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数学解题方法及提分突破训练:反证法专题
中考数学十大解题思路之反证法
中考数学十大解题思路之反证法一、选择题1否定结论“至多有两个解”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一个解B.有两个解 C .至少有三个解D .至少有两个解[答案]C[解析]在逻辑中“至多有n个”的否定是“至少有n+ 1个”,所以“至多有两个解”的否定为“至少有三个解”故应选C.2•否定“自然数a、b、c中恰有一个偶数”时的正确反设为()A. a、b、c都是奇数 B . a、b、c或都是奇数或至少有两个偶数C. a、b、c都是偶数 D . a、b、c中至少有两个偶数[答案]B[解析]a, b, c三个数的奇、偶性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全是奇数;②有两个奇数,一个偶数;③有一个奇数,两个偶数;④三个偶数.因为要否定②,所以假设应为“全是奇数或至少有两个偶数”.故应选B.3.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的内角中至少有一个不大于60°”时,反设正确的是()A.假设三内角都不大于60° B .假设三内角都大于60 °C.假设三内角至多有一个大于60° D .假设三内角至多有两个大于60°[答案]B[解析]“至少有一个不大于”的否定是“都大于60°”.故应选B.4.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整系数一元二次方程ax2+ bx+ c = 0(a工0)有有理根,那么a, b, c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下列假设正确的是()时,A.假设a, b, c都是偶数 B .假设a、b, c都不是偶数C.假设a, b, c至多有一个偶数 D .假设a, b, c至多有两个偶数[答案]B9.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在直角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锐角不大于45 °”时,应先假设()[解析]"至少有一个”反设词应为"没有一个”,也就是说本题应假设为a, b, c都不是偶数.5.命题“△ ABC中,若/ A>/ B,则a>b”的结论的否定应该是()A. a<b B . a< b C . a = b D . a> b[答案]B[解析]“a>b”的否定应为“ a = b或a<b”,即a< b.故应选B.6.有甲、乙、丙、丁四位歌手参加比赛,其中只有一位获奖,有人走访了四位歌手,甲说:“是乙或丙获奖”,乙说:“甲、丙都未获奖”,丙说:“我获奖了”,丁说:“是乙获奖了”,四位歌手的话只有两句是对的,则获奖的歌手是()A.甲B.乙C.丙D. 丁[答案]C[解析]因为只有一人获奖,所以丙、丁只有一个说对了,同时甲、乙中只有一人说对了,假设乙说的对,这样丙就错了,丁就对了,也就是甲也对了,与甲错矛盾,所以乙说错了,从而知甲、丙对,所以丙为获奖歌手.故应选C.7.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中必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时,首先应假设这个三角形中()A.有一个内角大于60°B. 有一个内角小于60°C. 每一个内角都大于60°D.每一个内角都小于60°[答案]C[解析]用反证法证明三角形中必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 ”时,应先假设三角形中每一个内角都不小于或等于60 ° ,即都大于60° .8.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角是直角”,应先假设这个三角形中()A.有两个角是直角B. 有两个角是钝角C. 有两个角是锐角D. 一个角是钝角,一个角是直角[答案]A[解析]用反证法证明’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角是直角”,应先设这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是直角.A.有一个锐角小于45°B.每一个锐角都小于45°C.有一个锐角大于45°D.每一个锐角都大于45°[答案]D[解析]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在直角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锐角不大于45°时,应先假设每一个锐角都大于45。
2013年中考数学解题方法及提分突破训练:反证法专题
解题方法及提分突破训练:反证法专题对于一个几何命题,当用直接证法比较困难时,则可采用间接证法,反证法就是一种间接证法,它不是直接去证明命题的结论成立,而是去证明命题结论的反面不能成立。
从而推出命题的结论必然成立,它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新的证题途径,掌握这种方法,对于提高推理论证的能力、探索新知识的能力都是非常必要的。
一真题链接1.用反证法证明:圆的两条不是直径的相交弦不能互相平分。
已知:如图,在⊙O 中,弦AB 、CD 交于点P ,且AB 、CD 不是直径.求证:弦AB 、CD 不被P 平分.2.平面内有四个点,没有三点共线,证明:以任意三个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不可能都是锐角三角形3. 平面内有四个点,没有三点共线证明:以任意三个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不可能都是锐角三角形二 名词释义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法,它是先提出一个与命题的结论相反的假设,然后,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正确的推理,导致矛盾,从而否定相反的假设,达到肯定原命题正确的一种方法。
反证法可以分为归谬反证法(结论的反面只有一种)与穷举反证法(结论的反面不只一种)。
用反证法证明一个命题的步骤,大体上分为:(1)反设;(2)归谬;(3)结论。
反设是反证法的基础,为了正确地作出反设,掌握一些常用的互为否定的表述形式是有必要的,例如:是/不是;存在/不存在;平行于/不平行于;垂直于/不垂直于;等于/不等于;大(小)于/不大(小)于;都是/不都是;至少有一个/一个也没有;至少有n 个/至多有(n 一1)个;至多有一个/至少有两个;唯一/至少有两个。
归谬是反证法的关键,导出矛盾的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必须从反设出发,否则推导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推理必须严谨。
导出的矛盾有如下几种类型:与已知条件矛盾;与已知的公理、定义、定理、公式矛盾;与反设矛盾;自相矛盾。
例如: 已知:a 是整数,2能整除2a 。
试证:2能整除a① 探究:问题实际上是在讨论a 是奇数,还是偶数。
2013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题8 几何最值问题解法探讨
【2013年中考攻略】专题8:几何最值问题解法探讨在平面几何的动态问题中,当某几何元素在给定条件变动时,求某几何量(如线段的长度、图形的周长或面积、角的度数以及它们的和与差)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称为最值问题。
解决平面几何最值问题的常用的方法有:(1)应用两点间线段最短的公理(含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最值;(2)应用垂线段最短的性质求最值;(3)应用轴对称的性质求最值;(4)应用二次函数求最值;(5)应用其它知识求最值。
下面通过近年全国各地中考的实例探讨其解法。
一、应用两点间线段最短的公理(含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最值:典型例题:例1. (2012山东济南3分)如图,∠MON=90°,矩形ABCD 的顶点A 、B 分别在边OM ,ON 上,当B 在边ON 上运动时,A 随之在边OM 上运动,矩形ABCD 的形状保持不变,其中AB=2,BC=1,运动过程中,点D 到点O 的最大距离为【 】A 1+BC .55 D .52【答案】A 。
【考点】矩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勾股定理。
【分析】如图,取AB 的中点E ,连接OE 、DE 、OD ,∵OD≤OE+DE,∴当O 、D 、E 三点共线时,点D 到点O 的距离最大, 此时,∵AB=2,BC=1,∴OE=AE=12AB=1。
DE====,∴OD 1。
故选A 。
例2.(2012湖北鄂州3分)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BC=24,∠ABC=45°,BD 平分∠ABC,M 、N 分别是BD 、BC 上的动点,则CM+MN 的最小值是 ▲ 。
【答案】4。
【考点】最短路线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垂直线段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分析】如图,在BA 上截取BE=BN ,连接EM 。
∵∠ABC 的平分线交AC 于点D ,∴∠EBM=∠NBM。
在△AME 与△AMN 中,∵BE=BN ,∠EBM=∠NBM,BM=BM , ∴△BME≌△BMN(SAS )。
2013年中考数学解题方法及提分突破训练:因式分解法专题
解题方法及提分突破训练:因式分解法专题中学代数式的问题,可以概括为四大类:计算,求值,化简,论证.解代数式问题的关键是通过代数运算,把代数作恒等变形.代数式恒等变形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因式分解.它贯穿、渗透在各种代数式问题之中.因式分解是在学习有理数和整式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为以后学习分式运算、解方程和方程组及代数式和三角函数式的恒等变形提供必要的基础.所以因式分解是中学代数教材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具有广泛的基础知识的功能.由于进行因式分解时要灵活综合运用学过的有关数学基础知识,并且因式分解的途径多,技巧性强,逆向思维对中学生来讲具有一定的深广度,所以因式分解又是发展学生智能、培养能力、深化学生逆向思维的良好载体.正因为因式分解具有良好的培养能力和思维的功能,所以因式分解又是中学代数教材的一个难点.一 真题链接1. (2011浙江杭州,12,4)当7x =-时,代数式(2x+5)(x+1)-(x-3)(x+1)的值为 .2. (2011山东威海,16,3分)分解因式:2168()()x y x y --+-= . 3. (2011广东广州市,19,10分)分解因式8(x2-2y2)-x(7x +y)+xy .4. (2011 浙江湖州,18,6)8因式分解:39a a -5.(2012年山东泰安模拟)因式分解:93x x -= _________________;如果2x a =,3ya =,则23x ya+=______________.6.(2012年北京市顺义区一诊考试)分解因式:3225105x x y xy -+= 二 名词释义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
因式分解是恒等变形的基础,它作为数学的一个有力工具、一种数学方法在代数、几何、三角等的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式分解的方法有许多,除中学课本上介绍的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外,还有如利用拆项添项、求根分解、换元、待定系数等等。
2013年中考数学解题方法及提分突破训练:换元法专题
解题方法及提分突破训练:换元法专题一.真题链接1.(2011•恩施州)解方程(x-1)2-5(x-1)+4=0时,我们可以将x-1看成一个整体,设x-1=y ,则原方程可化为y2-5y+4=0,解得y1=1,y2=4.当y=1时,即x-1=1,解得x=2;当y=4时,即x-1=4,解得x=5,所以原方程的解为:x1=2,x2=5.则利用这种方法求得方程 (2x+5)2-4(2x+5)+3=0的解为( )A .x1=1,x2=3B .x1=-2,x2=3C .x1=-3,x2=-1D .x1=-1,x2=-22.(2005•温州)用换元法解方程(x2+x )2+(x2+x )=6时,如果设x2+x=y ,那么原方程可变形为( )A .y2+y-6=0B .y2-y-6=0C .y2-y+6=0D .y2+y+6=03.(2005•兰州)已知实数x 满足 的值是( )A .1或-2B .-1或2C .1D .-24.已知(x2+y2)2-(x2+y2)-12=0,则(x2+y2)的值是( )二.名词释义概念:换元法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应用十分广泛的解题方法。
我们通常把未知数或变数称为元,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式子中,用新的变元去代替原式的一个部分或改造原来的式子,使它简化,使问题易于解决。
经验:换元法,可以运用于因式分解、解方程或方程组等方面。
换元法是数学中重要的解题方法,对于一些较繁较难的数学问题,若能根据问题的特点,进行巧妙的换元,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举例说明.详解:换元法主要有双换元、整体换元、均值换元,倒数换元几种形式。
下面结合例题一一讲解。
三.典题事例1.整体换元例1 分解因式:.16)4a 3a )(2a 3a (22-++-+ 解:设m 2a 3a 2=-+,则原式)4a 3a )(6a 3a ()2m )(8m (16m 6m 16)6m (m 222-+++=-+=-+=-+=).1a )(4a )(6a 3a (2-+++=评注:此题还可以设m a 3a 2=+,或m 4a 3a 2=++,或m 1a 3a 2=++。
2013年中考数学解题方法及提分突破训练:待定系数专题
解题方法及提分突破训练:待定系数专题一.真题链接1.(2012•玉林)一次函数y=mx+|m-1|的图象过点(0,2),且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m=( )A .-1B .3C .1D .-1或3 2.(2012•南昌)已知一次函数y=kx+b (k ≠0)经过(2,-1)、(-3,4)两点,则它的图象不经过(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 3.(2011•泰安)若二次函数y=ax2+bx+c 的x 与y 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则当x=1时,y 的值为( ) A .5 B .-3 C .-13 D .-27 4.把分式21172x x x-+-化为部分分式. 5.分解因式:2x 2-xy -y 2+13x+8y -7 6.(2011•嘉兴)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x2+bx+c 的图象经过点(-1,0),(1,-2),当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时,x 的取值范围是 .二.名词释义概念:在解数学问题时,若先判断所求的结果具有某种确定的形式,其中含有某些待定的系数,而后根据题设条件列出关于待定系数的等式,最后解出这些待定系数的值或找到这些待定系数间的某种关系,从而解答数学问题,这种解题方法称为待定系数法。
它是中学数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经验:待定系数法作为最常用的解题方法,可以运用于因式分解、确定方程系数、解决应用问题等各种场合。
其指导作用贯穿于初中、高中甚至于大学的许多课程之中,认真学好并掌握待定系数法,必将大有裨益。
详解:1.待定系数法在分解因式时的运用待定系数法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方法。
用待定系数法分解因式,就是先按已知条件把原式假设成若干个因式的连乘积,这些因式中的系数可先用字母表示,它们的值是待定的,由于这些因式的连乘积与原式恒等,然后根据恒等原理,建立待定系数的方程组,最后解方程组即可求出待定系数的值。
在初中竞赛中经常出现。
例如:分解因式x -x -5x -6x -4分析:已知这个多项式没有一次因式,因而只能分解为两个二次因式。
2013年中考数学解题方法及提分突破训练:几何变换法专题
解题方法及提分突破训练:几何变换法专题在几何题或代数几何综合题的解证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几何变换的观点来解决问题。
从图形的特点出发,利用几何变换,可将图形的全部或一部分移动到一个新的位置,构成一个新的关系,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
这种几何变换不改变被移动部分图形的形状和大小,而只是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种移动有利于找出图形之间的关系,从而使解题更为简捷。
移动图形一般有三种方法:(1)平移法。
(2)旋转法:利用旋转变换。
(3)对称:可利用中心对称和轴对称。
一真题链接1.(2012中考)如图,在Rt△ABC中,∠B=90°,沿AD折叠,使点B落在斜边AC上,若AB=3,BC=4,则BD= .2.(2012泰安)将抛物线23y x=向上平移3个单位,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那么得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A.23(2)3y x=++B.23(2)3y x=-+C.23(2)3y x=+-D.23(2)3y x=--3.(2012绍兴)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F分别在BC,CD上,将△ABE沿AE折叠,使点B落在AC上的点B′处,又将△CEF沿EF折叠,使点C落在EB′与AD的交点C′处.则BC:AB的值为。
4.(2012张家界)如图,在方格纸中,以格点连线为边的三角形叫格点三角形,请按要求完成下列操作:先将格点△ABC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到△A1B1C1,再将△A1B1C1绕点C1点旋转180°得到△A2B2C2.考点:作图-旋转变换;作图-平移变换。
.二名词释义在数学问题的研究中,常常运用变换法,把复杂性问题转化为简单性的问题而得到解决。
所谓变换是一个集合的任一元素到同一集合的元素的一个一一映射。
中学数学中所涉及的变换主要是初等变换。
有一些看来很难甚至于无法下手的习题,可以借助几何变换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另一方面,也可将变换的观点渗透到中学数学教学中。
将图形从相等静止条件下的研究和运动中的研究结合起来,有利于对图形本质的认识。
中考数学解题方法及技巧
中考数学解题方法及技巧中考数学答题技巧篇一方法一、调理大脑思绪,提前进入数学情境考前要摒弃杂念,排除干扰思绪,使大脑处于“空白”状态,创设数学情境,进而酝酿数学思维,提前进入“角色”,通过清点用具、暗示重要知识和方法、提醒常见解题误区和自己易出现的错误等,进行针对性的自我安慰,从而减轻压力,轻装上阵,稳定情绪、增强信心,使思维单一化、数学化、以平稳自信、积极主动的心态准备应考。
方法二、“内紧外松”,集中注意,消除焦虑怯场集中注意力是考试成功的保证,一定的神经亢奋和紧张,能加速神经联系,有益于积极思维,要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异常积极,这叫内紧,但紧张程度过重,则会走向反面,形成怯场,产生焦虑,抑制思维,所以又要清醒愉快,放得开,这叫外松。
方法三、沉着应战,确保旗开得胜,以利振奋精神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考试的心理角度来说,这确实是很有道理的,拿到试题后,不要急于求成、立即下手解题,而应通览一遍整套试题,摸透题情,然后稳操一两个易题熟题,让自己产生“旗开得胜”的快意,从而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以振奋精神,鼓舞信心,很快进入最佳思维状态,即发挥心理学所谓的“门坎效应”,之后做一题得一题,不断产生正激励,稳拿中低,见机攀高。
方法四、“六先六后”,因人因卷制宜在通览全卷,将简单题顺手完成的情况下,情绪趋于稳定,情境趋于单一,大脑趋于亢奋,思维趋于积极,之后便是发挥临场解题能力的黄金季节了,这时,考生可依自己的解题习惯和基本功,结合整套试题结构,选择执行“六先六后”的战术原则。
1.先易后难。
就是先做简单题,再做综合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果断跳过啃不动的题目,从易到难,也要注意认真对待每一道题,力求有效,不能走马观花,有难就退,伤害解题情绪。
2.先熟后生。
通览全卷,可以得到许多有利的积极因素,也会看到一些不利之处,对后者,不要惊慌失措,应想到试题偏难对所有考生也难,通过这种暗示,确保情绪稳定,对全卷整体把握之后,就可实施先熟后生的方法,即先做那些内容掌握比较到家、题型结构比较熟悉、解题思路比较清晰的题目。
初中几何反证法专题
初中几何反证法专题学习要求停了解反证法的意义,懂得什么是反证法。
® 理解反证法的基本思路,并掌握反证法的一般证题步骤。
知识讲解证法就是一种间接证法,它不是直接去证明命题的结论成立,而是去证明命题结论的反面不能成立。
从而推岀命题的结论必然成立,它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新的证题途径,掌握这种方法,对于提升推理论证的水平、探索新知识的水平都是非常必要的。
下而我们对反证法作一个简单介绍。
1.反证法的概念:不直接从题设推出结论,而是从命题结论的反面出发,引出矛盾,从而证明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2.反证法的基本思路:首先假设所要证明的结论不成立,然后再在这个假左条件下实行一系列的准确逻辑推理,直至得出一个矛盾的结论来,并据此否左原先的假设,从而确认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
这里所说的矛盾是指与题目中所给的已知条件矛盾,或是与数学中已知立理、公理和定义相矛盾,还能够是与日常生活中的事实相矛盾,甚至还能够是从两个不同角度实行推理所得岀的结论之间相互矛盾(即自相矛盾)。
3.反证法的一般步骤:(1)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2)从这个假设岀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3)由矛盾判定假设不准确,从而肯左命题的结论准确。
简来说之就是“反设-归谬一结论"三步曲。
相平分。
证明:假设AB与CD互相平分于点M、则由已知条件AB. CD均非OO直径, 可判泄M不是圆心0,连结OA、OB. 0NLVOA=OB, M 是AB 中点.・.OM丄AB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垂直于底边)同理可得:OM丄CD,从而过点M有两条直线AB、CD都垂直于OM这与已知的泄理相矛盾。
故AB与CD不能互相平分。
例2.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M、N分别是AB、DC的中点,丄且MN= 2 (AD+BC)o求证:AD〃BC(2)证明:假设AD*BC,连结ABD,并设P是BD的中点,再连结NIP、PN。
在AABD中VBM=MA, BP=PD丄1_AMP= 2 AD,同理可证PN^ 2BC1_从而MP+PN= 2 (AD+BC)①这时,BD的中点不在MN上若不然,则由MN〃AD, MN〃BC,得AD〃BC与假设AD*BC矛盾, 于是M、P、N 三点不共线。
中考数学解题方法及提分突破训练:归纳法专题(含解析)
解题方法及提分突破训练:归纳法专题不完全归纳法是指从一个或几个(但不是全部)特殊情况作一般性的结论的归纳推理。
这种归纳法是用一定数量数值为基础,进行分析探究,从中找出规律,并将此规律推广应用到一般情况下的计算和证明.在初中数学教材中,经常会用这种方法进行定义、公式、法则、定理的推导.学生在学习中,若能正确运用不完全归纳法,可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发现、探索问题的能力。
一 真题链接1.(2010中考变式题)如图为手的示意图,在各个手指间标记字母A ,B ,C ,D .请你按图中箭头所指方向(即A →B →C →D →C →B →A →B →C →…的方式)从A 开始数连续的正整数1,2,3,4,…,当数到12时,对应的字母是________;当字母C 第201次出现时,恰好数到的数是________;当字母C 第2n +1次出现时(n 为正整数),恰好数到的数是________.(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2.(2011·北京)在下表中,我们把第i 行第j 列的数记为ai ,j (其中i ,j 都是不大于5的正整数),对于表中的每个数ai ,j 规定如下:当i ≥j 时,ai ,j =1;当i <j 时,ai ,j =0.例如:当i =2,j =1时,ai ,j =a 2,1=1.按此规定,a 1,3=________;表中的25个数中,共有________个1;计算a 1,1·ai,1+a 1,2·ai,2+a 1,3·ai,3+a 1,4·ai,4+a 1,5·ai,5的值为________.3. (2011内蒙古乌兰察布,18,4分)将一些半径相同的小圆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摆放,请仔细观察,第 n 个图形 有 个小圆. (用含 n 的代数式表示)4. (2011湖南常德,8,3分)先找规律,再填数:第1个图形第 2 个图形 第3个图形第 4 个图形第 18题1111111111111111,,,,122342125633078456............111+_______.2011201220112012+-=+-=+-=+-=-=⨯则 5. (2011广东东莞,20,9分)如下数表是由从1 开始的连续自然数组成,观察规律并完成各题的解答.(1)表中第8行的最后一个数是 ,它是自然数 的平方,第8行共有 个数; (2)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第n 行的第一个数是 ,最后一个数是 ,第n行共有 个数; (3)求第n 行各数之和.二 名词释义归纳猜想型问题也是探索规律型问题,其特点是:给出一组具有某种特定关系的数、式、图形,或是给出与图形有关的操作变化过程,或某一具体的问题情境,要求通过观察分析推理,探究其中蕴含的规律,进而归纳或猜想出一般性的结论.归纳法主要运用于以下方面: 一 在推导法则、定理中的运用1.利用不完全归纳法推导分式乘方的运算法则 根据乘方的意义和分式乘法法则,可得:①222)(b a bb aa b a == ②bbb aaa b a =3)(=33b a ③777)(b a bbbbbbb aaaaaaa b a ==……由此可推出,当n 为正整数时,=nba )(ban b a b a b a 个···⋯⋯=n nbn a n b a b bb a aa =⋯⋯⋯⋯个个····(b ≠0) 即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別乘方2.利用不完全归纳法推导凸多边形内角和定律将教材的推导过程整理成下表: 多边形边数 图 形 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把多边形分割成的三角形个数多边形边的内角和通过引导学生填写上表内容,分析概括,总结归纳出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 边形内角和等于1800×(n-2).说明:本定理的推导,还可以在多边形内(或一边上)取任一点,分别连接多边形的顶点,也可仿照上述方法,得到同样的结论,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外去探讨。
反面出击快速解题—浅谈用反证法
反面出击,快速解题——浅谈用反证法解题华耀勇摘要:反证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解题方法。
它与一般的证题方法不同,采用的是逆向思维方式,是一种间接的证明方法。
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反设、归谬、结论。
适合用反证法证明的题型很多,如:“否定性命题”、“唯一性命题”、“存在性与探索性命题”等等,恰到好处的利用反证法去解决问题,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反证法命题步骤分类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一般总是先从正面入手,按照常规的思维途径去进行思考,这就是所谓的正向思维。
但当遇到从正面入手较繁较难,或出现一些逻辑上的困境,这时就要从辩证思维的观点出发,运用逆向思维,从已有的习惯思路的反方向去思考分析问题,用反证法解决问题。
反证法在初中的数学学习中虽不常用,但它特有的论证方式可以为我们解决许多通常从正面入手非常棘手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种证法,证明过程简捷明快,因而熟练掌握和运用反证法,对于提高逆向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什么是反证法反证法又叫归谬法,它是利用矛盾律和排中律,从要证明的结论的否定面出发,以有关的定义、公理、定理为依据,结合原命题的条件进行推理,直到得出矛盾,从而断定原命题结论否定面不能成立,也就断定了原命题成立,这种证题方法就叫反证法。
二、反证法的一般步骤1. 反设:假定所要证的结论不成立,而设结论的反面(否定命题)成立;2. 归谬:将“反设”作条件,根据正确的逻辑推理,推出矛盾(与已知矛盾;与已知定义、公理、定理等矛盾;出现与临时假设矛盾;在证明过程中出现自相矛盾等等)则否定假设;3. 结论:肯定原命题的结论是正确的。
因为推理正确,产生矛盾的原因在于“反设”的谬误.既然结论的反面不成立,从而肯定了结论成立。
三、宜用反证法证明的题型什么样的数学命题适合用反证法证明呢?这是个很难确切回答的问题,因为数学问题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
当一个命题的结论难以直接证明时,可考虑用反证法。
2013年中考数学解题方法及提分突破训练:归纳法专题
解题方法及提分突破训练:归纳法专题不完全归纳法是指从一个或几个(但不是全部)特殊情况作一般性的结论的归纳推理。
这种归纳法是用一定数量数值为基础,进行分析探究,从中找出规律,并将此规律推广应用到一般情况下的计算和证明.在初中数学教材中,经常会用这种方法进行定义、公式、法则、定理的推导.学生在学习中,若能正确运用不完全归纳法,可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发现、探索问题的能力。
一 真题链接1.(2010中考变式题)如图为手的示意图,在各个手指间标记字母A ,B ,C ,D .请你按图中箭头所指方向(即A →B →C →D →C →B →A →B →C →…的方式)从A 开始数连续的正整数1,2,3,4,…,当数到12时,对应的字母是________;当字母C 第201次出现时,恰好数到的数是________;当字母C 第2n +1次出现时(n 为正整数),恰好数到的数是________.(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2.(2011·北京)在下表中,我们把第i 行第j 列的数记为ai ,j (其中i ,j 都是不大于5的正整数),对于表中的每个数ai ,j 规定如下:当i ≥j 时,ai ,j =1;当i <j 时,ai ,j =0.例如:当i =2,j =1时,ai ,j =a 2,1=1.按此规定,a 1,3=________;表中的25个数中,共有________个1;计算a 1,1·ai,1+a 1,2·ai,2+a 1,3·ai,3+a 1,4·ai,4+a 1,5·ai,5的值为________.3. (2011内蒙古乌兰察布,18,4分)将一些半径相同的小圆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摆放,请仔细观察,第 n 个图形 有 个小圆. (用含 n 的代数式表示)第1个图形第 2 个图形 第3个图形第 4 个图形第 18题4. (2011湖南常德,8,3分)先找规律,再填数:1111111111111111,,,,122342125633078456 (111)+_______.2011201220112012+-=+-=+-=+-=-=⨯则5. (2011广东东莞,20,9分)如下数表是由从1 开始的连续自然数组成,观察规律并完成各题的解答.(1)表中第8行的最后一个数是 ,它是自然数 的平方,第8行共有 个数; (2)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第n 行的第一个数是 ,最后一个数是 ,第n行共有 个数; (3)求第n 行各数之和.二 名词释义归纳猜想型问题也是探索规律型问题,其特点是:给出一组具有某种特定关系的数、式、图形,或是给出与图形有关的操作变化过程,或某一具体的问题情境,要求通过观察分析推理,探究其中蕴含的规律,进而归纳或猜想出一般性的结论.归纳法主要运用于以下方面: 一 在推导法则、定理中的运用1.利用不完全归纳法推导分式乘方的运算法则 根据乘方的意义和分式乘法法则,可得:①222)(b a bb aa b a == ②bbb aaa b a =3)(=33b a ③777)(b a bbbbbbb aaaaaaa b a ==……由此可推出,当n 为正整数时,=n ba )(ban b a b a b a 个···⋯⋯=n n bn a n b a b bb a aa =⋯⋯⋯⋯个个····(b ≠0) 即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別乘方2.利用不完全归纳法推导凸多边形内角和定律将教材的推导过程整理成下表: 多边形边数 图 形 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把多边形分割成的三角形个数多边形边的内角和通过引导学生填写上表内容,分析概括,总结归纳出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 边形内角和等于1800×(n-2).说明:本定理的推导,还可以在多边形内(或一边上)取任一点,分别连接多边形的顶点,也可仿照上述方法,得到同样的结论,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外去探讨。
2013届中考数学解题方法总复习7解答综合题
解题方法7:解答综合题综合题是指在一道题中将代数、几何等内容进行综合考查的题目,这类题目有这样一些特点:1、常常作为中考数学试卷的压轴题,通常在一个大题下,以几个小题的形式出现。
2、通常是全卷最难的题目,但每个小题的难度却不相同,往往(1)小题可能比前面的题目要简单很多,而(2)小题、(3)小题的难度会逐步以较大幅度增加。
3、题目的阅读量不一定很大,但计算量却较大,对计算的熟练程度要求较高,稍有不慎可能会做而做错。
4、题目放在最后,时间紧张,心理压力大,不容易集中精力,往往不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水平。
根据这些题目的特点,提出以下建议:对于中等水平的考生,可以放弃这些题目的解答,将时间用在前110分的题目上,完成这些题目的解答后将剩余的时间用来检查前面题目的解答是否正确,保证将会做得题目做对,将分拿到手。
对于平时程度较好的同学,在保证前面分能够拿到手之后还有时间,不妨完成在最后这道题目的前面的小题,争取做对,多拿一些分。
对于数学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完成前面的题目用不了很多时间,会留下很多时间,但不应急于解答压轴题,也应该先检查前面解答题目的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确保前面分拿到手,然后集中精力完成最后一题的解答。
本文中选择了一些题目和解答供有能力的同学选用。
例1 如图,矩形ABCD的长、宽分别为32和1,且1OB=,点E322⎛⎫⎪⎝⎭,,连接AE ED,.(1)求经过A E D,,三点的抛物线的表达式;(2)若以原点为位似中心,将五边形AEDCB放大,使放大后的五边形的边长是原五边形对应边长的3倍.在下图网格中画出放大后的五边形A/E/D/C/B/;71243567654321E D CB A y x O E'D'C'B'A'71243567654321E DC B A y xO (3)经过A E D ''',,三点的抛物线能否由(1)中的抛物线平移得到?请说明理由.解:(1)设经过A E D ,,三点的抛物线为2y ax bx c =++(a ≠0). 333122222A E D ⎛⎫⎛⎫⎛⎫ ⎪ ⎪ ⎪⎝⎭⎝⎭⎝⎭ ,,,,,. ∴32932423422a b c a b c a b c ⎧++=⎪⎪⎪++=⎨⎪⎪++=⎪⎩, 解得 2652a b c ⎧⎪=-⎪=⎨⎪⎪=-⎩.∴过A E D ,,三点的抛物线的表达式为25262y x x =-+-.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通常使用“待定系数法”,关键是正确列、解多元方程组。
中考数学十大解题思路之反证法
中考数学十大解题思路之反证法一、选择题1.否定结论“至多有两个解”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一个解B.有两个解 C.至少有三个解 D.至少有两个解[答案] C[解析]在逻辑中“至多有n个”的否定是“至少有n+1个”,所以“至多有两个解”的否定为“至少有三个解”故应选C.2.否定“自然数a、b、c中恰有一个偶数”时的正确反设为( )A.a、b、c都是奇数 B.a、b、c或都是奇数或至少有两个偶数C.a、b、c都是偶数 D.a、b、c中至少有两个偶数[答案] B[解析] a,b,c三个数的奇、偶性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全是奇数;②有两个奇数,一个偶数;③有一个奇数,两个偶数;④三个偶数.因为要否定②,所以假设应为“全是奇数或至少有两个偶数”.故应选B.3.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的内角中至少有一个不大于60°”时,反设正确的是( )A.假设三内角都不大于60° B.假设三内角都大于60°C.假设三内角至多有一个大于60° D.假设三内角至多有两个大于60°[答案] B[解析]“至少有一个不大于”的否定是“都大于60°”.故应选B.4.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整系数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有理根,那么a,b,c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时,下列假设正确的是( )A.假设a,b,c都是偶数 B.假设a、b,c都不是偶数C.假设a,b,c至多有一个偶数 D.假设a,b,c至多有两个偶数[答案] B[解析] “至少有一个”反设词应为“没有一个”,也就是说本题应假设为a,b,c都不是偶数.5.命题“△ABC中,若∠A>∠B,则a>b”的结论的否定应该是( )A.a<b B.a≤b C.a=b D.a≥b[答案] B[解析]“a>b”的否定应为“a=b或a<b”,即a≤b.故应选B.6.有甲、乙、丙、丁四位歌手参加比赛,其中只有一位获奖,有人走访了四位歌手,甲说:“是乙或丙获奖”,乙说:“甲、丙都未获奖”,丙说:“我获奖了”,丁说:“是乙获奖了”,四位歌手的话只有两句是对的,则获奖的歌手是( ) A.甲B.乙C.丙D.丁[答案] C[解析]因为只有一人获奖,所以丙、丁只有一个说对了,同时甲、乙中只有一人说对了,假设乙说的对,这样丙就错了,丁就对了,也就是甲也对了,与甲错矛盾,所以乙说错了,从而知甲、丙对,所以丙为获奖歌手.故应选C.7.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中必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时,首先应假设这个三角形中()A.有一个内角大于60°B.有一个内角小于60°C.每一个内角都大于60°D.每一个内角都小于60°[答案] C[解析] 用反证法证明“三角形中必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时,应先假设三角形中每一个内角都不小于或等于60°,即都大于60°.8.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角是直角”,应先假设这个三角形中()A.有两个角是直角B.有两个角是钝角C.有两个角是锐角D.一个角是钝角,一个角是直角[答案] A[解析] 用反证法证明“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角是直角”,应先设这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是直角.9.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在直角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锐角不大于45°”时,应先假设()A.有一个锐角小于45°B.每一个锐角都小于45°C.有一个锐角大于45°D.每一个锐角都大于45°[答案] D[解析] 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在直角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锐角不大于45°”时,应先假设每一个锐角都大于45°.10.在证明“在△ABC中至少有两个锐角”时,第一步应假设这个三角形中()A.没有锐角B.都是直角C.最多有一个锐角D.有三个锐角[答案] C[解析] 用反证法证明同一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时,应先假设同一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锐角.11.用反证法证明:“一个三角形中至多有一个钝角”时,应假设()A.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钝角B.一个三角形中至多有一个钝角C. 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钝角D.一个三角形中没有钝角[答案] A[解析] 从结论的反面出发进行假设,证明“一个三角形中至多有一个钝角”,应假设: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钝角.12.用反证法证明:在四边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90°,应先假设()A.四边形中有一个内角小于90°B.四边形中每一个内角都小于90°C.四边形中有一个内角大于90°D.四边形中每一个内角都大于90°[答案] B[解析] 用反证法证明:在四边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90°,应先假设:四边形中的每个角都小于90°.13.用反证法证明“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时,下列假设正确的是()A.假设一个三角形中只有一个锐角B.假设一个三角形中至多有两个锐角C.假设一个三角形中没有一个锐角D.假设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钝角[答案] D[解析] 用反证法应先假设“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锐角”或者假设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钝角.14.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角是直角或钝角”时,下列假设正确的是()A.三角形中最少有一个角是直角或钝角B. 三角形中没有一个角是直角或钝角C.三个角全是直角或钝角D.三角形中有两个(或三个)角是直角或钝角[答案]D[解析] 假设正确的是:假设三角形中有两个(或三个)角是直角或钝角.二,填空题1.命题“任意多面体的面至少有一个是三角形或四边形或五边形”的结论的否定是________.[答案]没有一个是三角形或四边形或五边形[解析]“至少有一个”的否定是“没有一个”.2.用反证法证明命题“a,b是自然数N,ab可被5整除,那么a,b中至少有一个能被5整除”,那么反设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a,b都不能被5整除[解析]“至少有一个”的否定是“都不能”.3.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直角”的过程归纳为以下三个步骤:①∠A+∠B+∠C=90°+90°+∠C>180°,这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相矛盾,则∠A=∠B=90°不成立;②所以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直角;③假设∠A,∠B,∠C中有两个角是直角,不妨设∠A=∠B=90°.正确顺序的序号排列为____________.[答案]③①②[解析] 由反证法证明的步骤知,先反证即③,再推出矛盾即①,最后作出判断,肯定结论即②,即顺序应为③①②.4.若a∥b,b∥c,证明a∥c.用反证法证明的第一步是假设a与c不平行5.“对角线不互相平分的四边形不是平行四边形”,这个命题用反证法证明应假设对角线不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用反证法证明“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是直角或钝角”时应假设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是直角或钝角7.用反证法证明“四边形的四个内角不能都是锐角”时,应首先假设四边形的四个内角都是锐角.8.用反证法证明:“多边形的内角中锐角的个数最多有三个”的第一步应该是:假设多边形的内角中锐角的个数最少是4个.9.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是直角”时,可以假设为三角形中最少有两个角是直角.10.用反证法证明“在△ABC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时,第一步是假设△ABC中,每一个内角都大于60°.11.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至多有一个钝角”的第一步应假设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至少有两个钝角.12.“反证法”证明命题“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锐角”时,是先假设等腰三角形的两底都是直角或钝角.三、解答题1.已知:a+b+c>0,ab+bc+ca>0,abc>0.求证:a>0,b>0,c>0.证明:用反证法:假设a,b,c不都是正数,由abc>0可知,这三个数中必有两个为负数,一个为正数,不妨设a<0,b<0,c>0,则由a+b+c>0,可得c>-(a+b),又a+b<0,∴c(a+b)<-(a+b)(a+b)ab+c(a+b)<-(a+b)(a+b)+ab即ab+bc+ca<-a2-ab-b2∵a2>0,ab>0,b2>0,∴-a2-ab-b2=-(a2+ab+b2)<0,即ab+bc+ca<0,这与已知ab+bc+ca>0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因此a>0,b>0,c>0成立.2.用反证法证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必为锐角.证明:①设等腰三角形底角∠B,∠C都是直角,则∠B+∠C=180°,而∠A+∠B+∠C=180°+∠A>180°,这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矛盾.②设等腰三角形的底角∠B,∠C都是钝角,则∠B+∠C>180°,而∠A+∠B+∠C=180°,这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矛盾.综上所述,假设①,②错误,所以∠B,∠C只能为锐角.故等腰三角形两底角必为锐角3.用反证法证明:一条线段只有一个中点.证明:假设线段AB有两个中点M、N,不妨设M在N的左边,则AM<AN,又AM=AB=AN=AB,这与AM<AN矛盾,所以一条线段只有一个交点4.用反证法证明:“在一个三角形中,外角最多有一个锐角”.证明: 假设三角形中的外角有两个角是锐角.根据三角形的外角与相邻的内角互补,知:与这两个角相邻的两个内角一定是钝角,大于90°,则这两个角的度数和一定大于180度,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相矛盾.因而假设错误.故在一个三角形中,外角最多有一个锐角.。
初中数学解题技巧-公式法与反证法
初中数学解题技巧:公式法与反证法_学习方法网
---------------------------------------初中数学解题技巧:公式法与反证法
(1 )公式法
利用公式解决问题的方法。
初中最常用的有一元二次方程求根时使用求根公式的方法;完全平方公式的方法等。
如下面一组题就是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
(2 )反证法是“ 间接证明法” 一类,即:肯定题设而否定结论,从而得出矛盾,就可以肯定命题的结论的正确性,从而使命题获得了证明。
在应用反证法证题时,一定要用到“ 反设” ,否则就不是反证法。
用反证法证题时,如果欲证明的命题的方面情况只有一种,那么只要将这种情况驳倒了就可以,这种反证法又叫“ 归谬法” ;如果结论的方面情况有多种,那么必须将所有的反面情况一一驳倒,才能推断原结论成立,这种证法又叫“ 穷举法” 。
感谢阅读,欢迎大家下载使用!。
中考数学备考名师指点:反证法
至多有一个/至Leabharlann 有两个;唯一/至少有两个。
归谬是反证法的关键,导出矛盾的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必须从反设出发,否则推导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推理必须严谨。
导出的矛盾有如下几种类型:
与已知条件矛盾;与已知的公理、定义、定理、公式矛盾;与反设矛盾;自相矛盾。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现在是不是感觉查字典数学网中考频道为大家准备的中考数学备考名师指点很关键呢?欢迎大家阅读与选择!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反证法在初中数学解题的运用
反证法在初中数学解题的运用在初中数学的教与学过程中,归谬法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解题方法,可以有效地简化数学问题,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初中数学解题过程中,反证法被广泛应用。
特别是对于一些无处下手的数学题,反证法的解题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得到答案。
基于此,本文总结了反证法的理论和分类,重点阐述了反证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反证法;初中数学;解题;应用反证法的应用思路是先将结论否定,然后依次为基础展开论证,并根据已知命题和推理原则得出与已知题设相矛盾的结论,进而确定论题的真实性。
由此可见,反证法的应用并不需要直接证明结论,而是通过否定与结论相反的一面来证明事物的真实性。
这是一种间接的、让步的证明方法。
巧妙地应用反证法可以让人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并且解题过程简洁、明快,被誉为“数学家最精良的武器之一”。
而且在初中数学解题中,巧妙应用反证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一、反证法的概述反证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属于较为特别的解题方法,尤其对于一些无从下手的难题往往有较好的解题效果,但要想正确有效地运用需要准确细致地了解反证法的相关理念,下面进行具体论述。
(一)反证法的基本理念。
先对原命题进行否定,然后再找出必要的矛盾,就可以对原命题进行论证。
也就是说,在证明一个命题的时候,可以先假设命题结论的对立面是正确的,再由已知条件得出两个相互矛盾的结论,或者与数学定理、公理、已知条件等相矛盾的结果,就可以说假设不成立。
而在说明假设不成立的同时,也就代表着原命题的成立。
这就是反证法。
(二)反证法的理论依据。
反证法的理论依据为矛盾律和排中律。
矛盾律的意思是,在同一个证明过程中,如果两个相结论相互对立,那么其中一个必然是错误的。
而排中律的意思是,同一个命题只有两种可能,要么为真,要么为假。
排中律的特点是,解题者必须要有清晰、明确的思维,不仅要确定自己的思维逻辑,还要明确自己的立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题方法及提分突破训练:反证法专题对于一个几何命题,当用直接证法比较困难时,则可采用间接证法,反证法就是一种间接证法,它不是直接去证明命题的结论成立,而是去证明命题结论的反面不能成立。
从而推出命题的结论必然成立,它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新的证题途径,掌握这种方法,对于提高推理论证的能力、探索新知识的能力都是非常必要的。
一真题链接1.用反证法证明:圆的两条不是直径的相交弦不能互相平分。
已知:如图,在⊙O 中,弦AB 、CD 交于点P ,且AB 、CD 不是直径.求证:弦AB 、CD 不被P 平分.2.平面内有四个点,没有三点共线,证明:以任意三个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不可能都是锐角三角形3. 平面内有四个点,没有三点共线证明:以任意三个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不可能都是锐角三角形二 名词释义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法,它是先提出一个与命题的结论相反的假设,然后,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正确的推理,导致矛盾,从而否定相反的假设,达到肯定原命题正确的一种方法。
反证法可以分为归谬反证法(结论的反面只有一种)与穷举反证法(结论的反面不只一种)。
用反证法证明一个命题的步骤,大体上分为:(1)反设;(2)归谬;(3)结论。
反设是反证法的基础,为了正确地作出反设,掌握一些常用的互为否定的表述形式是有必要的,例如:是/不是;存在/不存在;平行于/不平行于;垂直于/不垂直于;等于/不等于;大(小)于/不大(小)于;都是/不都是;至少有一个/一个也没有;至少有n 个/至多有(n 一1)个;至多有一个/至少有两个;唯一/至少有两个。
归谬是反证法的关键,导出矛盾的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必须从反设出发,否则推导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推理必须严谨。
导出的矛盾有如下几种类型:与已知条件矛盾;与已知的公理、定义、定理、公式矛盾;与反设矛盾;自相矛盾。
例如: 已知:a 是整数,2能整除2a 。
试证:2能整除a① 探究:问题实际上是在讨论a 是奇数,还是偶数。
已知中:说明2a 是偶数,则()22a m m N =∈,此时)a m N =∈② 反思:条件已用完,结论还不能明确得证,可能结论自身有问题。
③ 若结论有问题,则“2不能整除a ”应该成立,此时会发生怎样的情况,进行推理引出反证法。
总结:在上题由“2不能整除a ”这个假设下,推理出了矛盾,肯定了原题的结论,从而说明了这种思想可以作为一种证明问题的方法,再通过问题2继续认识。
三 典型例题反证法的证题步骤:① 假设。
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重点完成对假设的等价转化 ② 归结矛盾。
矛盾来源:与已知,定理,公理,已证,已作,矛盾。
③ 否定假设,肯定结论。
例1.是无理数是有理数,那么它就可以表示成两个整数之比,设,0,qp p =≠且,p q q =。
所以,222p q =。
---------① 故2q 是偶数,q 也必然为偶数。
不妨设2q k =,代入①式,则有2224p k =,即222p k=,所以,p也为偶数。
p和q都是偶数,它们有公约数2,这与,p q互素相矛盾。
不是有理数,而是无理数。
例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a b都和直线c垂直。
求证:a与b平行。
证明: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直线a与b相交”。
不妨设直线,a b的交点为M,,a b与c的交点分别为,P Q,如图所示,则0 PMQ ∠>.这样,MPQ∆的内角和PMQ MPQ PQM=∠+∠+∠0009090180PMQ=∠++>这与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0180”相矛盾。
说明假设不成立。
所以,直线a与b不相交,即a与b平行。
例3.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M、N分别是AB、DC的中点,且MN =(AD+BC)。
求证:AD∥BC证明:假设AD BC,连结ABD,并设P是BD的中点,再连结MP、PN。
在△ABD中∵BM=MA,BP=PD∴MP AD,同理可证PN BC从而MP+PN =(AD+BC)①这时,BD的中点不在MN上若不然,则由MN∥AD,MN∥BC,得AD∥BC与假设AD BC矛盾,于是M、P、N三点不共线。
从而MP+PN>MN②由①、②得(AD+BC)>MN,这与已知条件MN=(AD+BC)相矛盾,故假设AD BC不成立,所以AD∥BC。
解析:反证法是根据“正难则反”的原理,即如果正面证明有困难时,或者直接证明需要分多种情况而反面只有一种情况时,可以考虑用反证法。
反证法不仅在几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代数中也经常出现。
用反证法证明不等式就是最好的应用。
要证明不等式A>B,先假设A≤B,然后根据题设及不等式的性质,推出矛盾,从而否定假设。
要证明的不等式中含有“至多”、“至少”、“均是”、“不都”、“任何”、“唯一”等特征字眼,若正面难以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可转换视角,用反证法往往立见奇效。
四巩固强化1. 设a,b,c,d均为正数,求证:下列三个不等式①a+b<c+d,②,③中至少有一个不正确。
2. 已知求证:。
3. 若,求证:。
4. 设a,b,c均为小于1的正数,求证:,不能同时大于。
5. 若,,,求证:,不能同时大于1。
6求证: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大于60°。
7求证:一直线的垂线与斜线必相交。
8.在△ABC中,AD⊥BC于D,BE⊥AC于E,AD与BE相交于H,求证:AD与BE不能被点H 互相平分。
9.求证:直线与圆最多只有两个交点。
10.求证: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必为锐角。
已知:△ABC 中,AB =AC ,求证:∠B 、∠C 必为锐角。
五 参考答案真题链接答案:1.证明:假设弦AB 、CD 被P 平分, 连结 AD 、BD 、BC 、AC,因为弦AB 、CD 被P 点平分,所以四边形ACBD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因为 ABCD 为圆内接四边形 所以因此所以,对角线AB 、CD 均为直径,这与已知条件矛盾,即假设不成立所以,弦AB 、CD 不被P 平分。
2.证明:假设以任意三个点为顶点的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记四个点为A 、B 、C 、D 。
考虑点D 在 △ABC 之内或之外两种情况。
(1) 如果点D 在△ABC 之内,根据假设,都为锐角三角形所以这与一个周角为360°矛盾。
CBD CAD ADB ACB ∠=∠∠=∠,180,180=∠+∠=∠+∠CBD CAD ADB ACB 90,90=∠=∠CADACBBDC ADB ADC ∆∆∆,, 270<∠+∠+∠BDC ADBADC3.(1)如果点D在 之外,根据假设,都是锐角三角形,即这与四边形内角和矛盾。
所以,综上所述,假设不成立,从而题目结论成立。
即这些三角形不可能都为锐角三角形。
巩固强化答案 1.证明:假设不等式①、②、③都成立,因为a ,b ,c ,d 都是正数,所以由不等式①、②得,。
由不等式③得,因为,所以综合不等式②,得,即由不等式④,得,即,显然矛盾。
∴不等式①、②、③中至少有一个不正确。
2.证明:由知≠0,假设,则又因为,所以,即从而,与已知矛盾。
∴假设不成立,从而 同理,可证。
3.证明:假设,则,即。
因为所以故又,,即ABC ∆BCDBAD ADC ABC ∆∆∆∆,,,∴,即,不成立。
4.证明:假设同时大于,即,,。
故假设不成立,即。
则由,可得同理,,三个同向不等式两边分别相加,得,所以假设不成立。
∴原结论成立。
5.证明:由题意知假设有那么同理,①+②+③,得矛盾,假设不成立。
故,,不能同时大于1。
6.证明:假设△ABC中的∠A、∠B、∠C都大于60°则∠A+∠B+∠C>3×60°=180°这与三角形内角和定义矛盾,所以假设不能成立。
故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大于60°。
7.证明:假设m和n不相交则m∥n∵m⊥l ∴n⊥l这与n是l的斜线相矛盾,所以假设不能成立。
故m和n必相交。
8.证明:假设AD、BE被交点H互相平分,则ABDE是平行四边形。
∴AE∥BD,即AC∥BC这与AC、BC相交于C点矛盾,故假设AD、BE被交点H平分不能成立。
所以AD与BE不能被点H互相平分。
9.证明:假设一直线l与⊙O有三个不同的交点A、B、C,M、N分别是弦AB、BC的中点。
∵OA=OB=OC∴在等腰△OAB和△OBC中OM⊥AB,ON⊥BC从而过O点有两条直线都垂直于l,这是不可能的,故假设不能成立。
因此直线与圆最多只有两个交点。
10.证明:假设∠B、∠C不是锐角,则可能有两种情况:(1)∠B=∠C=90°(2)∠B=∠C>90°若∠B=∠C=90°,则∠A+∠B+∠C>180°,这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矛盾。
若∠B=∠C>90°,则∠A+∠B+∠C>180°,这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矛盾。
所以假设不能成立。
故∠B、∠C必为锐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