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反馈放大电路 习题解答
完整版第5章反馈放大电路习题解答

完整版第5章反馈放大电路习题解答第五章习题参考答案a)b)图5-22题5-1的图答(a) R F、R!:弓I入串联电压负反馈。
(b) R F、R i:弓I入了正反馈。
5-2电路如图5-23所示,解答下列为题:1) R FI引入了何种反馈,其作用如何?R F2引入了何种反馈,其作用如何?解1) R FI、R E3引入的是直流电流并联负反馈。
其作用是稳定静态电流I E2。
其稳定过程如下:I E2U E2 I B1 I C1 U C1 I B2 I E22) R F2引入的是交、直流电压串联负反馈。
其作用是交流电压串联负反馈可改善放大器的性能,如提高电压放大倍数的稳定性、减小非线性失真、抑制干扰和噪声、展宽放大电路的通频带等。
由于是电压负反馈还可使反馈环路内的输出电阻降低(1 AF)倍。
由于是串联反馈可使反馈环路内的输入电阻增加(1 AF)倍。
R F2引入的直流电压串联负反馈的作用是稳定静态电压U C2,其稳定过程如下:U C2 u E1 I B1 I C1 U C1 I C 2 U C25-1试判断图5-22所示集成运放电路的反馈类型。
if图5-23题5-2图5-3在图5-24所示的两级放大电路中,反馈,并说明其类型;(3)如果R F 不接在T 2的集电极,而是接在 C 2与R L 之间,两者有何不同? (4)如果R F 的另一端不是接在 T i 的发射极,而是接在它的基极,是否会变为正反馈?5-4对图5-25所示电路,该电路都引进了哪些级间反馈?判断其反馈类型。
O 4-UcC0 ------阳图5-25题5-4图R 6、R 7引入直流电压并联负反馈;R 4引入交、直流电流串联负反馈。
放大电路如图5-26所示,试分别判断各电路反馈的极性和组态。
(a) R F 、R ,:串联电流负反馈;(b)R F 、R i :正反馈。
(1)那些是直流负反馈;(2)哪些是交流负有何不同,解1)R EI 、R E 2直流串联电流负反馈,R F 、 2) R F 、R EI 交流电压串联负反馈。
第5章放大器中的负反馈

画反馈网络,求反馈系数
负反馈的分析,一定要满足单向化条件,画反馈网络时,要 消除输入信号通过反馈网络的直通效应。 画法: 将反馈放大器的输入端短接(对并联反馈)或开路(对串联 反馈)。
反馈系数的求法:
输出信号通过反馈网络产生的反馈信号,它们的比值就 是反馈系数。
A 1 1 k f A k f
串联反馈 Rif 并联反馈 Rif 0
电压反馈 电流反馈
Rof 0 Rof
vO 1 Avf vi k fv vO 1 Arf ii k fg
iO 1 Aif ii k f i
iO 1 Agf vi k f r
电流反馈: 输出端串联连接
电压取样 . Vo 电流取样 . Vo A . Xf . Io RL
A . Xf
RL
kf (a) VCC 反馈支路 Rf vi RE (c) RC
kf (b) VCC RC vi vo . Ie Rf RE (d)
vo
反馈支路
串联反馈
. Ii + . Vi - Rif - . Vf + kf (a) + . V′i - Rf A + . Vi - Rif
VCC
电压并联负反馈
VCC R2 R1 C1 + + b1 + T1 . e1 v′i + . R3 vf c1 R5 c2 + T2 RL R4 R6 + C2 反馈网络 vo + C3 +
. vi
电压串联负反馈
VCC R2 c1 R1 + b1 . . ii i′i . if + T1 e1 + R3 CE e2 R4 + + CC c2 T2 RL R5 Rof R6 反馈网络 . vo +
第五章 《反馈放大电路》

选择填空1.并联反馈的反馈量以( b )形式馈入输入回路,和输入( b )相比较而产生净输入量。
a:电压b:电流c:电压或电流2.正弦波振荡器的振荡频率由( c )而定。
a:基本放大器b:反馈网络c:选频网络3.电压负反馈可稳定输出( a ),串联负反馈可使( c )提高。
a:电压 b:电流 c:输入电阻 d:输出电阻4.稳压管构成的稳压电路,其接法是( b )。
a:稳压二极管与负载电阻串联 b:稳压二极管与负载电阻并联。
c:限流电阻与稳压二极管串联后,负载电阻再与稳压二极管并联5.欲稳定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应引入 B ;若欲提高放大倍数稳定性应引入D ;欲提高输入电阻应引入 E ;欲减小输出电阻应引入G 。
A. 直流正反馈B. 直流负反馈C.交流正反馈D. 交流负反馈E. 串联负反馈F. 并联负反馈G. 电压负反馈H. 电流负反馈6、深度串联电流负反馈放大器,相当于一个 CA. 压控电压源B。
流控电压源 C 压控电流源 D 流控电流源7、利用负反馈可以使反馈环内引起的非线性失真 DA 不能减小B 彻底消失C 逐渐增大D 减小8、并联电流负反馈放大器的特点有 B C D EA 稳定输入电流B 减小输入电阻C 增大输出电阻D 稳定输出电流E 稳定闭环电流增益9、在放大器中引入并联电压负反馈不能 A B CA 稳定电流增益B 稳定电压增益C 增大输入电阻D 减小输出电阻E 抑制反馈环内的噪声10、负反馈所能抑制的干扰和噪声是 BA. 输入信号所包含的干扰和噪声B. 反馈环内的干扰和噪声C。
反馈环外的干扰和噪声11、放大电路引入负反馈后,对其性能的影响有A.放大倍数增大B.非线性失真减小C.通频带展宽D.放大倍数的稳定性提高E.输出电阻保持不变12、对以下要求,分别填入a.)串联电流负反馈b)并联电流负反馈c)串联电压负反馈d)并联电压负反馈⑴要求输入电阻r i大,输出电流稳定,应选用 d⑵某传感器产生的是电压信号(几乎不能提供电流),经放大后要求输出电压与输入信号电压成正比,该放大电路应选用 a⑶希望获得一个电流控制的电流源,应选用 d⑷需要一个电流控制的电压源, 应选用 b⑸需要一个阻抗变换电路,要求r i大,r o小,应选用 a⑹需要一个输入电阻r i小,输出电阻r o大的阻抗变换电路,应选用 d13、放大电路引入负反馈后,对其性能的影响有 B C DA.放大倍数增大B.非线性失真减小C.通频带展宽D.放大倍数的稳定性提高E.输出电阻保持不变填空题:1.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在输入回路中以电压的形式相加减称串联反馈,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在输入回路中以电流的形式相加减称并联反馈,反馈信号取自于输出电压称电压反馈,反馈信号取自于输出电流称电流反馈。
模拟电子技术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负反馈放大电路答案

习题5-1 交流负反馈可以改善电路哪些性能? 解:提高了放大倍数的稳定性、减小非线性失真、展宽频带、变输入和输出电阻 5-2 分析图5-14电路中的反馈: (1)反馈元件是什么? (2)正反馈还是负反馈? (3)直流、交流还是交直流反馈? (4)本级反馈还是极间反馈? 解:a R 1构成反馈网络、负反馈、直流反馈、本级反馈。
b R E 构成反馈网络、负反馈、直流反馈、本级反馈。
c R 3构成反馈网络、负反馈、交直流反馈、本级反馈。
R 6构成反馈网络、负反馈、交直流反馈、本级反馈。
R 7、C 构成反馈网络、负反馈、交流反馈、极间反馈。
5-3 试判断图5-15的反馈类型和极性。
解:a 电流并联负反馈。
b 电流串联正反馈。
au iR 1u oCb +V CCu 图5-14 习题5-2图u iu oc5-4 由集成运放组成的反馈电路如图5-16所示,试判断反馈类型和极性。
解:图5-15 习题5-3图CCu u oabL CC+ -u o cCC+ -u u o d+V CCu u o u io R 2bu iu ocu iu o+ -图5-16 习题5-4图c 电流并联负反馈。
5-5 图5-17中,要达到以下效果,反馈电阻R f 在电路中应如何连接? (1)希望稳定输出电压; (2)希望稳定输出电流; (3)希望增大输入电阻; (4)希望减小输出电阻。
解:(1)如图,引入R f1。
(2)如图,引入R f2。
(3)如图,引入R f1。
(4)如图,引入R f1。
5-6 如图5-18中,希望稳定输出电流、减小输入电阻,试在图中接入相应的反馈。
解: 如图。
图5-17 习题5-5图RL + -u u o 图5-18 习题5-6图2u iRL + -u u o 2u i5-7 有一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放大倍数A =1000,反馈系数F =0.1,求闭环放大倍数,如果放大倍数A 下降了20%,则此时的闭环放大倍数又为多少?解:9.91.010*******1f ≈⨯+=+=AF A AA 下降20%时,闭环放大倍数的相对变化量为A dA AF A dA ⋅+=11f f =%10120%)20(1011-=-⋅ 94.79.9%)101201()1(f f f f ≈⨯-=+='A A dA A 5-8 有一负反馈放大电路,其开环增益A =100,反馈系数F =0.01,求反馈深度和闭环增益各为多少?解: D =1+AF=25001.010011001f =⨯+=+=AF A A5-9 有一负反馈放大电路,当输入电压为0.01V 时,输出电压为2V ,而在开环时,输入电压为0.01V ,输出为4V 。
电工学(下册)电子技术基础 第5章 习题解答

解:根据反馈放大器各部分电路的主要功能,可将其分为基本放大电路和反馈网络两部分,如图所示。
5.3在图5.1所示的各电路中,请指明反馈网络是由哪些元件组成的,判断引入的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是直流反馈还是交流反馈?设所有电容对交流信号可视为短路。
解:
uf uo uo 1
0.0061u A A F A ==+,
uf uo uf uo uo
d d 1
0.00610%0.06%1u A A A A F A =∙=⨯=+ 5.7某电压反馈的放大器采用一个增益为100V/V且输出电阻为1000Ω的基本放大器。反馈放大器的闭环输出电阻为100Ω。确定其闭环增益。
的值。
图5.2习题5Leabharlann 5电路图解:f U O 0.049520.099(VU F U =⨯=⨯=;
f 2000
20
1120000.0495
U U U A A A F =
==++⨯,
O f 2
0.1(V20
i U U A =
==,
id i f 0.10.0990.001(VU U U =-=-=
5.6一个放大电路的开环增益为4uo 10A =,当它连接成负反馈放大电路时,其闭环电压增益为uf 60A =,若uo A变化10%,问uf A变化多少?
(gR1、R f交、直流电压串联正反馈;
(hR3交、直流电流并联负反馈
5.4试判断图5.1所示各电路的交流反馈组态。
解:(a无交流负反馈
(bR f交流电压并联负反馈;
(cR e1级间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
(dR f、R e2级间交流电流并联正反馈;
第5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的课后思考与练习及答案

第5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课后思考与练习及答案1、试判定图5-1中所示各放大电路中,是否有反馈网络,如果有请指出反馈元件。
(a)图5-1 计算1题图解: 图5-1(a )无反馈网络。
因为集成运放的输出端与同相输入端、反相输入端均无连接,所以该电路中无反馈网络。
图5-1(b )无反馈网络。
虽然集成运放的输出端通过电阻2R 连接到同相输入端,但集成运放的同相输入端同时又接地,因而不会使o u 作用于输入回路的同相输入端图5-1(c )有反馈网络,反馈元件是电阻2R 。
集成运放的输出端通过电阻2R 与反相输入端相连,因而集成运放的净输入信号不仅决定于输入信号,还与输出信号有关,所以有反馈网络存在。
图5-1(d )有反馈网络,反馈元件试电容C 。
集成运放的输出端通过电容C 与反相输入端相连,所以存在反馈网络。
需要说明的是电容C 只能反馈输出端o u 的交流分量,而对于o u 的直流分量而言,电容C 视作断路。
2、由集成运放构成的多级放大电路如图5-2所示,试分析反馈电阻F R 引入反馈类型。
图5-2 计算2题图解:在图5-2所示的电路中,反馈电阻F R 跨接在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与电阻R 一起构成反馈网络。
反馈量为f o FRi i R R =-+,即与o i 成正比,为电流反馈;根据瞬时极性法,假设输入信号i u 瞬时极性为“⊕”,它加在集成运放1A 的同相输入端,故其输出信号的极性也为“⊕”,然后通过电阻4R 送入集成运放2A 的反相输入端,故其输出信号的极性为,因此负载L R 和电阻R ,因此,输出电流o i 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不一致,但流过反馈电阻F R 的反馈电流f i 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输入电流i i 、反馈电流f i 和净输入电流d i 三者满足关系等式:d i f i i i =-,即净输入量减小,且以电流形式叠加,故为并联负反馈。
由此可知,图5-2所示电路为电流并联负反馈。
3、在图5-3中,请按要求引入反馈,实现以下两个要求:(1)稳定输出电压,提高输入电阻;(2)稳定输出电流,减小输入电阻。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基本放大电路习题解答重庆科技学院免费

习题5.1试判断如题5.1图所示的各电路能否放大交流电压信号?为什么?题5.1图解:(a)能(b)不能(c)不能(d)能5.2已知如题5.2图所示电路中,三极管均为硅管,且β=50,试估算静态值IB、IC、UCE。
解:(a)IB=12−0.7=75(μA)100+(1+50)×1IC=βIB=3.75(mA)IE=(1+β)IB=3.825(mA)UCE=12−3.75×2−3.825×1=0.75(V)(b)UCC=(IB+IC)×RC+IBRB+UBEUCC−UBE12−0.7IB===16(μA)RB+(1+β)RC200+(1+50)×10IC=βIB=0.8(mA)UCE=12−(0.8+0.016)×10=3.84(V)5.3晶体管放大电路如题5.3图所示,已知UCC=15V,RB=500kΩ,RC=5kΩ,RL=5kΩ,(1)求静态工作点;(2)画出微变等效电路;(3)求电压放大倍数Au、输β=50,rbe=1kΩ。
入电阻ri、输出电阻ro。
题5.2图题5.3图解:(1)IB=UCC−UBE15≈=30(μA)RB500IC=βIB=50×30=1.5(mA)(V)UCE=UCC−IC⋅RC=15−1.5×5=7.5第5章基本放大电路119(2)(3)Au=−βRC//RL=−125rbeRi=RB//rbe≈1(KΩ)RO=RC=5(KΩ)在题5.3图的电路中,已知IC=1.5mA,UCC=12V,β=37.5,rbe=1kΩ,输出端开路,5.4若要求Au=-150,求该电路的RB和RC值。
解:由于Au=−βRC//RLR=−βC=−150rberbeAu=150=β则RC=RCrbe150×1=4(KΩ)37.5U12=300 (KΩ)RB=CC=−6IB40×105.5试问在题5.5图所示的各电路中,三极管工作在什么状态?题5.5图解:(a)IB=ICS6=0.12 (mA)5012==12(mA)1120第5章基本放大电路IBS=ICβ=12=0.24(mA)50因0<IB<IBS,所以三极管处于放大状态。
模电(第四版)习题集解答

补充4.电路如补图P4所示,试问β大于多少时晶体管饱和?
解:取 ,若管子饱和,
则 , 即
所以, 时,管子饱和。
补图P4
第2章 基本放大电路
自测题
一.在括号内用“√”和“×”表明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只有电路既放大电流又放大电压,才称其有放大作用。(×)
(2)若 时负载开路,则会出现什么现象? 为什么?
解:(1)只有当加在稳压管两端的
电压大于其稳压值时,输出电压才为6V。
∴ 时, ;
图Pl.6
时, ;
时, ,∴ 。
0.1
(2)当负载开路时, ,故稳压管将被烧毁。
1.7在图Pl.7所示电路中,发光二极管导通电压
UD=1.5V,正向电流在5~15mA时才能正常工作。
则 =( )≈( 3 ) 。
(2)若测得输入电压有效值 时,
输出电压有效值 ,
则电压放大倍数 ( )≈( -120 )。
若负载电阻 值与 相等,则带上图T2.3
负载后输出电压有效值 ( )=( 0.3 )V。
四、已知图T2.3所示电路中 ,静态管压降 并在输出端加负载电阻 ,其阻值为3 。选择一个合适的答案填入空内。
图(e)不能。输入信号被电容C2短路。
图(f)不能。输出始终为零。
图(g)可能。
图(h)不合理。因为G-S间电压将大于零。
图(i)不能。因为T截止。
三.在图T2.3所示电路中,已知 , 晶体管β=100, 。填空:要求先填文字表达式后填得数。
(1)当 时,测得 ,若要基极电流 , 则 和 之和
=( ) ≈( 565 ) ;而若测得 ,
模电第五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题解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自测题一、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括号内填入“√”或“×”来表明判断结果。
(1)只要在放大电路中引入反馈,就一定能使其性能得到改善。
()(4)既然电流负反馈稳定输出电流,那么必然稳定输出电压。
()解:(1)×(4)×二、已知交流负反馈有四种组态:A.电压串联负反馈B.电压并联负反馈C.电流串联负反馈D.电流并联负反馈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入下列空格内,只填入A、B、C或D。
(1)欲得到电流-电压转换电路,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2)欲将电压信号转换成与之成比例的电流信号,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3)欲从信号源获得更大的电流,并稳定输出电流,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
解:(1)B (2)C (3)D三、判断图T6.3所示各电路中是否引入了反馈;若引入了反馈,则判断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若引入了交流负反馈,则判断是哪种组态的负反馈,设图中所有电容对交流信号均可视为短路。
图T6.3解:图(a)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电流串联负反馈。
图(b)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电压并联负反馈。
图(c)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电压串联负反馈。
习题6.1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入空内。
(1)对于放大电路,所谓开环是指。
A.无信号源B.无反馈通路C.无电源D.无负载而所谓闭环是指。
A.考虑信号源内阻B.存在反馈通路C.接入电源D.接入负载(2)在输入量不变的情况下,若引入反馈后,则说明引入的反馈是负反馈。
A.输入电阻增大B.输出量增大C.净输入量增大D.净输入量减小(5)为了实现下列目的,应引入A.直流负反馈B.交流负反馈①为了稳定静态工作点,应引入;②为了稳定放大倍数,应引入;③为了改变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应引入;解:(1)B B (2)D(5)A B B6.2 选择合适答案填入空内。
A.电压B.电流C.串联D.并联(1)为了稳定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应引入负反馈;(2)为了稳定放大电路的输出电流,应引入负反馈;(3)为了增大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应引入负反馈;(4)为了减小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应引入负反馈;(5)为了增大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应引入负反馈;(6)为了减小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应引入负反馈。
模电第5章习题解答 哈工大

Ri
Ui U i g mU gs Rs2 Rg
Rg 3Rg 3M g m Rs2 1 1 g m ( Rs1 Rs2 )
上式在变换过程中,使用了Ui U gs g mU gs ( Rs1 Rs2 ) 这一关系,略去了 I i 在 R s2 上 的压降。
Ro Rd 10k
U i U gs U o g mU gs Rd
Au gm Rd
对转移特性曲线方程式求导数,可得
gm
2 Up
I DSS I DQ 0.69mS
A u =-6.9 3. CS 开路时的电压放大倍数 CS 开路实际上就是电路出现电流串联负反馈,电压增益下降。如果没有学习反馈, 仍然可以用微变等效电路法求解。放大电路微变等效电路如解图 5-4(b)。
U GSQ 2k I DQ
2 I DSS U (1 GS ) 1mS UP U GS(off)
gm
Au
g m Rd 1 10 3.33 1 g m Rs 1 1 2 Ri Rg 1M
Ro Rd 10k 3. 为显著提高|A u |,应在 R 两端并联旁路电容。
U GS U G U S
VDD Rg2 Rg1 Rg2
U GS 2 ) UP
I D Rs
U DS V DD ( R Rd ) I D
I D I DSS (1
上述三个方程联立求解,可得两组解: 第一组:ID =0.46mA UGS= -0.6V 第二组:ID2 =0.78mA UGS2 = -3.8V<Up 第二组数据不合理,故工作点为:ID =0.46mA ,UGS= -0.6V 2. 用微变等效电路求电压放大倍数 微变等效电路如解图 5-4(a);
反馈放大电路试题及答案

反馈放大电路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反馈放大电路中,反馈网络的作用是()。
A. 提高增益B. 降低增益C. 稳定工作点D. 减小非线性失真答案:C2. 在负反馈放大电路中,反馈信号的极性与输入信号的极性相反,这种反馈称为()。
A. 正反馈B. 负反馈C. 无反馈D. 零反馈答案:B3. 反馈放大电路的反馈系数β越大,则放大电路的()。
A. 增益越高B. 增益越低C. 稳定性越差D. 稳定性越好答案:B4. 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可以通过()来判断。
A. 波特图B. 相位裕度C. 增益裕度D. 以上都是答案:D5. 反馈放大电路中的环路增益AF等于()。
A. 放大倍数AvB. 1/βC. Av - βD. Av/(1-AFβ)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反馈放大电路中,反馈网络的类型有电压反馈和______反馈。
答案:电流2.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增益表达式为Av = ______。
答案:A/(1+AFβ)3. 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可以通过测量其______来判断。
答案:相位裕度4. 在反馈放大电路中,若反馈系数β为0.1,则反馈深度为______。
答案:10%5. 反馈放大电路的环路增益AF大于1时,电路会发生______。
答案:振荡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负反馈放大电路的优点。
答案:负反馈放大电路的优点包括:增益稳定,输出波形失真小,输入阻抗增大,输出阻抗减小。
2. 反馈放大电路中,为何需要引入反馈网络?答案:引入反馈网络是为了利用反馈作用改善放大电路的性能,如提高增益稳定性、减小非线性失真、增加输入阻抗、减小输出阻抗等。
3. 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如何影响电路的工作?答案: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电路的输出波形和频率响应。
若稳定性差,电路可能产生振荡,导致输出波形失真。
4. 描述反馈放大电路中环路增益AF与放大倍数Av之间的关系。
答案:环路增益AF与放大倍数Av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公式Av =A/(1-AFβ)来描述,其中A是放大倍数,β是反馈系数,AF是环路增益。
第5章 反馈放大电路 习题解答复习课程

第5章反馈放大电路习题解答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第五章习题参考答案5-1 试判断图5-22所示集成运放电路的反馈类型。
a) b)图5-22题5-1的图答 (a )F R 、1R :引入串联电压负反馈。
(b )F R 、1R :引入了正反馈。
5-2 电路如图5-23所示,解答下列为题: 1)1F R 引入了何种反馈,其作用如何? 2)2F R 引入了何种反馈,其作用如何?图5-23 题5-2图解 1)1F R 、3E R 引入的是直流电流并联负反馈。
其作用是稳定静态电流2E I 。
其稳定过程如下:↓↓→↓→↑→↑→↑→↑→2211122E B C C B E E I I U I I U I2)2F R 引入的是交、直流电压串联负反馈。
其作用是交流电压串联负反馈可改善放大器的性能,如提高电压放大倍数的稳定性、减小非线性失真、抑制干扰和噪声、展宽放大电路的通频带等。
由于是电压负反馈还可使反馈环路内的输出电阻降低)1(AF +倍。
由于是串联反馈可使反馈环路内的输入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电阻增加)1(AF +倍。
2F R 引入的直流电压串联负反馈的作用是稳定静态电压2C U ,其稳定过程如下:↓↑→↑→↓→↓→↑→↑→2211112C C C C B E C U I U I I u U5-3 在图5-24所示的两级放大电路中,(1)那些是直流负反馈;(2)哪些是交流负反馈,并说明其类型;(3)如果F R 不接在T 2的集电极,而是接在C 2与L R 之间,两者有何不同?(4)如果F R 的另一端不是接在T 1的发射极,而是接在它的基极,有何不同,是否会变为正反馈?5-24 题5-3图解 1)1E R 、2E R 直流串联电流负反馈,F R 、1E R 直流电压串联负反馈。
2)F R 、1E R 交流电压串联负反馈。
3)如果F R 不接在T 2的集电极,而是接在C 2与L R 之间,则F R 、1E R 只有交流电压串联负反馈,没有直流反馈。
第5章《自测题、习题》参考答案

40第5章自测题与习题参考答案第5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自测题5.1填空题1.一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为40dB,而加入负反馈后变为6dB,它的反馈深度为dB。
2.已知放大电路的输入电压为1mV,输出电压为1V。
当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以后,若要求输出电压维持不变,则输入电压必须增大到10mV,此时的反馈深度为,反馈系数为。
3.在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中,已知A u80,负反馈系数F u1%,U o15V,则U id,U f,U i。
4.有一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开环放大倍数|A|为100,若|A|变化10%,则闭环放大倍数|A|变化1%,这个放大电路的闭环放大倍数f |A|为,反馈系数F f为。
5.某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开环放大倍数4|A|10,反馈系数u|F|0.001。
u则闭环放大倍数|A|为,若因温度降低,静态点Q下降,使|Au|下降10%,uf此时的闭环放大倍数|A|为。
uf6.欲通过交流负反馈的方法将某放大电路的上限频率由f H0.5MHz提高到不低于5MHz,则引入的反馈深度|1AF|至少为;若要求引入上述反馈后,闭环增益不低于60dB,则基本放大电路的开环放大倍数至少为。
7.已知某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中频放大倍数为100,上限截止频率f H4kHz处的放大倍数为;若给该放大电路引入负反馈后的上限截止频率变为f Hf5kHz,则此放大电路的中频放大倍数变为;引入的反馈系数F为。
8.某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当中频输入信号U i3mV时,U o150mV。
而在无反馈的情况下,U i3mV时,U o3V,则该负反馈电路的反馈系数为,反馈深度为;若无反馈时的通频带为5kHz,则引入反馈后的通频带变为。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419.在负反馈放大电路中,当环路放大倍数20lg|AF|0dB时,相移oAF245。
由此可知,该电路可能处于状态。
答案:1.34dB。
2.10,0.009。
3.0.1875V,0.15V,0.3375V。
反馈及负反馈放大电路-习题解答

负反馈典型例题6.4 如图T6.4所示,它的最大跨级反馈可从晶体管的集电极或发射极引出,接到的基极或发射极,共有4种接法(①和③、①和④、②和③、②和④相连)。
试判断这4种接法各为何种组态的反馈?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设各电容可视为交流短路。
图T 6.46.5 已知一个负反馈放大电路的510=A ,3102⨯=F 。
求:(1) f A =? (2) 若A 的相对变化率为20%,则f A 的相对变化率为多少?6.6 电路如图T6.6所示。
试问:若以稳压管的稳定电压Z U 作为输入电压,则当2R 的滑动端位置变化时,输出电压O U 的调节范围是多少?VD OVD OOVD图T 6.6 图解T 6.6 (a ) 图解T 6.6 (b )6.7 在图P6.2的各电路中,说明有无反馈,由哪些元器件组成反馈网络,是直流反馈还是交流反馈?+_o+-u ou s(a) (b) (c)-u ou s oCC-o(d) (e) (f)6.8在图P6.8的各电路中,说明有无反馈,由那些元器件组成反馈网络,是直流反馈还是交流反馈?(a) (b) (c)(d) (e)图P 6.8【解6.4】简答①和③相连:电压并联组态,负反馈; ①和④相连:电流并联组态,正反馈;②和③相连:电压串联组态,正反馈; ②和④相连:电流串联组态,负反馈。
详解:(a )①和③相连:如图解T 6.4(a ),用瞬时极性法分析可知,从输入端来看:f i id i i i -=,净输入电流减小,反馈极性为负;反馈回来的信号与输入信号在同一节点,表现为电流的形式,为并联反馈;从输出端来看:反馈信号从电压输出端引回来与输出电压正比,为电压反馈。
总之,①和③相连为电压并联负反馈。
(b )①和④相连:如图解T 6.4(b ),用瞬时极性法分析可知,输入端f i id i i i +=,净输入电流增加,反馈极性为正,且为并联反馈;从输出端来看:反馈信号从非电压输出端引回来,反馈信号不与输出电压成正比,而与输出电流成正比,为电流反馈。
第5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习题解答

第5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习题解答1. 什么是反馈?为什么要引入反馈? 【解题过程】在电子电路中,把放大电路的输出量(电压或电流)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通过一定的网络返送回输入回路,以影响放大电路性能的措施,称为反馈。
负反馈可以大大提高增益乃至整个系统的稳定性、负反馈可以扩展通频带、负反馈可以改变输入输出阻抗,使系统更有利于推动后面的负载,所以要引入反馈。
2. 什么是正反馈和负反馈?如何判断电路中引入的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 【解题过程】当电路中引入反馈后,反馈信号能削弱输入信号的作用,称为负反馈。
相反,反馈信号加强了输入信号的作用,称为正反馈。
为了判断引入的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瞬时极性法”。
具体做法如下:(1)假定放大电路工作在中频信号频率范围,则电路中电抗元件的影响可以忽略; (2)假定电路输入信号在某个时刻的对地极性,在电路中用符号“+”和“-”表示瞬时极性的正和负,并以此为依据,逐级推出电路中各相关点电流的流向和电位极性,从而得出输出信号的极性;(3)根据输出信号的极性判断出反馈信号的极性;(4)根据反馈信号和输入信号的极性及连接方式,判断净输入信号,若反馈信号使基本放大电路的净输入信号增强,则为正反馈;若反馈信号使基本放大电路的净输入信号削弱,则为负反馈。
3.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一般表达式是什么? 【解题过程】负反馈放大电路的一般表达式为F 1AA AF=+4. 负反馈放大电路有哪四种组态?如何判断?【解题过程】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四种组态为电压并联负反馈、电压串联负反馈,电流并联负反馈,电流串联负反馈,具体判断方法在正文6.5中有详细描述。
5. 负反馈对电路性能产生什么影响?【解题过程】负反馈对电路性能产生如下影响:提高闭环增益的稳定性、扩展闭环增益的通频带、减小非线性失真、抑制放大电路内部的噪声。
6. 电路如题图6.6 (a)、(b)所示。
(1)判断图示电路的反馈极性及类型;(2)求出反馈电路的反馈系数。
电工电子技术基本教程第2版第5章习题解答

电工电子技术基本教程习题解答北京工商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工电子基础教研室第5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5-1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开环放大倍数A =2000,反馈电路的反馈系数F =0.007。
求:(1)闭环放大倍数A f =?(2)若A 发生±15%的变化,A f 的相对变化范围为何值? 解: (1)3133007020*******1..AF A A f =×+=+=(2)%%)(.A dA AF A dA ff 115007020001111±=±××+=⋅+=5-2 图5-11所示反相输入运放电路,若要求OI25u u =,输入电阻,试选配外接电阻R 1、R 2、R F 的阻值。
i 20k r >Ω解:反相输入运放电路r i =R 1,要使,可选 i 20k r >ΩR 1=20~30 k Ω由于O f I 1u Ru R =− 可选ΩΩk ~k )~(R u u R iof 7505003020251=×==按照外接等效电阻R += R –:f 121f f 1///1/R R R R R R R R ⎛⎞==⎜⎟+⎝⎠1 ΩΩk .~.k )~(85282319302025125=+=5-3 如图5-34 所示运算放大器电路,电阻R R 41=。
当输入信号t sin u i ω8=mV 时,试分别计算开关K 断开和闭合时的输出电压u 。
图5-34 题5-3图解:⑴ 开关K 断开时,t sin -u R R Ru i o ω164=+−= mV ⑵ 开关K 闭合时,R u -R u o i 43=,t sin u o ω332−= mV5-4 在图5-35所示的电路中,已知12R R F =,V u i 2−=。
试求输出电压,并说明放大器A1的作用。
ou图5-35题5-4图解:V u R R u R R u i1F o1F o 411=⎟⎟⎠⎞⎜⎜⎝⎛−=⎟⎟⎠⎞⎜⎜⎝⎛−= 运放A1接成电压跟随器,使输入阻抗趋于无限大,以减轻信号源负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习题参考答案5-1 试判断图5-22所示集成运放电路的反馈类型。
a) b)图5-22题5-1的图答 (a )F R 、1R :引入串联电压负反馈。
(b )F R 、1R :引入了正反馈。
5-2 电路如图5-23所示,解答下列为题: 1)1F R 引入了何种反馈,其作用如何? 2)2F R 引入了何种反馈,其作用如何?图5-23 题5-2图解 1)1F R 、3E R 引入的是直流电流并联负反馈。
其作用是稳定静态电流2E I 。
其稳定过程如下:↓↓→↓→↑→↑→↑→↑→2211122E B C C B E E I I U I I U I2)2F R 引入的是交、直流电压串联负反馈。
其作用是交流电压串联负反馈可改善放大器的性能,如提高电压放大倍数的稳定性、减小非线性失真、抑制干扰和噪声、展宽放大电路的通频带等。
由于是电压负反馈还可使反馈环路内的输出电阻降低)1(AF +倍。
由于是串联反馈可使反馈环路内的输入电阻增加)1(AF +倍。
2F R 引入的直流电压串联负反馈的作用是稳定静态电压2C U ,其稳定过程如下:↓↑→↑→↓→↓→↑→↑→2211112C C C C B E C U I U I I u U5-3 在图5-24所示的两级放大电路中,(1)那些是直流负反馈;(2)哪些是交流负反馈,并说明其类型;(3)如果F R 不接在T 2的集电极,而是接在C 2与L R 之间,两者有何不同?(4)如果F R 的另一端不是接在T 1的发射极,而是接在它的基极,有何不同,是否会变为正反馈?5-24 题5-3图解 1)1E R 、2E R 直流串联电流负反馈,F R 、1E R 直流电压串联负反馈。
2)F R 、1E R 交流电压串联负反馈。
3)如果F R 不接在T 2的集电极,而是接在C 2与L R 之间,则F R 、1E R 只有交流电压串联负反馈,没有直流反馈。
4)如果F R 的另一端不是接在T 1的发射极,而是接在它的基极,则变为正反馈。
5-4 对图5-25所示电路,该电路都引进了哪些级间反馈?判断其反馈类型。
图图5-25 题5-4图答 6R 、7R 引入直流电压并联负反馈;4R 引入交、直流电流串联负反馈。
5-5 放大电路如图5-26所示,试分别判断各电路反馈的极性和组态。
答 (a )F R 、1R :串联电流负反馈;(b )F R 、1R :正反馈。
图5-26 题5-5的图5-6 说明图5-27所示各电路的反馈类型,并说明哪些可以稳定输出电压;哪些可以稳定输出电流;哪些可以提高输入电阻;哪些可以降低输出电阻。
a) b)c) d)图5-27 题5-6图解 根据电路结构可知反馈若从输出端引出则为电压反馈,若从非输出端引出则为电流反馈;反馈若引回到输入端则为并联反馈,若引回到非输入端则为串联反馈。
然后再根据瞬时极性法判断是正反馈或是负反馈。
(a)1F R 、1E R 、3E R :1~3级间电流串联负反馈,可稳定电流,提高输入电阻; (b)F R :电压并联负反馈,可稳定电压、降低输出电阻; (c)F R 、1E R 、C :电压串联正反馈;(d)1F R 、1E R :电压串联负反馈,可稳定电压、降低输出电阻、提高输入电阻;2F R 直流电流并联负反馈,可稳定电流。
5-7图5-28所示的电路为两级放大电路构成,1F R 构成第一级反馈,2F R 构成第二级反馈,F R 构成两级之间的反馈。
试判断它们分别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若是负反馈,判断其反馈组态。
图5-28 题5-7图答 1F R :电压串联负反馈;2F R :电压并联负反馈;F R :电压并联负反馈。
5-8 如果需要实现下列要求,在交流放大电路中应引入哪种类型的负反馈? (1) 要求输出电压o U 基本稳定,并能提高输入电阻。
(2) 要求输出电流c I 基本稳定,并能减小输入电阻。
(3) 要求输出电流c I 基本稳定,并能提高输出电阻。
答 (1)应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 (2)应引入电流并联负反馈; (3)应引入电流串联负反馈;5-9 在图5-29所示的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后,希望:1)降输入电阻;2)输出端接上(或改变)负载电阻L R 时,输出电压变化小。
试问应引入何种组态的反馈?在图上接入反馈网络。
答 1)欲降低输入电阻应引入并联反馈;2)欲使输出电压变化小应引入电压负反馈反馈; 图5-29 题5-9图故应引入并联电压负反馈。
如图5-29虚线所示。
5-10 在图5-30所示的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后,希望:1)能够使电路输出电压稳定;2)信号源向放大电路提供的电流较小。
试问应引入何种组态的反馈?在图上接入反馈网络。
答 1)欲使输出电压稳定应引入电压负反馈反馈;2)欲信号源向放大电路提供的电流较小应提高输入电阻,应引入串联反馈;故应引入串联电压负反馈。
如图5-30虚线所示。
图5-30 题5-10图5-11某放大器无负反馈时,电压增益相对变化量为25%,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之后,电压增益100=•uf A ,相对变化量为1%,试求无反馈时的电压增益•A 和反馈系数•F 的大小。
解 由于AFA dA A dA ufuf +⋅=11故 AA uf 25.001.0=解得2500=A ,0096.0=F5-12 在图5-31所示的两个电路中,集成运放的最大输出电压V U om 13±=。
试分别说明,在下列三种情况下,是否存在反馈?若存在反馈,是什么类型的反馈? ⑴当m 点接至a 点时;(2)当m 点接至b 点时;(3)当m 点接“地”时。
a )b )图5-31 题5-12图答 (1)当m 点接至a 点时:a )为电压串联负反馈;b )为电压并联负反馈; (2)当m 点接至b 点时:a )和b )均为正反馈; (3)当m 点接“地”时:a )和b )均无反馈。
5-13对于图5-32所示的正弦波振荡器,解答下列问题: 1) 它属于何种形式的振荡器?2) 该电路能否满足起振的相位条件和幅值条件? 3) 该电路有无稳幅措施?估算振荡波形的振幅值。
4) 估算该振荡器的振荡频率。
电路参数为:Ω=k 19R ,F 005.0μ=C ,Ω=k 3.201R ,Ω=k 102R ,Ω=k 13R ,Ω=k 34R ,Ω=k 15R ,Ω=k 36R解 1)该电路是采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同相输入比例运算放大器和RC 串并联选频网络构成的文氏电桥振荡器。
2)从运算放大器和选频网络组成的反馈环路来看,运算放大器式同相输入,其输出与输入信号相位相同。
选频网络在谐振频率下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相位亦相同,因此满足自激振荡的相位条件,即0=+A F ϕϕ。
图5-32 题5-13图在谐振频率下,选频网络的反馈系数是31=F ,这就要求基本放大电路,也就是引至运算放大器反相端的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A 必须略大于3,以满足起振的幅值条件,根据所给电路参数可知:3.3103.201121=+=+=R R A 综上,该电路既满足自激振荡的相位条件又满足幅值条件,是可以产生自激振荡的。
3) 该电路有稳定振幅的措施。
1V D 、3R 、4R 组成负向限幅环节,2V D 、5R 、6R 组成正向限幅环节。
其工作过程是:振荡器起振后,振幅不断升高,当振幅升高到某一数值,o u 的负半波峰值使二极管1V D 导通,o u 的正半波峰值使二极管2V D 导通。
二极管导通后,负反馈加强,使基本放大器的增益下降,因而限制了振幅的进一步增高。
根据电路参数,可估算振荡波形振幅的值: 运算放大器反相端电压o o o u u u R R R u 33.0103.2010212=+=+=-限幅网络的分压值o o u E u R R R E R R R u 43414344331+=+++=同理o u E u 43412+-=设二极管的死区电压为V 5.0,则当V 5.02+=-u u 时,2V D 导通而正向限幅,正向限幅值om U 可由下式求出:5.033.04341+=+-om om U U E 从而得 V 12.10=om U因负向与正向限幅是对称的,所以振荡器输出电压o u 得振幅约为V 12.10±=om U 。
4)该振荡器的振荡频率为:kHz 18.310005.0101014.32121630=⨯⨯⨯⨯⨯==-RC f π 5-14 图5-33是用运算放大器构成的音频信号发生器的简化电路。
(1)1R 大致调到多大才能起振?(2)p R 为双联电位器,可从0调到Ωk 4.14,试求振荡频率的调节范围。
图5-33 题5-14图解 (1)RC 串并联电路振荡频率为RCf π210=当0f f =时,0=F ϕ而 0=A ϕ(同向输入) 所以满足起振的相位条件。
在谐振频率下,选频网络的反馈系数是31=F ,这就要求引至运算放大器反相端的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A 必须大于3,以满足起振的幅值条件,根据所给电路参数可知:1211R R R A F F ++=所以当3>A 即k Ω5.11<R 时该电路可以起振。
(2)当0=P R 时 RC f π21=63101.0106.121-⨯⨯⨯⨯=πHz 2.995=当k Ω4.14=P R 时 C R R f P )(21+=π63101.0101621-⨯⨯⨯⨯=πHz 5.99= 此电路振荡频率的调节范围为Hz 2.995~5.995-15 某音频信号发生器的原理电路如图5-34所示。
Ω=k R 101,Ω=k R F 22,其它电路参数如图所示。
求:1)该电路能否满足振荡的相位条件和幅值条件。
2)若图中1R 换成热敏电阻t R ,t R 的温度系数取正还是取负?3)若同轴电位器P R 从Ωk 1变到Ωk 10,计算电路振荡频率的调节范围。
图5-34 题5-15图解 1)从运算放大器和选频网络组成的反馈环路来看,运算放大器式同相输入,其输出与输入信号相位相同。
选频网络在谐振频率下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相位亦相同,因此满足自激振荡的相位条件,即0=+A F ϕϕ在谐振频率下,选频网络的反馈系数 2.31022111=+=+=R R F F 3> 综上,该电路既满足自激振荡的相位条件又满足幅值条件,是可以产生自激振荡的。
2)t R 的温度系数应取正。
o u 的振幅为o U ,如果温度升高导致o U 升高,则有:↓↑→↑→↑→o Rt t o U U R U 从而保证o U 稳定。
3)当同轴电位器k Ω1=P R 时Hz 1048106600102314.321)(211230=⨯⨯⨯⨯⨯=+=-C R R f P π当同轴电位器k Ω10=P R 时Hz 753106600103214.321)(211230=⨯⨯⨯⨯⨯=+=-C R R f P π所以该电路振荡频率的调节范围为Hz 1048~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