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实习报告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实习报告

实习名称:青岛人文地理与城市规划实习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2015年 7 月 1 日

一、实习时间

2015年6月4日—2015年6月12日

二、实习路线

6月4-5日:去途

6月5日:青岛市中央商务区(CBD)

6月6日:第二海水浴场、海军博物馆、八大关建筑群

6月7日:青岛观象台、基督教堂、总督府旧址、天主教堂、栈桥6月8日:青岛港、黄岛区人民政府广场、金沙滩

6月9日:青岛规划展览馆、香港路沿街建筑群、五四广场

6月10日:崂山

6月11-12日:归途

三、实习目的

1、了解青岛现代城市规划历程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分析青岛德占时期的规划特点及其值得借鉴学习的内容;

3、了解青岛城市空间结构特征、存在的问题和规划对策;

4、熟悉青岛德式建筑分类和风格特点、掌握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5、掌握城市感知和城市景观评价方法,学会阅读城市;

6、了解CBD特征、演变历程及其设计方法;

7、掌握广场规划、滨水带规划、别墅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方法;

8、分析崂山风景区旅游资源特色及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9、理解胶州湾港口区位变迁的原因;

10、掌握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方法。

四、实习报告

(一)引言

在本次青岛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实习中,我们通过对青岛市城市各方面的考察,深入探究青岛的城市规划历程、现状及其以后的发展,同时也考察了一下青岛市的人文地理景观及其历史渊源、发展沿革、人文风情等各方面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综合得出以下这篇夹杂着讨论与思考的实习报告。

(二)青岛城市概况

青岛市,简称青,别称胶,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被誉为琴岛和岛城,位于中国北方海岸线的中部,西接广阔腹地,道教的发祥地之一。青岛也是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以及中国海洋科研及其产业开发中心城市,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青岛市同时也是中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8个国际会议城市”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国家质检总局山东检验检疫局、山东海事局等单位的总部均设于青岛。 2008年青岛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帆船比赛而成为奥运之城,同时也被誉为“世界帆船之都”。2009年青岛作为分赛场,成功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2011年1月,国务院批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青岛作为其核心区域和龙头城市。2009年、2011年被评为中国十佳宜居城市(榜首),2014年,青岛成功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2015年9月21日,世界休闲体育大会将于青岛举办。

(三)青岛城市规划历程及其影响

1、规划历程

青岛地区昔称胶澳。原系渔村,建制前已经发展为口岸,属即墨县管辖,1891年青岛建制。1897年11月,德帝国主义出兵侵占胶澳,青岛沦为德国殖民地。1900年开始制定城市规划,修建港口、建设工厂以及居住、行政等设施。1910年编制完成“城乡扩展规划”,初步奠定城市发展的基础。后经日、伪的多次规划建设至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前夕,城市规划已经扩展至沧口、台东一带,规划人口100万人,实际人口已达38.5万人。1949年解放以后至70年代末,青岛市历次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基本是在原有框架的基础上向东适当扩展,形成南宿北工、东宿西工的城市结构,城市用地扩展到98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00万人。1981年青岛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之一,随后又被确定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城市发展格局逐渐突破原先的带状模式。1992年,青岛市委市政府做出了“东部开发及行政中心东移”的战略部署,是青岛城市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平台。1995年编制的“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提出“一海两湾”的城市和产业布局发展思路。2010年4月,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加快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发展的决定,青岛市“挺进西海岸,构建新的经济发展重心”的战略随之实施,开发区开始承接青岛工业转型的历史重任。按照山东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半岛都市群”

发展战略,要以青岛为中心和龙头,建设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带动辐射的半岛经济圈。青岛发展要明显加快,实力要明显增强,质量要明显提高,要成为全国最有活力,最有吸引力和最有竞争力的城市之一。2004年,青岛开始编制新的规划,青岛市规划提出了“构建特色鲜明的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构想,初步确定了“三点布局、一线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陆海一体、指状辐射”的未来新青岛城市发展构想。以老市区为中心推动青岛、黄岛和红岛区域三大组团环湾发展;以滨海公路为轴线建设与中心城区紧密联系、功能互补、各具特色的卫星城功能区,以产业集聚、人口集中为着力点带动重点小城镇迅速扩大,推动周边县级市向都市新区方向发展,加快建设区域经济中心、信息中心、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和文化中心,构成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国际大城市框架。

2、效果及其影响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努力和不断发展,青岛市的城市规划依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P-1 青岛市规划模型

主要体现在居住、工作、休息、交通等市民生活方面。合理的规划使市民的生活更加快捷方便。政府加强了监管力度与投资力度,法律制度的健全,有法可依、依法执政,

新老城区正在协调发展,房价和社会治安得到调控和整治,医疗与教育事业的投资与监管力度逐步加大,城市新型卫生医疗服务体系正在得到完善,基本卫生服务水准得到提高,居民环境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居民自身的文化需求旺盛、文化素质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本地居民的居住环境和外地人员的居住用地需求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解决。交通方面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构筑立体交通网络,合理配置利用静态交通设施。城市“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在城市实际工作中得到贯彻,地铁等公共交通正在大规模营建,致力于缓解当前繁重冗杂的交通状况。交通安全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努力提高市民交通安全意识,构建交通安全教育网络。

P-2.1 青岛地铁规划图

除市区原有旅游资源得到大规模开发外,郊区旅游资源也得到大力开发。与旅游休憩相配套的其它行业也得到发展。当然这一切都基于合理的城市规划及正确的城市发展战略。

3、青岛德国殖民时代相关影响

青岛在德国占领时期,城市的发展才有真正意义上的起步。德国人在青岛的战略发展目标是一个逐渐明晰的过程。由最初的海军基地和储煤港变为主打其为德国在远东的贸易基地。一城、一港、一路、一海洋。德人是完全按照西方模式塑造一个具体而微的柏林城,西方资本主义繁荣时期的城市设计理念占有主导地位,在当时半殖民地中国显然具有超前的以市场为中心的综合城市功能。

⒈一个面向全世界的贸易自由港与自由地;

⒉一个以铁路横向分布南北纵横连结的山东与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与金融中心城市;

⒊一个风景优美、高效城市管理的宜于生活与创业的生态城市;

⒋一个有广大发展空间的可持续发展的海洋城市;

⒌一个全面开放、能吸纳中外文化精英、促进中西文化交融的文化城市。

⒍一个法治严明的文明城市。

这种建设初衷对青岛的格局产生了深远而长久的影响。也与如今青岛的目标有着某种相似的联系。另一个方面德占时期的建筑对于青岛也是一个宝贵的遗产。各种德占时期的建筑风格对现在人的研究有极大的帮助。以德国总督府为例,德意志传统住宅的形式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