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电机课程报告模板

合集下载

电机转速控制实验报告

电机转速控制实验报告

电机转速控制实验报告
1.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研究电机转速控制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来加深对电机控制的理解,并验证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2. 实验原理
电机转速控制是通过改变电机供电电压或者改变电机绕组的接线方式来控制电机的转速。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采用调制技术来实现电机转速的控制。

3. 实验设备与材料
- 电机:直流电机
- 控制器:单片机控制器
- 传感器:转速传感器
- 电源
- 连接线
4. 实验步骤
1. 搭建实验电路:将电机和传感器连接至控制器,并接通电源。

2. 编写控制程序:根据所选的控制算法,编写相应的控制程序,并将其烧录至控制器中。

3. 运行实验:根据预设条件,控制电机的转速并记录数据。

4. 数据分析: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验证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采用了调制技术来实现电机转速的控制。

通过对控制程序的设计和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 当调制信号的频率增加时,电机的转速也随之增加,说明控制算法的设计是成功的。

- 通过调整调制信号的占空比,我们可以实现对电机转速的精确控制。

6.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电机转速控制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调制技术能够有效地实现电机转速的控制,并且可以通过调整参数来实现不同的控制效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学习了如何编写控制程序和分析实验数据。

这些都对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电机控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7. 参考文献
- 电机控制技术原理与应用教材
- 直流电机转速控制实验指导书。

电机控制课程设计报告

电机控制课程设计报告

电机控制课程设计课程名称电机控制技术院(系、部、中心)电力工程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目录一、任务书 (3)二、直流开环系统 (7)三、直流转速单闭环调速系统 (9)四、直流双闭环控制系统 (14)五、心得体会 (19)六、参考文献 (19)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电机控制技术院(系、部、中心)电力工程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起止日期2010-5-24 —— 6-4 指导教师5.课程设计进度安排起止日期工作内容2010年5月24日2010年 5月25日2010年 5月26日 2010年 5月27日 2010年 5月28日2010年 5月31日 2010年 6月 1日 2010年 6月 2日 2010年 6月 3日 2010年 6月 4日(1)审题、选题(2)系统原理、结构框图的设计(3)系统计算、建模、仿真框图、模块设计及源程序(4)系统仿真结果分析及结论(5)完整的设计报告(6)发送电子档设计报告6.成绩考核办法1、提问答辩2、报告、程序及波形图教研室审查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院(系、部、中心)意见:主管领导签字:年月日一、直流开环系统动态模型仿真研究1..1 开环系统直流系统的介绍在开环调速系统中,控制电压与输出转速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相联系,即控制是单方向进行的,输出转速并不影响控制电压,控制电压直接有给定电压产生。

如果生产机械对静差率要求不高,开环调速系统也能实现一定范围内的无级调速,而开环调速系统结构简单。

但是,在实际中许多需求无级调速的生产机械常常对静差率提出较严格的要求,不能允许很大的静差率1.2开环调速系统的结构原理图1.忽略各种非线性因素,假定系统中各环节的输入-输出关系都是线性的,或者只取其线性工作段;2.忽略控制电源和电位器的内阻。

开环调速系统中各环节的稳态关系如下: 电力电子变速器 Ud0=KsUc 直流电动机 n=(Ud0-IdR)/Ce 有上两式得到开环调系统的机械特性为 ed d C R I U n -=0=e d e s C RI C Uc -K 开环调速系统的稳态结构图如图1.1所示图1.1开环调速系统的稳态结构图1.3直流开环系统仿真各环节参数 (1)给定参数直流电动机:额定电压 Un=220V ,额定电流 I dn=55A ,额定转n=1000r/min ,电动机电动系数Ce=0.192V*min/r 。

控制步进电机实验报告(3篇)

控制步进电机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及控制方法。

2. 掌握单片机与步进电机驱动模块的接口连接方法。

3. 学习使用C语言编写程序,实现对步进电机的正反转、转速和定位控制。

4. 通过实验,加深对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步进电机是一种将电脉冲信号转换为角位移或线位移的电机,其特点是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定位准确。

步进电机控制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步进电机驱动模块:常用的驱动模块有ULN2003、A4988等,它们可以将单片机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步进电机的控制信号。

2. 单片机:单片机是整个控制系统的核心,负责接收按键输入、处理数据、控制步进电机驱动模块等。

3. 步进电机:步进电机分为单相、双相和三相等类型,本实验使用的是双相四线步进电机。

三、实验设备1. 单片机开发板:例如STC89C52、STM32等。

2. 步进电机驱动模块:例如ULN2003、A4988等。

3. 双相四线步进电机。

4. 按键。

5. 数码管。

6. 电阻、电容等元件。

7. 电源。

四、实验步骤1. 硬件连接(1)将步进电机驱动模块的输入端(IN1、IN2、IN3、IN4)分别连接到单片机的P1.0、P1.1、P1.2、P1.3口。

(2)将按键的输入端连接到单片机的P3.0口。

(3)将数码管的段选端连接到单片机的P2口。

(4)将步进电机驱动模块的电源端连接到电源。

(5)将步进电机连接到驱动模块的输出端。

2. 编写程序(1)初始化单片机I/O端口,设置P1口为输出端口,P3.0口为输入端口,P2口为输出端口。

(2)编写按键扫描函数,用于读取按键状态。

(3)编写步进电机控制函数,实现正反转、转速和定位控制。

(4)编写主函数,实现以下功能:a. 初始化数码管显示;b. 读取按键状态;c. 根据按键状态调用步进电机控制函数;d. 更新数码管显示。

3. 调试程序(1)将程序烧写到单片机中;(2)打开电源,观察数码管显示和步进电机运行状态;(3)根据需要调整程序,实现不同的控制效果。

电机学实践教学报告(3篇)

电机学实践教学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电机学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电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工作特性和应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我们开展了电机学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加深对电机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报告将对本次实践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实践目的与内容1. 实践目的(1)加深对电机基本原理的理解。

(2)掌握电机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提高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4)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实践内容(1)直流电机实验:包括直流电机的启动、调速、制动等实验。

(2)异步电机实验:包括异步电机的启动、调速、制动等实验。

(3)同步电机实验:包括同步电机的并网、调速、制动等实验。

(4)电机控制实验:包括电机保护、变频调速等实验。

三、实践过程1. 直流电机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直流电机的启动、调速、制动等基本操作。

(2)实验步骤:① 按照实验指导书连接实验电路。

② 启动直流电机,观察电机运行情况。

③ 调节电枢电压,观察电机转速变化。

④ 实施制动,观察制动效果。

2. 异步电机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异步电机的启动、调速、制动等基本操作。

(2)实验步骤:① 按照实验指导书连接实验电路。

② 启动异步电机,观察电机运行情况。

③ 调节电源频率,观察电机转速变化。

④ 实施制动,观察制动效果。

3. 同步电机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同步电机的并网、调速、制动等基本操作。

(2)实验步骤:① 按照实验指导书连接实验电路。

② 启动同步电机,观察电机运行情况。

③ 调节励磁电流,观察电机转速变化。

④ 实施制动,观察制动效果。

4. 电机控制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电机保护、变频调速等基本操作。

(2)实验步骤:① 按照实验指导书连接实验电路。

② 设置电机保护参数,观察保护效果。

③ 调节变频器输出频率,观察电机转速变化。

四、实践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我们成功完成了直流电机、异步电机、同步电机和电机控制实验,掌握了电机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方法。

控制电机学习报告

控制电机学习报告

本章涉及到的知识点:(含概念、公式、公式的应用、原理等)1、直流伺服电动机直流伺服电动机的特性:直流伺服电动机的机械特性是一组平行线。

电枢控制:改变Uc控制电机的转速和转向;(多用)磁场控制:改变磁通Φ控制电机的转速和转向。

调节特性是指在一定的转矩下电机的转速与控制电压的关系。

直流伺服电动机的调节特性也是一组平行线。

2、交流伺服电动机定子电枢各相绕组不断地换相通电,使定子磁场随着转子的位置不断地变化,从而产生转矩推动转子旋转。

位置传感器将转子磁钢的位置变成电信号,去控制电子开关,使定子相电流随转子的位置的变化而按一定的次序换向,驱动转子旋转。

其上的传感器:转子为永磁体,转轴上装有位置传感器、测速发电机和光电脉冲编码器;位置传感器——检测转子磁钢磁极的位置,并转换成电信号,控制电子换向器实现对定子绕组的换相;有光电式、电磁式、接近式的位置传感器测速发电机——速度反馈光电脉冲编码器——位置反馈电磁转矩:电动机的电磁转矩是定子、转子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交流伺服电机与永磁同步电机区别:两者结构基本相同,但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气隙磁场是按正弦波分布,而且定子绕组中也是正弦波反电动势。

3、步进电机结构:基本原理:通电顺序A-B-C-A,转子便按顺时针方向一步步转动。

每换接一次,转子前进一个步距角(30°)。

通电一个循环,转子转过一个齿距(90°)。

通电顺序改为A-C-B-A便可反向旋转。

通电方式:三相单三拍:A-B-C-A或A-C-B-A,步距角30度(齿距90度)特点:每次只有一相控制绕组通电吸引转子,易引起在平衡位置振荡,稳定性差,绕组通电换极时易失步。

双三拍:AB-BC-CA-AB或AC-CB-BA-AC ,步距角30度(齿距90度)特点:始终有两相通电,感应力矩大,静态误差小,定位精度高,工作稳定,不易失步。

三相六拍:A-AB-B-BC-C-CA-A步,距角15度(齿距90度)或A-AC-C-CB-B-BA-A特点:单、双相轮流通电,通电状态增加一倍、步距角减少一半,但具有双三拍的特点。

最新实验三、电机控制实验报告

最新实验三、电机控制实验报告

最新实验三、电机控制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电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2. 学习电机启动、停止、正反转控制的方法。

3. 熟悉电机保护环节的设置和作用。

4. 掌握电机速度控制和位置控制的实验技能。

实验设备:1. 直流电机或交流电机。

2. 电机驱动器。

3. 控制电路板。

4. 电源。

5. 测量仪器(如电压表、电流表、转速表等)。

6. 连接导线和必要的保护元件。

实验原理:电机控制系统通常由控制单元、驱动单元和执行单元组成。

控制单元负责发出控制指令,驱动单元将控制信号转换为电机所需的电信号,执行单元即电机本身,根据电信号进行相应的动作。

本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改变控制信号来实现对电机的基本控制。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检查所有设备是否完好,确保电源电压符合要求。

2. 连接电路:按照实验指导书的电路图连接电机控制电路。

3. 启动电机:打开电源,逐步增加电机的供电电压,观察电机启动情况。

4. 正反转控制:切换控制信号,使电机实现正反转,并记录转速。

5. 速度控制:调整控制参数,改变电机转速,并记录不同速度下的电机表现。

6. 位置控制:设置电机转动角度,实现位置控制,并检查控制精度。

7. 保护环节测试:模拟电机过载、堵转等异常情况,验证保护环节的有效性。

8. 数据记录与分析: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电机控制效果,总结实验中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实验结果:1. 电机启动和停止过程平稳,无异常噪声。

2. 正反转控制响应迅速,电机转动方向准确。

3. 速度控制实验中,电机转速能够在设定范围内精确调节。

4. 位置控制实验显示电机转动角度准确,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5. 保护环节在模拟异常情况下能够及时动作,保护电机不受损害。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实现了对电机的基本控制操作,包括启动、停止、正反转、速度控制和位置控制。

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机控制系统性能稳定,控制效果良好,满足实验要求。

同时,电机的保护环节能够有效地在异常情况下保护电机,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

电机控制实验报告分析(3篇)

电机控制实验报告分析(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电机控制技术在现代工业和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性能直接影响着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机控制技术,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电机控制实验。

本报告将对实验过程、结果及分析进行详细阐述。

二、实验目的1. 熟悉电机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2. 掌握电机控制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3.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电机控制理论;4.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故障排除能力。

三、实验内容1. 电机控制实验平台搭建实验平台主要包括电机、控制器、传感器、电源等设备。

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验要求,正确连接各设备,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 电机调速实验通过调整PWM信号的占空比,实现对电机转速的调节。

实验中,我们测试了不同占空比下电机的转速,并记录实验数据。

3. 电机转向控制实验通过改变PWM信号的极性,实现对电机转向的控制。

实验中,我们测试了不同极性下电机的转向,并记录实验数据。

4. 电机制动实验通过调整PWM信号的占空比和极性,实现对电机制动的控制。

实验中,我们测试了不同制动条件下电机的制动效果,并记录实验数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机调速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显示,随着PWM占空比的增大,电机转速逐渐提高。

当占空比为100%时,电机达到最大转速。

实验数据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

2. 电机转向控制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显示,通过改变PWM信号的极性,可以实现对电机转向的控制。

当PWM信号极性为正时,电机正转;当PWM信号极性为负时,电机反转。

实验数据与理论分析相符。

3. 电机制动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显示,通过调整PWM信号的占空比和极性,可以实现对电机制动的控制。

当PWM信号占空比为0时,电机完全制动;当占空比逐渐增大时,电机制动效果逐渐减弱。

实验数据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

五、实验结论1. 电机控制实验平台搭建成功,能够满足实验要求;2. 电机调速、转向和制动实验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验证了电机控制理论;3. 通过实验,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和故障排除能力。

控制电机课程报告模板

控制电机课程报告模板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课程报告课程控制电机题目永磁同步电机的应用院系__________ 信息技术学院 _________ 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二班学生姓名辛德奎学生学号200840732022011年6月30日1、永磁同步电机简介 (1)2、永磁同步电机工作原理 (1)3、永磁同步电机基本结构 (2)4、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 (2)4.1永磁同步电动机伺服控制 (2)4.2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9 (3)5、永磁同步电动机在工业中的应用 (4)6、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应用和发展 (8)7、心得体会 (11)参考文献 (12)附录 (13)1、永磁同步电机简介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运行原理与电励磁同步电动机相同,但它以永磁体提供的磁通替代后者的励磁绕组励磁,使电动机结构较为简单,降低了加工和装配费用。

同步电动机的转速是由定子电流交变频率和极对数决定的。

在电励磁的同步电动机中,允许电动机在任何功率因数下工作。

自控式调频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振荡、失步问题。

因此,同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阔,在电气传动领域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随着电机制造与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加之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功率器件和微处理器技术的进步,伺服技术作为自动化的基础技术,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再加上永磁铁的加入,使得电机的效率更高,体积更小,永磁同步电机的特点是用永磁体取代绕线式同步电机转子中的励磁绕组,从而省去了励磁线圈、滑环和电刷,提高了电动机的效率和功率密度。

因此永磁伺服电机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2、永磁同步电机工作原理当永磁同步电机通入由三相逆变器经脉宽调制获得的正弦交流电源后,电机的定子绕组会产生一个旋转磁场,它与转子永磁体磁钢所产生的磁场互相作用,产生一个与定子绕组旋转磁场方向一致的转矩。

当电磁转矩克服了转子本身的惯量和由永磁体磁钢所产生的阻尼转矩时,电机就开始转动起来,并且不断加速,直至定子旋转磁场带动转子永磁体磁钢一起同步运行。

电机正反转控制实验报告

电机正反转控制实验报告

电机正反转控制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理解电机正反转的原理;2.学习电机正反转的控制方法;3.掌握电机正反转控制的实验操作。

实验器材:1.直流电动机;2.电机驱动器;3.运动控制器;4.电源;5.电压表;6.开关。

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将电机连接到电源和电机驱动器上;2.通过电压表测量电机的电压;3.通过运动控制器选择正转或反转;4.通过电机驱动器调节电流,控制电机的转速;5.通过开关控制电机的启动和停止。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成功地实现了电机的正反转控制。

通过调节电机驱动器上的电流大小,可以控制电机的转速。

通过运动控制器选择正转或反转,可以改变电机的运动方向。

实验分析: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电机正反转控制的原理。

电机正反转控制是通过改变电机上的电流流向来实现的。

在正转状态下,电流从正极流入电机,从而产生正向电磁力,推动电机正向旋转。

在反转状态下,电流从负极流入电机,从而产生反向电磁力,推动电机反向旋转。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电机正反转控制的方法。

通过改变电流的流动方向,可以改变电机的运动方向。

电机的正反转控制在实际应用中非常重要,例如在机械设备中,可以通过电机的正反转来控制设备的运行和停止。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对电机正反转控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电机正反转控制的方法。

这个实验为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电机控制提供了基础。

电机正反转控制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提高电机的工作效率和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电机控制实训报告

电机控制实训报告

实训报告电动机控制线路的连接一、实训目的1、了解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按钮的结构及其在控制电路中的应用。

2、识读简单控制线路图,并能分析其动作原理。

3、掌握控制线路图的装接方法。

二、实训器材1、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2、常闭按钮、常开按钮3、熔断器4、电动机5、导线三.实训原理电动机的全压起动对于小容量电动机或变压器容量允许的情况下,电动机可采用全压直接起动。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一)、单向运行控制线路1、点动控制线路电动机的单向点动控制线路如图所示。

当电动机需要单向点动控制时,先接上电源U、V、W,然后按下起动按钮SB,接触器KM线圈获电吸合,KM常开主触头闭合,电动机M起动运转。

当松开按钮SB时,接触器KM线圈断电释放,KM常开主触头断开,电动机M断电停转。

2、连动控制线路单向连动运行控制线路电动机的单向连动控制线路如图所示。

接上电源U、V、W,按下SB2,接触器KM获电闭合,KM常开闭合,电动机起启动,同时使与SB2并联的1常开闭合,这叫自锁开关。

松开SB2,控制线路通过KM自锁开关使KM线圈仍保持获电吸合。

如需电动机停机,只需按下SB1即可。

机,只需按下SB1即可。

3、点动和连动混合控制线路电动机点动和起动混合控制线路如图所示。

先接上电源U、V、W,然后按下起动按钮SB2,接触器KM线圈获电吸合并自锁,KM常开主触头闭合,电动机M起动运转。

若按下起动按钮SB3,接触器KM线圈获电吸合KM常开主触头闭合,电动机M起动运转。

由于起动按钮SB3的常闭辅助触头断开接触器KM的自锁回路,所以是点动控制。

4、正反转控制线路正反转控制线路采用两个接触器,即正转的接触器KM1和反转接触器KM2。

当接触器KM1三对主触头接通时,三相电源相序按U、V、W,接入电动机。

而当KM2的三对主触头接通时,三相电源相序按W、V、U、接入电动机,电动机即反转。

线路要求接触器KM1和KM2不能同时通电,否则它们的主触头就会一起闭合,造成U、W、两相短路。

PID控制电机实验报告

PID控制电机实验报告

PID控制电机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PID控制电机,实现指定速度和位置的控制。

实验原理:PID控制器是一种常用的闭环控制方法,用于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PID控制器根据当前的误差信号,通过P(比例)、I(积分)、D(微分)三个控制器的作用,调节输出信号,使误差信号趋近于零。

具体的PID控制算法如下:- P(比例)控制器:将误差信号与比例增益Kp相乘,得到一个与误差相关的控制量。

比例增益越大,响应速度越快,但可能导致超调。

- I(积分)控制器:将误差信号积分得到一个与误差面积相关的控制量。

积分控制器主要用来抵消系统静差,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 D(微分)控制器:将误差信号的微分得到一个与误差变化趋势相关的控制量。

微分控制器主要用来预测误差的变化趋势,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

实验器材:- 电机- PID控制器- 控制器接口- 电源- 电压表- 电流表- 编码器实验步骤:1. 将电机连接到电源和PID控制器,确保电路正确连接。

2. 设置控制器接口的参数,包括控制模式、PID参数等。

3. 运行控制器,设置目标速度或位置。

4. 实时监测电机的电流和速度,并记录数据。

5.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电机的响应特性,包括超调量、调节时间等。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通过PID控制器可以控制电机的速度和位置,实现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调节PID参数可以调整电机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电机的超调量、调节时间等指标,评估控制器的性能,并进行优化。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验证了PID控制器在电机控制中的应用,并验证了PID控制器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通过调节PID参数,可以实现不同的控制效果,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控制器的性能,并进行优化。

电机控制的实验报告

电机控制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电机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电机正反转、调速和定位控制的方法。

3. 熟悉电机控制电路的设计和调试。

4. 培养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电机控制是指通过控制电机的输入信号,实现对电机运动状态的控制。

常见的电机控制方法有:1. 正反转控制:通过改变电机电源的相序,实现电机的正反转。

2. 调速控制:通过改变电机电源的电压或频率,实现电机的调速。

3. 定位控制:通过控制电机转动一定角度或到达特定位置,实现电机的定位。

三、实验设备1. 电机一台2. 电机控制器一台3. 电源一台4. 电压表一台5. 频率表一台6. 接线板一套四、实验步骤1. 正反转控制:a. 按照电路图连接好电机控制器和电机。

b. 打开电源,调节电机控制器输出电压,观察电机转动方向。

c. 改变电机控制器输出相序,观察电机转动方向是否改变。

2. 调速控制:a. 按照电路图连接好电机控制器和电机。

b. 打开电源,调节电机控制器输出电压,观察电机转速变化。

c. 改变电机控制器输出频率,观察电机转速变化。

3. 定位控制:a. 按照电路图连接好电机控制器和电机。

b. 打开电源,设置电机控制器目标位置。

c. 观察电机是否能够到达目标位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正反转控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改变电机控制器输出相序,可以实现电机的正反转。

2. 调速控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改变电机控制器输出电压或频率,可以实现电机的调速。

3. 定位控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设置电机控制器目标位置,可以实现电机的定位。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电机控制原理的学习和实践,掌握了电机正反转、调速和定位控制的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学会了如何设计电机控制电路,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同时,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七、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触电和短路等事故。

2. 调节电机控制器输出电压和频率时,要缓慢进行,避免对电机造成损害。

电动机及控制实训报告

电动机及控制实训报告

电动机及控制实训报告摘要:本实训报告对电动机及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收集与分析,深入掌握了电动机在不同负载情况下的特性以及相应的控制方法。

总结出了本次实训的收获和经验,对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电动机;控制系统;实训一、实训内容本次实训内容主要包括对电动机及其控制系统的学习和应用。

首先,我们了解了不同类型的电动机及其特性,包括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启动、运行和停止的特点。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包括电动机的定子、转子、定子绕组与转子绕组等。

然后,我们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和负载情况,学习了相应的电动机控制方法,包括直接启动、限流启动和变频启动,了解了应用不同控制器的原理和特点。

最后,我们还进行了实际操作,通过测量数据和分析结果,验证了所学知识并掌握了实际应用方法。

二、实训收获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认识到了电动机在各个行业和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我了解了电动机的不同种类、工作原理和特性,在应用中掌握了不同的控制方法。

此外,我也得到了很多实践经验,学会了如何根据负载情况和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电动机和控制器,并完成控制系统的搭建和调试。

同时,我也发现了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如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电动机及其应用,提高数据分析和故障排除能力等,并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持续改进和学习。

三、实训体会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认识到了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同时,我也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实训过程中我们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最后,我也认为做实验需要我们有耐心和细心,认真分析数据和结果,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知识的实践意义。

四、实训总结本次实训对于加深我们对电动机及其控制方法的理解和应用具有重要作用,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积极拓展视野和思路,不断掌握新技能和新知识,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求。

电机控制实训报告

电机控制实训报告

电机控制实训报告一、实训背景电机控制是现代工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因此在工程师的培养过程中,电机控制实训是必不可少的。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对电机控制系统的搭建和调试,提高学生对电机控制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训内容1. 实验设备本次实训使用的设备主要包括:PLC、变频器、电机、传感器等。

2. 实验流程(1)搭建电机控制系统。

首先需要将PLC与变频器相连接,并将传感器与变频器相连接。

然后将变频器与电机相连接,最后进行接线调试。

(2)编写程序。

根据实验要求编写PLC程序,并进行调试。

(3)测试运行。

进行系统测试和运行,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优化和调整。

三、实训目标通过本次实训,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1. 了解电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

2. 掌握PLC编程技术和变频器的使用方法。

3. 能够独立完成电机控制系统的搭建和调试。

4. 能够根据测试结果对系统进行优化和调整。

四、实训过程1. 实验设备的搭建首先需要将PLC与变频器相连接。

具体步骤如下:(1)将PLC的输入端口与变频器的输出端口相连接。

(2)将PLC的输出端口与变频器的输入端口相连接。

(3)将传感器与变频器相连接,并进行调试。

2. 编写程序根据实验要求编写PLC程序,并进行调试。

具体步骤如下:(1)根据系统要求,编写程序框图和流程图。

(2)根据程序框图和流程图,编写PLC程序,并进行调试。

3. 测试运行进行系统测试和运行,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优化和调整。

具体步骤如下:(1)对电机控制系统进行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2)根据测试结果,对系统进行优化和调整。

(3)多次测试运行,确保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

五、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认识到电机控制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

通过实际操作和调试,我掌握了电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部分、PLC编程技术以及变频器的使用方法。

同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提高了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机技术控制实训报告

电机技术控制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电机作为重要的动力设备,其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我们进行了电机技术控制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使学生掌握电机的基本原理、结构特点、工作特性以及控制方法,提高学生对电机技术控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训目标1. 理解电机的基本原理、结构特点和工作特性;2. 掌握电机控制的基本方法,如变频调速、软启动等;3. 熟悉电机控制电路的设计与调试;4.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训内容1. 电机基础知识(1)电机分类及特点:介绍了交流异步电动机、直流电动机、同步电动机等常见电机的分类、特点和应用领域。

(2)电机结构:详细讲解了电机的主要部件,如定子、转子、电刷、轴承等。

(3)电机工作原理:阐述了电机在旋转过程中能量转换的原理。

2. 电机控制方法(1)变频调速:介绍了变频调速的原理、方法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2)软启动:讲解了软启动的原理、方法及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PLC控制:介绍了PLC的基本原理、编程方法和在实际电机控制中的应用。

3. 电机控制电路设计与调试(1)设计电机控制电路:根据实际需求,设计符合要求的电机控制电路。

(2)调试电机控制电路:对设计好的电机控制电路进行调试,确保其正常运行。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通过查阅资料、课堂讲解等方式,掌握电机技术控制的相关理论知识。

2. 实践操作: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电机控制电路的设计与调试,熟悉电机控制的基本操作。

3. 团队合作:分组进行实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训任务。

五、实训成果1. 学生掌握了电机的基本原理、结构特点和工作特性,提高了对电机技术控制的理解。

2. 学生掌握了电机控制的基本方法,如变频调速、软启动等,能够设计简单的电机控制电路。

3. 学生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今后的工程实践打下了基础。

六、实训总结本次电机技术控制实训,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

控制电机课程报告模板

控制电机课程报告模板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课程报告课程控制电机题目永磁同步电机的应用院系__________ 信息技术学院 _________ 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二班学生姓名辛德奎学生学号200840732022011年6月30日1、永磁同步电机简介 (1)2、永磁同步电机工作原理 (1)3、永磁同步电机基本结构 (2)4、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 (2)4.1永磁同步电动机伺服控制 (2)4.2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9 (3)5、永磁同步电动机在工业中的应用 (4)6、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应用和发展 (8)7、心得体会 (11)参考文献 (12)附录 (13)1、永磁同步电机简介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运行原理与电励磁同步电动机相同,但它以永磁体提供的磁通替代后者的励磁绕组励磁,使电动机结构较为简单,降低了加工和装配费用。

同步电动机的转速是由定子电流交变频率和极对数决定的。

在电励磁的同步电动机中,允许电动机在任何功率因数下工作。

自控式调频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振荡、失步问题。

因此,同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阔,在电气传动领域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随着电机制造与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加之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功率器件和微处理器技术的进步,伺服技术作为自动化的基础技术,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再加上永磁铁的加入,使得电机的效率更高,体积更小,永磁同步电机的特点是用永磁体取代绕线式同步电机转子中的励磁绕组,从而省去了励磁线圈、滑环和电刷,提高了电动机的效率和功率密度。

因此永磁伺服电机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2、永磁同步电机工作原理当永磁同步电机通入由三相逆变器经脉宽调制获得的正弦交流电源后,电机的定子绕组会产生一个旋转磁场,它与转子永磁体磁钢所产生的磁场互相作用,产生一个与定子绕组旋转磁场方向一致的转矩。

当电磁转矩克服了转子本身的惯量和由永磁体磁钢所产生的阻尼转矩时,电机就开始转动起来,并且不断加速,直至定子旋转磁场带动转子永磁体磁钢一起同步运行。

电机与控制模块实训报告

电机与控制模块实训报告

电机与控制模块实训报告第一篇:电机与控制模块实训报告电机与控制模块实训报告一、实训的目的:巩固所学的电机与控制的理论知识,学习常用电器控制元件和PLC的使用方法,训练学生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训教学的基本要求:1.熟悉常用的电器元件,包括名称、左右、性能、参数和使用方法;2.掌握简单电器控制系统的实际、界限安装、运行调试和故障排查;3.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基应用;4.巩固、加深已学习的戏论知识;5.写出实训报告,说清楚实训项目的设计思路,阐述说明其工作原理,汇报实训的结果,总结实训的收获。

三、实训内容:1.用常用的低压电器元件实现如下的电机控制项目:1)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长动、点动控制;电路图如上所示项目功能:这个项目的功能是按下SB2开关,电机长时间启动,按下SB3开关,电机只启动一下即停止,即长动与点动。

SB1为停止开关,按下电路开路,电机停止。

项目原理:这个项目的原理是,SB2按下时KM线圈接通,KM常开开关闭合,电路通过SB3常闭开关导通,为长动状态。

当SB3按下时电机只在按下时启动,一旦松开开关KM线圈就被开路,电机停止。

2)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自动正、反转往复循环控制;电路图如上所示项目功能:这个项目的功能是工作台右移到SQ2位置时往左运动,当左移到SQ1位置时往右运动,如此往复。

项目原理:电机由KM1和KM2这2组触点控制,SB2启动按钮按下,工作台从SQ1位置右移,当工作台运动到SQ2位置时,SQ2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KM1线圈开路KM2线圈导通,工作台左移。

当工作台运动到SQ1位置时,SQ1常闭触点断开KM2线圈开路,KM1线圈导通工作台右移,如此往复。

3)多台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顺序启动逆序停止控制;电路图如上所示项目功能:按下SB1按钮,KM1导通触点吸合电机M1启动,时间继电器KT1导通,设定时间过后KT1吸合,KM2导通,电机M2启动。

电机电气控制实训报告

电机电气控制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电机电气控制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机的基本原理、电气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调试方法。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电机电气控制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二、实训目的1. 熟悉电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电气参数。

2. 掌握电机电气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调试方法。

3. 学会使用常用电气控制元件,如接触器、继电器、按钮、熔断器等。

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训内容1. 电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1)观察电机外观,了解电机的类型、结构及主要部件。

(2)了解电机的工作原理,包括电磁感应、磁路、转子运动等。

(3)掌握电机的电气参数,如额定电压、额定电流、功率、转速等。

2. 电机电气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1)学习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如主电路、控制电路、保护电路等。

(2)了解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电气控制电路、保护电路、操作电路等。

(3)学习电气控制系统的调试方法,包括电路接线、元件参数设置、系统调试等。

3. 常用电气控制元件的使用(1)掌握常用电气控制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参数。

(2)学会使用接触器、继电器、按钮、熔断器等电气元件。

(3)了解电气元件的接线方法,确保电路安全可靠。

4. 电机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1)根据电气原理图,进行电机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

(2)调试系统,确保电机能正常启动、运行、停止。

(3)学习故障排除方法,解决电机电气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四、实训过程1. 电机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实训(1)观察电机外观,了解电机的类型、结构及主要部件。

(2)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电机的工作原理,包括电磁感应、磁路、转子运动等。

(3)学习电机的电气参数,如额定电压、额定电流、功率、转速等。

2. 电机电气控制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实训(1)学习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如主电路、控制电路、保护电路等。

电机控制实训报告

电机控制实训报告

电机控制实训报告一、引言电机控制是现代工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本实训报告将深入探讨电机控制系统的实践应用和相关技术。

二、电机控制系统概述2.1 电机控制系统的定义电机控制系统是一个由电机、控制器和传感器等组成的系统,通过对电机电压、电流和速度进行调节,以实现对电机运动状态的控制。

2.2 电机控制系统的分类电机控制系统主要分为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两种类型。

2.2.1 开环控制开环控制是指在控制过程中没有反馈信号参与的控制方式。

它简单、稳定性好,但对于负载的变化和外部干扰较为敏感。

2.2.2 闭环控制闭环控制是指通过从输出端获取的反馈信号来进行控制的方式。

它能够根据反馈信息对电机的运行状态进行调节,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稳定性。

三、电机控制的基本原理3.1 电机控制的动作原理电机的运行状态是由控制信号的调节来实现的。

电机控制系统通常包括速度控制、位置控制和转矩控制等。

3.2 电机控制的基本方法电机控制的基本方法包括电压调节、频率调节和脉宽调制等。

3.3 电机控制的反馈原理电机控制的反馈原理是通过传感器获取电机实际运行状态的信号,并与预设值进行比较,从而实现对电机控制信号的调节。

四、电机控制系统的实践应用4.1 工业领域中的电机控制在工业自动化生产中,电机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和能源等领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4.2 家用电器中的电机控制电机控制也 widely 应用于家用电器中,如洗衣机、冰箱和空调等。

通过电机控制,可以实现家电产品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五、电机控制系统的优化和改进5.1 算法优化和参数调节电机控制系统的优化可以通过算法优化和参数调节来实现。

合理的算法和参数设置可以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和稳定性。

5.2 新技术应用和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电机控制技术不断涌现。

例如,无刷电机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等,为电机控制系统的优化和改进提供了新的思路。

六、结论通过对电机控制系统的深入探讨,我们了解了电机控制的基本原理、实践应用和优化改进等方面。

电动机控制反思报告书模板

电动机控制反思报告书模板

一、报告基本信息1. 报告名称:电动机控制反思报告2. 报告人:[姓名]3. 报告单位:[单位名称]4. 完成日期:[日期]二、实训背景本次实训是在[实训时间]期间,于[实训地点]进行的电动机控制实训。

实训内容主要包括电动机的基本原理、接线方法、正反转控制、Y—△启动控制等。

通过本次实训,旨在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故障排除能力和对电气控制系统的理解。

三、实训内容与过程1. 实训内容:- 电动机的基本原理与接线方法- 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 电动机的Y—△启动控制- 电动机控制电路的故障排除2. 实训过程:- 按照实训指导书的要求,了解电动机的基本原理和接线方法。

- 根据电路图,正确连接电动机控制电路。

- 进行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实验,观察电动机的运行情况。

- 进行电动机的Y—△启动控制实验,观察电动机的启动过程。

- 遇到故障时,分析原因,查找故障点,并进行排除。

四、实训反思1. 操作技能方面:- 在实训过程中,我掌握了电动机的基本原理和接线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电动机控制电路的连接。

- 在正反转控制和Y—△启动控制实验中,我能够正确操作按钮和接触器,使电动机按照预期运行。

- 然而,在故障排除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分析问题和查找故障点方面还有待提高。

2. 理论知识方面:- 通过本次实训,我对电动机的基本原理和控制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我认识到,理论知识对于实际操作至关重要,只有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游刃有余。

-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继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3. 团队协作方面:- 在实训过程中,我与团队成员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 我认识到,团队协作对于实验的成功至关重要。

-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团队协作,共同提高。

4. 安全意识方面:- 在实训过程中,我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 我认识到,安全意识对于电气控制工作至关重要。

-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始终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确保安全生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课程报告2011年6 月30 日目录1、小型单相变压器简介 (1)2、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1)2.1 电压变换 (1)2.2 电流变换 (2)3、变压器的基本结构 (2)4、设计内容 (3)4.1 额定容量的确定 (3)4.2 铁心尺寸的选定 (4)4.3 绕组的匝数与导线直径 (6)5、实例计算 (8)6、结论 (10)7、心得体会 (10)参考文献 (12)附录 (13)1、小型单相变压器简介变压器是通过电磁耦合关系传递电能的设备,用途可综述为:经济的输送电能、合理的分配电能、安全的使用电能。

实际上,它在变压的同时还能改变电流,还可改变阻抗和相数。

小型变压器指的是容量1000V.A 以下的变压器。

最简单的小型单相变压器由一个闭合的铁心(构成磁路)和绕在铁心上的两个匝数不同、彼此绝缘的绕组(构成电路)构成。

这类变压器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2、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变压器的功能主要有:电压变换;阻抗变换;隔离;稳压(磁饱和变压器)等,变压器常用的铁心形状一般有E 型和C 型铁心。

变压器(transformer )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某一电压的交流换成频率相同的另一电压的交流电的能量的变换装备。

变压器的主要部件是一个铁心和套在铁心上的两个绕组,如图1所示。

一个绕组接电源,称为原绕组(一次绕组、初级),另一个接负载,称为副绕组(二次绕组、次级)。

原绕组各量用下标1表示,副绕组各量用下标2表示。

原绕组匝数为1N ,副绕组匝数为2N 。

理想状况如下(不计电阻、铁耗和漏磁),原绕组加电压1u ,产生电流1i ,建立磁通φ,沿铁心闭合,分别在原副绕组中感应电动势21e e 和。

2.1 电压变换当一次绕组两端加上交流电压1u 时,绕组中通过交流电流1i ,在铁心中将产生既与一次绕组交链,又与二次绕组交链的主磁通φ。

(2-1)(2-2)图1 变压器结构示意图(2-3)(2-4)说明只要改变原、副绕组的匝数比,就能按要求改变电压。

2.2 电流变换变压器在工作时,二次电流2I 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负载阻抗模|1Z |的大小,而一次电流1I 的大小则取决于2I 的大小。

2211I U I U = 又 (2-5)KI I U U I 22121==∴ (2-6)说明变压器在改变电压的同时,亦能改变电流。

小型变压器的原理:小型单相变压器一般是指工频小容量单相变压器。

3、变压器的基本结构1、铁心:铁心是变压器磁路部分。

为减少铁心内磁滞损耗涡流损耗,通常铁心用含硅量较高的、厚度为0.35或0.5mm 、表面涂有绝漆的热轧或冷轧硅钢片叠装而成。

铁心分为铁柱和铁轭两部分,铁柱上套装有绕组线圈,铁轭则是作为闭合磁路之用,铁柱和铁轭同时作为变压器的机械构件。

铁心结构有两种基本形式:心式和壳式。

2、绕组:绕组是变压器的电路部分。

一般采用绝缘纸包的铝线或铜线绕成。

为了节省铜材,我国变压器线圈大部分是采用铝线。

图2 变压器绕组结构3、其它结构部件:储油柜、气体继电器、油箱。

图(3)单相心式变压器1—铁柱;2—铁轭;3—高压线圈;4—低压线圈4、设计内容计算内容有四部分:额定容量的确定;铁心尺寸的选定;绕组的匝数与导线直径;绕组(线圈)排列及铁心尺寸的最后确定。

4.1 额定容量的确定变压器的容量又称表现功率和视在功率,是指变压器二次侧输出的功率,通常用KVA 表示。

(1)二次侧总容量小容量单相变压器二次侧为多绕组时,若不计算各个绕组的等效的阻抗及其负载阻抗的幅角的差别,可认为输出总视在功率为二次侧各绕组输出视在功率之代数和,即I UIUIUSnn+++= (3)3222(4-1)式中 S 2——二次侧总容量(V ·A )U 2,U 3,……U n ——二次侧各个绕组电压的有效值(V ); I 2,I 3,……I n ——二次侧各个绕组的负载电流有效值(A )。

(2)一次绕组的容量对于小容量变压器来说,我们不能就认为一次绕组的容量等于二次绕组的总容量,因为考虑到变压器中有损耗,所以一次绕组的容量应该为S 1=η2S (单位为V·A ) (4-2)式中 S 1——变压器的额定容量;η——变压器的效率,约为0.8~0.9,表3-1所给的数据是生产时间的统计数据,可供计算时初步选用。

表3-1 小容量变压器计算参考数据(3)变压器的额定容量由于本次设计为小型单相变压器,所以不考虑在三相变压器中的情况,只考虑在小型单相变压器的情况。

小型单相变压器的额定容量取一、二绕组容量的平均值,S=21*(S 1+S 2)(单位为V·A) (4-3)(4)一次电流的确定11)2.1~1.1(U S I = (4-4)式中(1.1~1.2)考虑励磁电流的经验系数,对容量很小的变压器应取大的系数。

4.2 铁心尺寸的选定(1)计算铁心截面积A为了减小铁损耗,变压器的铁心是用彼此绝缘的硅钢片叠成或非晶材料制成。

其中套有绕组的部分称为铁心柱,连接铁心柱的部分称为铁轭,为了减少磁路中不必要的气隙,变压器铁心在叠装时相临两层硅钢片的接缝要相互错开。

小容量变压器铁心形式多采用壳式,中间心柱上套放绕组,铁心的几何尺寸如图4所示。

图4 变压器铁心小容量心柱截面积A大小与其视在功率有关,一般用下列经验公式计算(单位为㎝2)。

SA K0=(4-5)A——铁心柱的净面积,单位为cm2K0——截面计算系数,与变压器额定容量S n有关,按表3-2选取,当采用优质冷轧硅钢片时K0可取小些截面积计算系数K表3-2 截面积计算系数K的估算值计算心柱截面积A后,就可确定心柱的宽度和厚度,根据图3可知K cababA'==(4-6)式中a——心柱的宽度(mm);b——心柱的净叠厚(mm);'b——心柱的实际厚度(mm);K c——叠片系数,是考虑到铁心叠片间的绝缘所占空间引起铁心面积的减小所引入的。

对于0.5mm厚,两面涂漆绝缘的热轧硅钢片,Kc=0.93;对于0.35mm厚两面涂漆绝缘的热轧硅钢片,Kc=0.91;对于0.35mm厚,不涂漆的冷轧钢片,K c=0.95。

按A的值,确定a和b的大小,答案是很多的,一般取b=(1.2~2.0)a,并尽可能选用通用的硅钢片尺寸。

表3-3列出了通用的小型变压器硅钢片尺寸。

4.3 绕组的匝数与导线直径(1)计算每伏电压应绕的匝数从变压器的电势公式E=4.44fNB m A ,若频率f=50Hz ,可得出每伏所需的匝数AAfEN BBNmm38105.444.410⨯===(4-7)式中 0N ——对应于每伏电压的匝数,单位:匝/VB m ——铁心柱内工作磁密最大值,单位:T A ——铁心柱截面积,单位:cm 2当铁心材料国热轧硅钢片时,取B m =1.0~1.2T ;采用冷轧硅钢片时,可取B m =1.2~1.5T 。

然后根据N 和各线圈额定电压求出各线圈的匝数U N N11=(4-8)202)10.1~05.1(U N N = (4-9)UNN33)10.1~05.1(= (4-10)式中 N 1、N 2……N n ——各线圈的匝数。

为补偿负载时漏阻抗压降,副边各线圈的匝数均增加了5%~10%。

(2)计算导线直径d小型变压器的线圈多采用漆包圆铜线(QZ 型或QQ 型)绕制。

为限制铜损耗及发热,按各个绕组的负载电流,选择导线截面,如选的小,则电流密度大,可节省材料,但铜耗增加,温升增高。

小容量变压器是自然冷却的干式变压器,容许电流密度较低,根据实践经验,通过导线的电流密度J 不能过大,对于一般的空气自然冷却工作条件,J=2—3A/mm 2。

对于连续工作时可取J=2.5A/mm 2 导线的截面积:Ac=I/j 。

导线的直径:mmjI jI d 13.14==π导线直径可根据工作电流计算,式中: d ——原、副边各线圈导线直径,单位:mm ;I ——原、副边各线圈中的工作电流,单位:A ;根据算出的直径查电工手册或表3-4选取相近的标准线径。

当线圈电流大于10A 时,可采用多根导线并联或选用扁铜线。

表3-4 导线材料的选取4.4 绕组(线圈)排列及铁心尺寸的最后确定绕组的匝数和导线的直径确定后,可作绕组排列。

绕组每层匝数为')]4~2([9.0d h Nc-=(4-11)式中 d '——绝缘导线外径(mm );h ——铁心窗高(mm );0.9——考虑绕组框架两端厚度的系数; (2~4)——考虑裕度系数。

各绕组所需层数为cN m N =(4-12)各绕组厚度为()i i i i t m d δγ'=++ (4-13) i=1,2,…,n式中σ——层间绝缘厚度(mm ),导线较细(0.2mm 以下),用一层厚度为0.02~0.04mm 白玻璃纸,导线较粗(0.2mm 以上),用一层厚度为0.05~0.07mm 的电缆纸(或牛皮纸),更粗的导线,可用厚度为0.12mm 的青壳纸;γ——绕组间的绝缘厚度(mm ),当电压不超过500V 时,可用2~3层电缆纸夹1~2层黄蜡布等。

绕组总厚度为)2.1~1.1()...(210⨯++++=t t t t n t (4-14)式中 t 0——绕组框架的厚度(mm );1.1~1.2——考虑裕度的系数。

计算所得的绕组总厚度t 必须略小于铁心窗口宽度c ,若t>c ,可加大铁心叠装厚度,减小绕组匝数或重选硅钢片的尺寸,按上述步骤重复计算和核算,至合适时为止。

5、实例计算如上图所示,取V U 2201= V U 3002= V U 503= A I 2.02=A I 1.03=计算变压器的主要参数,并选择可行的材料。

解:1、计算变压器的额定容量S N1)计算副边的容量:S 2=U 2I 2+U 3I 3=300*0.2+50*0.1=65(V·A )2)计算原边的容量:21S S =/η根据表1:小型单相变压器的效率η的估算值可以取η=0.82因此,21S S =/η=65/0.82=79.3(V·A )3)计算变压器的额定容量N S =1/2(21S S +)=0.5*(65+79.3)=72.2(V·A )考虑到存在着一定的损耗,故可以定变压器的额定容量近似取75V·A2、铁心尺寸的选定1)计算铁心截面积AA =k0N S根据表2.截面积计算系数K0的估算值可以取K0=1.40因此,A =k0N S (cm2)2)铁心中柱宽度a 与铁心叠厚b 的计算根据表3.参数a 、b 的选取可以近似取a=28mm因此,b=110F/a=110*12.1/28=47.5mm.此时b/a=47.5/28=1.7满足b=(1.2~2)a 的通常要求。

3、计算绕组线圈匝数1)求出每伏电压应绕的匝数m m AB A fB E N N 45000044.41030====3.4(匝/V )式中的m B =1.1T(铁心材料国热轧硅钢片)2)根据0N 和各线圈额定电压求出各线圈的匝数1N =0N U1=3.4*220=7482N =(1.05~1.10)0N U2=1.10*3.4*300=11223N =(1.05~1.10)0N U3=1.10*3.4*50=1874、计算导线直径d导线的截面积:Ac=I/j11)2.1~1.1(U S I ==1.15*79.3/220=0.415(A)Ac1=0.415/2.5=0.17mm 21d ===0.46mm同理:Ac2=0.08mm 2 2d =0.32mmAc3=0.04mm 2 3d =0.23mm根据所求解的数据:可以取原边的材料为高强度聚酯包线QZ0.06副边的材料为高强度聚酯包线QZ0.056、结论在本次的课程设计也是以《电机与拖动》我们的教材为主线,我们基本能按照设计任务书、指导书、技术条件的要求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