sin2θ2B4L49.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一宽L =1 m 、足够长的光滑矩形金属导轨,电阻不计.在导轨的上、下边分别接有R1=3 Ω和R2=6 Ω的电阻.在MN 上方及CD 下方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Ⅰ和Ⅱ,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 =1 T .现有质量m =0.2 kg 、电阻r =1 Ω的导体棒ab ,在金属导轨上从MN 上方某处由静止下落,下落过程中导体棒始终保持水平,与金属导轨接触良好.当导体棒ab 下落到快要接近MN 时的速度大小为v1=3 m/s.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 m/s2.(1)求导体棒ab 快要接近MN 时的加速度大小.(2)若导体棒ab 进入磁场Ⅱ后,棒中的电流大小始终保持不变,求磁场Ⅰ和Ⅱ之间的距离h. (3)若将磁场Ⅱ的CD 边界略微下移,使导体棒ab 刚进入磁场Ⅱ时速度大小变为v2=9 m/s ,要使棒在外力F 作用下做a =3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求所加外力F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式. 解析:(1)以导体棒为研究对象,棒在磁场Ⅰ中切割磁感线运动,棒中产生感应电动势E ,棒在重力和安培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BIL =ma1,① E =BLv1②R =R1R2R1+R2③I =E R +r④ 由以上四式可得a1=5 m/s2(2)导体棒进入磁场Ⅱ后,安培力等于重力,导体棒做匀速运动,导体棒中电流大小始终保持不变. mg =BI′L ⑤I′=E′R +r ⑥ E′=BLv′⑦联立③⑤⑥⑦式解得 v′=6 m/s.导体棒从MN 到CD 做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运动学公式得 v′2-v21=2gh , 解得h =1.35 m.(3)导体棒进入磁场Ⅱ后经过时间t 的速度大小 v =v2+at ⑧F +mg -F 安=ma ⑨F 安=B2L2v R +r⑩由③⑧⑨⑩式解得 F =(t + N.答案:(1)5 m/s2 (2)1.35 m (3)F =(t + N10.如图甲所示,水平面上固定一倾角为α=30°的光滑斜面,斜面的底边与顶边PQ 平行,在斜面上有一虚线MN(MN ∥PQ),在MN 和PQ 之间存在垂直斜面向上的磁场,已知磁场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将矩形导体线框ABCD 放在斜面上,且AB ∥PQ ,从t =0时刻起对线框施加一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 ,使线框由静止开始运动,当线框到达MN 时开始匀速进入磁场.已知线框的质量m =1 kg ,电阻R = Ω,AB 边长为x1=1 m ,BC 边长为x2=0.4 m ,MN 与PQ 间的距离为L =6.9 m ,F =10 N ,g 取10 m/s2.求:(1)矩形线框到达MN 前的加速度大小以及在磁场中匀速运动时的速度大小; (2)整个过程中矩形线框克服安培力所做的功;(3)矩形线框从t =0时刻开始一直运动到PQ 所用的总时间.解析:(1)矩形线框进入磁场前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gsin α=ma , 矩形线框进入磁场前的加速度大小为a =5 m/s2.矩形线框进入磁场的过程中做匀速运动,所以矩形线框受力平衡,则F =mgsin α+FA. AB 边进入磁场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动势为E =Bx1v , 感应电流I =ER ,受到的安培力FA =IBx1, 代入数据解得v =4 m/s.(2)矩形线框进入磁场的过程中做匀速运动,根据功能关系有W 安=(F -mgsi n α)x2代入数据得W 安=2 J.(3)矩形线框进入磁场前,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进入磁场的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进入磁场前线框的运动时间为t1=va = s ,进入磁场过程中线框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2=x2v = s ,则矩形线框完全进入磁场中时磁感应强度开始均匀减小.分析可知线框完全进入磁场后矩形线框的受力情况与进入磁场前相同,所以该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仍为a =5 m/s2,该过程由L -x2=vt3+12at23,解得t3=1 s.总时间t =t1+t2+t3= s.答案:(1)5 m/s2 4 m/s (2)2 J (3) s 阶段达标检测(二) 电学综合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2014年山东潍坊高三质检)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众多物理学家为人类的科学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研究有些是艰辛的,有些则是有趣的.下面对几位物理学家所做出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且得出了电磁感应定律B .库仑得出两电荷间作用力的规律,并且最早测出了元电荷e 的数值C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且总结出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之间的规律D .安培总结出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之间的规律,并且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解析: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纽曼与韦伯先后总结出电磁感应定律;库仑得出两电荷间作用力的规律,即“库仑定律”,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最早测出了元电荷e 的数值;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安培总结出了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之间的规律,即“安培定则”,并且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答案:D2.(多选)如图所示是某一静电场的等差等势面,图中ad 是一水平线,仅受电场力的带电粒子由a 点运动到e 点的轨迹如图中实线所示,则( )A .ab =bcB .带电粒子在a 点的电场力一定大于在e 点的电场力C .带电粒子在a 点的电势能一定大于在e 点的电势能D .带电粒子在a 点的速度一定大于在e 点的速度 解析:由等差等势面的疏密程度可知ab 段平均电场强度大于bc 段平均电场强度,则有ab<bc ,A 错;同理可知a 点电场强度大于e 点的电场强度,即带电粒子在a 点的电场力一定大于在e 点的电场力,B 对;由图知带电粒子从a 点运动到e 点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动能减小,C 错,D 对.答案:BD3.将两个定值电阻R1、R2串联接在一交变电源的两端,其中R1=10 Ω,R2=20 Ω,如图甲所示,当电源的电流按照如图乙所示的规律变化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流过R2的电流的有效值为65 A B .R1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为6 V C .流过R1的电流的最大值为65 2 A D .R2两端的电压最大值为6 2 V解析:从交变电流图象中找出交变电流的最大值即为通过R2的电流的最大值,为35 2 A ,由正弦交变电流最大值与有效值的关系Im =2I ,可知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为0.6 A ,由于R1与R2串联,所以通过R1的电流的最大值为35 2 A ,A 、C 错;R1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为U1=IR1=6 V ,B 正确;R2两端电压的最大值为Um2=ImR2=352×20 V =12 2 V ,D 错误. 答案:B4.(2014年湖北宜昌高三质检)一边长为l 、质量为m 、阻值为R 的正方形导体框置于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匀强磁场具有理想的右边界,如图甲所示.开始时导体框的右边与磁场的边界重合,从该时刻开始计时,在导体框上施加一水平向右的外力F ,导体框在外力作用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时间t0导体框的左边与磁场的边界重合,已知外力F 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则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 )A .B =1l mR t0 B .B =1l 2mR t0C .B =1lmR 2t0 D .B =2lmRt0解析:由题述和题图,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0=ma,3F0-BIl =ma ,I =BlvR ,v =at0,联立解得B =1l2mRt0,选项B 正确.答案:B5.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电源内阻不能忽略.闭合开关S 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下调节,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都增大B .灯L2变暗,电流表的示数减小C .灯L1变亮,电压表的示数减小D .电源的效率增大,电容器C 所带电荷量增加解析: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下调节,其接入电路的电阻值减小,导致总电阻减小,根据“串反并同”规律可知,电压表读数U 减小、灯L2变暗,电流表读数变大,灯L1变亮,电容器C 两端的电压等于灯L2两端的电压,而其两端电压减小,则电容器C 所带电荷量减少,电源的效率η=UE ×100%减小,选项C 正确,A 、B 、D 错误.答案:C6.如图,竖直平面内一具有理想边界AB 的匀强磁场垂直纸面向里,在距离边界H 处一正方形线框MNPO 以初速度v0向上运动,假设在整个过程中MN 始终与AB 平行,则下列图象能反映线框从开始运动至到达最高点的过程中速度变化规律的是( )解析:在线框从开始运动到MN 边接近AB 时,线框做匀减速直线运动;MN 边进入磁场后因切割磁感线而产生感应电流,其受到安培力作用则线框加速度瞬时变大,速度瞬时减小更快.随着速度减小,产生的感应电流减小,安培力减小,加速度减小.所以能正确反映线框速度与时间关系的是图C. 答案:C7.(多选)如图所示,从离子源发射出的正离子,经加速电压U 加速后进入相互垂直的电场(E 方向竖直向上)和磁场(B 方向垂直纸面向外)中,发现离子向上偏转.要使此离子沿直线通过电磁场,需要( )A .增加E ,减小B B .增加E ,减小UC .适当增加UD .适当减小E解析:离子所受的静电力F =qE ,洛伦兹力F 洛=qvB ,qU =12mv2,离子向上偏转,静电力大于洛伦兹力,故要使离子沿直线运动,可以适当增加U ,进而增加速度,洛伦兹力增大,C 正确;也可适当减小E,静电力减小,D正确.答案:CD8.(多选)如图所示,一束带电粒子以一定的初速度沿直线通过由相互正交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和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组成的速度选择器,然后粒子通过平板S上的狭缝P进入另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最终打在A1A2上,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粒子带负电B.所有打在A1A2上的粒子,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磁场中的运动时间都相同C.能通过狭缝P的带电粒子的速率等于EBD.粒子打在A1A2上的位置越靠近P,粒子的比荷qm越大解析:根据粒子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磁场中的运动轨迹可判断粒子带正电,A错误;带电粒子在速度选择器中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电场力与洛伦兹力等大反向,Eq=Bqv,可得v=EB,C正确;由洛伦兹力充当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可得r=mvBq,则qm=vBr,越靠近P,r越小,粒子的比荷越大,D正确;所有打在A1A2上的粒子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磁场中都只运动半个周期,周期T=2πmBq,比荷不同,打在A1A2上的粒子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磁场中的运动时间不同,B 错误.答案:CD9.(多选)(2014年高考新课标Ⅱ全国卷)如图,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n1、n2.原线圈通过一理想电流表○A接正弦交流电源,一个二极管和阻值为R的负载电阻串联后接到副线圈的两端.假设该二极管的正向电阻为零,反向电阻为无穷大.用交流电压表测得a、b 端和c、d端的电压分别为Uab和Ucd,则()A.Uab∶Ucd=n1∶n2B.增大负载电阻的阻值R,电流表的读数变小C.负载电阻的阻值越小,cd间的电压Ucd越大D.将二极管短路,电流表的读数加倍解析:a、b端的电压为正弦式交变电压,故电压表测得的电压Uab=U1m2.副线圈两端电压也为正弦式交变电压,但由于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从而使c、d两端的电压成为脉动直流电,由有效值定义可得U2c dR T=U2m22R×T2,即Ucd=U2m2,故Uab∶Ucd=2U1mU2m=2n1∶n2,A。

届高三物理140分突破二轮复习物理精品资料6doc

届高三物理140分突破二轮复习物理精品资料6doc

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1.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受到的合外力越大,其速度改变量越大B .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变(F 合≠0),物体的速度一定会改变C .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变化,速度的大小就一定变化D .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改变2.雨滴在下降过程中,由于水汽的凝聚,雨滴质量将逐渐增大,同时由于下落速度逐渐增大,所受空气阻力也将越来越大,最后雨滴将以某一速度匀速下降,在雨滴下降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雨滴受到的重力逐渐增大,重力产生的加速度也逐渐增大B .雨滴质量逐渐增大,重力产生的加速度逐渐减小C .由于空气阻力逐渐增大,雨滴下落的加速度将逐渐减小D .雨滴所受重力逐渐增大,但重力产生的加速度不变3.水平传输装置如图3-2-1在载物台左端给物块一个初速度。

当它通过如图方向转动的传输带所用时间t 1,当皮带轮改为与图示相反的方向传输时,通过传输带的时间为t 2.当皮带轮不转动时,通过传输带的时间为t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t 1一定小于t 2;B 、 t 2> t 3> t 1;C 、 可能有t 3=t 2=t 1;D 、 一定有t 1=t 2< t 3。

4.如图3-2-2所示,在托盘测力计的托盘内固定一个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 现将一个重量为4N 的物体放在斜面上,让它自由滑下,那么测力计因4N 物体的存在,而增加的读数是(g=10m/s 2)( )A .4NB .23NC .0ND .3N5.轻质弹簧的上端固定在电梯的天花板上,弹簧下端悬挂一个小球,电梯中有质量为50kg 的乘客如图3-2-3所示,在电梯运行时乘客发现轻质弹簧的伸长量是电梯静止时的一半,这一现象表明( )A.电梯此时可能正以1m/s 2的加速度大小加速上升,也可能是以1m/s 2加速大小减速上升B.电梯此时不可能是以1 m/s 2的加速度大小减速上升,只能是以5 m/s 2的加速度大小加速下降C.电梯此时可能正以5m/s 2的加速度大小加速上升,也可能是以5m/s 2大小的加速度大小减速下降 D.不论电梯此时是上升还是下降,加速还是减速,乘客对电梯地板的压力大小一定是250N6.如图3-2-4(a)所示,水平面上质量相等的两木块A 、B 用一轻弹簧相连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 拉动木块A ,使木块A 向上做匀加速的直线运动,如图3-2-4(b)所示.研究从力F 刚作用在木块A 的瞬间到木块B 刚离开地面的瞬间这一过程,并且选定该过程中木块A 的起点位置为坐标原点,则图3-2-4(c)中可以表示为F 和木块A 的位移x 之间关系的是()图3-2-1 图3-2-2图3-2-3 图3-2-47.如图3-2-5所示,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木块A 和B 之间用轻弹相连,在拉力F作用下,以加速度为g 竖直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某时刻突然撤去拉力F ,此瞬间A 和B 的加速度为a A 和a B ,则( ) A .a A =a B =-gB .a A =g ,a B =-2 m 1+m 2 m 2gC .a A =g, a B =-gD .a A =-g ,a B =2 m 1+m 2m 2g 8.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物块,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 的作用,F 的大小与时间t 的关系和物块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3-2-6所示.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由此两图线可以求得物块的质量m 和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分别为( )A .m =0.5kg ,μ=0.4B .m =1.5kg ,μ=152 C .m =0.5kg ,μ=0.2 D .m =1kg ,μ=0.2 9.用质量为m 、长度为L 的绳沿着光滑水平面拉动质量为M 的物 体,在绳的一端所施加的水平拉力为F ,如图3-2-7所示,求: (1)物体与绳的加速度;(2)绳中各处张力的大小(假定绳的质量分布均匀,下垂度可忽 略不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2015届高三物理二轮专题复习突破难点突破1 (1)难点突破2 (6)难点突破3 (11)难点突破4 (15)难点突破5 (18)难点突破6 (26)难点突破7 (35)难点突破8 (41)难点突破9 (47)难点突破10 (54)难点突破11 (59)选择题 (65)实验题 (76)计算题 (88)难点突破1杆、绳或多物体的平衡问题分析选取研究对象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首要环节.若一个系统中涉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物体的平衡问题,在选取研究对象时,要灵活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对于多物体平衡问题,如果不求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我们优先采用整体法,这样涉及的研究对象少,未知量少,方程少,求解简便.隔离法的目的是将内力转换为外力以便于计算,因此涉及内力计算时一般使用隔离法.很多情况下,采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相结合的方法.1.“动杆”与“定杆”轻杆模型是物体间连接的一种典型方式.中学物理一般讨论杆与墙、铰链(动杆)和插入或固定(定杆)两种连接方式.“动杆”多是“二力杆”,轻杆两端所受弹力方向一定沿着杆的方向.“定杆”固定不能转动,轻杆两端所受弹力方向不一定沿着杆的方向.2.“活结”与“死结”轻绳两段分界处受力点不能移动(“死结”),相当于两根独立绳子,“死结”两侧的绳子弹力不一定等大.当轻绳跨过滑轮或光滑钩子时,绳上的着力点可以移动形成“活结”,“活结”两侧绳子的弹力一定等大,其合力一定沿着两段绳的夹角平分线.3.“轻绳”与“重绳”沿水平方向向两端反向拉“轻绳”,“轻绳”呈直线,“重绳”(质点串、链条等)两端悬挂呈曲线.均匀绳中各处张力均沿绳切线方向.【典例1】(多选)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小球的质量均为m,两球间用细线连接,甲球用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现分别用大小相等的为F水平向左、向右拉两球,平衡时细线都被拉紧.则平衡时两球的可能位置是下面的()【解析】用整体法分析,把两个小球看作一个整体,此整体受到的外力为竖直向下的重力2mg、水平向左的力F(甲受到的)、水平向右的力F(乙受到的)和细线1的拉力,两水平力相互平衡,故细线1的拉力一定与重力2mg等大反向,即细线1一定竖直;再用隔离法,分析乙球受力的情况,乙球受到向下的重力mg,水平向右的拉力F,细线2的拉力F2.要使得乙球受力平衡,细线2必须向右倾斜.【答案】 A【典例2】如图所示,一根匀质绳的质量为M,其两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的A、B两点,在绳的中点悬挂一质量为m的重物,悬挂绳的质量不计,设α、β为绳的端点和中点处的切线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试求tan αtan β的大小.【解析】 设悬点A 处对绳的拉力大小为F 1,由对称性可知点B 处对绳的拉力大小也为F 1.取M 和m 为一整体,由平衡条件得2F 1cos α=(M +m )g设绳在P 点的张力大小为F 2,对P 点由平衡条件得2F 2cos β=mg再以AP 段绳为研究对象,由水平方向合力为零可得F 1sin α=F 2sin β以上三式联立可得tan αtan β=m M +m. 【答案】 m M +m(多选)如图所示,粗糙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 和2m 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m 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两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认为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现用水平拉力F 拉其中一个质量为2m 的木块,使四个木块一起匀速运动,则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A .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最大为μ3B.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最大为2μ3C.水平拉力F最大为2μmgD.水平拉力F最大为3μmg解析:左边两个木块间达到最大静摩擦力μmg时,质量为2m 的木块受到地面的滑动摩擦力为μ′×3mg=μmg,所以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最大为μ3,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当μ′=μ3时,F有最大值为2μmg.答案:AC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匀质细绳,一端系在天花板上的A点,另一端系在竖直墙壁上的B点,平衡后最低点为C点.现测得AC 段绳长是BC段绳长的n倍,且绳子B端的切线与墙壁的夹角为α.试求绳子在C处和在A处的弹力分别为多大?(重力加速度为g) 解析:以BC段绳子为研究对象,设绳子B端所受弹力为T B,C 处所受弹力为T C,如图甲所示T B cos α=1n +1mg ,T B sin α=T C 联立解得T C =1n +1mg tan α 以AC 段绳子为研究对象,设绳子A 端所受弹力为T A ,T A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β,C 处所受弹力为T C ′,如图乙所示T A sin β=n n +1mg ,T A cos β=T C ′,T C =T C ′ 联立解得T A =1n +1mg n 2+tan 2α.难点突破2牛顿运动定律在滑块—滑板类问题中的应用1.滑块—滑板类问题的特点涉及两个物体,并且物体间存在相对滑动.2.滑块和滑板常见的两种位移关系滑块由滑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若滑块和滑板同向运动,位移之差等于板长;反向运动时,位移之和等于板长.3.滑块—滑板类问题的解题方法此类问题涉及两个物体、多个运动过程,并且物体间还存在相对运动,所以应准确求出各物体在各运动过程的加速度(注意两过程的连接处加速度可能突变),找出物体之间的位移(路程)关系或速度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求解中更应注意联系两个过程的纽带,每一个过程的末速度是下一个过程的初速度.【典例】如图所示,木板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在其最右端放一可视为质点的木块.已知木块的质量m=1 kg,木板的质量M=4 kg,长L=2.5 m,上表面光滑,下表面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现用水平恒力F=20 N拉木板,g取10 m/s2.(1)求木板加速度的大小.(2)要使木块能滑离木板,求水平恒力F作用的最短时间;(3)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假设木板的上表面也粗糙,其上表面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3,欲使木板能从木块的下方抽出,对木板施加的拉力应满足什么条件?(4)若木板的长度、木块质量、木板的上表面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不变,只将水平恒力增加为30 N,则木块滑离木板需要多长时间?【解析】(1)木板受到的摩擦力f=μ(M+m)g=10 N木板的加速度a=F-fM=2.5 m/s2.(2)设拉力F作用t时间后撤去F撤去后,木板的加速度为a′=-fM=-2.5 m/s2=a木板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且时间相等,故at2=L 解得:t=1 s,即F作用的最短时间为1 s.(3)设木块的最大加速度为a木块,木板的最大加速度为a 木板,则μ1mg =ma 木块解得:a 木块=μ1g =3 m/s 2 对木板:F 1-μ1mg -μ(M +m )g =Ma 木板木板能从木块的下方抽出的条件:a 木板>a 木块解得:F 1>25 N.(4)木块的加速度a ′木块=μ1g =3 m/s 2木板的加速度a ′木板=F 2-μ1mg -μ(M +m )g M=4.25 m/s 2 木块滑离木板时,两者的位移关系为s 木板-s 木块=L ,即12a ′木板t 2-12a ′木块t 2=L 代入数据解得:t =2 s.如图所示,质量M =8 kg 的小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小车左端加一水平推力F =8 N .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3 m/s 时,在小车右端轻轻地放一个大小不计、质量m =2 kg 的小物块.小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车足够长.g 取10 m/s 2,则:(1)放上小物块后,小物块及小车的加速度各为多大;(2)经多长时间两者达到相同的速度;(3)从小物块放上小车开始,经过t =3 s 小物块通过的位移大小为多少?解析:(1)小物块的加速度a m=μg=2 m/s2小车的加速度a M=F-μmgM=0.5 m/s2(2)由a m t=v0+a M t,得t=2 s,v同=2×2 m/s=4 m/s(3)在开始2 s内,小物块通过的位移x1=12a m t2=4 m在接下来的1 s内小物块与小车相对静止,一起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a=FM+m=0.8 m/s2小物块的位移x2=v同t′+12at′2=4.4 m通过的总位移x=x1+x2=8.4 m.答案:(1)2 m/s20.5 m/s2(2)2 s(3)8.4 m如图所示,将小砝码置于桌面上的薄纸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迅速抽出,砝码的移动很小,几乎观察不到,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若砝码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1)当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时,求纸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2)要使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求所需拉力的大小;(3)本实验中,m 1=0.5 kg ,m 2=0.1 kg ,μ=0.2,砝码与纸板左端的距离d =0.1 m ,取g =10 m/s 2.若砝码移动的距离超过l =0.002 m ,人眼就能感知.为确保实验成功,纸板所需的拉力至少多大?解析:(1)砝码对纸板的摩擦力f 1=μm 1g桌面对纸板的滑动摩擦力f 2=μ(m 1+m 2)gf =f 1+f 2解得f =μ(2m 1+m 2)g(2)设砝码的加速度为a 1,纸板的加速度为a 2,则f 1=m 1a 1F -f 1-f 2=m 2a 2发生相对运动则a 2>a 1解得F >2μ(m 1+m 2)g(3)纸板抽出前,砝码运动的距离x 1=12a 1t 21 纸板运动的距离d +x 1=12a 2t 21 纸板抽出后,砝码在桌面上运动的距离x 2=12a 3t 22 l =x 1+x 2由题意知a 1=a 3,a 1t 1=a 3t 2解得F =2μ[m 1+(1+d l )m 2]g代入数据得F =22.4 N.答案:(1)μ(2m 1+m 2)g (2)F >2μ(m 1+m 2)g(3)22.4 N难点突破3绳或杆相关联物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关联速度”问题特点沿杆(或绳)方向的速度分量大小相等.2.常用的解题思路和方法(1)一个速度矢量按矢量运算法则分解为两个速度,若与实际情况不符,则所得分速度毫无物理意义,所以速度分解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按实际效果进行分解.通常先虚拟合运动(即实际运动)的一个位移,看看这个位移产生了什么效果,从中找到两个分速度的方向,最后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合速度和分速度的关系图,由几何关系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2)由于高中研究的绳都是不可伸长的,杆都是不可伸长和压缩的,即绳或杆的长度不会改变,所以解题的原则是:把物体的实际速度分解为垂直于绳(或杆)和平行于绳(或杆)的两个分量,根据沿绳(杆)方向的分速度大小相同求解.【典例】如图所示,当小车A以恒定的速度v向左运动时,对于B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匀加速上升B.B物体受到的拉力大于B物体受到的重力C.匀速上升D.B物体受到的拉力等于B物体受到的重力【解析】将小车的速度分解,如图所示,合速度v沿绳方向的分速度等于物体B的速度v B,所以v B=v cosθ,随着小车的运动,θ变小,速度v B增大,但速度v B增大不均匀,B物体做变加速运动;进一步可以推知,B物体受到的拉力大于B物体受到的重力.【答案】 B一探照灯照射在云层底面上,云层底面是与地面平行的平面,如图所示,云层底面距地面高h,探照灯以恒定角速度ω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当光束转到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时,云层底面上光点的移动速度是()A .hω B.hωcos θ C.hωcos 2θD .hωtan θ解析:当光束转到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时,云层底面上光点转动的线速度为hωcos θ.设云层底面上光点的移动速度为v ,则有v cos θ=hωcos θ,解得云层底面上光点的移动速度v =hωcos 2θ,选项C 正确. 答案:C自行车转弯时,可近似看成自行车绕某个定点O (图中未画出)做圆周运动,如图所示为自行车转弯时的俯视图,自行车前、后两轮轴A 、B 相距L ,虚线表示两轮转弯的轨迹,OB 距离为3L ,前轮所在平面与车身夹角θ=30°,此时轮轴B 的速度大小v 2=3 m/s.则轮轴A 的速度v 1大小为( )A.332m/sB .2 3 m/sC. 3 m/s D .3 3 m/s解析:解法1:绳(或杆)端速度的分解法此时轮轴A 的速度产生两个效果,一是与轮轴B 同向运动,二是以B 为圆心向右转,分解如图(a)所示,因此v 1cos θ=v 2,θ=30°,解得v 1=2 3 m/s ,B 项正确.解法2:圆周运动法过轮轴A 、B 分别作车轮的垂线,两线的交点即为O 点,如图(b)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前轮与车身夹角θ=30°,轮轴A 、B 分别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 1=L sin θ=2L 、R 2=OB =3L ,轮轴A 、B 有相同的角速度,因此有v 1R 1=v 2R 2,解得v 1=R 1R 2v 2=2L3L ×3 m/s =2 3 m/s ,B项正确.答案: B难点突破4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g ”在有关天体运动的习题中经常会露出“倩影”,它往往是求解万有引力与运动学综合问题的“媒介”,它能将天体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平抛运动进行综合.求解地球(或星球)表面及其附近重力加速度的方法有两种:1.根据中心天体的质量和半径求中心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以中心天体为地球为例,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重力并非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它只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如图所示.实际上因地球自转而导致的重力和万有引力的差别很小,忽略这种差别时,物体的重力就等于万有引力,即地球表面:G MmR2=mg地球表面高h 处:G Mm(R +h )2=mg h 式中M 、R 分别为地球的质量和半径,g 、g h 分别为地球表面和地球表面高h 处的重力加速度,解得g =G M R 2,g h =G M(R +h )2进一步可得g g h=⎝⎛⎭⎪⎫R +h R 2. 2.根据在其他星体表面及其附近的抛体运动的规律求重力加速度其他星体表面及其附近的抛体运动,如平抛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自由落体运动与地球表面上抛体运动规律相同.【典例1】 设地球为均匀球体,半径为R ,质量为M ,自转角速度为ω,万有引力恒量为G ,地球两极重力加速度为g 1,赤道重力加速度为g 2.则( )A .g 1=g 2=G MR2B .g 1=G M R 2>g 2=G MR 2-ω2RC .g 2=G M R 2>g 1=G MR 2-ω2RD .g 1=g 2=G MR2+ω2R【解析】 对极地上的物体有G Mm R 2=mg 1,解得g 1=G MR 2,对赤道上物体,有G Mm R 2-mg 2=mω2R ,解得g 2=G M R 2-ω2R ,选项B 正确.【答案】 B【典例2】 假设地球是一半径为R 、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一矿井深度为d .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矿井底部和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A .1-d RB .1+dRC.⎝⎛⎭⎪⎫R -d R 2 D.⎝ ⎛⎭⎪⎫R R -d 2【解析】 在地球表面mg =G MR 2m ,又M =ρ43πR 3,解得g =43πGρR .因为球壳对球内物体的引力为零,所以在深为d 的矿井内mg ′=G M ′(R -d )2m ,又M ′=ρ43π(R -d )3,解得g ′=43πGρ(R -d ),所以g ′g=R -d R =1-dR .【答案】 A因为“光纤之父”高锟的杰出贡献,早在1996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就将一颗于1981年12月3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463”的小行星命名为“高锟星”.假设“高锟星”为均匀的球体,其质量为地球质量的1/k 倍,半径为地球半径的1/q 倍,则“高锟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的比值为( )A .q /kB .k /qC .q 2/kD .k 2/q解析:g 地=GM 地r 2地,g 高=GM 高r 2高,所以g 高g 地=M 高M 地·r 2地r 2高=1k ·q 2=q 2k ,选项C 正确.答案:C一质量为1.6 kg 物体在地球表面重16 N ,放在以加速度a =5m/s2加速上升的火箭舱内,用台秤测量时,发现视重是9 N,不计地球自转影响,则火箭此时离地面的高度为地球半径R的() A.2倍B.3倍C.4倍D.一半解析:在上升的火箭舱内F1-mg′=ma,F1大小等于视重9 N,解得mg′=1 N,又mg=16 N,故g′g=⎝⎛⎭⎪⎫RR+h2=116,解得h=3R.答案:B难点突破5变力做功的计算功的定义式W=Fs cosα仅适用于恒力F做功的计算,变力做功可以通过化“变”为“恒”或等效代换的思想求解,主要方法有:1.微元法:就是将变力做功的空间(位移)无限划分为相等的小段,在每个小段里变力便可看作恒力,每个小段里的功可由公式W =Fs cosα计算,整个过程中变力的功就是各小段里“恒力”功的总和,即W总=∑FΔs cosα.2.图象法:画出变力F与位移s的图象,则F-s图线与s轴所围的“面积”表示该过程中变力F做的功.3.力的平均值法:在力的方向不变,大小与位移呈线性关系的直线运动中,可先求该变力对位移的平均值F=F1+F22,再由W=Fs计算.4.动能定理或功能关系法:当物体运动过程中始末两个状态的速度已知时,用动能定理∑W=ΔE k或功能关系求变力做的功是非常方便的(当然也可求恒力做的功).5.转换研究对象法:运动问题中,在一些特定条件下,可以找到与变力做的功相等的恒力做的功,这样,就可将求变力做的功转化为计算恒力做的功.6.特定情形:①用W =Pt 可求机车恒功率运行时,发动机做的功;②电场力做的功可用W AB =qU AB 求解.【典例1】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块与转台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物块重力的k 倍,物块与转轴OO ′相距R ,物块随转台由静止开始转动,转速缓慢增大,当转速增加到一定值时,物块即将在转台上滑动,在物块由静止到滑动前的这一过程中,转台的摩擦力对物块做的功最接近( )A .0B .2πkmgRC .2kmgR D.12kmgR 【解析】在转速增加的过程中,转台对物块的摩擦力是不断变化的,当转速增加到一定值时,物块在转台上即将滑动,说明此时静摩擦力F f 达到最大,其指向圆心的分量F 1提供向心力,即F 1=m v 2R ①由于转台缓慢加速,使物块加速的分力F 2很小,因此可近似认为F 1=F f =kmg ②在这一过程中对物块由动能定理,有W f =12m v 2③由①②③知,转台对物块所做的功W f =12kmgR .【答案】 D【典例2】 为登月探测月球,上海航天研制了“月球车”,如图甲所示.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对“月球车”的性能进行研究.他们让“月球车”在水平地面上由静止开始运动,并将“月球车”运动的全过程记录下来,通过数据处理得到如图乙所示的v -t 图象,已知0~t 1段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t 1~10 s 内“月球车”牵引力的功率保持不变,且P =1.2 kW,7~10 s 段为平行于横轴的直线;在10 s 末停止遥控,让“月球车”自由滑行,“月球车”质量m =100 kg ,整个过程中“月球车”受到的阻力f 大小不变.(1)求“月球车”所受阻力f的大小和“月球车”匀速运动时的速度大小;(2)求“月球车”在加速运动过程中的总位移s;(3)求0~13 s内牵引力所做的总功;(4)画出“月球车”整个运动过程中牵引力的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解析】(1)在10 s末撤去牵引力后,“月球车”只在阻力f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由图象可得a=v1 3 s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其阻力f=ma7~10 s内“月球车”匀速运动,设牵引力为F,则F=f由P=F v1可得“月球车”匀速运动时的速度v1=PF=Pf联立解得v1=6 m/s,a=2 m/s2,f=200 N.(2)“月球车”的加速度运动过程可分为0~t1时间内的匀加速运动和t1~7 s时间内的变加速运动两个阶段.t1时功率为P=1.2 kW,速度为v t=3 m/s由P=F1v t可得此时牵引力为F1=Pv t=400 N由牛顿第二定律:F1-f=ma1,解得0~t1时间内的加速度大小为a 1=F 1-fm =2 m/s 2匀加速运动的时间t 1=v ta 1=1.5 s匀加速运动的位移s 1=12a 1t 21=2.25 m在0~7 s 内由动能定理可得F 1s 1+P (7 s -t 1)-fs =12m v 21-12m v 2代入数据解得“月球车”在加速运动过程中的总位移s =28.5 m.(3)在0~1.5 s 内,牵引力做功W 1=F 1s 1=400×2.25 J =900 J 在1.5~10 s 内,牵引力做功W 2=P Δt =1 200×(10-1.5) J =10 200 J10 s 后,停止遥控,牵引力做功为零0~13 s 内牵引力所做的总功W =W 1+W 2=11 100 J.(4)“月球车”在0~1.5 s 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v =a 1t (t ≤1.5 s),功率P =F 1v =F 1a 1t (t ≤1.5 s),1.5~10 s 内“月球车”牵引力的功率保持不变,为P =1.2 kW ,此后“月球车”牵引力的功率为0.“月球车”整个运动过程中牵引力的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如图所示,A 、B 两滑块质量均为m ,通过铰链用轻杆连接,让轻杆沿竖直方向,A 套在固定的竖立直棒上,B 放置在水平面上,A 、B 均静止.由于扰动,A 开始向下运动,B 沿水平面向右运动.滑块A 、B 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为g .在A 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不计一切摩擦,可以证明:当轻杆转到与水平方向夹角θ满足sin θ=23时,滑块A 的机械能最小.试求:(1)此时A 的加速度;(2)从系统开始运动到A 的机械能最小的过程中,杆对滑块B 做的功.解析:(1)滑块A 从下滑到未着地前过程中,杆产生的弹力对A 先做负功后做正功,A 的机械能先减后增,对B 先做正功后做负功,B 的机械能先增后减,可知A 的机械能最小时杆的弹力为零,A 在竖直方向仅受重力,故A 此刻的加速度a A =g .(2)设滑块A 在下滑到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时,二者速度大小分别为v A 、v B ,由系统机械能守恒得mgl (1-sin θ)=12m v 2A +12m v 2B由于杆不可伸长和缩短,此时沿杆方向两滑块分速度相等,有v A sin θ=v B cos θ联立解得:v 2B =2gl sin 2θ(1-sin θ)=gl sin θ×sin θ×(2-2sin θ)故sin θ=23时,v 2B 有最大值(这就是题目作为已知条件的理论依据).得v 2B =827gl . 对B ,重力和水平面支持力不做功,根据动能定理得:杆的推力做功W =12m v 2B =427mgl .(多选)如图所示,汽车通过轻质光滑的定滑轮,将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从井中拉出,绳与汽车连接点A 距滑轮顶点高为h ,开始时物体静止,滑轮两侧的绳都竖直绷紧,汽车以速度v 向右匀速运动,运动到跟汽车连接的细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则( )A .从开始到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时,绳上拉力做的功为mghB .从开始到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时,绳上拉力做的功为mgh +38m v 2C .在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时,绳上拉力的功率为mg vD .在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时,绳上拉力的功率大于32mg v解析:从开始到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时,物体上升的高度H =hsin30°-h =h ,此时物体的速度v ′=v cos30°,由动能定理得拉力做的功W =mgh +12m v ′2=mgh +38m v 2,A 错、B 对;在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时,拉力的功率为F v ′=32F v ,由于物体加速上升,拉力F >mg ,所以C 错、D 对.答案:BD难点突破6传送带模型中的能量问题传送带的问题是和实际联系较紧密的一个物理模型,是高中阶段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对传送带和物体进行动态分析和终态推断,灵活巧妙地从能量的观点和力的观点来揭示其本质、特征、过程.因此在力学复习中,通过研究传送带类习题,将力学各部分内容串联起来,再利用功能观点处理传送带问题,往往能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对传送带问题要进行两种分析:1.受力和运动分析对传送带上的物体首先要进行受力分析,判断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方向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加速,是减速,还是匀速;其次判断摩擦力突变(大小、方向)的临界状态;最后运用运动学知识求加速度、速度、位移等物理量,进而利用功和能的有关知识,求因摩擦而产生的热.注意:①判断摩擦力的有无、方向时以传送带为参考系;②临界状态一般发生在v物与v传相同的时刻;③应用运动学公式计算物体的相关物理量时应以地面为参考系.2.传送带中功和能量关系的分析能量决定因素功能关系力移动距离重力势能重力竖直分位移ΔE p=-W G 动能合外力物体(质点) ΔE k=∑W对地位移机械能除重力外的其他力 物体(质点) 对地位移 ΔE 机=∑W其他传送带 损失电能传送带受到物体的 作用力,一般表现为摩擦力 传送带对地 移动距离 ΔE 电=F f x 传送带产生内能与传送带间的滑动摩擦力物体相对于 传送带移动 的距离Q =F f Δl 【典例】 如图所示,比较长的传送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37°,在电动机带动下以v 0=4 m/s 的恒定速率顺时针方向运行.在传送带底端P 处有一离传送带很近的固定挡板,可将传送带上的物体挡住.在距P 距离为L =9 m 的Q 处无初速度地放一质量m =1 kg 的物体,它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物体与挡板的碰撞能量损失及碰撞时间不计,取g =10 m/s 2,sin37°=0.6,求物体从静止释放到第一次返回上升至最高点的过程中:(1)相对传送带发生的位移; (2)系统因摩擦产生的热量; (3)传送带多消耗的电能;(4)物体的最终状态及该状态后电动机的输出功率.【解析】图1(1)解法1:力和运动法.物体由静止释放,沿传送带向下加速运动,相对传送带亦向下滑,受力如图1所示,有mg sinθ-μmg cosθ=ma1,得a1=2 m/s2与P碰前速度v1=2a1L=6 m/s设物体从Q到P的时间为t1,则t1=v1a1=3 s设物体对地位移为x1,可知x1=L=9 m,相对传送带向下的位移Δx1=x1+v0t1=21 m图2物体与挡板碰撞后,以速度v 1反弹,向上做减速运动,因v 1>v 0,物体相对传送带向上滑,设速度减小到与传送带速度相等的时间为t 2,此过程受力如图2所示,有mg sin θ+μmg cos θ=ma 2得a 2=10 m/s 2,t 2=v 1-v 0a 2=0.2 s在t 2时间内物体对地向上的位移 x 2=v 1+v 02t 2=1 m相对传送带向上的位移Δx 2=x 2-v 0t 2=0.2 m物体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后,由于mg sin θ>μmg cos θ物体不能匀速,将相对传送带向下滑,对地向上做加速度大小为a 3=a 1=2 m/s 2的减速运动,设速度减小到零的时间为t 3,t 3=v 0a 3=2 s此过程中物体对地向上的位移x 3=v 02t 3=4 m相对传送带向下的位移Δx 3=v 0t 3-x 3=4 m整个过程中两者相对滑动位移为Δx =Δx 1-Δx 2+Δx 3=24.8 m. 解法2:相对运动法.以传送带为参考系,在求出相对初速度和相对加速度后,三个阶段物体相对传送带的位移分别为Δx 1=v 0t 1+12a 1t 21=21 mΔx 2=(v 1-v 0)t 2-12a 2t 22=0.2 mΔx 3=12a 3t 23=4 m第二阶段物体相对传送带向上运动,两者相对滑动总位移为Δx =Δx 1-Δx 2+Δx 3=24.8 m.解法3:图象法.设沿传送带向上为正方向,画出如图3所示物体和传送带运动的v -t 图象,直接用物体和传送带v -t 图线所夹的面积表示相对发生的位移:图3Δx 1=(v 0+v 0+v 1)t 12=21 m ,Δx 2=(v 1-v 0)t 22=0.2 mΔx 3=12v 0t 3=4 m两者相对滑动的总位移为Δx =Δx 1-Δx 2+Δx 3=24.8 m.图4(2)系统因摩擦产生的热量,是由于一对滑动摩擦力作用点移动的不同导致做功不等而造成的,产生的热量不是与传送带和物体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