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测量与评价第二讲
教育测量与评价课件(2)(第二章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和功能)
(2)团体测量与评价:团体测量与评价是指在同一时间内由一位主试
测量许多位被试。这种形式的测量与评价突出的优点是节省时间,可以在 短时期内收集到大量的测量数据。但由于同一时间内接受测量的被试多,
不易有效地控制被试的行为,容易产生测量误差,从而影响测量的信度和
效度。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六)
按测量与评价的材料(测验材料)分类,教育测量与评价可分为:
通过指认、手工操作向主试提供答案的一种测量与评价的方式。这种形式 的测量与评价不受或较少受文化背景的影响与限制。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七)
按测量与评价量具有的标准化程度分类,教育测量与评价可分为:
(1)标准化测量与评价(标准化测验):标准化测量与评价的测验是 指由测量专家严格按照测验编制程序而精心编制的一种测验。通常标准化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1)实现教育判断的功能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最基本、最原始、最现实、最普遍的功能,就是实 现教育判断,具体来说就是实现测量评定、事实判断、价值判断、问题诊 断和区分选拔等功能。 (2)改进教师教学的功能 通过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结果,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起点行为,作为改 进教学、补救教与学的依据,确保教学目标的达到,从而充分发挥其改进 教师教学的功能。 (3)促进学生学习的功能 教育测量与评价具有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的记忆和促进迁 移、促进学生自我评价等促进学生学习的功能。 (4)行使教育管理的功能 教育测量与评价具有控制、指挥、导向、计划、检查、考核、评估和 监督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对教师、目标和过程等方面管理来行使其教育管 理的功能。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三)
按测量与评价被试行为表现的性质分类,教育测量与评价可分为: (1)最佳行为测量与评价:最佳行为测量与评价是以测量最佳行为表 现为目的。凡是以成就或能力的高低为评价基础的,都属于最佳行为测量 与评价。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第一章:教育测量与评价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重要性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方法1.2 教学内容教育测量的定义与分类教育评价的定义与分类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关系1.3 教学过程引入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概念讲解教育测量的分类和特点介绍教育评价的分类和特点探讨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关系1.4 教学资源教育测量与评价相关的教材和文献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实际案例1.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学生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应用能力评估2.1 教学目标掌握教育测量的基本方法理解教育测量工具的设计与实施学会教育测量结果的分析与解释2.2 教学内容教育测量的方法:问卷调查、观察法、实验法等教育测量工具的设计原则与步骤教育测量结果的分析与解释方法2.3 教学过程讲解教育测量的方法及其特点介绍教育测量工具的设计原则与步骤演示教育测量结果的分析与解释方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实践操作2.4 教学资源教育测量与评价相关教材和文献教育测量工具设计案例教育测量结果分析软件2.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学生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应用能力评估3.1 教学目标掌握教育评价的基本方法理解教育评价工具的设计与实施学会教育评价结果的分析与解释3.2 教学内容教育评价的方法:目标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等教育评价工具的设计原则与步骤教育评价结果的分析与解释方法3.3 教学过程讲解教育评价的方法及其特点介绍教育评价工具的设计原则与步骤演示教育评价结果的分析与解释方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实践操作3.4 教学资源教育测量与评价相关教材和文献教育评价工具设计案例教育评价结果分析软件3.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学生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应用能力评估4.1 教学目标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在实际教育领域的应用分析教育测量与评价案例的特点与方法学会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应用实践4.2 教学内容教育测量与评价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教育测量与评价案例的特点与方法教育测量与评价应用实践的注意事项4.3 教学过程讲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应用案例及其特点分析教育测量与评价案例的方法与过程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实践操作分享教育测量与评价应用实践的经验与教训4.4 教学资源教育测量与评价相关教材和文献教育测量与评价应用案例教育测量与评价实践经验与教训的分享4.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学生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应用能力评估5.1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伦理与道德问题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伦理原则与规范学会处理教育测量与评价中的伦理与道德问题5.2 教学内容教育测量与评价中的伦理与道德问题:隐私保护、公正性、标准化等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伦理原则与规范:诚信、尊重、公平、透明等处理教育测量与评价中的伦理与道德问题的方法与技巧5.3 教学过程讲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伦理与道德问题及其重要性介绍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伦理原则与规范讨论处理教育测量与评价中的伦理与道德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实践操作5.4 教学资源教育测量与评价相关第六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数据分析6.1 教学目标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数据的基本分析方法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数据分析的重要性学会使用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教育测量与评价数据分析6.2 教学内容描述性统计分析: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等推断性统计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等相关与回归分析:皮尔逊相关系数、线性回归等教育测量与评价数据可视化:图表制作与解读6.3 教学过程讲解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方法与作用介绍推断性统计分析的方法与步骤演示相关与回归分析的操作与结果解读学生利用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教育测量与评价数据分析实践6.4 教学资源数据分析软件的使用教程教育测量与评价数据集统计学教材与参考书籍6.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学生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应用能力评估第七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反馈与改进7.1 教学目标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反馈的重要性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反馈的方法与技巧学会利用评价结果进行教育改进7.2 教学内容教育测量与评价反馈的定义与目的教育测量与评价反馈的方法:个体反馈、集体反馈等教育测量与评价反馈的技巧:有效沟通、积极倾听等利用评价结果进行教育改进的步骤与策略7.3 教学过程讲解教育测量与评价反馈的定义与目的介绍教育测量与评价反馈的方法与技巧讨论利用评价结果进行教育改进的步骤与策略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实践操作7.4 教学资源教育测量与评价相关教材和文献教育测量与评价反馈案例教育改进的策略与方法资料7.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学生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应用能力评估第八章: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8.1 教学目标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方法学会利用教育测量与评价数据参与政策制定8.2 教学内容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政策制定中的重要性教育测量与评价数据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方法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政策制定中的案例分析学生参与教育测量与评价数据收集与分析的实践8.3 教学过程讲解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介绍教育测量与评价数据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方法分析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政策制定中的案例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实践操作8.4 教学资源教育测量与评价相关教材和文献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案例政策制定相关的软件与工具8.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学生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应用能力评估第九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国际视角9.1 教学目标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在国际领域的应用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国际案例的分析方法学会借鉴国际经验进行教育测量与评价9.2 教学内容教育测量与评价在国际领域的应用案例教育测量与评价国际案例的特点与方法借鉴国际经验进行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注意事项9.3 教学过程讲解教育测量与评价在国际领域的应用案例及其特点分析教育测量与评价国际案例的方法与过程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实践操作分享借鉴国际经验进行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经验与教训9.4 教学资源教育测量与评价相关教材和文献教育测量与评价国际案例教育测量与评价实践经验与教训的分享9.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学生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应用能力评估第十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教学目标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趋势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创新方法学会适应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未来发展10.2 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五章中关于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伦理与道德问题。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第一章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发展历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及对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要求,认识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对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重要性。
[重点与难点]重点: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
难点: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数]讲授2课时,课堂讨论、学生自主学习1课时[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第一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一、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含义二、教育评价的基本问题三、教育评价相关概念辨析第二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史一、中国是考试制度的发源地二、中国科举制度的世界地位三、数学教育测量学科的诞生四、数学教育测量运动的蓬勃开展五、美国的“八年研究”是教育评价的催生剂六、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的发展第三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一、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二、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三、教育改革呼唤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更加科学化四、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1]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有什么联系与区别?[2]教育评价与教育评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3]在学科专业分类中,“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放在哪一个类别中比较合适?[4]试分析一下,狭义、中义与广义的教育评价概念有何区别?[5]怎样使用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这个概念?[6]为什么说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中有重要的作用?[7]为什么说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必备的知识技能修养?[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提出哪些要求?第二章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和功能[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不同标准的分类,了解形成性、诊断性和总结性测验(评价)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初步了解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的意义与区别,认识潜力参照测量与评价的意义和特点、最佳行为评价和典型行为评价的意义及其区别,初步领会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的理念,能够分别阐述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在实现教育判断、改进教师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行使等教育管理方面的功能。
第二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和功能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五)
按测量与评价的对象分类,教育测量与评价可分为: (1)个别测量与评价:个别测量与评价是指同一主试在同 一时间内只能测量一个被试。 这种形式的测量与评价,主试对被试行为反应有较多的观察 和控制机会,主试与被试有更多的交流,这可让主试获得更多 的信息,也可以建立较融洽的主被试合作关系,有利于测量与 评价的进行。 但是个别测量与评价费时、费力,特别是主试必须经过严格 的训练才能胜任。
按测量与评价在教学中运用的时机分类,教育测量 与评价可分为:
(3)终结性测量与评价 终结性测量与评价是用于教学结束后。 其目的 其一,在教学目标之下,检查学生一学期的学业达到 了什么样程度,从而判断教学效果的得失; 其二,根据终结性测量与评价的结果,评定学生的学 业成绩,并将评定结果通知学生家长或记入档案。
的在于测量与评价个人的潜在才能,预测个人的能力发 展倾向。能力倾向测量与评价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 关于一般能力倾向的测量与评价,旨在探测个人多方面 的潜能;另一种是特殊能力倾向测量与评价,旨在探测 个人某方面的特殊潜在能力。
特殊能力:音乐能力倾向,机械能力倾向……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四)
按测量与评价的内容分类,教育测量与评价可分为: (3)成就测量与评价:成就测量与评价的目的在于测量并 评价个人在接受教育或训练后的成就。成就测量与评价有两 种类型: 一是学科成就测验,旨在测量与评价被试在某一科目上的学习成就;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一)
按测量与评价在教学中运用的时机分类,教育测量与评价 可分为:
(2)诊断性测量与评价 诊断性测量与评价是对经常表现出学习困难的学生所作的测 量与评价。 它的目的是对个人的问题行为及其原因进行诊断。 诊断性测量与评价多半是在形成性测量与评价之后实施。
第二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和功能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五)
按测量与评价的对象分类,教育测量与评价可分为: (1)个别测量与评价:个别测量与评价是指同一主试在同 一时间内只能测量一个被试。 这种形式的测量与评价,主试对被试行为反应有较多的观察 和控制机会,主试与被试有更多的交流,这可让主试获得更多 的信息,也可以建立较融洽的主被试合作关系,有利于测量与 评价的进行。 但是个别测量与评价费时、费力,特别是主试必须经过严格 的训练才能胜任。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一)
按测量与评价在教学中运用的时机分类,教育测量与评价 可分为:
(2)诊断性测量与评价 诊断性测量与评价是对经常表现出学习困难的学生所作的测 量与评价。 它的目的是对个人的问题行为及其原因进行诊断。 诊断性测量与评价多半是在形成性测量与评价之后实施。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一)
(3)潜力参照测量与评价:潜力参照测量与评价是将被试实际水平与 其自身潜在水平(潜力)相比较,以评价被试有无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为目的 。在强调人性化、动态化和个别化的现代教育测评潮流下,潜力参照测量与 评价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三)
按测量与评价被试行为表现的性质分类,教育测量与评价可分为: (1)最佳行为测量与评价:最佳行为测量与评价是以测量最佳行为表 现为目的。凡是以成就或能力的高低为评价基础的,都属于最佳行为测量与 评价。 (2)典型行为测量与评价:典型行为测量与评价的目的不在测量与评 价被试能力的高低,而是测量与评价其是否具备某种(或某些)典型行为。 在这些测量过程,希望被试以其平常的典型状况来回答,无所谓正确与错误 之分。在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全人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下,典型测量与评价 的方法具有特殊的意义。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六)
按测量与评价的材料(测验材料)分类,教育测量与评价 可分为: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第一章:教育测量与评价概述1.1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定义1.2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目的和意义1.3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类型1.4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程第二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理论2.1 教育测量理论2.2 教育评价理论2.3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方法论2.4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信度和效度第三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设计与实施3.1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设计原则3.2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设计流程3.3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实施步骤3.4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数据收集与分析第四章:学生评价4.1 学生评价的定义和意义4.2 学生评价的类型和方法4.3 学生评价的指标体系4.4 学生评价的实施与反馈第五章:课程与教学评价5.1 课程评价的定义和意义5.2 课程评价的类型和方法5.3 教学评价的定义和意义5.4 教学评价的类型和方法第六章:教师评价6.1 教师评价的定义和意义6.2 教师评价的类型和方法6.3 教师评价的指标体系6.4 教师评价的实施与反馈第七章:教育政策与法规7.1 教育政策的定义和意义7.2 教育政策的基本类型和制定过程7.3 教育法规的定义和意义7.4 教育法规的制定和实施第八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应用8.1 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决策中的应用8.2 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质量保障中的应用8.3 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8.4 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中的应用第九章: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技术9.1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技术的概述9.2 计算机化教育测量与评价技术9.3 网络化教育测量与评价技术9.4 大数据在教育测量与评价中的应用第十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趋势10.1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国际发展趋势10.2 我国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现状与挑战10.3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未来发展趋势10.4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策略与建议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定义及目的意义:重点关注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概念区分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
教育测量与评价(期末复习重点)讲解
指标
• 衡量(héng liáng)教育测量的质量,可采用
四个指标:
• 信度
•
主要对整个测量而言。
• 效度
• 难度
•
主要对测量的项目而言。
• 区分度
精品资料
第一节 信度
• 一、信度概念 • 信度是指测量(cèliáng)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程度。 用同一种工具反复测同一种特质对象,结果的一致性 程度就叫信度
精品资料
• 4、论文式测验信度 • 论文没有严格评分标准,同样题目,不 同应试者回答与得分不一样,可用克龙巴 赫阿尔法系数公式。P34 • 该公式适用(shìyòng)于:测验题型多并 非都是2分计分题时。
• 板书公式
• 请阅读,并解释公式含义。
精品资料
•
例4
• 用一个包含6个论文式试题的测验,测5个
精品资料
• 3、有一个由100题构成(gòuchéng)的量 表施行于10个高三学生(分数见下表)。测 验一次后,学生即毕业离校,现怎样评价测 验结果的信度? • 学生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 奇X 38 37 38 41 40 36 38 39 40 35 • 偶Y 37 37 36 39 39 34 38 39 39 36
• 3、重测法适用于速度测验而不适用于 难度(nádù)测验;因被试很难记忆第一次, 而难度(nádù)测验相反。还适用于运动技能 的测验。 • 4、适用于异质测验,即一个测验包含 几个不同的部分,分别测量不同的心理特 质。因为这种测试不适于计算内部一致性 信度。 • 4、应注意提高被试者的积极性。
精品资料
• 2、测验的两个复本,如果在不同的时间使用,
教育测量与评价全套讲义课件
就是走向专业化。
第二章 教育测量的质量指标
• 衡量教育测量的质量,可采用四个指标: • 信度
主要对整个测量而言。 • 效度 • 难度
主要对测量的项目而言。 • 区分度
一、信度概述
• (一)什么是信度 • 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程度。
1通过心理调控可以使教育评价的准备更加合理充分2通过心理调控可以保证教育评价活动的实施得以顺利进行更好地完成各环节的任务3通过心理调控可以使评价的功能得以全面发挥圆满实现评价的目的二评价者心理与调控1准备过程的心理现象角色心理心理定势新奇感时尚效应和期望效应2施评过程的心理现象自尊心理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参照效应理想效应时序效应成见效应宽大效应和附和权威心理3结果处理过程的心理现象类群效应从众心理逆反心理本位心理和模式效应2评价者心理的调控3通过心理换位使评价者自觉进行调控4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加以调控三被评价者心理与调控1被评价者自我评价心理现象自我认可疑惧心理和被审心理2受评过程心理现象应付心理迎合心理和自卫心理3结果反馈心理现象敏感心理护短心理嫉妒心理和对评价进行评价心自我评价不但是评价过程的必要环节而且自我评价对评价结果有着相当大的影响需要了解被评价者自我评价形成
(二)四种测量量表
• 量表一般称为测量工具。 • 1、名称量表—(类别量表)最低水平的一种量表 • 它只是用数字表明事物的类别或性质不同而已,没有任何数量大
小的意义,不能作数量化分析,也不能将之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 2、等级量表—(顺序量表) • 用来描述各个类别的数字,不仅具有区分性,而且还具有等级性
(或顺序性),因此,量表上的数字之间能表示事物大小的位次 关系,但不具有等距性和可加性,也不能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 3、等距量表— • 量表上的数值不仅具有区分性、等级性,还有等距性,这类量表 上的数值只能作加减运算,不能作乘除运算。 • 4、比率量表—最高水平的量表 • 有相等单位和绝对零点,量表数值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
教育测量与评价(第二版)课件: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
• 教育评价
概念: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和教育目标,利用测量和非测量的种种方法系统地收集 资料信息,对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学生发展变化的各种要素进行价值分析和价值 判断,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内涵:
(1)强调以教育目标为标准的价值判断过程;
(2)强调用多种方法(测量和非测量)系统收集 资料与信息;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
本章内容
•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概念与内涵 •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史 •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
一、概念与内涵
• 测量与教育测量
• 测量的含义:根据某些法则与程序,用数字对事物在量上的规定性予以确定和描述的 过程。
• 测量的要素
• 量具 • 测量单位 • 参照点
(4)特点:
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
教育测量是精神特性的测量,涉及学生德育、智育、体育、 美育、劳动技能及个性、 心理素质等许多方面
• 评价(evaluation)与教育评价
• 评价
(1)衡量、判断人物或事物的价值;
(2)一种划定、获取和提供叙述性和判断性信息的过程;
(3)对某些现象的价值如优缺点的系统调查,是为教育政 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 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 教育改革常以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改革作为突破口 • 考试与评价改革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 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 正确评价学生的发展是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国外教师教育普遍开设“教育测量与评价”类课程
—完—
• 量表(scale):确定了测量单位与参照点并具有取值系统的测量工具
二、发展历史
(一)我国考试制度的演变
– 西周:考试制度初见端倪
教育测量与评价(第二版)课件: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和功能
四、行使教育管理的功能
• 对教育目标和质量的管理 • 对教育过程的管理 • 对学校的管理 • 对教师的管理 • 对学生的管理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学习和教学,所以 评价结果的其它用途,都是第二位或补充 性的”。
——格朗兰德
—完—
• 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将被试的表现与既定的教育目标或 行为标准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多大程度上达到该标准;
• 潜力参照测量与评价:将被试实际水平与自身潜在的水平 (潜力)相比较,以评价被试有无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为目 的。
我们当前的期末考试属于什么类型的测量与评价? 这样的评价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有存在的必要吗?为什么?
• 人格(个性)测量与评价
– 气质、性格、兴趣、态度、动机……
五、其它分类
• 按测量对象
– 个别测量与评价 – 团体测量与评价
• 按测量材料
– 文字测验 – 非文字测验
• 按量具的标准化程度
– 标准化测验 – 非标准化测验
功能
一、实现教育判断的功能
• 测量评定 • 事实判断 • 价值判断 • 问题诊断 • 区分选拔
三、按被试行为表现的性质分类
• 最佳行为测量与评价:以成就或能力高低 作为评价基础;
• 典型行为测量与评价:以某种(或某些) 典型行为为评价基础。
四、按内容分类
• 智力测量与评价 • 能力倾向测量与评价
– 一般能力 – 特殊能力:音乐能力倾向,机械能力倾向……
• 成就测量与评价
– 学科成就测验 – 综合成就测验
二、改进教师教学的功能
• 了解学生的起点行为 • 作为改进教学的参考 • 作为补救教与学的依据 • 确保教学目标的达到
学校教师自编课堂成就测验发挥了哪些功能? 哪些功能没有发挥? 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些功能?
第二章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和功能
教学难点
及解决措施
难点:最佳行为评价和典型行为评价的区别、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解决措施:通过引入相关案例,请学生分组讨论,判断并说明理由。
教学反思
授课内容及教学活动设计
附注(教学方法、活动形式、辅助手段等)
2.对学生的管理
教育测量与评价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威慑性。
3.对教育目标和质量的管理
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根据教育目标进行的,它通过对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进行判断,能有效地促进被测量与评价的对象不断接近预定的目标。
4.对教育过程的管理
利用教育测量与评价,我们可以全面地掌握教育的各种情况,及时发现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教育教学任务完成的数量与质量进行控制,为促进、提高教育活动的有效性提供科学的依据。
课堂导入:
从学习生涯中的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入手,介绍格朗兰德的分类标准,请学生思考,如果按照此种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考试分别属于哪一类别?
新授课:第一节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类型
一、按测量与评价在教学中运用的时机分类
1.形成性测量与评价
形成性测量与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实施的,在性质上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中小学单元测验。
2.非文字测验
非文字测验的内容是通过图形、仪器、工具、实物、模型等形式表现的,被试通过指认、手工操作向主试提供答案,所以也称为操作测验。
第二节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功能
一、实现教育判断的功能
1.测量评定的功能
2.事实判断的功能
3.价值判断的功能
4.问题诊断的功能
5.区分选拔的功能
二、改进教师教学的功能
布置研究型专题小作业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学大纲(选修)
教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1、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师范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教育测量与评价》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就其发展历史而言,它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中的新兴学科。
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哲学基础,以心理学、教育学、统计学、教育管理学等教育学科为理论基础,以统计、评价理论为方法论基础,以教育测量、教育统计、教育评价为具体工具。
2、教学对象大一、大二各个专业的学生3、教学目的该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基础知识和相应的专业技能,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应用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以适应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需要。
4、教学要求《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教学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突出应用性。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应达到以下要求:1)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以理论讲授及案例分析为主,了解有关教育测量与评价研究的新成果、新进展。
在每次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布置一定量的思考题,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以进一步培养学生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实践能力;3)注重《教育测量与评价》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在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4)本课程讲授学时不少于54 学时;5、教学方式以理论讲授及案例分析为主,讨论为辅;课堂教学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要形式,必要时并辅之以“粉笔+黑板”的传统方式。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讨论式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思维。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方法,使用先进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6、考核方式考核内容以教材内容为主,采用闭卷考试。
考核方式为:平时及考勤+考查(期中)+考试(期末)。
第二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和功能
第二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和功能第二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和功能第一节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类型一、按测量与评价在教学中运用的时机分类●形成性测量与评价●诊断性测量与评价●终结性测量与评价形成性测量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使教师借此获得教学过程中连续性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历程等信息,作为修正教学的参考。
●如:平时测验,随堂检测。
诊断性测量与评价●对经常表现出学习困难的学生所作的测量与评价,目的是对个人的问题行为及其原因进行诊断。
●注意:长期学习困难的学生可能有特别原因。
终结性测量与评价●一般用于教学结束后,相当于期末考试。
●目的:●一是检查学生一学期的学业达到了什么程度;●二是根据终极性测量与评价的结果,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并将评定结果同时家长或记入档案。
二、按解释测量结果或评价结果时的参照点分类●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潜力参照测量与评价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测验常模简称常模,即指一定人群在测验所测特性上的普遍水平或水平分布状况。
●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是将被试水平与测样常模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团体中的相对地位的一种测量与评价类型。
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是将被试的表现与既定的教育目标或行为标准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多大程度上达到该标准。
●学校中的考试多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
潜力参照测量与评价●将被试实际水平与其自身潜在水平(潜力)相比较,以评价被试有无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为目的。
●最近发展区三、按测量与评价被试行为表现的性质分类1、最佳行为测量与评价以测量被试的最佳行为为目的。
如成就测验或能力测验。
2、典型行为测量与评价测量与评价被试是否具备某种(或某些)典型行为。
如态度、情感、人格测验。
四、按测量与评价的内容分类1、智力测量与评价测量被试的智力并对被试的智力发展水平和特点作出评价。
2、能力倾向测量与评价评价个人的潜在才能,预测个人的能力发展倾向。
3、成就测量与评价测量并评价个人在接受教育或训练后的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 (1)任何现象只要是存在的总有数量 ❖ 这个原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E.L.
Thorndike) 提出的。他说:“凡物的存在必 有其数量。”人的心理现象虽然看不见,摸 不着,但它是客观存在的现实,是脑这块高 级物质的属性,它也有数量的差异。 ❖ 例如,人的智力有高低之分,学生的学习成 绩有优劣之别。这高低之间、优劣之间,存 在着程度的不同。所谓程度不同,就是数量 的不同。
9
❖ 在数学上,函数就是把某一集合中的事物分 派到另一集合事物之上的规则。可以说,任 何测量都呈现函数关系,而任何函数关系都 是建立一种顺序配对的集合。
❖ 一般来说,具体且稳定的事物属性,如性别、 身高、体重等,其测量的规则就易于建立和 使用;抽象且易变的事物属性,如人的智力、 知识、技能、人格、态度等心理属性,其测 量规则就难以制定和使用。
测量的事物属性的不同,有时并不需要让数 的各种特性同时具备。当然,能多具备一些 更好,因为测量中运用数的效果,确实也与 这些数所包括的特性多少相关联。
7
❖ 假如我们能用数合理地描述事物的属性,并 且在允许的条件下,对数进行运算,我们就 可以通过运算的结果,对所要测量的属性进 行推测。如果事物的属性和数的系统之间, 在性质上或形式上存在着高度的类似性,我 们就可以用数来描述事物的真实情况。
10
(二)四种测量量表
❖ 量表一般称为测量工具。 ❖ 1、名称量表—(类别量表)最低水平的一
种量表 ❖ 它只是用数字表明事物的类别或性质不同而
已,没有任何数量大小的意义,不能作数量 化分析,也不能将之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 即属于同一类的事物用同一个数字表示,属 于另一类的事物用另一个数字表示。用来描 述各类事物的数字仅仅是事物的名称:它只 具有相同与不同的特性,没有数量大小的含 义。用这类数字表示的量表叫名称量表。
若第一个数与第二个数之差,等于第二个数 与第三个数之差(例如,1、2、3三个数, 3-2=1,2-1=1),那么,这三个数具有等距性。
6
❖ (4)等比性 若一个数可以表示为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如桌子的长是宽的2倍,这类数具有等比性。 上述数的特性从低到高排列。一个数若具
有较高的特性,则必具有较低的特性。 在实际测量中,由于测量的需要以及所欲
27
教育测量的特点
❖ 人的心理属性,往往是难以明确规定的,有 些甚至缺乏公认的定义。另外,它们易受条件 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制约它们变化的因素也甚 多。因此,测量的实现较为困难。
1.测量结果的间接性和推断性 2.测量对象的复杂性和模糊性 3.测量目的的针对性 4.度量单位的相对性
28
二、什么是教育评价 (一)教育评价的界定 ❖ 1、教育评价就是教育测验; ❖ 2、教育评价是一种专业判断; ❖ 3、教育评价是把实际表现与理想目标相比较 的活动; ❖ 4、教育评价是系统收集资料,为决策提供依 据的活动。
3
❖ 2、数字是描述事物属性的符号 数字在未被用来表示事物的属性之前,它
仅仅是一个符号,它本身没有量的意义。当 数字被合理地用来描述事物的属性时,我们 才赋予它以量的意义,即从数字变成了数。
数的特性为逻辑运算提供了许多可能性。 数的系统是非常合乎逻辑的。数的系统(指自 然数)有以下几个特性:
4
❖ (1)同一性和区分性 所谓同一性就是指每一个数的独特性。例
20
❖ 以上四种量表是依从低到高的次序排列的。 量表的次序越高,对于描述事物的数所能允 许的算术运算也就越多。后面每一种量表的 性质,除包括前面各种量表的性质之外,还 具有其特殊的性质。 人们往往将运用名称、等级量表进行的测 量认为是定性测量;而将运用等距、比率量 表进行的测量认为是定量测量。
21
11
❖ 例如,学生按性别进行分类,凡男生用1表示, 女生用2表示。如果既按性别分类,又按对物 理学科喜欢和不喜欢两个标准进行分类,喜 欢用1表示,不喜欢用0表示。于是男生喜欢 者可表示为11;男生不喜欢者可表示为10; 女生喜欢者可表示为21;女生不喜欢者可表 示为20等。
12
❖ 在这里,用来描述事物的数字仅仅是代表事 物的符号。它只能区分事物的类别,没有数量 的大小、多少、位次和倍数关系。也就是说, 它只具有数的同一性和区分性,而不具有等级 性、等距性和等比性。因此,不能将之进行加 减乘除四则运算。对于名称测量结果的数据所 进行的统计处理,不是用来描述事物的数字本 身,而是归人每一类中个体的数目(频数)。 ❖ 对这类点计数据所允许和适用的统计方法, 有比率(相对频数,即某一类的频数与总频数 之比)、百分比、相关系数、检验。
❖ 测量这一定义包含了三个要素: ❖ 1、事物属性——测量的对象或目标 ❖ 2、数字——描述事物属性的符号 ❖ 3、法则——给事物的属性分派数字的依据
2
1、事物的属性是测量的对象
❖我们对事物进行测量,确切地说,测量的对象 是事物的某种属性。例如,物体的长度、重量、 体积、温度以及一个事件发生的时间长短等,都 是事物的物理属性。它们的存在形式比较具体, 大多可以被人的感觉器官所直接感觉到,如看得 见、听得到、摸得着、尝得出、嗅得到。但是, 我们还往往需要测量人的心理属性,如学生的智 力、个性、品德、知识、技能、习惯、能力、态 度、兴趣、爱好等。它们的存在形式比较抽象, 大多不能被人的感官直接感觉到。
其实,心理属性与物理属性一样,都是可以 测量的。
23
❖ 1904年,美国的桑代克发表了《心理与社会 测量导论》一书,系统地介绍了统计方法和 编制测验的基本原理,为心理属性测量的可 能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 1、任何现象只要是存在的总有数量(桑代克) ❖ 2、凡有数量的现象都可以测量(麦柯尔) ❖ 以上两个论断为教育测量奠定了理论基础,
17
❖ 例如,用摄氏温度计测量的温度,9℃与6℃ 之差等于6℃与3℃之差,即3℃。但是,这并 不意味着9℃是3℃的3倍, 6℃是3℃ 的两倍。 这是因为,摄氏温度表是以冰点作为人定参照 点。摄氏零度并不意味着没有温度,而摄氏温 度表上的绝对零点在零下273℃,即-273℃。 时间量表上的参照点也是人定的。钟表上的零 点,并不意味着没有时间。这类量表上的数值 只能作加减运算,不能作乘除运算。
22
❖从教育测量的广义概念来说,它所测量的属 性,虽然也包括了物理属性,如学生的身高、 体重等,但它测量的主要对象是心理属性,如 学生的知识、技能等。 ❖心理属性是否也可以客观地进行测量呢?
尽管教育测验(例如物理学科测量)在教学
过程中已成为教师考核学生学习成绩不可缺少 的工具,但是由于人的心理属性是抽象的,不 易捉摸,实现客观的测量比较困难,因此有人 对心理属性测量的可能性就产生了怀疑。
(三)什么是教育测量
❖ 教育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对教育活动 中的某一现象给予数量化的描述。
❖ 从广义来说,教育测量就是对于教育领域内 的事物或现象,根据一定客观标准,作缜密 的考核,并依一定的规则将考核的结果予以 数量的描述。
❖ 从狭义来说,教育测量是指对学生某些学科 经过学习和训练之后,所获得的知识、技能 的测量,又称成就测量、学业成绩测量或学 科测量。
如,用同一个数字表示的事物必定是相同的。 既然每一个数都是独特的,那么就没有任何 一个别的数与它完全相同。这就是数与数之 间的区分性。是1就不是2,是2就不是1,用 1和2分别表示的事物是不相同的两个事物。 数的同一性和区分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5
❖ (2)等级性或位次性 ❖ 这是指若干个数之间按其大小所形成的次序 关系。如3>2>1。若用数的等级性描述事物, 那么,事物之间必有位次可循。 ❖ (3)等距性
15
❖ 等级量表所能适用的统计方法有:中位数、 百分位数、等级相关系数、肯德尔和谐系数 (多列等级相关),以及符号检验、秩次检验、 秩次方差分析。
16
❖ 3、等距量表—有相等单位和人定参照点的量 表叫等距量表。这种量表上的数值不仅具有 区分性、等级性,还具有等距性,这类量表 上的数值只能作加减运算,不能作乘除运算。 但是量表上的参照点(读数的起点)不是绝 对零点,而是人定的参照点。
25
❖ (2)凡有数量的现象,都可以测量 ❖ 这个原则是由美国测验学者麦柯尔(W.A. Mc
Cal)于1923年提出的。人的心理属性也是可 以测量的,虽然我们不能用尺来量它,用秤 来称它,但是它必定会反映在某种活动之中, 或表现在某种行为之中,于是我们就可以通 过对人的行为的测量来推测他的某种心理属 性。当然实现这种测量是很困难的。
29
❖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 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 资料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 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教育决策提 供依据的过程。
30
(二)教育评价的特征 ❖ 1、教育评价=事实判断+价值判断 ❖ 2、教育评价是对教育过程及其结果的评价 ❖ 3、教育评价必须以教育目标为基准 ❖ 4、教育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双边合作
26
❖ 到目前为止,对于某些心理属性,如智力、 创造力、知识、技能、习惯、品德、理想、 兴趣、态度等,我们尚不能一一加以测量或 测量得还不十分准确可靠。这是因为测验学 的发展历史还很短,许多测量工具还没有发 明,已发明的测量工具还不十分完善。但是, 我们不能因为某种心理现象的测量工具还没 有发明,就说这种现象是无法测量的。
第2讲 教育测量与评价 ❖ 一、教育测量 ❖ (一)测量的定义 ❖ 由于事物属性不同,以及所制定的规则不同,
致使用数的特性来描述事物属性所达到的程 度也不同。这就产生了不同的测量水平。史 蒂文斯将测量的水平分成四种,每一种测量 水平都产生与其相应的测ns)于1951年曾给测量下 了这样的定义:从广义而言,测量是根据法 则给事物分派数字。 这一定义概括了物理(实物)测量、社会 测量和心理测量的共性。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