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疏水膜表面构造及构造控制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超疏水表面研究进展

超疏水表面研究进展
o f t h e ho t s p o t s i n t h e f i e l d o f f u nc t i o na l ma t e r i a l s a s we l l a s s ur f a c e a nd i n t e r f a c e s c i e nc e .M o— r e ov e r ,s ug g e s t i o ns a r e a l s o p r o v i d e d a b ou t t he d e v e l o pme n t of s up e r hy d r o p ho bi c s ur f a c e . Ke y wo r ds :s up e r — hy dr o ph ob i c s u r f a c e;r e s e a r c h p r o gr e s s;r e v i e w
料 及 表 面 界 面 科 学 领 域 的研 究 热 点 之 一 , 并 就 其 今 后 的 发展 进 行 了展 望 .
关键词: 超疏水表面 ; 研究进展 ; 综 述
中图分类号 一i 0 1 1 ( 2 0 1 3 ) 0 4 —0 4 3 4 —0 7
第2 4卷 第 4期
2 0 1 3年 7月

学 研

中 国 科技 核 心期 刊
h x y j @h e n u . e d u . c n
CH EM I CA L RESEA RCH
超 疏 水 表 面 研 究 进 展
陈恒真 , 耿 铁 , 张 霞¨ , 张平余
( 1 . 河 南 大 学 特 种 功 能 材料 教育 部 重 点 实 验 室 , 河 南 开封 4 7 5 0 0 4 ; 2 . 河 南 工 业 大 学 机 电工 程 学 院 , 河南 郑州 4 5 0 0 0 7 )

超疏水表面的研究进展

超疏水表面的研究进展
政策与资金支持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以 促进超疏水表面技术的跨学科合作和技术转化。
05
超疏水表面的最新研究动态
高性能超疏水表面的研究
高耐久性超疏水表面
通过优化材料和制备工艺,提高超疏水表面的耐久性,使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保 持稳定的超疏水性能。
多功能超疏水表面
除了超疏水性能外,还具备其他功能,如自清洁、防冰冻、抗腐蚀等,以满足更 多实际应用需求。
形成机制
物理机制
超疏水表面的形成依赖于表面微观结构与空气层 的共同作用,使水滴在表面形成球状,易于滚动 和脱离。
化学机制
通过在表面引入低表面能物质,如氟代烃或硅氧 烷,增加表面的疏水性。
表面微观结构
01
粗糙结构
超疏水表面的微观结构具有复杂的粗糙度,能够 捕获和固定大量空气,降低表面能。
02
微纳复合结构
超疏水表面的研究进 展
目录
• 超疏水表面的基本原理 • 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 • 超疏水表面的应用领域 • 超疏水表面的研究挑战与展望 • 超疏水表面的最新研究动态
01
超疏水表面的基本原理
定义与特性
定义
超疏水表面是指水滴在表面接触角大于150°,滚防污、防冰、自清洁等 特性。
中的问题。
技术成熟度
目前超疏水表面技术尚未完全成 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优化以
提高其性能和稳定性。
跨学科合作与技术转化问题
1 2 3
知识交流与共享
跨学科合作需要不同领域的专家进行深入的知识 交流与共享,以促进超疏水表面技术的创新和发 展。
技术转化效率
将实验室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需要高效的转 化机制和技术支持,以确保技术的可行性和可持 续性。

超疏水表面涂层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_王英

超疏水表面涂层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_王英

1 引 言植物叶表面的自清洁效果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这种自清洁性质以荷叶为代表,因此称为“荷叶效应”。

德国生物学家Barthlott[1]在1997年通过对近300种植物叶的结构进行研究,认为这种自清洁的特征是由粗糙的表面和表面存在的疏水的蜡状物质共同引起的。

中科院研究小组[2]研究发现,在荷叶表面微米结构的乳突上还存在纳米结构,这种微米-纳米相复合的阶层结构是引起超疏水表面的根本原因;并通过试验证明[3],单纯的微米或纳米结构虽然可以使表面产生超疏水性,但水滴在表面上不易滚动。

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固体表面浸润性由以下2个因素共同决定:①表面化学组成;②表面粗糙度。

超疏水表面可以通过2种方法制得:①利用低表面能材料来构建粗糙结构;②在粗糙表面上修饰低表面能物质。

荷叶表面微观结构能够自清洁的这一发现为人工构筑超疏水表面提供了灵感。

2 超疏水表面制备技术随着人们对超疏水表面的深入研究,许多制备方法不断涌现,目前,已经有多种方法可以人工制备超疏水表面,比如以天然动植物超疏水表面作为模板,用聚合物在其表面固化或用光刻印的方法将模板的表面形貌信息转移到复制物的表;用化学沉积(气相沉积、电化学沉积或逐层沉积)的方法在基材表面形成超疏水薄膜表面;或采用静电纺丝的方法形成纤维状微纳米尺度粗糙表面等等。

2.1 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利用等离子体对普通材料或含氟的低表面能物质进行表面粗糙化处理来制备超疏水表面的方法称为等离子体法。

Lacroix等[4]通过简单的等离子体聚合与等离子体刻蚀技术在硅基底上制得了粗糙的结构,经过进一步氟化物修饰表面后,表面呈现出超疏水的特性,水滴与表面的接触角接近180°。

Khorasani等[5]在室温环境下利用CO2脉冲激光处理聚二甲基硅氧烷,使其表面产生多孔结构,测得其表面与水的接触角高达175°。

这种技术处理表面是获得粗糙结构的有效方法,其优点是选择性高、快速等,但是存在的局限是成本高并且不利于大面积超疏水表面的制备。

超疏水表面的制备 结构与性能研究

超疏水表面的制备 结构与性能研究

3、抗腐蚀性能:通过浸泡实验和电化学测试,评估制备的超疏水金属表面在 腐蚀环境中的抗腐蚀性能。
五、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表明
六、结论本次演示研究了仿生超 疏水金属表面的制备工艺和性能 测量方法
展望未来,超疏水表面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仍然广阔。本次演示的研究成果 对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仍需从以下方面进行深入研究:1)优化 制备工艺,提高超疏水表面的批量生产能力;2)研究超疏水表面的抗生物污 损性能,拓展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3)探究超疏水表面在其他极端环境 (如高温、低温、强辐射等)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参考内容二
摘要:本次演示旨在研究仿生超疏水金属表面的制备工艺和性能测量方法。首 先,本次演示介绍了超疏水表面的相关理论和知识,为后续制备和性能研究提 供理论基础。接着,本次演示详细阐述了仿生超疏水金属表面的制备工艺和方 法,包括表面微结构加工、低表面能物质修饰等关键环节。
最后,本次演示介绍了性能测量方法,对制备出的仿生超疏水金属表面进行了 水滴接触角、耐久性和抗腐蚀性能等指标的测量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制 备的仿生超疏水金属表面具有优异的水滴接触角、耐久性和抗腐蚀性能。
3、表面修饰法:采用表面修饰法将低表面能物质与金属表面牢固结合,提高 其耐久性和稳定性。
四、性能测量方法为评估仿生超 疏水金属表面的性能,本次演示 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测量:
1、水滴接触角:通过静态接触角测量仪测量水滴在表面上的接触角,评估其 疏水性能。
2、耐久性:通过摩擦实验和热稳定性实验,考察制备的超疏水表面在不同条 件下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2、低表面能物质:低表面能物质如氟化物或硅氧烷可以显著降低表面的水滴 滚动阻力。通过选择合适的低表面能物质和制备工艺,可以获得具有优异超疏 水性能的表面。

超疏水表面的研究进展及制备技术

超疏水表面的研究进展及制备技术

超疏水表面的研究进展及制备技术*傅爱红,李春福(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500)摘要 概括了固体表面的润湿理论,分析讨论了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技术,尤其是近几年较新的制备方法,同时回顾了超疏水表面技术在现实生活中最近的实际应用。

此外,简单介绍了本研究小组结合上述方法制备的具有油水分离特性的表面。

关键词 仿生 超疏水 粗糙表面 制备方法中图分类号:O647 文献标识码:AThe Prepa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Biomimic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sFU Aihong,LI Chunfu(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 Geology and Exploitation,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Chengdu 610500)Abstract The basic theory of wettability on the solid surface are overviewed,and the preparation methods ofsuper-hydrophobic surfaces are discussed,with particular focus on the latest two years.The application of super-hy-drophobic technology are given,in the real life.Meanwhile,a kind of surface of oil-water separation from our researchteam was introduced briefly.Key words biomimic,super-hydrophobic,rough solid surface,preparation methods *国家“863”计划项目(2006AA06A105) 傅爱红:女,1985年生,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油气田材料与应用研究 E-mail:fuaihong1@126.com 李春福:通讯作者,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E-mail:Lichunful0@163.com 近年来,人工制备的超疏水性表面由于在防污、防水、防腐蚀、流体减阻、油水分离、生物医用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1,2]。

超疏水表面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超疏水表面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构和低表面能物质修饰 2个方面总结近年来超疏水表面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并对超疏水表面的研究进行展望。
关 键词 :超疏 水 ;接 触 角 ;低 表 面能 物 质 ;微 细结 构 中图分 类 号 :0 4 文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05 0 5 (0 1 1 0 5 67 24— 10 2 1 ) —17—
lt n hp wee ito u e a d t e if e c fs ra e ru h mir sr cu e o o tc n l s ds u sd. u eh d o a i s i r nrd c d, n h n l n eo u f c o g c otu tr n c na ta ge wa ic se S p r y r— o u
低表 面能物质 聚二 甲基硅氧烷 ( D )具有 良 P MS 好的稳定性 和疏水性能 ,常被作为制备超疏水表面的 材料 。Gvn h 等 利用 酸化处 理得 到粗糙的 P MS i cy e D 物质表面 ,再将 其与全 氟分子膜结合 ,构造 出超疏水
氟丙烯聚合层进行表面修饰 ,研究表明 ,具有最大纵 横 比的表面 ,其疏水性最好 ,可 以达到 10 。 7。
基金 项 目 :国家 自然科 学基 金资助 项 目 (0706 ;辽 宁省 5953 ) 高校重 点实验 室项 目 (0 809 . 20S2 )
收稿 日期 :2 1 0 2 0 0— 7— 6
面上 的表面张力 。此时 3种表面张力相互作用处于平
衡状态 ,得 到本 征接 触角 。对实 际表 面 而言 ,必
21 0 1年第 1 期

杰等 :超疏水表面制备技术的研究进 展
19 0
板 ,从而使沉积形成的 P F T E表面具有典 型的荷 叶乳

超疏水高分子薄膜的研究进展1剖析

超疏水高分子薄膜的研究进展1剖析

超疏水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摘要:近十年来,由于超疏水表面在自清洁、防冰冻、油水分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前景,超疏水高分子薄膜的研究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本文综述了超疏水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并对超疏水高分子材料研究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超疏水,高分子材料,自清洁Developments of super-hydrophobic Ploymeric materialAbstract: In the last decades,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 has aroused great interest in both academic and industrial fields owing to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self-cleaning, anti-icing/fogging, water/oil separation, et al. In this paper, the recent development in super-hydrophobic polymeric membrane is reviewed from both preparation and technique,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superhydrophobic polymeric surface is also proposed in the end.Key Words: super-hydrophobic, polymeric membrane, self-cleaning.引言自然界是功能性表面的不竭源泉。

植物叶表面的自清洁效果引起了人们的很大的兴趣,在以荷叶为典型代表的自然超疏水表面上充分体现了这种自清洁性质,因此称之为“荷叶效应”[1]。

图 1.1中展示的是水滴和汞在荷叶表面的宏观与微观的照片[2]。

ZnO超疏水_超亲水可逆转化薄膜研究进展

ZnO超疏水_超亲水可逆转化薄膜研究进展

ZnO 超疏水/超亲水可逆转化薄膜研究进展蘧广剑,辛炳炜* ,封从姝,刘赛,石键( 德州学院山东高校配位化学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山东德州253023)摘要:ZnO 纳米薄膜具有光响应的润湿性可逆转化现象,这种“智能开关”在许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近年来ZnO 超疏水薄膜的制备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一般是在ZnO 表面修饰一层表面张力较低的物质,通过降低表面自由能而获得超疏水表面。

然而常用的修饰物质如氟化物、硅烷等会不同程度地被ZnO 光催化分解。

为此一方面积极寻求光催化稳定的修饰层,另一方面制备具有特殊形貌的ZnO 纳米薄膜以期直接获取ZnO 超疏水薄膜。

由于离子液体的稳定性,利用其作为ZnO 的修饰层制备双响应薄膜,另外用HAc 调控制备“裸”Zn O超疏水薄膜。

对ZnO 润湿性能及其超疏水薄膜的制备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关键词:ZnO 薄膜;润湿性;超疏水表面;光响应可逆转化中图分类号:O61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8-3283(2014)10-0907-06表面浸润性(又称浸润性,W ett abi li ty),是固体表面的一个重要特征[1,2],它对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有着重要意义。

润湿性通常用液体在固体表面的接触角(C A)来表征,一般来讲,当水与固体的接触角<90°时为亲水性,>90° 时为疏水性;其中两种极端情况:<5°为超亲水,>150°为超疏水,广泛应用于国防、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等领域。

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有两个前提条件:1)表面材料具有低表面自由能;2 ) 具有合适的表面微纳结构。

超疏水性表面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制备:一种是在低表面能材料的表面构建粗糙结构;另一种是在粗糙表面上修饰低表面能物质。

通过外界条件如光、电、热、pH 等改变疏水亲水状态的表面,叫做智能润湿性表面[3],这种“智能开关”在微流体技术、无损液体传输、自清洁材料等许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成为当今润湿性领域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国内外许多课题组已从生物仿生到实际应用等多方面设计合成了多种功能超疏水表面[4]。

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的研究进展摘要:在材料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超疏水表面一直是材料研究的重点,并在军事、工业、民用方面具有极高的应用前景。

而润湿性是决定材料疏水性的关键所在,如何降低润湿性是提高材料疏水性的主要手段。

本文简单介绍了表面润湿性的基本理论,综述了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及其相关应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超疏水表面;润湿性;微/纳米结构1.引言在自然界中,许多生物都有着特殊的表面结构,而其中植物叶片的表面结构因其特殊的性质引起了人们极高的兴趣。

而在植物叶片中,荷叶叶片上表面的特殊性质又极为明显,荷叶的表面不均匀且大量地分布着平均直径在5~9微米的乳突,而乳突又是由许多的平均直径在121.1~127.5纳米的纳米分支结构组成。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发现在荷叶的下一层表面中还存在着纳米级的蜡晶。

通过蜡晶结构与乳突组成的微纳结构,成功地减少了叶面与液体的接触面积。

与此同时,通过微纳结构,荷叶也减少了与脏污的接触,便于脏污被带走,这就是荷叶叶片所表现出的自清洁性。

而溯其根本,自清洁性又是超疏水性的一个表现。

自然界中还有很多动植物的表面有超疏水的性质,例如在水面自由移动的水蛭。

为了这些动植物的研究,是人们对于超疏水表面的认识更加深入,这对于制备功能材料具有很好的意义。

润湿性是影响超疏水性质的关键,是指某种液体在一个平面上的延展,覆盖的能力。

假设有一液面铺展在一平面上,气、液、固三种物质接触于同一点处。

气-液界面的切线与固-液接触面的夹角为θ,称θ为接触角。

为了方便判定,通常以水与固体表面的接触角θ的大小来判断润湿性,并区分亲疏水表面。

当θ大于150?时,该表面被称为超疏水表面;当θ大于90°时,被称为疏水表面;当θ小于90°时,被称为亲水表面;当θ小于10°时,被称为超亲水表面。

其中,90°作为亲水与疏水的分界。

假设有一理想的平滑均匀平面,没有任何粗糙介质,则表面接触角θ满足杨氏方程:图1两种粗糙表面的润湿模型:Wenzel模型和Cassie模型近年来,由于超疏水表面在日常生活中及工业生产等方面有极高的价值,超疏水表面的制备及相关应用研究日益增多,本文主要综述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与其相关应用。

超疏水膜表面构造及构造控制研究进展

超疏水膜表面构造及构造控制研究进展

图 9 FA AA 共聚物表面拒水模型 Figure 9 The water repellent model of FA AA co polymer
研究发现前进接触角 a 与共聚物中丙烯酸酯的酯链长度无关( 见图 10) , 基本保持在 120 , 这是由于 Rf 矗立在表面, 托起液滴, 当液体不断前进时遇到拒水的 Rf 基团, 阻碍了液滴前进, 使得前进接触角在大 于 120 时, 液滴才能向前移动。而后退 r 接触角却与丙烯酸酯的长度紧密相关, 当 n 8 时, r 从 45 逐 步增至 100 , 这是由于丙烯酸酯随着侧链( n> 8) 的增长, 共聚物的 T m( 见图 11) 而提高, 丙烯酸酯侧链迁 移受到限制, Rf 具有较强向外表迁移的能力, 使得表面富集的氟元素掩盖了丙烯酸酯侧链的干扰, 当 n < 8 时, 共聚物的 T g 接近测试温度, 丙烯酸酯侧链受到限制较小, 当液滴后退时, 液滴被部分矗立的丙烯酸 酯侧链粘住, 因而后退接触角迅速降低。
要比平衡时小, 此时的接触角定义为后退角 R。前进角与后退角差值与膜的粘滞性紧密相关。 = A
- R, 越大液滴就越难流淌, 当 0 时, 表面基本无粘滞性, 液滴较极易在表面滚动, 通常该种表面
的超疏水性能优异。
固体材料的表面能较难直接测得, 最简单可靠的方法,
是通过测量具有不同表面张力的液滴在理想表面的接触角, 利用 Young 方程, 计算出材料表面能。材料与水的接触角越
理想表面是指固体表面组成均匀、平滑、不变形和各向同性。很显然这种表面几乎不存在。最初 Wenzel[ 4] 就膜表面的形貌对疏水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表面粗糙模型( 见图 2) , 用粗糙因子 r ( r = 实际接触面积 表观接触面积) , 对杨氏方程进行了修正, 这就是 Wenzel 方程( Cos = r ( SV - SL ) LV ) , 与杨氏方程相比, Cos = r Cos , 称 为表观接触角, 称 为理想表面接触角, 或杨氏接触角。显然 r > 1, 根据 Wenzel 方程可知, 亲水膜在增加粗糙度后将更亲水, 疏水膜则更疏水。

超疏水表面研究进展

超疏水表面研究进展

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快速进步,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等概念深入人心,具有自我清洁本领的超疏水表面越来越成为当前热门研究方向之一。

超疏水表面的研究起源于植物学家Barthlott 和Neihuis [1]对植物叶子的研究,首次发现引起植物表面自清洁效果的是植物叶片上的微米级乳突和蜡质晶体,如图1所示。

江雷[2]认为引起超疏水效果的另一重要原因是乳突和蜡质晶体表面存在纳米级结构。

一般来说,“荷叶效应”指的是荷叶具备叶面自清洁的能力,即滴在荷叶表面的雨滴无法在荷叶表面停留而会立即滚落下去,附着在荷叶表面的污染物会随着雨滴的滚落而被带走,留下洁净的荷叶表面。

此外,水稻叶子[3]、蝴蝶翅膀[4]、水黾的腿[5,6]、蝉的翅膀[7]等也具有疏水的本领。

疏水性能的强弱通常使用接触角来表示,接触角大于150°和滚动角小于10°的固体表面,可以被认为超疏水表面[3,8]。

超疏水表面有诸多应用领域,如表面自清洁[9]、金属防腐[10]、油水分离[11]、防结冰[12]和流体减阻[13]等。

本文介绍了制备超疏水表面的基本方法、含氟和无氟超疏水表面的研究进展,并根据当前超疏水表面的特点对未来新材料进行了展望。

1制备疏水表面的基本方法材料的表面能和表面粗糙度对接触角具有重要的影响[14],一般需要在低表面能表面构建粗糙结构或在粗糙表面上修饰低表面能物质来制备疏水及超疏水表面[2]。

1.1降低材料表面能许多优秀的材料原为亲水性,其表面能较高,如SiO 2[15]、TiO 2[16]等材料,需要对其进行低表面能化处理才能变为疏水材料。

Hare 等人[17]的研究表明,当氟元素被氢元素取代后,其表面自由能是增加的,即碳氟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表面能的排列顺序为-CH 2->-CH 3>-CF 2->-CF 2H>-CF 3,这说明含氟或全氟化合物拥有极低的表面能。

一般可以将高表面能的固体表面浸泡在低表面能化合物的溶液中来降低固体表面能,如Liu 等摘要超疏水表面由于其独特的润湿性,在自清洁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PDMS基透明超疏水表面的构筑及性能研究

PDMS基透明超疏水表面的构筑及性能研究

PDMS基透明超疏水表面的构筑及性能研究PDMS基透明超疏水表面的构筑及性能研究导言PDMS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材料,例如其低表面能和高透明度使其成为许多应用领域的研究热点。

而疏水性质的提升一直是研究者努力攻克的难题之一。

本文通过构筑PDMS基透明超疏水表面的方法,研究其性能并探讨其应用前景。

超疏水表面的构筑方法超疏水表面的构筑主要依赖于其微纳米结构的设计和表面化学处理。

首先,我们采用模板法制备出具有微纳米结构的PDMS 膜。

在模板的帮助下,我们成功在PDMS膜表面形成了一系列微米级别的球状结构。

接下来,通过使用氧等离子体处理和硅烷化处理,我们对PDMS膜的表面进行化学修饰,以提高表面的疏水性。

通过控制处理时间和处理条件,我们可以调控PDMS膜表面的化学组成和表面能。

超疏水表面的性能研究为了评估超疏水表面的性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首先,我们测试了透明超疏水表面的接触角。

结果显示,PDMS基透明超疏水表面的接触角可以达到160°以上,表明表面具有极高的疏水性。

其次,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液滴滚动实验,观察液滴在超疏水表面上的运动行为。

实验结果表明,液滴在超疏水表面上能够迅速滑落,表明超疏水表面具有良好的自清洁性能。

此外,我们还测试了超疏水表面的抗污染性能,结果显示其较好的抗污染性能是由于表面具有较低的表面粘附能和较高的自洁能力。

应用前景PDMS基透明超疏水表面在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首先,其优异的透明性可以应用于光学器件的防污和抗氧化层。

其次,其超疏水性质可以应用于液体滴定、液体传输以及微流体控制等方面。

此外,其自清洁性能也可以应用于复合材料的防腐蚀涂层、车窗和玻璃幕墙的清洗等领域。

结论本文通过采用模板法和化学修饰的方法,成功构筑了PDMS基透明超疏水表面,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超疏水表面具有较高的接触角、良好的滚落性能和较强的抗污染性能。

此外,PDMS基透明超疏水表面在光学器件、液体传输和复合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微纳米结构超疏水膜层的构建与性能研究进展

微纳米结构超疏水膜层的构建与性能研究进展

第53卷•第5期• 2020年5月微纳米结构超疏水膜层的构建与性能研究进展尹晓彤、王玉铄2,袁鹏园\刘宇、冯立明1(1.山东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101; 2.四川农业大学理学院,四川雅安625014 )[摘要]介绍了超疏水膜层制备的理论,综述了微纳米结构超疏水膜层的构建方法与纳米粒子在超疏水膜层制 备中的应用。

微纳米结构与低表面能是形成超疏水膜层的2个关键要素,目前的制备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基 体表面的超疏水性能,但试验设备贵、操作复杂、成本高;改性纳米粒子在超疏水膜层制备中具有重要应用,但存在 官能团不稳定、改性剂成本高、表面微观结构脆弱等问题。

因此,研究易于操作、低成本的制备技术、获得耐用性好 的膜层是超疏水材料的重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超疏水膜层;微纳米结构;纳米粒子[中图分类号]TQ 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560(2020)05-0117-06Research Progress on Construction and Properties of SuperhydrophobicMembrane with M icro-Nano StructureYIN Xiao-tong 1 , W A N G Yu-shuo2, Y U A N Peng-yuan1, U U Yu', F E N G Li-ming 1(1.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Jinan 250101, China;2. School of Science,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Yaan 625014, China)Abstract : The preparation theory of superhydrophobic membrane was introduced. The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superhydrophobic membrane with micro-nano structure and the application of nanoparticles in the preparation of superhydrophobic membrane were reviewed. Micro-nano structure and low surface energy were the two key elements f o r the formation of superhydrophobic film layers. The current preparation methods endowed the superhydrophobic properties of the matrix surface t o some extent, but the t e s t equipment was expensive, and the operation was complex as well as the cost was high. The modified nanoparticles had important applications i n the preparation of superhydrophobic membranes, but there we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unstable functional groups, high cost of modifier and f r a g i l e surface microstructure. Therefore, i t was an important research direction of superhydrophobic materials t o develop easy - t o - operate, low-cost preparation technology and obtain durable film l a y e r s . Key words : superhydrophobic membrane; micro-nano structure; nanoparticles〇前言材料表面的疏水特性往往通过水接触角来评判。

超疏水表面的研究进展超疏水材料的研究进展

超疏水表面的研究进展超疏水材料的研究进展

超疏水表面的研究进展超疏水材料的研究进展超疏水材料的研究进展摘要:对植物叶表面的超疏水现象研究表明:植物叶表面的微观结构是引起超疏水的根本原因。

本文通过对荷叶表面的研究得到超疏水材料具有的特点:微纳米尺度复合的阶层结构。

通过相分离方法得到超疏水材料,最后对超疏水材料的研究趋势作了展望.关键词:超疏水材料微纳双重结构接触角滚动角Abstract:By studying the nature superhydrophobic bio-surfaces indicates that : the incooperation of micro-structure and nano-structure are both important for the superhydrophobic materials. Such structures are the key for the superhydrophobic material . The phase separation method is employed to prepare the superhydrophobic materials. The latest trends in the study of superhydrophobic materials are also discussed.Key words:Superhydrophobic materials;Micro-structure and nano-structure ; Contect angle; Roll angle 引言近年来,植物叶表面的超疏水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所谓植物超疏水能力,就是植物叶面具有显著的疏水,脱附,防粘,自清洁功能等。

固体表面浸润性研究的就是材料的疏水能力。

浸润性是指液体可以渐渐渗入或附着在固体表面的特性。

接触角和滚动角是评价固体表面浸润性的重要指标。

超疏水表面粗糙结构的构造 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超疏水表面粗糙结构的构造 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Material Sciences 材料科学, 2018, 8(5), 429-437Published Online May 2018 in Hans. /journal/mshttps:///10.12677/ms.2018.85048Progress on the Fabrication of RoughSurface for Superhydrophobicityand Its ApplicationYin He1, Yongmao Hu2, Shuhong Sun1, Yan Zhu1*1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Yunnan2Dali University, Dali YunnanReceived: Mar. 20th, 2018; accepted: Apr. 30th, 2018; published: May 7th, 2018AbstractThe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 has attracted attentions in the field of industry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due to its features such as self-cleaning, drag reduction and dust-repellent propertie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rogress on the preparation of rough surface for superhydrophobicity and its application. Meanwhile, the disadvantages of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s are evaluated and their development directions are discussed.KeywordsSuperhydrophobic Surface, Micro and Nano Structures, Rough Surface超疏水表面粗糙结构的构造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贺胤1,胡永茂2,孙淑红1,朱艳1*1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昆明2大理大学,云南大理收稿日期:2018年3月20日;录用日期:2018年4月30日;发布日期:2018年5月7日*通讯作者。

超疏水表面的构筑及其研究进展_二_鲍艳

超疏水表面的构筑及其研究进展_二_鲍艳
[36 ]
以偏氟乙烯
和六氟丙烯共聚物、 氟硅烷改性的二氧化硅粒子以及氟硅烷为 原料, 通过两步湿化学法在织物表面制备了超双疏表面, 且经 过 600 次标准水洗和 8 000 次摩擦实验后, 其超双疏性能没有 明显变化。
3
3. 1
超疏水表面的研究热点
超双疏表面 经过科学家近年来的努力, 超疏水表面已比较常见 。 由于
将二氧化硅和市
售含氟疏水剂结合起来, 在棉纤维表面获得超疏水涂层, 疏水 剂在较低浓度时就可达到较好的疏水效果, 大大降低了含氟疏 水剂的用量。 2. 2 无氟化处理 由于采用氟化处理存在上述不足, 因此, 开发无氟的低表 面能物质具有潜在的市场应用前景
[13 , 24 , 3739 ]
。 Che 等[38] 采用
“三步法” 获得具有超疏水性的油漆, 即先将 等采用
环氧黏合剂喷涂于不锈钢板表面, 待涂膜干后对其进行打磨, 形成具有微米结构的粗糙表面;再利用粘结作用将含有二氧化 硅的环氧树脂铆接到具有粗糙结构的不锈钢表面;最后使用具 有疏水性的环氧树脂对具有微 / 纳结构的表面进行疏水化处 理。所得油漆涂层不但具有优异的超疏水性能, 而且表现出良 好的高速冲刷以及耐碱耐溶剂稳定性 。Zhou 等
超疏水表面的构筑及其研究进展 ( 二) 印 染( 2014 No. 10 ) 欍氥 欍欍欍欍氥 述 评 欍氥 欍欍欍欍氥
1. 2. 3
Fig. 4
超疏水表面的构筑及其研究进展 ( 二 )

1 1 1, 2 艳 ,张晓艳 ,马建中 ,鲁
[35 ]
使用六亚甲基二硅氮烷( HMDS) 对二氧
[37 ]
化硅溶胶进行改性, 制备出疏水化的二氧化硅溶胶 。 Xu 等 接触角可达到 159° 。 Wang 等

超疏水性涂层的研究进展

超疏水性涂层的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5-05-30作者简介:段 辉(1963-),男,湖北武汉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舰船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工作。

联系人:段 辉,电话:(027)83615466,E 2mail :hgdh2005@ 。

文章编号:1004-9533(2006)01-0081-07超疏水性涂层的研究进展段 辉1,2,熊征蓉1,汪厚植1,赵惠中1,高殿强3(11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耐火材料与高温陶瓷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湖北武汉430081;21海军工程大学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33;31江汉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56)摘要:简述了超疏水性表面的基本原理,分别从低表面能材料和涂层表面微细粗糙结构的构建两个方面,对超疏水性涂层的制备技术和最新成果进行了概括,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超疏水;接触角;低表面能;粗糙度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Development of Super 2H ydrophobic CoatingsDUAN Hui1,2,XI ONG Zheng 2rong 1,W ANG H ou 2zhi 1,ZH AO Hui 2zhong 1,G AO Dian 2qiang3(11The Hubei Province M inistry 2Province Jointly 2C onstructed Cultivation Base for S tate K ey Lab of Refractories and Ceramics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Hubei Wuhan 430081,China ;21Department of Basic C ourses ,Naval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Hubei Wuhan 430033,China ;31School of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Jianghan University ,Hubei Wuhan 430056,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super 2hydrophobic surfaces are outlined from tw o aspects by introducing materials of low surface energy and rough surface of coatings respectively.The prepar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new development of super 2hydrophobic coatings are reviewed ,and application of super 2hydrophobic coatings is proposed.K ey w ords :super 2hydrophobic ;contact angle ;low surface energy ;roughness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涂层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具有疏水性能的涂层研究成为新的热点。

超疏水涂膜的研究进展

超疏水涂膜的研究进展

收稿:2005年11月,收修改稿:2006年3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No.20506005)**通讯联系人 e mail:zhryang @超疏水涂膜的研究进展*曲爱兰 文秀芳 皮丕辉 程 江 杨卓如**(华南理工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 广州510640)摘 要 超疏水涂膜以其独特的性能,在国防、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但目前的制备技术制约了其在建筑外墙涂料等大型设施方面的应用。

探索如何采用简单有效的方法构造和调控涂膜的双微观结构,从而获得性能持久优异的超疏水性涂膜,并有效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是这一领域研究的最终目标。

本文就超疏水材料表面理论的发展和近几年来超疏水膜制备技术取得的新成果进行了概括,并指出制备超疏水涂膜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利用表面能极低的含氟材料,将溶胶 凝胶、相分离技术和自组装梯度功能等技术有机结合,获得适宜的表面粗糙度和微观构造,是实现超疏水涂膜工业化生产的可行途径。

关键词 超疏水膜 接触角 表面双微观结构 梯度功能中图分类号:O647;TB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281X(2006)11 1434 06Studies on Super Hydrophobic FilmsQu Ailan Wen Xiufang Pi Pihui Cheng Jiang Yang Zhuoru(The School of Chemical and Energy Engineering,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640,China)Abstract Super hydrophobic film is of promise prospect applied in various industrial products.But it is limited by preparing techniques for use as coatings of outside building and large equipments.It is the aim to search simple and effective methods to prepare and control the micro nano binary structure to get super hydrophobic coating.Here we briefly review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and recent progress in the process and properties of super hydrophobic films.It is a possible way to realize industrial produc tion of super hydrophobic coating with appropriate roughness and microstructure by the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technologies such as sol gel,phase separation and self assembly of low surface energy materials.Key words super hydrophobic film;contac t angle;micro nano binary structure;gradient function1 引言近年来,植物叶子表面的超疏水性和自清洁效果引起了人们的很大兴趣。

超疏水表面的构筑及其研究进展_一_鲍艳

超疏水表面的构筑及其研究进展_一_鲍艳
[15 ]
将碳纳米管和硅烷偶联剂结合制备了具有
[20 ]
导电性的透明超疏水涂层 。翟锦等
采用高温裂解酞菁金属
络合物的方法, 制备了定向的碳纳米管膜 。 研究发现, 其表面 的形貌与荷叶表面结构十分接近, 无需任何低表面能物质修 饰, 即可获得超疏水表面, 为无氟超疏水表面 / 界面材料的研究 提供了新思路。他们运用该方法又成功制备了岛状结构和房 式结构的阵列碳纳米管膜, 这两种膜均表现出了良好的疏水效 果。 虽然通过纳米管构筑的表面能够获得较好的疏水效果, 但 管状结构形成的超疏水表面机械强度不好, 加上纳米管自身的 制备方法比较复杂, 其设备以及原料价格昂贵, 限制了纳米管 构筑超疏水表面的规模化应用 。 1. 1. 5 其他方法构筑
nm 的二氧化硅溶胶, 采用氟硅烷对所得的二氧化硅溶胶进行 改性, 得到单分散的二氧化硅改性溶胶, 将改性的溶胶通过旋 转涂饰法涂饰到铝合金表面, 获得超疏水涂膜。 由于以水作为 溶剂制备二氧化硅溶胶, 可避免传统 Stber 法制备二氧化硅溶 Xu 等 胶时大量使用有机溶剂, 实 现 了 清 洁 化 生 产, 因 此,
管状无机粒 子 因 具 有 大 的 比 表 面 积, 极高的弹性模量 和弯曲强度等特 性, 使其在超疏水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 应用 。 与其他形貌 的 无 机 粒 子 相 比, 采用管状无机粒子构 筑的粗糙表面, 其表面空气的占有比例大, 因此疏水效果较 好 。 此外, 该方法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氟化物的使用, 减 轻环境压力 。 在所有管状粗糙结构中, 碳纳米管因具有较高的机械稳定 性和较低的密度而成为超疏水表面制备过程中最为常用的管 状结构。Han 等

1
( 1. 陕西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陕西 西安 710021 ; 2. 教育部轻化工助剂化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 陕西 西安 710021 ) 摘 要: 超疏水表面因具有自清洁 、 抗腐蚀、 减阻等功能使其在墙体涂料 、 轮船防腐防污、 流体输送等方面具

制备超疏水表面的研究进展_张弦

制备超疏水表面的研究进展_张弦

第 24卷第 5期
张 弦等: 制备超疏水表面的研究进展
# 81#
化形成不同结构形态和性能的膜。 Erbil等 [ 10, 11] 改进此方法, 以等规 聚丙烯为成膜物质, 溶解于 良溶剂 ( 对二甲苯 ), 然后往溶液中 添加沉淀剂 (甲基乙基酮、环己酮、异丙醇 ), 选择合适的成膜 温度, 调控成膜过程 中的结晶速率, 得到具有多 孔结构的类凝胶聚合物, 如图 1 所示, 其与水的 接触角可达 160b。采用类似方法, 亦可制备低密 度聚乙烯、聚偏氟乙烯、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聚 苯乙烯等超疏水薄膜 [ 12 ~ 17 ] 。
# 80#
材料开发与应用
2009年 10月
文章编号: 1003-1545( 2009) 05-0080-06
制备超疏水表面的研究进展
张 弦 1, 林松柏2, 李云龙 2, 柯爱茹2, 黄铂扬 1
2021; 2. 黎明职业大学轻纺 工程系, 福建 泉州 362000)
传统超疏水表面的制备一般采用两种方法: 一种是在粗糙表面修饰低表面能的物质; 另一种 是在疏水性表面构建粗糙结构。关于超疏水粗 糙表面的研制方法总结起来, 主要有相分离法、 模板法、溶胶 - 凝胶法、电纺法、刻蚀法、拉伸法、 腐蚀法、自组 装、化 学气相沉 积及其他 方法 [ 3] 。 但是由于人造超疏水表面的研究时间不长, 许多 方法存在成本高、工 艺复杂、仪器昂贵等诸多缺 点, 并不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在此介绍几种制备 超疏水表面的简单方法。
采用不同的有机硅前躯体水解均可制备疏 水性的有机 无机杂 化材料。以 TEOS、MTM S等 有机硅化合物为前躯体, 以乙醇或甲醇为溶剂, 以无机物盐酸、草酸、氨水等为酸碱催化剂, 采用 酸碱催化或两步催化, 形成具有一定孔隙结构的 粗糙表面的杂化材料。 R ao 等 [ 34 ] 以甲基三甲氧 基硅烷 ( MTM S) 为前驱体, 在甲醇溶液中, 氨水为 催化剂, 通过超临界 干燥法制备硅气凝胶, 最大 接触角达 173b。 Shang等 [ 35] 通过溶胶凝胶法, 将 几种有机硅涂于载玻片, 并用氟硅烷修饰, 发现 四乙氧基硅烷作为前驱体得到的膜, 不但具有超 疏水性, 还能提高载 玻片的透光率, 降低光的反 射率。 3. 2 体系分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基本原理
Young[ 3] 通过对物质表面亲、疏水性的深入研究, 揭示了在理想表面上( 见图 1) , 当液滴达到平衡时各 相关表面张力与接触角之间的函数关系, 提出了著名的杨氏方程( CosH= ( CSV - CSL) PCLV ) , 图中 Csv 为固 体表面在液体饱和蒸汽压下的表面张力, CLV 为液体在它自身饱和蒸汽压下的表面张力, CSL 为固液间的 界面张力, H为液、固、气三相平衡时的接触角。通常 H= 90b是表面亲、疏水的分界线, 当 H> 90b时 则为 疏水性质, H< 90b时则为亲水性质。
Johnson 等[ 6] 早就发现了接触角粘滞性的现象, 当给膜表面微小液滴不断增加或 减少体积时( 见图
4) , 无论是理想表面还是粗糙表面, 液滴都来不及平衡。增加液滴体积时所观察到的接触角要比平衡时
大。定义在动态扩张时的表面接触角称为前进角 HA; 相反, 当不断减小液滴体积时, 所观察到的接触角
高分子通报
# 65 #
表面能就可降至 10mJPm2( 见表 1)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 作为对膜疏水性能的研究, 仅以临界表面张力来 表征是不够的, 而以/ 与水的动态接触角0表征膜的疏水性能应更为科学。动态前进接触角的变化规律随 着膜表面氟元素密度的增加而递增, 而动态后退接触角却并非与膜表面氟元素密度简单的增加而递增的 关系( 见图 6) , 还与膜表面氟元素分子水平堆砌的方式密切相关, 图 7 显示由广角 X 射线衍射得到的 Rf 侧链长和堆砌之间的关系。以 C6 F13 ) 为侧链的峰形较宽, 表明在表面还没有形成富含氟聚集体[ 11] , 而 C8F17 ) 以上的聚合物, 图中清晰地表明在膜表面及近表层都形成了富含氟聚集体, 形成了最密的堆砌。
面能, 优秀的耐热性、耐候性、耐化学药品性等, 因而得到了广泛的 Figure 5 Schematic of perfluorododecanoic
重视。特别是对其独特表面性能的研究和应用一直是研究人员的
acid monomolecular film
研究热点。 众所周知, 紧密堆积、取向紧密排列的聚全氟烷基乙基丙烯酸酯的表面能约为 10~ 11 JPm2, 远低聚
四氟乙烯的表面能。据认为这是 由于链 端) CF3 基团的贡 献率较大, ) CF3 基 团 的表面能仅有 6. 7mJPm2 , 低于 ) CF2 ) 基 团的 18mJPm2, 暴露在外的基团的 可润湿 性以 CF3 最低, 按下式递增: CF3 < CF2 < CH3 < CH2 [ 9] 。
前川隆茂等[ 10] 对 Rf ( 全氟烷基) 链长 不同的聚 ( 全氟烷基乙基丙烯酸酯) 膜的 特性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 研究发现较短 的 Rf ( 链长 2~ 4) 导入聚合物的侧链中,
表 1 侧链长不同的聚( 全氟烷基乙基丙烯酸酯)的临界表面张力 Table 1 The Critical surface tension of polyperfluoroalkyl acrylate with series side chain
第 2期
高分子通报
# 63 #
超疏水膜表面构造及构造控制研究进展
王庆军, 陈庆民*
(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 南京 210093)
摘要: 本文就表面构造对膜表面亲、疏水性的最新研究成 果进行 了概括, 表面 化学成 分及化 学结构聚 集态 是获 得超疏水膜的基础, 表面的形貌和微构造是维持超疏 水性质的保障。利用含氟材料极低的 表面能, 将表面 化学结构的聚集态, 表面形貌微观构造及排列方 式进行有机结合, 将会获得理想的超疏水材料。
图 11 FAPAA , FA 聚合物的 DSC 图 Figure 11 DSC image of FAPAA co- polymer
图 12 共聚物的结构 Figure 12 The structure of co- polymer
图 13 液滴滑落倾角 Figure 13 The slide angle of droplet
图 9 FAPAA 共聚物表面拒水模型 Figure 9 The water repellent model of FAPAA co-polymer
研究发现前进接触角 Ha 与共聚物中丙烯酸酯的酯链长度无关( 见图 10) , 基本保持在 120b, 这是由于 Rf 矗立在表面, 托起液滴, 当液体不断前进时遇到拒水的 Rf 基团, 阻碍了液滴前进, 使得前进接触角在大 于 120b时, 液滴才能向前移动。而后退 Hr 接触角却与丙烯酸酯的长度紧密相关, 当 n \ 8 时, Hr 从 45b逐 步增至 100b, 这是由于丙烯酸酯随着侧链( n> 8) 的增长, 共聚物的 T m( 见图 11) 而提高, 丙烯酸酯侧链迁 移受到限制, Rf 具有较强向外表迁移的能力, 使得表面富集的氟元素掩盖了丙烯酸酯侧链的干扰, 当 n < 8 时, 共聚物的 T g 接近测试温度, 丙烯酸酯侧链受到限制较小, 当液滴后退时, 液滴被部分矗立的丙烯酸 酯侧链粘住, 因而后退接触角迅速降低。
要比平衡时小, 此时的接触角定义为后退角 HR。前进角与后退角差值与膜的粘滞性紧密相关。$H= HA
- HR, $H越大液滴就越难流淌, 当 $Hy0 时, 表面基本无粘滞性, 液滴较极易在表面滚动, 通常该种表面
的超疏水性能优异。
固体材料的表面能较难直接测得, 最简单可靠的方法,
是通过测量具有不同表面张力的液滴在理想表面的接触角, 利用 Young 方程, 计算出材料表面能。材料与水的接触角越
# 66 #
高分子通报
2005 年 4 月
度成正比, 分别为 86b、106b、112b。 综上所述, 膜的疏水特性不但与表面的化学成分的组成直接相关, 还受到这些成分在表面聚集形式
的影响。
图 10 FAPAA 共聚物动态接触角 Figure 10 The dynamic contact angle of FAPAA co- polymer
Suzuki[13] 利用含氟高分子材料支链的羟基与含环氧端基不同链长硅烷材料接枝( 见图 12) , 制备疏水 涂料, 研究证实水滴的滑落倾角随硅烷链长的增加而减小( 见图 13) , 液滴越大越利于其滑落。
Atsushi[14] 在富含 ) OH 基团的硅片表面, 用 CF3 ( CF2 ) n CH2 CH2 Si( OCH3 ) 3 , n= 0, 5, 7 进行化学气相表 面改性( 见图 14) , 形成 2nm 厚的疏水膜, 研究证实在光滑的表面上, 最大与水静态接触角与含氟链的长
的形貌两方面着手。
2 超疏水膜的化学结构及排列方式的研究
Girifalco 等[ 7] 在其研究中证实, 自然界中理想表面与水 最大接触角必须由具有最低表面能的材料产生。他通过在极性固体表面上沉积上一层由全氟十二烷酸
组成的单分子膜( 见图 5) , 获得了具有最低表面能的表面, 其表面完全由 ) CF3 铺满, 表面能仅有 6. 7mJP m2 , 理论计算出该表面与水接触角为 120b[ 8] 。
有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液滴与固体表面突起直接接触( f s) , 另一部分是与空气垫接触( f v) , 并假定 Hv=
180b, 引入表面系数 f = f sP( f s+ f v) , Cassie 推导的方程为 cosH. = = f cosH+ f - 1, 根据 Cassie 的模型及公 式的理论计算, 提高空气垫部分所占的比例, 将会增强膜表面的超疏水性能。
因而人们在研究超疏水表面时, 首先进行了低表面能材料的
合成研究, 硅氧烷及含氟材料受到了研究人员的青睐。硅氧烷及
含氟材料是自然界所有物质中已知表面能最低的两种材料, 是获
得超疏水膜的首选材料之一。由于含氟材料的表面能比硅氧烷的
低 10mJPm2 左右, 具备其他材料所没有的独特性能, 例如: 极低的表 图 5 全氟十二烷酸单分子膜示意图
) [ CH ) CH2 ( COOC2H4Rf) ] ) n R f 结构 n C2F 5 ) n C4F 9 ) nC6F13 ) nC8F17 ) nC10F 21 ) PMMA
临界表面张力 CcP( dyn#cm- 1) 15. 5 9. 8 9. 8 11. 0 11. 0 41. 1
第 2期
of Rf ( wide- angle diffracted X- ray)
Masamichi[ 12] 对 FA ( 平均含 9 个碳氟基团的全氟烷基乙基丙烯酸酯) 与含不同酯链的丙烯酸酯共聚物
( 见图 8) 的膜进行了研究, 共聚物中含 61. 5% FA。其表面拒水模型见图 9。
图 8 FAPAA 共聚物的化学结构 Figure 8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FAPAA co- polymer
大, 表面能就越低, 膜的疏水性越强。表面润湿性能是由固
体表面原子及其堆积态所决定, 与其内部组成及分子排布无
图 4 前进角与后退角示意图
关。因而研究超疏水膜必须从材料表面的化学结构与表面 Figure 4 Schematic of advancing angle and receding angle
理想表面是指固体表面组成均匀、平滑、不变形和各向同性。很显然这种表面几乎不存在。最初 Wenzel[ 4] 就膜表面的形貌对疏水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表面粗糙模型( 见图 2) , 用粗糙因子 r ( r = 实际接触面积P表观接触面积) , 对杨氏方程进行了修正, 这就是 Wenzel 方程( Cos H. = r ( CSV - CSL ) PCLV ) , 与杨氏方程相比, CosH. = r Cos H, 称 H. 为表观接触角, 称 H为理想表面接触角, 或杨氏接触角。显然 r > 1, 根据 Wenzel 方程可知, 亲水膜在增加粗糙度后将更亲水, 疏水膜则更疏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