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数学第七章立体几何第五节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学案理(含解析)新人教A版
第5节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3)因为 PA∥平面 BDE,平面 PAC∩平面 BDE=DE,
所以 PA∥DE.
因为 D 为 AC 的中点,
所以 DE=12PA=1,BD=DC= 2.
由(1)知,PA⊥平面 ABC,
所以 DE⊥平面 ABC.
所以三棱锥 E-BCD 的体积 V=1BD·DC·DE=1.
6
3
返回
面面垂直的证明方法 (1)定义法:利用面面垂直的定义,即判定两平面所成的二面
角为直二面角,将证明面面垂直问题转化成证明二面角的平面角 为直角的问题.
(2)定理法: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证明其中一个平面 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进而把问题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加 以解决.
返回
[跟踪训练]
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PC⊥平面 ABCD,AB∥DC, DC⊥AC.
(1)求证:DC⊥平面 PAC; (2)求证:平面 PAB⊥平面 PAC.
BE=4sin 60°=2 3,PE=4cos 60°=2.
因为 BE⊥PC,AE⊥PC,EA∩EB=E,所以 PE⊥平面 ABE.
因为 AB=4,AE=BE=2 3,
所以△ABE 的面积 S=12AB· BE2-21AB2=4 2.
因为三棱锥 B-PAE 的体积等于三棱锥 P-ABE 的体积,所以
返回
解析: (1)证明:如图,因为 ABCD 为菱形,O 为菱形中心,连接
OB,则 AO⊥OB.因为∠BAD=π3, 故 OB=AB·sin π6又因为 BM=12, 且∠OBM=π3,在△ OBM 中, OM2=OB2+BM2-2OB·BM·cos ∠OBM=12+122-2·1·12·cos π3=34.
返回
判定线面垂直的四种方法 (1)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2)利用“两平行线中的一条与平面垂直,则另一条也与这个
高考数学总复习 第七章第五节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课件 理
C.如果平面α⊥平面γ,平面β⊥平面γ,α∩β=l,那么l⊥平面
γ D.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所有直线都垂直于平面β
6
【解析】 A显然正确,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B正确. 对于命题C,设α∩γ=m,β∩γ=n,在平面γ内取一点P不在l上,
过 P 作直线 a , b ,使 a⊥m , b⊥n.∵γ⊥α , a⊥m ,则 a⊥α ,
第五节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__________ 任意一条 直线都垂直,则直线l与平 面α垂直. (2)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________ 直线都垂直,则 相交 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3)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________ 平行.
∴ a⊥l ,同理有 b⊥l. 又 a∩b = P , a⊂γ , b⊂γ , ∴ l⊥γ. 故命题 C 正确.
对于命题D,设α∩β=l,则l⊂α,但l⊂β.故在α内存在直线不垂
直于平面β,即命题D错误. 【答案】 D
7
3.已知命题:“若x⊥y,y∥z,则x⊥z”成立,那么字母x, y,z在空间所表示的几何图形有可能是:①都是直线;②都是
与α的位置关系为(
A.b⊂α C.b⊂α或b∥α
)
B.b∥α D.b与α相交
【解析】 由a⊥b,a⊥α知b⊂α或b∥α,但直线b不与α相交. 【答案】 C
5
2.(2011·浙江高考)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
A.如果平面 α⊥平面β,那么平面 α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
面β
B.如果平面 α不垂直于平面 β,那么平面 α内一定不存在直线 垂直于平面β
25
(2)连结FG.
因为EF∥CG,EF=CG=1,且CE=1,
2020版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7章立体几何7.5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课件理81
4.[2017·珠海模拟]在如图所示的四个正方体中,能得
出AB⊥CD的是(
)
解析 A 中,CD⊥AB;B 中,AB 与 CD 成 60°角;C 中,AB 与 CD 成 45°角;D 中,AB 与 CD 夹角的正切值为 2.
板块二 典例探究·考向突破
考向 有关垂直关系的判断
例1 [2016·浙江高考]已知互相垂直的平面α,β交于直
m⊂α,则 m,β 的位置关系不确定,可能平行、相交、m
在 β 面内,故 A 错误;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 B 正确;
若 α⊥β,m∥α,则 m,β 的位置关系也不确定,故 C 错误;
若 m⊥n,n∥β,则 m,β 的位置关系也不确定,故 D 错误.
考向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命题角度 1 利用线线垂直证明线面垂直
满分策略
1.在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线面垂直时,考生易忽 视说明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相交,而导致被扣分,这一点在证 明中要注意.口诀:线不在多,重在相交.
由题设可得 PC⊥平面 PAB,DE⊥平面 PAB,所以 DE ∥PC,因此 PE=23PG,DE=13PC.
由已知,正三棱锥的侧面是直角三角形且 PA=6,可得 DE=2,PE=2 2.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 EFP 中,可得 EF=PF=2, 所以四面体 PDEF 的体积 V=13×12×2×2×2=43.
触类旁通 1.判定面面垂直的方法 (1)面面垂直的定义; (2)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β,a⊂α⇒α⊥β). 2.在已知平面垂直时,一般要用性质定理进行转化 在一个平面内作交线的垂线,转化为线面垂直,然后进 一步转化为线线垂直.
【变式训练 2】 在四棱锥 P-ABCD 中,△PAD 为等 边三角形,底面 ABCD 为等腰梯形,满足 AB∥CD,AD= DC=12AB=2,且平面 PAD⊥平面 ABCD.
第七章 第五节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2)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β,a⊂α⇒α⊥β).
2.关于三种垂直关系的转化可结合下图记忆.
注意:在已知平面垂直时,一般要用性质定理,在一
个平面内作交线的垂线,使之转化为线面垂直,然后进一 步转化为线线垂直,要熟练掌握“线线垂直”、“线面垂 直”、“面面垂直”间的转化条件和转化运用,这种转化 方法是本讲内容的显著特征.掌握转化思想方法是解决这
一个平面过另一个
判定 平面的一条 垂线 , 定理 则这两个平面互相 垂直
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文字语言
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性质 则一个平面内垂直 定理 于 交线 的直线垂直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于另一个平面
[究 疑 点]
1.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是否平行? 提示:不一定,也可能相交.
2.若两平面垂直,一直线垂直于其中一个平面,它与另 一个平面有何位置关系? 提示:平行或在平面内.
类问题的关键.
一、把脉考情
从近两年高考试题来看,对于线线、线面、面面垂直
的问题,在客观题中考查比较简单,主要以证明题的形式 考查,难度中等. 本节内容重点考查转化思想的应用,考查空间想象能 力,预测2012年仍以此为命题的热点.
二、考题诊断 1.(2010· 湖北高考)用a,b,c表示三条不同的直线,γ表 示平面,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a∥b,b∥c,则a∥c;
(
)
解析:l⊥α⇒l⊥m,l⊥n,反之因为 m、n不一定相交,
故l⊥m且l⊥n不一定推出l⊥α.
答案:A
2.三棱锥P-ABC的顶点P在底面的射影为O,若PA=PB =PC,则点O为△ABC的________心,若PA、PB、PC 两两垂直,则O为△ABC的________心. 解析:若PA=PB=PC,则O为△ABC的外心,若PA、 PB、PC两两垂直,则O为△ABC的垂心. 答案:外 垂
2020高考数学第七章立体几何7.5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课件文
解析:依题意,对于①,由“若一条直线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 一个垂直,则该直线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得知,m⊥β,又 n⊂β, 因此 m⊥n,①正确;对于②,当 α⊥β 时,设 α∩β=n,在平面 β 内作直线 m⊥n, 则有 m⊥α, 因此②不正确; 对于③, 由 m∥n, m⊥α 得 n⊥α,又 n⊂β,因此有 α⊥β,③正确;对于④,当 m⊥α,α∩β =n,α⊥β 时,直线 m,n 不平行,因此④不正确.综上所述,正 确命题的个数为 2,故选 C. 答案:C
6.垂直关系中的两个重要结论 (1)若两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 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 个平面. (2)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 则它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任何 一条直线(证明线线垂直的一个重要方法).
二、必明 3 个易误点 1.证明线面垂直时,易忽视面内两条线为相交线这一条件. 2.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中,直线在面内且垂直于另一平面易 忽视. 3.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在使用时易忘面内一线垂直于交线而 盲目套用造成失误.
(2)当 P 为 AM 的中点时,MC∥平面 PBD. 证明如下:如图,连接 AC 交 BD 于 O.因为 ABCD 为矩形,所 以 O 为 中点. 连接 OP,因为 P 为 AM 中点, 所以 MC∥OP. 又 MC⊄平面 PBD,OP⊂平面 PBD, 所以 MC∥平面 PBD.
悟· 技法 面面垂直的证明方法 (1)定义法:利用面面垂直的定义,即判定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 为直二面角,将证明面面垂直问题转化为证明平面角为直角的问 题. (2)定理法: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证明其中一个平面经 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把问题转化成证明线线垂直加以解决. 提醒:两平面垂直,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必垂直于 另一个平面.这是把面面垂直转化为线面垂直的依据.运用时要注 意“平面内的直线”.
第5讲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
AB=2DC,
所以四边形 ABCD 是梯形,
在
Rt△ADB
中,斜边
AB
边上的高为4×8=8 45
5,此即为梯形 5
ABCD
的高,
所以四边形 ABCD 的面积为 S=2
5+4 2
5×8 5 5=24.
故 VP-ABCD=13×24×2 3=16 3.
考基联动
考向导析
规范解答
限时规范训练
考向三 线面、面面垂直中的探究问题
考基联动
考向导析
规范解答
限时规范训练
迁移发散 3.四棱锥 P-ABCD 中,AB⊥AD,CD⊥AD,PA⊥平面 ABCD,
PA=AD=CD=2AB=2,M 为 PC 的中点. (1)求证:BM∥平面 PAD; (2)平面 PAD 内是否存在一点 N,使 MN⊥平面 PBD?若存在,确定点 N 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证明:取 PD 中点 E,连接 EM、AE, ∴EM 綊12CD,而 AB 綊12CD,∴EM 綊 AB.
考基联动
考向导析
规范解答
限时规范训练
考向二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例 2】 (2010·山东实验中学诊断二)如图, 在正方体 ABCD-A1 B1 C1D1 中,M,N 分别为棱 AB,BC 的中点. (1)试判断截面 MNC1A1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证明:平面 MNB1⊥平面 BDD1 B1. (1)解:截面 MNC1A1 是等腰梯形. 连接 AC,因为 M,N 分别为棱 AB,BC 的中点,所以 MN∥ AC,M N≠ AC,
考基联动
考向导析
规范解答
限时规范训练
3.利用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性质定理进行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 之间的相互转化是本章的重要思想方法.如在证明两平面垂直时,一般先从现有 直线寻找平面的垂线,若不存在这样的直线,则可以通过作辅助线来解决,而作 辅助线应有理论依据;如果已知面面垂直,一般用性质定理,在一个平面内作交 线的垂线,使之转化为线面垂直,然后进一步转化为线线垂直.
第七章 立体几何第五节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2)(2017· 山东高考)由四棱柱 ABCD-A1B1C1D1 截去三棱锥 C1-B1CD1 后得到的几何体如图所示。 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 O 为 AC 与 BD 的交点, E 为 AD 的中点,A1E⊥平面 ABCD。
①证明:A1O∥平面 B1CD1。 ②设 M 是 OD 的中点,证明:平面 A1EM⊥平面 B1CD1。
任意一条 直线都垂直,就说直线 l 与平面 α 互相 直线 l 与平面 α 内的____________
垂直。 (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 文字语言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判定 定理
两条相交直线 都垂直, ________________
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a,b⊂α __________ a∩b=O __________ ⇒l⊥α l⊥a __________ l ⊥ b __________
4.在如图所示的四棱锥 P- ABCD 中,底面 ABCD 为矩形, 侧棱 PD⊥底面 ABCD, 且 PD=CD, 点 E 是 PC 的中点,则 DE 与平面 PBC 的位置关系 为________。
解析 因为 PD⊥底面 ABCD,所以 PD⊥BC。由底面 ABCD 为矩形, 得 BC⊥CD,又 PD∩CD=D,所以 BC⊥平面 PCD。又 DE⊂平面 PCD, 所以 BC⊥DE。 因为 PD=CD, 点 E 是 PC 的中点, 所以 DE⊥PC。 又 PC∩BC =C,所以 DE⊥平面 PBC。 答案 垂直
解
(1)证明:因为 AB=AC,D 是 BC 的中点,所以 AD⊥BC。
在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因为 BB1⊥底面 ABC,AD⊂底面 ABC, 所以 AD⊥B1B。 因为 BC∩B1B=B,所以 AD⊥平面 B1BCC1。 因为 B1F⊂平面 B1BCC1,所以 AD⊥B1F。 在矩形 B1BCC1 中,因为 C1F=CD=1,B1C1=CF=2,所以 Rt△DCF ≌Rt△FC1B1, 所以∠CFD=∠C1B1F,所以∠B1FD=90° ,所以 B1F⊥FD。 因为 AD∩FD=D,所以 B1F⊥平面 ADF。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考纲解读分析解读 1.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2.会运用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与证明问题.3.掌握转化的思想方法.4.高考中常以解答题的形式呈现,考查线线、线面、面面垂直的转化思想,分值约为12分,属中档题.五年高考考点一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1.(2016课标全国Ⅱ,19,12分)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AB=5,AC=6,点E,F 分别在AD,CD 上,AE=CF=,EF 交BD 于点H.将△DEF 沿EF 折到△D'EF 的位置,OD'=. (1)证明:D'H ⊥平面ABCD;(2)求二面角B-D'A-C 的正弦值.解析 (1)证明:由已知得AC ⊥BD,AD=CD. 又由AE=CF 得=,故AC ∥EF. 因此EF ⊥HD,从而EF ⊥D'H.(2分) 由AB=5,AC=6得DO=BO==4. 由EF ∥AC 得==.所以OH=1,D'H=DH=3.于是D'H 2+OH 2=32+12=10=D'O 2,故D'H ⊥OH.(4分) 又D'H ⊥EF,而OH ∩EF=H,所以D'H ⊥平面ABCD.(5分)(2)如图,以H 为坐标原点,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H-xyz.则H(0,0,0),A(-3,-1,0),B(0,-5,0),C(3,-1,0),D'(0,0,3),=(3,-4,0),=(6,0,0),=(3,1,3).(6分)设m=(x1,y1,z1)是平面ABD'的法向量,则即所以可取m=(4,3,-5).(8分)设n=(x2,y2,z2)是平面ACD'的法向量,则即所以可取n=(0,-3,1).(10分)于是cos<m,n>===-,sin<m,n>=.因此二面角B-D'A-C的正弦值是.(12分)2.(2015北京,17,14分)如图,在四棱锥A-EFCB中,△AEF为等边三角形,平面AEF⊥平面EFCB,EF∥BC,BC=4,EF=2a,∠EBC=∠FCB=60°,O为EF的中点.(1)求证:AO⊥BE;(2)求二面角F-AE-B的余弦值;(3)若BE⊥平面AOC,求a的值.解析(1)证明:因为△AEF是等边三角形,O为EF的中点,所以AO⊥EF.又因为平面AEF⊥平面EFCB,AO⊂平面AEF,所以AO⊥平面EFCB.所以AO⊥BE.(2)取BC中点G,连接OG.由题设知EFCB是等腰梯形,所以OG⊥EF.由(1)知AO⊥平面EFCB,又OG⊂平面EFCB,所以OA⊥OG.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则E(a,0,0),A(0,0,a),B(2,(2-a),0),=(-a,0,a),=(a-2,(a-2),0).设平面AEB的法向量为n=(x,y,z),则即令z=1,则x=,y=-1.于是n=(,-1,1).平面AEF的法向量为p=(0,1,0).所以cos<n,p>==-.由题设知二面角F-AE-B为钝角,所以它的余弦值为-.(3)因为BE⊥平面AOC,所以BE⊥OC,即·=0.因为=(a-2,(a-2),0),=(-2,(2-a),0),所以·=-2(a-2)-3(a-2)2.由·=0及0<a<2,解得a=.3.(2015湖北,19,12分)《九章算术》中,将底面为长方形且有一条侧棱与底面垂直的四棱锥称之为阳马,将四个面都为直角三角形的四面体称之为鳖臑.如图,在阳马P-ABCD中,侧棱PD⊥底面ABCD,且PD=CD,过棱PC的中点E,作EF⊥PB交PB于点F,连接DE,DF,BD,BE. (1)证明:PB⊥平面DEF.试判断四面体DBEF是否为鳖臑,若是,写出其每个面的直角(只需写出结论);若不是,说明理由;(2)若面DEF与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求的值.解析解法一:(1)因为PD⊥底面ABCD,所以PD⊥BC,由底面ABCD为长方形,有BC⊥CD,而PD∩CD=D,所以BC⊥平面PCD,而DE⊂平面PCD,所以BC⊥DE.又因为PD=CD,点E是PC的中点,所以DE⊥PC.而PC∩BC=C,所以DE⊥平面PBC.而PB⊂平面PBC,所以PB⊥DE.又PB⊥EF,DE∩EF=E,所以PB⊥平面DEF.由DE⊥平面PBC,PB⊥平面DEF,可知四面体BDEF的四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即四面体BDEF是一个鳖臑,其四个面的直角分别为∠DEB,∠DEF,∠EFB,∠DFB.(2)如图,在面PBC内,延长BC与FE交于点G,则DG是平面DEF与平面ABCD的交线.由(1)知,PB⊥平面DEF,所以PB⊥DG.又因为PD⊥底面ABCD,所以PD⊥DG.而PD∩PB=P,所以DG⊥平面PBD.故∠BDF是面DEF与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设PD=DC=1,BC=λ,有BD=,在Rt△PDB中,由DF⊥PB,得∠DPF=∠FDB=,则tan=tan∠DPF===,解得λ=.所以==.故当面DEF与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时,=.解法二:(1)如图,以D为原点,射线DA,DC,DP分别为x,y,z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PD=DC=1,BC=λ,则D(0,0,0),P(0,0,1),B(λ,1,0),C(0,1,0),=(λ,1,-1),点E是PC的中点,所以E,=,于是·=0,即PB⊥DE.又已知EF⊥PB,而DE∩EF=E,所以PB⊥平面DEF.因=(0,1,-1),·=0,则DE⊥PC,所以DE⊥平面PBC.由DE⊥平面PBC,PB⊥平面DEF,可知四面体BDEF的四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即四面体BDEF是一个鳖臑,其四个面的直角分别为∠DEB,∠DEF,∠EFB,∠DFB.(2)因为PD⊥平面ABCD,所以=(0,0,1)是平面ABCD的一个法向量;由(1)知,PB⊥平面DEF,所以=(-λ,-1,1)是平面DEF的一个法向量.若面DEF与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则cos===,解得λ=,所以==.故当面DEF与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时,=.教师用书专用(4—9)4.(2015湖南,19,13分)如图,已知四棱台ABCD-A1B1C1D1的上、下底面分别是边长为3和6的正方形,A1A=6,且A1A⊥底面ABCD.点P,Q分别在棱DD1,BC上.(1)若P是DD1的中点,证明:AB1⊥PQ;(2)若PQ∥平面ABB1A1,二面角P-QD-A的余弦值为,求四面体ADPQ的体积.解析解法一:由题设知,AA1,AB,AD两两垂直.以A为坐标原点,AB,AD,AA1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相关各点的坐标为A(0,0,0),B1(3,0,6),D(0,6,0),D1(0,3,6),Q(6,m,0),其中m=BQ,0≤m≤6.(1)若P是DD1的中点,则P,=.又=(3,0,6),于是·=18-18=0,所以⊥,即AB1⊥PQ.(2)由题设知,=(6,m-6,0),=(0,-3,6)是平面PQD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设n1=(x,y,z)是平面PQD的法向量,则即取y=6,得n1=(6-m,6,3).又平面AQD的一个法向量是n2=(0,0,1),所以cos<n1,n2>===.而二面角P-QD-A的余弦值为,因此=,解得m=4,或m=8(舍去),此时Q(6,4,0).设=λ(0<λ≤1),而=(0,-3,6),由此得点P(0,6-3λ,6λ),所以=(6,3λ-2,-6λ).因为PQ∥平面ABB1A1,且平面ABB1A1的一个法向量是n3=(0,1,0),所以·n3=0,即3λ-2=0,亦即λ=,从而P(0,4,4).于是,将四面体ADPQ视为以△ADQ为底面的三棱锥P-ADQ,则其高h=4.故四面体ADPQ的体积V=S△ADQ·h=××6×6×4=24.解法二:(1)如图a,取A1A的中点R,连接PR,BR.因为A1A,D1D是梯形A1ADD1的两腰,P是D1D的中点,所以PR∥AD,于是由AD∥BC知,PR∥BC,所以P,R,B,C四点共面.由题设知,BC⊥AB,BC⊥A1A,所以BC⊥平面ABB1A1,因此BC⊥AB1.①因为tan∠ABR====tan∠A1AB1,所以∠ABR=∠A1AB1,因此∠ABR+∠BAB1=∠A1AB1+∠BAB1=90°,于是AB1⊥BR.再由①即知AB1⊥平面PRBC.又PQ⊂平面PRBC,故AB1⊥PQ.图a图b(2)如图b,过点P作PM∥A1A交AD于点M,则PM∥平面ABB1A1.②因为A1A⊥平面ABCD,所以PM⊥平面ABCD.过点M作MN⊥QD于点N,连接PN,则PN⊥QD,∠PNM为二面角P-QD-A的平面角,所以cos∠PNM=,即=,从而=.③连接MQ,由PQ∥平面ABB1A1及②知,平面PQM∥平面ABB1A1,所以MQ∥AB.又ABCD是正方形,所以ABQM为矩形,故MQ=AB=6.设MD=t,则MN==.④过点D1作D1E∥A1A交AD于点E,则AA1D1E为矩形,所以D1E=A1A=6,AE=A1D1=3,因此ED=AD-AE=3.于是===2,所以PM=2MD=2t.再由③,④得=,解得t=2,因此PM=4.故四面体ADPQ的体积V=S△ADQ·PM=××6×6×4=24.5.(2014广东,18,13分)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PD⊥平面ABCD,∠DPC=30°,AF⊥PC于点F,FE∥CD,交PD于点E.(1)证明:CF⊥平面ADF;(2)求二面角D-AF-E的余弦值.解析(1)证明:∵PD⊥平面ABCD,AD⊂平面ABCD,∴PD⊥AD,又CD⊥AD,PD∩CD=D,∴AD⊥平面PCD,∴AD⊥PC,又AF⊥PC,AF∩AD=A,∴PC⊥平面ADF,即CF⊥平面ADF.(2)解法一:设AB=1,则Rt△PDC中,CD=1,∵∠DPC=30°,∴PC=2,PD=,由(1)知CF⊥DF,∴DF=,∴CF=,又FE∥CD,∴==,∴DE=,同理,EF=CD=,如图所示,以D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0,0,1),E,F,P(,0,0),C(0,1,0).设m=(x,y,z)是平面AEF的法向量,则又∴令x=4,得z=,故m=(4,0,),由(1)知平面ADF的一个法向量为=(-,1,0),设二面角D-AF-E的平面角为θ,可知θ为锐角, cos θ=|cos<m,>|===,故二面角D-AF-E的余弦值为.解法二:设AB=1,∵CF⊥平面ADF,∴CF⊥DF.∴在△CFD中,DF=,∵CD⊥AD,CD⊥PD,∴CD⊥平面ADE.又∵EF∥CD,∴EF⊥平面ADE.∴EF⊥AE,∴在△DEF中,DE=,EF=,在△ADE中,AE=,在△ADF中,AF=.由V A-DEF=·S△ADE·EF=·S△ADF·h E-ADF,解得h E-ADF=,设△AEF的边AF上的高为h,由S△AEF=·EF·AE=·AF·h,解得h=×,设二面角D-AF-E的平面角为θ.则sin θ==××=,∴cos θ=.6.(2014福建,17,13分)在平面四边形ABCD中,AB=BD=CD=1,AB⊥BD,CD⊥BD.将△ABD沿BD折起,使得平面ABD⊥平面BCD,如图.(1)求证:AB⊥CD;(2)若M为AD中点,求直线AD与平面MBC所成角的正弦值.解析(1)证明:∵平面ABD⊥平面BCD,平面ABD∩平面BCD=BD,AB⊂平面ABD,AB⊥BD,∴AB⊥平面BCD.又CD⊂平面BCD,∴AB⊥CD.(2)过点B在平面BCD内作BE⊥BD,如图.由(1)知AB⊥平面BCD,又BE⊂平面BCD,BD⊂平面BCD,∴AB⊥BE,AB⊥BD.以B为坐标原点,分别以,,的方向为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依题意,得B(0,0,0),C(1,1,0),D(0,1,0),A(0,0,1),M,则=(1,1,0),=,=(0,1,-1).设平面MBC的法向量为n=(x0,y0,z0),则即取z0=1,得平面MBC的一个法向量为n=(1,-1,1).设直线AD与平面MBC所成角为θ,则sin θ=|cos<n,>|==,即直线AD与平面MB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7.(2014湖南,19,12分)如图,四棱柱ABCD-A1B1C1D1的所有棱长都相等,AC∩BD=O,A1C1∩B1D1=O1,四边形ACC1A1和四边形BDD1B1均为矩形.(1)证明:O1O⊥底面ABCD;(2)若∠CBA=60°,求二面角C1-OB1-D的余弦值.解析(1)证明:因为四边形ACC1A1为矩形,所以CC1⊥AC.同理DD1⊥BD,因为CC1∥DD1,所以CC1⊥BD,而AC∩BD=O,因此CC1⊥底面ABCD.由题设知,O1O∥C1C,故O1O⊥底面ABCD.(2)解法一:如图,过O1作O1H⊥OB1于H,连接HC1.由(1)知,O1O⊥底面ABCD,所以O1O⊥底面A1B1C1D1,于是O1O⊥A1C1.又因为四棱柱ABCD-A1B1C1D1的所有棱长都相等,所以四边形A1B1C1D1是菱形,因此A1C1⊥B1D1,从而A1C1⊥平面BDD1B1,所以A1C1⊥OB1,于是OB1⊥平面O1HC1,进而OB1⊥C1H,故∠C1HO1是二面角C1-OB1-D的平面角,不妨设AB=2,因为∠CBA=60°,所以OB=,OC=1,OB1=.在Rt△OO1B1中,易知O1H==2,而O1C1=1,于是C1H===.故cos∠C1HO1===.即二面角C1-OB1-D的余弦值为.解法二:因为四棱柱ABCD-A1B1C1D1的所有棱长都相等,所以四边形ABCD是菱形,因此AC⊥BD,又由(1)知O1O⊥底面ABCD,从而OB、OC、OO1两两垂直.如图,以O为坐标原点,OB,OC,OO1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不妨设AB=2,因为∠CBA=60°,所以OB=,OC=1,于是相关各点的坐标为O(0,0,0),B1(,0,2),C1(0,1,2).易知,n1=(0,1,0)是平面BDD1B1的一个法向量.设n2=(x,y,z)是平面OB1C1的法向量,则即取z=-,则x=2,y=2,所以n2=(2,2,-),设二面角C1-OB1-D的大小为θ,易知θ是锐角,于是cos θ=|cos<n1,n2>|===.故二面角C1-OB1-D的余弦值为.8.(2013四川,19,12分)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AA1⊥底面ABC,AB=AC=2AA1,∠BAC=120°,D,D1分别是线段BC,B1C1的中点,P是线段AD的中点.(1)在平面ABC内,试作出过点P与平面A1BC平行的直线l,说明理由,并证明直线l⊥平面ADD1A1;(2)设(1)中的直线l交AB于点M,交AC于点N,求二面角A-A1M-N的余弦值.解析(1)如图,在平面ABC内,过点P作直线l∥BC,分别交AB,AC于点M,N,因为l在平面A1BC外,BC在平面A1BC内,由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知,l∥平面A1BC.因为AB=AC,D是BC的中点,所以BC⊥AD,则直线l⊥AD.因为AA1⊥平面ABC,所以AA1⊥直线l.又因为AD,AA1在平面ADD1A1内,且AD与AA1相交,所以直线l⊥平面ADD1A1.(6分)(2)解法一:连接A1P,过A作AE⊥A1P于E,过E作EF⊥A1M于F,连接AF.由(1)知,MN⊥平面AEA1,所以平面AEA1⊥平面A1MN.所以AE⊥平面A1MN,则A1M⊥AE.所以A1M⊥平面AEF,则A1M⊥AF.故∠AFE为二面角A-A1M-N的平面角(设为θ).设AA1=1,则由AB=AC=2AA1,∠BAC=120°,有∠BAD=60°,AB=2,AD=1.又P为AD的中点,所以M为AB中点,且AP=,AM=1,所以在Rt△AA1P中,A1P=;在Rt△A1AM中,A1M=.从而AE==,AF==,所以sin θ==,所以cos θ===.故二面角A-A1M-N的余弦值为.(12分)解法二:设A1A=1.如图,过A1作A1E平行于B1C1,以A1为坐标原点,分别以,,的方向为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点O与点A1重合).则A1(0,0,0),A(0,0,1).因为P为AD的中点,所以M,N分别为AB,AC的中点,故M,N,所以=,=(0,0,1),=(,0,0).设平面AA1M的一个法向量为n1=(x1,y1,z1),则即故有从而取x1=1,则y1=-,所以n1=(1,-,0).设平面A1MN的一个法向量为n2=(x2,y2,z2),则即故有从而取y2=2,则z2=-1,所以n2=(0,2,-1).设二面角A-A1M-N的平面角为θ,又θ为锐角,则cos θ===.故二面角A-A1M-N的余弦值为.(12分)9.(2013广东,18,14分)如图①,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90°,BC=6,D,E分别是AC,AB上的点,CD=BE=,O为BC的中点.将△ADE沿DE折起,得到如图②所示的四棱锥A'-BCDE,其中A'O=.(1)证明:A'O⊥平面BCDE;(2)求二面角A'-CD-B的平面角的余弦值.图①图②解析(1)在题图①中,易得OC=3,AC=3,AD=2.连接OD,OE,在△OCD中,由余弦定理可得OD==.由翻折不变性可知A'D=2,所以A'O2+OD2=A'D2,所以A'O⊥OD,同理可证A'O⊥OE,又OD∩OE=O,所以A'O⊥平面BCDE.(2)解法一:过O作OH⊥CD交CD的延长线于H,连接A'H,因为A'O⊥平面BCDE,所以A'H⊥CD,所以∠A'HO为二面角A'-CD-B的平面角.结合题图①可知,H为AC中点,故OH=,从而A'H==,所以cos∠A'HO==,所以二面角A'-CD-B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解法二:以O点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如图所示,则A'(0,0,),C(0,-3,0),D(1,-2,0),所以=(0,3,),=(-1,2,).设n=(x,y,z)为平面A'CD的法向量,则即解得令x=1,得n=(1,-1,).由(1)知,=(0,0,)为平面CDB的一个法向量,所以cos<n,>===,即二面角A'-CD-B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考点二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1.(2017课标全国Ⅰ,18,12分)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CD,且∠BAP=∠CDP=90°.(1)证明:平面PAB⊥平面PAD;(2)若PA=PD=AB=DC,∠APD=90°,求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解析本题考查了立体几何中面面垂直的证明和二面角问题.(1)由已知∠BAP=∠CDP=90°,得AB⊥AP,CD⊥PD.由于AB∥CD,故AB⊥PD,又AP∩PD=P,从而AB⊥平面PAD.又AB⊂平面PAB,所以平面PAB⊥平面PAD.(2)在平面PAD内作PF⊥AD,垂足为F.由(1)可知,AB⊥平面PAD,故AB⊥PF,又AD∩AB=A,可得PF⊥平面ABCD.以 F为坐标原点,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F-xyz.由(1)及已知可得A,P,B,C.所以=,=(,0,0),=,=(0,1,0).设n=(x1,y1,z1)是平面PCB的法向量,则即可取n=(0,-1,-).设m=(x2,y2,z2)是平面PAB的法向量,则即可取m=(1,0,1).则cos<n,m>==-.易知二面角A-PB-C为钝二面角,所以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为-.2.(2016课标全国Ⅰ,18,12分)如图,在以A,B,C,D,E,F为顶点的五面体中,面ABEF为正方形,AF=2FD,∠AFD=90°,且二面角D-AF-E 与二面角C-BE-F都是60°.(1)证明:平面ABEF⊥平面EFDC;(2)求二面角E-BC-A的余弦值.解析(1)证明:由已知可得AF⊥DF,AF⊥FE,所以AF⊥平面EFDC.(2分)又AF⊂平面ABEF,故平面ABEF⊥平面EFDC.(3分)(2)过D作DG⊥EF,垂足为G,由(1)知DG⊥平面ABEF.以G为坐标原点,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G-xyz.(6分)由(1)知∠DFE为二面角D-AF-E的平面角,故∠DFE=60°,则|DF|=2,|DG|=,可得A(1,4,0),B(-3,4,0),E(-3,0,0),D(0,0,).由已知得,AB∥EF,所以AB∥平面EFDC.(8分)又平面ABCD∩平面EFDC=CD,故AB∥CD,CD∥EF.由BE∥AF,可得BE⊥平面EFDC,所以∠CEF为二面角C-BE-F的平面角,∠CEF=60°.从而可得C(-2,0,).所以=(1,0,),=(0,4,0),=(-3,-4,),=(-4,0,0).(10分)设n=(x,y,z)是平面BCE的法向量,则即所以可取n=(3,0,-).设m是平面ABCD的法向量,则同理可取m=(0,,4).则cos <n,m>==-.故二面角E-BC-A的余弦值为-.(12分)3.(2015课标Ⅰ,18,12分)如图,四边形ABCD为菱形,∠ABC=120°,E,F是平面ABCD同一侧的两点,BE⊥平面ABCD,DF⊥平面ABCD,BE=2DF,AE⊥EC.(1)证明:平面AEC⊥平面AFC;(2)求直线AE与直线CF所成角的余弦值.解析(1)证明:连接BD.设BD∩AC=G,连接EG,FG,EF.在菱形ABCD中,不妨设GB=1.由∠ABC=120°,可得AG=GC=.由BE⊥平面ABCD,AB=BC,可知AE=EC.又AE⊥EC,所以EG=,且EG⊥AC.在Rt△EBG中,可得BE=,故DF=.在Rt△FDG中,可得FG=.在直角梯形BDFE中,由BD=2,BE=,DF=,可得EF=.从而EG2+FG2=EF2,所以EG⊥FG.又AC∩FG=G,可得EG⊥平面AFC.因为EG⊂平面AEC,所以平面AEC⊥平面AFC.(6分)(2)如图,以G为坐标原点,分别以,的方向为x轴,y轴正方向,||为单位长,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G-xyz.由(1)可得A(0,-,0),E(1,0,),F,C(0,,0),所以=(1,,),=.(10分)故cos<,>==-.所以直线AE与直线CF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2分)教师用书专用(4)4.(2014江西,19,12分)如图,四棱锥P-ABCD中,ABCD为矩形,平面PAD⊥平面ABCD.(1)求证:AB⊥PD;(2)若∠BPC=90°,PB=,PC=2,问AB为何值时,四棱锥P-ABCD的体积最大?并求此时平面BPC与平面DPC夹角的余弦值.解析(1)证明:ABCD为矩形,故AB⊥AD.又平面PAD⊥平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AD,所以AB⊥平面PAD,故AB⊥PD.(2)过P作AD的垂线,垂足为O,过O作BC的垂线,垂足为G,连接PG.故PO⊥平面ABCD,BC⊥平面POG,所以BC⊥PG.在Rt△BPC中,PG=,GC=,BG=.设AB=m,则OP==,故四棱锥P-ABCD的体积V=··m·=.因为m==,故当m=,即AB=时,四棱锥P-ABCD的体积最大.此时,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各点的坐标为O(0,0,0),B,C,D,P.故=,=(0,,0),=.设平面BPC的一个法向量为n1=(x,y,1),则由n1⊥,n1⊥得解得x=1,y=0,所以n1=(1,0,1).同理可求出平面DPC的一个法向量为n2=.从而平面BPC与平面DPC的夹角θ的余弦值为cos θ===.三年模拟A组2016—2018年模拟·基础题组考点一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1.(2016河北名师俱乐部3月模拟,6)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直角梯形,BA⊥AD,AD∥BC,AB=BC=2,PA=3,PA⊥底面ABCD,E是棱PD上异于P,D的动点.设=m(m>0),则“0<m<2”是“三棱锥C-ABE的体积不小于1”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B2.(人教A必2,二,2-3-1,2,变式)如果PA、PB、PC两两垂直,那么点P在平面ABC内的投影一定是△ABC的( )A.重心B.内心C.外心D.垂心答案 D3.(2018广东茂名模拟,19)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PA⊥AC,PC⊥BC,M为PB的中点,D为AB的中点,且△AMB为正三角形.(1)求证:BC⊥平面PAC;(2)若PA=2BC,三棱锥P-ABC的体积为1,求点B到平面DCM的距离.解析(1)证明:在正△AMB中,D是AB的中点,所以MD⊥AB.因为M是PB的中点,D是AB的中点,所以MD∥PA,故PA⊥AB.又PA⊥AC,AB∩AC=A,AB,AC⊂平面ABC,所以PA⊥平面ABC.因为BC⊂平面ABC,所以PA⊥BC.又PC⊥BC,PA∩PC=P,PA,PC⊂平面PAC,所以BC⊥平面PAC.(2)设AB=x,则PB=2x,PA=2MD=x,BC=,AC=x.三棱锥P-ABC的体积V=·S△ABC·PA=x3=1,得x=2.所以AB=MB=2,BC=,AC=1,MD=.所以S△BCD=S△ABC=×××1=.由(1)知MD∥PA,PA⊥平面ABC,所以MD⊥DC.在△ABC中,CD=AB=1,所以S△MCD=×MD×CD=××1=.设点B到平面DCM的距离为h.因为V M-BCD=V B-MCD,所以S△BCD·MD=S△MCD·h,即××=××h.所以h=.故点B到平面DCM的距离为.考点二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4.(2017福建泉州二模,16)如图,一张A4纸的长、宽分别为2a,2a,A,B,C,D分别是其四条边的中点.现将其沿图中虚线折起,使得P1,P2,P3,P4四点重合为一点P,从而得到一个多面体.下列关于该多面体的命题,正确的是.(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①该多面体是三棱锥;②平面BAD⊥平面BCD;③平面BAC⊥平面ACD;④该多面体外接球的表面积为5πa2.答案①②③④5.(2018辽宁锦州模拟,18)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在底面四边形ABCD中,AD∥BC,AD⊥CD,Q是AD的中点,M是棱PC的中点,PA=PD=2,BC=AD=1,CD=,PB=.(1)求证:PA∥平面MQB;(2)求证:平面PAD⊥平面ABCD;(3)求三棱锥B-PQM的体积.解析(1)证明:如图,连接AC交BQ于N,连接MN,CQ.∵BC=AD,AD∥BC,Q是AD的中点,∴AQ∥BC,且AQ=BC,∴四边形ABCQ是平行四边形,∴N是BQ的中点.∵M是棱PC的中点,∴MN∥PA.∵PA⊄平面MQB,MN⊂平面MQB,∴PA∥平面MQB.(2)证明:∵AD∥BC,BC=AD=1,Q是AD的中点,∴四边形BCDQ为平行四边形,∴CD∥BQ.∵AD⊥CD,∴QB⊥AD.又PA=PD=2,AD=2,Q是AD的中点,∴PQ=.又QB=CD=,PB=,∴PB2=PQ2+QB2.由勾股定理逆定理可知PQ⊥QB.又PQ∩AD=Q,∴BQ⊥平面PAD.又BQ⊂平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3)∵PA=PD=2,Q是AD的中点,∴PQ⊥AD.∵平面PAD⊥平面ABCD,且平面PAD∩平面ABCD=AD,∴PQ⊥平面ABCD.又M是棱PC的中点,故V B-PQM=V P-BQC=×××1××=.6.(2017河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19)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点C是☉O上的动点,PA垂直于平面ABC.(1)证明:平面PAC⊥平面PBC;(2)设PA=,AC=1,求三棱锥A-PBC的高.解析(1)证明:∵AB是☉O的直径,点C是☉O上的动点,∴∠ACB=90°,即BC⊥AC.(1分)又∵PA垂直于平面ABC,BC⊂平面ABC,∴PA⊥BC.(2分)∵PA∩AC=A,∴BC⊥平面PAC.(4分)又BC⊂平面PBC,∴平面PAC⊥平面PBC.(6分)(2)如图,过点A作PC的垂线,垂足为D,由平面PAC⊥平面PBC,平面PAC∩平面PBC=PC,易得AD的长即为三棱锥A-PBC的高.(8分)在Rt△APC中,PA=,AC=1,∴PC=2,(9分)由AD×PC=PA×AC,得AD===,∴三棱锥A-PBC的高为.(12分)B组2016—2018年模拟·提升题组(满分:45分时间:60分钟)一、填空题(共5分)1.(2016河北五个一名校3月联考,15)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是AC1,A1B1的中点,点P在其表面上运动,则总能使MP与BN垂直的点P的轨迹的周长等于.答案2+二、解答题(共40分)2.(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18)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的正方形,PA⊥BD.(1)求证:PB=PD;(2)若E,F分别为PC,AB的中点,EF⊥平面PCD,求三棱锥D-ACE的体积.解析(1)证明:设AC,BD交于点O,连接PO.∵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C⊥BD且O为BD的中点.又∵PA⊥BD,PA∩AC=A,∴BD⊥平面PAC,由于PO⊂平面PAC,故BD⊥PO.又∵BO=DO,∴PB=PD.(2)设PD的中点为Q,连接AQ,EQ,∴EQ=CD且EQ∥CD,又F为AB的中点,且AB CD,∴EQ AF.∴四边形AFEQ为平行四边形,∴EF∥AQ.∵EF⊥平面PCD,∴AQ⊥平面PCD,∴AQ⊥PD,∵PD的中点为Q,∴AP=AD=.由AQ⊥平面PCD,可得AQ⊥CD.又∵AD⊥CD,AQ∩AD=A,∴CD⊥平面PAD,∴CD⊥PA.又∵BD⊥PA,CD∩BD=D,∴PA⊥平面ABCD.V D-ACE=V E-ACD=×PA×S△ACD=×××××=,故三棱锥D-ACE的体积为.3.(2018云南玉溪模拟,19)如图1,已知梯形ABCD中,AD∥BC,∠ABC=∠BAD=,AB=BC=2AD=4,E、F分别是AB、CD上的点,EF∥BC,AE=x.沿EF将梯形ABCD翻折,使平面AEFD⊥平面EBCF(如图2).G是BC的中点,以F、B、C、D为顶点的三棱锥的体积记为f(x).(1)当x=2时,求证:BD⊥EG;(2)求f(x)的最大值;(3)当f(x)取得最大值时,求异面直线AE与BD所成角的余弦值.图1 图2解析(1)证明:作DH⊥EF,垂足为H,连接BH、GH、EG.∵平面AEFD⊥平面EBCF,平面AEFD∩平面EBCF=EF,∴DH⊥平面EBCF,又∵EG⊂平面EBCF,∴EG⊥DH.∵AE=2,BG=BC=2,∴BE=BG.∵EH=AD=BC=BG,EF∥BC,∠EBC=90°,∴四边形BGHE为正方形,∴EG⊥BH.又∵BH、DH⊂平面DBH,且BH∩DH=H,∴EG⊥平面DBH.∵BD⊂平面DBH,∴EG⊥BD.(2)∵AE⊥EF,平面AEFD⊥平面EBCF,平面AEFD∩平面EBCF=EF,∴AE⊥平面EBCF.结合DH⊥平面EBCF,得AE∥DH,∴四边形AEHD是矩形,得DH=AE,故以F、B、C、D为顶点的三棱锥D-BCF的高DH=AE=x,又∵S△BCF=BC·BE=×4×(4-x)=8-2x,∴三棱锥D-BCF的体积V=f(x)=S△BFC·DH=S△BFC·AE=(8-2x)x=-x2+x=-(x-2)2+.∴当x=2时, f(x)取最大值.(3)由(2)知当f(x)取得最大值时,AE=2,故BE=2,结合DH∥AE,可得∠BDH或其补角是异面直线AE与BD所成的角.在Rt△BEH中,BH===2.∵DH⊥平面EBCF,BH⊂平面EBCF,∴DH⊥BH.在Rt△BDH中,BD===2,∴cos∠BDH===.∴异面直线AE与BD所成角的余弦值为.4.(2017河南开封一模,18)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O为AB的中点,平面POC⊥平面ABCD,AD∥BC,AB⊥BC,PA=PB=BC=AB=2,AD=3.(1)求证:平面PAB⊥平面ABCD;(2)求二面角O-PD-C的余弦值.解析(1)证明:∵PA=PB,O为AB的中点,AB=2,∴PO⊥AB,AO=BO=1.过点C作CE∥AB交AD于E,∵AD∥BC,AB⊥BC,∴四边形ABCE是矩形,∴AE=BC=2,CE=AB=2,又∵AD=3,∴DE=1,∴CD==,∵AD∥BC,AB⊥BC,∴AD⊥AB,由勾股定理得OC===,OD===,显然OD2=OC2+CD2=10,∴CD⊥OC,∵平面POC⊥平面ABCD,平面POC∩平面ABCD=OC,∴CD⊥平面POC,又PO⊂平面POC,∴CD⊥PO,易知AB与CD相交,∴PO⊥平面ABCD,∵PO⊂平面PAB,∴平面PAB⊥平面ABCD.(2)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则P(0,0,),D(-1,3,0),C(1,2,0),∴=(0,0,),=(-1,3,0),=(-1,-2,),=(-2,1,0).假设平面OPD的法向量为n1=(x1,y1,z1),平面PCD的法向量为n2=(x2,y2,z2).由可得取y1=1,得x1=3,即n1=(3,1,0).由可得取x2=,得y2=2,z2=5,即n2=(,2,5),∴cos<n1,n2>===,故二面角O-PD-C的余弦值为.C组2016—2018年模拟·方法题组方法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1.(2018广东东莞模拟,18)如图1,矩形ABCD中,AB=12,AD=6,E、F分别为CD、AB边上的点,且DE=3,BF=4,将△BCE沿BE折起至△PBE的位置(如图2所示),连接AP、PF,其中PF=2.(1)求证:PF⊥平面ABED;(2)求点A到平面PBE的距离.图1图2解析(1)证明:由翻折不变性可知PB=BC=6,PE=CE=9,在△PBF中,PF2+BF2=20+16=36=PB2,所以PF⊥BF.在题图1中,利用勾股定理,得EF==,在△PEF中,EF2+PF2=61+20=81=PE2,∴PF⊥EF.又∵BF∩EF=F,BF⊂平面ABED,EF⊂平面ABED,∴PF⊥平面ABED.(2)由(1)知PF⊥平面ABED,∴PF为三棱锥P-ABE的高.设点A到平面PBE的距离为h,V A-PBE=V P-ABE,即××6×9×h=××12×6×2,∴h=,即点A到平面PBE的距离为.2.(2017山西五校联考,19)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平面PAB⊥平面ABCD,AB=AP=3,AD=PB=2,E为线段AB上一点,且AE∶EB=7∶2,点F、G、M分别为线段PA、PD、BC的中点.(1)求证:PE⊥平面ABCD;(2)若平面EFG与直线CD交于点N,求二面角P-MN-A的余弦值.解析(1)证明:在等腰△APB中,cos∠ABP==,则由余弦定理可得PE2=+22-2××3×2×=,∴PE=.∴PE2+BE2=4=PB2,∴PE⊥AB.∵平面PAB⊥平面ABCD,平面PAB∩平面ABCD=AB,∴PE⊥平面ABCD.(2)连接EN,由已知可得EN∥AD.所以EN⊥AB.由(1)可知PE⊥EN.以E为坐标原点,直线EP、EB、EN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P,M,N(0,0,2),从而=,=.设平面PMN的法向量为n=(x,y,z),则n·=0,n·=0,即-x+y+z=0,-y+z=0,令y=3,可得n=.由(1)知平面AMN的一个法向量为=,∴cos<n,>==,由图可知二面角P-MN-A的平面角为锐角,故二面角P-MN-A的余弦值为.方法2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证明方法3.(2018安徽淮北一中模拟,18)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矩形,PA⊥平面ABCD,E,F分别是AB,PD的中点,且PA=AD.(1)求证:AF∥平面PCE;(2)求证:平面PCE⊥平面PCD.证明(1)取PC的中点G,连接FG、EG,∴FG为△CDP的中位线,∴FG∥CD,FG=CD.∵四边形ABCD为矩形,E为AB的中点,∴AE∥CD,AE=CD,∴FG=AE,FG∥AE,∴四边形AEGF是平行四边形,∴AF∥EG.又EG⊂平面PCE,AF⊄平面PCE,∴AF∥平面PCE.(2)∵PA=AD,∴AF⊥PD,∵PA⊥平面ABCD,∴PA⊥CD.又∵CD⊥AD,AP∩AD=A,∴CD⊥平面PAD,∴CD⊥AF.又∵CD∩PD=D,∴AF⊥平面PDC.由(1)得EG∥AF,∴EG⊥平面PDC.又EG⊂平面PCE,∴平面PCE⊥平面PCD.4.(2018四川泸州模拟,19)如图,在四棱锥S-ABCD中,底面ABCD是梯形,AB∥DC,∠ABC=90°,AD=SD,BC=CD=AB,侧面SAD⊥底面ABCD.(1)求证:平面SBD⊥平面SAD;(2)若∠SDA=120°,且三棱锥S-BCD的体积为,求侧面△SAB的面积.解析(1)证明:在梯形ABCD中,AB∥DC,∠ABC=90°,BC=CD=AB,设BC=a,则CD=a,AB=2a,在直角三角形BCD中,∠BCD=90°,可得BD=a,∠CBD=45°,∠ABD=45°,在△ABD中,AD==a,所以AD2+BD2=AB2,所以BD⊥AD,由平面SAD⊥底面ABCD可得BD⊥平面SAD.又BD⊂平面SBD,所以平面SBD⊥平面SAD.(2)∠SDA=120°,且三棱锥S-BCD的体积为,在△SAD中,由AD=SD=a,可得SA=2SDsin 60°=a,作SH⊥AD,则SH=SDsin 60°=a,由SH⊥平面BCD,可得V S-BCD=×a××a2=,解得a=1,由BD⊥平面SAD,可得BD⊥SD,故SB===2.又AB=2,所以SB=AB,在等腰三角形SBA中,边SA上的高为=,则△SAB的面积为×SA×=.5.(2017河南百校联盟4月联考,19)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直角梯形,AB∥DC,AD⊥DC,PD⊥平面ABCD,E、F、M分别是棱PD、PC和BC上的点,且===,N是PA上一点,AD=PD.(1)求当为何值时,平面NEF⊥平面MEF;(2)在(1)的条件下,若AB=DC=2,PD=3,求平面BCN与平面MEF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解析(1)在AD上取一点G,使得=,连接EG,MG,∵==,∴EG∥PA,MG∥CD,(2分)∵PD⊥平面ABCD,∴PD⊥CD,又∵AD⊥CD,AD∩PD=D,∴CD⊥平面PAD,(3分)∵=,∴EF∥DC,∴EF⊥平面PAD.(4分)若平面NEF⊥平面MEF,则∠NEG=90°,(5分)在Rt△PAD中,AD=PD,∴PA=PD,PN=PD,∴当=2时,平面NEF⊥平面MEF.(6分)(2)以D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则A(3,0,0),B(3,2,0),C(0,4,0),P(0,0,3),N(1,0,2),∴=(2,2,-2),=(3,-2,0),(7分)设平面BCN的法向量为n=(x,y,z),则即令y=3,则x=2,z=5,∴n=(2,3,5).(9分)∵EF∥AB,FM∥PB,则易知平面MEF∥平面PAB,(10分)易知平面PAB的一个法向量为n1=(1,0,1),∴平面MEF的一个法向量为n1=(1,0,1),(11分)∴|cos<n,n1>|=,即平面BCN与平面MEF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12分)。
高三数学(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七章 立体几何7-5
因为 SA=SB,所以△SAB 为等腰三角形, 所以 SE⊥AB。 又 SE∩DE=E,所以 AB⊥平面 SDE。 又 SD⊂平面 SDE,所以 AB⊥SD。 在△SAC 中,SA=SC,D 为 AC 的中点, 所以 SD⊥AC。 又 AC∩AB=A,所以 SD⊥平面 ABC。 (2)由于 AB=BC,则 BD⊥AC, 由(1)可知,SD⊥平面 ABC,又 BD⊂平面 ABC, 所以 SD⊥BD, 又 SD∩AC=D,所以 BD⊥平面 SAC。
1.证明面面垂直的常用方法:(1)利用面面垂直的定义;(2)利用面面 垂直的判定定理,转化为从现有直线中(或作辅助线)寻找平面的垂线,即 证明线面垂直。
2.两个平面垂直问题,通常是通过“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 直”的过程来实现的。
【变式训练】 (2019·唐山市摸底考试)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 PC⊥底面 ABCD,ABCD 是直角梯形,AB⊥AD,AB∥CD,AB=2AD=2CD =2,E 是 PB 的中点。
考点三 开放型问题 【例 3】如图所示,在直四棱柱 ABCD-A1B1C1D1 中,DB=BC, DB⊥AC,点 M 是棱 BB1 上一点。
(1)求证:B1D1∥平面 A1BD。 (2)求证:MD⊥AC。 (3)试确定点 M 的位置,使得平面 DMC1⊥平面 CC1D1D。
解 (1)证明:由直四棱柱,得 BB1∥DD1,且 BB1=DD1,
(1)如图,连接 OA,OB,OC,OP,在 Rt△POA,Rt△POB 和 Rt△POC 中,PA=PB=PC,所以 OA=OB=OC,即 O 为△ABC 的外心。
(2)如图,延长 AO,BO,CO 分别交 BC,AC,AB 于 H,D,G。因为 PC⊥PA,PB⊥PC,PA∩PB=P,所以 PC⊥平面 PAB,又 AB⊂平面 PAB, 所以 PC⊥AB,因为 AB⊥PO,PO∩PC=P,所以 AB⊥平面 PGC,又 CG ⊂平面 PGC,所以 AB⊥CG,即 CG 为△ABC 边 AB 上的高。同理可证 BD, AH 分别为△ABC 边 AC,BC 上的高,即 O 为△ABC 的垂心。
2020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教案- 第7章 第5节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第五节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考纲传真] 1.以立体几何的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2.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垂直关系的简单命题.1.直线与平面垂直(1)定义: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则直线l与平面α垂直.(2)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3)推论:如果在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4)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①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②直线垂直于平面,则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任一直线.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平面平行.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1)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2)当直线与平面垂直和平行(或直线在平面内)时,规定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分别为90°和0°.(3)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范围是0°≤θ≤90°.3.二面角的有关概念(1)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2)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一点为端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3)二面角的范围是0°≤θ≤180°.4.平面与平面垂直(1)定义:如果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常用结论]1.若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2.一条直线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则这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也垂直.3.两个相交平面同时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它们的交线也垂直于第三个平面.4.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基础自测]1.(思考辨析)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直线l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则l⊥α. ()(2)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平面平行.()(3)若两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所成的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4)若两个平面垂直,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答案](1)×(2)×(3)×(4)×2.“直线a与平面M内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是“直线a与平面M垂直”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B[根据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知“直线a与平面M内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不能推出“直线a与平面M垂直”,反之可以,所以是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3.(教材改编)设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l,m是两条不同的直线,且l⊂α,m⊂β.()A.若l⊥β,则α⊥βB.若α⊥β,则l⊥mC.若l∥β,则α∥βD.若α∥β,则l∥mA[∵l⊥β,l⊂α,∴α⊥β(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故A正确.]4.如图所示,已知P A⊥平面ABC,BC⊥AC,则图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________.4[∵P A⊥平面ABC,∴P A⊥AB,P A⊥AC,P A⊥BC,则△P AB,△P AC为直角三角形.由BC⊥AC,且AC∩P A=A,∴BC⊥平面P AC,从而BC⊥PC.因此△ABC,△PBC也是直角三角形.]5.边长为a的正方形ABCD沿对角线BD折成直二面角,则折叠后AC的长为________.a[如图所示,取BD的中点O,连接A′O,CO,则∠A′OC是二面角A′-BD-C的平面角.即∠A ′OC =90°,又A ′O =CO =22a , ∴A ′C =a 22+a 22=a ,即折叠后AC 的长(A ′C )为a .]【例1】 (2018·全国卷Ⅱ)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AB =BC =22,P A =PB =PC =AC =4,O 为AC 的中点.(1)证明:PO ⊥平面ABC ;(2)若点M 在棱BC 上,且MC =2MB ,求点C 到平面POM 的距离. [解] (1)证明:因为AP =CP =AC =4,O 为AC 的中点, 所以OP ⊥AC ,且OP =2 3.连接OB .因为AB =BC =22AC ,所以△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OB ⊥AC ,OB =12AC =2.由OP 2+OB 2=PB 2知,OP ⊥OB .由OP ⊥OB ,OP ⊥AC ,OB ⊂平面ABC ,AC ⊂平面ABC ,OB ∩AC =O ,知PO ⊥平面ABC .(2)作CH ⊥OM ,垂足为H .又由(1)可得OP ⊥CH ,OP ⊂平面POM ,OM ⊂平面POM ,OP ∩OM =O ,所以CH ⊥平面POM .故CH 的长为点C 到平面POM 的距离.由题设可知OC =12AC =2,CM =23BC =423,∠ACB =45°. 所以OM =253,CH =OC ·MC ·sin ∠ACB OM =455.所以点C 到平面POM 的距离为455. ►考法2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例2】 (2017·江苏高考)如图,在三棱锥A -BCD 中,AB ⊥AD ,BC ⊥BD ,平面ABD ⊥平面BCD ,点E ,F (E 与A ,D 不重合)分别在棱AD ,BD 上,且EF ⊥AD .求证:(1)EF ∥平面ABC ; (2)AD ⊥AC .[证明] (1)在平面ABD 内,因为AB ⊥AD ,EF ⊥AD , 所以EF ∥AB .又因为EF ⊄平面ABC ,AB ⊂平面ABC , 所以EF ∥平面ABC .(2)因为平面ABD ⊥平面BCD , 平面ABD ∩平面BCD =BD , BC ⊂平面BCD ,BC ⊥BD , 所以BC ⊥平面ABD .因为AD⊂平面ABD,所以BC⊥AD.又AB⊥AD,BC∩AB=B,AB⊂平面ABC,BC⊂平面ABC,所以AD⊥平面ABC.又因为AC⊂平面ABC,所以AD⊥AC.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P A⊥底面ABCD,AB⊥AD,AC⊥CD,∠ABC=60°,P A=AB=BC,E是PC的中点.证明:(1)CD⊥AE;(2)PD⊥平面ABE.[证明](1)在四棱锥P-ABCD中,∵P A⊥平面ABCD,CD⊂平面ABCD,∴P A⊥CD.又∵AC⊥CD,且P A∩AC=A,∴CD⊥平面P AC.而AE⊂平面P AC,∴CD⊥AE.(2)由P A=AB=BC,∠ABC=60°,可得AC=P A.∵E是PC的中点,∴AE⊥PC.由(1)知AE⊥CD,且PC∩CD=C,∴AE⊥平面PCD.又PD⊂平面PCD,∴AE⊥PD.∵P A⊥底面ABCD,∴P A⊥AB.又∵AB⊥AD,且P A∩AD=A,∴AB⊥平面P AD,而PD⊂平面P AD,∴AB⊥PD.又AB∩AE=A,∴PD⊥平面ABE.【例3】(2018·全国卷Ⅰ)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M中,AB=AC=3,∠ACM=90°.以AC为折痕将△ACM折起,使点M到达点D的位置,且AB⊥DA.(1)证明:平面ACD⊥平面ABC;(2)Q为线段AD上一点,P为线段BC上一点,且BP=DQ=23DA,求三棱锥Q-ABP的体积.[解](1)证明:由已知可得,∠BAC=90°,BA⊥AC.又BA⊥AD,且AC⊂平面ACD,AD⊂平面ACD,AC∩AD=A,所以AB⊥平面ACD.又AB⊂平面ABC,所以平面ACD⊥平面ABC.(2)由已知可得,DC=CM=AB=3,DA=3 2.又BP =DQ =23DA ,所以BP =2 2. 作QE ⊥AC ,垂足为E ,则QE 13DC .由已知及(1)可得DC ⊥平面ABC ,所以QE ⊥平面ABC ,QE =1.因此,三棱锥Q -ABP 的体积为V Q -ABP =13×QE ×S △ABP =13×1×12×3×22sin 45°=1.(2018·江苏高考)在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AA 1=AB ,AB 1⊥B 1C 1. 求证:(1)AB ∥平面A 1B 1C ;(2)平面ABB 1A 1⊥平面A 1BC .[证明] (1)在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A 1B 1.因为AB ⊄平面A 1B 1C ,A 1B 1⊂平面A 1B 1C ,所以AB ∥平面A 1B 1C .(2)在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四边形ABB 1A 1为平行四边形. 又因为AA 1=AB ,所以四边形ABB 1A 1为菱形,因此AB1⊥A1B.又因为AB1⊥B1C1,BC∥B1C1,所以AB1⊥BC.又因为A1B∩BC=B,A1B⊂平面A1BC,BC⊂平面A1BC,所以AB1⊥平面A1BC.因为AB1⊂平面ABB1A1,所以平面ABB1A1⊥平面A1BC.【例4】AB=1,AC=2,∠BAC=60°.(1)求三棱锥P-ABC的体积;(2)在线段PC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得AC⊥BM,若存在求PMMC的值,并说明理由.[解](1)由题设AB=1,AC=2,∠BAC=60°,可得S△ABC =12·AB·AC·sin 60°=32.由P A⊥平面ABC,可知P A是三棱锥P-ABC的高,又P A=1,所以三棱锥P-ABC的体积V=13·S△ABC·P A=36.(2)在线段PC上存在一点M,使得AC⊥BM,此时PM MC=13.证明如下:如图,在平面P AC 内,过点M 作MN ∥P A 交AC 于N ,连接BN ,BM .由P A ⊥平面ABC 知P A ⊥AC , 所以MN ⊥AC .由MN ∥P A 知AN NC =PM MC =13. 所以AN =12,在△ABN 中,BN 2=AB 2+AN 2-2AB ·AN cos ∠BAC =12+⎝ ⎛⎭⎪⎫122-2×1×12×12=34,所以AN 2+BN 2=AB 2, 即AC ⊥BN .由于BN ∩MN =N ,故AC ⊥平面MBN . 又BM ⊂平面MBN . 所以AC ⊥BM .如图,四边形ABCD 为梯形,AB ∥CD ,PD ⊥平面ABCD ,∠BAD =∠ADC =90°,DC =2AB =2,DA = 3.(1)线段BC 上是否存在一点E ,使平面PBC ⊥平面PDE ?若存在,请给出BECE 的值,并进行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若PD =3,线段PC 上有一点F ,且PC =3PF ,求三棱锥A -FBD 的体积.[解] (1)存在线段BC 的中点E ,使平面PBC ⊥平面PDE ,即BECE =1.证明如下:连接DE ,PE ,∵∠BAD =∠ADC =90°,AB =1,DA =3,∴BD =DC =2, ∵E 为BC 的中点,∴BC ⊥DE , ∵PD ⊥平面ABCD ,∴BC ⊥PD , ∵DE ∩PD =D ,∴BC ⊥平面PDE , ∵BC ⊂平面PBC , ∴平面PBC ⊥平面PDE .(2)∵PD ⊥平面ABCD ,且PC =3PF ,∴点F 到平面ABCD 的距离为23PD =233,∴三棱锥A -FBD 的体积V A -FBD =V F -ABD =13×S △ABD ×233=13×12×1×3×233=13.【例5】 如图1,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BAD =π2,AB =BC=12AD =a ,E 是AD 的中点,O 是AC 与BE 的交点.将△ABE 沿BE 折起到图2中△A 1BE 的位置,得到四棱锥A 1-BCDE .图1 图2(1)证明:CD ⊥平面A 1OC ;(2)当平面A 1BE ⊥平面BCDE 时,四棱锥A 1-BCDE 的体积为362,求a 的值.[解] (1)证明:在题图1中,连接EC (图略), 因为AB =BC =12AD =a ,E 是AD 的中点,∠BAD =π2,所以BE ⊥AC . 即在题图2中,BE ⊥A 1O ,BE ⊥OC , 从而BE ⊥平面A 1OC .又CD ∥BE ,所以CD ⊥平面A 1OC . (2)由已知,平面A 1BE ⊥平面BCDE , 且平面A 1BE ∩平面BCDE =BE ,又由(1)可得A 1O ⊥BE ,所以A 1O ⊥平面BCDE . 即A 1O 是四棱锥A 1-BCDE 的高.由题图1知,A 1O =AO =22AB =22a ,平行四边形BCDE 的面积S =BC ·AB =a 2,从而四棱锥A 1-BCDE 的体积为V =13S ·A 1O =13×a 2×22a =26a 3.由26a 3=362,得a =6.(2018·鄂州模拟)如图,在Rt △ABC 中,AB =BC =3,点E ,F分别在线段AB ,AC 上,且EF ∥BC ,将△AEF 沿EF 折起到△PEF 的位置,使得二面角P -EF -B 的大小为60°.(1)求证:EF ⊥PB ;(2)当点E 为线段AB 的靠近B 点的三等分点时,求四棱锥P -EBCF 的侧面积.[解] (1)证明:在Rt △ABC 中,∵AB =BC =3,∴BC ⊥AB .∵EF ∥BC ,∴EF ⊥AB ,翻折后垂直关系没变,仍有EF ⊥PE ,EF ⊥BE , ∴EF ⊥平面PBE ,∴EF ⊥PB .(2)∵EF ⊥PE ,EF ⊥BE ,∴∠PEB 是二面角P -EF -B 的平面角, ∴∠PEB =60°,又PE =2,BE =1,由余弦定理得PB =3, ∴PB 2+BE 2=PE 2,∴PB ⊥BE ,∴PB ,BC ,BE 两两垂直, 又EF ⊥PE ,EF ⊥BE ,∴△PBE ,△PBC ,△PEF 均为直角三角形. 由△AEF ∽△ABC 可得,EF =23BC =2,S △PBC =12BC ·PB =332,S △PBE =12PB ·BE =32,S △PEF =12EF ·PE =2. 在四边形BCFE 中,过点F 作BC 的垂线,垂足为H (图略),则FC 2=FH 2+HC 2=BE 2+(BC -EF )2=2,∴FC = 2.在△PFC 中,FC =2,PC =BC 2+PB 2=23,PF =PE 2+EF 2=22, 由余弦定理可得cos ∠PFC =PF 2+FC 2-PC 22PF ·FC =-14, 则sin ∠PFC =154,S △PFC =12PF ·FC sin ∠PFC =152.∴四棱锥P -EBCF 的侧面积为S △PBC +S △PBE +S △PEF +S △PFC =2+23+152.1.(2018·全国卷Ⅲ)如图,矩形ABCD 所在平面与半圆弧︵CD 所在平面垂直,M 是︵CD 上异于C ,D 的点.(1)证明:平面AMD ⊥平面BMC ;(2)在线段AM 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MC ∥平面PBD ?说明理由. [解] (1)证明:由题设知,平面CMD ⊥平面ABCD ,交线为CD .因为BC ⊥CD ,BC ⊂平面ABCD ,所以BC ⊥平面CMD ,故BC ⊥DM .因为M 为︵CD 上异于C ,D 的点,且DC 为直径,所以DM ⊥CM . 又BC ∩CM =C ,所以DM ⊥平面BMC . 而DM ⊂平面AMD ,故平面AMD ⊥平面BMC . (2)当P 为AM 的中点时,MC ∥平面PBD . 证明如下:如图,连接AC 交BD 于O .因为ABCD 为矩形,所以O 为AC 中点.连接OP ,因为P 为AM 中点,所以MC ∥OP .MC ⊄平面PBD ,OP ⊂平面PBD ,所以MC ∥平面PBD .2.(2017·全国卷Ⅰ)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AB ∥CD ,且∠BAP =∠CDP =90°。
数学一轮复习练案46理+45文第七章立体几何第五讲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练习含解析
第五讲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A组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设a,b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能得出a⊥b的是(C)A.a⊥α,b∥β,α⊥βB.a⊥α,b⊥β,α∥βC.a⊂α,b⊥β,α∥βD.a⊂α,b∥β,α⊥β[解析]对于C项,由α∥β,a⊂α可得a∥β,又b⊥β,得a⊥b.故选C.2.(2021·北京延庆统测)已知直线a,平面α,β,a∥α,那么“a⊥β”是“α⊥β”的(A)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过a作平面γ∩α=b,∵a∥α,∴a∥b,若a⊥β,则b⊥β,又b⊂α,∴α⊥β,但α⊥β,a∥α时,a∥β或a与β相交,不一定a⊥β,故选A.3.(2021·浙江省模拟)已知α,β是两个相交平面,其中l⊂α,则(B)A.β内一定能找到与l平行的直线B.β内一定能找到与l垂直的直线C.若β内有一条直线与l平行,则该直线与α平行D.若β内有无数条直线与l垂直,则β与α垂直[解析]由α,β是两个相交平面,其中l⊂α,知:在A中,当l与α,β的交线相交时,β内不能找到与l平行的直线,故A 错误;在B中,由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知β内一定能找到与l垂直的直线,故B正确;在C中,β内有一条直线与l平行,则该直线与α平行或该直线在α内,故C错误;在D中,β内有无数条直线与l垂直,则β与α不一定垂直,故D错误,故选B.4.(2021·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模拟)已知直线m,n 和平面α,β,γ,有如下四个命题:①若m⊥α,m∥β,则α⊥β;②若m⊥α,m∥n,n⊂β,则α⊥β;③若n⊥α,n⊥β,m⊥α,则m⊥β;④若m⊥α,m⊥n,则n∥α.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C)A.1B.2C.3D.4[解析]①若m⊥α,m∥β,则一定有α⊥β,故①正确;②若m⊥α,m∥n,则n⊥α,又因为n⊂β,故可得α⊥β,故②正确;③若n⊥α,n⊥β,故可得α∥β,又因为m⊥α,故可得m⊥β,故③正确;④若m⊥α,m⊥n,则n∥α或n⊂α,故④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①②③.故选:C.5.(2021·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联考)对于不重合的直线m,l 和平面α,β,下列可以推出α⊥β成立的是(A)A.m∥l,m⊂β,l⊥αB.m⊥l,α∩β=l,m⊂αC.m∥l,m⊥α,l⊥βD.m∥l,l⊥α,m⊥β[解析]对于A,m∥l,l⊥α,得m⊥α,又m⊂β,∴α⊥β;对于B,当直线m在平面α内部,且垂直于两个平面的交线l时,也会出现面α、β相交不垂直的情况,故错;对于C,错误!,故错;对于D,l∥m,l⊥α,m⊥β,则α、β应该为平行关系,故D错误.故选A.6.(2021·福建泉州质检)如图,在下列四个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G均为所在棱的中点,过E,F,G作正方体的截面,则在各个正方体中,直线BD1与平面EFG不垂直的是(D)[解析]如图,在正方体中,E,F,G,M,N,Q均为所在棱的中点,易知E,F,G,M,N,Q六个点共面,直线BD1与平面EFMNQG垂直,并且选项A、B、C中的平面与这个平面重合,不满足题意,只有选项D中的直线BD1与平面EFG不垂直,满足题意.故选D.7.(2021·宝鸡质检)对于四面体ABCD,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AB=AC,BD=CD,则BC⊥AD;②若AB=CD,AC=BD,则BC⊥AD;③若AB⊥AC,BD⊥CD,则BC⊥AD;④若AB⊥CD,AC⊥BD,则BC⊥AD.其中为真命题的是(D)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解析]①如图,取BC的中点M,连接AM,DM,由AB=AC⇒AM⊥BC,同理DM⊥BC⇒BC⊥平面AMD,而AD⊂平面AMD,故BC⊥AD:④设A在平面BCD内的射影为O,连接BO,CO,DO,由AB⊥CD⇒BO⊥CD,由AC⊥BD⇒CO⊥BD⇒O为△BCD 的垂心⇒DO⊥BC⇒AD⊥BC.8。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C 1B 1A 1FE CBA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一.学习目标:以立体几何的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有关性质. 二.知识梳理:导学案第124页 三、习题训练:1. 如图,三棱锥A-BCD 中,AB ⊥平面BCD , CD ⊥BD. 求证:CD ⊥平面ABD2. 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PA ⊥平面ABCD ,底面ABCD 是矩形,证明:平面PBC ⊥平面PAB3. 如图,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侧棱垂直于底面,AB BC ⊥,12AA AC ==,E 、F 分别为11A C 、BC 的中点. (1)求证:平面ABE ⊥平面11B BCC ; (2)求证:1//C F 平面ABE .4.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PA ⊥平面A B C D ,ABCD 是菱形,60ABC ∠=︒,E 为AD 的中点, 证明:平面PAD ⊥平面PCE5. 如图,在四棱锥A-BCDE 中,平面ABC ⊥平面DCDE, 902CDE BED AB CD ∠=∠===,12DE BE AC ===,, 证明:AC ⊥平面BCDE6. 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棱垂直底面,∠ACB=90°,AC=BC=12AA 1,D 是棱AA 1的中点。
证明:平面BDC 1⊥平面BDCB 1C BAD C 1A 1DCBAAD CEB7. 如图:五面体ABCDEF 中,ADEF 是正方形,FA ⊥平面ABCD ,AD ∥BC , 045=∠=∠CDA BAD ,证明:平面ABF ⊥平面CDE8. 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PB ⊥平面ABCD ,底面ABCD 是矩形,AB PB =,E 为PA 的中点,EF ⊥PD ,证明:BF ⊥PD10.(1)(13广理)设,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 A .若αβ⊥,m α⊂,n β⊂,则m n ⊥ B .若//αβ,m α⊂,n β⊂,则//m n C .若m n ⊥,m α⊂,n β⊂,则αβ⊥ D .若m α⊥,//m n ,//n β,则αβ⊥ (2)(13广东卷文)设l 为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若//l α,//l β,则//αβB .若l α⊥,l β⊥,则//αβC .若l α⊥,//l β,则//αβD .若αβ⊥,//l α,则l β⊥ (3)(13浙江)设m.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平面( )A .若m∥α,n∥α,则m∥nB .若m∥α,m∥β,则α∥βC .若m∥n,m⊥α,则n⊥αD .若m∥α,α⊥β,则m⊥β(4) (13年新课标Ⅱ卷理)已知n m ,为异面直线,⊥m 平面α,⊥n 平面β.直线l 满足 ,,,l m l n l l αβ⊥⊥⊄⊄,则( )A .βα//,且α//l B .βα⊥,且β⊥lC .α与β相交,且交线垂直于lD .α与β相交,且交线平行于l(5)(11浙江理4)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A .如果平面αβ⊥平面,那么平面α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βB .如果平面α不垂直于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βC .如果平面αγ⊥平面,平面βγ⊥平面,=l αβ⋂,那么l γ⊥平面D .如果平面αβ⊥平面,那么平面α内所有直线都垂直于平面β(6)(11四川理3)1l ,2l ,3l是空间三条不同的直线,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12l l ⊥,23l l ⊥13//l l ⇒ B .12l l ⊥,23//l l ⇒13l l ⊥C .233////l l l ⇒1l ,2l ,3l 共面D .1l ,2l ,3l 共点⇒1l ,2l ,3l 共面PA D C B。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考纲解读:1.以立体几何中的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垂直的有关性质和判定定理。
2.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关于空间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命题趋势探究:在高考中,对垂直关系的考察一般有两种方式:(1)考察垂直关系的有关定义、判定及性质,即通过有关命题的真假判定,直接考查有关的判定和性质定理。
(2)以空间几何体为载体,证明有关线线、线面、面面的垂直关系。
预测在今年高考中,对本专题的考查在客观题中以证明线面垂直为重点。
知识点精讲:1、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那称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相 互垂直.2.判定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见表8-13) 表8-13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判断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a b a l l b l a b P αα⊂⎫⎪⊥⎪⇒⊥⎬⊥⎪⎪=⎭I面⊥面⇒线⊥面两个平面垂直,则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αββαβα⊥⇒⎪⎪⎭⎪⎪⎬⎫⊥⊂=⋂⊥b ab b a平行与垂直的关系1一条直线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垂直,则该直线与另一个平面也垂直βαβα⊥⇒⎭⎬⎫⊥a a // 平行与垂直的关系2两平行直线中有一条与平面垂直,则另一条直线与该平面也垂直αα⊥⇒⎭⎬⎫⊥b a b a //3.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见表8-14) 表8-14βα_b_aα_b_a_ aαβ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b a b a a ////⇒⎪⎭⎪⎬⎫=⋂⊂βαβα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垂直与平行的关系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βαβα//⇒⎭⎬⎫⊥⊥a a 线垂直于面的性质 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该直线与平面内所有直线都垂直,l a l aαα⊥⊂⇒⊥二、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 1.斜线的定义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但不和这个平面垂直,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平面的斜线,斜线和这个平面的交点叫做斜足. 2.射影的定义过斜线上斜足以外的一点向平面引垂线,过垂足和斜足的直线叫做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3.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内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特别地,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我们说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我们说它们所成的角是00的角,故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范围是0,2π⎡⎤⎢⎥⎣⎦.如图8-122所示,PA 是平面α的斜线,A 为斜足;PO 是平面α的垂线,O 为垂足;AO 是PA 在平面α的射影,PAO ∠的大小即为直线PA 与平面α所成的角的大小._ aαβ α_b_a三、平面与平面垂直 1.二面角的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如图8-123所示,在二面角l αβ--的棱l 上任取一点O ,以点O 为垂足,在半平面α和β内分别作垂直于棱l 的射线OA 和OB ,则射线OA 和OB 构成的AOB ∠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二面角的范围是[]0,π.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两个相交平面的交线与第三个平面垂直,又这两个平面与第三个平面相交所得的两条交线互相垂直.(如图8-124所示,若CD αβ=I ,CD γ⊥,且AB αγ=I ,BE βγ=I ,AB BE ⊥,则αβ⊥)一般地,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题型115 证明空间中直线、平面的垂直关系思路提示线⊥线−−−−→←−−−−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线⊥面−−−−→←−−−−判定定理性质定理面⊥面(1)证明线线垂直的方法①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是高;②勾股定理逆定理;③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④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⑤向量的数量积为零;⑥线面垂直的性质(,a b a bαα⊥⊂⇒⊥);⑦平行线垂直直线的传递性(,a c a⊥∥b b c⇒⊥).(2)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①线面垂直的定义;②线面垂直的判定(,,,,a b a c c b b c P aααα⊥⊥⊂⊂=⇒⊥I);③面面垂直的性质(,,,b a b a aαβαβαβ⊥=⊥⊂⇒⊥I);平行线垂直平面的传递性(,a bα⊥∥a bα⇒⊥);⑤面面垂直的性质(,,l lαγβγαβγ⊥⊥=⇒⊥I).(3)证明面面垂直的方法①面面垂直的定义;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 aβααβ⊥⊂⇒⊥).空间中的线面平行、垂直的位置关系结构图如图8-125所示,由图可知,线面垂直在所有关系中处于核心位置.一、线线垂直证明线线垂直常用线面垂直的性质(线面垂直⇒线线垂直).例8.33 (2020)设,a b是两条直线,,αβ是两个平面,则a b⊥的一个充分条件是()A.,a bα⊥∥β,αβ⊥B.,a bα⊥⊥β,α∥βC.,a bα⊂⊥β,α∥βD.,a bα⊂∥β,αβ⊥解析:举例排除法如图8-126所示,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为模型,构造相应的直线和平面,利用排除法,选C.评注:此类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正方体的棱、面等,进而进行判断.变式1:(2021)在正四棱锥P ABCD-中,3PA AB=,M是BC中点,G是PAD∆的重心,则在平面PAD中经过点G且与直线PM垂直的直线有多少条?变式2:已知,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 n是平面α及β之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给出四个论断:①m n⊥;②αβ⊥;③nβ⊥;④mα⊥.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的一个性质性质性质性质性质判定判定判定判定判定线∥面线∥线面∥面线⊥面线⊥线面⊥面图8-125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命题________________. 变式3: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点F 是棱1CC 的中点,点P 是正方体表面上的一点,若1D P AF ⊥,则线段1D P的长度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例8.34 如图8-127所示,在直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AC BD ⊥,垂足为E .求证:1BD A C⊥.分析:线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进行转化. 解析:在直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因为1AA ⊥底面ABCD ,所以1AA BD⊥,又AC BD ⊥,1AC AA A =I ,1AA ,AC ⊂平面1ACA 内,所以BD ⊥平面1ACA ,又1CA ⊂平面1ACA 内,故1BD A C⊥.评注: 证明线线垂直的方法很多,除了平面几何(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是高,勾股定理逆定理,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等)中的,空间几何中的方法是线垂直于面的定义,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空间向量等,究竟选用哪个,如果是平面垂直考虑前者,如果是异面垂直考虑后者,对于由线面垂直推导线线垂直,如何确定线与面,这要求根据图形结构及条件选择一直线垂直于经过另一直线的平面.变式1:如图8-128所示,四棱锥S 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SD ⊥平面ABCD ,点E 是SD 上异于D 点的任意一点,求证:AC BE ⊥.变式2:如图8-129所示,已知三棱锥P ABC-中,PA⊥平面ABC,AB AC⊥,12AC AB=,N为AB上一点,4AB AN=,,M S分别为PB和BC的中点.求证:CM SN⊥.变式3:如图8-130所示,在四面体ABOC中,OC OA⊥,OC OB⊥,0120AOB∠=,且1OA OB OC===,点P为AC的中点.求证:在AB上存在一点Q,使PQ OA⊥,并计算ABAQ的值.例8.35 如图8-131所示,在长方形ABCD 中,2,1AB BC ==,E 为CD 的中点,F 为线段EC 上(端点除外)一动点.现将AFD ∆沿AF 折起,使平面ABD ⊥平面ABCF ,在平面ABD 内过点D 作DK AB ⊥,K 为垂足.设AK t =,则t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分析:对这类动态问题要深入地抓住其中的定性,掌握变中不变的因素是解题的关键.就本题而言,在矩形ABCD 中,引DK AF ⊥于M 交AB 于K ,在折起的过程中,,DM MK 始终保持与AF 垂直的关系,即D 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D '始终保持着与M 、K 共线,所以我们可以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即在点F 的位置确定后,K 的位置将固定不动,t 值也不会因折起而变化,因此在平面图形中,利用相似建立t 的表达式,求其取值范围.解析:如图8-132(a )所示,过K 作KM AF ⊥于点M ,连接DM ,易得DM AF ⊥,与折前的图形相比,可知折前的图形中,,,D M K 三点共线,且DK AF ⊥(如图8-132(b )所示),于是DAK ∆∽FDA ∆,所以AK AD AD DF =,即11t DF =,所以1t DF =,又 (1,2)DF ∈,故1(,1)2t ∈.评注:本题的解法为借助平面解决空间问题的典范,抓住面面垂直、线面垂直等空间问题的核心内容是解答各种立体几何问题的基本思路. 立体几何问题的基本思路.变式1 如图8-133所示,正四面体ABCD 中,棱长为4,M 是BC 的中点,P 在线段AM 上运动(P 不与,A M 重合),过点P 作直线l ⊥平面ABC ,l 与平面BCD 交于点Q ,给出下列命题:①BC ⊥平面AMD ;②点Q 一定在直线DM 上;③42C AMD V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例8.36 如图8-134所示,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平面1A BC ⊥侧面11A ABB .求证:AB BC ⊥.分析 通过线面垂直,证明线线垂直. 解析 如图8-135所示,过点A 在平面11A ABB 内作1AD A B⊥于点D ,连接CD ,则由平面1A BC ⊥侧面11A ABB ,则平面1A BC I侧面11A ABB 1A B =,得AD ⊥平面1A BC,又1BC A BC⊂,所以AD BC⊥.因为三棱柱111ABC A B C-是直三棱柱,故1AA ABC⊥底面,所以1AA BC⊥,又1AA AD A=I,从而11BC A ABB⊥侧面,又11AB A ABB⊂侧面,故AB BC⊥.评注垂面里面作垂线,有效地将面面垂直转化为线面垂直.变式1 如图8-136所示,在三棱锥P ABC-中,AC BC=,PA PB=.求证:PC AB⊥.二、线面垂直垂直关系中线面垂直是重点.线垂面哪里找⎧⎪⎪⎨⎪⎪⎩①垂直两条相交线;②垂直里面作垂线;③直(正)棱柱的侧棱是垂线;④正棱锥的顶点与底面的中心的连线是垂线.最新高考数学分类专题学案(附经典解析)线垂面有何用⎧⎨⎩①垂直面里所有线(证线线垂直);②过垂线作垂面(证面面垂直).证明线面垂直常用两种方法.方法一:线面垂直的判定.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符号表示为:a b⊥,a c⊥,bα⊂,cα⊂,b c P=I,那么aα⊥. 方法二:面面垂直的性质.面面垂直⇒线面垂直,符号表示为:αβ⊥,bαβ=I,aα⊂,a b⊥,那么aβ⊥. 例8.37 已知直线l和两个不同的平面,αβ,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若,l lαβ⊥⊥,则//αβ.B若//lα,//lβ,则//αβ.C若,lααβ⊥⊥,则//lβ.D若,lααβ⊥⊥,则lβ⊥解析举反例排除法,如图8-137所示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中,1111//AB A B C D平面,11//AB CDD C平面,而平面11ABC D与平面11CDD C相交,故选项B错;111AA ADD A⊥平面,平面111111BCC B A B C D⊥平面,而11//AD BCC B平面,故选项D错.故选A.另解:由“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知选项A正确.变式1 已知直线l⊥平面α,直线m⊂平面β,有下面4个命题:①//l mαβ⇒⊥;②////l mαβ⇒;③//l mαβ⇒⊥;④////l mαβ⇒.其中正确的命题是()..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浙江专用)高考数学第七章立体几何第五节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其性质教案(含解析)
第五节直线、平面垂直的判断及其性质1.直线与平面垂直(1)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直线l 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就说直线l 与平面α相互垂直. (2)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判定理及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a ,b ?α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判abOl ⊥a定 订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定l ⊥b理平面垂直?l ⊥α性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a ⊥α质a ∥b平行? 定 b ⊥α理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判定理与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判 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l β定?α⊥β定 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l ⊥α理α⊥β性 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l ?β?l质 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 α∩β=a定l ⊥a理个平面垂直⊥α3.线面角与二面角 (1) 线面角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 角,当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时,规定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2) 二面角以二面角的公共直线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公共直线的两条射 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小题体验]1.设α,β是两个不一样的平面, l , 是两条不一样的直线,且l?α,?β( )mmA .若l ⊥β,则α⊥βB .若α⊥β,则l ⊥mC .若l ∥β,则α∥βD .若α∥β,则l ∥m分析:选A ∵l ⊥β,l ?α,∴α⊥β(面面垂直的判判定理),故A 正确.2.(2019·嘉兴质检)已知两个平面垂直,给出以下命题:①一个平面内的已知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 ②一个平面内的已知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 ③一个平面内的任一条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此中错误命题的序号是(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分析:选B在①中,依据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以及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只有当这个平面的已知直线垂直于交线时,这条直线才垂直于此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故①错误;在②中,依据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另一个平面内与交线垂直的直线有无数条,这些直线都与已知直线垂直,故②正确;在③中,依据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只有这个平面内的直线垂直于交线时,它才垂直于另一个平面,故③错误.故选B.3.(教材习题改编)PD 垂直于正方形 ABCD 所在的平面,连接 PB ,PC ,PA ,AC ,BD ,则必定相互垂直的平面有________对.分析:因为PD ⊥平面 ABCD ,故平面 PAD ⊥平面 ABCD ,平面 PDB ⊥平面ABCD ,平面PDC ⊥平面ABCD ,平面PDA ⊥平面PDC ,平面PAC ⊥平面 PDB ,平面PAB ⊥平面PAD,平面PBC ⊥平面PDC ,共7对.答案:71.证明线面垂直时,易忽视面内两条线为订交线这一条件.2.面面垂直的判判定理中,直线在面内且垂直于另一平面易忽视.3.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在使用时易忘面内一线垂直于交线而盲目套用造成失误. [小题纠偏]1.已知直线a ,b 和平面α,且a ⊥b ,a ⊥α,则b 与α的地址关系为( )A .b ?αB .b ∥αC .b ?α或 b ∥αD .b 与α订交分析:选 C因为 a ⊥b ,a ⊥α,所以可知b ? α或b ?α,当 b ?α时,有 b ∥α.2.(教材习题改编)设m,n表示两条不一样的直线,α,β表示两个不一样的平面,以下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A.若m⊥α,α⊥β,则m∥βB.若m∥α,m⊥β,则α⊥βC.若m⊥n,m⊥α,则n∥αD.若m∥α,n∥β,α⊥β,则m⊥n分析:选B对于A,m可以在β内,故A错;对于C,n可以在α内,故C错误;对于D,m与n可以平行,故D错.考点向来线与平面垂直的判断与性质题点多变型考点——多角探明[锁定考向]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断与性质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题型多为解答题,难度适中,属中档题.常有的命题角度有(1)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2)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证明线线垂直.[题点全练]角度一: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1.以以下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平面PAD,AB∥CD,PD=AD,1E是PB的中点,F是DC上的点,且DF=AB,PH为△PAD中AD边上的2高.求证:(1)PH⊥平面ABCD;(2)EF⊥平面PAB.证明:(1)因为AB⊥平面PAD,PH?平面PAD,所以PH⊥AB.因为PH为△PAD中AD边上的高,所以PH⊥AD.因为AB∩AD=A,AB?平面ABCD,AD?平面ABCD,所以PH⊥平面ABCD.(2)如图,取PA的中点M,连接MD,ME.因为E是PB的中点,1所以ME綊2AB.1又因为DF綊2AB,所以ME綊DF,所以四边形MEF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EF∥MD.因为PD=AD,所以MD⊥PA.因为AB⊥平面PAD,所以MD⊥AB.因为PA∩AB=A,所以MD⊥平面PAB,所以EF⊥平面PAB.角度二: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证明线线垂直2.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已知AC⊥BC,BC=CC1.设AB1的中点为D,B1C∩BC1=E.求证:(1)DE∥平面AA1C1C;(2)BC1⊥AB1.证明:(1)由题意知,E为B1C的中点,又D为AB1的中点,所以DE∥AC.又因为DE?平面AA1C1C,AC?平面AA1C1C,所以DE∥平面AA1C1C.(2)因为棱柱ABC-A1B1C1是直三棱柱,所以CC1⊥平面ABC.因为AC?平面ABC,所以AC⊥CC1.又因为AC⊥BC,CC1?平面BCC1B1,BC?平面BCC1B1,BC∩CC1=C,所以AC⊥平面BCC1B1.又因为BC1?平面BCC1B1,所以BC1⊥AC.因为BC=CC1,所以矩形BCC1B1是正方形,所以BC1⊥B1C.因为AC?平面B1AC,B1C?平面B1AC,AC∩B1C=C,所以BC1⊥平面B1AC.又因为AB1?平面B1AC,所以BC1⊥AB1.[通法在握]判断直线和平面垂直的4种方法(1)利用判判定理;(2)利用判判定理的推论(a∥b,a⊥α?b⊥α);(3)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a⊥α,α∥β?a⊥β);(4)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当两个平面垂直时,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演练冲关]1.(2018·长兴中学适应性考试)设α,β,γ是不一样的平面,m,n是不一样的直线,则由以下条件能得出m⊥β的是( )A.n⊥α,n⊥β,m⊥αC.m⊥n,n?βB.α∩γ=m,α⊥γ,β⊥γD.α⊥β,α∩β=n,m⊥n分析:选A由垂直于同向来线的两个平面平行可知α∥β.因为m⊥α,所以m⊥β.2.如图,S是Rt△ABC所在平面外一点,且SA=SB=SC.D为斜边AC的中点.(1)求证:SD⊥平面ABC;(2)若AB=BC,求证:BD⊥平面SAC.证明:(1)以以下图,取AB的中点E,连接SE,DE,在Rt△ABC中,D,E分别为AC,AB的中点.∴DE∥BC,∴DE⊥AB,∵SA=SB,∴SE⊥AB.又SE∩DE=E,∴AB⊥平面SDE.又SD?平面SDE,∴AB⊥SD.在△SAC中,SA=SC,D为AC的中点,∴SD⊥AC.又AC∩AB=A,∴SD⊥平面ABC.(2)因为AB=BC,则BD⊥AC,由(1)可知,SD⊥平面ABC,又BD?平面ABC,∴SD⊥BD,又SD∩AC=D,∴BD⊥平面SAC.考点二面面垂直的判断与性质要点保分型考点——师生共研[典例引领]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CD,AB⊥AD,CD=2AB,平面PAD⊥底面ABCD,PA⊥AD,E和F分别为CD和PC的中点,求证:(1)PA⊥底面ABCD;(2)BE∥平面PAD;(3)平面BEF⊥平面PCD.证明:(1)因为平面PAD⊥底面ABCD,且PA垂直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AD,所以PA⊥底面ABCD.(2)因为AB∥CD,CD=2AB,E为CD的中点,所以AB∥DE,且AB=DE.所以四边形ABED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E∥AD.又因为BE?平面PAD,AD?平面PAD,所以BE∥平面PAD.(3)因为AB⊥AD,且四边形ABED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E⊥CD,AD⊥CD.由(1)知PA⊥底面ABCD,所以PA⊥CD,又AD∩PA=A,所以CD⊥平面PAD.所以CD⊥PD.因为E和F分别是CD和PC的中点,所以PD∥EF,所以CD⊥EF.又因为CD⊥BE,EF∩BE=E,所以CD⊥平面BEF.又CD?平面PCD,所以平面BEF⊥平面PCD.[由题悟法]1.证明面面垂直的2种方法(1)定义法:利用面面垂直的定义,即判断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将证明面面垂直问题转变为证明平面角为直角的问题.(2)定理法: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判定理,即证明此中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把问题转变为证明线线垂直加以解决.2.三种垂直关系的转变线线垂直判断线面垂直判断面面垂直性质性质[即时应用](2018·杭州七校联考)如图,斜三棱柱ABC-A1B1C1的全部棱长均为a,侧面B1C1CB⊥底面ABC,O是BC的中点,且AC1⊥BC.(1)求证:AC1⊥A1B;(2)求直线B1A与平面AOC1所成角的正切值.解:(1)证明:连接A1C,因为四边形ACC1A1是菱形,所以AC1⊥A1C.又AC1⊥BC,A1C∩BC=C,所以AC1⊥平面A1BC,又A1B?平面A1BC,所以AC1⊥A1B.(2)因为AO是正三角形ABC的中线,所以BC⊥AO.又AC1⊥BC,AO∩AC1=A,所以BC⊥平面AOC1.所以B1C1⊥平面AOC1,所以∠B1AC1就是所求的线面角.所以BC⊥C1O,又因为侧面B1C1CB⊥底面ABC,侧面B1C1CB∩底面ABC=BC,所以C1O⊥底面ABC.因为1==3,所以1=6.CO AO 2aAC 2a所以在Rt△1 1中,tan∠1 1= a 6ABC BAC 6a 32故直线B1A与平面AOC1所成角的正切值为6 3 .考点三空间角的综合问题要点保分型考点——师生共研[典例引领]1.如图,已知△ABC,D是AB的中点,沿直线CD将△ACD翻折成△A′CD,所成二面角A′-CD-B的平面角为α,则( )A.∠A′DB≤αC.∠A′CB≤αB.∠A′DB≥αD.∠A′CB≥α分析:选B∵A′C和BC都不与CD垂直,∴∠A′CB≠α,故C,D错误.当CA=CB时,简单证明∠A′DB=α.不如取一个特别的三角形,如Rt△ABC,令斜边AB=4,AC=2,BC=23,以以下图,则CD=AD=BD=2,∠BDC=120°,设沿直线CD将△ACD折成△A′CD,使平面A′CD⊥平面BCD,则α=90°.取CD中点H,连接A′H,BH,则A′H⊥CD,∴A′H⊥平面BCD,且A′H=3,DH=1.在△BDH中,由余弦定理可得BH=7.在Rt△A′HB中,由勾股定理可得A′B=10.在△A′DB中,222∵A′D+BD-A′B=-2<0,可知cos∠A′DB<0,∴∠A′DB为钝角,故消除A.综上可知答案为B.2.(2018·温州5月高三测试)如图,斜三棱柱ABC- A1B1C1,∠BAC =90°,AB=2AC,B1C⊥A1C1,且△A1B1C为等边三角形.(1)求证:平面A1B1C⊥平面ABC;(2)求直线BB1与平面ABC所成角的正弦值.解:(1)证明:∵AC∥A1C1,B1C⊥A1C1,∴AC⊥B1C,∵∠BAC=90°,∴AC⊥BA,∴AC⊥B1A1.又∵B1A1∩B1C=B1,∴AC⊥平面A1B1C,∵AC?平面ABC,∴平面A1B1C⊥平面ABC.(2)∵平面A1B1C⊥平面ABC,∴平面A1B1C⊥平面A1B1C1.取A1B1的中点D,∵△A1B1C为等边三角形,∴CD⊥平面A1B1C1,∴CD⊥平面ABC.取AB的中点E,连接DE则BB1∥DE,∴∠DEC为直线BB1与平面ABC所成角的平面角.令AB=2AC=2,∵AC⊥平面A1B1C,∴∠ACA1=90°,∴AA1=5,即DE=5,∵△A1B1C为等边三角形,∴DC=3,∴sin∠DEC=DC 15=,DE 5∴直线BB1与平面AB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5 . 5[由题悟法]1.立体几何中动向问题的要点点对于立体几何中的动向问题,要点是抓住变化过程中不变的地址关系和数目关系,事实上动静是相对的,以静制动是办理立体几何中动向元素的良策.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步骤(1)一作:即在斜线上采用合适的点向平面引垂线,在这一步上确立垂足的地址是要点;(2) 二证:即证明所找到的角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其证明的主要依照是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定义;(3) 三求:一般借助于解三角形的知识求解.[即时应用]1. 以以下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O 为线段BD 的中点,设点P 在线段CC 1上,直线OP 与平面A 1BD 所成的角为α,则sin α的取值 范围是( )A. 3B. 63,1 3,1C.6,2 3 2 D. 22,133分析:选B 连接A 1O ,PA 1,易知∠POA 1就是直线OP 与平面A 1BD 所成的角(或其补角).设 正方体的棱长为 2,则AO = 6.当P 点与C 点重合时,PO =2,AP =23,则cos ∠AOP1116+2-12 3为钝角,所以sinα=1-cos26 P 点与==-,此时∠1;当12×6×23AOPα=3C6+6-81点重合时,PO =A 1O = 6,A 1P =2 2,则cos ∠A 1OP = 2×6× 6 =3,此时∠A 1OP 为锐角, 所以sinα= 1-cos 222;在∠1从钝角到锐角逐渐变化的过程中,1上必定存α=3AOPCC在一点P ,使得∠A 1OP =90°,此时sin62 2α=1.又因为3<3 ,所以sinα的取值范围是6,1,应选B.32.(2018·温州模拟)在四周体ABCD 中,二面角A -BC -D 为60°,点P为直线BC 上一动点,记直线 PA 与平面 BCD 所成角为θ,则( )A .θ的最大值为60° B .θ的最小值为60° C .θ的最大值为30° D .θ的最小值为30°分析:选A 过A 作AM ⊥BC ,AO ⊥平面BCD ,垂足为O ,连接OM ,则∠AMO 为二面角A -BC -D 的平面角,∴∠AMO =60°,在直线BC 上任取一点P ,连接OP ,AP ,则∠APO 为直线AP 与平面BCD 所成的角,即∠APO =θ,∵AP ≥AM ,AM ·sin60°=AO ,AP ·sin θ=AO ,∴sinθ≤sin60°,即θ的最大值为60°.应选A.3.(2018·宁波五校联考)如图,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点E是AB的中点,点F是BC的中点,将△AED,△DCF分别沿DE,DF折起,使A,C两点重合于点A′,连接EF,A′B.(1)求证:A′D⊥EF;(2)求直线A′D与平面EFD所成角的正弦值.解:(1)证明:在正方形ABCD中,有AD⊥AE,CD⊥CF,则A′D⊥A′E,A′D⊥A′F,又A′E∩A′F=A′,∴A′D⊥平面A′EF,又EF?平面A′EF,∴A′D⊥EF.(2)连接BD交EF于点G,连接A′G∵在正方形ABCD中,点E是AB的中点,点F是BC的中点,∴BE=BF,DE=DF,∴点G为EF的中点,且BD⊥EF.∵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A′E=A′F=1,∴A′G⊥EF,EF⊥平面A′GD,∴A′在面EFD的射影在BD上,则∠A′DG直线A′D与平面EFD所成角,由(1)可得A′D⊥A′G,∴△A′DG为直角三角形∵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BD=22,EF=2,∴=2,=22-2=32,BG 2 DG 2 22 2 9 2 又A′D=2,∴A′G=DG-A′D =2-4=2,2′ 2 1∴sin∠A′DG=DG= 3 2 =3,21∴直线A′D与平面EF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一抓基础,多练小题做到眼疾手快1.设α,β为两个不一样的平面,直线l?α,则“l⊥β”是“α⊥β”成立的( ) A.充分不用要条件B.必需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用要条件分析:选A依题意,由l⊥β,l?α可以推出α⊥β;反过来,由α⊥β,l? α不可以推出l⊥β.所以“l⊥β”是“α⊥β”成立的充分不用要条件,应选A.2.(2018·东阳模拟)以下命题中错误的选项是( )A.假如平面α⊥平面γ,平面β⊥平面γ,α∩β=l,那么l⊥γB.假如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必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βC.假如平面α⊥平面β,过α内任意一点作交线的垂线,那么此垂线必垂直于βD.假如平面α不垂直于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必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β分析:选C由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可知,若该垂线不在平面α内,则此垂线与平面β不必定垂直.故消除C.3.(2019·绍兴一中模拟)设m,n是两条不一样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一样的平面,给出以下四个命题:β∥γ,故①若α∥β,α∥γ,则β∥γ;②若α⊥β,m∥α,则m⊥β;③若m⊥α,m∥β,则α⊥β;④若m∥n,n?α,则m∥α.此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分析:选A对于①,若α∥β,α∥γ,依据面面平行的性质简单获取①正确;对于②,若α⊥β,m∥α,则m与β可能平行、订交或m? β,故②错误;对于③,若m⊥α,m∥β,则可以在β内找到一条直线n与m平行,所n⊥α,故以α⊥β,故③正确;对于④,若m∥n,n?m? α,故④错误.应选 A.α,则m与α可能平行或4.已知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AD⊥BC,AD⊥BD,且△BCD是锐角三角形,则必有( )A .平面 ABD ⊥平面ADCB .平面ABD ⊥平面ABC C .平面⊥平面BDCD .平面⊥平面BDCADCABC 分析:选C ∵AD ⊥BC ,AD ⊥BD ,BC ∩BD =B ,∴AD ⊥平面BDC ,又AD ?平面ADC ,∴平面ADC ⊥平面BDC .5.一平面垂直于另一平面的一条平行线,则这两个平面的地址关系是________. 分析: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知,该面必有向来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再依据“两平行线 中一条垂直于一平面,另一条也垂直于该平面”得出两个平面垂直订交.答案:垂直订交二保高考,全练题型做到高考达标1.(2018·青岛质检)设a ,b 是两条不一样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一样的平面,则能得出a ⊥b 的是()A .a ⊥α,b ∥β,α⊥βB .a ⊥α,b ⊥β,α∥βC .a ?α,b ⊥β,α∥βD .a ?α,b ∥β,α⊥β分析:选C 对于C 项,由α∥β,a ?α可得a ∥β,又b ⊥β,得a ⊥b ,应选C.2. 如图,在Rt △ABC 中,∠ABC =90°,P 为△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PA ⊥平面,则四周体 P - 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 ( )ABCABCA .4B .3C .2D .1分析:选A 由⊥平面可得△,△是直角三角形,且 ⊥ .又∠ =PAABCPACPAB PABC ABC90°,所以△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 BC ⊥平面PAB ,所以BC ⊥PB ,即△PBC 为直角三角形,故四周体P -ABC 中共有4个直角三角形.3.(2018·湖州模拟)设, b 是夹角为30°的异面直线,则满足条件“a?α, ?β,ab且α⊥β”的平面α,β()A .不存在B .有且只有一对C .有且只有两对D .有无数对分析:选D 过直线a 的平面α有无数个,当平面α与直线b 平行时,两直线的公垂 线与b 确立的平面β⊥α,当平面α与b 订交时,过交点作平面 α的垂线与b 确立的平 面β⊥α.应选D.4.(2018·吉林实验中学测试)设a ,b ,c 是空间的三条直线, α,β是空间的两个平面,则以下命题中,抗命题不成立的是()A .当c ⊥α时,若c ⊥β,则α∥βB .当b ?α时,若b ⊥β,则α⊥βC .当?α,且c 是 a 在α内的射影时,若⊥ ,则 a ⊥bbbcD .当b ?α,且c ?α时,若c ∥α,则b ∥c分析:选BA的抗命题为:当c⊥α时,若α∥β,则c⊥β.由线面垂直的性质知c⊥β,故A正确;B的抗命题为:当b?α时,若α⊥β,则b⊥β,明显错误,故B错误;C的抗命题为:当b?α,且c是a在α内的射影时,若a⊥b,则b⊥c.由三垂线逆定理知b⊥c,故C正确;D的抗命题为:当b?α,且c?α时,若b∥c,则c∥α.由线面平行判判定理可得c∥α,故D正确.5.(2019·杭州模拟)在三棱锥P-ABC中,PA⊥底面ABC,∠BAC=120°,AB=AC=1,PA=2,则直线PA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2 5 2 2A. 5B. 35 1C.5D.3分析:选D ∵PA⊥底面ABC,∴PA⊥AB,PA⊥AC,即∠PAB=∠PAC=90°,又∵AB=AC,PA=PA,∴△PAB≌△PAC,∴PB=PC.取BC的中点D,连接AD,PD,∴PD⊥BC,AD⊥BC,又∵PD∩AD=D,∴BC⊥平面PAD,∵BC?平面PBC,∴平面PAD⊥平面PBC,过A作AO⊥PD于O,易得AO⊥平面PBC,∴12,则PD=2 2∠APD就是直线PA与平面PBC所成的角.在Rt△PAD中,AD=2,PA=PA+AD 3 AD 1=,则sin∠APD==.应选D.2 PD 36.如图,已知∠BAC=90°,PC⊥平面ABC,则在△ABC,△PAC的边所在的直线中,与PC垂直的直线有____________;与AP垂直的直线有________.分析:∵PC⊥平面ABC,∴PC垂直于直线AB,BC,AC.∵AB⊥AC,AB⊥PC,AC∩PC=C,∴AB⊥平面PAC,又∵AP?平面PAC,∴AB⊥AP,与AP垂直的直线是AB.答案:AB,BC,ACAB7.以以下图,在四棱锥P -中,⊥底面,且底面各边都相ABCD PA ABCD等,M是PC上的一动点,当点M满足________时,平面MBD⊥平面PCD.(只要填写一个你以为是正确的条件即可)分析:连接AC,BD,则AC⊥BD,∵ PA ⊥底面ABCD ,∴PA ⊥BD . 又PA ∩AC =A ,∴BD ⊥平面PAC ,∴BD ⊥PC .∴当DM ⊥PC (或BM ⊥PC )时,即有PC ⊥平面MBD . 而PC ?平面PCD ,∴平面MBD ⊥平面PCD . 答案:DM ⊥PC (或BM ⊥PC )8. 如图,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棱长为2,AC =BC =1,∠ACB = 90°,D 是A 1B 1的中点,F 是BB 1上的动点,AB 1,DF 交于点E .要使AB 1 ⊥平面C 1DF ,则线段B 1F 的长为________.分析:设B 1F =x ,因为AB 1⊥平面C 1DF ,DF ?平面C 1DF ,所以AB 1⊥DF . 由已知可以得A 1B 1=2,1设Rt △AA 1B 1斜边AB 1上的高为h ,则DE =2h . 又2× 2= × 22+22,所以 h = 23 , = 3.h3 DE 3在Rt △DB 1E 中,B 1E =22-326=.23 6 由面积相等得6 ×22 22,得x16 x += 2 x =.22即线段1的长为1.BF21答案:29.(2019·杭州十校联考)如图,已知四棱锥S -ABCD 是由直角梯形ABCS 沿着CD 折叠而成的,此中SD =DA =AB =BC =1,AD ∥BC ,AB ⊥AD ,且二面角S -CD -A 的大小为120°.(1) 求证:平面ASD ⊥平面ABCD ;(2) 设侧棱SC 和底面ABCD 所成的角为θ,求θ的正弦值. 解:(1)证明:由题意可知CD ⊥SD ,CD ⊥AD . ∵ AD ∩SD =D ,∴CD ⊥平面ASD .又∵CD ?平面ABCD ,∴平面ASD ⊥平面ABCD .(2)如图,过点S作SH⊥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H,连接CH.∵平面ASD⊥平面ABCD,平面ASD∩平面ABCD=AD,∴SH⊥平面ABCD,∴∠SCH为侧棱SC和底面ABCD所成的角,即∠SCH=θ.由(1)可知∠ADS为二面角S-CD-A的平面角,则∠ADS=120°.在Rt△SHD中,∠SDH=180°-∠ADS=180°-120°=60°,SD=1,则SH=SD sin60°3=2.在Rt△SDC中,∠SDC=90°,SD=CD=1,∴SC=2.在Rt△SHC中,sin θ=SH 3 6 ==,SC 2 2 46即θ的正弦值为4.10.如图,在斜三棱柱ABC-A1B1C1中,侧面A1ACC1是菱形,∠A1AC=60°.在底面ABC中,∠BAC=90°,M为BC的中点,过A1,B1,M三点的平面交AC于点N.(1)求证:A1N⊥AC;(2)若B1M⊥BC,求直线B1C与平面A1B1MN所成角的大小.解:(1)证明:由题意,因为平面ABC∥平面A1B1C1,平面A1B1MN∩平面ABC=MN,平面A1B1MN∩平面A1B1C1=A1B1,所以MN∥A1B1.因为AB∥A1B1,所以MN∥AB.又M为BC的中点,所以N为AC的中点.又四边形A1ACC1是菱形,∠A1AC=60°,所以A1N⊥AC.(2)由(1)知,AC⊥A1N.因为∠BAC=90°,所以AB⊥AC.又MN∥AB,所以AC⊥MN.因为MN∩A1N=N,MN?平面A1B1MN,A1N?平面A1B1MN,所以AC⊥平面A1B1MN.连接B 1N ,则∠CB 1N 即为直线B 1C 与平面A 1B 1MN 所成的角. 设1=2,则 =,AAa CNa因为BM ⊥BC ,M 为BC 的中点,所以BB =BC =2a ,111在△B 1NC 中,sin ∠CB 1N =CN a11=2=2,BC a所以∠CB 1N =30°,故直线B 1C 与平面A 1B 1MN 所成角的大小为30°.三登台阶,自主选做志在冲刺名校1.(2018·杭州高三检测)已知三棱锥S -ABC 的底面ABC 为正三角形,SA <SB <SC ,平面SBC ,SCA ,SAB 与平面ABC 所成的锐二面角分别为α1,α2,α3,则()A .α1<α2B .α1>α2C .α2<α3D .α2>α3分析:选A 如图①,作 SO ⊥平面ABC ,垂足为O ,连接AO ,BO ,CO .由SA <SB <SC , 得< < .过点O 分别向,,作垂线,垂足记为,,,连接 ,,,OAOBOCBC ACABDEFSDSESF则tan α1= SOSO α3= SO<<,且△为正三角形,故点,tan α2=,tan.因为ODOEOFOAOBOCABCO 所在地域如图②中暗影部分(不包含界限)所示,此中G 为△ABC 的重心.由图②可得OE <,与的大小不确立,所以 tan α2>tan α1,tanα2与tanα3的大小不确立,又ODOFOEα 1 ,α,α3 均为锐角,所以α>α,α与α3 的大小不确立.应选 A.22122.(2019·台州三区联考)如图,已知菱形 ABCD 的对角线AC ,BD 订交于点 O ,将菱形沿对角线折起,使得平面⊥平面,若点 N 是上的动点,当线段最短ABCDACACDABCBDON时,二面角N -AC -B 的余弦值为()A .01B.2 23C.2D.2分析:选C 易知OB =OD ,所以当N 为BD 的中点时,线段 ON 最短,因为AC ⊥OB ,AC⊥,∩=,所以⊥平面,所以⊥,又⊥,所以∠即为二面角--ODOBODOAC BOD ONAC OBACBON NACB的平面角.因为平面ACD⊥平面ABC,OD⊥AC,所以OD⊥OB,所以△BO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所以∠BON=45°,所以二面角N-AC-B的余弦值为2.3.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平行四边形,∠BCD=135°,侧面PAB⊥底面ABCD,∠BAP=90°,AB=AC=PA=4,E为BC的中点,点M在线段PD上.(1) 若ME∥平面PAB,确立M的地址并说明原由;(2) 若直线EM与平面PBC所成的角和直线EM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相等,求PM的值.PD解:(1)当M为PD的中点时,EM∥平面PAB.原由以下:因为M为PD的中点,设F为AD的中点,连接EF,MF.所以MF∥PA.又因为MF?平面PAB,PA?平面PAB,所以MF∥平面PAB.同理,可得EF∥平面PAB.又因为MF∩EF=F,MF?平面MEF,EF?平面MEF,所以平面MEF∥平面PAB.又因为ME?平面MEF,所以ME∥平面PAB.(2)设PM=a,因为平面PAB⊥平面ABCD,平面PAB∩平面ABCD=AB,∠BAP=90°,所以PA⊥平面ABCD,又AB=AC=AP=4,∠BCD=135°,所以AB⊥AC,BC=AD=42,PD=43,过点M作MF⊥AD于点F,则MF⊥平面ABCD,连接EF,则EF为ME在平面ABCD上的射影,所以∠MEF为ME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α.43-a在Rt△PAD中,PD=43,MF=,3MF12-3a得sinα==.ME3ME又设ME与平面PBC所成的角为β,过点M作MN⊥PA于点N,则MN∥平面PBC,∴M,N到平面PBC的距离相等,设为d,由V N-PBC=V C-PBN,得S△PBC×d=S△PBN×4,即3×(4 2) 2×d=1×a×4×4,解得d=a,4 2 3 3所以sin β=d a=. ME3ME由sinα=sin β,得12-3a=a,解得a=6 3-6,PM3-3∴=.PD 2命题点一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及表面积与体积1.(2018·浙江高考)某几何体的三视图以以下图(单位:cm),则该几何体的体积(单位:cm3) 是( )A.2B.4C.6D.8分析:选C由几何体的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底面为直角梯形,高为2的直四棱柱,直角梯形的两底边长分别为1,2 ,高为2,∴该几何体的体积1为V=2×(2+1)×2×2= 6.2.(2018·全国卷Ⅰ)某圆柱的高为2,底面周长为16,其三视图以以下图.圆柱表面上的点M在正视图上的对应点为A,圆柱表面上的点N在左视图上的对应点为B,则在此圆柱侧面上,从M到N的路径中,最短路径的长度为( )A.217B.25C.3D.2分析:选B 先画出圆柱的直观图,依据题图的三视图可知点M,N的地址如图①所示.圆柱的侧面睁开图及M,N的地址(N为OP的四均分点)如图②所示,连接MN,则图中1MN即为M到N的最短路径.∵ON=4×16=4,OM=2,2 2 2 2∴MN=OM+ON=2+4 =25.3.(2018·北京高考)某四棱锥的三视图以以下图,在此四棱锥的侧面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 )A.1 B.2C.3 D.4分析:选C 由三视图获取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以以下图,则PA⊥平面ABCD,四边形ABCD为直角梯形,PA=AB=AD=2,BC=1,所以PA⊥AD,PA⊥AB,PA⊥BC.又BC⊥AB,AB∩PA=A,所以BC⊥平面PAB.所以BC⊥PB.在△PCD中,PD=22,PC=3,CD=5,所以△PCD为锐角三角形.所以侧面中的直角三角形为△PAB,△PAD,△PBC,共3个.4.(2017·北京高考)某三棱锥的三视图以以下图,则该三棱锥的体积为( ) A.60B.30C.20D.10分析:选D 如图,把三棱锥A-BCD放到长方体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5,3,4 ,△BCD为直角三角形,直角边分别为5和3,三棱锥A-BCD11的高为4,故该三棱锥的体积V=3×2×5×3×4=10.5.(2018·天津高考)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除面ABCD外,该正方体其他各面的中心分别为点E,F,G,H,M(如图),则四棱锥M-EFGH的体积为______.分析:连接AD 1,CD 1,B 1A ,B 1C ,AC ,因为E ,H 分别为AD 1,CD 1的中点,所以EH ∥AC , 11 EH =2AC ,因为F ,G 分别为B 1A ,B 1C 的中点,所以 FG ∥AC ,FG =2AC ,所以EH ∥FG ,EH =FG ,所以四边形 EHGF 为平行四边形,又 EG =HF ,EH1=HG ,所以四边形 EHGF 为正方形,又点 M 到平面EHGF 的距离为2,所1 2 21 1以四棱锥M -EFGH 的体积为× ×=.32 2 121答案:127 6.(2018·全国卷Ⅱ)已知圆锥的极点为S ,母线SA ,SB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SA 与圆8锥底面所成角为45°,若△SAB 的面积为515,则该圆锥的侧面积为________.分析:如图,∵SA 与底面成45°角, ∴△SAO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设OA =r ,则SO =r ,SA =SB =2r .7在△SAB 中,cos ∠ASB =8,15∴ sin ∠ASB =8,1∴ S △SAB =2SA ·SB ·sin ∠ASB1 2 15 =2×(2r )×8=5 15,解得r =2 10,∴SA =2r =45,即母线长l =45, ∴S 圆锥侧=πrl =π×210×45=402π. 答案:402π命题点二组合体的“切”“接”问题1.(2018·全国卷Ⅲ)设 A ,B ,C ,D 是同一个半径为 4的球的球面上四点,△ ABC 为等边三角形且其面积为 93,则三棱锥 D -ABC 体积的最大值为()A .123B .183C .243D .543分析:选 B 由等边△ ABC 的面积为93,可得 3 42AB =93,所以AB =6,所以等边△3ABC 的外接圆的半径为r =3 AB =23.设球的半径为R ,球心到等边△ ABC 的外接圆圆心的距离为d ,则d =R 2-r 2=16-12=2.所以三棱锥D -ABC 高的最大值为2+4=6,所以三1棱锥D -ABC 体积的最大值为3×93×6=183.2.(2017·天津高考)已知一个正方体的全部极点在一个球面上,若这个正方体的表面 积为18,则这个球的体积为________.分析:由正方体的表面积为 18,得正方体的棱长为3. 设该正方体外接球的半径为,则2=3,=3,RRR 2434π 27 9π所以这个球的体积为3πR =3 ×8=2.9π答案:23.(2017·江苏高考)如图,在圆柱O 1O 2内有一个球O ,该球与圆柱的上、V 下底面及母线均相切.记圆柱O 1O 2的体积为V 1,球O 的体积为V 2,则1的值是V2________.分析:设球O 的半径为R ,因为球O 与圆柱O 1O 2的上、下底面及母线均相切,所以圆柱1π2的底面半径为、高为2,所以= R=.RRV 24323πR3答案:2命题点三 直线、平面平行与垂直的判断与性质1.(2018·全国卷Ⅲ)如图,矩形ABCD 所在平面与半圆弧CD 所M在平面垂直,是CD 上异于C ,D 的点.(1) 证明:平面AMD ⊥平面BMC .(2) 在线段AM 上能否存在点P ,使得MC ∥平面PBD ?说明原由.解:(1)证明:由题设知,平面CMD ⊥平面ABCD ,交线为CD .因为BC ⊥CD ,BC ?平面ABCD , 所以BC ⊥平面CMD ,又DM ?平面CMD ,所以BC ⊥DM .CD 为直径,因为M 为CD 上异于C ,D 的点,且 所以DM ⊥MC . 又BC ∩MC =C ,所以DM ⊥平面BMC .因为DM ?平面AMD ,所以平面AMD ⊥平面BMC .(2)当P为AM的中点时,MC∥平面PBD.证明以下:连接AC交BD于O.因为四边形ABCD为矩形,所以O为AC的中点.连接OP,因为P为AM中点,所以MC∥OP.又MC?平面PBD,OP?平面PBD,所以MC∥平面PBD.2.(2018·全国卷Ⅱ)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AB=BC=22,PA=PB=PC=AC=4,O为AC的中点.(1)证明:PO⊥平面ABC;(2)若点M在棱BC上,且MC=2MB,求点C到平面POM的距离.解:(1)证明:因为PA=PC=AC=4,O为AC的中点,所以PO⊥AC,且PO=23.连接OB,2因为AB=BC=2AC,所以△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1且OB⊥AC,OB=2AC=2.222所以PO+OB=PB,所以PO⊥OB.又因为AC∩OB=O,所以PO⊥平面ABC.(2)如图,作CH⊥OM,垂足为H,又由(1)可得PO⊥CH,且PO∩OM=O,所以CH⊥平面POM.故CH的长为点C到平面POM的距离.1242由题设可知OC=2AC=2,MC=3BC=3,∠ACB=45°,2 5 OC·MC·sin∠ACB45所以OM=3,CH=OM =5.所以点C 到平面的距离为 4 5 .POM 53.(2018·北京高考)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平面PAD⊥平面ABCD,PA⊥PD,PA=PD,E,F分别为AD,PB的中点.(1)求证:PE⊥BC;(2)求证:平面PAB⊥平面PCD;(3)求证:EF∥平面PCD.证明:(1)因为PA=PD,E为AD的中点,所以PE⊥AD.因为底面ABCD为矩形,所以BC∥AD,所以PE⊥BC.(2)因为底面ABCD为矩形,所以AB⊥AD.又因为平面PAD⊥平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AD,AB?平面ABCD,所以AB⊥平面PAD,因为PD?平面PAD,所以AB⊥PD.又因为PA⊥PD,AB∩PA=A,所以PD⊥平面PAB.因为PD?平面PCD,所以平面PAB⊥平面PCD.(3)如图,取PC的中点G,连接FG,DG.因为F,G分别为PB,PC的中点,1所以FG∥BC,FG=2BC.因为四边形ABCD为矩形,且E为AD的中点,1所以DE∥BC,DE=2BC.所以DE∥FG,DE=FG.所以四边形DEFG为平行四边形.所以EF∥DG.又因为EF?平面PCD,DG?平面PCD,所以EF∥平面PCD.4.(2018·江苏高考)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AA1=AB,AB1⊥B1C1.求证:(1)AB∥平面A1B1C;(2)平面ABB1A1⊥平面A1BC.证明:(1)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AB∥A1B1.因为AB?平面A1B1C,A1B1?平面A1B1C,所以AB ∥平面A 1B 1C .(2) 在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四边形ABB 1A 1为平行四边形.又因为AA 1=AB ,所以四边形ABB 1A 1为菱形,所以AB 1⊥A 1B .因为AB 1⊥B 1C 1,BC ∥B 1C 1, 所以AB 1⊥BC .因为A 1B ∩BC =B ,A 1B ?平面A 1BC ,BC ?平面A 1BC , 所以AB 1⊥平面A 1BC . 因为AB 1?平面ABB 1A 1,所以平面ABB 1A 1⊥平面A 1BC . 命题点四空间角度问题1.(2018·全国卷Ⅱ)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为棱CC 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E与CD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A.2 B.3 2257C.2D. 2分析:选C如图,连接,因为∥,所以异面直线AE 与CDBEAB CD所成的角为∠EAB 或其补角.在Rt △ABE 中,设AB =2,则BE = 5,则BE 5,所以异面直线5tan ∠EAB ==2 AE 与CD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AB22.(2018·全国卷Ⅰ)在长方体 ABCD -A 1B 1C 1D 1中,AB =BC =2,AC 1与平面BB 1C 1C 所成的角为30°,则该长方体的体积为()A .8B .6 2C .82D .83分析:选C如图,连接1, 1,.∵⊥平面 11,AC BC AC AB BBCC∴∠AC 1B 为直线AC 1与平面BB 1C 1C 所成的角,∴∠AC 1B =30°.又AB =BC =2,2°=4.在22在Rt △ABC 1中,AC 1=sin30Rt △ACC 1 中,CC 1=AC 1-AC =42-2+22 =22,∴V 长方体= · ·1=2×2×22=8 2.AB BCCC3.(2018·全国卷Ⅰ)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 1,每条棱所在直线与平面 α所成的角都相等,则α截此正方体所得截面面积的最大值为()。
2020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7章立体几何第5讲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理解析版
第5讲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考纲解读] 掌握线线、线面、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并能应用它们证明有关空间图形的垂直关系的简单命题.(重点、难点)[考向预测] 从近三年高考情况来看,本讲是高考的必考内容.预测2020年将会以以下两种方式进行考查:①以几何体为载体考查线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②根据垂直关系的性质进行转化.试题以解答题第一问直接考查,难度不大,属中档题型.1.直线与平面垂直 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2.平面与平面垂直 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3.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1)定义: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01射影所成的□02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2)范围:□03⎣⎢⎡⎦⎥⎤0,π2.4.二面角(1)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01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在二面角的棱上任取一点,以该点为垂足,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02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构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2)范围:□03[0,π]. 5.必记结论(1)若两条平行线中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2)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 (3)过空间任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 (4)过空间任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 (5)两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是把面面垂直转化为线面垂直.(6)两个相交平面同时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它们的交线也垂直于第三个平面.1.概念辨析(1)直线l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则l⊥α.( )(2)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平面平行.( )(3)若两平面垂直,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4)若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β内的无数条直线,则α⊥β.( )答案(1)×(2)×(3)×(4)×2.小题热身(1)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A.如果平面α⊥平面β,且直线l∥平面α,则直线l⊥平面βB.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βC.如果平面α不垂直于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βD.如果平面α⊥平面γ,平面β⊥平面γ,α∩β=l,那么l⊥γ答案 A解析A错误,如图1所示,在长方体中α⊥β,l∥α,但l⊂β;B正确,设α∩β=l,则α内与l平行的直线都与β平行;C正确,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可知;D正确,如图2所示,在平面α内,作α与γ交线的垂线m,在平面β内作β与γ的交线的垂线n,由α⊥γ得m⊥γ,由β⊥γ得n⊥γ,所以m∥n.可推出m∥β,进而推出m∥l,所以l ⊥γ.(2)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O,M,N分别是线段BD,DD1,D1C1的中点,则直线OM与AC,MN的位置关系是( )A.与AC,MN均垂直B.与AC垂直,与MN不垂直C .与AC 不垂直,与MN 垂直D .与AC ,MN 均不垂直 答案 A解析 由AC ⊥平面BB 1D 1D 可得OM ⊥AC . 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2a . 则OM = a 2+2a2=3a ,MN =a 2+a 2=2a .ON =a 2+2a2=5a ,所以OM 2+MN 2=ON 2,所以OM ⊥MN .(3)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BC =2,AA 1=1,则AC 1与平面A 1B 1C 1D 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________.答案 13解析 连接A 1C 1,则∠AC 1A 1为AC 1与平面A 1B 1C 1D 1所成的角.因为AB =BC =2,所以A 1C 1=AC =22,又AA 1=1,所以AC 1=3,所以sin ∠AC 1A 1=AA 1AC 1=13. (4)已知PD 垂直于菱形ABCD 所在的平面,连接PB ,PC ,PA ,AC ,BD ,则一定互相垂直的平面有______对.答案 4解析 由于PD ⊥平面ABCD ,故平面PAD ⊥平面ABCD ,平面PDB ⊥平面ABCD ,平面PDC ⊥平面ABCD ,由于AC ⊥平面PDB ,平面PAC ⊥平面PDB ,共4对.题型一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角度1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1.(2018·全国卷Ⅰ)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2,AC1与平面BB1C1C所成的角为30°,则该长方体的体积为( )A.8 B.6 2C.8 2 D.8 3答案 C解析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连接BC1,根据线面角的定义可知∠AC1B=30°,因为AB=2,ABBC1=tan30°,所以BC1=23,从而求得CC1=BC21-BC2=22,所以该长方体的体积为V=2×2×22=8 2.故选C.角度2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2.(2018·全国卷Ⅱ)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AB=BC=22,PA=PB=PC=AC=4,O为AC的中点.(1)证明:PO⊥平面ABC;(2)若点M在棱BC上,且MC=2MB,求点C到平面POM的距离.解(1)证明:因为AP=CP=AC=4,O为AC的中点,所以OP⊥AC,且OP=2 3.连接OB ,因为AB =BC =22AC ,所以△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OB ⊥AC ,OB =12AC =2.由OP 2+OB 2=PB 2知OP ⊥OB .由OP ⊥OB ,OP ⊥AC ,AC ∩OB =O ,知PO ⊥平面ABC .(2)作CH ⊥OM ,垂足为H .又由(1)可得OP ⊥CH ,所以CH ⊥平面POM . 故CH 的长为点C 到平面POM 的距离.由题设可知OC =12AC =2,CM =23BC =423,∠ACB =45°.所以OM =253,CH =OC ·MC ·sin∠ACB OM =455.所以点C 到平面POM 的距离为455.1.求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步骤(1)寻找过斜线上一点与平面垂直的直线.(2)连接垂足和斜足得到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斜线与其射影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即为所求的角.(3)把该角归结在某个三角形中,通过解三角形,求出该角. 2.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常用方法(1)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这是主要证明方法.(2)利用“两平行线中的一条与平面垂直,则另一条也与这个平面垂直”. (3)利用“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则与另一个也垂直”. (4)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1.已知一个正四棱柱的体对角线长为6,且体对角线与底面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33,则该四棱柱的表面积为________.答案10解析如图可知,BD=6×33=2,DD1=BD21-BD2=6-2=2,底面边长AB=2×22=1,所以所求表面积为4AA1·AB+2AB2=4×2×1+2×12=10.2.如图,S是Rt△ABC所在平面外一点,且SA=SB=SC,D为斜边AC的中点.(1)求证:SD⊥平面ABC;(2)若AB=BC,求证:BD⊥平面SAC.证明(1)如图所示,取AB的中点E,连接SE,DE,在Rt△ABC中,D,E分别为AC,AB的中点.∴DE∥BC,∴DE⊥AB,∵SA=SB,∴SE⊥AB.又SE∩DE=E,∴AB⊥平面SDE.又SD⊂平面SDE,∴AB⊥SD.在△SAC中,∵SA=SC,D为AC的中点,∴SD⊥AC.又AC∩AB=A,∴SD⊥平面ABC.(2)由于AB=BC,则BD⊥AC,由(1)可知,SD⊥平面ABC,又BD⊂平面ABC,∴SD⊥BD,又SD∩AC=D,∴BD⊥平面SAC.题型二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1.如图,AB是⊙O的直径,PA垂直于⊙O所在平面,C是圆周上不同于A,B两点的任意一点,且AB=2,PA=BC=3,则二面角A-BC-P的大小为________.答案60°解析因为AB为⊙O的直径,所以AC⊥BC,又因为PA⊥平面ABC,所以PA⊥BC,可求得BC⊥PC,所以∠PCA为二面角A-BC-P的平面角.因为∠ACB=90°,AB=2,PA=BC=3,所以AC =1,所以在Rt △PAC 中,tan ∠PCA =PA AC= 3.所以∠PCA =60°.2. 如图,已知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PAD 是正三角形,平面PAD ⊥平面ABCD ,E ,F ,G 分别是PD ,PC ,BC 的中点.(1)求证:平面EFG ⊥平面PAD ;(2)若M 是线段CD 上一点,求三棱锥M -EFG 的体积. 解 (1)证明:因为平面PAD ⊥平面ABCD , 平面PAD ∩平面ABCD =AD ,CD ⊂平面ABCD ,且CD ⊥AD ,所以CD ⊥平面PAD .又因为在△PCD 中,E ,F 分别是PD ,PC 的中点, 所以EF ∥CD ,所以EF ⊥平面PAD .因为EF ⊂平面EFG ,所以平面EFG ⊥平面PAD .(2)因为EF ∥CD ,EF ⊂平面EFG ,CD ⊄平面EFG ,所以CD ∥平面EFG ,因此CD 上的点M 到平面EFG 的距离等于点D 到平面EFG 的距离, 所以V 三棱锥M -EFG =V 三棱锥D -EFG ,取AD 的中点H ,连接GH ,EH ,FH ,则EF ∥GH , 因为EF ⊥平面PAD ,EH ⊂平面PAD ,所以EF ⊥EH . 于是S △EFH =12EF ×EH =2=S △EFG ,因为平面EFG ⊥平面PAD ,平面EFG ∩平面PAD =EH ,△EHD 是正三角形,所以点D 到平面EFG 的距离等于正三角形EHD 的高,即为 3.所以三棱锥M -EFG 的体积V 三棱锥M -EFG =V 三棱锥D -EFG =13×S △EFG ×3=233.结论探究1 在举例说明1条件下,求证:平面PAC ⊥平面PBC . 证明 因为PA 垂直于⊙O 所在平面,BC 在⊙O 所在平面内,所以BC ⊥PA .因为AB 是⊙O 的直径,C 是圆周上不同于A ,B 的两点. 所以BC ⊥AC ,又PA ∩AC =A , 所以BC ⊥平面PAC ,又BC ⊂平面PBC . 所以平面PAC ⊥平面PBC .结论探究2 在举例说明1条件下,求二面角A -PB -C 的正切值.解 过A 作AF ⊥PC ,垂足为F , 过F 作FE ⊥PB ,垂足为E ,连接AE , 由举例说明1易得BC ⊥平面PAC . 又AF ⊂平面PAC , 所以AF ⊥BC .又PC ∩BC =C ,所以AF ⊥平面PBC . 所以PB ⊥AF ,又PB ⊥EF ,AF ∩EF =F , 所以PB ⊥平面AEF ,所以∠AEF 为二面角A -PB -C 的平面角, 在Rt △PAC 中,AC =1,PA =3,∠PAC =90°. 所以tan ∠PCA =PA AC=3,∠PCA =60°, 所以CF =1×cos60°=12,AF =1×sin60°=32.在Rt △PBC 中,PC =2,BC =3,∠PCB =90°,PB =7. 由△PEF ∽△PCB 得EF BC =PF PB,所以EF3=327,EF =3327,在Rt△AEF中,tan∠AEF=AFEF=323327=73,即二面角A-PB-C的正切值为73.1.证明面面垂直的两种方法(1)定义法:利用面面垂直的定义,即判定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将证明面面垂直问题转化为证明平面角为直角的问题.(2)定理法: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证明其中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把问题转化成证明线线垂直加以解决.2.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1)定义法:在棱上取点,分别在两面内引两条射线与棱垂直,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如举例说明1.(2)垂线法:如图所示,作PO⊥β,垂足为β,作OA⊥l,垂足为A,连接PA,则∠PAO为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3)补棱法:针对在解构成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没有明确交线的求二面角问题时,要将两平面的图形补充完整,使之有明确的交线(称为补棱),然后借助前述的定义法或三垂线法解题.(4)射影面积法⎝⎛⎭⎪⎫cosθ=S射影S斜:二面角的图形中含有可求原图形面积和该图形在另一个半平面上的射影图形面积的都可利用射影面积公式⎝⎛⎭⎪⎫cosθ=S射影S斜求出二面角的大小.(5)向量法(最常用).(6)转化为线面角:如图,求α-l-β的二面角,即求AB与β所成的角.如图,三棱柱ABC-A1B1C1中,A1A⊥平面ABC,∠ACB=90°,M是AB的中点,AC=CB =CC1=2.(1)求证:平面A1CM⊥平面ABB1A1;(2)求点M到平面A1CB1的距离.解(1)证明:由A1A⊥平面ABC,CM⊂平面ABC,则A1A⊥CM.∵AC=CB,M是AB的中点,∴AB⊥CM.又A1A∩AB=A.∴CM⊥平面ABB1A1,又CM⊂平面A1CM,∴平面A1CM⊥平面ABB1A1.(2)设点M到平面A1CB1的距离为h,由题意可知A1C=CB1=A1B1=2MC=22,S△A1CB1=34×(22)2=23,S△A1MB1=12S四边形ABB1A1=12×2×22=2 2.由(1)可知CM⊥平面ABB1A1,得V C-A1MB1=13MC·S△A1MB1=V M-A1CB1=13h·S△A1CB1.∴点M 到平面A 1CB 1的距离h =MC ·S △A 1MB 1S △A 1CB 1=233.题型 三 平面图形的翻折问题(2018·全国卷Ⅰ)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M 中,AB =AC =3,∠ACM =90°,以AC 为折痕将△ACM 折起,使点M 到达点D 的位置,且AB ⊥DA .(1)证明:平面ACD ⊥平面ABC ;(2)Q 为线段AD 上一点,P 为线段BC 上一点,且BP =DQ =23DA ,求三棱锥Q -ABP 的体积.解 (1)证明:由已知可得∠BAC =90°,即AB ⊥AC . 又AB ⊥DA ,且AC ∩DA =A ,所以AB ⊥平面ACD . 又AB ⊂平面ABC ,所以平面ACD ⊥平面ABC . (2)由已知可得,DC =CM =AB =AC =3,DA =3 2. 又BP =DQ =23DA ,所以BP =2 2.作QE ⊥AC ,垂足为E ,则QE 綊13DC .由已知及(1)可得DC ⊥平面ABC ,所以QE ⊥平面ABC ,QE =1. 因此,三棱锥Q -ABP 的体积为V 三棱锥Q -ABP =13×QE ×S △ABP =13×1×12×3×22sin45°=1.平面图形翻折为空间图形问题的解题关键是看翻折前后线面位置关系的变化,根据翻折的过程找到翻折前后线线位置关系中没有变化的量和发生变化的量,这些不变的和变化的量反映了翻折后的空间图形的结构特征.解决此类问题的步骤为:(2018·合肥二检)如图1,在平面五边形ABCDE 中,AB ∥CE ,且AE =2,∠AEC =60°,CD =ED =7,cos ∠EDC =57.将△CDE 沿CE 折起,使点D 到P 的位置,且AP =3,得到如图2所示的四棱锥P -ABCE .(1)求证:AP ⊥平面ABCE ;(2)记平面PAB 与平面PCE 相交于直线l ,求证:AB ∥l . 证明 (1)在△CDE 中,∵CD =ED =7,cos ∠EDC =57,由余弦定理得CE =2.连接AC , ∵AE =2,∠AEC =60°, ∴AC =2.又AP =3,∴在△PAE 中,PA 2+AE 2=PE 2, 即AP ⊥AE . 同理,AP ⊥AC .∵AC ∩AE =A ,AC ⊂平面ABCE ,AE ⊂平面ABCE , ∴AP ⊥平面ABCE .(2)∵AB ∥CE ,且CE ⊂平面PCE ,AB ⊄平面PCE , ∴AB ∥平面PCE .又平面PAB ∩平面PCE =l ,∴AB ∥l .。
7.5直线、平面垂直判定及其性质解析
第五节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备考方向要明了]考什 么怎 么 考1.能以立体几何中的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垂直的有关性质和判定定理.2.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有关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1.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考查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及线面角的概念及求法.2.围绕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设计解答题,且多作为解答题中的某一问.如2012年广东T18(1),江苏T16(1),辽宁T18(1)等,也是高考对本节的主要考查形式.[归纳·知识整合]1.直线与平面垂直 (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直线l 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就说直线l 与平面α互相垂直. (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a 、b ⊂αa ∩b =Ol ⊥al ⊥b⇒l ⊥α 性质定理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a ⊥αb ⊥α⇒a ∥b[探究] 1.若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另一条与此平面是否垂直? 提示:垂直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1)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如图,∠P AO 就是斜线AP 与平面α所成的角.(2)线面角θ的范围:θ∈⎣⎡⎦⎤0,π2. [探究] 2.如果两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所成的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一定平行吗? 提示:不一定.可能平行、相交或异面. 3.二面角的有关概念(1)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2)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一点为端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4.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l ⊂βl ⊥α⇒α⊥β 性质定理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α⊥βl ⊂βα∩β=al ⊥a⇒l ⊥α[探究] 3.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平面是否平行? 提示:不一定.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 4.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一定平行吗?提示:平行.可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及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推导出.[自测·牛刀小试]1.直线a ⊥平面α,b ∥α,则a 与b 的关系为( ) A .a ⊥b ,且a 与b 相交 B .a ⊥b ,且a 与b 不相交 C .a ⊥bD .a 与b 不一定垂直解析:选C ∵a ⊥α,b ∥α,∴a ⊥b ,但不一定相交.2.线段AB 的长等于它在平面α内射影长的2倍,则AB 所在直线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 )A .30°B .45°C .60°D .120°解析:选C 设AB =2,则其射影长为1,设AB 所在直线与平面α所成角为β,则cosβ=12,故β=60°. 3.(教材习题改编)PD 垂直于正方形ABCD 所在的平面,连接PB 、PC ,P A 、AC 、BD ,则一定互相垂直的平面有( )A .8对B .7对C .6对D .5对解析:选B 由于PD ⊥平面ABCD .故平面P AD ⊥平面ABCD ,平面PDB ⊥平面ABCD ,平面PDC ⊥平面ABCD ,平面PDA ⊥平面PDC ,平面P AC ⊥平面PDB ,平面P AB ⊥平面P AD ,平面PBC ⊥平面PDC ,共7对.4.设l ,m ,n 均为直线,其中m ,n 在平面α内,则“l ⊥α”是“l ⊥m 且l ⊥n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A ∵m ⊂α,n ⊂α,l ⊥α,∴l ⊥m 且l ⊥n .反之,若l ⊥m 且l ⊥n ,不一定有l ⊥α,因为直线m ,n 不一定相交.5.(教材习题改编)将正方形ABCD 沿AC 折成直二面角后,∠DAB =________.解析:如图所示,取AC 的中点O ,连接OD ,OB ,DB ,由条件知,OD ⊥OB ,设AD =1,则DB =OD 2+OB 2=1.所以△ADB 为正三角形, 故∠DAB =60°. 答案:60°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例1] (2012·陕西高考)如图所示,直三棱柱ABC -A1B 1C 1中,AB =AA 1,∠CAB =π2.(1)证明:CB 1⊥BA 1;(2)已知AB =2,BC =5,求三棱锥C 1-ABA 1的体积.[自主解答] (1)证明:如图,连接AB 1,∵ABC -A 1B 1C 1是直三棱柱,∠CAB =π2,∴AC ⊥平面ABB 1A 1, 故AC ⊥BA 1.又∵AB =AA 1,∴四边形ABB 1A 1是正方形, ∴BA 1⊥AB 1,又CA ∩AB 1=A , ∴BA 1⊥平面CAB 1,故CB 1⊥BA 1.(2)∵AB =AA 1=2,BC =5,∴AC =A 1C 1=1, 由(1)知,A 1C 1⊥平面ABA 1,∴VC 1-ABA 1=13S △ABA 1·A 1C 1=13×2×1=23.保持例题题设条件不变,试判断平面CB 1A 与平面AA 1B 1B 是否垂直? 解:由例(1)知,AC ⊥平面ABB 1A 1,而AC ⊂平面CB 1A ,∴面CB 1A ⊥面ABB 1A 1.———————————————————破解线面垂直关系的技巧(1)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把握空间垂直关系的判定与性质,注意平面图形中的一些线线垂直关系的灵活利用,这是证明空间垂直关系的基础.(2)由于“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因此整个证明过程围绕着线面垂直这个核心而展开,这是化解空间垂直关系难点的技巧所在.1.如图所示,已知P A ⊥矩形ABCD 所在平面,M ,N 分别是AB ,PC的中点.(1)求证:MN ⊥CD ; (2)若∠PDA =45°, 求证:MN ⊥平面PCD .证明:(1)如图所示,连接AC ,AN ,BN ,∵P A ⊥平面ABCD ,∴P A ⊥AC .在Rt △P AC 中,N 为PC 中点, ∴AN =12PC .∵P A ⊥平面ABCD ,∴P A ⊥BC .又BC ⊥AB ,P A ∩AB =A , ∴BC ⊥平面P AB .∴BC ⊥PB .从而在Rt △PBC 中,BN 为斜边PC 上的中线, ∴BN =12PC ,∴AN =BN .∴△ABN 为等腰三角形.又M 为底边AB 的中点,∴MN ⊥AB . 又∵AB ∥CD ,∴MN ⊥CD .(2)如图所示,连接PM ,CM ,∵∠PDA =45°,P A ⊥AD ,∴AP =AD .∵四边形ABCD 为矩形,∴AD =BC ,∴P A =BC .又∵M 为AB 的中点,∴AM =BM ,而∠P AM =∠CBM =90°,∴PM =CM .又∵N 为PC 的中点,∴MN ⊥PC .由(1)知,MN ⊥CD ,PC ∩CD =C ,∴MN ⊥平面PCD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例2] 如图所示,△ABC 为正三角形,EC ⊥平面ABC ,BD ∥CE ,EC =CA =2BD ,M 是EA 的中点.求证:(1)DE =DA ;(2)平面BDM ⊥平面ECA .[自主解答] (1)如图所示,取EC 中点F ,连接DF .∵EC ⊥平面ABC ,BD ∥CE , ∴DB ⊥平面ABC . ∴DB ⊥AB ,∴EC ⊥BC . ∵BD ∥CE ,BD =12CE =FC ,∴四边形FCBD 是矩形,∴DF ⊥EC . 又BA =BC =DF , ∴Rt △DEF ≌Rt △ADB , ∴DE =DA .(2)如图所示,取AC 中点N ,连接MN 、NB , ∵M 是EA 的中点,∴MN 綊12EC .由BD 綊12EC ,且BD ⊥平面ABC ,可得四边形MNBD 是矩形,于是DM ⊥MN ,∵DE =DA ,M 是EA 的中点,∴DM ⊥EA .又EA ∩MN =M ,∴DM ⊥平面ECA ,而DM ⊂平面BDM , ∴平面ECA ⊥平面BDM . ———————————————————面面垂直的性质应用技巧(1)两平面垂直,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这是把面面垂直转化为线面垂直的依据.运用时要注意“平面内的直线”.(2)两个相交平面同时垂直于第三个平面,那么它们的交线也垂直于第三个平面,此性质是在课本习题中出现的,在不是很复杂的题目中,要对此进行证明.2.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平面P AD ⊥平面ABCD ,AB=AD ,∠BAD =60°,E ,F 分别是AP ,AD 的中点.求证:(1)直线EF ∥平面PCD ; (2)平面BEF ⊥平面P AD .证明:(1)在△P AD 中,因为E ,F 分别为AP ,AD 的中点,所以EF ∥PD .又因为EF ⊄平面PCD ,PD ⊂平面PCD . 所以直线EF ∥平面PCD .(2)连接BD .因为AB =AD ,∠BAD =60°,所以△ABD 为正三角形.因为F 是AD 的中点,所以BF ⊥AD .因为平面P AD ⊥平面ABCD , BF ⊂平面ABCD ,平面P AD ∩平面ABCD =AD ,所以BF ⊥平面P AD .又因为BF ⊂平面BEF ,所以平面BEF ⊥平面P AD .线面角、二面角的求法[例3](2012·广东高考)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P A ⊥平面ABCD ,点E 在线段PC 上,PC ⊥平面BDE .(1)证明:BD ⊥平面P AC ;(2)若P A =1,AD =2,求二面角B -PC -A 的正切值. [自主解答] (1)证明:⎭⎪⎬⎪⎫PC ⊥平面BDE BD ⊂平面BDE ⇒PC ⊥BD .⎭⎪⎬⎪⎫P A ⊥平面ABCD BD ⊂平面ABCD ⇒P A ⊥BD .∵P A ∩PC =P ,P A ⊂平面P AC ,PC ⊂平面P AC , ∴BD ⊥平面P AC .(2)法一:如图所示,记BD 与AC 的交点为F ,连接EF .由PC ⊥平面BDE ,BE ⊂平面BDE ,EF ⊂平面BDE , ∴PC ⊥BE ,PC ⊥EF .即∠BEF 为二面角B -PC -A 的平面角. 由(1)可得BD ⊥AC ,所以矩形ABCD 为正方形,AB =AD =2,所以BF ⊥EF . AC =BD =22,BF =2,EF =32, 在Rt △P AC 中,P A =1,PC =P A 2+AC 2=3,又易证BC ⊥PB , Rt △P AB 中,PB =P A 2+AB 2=5,∴Rt △PBC 中PB ·BC =PC ·BE , 得BE =253.在Rt △PFE 中,FE =BE 2-BF 2=23, 所以二面角B -PC -A 的正切值为3.法二:以A 为原点,AB 、AD 、AP 的方向分别作为x 、y 、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设AB =b ,则A (0,0,0),B (b,0,0),C (b,2,0),D (0,2,0),P (0,0,1). 于是PC =(b,2,-1),DB =(b ,-2,0).因为PC ⊥DB ,所以PC ·DB =b 2-4=0,从而b =2.结合(1)可得DB =(2,-2,0)是平面APC 的法向量. 现设n =(x ,y ,z )是平面BPC 的法向量,则 n ⊥BC ,n ⊥PC ,即n ·BC =0,n ·PC =0. 因为BC =(0,2,0),PC =(2,2,-1), 所以2y =0,2x -z =0.取x =1,则z =2,n =(1,0,2). 令θ=〈n ,DB 〉,则cos θ=n ·DB |n ||DB |=25·22=110,sin θ=310,tan θ=3. 由图可得二面角B -PC -A 的正切值为3. ———————————————————空间角的找法(1)线面角找出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关键是作出垂线,确定垂足. (2)二面角二面角的大小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平面角的常见作法有: ①定义法;②垂面法.其中定义法是最常用的方法.3.(2013·温州检测)如图,DC ⊥平面ABC ,EB ∥DC ,AC =BC =EB =2DC =2,∠ACB =120°,P ,Q 分别为AE ,AB 的中点.(1)证明:PQ ∥平面ACD ;(2)求AD 与平面ABE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1)证明:因为P ,Q 分别为AE ,AB 的中点, 所以PQ ∥EB .又因为DC ∥EB ,因此PQ ∥DC ,PQ ⊄平面ACD ,DCC 平面ACD .从而PQ ∥平面ACD .(2)如图,连接CQ ,DP .因为Q 为AB 的中点,且AC =BC , 所以CQ ⊥AB .因为DC ⊥平面ABC ,EB ∥DC , 所以EB ⊥平面ABC .因此CQ ⊥EB ,AB ∩EB =B , 故CQ ⊥平面ABE . 由(1)有PQ ∥DC , 又因为PQ =12EB =DC ,所以四边形CQPD 为平行四边形. 故DP ∥CQ .因此DP ⊥平面ABE . ∠DAP 为AD 和平面ABE 所成的角.在Rt △DP A 中,AD =5,DP =1,sin ∠DAP =55. 因此AD 和平面ABE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55.1个转化——三种垂直关系的转化在证明两平面垂直时一般先从现有的直线中寻找平面的垂线,若这样的直线图中不存在,则可通过作辅助线来解决.如有平面垂直时,一般要用性质定理,在一个平面内作交线的垂线,使之转化为线面垂直,然后进一步转化为线线垂直.故熟练掌握“线线垂直”“面面垂直”间的转化条件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3种方法——“线面垂直”“线线垂直”和“面面垂直”的常用方法 (1)判定线面垂直的常用方法 ①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②利用“两平行线中的一条与平面垂直,则另一条也与这个平面垂直”. ③利用“一条直线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则与另一个也垂直”. ④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 (2)判定线线垂直的方法①定义:两条直线所成的角为90°; ②平面几何中证明线线垂直的方法;③线面垂直的性质:a ⊥α,b ⊂α⇒a ⊥b ; ④线面垂直的性质:a ⊥α,b ∥α⇒a ⊥b . (3)判定面面垂直的方法①利用定义:两个平面相交,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②判定定理:a ⊂α,a ⊥β⇒α⊥β.答题模板——空间位置关系的证明[典例] (2012山东高考·满分12分)如图,几何体E -ABCD 是四棱锥,△ABD 为正三角形,CB =CD ,EC ⊥BD .(1)求证:BE =DE ;(2)若∠BCD =120°,M 为线段AE 的中点,求证:DM ∥平面BEC .[快速规范审题]第(1)问1.审条件,挖解题信息观察条件:△ABD 为正三角形,CB =CD ,EC ⊥BD ――――――→取BD 中点O连接EO ,CO CO ⊥BD ――――――――→EC ∩CO =CBD ⊥平面EOC .2.审结论,明确解题方向 观察所求结论:求证BE =DE ――――――――――――――――→需证明△BDE 是等腰三角形应证明EO ⊥BD . 3.建联系,找解题突破口CB =CD ―――――――→O 为BD 中点CO ⊥BD ――――→EC ⊥BDBD ⊥平面EOC ――――――――――→OE ⊂平面EOCBD ⊥OE ―――――――→△BDE 是等腰三角形BE =DE . 第(2)问1.审条件,挖解题信息观察条件:△ABD 为正三角形∠BCD =120°,M 是AE 的中点―――――――――→取AB 的中点N ,连接DM ,DN ,MN MN ∥BE ,DN ⊥AB ,CB ⊥AB . 2.审结论,明确解题方向观察所求结论:DM ∥平面BEC ――――――――→需证面面平行或线线平行平面DMN ∥平面BEC 或DM 平行于平面BEC 内的一条线.3.建联系,找解题突破口结合条件与图形:法一 证明平面DMN ∥平面BEC ――――――――――――→由面面平行推证线面平行DM ∥平面BEC .法二 在平面BEC 内作辅助线EF ∥DM ――――――――――――→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DM ∥平面BEC . [准确规范答题](1)如图,取BD 的中点O ,连接CO ,EO . 由于CB =CD ,所以CO ⊥BD .⇨(1分) 又EC ⊥BD ,EC ∩CO =C , CO ,EC ⊂平面EOC , 所以BD ⊥平面EOC .⇨(2分) 因此BD ⊥EO . 又O 为BD 的中点, 所以BE =DE .⇨(3分)(2)法一:如图,取AB 的中点N ,连接DM ,DN ,MN . 因为M 是AE 的中点, 所以MN ∥BE .⇨(4分)又MN ⊄平面BEC ,BE ⊂平面BEC , 所以MN ∥平面BEC .⇨(5分) 又因为△ABD 为正三角形, 所以∠BDN =30°.⇨(6分)又CB =CD ,∠BCD =120°,因此∠CBD =30°.⇨(7分) 所以DN ∥BC .又DN ⊄平面BEC ,BC ⊂平面BEC , 所以DN ∥平面BEC .⇨(9分) 又MN ∩DN =N ,所以平面DMN ∥平面BEC .⇨(10分)由条件得出BD ⊥面EOC 时,易忽视EC ∩CO =C ,EC ⊂平面EOC 这一条件.证明MN ∥平面BEC 时,易忽视“MN ⊄平面BEC ,BE ⊂平面BEC ,而直接写出MN ∥平面BEC .”又DM ⊂平面DMN , 所以DM ∥平面BEC .⇨(12分)法二:如图,延长AD ,BC 交于点F ,连接EF .⇨(4分) 因为CB =CD ,∠BCD =120°, 所以∠CBD =30°.⇨(5分) 因为△ABD 为正三角形,所以∠BAD =60°,∠ABC =90°.⇨(7分) 因此∠AFB =30°, 所以AB =12AF .⇨(9分)又AB =AD ,所以D 为线段AF 的中点.⇨(10分) 连接DM ,由点M 是线段AE 的中点, 得DM ∥EF .又DM ⊄平面BEC ,EF ⊂平面BEC ,⇨(11分) 所以DM ∥平面BEC .⇨(12分)[答题模板速成]证明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 审清题分析条件,挖掘题目中平行与垂直关系⇒第二步 明确方确定问题方向,选择证明平行或垂直的⇒第三步 给出证利用平行垂直关系的判定或性质给出问题⇒第四步 反思回查看关键点、易漏点、检查使用定理时定理成立的条件是否遗漏,符号表达证明平面DMN ∥平面BEC 时,易漏步骤“MN ∩DN =N ”.意 向 方法,必要时添加辅助线明 的证明 顾是否准确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若直线a 与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垂直,则直线a 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 ) A .垂直 B .平行 C .相交D .不能确定解析:选D 直线a 与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垂直,则a 与α的位置关系为a ⊂α或a ∥α或a 与α相交,故选D.2.(2013·深圳模拟)已知直线m 、n 和平面α、β,若α⊥β,α∩β=m ,n ⊂α,要使n ⊥β,则应增加的条件是( )A .m ∥nB .n ⊥mC .n ∥αD .n ⊥α解析:选B 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当n ⊥m 时,有n ⊥β.故选B. 3.(2012·浙江高考)设l 是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 ) A .若l ∥α,l ∥β,则α∥β B .若l ∥α,l ⊥β,则α⊥β C .若α⊥β,l ⊥α,则l ⊥β D .若α⊥β,l ∥α,则l ⊥β解析:选B 对于选项A ,两平面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对于选项C ,直线l 可能在β内也可能平行于β;对于选项D ,直线l 可能在β内或平行于β或与β相交.4.(2013·鞍山模拟)已知直线l ⊥平面α,直线m ⊂平面β,给出下列命题:①α∥β⇒l ⊥m ;②α⊥β⇒l ∥m ;③l ∥m ⇒α⊥β;④l ⊥m ⇒α⊥β,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①③解析:选D⎭⎪⎬⎪⎫l ⊥αα∥β⇒⎭⎬⎫l ⊥βm ⊂β⇒l ⊥m故①正确,排除B 、C ,⎭⎪⎬⎪⎫α⊥βl ⊥α⇒l ∥β或l ⊂β. ∵m ⊂β,∴此时推不出l ∥m ,故②错,排除A ,故选D.5.在一个45°的二面角的一个面内有一条直线与二面角的棱成45°,则此直线与二面角的另一个面所成的角为( )A .30°B .45°C .60°D .90°解析:选A 如图所示,过A 作AC ⊥l 且交l 于点C ,过A 作AD 垂直β于点D ,于CD ,易证∠ACD =45°,连接BD ,则∠ABD 为所求线面角.设BC =a ,则AC =a ,AB =2a ,AD =22a ,所以sin ∠ABD =12,从而∠ABD =30°. 6.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AD =AB ,∠BCD =45°,∠BAD =90°,将△ABD 沿BD 折起,使平面ABD ⊥平面BCD ,构成三棱锥A -BCD ,则在三棱锥A -BCD 中,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平面ABD ⊥平面ABCB .平面ADC ⊥平面BDC C .平面ABC ⊥平面BDCD .平面ADC ⊥平面ABC解析:选D 在平面图形中CD ⊥BD ,折起后仍有CD ⊥BD ,由于平面ABD ⊥平面BCD ,故CD ⊥平面ABD ,CD ⊥AB .又AB ⊥AD ,故AB ⊥平面ADC .所以平面ABC ⊥平面ADC .D 选项正确.易知选项A 、B 、C 错误.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7.设l ,m ,n 为三条不同的直线,α为一个平面,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l ⊥α,则l 与α相交②若m ⊂α,n ⊂α,l ⊥m ,l ⊥n ,则l ⊥α ③若l ∥m ,m ∥n ,l ⊥α,则n ⊥α ④若l ∥m ,m ⊥α,n ⊥α,则l ∥n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为________.解析:①显然正确;对②,只有当m ,n 相交时,才能l ⊥α,故②错误;对③,由l ∥m ,m∥n⇒l∥n,由l⊥α得n⊥α,故③正确;对④,由l∥m,m⊥α⇒l⊥α,再由n⊥α⇒l∥n.故④正确.答案:①③④8.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P A⊥底面ABCD,且底面各边都相等,M是PC上的一动点,当点M满足________时,平面MBD⊥平面PCD.(只要填写一个你认为是正确的条件即可)解析:DM⊥PC(或BM⊥PC等)由定理可知,BD⊥PC.∴当DM⊥PC(或BM⊥PC)时,即有PC⊥平面MBD,而PC⊂平面PCD,∴平面MBD⊥平面PCD.答案:DM⊥PC(或BM⊥PC)9.如图P A⊥⊙O所在平面,AB是⊙O的直径,C是⊙O上一点,AE⊥PC,AF⊥PB,给出下列结论:①AE⊥BC;②EF⊥PB;③AF⊥BC;④AE⊥平面PBC,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解析:①AE⊂平面P AC,BC⊥AC,BC⊥P A⇒AE⊥BC,故①正确,②AE⊥PB,AF⊥PB⇒EF⊥PB,故②正确,③若AF⊥BC⇒AF⊥平面PBC,则AF∥AE与已知矛盾,故③错误,由①可知④正确.答案:①②④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10.(2012·山东高考)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B∥CD,∠DAB=60°,FC⊥平面ABCD,AE⊥BD,CB=CD=CF.(1)求证:BD⊥平面AED;(2)求二面角F-BD-C的余弦值.解:(1)证明:因为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B∥CD,∠DAB=60°,所以∠ADC=∠BCD =120°.又CB=CD,所以∠CDB=30°,因此∠ADB=90°,AD⊥BD,又AE ⊥BD ,且AE ∩AD =A ,AE ,AD ⊂平面AED , 所以BD ⊥平面AED .(2)法一:连接AC ,由(1)知AD ⊥BD ,所以AC ⊥BC .又FC ⊥平面ABCD ,因此CA ,CB ,CF 两两垂直,以C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CA ,CB ,CF 所在的直线为x 轴,y 轴,z 轴,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不妨设CB =1, 则C (0,0,0),B (0,1,0), D32,-12,0,F (0,0,1), 因此BD =⎝⎛⎭⎫32,-32,0,BF =(0,-1,1).设平面BDF 的一个法向量为m =(x ,y ,z ),则m ·BD =0,m ·BF =0, 所以x =3y =3z , 取z =1,则m =(3,1,1).由于CF =(0,0,1)是平面BDC 的一个法向量,则cos 〈m ,CF 〉=m ·CF |m||CF |=15=55,所以二面角F -BD -C 的余弦值为55. 法二:取BD 的中点G ,连接CG ,FG ,由于CB =CD ,因此CG ⊥BD ,又FC ⊥平面ABCD ,BD ⊂平面ABCD ,所以FC ⊥BD . 由于FC ∩CG =C ,FC ,CG ⊂平面FCG , 所以BD ⊥平面FCG , 故BD ⊥FG ,所以∠FGC 为二面角F -BD -C 的平面角.在等腰三角形BCD 中,由于∠BCD =120°, 因此CG =12CB ,又CB =CF , 所以GF =CG 2+CF 2=5CG , 故cos ∠FGC =55, 因此二面角F -BD -C 的余弦值为55.11.(2013·三明模拟)如图所示,已知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是直角梯形,AB ∥CD ,∠ABC =45°,DC =1,AB =2,P A ⊥平面ABCD ,P A =1.(1)求证:AB ∥平面PCD ; (2)求证:BC ⊥平面P AC ;(3)若M 是PC 的中点,求三棱锥M -ACD 的体积. 解:(1)由已知底面ABCD 是直角梯形,AB ∥DC , 又AB ⊄平面PCD ,CD ⊂平面PCD , ∴AB ∥平面PCD .(2)在直角梯形ABCD 中,过C 作CE ⊥AB 于点E , 则四边形ADCE 为矩形,∴AE =DC =1, 又AB =2,∴BE =1,在Rt △BEC 中,∠ABC =45°,∴CE =BE =1,CB =2, 则AC =AD 2+CD 2=2,∴AC 2+BC 2=AB 2,∴BC ⊥AC ,又P A ⊥平面ABCD ,∴P A ⊥BC , 又P A ∩AC =A ,∴BC ⊥平面P AC . (3)∵M 是PC 的中点,∴M 到平面ADC 的距离是P 到面ADC 距离的一半.V M -ACD =13S △ACD ·⎝⎛⎭⎫12P A =13×⎝⎛⎭⎫12×1×1×12=112.12.(2013·郑州模拟)如图,直角三角形BCD 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正三角形ABC 所在的平面,其中DC ⊥CB ,P A ⊥平面ABC ,DC =BC =2P A ,E 、F 分别为DB 、CB 的中点.(1)证明:AE ⊥BC ;(2)求直线PF 与平面BCD 所成的角. 解:(1)证明:连接EF ,AF .因为E 、F 分别是BD 、BC 的中点,所以EF ∥DC . 又DC ⊥BC ,所以EF ⊥BC .因为△ABC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BC ⊥AF .EF ∩AF =F 所以BC ⊥平面AEF ,又AE ⊂平面AEF ,故BC ⊥AE . (2)连接PE .因为平面BCD ⊥平面ABC , DC ⊥BC ,AF ⊥BC ,所以DC ⊥平面ABC ,AF ⊥平面BCD . 因为P A ⊥平面ABC ,P A =12DC ,所以P A 綊12DC .又因为EF 綊12DC ,所以EF 綊P A ,故四边形APEF 为矩形. 所以PE 綊AF . 所以PE ⊥平面BCD .则∠PFE 即为直线PF 与平面BCD 所成的角. 在Rt △PEF 中,因为PE =AF =32BC , EF =12DC =12BC ,所以tan ∠PFE =PEEF =3,故∠PFE =60°,即直线PF 与平面BCD 所成的角为60°.1.设b 、c 表示两条不重合的直线,α、β表示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b ⊂αc ∥α⇒b ∥c B.⎭⎪⎬⎪⎫b ⊂αb ∥c c ∥α C.⎭⎪⎬⎪⎫c ∥αc ⊥βα⊥β D.⎭⎪⎬⎪⎫c ∥αα⊥βc ⊥β 解析:选C 选项A 中的条件不能确定b ∥c ;选项B 中条件的描述也包含着直线c 在平面α内,故不正确;选项D 中的条件也包含着c ⊂β,c 与β斜交或c ∥β,故不正确.2.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四边形ABCD 是梯形,AD ∥BC ,AC ⊥CD ,E 是AA1上的一点.(1)求证:CD ⊥平面ACE ;(2)若平面CBE 交DD 1于点F ,求证:EF ∥AD . 证明:(1)因为ABCD -A 1B 1C 1D 1为直四棱柱, 所以AA 1⊥平面ABCD .因为CD ⊂平面ABCD ,所以AA 1⊥CD ,即AE ⊥CD . 因为AC ⊥CD ,AE ⊂平面AEC ,AC ⊂平面AEC , AE ∩AC =A ,所以CD ⊥平面AEC .(2)因为AD ∥BC ,AD ⊂平面ADD 1A 1,BC ⊄平面ADD 1A 1, 所以BC ∥平面ADD 1A 1.因为BC ⊂平面BCE ,平面BCE ∩平面ADD 1A 1=EF , 所以EF ∥BC .所以EF ∥AD .3.如图1,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AB =AD ,∠ABC =60°,E 是BC 的中点.如图2,将△ABE 沿AE 折起,使平面ABE ⊥平面AECD ,F 是CD 的中点,P 是棱BC 的中点,M 为AE 的中点.(1)求证:AE ⊥BD ;(2)求证:平面PEF ⊥平面AECD ; (3)若AB =2,求三棱锥P -CDE 的体积V .解:(1)证明:连接BM 、DM .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AB =AD ,∠ABC =60°,E 是BC 的中点,∴△ABE 与△ADE 都是等边三角形,∴BM ⊥AE ,DM ⊥AE .又BM ∩DM =M ,∴AE ⊥平面BDM .∵BD ⊂平面BDM ,∴AE ⊥BD .(2)证明:连接CM 交于EF 于点N ,连接PN .∵ME ∥FC ,且ME =FC ,∴四边形MECF 是平行四边形,∴N 是线段CM 的中点,∵P 是线段BC 的中点,∴PN ∥BM .由题意可知,BM ⊥平面AECD ,∴PN ⊥平面AECD .∵PN ⊂平面PEF ,∴平面PEF ⊥平面AECD .(3)由(2)可得,PN 为三棱锥P -CDE 的高,∵AB =2,∴BM =3,∴PN =12BM =32,由题意可知,△CDE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S △CDE =12×22×32=3, 故V =13S △CDE ·PN =13×3×32=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2019考纲考题考情1.直线与平面垂直(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就说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
(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续表1.与线面垂直相关的两个常用结论:(1)两平行线中的一条与平面垂直,则另一条也与这个平面垂直。
(2)一条直线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则与另一个平面也垂直。
2.三种垂直关系的转化:线线垂直判定定理性质线面垂直判定定理性质定理面面垂直一、走进教材1.(必修2P 73A 组T 1改编)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A .如果平面α⊥平面β,且直线l ∥平面α,则直线l ⊥平面βB .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βC .如果平面α不垂直于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βD .如果平面α⊥平面γ,平面β⊥平面γ,α∩β=l ,那么l ⊥γ解析 根据面面垂直的性质,知A 不正确,直线l 可能平行平面β,也可能在平面β内。
故选A 。
答案 A2.(必修2P 67练习T 2改编)在三棱锥P -ABC 中,点P 在平面ABC 中的射影为点O 。
(1)若PA =PB =PC ,则点O 是△ABC 的________心;(2)若PA ⊥PB ,PB ⊥PC ,PC ⊥PA ,则点O 是△ABC 的________心。
解析(1)如图,连接OA,OB,OC,OP,在Rt△POA,Rt△POB和Rt△POC中,PA=PB=PC,所以OA=OB=OC,即O为△ABC的外心。
(2)如图,延长AO,BO,CO分别交BC,AC,AB于H,D,G。
因为PC⊥PA,PB⊥PC,PA∩PB =P,所以PC⊥平面PAB,又AB⊂平面PAB,所以PC⊥AB,因为AB⊥PO,PO∩PC=P,所以AB⊥平面PGC,又CG⊂平面PGC,所以AB⊥CG,即CG为△ABC边AB上的高。
同理可证BD,AH分别为△ABC边AC,BC上的高,即O为△ABC的垂心。
答案(1)外(2)垂二、走近高考3.(2018·全国卷Ⅰ节选)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E,F分别为AD,BC的中点,以DF为折痕把△DFC折起,使点C到达点P的位置,且PF⊥BF。
证明:平面PEF⊥平面ABFD。
解由已知可得,BF⊥PF,BF⊥EF,PF∩EF=F,所以BF⊥平面PEF。
又BF⊂平面ABFD,所以平面PEF⊥平面ABFD。
4.(2017·全国卷Ⅰ节选)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CD,且∠BAP=∠CDP=90°。
证明:平面PAB⊥平面PAD。
证明由已知∠BAP=∠CDP=90°,得AB⊥AP,CD⊥PD。
由于AB∥CD,故AB⊥PD,从而AB⊥平面PAD。
又AB⊂平面PAB,所以平面PAB⊥平面PAD。
三、走出误区微提醒:①忽略线面垂直的条件致误;②忽视平面到空间的变化致误。
5.“直线a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是“直线a与平面α垂直”的________条件。
解析根据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知“直线a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不能推出“直线a与平面α垂直”,反之则可以,所以应是必要不充分条件。
答案必要不充分6.已知直线a,b,c,若a⊥b,b⊥c,则a与c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
解析若a,b,c在同一个平面内,由题设条件可得a∥c;若在空间中,则直线a与c 的位置关系不确定,平行、相交、异面都有可能。
答案平行、相交或异面7.已知直线a和平面α,β,若α⊥β,a⊥β,则a与α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
解析当a⊂α且a垂直于α,β的交线时,满足已知条件;若a⊄α,则a∥α。
故得a与α的位置关系为a∥α或a⊂α。
答案a∥α或a⊂α考点一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例1】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AB⊥AD,AC⊥CD,∠ABC =60°,PA=AB=BC,E是PC的中点。
证明:(1)CD⊥AE;(2)PD⊥平面ABE。
证明(1)在四棱锥P-ABCD中,因为PA⊥底面ABCD,CD⊂平面ABCD,所以PA⊥CD。
又因为AC⊥CD,PA∩AC=A,PA,AC⊂平面PAC,所以CD⊥平面PAC。
而AE⊂平面PAC,所以CD⊥AE。
(2)由PA=AB=BC,∠ABC=60°,可得AC=PA。
因为E是PC的中点,所以AE⊥PC。
由(1)知AE⊥CD,且PC∩CD=C,PC,CD⊂平面PCD,所以AE⊥平面PCD,而PD⊂平面PCD,所以AE⊥PD。
因为PA⊥底面ABCD,AB⊂平面ABCD,所以PA⊥AB。
又因为AB⊥AD,且PA∩AD=A,所以AB⊥平面PAD,而PD⊂平面PAD,所以AB⊥PD。
又因为AB∩AE=A,AB,AE⊂平面ABE,所以PD⊥平面ABE。
证明线面垂直的常用方法及关键1.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常用方法:(1)判定定理;(2)垂直于平面的传递性(a∥b,a ⊥α⇒b⊥α);(3)面面平行的性质(a⊥α,α∥β⇒a⊥β);(4)面面垂直的性质。
2.证明线面垂直的关键是证线线垂直,而证明线线垂直则需借助线面垂直的性质。
因此,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合理转化是证明线面垂直的基本思想。
【变式训练】S是Rt△ABC所在平面外一点,且SA=SB=SC,D为斜边AC的中点。
(1)求证:SD⊥平面ABC;(2)若AB=BC,求证:BD⊥平面SAC。
证明(1)如图所示,取AB的中点E,连接SE,DE,在Rt△ABC中,D、E分别为AC、AB的中点,所以DE∥BC,所以DE⊥AB,因为SA=SB,所以△SAB为等腰三角形,所以SE⊥AB。
又SE∩DE=E,所以AB⊥平面SDE。
又SD⊂平面SDE,所以AB⊥SD。
在△SAC中,SA=SC,D为AC的中点,所以SD⊥AC。
又AC∩AB=A,所以SD⊥平面ABC。
(2)由于AB=BC,则BD⊥AC,由(1)可知,SD⊥平面ABC,又BD⊂平面ABC,所以SD⊥BD,又SD∩AC=D,所以BD⊥平面SAC。
考点二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例2】(2018·江苏高考)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AA1=AB,AB1⊥B1C1。
求证:(1)AB∥平面A1B1C;(2)平面ABB1A1⊥平面A1BC。
解(1)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AB∥A1B1。
因为AB⊄平面A1B1C,A1B1⊂平面A1B1C,所以AB∥平面A1B1C。
(2)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四边形ABB1A1为平行四边形。
又因为AA1=AB,所以四边形ABB1A1为菱形,因此AB1⊥A1B。
又因为AB1⊥B1C1,BC∥B1C1,所以AB1⊥BC。
又因为A1B∩BC=B,A1B⊂平面A1BC,BC⊂平面A1BC,所以AB1⊥平面A1BC。
因为AB1⊂平面ABB1A1,所以平面ABB1A1⊥平面A1BC。
1.证明面面垂直的常用方法:(1)利用面面垂直的定义;(2)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转化为从现有直线中(或作辅助线)寻找平面的垂线,即证明线面垂直。
2.两个平面垂直问题,通常是通过“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过程来实现的。
【变式训练】(2019·唐山市摸底考试)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C⊥底面ABCD,ABCD 是直角梯形,AB ⊥AD ,AB ∥CD ,AB =2AD =2CD =2,E 是PB 的中点。
(1)求证:平面EAC ⊥平面PBC ; (2)若PC =2,求三棱锥C -PAB 的高。
解 (1)因为PC ⊥平面ABCD ,AC ⊂平面ABCD , 所以AC ⊥PC 。
因为AB =2,AD =CD =1, 所以AC =BC =2,所以AC 2+BC 2=AB 2,故AC ⊥BC 。
又BC ∩PC =C ,所以AC ⊥平面PBC 。
因为AC ⊂平面EAC , 所以平面EAC ⊥平面PBC 。
(2)由PC =2,PC ⊥CB , 得S △PBC =12×(2)2=1。
由(1)知,AC 为三棱锥A -PBC 的高。
易知Rt △PCA ≌Rt △PCB ≌Rt △ACB , 则PA =AB =PB =2,于是S △PAB =12×22sin60°=3。
设三棱锥C -PAB 的高为h ,则13S △PAB ·h =13S △PBC ·AC ,13×3h =13×1×2,解得h =63, 故三棱锥C -PAB 的高等于63。
考点三开放型问题【例3】如图所示,在直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DB =BC ,DB ⊥AC ,点M 是棱BB 1上一点。
(1)求证:B1D1∥平面A1BD。
(2)求证:MD⊥AC。
(3)试确定点M的位置,使得平面DMC1⊥平面CC1D1D。
解(1)证明:由直四棱柱,得BB1∥DD1,且BB1=DD1,所以BB1D1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B1D1∥BD。
而BD⊂平面A1BD,B1D1⊄平面A1BD,所以B1D1∥平面A1BD。
(2)证明:因为BB1⊥平面ABCD,AC⊂平面ABCD,所以BB1⊥AC。
又因为BD⊥AC,且BD∩BB1=B,所以AC⊥平面BB1D,而MD⊂平面BB1D,所以MD⊥AC。
(3)当点M为棱BB1的中点时,平面DMC1⊥平面CC1D1D。
证明如下:取DC的中点N,D1C1的中点N1,连接NN1交DC1于点O,连接OM。
因为N是DC中点,BD =BC,所以BN⊥DC。
又因为DC是平面ABCD与平面DCC1D1的交线,而平面ABCD⊥平面DCC1D1,所以BN⊥平面DCC1D1。
又可证得,O是NN1的中点,所以BM∥ON,且BM=ON,即BMON是平行四边形,所以BN∥OM,所以OM⊥平面CC1D1D,因为OM⊂平面DMC1,所以平面DMC1⊥平面CC1D1D。
1.求条件探索性问题的主要途径:(1)先猜后证,即先观察与尝试,猜出条件再证明;(2)先通过命题成立的必要条件探索出命题成立的条件,再证明充分性。
2.涉及点的位置探索性问题一般是先根据条件猜测点的位置再给出证明,探索点存在问题,点多为中点或三等分点中某一个,也可以根据相似知识找出点的位置。
【变式训练】如图所示,平面ABCD⊥平面BCE,四边形ABCD为矩形,BC=CE,点F 为CE的中点。
(1)证明:AE∥平面BDF;(2)点M为CD上任意一点,在线段AE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M⊥BE?若存在,确定点P的位置,并加以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证明:连接AC交BD于点O,连接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