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

合集下载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
n 探索学习模式可以减少学习者对教师和 教材的依赖性,充分调动和提高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习者的好 奇心,发展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推理论 证能力。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
探索学习模式 (6)
n 探索学习模式既适合于良构领域的知识学习, 也适于非良构领域的问题解决。
n 探索学习模式又包含了下面三个子模式:信息 生成模式、发现学习模式和问题解决模式。
n 教师的教应当依据学生的学,即学生怎样学, 教师就应怎样教。
n 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教学模式要以一定的学 习模式知识为基础,因而,对学习模式的研究 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教学模式。在表4-1关于教 学模式的定义中,只要更改其中几个字,便可 说明学习模式的涵义,这表明,学习模式与教 学模式实质上确实是一致的。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
学习模式的涵义(13)
n 在以上讨论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学习 模式是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中展开的学习 活动进程的稳定的结构形式。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
学习模式的涵义(14)
n 查有梁等人(1993)曾把学习模式划分 为4类10种,如表4-2所示。表内学习模 式的分类,是以学习目标与学习方法为 参照来划分的,它基本上把现代主要学 习模式都包括进去了,这对我们理解与 把握学习模式的性质是很有帮助的。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
学习模式的涵义(10)
n 最后,并非所有的教学活动程序、教学 过程结构都能称作教学模式,只有当它 们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形态,并且趋于系 统化、稳定化以后,才能称为教学模式。 这也正是教学模式与一般教学方法的主 要区别所在。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
学习模式的涵义(11)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和学习模式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
三、 网络环境给教师提 出的新要求 1 . 提高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 应及 时 , 不需要教 师批 改 , 可以方便学生 自主 : 检验 自己的学习效果。

什么是 网络教学
所谓网络教学 ,就是利用 网络进行教学。: 到辅导个别 、 督促个别 、 察看全体学习的过程。 : 他人交流评议 , 而专题 网的测试功 能 , 由于反
《 新课程 》
21年5 8 00 月2 日
残 谈 网 络 环 境 下 的 教 与学
◎江 苏省江 阴市大桥小学 孙 丽君

要: ‘ 网络化是 信息 化社会 的重 要特 : 教学则没有太多 的时间限制, 学生可以随时上 : 方面有精深 的造诣 , 又能广泛 涉猎多种相关学 ・
征, 网络环境下 的课堂教 学不 同于传统 的课 网学习。 在 网络教学在上课的环境方面也有了彻 , , 科 如咨询、 信息技术 、 济、 经 法律等 方面的知 堂 学。本文结合传统的课堂教学, 教 阐述 了网 : 的改变 。 底 传统课堂教学中的课堂环境是由教 : , 识 以适应 教育者对不 同层次 、 同类 型教育 不
络教 学与传统教育 的区别 , 以及 网络环境对教 : 、 师 学生及教学用具集合在一间特定 的教室 中 信息 的需要。 师提 出的新要求 , 并联系实 际教 学, 了自己 构成 , 谈 丽网络教学 中计算机系统 电脑 工作 台、

4基础学科与新兴学科相结合 .
的一些心得体会。
所有学生都是开放 的, 可以被成千上万 的学 习 : 确的现代化教育思想 , “ 那这 班班通 ” 就不 : 显然 而增强了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 , 于学生保 有利 者 同时使用 , 没有任何 限制 ; 有学 生都可 以 : 所 起什 么作用。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的研究报告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的研究报告

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网络环境下教与学模式的研究实验方案一、问题的缘起〔一〕时代背景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开展,互联网络作为传播的新媒介正悄然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正面临着世界教育信息化的开展与可持续开展的挑战。

因而,构建以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为根底的开放性和可持续性教育与学习化体系,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开展的必然趋势。

在信息技术迅猛开展的今天,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日臻成熟,教学的网络化、多媒体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多媒体与网络教学代表了现代教育的一个开展方向。

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必将引起教学过程的根本改变,也必将导致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理论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

何克抗教授指出:“当前深化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创立新型教学模式。

〞信息时代的教学,决不是传统的、封闭式的单纯的授受模式,而是开放的、综合的、多元的、立体的、交互的新型模式,有助于开发学生多方面智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网络凭借其强大的优势,为学生构建了想象、设计、创造、协作交流和展示自我的平台,它集各种有效信息于一体,创设了多元联系的灵活可变的学习情景,为学生提供了探究学习活动的源泉,更为创始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设计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和保障。

因此,深入开展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是十分必要的。

〔二〕问题的提出“十五〞期间,我们道里区教科所受省、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委托,参与组织了教育部规划课题“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实验研究工作,道里区四十余所学校、其他地市三十余所学校参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及教学的整合方面,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建立了一批省市信息化示学校,造就了一支精良的具有较高教科研能力和信息意识的教师队伍,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学生,积累了丰厚的现代教育资源和珍贵的研究财富。

网络视野下的教与学

网络视野下的教与学

… 。



口教学研 讨口
下的
与 黝
广 州 市 司 法 学校 【 要 信 息技 术 的 运 用 正 改 变 着我 们 的 教 摘 与 学 改 变是 渐进的 发展 的 开放 的过程 在 网 络 视野 下 主 动 地 不 断 地 运 用 新 的 信 息技 术 参 与 教 与 学 创 造 活 动 是今 天 的 师 生 的共 同 使 命
, 、 ,
程 我们过去和今天 取得 的所有成绩和成 果 都 是过渡性质 的临时 做 法 都 将 随 时 被更 新 换代 信 息化 的这 一特 点 要求我们要 在 网 络视野 下 主 动地 去运 用先进信息技术
, , , 。

,
而 休闲性 阅读 的 目的是得到某种 阅读的快

,
感 要求 内容和制作 的趣 味性
教 与 学 是 各级各类 学校教育 的 基础
,

信息

化 的社会环 境 推动 教育 界 创 造 出各 种高水平 高效 益 的崭新教学与学 习 模式 这 种新 的教学环 境与教 学模式 类学校 一 场最激 烈 的竟争
, ,
信息技术的运用 正 在深 刻 地 改变着我们 的 社会和 生 活 当 然也 改变着我们的教学和 学习 当 代 教 育 目 的 巫待 信 息技 术 古代教育 以语 言交 流 为 主 文字交流为辅 以乡村 为 中心
, , , , 。
如何尽快 驾驭
己 成 为各级 各
,
跨 时空 大信 息量 交互 性和 个 性 化 是 网 络 环 境 下 学 习 与 教学模 式的 主 要 优 势 信息 资源 和 方 便 的获取 方式
,


,
知识 的 传播 以手 教 口 授 为 特 点

探索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模式

探索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模式
/ 信息 化教学 /
探 索 网络 环 境 下 教 与 学 的模 式
窦 永 恒
刚络环 境 下教 与 学 的创 新实 验研 究 是 教师 通 过 网络创 设教 与 学 的环境 ,引导 学 生主 动参 与 、主 动 探索 、主动 思 考 、主 动 实践 , 实现 学 生多 方面 能 力综 合 发展 ,重视 活 动在 人 的 发展 中 的作 用 ,通 过学 生 的主 体探 究 活动 主 动积 极 地 构建 自己 的认 知结 构 ,获 得具 有 创新 意 义 的学 习成 果 。根据 络教 学 交往 的交 互 性 、主 体性 等特 点 ,着 重研 究 以

3 1现 代社 会 是一 个信 息社 会 .
良莠不 齐 的信 息 冲 击 着 学生 的视野 。教 师 的作 用 更 初 步 整 合 , 以便 学 生 的探 究 在课 堂 上 能快 捷 、 准确 地 收
‘ 都设 计 上 “ 果展 示 ”这 重 要 的 是体 现 在 课前 对 相 关任 务驱 动所 涉 及 的 资源 进 行 般 成
2 4互 助合 作 .
使 学 生在 白学过 程 中 自主选 择 和 自我 设 计, 充分 挖 掘 学 信 息 是 学 生开 展 探 究性 活 动 迈 出 的第 一 步 ,更 重要 的是
学 ” “ 中 做 ”的 过程 中提 升 门己 的信 启、 学 素养 和 自主探 决 问题 。
1 2 实施 开放 式教 学 ,拓展 学生 的思 维 时空 .
“ 是 思 之 源 , 思 是 智 之 本 。 ” 学 生 在 教 师 指 导 疑 下 ,尝 试 自学 ,质疑 提 出问题 ,利 用 网络 查 询进 行 解 疑 来 达 到 对 知识 的掌握 及 能 力 的培 养 。并且 利 用 网络 获 取 引导 学 生将 搜 集 的信 息 进 行 加工 、整理 ,得 出 结论 ,解

网络环境下教与学互动中的问题分析

网络环境下教与学互动中的问题分析
2 6
刘 建 中 .网络 环 境 下教 与 学 动 中 的 问 题 分 析 [].陕 西 广 播 电视 大学 学 报 J

21 0 0, ( ) . 3
教 与 学 的互 动 。
l 网 络 基 础 设 施 不 完 备 ,网 络 教 育 技 术 仍 不 成 熟 。 我 国 地 域 广 阔 ,各 地 区 经 济 和 教 育 的 发 展 极 不 平 _
二 、网络 环 境 下 教 与学 互 动 中 存 在 的 问题 及 分析
网络 教育克服 了传 统教 育对 时间 、地 点 的限制 ,学生 可 以利 用不 同类 型的技 术和 资源 ,随时随地地学
习 ,极大满 足学 生 的需 求 ,提高 了学 习的效率 。但 是我们 也发现 ,网络 教育 中仍 然存在一 些 问题 ,特别是
衡 ,西 部地 区 、不 发达 地 区和欠 发 达地 区 中的 许 多地 方 计 算 机 普及 率偏 低 ,部 分 农 村还 没 有 建设 宽 带 网 络 ,或暂 时通 不 了网络 ,这些 都 严重 地制 约 了网络 教学 的发 展 。即使 在大 城市 ,也受 到 网络 传输速 度太慢 的制约 ,网上 视频资 源 ,特 别是 在线 实 时授课 经常 会遇 到网络 传输 速度 慢 、画 面不 稳定 、线路 突然 中断等
2 O— O Ol 9一 l 5
陕 西广 播 电 视大 学 学 报
S HAANXI RTVU J ) (URNAL
Se .1 p 5, 2 0 01 Vo . N0. 1 12 3
第 l 2卷
第 3期
【 程教育课 程与教学研 究】 远
网络 环 境 下 教 与 学 互 动 中 的 问题 分 析 *
在着不少 问题 。

《基于网络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实施策略

《基于网络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实施策略

《基于网络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实施策略夏锡良、黄国清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我校不但是一所具有120年悠久历史,深厚文化底蕴的名校,而且是一所更具有现代气息的国家级现代技术重点实验学校,九五期间,胜利地完成了电教科研任务,十五开始,又进行了国家级电教中心的《基于网络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课题的开题工作。

目前,在全校各学科中正在实施网络环境下的学与教的探究活动,展望未来任重道远。

一、网络技术现状从人类社会通过电子邮件(electronic mail)的方式传递信息距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了。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我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特别是“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我校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环境的现代教学模式、探索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理论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

因此,我校开展网络环境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实施策略要实现教学现代化,首先要加强领导,更新观念,熟悉各种教学环境,掌握先进的网络技术,实施科研兴校,我校成立了十五课题领导小组、课题专家指导小组、课题实验小组,制订了实施方案,规划了实施过程,首先,使全校师生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

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

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

习的能 力问题 :由于先 前许 多学校 的条件 的限制 ,大批学 生运用 电脑 的能
力 还 十 分 差 ,有 的 同学 不 会 利 用 电脑 向 老 师 和 同伴 表 达 自己 的 思 想 ,有 的 同 学 打 字 速 度 太 慢 , 至 还 有 的 同 学 从 来 就 没 接触 过 电脑 , 开 机 、 机 都 甚 连 关
行 辅 助 教 学 ,将 所 教 学 的 内 容 相 对 直 观 地 呈 现 给 学 生 ,促 进 学 生 的 理 解 , 困 难 时 才 出 面 帮 助 ; 络 环 境 下 的 “ ”重 在 “ 动 学 ” “ 作 学 ” 在 学 习 网 学 主 、协 .
中学 生完全 以 自己为主体 , 助教 师 、 借 同伴 的帮助 , 掌握 所学 内容 比如一 位老 师在利 用 网络 教学小 学语 文第 九册 《 鲸》这 一课 时 ,首先开 发 了一个
网站 《 网 站》 鲸 ,在 这 个 网 站 上 存 有 有 关 鲸 的 各 种 学 习 资 料 , 鲸 的 种 类 、 如 鲸 的 寿 命 、鲸 的 保 护 等 等 , 外 还 开辟 了 学 生 的 学 习 讨 论 区 ( 天 室 ) 另 聊 、小
组课 题研 究 目标 区、文 件 上传 、下 载等 区域 ,使学 生借 助 网上丰 富的教 学 资源 通过 自学 、 小组 协作学 习等方 式就 能掌握 本课 内容 。
有教育 工作者 都应尽 快掌握 这 门技 术 。当前在 我 国影 响此项技 术普及 与推 广的几 个主要 问题是 : 、 1 网络教 室 的配 备 问题 : 据说美 国政府 早在上个 世纪
就 宣 布 要 在 本 世 纪 初 将 网络 教 室 建 设 到 所 有 最 边 远 的 地 区 。 随 着 我 国经 济 的 高 速 发 展 ,相 信 在 不 远 的 将 来 我 国 的 广 大 城 市 和 乡 村 也 都 将 拥 有 网络 教 室 ; 、 师 设 计 和 建 设 教 学 网 站 并 进 行 网 络 教 学 的 水 平 问 题 : 在 网络 人 才 2教 现

初探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与学模式

初探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与学模式
初探 网络 环 境 下 的语文教 与学模 式
内蒙 古 呼伦 贝 尔 扎兰 屯市 实 验小 学 栾蕊
“ 信息 技术与课程 整合” 的教学研究 ,也 是教学教学 应用 中 的一 个重要领 域 ,特 别是 中小 学语文教 学这一领 域 ,在这 一领域 中多 数老师喜 欢使用 的软件一般 :  ̄w o r d 和p o w e r p o i n t ,原 因大致有 两个 :一是 简单易学 ,二是使 用方便 。可以在一般 的媒体 教室上 课 ,不需要一 人一机 的网络教 室。课件 可以上 网下 载 ,即使不下 载 ,制作起来 也 比较 省时省事 。就我校 而言 ,我们学 校每 间教室 均配 备液晶投 影机 、视频展示 台 、电脑及 英语 听力设 备 ,老师们 可 以根据需要 自由使 用。而 网络教室是 数量有 限。所 以,在教学 过程 中 ,我们 一般不 考虑 网络 教学模式 的使用 。但就 语文 教学来 说 ,我们知 道 ,语文 教学要教会 学生一 种生活 方式。二十 一世纪 是 网络时代 ,是知识 经济时代 ,青少年 学生处 于以高社交 化 、高 信息 化 、高 效率化 为特征 的现代 社会 中 ,网络是最 重要 的学 习、 生活 和T作 的T具 。这让我们 不得不考 虑 网络 的最佳 使用 问题 。 而且 ,网络 的发展 已经让我们 不得不考 虑它对语 文教 学的影 响, 从 同行们 的探索实践 以及 自己的摸索情 况看 ,我觉得 以下 几个模 式还是 比较可行 的:
独 立 篇 目的 研 究 性 学 习模 式 这种模 式主要是从 课 内向课 外延伸 ,由课 内引 出可探 究 的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且不 说网络可 以给学生提供怎 样丰富 的资源 ,单就我们写 作 中的表达欲望 以及评价 手段来 说 ,我觉得 网络就特别 适合 写作 。 在 网络这个虚拟 的世界 里 ,人 们容易展现 真实的 自 我 ,这样也 容 易进行 真实 的表 达 。我 们知道 ,写 作实际 上是一种交 流 的手段 , “ 人 的主体性发 展 只有 在与其 内外 部世界 的积极 的互 动 中才 能实 现”, “ 网络 以其时空 上的超 越性 ,构成 了一个 生态式 的学 习环 境 ,就像一个韧 性 的空 间结构 , 为 学 习者 提供了更为 自由的开 放 环 境 ”。 在网 络 里 ,每 个人 的角色 都是平 等的 ,在平 等 的氛 围 中 ,大家都拥有 话语权 ,平等 的话 语权促 使学生尊重 自我 ,释 放 自我。 但这 样的网站主 要是可 以推荐 给有写作兴趣 的学生 ,对一 般 学 生不适合 。而且 ,这 样的 自由 度 太大 ,教 师不 利于掌 握学生 的 创作情 况 。如果 为 了教 学的方 便以及管理 的方便 ,那 就必须建 立 个 网络写作平 台。我 目前所 使用 的平 台还有一个不 足 的地方 , 那 就是 学生 的文 章 只能 由我上 传,这样 比较 花费我 自己的时间 , 而且 ,学生 的 自由度也 受到 限制。如果能建 立一 个像那 些原创 文 学 网站一样 的系统就好 了。

基于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与学

基于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与学

基于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与学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由电化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向网络教学过渡,“校校通”、“班班通”工程大规模建设,“数字化校园”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目标,同时计算机教学已从过去单纯的计算机知识教育向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要信息工具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向转变;学生也从过去学习使用电脑向现在的使用电脑学习方向转变。

在此,根据我地发展状况和本人的教学经验简要谈一下基于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与学。

一、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理念更新计算机是一门前沿学科,其主要特点是发展更新快。

作为计算机教师更应响应时代潮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在计算机网络条件下,进一步转变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评价观;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目前,我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新型教学模式探讨活动中,网络环境是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它具备如下优势:(1)交互性:以多媒体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元素集中于一体,采用可视化界面,窗口交互操作使人机交互能力大大提高,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活泼,真正实现人机交互。

(2)实时性:计算机具备高速传输信道,老师可充分利用在线功能实现师生、生生之间交流,得到及时迅速的反馈信息,大大减少教学的盲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留言板、bbs、电子邮件等都可实现在线跨时空的信息交流。

(3)开放性:开放性是互联网最大的特点。

我们可以在超链接的指引下,在internet的海洋里自由地遨游,到达事先不可预料的地方;因为开放性,老师可通过互联网广泛收集信息,把新科技、新信息、新发明充实到教学内容上,增加课堂信息量,使教学内容现代化,促进教学改革。

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变化

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变化

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变化文摘: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以及农村学校班班通工程的实施,给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带来的巨大的挑战,而教师作为教学系统的前沿指挥者,必须拿起教育信息技术的武器,及时转变自己的角色,积极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体制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定位和重塑学习资源角色变化在当今信息化的教育教学形势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将发生新的变化。

教育信息技术整合与利用是在课程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等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完成课改目标,这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方式。

这种整合是一种方式的根本变革,在这场变革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是教师和学生信息素质的提升,所以必将导致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定位和重塑。

一、教师角色变化与自我更新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极其不平等的关系:讲什么内容,老师决定;怎么讲,老师决定;学生成绩怎么样,还是老师决定。

多年来,教师习惯了自己的教学思维,不注重学生的自己想法,总是把学生的各种想法和见解给予否定,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在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下教师的作用则表现为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首先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自己的角色,具体表现是:①教师将成为有意义问题的设计者;②信息海洋的导航者;③情境观察的指导者;④学生学习过程的辅导者和评价者;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先行学习者。

其次,教师的自我更新尤为重要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就是实现信息化的教育,教师要成为一个信息化的指导者,必须能够熟练的掌握信息技术的方法,把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为学生开发课程和资源,这就要求教师除了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的一般规律外,又能熟练而灵活的运用信息技术为自己的教学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进而为学生开发学习资源。

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是信息化教育中的关键环节。

(1)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教与学的活动只有用教育信息技术改变教与学的活动,才能帮助学习者更好的建构知识体系。

例谈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新模式

例谈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新模式
如 图 1 。
网 络环 境 下 的课 前 学 习 : 我 选 择 . 喜 欢 ” “ 我
课 前 学 习是 学 生 与学 习 目标 的 第 一 次 “ 密接 触 ” 它 可 以 亲 . 充 分 调 动 学 生 主 动探 索未 知世 界 的兴 趣 和 积 极 性 ,可 以提 高 学
生 在 独 立 学 习 过 程 中 发现 问题 、 出问 题 和 分 析 问题 的 能 力 , 提 是
Vo1 . N0 . 2
鲤科炳 考
S Cm NCE F ANS
Api 2 0 rl 0 9
例 谈 网络环 境下教 与学 的新模式
苏 国树
( 州第 五 中学 泉 摘 福建 泉 州 3 20 ) 6 0 0 要 : 着 网络 信 息 技 术 的 飞 速 发 展 , 算 机 网络 已经 深 深 融 入 到 社 会 生 活 各 个 方 面 , 随 计 网络 正 在 改 变人 类 的 生 活 方式 、 思
而 框 架 中的 选 学 内 容 , 要 面 向对 航 天科 技有 浓 厚 兴 趣 、 主 有 可 能 进 人 相 关 领 域 深 造 的 学 生 而设 置 , 目的是 引 领 这 部 分 学 生
容 生 动 的信 息 ( 字 、 文 图片 、 频 、 画 、 维 模 型 等 ) 从 多 个 角 视 动 三 , 度 不 断 地 对 学 生 的感 观 ( 觉 、 视 听觉 ) 行 有效 刺 激 , 动 学 生 积 进 推 极 主 动 地 进 入 学 习状 态 . 教 师 精 心选 择 的 、 源 于 现 实 生 活 的 而 来 正 面 人 物 和 正 面 事 物 . 学 生 的情 感 、 度 、 值 观 的 健 康 发 展 对 态 价 也 有 着 积 极 的 同 化作 用 。 网 络 环 境 下 的课 前 学 习 , 关 注学 习 主体 的个 性 发展 、 重 是 注 学 习过 程 的 差 别 化 和 选择 性 的学 习方 式 。 学 习 资 源 方 面 , 生 在 学 可 以选 择 教 材 中 或 预 习课 件 上 提 供 的各 种 学 习 资 料 ,也 可 以通 过 网络 主 动 获 取 更 完 整 、 系 统 的 学 习 资 源 , 浩 瀚 的 信 息 海 洋 更 在 中 . 生提 炼 有 用 信 息 进 行 分 析 加 工 和 应用 的 能 力将 逐 步 提 高 ; 学 在 学 习 方式 上 .学生 可 以在 教 材 和 教 师 设 定 的 学 习 框 架 中进 行

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探索

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探索

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探索作者:曾刚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第43期摘要:创设网络化环境,畅通教育新渠道,为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证。

同时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的探索,也是实现学校教学质量及学生能力提高的重要方法和措施。

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服务。

关键词:网络;教学;探索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60-01一、创设网络化环境,畅通教育新渠道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我校实施数字校园发展规划,分三个阶段建设校园局域网,实现网络资源库的建设和硬件的逐步发展,目前已经完成第二阶段的建设,实现计算机、广播、电视、电话四网畅通,计算机网络连接各处室、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教师电子备课室等,并接入国际互联网。

我校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创新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新方法。

近年来学校举办各类信息技术培训班、专题讲座,教师培训率达到100%,学科多媒体电教率达到100%,学生掌握电脑操作达到100%,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出现了“老年教师学会用,中年教师喜欢用,青年教师争着用”的新局面。

我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转变了教育观念,增强了应用能力,提高了教育质量。

二、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的探索1.认识教师在未来教育中的责任,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

在网络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网络的软硬件技术,更要注意人的因素,特别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因为教师才是网络教学最重要的“软件”。

例如,我作为信息技术的专职教师,一直在思考如何开展信息技术教学。

通过学习、研究、探索新的理论和教学模式,我认为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很大程度上沿用了“教诲主义”的教学方法,脱离实际,忽视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评价方式也较为落后。

现代信息技术是学生学习研究的工具,学生是新信息的主人。

学习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这个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

浅论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

浅论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
算 机 网 络 的 普 及 , 以 计 算 机 为 核 心 的 网 懂 、枯燥 的理 论 变得 具休 、形 象 、生 动 ,
三 、网 络为 网 络教 学 提供 了智 能环境 络技 术 的 发展 为网络 教学 提供 j 7
r 能 性 , 网 络 的特 点 足 : 『 f
络 传 播 媒 介
路 教 学 已绛 成 为 { 实 施 素 质 教 育 、提 从 向 易 于学 理解 和接 受 ,给 传 统 教学 沣 是 多 向 交 流 的 , 传 递 系 统 足 多 媒 的 , 前 高 课 堂 教 学 效 率 的 一 有 效 途 径 . 别 人 了 新 的 生 饥 币 活 力 , 增 强 r 学 的 趣 味 知 识 足 跨 越 时 卒 限 制 的 ,这 些 特 点 决 定 种 .特 u 教 是 汁 算 机 多 媒 体 融 罔 、 义 、声 下一 体 的 认 知 境 以 及 先 进 的 网络 技 术 ,使 得 人 山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_- 、教 学 力‘ 、 丁段 法 想 ,甚 至 教学 体 制 的 变革


仃 计 算 机 知 识
(最 起 足 基 础 ) , 其
灌 输 的 『 容 人 . J
表 丽 卜学 乍 参
与教 学 活 动 ,
次 必 须

学 科 的 识 } j _ 能 力 , 才 能 驾
f这 是 H
・ 被 种
动 的 参 j 它 . 的优 点 足 利
性 、创 造 性 能 力 的培 养 ,不 能 把 学 生 的 取 乏 主 动地 思 考 、探 索 能 力 , 其 自主 性 、 积 极 性 难 以 发挥 ,不 利 丁培 养 学 生 的 发
认 知 主 体 作 用 好 地 体 现 出来 ,学 生 缺 实 现 r互 联 网上 敦 学 资源 的 共 享,提 高 了 的 教学 资源 利用 率 、备课 水 平 教学 效 果

试述网络环境下的教学

试述网络环境下的教学
பைடு நூலகம்
23 在 网络 教 学 中 ,要注 重 理 论 与 实 践 相 结合 ,循 序 渐 进 地 学 . 1网络环境下教学的特点 习。 11 网络教学过程 的交互性 . 学校的课程是多样化 , 而又专业化 的。 例如 , 电子课程的学习中, 实时交互性是指在 网络上的各个终端可 以即时实施回答。交互 必须先打好 电Tf 电子线路 的基础知识 , U 能够 自己动手做 电子实验 , 的 方 式 有学 生 和 教 师 之 间、 学 生 之 间 。通 过 课件 还 可 以有 效 地 获得 并要能借助于计算机网络进行 电子线路的设计 , 电子模拟实验等。 因 图 、 、 像 并茂的教育信息 , 文 声、 师生 之间的交互可 以获 得教师 的指 此, 必须 先给学生上一段时间理论课 , 然后再有针对性 的进行实践 , 导 , 生 之 间 的交 互 可 以 进 行协 作 学 习。 种 双 向 交互 活 动 不仅 使学 学 这 这 不 但 可 以巩 固 已有 的 知识 ,也 可 以使学 生从 感 性认 识 上 升 到理 性 生通过视、 听手段获取教学信息 , 而且 它还代表着 一种学生所能接受 认识。 到的、 前所未有 的兴趣。 3 加强教学 中的反馈 1 校 园 数字 化 . 2 教师的一个主要的任务是提供反馈 。在网络课程 中, 教师的反 随着 网络 教 学 的开 展 ,学校 将 逐 步 形 成 依托 校 园 网络 的 数 字化 馈 通 常 是 以 E mal的形 式 进 行 的 , 过 E mal 学 生 布 置 作 业 , — i 通 — i 给 校园环境。包括教学资源的收集 、 制作 、 管理 系统 , 教学 管理( 包括教 或对作业给 出评论。指导者通 常是 对学生上交的作业评分 , 然后让 学计 划、 课程安排、 学生管理 、 考试成 绩查 阅、 缓考 申请等 ) 系统 , 电子 学生下载该文件来看评论。理 想的情况 是 , 指导者给 每个学生都提 校 园等 。 供 个性化 的反馈信 息。小组反馈 可能会采 用在讨论平 台上或会议 1 网络 教 学 资 源 的 共享 性 . 3 学生通过 网络可以共享资源 ,其中包括硬件 的共享和软件 的共 上 发 布 信 息 的形 式 , 给 出 对 某 一 专 题 或 活 动 的 许 多 人 的答 案 的 总 学生 间的相互评价 可作 为指导者评 价的替代或补充。 来 享 , 心是软件的共享。网上资源丰富多彩、 核 图文并茂、 形声兼备 , 结 或分析。 学 自同学 的评 价 由于是来 自同一层 次而不是专 家经 常会很有 帮助。 习者在链接或教 师指导下 , 可轻松 自如地在知识海洋 中冲浪。 取之不 然而, 学生在评价 别人的作 业时通常需要细致 的指导。因为学生常 尽、 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 , 神奇 的网络环境, 对教育个性化的形成 , 对 学生创造思维 的培养 , 对实现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 , 对促进从普 认 为评 价 应 是 负 面 的 ,很 有 必 要 提 醒 学 生 在 评 论 时 要 多 一 些 建 设 性 的评价 。反馈的及时性也是非常重要 的, 学生经常急于知道他们 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轨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 的影响。 的作业是否正确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 , 及时反馈 有利于学生改正错 14教学 目标的多样性 . 对 学生的个体差异 , 如学生的学 习方法、 学习风格 、 习的起点等 误 。 即使 反 馈 只 是 简 单 通 知 学 生 作 业 已被 接 受 , 于 学 生来 说 也 有 学 很 大 的 意 义 。 实 际 上 , 生 对 于 网络 教 学 的普 遍 的 抱 怨就 是他 们 的 学 决定 了教学 目标的多样性。在传统 的“ 教学流水线” 上难 以实现 因材 施教 , 网络教学 克服 了这些弊端。多媒体 网络教学 , 带来 了许多真实 作 业 没 有 得 到 及 时 的 反 馈 。教 师 应 当给 作 业 的 反 馈 留 出 适 当 的 回 旋余地 , 保他 们达到要求。及时反馈原则也 同样适 用于 同学 之间 确 的情境 , 学生的学 习效率将得到提高 , 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的评 价 。 。 2 网络 环 境 下教 学 的 手 段 和 方 法 4鼓励教学过程中的创新 21 教 学手 段 . 创新精神首先来源于人们对 新事 物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 要 211多媒体 教学系统 : .. 在理论实践一体化课堂 中, 借助于多媒 体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 , 教师可以进行示范编程 , 可以对指定的 使教学内容能激发学生 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既要注重基础 内容 还 计算机系统 的组成、 各个组成部 分的 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 , 也可 以指定学 生进行演示, 也可以分组进行讨 课程 的设置如计算机基础知识、 大致工作流 程以及数据处理、 算机网络的概念 、 计 论, 这样 可以在教学过程 中有效 地控 制各教学环节, 大大提高 了课堂 有关概念及知识 、 程序设计等 , 这些都是计算机课程中相对稳定 的基础知识 , 又要关注 的教 学 效 果。 21 信 息企 业 顶 岗 实 习 : 进 ~ 步提 升 学 生 的 动 手 能力 , 学 社会热点问题和技术的发展 动态 ,不断将一些社会上较新的科技成 .. 2 为 让 生在校期间感觉职业气氛, 并获得真实职业环境 的锻炼 , 利用在校 期 果向学生作介绍并进行分析 ,也可及时地开 设社会需求的应用软件 如开设动画制作 、 网页制作课程等。 在整个计 算机教学过程 中, 间的第二个暑假和最后一个学年 , 进入信息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通过 课程 , 学 可以 参与项 目、 查看软件文档等形式 了解和学习企业 文化、 掌握真实动 手 要充分发挥学 生的主体 性和创新性。例如 , 习多媒体设计时, 通过竞赛的方式 , 让学生 自主选择 内容和工具 , 自行 能力 ,并在信息公司的项 目组长的指导 下培养 良好 的工作态度和严 抛开各种限制 , 设 计 , 样 他 们就 会选 择 自 己熟 悉 或者 感 兴 趣 的东 西 , 充 分挖 掘 自 这 去 谨 的工作作风 , 为实现毕业生零距离就业创造良好 的条件。 制作 出新、 异作品。同时还应该指导学生对 自己选择 213预 备技师 : .. 在教学过程 中, 对于学 有余 力的学生 , 通过培 己的创新意识 , 开阔思路, 找出解决 问题 的多 训 、 核 , 排 合 格 的 学生 进 入 较好 的单 位 , 为 预 备 技 师 。 考 安 成 根据 每 位 的内容和工具进行多方面 的思考 比较 ,

网络教学与学习环境

网络教学与学习环境

4.3网络教学与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
4.3.1网络教学与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
基于网络的资源库系统 为学习者提供在学习过程中所 需要的素材、背景资料、补充材料。资源库的内容形 式包括文本文档、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等, 还包括教授特定主题的微课件单元,供学习者下载使 用。资源库由两个部分组成:CAI软件库和学习资源库。
4.3网络教学与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
4.3.1网络教学与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
基于网络的交流与协作系统 主要包括E-mail方式的 异步交流系统和BBS方式的同步交流系统。
比较同步和异步之间的差别。
当师生之间的交流主要是答疑活动时,应使用基于网 络的交流系统:智能答疑系统。其基本思想是:学习 者在提问题时输入问题和问题的关键词,提交后系统 根据关键词到基本问题库和已提问题库中进行检索。
基于网络的学习评价系统 学习评价意味着根据标准对 学习者的绩效进行鉴定和价值判断。网络学习环境的 学习评价分为两种情况:第一是当学习处于初级阶段, 与此相对应的是基于网络的题库系统;第二是学习处 于高级阶段,学习的结果可能是一种发散的观点,它 需要一个新的评价指标体系。
4.3网络教学与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
4.2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活动
4.2.1基于网络学习环境的学习活动
乔纳森的学习活动类型基本上局限于问题解决的学 习活动,不够全面,因而不能完全反映网络学习环境 下学习者的行为。通过对网络环境下学习者行为的分 析,可以将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活动分为三类
知识学习 知识学习是最普遍的学习,包括对概念、规 则、定律等内容的学习。可以分为:浏览、搜索、交 流、生成、评价等五种。。
4.3.1网络教学与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
对于非良构领域的学习,参考乔纳森提出的建构主义环 境下学习评价的观点,可以归纳出以下几项: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学与教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学与教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学与教摘要: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己成为我国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突破口,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校园网络的建设在初中已经非常普遍,“数字化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

地方学校都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研究,数字化教学资源作为教学资源组织的一种有效形式,已经成为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是必然的途径,具有深刻的意义;同时,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初中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时,教师也有很多问题亟待注意。

关键字:数字化;初中科学;资源;应用一、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意义(一)有利于更好的培养人才21世纪,教育的目的旨在培育出优秀的人才,而数字化资源的运用最直观的意义就在于引进了国内外先进的教学资源,从而让学生接受最先进的知识。

事实上,如今大多数初中都已建好了校园网教学环境,如果有非常方便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和足够丰富的教学科研资源供教师和学生方便地学习采用,教师就能在很方便地提取国内外各个部门和各个领域的最新知识,编入自己的教案中向学生传授。

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一方面大大地促进了教师在本专业领域的科研创新,另一方面,现在的初中生都是极富创新性的学生,他们渴望吸取当今最新的知识和信息。

数字化教学资源环境可以使学生们在广阔自由的知识海洋里,自主地寻求他们所感兴趣的知识。

因此数字化教学资源环境的建设必定能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有效优化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改革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使用,可以改变过去“由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数字化资源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更多的参与的课堂的知识传输中。

数字化教学资源还可以使广大师生突破时空界限,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方便灵活地获取信息,共享网络上最好的教师和课程。

通过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让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有利于打破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和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步建成一个全新的、开放的课堂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
/h1 --
--
本站首页
免费课件
免费试题
整册教案
教育资讯
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语文科
数学科
英语科
政治科
物理科
化学科
地理科
历史科
生物科
中考备战
高考备战
高考试题
中考试题
教学论文
作文园地
教学论文
经济论文
理工论文
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行政论文
艺术论文
医学论文
文史论文
农科论文
英语论文
课程改革
教育法规
教育管理论文教学论文历史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
21世纪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纪,也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明确指出,信息化是未来社会的根本特征,信息将渗透和贯穿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教育和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为增强学生的现代科学技术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应开设网络信息实验班。网络信息实验班的教室与普通教室有很大的不同,它是具有现代意义的开放式多功能网络教室,里面设有液晶投影仪、实物展台、DVD、音响设备等,教室的功能将由纯网络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功能网络教室转化。教室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布局,每个小组六人,围成一圈,每人一台电脑。一、丰富的网络资源,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创造了条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着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历史学科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所研究的对象均是在过去的“时”“空”条件下发生的。从“时”来讲,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情。由于今天的学生不可能随“时光隧道”回到已逝去的年代中去亲身感受或体验历史,因而造成了学生对历史学科不感兴趣、对历史知识感到难以理解与掌握的状况;从“空间”而言,指的是地理“空间”,也就是历史地理,而初一学生又往往缺乏空间概念,这就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困难。互联网具有非常丰富的资源。它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和其他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先进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信息容量大、传递速度快、能使学生穿越时空的界限,走进“历史的丛林”中进行真情体验。历史上许许多多的重大事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欣赏相关的影视作品,如《火烧圆明园》《甲午风云》《鸦片战争》等,亲身去感受那些风雨如晦的岁月,以激励斗志、陶冶情操。通过这些方式进行内心情感体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历史学科有了兴趣,才能去品味历史、把握历史。计算机网络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因为它创设的是愉快、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教师不是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体验学习的成功与乐趣。二、网络为探究学习创造了条件《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历史教学要“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我们常说,读史使人明智,即历史知识和历史经验,可以丰富思想,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增强人们以古揽今,鉴往知来,认识现实的智慧和能力。然而,现今历史教育的成效如何呢?目前,我国青少年的历史知识呈现“两高一低”的情况:即高兴趣度、高重视度、低认知度现象较为普遍。调查问卷以初中历史课本为基本知识范围,但仅有1.5%的青少年及格。究其原因,与长期以来课堂上教师灌,学生背,戏称“背多分”的局面不能说没有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没有思维就无所收获。历史教育要真正做到给人以智慧和启迪,使学生成为有情操、会思考的人,就必须有效地改变以往历史教学中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以及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历史知识是综合的,多样的。从时间上看,上下五千年,贯穿古代、近代、现代;从空间上看,纵横五洲四海,涉及世界各个国家各个地区;从内容上看,包罗万象,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科技文化、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等各个领域。历史的多姿多彩,为学生提供了极其宽广的探究天地和思维空间。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主张:“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是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历史探究性学习不是把学生当作被动的接受器,把现在的知识及认识成果放在学生面前,而是把学生当作主动参加知识获得过程的人,关注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强调的是如何得出历史结论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论本身。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需要以相应的学习内容为载体。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内容以教材为依据,要求学生自己组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分小组、分专题进行。在此过程中,培养了他们与人交流和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具备了初步的收集资料的能力,获得的不仅仅是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获得探究历史的情感体验,并从史实中吸取今天所需的养分,做到了以史为鉴,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三、利用网络良好的交互性,进行讨论交流,以协作的方式学习历史历史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很多学生不敢当面提出问题,也不善于发现问题。网络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特性是具有良好的交互性能,网络化教学不是简单的人机对话,它使得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沟通更加充分。四、网络环境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传统的历史教学,教师过多地讲解、分析,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缺少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容易养成思维惰性,以致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人的认知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体地建构的,在教学中,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教学,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换,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而是一个平等的参与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个人的自主学习,小组的协作学习,彻底地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自由空间,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网络环境加快了师生间信息量的流动,使课堂教学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五、正确认识教学模式的变化网络环境的历史教学,作为新生事物,还只是处在起步阶段,还有一个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在实践中也暴露了许多的不足,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师要以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新的教育实践。历史教师要认识到历史教育的根本任务不仅是让学生记住一些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历史学习的方法,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并从中受到启迪。其次,在当今知识信息急速膨胀、更新的时代,教师要认识到自身的知识已不可能像以往那样具有绝对优势,教师需要有能力自觉地去学习、扩充、掌握新的知识信息,需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操作技能,才能跟上时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六、网络环境下初中历史教学遇到的问题和困惑1.网络的自主性很大,网络的内容十分芜杂,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容易被精彩纷呈的内容所干扰而分散学习精力。在网络环境下学习,对学生自控性的要求更高,否则会出现上网玩游戏、上网聊天等不良现象。2.学生从小接受的是传统教学的模式,以听教师的讲解为主。因此,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另外,在网络课堂上,时间如何更好地合理安排?这也是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的问题,因为它跟上网速度、网络资源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3.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再起主宰作用,看起来似乎教师的工作变轻松了,其实网络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教师对历史学科有宏观的掌握,而且要熟悉网络环境下各种信息技术。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结合起来,这需要教师在历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