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一节
高中物理必刷题(选修3-1全册)word版答案解析
![高中物理必刷题(选修3-1全册)word版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1ca48addd36a32d72758107.png)
高中物理必刷题(选修3-1全册)word 版答案解析第一章静电场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刷基础1.B 【解析】摩擦起电现象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而不是产生了电子或质子,故A 错误;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故B 正确;摩擦起电是因为摩擦导致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故C 错误;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示带正电,故D 错误。
2.A 【解析】当她用于触摸一个金属球时,金属球上的电荷会转移到她的身上,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头发就会竖起;无论她带正电荷还是负电荷,只要电荷量足够多,就会出现该现象,选项A 正确,B 、C 、D 错误。
3.A 【解析】带负电的A 球靠近B 球(不接触),由于静电感应而使B 球带正电,c 球带负电,故A 正确,B 错误;人体是导体,用手摸一下B 球,B 球与人体、地球构成整体,大地是远端,带负电,B 球是近端,带正电,故C 错误;将B 、C 分开,移走A ,B 球带正电,C 球带等量的负电,再将B 、C 接触,C 上的负电荷转移到B 上,从而使B 、C 都不带电,故D 错误。
4.C 【解析】用带正电的带电体A 靠近(不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上端金属球,验电器发生静电感应,带电体A 带正电,则验电器的上端金属球带负电荷,下部金属箔自带等量的正电荷,金属箔张开。
验电器的金属箔之所以张开,是因为它们带有同种电荷,而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张开角度的大小取决于两金属箔自带电荷量的多少,感应起电的实质是电子在物体内部发生了转移。
故A 、B 、D 错误,C 正确。
5.BC 【解析】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处于电中性,不是内部没有电荷,而是正负电荷的个数相等,整体对外不显电性,故A 错误;摩擦起电过程中转移的是自由电子,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即摩擦过程中A 失去电子,转移到了B 上,故B 正确;由电荷守恒定律可知,在电子的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A 带1.6×10-10C 的正电荷,则B 一定带1.6×10-10C 的负电荷,故C 正确;摩擦过程中,A 失去1.0×109个电子,故D 错误。
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一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一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56f175d9a8114431b80dd8c4.png)
A
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原来不带电的金属导体
解释课本P3<<实验>>现象
回顾三种起电方式 (见下一张幻灯片)
三种起电方式的比较
使物体带 电的方法 1 摩擦起电
2 感应起电
3 接触带电
本质
电子的转移 电子的转移 电子的转移
2、感应起电
(1)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
导体带电的现象,叫做静电感应.
规律:近端感应异种电荷,远端感应同种电荷
(2)感应起电: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做感应起电.
③感应起电: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
静电感应:内容见课本P3 实质:电子发生转移
+ +
+ +
+
巩固习题:
导学案P2 例3.
毛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1章第1节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51张ppt)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1章第1节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5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a8ebcb084868762cbaed535.png)
二、电荷守恒定律
1. 起电的本质 无论是哪种起电方式,其本质都
是将正、负电荷分开,使电荷发生转 移,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并不是创造 电荷。
2.电荷守恒定律
表述一: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它只
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 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 程中,系统的电荷总数保持不变。
B. b将吸引a,吸住后不放开 C. b立即把a排斥开 D. 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单位: 库仑C 最小电荷量: 电子所带的电荷量 元电荷:最小电荷量,用e表示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单位: 库仑C 最小电荷量: 电子所带的电荷量
元电荷:最小电荷量,用e表示 e=1.60×10-19C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单位: 库仑C
最小电荷量: 电子所带的电荷量
元电荷:最小电荷量,用e表示 e=1.60×10-19C 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 或者是e的整数倍。故电荷量不能 连续变化
A带正电,则:
A. B、C球均带负电
B. B球带负电,C球带正电
C. B、C球中必有一个带负电,而另一
个不带电
D. B、C球都不带电
[答案] C
课堂训练
1. 如图所示,导体棒AB靠近带正电的导 体Q放置.用手接触B端,移去手指再移去Q, AB带何种电荷 _________ .若手的接触点改 在A端,情况又如何___________ 。
3.三种带电方式
(1)摩擦起电: 正负电荷的分开和转移
(2)感应起电: 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3)接触起电: 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问题:
1. 电荷的相互增强、减弱和中和现 象,是否是电荷消失?
高中教科版物理选修3-1素养课件:第一章-1-电荷-电荷守恒定律-
![高中教科版物理选修3-1素养课件:第一章-1-电荷-电荷守恒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296be52d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2b.png)
2.如图所示,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持的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 电,贴在下部的金属箔片是闭合的。现在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 A.A的左端感应出正电荷,B的右端感应出负电荷 B.A上的金属箔张开,B上的金属箔保持闭合 C.把A和B分开,然后移去C,A、B上的金属箔仍保持张开 D.先移去C,再把A和B分开,A、B上的金属箔仍保持张开
【解析】选A。摩擦起电过程是得到和失去电子的过程,因此其实质是电子的转 移,静电感应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引起的, 满足电荷守恒定律,故A正确;一个带电物体接触另一个不带电物体,两个物体带 上同种电荷,故B错误;摩擦起电,是因为摩擦而使电荷转移,并不是物体产生电荷, 故C错误;由上分析可知,故D错误。
【典例示范】 【典例1】下列有关起电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摩擦起电说明电荷是可以创造的 B.感应起电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时,失去了部分电子 C.摩擦起电时物体带负电荷是因为在摩擦过程中此物体得到了电子 D.等量的正、负电荷可以中和,说明电荷可以被消灭
【解析】选C。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并没有产 生电荷,物体带负电荷是因为在摩擦过程中此物体得到了电子,A错误、C正确;感 应起电过程中,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总的电荷量不变,B错误; 等量的正、负电荷可以中和,但电荷并没有被消灭,只是整体不显示电性而已,D 错误;故选C。
4.两个完全相同的导体的电荷分配:
(1)两个完全相同的导体,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当两个导体接触后再分开
时,两导体所带的电荷量相等,都等于原来电荷量的一半。
(2)两个完全相同的导体,都带有一定量的电荷,若两带电体的电量分别为Q1、Q2, 则它们接触后再分开都带有 Q1 Q2 的电量,式中电量Q1、Q2均包含它们的正负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课件1电荷电荷守恒定律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课件1电荷电荷守恒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fbf0b4a06bec0975f465e2ed.png)
(1)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但不接触,观察金属箔有什
么变化? (2)这时把A和B分开,然后移去C,金属箔又有什么变化?
(3)再让A和B接触,又会看到什么现象?试用原子结构模型解
释看到的现象. 现象: (1)张开 (2)仍然张开 (3)闭合
14
静电感应:把带电导体靠近不带电的导体,使不带电
导体带电的现象. 感应起电: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
11
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些束缚得不紧的电子容
易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于是原来呈电
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
体则带正电,而且两者的电荷量必然等值异号.这
就是“摩擦起电”的原因.
12
思考:
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是怎样转移的?哪个
失去了电子?哪个得到了电子?用毛皮摩擦橡胶
C.b立即把a排斥开
D.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
25
3.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和B接触一下,再分开一 段距离,发现两球之间相互排斥,则A、B两球原来的 带电情况可能是() BCD A.带有等量异种电荷 B.带有等量同种电荷 C.带有不等量异种电荷 D.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26
4.有A、B、C三个塑料小球,A和B、B和C、C和A间 都是相互吸引的,如果A球带正电,则() C A.B、C球均带负电 B.B球带负电,C球带正电 C.B、C球中必有一个带负电,而另一个不带电 D.B、C球都不带电
27
5.科学家在研究原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时,为了方
便,常常用元电荷作为电量的单位.关于元电荷,下列
论述正确的是()BCD
A.把质子或电子叫元电荷
B.1.60×10-19C的电量叫元电荷 C.电子带有最小的负电荷,其电量的绝对值叫元电荷 D.质子带有最小的正电荷,其电量的绝对值叫元电荷
高中物理选修3-1 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选修3-1 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86fb9e719e8b8f67c1cb9f0.png)
物理选修3-1知识总结第一章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一、起电方法的实验探究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或有了电荷。
2.两种电荷自然界中的电荷有2种,即正电荷和负电荷.如: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用干燥的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负电荷.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相互吸引的一定是带异种电荷的物体吗?)不一定,除了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之外,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里的“轻小物体”可能不带电.3.起电的方法使物体起电的方法有三种: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1摩擦起电:两种不同的物体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并不相同.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束缚电子能力强的物体就会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束缚电子能力弱的物体会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正负电荷的分开与转移)○2接触起电:带电物体由于缺少(或多余)电子,当带电体与不带电的物体接触时,就会使不带电的物体上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从而使不带电的物体由于缺少(或多余)电子而带正电(负电).(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3感应起电:当带电体靠近导体时,导体内的自由电子会向靠近或远离带电体的方向移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三种起电的方式不同,但实质都是发生电子的转移,使多余电子的物体(部分)带负电,使缺少电子的物体(部分)带正电.在电子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二、电荷守恒定律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
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2、元电荷:电子和质子所带电荷的绝对值1.6×10-19C,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等于e或e的整数倍。
(元电荷就是带电荷量足够小的带电体吗?提示:不是,元电荷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指的某一个带电体,它是指电荷的电荷量.另外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量是1.6×10-19C的整数倍.)3、比荷:粒子的电荷量与粒子质量的比值。
4、电荷守恒定律表述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高中物理选修3-1课件 第一章 第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高中物理选修3-1课件 第一章 第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40ed8dcdb7360b4c2e3f64ef.png)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合作共研]
[典例] [多选]如图所示,A、B为相互接触 并用绝缘支柱支持的金属导体,起初都不带
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属箔片,C是带正电
的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C移近导体A时,A、B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
B.把C移近导体A,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A、B上
的金属箔片仍张开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2.元电荷
(1)电荷量:用来表示 电荷 的多少。其单位是“库仑”,简称“库”,
用 C 表示。 (2)元电荷
①最小的 电荷量 叫做“元电荷”,用 e 表示,则 e=1.60×10-19 C。
②对元电荷的三点理解:a.元电荷没有正、负之分,也不是实物粒子;
b.质子及电子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与元电荷 相等,但不能说它们是元电荷; c.电荷量不能 连续变化,自然界中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 e 的_整__数___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二、电荷守恒定律及元电荷 1.电荷守恒定律
(1)内容: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 消灭 ,它只能从一个物体 _转__移__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 转移 到另一部分;在转 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 不变 ,这个结论叫做电荷守恒定律。
(2)另一种表述: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 交换 的系统,电荷的代 数和保持 不变 。
[即时应用]
[答案] AB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探规寻律 (1)只有导体中的电子才能自由移动,绝缘体中的电子不 能自由移动,所以导体能够发生感应起电,而绝缘体不能。 (2)凡是遇到接地问题时,该导体与地球可视为一个导体, 而且该导体可视为近端,带异种电荷,地球就成为远端,带同 种电荷。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课件:第一章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3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课件:第一章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3](https://img.taocdn.com/s3/m/31295d70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d2.png)
4.常见的两种起电方式 (1)摩擦起电: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些被原子核束缚得不 紧的 电子 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得原来呈电中性的 物体由于 得到 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的现象.
(2)感应起电: ①自由电子:金属中离原子核较远 的能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 在金属中 自由活动 的电子. ②静电感应: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 电荷间的 相互排斥或吸引 ,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远离或趋向带电体, 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 异号 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 带 同号 电荷的现象. ③感应起电:利用 静电感应 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
[后判断] (1)科学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是1 C.(×) (2)元电荷是电荷量的最小单位.(√) (3)某物体带电量为3×10-19C.(×)
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 格中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问题4
学生分组探究一 三种起电方式的比较(对比分析) 第1步 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 1.三种起电方式有何不同? 2.三种起电方式的实质是什么?
导体中的自由电子 受到带电体对它的 排斥(或者吸引), 而移向导体的远端 (或者近端)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使得自由电子在带电 体和导体上转移,且 重新分布
实质 均为电荷在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的转移
第3步 例证——典例印证,思维深化 (多选)如图1-1-1所示,A、B为相互接触的用绝
缘支柱支持的金属导体,起初它们不带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 金属箔片,C是带正电的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后判断] (1)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感应起电是电荷的转移.(×) (2)摩擦起电是电荷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3)感应起电过程仍符合电荷守恒定律.(√)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第一章第一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课件(共30张)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第一章第一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课件(共30张)](https://img.taocdn.com/s3/m/ab890c36f18583d0496459e3.png)
2.电荷守恒定律
• 电荷既不能____创_造______,也不能 ___消__灭______,只能从一个物体___转_移____ 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 __转__移____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 电荷的总量___保__持__不_变___。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同种电荷_相__互__排_斥___ 2)异种电荷_相__互__吸_引___
思考:如上图所示,甲图中相互吸引 的两个小球一定带异种电荷吗?乙图 中相互排斥的两个小球一定带同种电 荷吗?
二、起电方式
摩擦起电
起 电 接触起电 方 式
感应起电
摩擦起电
不同物体间摩擦时,由于 摩擦做功使电子获得能量发 生___转__移____,结果使物体 分别带上等量异种电荷。一 个物体与其他不同物体摩擦 起电时,该物体可能带正电, 也可能带负电,这取决于另 一物体中原子核对电子束缚 能力的大小。
实质:用摩擦的方法使电荷发生了转移。
感应起电
• 静电感应:将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 体带电,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
• 感应起电: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的过程,叫 感应起电。
感应起电的方法
• 必须将导体(而非绝缘体)靠近带电体,导体内 的自由电子受到带电体的作用力而定向移动,使 导体中的正负电荷__分__离_____,然后将导体 ___分__开____,再移走带电体,则两部分分别带上异 种电荷。
库 仑 1.库仑做实验的装置—
高中物理选修3-1人教版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高中物理选修3-1人教版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446483f9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60.png)
※※ 理解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
课堂情景切入
我们知道,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能吸引轻小物体(如 图),通常说它们带了电或有了电荷。
物体经过摩擦之后为什么会带电?
知识自主梳理
电荷
1.两种电荷 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即 正电荷 和 负电荷 。 (1)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 玻璃棒 所带的电荷叫做正 电荷。
3.本章的核心内容是电场的概念及描述电场特性的物理 量,突出体现了电场的两个基本性质:一是电场的力的性质 ——从电荷在电场中受力的角度研究,侧重于利用牛顿运动定 律分析处理问题;二是电场的能的性质——从电场力做功使能 量变化的角度研究,侧重于利用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分析处理 问题。
考纲须知 内容 1.物质的电结构、电荷守恒 2.静电现象的解释 3.点电荷 4.库仑定律 5.静电场 6.电场强度、点电荷的场强 7.电场线
(2012·天水市第一中学高二检测)保护知识产权,抵制盗
版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盗版书籍影响我们学习效
率甚至给我们的学习带来隐患。小华有一次不小心购买了盗
版的物理参考书,做练习时,他发现有一个关键数字看不清,
拿来问老师,如果你是老师,你认为可能是下列几个数字中
的( ) A.6.2×10-19C
3.感应起电 (1)静电感应: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 互吸引或排斥 ,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 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 异种 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 端带 同种 电荷的现象。
(2)感应起电:利用 静电感应 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如 图)。
电荷守恒定律
表述一:电荷既不会 创生 ,也不会 消灭 ,它只能从 物 体 的 一 部 分 转 移 到另一部分, 或 者 从 一 个 物 体 转 移 到 另一个物体 。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 保持不变 。
(word完整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最全知识点归纳总结,推荐文档
![(word完整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最全知识点归纳总结,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a02a26c8c850ad02df804108.png)
物理选修3-1第一章知识归纳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1. 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带电体还有吸引不带电物体的性质。
2.两种电荷自然界中的电荷有2种-----正电荷和负电荷.电子“湮灭”不是电子的消失,而是一个正电子结合一个负电子后整体不再显电性而成光子,3.起电的方法起电的三种方法: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
------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1摩擦起电:束缚电子能力强的物体得到电子,束缚电子能力弱的失去电子---- 束缚能力。
○2接触起电:带电体与不带电体接触,电荷转移-----------实质得失电子。
○3感应起电:带电体靠近导体,自由电子会向靠近或远离带电体的方向移动----电子移动。
切记---被感应体与人接触或与大地接通,被感应体是近端。
人是导体,触摸时,人体和地球组成一个导体,地球则为远端。
4、电荷量:库仑,符号----C.5、元电荷:符号----e,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指具体的带电体,电荷的最小计量单位。
等于电子和质子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1.6×10-19C。
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等于e或e的整数倍。
6、比荷:粒子的电荷量与粒子质量的比值。
电子枪加速;动能的变化量等于电场力做的功。
速度与比荷相关。
(1)若粒子的初速度为零,则qU=mv22qU m(2)若粒子的初速度不为零,则qU=mv2/2 – mv0222qU Vm7、电荷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在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内,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A、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A、B,分别带电荷量为Q A=4q Q B=-2q让两个绝缘小球接触再分开, Q A=Q B=q,切记重点------“完全相同”“绝缘””正负。
B、电子“湮灭”不是电子的消失,而是一个正电子结合一个负电子后整体不再显电性,转化成中性的光子,C、如右图所示,不带电的枕形导体的A、B两端各贴有一对金箔.当枕形导体的A端近一带电导体C时( B C D )A.端金箔张开,B端金箔闭合•B.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A端金箔仍张开,B端金箔闭合•C.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将手和C都移走,两对金箔均张开•D.选项A中两对金箔分别带异种电荷,选项C中两对金箔带同种电荷•• 第一章 第2节 库仑定律一、电荷间的相互作用1、点电荷: 抽象的点类比质点,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2db13b1827284b73f24250f8.png)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静电场第一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1.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1) 正电荷和负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 正 电荷,用正数表示,则丝绸带 负点;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 负 电荷,用负数表示,则毛皮带 正 电。
(2)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 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 吸引 .原子核式结构:包括原子核(质子“带正电”)和核外电子(带负电)。
通常说物体不带电是指物体中的质子所带的 正电 与电子所带的 负电 在数量上相等,使整个物体对外不显电性。
(3)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 创造,也不能 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个人过程中,电荷的总量 保持不变。
2.三种起电方式(1)摩擦起电:两个相互绝缘的物体相互摩擦,使其中容易失去电子的物体由于失去电子而带 正电 ,而另一个得到电子的物体带 负点 。
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2)感应起电:用静电感应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感应起电.静电感应: 把一个带电的物体移近一个不带电的异体时,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
规律:近端感应异种电荷,远端感应同种电荷。
例 :如图所示,导体棒AB 靠近带正电的导体Q 放置.A 端带 _负_ 电荷.B 端带_正_电荷 。
(3)接触起电:一个带电的导体靠近一个不带电的导体而是这个不带电的导体带电的现象。
强调:三种起电方式的实质:电子的转移 ;三种起电方式都不是创造了电荷,也不是使电荷消失,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使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转移过程中总量不变。
3.元电荷(1)电荷的多少叫做 电荷量 .符号:Q 或q 单位:库仑 符号:C(2)人们把最小的电荷量叫元电荷,用e 表示。
电荷量e 的值:e=1.6×10-19C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的大小为e ,为负电;质子所带电荷量大小也为e ,但为正电。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https://img.taocdn.com/s3/m/2e09ef25b90d6c85ec3ac628.png)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重、难点梳理第一章电场§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一、课标及其解读1、了解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知道元电荷(①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②了解摩擦起电、感应起电,能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③知道元电荷、电荷量的概念,知道电荷量不连续变化。
)2、用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的知识分析静电现象(①知道电荷守恒定律;②应掌握完全相同的两个带电金属球相互接触后,电荷间的分配关系。
)3、了解静电现象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喷涂、静电复印、经典植绒、静电除尘等。
)二、教学重点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
三、教学难点起电的本质四、教学易错点1、在静电感应现象中,金属导体内移动的是电子,而不是质子;2、元电荷是电荷量,并不是某个实体电荷;3、电荷量是不连续的,电荷的正负表示其带电性质。
五、教学疑点1、对起电方式及实质的理解(①对物质内部微观结构分析,说明部分物质内部电子可以自由移动;②电荷守恒,说明起电的实质不是新电荷的产生。
)2、电中性的解释,加深学生对起电的理解。
六、教学资源(一)教材中重视的问题1、关于静电现象方面的知识,初中已有介绍,而高中则更侧重于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去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如教材中提到的导体与绝缘体;2、能用静电现象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课本P5第1题)。
(二)教材中重要的思想方法1、各种守恒定律是物理学的基本规律,本节进一步突出守恒的思想;2、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教材中各种实验现象均未给出具体的结论,这就要求教学中要渗透科学探究的思想方法。
§1.2 库仑定律一、教学要求1、知道点电荷,体会科学探究中的理想模型方法(①了解点电荷;②明确点电荷是个理想模型及把物体看成点电荷的条件;③体会理想化物体模型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与意义。
)2、知道两个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①通过实验,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了解库仑定律的建立过程;②知道两个点电荷相互作用的规律(库仑定律及其适用条件);③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库仑定律中存在的极值问题。
高二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一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课件汇总
![高二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一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课件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a8d80003169a4517723a3fb.png)
二、电荷守恒定律
三、元电荷
(1)电荷的多少如何表示?它的单位 是什么?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简称电量。单位库仑 C 比较电荷带电的多少,要比较的是其电荷量的绝对值 电荷量的正负不表示电荷量的大小,只代表电荷的性质
(2)什么是元电荷?一个电子就是一个 元电荷吗?
一个电子所带电量为元电荷 所有带电体所带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湖南临武一中物理教研组 王友生
不带电的梳子与羊毛衣袖摩擦后带有 10-7C负电荷。这些电荷的电子数目跟 地球人口(66亿)相比,哪个大?相 差多少倍? 解:元电荷为1.60×10-19C,梳子带10-7C电荷
量,则电子数目
10-7 C 11 n 6.25 10 -19 1.6 10 C
地球人口66亿=6.6×109,远小于梳子上电子数 目,梳子上电子数目大约是地球人口的95倍。
湖南临武一中物理教研组 王友生
1.对元电荷的理解,正确的是 ( CD ) A.元电荷就是电子 B.元电荷就是质子 C.元电荷表示所带电量跟电子电 量数值相等 D.物体所带电量只能是元电荷的 整数倍
湖南临武一中物理教研组 王友生
2.对物体带电现象的叙述,正确的 是( BD ) A.物体带电一定具有多余的电子 B.摩擦起电实质上是电荷从一个物 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C.物体所带电荷量可能很小,甚至 小于e D.电中和是等量异种电荷完全相互 抵消的现象
+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2)负电荷:
_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湖南临武一中物理教研组 王友生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 微观解释: 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高中物理选修3-1 人教版第一章 静电场
![高中物理选修3-1 人教版第一章 静电场](https://img.taocdn.com/s3/m/21ebb8906529647d272852ff.png)
第一章静电场(一)电荷及其守恒定律1、电荷:(1)基本概念:如果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有了电荷。
带电物体之间存在着相互排斥或相互吸引的作用。
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这两种电荷电性相反,用正、负表示。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电荷叫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质子所带电荷是正电荷,电子所带电荷是负电荷。
(2)摩擦起电: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通常物体所带总的正电和总的负电一样多,物体对外表现为电中性。
利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显示电性的方法,叫做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的原因: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一些束缚得不紧的电子便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这样,原来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
(3)感应起电:不同物质的微观结构不同,原子核对荷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也不同,有的物质荷外外层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物质中自由活动,这种电子叫做自由电子。
失去这种电子的原子便成为带正电的离子,它们在物质内部排列起来,只能在自己的平衡位置上振动而不能移动,只有自由电子穿梭其中,这种物质就是导体。
当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号电荷,远离的一端带同号电荷。
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
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做感应起电。
无论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其带电的本质是电子的得失(或电子的转移)。
得到电子的物体(或部分)显示负电性,失去电子的物体(或部分)显示正电性。
2、电荷守恒定律:(1)表述Ⅰ: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这个结论叫做电荷守恒定律。
近代物理证实,在一定条件下,电荷是可以产生和湮灭的。
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静电力知识点题型
![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静电力知识点题型](https://img.taocdn.com/s3/m/467808d06294dd88d0d26be3.png)
静电场第一节 库仑定律一、电荷1. 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一种电荷相互吸引。
2. 元电荷:最小的电荷量。
即电子或质子所带的电荷量,用e 来表示,e=1.6×10-19 C 。
最早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
3.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
电荷量的单位:库伦(C )。
物体带的电荷量只能是e 的整数倍。
4. 比荷:电荷量与质量的比。
电子的比荷:C/kg 1076.1m e 11e⨯=,比荷又叫做荷质比,是带电粒子的一个重要参数。
5. 点电荷:自身线度远小于相互作用距离的带电体可以看做点电荷,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二、三种起电方式的比较1.摩擦起电。
电荷得失。
玻璃棒与丝绸摩擦,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2.接触起电。
电荷转移。
金属棒与带正电的物体接触,正电荷转移到金属棒。
3.感应起电。
静电感应。
同种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远离带电体,异种电荷在 电场力的作用下靠近带电体。
注意:1.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负电,是电子的转移。
2. 静电感应现象是导体内部电荷的重新分布,显现出了电性。
三、电荷守恒定律内容: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失,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一个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总量保持不变。
【例】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A 、B ,分别带有电荷量Q A =6.4×10-9C ,Q B =-3.2×10-9C ,让两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后A 、B ,分别所带的电荷量各是多少?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并转移了多少?方向: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
(3)使用条件:真空中的点电荷。
(4)库仑扭秤实验:通过实验,库仑发现两点电荷之间静电力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规律。
五、库仑定律的应用1. 库仑定律的基本应用【例】如图所示,把A 、B 两个相同的导电小球分别用长为0.10m 的绝缘细线悬挂于OA 和OB 两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A 球接触,棒移开后将悬点OB 移到OA 点固定.两球接触后分开,平衡时距离为0.12m .已测得每个小球质量是8.0×10-4kg ,带电小球可视为点电荷,重力加速度g=10m/s2,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则( )A .两球所带电荷量相等B .A 球所受的静电力为1.0×10-2NC .B 球所带的电荷量为4√6×10-8CD .A 、B 两球连线中点处的电场强度为0【例】在光滑绝缘的水平地面上放置着四个相同的金属小球,小球A 、B 、C 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小球D 位于三角形的中心,如图所示。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1节.docx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1节.docx](https://img.taocdn.com/s3/m/5d575cf08762caaedc33d453.png)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唐玲收集整理第一章静电场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1.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物理学中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负电荷.带有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有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带有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会发生中和现象.带电体的三个共同特点是: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能使验电器金属箔张角发生变化;带电体之间有相互作用力.2.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这个规律叫做电荷守恒定律.3.科学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就是电子所带的电荷量,质子、正电子与它带等量的电荷,但符号相反,人们把这个最小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e=1.60×10-19_C.4.电子的比荷为em e=1.76×1011 C/kg,质子的质量为电子质量的1 840倍,则质子的比荷为9.57×107 C/kg.5.关于摩擦起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定会发生带电现象B.摩擦起电的两个物体一定带有等量同种电荷C.在摩擦起电现象中负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D.在摩擦起电现象中正、负电荷同时发生转移答案 C解析在摩擦起电现象过程中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6.有A、B两个物体经摩擦后,使B带上了2.4×10-6C的正电荷,则此过程中有________个电子发生了转移,是由________向________转移的.答案 1.5×1013B A【概念规律练】知识点一电荷及其相互作用1.以下判断小球是否带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一个带电体靠近它,如果能够吸引小球,则小球一定带电B.用一个带电体靠近它,如果能够排斥小球,则小球一定带电C.用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它后,如果验电器的金属箔能改变角度,则小球一定带电D.如果小球能吸引小纸屑,则小球一定带电答案BD解析用一个带电体靠近它,如果能够吸引小球,小球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不带电,A错误;如果能够排斥小球,则小球一定带同种电荷,故B正确;用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它时,还需知道验电器金属球的带电情况才能予以判断,因此C不对;带电小球能吸引轻小物体是带电体的性质,D正确.图12.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轻质小球a,a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的近旁有一绝缘金属球b,开始时a、b不带电,如图1所示,现使b球带电,则( ) A.a、b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B.b将吸引a,吸在一起不分开C.b立即把a排斥开D.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答案 D解析b球带电就能吸引轻质小球a,接触后电荷量重新分配,那么a、b球带同种电荷,然后就要相互排斥.因此本题突出“近旁”,以表示能吸引并能接触.点评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另外,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若带电体与不带电的物体相接触,由于电荷的重新分配,两物体会带上同种电荷,电荷之间就会有相互的排斥力.知识点二起电的三种方式3.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来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电子和质子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C.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D.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正电答案BD解析摩擦起电实质是由于两个物体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约束能力不相同,因而电子可以在物体间转移.若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其质子数就会比电子数多,我们说它带正电.若一个物体得到电子,其质子数就会比电子数少,我们说它带负电.使物体带电并不是创造出电荷.点评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的实质都是电子的转移:(1)摩擦起电是由于不同物体束缚电子能力的不同,而使物体得或失电子,即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2)感应起电是在电荷的相互作用下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从导体的一端转移到导体的另一端,使导体两端分别带上等量异种电荷.(3)接触起电,是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使电荷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4.如图2所示,A、B为两个相互接触的、用绝缘支柱支持的金属导体,起初它们不带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属箔片,C是带正电的小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2A.把C移近导体A时,A、B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B.把C移近导体A,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A、B上的金属箔片仍然张开C.先把C移走,再把A、B分开,A、B上的金属箔片仍然张开D.先把A、B分开,再把C移去,然后重新让A、B接触,A上的金属箔片张开,而B 上的金属箔片闭合答案AB解析把C移近导体A时,A、B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A上带负电荷,B上带正电荷,A项正确;把C移近导体A,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A、B仍带电,再重新让A、B接触,A、B上的电荷就会相互中和,故B对,D错;先把C移去,再把A、B分开,A、B上的电荷已相互中和,都不再带电,故C项错误.点评先分开A、B,再移去C,A、B的电荷不会中和;先移去C,再把A、B分开,A、B的电荷会发生中和,本题中,分析A、B中的电荷能否发生中和是解题的关键.知识点三元电荷与电荷守恒定律5.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B.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C.元电荷的值通常取e=1.60×10-19 CD.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答案BCD解析实验得出,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是e的整数倍,这就是说,电荷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由以上分析可知正确选项为B、C、D.点评点电荷的电荷量都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6.一带负电绝缘金属小球放在潮湿的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该小球上的电荷几乎不存在了,这说明( )A.小球上原有的负电荷逐渐消失了B.在此现象中,电荷不守恒C.小球上负电荷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潮湿的空气将电子导走了D.该现象是由于电子的转移引起,仍然遵循电荷守恒定律答案CD解析绝缘小球上的电荷量减少是由于电子通过空气导电转移到外界,只是小球上的电荷量减小,但这些电子并没有消失,就小球和整个外界组成的系统而言,其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因此C、D选项均正确.点评电荷既不会凭空创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方法技巧练】接触起电的电荷分配7.有A、B、C三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带1.2×10-4 C的正电荷,B、C不带电,现用相互接触的方法使它们都带电,则A、B、C所带的电荷量可能是下面哪组数据( ) A.6.0×10-5 C,4.0×10-5 C,4.0×10-5 CB.6.0×10-5 C,4.0×10-5 C,2.0×10-5 CC.4.5×10-5 C,4.5×10-5 C,3.0×10-5 CD.5.0×10-5 C,5.0×10-5 C,2.0×10-5 C答案 C解析A项中三个球电荷量的总和大于原来A球的电荷量,由电荷守恒定律排除A项;无论什么时候,若三个球同时接触,则每球各分总电荷量的1/3,且之后无论怎样接触,各球的电荷量都不会再发生变化.若三球电荷量不相等,最后一次必为两球接触,则必有两个球的电荷量相等,从而可排除B;选项C、D,均满足电荷守恒定律,设从第一次两球接触开始,如A、B接触,A、B各带电荷量6.0×10-5C;第二次B、C接触后B、C各带电荷量3.0×10-5 C,三球所带电荷量分别为6.0×10-5 C、3.0×10-5 C、3.0×10-5 C;第三次用A、B接触,A、B各带电荷量4.5×10-5 C,即选项C的分配结果,由此又可推知,此后无论怎样接触,电荷量也不会多于4.5×10-5 C,从而选C而否定D.8.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A 、B ,分别带有电荷量Q A =6.4×10-9C ,Q B=-3.2×10-9 C ,让两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并转移了多少?答案 电子由B 球转移到了A 球,转移了3.0×1010个.解析 当两小球接触时,带电荷量少的负电荷先被中和,剩余的正电荷再重新分配.由于两小球相同,剩余正电荷必均分,即接触后两小球带电荷量Q A ′=Q B ′=Q A +Q B 2=6.4×10-9-3.2×10-92C =1.6×10-9 C 在接触过程中,电子由B 球转移到A 球,不仅将自身电荷中和,且继续转移,使B 球带电荷量为Q B ′的正电,这样共转移的电子电荷量为ΔQ B =Q B ′-Q B =1.6×10-9 C -(-3.2×10-9) C =4.8×10-9 C转移的电子数n =ΔQ B e =4.8×10-9 C 1.6×10-19 C=3.0×1010(个). 方法总结 使物体带电的实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荷,并且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当两球接触时,由于它们带相反电性的电荷,所以带电荷量少的负电荷先被中和,剩余的正电荷再重新分配.如果两球完全相同,剩余的正电荷平均分配.1.感应起电和摩擦起电都能使物体带电,关于这两种使物体带电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感应起电和摩擦起电都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B .感应起电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C .感应起电和摩擦起电都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D .摩擦起电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答案 D2.把一个带正电的金属小球A 跟同样的不带电的金属球B 相碰,两球都带等量的正电荷,这从本质上看是因为( )A .A 球的正电荷移到B 球上B .B 球的负电荷移到A 球上C .A 球的负电荷移到B 球上D .B 球的正电荷移到A 球上答案 B3.如图3所示,挂在绝缘细线下的小轻质通草球,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而靠近或远离,所以( )图3A .甲图中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B .乙图中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C .甲图中两球至少有一个带电D .乙图中两球至少有一个带电答案 BC解析 带电体对不带电导体也吸引,A 错;只有同种电荷相互排斥,D 错.4.如图4所示,将带电棒移近两不带电的导体球,两个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述几种方法中能使两球都带电的是( )图4A.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B.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C.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球,再把两球分开D.棒的带电荷量不变,两导体球不能带电答案AC解析B中若先移走棒,两球电荷又中和掉,不再带电,B错;两球是导体,可接触带电,也可以感应带电,A、C对,D错.5.如图5所示,原来不带电的绝缘金属导体MN,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着金属验电箔.若使带负电的绝缘金属球A靠近导体的M端,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图5A.只有M端验电箔张开B.只有N端验电箔张开C.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D.两端的验电箔都不张开答案 C解析当带电体A靠近导体M端时,导体由于静电感应,两端出现异种电荷,故金箔都会张开.6.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下列4个图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答案 B解析由于验电器原来不带电,因此,验电器的金属球和箔片带异号电荷,A、C两项错误.验电器靠近带电金属球的一端感应出与带电金属球异号的电荷,D项错误.正确选项为B.7.原来甲、乙、丙三物体都不带电,今使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最后,得知甲物体带正电1.6×10-15 C,丙物体带电8×10-16 C.则对于最后乙、丙两物体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B.乙物体可能带有负电荷2.4×10-15 CC.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8×10-16 CD.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答案AD解析由于甲、乙、丙原来都不带电,即都没有静电荷,甲、乙相互摩擦导致甲失去电子而带1.6×10-15 C的正电荷,乙物体得到电子而带1.6×10-15 C的负电荷;乙物体与不带电的丙物体相接触,从而使一部分负电荷转移到丙物体上,故可知乙、丙两物体都带负电荷,由电荷守恒可知乙最终所带负电荷为1.6×10-15 C-8×10-16 C=8×10-16 C,故A、D正确.8.小华在旅游景点购买了一本物理参考书,回家后发现是窃版书.其中一道习题给出四个带电体的带电荷量为如下四个选项,你认为其中带电荷量合理的是( )A .Q 1=6.2×10-18 CB .Q 2=6.4×10-18 CC .Q 3=6.6×10-18 CD .Q 4=6.8×10-18 C答案 B9.如图6所示,不带电的枕形导体的A 、B 两端各贴有一对金箔.当枕形导体的A 端靠近一带电导体C 时( )图6A .A 端金箔张开,B 端金箔闭合B .用手接触枕形导体,A 端金箔张开,B 端金箔闭合C .用手接触枕形导体,后将手和C 分别移走,两对金箔均张开D .选项C 中两对金箔带同种电荷答案 BCD解析 根据静电感应现象,带正电的导体C 放在枕形导体附近,在A 端出现了负电荷,在B 端出现了正电荷,这样的带电并不是导体中有新的电荷产生,只是电荷的重新分布.金箔因带电相斥而张开,选项A 错误.用手接触枕形导体后,A 端带负电,B 端不是最远端了,人是导体,人的脚部甚至地球是最远端,这样B 端不再有电荷,金箔闭合,选项B 正确.用手接触导体时,只有A 端带负电,将手和导体C 分别移走后,不再有静电感应,A 端所带负电荷便分布在枕形导体上,A 、B 端均带有负电,两对金箔均张开,选项C 、D 正确.点评 手接触导体后,导体与大地形成一个带电体,导体为近端,大地为远端.10.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绝缘金属球A 、B ,A 球所带电荷量为q ,B 球所带电荷量为-q ,现要使A 、B 所带电荷量都为-q 4,应该怎么办? 答案 见解析解析 先用手接触一下A 球,使A 球带电传入大地,再将A 、B 接触一下,分开A 、B ,此时A 、B 所带电荷量都是-q 2,再用手接触一下A 球,再将A 、B 接触一下再分开,这时A 、B 所带电荷量都是-q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一节-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导学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自主预习】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即电荷和电荷.2.原子核的正电荷数量与核外电子的负电荷的数量一样多,所以整个原子对表现为电中性.3.不同物质的微观结构不同,核外电子的多少和运动情况也不同。
在金属中离原子核最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电子叫做自由电子。
失去这种电子的原子便成为带正电的离子,离子都在自己的平衡位置上振动而不移动,只有自由电子穿梭其中。
所以金属导电时只有在移动.4.物体的带电方式:(1)摩擦起电: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失去电子的带电,获得电子的带电.(2)感应起电:导体接近(不接触)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一端带上与带电体相的电荷,而另一端带上与带电体相的电荷.5.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也不会,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量的总量保持不变.6.电子和质子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电荷量e= C.实验指出,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电荷量e的.所以,电荷量e称为.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测得的。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是创造电荷的过程B.带等量异种电荷的两个导体接触后电荷会消失,这种现象叫电荷的湮没C.接触起电是电荷转移的过程 D.玻璃棒无论和什么物体摩擦都会带正电8.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电荷就是电子 B.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量数值相等的电量C.元电荷就是质子 D.物体所带的电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互动交流】思考问题1、初中学过自然界有几种电荷,两种电荷是怎样定义的它们间的相互作用如何电荷的多少用什么表示2、电荷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呢?一.电荷1.电荷的种类:自然界中有种电荷①.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叫电荷;②.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叫电荷。
2.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二.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法问题一:思考a:一般情况下物体不带电,不带电的物体内是否存在电荷物质的微观结构是怎样的思考b:什么是摩擦起电,为什么摩擦能够使物体带电呢实质是什么呢(1)原子的核式结构及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原子:包括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核外电子。
)(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实质:______________;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______________电荷.1. 摩擦起电实质:摩擦起电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上。
得到电子,带;失去电子,带例1.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这是因为()A.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了 B.毛皮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了橡胶棒上了C.橡胶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了毛皮上了 D.橡胶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了问题二:思考a:接触带电的实质是什么呢?思考b: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导体,接触后再分开,二者所带电量怎样分配呢?电中和现象及电荷均分原理:a.两个带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后都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做电中和现象。
b.两个相同..的带电金属导体接触后,电荷要重新分配,这种现象叫做电荷均分原理。
2. 接触带电实质:自由电子在的转移。
例2. 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一个带+6×10-8C的电量,另一个带-2×10-8C的电量。
把两球接触后再分开,两球分别带电多少?问题三:(1)思考a:金属为什么能够成为导体?(2)【演示】思考a:把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导体A,箔片有什么变化,现象说明了什么呢?然后又移走C 呢?思考b:如果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开C,箔片什么变化,这种现象又说明什么呢?思考c:在上一步的基础上,再让A和B接触,又会看到什么现象呢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呢(3)什么是静电感应和感应起电感应起电的实质什么呢3. 感应起电⑴静电感应:当一个带电体导体时,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叫做静电感应。
⑵感应起电: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
实质:自由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规律:近端感应种电荷,远端感应种电荷。
静电感应的原因?分析物质的微观分子结构,分析起电的本质原因:把带电的球C移近金属导体A和B时,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导体上的自由电子被吸引过来,因此导体A和B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感应起电也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例3. 如图所示,将用绝缘支柱支持的不带电金属导体A和B 接触,再将带负电的导体C移近导体A,然后把导体A、B分开,再移去C,则 ( )A.导体A带负电,B带正电 B.导体A带正电,B带负电C.导体A失去部分负电荷,导体C得到负电荷D.导体A带正电是由于导体B的部分电子转移到A上,故A、B带等量异种电荷小结:使物体带电的方式及本质三.电荷守恒定律1、电荷守恒定律的两种表述:表述一:表述二: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
例4.关于电荷守恒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物体所带的电量总是守恒的;B.在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系统所带的电量总是守恒的;C.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系统内的等量的正负电荷即使同时消失,但是这并不违背电荷守恒定律;D.电荷守恒定律并不意味着带电系统一定和外界没有电荷交换;四.元电荷阅读课本并回答(1)电荷的多少如何表示它的单位是什么(2)什么是元电荷一个电子就是一个元电荷吗(3)元电荷的数值是多少它的数值最早是由哪位物理学家测定的(4)什么是比荷电子的比荷是多少1.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简称电量。
单位:,符号:2. 元电荷是一个电子或质子所带的电荷量,它是电荷量的最 单位。
元电荷的值:e = ,最早由美国物理学家 测定。
注意: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 ,或者等于e 的整数倍。
就是说,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
3. 比荷(荷质比):带电体的 与其 的比值。
比荷:电子的电荷量e 和电子的质量m e 的比值,为111076.1⨯=em e C/㎏ 例5.关于物体的带电荷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B .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应该是某些特定值C .物体带电+1.60×10-9C ,这是因为该物体失去了1.0×1010个电子D .物体带电荷量的最小值为1.6×10-19C例6.5个元电荷的电量是________, 16 C 电量等于________元电荷.五.验电器和静电计1、人们选用什么仪器来判断物体是否带电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阅读课本了解验电器和静电计的结构和功能 静电计(指针式验电器)2、思考:是否只有当带电体与导体棒的上端直接接触时,金属箔片才开始张开解释看到的现象.【小结】【随堂检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摩擦起电和静电感应都是使物体正负电荷分开,而总电荷量并未变化B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摩擦过程中橡胶棒上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C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摩擦过程中玻璃棒得到电子D .物体不带电,表明物体中没有电荷2.带电微粒所带电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 ( ) A .2.4×10-19C B .-6.4×10-19C C .-1.6×10-18C D .4.0×10-17C .3.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摩擦起电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出电荷B .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C .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D .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4.如图所示,原来不带电的绝缘金属导体MN ,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着金属验电箔.若使带负电的绝缘金属球A 靠近导体的M 端,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只有M端验电箔张开,且M端带正电 B.只有N端验电箔张开,且N端带负电C.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左端带负电,右端带正电 D.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左端带正电,右端带负电5.如图所示,A.B是被绝缘支架分别架起的金属球,并相隔一定距离,其中A带正电,B不带电,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导体B带负电B.导体B左端出现负电荷,右端出现正电荷,并且电荷量大小相等C.若A不动,将B沿图中虚线分开,则左边的电荷量小于右边的电荷量D.若A、B接触一下,A、B金属体所带总电荷量保持不变6科学家在研究原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时,为了方便,常常用元电荷作为电量的单位,关于元电荷,下列论述正确的是:()A.把质子或电子叫元电荷. B.电子带有最小的负电荷,其电量的绝对值叫元电荷.C.1.60×10-19C的电量叫元电荷 D.质子带有最小的正电荷,其电量的绝对值叫元电荷.7.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时,橡胶棒带电荷,毛皮带电荷.当橡胶棒带有3.2×10-9库仑的电量时,电荷量为1.6 ×10-19库仑的电子有个从移到上.8.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轻质小球a,a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的近旁有一绝缘金属球b,开始时a、b都不带电,如图所示.现使b带电,则 ( )A.ab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B.b将吸引a,吸在一起不分开C.b立即把a排斥开 D.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3.关于电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玻璃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正电,胶木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负电.B.摩擦可以起电,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总是同时带等量异种电荷.C.带电现象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物体得到多余电子就一定显负电性,失去电子就一定显正电性.D.当一种电荷出现时,必然有等量异号的电荷出现,当一种电荷消失时,必然有等量异号电荷同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