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寒鉴定实验方案
抗寒鉴定实验方案
抗寒鉴定实验方案早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我的笔记本上,我开始构思这个“抗寒鉴定实验方案”。
想象一下,寒冬里的那些勇敢的灵魂,他们如何在冰天雪地中挑战自我,而我,就是要为他们打造一个科学的实验环境,测试他们的极限。
我们要确定实验的目标人群。
这个实验面向的是所有愿意挑战自己抗寒能力的人,不分年龄、性别,只要你有勇气,都可以参与。
我们得选一个合适的地方,最好是那种可以模拟极端天气的实验室。
有了这样的环境,我们才能准确地测试出每个人的抗寒能力。
一、实验准备1.实验场地:选择一个面积足够大的实验室,内部安装有可调节温度的设备,确保可以模拟从-10℃到-40℃的极端低温环境。
2.实验设备:除了温度调节设备,我们还需要准备一些保暖用品,比如羽绒服、棉衣、帽子、手套等。
还要有体温计、血压计等监测设备,以及紧急医疗包。
3.实验人员:每个参与实验的人都需要有一位陪同人员,负责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同时,还需要一位专业的医生,随时待命,以确保参与者的安全。
二、实验流程1.实验前准备:参与者在实验前需要进行体检,确保身体状况良好。
同时,他们需要了解实验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2.实验开始:参与者进入实验室,先在常温下适应一段时间,然后逐渐降低温度,观察他们的反应。
3.数据收集: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收集参与者的体温、血压、心率等数据,以及他们的主观感受。
4.实验结束:当参与者无法继续承受低温时,实验结束。
他们会被迅速带到温暖的环境中,进行恢复。
三、实验结果分析1.数据整理:将收集到的数据整理成表格,便于分析。
2.结果分析:根据数据,我们可以得出每个参与者的抗寒能力等级。
同时,我们还可以分析出哪些因素会影响人的抗寒能力,比如年龄、性别、体重等。
3.结论: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关于人类抗寒能力的普遍规律,为今后的科研和实际应用提供依据。
四、实验意义1.提高人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能力: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人类在极端低温环境下的生理反应,为今后的科研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抗冻试验报告
抗冻试验报告
I. 试验概述
本次试验是为了测试样品在冬季低温环境下的耐寒性能而进行的。
试验在实验室内进行,温度控制在-20℃。
II. 试验材料
本次试验中,使用的试样为样品名称:xxxx。
具体参数为:
III. 试验方法
1. 将试样调至常温,等待试样自然降温至-20℃;
2. 在-20℃环境下,将试样保持一定时间,观察试样状态;
3. 将试样从低温环境中取出,等待试样自然回升至常温;
4. 在常温下,观察试样状态,并观察试样的外观和其他重要性能指标是否有改变。
IV. 试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以上试验,试样外观与常温下无异,无任何裂纹、变色等现象出现。
而试样的其他性能指标也与之前保持一致。
从试验结
果可以看出,xxxx具有很好的耐寒性能,能够适应较低的环境温度。
V. 结论
本试验证明了样品xxxx在低温环境下具有较好的性能表现,能够适应较低的环境温度。
VI. 建议
为了进一步扩大样品的适用范围,建议进行更严格的测试以验证其在更恶劣环境下的抗寒性能。
植物抗寒性鉴定
抗盐、抗寒试验测定方法
试验方法1.电解质外渗率(REC)测定参照电导率法[1],将低温冷冻处理后的枝条剪成2mm的小段,然后称取2g 试样投入三角瓶,并加入50ml蒸馏水,浸泡24h后,测定浸出液的电导率(重复三次)。
然后放在水浴锅中煮沸1h,静止冷却后测定其电导度。
相对电解质渗出率Y(%)=初电导值/终电导值×100。
2.可溶性蛋白测定参照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2],称取0.1g枝条,加5ml蒸馏水研磨,洗液并入5ml离心管中,加盖。
在4000r.min-1离心10min,然后吸取上清液放入1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
取提取液1ml,加入5ml考马斯亮蓝G-250溶液,混合,放置2min。
以空白作参比,在595nm下比色,测定吸光度。
计算公式为:样品蛋白质的含量(mg.g-1)=C×VT/VS×FW×1000。
式中C为查标准曲线(µl);VT为提取液总体积(ml);VS为测定时加样量的体积(ml)FW为样品重量(g)。
3.可溶性糖测定参照蒽酮比色法[2],称取0.1g枝条,加5ml蒸馏水,洗液并入25ml具塞试管中,加盖,于沸水中提取30min,提取液过滤入25ml容量瓶中,反复冲洗,定容至刻度。
吸取样品提取液0.5ml,加3ml蒸馏水,0.5ml蒽酮乙酸乙酯和5ml 浓硫酸充分振荡,放入沸水浴保温1min,自然冷却后,以空白作参比,在630nm 波长下比色,测定吸光度。
计算公式为:可溶性糖含量(%)=(C×V/a×n)/(W×106)×100。
式中C为标准方程求得糖量(µg);a为吸取样品液体积(ml);n为稀释倍数;V为提取液体积(ml);W为样品重量(g)。
4.游离脯氨酸测定参照酸性茚三酮染色法[3],准确称取0.3g剪碎的枝条,加入5ml3%磺基水杨酸溶液,在沸水中提取10min(提取过程中要经常摇动)。
低温极寒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低温极寒天气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提高我国应对低温极寒天气的能力,验证现有技术设备的适应性,本研究开展了低温极寒实验。
本次实验以新疆富蕴县吐尔洪乡-52.3℃的最低气温为参考,模拟极寒环境,对实验设备进行测试。
二、实验目的1. 验证实验设备在极寒环境下的性能和可靠性;2. 分析低温极寒天气对实验设备的影响;3. 为我国应对低温极寒天气提供技术支持。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 实验设备:低温实验箱、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等;2. 实验材料:金属、塑料、橡胶等常用材料。
四、实验方法1. 实验箱准备:将实验箱置于低温实验室内,确保实验箱内温度稳定;2. 设备安装:将实验设备按照实验要求安装于实验箱内;3. 数据采集:启动数据采集器,实时记录实验过程中设备各参数变化;4. 模拟极寒环境:将实验箱内温度降至-52.3℃,保持24小时;5. 数据分析:分析实验过程中设备各参数变化,评估设备性能和可靠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低温启动:实验过程中,设备启动正常,无故障报警,出水温度达到55℃以上,满足低温启动要求;2. 室内温度:实验箱内温度稳定在-52.3℃,室内温度保持在25℃左右,满足舒适体感要求;3. 智慧除霜:实验箱内温度骤降时,设备自动启动除霜功能,40秒内完成除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4. 材料性能:实验过程中,金属、塑料、橡胶等材料未发生脆化、变形等异常现象,满足极寒环境下的使用要求。
六、结论1. 本实验验证了实验设备在极寒环境下的性能和可靠性,为我国应对低温极寒天气提供了技术支持;2. 实验结果表明,现有技术设备在极寒环境下具备良好的适应性,能够满足实际应用需求;3. 建议在低温极寒环境下,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提高设备使用寿命。
七、建议1. 加强低温极寒环境下的技术研发,提高设备性能;2. 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设备在极寒环境下的安全运行;3. 提高公众应对低温极寒天气的意识,做好防范措施。
植物的抗寒性检测
六、同工酶带相对迁移率计算
研究表明,过氧化物同工酶与植物抗寒性的关 系极为密切,抗寒性强的品种的同工酶带,一 般比抗寒性差的品种多 1~3 条,且随着温度 下降变化缓慢。
Company Logo
注意事项
• 密封条要封好,不能漏水; • 灌胶时用移液管,可以慢一点,并水平移动, 防止凝胶不均匀,凝胶不会很快凝固,所以 不用担心; • 灌胶时不能有气泡产生,否则会影响后面凝 胶的效果。
植物的抗寒性检测
主讲人员: 小组代号: 小组成员:
LOGO
实验主要内容
1
实验背景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2
3 4 5
Company Logo
注意事项
实验背景
我国植物种类繁多,分 布区域广,在晚秋和早 春时期发生的冻害和冷 害两种低温危害, 常常给越冬作物和果木 造成严重伤害。冻害由 0℃以下低温造成,冷害 由 0℃以上低温引起, 冷害对植物的伤害程度 ,除取决于低温外,还 取决于低温维持时间的 长短。
Company Logo
二、贮液的配制
• A.30%Acr-0.8%Bis 贮液 • B.1M Tris-HCl 缓冲液(pH 值 8.8) • C.1M Tris-HCl 缓冲液(pH6.8)
• D.电极缓冲液
• E.1%过硫酸铵溶液 • F.溴酚蓝溶液
贮液的详细配制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E.1%过硫酸铵溶液:称 0.5g 过硫酸铵溶 于 50ml 重蒸水中,放入 0~4℃冰箱,可保 存一周。 F.溴酚蓝溶液:称 0.2g 溴酚兰溶于 100ml 重蒸水中,配成 0.2%。
抗寒鉴定实验方案
一、油菜抗寒性评价实验方案(三个方面:与抗寒性相关的性的主要植物学特征特性、生理生化因子、生长发育特性)种子萌发及苗期一.问题提出及目标关于植物抗寒性的评价,国内外学者已经提出了一大批与抗寒性测定有关的形态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张钢,2005;徐燕等,2007)。
由于抗寒性是许多数量或质量遗传基因综合作用累加的结果,每一个与抗寒性有关的性状对植物抗寒性都起一定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是微效的。
所以,单一指标评价抗寒性具有片面性,用多个指标综合评价植物的抗寒性才较为可靠。
目标:通过对油菜抗寒性的各项指标的试验,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建立油菜抗寒性鉴定的综合评价技术规范。
研究提纲1.材料:B.rapa 与B.napus各4个材料,分别为超强抗寒性、强抗寒性、抗寒、一般抗寒类型的材料。
2.试验设计:3.4.研究内容:1.1植物性特征特性1.1.1细胞膜透性1.1.2 叶表皮气孔数1.1.3气孔大小1.1.4叶面蒸发强度1.1.5 叶片厚度1.1.6 叶表面刺毛状1.1.7 叶绿素含量1.1.8 根部性状:根长,根颈直径、根量1.2生理生化特性1.2.1 地上部1.2.2 地下部1.3生长发育特性1.3.1地上部出叶速度、出叶量、干鲜比1.3.2 地下部生长量、干鲜比1.3.3 衰老二、实验假设与理论依据发芽指数萌芽率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同工酶分析等都可作为植物抗寒性检测指标,本实验旨在通过严格控制各项试验影响因素,从中找出几项更稳定指标,并运用数学方法确立一个反应抗寒性的量(综合抗寒指数)来建立油菜抗寒鉴定评价规范。
三抗寒筛选试验方案简述1选取全国有代表性的油菜种子,进行种子萌发实验,依次20℃,15℃,10℃,7℃,5℃,3℃,1℃低温处理,以25℃为对照(CK)。
降温速度为1℃/h。
到温度点后保温进行萌发,定期取样,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萌芽率会逐渐降低。
植物抗寒性鉴定
植物抗寒性鉴定我国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区域广,在晚秋和早春时期发生的冻害和冷害两种低温危害,常常给越冬作物和果木造成严重伤害。
冻害由0℃以下低温造成,冷害由0℃以上低温引起,冷害对植物的伤害程度,除取决于低温外,还取决于低温维持时间的长短。
植物抗寒性的强弱决定其生长季节,因此蔬菜作物利用抗寒品种,可以将露地栽培提前,提早供应市场;而选育抗寒性强的果树品种,不仅是寒带果树育种者的主攻方向,而且也是温带甚至热带果树育种者重要育种目标之一。
本实验重点学习实验室间接鉴定果树抗寒性的方法和步骤。
一、试材及用具1.试材及处理:植物枝条或花朵,将采回的枝条剪成40cm左右的长度,用自来水冲洗数遍(洗掉泥土、灰尘、虫卵),再用蒸馏水冲洗三次,然后用吸水纸吸干水分,最后将枝条末端进行蜡封。
将每个品种蜡封后的枝条分成相等的6份,其中一份作为对照,其余每份作为一个低温处理,放于冰箱中(0℃~4℃)保存备用。
每次处理时,各取参试品种的一份枝条放于超低温冰箱或程控冰箱内进行低温处理,处理温度梯度为:CK(0℃),-20℃,-25℃,-30℃,-35℃,-40℃。
降温速度为4℃/h,达到目的处理温度后维持12h,然后逐步升温,升温速度亦为4℃/h。
花朵的处理温度梯度为:CK(0℃),-1℃,-3℃,-5℃,-6℃,-7℃,-8℃。
2.仪器烘箱,发芽箱,培养皿,标牌,电导仪,具塞刻度试管(20ml),恒温水浴锅,温度计,玻璃棒,天平,研钵,石英砂,高速台式离心机,分光光度计,微量进样器,荧光灯(4000lx),容量瓶(250ml、25ml),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槽,刻度吸管(10ml、5ml),离心管等。
二、内容说明植物的抗寒性鉴定可分为田间鉴定和实验室间接鉴定两种方法。
1.田间鉴定田间自然鉴定就是在冻害发生期(早春及晚秋)对受冻的田间植株一定器官、组织以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价、比较,然后根据冻害情况评价抗寒性。
陈学森等(2001)对山东省春季“倒春寒”发生后,受害的核果类果树的花器官的抗寒性进行了调查,选出了当地花期抗寒性较强的红荷包、红丰等杏品种,证明种间的抗寒力大小顺序是:桃﹥杏﹥李﹥大樱桃。
塑料耐寒性的测定教案
塑料耐寒性的测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塑料的耐寒性及其重要性。
2. 学习并掌握塑料耐寒性的测定方法。
3.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塑料耐寒性的测定方法。
2.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技巧及数据分析。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不同类型的塑料样品、实验仪器等。
2. 实验试剂:冷水、热水等。
3.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用途的塑料制品,引导学生思考塑料的耐寒性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2. 理论知识:介绍塑料耐寒性的概念、重要性及其影响因素。
3. 实验原理:讲解塑料耐寒性测定实验的原理及方法。
4. 实验操作:分步骤讲解实验操作方法,包括样品准备、实验装置搭建、实验过程等。
5. 实验演示:进行一次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过程。
6.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7. 实验结果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塑料耐寒性与实验结果的关系。
8.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知识。
五、课后作业:1. 总结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及实验结果分析。
2. 思考如何提高塑料的耐寒性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3. 完成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了解学生在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方面的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塑料耐寒性的理解和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报告中的数据分析、结论总结和问题思考等方面的表现。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深入探讨。
七、实验安全与环保:1. 实验安全:强调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如佩戴防护用品、正确使用实验仪器等。
2. 环保意识:教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环保,妥善处理实验废物,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抗寒鉴定方法
抗寒鉴定方法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聊聊抗寒鉴定方法。
你说,冬天那冷飕飕的风一吹过来,就跟小刀子似的割人,咱不得知道点怎么看自己抗不抗寒的办法呀!
先来说说看自己是不是容易觉得冷。
就好比说,同样在一个有点凉的房
间里,别人可能没啥感觉,你却觉得哇,好冷啊!这时候你就得想想了,自己是不是没那么抗寒呢。
就像我那朋友小李,有回我们一起出去玩,天气稍微有点凉,他就缩着脖子喊冷,而我还觉得挺舒适呢,这不就很明显看出区别了嘛!
还有啊,试试自己在寒冷环境里能待多久。
你去外面吹吹风,感受感受,看能坚持多长时间不会被冻得受不了。
哎呀,可别小瞧了这个,能看出不少问题呢!记得有次我和小张去外面拍雪景,我在那玩了老半天都没事,小张没一会儿就吵着太冷了要回去,这抗寒能力高下立判呀!
再就是看看自己手脚冰凉的情况。
要是到了冬天,你的手脚老是冰冰凉
凉的,那可能就说明抗寒能力不太强哦。
就像我奶奶常说的,手都不热乎,
还能抗寒呀!我之前一到冬天手就凉凉的,我就意识到自己在抗寒这方面还得加强呢。
那怎么能提高自己的抗寒能力呢?多锻炼呀!运动起来身体就热乎了,就逐渐能更抗冻啦。
还有多穿点保暖的衣服,别为了好看就穿得薄薄的,那可不是明智之举。
总之,了解自己的抗寒鉴定方法很重要哦!咱得知道自己的情况,才能更好地应对寒冷嘛,大家说是不是?咱可别让寒冷把咱给打败了呀!。
不同植物种抗寒性研究
不同植物种抗寒性测定——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实验室间接鉴定植物抗寒性的方法和步骤。
2.测定出三种植物的抗寒性能力强弱顺序。
3.通过本实验的设计与实施,增加我们对植物抗寒性的了解,有利于我们对植物的种植与保护,也能使我们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术,培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加强团队精神二、实验原理:低温胁迫下,细胞内易产生H2O2破坏膜系统的稳定,而过氧化氢酶(CAT)能把H2O2分解为H2O和O2,从而清除H2O2维护膜的稳定性。
研究表明,抗寒性强的品种有较高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且随温度下降,以抗寒性强的品种下降幅度小,与抗寒性呈显著性相关。
CAT酶活性大小可用一定时间内分解的H2O2量来表示。
在反应系统中加入一定量(反应过量)的H2O2溶液,经酶促反应后,用标准高锰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滴定多余的H2O2,即可求出被CAT分解的H2O2量:三、材料及仪器:1.材料及处理:九里香、小叶罗汉松、圆柏将采回的枝条剪成40cm左右的长度,用自来水冲洗数遍(洗掉泥土、灰尘、虫卵),再用蒸馏水冲洗三次,然后用吸水纸吸干水分,最后将枝条末端进行蜡封。
将每个品种蜡封后的枝条分成相等的3份,在 0℃,6℃,12℃的恒温培养箱中各放入一份培养5天,备用。
2.试剂、药品:10%H2SO4 ,0.2mol/L 磷酸缓冲液(pH=7.8),KMnO4 (AR),新煮沸冷却蒸馏水,0.1mol/L草酸,30%H2O2溶液,凡士林3.仪器:25ml容量瓶,研钵,50ml三角瓶4个,酸式滴定管,1000ml 锥形瓶,离心管,移液管(0.5ml和5ml),滴管,剪刀4.设备:高速台式离心机,恒温水浴锅,天平,玻璃棒,石英砂,恒温培养箱四、实验步骤:实验前的准备阶段,1.试剂配制10%H2SO4;0.2mol/L 磷酸缓冲液(pH=7.8);0.1mol/L 高锰酸钾标准液:称取KMnO4(AR)3.160g,用新煮沸冷却蒸馏水配制成1000ml,用0.1mol/L草酸标定;0.1mol/L H2O2:取30%H2O2溶液5.68ml,稀释至1000ml,用标准0.1mol/L KMnO4溶液在酸性条件下标定。
抗冷冻试验
抗冷冻试验抗冷冻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测试物体在低温环境下的抗寒性能。
本文将从试验目的、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试验目的抗冷冻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估物体在低温环境下的耐寒能力,以确定其是否适用于寒冷地区的使用环境。
通过该试验,可以了解物体在极寒环境下的性能表现,为产品设计和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二、试验方法1. 试验样品准备:选择适当数量的试验样品,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根据试验要求,对样品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清洁、干燥等。
2. 试验装置搭建:根据试验需求,搭建相应的试验装置。
一般包括低温箱、温度控制系统、监测仪器等。
3. 试验条件设定:根据试验要求,设定试验温度、湿度和时间等参数。
根据需要,可以设置多个试验条件进行比较分析。
4. 样品放置:将试验样品放置在试验装置中,并确保样品之间的空间充足,避免相互影响。
5. 试验过程监测:在试验过程中,定期监测试验样品的温度变化、形态变化等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
6. 试验结果分析:根据试验结束后的数据分析,评估样品的抗冷冻性能。
根据试验结果,可以对产品进行改进和优化。
三、试验结果抗冷冻试验的结果通常以试验样品的温度变化曲线、形态变化和性能指标等形式进行呈现。
根据试验目的和需求,可以得出以下几种可能的结果:1. 适用性评价:根据试验结果,判断样品是否适用于寒冷环境。
如果样品在极寒环境下能够保持正常的功能和性能,即可认为其具有良好的抗冷冻性能。
2. 性能改进建议:如果样品在试验中出现问题或性能不佳,可以根据试验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比如,可以调整材料配方、优化结构设计等方式来提高样品的抗寒能力。
3. 产品优化方向:通过对多个样品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找出其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产品的进一步优化提供指导。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抗冷冻试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试验条件的选择:根据实际使用环境和产品特点,选择合适的试验条件。
试验温度、湿度和时间等参数应能够真实地模拟寒冷环境。
实验方案抗寒
1.2.3电解质渗出率的测定将处理后的枝条(不含芽部位)用转笔刀剪成1-2 mm 厚的薄片,再用剪刀剪碎,称 2g 放入三角瓶中,加 20 mL 去离子水,在室温下浸泡12 h 后待测。
电解质渗出率采用 DDS-ⅡA 型电导率仪进行测定,用去离子水归 0。
测定待测液的初电导率 C1,再用水浴锅将水烧开后把待测枝条放入蒸 30min 后杀死全部组织,冷却 2 h 后测终电导率 C2。
根据初电导率(C1)和终电导率(C2),求出电解质渗出率 y , [y(%)=C1/C2×100%]并对其进行回归分析,将温度(t)和电解质渗出率(y)间的关系用 Logistic 方程y=k/(1+ae-bx)进行拟合,回归模型为:y=k/(1+ae-bx);k=(y22(y1+y3)-2y1y2y3)/y22-y1y2;x 代表的温度梯度,若拟合度(r)显著,再计算 L 临界半致死温度,以上测定每处理重复 3 次。
a=(处理值-对照值)/对照值,Y为电导率,X为处理温度,K为电导率的饱和容量植物细胞膜是一种选透性生物膜, 逆境条件下细胞膜相对透性反映了膜系统稳定性。
当植物组织遇到环境低温影响时, 由于质膜的功能受损或结构破坏, 而使其透性增大, 细胞内各种可溶性物质包括电解质将有不同程度的外渗。
研究发现品种相对电导率随处理温度降低而升高, 抗寒性强品种外渗电导率增幅小, 抗寒性弱的品种外渗电导率增幅大,1.2.4游离脯氨酸的测定酸性茚三酮显色法测定:称取 0.2g 低温处理的葡萄品种的枝,剪碎后放入具塞试管中,加入 5ml,3%磺基水杨酸溶液,加塞后在沸水浴中显色浸提10min,取滤液 2ml,加入 2ml水,2ml冰醋酸和 3ml 酸性茚三酮显色液,在沸水浴中显色 40min,冷却后加入 5ml 甲苯萃取红色产物,待完全分层后,吸取甲苯层在721 型分光光度仪上,测定 520nm 处的吸光值(以甲苯为对照)。
2020—2021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抗寒性鉴定方案
2020—2021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抗寒性鉴定方案一、鉴定目的对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黄淮冬麦区旱肥组、黄淮冬麦区旱薄组、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和北部冬麦区旱地组参加区域试验品种的抗寒性进行鉴定,为国家小麦品种审定及推广布局提供依据。
二、鉴定品种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黄淮冬麦区旱肥组、黄淮冬麦区旱薄组、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和北部冬麦区旱地组参加区域试验的品种。
三、鉴定单位在区域试验生态区北相邻生态区中选择适宜地点有条件的单位开展田间抗寒性鉴定。
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参试品种鉴定单位:河北遵化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山西农业大学;黄淮冬麦区旱肥组、黄淮冬麦区旱薄组参试品种鉴定单位:河北遵化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和北部冬麦区旱地组参试品种鉴定单位:北京市延庆县种子管理站。
四、田间鉴定试验设计试验采取随机区组排列,三次重复,长方形小区,行距接近试验点当地实际,小区面积不小于6平方米,播种密度按20—25万株/亩定苗。
五、试验地准备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肥力均匀,土质为壤土的田块为试验田,保证试验田四周无遮蔽物,在生态区内有较好的代表性。
每亩施入3方左右有机肥,根据前茬作物产量和施肥量,补充足量的N、P、K肥。
试验田的轮作方式应保持相对稳定,前茬作物应保持相对固定,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翻还田,保证播种层无秸秆,做到精细整地,使土壤平整,上松下实,利于播种。
播种前保证土壤墒情适宜,以利正常出苗,如土壤墒情不足,耕作前应灌溉补充水份。
根据试验设计整畦。
六、播种时间与当地正常年份的播种期相当。
七、播种方法播深4—5cm,播后镇压,三叶期定苗。
八、田间管理土壤缺水时及时灌溉。
昼消夜冻,平均气温0℃左右,浇封冻水,返青时浇好返青水。
灌溉方式为畦灌。
及时防治虫害。
其它管理同区域试验。
九、调查内容及方法出苗期:50%以上植株幼芽露出地面1cm时期。
样点选择和确定:小麦三叶期定样点,每小区按三点取样法(如图1)选定3个样段,即在每小区内选定3行(边行除外),按对角线(两条对角线均可)每行截取出苗均匀的1 m,作为样点。
冬小麦抗寒性直接鉴定法
3、抗寒性评价 根据目测结果,评价不同田块(品种)抗寒 性,1、2级适于当地种植;3、4级抗寒 性差,不适应种植。根据计数调查结果, 评定品种的抗寒性。死苗率大于5%应慎 重种植。若大于10%有很大风险。
二、注意事项
1、小麦能否安全越冬主要取决于品种的 抗寒性,但也受其它因素如水肥管理措施、 天气寒冷程度等影响,对小麦抗寒性的评 价需综合考查。 2、选择具有不同抗寒性品种的试验田。
2、田间计数 根据越冬前后田间茎数变化,测定越冬期死茎数 量,评定抗寒性,或定点调查死茎或死株的百分 数。 (1)在将要进行鉴定的小麦品种试验田中定取多 个样点,每样点1m行长,取双行。 (2)分别调查样点内株数、茎数及死亡株数、茎 数。 (3)计算出死株率和死茎率: 死株率(%)=样点内死亡株数/样点内调查株数×100 死茎率(%)=样点内死亡茎数/样点内总茎数×100
(2)第二次鉴定是在翌年2月下旬,小麦刚开始返 青、幼苗还未出现新叶时进行。依据叶片和茎受 冻害程度进行鉴定,并分为4级: 1级:其叶片冻死部分仅限于叶尖,下部叶片未 受冻或很少,全田绿色叶多。 2级:叶片冻死部分少于绿叶部分,但下部叶冻 死者较多。地面有枯黄叶。 3级:叶片冻死部分多于绿叶部分,地面可见整 片枯叶,绿色叶片较少。 4级:上下部叶片全部冻死枯黄,见到全是枯叶, 个别地方还有全株死亡。 每2人一组对指定田块和品种进行目测评定。源自第一讲 冬小麦抗寒性直接鉴定法
抗寒性是指作物对低温的抵抗 能力。在华北地区,冬季严寒, 有些小麦品种常因不能顺利越 冬而造成大量死亡,直接影响 产量。所以,对小麦品种进行 抗寒性鉴定,在生产上有其重 要的应用价值。直接法鉴定是 通过观察、调查植株外部形态 鉴定其抗寒性。
抗盐、抗寒试验测定方法
试验方法1.电解质外渗率(REC)测定参照电导率法[1],将低温冷冻处理后的枝条剪成2mm的小段,然后称取2g 试样投入三角瓶,并加入50ml蒸馏水,浸泡24h后,测定浸出液的电导率(重复三次)。
然后放在水浴锅中煮沸1h,静止冷却后测定其电导度。
相对电解质渗出率Y(%)=初电导值/终电导值×100。
2.可溶性蛋白测定参照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2],称取0.1g枝条,加5ml蒸馏水研磨,洗液并入5ml离心管中,加盖。
在4000r.min-1离心10min,然后吸取上清液放入1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
取提取液1ml,加入5ml考马斯亮蓝G-250溶液,混合,放置2min。
以空白作参比,在595nm下比色,测定吸光度。
计算公式为:样品蛋白质的含量(mg.g-1)=C×VT/VS×FW×1000。
式中C为查标准曲线(µl);VT为提取液总体积(ml);VS为测定时加样量的体积(ml)FW为样品重量(g)。
3.可溶性糖测定参照蒽酮比色法[2],称取0.1g枝条,加5ml蒸馏水,洗液并入25ml具塞试管中,加盖,于沸水中提取30min,提取液过滤入25ml容量瓶中,反复冲洗,定容至刻度。
吸取样品提取液0.5ml,加3ml蒸馏水,0.5ml蒽酮乙酸乙酯和5ml 浓硫酸充分振荡,放入沸水浴保温1min,自然冷却后,以空白作参比,在630nm 波长下比色,测定吸光度。
计算公式为:可溶性糖含量(%)=(C×V/a×n)/(W×106)×100。
式中C为标准方程求得糖量(µg);a为吸取样品液体积(ml);n为稀释倍数;V为提取液体积(ml);W为样品重量(g)。
4.游离脯氨酸测定参照酸性茚三酮染色法[3],准确称取0.3g剪碎的枝条,加入5ml3%磺基水杨酸溶液,在沸水中提取10min(提取过程中要经常摇动)。
植物的抗性(低温、高温)评价测定实验方法
植物的抗性(低温、高温)评价测定实验方法(张平贤收集)实验一植物体内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测定一、目的在逆境条件下(旱、热、冷、冻),植物体内脯氨酸的含量显著增加,植物体内脯氨酸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植物的抗逆性,抗旱性强的品种积累的脯氨酸多。
因此测定脯氨酸含量可以作为抗旱育种的生理指标。
另外,由于脯氨酸亲水性极强,能稳定原生质胶体及组织内的代谢过程,因而能降低冰点,有防止细胞脱水的作用。
在低温条件下,植物组织中脯氨酸增加,可提高植物的抗寒性,因此,亦可作为抗寒育种的生理指标。
二、原理磺基水杨酸对脯氨酸有特定反应,当用磺基水杨酸提取植物样品时,脯氨酸便游离于磺基水杨酸溶液中。
然后用酸性茚三酮加热处理后,茚三酮与脯氨酸反应,生成稳定的红色化合物,再用甲苯处理,则色素全部转移至甲苯中,色素的深浅即表示脯氨酸含量的高低。
在52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即可从标准曲线上查出脯氨酸的含量。
三、材料、仪器及试剂1. 材料:植物叶片。
2. 仪器:分光光度计;电子分析天平;离心机;小烧杯;普通试管;移液管;注射器;恒温水浴锅;漏斗;漏斗架;滤纸;剪刀;洗耳球。
3 .试剂及配制:2.5﹪酸性茚三酮溶液配制:将1.25g茚三酮溶于30ml冰醋酸和20ml 6mol·L -1磷酸中,搅拌加热(70℃)溶解,贮于4℃冰箱中,2-3日有效。
3%磺基水杨酸配配制:3g磺基水杨酸加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00ml。
10μg·ml-1脯氨酸标准母液配制:精确称取20mg脯氨酸,倒入小烧杯内,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再倒入2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定容至刻度(为100μg·ml -1脯氨酸母液),再吸取该溶液10ml, 加蒸馏水稀释定容至100ml, 即为10μg·ml-1脯氨酸标准液。
100μg·ml-1脯氨酸母液:称10mg脯氨酸溶于少量的乙醇中,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冰醋酸;甲苯。
四、实验步骤1、脯氨酸标准曲线的制作1.1取6支试管,编号,按下表配制每管含量为0~12μg的脯氨酸标准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寒鉴定实验方案
一、油菜抗寒性评价实验方案种子萌发及苗期一.问题提出及目标关于植物抗寒性的评价,国内外学者已经提出了一大批与抗寒性测定有关的形态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张钢,2005;徐燕等,2007)。
于抗寒性是许多数量或质量遗传基因综合作用累加的结果,每一个与抗寒性有关的性状对植物抗寒性都起一定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是微效的。
所以,单一指标评价抗寒性具有片面性,用多个指标综合评价植物的抗寒性才较为可靠。
目标:通过对油菜抗寒性的各项指标的试验,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建立油菜抗寒性鉴定的综合评价技术规范。
研究提纲1.材料:与各4个材料,分别为超强抗寒性、强抗寒性、抗寒、一般抗寒类型的材料。
2.试验设计:3.4.研究内容:植物性特
征特性细胞膜透性叶表皮气孔数气孔大小叶面蒸发强度叶片厚度叶表面刺毛状叶绿素含量根部性状:根长,根颈直径、根量生理生化特性地上部地下部生长发育特性地上部出叶速度、出叶量、干鲜比地下部生长量、干鲜比衰老二、实验假设与理论依据发芽指数萌芽率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超氧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同工酶分析等都可作为植物抗寒性检测指标,本实验旨在通过严格控制各项试验影响因素,从中找出几项更稳定指标,并运用数学方法确立一个反应抗寒性的量来建立油菜抗寒鉴定评价规范。
三抗寒筛选试验方案简述1选取全国有代表性的油菜种子,进行种子萌发实验,依次20℃,15℃,10℃,7℃,5℃,3℃,1℃低温处理,以25℃为对照(CK)。
降温速度为1℃/h。
到温度点后保
温进行萌发,定期取样,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萌芽率会逐渐降低。
假设经在3℃低温处理后.大部分种源的萌芽率明显下降,且种源间差异较大;即以3℃低温处理后的各种相对萌芽率作为抗寒性的衡量指标。
应用相关分析法,计算各3℃低温处理后的一系列生理指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POD CAT SOD、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与相对萌芽率的相关性。
2 抗寒指标的选取根据相关性分析的结果,取极显著或显著相关的指标建立油菜种源抗寒性的评价体系。
3抗寒综台评价体系的建立不同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一般认为如果主成分分析中所提取主成分的特征值有70%以上的贡献率,就可以用这个或几个主成分对事物的属性进行概括性分析,基本可以得出影响事物性质的主要因素。
此可以得到对抗寒性影响最大的指标?。
4 建立“综合抗寒指数”评价法于各指标的性质、单位和数量不同,故需要对这些指标进
行标准数量化。
各指标变化具有连续性质.故采用连续性质的隶属度函数,据加乘法则:I=W x F(x) 其中:W为抗寒性指标的权重向量;F(x)为各指标的隶属度值),对各指标进行合成,计算各种源的抗寒性综合指数。
根据综合指数的大小,即可知各品种抗寒性强弱的排序。
l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供试品种为。
种子无病虫害无破损,本批试验种子千粒重为g ,长轴长 c m,短轴长 c m。
清水选种:晴天或天气干燥时,在容器内放足水,倒人种子进行搅拌,之后捞去浮在上面的轻种、杂质,最后捞出下沉的种子晾干。
操作时动作要迅速,以免病原物因长时间浸水而下沉,从而影响水选效果。
种子用清水浸12h ,冲洗3次,杀菌剂处理(0 .1%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3 0-6 0 min,清水冲洗3次。
每处理挑选100粒饱满种子试验,6次重复.将种子均匀排列在垫有2层滤纸的培育皿中,加盖一层薄的纸巾,加入适量蒸馏水,盖上
培养皿盖,暗光发芽,定期喷水。
( 资料光照 1 0 h,黑暗 1 4 h ,温度℃)试验方法温度筛选试验:I对照( C K),不做低温胁迫处理,温度25℃:Ⅱ低温胁迫,处理温度梯度依次为20℃,15℃,10℃,7℃,5℃,3℃,1℃。
降温速度为1℃/h。
每到一温度点,保温24小时后开始取样,测有关指标,6个重复中3个取样测生理生化指标,3个统计萌发率发芽指数。
找出大部分种源的萌芽率明显下降,且种源间差异较大的温度时间点。
资料计算发芽指数G I =∑G t/D t ,G t为在t日的发芽数,Dt为相应的发芽日数。
萌芽率=( 发芽种子数/种子总数) ×100%.。
发芽率( %) = ( 7 d的种子发芽数/供试种子总数) x 1 0 0 %;发芽势= ( 3 d 的种子发芽数/供试种子总数) x 1 0 0 %;正式试验:做如下处理:I对照( C K),不做低温胁迫处理,催芽温度为25℃:Ⅱ低温胁迫,处理温度3℃梯度降温至3℃,降温速度为1℃
/h。
降到所需温度维持24 h后取样检测:以后每24小时取样一次,保存于-7 0℃冰箱,待测酶比活力等有关指标。
以上培养光照均为3000l x,光照时数,14h/d。
实验记录培养l d后开始统计发芽数,每隔2 4 h统计1次,待发芽结束后计算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该处理连续4d无种子萌发时结束试验并统计发芽率。
以胚根突破种皮5mm定为发芽标准。
种子低温下萌发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电解质渗漏率的测定:每组各取1 5粒种子经蒸馏水冲洗后,置于盛有3 0 ml去离子水的三角瓶中,在 2 5℃下平衡 3 h,用DDS - 1 1 C电导仪测定各组浸液电导率A;然后将三角瓶置于煮沸水中2 0min,以杀死种子,再冷却至初始温度时,测电导率B,以相对电导率表示电解质渗漏率。
超氧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MD A)含量测定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
陇 6 取样12 3456789 10 1样品2编号345 6统计四.结果与分析五.实验安排 1. 从陇6开始,作为第一个实验样品,设6个重复,总共18个培养皿,每次取9个样,1天一次,依次记录得到发芽指数,相对出苗率。
再测定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超氧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
然后依次是。
六.苗期方法基本同上幼苗生长种子室温下浸4h,然后置于2 8℃恒温箱中催芽,当8 0 %种子露白即可播种于盛有蛭石的 1 0×1 0苗圃钵中,每个品种3钵,每钵留苗3~4株,露天培育至4~5片真叶时,将其移人人工气候箱( L R H一4 0 0一G SⅡ微电脑控制,光照10000L x,时间14h/d ) 。
每3d
浇1次水,每隔10d,每钵浇1/8剂量的40mlMS营养液培养。
待长至5~6片真叶时开始进行以下处理:I对照( C K),不做低温胁迫处理,温度为25℃;Ⅱ低温胁迫,每2d降温 1 ℃,每个温度设6个重复,在降温至 5 ℃、0 ℃、-5 ℃,-10℃,-15℃-20℃、-25℃、-30℃,时,分别取各品种的功能叶,进行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找出大部分种源的存活率明显下降,且种源间差异较大的温度时间点。
进行各指标与相对存活率的相关分析,取极显著或显著相关的指标建立油菜种源抗寒性的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