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4:§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二)
§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二)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诱导公式二、三、四.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相应的公式.提问多名学生上黑板默写公式.在此基础上,我们今天继续探究别的诱导公式,揭示课题. 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直线y =x 对称的角有何数量关系?活动:我们借助单位圆探究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直线y =x 对称的角的数量关系. 教师充分让学生探究,启发学生借助单位圆,点拨学生从终边关于直线y =x 对称的两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关于直线y =x 对称的两个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引导.讨论结果:如图,设任意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P 1的坐标为(x ,y ),由于角π2-α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直线y =x 对称,角π2-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P 2与点P 1关于直线y =x 对称,因此点P 2的坐标是(y ,x ),于是,我们有sin α=y ,cos α=x ,cos(π2-α)=y ,sin(π2-α)=x . 从而得到公式五:提出问题能否用已有公式得出2π+α的正弦、余弦与α的正弦、余弦之间的关系式? 活动:教师点拨学生将π2+α转化为π-(π2-α),从而利用公式四和公式五达到我们的目的.因为π2+α可以转化为π-(π2-α),所以求π2+α角的正余弦问题就转化为利用公式四接着转化为利用公式五,这时可以让学生独立推导公式六.讨论结果:公式六提出问题你能概括一下公式五、六吗?活动:结合上一节课研究公式一~四的共同特征引导学生寻求公式五、六的共同特征,指导学生用类比的方法即可将公式五和公式六进行概括.讨论结果:π2±α的正弦(余弦)函数值,分别等于α的余弦(正弦)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α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进一步可以简记为:函数名改变,符号看象限.利用公式五或公式六,可以实现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相互转化.公式一~六都叫做诱导公式.提出问题学了六组诱导公式后,能否进一步归纳概括诱导公式,怎样概括?讨论结果:诱导公式一~四,函数名称不改变,这些公式左边的角分别是2k π+α(k ∈Z ),π±α,-α(可看作0-α).其中2k π,π,0是横坐标轴上的角,因此,上述公式可归结为横坐标轴上的角±α,函数名称不改变.而公式五、六及上面的例1,这些公式左边的角分别是π2±α,3π2-α.其中π2,3π2是纵坐标轴上的角,因此这些公式可归结为纵坐标上的角±α,函数名称要改变.两类诱导公式的符号的考查是一致的,故而所有的诱导公式可用十个字来概括:纵变横不变,符号看象限.教师指点学习方法:如果我们孤立地记忆这么多诱导公式,那么我们的学习将十分苦累,且效率低下.学习过程中,能挖掘各个公式的本质特征,寻求它们之间的共性,那么我们对数学公式的记忆就不再是负担了.因此,要求大家多做这方面的工作,以后数学的学习就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了.示例应用思路1例1 证明(1)sin(3π2-α)=-cos α;(2)cos(3π2-α)=-sin α. 活动:直接应用公式五、六或者通过转化后利用公式五、六解决化简、证明问题.证明:(1)sin(3π2-α)=sin[π+(π2-α)]=-sin(π2-α)=-cos α;(2)cos(3π2-α)=cos[π+(π2-α)]=-cos(π2-α)=-sin α. 点评:由公式五及六推得3π2±α的三角函数值与角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可以推广到2k +12π(k ∈Z )的情形.本例的结果可以直接作为诱导公式直接使用. 例2 化简sin(2π-α)cos(π+α)cos(π2+α)cos(11π2-α)cos(π-α)sin(3π-α)sin(-π-α)sin(9π2+α). 活动:仔细观察题目中的角,哪些是可以利用公式二~四的,哪些是可以利用公式五、六的.认真应用诱导公式,达到化简的目的.解:原式=(-sin α)(-cos α)(-sin α)cos[5π+(π2-α)](-cos α)sin(π-α)[-sin(π+α)]sin[4π+(π2+α)] =-sin 2αcos α[-cos(π2-α)](-cos α)sin α[-(-sin α)]sin(π2+α)=-sin αcos α=-tan α. 思路2例1 (1)已知f (cos x )=cos17x ,求证:f (sin x )=sin17x ;(2)对于怎样的整数n ,才能由f (sin x )=sin nx 推出f (cos x )=cos nx?活动:对诱导公式的应用需要较多的思维空间,善于观察题目特点,要灵活变形.观察本例条件与结论在结构上类似,差别在于一个含余弦,一个含正弦,注意到正弦、余弦转化可借助sin x =cos(π2-x )或cos x =sin(π2-x ).要善于观察条件和结论的结构特征,找出它们的共性与差异;要注意诱导公式可实现角的形式之间及互余函数名称之间的转化.证明:(1)f (sin x )=f [cos(π2-x )]=cos[17(π2-x )]=cos(8π+π2-17x )=cos(π2-17x )=sin17x ,即f (sin x )=sin17x .(2)f (cos x )=f [sin(π2-x )]=sin[n (π2-x )]=sin(n π2-nx )=⎩⎪⎨⎪⎧ -sin nx ,n =4k ,k ∈Z ,cos nx ,n =4k +1,k ∈Z ,sin nx ,n =4k +2,k ∈Z ,-cos nx ,n =4k +3,k ∈Z ,故所求的整数n =4k +1(k ∈Z ).点评:正确合理地运用公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求sin(α+3π2)·sin(3π2-α)·tan 2(2π-α)·tan(π-α)cos(π2-α)·cos(π2+α)的值. 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先确定sin α的值再化简待求式,从而架起已知与未知的桥梁. 解:∵5x 2-7x -6=0的两根x =2或x =-35, ∵-1≤x ≤1,∴sin α=-35. 又∵α为第三象限角,∴cos α=-1-sin 2α=-45. ∴tan α=34. ∴原式=(-cos α)·(-cos α)·tan 2α·(-tan α)sin α·(-sin α)=tan α=34. 点评: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知f (2 003)=-1,求f (2 004)的值.活动:寻求f (2 003)=-1与f (2 004)之间的联系,这个联系就是我们解答问题的关键和要害.解:f (2 003)=a sin(2 003π+α)+b cos(2 003π+β)=a sin(2 002π+π+α)+b cos(2 002π+π+β)=a sin(π+α)+b cos(π+β)=-a sin α-b cos β=-(a sin α+b cos β),∵f (2 003)=-1,∴a sin α+b cos β=1.∴f (2 004)=a sin(2 004π+α)+b cos(2 004π+β)=a sin α+b cos β=1.点评:解决问题的实质就是由未知向已知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抓住关键和要害,注意“整体代入”这一思想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和要害就是求得式子a sin α+b cos β=1,它是联系已知和未知的纽带.课堂小结本节课同学们自己导出了公式五、公式六,完成了教材中诱导公式的学习任务,为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铺平了道路”.公式一至六可用一句话“纵变横不变,符号看象限”来记忆,简单方便,不会遗忘.利用这些公式,可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为求值带来很大的方便,这种转化的思想方法,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一种策略,要细心去体会、去把握.利用这些公式,还可以化简三角函数式,证明简单的三角恒等式,我们要多练习,在应用中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作业1.课本习题1.3 B 组2.2.求值:sin 21°+sin 22°+sin 23°+…+sin 288°+sin 289°.【答案】44.5.设计感想1.本节设计指导思想是:在教师引导下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因为公式多,学生容易记混,所以在学生的主动探究中明了公式的来龙去脉,在应用公式解决问题中灵活熟练掌握公式.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推导公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知难而上的科学态度,更进一步地体会数学的奇特美、对称美.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会学习的良好品质.2.用口诀记忆公式:①π±α,-α,2k π+α的三角函数公式为:“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 ②π2±α,3π2±α的三角函数公式为:“函数名改变,符号看象限.”其中α看成锐角. 3.用类比的方法学习本节课的基础知识,用化归的数学思想指导三角函数的求值、化简与证明.。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二)
=cos θ+cos
3
π -θ=cos3θ+sin3θ 2
=(sin θ+cos θ)(sin2θ-sin θcos θ+cos2θ)
8 99 3 =5×1--25=125.
1.若f(sin x)=3-cos 2x,则f(cos x)=( A.3-cos 2x B.3-sin 2x C.3+cos 2x D.3+sin 2x 【答案】C
【学习要求】 1.掌握诱导公式五、六的推导,并能应用于解决简单的求值、化 简与证明问题. 2.对诱导公式一至六,能作综合归纳,体会出六组公式的共性与 个性,培养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推理意识和能力. 3.继续体会知识的“发生”、“发现”过程,培养研究问题、发 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法指导】 六组诱导公式可以概括为一句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 π 限”,即诱导公式左边的角可统一写成 k·± α(k∈Z)的形式,当 k 2 为奇数时公式等号右边的三角函数名称与左边的三角函数名称正 余互变,当 k 为偶数时,公式符号右边的三角函数名称与左边一 π 样; 而公式右边的三角函数之前的符号,则把 α 当成锐角, 看 k· 2 ± α 为第几象限角.
答 P′(y,x).
探究点二
诱导公式六
π ,cos2+α=
(1)诱导公式六: π sin2 +α= cos α
-sin α .
(2)诱导公式六的推导: π π 思路一 根据 +α= -(-α)这一等式, 利用诱导公式三和 2 2 诱导公式五推导诱导公式六.
π π 答 sin(2+α)=sin2--α=cos(-α)=cos α;
α,
π π π cos2+α=cosπ-2-α=-cos2-α
5.3 诱导公式 教学设计(2)
5.3 诱导公式 教学设计(人教A 版)本节主要内容是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中的公式二至公式六,其推导过程中涉及到对称变换,充分体现对称变换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在练习中加以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的任意性;综合六组诱导公式总结出记忆诱导公式的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了解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问题的能力。
诱导公式在三角函数化简、求值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工具作用,要求学生能熟练的掌握和应用。
课程目标1.借助单位圆,推导出正弦、余弦第二、三、四、五、六组的诱导公式,能正确运用诱导公式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化为锐角的三角函数,并解决有关三角函数求值、化简和恒等式证明问题2.通过公式的应用,了解未知到已知、复杂到简单的转化过程,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以及信息加工能力、运算推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科素养1.数学抽象:理解六组诱导公式;2.逻辑推理: “借助单位圆中三角函数的定义推导出六组诱导公式;3.数学运算:利用六组诱导公式进行化简、求值与恒等式证明.重点:借助单位圆,推导出正弦、余弦第二、三、四、五、六组的诱导公式,能正确运用诱导公式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化为锐角的三角函数;难点:解决有关三角函数求值、化简和恒等式证明问题.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小组为单位,采用诱思探究式教学,精讲多练。
教学工具:多媒体。
一、 情景导入利用诱导公式(一),将任意范围内的角的三角函数值转化到角后,又如何将角)2,0[π)2,0[π间的角转化到角呢?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角,它们的终边具有某种特殊关系,如关于坐标轴对称、关于原点对称等。
那么它们的三角函数值有何关系呢?要求: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做判断。
而是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研探.二、预习课本,引入新课阅读课本188-192页,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1.π±α,-α的终边与α的终边有怎样的对称关系?2.诱导公式二、三、四的内容是什么?3. ±α的终边与α的终边有怎样的对称关系?4.诱导公式五、六的内容是什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可商量,最终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高中数学 第5章 三角函数 5.3 诱导公式 第1课时 诱导公式二、三、四教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第一
第1课时诱导公式二、三、四(教师独具内容)课程标准:1.了解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意义和作用.2.理解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3.能运用有关诱导公式解决一些三角函数的求值、化简和证明问题.教学重点: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应用.教学难点: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知识导学】知识点一角的对称(1)角π+α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01原点对称,如图a;(2)角-α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02x轴对称,如图b;(3)角π-α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03y轴对称,如图c.知识点二诱导公式【新知拓展】(1)在公式一~四中,角α是任意角.(2)公式一、二、三、四都叫做诱导公式,它们可概括如下:①记忆方法:2k π+α(k ∈Z ),-α,π±α的三角函数值,等于α的同名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α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可以简单地说成“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②解释:“函数名不变”是指等式两边的三角函数同名;“符号”是指等号右边是正号还是负号;“看象限”是指假设α是锐角,要看原三角函数是取正值还是负值,如sin(π+α),若把α看成锐角,则π+α在第三象限,正弦在第三象限取负值,故sin(π+α)=-sin α.(3)利用诱导公式一和三,还可以得出如下公式: sin(2π-α)=-sin α, cos(2π-α)=cos α, tan(2π-α)=-tan α.1.判一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利用诱导公式二可以把第三象限角的三角函数化为第一象限角的三角函数.( ) (2)利用诱导公式三可以把负角的三角函数化为正角的三角函数.( )(3)利用诱导公式四可以把第二象限角的三角函数化为第一象限角的三角函数.( ) (4)诱导公式二~四两边的函数名称一致.( ) (5)诱导公式中的角α只能是锐角.( ) 答案 (1)√ (2)√ (3)√ (4)√ (5)× 2.做一做(1)已知tan α=4,则tan(π-α)等于( ) A .π-4 B .4 C .-4D .4-π(2)sin 7π6的值是( )A .-12B .-2C .2 D.12(3)cos(3π+α)+cos(2π+α)=________. 答案 (1)C (2)A (3)0题型一给角求值问题例1 求下列三角函数值:(1)sin(-1200°);(2)tan945°;(3)cos 119π6.[解] (1)sin(-1200°)=-sin1200° =-sin(3×360°+120°)=-sin120° =-sin(180°-60°) =-sin60°=-32. (2)tan945°=tan(2×360°+225°) =tan225°=tan(180°+45°) =tan45°=1.(3)cos 119π6=cos ⎝ ⎛⎭⎪⎫20π-π6 =cos ⎝ ⎛⎭⎪⎫-π6=cos π6=32.金版点睛利用诱导公式解决给角求值问题的步骤[跟踪训练1] 求下列各式的值:(1)sin(-1320°)cos1110°+cos(-1020°)sin750°+tan495°; (2)sin 8π3cos 31π6+tan ⎝ ⎛⎭⎪⎫-23π4.解(1)原式=sin(120°-4×360°)cos(30°+3×360°)+cos(60°-3×360°)sin(30°+2×360°)+tan(135°+360°)=sin120°cos30°+cos60°sin30°+tan135°=32×32+12×12-1=0.(2)原式=sin ⎝ ⎛⎭⎪⎫2π+2π3cos ⎝ ⎛⎭⎪⎫4π+7π6+tan ⎝ ⎛⎭⎪⎫-6π+π4 =sin 2π3cos 7π6+tan π4=sin π3·⎝ ⎛⎭⎪⎫-cos π6+tan π4=32×⎝ ⎛⎭⎪⎫-32+1=14. 题型二给值求值问题例2 (1)已知cos(π-α)=-35,且α是第一象限角,则sin(-2π-α)的值是( )A.45 B .-45C .±45 D.35(2)已知cos ⎝ ⎛⎭⎪⎫π6-α=33,则cos ⎝ ⎛⎭⎪⎫α+5π6=________.[解析] (1)因为cos(π-α)=-cos α, 所以cos α=35.因为α是第一象限角,所以sin α>0. 所以sin α=1-cos 2α=1-⎝ ⎛⎭⎪⎫352=45. 所以sin(-2π-α)=sin(-α)=-sin α=-45.(2)cos ⎝ ⎛⎭⎪⎫α+5π6=cos ⎣⎢⎡⎦⎥⎤π-⎝ ⎛⎭⎪⎫π6-α =-cos ⎝ ⎛⎭⎪⎫π6-α=-33.[答案] (1)B (2)-33[结论探究] (1)若本例(2)中的条件不变,求cos ⎝ ⎛⎭⎪⎫α-13π6; (2)若本例(2)条件不变,求cos ⎝⎛⎭⎪⎫5π6+α-sin 2⎝ ⎛⎭⎪⎫α-π6的值.解 (1)cos ⎝ ⎛⎭⎪⎫α-13π6=cos ⎝ ⎛⎭⎪⎫13π6-α=cos ⎣⎢⎡⎦⎥⎤2π+⎝ ⎛⎭⎪⎫π6-α=cos ⎝ ⎛⎭⎪⎫π6-α=33.(2)因为cos ⎝⎛⎭⎪⎫5π6+α=cos ⎣⎢⎡⎦⎥⎤π-⎝ ⎛⎭⎪⎫π6-α=-cos ⎝ ⎛⎭⎪⎫π6-α=-33, sin 2⎝ ⎛⎭⎪⎫α-π6=sin 2⎣⎢⎡⎦⎥⎤-⎝ ⎛⎭⎪⎫π6-α=sin 2⎝ ⎛⎭⎪⎫π6-α=1-cos 2⎝ ⎛⎭⎪⎫π6-α=1-⎝ ⎛⎭⎪⎫332=23,所以cos ⎝⎛⎭⎪⎫5π6+α-sin 2⎝ ⎛⎭⎪⎫α-π6=-33-23=-2+33.金版点睛解决条件求值问题的策略(1)解决条件求值问题,首先要仔细观察条件与所求式之间的角、函数名称及有关运算之间的差异及联系.(2)可以将已知式进行变形向所求式转化,或将所求式进行变形向已知式转化. [跟踪训练2] (1)已知sin β=13,cos(α+β)=-1,则sin(α+2β)的值为( )A .1B .-1 C.13D .-13(2)已知cos(α-55°)=-13,且α为第四象限角,则sin(α+125°)的值为________;(3)已知tan(π+α)=3,求2cos (π-α)-3sin (π+α)4cos (-α)+sin (2π-α)的值.答案 (1)D (2)223(3)见解析解析 (1)∵cos(α+β)=-1,∴α+β=π+2k π,k ∈Z , ∴sin(α+2β)=sin[(α+β)+β]=sin(π+β)=-sin β=-13.(2)∵cos(α-55°)=-13<0,且α是第四象限角.∴α-55°是第三象限角.∴sin(α-55°)=-1-cos 2(α-55°)=-223.∵α+125°=180°+(α-55°), ∴sin(α+125°)=sin[180°+(α-55°)]=-sin(α-55°)=223.(3)因为tan(π+α)=3,所以tan α=3. 故2cos (π-α)-3sin (π+α)4cos (-α)+sin (2π-α)=-2cos α+3sin α4cos α-sin α=-2+3tan α4-tan α=-2+3×34-3=7.题型三三角函数式的化简 例3 化简下列各式:(1)tan (2π-α)sin (-2π-α)cos (6π-α)cos (α-π)sin (5π-α);(2)1+2sin290°cos430°sin250°+cos790°;(3)sin ⎝ ⎛⎭⎪⎫2k π+2π3cos ⎝ ⎛⎭⎪⎫k π+4π3(k ∈Z ). [解] (1)原式=sin (2π-α)cos (2π-α)·sin (-α)cos (-α)cos (π-α)sin (π-α)=-sin α(-sin α)(-cos α)sin α=-sin αcos α=-tan α.(2)原式=1+2sin (360°-70°)cos (360°+70°)sin (180°+70°)+cos (720°+70°)=1-2sin70°cos70°-sin70°+cos70°=|cos70°-sin70°|cos70°-sin70°=sin70°-cos70°cos70°-sin70°=-1.(3)当k 为偶数时,原式=sin 2π3cos 4π3=sin ⎝ ⎛⎭⎪⎫π-π3cos ⎝ ⎛⎭⎪⎫π+π3 =-sin π3cos π3=-34.当k 为奇数时,原式=sin 2π3cos ⎝ ⎛⎭⎪⎫π+4π3=sin ⎝ ⎛⎭⎪⎫π-π3cos ⎝ ⎛⎭⎪⎫2π+π3=sin π3cos π3=34.金版点睛三角函数式化简的常用方法(1)依据所给式子合理选用诱导公式将所给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另一个角的三角函数. (2)切化弦:一般需将表达式中的切函数转化为弦函数. (3)注意“1”的应用:1=sin 2α+cos 2α=tan π4.(4)用诱导公式进行化简时,若遇到k π±α的形式,需对k 进行分类讨论,然后再运用诱导公式进行化简.[跟踪训练3] 化简:(1)cos (-α)tan (7π+α)sin (π-α);(2)sin (1440°+α)cos (α-1080°)cos (-180°-α)sin (-α-180°). 解 (1)cos (-α)tan (7π+α)sin (π-α)=cos αtan (π+α)sin α=cos αtan αsin α=sin αsin α=1.(2)原式=sin (4×360°+α)cos (3×360°-α)cos (180°+α)·[-sin (180°+α)]=sin αcos (-α)(-cos α)sin α=cos α-cos α=-1.1.若n 为整数,则化简sin (n π+α)cos (n π+α)所得的结果是( )A .tan nαB .-tan nαC .tan αD .-tan α答案 C解析 原式=tan(n π+α),无论n 是奇数还是偶数,tan(n π+α)都等于tan α.2.已知tan ⎝ ⎛⎭⎪⎫π3-α=13,则tan ⎝ ⎛⎭⎪⎫2π3+α=( ) A.13 B .-13C.233D .-233答案 B解析 因为tan ⎝ ⎛⎭⎪⎫2π3+α=tan ⎣⎢⎡⎦⎥⎤π-⎝ ⎛⎭⎪⎫π3-α=-tan ⎝ ⎛⎭⎪⎫π3-α,所以tan ⎝ ⎛⎭⎪⎫2π3+α=-13. 3.cos (-585°)sin495°+sin (-570°)的值等于________.答案2-2解析 原式=cos (360°+225°)sin (360°+135°)-sin (210°+360°)=cos225°sin135°-sin210°=cos (180°+45°)sin (180°-45°)-sin (180°+30°)=-cos45°sin45°+sin30°=-2222+12=2-2.4.已知sin(45°+α)=513,则sin(225°+α)=________.答案 -513解析 sin(225°+α)=sin[(45°+α)+180°] =-sin(45°+α)=-513.5.化简:sin (α+n π)+sin (α-n π)sin (α+n π)cos (α-n π)(n ∈Z ).解 当n =2k ,k ∈Z 时,原式=sin (α+2k π)+sin (α-2k π)sin (α+2k π)cos (α-2k π)=2cos α.当n =2k +1,k ∈Z 时,原式=sin[α+(2k +1)π]+sin[α-(2k +1)π]sin[α+(2k +1)π]cos[α-(2k +1)π]=-2cos α.所以原式=⎩⎪⎨⎪⎧2cos α(n 为偶数),-2cos α(n 为奇数).。
高中数学第一章三角函数第3节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第2课时诱导公式五六教案含解析新人教A版必修4
第2课时 诱导公式五、六[核心必知]1.预习教材,问题导入根据以下提纲,预习教材P 26~P 27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所示,设α是任意角,其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1(x ,y ),与角α的终边关于直线y =x 对称的角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2.(1)P 2点的坐标是什么? 提示:P 2(y ,x ).(2)π2-α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直线y =x 对称吗?它们的正弦、余弦值有何关系?提示:对称.sin ⎝ ⎛⎭⎪⎫π2-α=cos α,cos ⎝ ⎛⎭⎪⎫π2-α=sin α. 2.归纳总结,核心必记 (1)诱导公式五和公式六(2)诱导公式的记忆诱导公式一~六可归纳为k ·π2±α的形式,可概括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①“变”与“不变”是针对互余关系的函数而言的.②“奇”、“偶”是对诱导公式k ·π2±α中的整数k 来讲的.③“象限”指k ·π2±α中,将α看成锐角时,k ·π2±α所在的象限,根据“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的符号规律确定原函数值的符号.[问题思考](1)诱导公式五、六中的α是任意角吗? 提示:是.(2)在△ABC 中,角A 2与角B +C2的三角函数值满足哪些等量关系?提示:∵A +B +C =π,∴A 2=π2-B +C2,∴sin A 2=sin ⎝ ⎛⎭⎪⎫π2-B +C 2=cos B +C 2,cos A 2=cos ⎝ ⎛⎭⎪⎫π2-B +C 2=sin B +C 2.[课前反思](1)诱导公式五: ;(2)诱导公式六: .知识点1化简求值讲一讲1.已知f (α)=sin π-αcos 2π-αcos ⎝⎛⎭⎪⎫-α+3π2cos ⎝ ⎛⎭⎪⎫π2-αsin ()-π-α.(1)化简f (α);(2)若α为第三象限角,且cos ⎝⎛⎭⎪⎫α-3π2=15,求f (α)的值;(3)若α=-31π3,求f (α)的值.[尝试解答] (1)f (α)=sin αcos α()-sin αsin αsin α=-cos α.(2)∵cos ⎝ ⎛⎭⎪⎫α-3π2=-sin α=15,∴sin α=-15, 又∵α为第三象限角,∴cos α=-1-sin 2α=-265,∴f (α)=265.(3)f ⎝ ⎛⎭⎪⎫-31π3=-cos ⎝ ⎛⎭⎪⎫-31π3=-cos ⎝ ⎛⎭⎪⎫-6×2π+5π3 =-cos 5π3=-cos π3=-12.类题·通法三角函数式化简的方法和技巧(1)方法:三角函数式化简的关键是抓住函数名称之间的关系和角之间的关系,据此灵活应用相关的公式及变形,解决问题.(2)技巧:①异名化同名;②异角化同角;③切化弦. 练一练1.已知f (x )=sin 3π-x cos ⎝⎛⎭⎪⎫x -3π2tan x -2πsin ⎝ ⎛⎭⎪⎫π2-x cos ⎝⎛⎭⎪⎫-x -π2tan x -5π.(1)化简f (x );(2)当x =π3时,求f (x )的值;(3)若f (x )=1,求sin ⎝⎛⎭⎪⎫3π2-x cos ⎝ ⎛⎭⎪⎫-x -7π2的值.解:(1)f (x )=sin x -sin x tan xcos x -sin x tan x =tan x .(2)当x =π3时,f (x )=tan π3= 3.(3)若f (x )=1,则tan x =1,所以sin ⎝⎛⎭⎪⎫3π2-x cos ⎝⎛⎭⎪⎫-x -7π2=-cos x sin x =-1tan x =-1.知识点2条件求值问题讲一讲2.(1)已知cos 31°=m ,则sin 239°tan 149°的值是( ) A.1-m2mB.1-m 2C .-1-m 2mD .-1-m 2(2)已知sin ⎝ ⎛⎭⎪⎫π3-α=12,则cos ⎝ ⎛⎭⎪⎫π6+α的值为________. [尝试解答] (1)sin 239°tan 149°=sin(180°+59°)·tan(180°-31°) =-sin 59°(-tan 31°)=-sin(90°-31°)·(-tan 31°) =-cos 31°·(-tan 31°)=sin 31°=1-cos 231°=1-m 2. (2)cos ⎝⎛⎭⎪⎫π6+α=cos ⎣⎢⎡⎦⎥⎤π2-⎝ ⎛⎭⎪⎫π3-α=sin ⎝ ⎛⎭⎪⎫π3-α=12. 答案:(1)B (2)12类题·通法解决条件求值问题的策略(1)解决条件求值问题,首先要仔细观察条件与所求式之间的角,函数名称及有关运算之间的差异及联系.(2)可以将已知式进行变形向所求式转化,或将所求式进行变形向已知式转化.练一练2.已知cos(π+α)=-12,求cos ⎝ ⎛⎭⎪⎫π2+α的值. 解:∵cos(π+α)=-cos α=-12,∴cos α=12,∴α为第一或第四象限角.①若α为第一象限角,则cos ⎝ ⎛⎭⎪⎫π2+α=-sin α=-1-cos 2α=-1-⎝ ⎛⎭⎪⎫122=-32; ②若α为第四象限角,则cos ⎝ ⎛⎭⎪⎫π2+α=-sin α=1-cos 2α=1-⎝ ⎛⎭⎪⎫122=32.知识点3三角恒等式的证明讲一讲3.求证:2sin ⎝⎛⎭⎪⎫θ-3π2cos ⎝ ⎛⎭⎪⎫θ+π2-11-2sin 2π+θ=tan 9π+θ+1tan π+θ-1. [尝试解答] 左边=-2sin ⎝ ⎛⎭⎪⎫3π2-θ·-sin θ-11-2sin 2θ =2sin ⎣⎢⎡⎦⎥⎤π+⎝ ⎛⎭⎪⎫π2-θsin θ-11-2sin 2θ=-2sin ⎝ ⎛⎭⎪⎫π2-θsin θ-11-2sin 2θ=-2cos θsin θ-1cos 2θ+sin 2θ-2sin 2θ=sin θ+cos θ2sin 2θ-cos 2θ=sin θ+cos θsin θ-cos θ,右边=tan 9π+θ+1tan π+θ-1=tan θ+1tan θ-1=sin θ+cos θsin θ-cos θ,∴左边=右边,原式得证.类题·通法三角恒等式的证明策略对于恒等式的证明,应遵循化繁为简的原则,从左边推到右边或从右边推到左边,也可以用左右归一、变更论证的方法.常用定义法、化弦法,拆项拆角法、“1”的代换法、公式变形法,要熟练掌握基本公式,善于从中选择巧妙简捷的方法.练一练3.求证:sin2π-θcos π+θcos ⎝ ⎛⎭⎪⎫π2+θcos ⎝ ⎛⎭⎪⎫11π2-θcos π-θsin 3π-θsin -π-θsin ⎝ ⎛⎭⎪⎫9π2+θ=-tan θ.证明:sin2π-θcos π+θcos ⎝ ⎛⎭⎪⎫π2+θcos ⎝ ⎛⎭⎪⎫11π2-θcos π-θsin 3π-θsin -π-θsin ⎝ ⎛⎭⎪⎫9π2+θ=-sin θ·-cos θ·-sin θ·co s ⎝⎛⎭⎪⎫3π2-θ-cos θ·sin θ·sin θ·si n ⎝ ⎛⎭⎪⎫π2+θ=sin θ·cos θ·sin θ·sin θ-cos θ·sin θ·sin θ·cos θ=-tan θ.[课堂归纳·感悟提升]1.本节课的重点是诱导公式五、六及其应用,难点是利用诱导公式解决条件求值问题. 2.要掌握诱导公式的三个应用(1)利用诱导公式解决化简求值问题,见讲1; (2)利用诱导公式解决条件求值问题,见讲2; (3)利用诱导公式解决三角恒等式的证明问题,见讲3. 3.本节课要掌握一些常见角的变换技巧π6+α=π2-⎝ ⎛⎭⎪⎫π3-α⇔⎝ ⎛⎭⎪⎫π6+α+⎝ ⎛⎭⎪⎫π3-α=π2,π4+α=π2-⎝ ⎛⎭⎪⎫π4-α⇔⎝ ⎛⎭⎪⎫π4+α+⎝⎛⎭⎪⎫π4-α=π2,⎝ ⎛⎭⎪⎫5π6+α-⎝ ⎛⎭⎪⎫π3+α=π2等.。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二、三、四》教学设计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二、三、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诱导公式”包括5组公式,即诱导公式二至六,本单元的知知识结构如下图所示:本单元分为两课时完成,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探究诱导公式二、三、四,并围绕圆的对称性提出要研究的相关问题,形成研究的思路.2.内容解析我们知道,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是借助于单位圆得出的,之后又借助于圆的几何性质得出了三角函数的部分性质,即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圆有丰富的性质,对称性是圆的重要性质,如果用三角函数表示单位圆上点的坐标,就可将这些对称性表示为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角的基本构成元素就是顶点、始边、终边,在三角函数这一章的研究中,为了方便,使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因此变化的只有角的终边.首先从形的角度,研究圆的对称性,假设任意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1P ,点1P 关于圆心或特殊直线的对称点为Q ,根据单位圆上这两个点的对称性,可以写出以OQ 为终边的角与角α的关系.接下来从数的角度,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建立对称点坐标之间的关系,得到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即诱导公式.由此可见诱导公式的本质就是圆的对称性的代数表示.对于πα+,π2α+还可以从旋转对称的角度认知它们,与从轴对称认知的本质一致,而这样认知与诱导公式一,及后续的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研究就一致了.因此这种变式为后续利用旋转对称性探究两角差的余弦作了铺垫.可见,本单元是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決问题,发展学生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的很好的载体.在数学史上,求三角函数值曾经是一个重要而困难的问题.数学家制作了锐角三角函数值表,并通过公式,将任意角转化为锐角进行计算.现在,我们可以利用计算工具方便地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所以利用这些公式的“求值”已不是重点,但是研究这些公式时使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解決三角函数的各种问题中却依然有重要作用.在本单元中,利用诱导公式解決问题,重要的是观察计算对象的特征,选择合适的诱导公式,确定恰当的求解路线,并实施计算求解问题.因此本单元是培养学生数学运算核心素养的很好的载体.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利用圆的对称性探究诱导公式,运用诱导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与恒等式的证明.此外,为了使学生尽快熟悉并形成使用弧度制的习惯,在诱导公式中全部采用了弧度制.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经历诱导公式的探究过程,积累应用类比、转化、数形结合等方法研究三角函数性质的经验,提升直观想象核心素养.(2)初步应用诱导公式解決问题,积累解题经验,提升数学运算核心素养.2.目标解析达成上述目标的标志是:(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给出任意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P,结合单位圆的特殊对称性——关于原点对称和特殊直线对称,学生能分别画出相应的对称点Q,并利用圆的对称性给出坐标间的关系,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用角表示两个点的坐标,并能求出以OQ为终边的角与角α的坐标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即诱导公式.(2)学生能利用诱导公式进行化简、计算和证明.特别是在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能根据运算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公式,确定恰当的求解方案,并能正确求解.在解题的基础上,能概括出利用诱导公式求解的一般程序.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本单元就单个知识点而言,比较好理解.但是公式比较多,当学生应用和记忆时会出现困难或者混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之一是:诱导公式的有效识记和应用.为破解这一难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单位圆的直观作用,提高学生的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理解诱导公式的本质:圆的对称性的代数化,三角函数的性质.学生能主动地依托单位圆,想象着它的对称性,就可以准确的记忆诱导公式.对于公式的应用,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即要形成一定的求解程序,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学生在理解诱导公式时,总是有思维定势,以为α是锐角,于是导致解题时,通过角所在象限判断诱导公式的符号出错.所以本单元的第二个难点是:诱导公式中角α可以是任意角的理解.为破解这一难点,在推导诱导公式时要充分地应用变式.比如在推导公式二时,点1P 的位置一般选在第一象限,获得公式后,可以变化点1P 的位置,让学生观察:点1P 的位置变化时,点2P 与点1P 的坐标之间的关系.并抽象概括出这两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与点1P 的位置无关.因此公式中的角α可以是任意角.在此基础上,配以具体题目,让学生感受这种概括的正确性.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本单位可利用作图软件,画图呈现如上所述的对称性,并动态演示当点1P 的位置变化时对称点的坐标与它的坐标之间的关系不变.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导入语:前面我们学习了三角函数,是借助于单位圆给出的,并根据定义得出了公式一,刻画“周而复始”这种変化规律及其几何意义.之后借助于单位圆的几何特征,获得了同一个角的三个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对称性是圆的重要性质,而对称性(如奇偶性)也是函数的重要性质.由此想到,我们可以利用圆的对称性,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问题1:如图5.3-1,在直角坐标系内,设任意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1P ,作1P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2P .(1)以2OP 为终边的角β与角α有什么关系? (2)角β,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有什么关系?师生活动:先由学生独立完成问题1,然后展示,师生帮助一起完善和梳理思路. 如图5.3-2,以2OP 为终边的角β都是与角πα+终边相同的角,即2ππβα=++()k ∈Z ()k .因此,只要探究角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即可.设111P x y (,),222P x y (,).因为2P 是点1P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所以2121x x y y =-=-,. 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得1111sin cos =tan y y x x ααα==,,; 2222sin πcos πtan πy y x x ααα+=+=+=(),(),().设计意图:初步感受如何将圆的一个特殊的对称性:在坐标系中关于原点对称,代数化,并得到诱导公式二.并以此问题作为研究方法的示范,为进一步提出、分析、解決问题做好奠基工作.追问1:如果点1P 在第二象限,那么点2P 的坐标与点1P 的坐标之间有什么关系?如果点1P 在y 轴负半轴上呢?在其他位置呢?据此,公式二中的角α的终边可以在什么位置?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后给出解答:不论点1P 在哪里,点2P 的坐标与点1P 的坐标之间的关系都不変,即公式二对任意角α都成立.追问2:探究公式二的过程,可以概括为哪些步骤?每一步蕴含的数学思想是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后给出回答,教师进行归纳:第一步,根据圆的对称性,建立角之间的联系,从形的角度入手研究.第二步,建立坐标之间的关系.将形的关系代数化,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表示,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第三步,根据等量代换,得到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即公式二,体现了联系性. 追问3:角πα+还可以看作是角α的终边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的?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后给出回答: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角π得到的.设计意图:追问1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角α的任意性,追问2旨在提炼方法,追问3则渗透圆的旋转对称性,为后面几个公式的探索在方法上做好铺垫.(二)类比探索,整体认知问题2:借助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类比问题1你能说出单位圆上点1P 的哪些特殊对称点?并按照如上问题1总结得到的求解步骤,尝试求出相应的关系式.师生活动:首先由学生独立思考,尽量多地写出点1P 的对称点,然后展示交流,之后再将之代数化,最后得到相应的诱导公式.学生的回答可能会超越教科书中的研究内容,如果是学生自己想到的,可以顺其自然保留,但是不作进一步的要求.如果学生没有想到,教师不需要增加.学生首先想到的应该是点1P 关于坐标轴的对称点;之后关于特殊直线的对称点,比如y x =;教师启发之后会想到经过两次对称得到的对称点.学生可能的答案有单位圆上点1P 的特殊对称点:第一类,点1P 关于x 轴、y 轴的对称点;第二类,点1P 关于特殊直线的对称点,如y x =,y x =-;第三类,点1P 关于x 轴的对称点,再关于特殊直线的对称点,或者点x 轴关于特殊直线的对称点,再关于坐标轴的对称点等等.接下来,针对如上结论,从第一类到第三类依次解決,本课时可以先解決第一类.如图5.3-3,作1P 关于x 轴的对称点3P ,以3OP 为终边的角β都是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即2πk βα=+-()∈Z ()k .因此,只要探究角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即可.设333P x y (,),因为3P 是点1P 关于x 轴的对称点,所以3131x x y y ==-,.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得1111sin cos =tan y y x x ααα==,,; 3333sin cos tan y y x x ααα-=-=-=(),(),().如图5.3-4,作1P 关于y 轴的对称点4P ,以4OP 为终边的角β都是与角πα-终边相同的角,即2ππk βα=+-()∈Z ()k .因此,只要探究角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即可. 设444P x y (,),因为4P 是点1P 关于y 轴的对称点,所以4141x x y y =-=,.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得1111sin cos =tan y y x x ααα==,,; sin sin αα-=-(), cos cos αα-=(),4444sin πcos πtan πy y x x ααα-=-=-=(),(),().追问4:公式三和公式四中的角α的终边可以在什么位置? 预设答案:角α是任意角.设计意图:类比问题1,进一步探索发现.这是个开放式的问题设计,给了学生自主的时空,鼓励他们多角度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类比问题1进行分析,解決问题.强化将单位圆的对称性代数化这种研究思路.(三)初步应用,建立程序 例1 利用公式求下列三角函数值: (1)cos225°; (2)8πsin 3; (3)8πsin 3-(); (4)tan 2040ο-(). 追问5:题目中的角与哪个特殊角接近?拆分之后应该选择哪个诱导公式?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之后展示交流,注重展示其思考过程,教师帮助规范求解过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有理地解決问题.问题3:由例1,你对公式一~四的作用有什么进一步的认识?你能自己归纳一下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的步骤吗?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总结,之后展示交流.利用公式一~公式四,可以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一般可按如下图步骤进行: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梳理求解过程,提炼解题经验,明确从负角转化为锐角的程序,提高自觉地、理性地选择运算公式的能力,提升数学运算素养.例2 化简:cos 180sin 360tan 180cos 180ααααοοοο++()()(--)(-+).sin πsin αα-=(), cos πcos αα-=-(),追问6:本题与例1的异同是什么?由例1总结出的求解程序在此如何应用?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之后展示交流,注重展示其思考过程,教师帮助规范求解过程.设计意图:巩固习题的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转化能力.(四)梳理小结,深化理解问题4:诱导公式与三角函数和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你学到了哪些基本知识,获得了怎样的研究问题的经验?师生活动:学生自主总结,展示交流.(1)诱导公式是圆的对称性的代数化,是三角函数的性质.(2)学到了三组诱导公式,研究方法是数形结合,注重联系.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基本知识,总结研究方法,为进一步的硏究铺路奠基.(五)布置作业,深入研究(1)类比第一类问题的解決,即诱导公式二、三和四的探索发现过程,完成第二类和第三类问题.写出你的研究小报告,报告中先写出问题,再写出答案,并在下节课展示交流.(2)完成教科书P191练习,注重应用总结出来的程序.六、目标检测设计计算下列三角函数值:(1)cos420ο-();(2)7πsin6-();(3)tan1140ο-();(4)77πcos6-();(5)tan315ο;(6)11πsin4-().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及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诱导公式(二)》教案
1.2.4诱导公式(二)一、学习目标1.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掌握α+π1)k +2(,α2π+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的诱导公式及其探求思路,并能正确地运用这些公式进行任意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的求解、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与三角恒等式的证明;2.通过公式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以及信息加工能力、运算推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四组诱导公式及这四组诱导公式的综合运用.难点:公式(四)的推导和对称变换思想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渗透. 三、教学方法先由学生自己看书,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讲授再现概念,通过练习理解概念,完成教学.+-=-=x x9017)cos(9017)sin17 480︒)+cos(-330︒)5.3.2同角三角比的关系(2)诱导公式【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五组诱导公式的推导方法和记忆方法.2.在理解、记忆五组诱导公式的基础上,会运用这些公式求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值,并会进行一般的三角关系式的化简和证明.3.加深理解化归思想,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并注意完善学生的基本数学思想和数学意识.【教学重点】五组诱导公式的记忆、理解、运用。
【教学难点】五组诱导公式的推导教学过程:【情景引入】与6π终边相同角α的集合如何表示?αsin 与6sin π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与β终边相同角α的集合如何表示?αsin 与βsin 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βα,其它的五个三角比数量关系又如何呢?【问题探究】诱导公式一:文字叙述: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个三角函数的值相等.sin(k·360°+α)=sinα,cos(k·360°+α)=cosα, tan(k·360°+α)=tanα,cot(k·360°+α)=cotα.(k ∈Z )试求出sin 2016°的值.由公式一:sin 2016°=sin(5×360°×216°)=sin 216° 问题二:如何求出进一步sin 216°的值诱导公式二:①同名函数关系;②符号规律:右边符号与180°+α角所在象限(第三象限)角的原三角函数值的符号相同. sin(180°+α)=-sinα, cos(180°+α)=-cosα,tan(180°+α)=tanα, cot(180°+α)=cot α.诱导公式三:①同名函数关系;②符号规律是:右边符号与-α所在的第四象限角的原三角函数值的符号相同.sin(-α)=-sinα,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诱导公式四:sin(180)sin αα-=;cos(180)cos αα-=-. t sin(180)sin αα-=;cos(180)cos αα-=-(1)请学生自行仿上节课的推导方法得出它们的关系。
高中数学 第一章 三角函数 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第2课时)教学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4
【多维探究】 (1)本例条件不变,如何求 cos56π-α的值?
(2)本例条件若变为“已知 sin23π+α=12”,其他不变,则 结果又如何?
(3)本例条件若不变,如何求 cos23π+α的值? (4)本例条件若不变,如何求 tanπ3-α的值?
解:(1)cos56π-α=cosπ2+π3-α=-sinπ3-α=-12. (2)cosπ6+α=cos23π+α-π2=cosπ2-23π+α =sin23π+α=12.
提示:因为
tanπ2+α
=
csoinsπ2π2++αα=-cossinαα=-cs1oins
α α
=
-
1 tan
α,所以
tanπ2+α=-tan1
α,即它们互为负倒数.
1.对诱导公式五、六的理解 (1)公式五、六中的角 α 是任意角. (2)公式五、六可以概括如下:π2±α 的正弦(余弦)函数值, 分别等于 α 的余弦(正弦)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 α 看成锐角 时原函数值的符号,可以简单地说成“函数名改变,符号看象 限”.
高中数学 第一章 三角函数 三角 的诱导公式(第 课时)教学课件
教 版必修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你们休
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久坐对
哦~
1.sin 95°+cos 175°的值为( )
A.sin 5°
B.cos 5°
C.0
D.2sin 5°
解析:sin 95°+cos 175°=sin(90°+5°)+cos(180°
证明:∵左边=-2sin321π--2θsin-2 θsin θ-1
=-2sinπ+1-π2-2sθin2-θ sin θ-1=2sinπ2-1-θ2s-ins2inθ θ-1
诱导公式2教学设计
编写时间:2020年4 月 17日 第二学期 总第 课时 编写人:马安山 课 题诱导公式(二) 授课班级 高一( 17) 授课时间 2020年 月 日学习目标 1.借助单位圆的对称关系推导诱导公式 2.能正确运用诱导公式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及三角函数式的化简和证明教学重点 发现并证明诱导公式并运用.教学难点 诱导公式的发现.课 型 新 课主要教学方法 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 教学模式 合作探究,归纳总结 教学手段与教具 智慧黑板.教 学 过 程 设 计各环节教学反思 一、问题探究并应用 问题一:如何把任一角的三角函数的求值问题转化为0º—360º间三角函数的求值问题?(师生活动:学生完成,教师补充)1.已知任意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相交于P (x ,y ),求P 关于x 轴,y 轴,原点对称的三个点的坐标.2.如果角α的终边与角β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那么α与β的三角函数值之间各有什么关系?3.如果角α的终边与角β的终边关于x 轴对称,那么α与β的三角函数值之间各有什么关系?4.如果角α的终边与角β的终边关于y 轴对称,那么α与β的三角函数值之间各有什么关系?XXK]问题二:你能利用上述诱导公式求下列函数的值吗?(师生活动:学生完成,教师讲解)例题1:利用公式求下列三角函数值()0225cos 1 ()311sin 2π()⎪⎭⎫ ⎝⎛-316sin 3π ()()02040cos 4- 例题2:化简:()()()()αααα--•--+•+0000180cos 180sin 360sin 180cos变式训练:已知cos(6π+α)=33,求cos(65π-α)的值 问题三:对角απαπ±±2,23的三角函数的研究,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若角α的终边与角β的终边关于直线y=x 对称则角α的正弦与角β的余弦函数值之间有何关系?角απ-2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是否关于直线y=x 对称?(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总结规律)1.利用已推导出的公式,推导 )2tan(),2cos(),2sin(απαπαπ+++ 2.利用前面学过的公式,推导 )23tan(),23cos(),23sin(απαπαπ+++ 问题四:你能概括上述诱导公式五、六吗?能否根据公式化简三角函数值?例题3:证明:()ααπcos 23sin 1-=⎪⎭⎫ ⎝⎛- ()ααπsin 23cos 2-=⎪⎭⎫ ⎝⎛- 例题4、化简()()()()()⎪⎭⎫ ⎝⎛+----⎪⎭⎫ ⎝⎛-⎪⎭⎫ ⎝⎛++-απαπαπαπαπαπαπαπ29sin sin 3sin cos 211cos 2cos cos 2sin 二、变式训练:1.化简(1)()()()00180sin cos 180sin ---+ααα ;(2)()()()πααπα--+-tan 2cos sin 3; (3)()()αππααππα-•-•⎪⎭⎫ ⎝⎛+⎪⎭⎫ ⎝⎛-2cos 2sin 25sin 2cos ; (4)()()()ααα-+--sin 360tan cos 02 ; 2.对于诱导公式中的角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α一定是锐角B .0≤α<2πC .α一定是正角D .α是使公式有意义的任意角3.若(),2,53cos παππα<≤=+则()πα2sin --的值是 ( ) A . 53 B . 53- C . 54 D . 54-4.已知()()()()29cos sin 4cos sin 3=+---++απαααπ,求αtan 。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学设计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概念和性质;2.掌握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推导方法;3.掌握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在解决三角方程和三角恒等式中的应用方法;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导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概念和性质;2.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推导方法;3.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在解决三角方程和三角恒等式中的应用方法。
三、教学过程A.导入(5分钟)1.回顾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引出诱导公式的概念。
2.以一个具体的例题引起学生思考,如证明sin(π/4) = cos(π/2- π/4)。
B.基本推导(10分钟)1.从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引入角的概念,并给出三角函数的定义。
2.以一个直角三角形为例,推导出sin(α + β) 和cos(α + β)的公式。
3.总结得到sin(α + β) = sinαcosβ + cosαsinβ, cos(α + β) = cosαcosβ - sinαsinβ。
C.诱导公式的证明(20分钟)1.先证明sin(α + β) = sinαcosβ + cosαsinβ。
2.使用sin(α + β) 的性质,推导出sin(2α) 的表达式。
3.分别使用sin^2α + cos^2α = 1 和1 + tan^2α = sec^2α,推导出cos(α + β) 的表达式。
4.总结得到sin(α + β) = sinαcosβ + cosαsinβ 和cos(α + β) = cosαcosβ - sinαsinβ。
D.应用举例(25分钟)1.解决三角方程,如 sin2x + 3sinx - 4 = 0。
a)使用诱导公式将 sin2x 表示成 sinx 的函数;b)令 t = sinx,将方程转化为 t^2 + 3t - 4 = 0;c)求解t的值,再解出x的值。
2.证明三角恒等式,如tan(α + β) = (tanα + tanβ) / (1 - tanαtanβ)。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新课程高中数学必修4省优质课比赛说课教案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材:在北师大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4中,单位圆与正弦、余弦函数的内容约4课时,下面笔者从教学背景分析、教学设计分析、目标分析、过程分析、板书设计等方面谈谈“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学内容是4组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简单应用.承上,有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和正切的比值定义、三角函数线、同角三角函数关系等;启下,学生将学习利用诱导公式进行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求值化简以及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包括三角函数的周期性)等内容.同时,学生在初中就接触过对称等知识,对几何图形的对称等知识相当熟悉,这些构成了学生的知识基础.诱导公式的作用主要在于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化归成锐角的三角函数,体现了把一般化特殊、复杂化简单、未知化已知的数学思想.(二)目标定位诱导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化为锐角三角函数,但是随着计算器的普及,上述意义不是很大.我们认为,诱导公式的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感受探索发现,通过几何对称这个研究工具,去探索发现任意角三角函数间的数量关系式,即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乃是圆的几何性质(主要是其对称性质)的代数解析表示.第二,学会初步应用,能够选用恰当的诱导公式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问题并求解.第三,领悟思想方法,在诱导公式的学习过程中领悟化归、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第四,积累数学经验,为学生认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既是一个起源于圆周运动的周期函数又是研究现实世界中周期变化现象的“最有表现力的函数”做好准备.二、教学设计分析在进行本课教学设计时,有以下两条典型教学路线可供选择:(1)两个角的终边有哪些特殊的对称关系?(2)怎样把非第一象限的角转化为第一象限的角?笔者最终选择了第一条路线,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尊重教材的编写方式从对教材的分析来看,北师大版教材将三角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来定位,力图在单位圆中借助对称性来考察对应点的坐标关系,从而统整各组诱导公式.教材的编写处理体现了教材专家的集体智慧和版本教材的一贯特色,教师应该努力体会和把握,不宜轻率抛开教材另搞一套.(二)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利用学生熟悉的圆及其对称性研究三角函数的相关性质,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同时,单位圆及其对称性的表象对学生推导诱导公式、理解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形象记忆三角函数诱导公式都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教学环境分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选择使用多媒体教室.四、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借助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2.能够运用诱导公式,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问题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由几何直观探讨数量关系式的过程,培养学生数学发现能力和概括能力.2.通过对诱导公式的探求和运用,培养化归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诱导公式的探求,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2.在诱导公式的探求过程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五、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探求π-α的诱导公式.π+α与-α的诱导公式在小结π-α的诱导公式发现过程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推出.教学难点:π+α,-α与角α终边位置的几何关系,发现由终边位置关系导致(与单位圆交点)的坐标关系,运用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导出诱导公式的“研究路线图”.六、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结合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角的概念已经由锐角扩充到了任意角,前面已经学习过任意角的三角函数,那么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怎么求呢?先看一个具体的问题.(一)问题提出如何将任意角三角函数求值问题转化为0°~360°角三角函数求值问题.【问题1】求390°角的正弦、余弦值.一般地,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知道,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三角函数看重的就是终边位置关系.即有sin(α+k·360°) = sinα,cos(α+k·360°) = cosα, (k∈Z)tan(α+k·360°) = tanα.这组公式用弧度制可以表示成sin(α+2kπ) = sinα,cos(α+2kπ) = cosα, (k∈Z) (公式一)tan(α+2kπ) = tanα.【设计意图】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将角的概念从锐角扩充到了任意角,学习了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接下来自然地会提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怎么去求.于是,先安排求特殊值再过渡到一般情形比较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意在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归纳问题和抽象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求三角函数值时抓坐标、抓角终边之间的关系.同时,首先考虑α+2kπ(k∈Z)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函数被看成刻画现实世界中周期性变化的数学模型的确切含义.(二)尝试推导如何利用对称推导出角π-α与角α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由上一组公式,我们知道,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一定相等.反过来呢?如果两个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它们的终边一定相同吗?比如说:【问题2】你能找出和30°角正弦值相等,但终边不同的角吗?角π-α与角α的终边关于y轴对称,有sin(π-α) = sinα,cos(π-α) = -cosα,(公式二)tan(π-α) = -tanα.【设计意图】对问题2的提问方式的设计主要是考虑到我们在研究问题的时候常常会研究它的逆命题、否命题、等价命题等.事实上问题2可以看成是“若两个角的终边相同,则它们的正弦值相同”的逆命题,即“若两个角的正弦值相同,则两个角的终边相同”.但这里是以问题的形式提出的,实际上教会了学生一种自己研究问题的方法.〖思考〗请大家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如何获得这组公式(公式二)的?因为与角α终边关于y 轴对称是角π-α,利用这种对称关系,得到它们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的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于是,我们就得到了角π-α与角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正弦值相等,余弦值互为相反数,进而,就得到我们研究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路线图:角间关系→对称关系→坐标关系→三角函数值间关系.【设计意图】阶段小结,让学生将对称作为研究三角函数问题的一种方法使用.将上述研究过程进行梳理,得出“角间关系→对称关系→坐标关系→三角函数值间关系”的研究路线图.(三)自主探究 如何利用对称推导出π+ α,- 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刚才我们利用单位圆,得到了终边关于y 轴对称的角π-α与角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还可以研究什么呢?【问题3】两个角的终边关于x 轴对称,你有什么结论?两个角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呢?角-α与角α的终边关于x 轴对称,有:sin (-α) = -sin α,cos (-α) = cos α,(公式三)tan (-α) = -tan α.角π +α与角α终边关于原点O 对称,有:sin (π +α) = -sin α,cos (π +α) = -cos α,(公式四)tan (π +α) = tan α.上面的公式一到四都称为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设计意图】从两个角的终边关于y 轴对称的情况进行自然过渡,给学生留下了自主探究的空间,让他们再次经历公式的研究过程,从而得出公式三和四,并将问题2研究方法一般化.(四)简单应用例:求下列各三角函数值: (1) ; (2) 2cos 3π;(3) . 7sin()6-π31cos 6-π【设计意图】初步熟悉诱导公式的使用,让学生感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何合理地使用这几组公式.此外,引导学生注意同一个三角函数的求值问题可以采用不同的诱导公式,启发学生这些公式的内在关系和联系,体会数学方法的多样性.(五)回顾反思【问题4】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获得诱导公式的?研究的过程中,你有哪些体会?知识上,学会了四组诱导公式;思想方法层面:诱导公式体现了由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化归思想;诱导公式所揭示的是终边具有某种对称关系的两个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了化归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具体可以表示如下:【设计意图】开放式小结,使得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体验和收获.这些问题的提出,侧重于诱导公式推导方法的回顾和反思,侧重于个体情感体验的分享和表达,从而区别于侧重公式规律的总结和记忆.(六)分层作业1.阅读课本,体会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推导过程中的思想方法;2.必做题:课本20页A组1, 6,21页B组 1;3.选做题:(1)你能由公式二、三、四中的任意两组公式推导到另外一组公式吗?(2)角α和角β的终边还有哪些特殊的位置关系,你能探究出它们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吗?【设计意图】分层作业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巩固知识,提升思维能力.阅读课本旨在引导学生教科书是学习的根本,阅读课本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回归课本的学习习惯.而出现选做题目,目的是提供多元化和挑战性选择,促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后思考和自主探究几组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七)板书设计。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教案2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教案21 教材分析1.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教学内容“诱导公式(二)、(三)”是人教版《高中代数》上册第二章§2.6节内容.它既是学生已学习过的三角函数定义、诱导公式(一)等知识的延续和拓展,又是推导诱导公式(四)、(五)的理论依据.是本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一节及全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重要纽带.求三角函数值是三角函数中的重要内容.诱导公式是求三角函数值的基本方法.诱导公式的重要作用是把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问题转化为求0°~90”角的三角函数值问题,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体现了数学的数形结合和归纳转化思想方法,反映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归纳思维形式.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具有重大的意义1.2 教学重点与难点1.2.1 教学重点诱导公式的推导及应用1.2.2 教学难点相关角终边的几何对称关系及诱导公式结构特征的认识.2 目标分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结构特征,依据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2.1 知识目标1)识记诱导公式.2)理解和掌握公式的内涵及结构特征,会初步运用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的值,并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和证明.2.2 能力目标1)通过诱导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归纳能力,领会数学的归纳转化思想方法.2)通过诱导公式的推导、分析公式的结构特征,使学生体验和理解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归纳推理思维方式.3)通过基础训练题组和能力训练题组的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2.3 情感目标1)通过诱导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2)通过归纳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踏实细致、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渗透从特殊到一般、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3 过程分析3.1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联想,导入课题1)提问:三角函数定义、诱导公式(一)及其结构特征.2)板书:诱导公式(一).sin(k·360°+α)=sinα,cos(k·360°+α)=cosα.tan(k·360°+α)=tanα,cot(k·360°+α)=cotα(k∈Z)结构特征:①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②把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问题转化为求0°~360°角的三角函数值问题.教学设想通过提问让学生温习、重视已有相关知识,为学生学习新知识作铺垫.3)学生练习:试求下列三角函数值sin1110°,sin1290°.教学设想由已有知识导出新的问题,为学习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以引起学生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迪学生思维的火花.4)介绍单位圆概念后,引导学生观察演示(一)并思考下列问题:①210°能否用(180°+α)的形式表达(0°<α<90°)?(210°=180°+30°)②210°与30°角的终边位置关系如何?(互为反向延长线或关于原点对称)③设210°,30°角的终边分别交单位圆于点P,P',则点P与P'的位置关系如何?(关于原点对称)④设点P(x,y),则点P'的坐标怎样表示?[P'(-x,-y)]⑤sin210°与sin30°的值的关系如何?教学设想通过微机动态演示,引导学生发现210°与30°角的终边及其与单位圆交点关于原点对称关系,借助三角函数定义,寻找sin210°与sin30°值的关系,达到转化为求0°~90°角三角函数值的目的.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体验和领会数形结合与归纳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5)导入课题对于任意角α,sinα与sin(180°+α)的关系如何呢?试说出你的猜想.3.2 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联想、类比、归纳、推导公式1)引导学生观察演示(二)并思考下列问题:①α与(180°+α)角的终边关系如何?(互为反向延长线或关于原点对称)②设α与(180°+α)角的终边分别交单位圆于点P,P',则点P与P'位置关系如何?(关于原点对称)③设点P(x,y),那么点P'的坐标怎样表示?[P'(-x,-y)]④sinα与sin(180°+α),cosα与cos(180°+α)关系如何?⑤tanα与tan(180°+α),cotα与cot(180°+α)关系如何?⑥经过探索,你能把上述结论归纳成公式吗?其公式特征如何?2)板书诱导公式sin(180°+α)=-sinα,cos(180°+α)=-cosα,tan(180°+α)=tanα,cot(180°+α)=cotα.结构特征:①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把α看作锐角时).②把求(180°+α)的三角函数值转化为求α的三角函数值.教学设想激发学生做出猜想后,启发学生把特殊问题(求sin210°值)与一般问题进行类比,实现方法迁移,引导学生观察演示,发现角α与(180°+α)的终边及其与单位圆交点关于原点的对称关系,把求角(180°+α)的三角函数值转化为求α的三角函数值.对学生进行归纳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归纳思维能力.微机的动态演示,使学生对“α为任意角”有准确的认识,初步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形式,领会数学的归纳转化思想和方法.3)基础训练题组一求下列各三角函数值(可查表):②试求sin[180°+(-210°)]的值分析:对于问题②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为:sin[180°+(-210°)]=-sin(-210°),或sin[180°+(-210°)]=sin(-30°).(至此,大多数学生已无法再运算)教学设想在新的知识的基础上又导出新的未知,又一次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推向高潮,激励学生要敢于迎接挑战、战胜困难、不断追求、陶冶情操、锻炼意志.4)引导学生观察演示(三),并思考下列问题:①30°与(-30°)角的终边位置关系如何?(关于x轴对称)②设30°与(-30°)角的终边分别交单位圆于点P,P',则点P与P'的位置关系如何?(关于x轴对称)③设点P(x,y),则点P'的坐标怎样表示?[P'(x,-y)]④sin(-30°)与sin30°的值关系如何?教学设想引导学生把求sin210°问题与sin(-30°)进行类比,实现方法迁移.通过微机动态演示,发现-30°与30°角的终边及其与单位圆交点关于x轴对称的关系.借助三角函数定义,寻找sin(-30°)与sin30°值的关系,达到转化为求0°~90°角三角函数的值的目的.5)导入新问题:对于任意角α,sinα与sin(-α)的关系如何呢?试说出你的猜想?6)引导学生观察演示(四)并思考下列问题:(设α为任意角)①α与(-α)角的终边位置关系如何?(关于x轴对称)②设α与(-α)角的终边分别交单位圆于点P,P',则点P与P'位置关系如何?(关于x轴对称)③设点P(x,y),则点P'的坐标怎样表示?[P'(x,-y)]④sinα与sin(-α),cosα与cos(-α)关系如何?⑤tanα与tan(-α),cotα与cot(-α)的关系如何?7)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推导公式,教师巡视,及时反馈、矫正、讲评.8)板书诱导公式sin(-α)=-sinα,cos(-α)=cosα.tan(-α)=-tanα,cot(-α)=-cotα.结构特征: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把α看作锐角)把求(-α)的三角函数值转化为求α的三角函数值.9)基础训练题组(二):求下列各三角函数值(可查表)③cos(-240°12');④cot(-400°).3.3 构建知识系统、掌握方法、强化能力课堂小结:(以提问、填空形式让学生自己完成)1)诱导公式:sin(k·360°+α)=sinα.cos(k·360°+α)=cosα.tan(k·360°+α)=tanα.cot(k·360°+α)=cotα.(k∈Z)sin(180°+α)=-sinα.cos(180°+α)=-cosα.tan(180°+α)=tanα.cot(180°+α)=cotα.sin(-α)=-sinα.cos(-α)=cosα.tan(-α)=-tanα.cot(-α)=-cotα.2)公式的结构特征: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把α看作锐角时)3)方法及步骤:教学设想通过提问、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概括归纳已有知识,形成知识系统,发现知识规律及其结构特征,深化对诱导公式内涵和实质的理解,强化记忆.挖掘知识系统体现数学的归纳转化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抽象能力,形成知识网络和方法网络.4)能力训练题组:(检测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5)课外思考题.①求下列各三角函数值:6)作业与课外思考题作业:P162习题十三(1)—(6)教学设想通过能力训练题组和课外思考题检测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为学生课外留下“余音”,培养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积极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为下一节课学习诱导公式(四)、(五)作准备.4 教法分析根据教学内容的结构特征和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本节课采用了“问题、类比、发现、归纳”探究式思维训练教学方法.4.1 利用已有知识导出新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以旧拓新的目的.4.2 由(180°+30°)与30°,(-30°)与30°终边对称关系的特殊例子,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学生对“α为任意角”的认识更具完备性,通过联想,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类比、方法迁移,发现任意角α与(180°+α),-α终边的对称关系,进行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训练,学生的归纳思维更具客观性、严密性和深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3 采用问题设疑,观察演示,步步深入,层层引发,引导联想类比,进而发现、归纳的探究式思维训练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充分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在教师适时的启发点拨下,学生在类比、归纳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发现数学规律(公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4.4 通过能力训练题组和课外思考题,把诱导公式(一)、(二)、(三)的应用进一步拓广,为演绎推导诱导公式(四)、(五)做好理论依据准备,把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有机结合起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5 评价分析本节课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设疑,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从特殊到一般进行联想、类比、归纳,发现数学公式,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积极思维的学习过程.在问题类比、方法迁移、归纳推理的思维训练过程中,师生的信息交流畅通,反馈及时,评价及时,矫正及时,学生思维活跃,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教师期望控制中.5 教案设计说明5.1 关于本节课教学指导思想归纳推理是发现和获得知识的基本思维形式,拉普拉斯曾说:“发现真理的主要工具也是归纳和类比”.归纳思维在形成创新意识中具有特殊的重要的地位,归纳思维往往获得的是开拓性的创造(再创造).三角函数求值是三角函数中重要问题之一,诱导公式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设疑、多媒体动态演示等教学措施,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特殊的、个别的属性,通过联想、类比、归纳出具有普遍的、一般的整体性质.体现了学生充分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勇于发现,敢于创新.通过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训练,学生主动地获得新的知识,并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5.2 关于教学过程的设计1)重现已有相关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2)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在sin1290°的求值过程中,从已知到未知,引发新的问题,营造氛围,引起学生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素质的核心,由sin210°的求值过程,把未知转化为已知,引导学生发现推导诱导公式的方法和途径,领会数学的归纳转化思想方法.4)通过多媒体直观动态的演示,从特殊到一般完成所有情况的分类,引导学生联想,进行问题类比、方法迁移、归纳推理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形成公式,进行归纳思维训练.5)通过分析诱导公式的结构特征,强化对诱导公式的理解和记忆,深刻领会诱导公式的内涵和实质.构建知识系统,培养学生的概括抽象能力.6)通过基础训练题组和课外思考题的练习,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学案例)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学案例数学组 蔺宪芳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识记诱导公式,理解和掌握诱导公式的内涵和结构特征,会初步运用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的值,并进行简单三角函数的化简;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诱导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领会教学的化归思想方法,使学生体验和理解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归纳推理思维模式;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诱导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用联系的观点,发现并证明诱导公式,体会把未知问题化归成已知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单位圆的对称性与任意角终边的对称性中发现问题,提出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问答探究式教学。
教学过程:一、课前回顾1.任意角α的正弦、余弦、正切是怎样定义的? 2.2()k k Z πα+∈与α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求sin750°和sin930°的值。
利用诱导公式一,可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转化为0°~360°范围内的三角函数值,其中锐角的三角函数可以查表计算,而对于90°~360°范围内的三角函数值,如何转化为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是我们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二、新课探究知识探究一:απ+的诱导公式问1:210°角与30°角有何内在联系? 210°=180°+30°问2:若α为锐角,则(180°,270°)范围内的角可以怎样用α表示? 180°+α问3:对于任意给定的一个角α,角απ+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有什么关系? 关于原点对称。
问4:设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y x ,则角απ+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Q 坐标如何?Q ),(y x --问5:根据三角函数定义,试确定sin(απ+)、 cos (απ+)、tan (απ+)的值分别是什么?y -=+)sin(απ , ,问6:对比sin α,cos α,tan α的值,απ+的三角函数与α的三角函数有什么关系?y -=+)s i n(απ观察得出:公式二问7:该公式有什么特点,如何记忆? 特点一:各等式函数名相同;特点二:若将α当成锐角,则απ+为第三象限角,此时sin α为正,sin(απ+)为负。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学设计
三角函数的引诱公式(2 课时 ) 第一课时使用时间:授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建构合理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可以理解借助数的定义及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三角函数的引诱公式;(2)理解记忆的基本上,可以运用引诱公式,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问题转变成锐角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问题。
2.过程与方法(1)经历由观察图形、直观感知商议数量关系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发现能力和概括能力;(2)经过对引诱公式的发现和研究、运用过程,培养学生的化归能力,提高解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情、态度、价值观(1)经过对引诱公式的研究,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研究精神和科学态度;(2)在引诱公式的研究过程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授课重点:授课过程中的重点是,研究-的引诱公式推导过程。
π +,π-与的引诱公式的推导,在小结-的引诱公式发现过程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推出。
授课难点:对角的任意性的理解。
π+,π-与角终边地址的几何关系的发现以及表示。
以及发现由终边地址关系以致(与单位圆交点)的坐标关系,从而依照三角函数的定义发现三角函数的之间的关系即发现引诱公式的“路线图” 。
授课任务:任务一、引诱公式二、三、四的研究及证明任务二、引诱公式的应用检测工具:目标检测学情解析:学生对三角函数已有必然的认识,但是怎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授课过程:一、激情导课师:怎样求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函数值?(定义法,三角函数线)师:怎样将任意角三角函数求值问题转变成 0° -360 °角三角函数求值问题?问题 1 求 390°的正弦、余弦值 .一般地,由三角函数的定义易知,终边相同角的同名三角函数值相等,即有:sin( +k·360°)= sin α,cos( +k·360°) = cosα,(k∈Z)(公式一)tan( +k·360°)= tanα。
132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二)(教学案)(1)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二〕【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借助单位圆,推导出正弦、余弦第五、六组的诱导公式,能正确运用诱导公式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化为锐角的三角函数,并解决有关三角函数求值、化简和恒等式证明问题2.通过公式的应用,了解未知到、复杂到简单的转化过程,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以及信息加工能力、运算推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使学生认识到转化“矛盾〞是解决问题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απ±2角的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及其探求思路 教学难点:απ±2角的正弦、余弦诱导公式的推导.【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第一类诱导公式学习中感受了数形结合思想、对称变换思想在研究数学问题中的应用,初步形成用对称变换思想思考问题的习惯,对于两次对称变换思想的应用是上一节课的深化;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有了一定了解和掌握,也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对学习高中数学有了一定兴趣和信心,且具有了一定的分析、判断、理解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但由于诱导公式多,学生记忆困难,应用时易错,应该渗透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找规律,表达自主探究、共同参与的新课改理念。
【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根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完成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手段: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复 习导入、展示目标1.创设情境:问题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前一节我们学习的与、、的三角函数关系。
设置意图:利用几何画板的演示回忆旧知及公式推导过程中所涉及的重要思想方法〔对 称变换,数形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二)》教学设计
总 课 题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总课时 第8课时 分 课 题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2)
分课时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能借助单位圆,推导出公式五、六;正确理解诱导公式的内容;
能运用诱导公式进行化简, 求值及证明。
重点难点 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化为锐角三角函数;记忆诱导公式。
引入新课
1、函数名称 )(2Z k k ∈+πα α-
απ- απ+
αsin
αcos αtan
2、(1)=6sin π_____;=3cos π_____。
(2)=4sin π_____;=4
cos π
_____。
(3)=0sin _____;=2
cos π
_____。
猜测公式五: 。
3、角6π与3
π
的终边有何关系?利用单位圆,画出三角函数线,证明你的结论。
4、(1)=65sin
π_____;=3cos π_____。
(2)=43sin π_____;=4
cos π_____。
(3)=65cos π_____;=3sin π_____。
(4)=4
3cos
π
_____;=4sin π_____。
猜测公式六: 。
5、你能否用公式二和五证明你猜测的公式六?
例题剖析
x
y
O
例1、求证:(1)ααπcos )2
3sin(-=+
(2)ααπsin )2
3cos(=+
例2、已知3
1
)75cos(=
+α
,且︒-<<︒-90180α,求)15cos(α- 的值。
例3、已知A 、B 、C 是ABC ∆的三个内角,求证: ⑴A C B A cos )2cos(-=++ ⑵2
cos 2sin A
C B =+ ⑶4
3tan 4tan
C
B A +-=+π
例4、已知a x =+)6
sin(π
,求)3
(sin )65sin(
2x x -+-π
π。
巩固练习
1、已知sin53.13°=0.8 ,求cos143.13°和cos216.87°。
3、化简)2
3()2cos(1)2cos(1)2cos(1)2cos(1π
θπθπθπθπθπ<< ---+++++-
课堂小结
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化为锐角三角函数的方法;记忆诱导公式。
课后训练
班级:高一( )班 姓名__________
一、基础题
1、已知4log )sin(8
1=-απ且)0,2
(π
α-
∈,则αtan 等于( )
A 、
5
2
2 B 、-
55
2
C 、±
5
5
2 D 、
2
5 2、已知3
2
)sin(=
-πα,则)2cos(πα-的值是( ) A 、-
3
5 B 、35 C 、±3
5
D 、
3
2
3、在ABC ∆中,下列四个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1)C B A sin )sin(=+ (2)C B A cos )cos(=+
(3)2sin 2sin C B A =+ (4)2
sin 2cos C
B A =+ 4、
=+-⋅--)2
cos()2sin()sin()cos(απ
πααππα 。
5、
=-++-)
3tan()2
sin()2sin()2cos(απαπ
παπ 。
6、=︒-︒-+︒︒-)261sin()171sin(99sin )1071sin( 。
二、提高题
7、设a =+)7
8tan(πα,求)
7
22cos()720sin()
713cos(3)715sin(πααππααπ+---++的值。
8、化简:︒
--︒︒︒-170cos 1370cos 280cos 100sin 212。
三、能力题
9、已知3
1
)15cos(=+α
,α为第一象限角,求)105sin()75cos(︒++-︒αα的值。
10、已知3
1
cos -=α,α为第二象限角,且1)sin(=+βα,求)2cos(βα+的值。
批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