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攻击特征描述的网络入侵检测模型
基于异常检测的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研究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创作者:凤呜大王*《少年中国说》节选gùjīn rìzhīzérèn ,bùzài tārén ,ér quán zàiwǒshào nián。
shào nián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zhìzéguózhì,shào nián fùzé guófù;shào nián qiáng zéguóqiáng ,shào nián dúlì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zéguódúlì; shào nián zìyóu zéguózìyóu ,shào nián jìn bùzéguójìn bù,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shào nián shèng yúōu zhōu zéguóshèng yúōu zhōu ,shào n ián xióng yúdìqiúzéguó xióng yú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dìqiú。
hóng rìchūshēng , qídào dàguāng。
基于机器学习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
基于机器学习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网络入侵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未经授权的个人或组织通过各种手段非法进入他人计算机系统,窃取、破坏或篡改信息的行为。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入侵事件日益多发,给个人和组织的信息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不断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基于机器学习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应运而生。
机器学习是一种人工智能的分支领域,它通过让计算机自动学习和适应数据,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果。
在网络入侵检测中,机器学习算法可以通过训练数据学习网络正常行为的模式,从而识别出异常或恶意的网络行为。
下面将介绍基于机器学习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基于机器学习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首先需要收集大量的网络数据作为训练样本。
这些数据包括网络流量数据、网络日志数据以及其他与网络行为相关的信息。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特征提取,可以建立一种描述网络行为的模型。
在训练阶段,机器学习算法会根据这些模型对网络数据进行学习和训练,以识别网络正常行为的模式。
在模型训练完成后,基于机器学习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应用于实际的网络环境中。
当有新的网络数据输入系统时,系统将会根据之前学习的模型,对网络数据进行分类。
如果某一网络数据与正常行为的差异较大,系统会将其判定为异常行为,可能是一次网络入侵尝试。
系统可以根据预设的规则和策略,对异常行为进行进一步分析和处理,以保护网络安全。
基于机器学习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首先,相比传统的基于规则的入侵检测系统,它能够通过学习数据建立模型,自动识别新的入侵行为,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其次,由于机器学习算法能够处理大规模数据,并从中学习到潜在的模式,因此可以更好地发现隐藏在海量数据中的入侵行为。
此外,基于机器学习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网络行为,快速响应入侵事件,提高网络安全的响应能力。
基于机器学习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通过从海量数据中分析恶意行为的模式,这种系统能够准确地识别出传统入侵检测系统所难以捕捉到的网络入侵行为。
基于异常检测算法的网络入侵检测研究
基于异常检测算法的网络入侵检测研究一、引言现代社会处处皆是网络,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均离不开网络。
然而网络的存在也给人类带来了新的安全威胁,网络入侵就是其中之一。
网络入侵可以导致重要数据泄露,网络系统崩溃等问题,给个人和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因此,研究网络入侵检测的方法是当今信息安全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网络入侵检测中,基于异常检测算法的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网络入侵检测的背景、原理和应用,并对现有的一些方法进行总结和比较,同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一些看法。
二、网络入侵检测的背景网络入侵检测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
从那时起,网络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早期的网络入侵检测技术主要基于特征检测(signature-based)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检测传入和传出网络流量中的已知网络攻击特征来发现并阻止攻击。
传统的特征检测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检测已知攻击,但无法对未知攻击进行检测,因此易受到零日漏洞攻击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基于异常检测的方法应运而生。
相比于传统的特征检测方法,基于异常检测的方法能够检测未知的攻击类型,增强了网络的安全性。
三、基于异常检测算法原理基于异常检测的入侵检测方法是一种统计学方法,主要思路是将系统中的恶意行为视为异常行为。
该方法通过建立系统模型来识别异常行为,该模型可以建立在单个主机或整个网络上。
通常,异常检测方法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来检测入侵:1. 网络流量网络流量是指在网络上的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数据量,这一维度所关注的是入侵针对的是网络上的传输数据。
例如,窃听、数据篡改等等网络入侵行为都会影响到网络流量,因此检测网络流量异常就可以发现入侵。
2. 网络拓扑网络拓扑是指网络的物理或逻辑结构,包括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和交互方式。
该检测维度主要关注内部入侵,例如多不在同一子网中的主机之间进行通信,这种交流是少有的,也不符合网络拓扑的正常流量规律。
[信管网]信息安全技术第六章-入侵检测技术
• 误用检测模型
如果入侵特征与正常的用户行能匹配,则系统 会发生误报;如果没有特征能与某种新的攻击 行为匹配,则系统会发生漏报
特点:采用特征匹配,滥用模式能明显降低错 报率,但漏报率随之增加。攻击特征的细微变 化,会使得滥用检测无能为力
• 入侵检测的分类(2)
按照数据来源:
基于主机:系统获取数据的依据是系统
Automated Response
首先,可以通过重新配置路由器和防火墙,拒绝那些来 自同一地址的信息流;其次,通过在网络上发送reset包 切断连接 但是这两种方式都有问题,攻击者可以反过来利用重新 配置的设备,其方法是:通过伪装成一个友方的地址来 发动攻击,然后IDS就会配置路由器和防火墙来拒绝这 些地址,这样实际上就是对“自己人”拒绝服务了 发送reset包的方法要求有一个活动的网络接口,这样它 将置于攻击之下,一个补救的办法是:使活动网络接口 位于防火墙内,或者使用专门的发包程序,从而避开标 准IP栈需求
信息分析
模式匹配 统计分析 完整性分析,往往用于事后分析
模式匹配
模式匹配就是将收集到的信息与已知的网络入侵 和系统误用模式数据库进行比较,从而发现违背 安全策略的行为
一般来讲,一种进攻模式可以用一个过程(如执 行一条指令)或一个输出(如获得权限)来表示。 该过程可以很简单(如通过字符串匹配以寻找一 个简单的条目或指令),也可以很复杂(如利用 正规的数学表达式来表示安全状态的变化)
VPN
防病毒
保护公网上的内部通信
针对文件与邮件,产品成熟
可视为防火墙上的一个漏洞
功能单一
入侵检测的起源(1)
1980年4月,James P. Anderson :《Computer
基于行为分析的入侵检测技术
基于行为分析的入侵检测技术入侵检测技术是网络安全领域中的重要一环,其目标是通过监测和分析网络中的行为来及时发现和防止未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传统的入侵检测系统主要基于特征检测和规则匹配,但这些方法往往对于未知的攻击形式无法及时做出反应。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基于行为分析的入侵检测技术逐渐崭露头角。
本文将对基于行为分析的入侵检测技术进行介绍与分析。
1. 概述基于行为分析的入侵检测技术是一种基于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的方法,通过分析网络中用户和主机的行为特征,来识别潜在的入侵行为。
与传统的特征检测方法相比,基于行为分析的技术可以更好地应对未知的攻击形式,提高检测的准确率和效率。
2. 数据收集为了进行行为分析,首先需要收集网络中的行为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包括网络流量日志、主机日志、安全事件日志等。
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并对其进行预处理和清洗,可以获得干净、准确的数据用于后续的分析。
3. 特征提取在进行行为分析之前,需要从原始数据中提取有效的特征。
特征提取是一个关键的步骤,有效的特征可以提高模型的准确率和鲁棒性。
常用的特征包括用户的访问模式、主机的资源使用情况、网络流量的统计特征等。
通过合理选择和提取特征,可以更好地描述网络中的行为特征。
4. 模型构建在特征提取后,需要构建一个合适的模型来进行行为分析。
常用的模型包括分类模型、聚类模型和异常检测模型等。
分类模型可以将网络中的行为进行分类,判断其是否属于入侵行为;聚类模型可以将相似的行为进行聚类,帮助分析人员理解网络中的行为特征;异常检测模型可以检测网络中的异常行为。
根据实际需求和场景选择合适的模型可以提高入侵检测的效果。
5. 模型评估经过模型构建后,需要对模型进行评估和测试。
评估模型的性能可以通过准确率、召回率、F值等指标来衡量。
同时,还可以使用混淆矩阵来了解模型在不同类别上的分类表现。
通过评估模型的性能,可以对模型进行调优和改进,提高入侵检测的效果。
基于行为分析的入侵检测技术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效率,对于网络安全领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种网络入侵特征描述的方法
颜小琼 : 一种网络入侵特征描述 的方法
简单 的数值运算 即可得 到正确 的判决结果 .
系统有很好 的扩展 性 能 , 然而 实际运 行 中检 测 的效果 和效率却并 不令 人满 意 .i o是一个 具有相 当可扩展 J Na 性 的入侵检测系统 , 采用模块 化设计 , 系统 如重 定 向模 块、 阻遏模块 、 检测模 块及 统计 分 析模 块等 , 然而 该 系 统结构较 为复杂 , 运行 过程 中误报 率和漏报率 也较高 .
很难 准确作 出直 接 的判 断 . 目前入 侵检 测通 常有 两种
基本 的检测模型 : 特征 检测和异 常检测 . 常检测主要 异 检测一个 网络连 接活 动与 正常访 问行 为 的偏离 程度 。
往往存在很 大程度 的不确 定性 , 有对各 种 因素 的不 只
确定性综 合考虑 , 才可能作 出准确地判决 .
决.
征检测有 时也称 滥用 检测 , 它是对 已知 的入 侵模 式进 行特征提取 , 然后 采取各 种模 式 匹配 技术来 进行 人侵 判决 . 特征检 测虽 能够很 好 地检 测 已知行 为特 征 的入
侵事件 , 由于缺乏 自学习 的能力 。 但 因而不 能检测新型
对于各种类 型 的网络 入侵 , 以得到 不 同 的特征 可 描述 , 只要给 它们分 配 的权 值符 合 实际 的 网络入 侵行
为 , 过模糊推理之后 得 到的判决结果 , 能够 很好地 通 则
的入侵行 为 . 其难点在 于入侵特 征的提 取和描述 , 这包
括 了攻击种 类 的繁多 , 式 匹配带 来 的计算 开 销 以及 模
与实际情况相 吻合 . 与其 它的专家 系统不 同 , 糊推理 模 并不是对攻 击特征 进行 复杂 的模式 匹 配 , 样往 往需 那
入侵检测技术的名词解释
入侵检测技术的名词解释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入侵检测技术成为保护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对入侵检测技术的相关名词进行解释和探讨,包括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方法、入侵检测规则、入侵检测引擎以及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等。
一、入侵检测系统首先,我们来解释入侵检测系统这一名词。
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IDS)是一个软件或硬件设备,用于监测和识别网络或主机上的异常行为或入侵攻击,并及时作出响应。
入侵检测系统通常分为两种类型: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Host-based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HIDS)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Network-based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NIDS)。
HIDS主要用于保护单个主机或服务器,通过监测和分析主机上的日志和事件来检测潜在的入侵。
而NIDS则用于监测和分析网络流量,以识别网络中的异常活动和入侵行为。
二、入侵检测方法接下来我们将解释入侵检测技术中常用的几种方法。
入侵检测方法根据数据分析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基于特征的入侵检测(Signature-based Intrusion Detection)和基于异常的入侵检测(Anomaly-based Intrusion Detection)。
基于特征的入侵检测方法是通过事先定义好的规则或特征来识别已知的攻击模式。
它可以将已知的攻击模式和攻击特征与实时监测的网络流量进行匹配,以检测出网络中的攻击行为。
而基于异常的入侵检测方法则是通过监测网络流量或主机运行状态,建立正常行为的模型,当检测到与模型不符的异常行为时,就会发出警告或采取相应的响应措施。
这种方法相对于基于特征的方法,更适用于检测未知的、新型的攻击。
三、入侵检测规则除了入侵检测方法外,入侵检测系统还使用入侵检测规则来定义和识别攻击模式。
入侵检测规则是一系列用于描述攻击特征或行为的规则,通常使用正则表达式等模式匹配技术进行定义。
网络安全入侵检测技术
比较
判定
修正指标:漏报率低,误报率高
异常检测特点
异常检测系统的效率取决于用户轮廓的完备性和监控的频率
不需要对每种入侵行为进行定义,因此能有效检测未知的入侵
系统能针对用户行为的改变进行自我调整和优化,但随着检测模型的逐步精确,异常检测会消耗更多的系统资源
指标:误报低、漏报高
误用检测前提:所有的入侵行为都有可被检测到的特征攻击特征库: 当监测的用户或系统行为与库中的记录相匹配时,系统就认为这种行为是入侵过程:
如果控制台与IDS同在一台机器,alert信息将显示在监视器上,也可能伴随有声音提示
如果是远程控制台,那么alert将通过IDS的内置方法(通常是加密的)、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通常不加密)、email、SMS(短信息)或者以上几种方法的混合方式传递给管理员
Alert(警报)
攻击特征是IDS的核心,它使IDS在事件发生时触发特征信息过短会经常触发IDS,导致误报或错报;过长则会影响IDS的工作速度
入侵检测系统(IDS)
入侵检测(Intrusion Detection)的定义:通过从计算机网络或计算机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网络或系统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遭到袭击的迹象的一种安全技术。
入侵检测系统(IDS):进行入侵检测的软件与硬件的组合。
入侵检测的起源(1)
数据包=包头信息+有效数据部分
网络服务器1 网络服务器2
检测内容:包头信息+有效数据部分 X 客户端 Internet
注意:
在共享网段上对通信数据进行侦听采集数据主机资源消耗少
提供对网络通用的保护如何适应高速网络环境
非共享网络上如何采集数据
网络异常检测
圈
图 1基于网络流量进行异常检测的原理
墨
向量选取得较少就可能会影响检测系统的可扩展性。 基于会话的保存状态信息的异常检测方法由于现有网络流量
的不断变大将逐步受到 限制。因而在 D ARP 9 8 总结出的判 A19 年
断每一个正常与异 常T P I连接 的4 个特征 向量 的实时 使用就 C /P 1
12.6 1 2 0 3 0 : 5: 3 7 t . 1 . /2 2 0 1
121.1 5 7 . 6 1 4. 0 121.1. 7 .6 1 2 5 0 0 : 20 1 0 {9
0 j 4: 3 24 1
管理域之间异常检测 系统提 供一个协同运行和控制的平 台。 网络流量基本特征数据集是整个网络流量异常算法的基础。 为 了保证该算法的可靠性和 比较强的可扩展性 , 就要求基本特征 能够 比较 完备地描述 网络流量 的特征 。 但同时由于 网络的异常检测 有实 时性 的要求 , 以及考虑到现 有计算机的计算能力等问题 , 基本特征 的选取不能对所有流 量信 息进行提取 , 而必须对之进行选择。 基于 以上考虑 ,在现有的系统中我们主要提取 了以下内容 ( 见表 1。 )
0 2 :0 3: 5 1
人为选取的攻击组 合特征进 行优化 ,使之更能反映该攻击行 为的 特 点。由于数据集是通过对 网络流 量实时提 取获得的 ,真 实地 反
映 了网络的实时状态 ,因而通过共 享该 数据集可以为网络 中不 同
2 : , T 2 1 :1
0 3 0 3:5i 8 0 : 9: 4 2 2 1 0 : 43 1 0 :8
维普资讯
隧
:I
卿 I 辅 露 l
另一方面对 于已知攻 击种类和行为的数据集进行学 习还能对
基于机器学习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性能优化与实现
基于机器学习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性能优化与实现网络入侵是当前互联网环境下的一个严重问题。
为了保护网络安全,许多组织和企业都部署了网络入侵检测系统(Network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简称NIDS)。
而基于机器学习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方法,它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自动学习网络流量的模式,从而实现对网络入侵行为的识别和预测。
本文将重点讨论基于机器学习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性能优化与实现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为了实现高性能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机器学习算法。
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包括决策树、支持向量机、朴素贝叶斯和深度学习等。
针对网络入侵检测应用场景,我们可以选择适合处理大规模数据和实时性要求的算法,如随机森林和深度学习。
这些算法在处理网络流量数据时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分类和预测。
其次,为了提高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性能,我们可以优化数据预处理和特征工程过程。
数据预处理是指对原始网络流量数据进行清洗、归一化和采样等操作,以便更好地进行机器学习分析。
特征工程是指选择和构建合适的特征来描述网络流量的属性和行为。
这些优化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降低数据的维度和噪声,提高机器学习模型的训练和预测效果。
另外,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性能还与数据集的选择和构建密切相关。
一个好的数据集应该具有代表性、多样性和完整性。
我们可以利用公开的网络数据集,如KDD CUP 99和NSL-KDD等,来训练和评估我们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
同时,我们还可以结合自有的网络数据进行数据集的构建,以充分考虑实际业务环境下的网络流量特点和入侵行为。
此外,为了提高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实时性和可扩展性,我们可以利用分布式计算和深度学习模型压缩等技术。
分布式计算可以将网络入侵检测任务分解为多个子任务,分别在不同的计算节点上进行处理,从而实现任务的并行化和加速。
深度学习模型压缩可以通过减少模型参数和计算量来提高模型的推理速度和存储效率。
基于攻击树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
s a e 的入侵 检测 。 g u 入侵(n ui ) I r o 指的就是试 图破坏计算 机保 入 侵检测 和基 于特 征 (intr) ts n 异 常入侵 检 测 根 据用 户 异常 行 为 或 对 资 源 的 密性 , 整性 , 用 性 或 可 控 性 的一 系 列 活 动 。入 完 可 侵 活动包 括非 授 权 用 户 试 图存 取 数 据 , 理 数 据 , 异 常存 取来 判 断是 否 发 生 入 侵 事 件 。异 常 人侵 检 处 或者妨 碍计 算 机 的 正 常运 行 。入 侵 检测 (n s n 测 要 建立一个 阀值 区分 正 常事件 与入侵 事件 。 It i u r o D tco ) 是对计 算 机 网络 和计 算机 系统 的关键 e tn就 ei 基 于特征 的入 侵 检测 检 查对 照 已有 的攻 击 特
维普资讯
第3 5卷 (0 7 第 2期 20 )
计算机 与数字工程
1 01
基 于攻 击 树 的分 布式 人 侵 检测 系统 的研 究
李 全存 刘 东飞 张
武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旋
407 ) 30 0
( 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
摘
要 入侵检测是计算机安全领域 的一个重要技术 , 也是当前计算 机安 全理论研 究的一个热点 , 首先介绍 分布式入
侵检测发展现状 , 然后引入攻击 树来表示入侵 , 并提 出一个基于攻击树的攻击描述语言。并 在此基础上建 立 了基于攻击树 的分 布式入侵检测 系统结构 。
关键词 人侵检测 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 攻击树 攻击树描述语言 中图分类号 T 3 3 0 P9.8
1 引言
结点 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 , 检测其中是否有违反安 全 策略 的事件 发生 或攻击 迹象 , 通知 系统 安全 管 并
《入侵检测》课件
实时性
系统对入侵事件的响应速度, 快速响应能够减少损失。
可扩展性
系统能够随着网络规模和安全 需求的变化进行扩展的能力。
04 入侵检测面临的挑战与解 决方案
高性能计算环境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挑战
随着高性能计算环境的普及,入侵检测系统需要处理的数据量急剧增加,对数据处理速 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解决方案
采用分布式计算技术,将数据分散到多个节点进行处理,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同时,利 用GPU加速技术,提高算法的并行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数据处理速度。
网络型
部署在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实时监测网络流量和数据 包内容。
主机型
安装在目标主机上,监测主机的系统日志、进程等信 息。
混合型
结合网络型和主机型的特点,同时监测网络和主机环 境。
入侵检测系统的性能指标
检测率
能够检测到的入侵事件的比例 ,是衡量入侵检测系统性能的
重要指标。
误报率
将正常行为误判为入侵事件的 比例,低误报率可以提高系统 的可信度。
要点二
面临的挑战
利用量子计算的并行性和量子纠缠等特性,可以加速加密 和解密等计算密集型任务,提高入侵检测的性能和安全性 。
目前量子计算仍处于发展初期,技术尚未成熟,且量子计 算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仍面临许多挑战和限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入侵检测技术
基于异常的入侵检测技术
总结词
基于异常的入侵检测技术通过监测系统中的异常行为或流量模式来识别入侵行 为。
详细描述
该技术通过建立正常行为模式,并将实际行为与该模式进行比较,以检测异常 行为。如果发现异常行为,则触发警报。
基于误用的入侵检测技术
第7章 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技术
7.2.4 分析层
异常检测是定期执行的,代理层的各种代理定期地从消 息日志中统计网络和主机的行为模式,并利用学习的方法 与系统中存储的该对象的正常模式相比较,对于异常行为 模式(比如主机负载过高,夜间网络流量过高,通信的源 地址等于目的地址,登录失败等)向管理层报警。如图7.3 所示为NIDS的分析层结构。
• 这一层由通信模块、决策与统计模块和安全响应模块组 成。通信模块接收分析层的报警事件,在管理员控制下, 向分析模块发送配置和控制命令。决策与统计模块一方面 根据网络的配置和相应策略来决定处理行为,包括忽略, 报警、向其它管理层转发、终止当前的连接、自动配置防 火墙或路由器访问控制链表等,并可以执行用户配置的响 应程序;另一方面,从分析模块中获取的数据信息,整理、 归并到关系数据库中,并定期分析,将分析结果以图形化 的形式提交管理员。
版权所有,盗版必般会拦截它们在网络上可疑拦截的一切数据包, 当一个数据包被拦截后,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 (1) 对包进行累加,在截取的时间段内对数据包进行累加,用 以确定该时间段内网络的负载,LANALYSER和MS的NM都在网 络负载的表示界面方面有很好的表现。
版权所有,盗版必纠
7.2.2 网络层
• 这一层的作用类似于TCP/IP 体系结构的网络层。它的作 用是接收从网络和系统主机传输到本层分类器的审计数据。 然后分类器将审计数据按照一定的分类原则将数据分为多 种审计类型(Audit classes)的数据(也就是拆包),然后 分别(也就是数据包的路由)传输给它上一层(代理层) 中相应的Agent。
版权所有,盗版必纠
7.2.3 代理层
• 这一层是整个体系结构的核心。在这一层中,每个Agent 执行基于审计内容的计算。计算完成后每个Agent 产生一 个怀疑值(Suspicious Value),这个怀疑值表明了Agent 管 理的相应系统(通过审计日志的记录)是否在一个入侵的 威胁之下。最后,每个Agent 分别报告它的怀疑值给它的 上一层(即:分析层)的分析模块(Analyzer),以做进一 步的处理。
基于人工智能的网络入侵检测技术
基于人工智能的网络入侵检测技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网络入侵成为了一个严重的威胁,给个人和企业的信息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人工智能技术被引入到网络入侵检测中,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本文将介绍基于人工智能的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一、人工智能在网络入侵检测中的原理人工智能是一种模拟人类智能的技术,它可以通过学习和推理来解决复杂的问题。
在网络入侵检测中,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学习网络流量的特征和行为模式,来判断是否存在入侵行为。
具体来说,人工智能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网络入侵检测:1. 数据采集: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的数据来进行学习和训练。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会收集网络流量数据、日志数据等信息,作为人工智能算法的输入。
2. 特征提取:人工智能算法需要从原始数据中提取有用的特征。
这些特征可以包括网络流量的源地址、目的地址、协议类型、数据包大小等信息。
3. 模型训练:人工智能算法会根据已有的数据进行训练,以建立一个模型来描述正常的网络行为。
训练过程中,算法会学习到网络流量的模式和规律。
4. 异常检测:一旦模型建立完成,人工智能算法就可以用来检测异常行为。
当网络流量的特征与模型不符合时,算法会判断为可能存在入侵行为。
二、基于人工智能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基于人工智能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机器学习方法和深度学习方法。
1. 机器学习方法:机器学习是一种通过训练数据来构建模型的方法。
在网络入侵检测中,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包括支持向量机(SVM)、决策树、随机森林等。
这些算法可以通过学习已有的网络流量数据,来建立一个模型来描述正常的网络行为。
当新的网络流量与模型不符合时,算法会判断为可能存在入侵行为。
2. 深度学习方法:深度学习是一种模拟人脑神经网络的方法。
在网络入侵检测中,深度学习可以通过多层神经网络来学习网络流量的特征和模式。
常用的深度学习算法包括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等。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入侵检测系统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入侵检测系统深度强化学习(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作为机器学习领域的前沿热点之一,在解决复杂环境下决策问题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其中,入侵检测系统作为网络安全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正日益面临着数据量庞大、复杂多变的网络安全威胁。
本文将探讨如何基于深度强化学习来构建一个高效准确的入侵检测系统。
一、入侵检测系统概述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简称IDS)是一种用于监控和检测网络流量,及时发现并响应恶意行为和攻击的技术手段。
其目标是基于已知的规则或者模式,识别和响应网络中的潜在威胁,以保护系统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传统的入侵检测系统主要基于规则和统计方法,但由于网络安全威胁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传统方法往往难以满足实时性和准确性的要求。
因此,利用深度强化学习来提升入侵检测系统的性能成为一种新的解决思路。
二、深度强化学习在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应用1. 强化学习算法深度强化学习是一种结合了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的技术方法。
在入侵检测系统中,我们可以使用深度强化学习来自动学习和优化网络的行为策略,以应对不同的网络攻击。
2. 状态空间的建模在构建入侵检测系统时,首先需要对网络状态进行建模。
可以将网络状态视为由各种特征组成的向量,如数据包的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端口号等。
同时,还可以将时间、流量等因素考虑在内,建立完整的状态空间。
3. 动作空间的定义在入侵检测系统中,动作空间定义了系统对于每个状态可以采取的操作。
例如,可以将动作定义为接受或拒绝某个数据包,或者对特定流量进行加密或解密操作等。
4. 奖励函数的设计强化学习中的奖励函数用于评估智能体在某个状态下采取某个动作的好坏程度。
在入侵检测系统中,可以通过监控系统状态的变化、检测攻击成功与否等指标来定义奖励函数。
5. 状态转移和环境模型状态转移和环境模型描述了系统在执行某个动作后状态的变化情况。
基于Inception与CBAM的工业物联网入侵检测模型
基于Inception与CBAM的工业物联网入侵检测模型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5)1.4 论文结构安排 (6)二、相关工作 (8)2.1 工业物联网概述 (9)2.2 入侵检测技术发展 (10)2.3 Inception网络概述 (11)三、方法论 (12)3.1 数据预处理与特征提取 (13)3.1.1 数据清洗与归一化 (15)3.1.2 特征选择与降维 (17)3.1.3 Inception网络架构介绍 (18)3.1.4 CBAM模块设计与实现 (18)3.2 模型构建与训练 (20)3.2.1 模型整体架构设计 (21)3.2.2 损失函数与优化算法选择 (22)3.2.3 训练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设置 (22)3.2.4 模型评估指标定义 (24)四、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26)4.1 实验环境搭建与数据集准备 (27)4.2 实验参数设置与对比实验设计 (28)4.3 实验结果展示与分析 (29)4.3.1 准确率、召回率等性能指标分析 (31)4.3.2 模型在各类攻击场景下的表现对比 (31)4.3.3 AUC值及其他评估指标分析 (33)4.4 本章小结与讨论 (34)五、总结与展望 (35)5.1 研究成果总结 (36)5.2 研究的局限性分析 (37)5.3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38)一、内容描述本文档深入探讨了一种创新的工业物联网(IIoT)入侵检测模型。
这种结合不仅提升了模型的整体性能,还使其在处理复杂工业环境中的数据时表现出色。
Inception架构以其出色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以及能够捕捉不同尺度特征的能力而闻名。
它通过使用多个不同尺度的卷积核,能够同时关注输入数据的多个部分,从而有效地提取出丰富的特征信息。
这一特点使得Inception架构在处理各种复杂的图像和视频数据时具有显著优势。
攻击特征规则库-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攻击特征规则库-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攻击也日益猖獗,给网络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有效应对各类网络攻击,攻击特征规则库应运而生。
攻击特征规则库是一种用于检测和防御网络攻击的工具,通过收集和整理已知的攻击特征和规则,为网络防护提供准确和高效的参考。
攻击特征规则库是一个核心的网络安全资源,它包含了各种攻击方式和攻击规则的详细描述。
通过在网络设备上部署攻击特征规则库,可以实时监测网络流量,并根据预设的规则进行分析和检测,及时发现并抵御各种潜在的攻击行为。
攻击特征规则库的更新频率非常高,因为新的攻击方式不断涌现,因此及时更新规则库是十分必要的。
构建一个完善的攻击特征规则库需要广泛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首先,需要对各种攻击手段和方法进行全面的研究和了解,分析攻击者的意图和行为规律,从而准确地描述攻击特征。
其次,需要深入分析已知攻击事件的数据,提取攻击特征并整理归纳,形成规则描述。
此外,还需要对规则进行分类和标注,便于管理和检索。
最后,通过实际测试和应用,不断优化和更新规则库,提高检测准确率和效率。
攻击特征规则库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可以帮助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网络安全设备准确地识别出各类攻击行为,快速响应并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
其次,它可以提供给安全分析人员参考,帮助他们发现新的攻击方式和趋势,及时调整防护策略。
此外,攻击特征规则库还可以应用于网络安全教育和培训领域,帮助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本文将深入探讨攻击特征规则库的定义、作用以及构建方法。
通过对该主题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攻击特征规则库在网络安全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同时,也可以为网络防护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网络威胁。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进行论述。
引言部分将首先概述攻击特征规则库的背景和重要性,阐述攻击特征规则库对于网络安全的作用。
什么是PPDR安全模型
什么是PPDR安全模型展开全文1.什么是入侵检测入侵检测系统(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简单的说就是监视网络流量、数据包、数据包行为等,读取和解释路由器、防火墙、服务器和其它网络设备的日志文件,维护特征数据库(有的是已知攻击的攻击特征库,有的是描述系统或网络正常行为的模型),并把其所监视的网络流量、行为、以及日志文件中的内容和特征库的内容作模式匹配,如果发现有内容相匹配,就发出报警信息、高级的还可根据报警信息自动做出各种响应行为,如断开网络或关闭特定的服务器、追踪入侵者、收集入侵证据等。
IDS检查网络流量中的数据包内容,寻找可能的攻击行为或未经允许的访问。
一个入侵检测系统的具体实现可以基于软件,也可基于硬件或两者兼有,商业化的入侵检测系统主要是针对已知攻击类型的入侵检测,以硬件形式实现为主。
2.网络安全模型——动态防御模型(1)PPDR模型PPDR(Policy Protection Detection Response)的基于思想是:以安全策略为核心,通过一致性检查、流量统计、异常分析、模式匹配以及基于应用、目标、主机、网络的入侵检查等方法进行安全漏洞检测。
检测使系统从静态防护转化为动态防护,为系统快速响应提供了依据。
当发现系统有异常时,根据系统安全策略快速作出反应,从而达到保护系统安全的目的。
如图1所示:PPDR模型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安全策略(Policy)、保护(Protection)、检测(Detection)和响应(Response)。
PPDR模型是在整体的安全策略的控制和指导下,综合运用防护工具(如防火墙、身份认证、加密等)的同时,利用检测工具(如漏洞评估、入侵检测系统)了解和评估系统的安全状态,通过适当的响应将系统调整到一个比较安全的状态。
保护、检测和响应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动态的安全循环。
a.策略是这个模型的核心,意味着网络安全要达到的目标,决定各种措施的强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3卷第2期 2010年2月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OURNAL OF H EFEI UNIV ERSIT Y OF TECHNOLO GYVol.33No.2 Feb.2010 收稿日期:2008212225;修改日期:2009205221作者简介:刘庆俞(1984-),男,安徽淮南人,合肥工业大学硕士生.一种基于攻击特征描述的网络入侵检测模型刘庆俞, 叶 震, 尹才荣(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安徽合肥 230009)摘 要:文章在对网络入侵检测技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网络攻击特征的描述方法和分布式系统的特点,提出一种新的网络入侵检测的模型。
攻击特征描述是提取攻击的本质属性,分布式系统则很好地利用了集群的优势。
对于高速网络的出现,如何减少丢包并提高入侵检测的效率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该文提出的分层检测方法,充分考虑了攻击特征分类描述方法,实验证明可以提高网络入侵检测准确率。
关键词:网络入侵检测;攻击特征;负载均衡中图分类号:TP3931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5060(2010)022*******A net w ork intrusion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description of attack characteristicsL IU Qing 2yu , YE Zhen , YIN Cai 2rong(Schoo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230009,China )Abstract :By taking t he met hods of describing t he feat ures of network attacks and t he feat ures of dis 2tributed systems into consideration ,t his paper propo ses a new network int rusion model based on t he analysis of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s.Description of t he feat ures of network attacks is to ext ract t he essential att ribute of network attacks and t he dist ributed system makes good use of t he superiority of clustering.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 udy how to reduce t he lo sing of packet s and improve t he effi 2ciency of int rusion detection in accordance wit h t he appearing of high speed networks.The proposed model of int rusion detection system takes f ull account of t he ways of describing t he feat ures of net 2work attacks according to t heir categories ,and t he experiment s show t hat t his model can improve t he accuracy of network int rusion detection systems.K ey w ords :network int rusion detection ;attack characteristic ;load balancing0 引 言随着网络应用的日益普及,流经网络的信息流越来越多,各种网络入侵也随之增长。
自文献[1]提出第一个入侵检测系统模型以来,入侵检测技术得到快速发展,成为继防火墙之后重要的一种安全技术。
面对各种类型的网络入侵和高速流,传统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变得力不从心。
为了提高网络入侵检测的效率,减少漏报,本文结合集群负载均衡和攻击描述技术,利用二者的优点,提出一个新模型。
1 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技术根据待检数据来源的不同可分为2类,分别是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Ho st 2based Int rusion Detection System ,简称HIDS )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Network 2based In 2t rusion Detection System ,简称N IDS )。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方法作为最初的研究重点,已经取得一定发展,本文主要研究后者。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以被检测网段的所有数据包为检测对象,通过把网卡设置为混杂模式,来抓取流经网卡的所有数据包。
然后数据包送到检测引擎,通过相关方法的分析,如神经网络技术、模式匹配技术及免疫算法等来辨别数据流是否恶意的,从而做出相应反应,如报警、丢弃或者记录数据包。
整个系统检测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入侵检测流程图1中,数据分析是整个入侵检测的核心部分,分析算法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入侵检测系统的效率高低。
由于模式匹配技术的发展相对成熟,现有的大多数商用入侵检测技术都采用匹配检测的方法。
Snort [2]作为开源软件,就是运用此检测方法的典型,系统维护一个一定规模的入侵特征库,对数据包进行攻击特征匹配,如匹配某条检测规则就触发告警。
显然,入侵检测规则的数量和待检数据包的数量对检测速度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本文以Snort 系统为例做演示。
2 网络攻击特征的描述随着网路资源的丰富,各种攻击工具变得更容易获得,从而网络上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攻击。
对于此,人们提出了很多种攻击分类的方法[3],如基于应用类型的攻击分类方法等。
各种分类方法的提出,无非是使人们更好地认识攻击,从而更好地去预防和检测攻击。
以文献[2]所提系统为例,为了检测某种网络攻击,首先必须去描述它,从来自网络的大量数据包中提取出攻击特征。
特征是对已知的攻击行为的描述,特征必须能够准确地描述某一种或一类攻击行为的特点。
理想情况下,通过特征应该可以发现恶意攻击或攻击企图,同时不会对正常的网络流量产生影响。
通过对攻击分类方法的研究,发现有以下几种攻击特征描述方法:(1)从基本网络协议特征方面(如包头特征)描述攻击。
TCP/IP 协议作为实际的网络互连协议,由于其在设计之初未充分考虑到安全问题,使得黑客钻了协议的漏洞。
黑客通过对包头各位属性值的设置达到某种攻击的企图。
如Land 攻击就是使用相同的IP 和端口作为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因此,某些数据包头的特殊字段可以用来描述网络攻击特征。
(2)从负载内容描述攻击。
有些攻击是基于内容实现的,仅检查数据包头是检测不出来的。
此类的攻击检测时不仅要解析IP 、TCP 及UDP 等类型数据包头,也要提取包的负载数据,才能发现一些攻击代码。
如对于攻击模式“GET/cgi 2bin/./p hf ”,就是对负载数据进行检测。
(3)从网络流量特征描述攻击。
有些网络攻击不是通过发送几个数据包就能够完成的,而是通过发送一定数量的数据包才能实现,这就需要分析一段时间内的网络流量来描述这些攻击行为的攻击特征。
最典型的是DDOS 攻击和端口扫描攻击,此类攻击需跨越多个数据流才能完成。
根据上述3种攻击描述方法,把Snort 中入侵检测规则分为:包头检测规则、负载检测规则和跨流检测规则。
3 基于攻击特征描述的网络检测模型面对高速的网络数据流,人们除了在改进检测算法方面给出很多应对措施[4],在体系结构方面也给出了一些方案。
利用后端的低速设备组成并行集群系统[5],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通过把高速的数据流均衡地分配到多台检测节点,使每个节点都可以在接受的能力范围内工作,来解决丢包问题。
结合上述3种攻击特征描述方法,提出系统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攻击特征描述的网络入侵检测模型311 分层检测模型分为3个层次,每一层使用不同的入侵检测规则进行匹配检测。
数据包到达后先进行包头规则检测,然后分流,再对各支流分别实施跨数据流的规则检测,最后是负载规则检测。
数据包匹配了则告警,丢弃该数据包;若没有匹配(前两层),则数据包传到下面一层,继续检测。
3个层次分别对应使用上面的3种入侵检测规则,各自能够检测出恶意的数据包,结合起来完成整个入侵检测过程。
312 负载均衡在入侵检测的过程中,检测节点由于处理速932 第2期刘庆俞,等:一种基于攻击特征描述的网络入侵检测模型度跟不上前端数据流,而产生丢包,可能漏掉可疑的数据,从而对系统和网络造成危害。
将高速数据按照某种策略进行分流,再采用均衡分配技术由多台低速设备联合检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此问题。
实现数据分流可以有多种策略[6],可以按应用层协议分类,如按H T TP、F TP协议等分流;也可以按Snort检测规则类型分类,如按TCP、UDP及ICMP等分流。
在现实网络环境中,各种类型的网络流量可能存在较大差别,如Http流量很大,则再对此类大的网络支流运用负载均衡技术。
根据各节点的性能和负载的差异[7],各节点可以接收相应比例的数据流,不至于使有的节点重载,而有的节点轻载或处于空闲状态,从而提高整体资源利用率,减少数据检测的时间。
考虑到系统是用于在大量数据包中检测入侵,在负载分配的时候不可能获得绝对的均衡,如果以单个数据包为单位分配就不可行。
为了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必须尽量使属于同一个攻击的数据包发到后端同一个检测设备上。
以一个TCP 流为一个基本分配粒度,用(源IP、源Port、目的IP及目的Port)来惟一标识一个数据流。
在数据包分配过程中,采用动态反馈的方法,根据后端检测设备实际负载情况来分配数据流,如以链接数目为负载指标,将新来的数据流分配到链接数目最少的检测设备上。
动态负载均衡很好地解决了在网络突发数据流时对数据包的控制问题,UDP 包处理类似。
313 模型检测过程(1)包头规则检测。
在TCP/IP网络体系结构中,网络数据包是高度规则结构化的。
数据包头的各位属性是确定的,因此对于包头的解析和规则检测变得相对快速和简单。
根据文献[8],在网络中可能高达60%的数据包是40~44B的带各种标志位的空报文。
在高速数据分流之前调用包头检测规则进行检测,过滤掉一部分数据包,减轻后续匹配检测的负担。
在Snort21010版本中,据统计有165条只需要数据包头部检测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