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R Language Proficiency Scale

合集下载

自然语言处理中的词义消歧方法评估指标

自然语言处理中的词义消歧方法评估指标

自然语言处理中的词义消歧方法评估指标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是人工智能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涉及到词义消歧(Word Sense Disambiguation,WSD)是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词义消歧指的是在文本中确定一个词语的正确含义,因为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能有不同的意思。

在NLP中,评估词义消歧方法的指标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评估指标。

一、准确率(Accuracy)准确率是评估词义消歧方法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它表示在所有的词义消歧决策中,正确的决策所占的比例。

具体计算公式为:准确率 = 正确决策数量 / 总决策数量然而,准确率并不是唯一的评估指标,因为它无法反映出不同词义的重要程度和难易程度。

二、精确率(Precision)和召回率(Recall)精确率和召回率是另外两个常用的评估指标,它们常常结合使用。

精确率表示在所有被判定为某个词义的样本中,真正属于该词义的样本所占的比例。

召回率表示在所有属于某个词义的样本中,被正确判定为该词义的样本所占的比例。

精确率 = 真正属于某个词义的样本数量 / 所有被判定为该词义的样本数量召回率 = 真正属于某个词义的样本数量 / 所有属于该词义的样本数量精确率和召回率的计算方式使得它们能够更好地反映出不同词义的重要程度和难易程度。

三、F1值F1值是精确率和召回率的综合指标,它是精确率和召回率的调和平均值。

F1值的计算公式为:F1 = 2 * (精确率 * 召回率) / (精确率 + 召回率)F1值能够更全面地评估词义消歧方法的性能,因为它综合考虑了精确率和召回率。

四、信息增益(Information Gain)信息增益是一种基于信息论的评估指标,它用于衡量一个特征对于分类任务的重要程度。

在词义消歧中,可以将每个词义作为一个类别,将特征作为一个词义的上下文,然后计算信息增益。

信息增益的计算公式为:信息增益 = H(词义) - H(词义|特征)其中,H(词义)表示词义的熵,H(词义|特征)表示在已知特征的条件下,词义的条件熵。

自然语言处理概述外文翻译

自然语言处理概述外文翻译

自然语言处理概述外文翻译
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简称NLP)是计
算机科学、人工智能以及语言学等学科交叉的一个领域。

其研究内
容就是让计算机能够理解、处理和生成自然语言的信息。

NLP的应
用非常广泛,例如自动翻译、语音识别、文本分析和问答系统等等。

在NLP领域中,最常见的任务有自然语言理解(Natu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简称NLU)和自然语言生成(Natural Language Generation,简称NLG)。

自然语言理解是指将自然语言转化成计算机可以理解的形式。

这其中包括分词、词性标注、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和实体识别等。

其中,分词是将连续的文本切割成有意义的词汇序列,词性标注是
指为每个词汇标注其词性,语法分析是指分析句子的句法结构,语
义分析是指理解句子的意义,实体识别是指从文本中识别出特定的
实体(人名、地名、组织机构名等)。

自然语言生成则是指根据要求生成自然语言文本。

其基本过程
就是先从语言知识中找到适当的表达,然后将这些表达组合成符合
要求的句子。

自然语言生成在自动化问答、智能对话系统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和hsk

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和hsk

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和HSK国际汉语能力标准(Chinese Language Proficiency Scales for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以下简称ILR)是为了提高汉语教学和学习的国际水平而制定的一套标准,而汉语水平考试(Hanyu Shuiping Kaoshi,以下简称HSK)是中国为非母语者设计的一种用于测试他们汉语语言水平的标准化考试。

以下是关于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和HSK的详细信息:国际汉语能力标准(ILR)背景与制定目的:国际汉语能力标准是由国家汉办和美国国务院合作研制的,旨在为汉语教学和学习提供一个国际化的、标准化的评估体系。

其制定目的包括:提高全球范围内的汉语教育水平。

为学习者提供清晰的学习路径和目标。

促进各国之间的汉语教育交流与合作。

标准结构: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分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分别设有不同等级的描述,从初级到高级,具体分为1-10级。

每个级别都明确了相应的语言技能和语境。

评估内容:评估内容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交际能力等多个方面。

对于每个级别,都有相应的任务和情境,学习者需要在真实场景中展示其语言运用能力。

应用范围:ILR标准不仅在中国本土被广泛应用,也被国际上的汉语教学机构采用,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全球通用的评估标准。

汉语水平考试(HSK)背景与制定目的:HSK是中国为非母语者制定的一种汉语水平测试,由国家汉办主管,旨在帮助评估学生的汉语水平,并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学习和工作机会。

HSK考试分为HSK一至HSK六级,对应学习者的不同水平。

考试结构:HSK考试主要包括听力、阅读、写作三个部分。

其中,听力和阅读部分分为不同等级,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相应的考试。

评估内容:HSK评估内容涵盖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听力理解等方面。

不同级别的考试侧重点不同,更高级别的考试要求学习者在语言运用上更为熟练。

应用范围:HSK成绩在中国和许多其他国家的大学、研究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均被广泛接受,成为国际上认可的证明汉语水平的标准。

词汇复杂度的测量指标

词汇复杂度的测量指标

词汇复杂度的测量指标词汇复杂度是衡量文本中词汇选择和使用的难度程度的一种指标。

词汇复杂度高的文章往往使用了较为生僻、专业性较强或多样化的词汇,能够提升文章的表达力和阅读体验。

本文将以《人工智能:现实与未来》为题,从人类视角出发,对人工智能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一、引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旨在开发智能机器,使其能够模拟人类的思维和行为。

如今,AI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从自动驾驶汽车到智能家居,从机器人辅助手术到智能语音助手,其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二、现实应用1. 机器学习机器学习是AI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让机器学习大量数据并从中提取规律,使其能够自动进行任务执行和决策。

例如,搜索引擎通过机器学习算法不断优化搜索结果的准确性和相关性,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搜索体验。

2. 自然语言处理自然语言处理是让计算机理解和处理人类语言的技术,包括语音识别、语义分析、机器翻译等。

随着语音助手的普及,如苹果的Siri 和亚马逊的Alexa,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交互方式。

三、未来发展1. 强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是指具有与人类智能相媲美甚至超越人类智能的机器。

尽管目前的人工智能在特定领域已经表现出了惊人的能力,但要实现强人工智能仍面临诸多挑战,如通用人工智能的设计、伦理道德问题的考量等。

2. 人机融合人机融合是指人类与机器之间的深度合作和互补关系。

随着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与机器的交互将更加紧密和自然,人们将能够更好地利用机器的辅助来完成各种任务。

四、结语人工智能作为一种科技革命的驱动力量,正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尽管人工智能也面临着伦理、隐私和就业等诸多问题,但只要能够正确应对,我们相信人工智能将为人类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通过以上对人工智能的现实应用和未来发展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人工智能在不断进步和演变中,为人类带来了更多便利和机遇。

国外语言能力量表述评_韩宝成

国外语言能力量表述评_韩宝成
· 443 ·
2006 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 6 期
Prof iciency P lus 、Functionally Native P roficiency 。 F SI 量表影响甚大 , 后为美国政府其他部 门( 如 CIA , FBI 等) 采用 , 因此又称“ 跨部门语 言圆桌量 表( Interagency Language Roundtable Scale) ” , 简称 ILR 量表 。 ILR( FS I) 最初只有口 语标准 ,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 ILR 考试委员会相 继开发了听 、读 、写其他三项语言技能量表 , 并 对原口语量 表进行了细化 , 最终形 成包括听 、 说、 读、 写四项技能的语言能力量表 , 于 1983 年 正式发表 。 1985 年 , 经美国政府人事管理部门 ( Of fice of Personnel M anagement ) 审 核 , ILR ( FSI) 作为记录语言水平的官方标准正式颁布 。 IL R( F SI) 量表的每一级别对听 、 说 、读 、写 四项技能均有描述( 2005 年又开发了翻译能力 量表 ) ( Herzog 2006 ) 。 例如, 达到三级水平 ( General Professional P rof iciency ) 的考生 , 能够 “ 听懂包括专业领域技术讨论等在内的所有谈 话的主要内容 , 能基本理解谈话中的暗示和感 情色彩” , “ 能以正常速度阅读并基本理解各种 熟悉话题的真实书面材料” , “ 准确掌握足够的 结构和词汇 , 能有效参与大多数生活和专业话 题的正式及非正式交谈 , 口头表达中出现的小 错误不影响理解” , “ 能有效运用语言进行有关 生活和专业话题的正式及非正式写作 , 所掌握 的拼写 、 词汇 、结构足以准确传递信息 , 出现的 错误不影响理解” 。 由此可见 , 作为面向工作场 合的外语能力标准 , IL R( FSI ) 量表的第三级的 要求已经不低 。 F SI 有两点创新 : 一 、它首次采用考官和考 生面对面交谈方式对考生的口头交流能力做出 评估 , 带来了口语考试的变革 。 他们开发的口 语考试( Oral P roficiency Interview , OPI ) , 后经 其他机构不断完善 , 成为美国最重要 、 也是官方 承认的外语口语能力认证考试 。 二 、它首次采 用语言描述的办法对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口 头交际能力做出界定 , 为后续语言能力量表的 描述起到了典范作用 。 语言测试界指出 , I LR( FSI ) 量表的缺陷是 对中低水平区分不够细 , 级与级之间的过渡亦

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标准CEFR标准介绍

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标准CEFR标准介绍

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标准(CEFR)和EF SET标准英语测试简介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标准(The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简称CEFR)是被国际认可的描述语言能力和水平的标准。

在欧洲,CEFR被广泛接受,并且越来越多的运用到欧洲以外的世界围。

EFSET英语测试是现在世界上唯一一套针对所有CEFR英语水平等级(从A1到C2六个级别)设计的试题,可以精确判断出测试者的英文能力属于哪个CEFR级别。

而托福和雅思一般只能判断B2及以上,而不是所有的英语程度。

一、CEFR是什么?CEFR全名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即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标准,是官方对于不同阶段外语水平的描述。

除了CEFR还有其他类似的官方标准,比如美国的ACTFL (American Council on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 Proficiency Guidelines),加拿大的CLB(Canadian Language Benchmarks),以及ILR(Interagency Language Roundtable scale)等等。

CEFR标准可以针对很多种语言。

二、CEFR和EF SETCEFR主要是欧洲标准,并且专门为欧洲语种设计,可以被用来描述你的英语水平、德语水平,甚至爱沙尼亚语。

在CEFR的框架下,语言能力被分为以下六个等级:1、初学者级别/ EF SET score 1-30CEFR A1级别是英语水平的第一阶段,一般这个阶段就被叫做初学者,这也是CEFR(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标准)官方以及EFSET 的叫法。

实际上可能是存在低于A1级别(pre-A1)的英语水平的。

如果一个学生刚刚开始接触英语,或者从来没有学过英语,都可被归为pre-A1级别。

自然语言处理 语义理解能力 指标

自然语言处理 语义理解能力 指标

自然语言处理语义理解能力指标1. 介绍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是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旨在使计算机能够理解、分析和生成人类自然语言。

语义理解能力是自然语言处理中的核心任务之一,它涉及将自然语言文本转换为可被计算机理解和处理的形式,以实现更高级的功能,如机器翻译、文本分类、问答系统等。

语义理解能力指标是衡量自然语言处理系统效果的重要评估指标,它可以客观地反映系统在语义理解任务中的性能。

本文将深入探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的语义理解能力指标,包括常用的指标类型、评价方法以及其在具体任务中的应用。

2. 语义理解能力指标类型2.1 准确性指标准确性是衡量语义理解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大多数语义理解任务中,准确性指标可以通过计算系统输出与人工标注结果之间的匹配程度来衡量。

常用的准确性指标包括: - 准确率(Precision):系统正确识别的样本数占系统总输出样本数的比例。

- 召回率(Recall):系统正确识别的样本数占标注样本总数的比例。

- F1值:综合考虑准确率和召回率的指标,通过计算二者的调和平均值得到。

2.2 多样性指标多样性是衡量语义理解能力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在一些任务中,系统输出应具有多样性,以保证系统可以理解和处理多样化的语义。

常用的多样性指标包括: - BLEU:一种常用的机器翻译评价指标,用来衡量系统输出和参考答案之间的相似度,取值范围为0到1。

- 语义多样性指标:衡量系统在生成多样化的答案时的能力,如基于词频分布的指标、基于语义相似度的指标等。

2.3 效率指标效率是衡量语义理解能力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在实际应用中,系统需要能够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的文本数据,因此效率成为了评估指标之一。

常用的效率指标包括: - 处理时间:系统处理一定量文本所需的时间。

- 处理速度:系统每秒钟能够处理的文本数量。

3. 语义理解能力评价方法3.1 人工评价人工评价是最常用也是最直接的评价语义理解能力的方法。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语音识别中的使用方法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语音识别中的使用方法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语音识别中的使用方法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简称NLP)技术是一种通过计算机对人类语言进行处理和理解的技术。

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机器翻译、文本分类、情感分析以及语音识别。

语音识别技术旨在将语音信号转化为可被计算机处理的文本形式。

通过结合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语音识别系统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和分析人类语言。

下面将介绍一些在语音识别中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方法。

1. 语音信号的预处理:在进行语音识别之前,通常需要对语音信号进行预处理和特征提取。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用于降噪和去除语音信号中的无关信息,使其更具可识别性。

例如,可以利用NLP技术进行语音信号的去除谐波噪声和背景噪声,提高语音识别的准确性。

2. 声音特征提取: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以用于提取声音中的特征,以便进一步的语音识别。

通常使用Mel频率倒谱系数(Mel-Frequency Cepstral Coefficients,简称MFCC)来表示语音信号的特征。

MFCC是通过对语音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和滤波器组合而得到,可以提取语音信号的频率、能量和时域信息。

3. 语音识别模型的训练: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以用于训练语音识别模型。

通过建立语言模型和声学模型,可以提高语音识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语言模型是根据大规模语料库训练得到的,用于估计词序列的概率分布。

声学模型是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训练得到的,用于估计声学特征与文本之间的对应关系。

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训练数据进行预处理和特征选择,可以提高训练模型的效果。

4. 语音识别结果的后处理:在得到语音识别的结果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用于进一步的后处理和优化。

例如,可以使用N-gram语言模型进行词性标注和语法分析,以排除或修正可能的错误。

还可以使用命名实体识别和关系抽取技术,从识别结果中提取实体和关系信息。

这些技术有助于增加语音识别的准确性和语义理解能力。

国际汉语能力标准

国际汉语能力标准

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国际汉语能力标准》(The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Proficiency Standard, 简称ILR)是国际汉语能力等级的评估标准。

该标准是由中国国家汉办与美国外交语言局在2004年联合研发,并于2024年正式发布。

ILR是根据国际语言能力标准(ILR)和国际共同参考框架(CEFR)的原则,结合中国汉语及其教育实践而制定。

ILR标准主要包括六个等级,分别为ILR1到ILR6,代表了从初级到高级的汉语水平。

ILR标准主要针对非母语人士的汉语学习者,通过评估学习者的听、说、读、写和交际能力,来确定他们的汉语水平。

在听力方面,ILR标准要求学习者能够理解各种主题和语言形式的口语材料,包括日常生活对话、新闻报道和学术讲座等。

在口语方面,要求学习者能够用准确、流利的汉语进行交流,并能在不同主题下进行表达和讨论。

在阅读方面,要求学习者能够理解各种类型的文字材料,包括报纸、杂志、小说和学术论文等。

在写作方面,要求学习者能够写作各种类型的文体,如个人简历、信函、短文和学术文章等。

此外,ILR标准还要求学习者具备一定的汉语文化和背景知识。

ILR标准的实施可以帮助学习者和教师更好地评估学习者的汉语水平,以便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和教学计划。

该标准还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国际通用的汉语水平评估工具,使他们能够在国际间相互比较和沟通。

ILR标准的推出,标志着中国汉语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通过该标准的引导,中国汉语教育可以与国际汉语教育接轨,提高汉语教学的质量和全球影响力。

同时,ILR标准也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具挑战性和有意义的学习目标,激发了学习者的兴趣和动力。

总之,《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为汉语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学习路线图,促进了全球华语教育的发展和繁荣。

这一标准的推出将有助于更广泛地推广和普及中国文化和语言,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通过实施不同等级的ILR测试,学习者能够获得国际认可的汉语能力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为个人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标准CEFR标准介绍

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标准CEFR标准介绍

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标准(CEFR)和EF SET标准英语测试简介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标准(The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简称CEFR)是被国际认可的描述语言能力和水平的标准。

在欧洲,CEFR被广泛接受,并且越来越多的运用到欧洲以外的世界围。

EFSET英语测试是现在世界上唯一一套针对所有CEFR英语水平等级(从A1到C2六个级别)设计的试题,可以精确判断出测试者的英文能力属于哪个CEFR级别。

而托福和雅思一般只能判断B2及以上,而不是所有的英语程度。

一、CEFR是什么?CEFR全名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即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标准,是官方对于不同阶段外语水平的描述。

除了CEFR还有其他类似的官方标准,比如美国的ACTFL (American Council on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 Proficiency Guidelines),加拿大的CLB(Canadian Language Benchmarks),以及ILR(Interagency Language Roundtable scale)等等。

CEFR标准可以针对很多种语言。

二、CEFR和EF SETCEFR主要是欧洲标准,并且专门为欧洲语种设计,可以被用来描述你的英语水平、德语水平,甚至爱沙尼亚语。

在CEFR的框架下,语言能力被分为以下六个等级:1、初学者级别 / EF SET score 1-30CEFR A1级别是英语水平的第一阶段,一般这个阶段就被叫做初学者,这也是CEFR(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标准)官方以及EFSET的叫法。

实际上可能是存在低于A1级别(pre-A1)的英语水平的。

如果一个学生刚刚开始接触英语,或者从来没有学过英语,都可被归为pre-A1级别。

美国罗德岛大学中文领航项目如何融科技于中文教学

美国罗德岛大学中文领航项目如何融科技于中文教学

美国罗德岛大学中文领航项目如何融科技于中文教学何文潮 美国罗德岛大学现代与古典语言文学系提 要 美国罗德岛大学中文领航项目以培养全球化专业人士为目标,创立了以语言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大力发展电脑辅助语言教学,从一年级起采用“电脑中文”,用“电写”大面积替代手写,形成以电写为主、手写为辅的教学体系,加速了学生学习中文的进程,奠定了用电脑辅助中文教学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罗大领航根据项目本身的特点,通过多年的摸索,参考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ACTFL)的语言能力标准和测试体系,制定各年级、各阶段要达到的水平能力目标。

罗大领航以二语习得理论为指导,创立了4个“C”的核心教学大纲,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大量使用电脑辅助语言教学,使学生愉快、高效和快速地学习中文。

关键词 电脑科技;“电脑中文”;电脑辅助语言教学;中文领航项目;以语言能力为导向的教学Abstract The Chinese Language Flagship Program at the 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 in the U.S., aims to cultivate global professionals and it has created the mode of proficiency-oriented Chineselanguage teaching. In its teaching, it strives to develop the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CALL) and adopts the “Computer Chinese” approach since the first year, which largely replaceshandwriting with computer input, and has created a teaching system for processing Chinesecharacters with computer input as the main and handwriting as the supplementary method, whichfastens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Chinese, laying a good foundation for teaching Chinese with theassistanc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Based on thi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gram itself,through years of exploration, the Chinese Language Flagship Program has set up the proficiencygoals for every level and stage of learning referring to the ACTFL Proficiency Guidelines andthe testing system. Guided by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 it has invented the 4Ccore curriculum, which applies CALL extensively, making students happily and efficiently learnChinese at a fast pace.Key words computer technology; “Computer Chinese”; CALL; Chinese Language Flagship Program;proficiency-oriented teaching在目前的互联网和数字时代,如何用电脑科技辅助汉语教学是一个热门议题。

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标准CEFR标准介绍

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标准CEFR标准介绍

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标准(CEFR)和EF SET标准英语测试简介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标准(The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简称CEFR)是被国际认可的描述语言能力和水平的标准。

在欧洲,CEFR被广泛接受,并且越来越多的运用到欧洲以外的世界范围内。

EFSET英语测试是现在世界上唯一一套针对所有CEFR英语水平等级(从A1到C2六个级别)设计的试题,可以精确判断出测试者的英文能力属于哪个CEFR级别。

而托福和雅思一般只能判断B2及以上,而不是所有的英语程度。

一、CEFR是什么?CEFR 全名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即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标准,是官方对于不同阶段外语水平的描述。

除了CEFR还有其他类似的官方标准,比如美国的ACTFL (American Council on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 Proficiency Guidelines),力口拿大的CLB ( Canadian Language Benchmarks),以及ILR (Interagency Language Roundtable scale)等等。

CEFR 标准可以针对很多种语言。

二、CEFR 和 EF SETCEFR主要是欧洲标准,并且专门为欧洲语种设计,可以被用来描述你的英语水平、德语水平,甚至爱沙尼亚语。

在CEFR的框架下,语言能力被分为以下六个等级:1、初学者级别/ EF SET score 1-30CEFR A1级别是英语水平的第一阶段,一般这个阶段就被叫做初学者,这也是CEFR (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标准)官方以及EFSET 的叫法。

实际上可能是存在低于A1级别(pre-A1)的英语水平的。

如果一个学生刚刚开始接触英语,或者从来没有学过英语,都可被归为pre-A1级别。

情景-任务理论视角下的中外陆军联合军演外语能力模型构建

情景-任务理论视角下的中外陆军联合军演外语能力模型构建

第42卷第4期2021年7月云梦学刊Journal of YunmengVol.42,No.4Jul.2021情景-任务理论视角下的中外陆军联合军演外语能力模型构建武啸剑肖蓉(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73)摘要:根据情景-任务理论,联合军演中的独立情景共有三种,分别是“对接磋商”“联演实施”和“总结评估”,针对这些情景构建的总体外语能力模型由通用外语能力、通用军事外语能力、外国文化基础素养、外国军事文化素养、国际军事礼仪与外交意识、联演军事外语行动能力组成。

针对每个独立情景各自包含的具体情景任务而构建的具体外语能力模型,客观反映了联合军演总体上、各阶段以及具体的语言活动对外语能力的基本需求。

关键词:情景-任务理论;联合军演;外语能力模型中图分类号:H0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365(2021)04-0088-13国际联合军演已成为当前世界军事大国之间以及大国与普通国家之间开展军事竞争、军事斗争、军事交流与军事合作的重要界面和平台“因此,跨国家、跨语言、跨文化、跨区域的联合军演已经成为世界一流军队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而影响联合军演的重要因素就是参演部队的军事外语能力[1](当前,提升国际联合军演中所需的外语能力是参演部队官兵所面对的重要课题“其中首要的环节就是联合军演中参演人员在军事演习中所需要的语言能力主要模块、整体模型及其在演习各阶段中的具体模块要求和细节要求(有鉴于此,本研究在相关理论指导下,以2018年某次中外人道主义救援减灾联合演练为案例开展系统研究,希望籍此为联合军演的语言能力主要指标及其模型构建提供尝试性探索,为未来中外联合军演外语能力的模块化建设、能力指标体系和具体指标构建提供参考(—、语言能力量表语言能力量表是基于语言的不同能力建立的(“语言能力”最有影响的定义出自乔姆斯基,指的是同质的语言知识或语法知识,是心理状态、心理器官或认知结构,是天赋的、绝对的心理特征;语言能力不是怎样使用语言知识的能力,不是过程或实际运用[2](Llurda将“语言能力”定义为“使用一门语言的能力——无论是第一语言还是第二语言”[3](Taylor保留了C homsky关于“能力”和“表达”的概念,并使用术语“熟练”来表示“类似于使用能力的能力”[4](此外,Jennings和Taskett都曾指出,“语言能力”是用来强调语言行为的互动性和交际性的,重点关注其中涉及的各种类型的语言能力[5]罠当收稿日期:2020-12-16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防和军队改革视野下的国防语言能力建设研究”(16ZDA210)(作者简介:武啸剑,男,河北张家口人,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博士研究生;肖蓉,女,湖南长沙人,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军事外语系讲师,博士后“第4期武啸剑肖蓉:情景-任务理论视角下的中外陆军联合军演外语能力模型构建89前,人们越来越注重对语言能力进行系统化的区分、组建、度量、培养和评价,语言能力量表也由此产生”(一)通用语言能力量表语言能力量表(Language Capability Scale),又称语言能力标准(Language Proficiency Standards),是指对语用者使用某种语言能力的一系列描述[7]遥较早的语言能力/熟练度量表(Language Ability/Proficiency Scale)是美国政府于1955年制定的《外交学院口语能力量表》(FSI),主要用以评价外国军事人员英语口语水平。

自然语言处理中常见的句子生成性能测试(Ⅰ)

自然语言处理中常见的句子生成性能测试(Ⅰ)

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和语言学的交叉学科,旨在让计算机能够理解、解释和生成人类语言。

随着人们对NLP技术的需求不断增长,句子生成性能测试成为了NLP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测试内容在进行句子生成性能测试时,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文法正确性:句子生成的基本要求是语法正确,即句子应符合语言的基本语法规则。

这需要测试模型是否能够正确构建句子的结构,包括主谓宾等基本语法成分的组合。

2. 语义连贯性:除了语法正确外,句子还需要具备语义连贯性,即句子的意思应该是连贯的、合乎逻辑的。

测试时需要关注模型是否能够生成合理的语义表达。

3. 上下文一致性:在实际应用中,句子通常是处于某个特定的上下文环境中的,因此句子生成模型还需要考虑上下文的一致性。

测试时需要关注模型是否能够根据上下文环境生成合适的句子。

二、测试方法为了评估句子生成模型的性能,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测试方法:1. 人工评估:这是最直接、最直观的测试方法。

通过邀请人工评测员对模型生成的句子进行评分,从而得到模型性能的客观评价。

但是这种方法成本较高,且评价结果可能受主观因素影响。

2. 语言模型评估指标:语言模型评估指标如困惑度(Perplexity)、BLEU 得分等可以用来评估模型生成的句子在语言模型上的性能。

这些指标可以从句子的结构、语义等方面对模型进行评价。

3. 人机对比测试:通过让人类和模型生成的句子进行对比,从而评估模型生成的句子与人类的句子在语法、语义、上下文等方面的差异。

这种方法可以直观地展现模型的性能。

三、常见问题在句子生成性能测试中,常见的问题包括:1. 语法错误:模型生成的句子可能存在语法错误,如主谓不一致、单复数不一致等。

这些错误会影响句子的可读性和理解性。

2. 语义不连贯:模型生成的句子可能在语义上不连贯,即句子的意思不合乎逻辑。

这会导致句子无法正确表达所要表达的意思。

自然语言处理中常见的句法分析评估指标(八)

自然语言处理中常见的句法分析评估指标(八)

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是一门涉及人类语言与计算机之间互动的领域,其中句法分析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句法分析是指对句子的结构和语法关系进行分析和判断,是NLP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进行句法分析时,需要使用一系列的评估指标来评估分析的准确性和效果。

本文将介绍自然语言处理中常见的句法分析评估指标。

1. 无歧义性在句法分析中,句子的歧义性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一个句子可能有多种解释和结构,因此句法分析的准确性需要考虑句子的歧义性。

评估指标中,无歧义性通常是通过歧义率来进行评价。

歧义率是指一个句子中平均每个词的平均歧义数。

对于一个句子来说,歧义率越低,表示句法分析的准确性越高。

2. 句法结构准确性句法结构准确性是句法分析中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句法结构准确性是指句法分析得到的结构是否符合语法规则和句子的实际含义。

评估指标中,通常使用F1值来评价句法结构的准确性。

F1值是精确率和召回率的调和平均值,用来综合评价句法分析的准确性。

在句法分析中,F1值越高,表示句法结构的准确性越高。

3. 覆盖范围句法分析的覆盖范围是指句法分析系统对于不同类型的句子能否进行准确分析和处理。

评估指标中,通常使用覆盖率来评价句法分析的覆盖范围。

覆盖率是指系统对于不同类型句子的正确分析比例。

一个优秀的句法分析系统应该具有较高的覆盖率,能够对不同类型的句子进行准确分析。

4. 处理速度句法分析的处理速度也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

在实际应用中,句法分析需要具有较快的处理速度,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对句子的分析。

评估指标中,通常使用处理速度来评价句法分析的效率。

处理速度是指系统对于不同长度句子的平均处理时间。

一个高效的句法分析系统应该具有较快的处理速度。

5. 对特定语言的适应性句法分析系统对于特定语言的适应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

不同语言的语法规则和结构各不相同,因此句法分析系统需要能够适应不同语言的特点。

自然语言处理中常见的语义相似度计算评估指标(Ⅰ)

自然语言处理中常见的语义相似度计算评估指标(Ⅰ)

自然语言处理中常见的语义相似度计算评估指标一、引言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是语义相似度计算。

语义相似度计算是指对两个句子或词语之间的语义相似程度进行量化评估,是NLP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许多NLP任务的基础。

为了准确度量语义相似度,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评估指标。

本文将对自然语言处理中常见的语义相似度计算评估指标进行介绍和分析。

二、基于词向量的语义相似度计算评估指标1. 余弦相似度余弦相似度是一种最基本的相似度计算方法,它衡量了两个向量方向的相似度。

在自然语言处理中,可以将词向量视为一个n维向量,而两个词之间的语义相似度则可以通过计算它们的词向量的余弦相似度来评估。

一般来说,余弦相似度的取值范围在-1到1之间,值越接近1表示两个词的语义越相似。

2. 欧氏距离欧氏距离是另一种常见的相似度计算方法,它用来衡量两个向量之间的距离。

在自然语言处理中,可以利用词向量的欧氏距离来评估两个词的语义相似度。

与余弦相似度不同,欧氏距离的取值范围在0到正无穷之间,值越小表示两个词的语义越相似。

三、基于语义网络的语义相似度计算评估指标1. 词义相似度词义相似度是一种基于语义网络的相似度计算方法,它通过计算两个词在语义网络中的相似程度来评估它们的语义相似度。

在自然语言处理中,常用的语义网络包括WordNet和ConceptNet等。

词义相似度的计算可以基于词语在语义网络中的层次位置、关联性和语义路径等因素,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词语之间的语义相似度。

2. 信息检索模型信息检索模型是一种基于语义网络的相似度计算方法,它通过计算两个词在语义网络中的关联性来评估它们的语义相似度。

在自然语言处理中,信息检索模型经常被用于文本相似度计算和推荐系统中。

这种方法可以综合考虑词语在语义网络中的关联性和权重,因此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词语之间的语义相似度。

语言清晰度指数的设计方法

语言清晰度指数的设计方法

语言清晰度指数的设计方法1. 简介语言清晰度是指在交流过程中使用的语言是否清晰明确,能够准确表达思想和意图的能力。

语言清晰度指数是一种评估语言清晰度的度量方法。

本文将介绍语言清晰度指数的设计方法,包括指标选取、数据收集和计算方法等。

2. 指标选取为了设计一个有效的语言清晰度指数,需要选择准确反映语言清晰度的指标。

常用的指标包括:•词汇丰富度:反映一个人所掌握的词汇量和使用频率。

词汇丰富的人能够更准确地选择恰当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提高语言的清晰度。

•语法准确性:反映一个人在语法使用上的准确程度。

语法错误会导致表达不清晰,因此语法准确性是衡量语言清晰度的重要指标。

•逻辑严密性:反映一个人的思维是否清晰,论述是否连贯。

逻辑严密性能够帮助表达者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使交流更加清晰明了。

•信息量:反映一个人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传达的信息量。

信息量大的表达更为详尽,增加了交流的清晰度。

3. 数据收集为了计算语言清晰度指数,需要收集大量的语言数据。

数据收集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文本数据:收集大量的书籍、文章、新闻等文本数据,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行分析,提取出词汇丰富度、语法准确性等指标。

•语音数据:收集大量的说话录音数据,通过语音识别技术将语音转换为文本,并对文本进行进一步的语言清晰度分析。

•问卷调查:设计一份针对语言清晰度的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4. 计算方法在收集到足够的数据后,可以使用以下方法计算语言清晰度指数:•词汇丰富度指数计算:可以使用词频统计的方法计算词汇丰富度指数,即某个词在语料库中出现的频率。

•语法准确性指数计算:可以使用语法分析技术对文本数据进行分析,统计语法错误的数量来计算语法准确性指数。

•逻辑严密性指数计算:可以使用逻辑关系分析技术对文本数据进行分析,评估论述的连贯性、论据的合理性,从而计算逻辑严密性指数。

•信息量指数计算:可以使用信息熵的方法来计算信息量指数,即根据文本中的信息内容和长度来评估信息量的多少。

论ILR与CEFR对航海类专业英语听说能力评估框架的适用性

论ILR与CEFR对航海类专业英语听说能力评估框架的适用性

论ILR与CEFR对航海类专业英语听说能力评估框架的适用性作者:王英力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21期王英力(大连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26)摘要:《跨部门语言圆桌标准》(ILR)和《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CEFR)都是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语言能力标准,对外语教学大纲、课程设置、考试测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航海类专业英语听说教学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就应该有个性化的教学大纲和水平评估框架。

基于Hutchison和Waters等著名学者对需求分析的研究理论,探究已从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完成与英语听说能力相关的交际任务时需要具备的语言能力,将语言能力需求分析的结果与ILR和CEFR的语言能力标准尽心匹配,通过比较及匹配研究,确定更适合作为制定航海类专业英语听说能力评估框架的参照标准。

关键词:ILR;CEFR;航海类专业英语;评估框架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1-0149-02基金项目:本文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3132014017)“ILR 与CEFR对航海类专业英语听说能力评估框架适用性研究”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王英力(1988-),女,辽宁省大连市,硕士研究生,大连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一、ILR与CEFR标准简述(一)《跨部门语言圆桌标准》美国《跨部门语言圆桌标准》(Interagency Language Roundtable Scale,以下简称ILR)是由二战以后美国外交学院(Interagency Language Roundtable Scale,以下简FSI)制定的《口语能力等级量表》演变而来的,主要面向工作场合,用于评定外事人员的外语能力。

(二)《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Learning,Teaching,Assessment,以下简称CEFR)是欧洲理事会编制的欧洲各国语言教学大纲编写、课程设置、考试评估的共同参考框架。

languageproficiency名词解释

languageproficiency名词解释

languageproficiency名词解释嘿,咱今儿个就来唠唠“language proficiency”这个词儿哈!language proficiency 呢,简单说就是语言熟练程度啦!就好比你学骑自行车,从歪歪扭扭到能在路上自由驰骋,这就是你骑自行车的熟练程度提高啦!那 language proficiency 也是这么个道理呀!
比如说,你学英语,一开始可能只会说几句简单的问候语,像“Hello”“How are you”之类的。

但随着你不断学习、练习,你能说的句
子越来越长,越来越复杂,还能跟外国人进行流畅的对话呢!这就是
你的英语 language proficiency 在提升呀!
再想想,一个精通多国语言的人,那他的 language proficiency 得多
高呀!就像一个武林高手,各种武功招式都耍得特别溜!人家可以轻
松地在不同语言之间切换,和不同国家的人交流都毫无压力呢!
咱身边肯定也有这样的人呀,你看那谁谁谁,英语说得可棒啦,跟
外国人聊天一点都不怯场,这就是 language proficiency 高的表现呀!
那咱是不是也得加把劲,努力提高自己的 language proficiency 呢?难
道咱就甘心落后吗?
咱学习语言,不就是为了能更好地和别人交流,了解不同的文化吗?那要做到这些,没有一定的 language proficiency 可不行呀!所以呀,
咱得下功夫,多听、多说、多读、多写,让自己的 language proficiency 蹭蹭往上涨!
总之呢,language proficiency 就是衡量我们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咱可不能小瞧它!咱得朝着更高的language proficiency 努力前进!。

自然语言处理中的性能评估指标解析

自然语言处理中的性能评估指标解析

自然语言处理中的性能评估指标解析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是人工智能领域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它涉及了文本处理、语义理解、机器翻译等多个方面。

在NLP的研究和应用过程中,性能评估指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解析NLP中常用的性能评估指标,探讨其意义和应用。

一、准确率(Accuracy)准确率是最常见的性能评估指标之一,指的是模型在所有样本中正确分类的比例。

在NLP中,准确率可以用于评估文本分类、情感分析等任务的性能。

然而,准确率并不能完全反映模型的性能,因为它无法区分不同类别之间的差异。

二、精确率(Precision)和召回率(Recall)精确率和召回率是一对相互影响的指标,常用于评估二分类模型的性能。

精确率是指模型预测为正例的样本中真正为正例的比例,而召回率是指真正为正例的样本中被模型预测为正例的比例。

精确率和召回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模型在不同类别中的表现。

三、F1值F1值是精确率和召回率的调和平均值,它综合考虑了模型的精确率和召回率。

F1值越高,说明模型在精确率和召回率之间取得了更好的平衡。

四、BLEU评估指标BLEU(Bilingual Evaluation Understudy)是一种用于机器翻译任务的评估指标。

它通过比较机器翻译结果与人工参考翻译之间的相似度来评估翻译质量。

BLEU指标主要考虑了n-gram的匹配程度和翻译结果的长度,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机器翻译系统的性能。

五、语言模型困惑度(Perplexity)语言模型困惑度是用于评估语言模型性能的指标。

它衡量了模型对给定文本的预测能力,困惑度越低,说明模型对文本的预测越准确。

语言模型困惑度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语言模型,并评估其在生成文本任务中的性能。

六、交叉熵损失(Cross-Entropy Loss)交叉熵损失是一种常用的训练目标函数,用于衡量模型的预测结果与真实标签之间的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LR Language Proficiency ScaleSpeaking 1 (Elementary Proficiency): Able to satisfy minimum courtesy requirements and maintain very simple face-to-face conversations on familiar topics. A native speaker must often use slowed speech, repetition, paraphrase, or a combination of these to be understood by this individual. Similarly, the native speaker must strain and employ real-world knowledge to understand even simplestatements/questions from this individual. This speaker has a functional, but limited proficiency. Misunderstandings are frequent, but the individual is able to ask for help and to verify comprehension of native speech in face-to-face interaction. The individual is unable to produce continuous discourse except with rehearsed material. Examples: Structural accuracy is likely to be random or severely limited. Time concepts are vague. Vocabulary is inaccurate, and its range is very narrow. The individual often speaks with great difficulty. By repeating, such speakers can make themselves understood to native speakers who are in regular contact with foreigners but there is little precision in the information conveyed. Needs, experience or training may vary greatly from individual to individual; for example, speakers at this level may have encountered quite different vocabulary areas. However, the individual can typically satisfy predictable, simple, personal and accommodation needs; can generally meet courtesy, introdu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requirements; exchange greetings; elicit and provide, for example, predictable and skeletal biographical information. He/she might give information about business hours, explain routine procedures in a limited way. and state in a simple manner what actions will be taken. He/she is able to formulate some questions even in languages with complicated question constructions. Almost every utterance may be characterized by structural errors and errors in basic grammatical relations. Vocabulary is extremely limited and characteristically does not include modifiers. Pronunciation, stress, and intonation are generally poor, often heavily influenced by another language. Use of structure and vocabulary is highly imprecise.Speaking 1+ (Elementary Proficiency, Plus): Can initiate and maintain predictable face-to-face conversations and satisfy limited social demands. He/she may, however, have little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al conventions of conversation. The interlocutor is generally required to strain and employ real-world knowledge to understand even some simple speech. The speaker at this level may hesitate and may have to change subjects due to lack of language resources. Range and control of the language are limited. Speech largely consists of a series of short, discrete utterances. Examples: The individual is able to satisfy most travel and accommodation needs and a limited range of social demands beyond exchange of skeletal biographic information. Speaking ability may extend beyond immediate survival needs. Accuracy in basic grammatical relations is evident, although not consistent. May exhibit the more common forms of verb tenses, for example, but may make frequent errors in formation and selection. While some structures are established, errors occur in more complex patterns. The individual typically cannot sustain coherent structures in longer utterances or unfamiliar situations. Ability to describe and give precise information is limited. Person, space and time references are often used incorrectly. Pronunciation is understandable to natives used to dealing with foreigners. Can combine most significant sounds with reasonable comprehensibility, but has difficulty in producing certain sounds in certain positions or in certain combinations. Speech will usually be labored. Frequently has to repeat utterances to be understood by the general public.Speaking 2 (Limited Working Proficiency): Able to satisfy routine social demands and limited work requirements. Can handle routine work-related interactions that are limited in scope. In more complex and sophisticated work-related tasks, language usage generally disturbs the native speaker. Can handle with confidence, but not with facility, most normal, high-frequency social conversational situations including extensive, but casual conversations about current events, as well as work, family, and autobiographical information. The individual can get the gist of most everyday conversations but has some difficulty understanding native speakers in situations that require specialized or sophisticated knowledge. The individual's utterances are minimally cohesive. Linguistic structure is usually not very elaborate and not thoroughly controlled; errors are frequent. Vocabulary use is appropriate for high-frequency utterances. but unusual or imprecise elsewhere. Examples: While these interactions will vary widely from individual to individual, the individual can typically ask and answer predictable questions in the workplace and give straightforward instructions to subordinates. Additionally, the individual can participate in personal and accommodation-type interactions with elaboration and facility; that is, can give and understand complicated, detailed, and extensive directions and make non-routine changes in travel and accommodation arrangements. Simple structures and basic grammatical relations are typically controlled; however, there are areas of weakness. In the commonly taught languages, these may be simple markings such as plurals, articles, linking words, and negatives or more complex structures such as tense/aspect usage, case morphology. passive constructions, word order, and embedding.Speaking 2+ (Limited Working Proficiency, Plus): Able to satisfy most work requirements with language usage that is often, but not always, acceptable and effective. The individual shows considerable ability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on topics relating to particular interests and special fields of competence. Often shows a high degree of fluency and ease of speech, yet when under tension or pressure, the ability to use the language effectively may deteriorate. Comprehension of normal native speech is typically nearly complete. The individual may miss cultural and local references and may require a native speaker to adjust to his/her limitations in some ways. Native speakers often perceive the individual's speech to contain awkward or inaccurate phrasing of ideas, mistaken time, space and person references, or to be in some way inappropriate, if not strictly incorrect. Examples: Typically the individual can participate in most social, formal, and informal interactions, but limitations either in range of contexts, types of tasks or level of accuracy hinder effectiveness. The individual may be ill at ease with the use of the language either in social interaction or in speaking at length in professional contexts. He/she is generally strong in either structural precision or vocabulary, but not in both. Weakness or unevenness in one of the foregoing, or in pronunciation, occasionally results in miscommunication. Normally controls, but cannot always easily produce general vocabulary. Discourse is often incohesive.Speaking 3 (General Professional Proficiency): Able to speak the language with sufficient structural accuracy and vocabulary to participate effectively in most formal and informal conversations in practical, social and professional topics. Nevertheless, the individual's limitations generally restrict the professional contexts of language use to matters of shared knowledge and/or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Discourse is cohesive. The individual uses the language acceptably, but with some noticeable imperfections; yet, errors virtually never interfere with understanding and rarely disturb the nativespeaker. The individual can effectively combine structure and vocabulary to convey his/her meaning accurately. The individual speaks readily and fills pauses suitably. In face-to-face conversation with natives speaking the standard dialect at a normal rate of speech, comprehension is quite complete. Although cultural references, proverbs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nuances and idiom may not be fully understood, the individual can easily repair the conversation. Pronunciation may be obviously foreign. Individual sounds are accurate: but stress, intonation and pitch control may be faulty. Examples: Can typically discuss particular interests and special fields of competence with reasonable ease. Can use the language as part of normal professional duties such as answering objections, clarifying points, justifying decisions, understanding the essence of challenges, stating and defending policy, conducting meetings, delivering briefings, or other extended and elaborate informative monologues. Can reliably elicit information and informed opinion from native speakers. Structural inaccuracy is rarely the major cause of misunderstanding. Use of structural devices is flexible and elaborate. Without searching for words or phrases, the individual uses the language clearly and relatively naturally to elaborate concepts freely and make ideas easily understandable to native speakers. Errors occur in low-frequency and highly complex structures.Speaking 3+ (General Professional Proficiency, Plus): Is often able to use the language to satisfy professional needs in a wide range of sophisticated and demanding tasks. Examples: Despite obvious strengths, may exhibit some hesitancy, uncertainty, effort or errors which limit the range of language-use tasks that can be reliably performed. Typically there is particular strength in fluency and one or more, but not all, of the following: breadth of lexicon, including low- and medium-frequency items, especially socio-linguistic/cultural references and nuances of close synonyms; structural precision, with sophisticated features that are readily, accurately and appropriately controlled (such as complex modification and embedding in Indo-European languages); discourse competence in a wide range of contexts and tasks, often matching a native speaker's strategic and organizational abilities and expectations. Occasional patterned errors occur in low frequency and highly-complex structures.Speaking 4 (Advanced Professional Proficiency): Able to use the language fluently and accurately on all levels normally pertinent to professional needs. The individual's language usage and ability to function are fully successful. Organizes discourse well, using appropriate rhetorical speech devices, native cultural references and understanding. Language ability only rarely hinders him/her in performing any task requiring language; yet, the individual would seldom be perceived as a native. Speaks effortlessly and smoothly and is able to use the language with a high degree of effectiveness, reliability and precision for all representational purposes within the range of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and scope of responsibilities. Can serve as in informal interpreter in a range of unpredictable circumstances. Can perform extensive, sophisticated language tasks, encompassing most matters of interest to well-educated native speakers, including tasks which do not bear directly on a professional specialty.Examples: Can discuss in detail concepts which are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target culture and make those concepts clear and accessible to the native speaker. Similarly, the individual can understand the details and ramifications of concepts that are culturally or conceptually different from his/her own. Can set the tone of interpersonal official, semi-official and non-professional verbal exchanges with a representative range of native speakers (in a range of varied audiences, purposes,tasks and settings). Can play an effective role among native speakers in such contexts as conferences, lectures and debates on matters of disagreement. Can advocate a position at length, both formally and in chance encounters, using sophisticated verbal strategies. Understands and reliably produces shifts of both subject matter and tone. Can understand native speakers of the standard and other major dialects in essentially any face-to-face interaction.Speaking 4+ (Advanced Professional Proficiency, Plus): Speaking proficiency is regularly superior in all respects, usually equivalent to that of a well educated, highly articulate native speaker. Language ability does not impede the performance of any language-use task. However, the individual would not necessarily be perceived as culturally native. Examples: The individual organizes discourse well. employing functional rhetorical speech devices, native cultural references and understanding. Effectively applies a native speaker's social and circumstantial knowledge; however, cannot sustain that performance under all circumstances. While the individual has a wide range and control of structure, an occasional nonnative slip may occur. The individual has a sophisticated control of vocabulary and phrasing that is rarely imprecise, yet there are occasional weaknesses in idioms, colloquialisms, pronunciation, cultural reference or there may be an occasional failure to interact in a totally native manner.Speaking 5 (Functionally Native Proficiency): Speaking proficiency is functionally equivalent to that of a highly articulate well-educated native speaker and reflects the cultural standards of the country where the language is natively spoken. The individual uses the language with complete flexibility and intuition, so that speech on all levels is fully accepted by well-educated native speakers in all of its features, including breadth of vocabulary and idiom, colloquialisms and pertinent cultural references. Pronunciation is typ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well-educated native speakers of a non-stigmatized dialec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