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爱和自由中成长

合集下载

爱和自由读后感

爱和自由读后感

爱和自由读后感爱和自由读后感(精选25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爱和自由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和自由读后感篇1在这本书中,蒙氏幼儿园的园长孙瑞雪用各种事例诠释了“爱和自由”对培养人格健全的孩子的重要性。

强调给孩子的爱要有科学的方式,即在对儿童成长规律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利用蒙氏的各种训练方法,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的选择,促成儿童按照自己的内心发展成专注、宽容、坚强的、完整的人。

怎样才能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得到爱呢?给予孩子成长的机会,并让孩子感知到你的爱,为孩子的发展和每一个生活细节提供条件和帮助。

这些须建立在你对儿童生命发展了解的基础上,这就是爱。

尽量给孩子爱,让他充分享受到爱,这对他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

对这一点人们是普遍认同的。

但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就不容易了。

理解孩子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尤其要了解孩子的发展状态。

我们常会看到这种现象,孩子一旦开始独立,父母就会说“这孩子太犟了!”“这孩子怎么会这么不听话。

”实际是孩子要成长!要照他自己的意志去成长,孩子的意志同父母的意志开始产生矛盾了。

我们要学会理解孩子成长需求。

当成人不能理解孩子的某些做法,而孩子在哭闹着坚持时,我们难道不能问个为什么吗?难道是孩子太贪心?不!不能用成人已经被世俗蒙蔽的思路去理解孩子。

当你不知如何办时,给孩子自由难道不是个好办法吗?尤其在儿童小的时候,正是他的审美观形成和建构的时候,老师和家长一定要在这个时候给孩子提供形成审美观的条件和机会。

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充分发展潜力的自由,充分认知的自由。

有这种自由,他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摸清事物的规律,才能够去认识、认知。

有了自由,孩子就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为有兴趣,他就会反复做,就变得专注;在长久的专注中,他逐渐感知并把握了事物的规律;把握了事物的规律,他就愿意遵守它,就有了自我控制力。

关于父母与子女的书籍

关于父母与子女的书籍

关于父母与子女的书籍
关于父母与子女的书籍有很多,这里为您推荐几本:
《亲子黄金七分钟》:这本书为忙碌的父母提供了与孩子亲密交流的实用指南,让父母在繁忙的生活中也能抓住与孩子亲密互动的黄金时刻。

《亲子关系的深度疗愈》:这本书不仅帮助父母了解自己的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还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和技巧,帮助父母在亲子关系中实现深度疗愈。

《爱和自由》:这本书通过蒙氏教育法的理念,提倡父母给孩子充分的爱和自由,让孩子在爱和自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是作者作为教育专家和教育实践者,对自己孩子的教育经验和教育理念的全面总结。

书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得到了广泛认可,成为许多父母的教育宝典。

除了以上书籍,市面上还有很多关于父母与子女关系的书籍,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阅读。

推荐父母必读的10本儿童教育书籍

推荐父母必读的10本儿童教育书籍

推荐父母必读的10本儿童教育书籍要想做一名合格的父母,从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开始,你就要慢慢的教育,但是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让家长无可奈何。

今天小编给广大父母推荐父母必读的10本儿童教育书籍,教你做一个完美的父母。

1、《爱和自由》作者: 孙瑞雪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本书以爱和自由为的立足点,强调爱孩子要有科学的方法,即充分了解儿童成长规律的基础上给孩子充分的爱、自由、选择。

孙瑞雪老师告诫父母们:你以为你爱孩子,你想象你可以爱孩子,你认为这就是爱孩子,和你真的爱孩子是有差别的。

也许,你需要停下来看:你是不是基于你的想法、你的恐惧、你的焦虑、你的习性来爱的。

这可能就意味你其实是更爱你的想法,更爱你的恐惧,更爱你的焦虑,更爱你的习性。

爱就是爱,恐惧就是恐惧,焦虑就是焦虑,认为就是认为,一切如是。

我们要学会从一切如是中将爱剥离出来,你的孩子才真正可以收到爱的礼物。

因为我们一生能够给予孩子的只有一样,那就是爱!2、《正面管教》作者: (美) 简·尼尔森出版社: 京华出版社没有哪个父母不为了孩子而竭尽全力,但最美好的愿望却不一定给孩子带来最好的结果。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3、《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作者: (美)玛兹丽施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你这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面对孩子的行为做父母的常常忍不住脱口而出。

是的,天凉了让加衣服就是不加,地板凉可就是要打光脚,就是不要刷牙,就是要把饭弄得满桌子都是,就是不叫叔叔阿姨,就是要把屋子弄得乱七八糟,到吃饭的点了可就是还要看电视,就是不愿意做作业……等等,全是怎么说都不听。

无数家长为此烦恼,家里充满呵斥和吵嚷声,可是没用,火药味越发浓烈,问题却解决不了。

爱和自由读书心得体会(精选4篇)

爱和自由读书心得体会(精选4篇)

爱和自由读书心得体会(精选4篇)爱和自由读书心得体会1爱和自由读书心得体会1每每读完《爱和自由》的各个章节,内心都激荡着震撼和深深的思考,并伴随着些许悲哀和无奈。

悲哀在于,还有许许多多的家长没有意识到儿童拥有一种积极的精神生活。

我们不能再无视儿童的心理和发展,而且必须从一开始就去帮助儿童,这种帮助并不在于塑造儿童,因为这一任务属于自然之神,而是在于观察儿童心理发展的外在表现,在于能为儿童成长提供必要的手段,因为这种手段单靠儿童自己是办不到的。

爱是土壤、是根基。

《爱和自由》中,爱的定义为“给与孩子成长的机会,并让孩子感知到你的爱,为孩子的发展和每一个生活细节提供条件和帮助”。

可是这种爱又何尝不是相互的呢,儿童身上也具有爱的能量,儿童在敏感期中那种对周围事物不可抑制的冲动,实际上就是他对所处环境的爱,这种爱不仅仅是情感上的爱,也是智力发展的需求。

同时成年人也是儿童爱的对象,他从成年人身上得到自我发展所需要的东西,对儿童来说,成人是令人尊敬的。

园长一再叮嘱我们,不停的对孩子表达我爱你,仿佛也唤醒了我自身部分的麻木,儿童也在用他们的爱唤醒着我们,唤醒着快消失的生机和活力,是的,更好的生活,感受爱的气息!《爱和自由》也强调说纪律必须建立在自由上,这个自由的含义很深很广,我对自由的理解为,要相信孩子的自我教育,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存在着一种这种能力不是一从与父母的指导,而是自动自发的,尤其是在感觉的练习中,这种自我教育更加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这种练习能够重复多次,这种自我教育就会使孩子的心理感觉更加完善,进而帮助他从对事物的感觉转移到对物体的观念。

而他只有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爱和自由”仿佛是一个灵魂向导,贯穿于整个蒙氏教育体系。

身为一名新老师,务必要以“爱和自由”这个精神向导来要求自己,使之与自己的灵魂相融。

爱和自由读书心得体会2爱和自由读书心得体会2最近,我看到一本书,叫做《爱和自由》,让我感触颇多。

爱和自由孙瑞雪读后感8篇

爱和自由孙瑞雪读后感8篇

爱和自由孙瑞雪读后感8篇爱和自由孙瑞雪读后感篇1暑假读了孙瑞雪的《爱和自由》一书,认识了孙瑞雪和她的蒙特梭利教育,书中观点提倡孩子的早期教育中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去探索,去尝试。

书中认为:“儿童是精神存在物,儿童将按照预定好的内在蕴藏着一种强大的精神能量和潜能,他的发展不需要成人给他增加什么新的内容,只需提供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孩子6岁前,其成长更倚靠自我教育,而不是来自成人。

成人更多的,就是给孩子营造一个积极的信息环境,让孩子接收积极信号。

在6岁前,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孩子并不会因为这些自由而变得毫无组织与纪律,相反,自由到极致,他就变得自律与顺从。

孩子在一个充分自由与爱的环境里,认知的是真理,而不是畏惧强权,迷失真正的自我。

而迷失了真正的自我,人的一生,都不可能幸福。

但现代教育背景下的儿童,往往失去了本身属于他们的时间与自由,大人们对于孩子的一些“专制”与“越权”,使得孩子不得不“被逼”着去做自己不喜欢甚至讨厌做的事情,只是为了达到家长的虚荣心。

家长认为,孩子就是孩子,必须要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才能达到自己理想中的效果。

然而,他们却不知道,这样做恰恰违背了孩子发展的程序和心理。

作为一个孩子的妈妈,这不得不让我对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产生反思,虽然我没有像一些夸张的父母让孩子学这学那,兴趣班也安全按照孩子的意愿,孩子的周末也是轻松度过的,但在孩子的生活方面,我更多的是“干预”,当儿子做事动作很慢时,我没有足够的耐心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相反我会全力包办。

正是因为没有给他足够的“自由”,错误地理解对孩子的”爱”,所以儿子虽然很有礼貌、很懂事,做事认真、静心,但儿子还不太会系鞋带、剪指甲……而作为一位教师的我,往往也会“剥夺”孩子们的“自由”,对孩子有太多过分的“呵护”,我怕沙子会伤眼睛而不让孩子们去沙坑玩,怕孩子不会扫地而每天不辞辛苦自己搞卫生,怕孩子们意外受伤而禁止他们奔跑……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的爱孩子,理解孩子,给孩子自由呢?首先,我觉得不论家长还是老师一定要改变“控制”孩子的想法,要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孩子的行为。

《爱和自由》读后感(精选12篇)

《爱和自由》读后感(精选12篇)

《爱和自由》读后感(精选12篇)《爱和自由》读后感1正如题目所言,在这本书中,蒙氏幼儿园的园长孙瑞雪通过大量的实例来论述自己的观点:只要给孩子充分的爱、充分的自由,才能促成儿童按照自己的内心发展成专注、宽容、坚强的、完整的人。

关于儿童,连弗洛伊德这样的大师所言也未必正确,我们普通人就知之更少了!不过,作者的这一观点,我倒是深表赞同。

本来嘛,小孩子如同一张白纸一样来到人世,对什么都好奇是必然的,既然好奇,那么必然要去探索,口、手、脚等都是儿童探索世界的好武器!在儿童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因为经验欠缺,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大人看起来淘气的行为。

如果真的爱孩子,又了解了这一点,给予儿童更多的自由,让他去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完善,岂不是能塑造孩子!记得曾经有位姐姐带着自己正上幼儿园的女儿来玩,小女孩活泼可爱,新奇地望着周围的一切。

年轻的妈妈告诉女儿:“这位阿姨是老师!”“老师。

”听到这两个字,小女孩顿时害怕地躲到了妈妈身后。

姐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而我却笑不出来:小女孩的老师到底对她做了什么,以至她竟然如此害怕老师?这件事也许是个案,但确实让我在一段时间之内对中国的幼儿教育产生了担忧。

《爱和自由》就有一个老师粗暴对待学生的案例:某幼儿园,老师和孩子在玩扔球,老师扔了一个球给孩子,孩子没接住,“笨死了,连个球都接不住!”接着是孩子把球扔给老师,结果,老师也没接住。

当时看到这一幕的蒙氏老师想:这回老师没话说了吧!接着,令人惊愕的一幕发生了,老师说:“笨死了,连个球都不会扔!”怎么着都是孩子的错!可想而知,经常被这么指责的孩子必然会胆怯、不自信、内向、对别人也不会宽容到哪儿去,并且对什么都没信心,也不敢去挑战自己,更不用提什么创造力了!其实,何止是儿童,在充满指责、冷漠、抱怨的环境里,任何人都不会感觉到快乐,也不能好好工作。

相反,如果周围的环境充满了爱、自由与温情,人与人相互理解、相互宽容,家庭是不是就能和睦,工作是不是就会快乐、有效率的多?当我们理解了这一点,是不是就会更加以宽容的心态来面对这个纷乱的世界呢?《爱和自由》读后感2对蒙特梭利教育了解得不多,暑假里,翻阅了《爱和自由》,才对其教育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2023年爱和自由的读后感(通用6篇)

2023年爱和自由的读后感(通用6篇)

2023年爱和自由的读后感(通用6篇)爱和自由的读后感1这本书表达的是一种思想,一种因为爱孩子,而付诸行动上的,如何爱。

包括让孩子在合理自由的环境下成长,尊重孩子,让他学会独立思考、行动。

1、合理的自由:这本书并非说一定要让孩子为所欲为,它仍然是有界限的。

比如打扰别人、野蛮不礼貌等,那些是需要制止的。

但制止的方式,并不是打骂,而是把孩子抱走,让他明白,这样做,是不被允许的,然后他自然不这么做。

2、尊重孩子:这本书让我很感动的是,对孩子的玩耍,她用了“工作”这个词。

其实想想是这样,操作教学用具,画画,玩沙,对那么小的孩子的意义不亚于后来的作业大人的工作。

用这个词,真正体现了作者对孩子的尊重。

尊重他的兴趣,爱好,在不打扰别人的情况下,专注的发展自己的爱好。

3、独立思考行动:这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真是有自由宽松的环境下,通过专注的工作,慢慢养成对实物的感知,形成自己的思考能力,逻辑关系,从而对事物,能有自己的看法,并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策略性的表达自己的看法。

总体,是一本很好的书,讲述的是思想,是精神。

掌握这种精神,为自己的孩子,制定一个规则,在规则内,让他自由的成长。

爱和自由的读后感2读到孙瑞雪教授这样一些话:“蒙特梭利博士认为,儿童的感觉来自于内部,也就是说儿童不是一个空瓶子,不需要我们成人往里面灌东西。

”“儿童是精神存在物,儿童将按照预定好的内在蕴藏着一种强大的精神能量和潜能,他的发展不需要成人给他增加什么新的资料,只需供给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是啊,我们成人有太多的“专制”和“越权”,总感觉孩子就是孩子,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们总是让孩子事事听从成人的安排,可不知这样恰恰违背了孩子发展的程序和心理,所以我很珍赏书名中的自由二字,从前我也是片面的认为自由就是让孩子随心所欲,任其发展,它怎样会和纪律及最高境界的自律相匹配,让孩子更好的学会控制自我?但经过亲身的和孩子们生活在一齐我很有感触。

爱和自由读书心得(8篇)

爱和自由读书心得(8篇)

爱和自由读书心得(8篇)爱和自由读书心得篇1最近,我看到一本书,叫做《爱和自由》,让我感触颇多。

这本书是著名的蒙特梭利教育专家孙瑞雪的本,一本关于爱孩子,而不是教孩子的书,正如作者所说:我爱孩子们,始终小心翼翼地仰视他们。

在这里,希望推荐给广大家长朋友们,希望能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所启迪。

《爱和自由》饱含着作者对儿童至深的爱。

在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她始终用心灵和儿童对话,她能看到儿童的渴求,知道儿童的想法,了解儿童的心情,感知儿童的苦难。

她说:在爱孩子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以现有的经验对待孩子,因为现有的经验早已过时。

我们都曾经是孩子,成年后,我们又有了孩子。

孩子给我们带来希望和欢乐,也给我们带来困惑和焦虑,孩子的成长是每个家庭大事中的大事。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然后,现实中的许多问题又困扰着他们,学校学习压力的增大,各种兴趣爱好班的层出不穷,使我们这些做家长的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到底是应该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长呢还是应该让他们提前接受良好的教育作者的真知来自于实践。

她说,儿童的智力来自于感觉,他们的感觉经验成人无法替代;个性跟创造力之间是画等号的,创意不能教;打骂中长大的孩子,看不到客观现实,苦难使他失去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他一生都可能和苦难的童年经历作斗争,都在寻找自尊和证明自己现在很多家长都推崇智力,他们把智力和儿童的自我割裂开来,他们积极地给孩子报各种班,让孩子提前学习各种知识,当知识填满一个孩子的脑袋时,他的心灵肯定失去了成长的空间和时间。

一个没有玩过水玩过沙,没有领略过大自然的美,没有和同伴追逐嬉戏过,没有发自内心大笑过的孩子,虽然浑身披挂着知识,却可能离幸福很远。

让我们用书中的一首诗来形容所有家长们的心声: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而又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

生活就是这样残酷,你没有给予,你当然得不到回报,你会说:哪有父母不爱孩子的呢我给他吃、穿、养他,我心里爱他。

《爱和自由》读后感精选十篇

《爱和自由》读后感精选十篇

《爱和自由》读后感(一):爱就给他自由对孩子的爱好像是与身俱来的。

就像虎毒不食子一样,这是种动物的天性。

我们都会尽可能的去爱自己的孩子,对他们“好”。

而恰恰是同样的初心,却是展现出了各式各样的爱。

孙女士是在大陆推广蒙特梭利的第一人,这本书是她的代表作,也是了解和学习蒙氏教育的很好的启蒙教材,给读者展现了一个蒙式理念下爱的世界。

蒙式教育的核心是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

这是我的归纳,但凡归纳简化概念都会有些偏颇。

不得不明确下自由的概念,有必要引用下书中的定义,“自由就是一个人不受制于另一个人,或另一些不因专断意志而产生的强制状态。

”作为传统的教育或者说是大部分人的传统理念,孩子是自己生自己养的,听话是天经地义的,甚至一辈子都应该是自己的孩子。

但往往忘了一点,孩子也是一个人,虽然有一段需要帮助扶持的时间,但他无论如何都是一个完整的人。

听话绝对不应该成为教育的一个理念甚至是枷锁。

对于这种与传统格格不入的理念,往往会招人诟病,比如最多的应该会说,孩子自由了岂不是要无法无天了。

曾经看过好莱坞的一部电影《天才婴儿》就是讲无法无天的一群婴儿。

但是这部电影其它的剧情我都没什么印象了,有一点非常难忘,就是婴儿有婴儿自己的语言,等他开始说人话了,就意味着他放弃了自己的语言系统再也回不去了。

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启发和思路,都是人,为什么成人就觉得一定比小孩更聪明呢。

父母束缚小孩自由的逻辑是,你什么都不懂,就应该听我的。

但其实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随着认知的增加,我们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知识,但同时也是套上了越来越多的枷锁,我们是在一个领域里面,用我们的创造力在换知识。

而对于孩子而言,虽然认知世界才刚刚开始,但这个时候创造力一定是最强大的。

如果我们一味的填塞我们认为重要的正确的“知识”,无异于在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也许他本来的“语言”,或者说智慧,远超过我们成人。

每个人对于世界的认知都是不同的,相信在孩子上更能开发出更多的亮点。

人类从来都不会停留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创新才是人类生存的动力源。

让孩子自由成长读后感

让孩子自由成长读后感

让孩子自由成长读后感自由成长是每个孩子都应该享有的权利。

在这个社会中,孩子们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才能够健康成长。

而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和老师的陪伴和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让孩子自由成长》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让我对孩子的成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书中提到了孩子的成长需要有一个自由的环境。

这并不是说让孩子完全放任不管,而是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在我看来,这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中,孩子才能够自主思考,自主选择,从而培养出独立自主的能力。

在我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总是给予我很大的自由,让我自己去决定自己的事情。

这让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独立思考和独立选择,这对我以后的成长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

其次,书中还提到了孩子的成长需要有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

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在和谐的家庭中,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之间的互相尊重和爱护,这样的环境会让孩子感到安全和舒适。

在我看来,父母之间的和谐关系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只有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孩子才能够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和关心,这样的环境会让孩子更加自信和乐观,从而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最后,书中还提到了孩子的成长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孩子可以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这样的环境会让孩子更加容易地学习知识和技能。

在我看来,学习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只有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孩子才能够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这样的环境会让孩子更加容易地学习知识和技能,从而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总之,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让我对孩子的成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只有在自由的环境、和谐的家庭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孩子才能够健康成长。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这样的成长环境,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爱和自由读后感

爱和自由读后感

爱和自由读后感读完孙瑞雪老师的《爱和自由》这本书,内心深受触动,仿佛在育儿和自我成长的道路上点亮了一盏明灯。

书中的观点和理念,不仅适用于孩子的教育,也让我对自身的成长有了更深的思考。

爱,这个我们生活中常常提及的字眼,在孙瑞雪老师的笔下有了更深刻的诠释。

爱不是简单的给予,不是盲目的宠溺,而是一种建立在理解和尊重基础上的深沉情感。

它意味着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选择,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去探索和成长。

书中提到,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爱,其实是一种控制。

我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安排孩子的生活,规划他们的未来,却忽略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需求和想法。

比如,我们会强迫孩子学习各种他们不感兴趣的才艺,只是因为我们觉得这些对他们将来有用;我们会限制孩子玩耍的时间,让他们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却没有意识到玩耍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这种所谓的爱,实际上是对孩子自由和天性的剥夺。

自由,在书中被赋予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孙瑞雪老师认为,自由是孩子成长的必要条件。

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中,孩子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发展出独立的人格和健全的心智。

然而,我们常常误解了自由的含义。

我们以为给孩子自由就是让他们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但实际上,真正的自由是在一定规则和界限内的自由。

比如,孩子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和游戏方式,但他们也要学会遵守游戏的规则,尊重其他小伙伴的权利。

在家庭中,孩子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但他们也要学会承担自己言行的后果。

这种有界限的自由,既能让孩子感受到自主和尊重,又能培养他们的自律和责任感。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孩子心智的发展。

孙瑞雪老师指出,孩子在 0 6岁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学会多少知识,而是通过各种感官体验和实践活动来发展自己的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我们不应该过早地让孩子去认字、算数,而应该让他们多去触摸、观察、感受这个世界。

好书分享《爱与自由》

好书分享《爱与自由》

好书分享《爱与自由》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今天起林姐姐和大家一起分享孙瑞雪老师的一本书《爱和自由》,书中所表达的是蒙特梭利的核心理念:对孩子的爱和尊重。

她认为,让孩子在爱的环境中建立起稳定的安全感和自信,让孩子形成完整的人格远远重要于知识的传授。

1.他经常看着别人的食物,他有时候不是为了满足肚子,他完全是为了满足嘴的感觉。

阻碍他尝试,就像阻止我们看这个近在咫尺的世界一样。

尽量让零至六岁的孩子满足,他不会超出他需要的东西。

记住:努力让他满足。

2.经济条件的好坏不影响孩子发展,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决定让孩子买东西的钱数,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把选择的自由交给了孩子。

3.别人的东西不能动,自己的东西可以自由支配。

4.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的状态:人刚生下来的时候就像空中的水汽凝聚,变成雨滴和雪花落入高山和大地,然后像雪山上的雪一样融化了变成一条小溪逐渐流淌下来;到了少年时期,这条溪流越来越大,奔腾跳跃,水流湍急;到了青年时期,就汇集成怒江呼啸而下;到了中年,就成了长江,水流宽深,宏伟量大;到了老年,就特别宽阔缓慢,蕴藏丰富的宝藏和阅历,最后流进大海。

4.专注:孩子感兴趣,所以反复练习,因为反复而专注,因为专注而产生了自我控制能力,因为有了自我控制能力而有了意志,有了意志力而能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上,从而做到“知其然,知其所
以然”。

林姐姐说:“爱使人独立,独立使人精神发展,爱是智力发展的基础。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这些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给孩子一片爱和自由的天空

给孩子一片爱和自由的天空

给孩子一片爱和自由的天空在《触龙说赵太后》中,我们懂得了一个育子道理: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

历史的长河虽然流淌了几千年,但唯一不变的是父母对孩子真挚的爱。

父母的爱犹如大山,巍峨庄严;父母的爱犹如大海,仁厚宽容。

父母之爱的方式虽有千差万别,但本质却应相同。

那就是:让孩子充分舒展他的本性,自由快乐地生活每一天。

爱孩子,就给他一个温暖完整的家。

只有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孩子才能把自己展现得一无所遗。

我们大人何尝不是如此,只有在自己的小窝才最放得开,在父母面前,才是最真实的自我。

既然决定要孩子,就要对孩子负责,一定要亲自带。

不能因为工作忙或不会带,而把孩子交给老人或保姆带。

上帝造人,就是让人能天然地爱自己的孩子。

千万不能生养分离,更不能生而不养。

父母带孩子,一是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好,再者就是能培养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对于孩子来说,即使别人再疼他,在他的情感需求上,没有人可以取代他的父母。

这种天性的血肉之亲,没有任何情感可替代。

我的孩子从出生到现在一直是我带,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我们没有分开一天过。

孩子出生三十天,我们就从河南把她带到了甘肃奶奶家。

在奶奶家住了十天后,又从甘肃来到了新疆。

一路几千里,一会儿坐大巴,一会儿上火车,孩子竟然没有哭一声。

孩子不会言语,但从她甜美的睡梦中我可以看出她的满足:肯定是因为一路上有父母的陪伴,所以她一直很快乐知足。

她爸爸把我们安顿好后,就去伊犁维稳了。

回来时孩子已经三个月了,爸爸一回来就抱着她,为了逗她开心,就点着她的鼻子说了句:“你这个小坏蛋儿,”这时孩子可委屈坏了,“哇”的一声大哭起来,真的,从出生到现在从没有见她哭得那么伤心过。

孩子虽然小,可是她的脑子里已经装了满满的依恋与思念……孩子四五个月时,母亲带着我两岁两个月的侄女一起来了我家。

一次,我去上街买东西,孩子留给母亲照看。

还没有去多久,就接到电话让我赶紧回来。

电话里我听到了孩子哇哇的哭声。

到家时竟然没有听到孩子哭,我就纳闷地问我妈她怎么又不哭了。

为孩子营造一个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育儿手记

为孩子营造一个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育儿手记

为孩子营造一个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育儿手记阿古的故事胡雪燕/文阿古是堂妹的儿子,堂妹在县城某家酒店做服务员,妹夫在外地谋生,夫家老人体弱多病,无奈之下,堂妹把阿古交给了四伯、四伯母抚养。

初到外婆家,阿古才七个多月,堂妹虽然随孩子住娘家,可由于每天上班时间长,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少的可怜。

我娘家住在四伯家对门,阿古的到来迅速消融了两家老人多年的芥蒂,相处的比以往的任何一个时间都要融洽。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阿古一天一天的长大,与外公、外婆、叔公、叔婆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这不,在外劳累了一天的爸妈,还未走到家门的第一件事就是呼唤阿古,“阿古……,阿古……”。

阿古听到,连忙放下手中的东西踱到门口,微笑着应答者。

一进家门,阿古定会灵巧的闪身进来,要是他的动作慢了点,门关上了,他打不开,急得在门外直哭;进了客厅后,爷俩就在沙发上玩了起来,一老一少那快乐的脸庞定是天底下最和谐的画面了。

一日三餐,吃饭的时候总会惦记着阿古。

只要是阿古要的,一律满足他的要求,从不训斥,从不感到厌烦,爸爸用慈爱的目光看着阿古用笨拙的小手津津有味的吃着,脸上洋溢着一种幸福感和满足感。

在我的记忆中,似乎从来没有如此宽容的待我呢!想必是那无瑕的孩童唤起了爸爸心中深藏的父爱,像涓涓细流一样流畅起来了吧!阿古是被大人逗大的。

当他还在怀里抱着的时候,就时常听到四伯母对孩子说:“打他”。

我们听到都感到很诧异,可见四伯母心情愉快,伴随着轻轻的拍打在她身边的四伯的动作,阿古笑了。

阿古学会走路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人。

当他颤巍巍的走到你的跟前时,不是伸出双手要抱抱,而是伸手打人,当听到大人假装生气的说“你怎么这么坏?”时,阿古开心的笑了。

要是还有旁人在场的话,打完人后,阿古定会把小脸转向旁人,得意的笑,大伙被他的情绪感染了,发出一阵阵轻快的笑声。

再稍大一些,阿古打四伯母的频率和力度更多更大些了,四伯母为此意见挺大的,总是生气的说:“整天伺候你吃喝拉撒的,还打我?真不是个好东西。

《爱和自由》解读

《爱和自由》解读

《爱和自由》解读这次给你解读的书籍是《爱和自由》。

全书一共 225 页 15万字,我会用大概23分钟的时间为您解读整本书的精华,如何从婴幼儿开始,培养孩子健康、乐观、富有创造力等等的优秀品格。

过年过节,家庭聚会的时候,总有一些家长喜欢让自己的孩子在大家面前表现点什么,比如跳支舞啊、唱首歌啊,背首古诗啊。

孩子就好像是家长炫耀的法宝。

说到教育孩子,有句话你一定听过,那就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很多家长就给孩子密集地报各种培训班,生怕错过最有用的教育。

但是,这些培训班真的有用吗?很多家长都在为所谓正确的教育观争论不下,不知道何去何从。

究竟怎么教育孩子才是真正的对孩子好呢?我为大家介绍一本书,是孙瑞雪的《爱和自由》。

用这本书来给你答案。

《爱和自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教育观,就是家长只要能够给予孩子爱和自由,孩子就能拥有独立思考和主动思维创造的能力,他们会在快乐中学习自己喜欢的知识,以后会成长为非常优秀的人。

这本《爱和自由》是根据国际上蒙特梭利教育理念而来,蒙特梭利这一名词来自于意大利人玛莉亚·蒙特梭利,她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

因为她在婴幼儿教育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所以这个教育理念简称为蒙氏教育。

蒙氏教育重点关注0-6岁的婴幼儿,因为这个年龄是性格发展形成的最关键时期。

蒙氏教育主张让儿童自发性学习,为他们量身定做最适合他们的学习环境。

让儿童各按自己的需要自由活动,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最终成长为积极乐观,能够主动探索和爱思考的人。

而本书的作者,孙瑞雪是儿童教育专家,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

她创办了大陆第一所蒙特梭利幼儿园和第一所蒙特梭利国际学校。

孙瑞雪在这本《爱和自由》里的观念并不是完全的照搬蒙氏教育,而是结合了中国孩子的特点和中国国情,对婴幼儿的成长总结出了更适合中国孩子的新式教育。

新式教育可以让孩子在适合他们的环境里,主动学习,探索求知,自由的发展个性。

《爱和自由》读后感(15篇)

《爱和自由》读后感(15篇)

《爱和自由》读后感(15篇)《爱和自由》读后感1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想法:我必须要好好地教育孩子,不能让他输在起跑线上;不能让他以后过不好的生活;我要让他出人头地。

好像只要我们努力了,孩子就能过上想象中的幸福生活。

实际上,儿童是依据内在的理性独自发展的,这种理性的过程是自然的,而不是大人强硬的灌输进去的,所以,儿童应当自我去亲身体验,将经验肉体化,才能构成属于他自我的概念。

蒙台梭利举过一个例子。

一个孩子拿着玩具火车玩,他不让火车在轨道上走,火车必然要在轨道上走,这是成人的规则,而孩子用这个火车在进行其他玩法的时候,爸爸就会说:“儿子,这是不对的,这个东西应当在火车轨道上走。

”爸爸给儿子示范怎样走。

他的孩子不想这么做,但爸爸认为应当这样做,他就不断地干涉孩子。

我们是不是也经常这样做?我们带回家的玩具,孩子并不按常规的方法来玩,而是用你想不到的方式去玩。

我给阳阳买的玩具汽车,刚拿回家,教他放在地上跑,可是他却拿起来用手转动汽车的轮子,专心致志地看着它转。

无论我怎样示范正确的玩法,他都不为所动,依旧执拗地看轮子转,并且一玩就能玩很长时间。

我遂放弃了教他的想法,任他自由去玩。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他能够让汽车在地上跑的飞快,比我玩得都溜。

我想这或许是他发展到了这一步,或者这只是他研究汽车的一部分。

因为他有时候还会将发动起来的汽车不是让它向前跑,而是让他撞到物体上,然后再将汽车拉回来,反复地撞。

奶奶着急的喊他:别这样玩,把汽车就撞坏了!他不听,照玩。

我看了孙教师的《爱和自由》后,认为他是在找寻属于他自我的独特的感觉,所以我不去干涉他。

经常受到外力干涉的孩子,在感觉上的发展会有必须的缺陷。

孙教师说的“济济”小朋友的表现,让我看了感到十分心疼。

一个幼小的孩子,别的小朋友每当按自我的方式去玩玩具的时候,他都要去干涉,让别的小朋友按他的方式玩,搞得别人压抑得受不了。

而他自我呢?得经受多少次如此的压抑才能构成这样的感觉或者说心态?大人那些自以为是的正确方法是多么地伤害孩子的感知本事!幼儿期是感觉经验开创期,创造经验感觉期,感觉知识敏感期。

爱与自由第二章读后感

爱与自由第二章读后感

爱与自由第二章读后感【最新版3篇】目录(篇1)1.引言2.爱与自由的概念及其重要性3.爱与自由的关系4.如何平衡爱与自由5.结论正文(篇1)一、引言在阅读《爱与自由》第二章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爱与自由的重要性。

这本书强调了这两个概念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家庭和社会中平衡它们。

二、爱与自由的概念及其重要性爱与自由是两个看似矛盾的概念。

爱指的是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而自由则是指给予孩子一定的空间和机会去探索和发挥自己的潜力。

在第二章中,作者认为爱孩子的方式应该是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让他们能够自主地成长和发展。

三、爱与自由的关系爱与自由并不是互相独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

爱是自由的基础,而自由则是爱的表现。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同时也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

这样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和信任,从而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四、如何平衡爱与自由平衡爱与自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父母需要在关心和爱护孩子的同时,也要注意不限制孩子的自由。

这意味着父母需要给予孩子适当的规则和限制,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此外,父母还需要给孩子足够的关爱和安全感,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关注和支持。

五、结论阅读《爱与自由》第二章后,我深深地认识到了爱与自由的重要性。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自由,让他们能够自主地成长和发展。

但是,我们也需要注意平衡爱与自由,给予孩子适当的规则和限制,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目录(篇2)1.引言2.爱与自由的内涵3.爱与自由的关系4.如何实现爱与自由5.结论正文(篇2)在阅读《爱与自由》第二章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爱与自由之间的密切关系。

爱是一种情感,是对他人的关心和关注;自由是一种权利,是个人不受限制地做出选择的权利。

而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爱是自由的基础,自由是爱的表现。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一些限制和约束,这会让我们感到不自由。

读《爱和自由》的心得体会

读《爱和自由》的心得体会

读《爱和自由》的心得体会《读〈爱和自由〉的心得体会》最近读了孙瑞雪老师的《爱和自由》这本书,内心深受触动。

书中所阐述的关于爱和自由的教育理念,让我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

在书中,孙瑞雪老师强调了爱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爱不是简单的物质满足,不是过度的保护和溺爱,而是一种深深的理解、尊重和接纳。

真正的爱是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声音,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决定。

当我们给予孩子充分的爱时,他们会在内心建立起强大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从而有勇气去探索世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同时,自由也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这里所说的自由,并非是无限制的放纵,而是在一定规则和界限内,让孩子能够自主地选择、体验和学习。

比如,给孩子自主选择玩具的权利,让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自由安排玩耍的方式;或者在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孩子自己尝试解决一些小问题。

通过这些自由的体验,孩子能够逐渐发展出独立思考、自主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书中提到的一个案例让我印象深刻。

有一个孩子在幼儿园总是显得很孤僻,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

老师经过观察和与家长沟通,发现原来是家长在家中过度保护和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导致孩子缺乏自信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后来,老师和家长一起调整了教育方式,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空间和鼓励,孩子逐渐变得开朗活泼,积极参与到集体活动中。

这个案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过度的束缚和限制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多大的伤害。

在我们的传统教育观念中,往往更注重对孩子的管教和约束,而忽视了他们内心对于爱和自由的需求。

我们常常以“为孩子好”为借口,替他们做决定,安排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却没有真正去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这样的教育方式,可能会让孩子在短期内表现得听话、乖巧,但从长远来看,却不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

读完这本书,我开始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一些行为。

比如,有时候我会因为孩子做事慢而忍不住催促甚至代劳,却没有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自己尝试和探索;有时候我会因为担心孩子受伤而限制他们的一些活动,却没有意识到这可能会剥夺他们成长的机会。

爱和自由读书心得体会

爱和自由读书心得体会

爱和自由读书心得体会爱和自由读书心得体会1我越来越喜欢孙瑞雪老师的书,尤其是《爱和自由》,我把这本书推荐给身边的每一位好朋友,尤其是孩子的妈妈,做好一位母亲,尤其是好母亲真的需要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我们自身的成长能够给予孩子无穷的力量。

我自己也是一位四岁孩子的妈妈了,在没有接触《爱和自由》之前,我对孩子们的要求很严格,总是想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做,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懂规矩、爱学习的好孩子,班级最好没有调皮的孩子多好啊!读完《爱和自由》后,自己简直有点无地自容了,应该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只要你做好指导、观察、协助就可以了,《爱和自由》改变了我,我们应该允许孩子犯错误,如果是以前,如果一个孩子犯错误了,我一定会大声训斥,并告诉他下次不要这样做了,在这样做就会……一些威胁之类的语言,现在我不会了,无论孩子犯什么样的错误,我有时候情绪也会有些波动,但是我时刻告诉自己,放松心情,毕竟是小孩子吗,有时孩子会把玩具摔在地上,还会用脚去踩,这时候,我们首先告诉他,请你把玩具捡起来,我来帮助你一起把玩具归位好吗?有的孩子会和你一起做,而有的孩子根本不理会你,跑掉了,其实没关系的,一次、两次……总有一天,他会非常高兴地和你一起收拾玩具并归位,老师对孩子的爱与包容、还有亲切的口吻时刻都在感化着孩子,慢慢的孩子们也学会了“请”“对不起”……这些语言,他们也会爱老师、并且关心老师!孩子是否犯错误了?有时候我们常常把孩子们的探索当成了犯错误,我的孩子也常常模仿大人拖地,现在我允许他做这些事,还有他特别喜欢用抹布擦桌子,但是还想模仿我平时用水洗完抹布再去擦,由于空间的有限我还是没有给他充分的自由,没有允许他这样做,只是给他一块我拧好的抹布,他擦了一会,于是拿起自己的吸管水杯喝了一口水吐出来,反复这样做,抹布便吸了很多水能拧出来了,他很高兴,用自己的小手拧抹布,擦地、擦桌子、擦门、还去擦自己的小鸭子便盆……干的特别的起劲,虽然弄得地板湿湿的,但总比要去水盆洗好的多,我只能一会再来收拾了,如果换成从前,我也许不会给孩子这样的机会去做,其实小孩子不一定就喜欢在一个地方玩玩具,看书、生活中的这些事情都是在帮助他成长的!是孙瑞雪老师改变了我,使我允许孩子们自由、快乐的成长。

爱和自由接纳孩子教案设计

爱和自由接纳孩子教案设计

爱和自由接纳孩子教案设计教案标题:爱和自由接纳孩子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爱和自由接纳的概念,并明白它们在人际关系和教育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尊重他人的能力。

3. 提供学生展示自己个性和才能的机会,鼓励他们接受自己和他人的差异。

4.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态度。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并分享他们对爱和自由接纳的理解和经验。

2.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什么是爱和自由接纳?它们为什么重要?主体活动: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以下问题:a. 你如何向他人表达爱和接纳?b. 你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感受到爱和接纳?c. 你如何帮助他人感受到爱和接纳?4. 小组分享: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全班共享经验和观点。

活动延伸:5. 角色扮演:安排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父母、老师、同学等。

让他们演绎如何表达爱和接纳,以及如何回应他人的爱和接纳。

6. 制作海报:鼓励学生用图片和文字制作一个海报,展示爱和自由接纳的重要性,并展示如何在学校和社区中实践。

总结活动:7. 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并讨论他们对爱和自由接纳的新认识和体会。

8. 提醒学生将所学的应用到日常生活中,鼓励他们在家庭、学校和社区中实践爱和自由接纳的价值观。

评估方式:-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分享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 评估学生制作的海报,看他们是否能准确表达爱和自由接纳的概念。

- 学生课后写一篇短文,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实践爱和自由接纳。

教学资源:- 白板/黑板和可擦笔- 分组讨论问题的提示卡片- 角色扮演的角色卡片- 制作海报所需的纸张、颜料和笔备注:在教案设计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教育阶段进行适当的调整。

此教案设计适用于小学或中学的道德教育、社会学、心理学或个人发展课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孩子在爱和自由中成长
摘要:
我们的家长和老师都在说我们爱孩子,但什么才是真正的爱。

过去的一切为了孩子好,父母为孩子操心万分就是对孩子的爱,读了孙瑞雪老师的《爱和自由》,才能深刻体会什么是对孩子真正的爱。

而如何让孩子自由成长,使其成长为具有独立自主性格的人也可以在孙瑞雪老师的学校的规则中找到答案。

关键词:爱和自由孙瑞雪读后感
尽量给孩子爱,让他充分享受到爱,这对他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

对这一点人们是普遍认同的。

但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就不容易了。

很多家长会说,我把孩子从一出生养到这么大,为他的衣食住行,学习生活操碎了心,难道这不是爱么。

当我读了孙瑞雪的《爱和自由》一书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爱和自由。

爱是人类从生到死最基本的渴望和需求,无论你是一个婴儿,一个成年人,或者是一个老年人,也不管你做出多么大的成就,人类最根本的一个愿望就是获得爱与被爱,关注与被关注,认同与被认同,自我价值感,尊重以及安全感。

爱从来不是一个概念,更不是表现在你头脑里的,爱表现在你的每个眼神,每个动作,每个姿态,每个想法,每个意识中,它表现在你点点滴滴的生活中。

比如孩子有时候会把东西弄得满地都是,有时候会把你觉得崭新珍贵的东西弄坏,这时候你会怎样?“你这个孩子怎么这样”,“你怎么又把东西弄好了,跟你说过多少遍了”很多时候我们的家长会说出这样的话,我们会觉得,我这是在教育孩子,在为了他好,是对他的爱。

其实这不是爱。

我们没有去关注孩子为什么会去这么做,他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即使事情的结果确实很糟糕,我们也应该充满爱的拉着她的手,对他说:“孩子,我爱你,但这件事不可以这样”。

孩子做错事情是难免的,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充满爱的告诉孩子,哪里做的不对,怎样做才对。

更重要的是表示出信任孩子能够改正错误的态度,而不是我们传统的好好“教育”一下。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我们更重要的不是宣泄而是克制。

家长也是人,也会有压力大的时候,这是如果孩子再犯了什么错误,往往会让家长大发脾气,控制不住自己。

孙瑞雪老师给我们的建议是,对孩子说,“我现在情绪不好,需要独处,去处理自己的情绪。

但这情绪和你没关系,不是你的错,是因为我工作的压力”。

所以说教育孩子需要我们有更好的平衡力,态度需要尽可能的诚恳、温和、耐心。

简而言之,教育孩子要充满了爱。

在我们的文化里,我们不善于表达爱。

我们认为爱是储存在心里不流露的。

但是今天,爱必须学会表达出来,爱必须学会表现在动作中,爱必须学会表现在跟孩子每一个拥抱上,每一个眼神里,每一个感觉中,这样儿童才可以收到爱。

或是你不会,你可以向你的孩子学,向孩子学如何表达爱。

感觉他们扑向我们怀抱的感觉,感觉他们把头埋在我们颈部的感受,感觉他们纯粹的不带任何功利的爱。

再来说自由,传统的观念一直在告诫我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孩子不能太自由,没有纪律性。

好像纪律和自由从来就是一对反义词。

在了解了孙瑞雪老师的观点后我们才明白,纪律必须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之上。

蒙特梭利说:人必须是自己的主人,这是第一点。

当你是自己的主人的时候,当你自动遵循某种生活准则的时候,那你就有自我控制能力了,“人的这种自我控制能力我称之为纪律。


其实孩子们是非常愿意遵守规则的,他们常常在游戏中和同其他小朋友交往中自动约定一下规则并很好的遵守它。

比如游戏规则,卫生规则,交通规则等等。

孩子们愿意遵守这些规则是因为这些规则和孩子们的发展是和谐的,是孩子们在生活中,游戏中自己建立的和孩
子的内在需求没有冲突的。

这样的规则必需量少,严谨和科学,并且由孩子们自己去创造。

比如在书中提到的孙老师学校的7条守则,就值得我们借鉴,这样守则是:
1、粗野、粗俗的行为不可以有。


2、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归孩子自己所有,孩子有权力自由支配自己的东西(不是你的东西就都是别人的东西)。

3、从哪里拿的东西就归位到哪里。

(“请归位”)
4、谁先拿到谁先使用,后来者必须等待。

(“请等待”)
5、不可以打扰别人。

6、做错事要道歉。

并且有权力要求他人道歉。

儿童拥有保护自己的权利,任何人都无权伤害和侵犯他人。

7、学会说:“不!”
这7条规则看似很简单,但是如果我们能和孩子一起,按照这七条规则去遵守,长此以往,我们将收获一个自由独立,遵守规则的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