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胶体和界面物理化学-1
物理化学表面及胶体习题
界面与胶体化学习题课(一) 界面与胶体化学主要公式1. 表面张力(表面自由能)B n P T AG ,,)(∂∂=γ(单位 N/m,J/m 2) 2. 弯曲表面下的附加压力(Young-Laplace )gh RP s ργ∆==2 (R 为曲率半径,∆ρ为弯曲表面两边的物质密度差) (肥皂泡RP s γ4=) 毛细管中gR g R h ⋅∆⋅⋅=⋅∆⋅=ρθγργcos 22,(R 毛细管半径,θ接触角) 3. 弯曲表面下的蒸气压(Kelvin ))11(2ln 1212R R M P P RT -⋅=ργ (小液滴,大液滴,土壤中的毛细管吸附水,不同粒度物质的溶解度)4. 吸附等温式Langmuir ,BET 等(注意使用条件):5. 吉布斯表面吸附等温式:da d RT a γ⋅-=Γ (讨论正、负吸附) 6. 接触角:0<θ<90o 固体被液体润湿;θ>90o 固体不为液体润湿。
7. 胶体中沉降平衡时粒子随高度分布公式:)()(34ln 120312X X N g r N N RT -⋅⋅--=介质粒子ρρπ 8. Rayleigh 散射公式:散射光强度与入射光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例。
胶团构造:(AgI ) [(AgI)m ·nI -,(n-x)K +]x-·xK +胶核,胶粒,胶团,双电层,电泳,电渗,流动电势,沉降电势。
(二) 习题1. 293K 时,把半径为1.0mm 的水滴分散成半径为1.0μm 的小液滴,试计算(已知293K 时水的表面Gibbs 自由能为0.07288J/m 2):(1)表面积是原来的多少倍?(2) 表面Gibbs 自由能增加多少?(3)完成该变化时环境至少需做多少功?答:(1)1000; (2)A G ∆⋅=∆γ=9.145×10-4J(3)Wf =9.145×10-4J6. 在298K 和101.325kPa 压力下,将直径为1.0μm 的毛细管插入水中,问需在管内加多大压力才能防止水上升?若不加压力,水面上升,平衡时管内液面上升多高?(已知298K 时水的表面张力为0.072N/m ,水密度为1000kg/m 3,设接触角为0度,重力加速度g 为9.8m/s 2) 答:gh RP s ργ∆==2,Ps=288kPa ,h=29.39m8. 已知在298K ,平面水的饱和蒸汽压为3168Pa ,求在相同温度下,半径为3nm 的小液滴的饱和蒸汽压,已知298K 时水的表面张力为0.072N/m ,水密度为1000kg/m 3,水的摩尔质量为18g/mol )答; )11(2ln 1212R R M P P RT -⋅=ργ主要密度,摩尔质量单位 得到P2=4489.7pa10. 水蒸气骤冷会发生过饱和现象,在夏天的乌云中,用飞机撒干冰微粒,使气温骤降至293K ,水汽的过饱和度(P/Ps )达4。
胶体和界面化学的应用和前沿研究
胶体和界面化学的应用和前沿研究胶体和界面化学是物理化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旨在研究颗粒与溶液、气体、固体等界面间相互作用、相互转换过程及其规律,为生产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撑和指导。
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人类对于界面的关注更加密切,胶体和界面化学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界面活性剂和表面修饰在工业生产中,常常需要使用一些具有表面活性或界面活性的物质,即界面活性剂。
界面活性剂极具生产应用价值,能够在不同相的界面上调节表面张力、改变相互作用强度、影响分布和形态,有效地实现分散和乳化等。
例如,肥皂、洗涤剂、乳化剂、泡沫剂等都是界面活性剂常用的应用形式。
另外,表面修饰也是界面化学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通过表面修饰,可以在分子或颗粒表面制备出悬浮液、胶体、溶胀、薄膜等材料,并赋予其多种特性和功能。
例如,在药物制剂领域,纳米颗粒通过表面修饰可以增加生物利用度、改善药物的稳定性、延长药物的半衰期等。
2.胶体稳定性胶体稳定性是胶体化学的重要骨干之一。
胶体稳定性研究涉及物质粒子的成形、分散、悬浮和聚集等方面的过程,进而探究分散体系的稳定性、相互作用方式、相图及机理。
负责胶体稳定性的还有表面电位、表面电荷密度、吸附电荷、电泳迁移速度等因素。
相比于物理和机械方法,化学方法更为常用。
电吸附法、电解法、孔隙吸附法、化学配合等都是重要的胶体稳定化学方法。
3.核酸纳米技术核酸纳米技术是一项非常前沿的研究领域。
它将核酸作为作为抗癌、抗感染的新型靶向药物,旨在实现其精确进入细胞内部靶向治疗,避免药物的副作用。
核酸纳米技术以DNA和RNA为基础,在微纳米胶体、表面修饰、胶体稳定性等方面有了显著的进展,建立了胶体和界面化学在药物传输领域的新兴应用模型。
不可否认的是,胶体和界面化学的研究非常复杂。
在实践中,研究人员需要勤奋、细致、有耐心,同时具备多方面的综合分析和处理能力。
对于未来,我们仍需引导更多人深入学习和研究胶体和界面化学的应用领域,推动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
胶体与界面化学
绪论(2学时)第一章胶体的制备与纯化第二章液体的表面性质第三章固体的表面性质第四章表面活性物质第五章液-液界面和固-液界面第六章胶体的动力学性质第七章胶体的光学性质第八章胶体的电学性质第九章胶体的稳定性第十章胶体的流变性一、胶体体系及其分类1、胶体体系国际纯粹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规定:直径在1~1000nm范围内的颗粒为胶体颗粒。
含有胶体颗粒的体系称为胶体体系或胶体分散体系。
1m = 106 µm = 109 m 1nm = 10 À系。
零维量子点;纳米粒低维一维纳米线二维薄膜按分散相颗粒大小分类:粗分散体系>10-6 m (1µm) 宏观胶体分散体系10-9 m ~10-6 m 介观分子分散体系< 10-9 m (1nm) 微观2.胶体体系的分类(1)按胶体颗粒结构①胶体分散体系溶胶、乳状液、泡沫、气溶胶等多相体系,具有很大的界面能,热力学不稳定,相分离后又容易恢复原状。
②分子胶体高分子溶液,均相体系,热力学稳定,相分离后易恢复。
③缔合胶体胶束溶液、液晶、微乳液等。
均相体系,热力学稳定。
(2)按胶粒与介质的亲和力①亲液胶体---分子胶体和缔合胶体②疏液胶体---胶体分散体系(溶液),难溶物高度分散在介质中(3)按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聚集状态----8大类s.t.g.3.胶体分散体系的特点①高度分散的多相体系②动力学稳定③热力学不稳定④巨大的比表面积比表面积: 单位体积或质量的物体所具有的表面积。
S0 = S/V (m-1)= S/W (m2/g)20℃,1cm3水滴分散成半径10-7cm的小水滴S0 = 3*107(cm2/cm3)表面分子占分子总数的90%表面自由能218J/ cm3二、胶体化学的研究内容1、胶体化学研究胶体体系各种行为的科学分散体系胶体体系2、内容高分子溶液界面现象界面上发生的各种物理或化学现象,如界面电现象、界面吸附三、胶体化学与界面化学共存的、“界面”有厚度四、学科特点胶体与界面化学物理化学化学交叉学科、应用性很强、基础学科五、胶体化学的产生和发展1861年,Graham (美)提出“胶体”概念。
胶体与界面化学
第一章 胶体和界面简介
❖因而许多人把这一年视为胶体化学正式成为一门 独立学科的一年。接着Freundlich(弗罗因德利希) 和Zsigmondy(席格蒙迪)先后出版了他们的名著 《毛细管化学》(1909)和《胶体化学》(1902)。
1915年Wolfgang Ostwald称胶体和界面科学内容
为 “被忽视尺寸的世界”。是一种边缘科学的领域
第一章 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二者密不可分。 因此对胶体和界面现象的研究是物理化学基本原 理的拓展和应用。从历史角度看,界面化学是胶 体化学的一个最重要的分支,随着科学的发展, 现今界面化学已独立成一门科学,有关“界面现 象”或“胶体与界面现象”的专著在国内外已有 多种版本。本课程主要介绍与界面现象和胶体有 关的物理化学原理及应用。它包括各种相界面和 表面活性剂胶体的相关特性和理论。
这些成品及其制作过程都与胶体化学密切相关。 1809年,俄国化学家Scheele(舍勒)发现了土粒的 电泳现象;1829年英国植物学家Brown(布朗)观 察到花粉的布朗运动。此后,许多人相继制备了各 种溶胶,并研究了它们的性质。
胶体化学作为一门学科来说,它的历史比较一致的 看法是从1861年开始的,创始人是英国科学家
胶体与界面化学
第一章 胶体和界面简介
一、胶体和界面化学的发展简史 胶体化学是物理化学的一部分,和物理化学又紧 密相关,近年来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与生 产和生活实际联系之紧密和应用之广泛是化学学 科中任一分支不能比拟的。北京大学的戴乐荣专 门写文章论述了胶体化学的重要性。物理化学和 胶体化学式属于同一范畴。二者的区分在于研究 的对象不同,物理化学主要研究大块相和分子、 离子分散体系,而胶体化学研究的对象,其质点 大小在10-6-10-7cm范围内的高度分散的体系,因 此将物理化学和胶体化学联系起来,对物质全部 分散态的研究才能完成。
现代化学基础15_界面和胶体_1
又如:在金属线框中间系一线圈,一起 浸入肥皂液中,然后取出,上面形成一液膜。
(a)
由于以线圈为边界的两边表面张力大小 相等方向相反,所以线圈成任意形状可在 液膜上移动,见(a)图。
如果刺破线圈中央的液膜,线圈内侧张
力消失,外侧表面张力立即将线圈绷成一 (b)
个圆形,见(b)图,清楚的显示出表面张 力的存在。
气固
液固
> 90°固体不为液体所润湿,固体称为憎液固体
2019/11/13
第十五章 界面现象和胶体溶液
17
B.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和毛细现象
1.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 实验
2019/11/13
在平液面上
对一小面积AB,沿AB的
四周每点的两边都存在表面张 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 以没有附加压力
一、表面自由能和表面张力
表面和界面(surface and interface)
界面是指两相接触的约几个分子厚度的过渡区,若
其中一相为气体H,g这种界液面-通固常界称面为表面。H2O
表面是液体和固体与其饱和蒸气之间的界面,但习惯
上把液体或固体与空气的Cr界镀面称为液体或固体的表面。
层 常见的界面有铁玻:管璃气板-液界面,气-固界面,液-液界面,
表面自由能与表面张力
由于表面层分子的受力情况与本体中不同,因此如 果要把分子从内部移到界面,或增加表面积,就必须克 服系统内部分子间作用力,对系统作功。
dG=-SdT +Vdp+ dA+ BdnB B
T,P及组成恒定时,可逆使表面积增加dA所作的表
面功为:
/
δWr
dG= dA
2019/11/13
5、溶胶系统特性
物理化学-第十章 胶体与界面化学部分1
1.3表面张力与表面自由能
表面层分子与内部分子相比,它们所处的环境不同。
体相内部分子所受四周邻近相同分子的作用力是对称的,各 个方向的力彼此抵销(各向同性);
但是处在界面层的分子,一方面受到体相内相同物质分 子的作用,另一方面受到性质不同的另一相中物质分子的作 用,其作用力不能相互抵销,因此,界面层分子由于其处在 一不均匀对称的力场会显示出一些独特的性质。 对于单组分体系,这种特性主要来自于同一物质在不同 相中的密度不同;对于多组分体系,则特性来自于界面层的组 成与任一相的组成均不相同。
1.1表面和界面(surface and interface)
几点说明: 1、严格讲,界面是“界”而不是“面”。因客观存在的界面 是物 理面而非几何面,是一个准三维的区域。 2、目前,常用于处理界面的模型有两种:一为古根海姆 (Guggenheim)模型。其处理界面的出发点是:界面是一个 有一定厚度的过渡区,它在体系中自成一相—界面相。界面 相是一个既占有体积又有物质的不均匀区域。该模型能较客 观地反映实际情况但数学处理较复杂。另一个模型是吉布斯 (Gibbs)的相界面模型。该模型认为界面是几何面而非物 理 面,它没有厚度,不占有体积,对纯组分也没有物质存在。 该模型可使界面热力学的处理简单化。
表面自由能(surface free energy)
考虑了 表面功,热 力学基本公 式中应相应 增加 dA一 项,即:
dU TdS PdV dA B dnB dH TdS VdP dA B dnB dF SdT PdV dA B dnB dG SdT VdP dA B dnB
胶体与界面化学的应用研究
胶体与界面化学的应用研究一、胶体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意义胶体(colloid)是一种介于分子和粗大颗粒之间的物质状态,其粒径一般在1~1000纳米之间。
胶体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稳定性、表面活性、光学性质、电学性质等。
胶体的研究是物理化学和材料科学的重要领域之一,其在生物学、医药学、环境科学、地球化学等众多学科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界面化学是研究物理化学系统中两个相界面(或相互作用)上的化学现象的学科。
任何物理化学体系都有界面,因此界面化学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如表面张力、界面吸附、润湿、界面反应、薄膜等。
界面化学的基础研究以及技术应用在化学、物理、材料、生物、药物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胶体化学和界面化学的联系从定义上看,胶体是一种在两个不同相之间存在的介于小分子和大分子之间的物质状态,而界面就是两个相的交界面。
因此,胶体和界面的研究有着很强的联系。
从实践应用上看,大部分的胶体都是由表面活性剂、胶体颗粒、高分子等形成的。
这些物质在溶液中的行为和性质涉及到了表面活性、胶体稳定、胶体分散性、胶体粘度等一系列与界面化学相关的现象。
因此,胶体化学和界面化学通常是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
研究胶体与界面化学有助于理解生物大分子的组装、微纳米材料的制备和表征等等问题,同时也为应用研究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胶体和界面化学的应用1、药物传递系统由于胶体颗粒本身的小尺寸和高比表面积,导致许多药物可以吸附在胶体颗粒表面或者被包含在胶体颗粒之中,从而形成药物传递系统。
这种系统具有以下优点:增强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延长药物的半衰期、减少副作用、控制药物溶解度和生物相容性等。
界面化学的应用在制备药物传递系统方面尤为明显。
如通过改变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结构、改变颗粒或胶的形状和尺寸等方法,可以控制药物传递系统的粒径、稳定性和药物释放速率等参数。
2、生物医用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的界面活性质对于其应用效果至关重要。
例如,人工关节、金属支架等生物医用材料的表面需要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
胶体与界面化学
胶体与界面化学胶体和界面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分支,主要研究物质的表面性质和界面现象。
胶体是基于二相(固体-液体、液体-液体、气体-液体、气体-固体)的分散体系,粒径大小在1nm至1μm之间。
而界面是指两种不同物质之间的分界面,如液体表面、气液界面、固液界面等。
胶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许多熟悉的物质,例如牛奶、血液、纸张、涂料、乳化油等都是胶体。
从宏观上看,它们呈现出悬浮于溶液中的微小颗粒。
从微观上看,它们是由分散相和连续相构成的,其中分散相是微小的颗粒,而连续相是包含分散相的介质。
分散相和连续相的界面称为胶体界面。
由于分散相和连续相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所以胶体系统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功能。
同时,胶体系统也是许多工业和生命科学应用的基础。
在胶体科学中,胶体的稳定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胶体的稳定性对于胶体颗粒的协同作用、胶体的转变以及物质交换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些常用的稳定性机制包括DLVO理论、生物分子作用力和电场效应等。
DLVO理论是阐述胶体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之一,该理论将胶体相互作用分为库仑相互作用和范德华力相互作用,并进一步阐述了胶体的凝聚和稳定机制。
生物分子作用力是通过分子间的特定相互作用来影响胶体的聚集和构型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是疏水作用和静电相互作用。
电场效应引入背景电场的影响,在胶体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背景电场能够影响胶体的相互作用,使之更加复杂。
界面化学是一个研究物质表面性质和表面现象的学科,它广泛应用于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等不同领域。
界面的性质和现象在许多领域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如表面活性剂、液晶、合金材料、催化剂、表面吸附等。
在界面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是指液体表面上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造成的张力。
这种力量会导致液体分子在表面聚集起来,使得表面变为一个弹性值。
表面张力是界面现象中最重要的物理性质之一,它对液滴、泡沫、生物膜等物质的稳定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胶体与表面化学讲义第一章 基本概念
《胶体与界面化学》讲义第一章基本概念第一节胶体与表面一、胶体与胶体分散体系•目前科学地将颗粒大小在10-6~10-9m这样的物质(不管其聚集状态是气态、液态还是固态)称为胶体。
•胶体与其分散在其中的介质组成分散体系,介质可以是气、液和固体并与胶体颗粒间存在相界面,因此它还是高分散的多相的分散体系。
•胶体分散体系一般是两个组分以上的多组分体系,不过也存在极为罕见的单组分胶体分散体系,这类分散体系是液体,但由于分子的热运动而出现的涨落现象,一些分子会在液态内部聚集成较大的聚集体,这种分散体系称为类胶体(iso-colloid)分散体系。
聚合物或大分子量物质•聚合物或大分子量物质过去也称之为胶体分散体系的物质。
•如蛋白质,纤维素以及各种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聚合物,其尺寸也在胶体范围、并具有胶体的某些性质,比如慢扩散性,不透过半透膜,电泳行为等。
•因此过去也把它们作为胶体与表面化学的讲解内容。
但由于其迅速的发展,形成一个庞大的大分子家族,而成为一个独立学科去研究,不过它的某些理论和研究方法确系胶体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二、表面和界面•表面(surface):是指凝聚相与真空,空气或其蒸气间的交界•界面(interface):是指凝聚相与其他相间的交界面。
•水的表面张力是水的表面(与空气或蒸汽的交界面)上的表面张力,约为72.8×10-3N/m;水和苯间界面张力为35×10-3N/m;水与汞间界面张力为375×10-3N/m。
•由此可见,界面张力值决定于相邻相的物质。
相边界上“面”的含义•这里所说的“面”是指相边界上的化学概念上的而非数学概念上的面。
数学面只有面积而无厚度,而化学面是有一定厚度的,起码有几个分子大小的厚度。
数学面所示在面上相的性质(如密度、浓度等)发生突变是不可思议的,而化学面中相的性质逐渐变化才是可理解的。
但在描述它时,由于其厚度值与两相本体尺寸比较可忽略不计近似为零。
胶体与界面化学的理论与应用
胶体与界面化学的理论与应用胶体与界面化学是物理化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质的微观粒子在液态介质中的行为和相互作用,以及物质在不同相之间的表面现象和性质变化。
胶体分散系统是广泛存在于自然和工业生产中的一类复杂体系,如乳液、胶体、泡沫、纳米粒子等,它们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特定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因此在材料科学、化学、生物和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1. 胶体系统的定义和特点胶体系统是由粒子大小在介于分子和宏观颗粒之间的物质构成的,一般指分散相为固体或液体的胶体分散体系。
胶体粒子的大小通常在1-1000nm之间,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而且有一定的表面电荷或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使其易于形成和维持分散状态,同时还表现出很多异于均相系统的独特性质,如乳浊液稳定性、浊度、渗透性等。
2. 胶体的形成机制和分类胶体的形成机制主要涉及两种方式:一是物理自组装,即由独立体通过物理过程形成胶体分散体系;另一种是化学合成,即通过化学反应控制或调节粒子大小、形状和表面性质来制备胶体分散体系。
按照胶体粒子的组成和形态特征,胶体系统可分为晶体、胶体、凝胶、泡沫和乳状液等多种类型。
其中,凝胶是一种具有可逆或不可逆的三维网络结构的胶体分散体系,一般由连续介质中的高分子、生物大分子或固体微粒等组成,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度,广泛应用于吸附、分离、催化、电极材料和组织工程等领域。
3. 界面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界面化学是研究不同物质相间的分界面和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其中界面指的是两种物质相接触的地方,主要是化学和物理交互作用所形成的区域。
在界面上,物质的性质、状态和反应行为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如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和脱附、分子扩散等现象。
在界面化学中,五类基本相互作用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静电作用力、范德华力、亲水力、亲油力和化学键作用力。
静电作用力是在有电性情况下分子间作用的一种长程力,是物理化学中最基本和最普遍的相互作用力,它能够对物质的分子形态和生物活性等产生很大影响。
物理化学(界面化学练习2009级84题)
界面与胶体化学练习(化学2006级2008-12-15)一、选择题( 共35题)1. 测得氧在纯净的金属W 表面上化学吸附热为596.64 kJ·mol-1, 而气态氧原子的吸附热为543.92 kJ·mol-1, 氧的解离能为491.53 kJ·mol-1, 则氧在W 表面上吸附性质为:( )(A) 分子吸附, 范德华力(B) 分子吸附, 生成氢键(C) 原子吸附, 生成共价键(D) 原子吸附, 生成吸附配位键2. 两液体A和B表面张力γA=γB,密度ρA=2ρB,一毛细管插入A中液面上升2.0 cm,插入B中液面上升多少?(假定两液体皆完全润湿管壁)()(A) 1.0 cm (B) 2.0 cm(C) 4.0 cm (D) 5.0 cm3. 已知1000 K 时,界面张力如下:γ( Al2O3(s)-g ) = 1 N·m-1,γ( Ag(l)-g )= 0.92 N·m-1, γ( Ag(l)-Al2O3(s) )= 1.77 N·m-1。
则1000 K 时,液态银滴在Al2O3(s) 表面上的接触角θ是:( )(A) 33.2°(B) 46.5°(C) 101.2°(D) 146.8°4. 对于亲水性表面,其各界面张力之间关系是:( )(A) γs-l > γs-g(B) γs-l < γs-g(C) γs-l = γs-g(D) 不能确定5. 在298 K下,将液体水分散成小液滴,其热力学能:()(A)增加(B) 降低(C) 不变(D) 无法判定在绝热条件下,将液体分散成小颗粒液滴,液体的温度将:()(A)上升(B) 下降(C) 不变(D) 无法判定6. 一玻璃罩内封住半径大小不同的水滴,罩内充满水蒸气,过一会儿会观察到:()(A) 大水滴变小,小水滴变大(B)大水滴变大,小水滴变小而消失(C)无变化(D) 大小水滴皆蒸发消失7.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生成的新鲜液面都有表面张力(B) 平面液面没有附加压力(C) 弯曲液面的表面张力的方向指向曲率中心(D)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指向曲率中心8. 设θ为表面覆盖度, 根据Langmuir 理论, 其吸附速率为:( )(A) aθ(B) aθ p(C) a(1-θ)p(D) a(1-θ)9. 表面活性剂具有增溶作用,对增溶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增溶作用可以使被溶物的化学势大大降低(B) 增溶作用是一个可逆的平衡过程(C) 增溶作用也就是溶解作用(D) 增溶作用与乳化作用不同10. 微小晶体与普通晶体相比较,哪一种性质不正确?( )(A) 微小晶体的饱和蒸气压大(B) 微小晶体的溶解度大(C) 微小晶体的熔点较低(D) 微小晶体的溶解度较小11. 用BET 流动法测定硅胶小球的比表面时,要求吸附质和吸附剂之间最好:( )(A) 只有化学吸附(B) 只有物理吸附(C) 既有物理吸附,又有化学吸附(D) 没有任何吸附1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生成的新鲜液面都有表面张力(B) 平面液体没有附加压力(C) 弯曲液面的表面张力的方向指向曲率中心(D)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指向曲率中心13. 一个U 型管的两臂直径不同,一端为1×10-3 m,另一端为3×10-3 m,水的表面张力为0.072 N·m-1。
胶体与界面化学及其应用
胶体与界面化学及其应用胶体与界面化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交叉的科学,它研究的是介于分子集合体和大分子之间的微粒体系。
胶体粒子在尺寸范围上介于原子和大分子之间,通常在1到1000纳米之间。
而界面则是相邻两相(如气液、液液或固液等)的分界面,界面化学则是研究物质或物质间相邻的分界面上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化学过程。
1 胶体化学的起源胶体化学源于19世纪末的化学家Thomas Graham对比较稀少的水溶液的分离实验,实验表明了有些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可以分离出一些相对较稳定的物质,但并不是晶体,而是没有明确的形状、自然发散,但又不是纯粹的混合物的一种物质。
这是胶体的最初描述。
2 胶体的基本特征因为胶体粒子是间接可见的微观物体,很难测定其物理化学性质。
因此,我们通常通过胶体的一些基本特征来描述其性质。
例如分散度、溶剂含量、粒径大小、分布范围、表面功、表面离子制积分、分子的光学散射等。
其中,分散度是描述胶体分散情况的专业术语,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检测胶体微小粒子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二是检测粒子是否相对稳定,即不发生团聚。
3 界面化学的研究对象界面化学涉及到的研究对象是界面分子、离子及其活动。
界面分子是指界面上与分子相互作用的分子,它们的分子体积一部分在相内,一部分在相外,因而它们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自然也出现了交叉。
因此,界面化学常涉及分子间各种各样的物理化学过程。
4 界面物理化学的主要内容界面物理化学的主要内容涵盖表面现象、表面活性剂、电化学理论及其应用等方面。
表面现象研究相邻两相(如气水、油水、液固等)之间的表面现象(表面张力、界面等电点、分散粘度等),表面活性剂则研究活性剂分子在表面的行为(如吸附等),以及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现象与规律;而电化学理论则是研究电化学界面系统中电化学反应,通过分析电化学反应行为来推演该系统的整体性质,例如电极反应、溶解度分析等等。
5 胶体与界面化学的应用胶体和界面化学在现代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胶体与界面化学在制备功能材料中的应用
胶体与界面化学在制备功能材料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材料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从单一的功能到综合的多种功能。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科学家们不断探索新的材料制备方法,其中胶体与界面化学在制备功能材料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胶体是液体中粒径在1纳米至1微米之间的微小颗粒,其在制备功能材料中应用广泛。
胶体与界面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界面上的化学反应和分子相互作用。
界面化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界面物理化学基础和界面反应化学基础两方面。
利用胶体的特殊性质,例如小粒径、比表面积大以及成分均匀等,可以为制备各种功能材料提供多种选择。
1. 纳米颗粒纳米颗粒是具有近纳米尺寸(1毫米以下)的颗粒,这种颗粒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生物、电子、机械、材料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利用胶体化学的技术和方法,人们可以制备出具有独特性能的纳米颗粒,例如纳米金、纳米银、纳米二氧化钛等,这些材料可以应用于生物传感、电子器件、太阳能电池等领域。
2. 界面活性剂界面活性剂(surfactant)分子具有一端亲水、另一端亲油的结构,可以在两种不相溶相之间降低表面张力,从而生成胶体。
利用界面活性剂可以制备出稳定的乳液、胶体和纳米粒子,这些材料在制备药物、化妆品、护肤品和洗涤剂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3. 胶体晶体胶体晶体是由许多微小的胶体粒子有序排列而成的晶体结构,具有光学、电学、声学和生物学上的各种特殊性质。
胶体晶体可以通过胶体自组装的方式制备,利用胶体粒子间的相互吸引作用和排斥作用,形成有序排列的结构。
胶体晶体具有各种丰富的应用,例如光学传感、光电子器件、生物分子检测、荧光探针等。
4. 纳米复合材料纳米复合材料是将纳米颗粒与其他材料进行复合制备形成的新型材料。
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例如高比表面积、特殊的光学和电学性质以及优异的力学性能,可以显著提高新材料的性能。
利用胶体与界面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可以制备出各种纳米复合材料,例如纳米碳管、纳米硅、石墨烯复合材料等。
胶体与界面化学中亲水性与疏水性的相互作用研究
胶体与界面化学中亲水性与疏水性的相互作用研究胶体和界面化学是物理化学中的两大分支,关于亲水性和疏水性的研究始终是这两个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在胶体和界面化学中,亲水性和疏水性一直被认为是相互作用的最基本因子之一。
本文将着重探讨亲水性和疏水性在胶体和界面化学中的相互作用。
1. 亲水性和疏水性的定义亲水性和疏水性是物理化学中的两个最基本的概念。
亲水性通常指物质对水的亲和力,而疏水性则是指物质不易与水混合的性质。
一个物质表现出明显的亲水性,说明它对水有较强的亲和力,与水的相互作用强,与疏水性物质相互作用较弱;相反,表现出疏水性的物质则不易与水相互作用,更容易与疏水性物质相互作用。
2. 亲水性和疏水性在胶体中的研究胶体是介于分子和宏观物质之间的一种特殊材料,是由胶粒和分散介质组成的二相系统。
静电相互作用和范德华力是胶体中的主要相互作用力。
其次,亲水性和疏水性也是影响胶体行为和性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2.1 亲水性和疏水性对胶体分散度的影响亲水性和疏水性对胶体分散度的影响是一直被研究的问题之一。
相较于疏水性胶体,亲水性胶体在水中的分散更加均匀,因为水分子通过水合作用与亲水性胶体分子紧密结合。
在疏水性胶体中,疏水性物质不与水发生相互作用,而是聚集在一起形成更大的聚集体,导致分散较差。
2.2 亲水性和疏水性对胶体稳定性的影响胶体稳定性是胶体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亲水性和疏水性也是影响胶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胶体的不稳定通常由胶粒之间的静电排斥力减弱或范德华力增强引起;亲水性和疏水性也会影响胶体的稳定性。
具有亲水性的胶体因为与溶液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会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而具有疏水性的胶体的稳定性就相对较差。
3. 亲水性和疏水性在界面化学中的研究界面化学研究的重点是物质在固/液、液/液和气/液等各种界面上的行为。
在这种领域中,亲水性和疏水性也是研究热点之一。
3.1 亲水性和疏水性对表面张力的影响表面张力又称为液体表面能,在界面化学中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胶体与界面化学》考试大纲
《胶体与界面化学》考试大纲一、参考教材1.《胶体与界面化学》[M].章莉娟,郑忠.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二、考核要求《胶体与界面化学》介绍胶体化学概貌,胶体的制备、胶体的表面性质、胶体的动力性质、光学性质、流变性质、电学性质及胶体中应用最广的两种体系:乳状液和溶胶。
同时介绍已得到广泛应用的表面活性剂的知识和纳米材料技术和检测知识。
通过本门课程学习,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与矿物资源加工与利用研究方向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三、考试内容、比例1.胶体(约占5%)了解界面物理化学基础知识;掌握胶体的制备和净化;溶胶的运动性质;溶胶的光学性质;溶胶的电学性质;双电层结构模型及溶胶的稳定性。
2.表面张力与表面能(约占30%)熟练掌握表面张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影响因素和测定方法,常见弯曲界面的现象和解释,润湿角θ的定义和测量方法,杨氏方程,黏附功、浸润功、铺展系数的计算,润湿程度判定等内容。
3.固体表面的吸附作用(约占30%)熟练掌握固体表面的特点,吸附剂、吸附质的概念,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区别与判定,吸附热,吸附曲线,吸附等温线、吸附量测定方法,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Langmuir吸附等温式,BET吸附等温式,固-气界面吸附的影响因素,固-液界面吸附特点、影响因素与机理等内容。
4.表面活性剂(约占30%)熟练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定义、结构特点与分类,Gibbs吸附公式,LB膜的结构和特性,胶束与临界胶束浓度的概念,胶束结构,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方法和影响因素,胶束理论内容,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表面活性剂在润湿、渗透、分散絮凝、起泡消泡等方面的应用。
5.凝胶与乳状液(约占5%)了解凝胶的概念、分类、主要特征、制备方法,凝胶结构的分类,溶胶-凝胶转变时的现象,胶凝作用的影响因素,触变作用、离浆作用、膨胀作用、吸附等内容;乳状液的定义和分类,乳化剂的定义、分类和作用机理,选择乳化剂的方法,乳状液的制备方法和物理性质,乳状液类型的鉴别方法,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乳状液的变型与破乳等内容的熟练掌握。
物理化学界面现象与胶体
况下)数据如下:
兰格缪尔吸附等温式基本假设如下:
(1)外表是匀称的,吸附剂外表原子力场有剩余价力,能吸附气体分子 P(kP)0.5241.7313.0584.5347.49710.327V(cm3)0.9873.0435.0827.0471
物质的浓度,或分压与它在体相中不同的现象称为吸附。
示。
2.吸附剂:在气-固界面上发生吸附时,固体是起吸附作用的物质,称
或
为吸附剂;
1.弗仑德利希(Freundlich)公式:
3.吸附质:气体是被吸附的物质,称为吸附质。
弗仑德利希依据试验,总结出吸附的阅历公式:
第1页共1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或
肯定温度下,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与液体的外表张力成正比,与曲率
半径成反比,其关系为:Δp = 2γ/r
上式为杨氏方程。
此式称为拉普拉斯方程。式中,r 为液面的曲率半径。
肯定温度与压力下,接触角与润湿程度有如下关系:
二.液体对固体的润湿作用
(1) 若液-固界面张力大于气-固外表张力,则,。此时不润湿。当时,
由于凹液面的附加压力Δp 0,使管内液面所受的压力小于管外平液面所 层单分子层或多分子层单分子层
受的压力,因此管外的液体将自动流入管内,导致管内液柱上升,直到上
吸附速率
升的液柱,高度为 h,所产生的静压力ρgh 等于附加压力Δp 时,系统到
较快,不受温度影响,一般不需要活化能较慢,随温度升高速率加快,
1.润湿
则为完全不润湿。
润湿是指当液体接触固体时,原有的气-固外表或气-液外表自动地被
(2) 若液-固界面张力小于气-固外表张力,,。此种状况称为润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参考资料
钟等: 沈 钟等:胶体和表面化学 陈宗祺等: 陈宗祺等:胶体化学 P.C.Hiemenz, 周祖康译:胶体与表面化学原理 周祖康译: 顾惕人等:表面化学 顾惕人等: Weiser: colloid chemistry. J. coll. Interf. Chemistry(期刊) (期刊) C.S.Hirtzel: colloid phenomena Advanced : Topics; by Library of congress cataloging in publication Data. • D.V. Robert; Colloid and interface chemistry; by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Inc. • • • • • • •
胶体和界面物理化学 内容介绍(2) 内容介绍
• 前言: 胶体和界面物理化学发展的历史。国内外 前言: 胶体和界面物理化学发展的历史。 发展的现状。 发展的现状 。 当前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关切 的问题。我校在这学科所做的贡献。 的问题。我校在这学科所做的贡献。 • 胶体的的制备及测定 : weiman 理论 , 纳米颗粒 胶体的的制备及测定: weiman理论 理论, 的制备,纳米技术与器件的展望, 的制备 , 纳米技术与器件的展望 , 凝胶的制备及 性能测定,纳米技术、 性能测定 , 纳米技术 、 凝胶在各领域的应用状况 介绍。 介绍。 • 分散体系的流变性: 分散体系的流变学原理,流 分散体系的流变性: 分散体系的流变学原理, 型的理论与实践测定, 型的理论与实践测定 , 界面流变仪器的设计及在 石油工业上应用,生物流变学,血液流变学简介。 石油工业上应用 , 生物流变学 , 血液流变学简介 。 分散体系的流变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分散体系的流变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胶体和界面化学
1-亲液胶体和憎液胶体的物理化学行为
前言
• 胶体和界面化学属分散体系。在工农业及 胶体和界面化学属分散体系。 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与许多现代科学都 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 有关系。 有关系。 • 分散体系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具有很大的表 面。任何两相界面上都有可能出现复杂的 界面现象。 界面现象。界面化学是研究界面上的物理 化学过程。 化学过程。 • 胶体化学,表面化学,界面化学,现在用 胶体化学,表面化学,界面化学, 胶体和界面化学命名较确切一些
什么是胶体
胶体和界面化学的简史
思考与探索
• 胶体、表面、界面的基本要素是那些。 胶体、表面、界面的基本要素是那些。 • 胶体化学发展的曲折经历中可得到那些启示。 胶体化学发展的曲折经历中可得到那些启示。 • 结构与表面对物质性质决定作用的消长过程中 的量变与质变,理解事物发展的一些基本规律。 的量变与质变,理解事物发展的一些基本规律。 • 直径为一厘米的气泡分散成直径为一微米的气 表面能变化多大。 泡,表面能变化多大。 • 思考胶体与界面化学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基本 原因,举例说明一些应用实例。 原因,举例说明一些应用实例。
胶体和界面物理化学 内容介绍(3) 内容介绍
• 分散体系的界面电性:分散体系的界面电荷由 分散体系的界面电性: 电荷分布理论,固液界面电性的测定方法, 来,电荷分布理论,固液界面电性的测定方法, 测量仪器设计的理论原理, 测量仪器设计的理论原理,非水介质中分散体 的界面电性测定的理论和实践 • 分散体系的等电理论 :分散体系的等电现象类 分散体系等电现象的特性, 型,分散体系等电现象的特性,分散体系等电 点的经验计算, 点的经验计算,分散体系的特性吸附与等电关 表面改性与等电,胶体稳定性与等电性, 系,表面改性与等电,胶体稳定性与等电性, 文物保护与等电,等电性在各方面应用。 文物保护与等电,等电性在各方面应用。
胶体和界面理化学 内容介绍(1) 内容介绍
胶体和界面化学是现代许多学科的基础, 胶体和界面化学是现代许多学科的基础, 国外发展很 国内自开放改革以来也逐步被大家认识。 快。国内自开放改革以来也逐步被大家认识。原石油 部宣称胶体和界面化学是“ 部宣称胶体和界面化学是“石油开采的第一基础学 科”,国家基金委在学科发展战略研讨的有关报告中 指出:环境的控制与治理有赖于胶体和界( 面化学。 指出:环境的控制与治理有赖于胶体和界(表)面化学。 现在的纳米技术、新材料、电子工业、生物医药、化 现在的纳米技术、新材料、电子工业、生物医药、 妆品、高分子化学、 妆品、高分子化学、环境保护等都需要胶体和界面物 理化学。 理化学。本课程主要内容是介绍胶体和界面物理化学 的基本原理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的基本原理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介绍一些与高分 子化学、分析化学、环境化学、生命科学、能源科学、 子化学、分析化学、环境化学、生命科学、能源科学、 材料科学等学科交叉发展的国内外状况。 材料科学等学科交叉发展的国内外状况。
胶体和界面物理化学 内容介绍(4) 内容介绍
• 疏液溶胶的稳定性:经典稳定理论D.L.V.O 理论。快聚沉与慢聚沉,聚沉动力学,常 用混凝剂的物理化学性质,混凝与水处理 工艺 • 絮凝理论:絮凝过程的基理,H.V.O理论, 高分子体系的界面电位,絮凝剂的物理化 学性质,絮凝在一些领域的应用举例。 • 胶体和界面科学新动态:浓分散体系和分 子构筑术—有序组合等领域的进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