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会计规范建设五十年
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制度的通知(推荐DOC57)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制度》的通知财政部财会(2000)25号国务院有关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我们制定了《企业会计制度》,现印发给你们,于2001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
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后,《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同时废止。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函告我部。
附件:1.企业会计制度2.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略)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企业会计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真实、完整地提供会计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国家其他有关法律和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除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以及金融保险企业以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含公司,下同),执行本制度。
第三条企业应当根据有关会计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制度的规定,在不违反本制度的前提下,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于本企业的会计核算办法。
第四条企业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帐簿、管理会计档案等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交易或事项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第六条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第七条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帐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
本制度所称的期末和定期,是指月末、季末、半年末和年末。
第八条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帐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帐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史
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史我国会计改革与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的经济体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进而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
会计工作,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随着政治的变化,会计也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革命。
一、我国的会计改革我国历次的会计改革在很大程序上表现为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
建国以来,我国会计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第一阶段:1949-1979年,建立各行业统一的会计制度新中国成立之前,各行业、各企业的会计制度都不统一,既没有全国性的会计准则来规范各行业的会计工作,又没有各行业的统一会计制度规范系统内各单位的会计工作。
如何设计出适应社会主义会计工作的会计制度,成为当时主管全国会计工作的财政部会计制度司所面临的新课题。
建国初的三年,主要解决会计制度不统一的问题。
1950年,财政部为了适应新建的各级人民政府和各个行政、事业单位管理预算基金的需要,制定和发布了《各级人民政府暂行总预算会计制度》和《各级人民政府暂行单位预算会计制度》。
1950年3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务政经济委员会规定,中央各主管部门要分别制定所属企业的统一会计制度,从而结束了会计制度上的无政府状态。
1951年和1952年,中央财政部曾连续两次召开全国性的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会议,制订了国营工业企业、建筑企业、建设单位和国营农场等单位的一套完整的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为我国计划经济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接着在“一五”时期,对已建立的会计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中央各主管部门分别制定了适合本部门生产经营特点的成本核算制度。
1958年至1959年,会计工作受大破大批“烦琐哲学”思想的影响,一些人提出会计制度越简化越好的错误主张,实行所谓“以表代账”,甚至搞“无账会计”,会计制度设计工作受到严重破坏。
例如,有的主管部门把20多个财会制度简并为一个制度。
许多企业单位会计机构被撤消或合并,大批会计人员下放劳动或调离工作岗位,破坏了会计工作的正常秩序。
2023年安徽继续教育考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有关一般计税措施增值税应纳税额旳计算,对旳旳是( )。
A、应纳税额=当期销售额÷税率B、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C、应纳税额=当期销售额×税率D、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对旳答案】B【您旳答案】B[对旳]2、一般纳税人发生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旳特定应税行为,可以选择合用简易计税措施计税,但一经选择,( )个月内不得变更。
A、12B、24C、36D、48【对旳答案】C【您旳答案】C[对旳]二、多选题1、5月1日:全国范围内对剩余旳所有行业全面实行营改增,包括( )。
A、房地产业B、金融服务业C、生活服务业D、建筑业【对旳答案】ABCD【您旳答案】ABCD[对旳]2、下列各项中,合用6%增值税税率旳有( )。
A、增值电信服务B、现代服务业服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除外)C、金融服务D、生活服务【对旳答案】ABCD【您旳答案】ABCD[对旳]三、判断题1、5月1日,全行业营改增,即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
( )Y、对 N、错【对旳答案】Y【您旳答案】Y[对旳]2、合用简易计税措施旳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旳、纳入营改增试点之日前获得旳固定资产:减按2%征收增值税( )Y、对 N、错【对旳答案】Y【您旳答案】Y[对旳]一、单项选择题1、某商店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1月获得零售收入15.45万元,则该商店1月应缴纳增值税税额为( )万元。
A、0.15B、0.25C、0.35D、0.45【对旳答案】D【您旳答案】D [对旳]2、当月缴纳上期增值税通过( )账户核算。
A、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B、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C、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D、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对旳答案】B【您旳答案】B [对旳]二、多选题1、下列各项中,有关“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旳明细专栏,说法对旳旳有( )。
中国企业会计规范建设五十年
中国企业会计规范建设五十年新中国建立五十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打算经济向有打算的商品经济的转变,而后又实现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
随着这两次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的会计改革,专门是企业会计规范建设也取得了历史性进展。
本文拟就我国五十年来的企业会计规范建设进行评述,并就如何进展现行企业会计规范提出我们的意见。
一、1949—1978年:高度集中的打算经济体制下的企业会计规范建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逐步实行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高度集中的打算经济体制。
为了加大中央对全国经济的调控,新中国在会计建设方面的第一个重大举措便是着手建立统一会计制度。
1950年7月1日,新中国的第一个统一会计制度《中央重工业部所属企业及经济机构统一会计制度》开始施行①,而后,轻工业部、纺织工业部、燃料工业部。
铁道部、交通部、邮电部、贸易部、农业部、卫生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央合作事业治理局和出版总署等部门的统一会计制度也连续颁布施行。
统一会计制度是一项重要的会计规范建设成果,它在中国会计规范建设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第一,统一会计制度能在如此之短的时刻内完成制定和审批工作并予以颁布施行,本身确实是一项了不得的成果,它为新中国整顿会计工作、建立会计工作秩序提供了依据;其次,统一会计制度一直是我国解放后五十年来会计规范建设的基础,如它规定的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权责发生制原则、历史成本原则、从凭证到账簿再到会计报告的会计工作流程等一直沿用至今,统一会计制度虽未明确讲明所采纳的记账法,但从它的会计科目讲明、账簿格式和分录举例来看,它是主张采纳借贷记账法的,而借贷记账法也一直沿用至今;最后,统一会计制度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如成本运算表是四种要紧会计报表之一,在打算经济体制下,会计信息要紧供上级主管部门使用,并不向社会公布,故不存在成本保密咨询题。
由于各种缘故,1950年统一会计制度的实行并不十分理想②。
我国会计制度发展历程
我国会计制度发展历程
建国初期(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会计制度主要受到苏联
的影响,采用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一会计制度。
这个时期,会计工作主
要为国家计划和决策服务,强调党政决策、核算检验和指挥调度的任务,
把财务工作和国家计划、计划核算以及计划管理结合在一起。
会计制度注
重收支平衡、资金使用和盈余分配。
2001年,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下称“新准则”),并于2024年正式施行。
新准则对我国会计制度进行了全面的变革,逐步
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
新准则明确了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提出
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基本会计报表的内容和格式要求,
规范了企业会计报告的编制和披露,提升了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近年来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和
发展。
2024年,我国开始推行企业会计准则第五套(下称“新准则第五套”),进一步提高了财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增强了会计信
息在商业和投资决策中的参考价值,促进了我国企业之间的信用和合作。
此外,我国还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与国际接轨,提升了我国
会计制度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总的来说,我国会计制度从计划经济时期的统一会计制度,逐步过渡
到市场经济时期的现代会计制度。
这一过程中,我国不断学习借鉴国际会
计理论和经验,进行创新,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透明度,以适应市场经
济的需要。
未来,我国会计制度还需要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加强信息披露
和监管,提高会计职业人员的素质,促进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50年代以来的中国会计制度
当或
其 他潜在或有损
无 具 体要 求
.
。
如 果 或 有 收 益成 为 事 实 的 可 能 性 很 高 则 应 予 揭 示
。 。
现金 流 量 表
税后利润 分配
需要
.
现 金 流 量 表或 财 务状 况 变动 表 都 可 以接 受
员
、
在 香港 益帐 户
上花红
福 利 基 金 可 以 做 为 费用 计 人损
,
如 能 将 企业 的 数 据 资 料清 楚 而 又 有 条理 地 展 示 于 投 资者眼 前
。
除 了 可 以 令 i炎判 事 半 功 倍 以 外
,
亦
可 以 令投 资 者 增 加 对 企 业 管 理 阶 层 处 事 方式 的 信心
-
日
,
中 央 重工业 部 首 先拟
。
计 人 员 职权 试 行 条 例
“
这 个 条例 明 确 指
,
出
:
定 和 颁 布 了 所 属 企 业 的 《统 一 会 计 制 度 》
19 5 1
会 计人 员包括 经 营账 务
、
收 付 款项 的 会 计
、
年
月
,
在 财政 经 济 委 员 会 成 立
,
员
记账 员
、
、
出纳员
”
。
众 所周 知 6 0 年 代初 期 中 国 会 计 界 也 展 开
,
年l月
日
中 央 财 政 部 颁 布 了 《国
,
过 大 练 基 本 功 的 学 术 热 潮 国 务 院还 专 门 推 介 了 一 出叫 然而
,
营企 业统 一登 记会 计 簿籍 填制 会计 凭证 办 法》
我国会计制度发展历程
我国会计制度发展历程我国会计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
那时的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初期,需要建立一套适应国情的会计体系,以确保国计民生的统计和及时反馈。
面对当时复杂的国情和经济局面,中国政府开始探索建设一套适合自己的会计制度。
首先,为了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政府开始贯彻计划经济的路线,建立了计划核算制度。
这种制度主要强调对计划执行情况的统计和分析,在统计工作中会计起着重要作用。
这时的会计工作重点是为国计民生服务,强调会计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经济逐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为适应新的经济形势,我国开始逐步接轨国际会计准则。
1985年,财政部印发《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会计制度开始逐渐与国际接轨。
1990年代以后,我国的会计制度改革逐渐加速。
1992年,我国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理财制度,企业开始走向市场经济,发挥市场作用。
2000年至2006年,我国财政部先后颁布了《关于企业会计准则适用问题的解释》、《关于非上市公司2003年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编制规定》、《关于企业现金流量表编制实施的通知》等政策,逐步完善了会计制度。
同时,报表要求的逐步加大,诸如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都逐渐深入人心。
2006年,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推动下,市场上逐渐形成了一种以会计信息为核心的各种财务信用评价体系。
至2013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2007年版)和《小企业会计准则》(2013年修订版),建立了完善的会计体系,同时也鼓励会计专业人员开展专项、深度研究。
不过作为曾一度与市场相脱离的会计体系,我国会计体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离国际接轨的差距仍比较大。
总的来说,我国会计制度的发展是与国家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的。
在国家实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国的会计制度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市场的深入开放,我国的会计制度将不断与国际接轨,推进趋向标准化、规范化、透明化的良性发展。
会计规范制度的演变与发展历史背景与重要里程碑
会计规范制度的演变与发展历史背景与重要里程碑会计规范制度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性工具,对于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会计规范制度的演变与发展历史背景以及其中的重要里程碑。
一、古代会计规范制度的初步形成古代会计规范制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代文明社会。
当时的贸易活动日益频繁,人们开始需求一种记录和监督贸易交易的方法。
这使得会计在这个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
早期的会计规范制度主要是由政府或行业组织制定并实施的,以确保交易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二、欧洲中世纪的会计规范制度发展在欧洲中世纪,会计规范制度逐渐由政府机构掌控。
12世纪,意大利威尼斯成为商业中心,威尼斯共和国开始制定和执行关于商业会计的规范。
同时,其他欧洲国家也开始发展出一套适用于自身国情的会计规范制度。
三、工业革命对会计规范制度的影响18世纪的工业革命使得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会计工作的复杂性大大增加。
这促使国家和行业组织加强对会计规范制度的监管。
同时,亚当·斯密等学者开始提出更为系统和科学的会计理论,推动了会计规范制度的发展。
四、现代会计规范制度的建立与完善20世纪初,随着工业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会计规范制度变得更为复杂和全面。
各国政府开始建立自己的会计准则机构,以制定并实施符合国情的会计规范制度。
同时,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成立,推动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推广。
五、重要里程碑1. 1930年,美国推出了首个全面的会计准则,即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PB)发布的《会计原则》。
这一准则对全球会计规范制度制定产生了深远影响。
2. 1973年,英国公司法委员会(Cohen委员会)发布了《企业财务报告准则》,成为欧洲会计准则制定的重要里程碑。
该准则引导了欧洲国家的会计规范制度制定。
3. 2001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发布了第一个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这标志着全球范围内会计规范制度的统一与整合。
总结:会计规范制度的演变与发展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会计规范制度逐渐从简单的记录工具发展成为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
中国企业会计规范的变迁与演进
一
准 则 的 国际 趋 同 已经 或 即 将成 为 中 国会 计 制度 变迁 的重 要 方 向。
1 9 3年 .两 则” 两 制 ” 1 9 “ “
32 0 0 6年 的《 业 会计 准 则 》 企
我 国会 计 改 革 最 重 要 的 阶 段 是 企 业 会 计 准 则 改 革 , 主要 标 志 是 0 6年 2月 1 日财 政 部 正 式 发 布 了我 国 会计 准 则体 系 , 括 1 5 包 个 19 9 2年 , 财政部 发布 了《 企业 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企业 2 0 和《 8个 具 体 准 则 , 中 除 了对 原 有 1 准 则 进行 重 大 修 其 6个 财 务通 则 》 并于 1 9 , 9 3年 7月 1日起 在 所 有 企 业 实施 , 后 发 布 了 基 本 准 则 和 3 其 新 2个 , 包 括 了 相 应 金 融 企业 和 非 金融 企 业 的 并 分行 业 的财 务 、 会计 制度 , “ 两则 两 制 ” 的发 布 和 实 施 , 现 了我 国 会 改外 , 增具 体 准 则 2 实 这充 分表 明我 国的会计 改革 已达 到一个 计核算模式的转换 , 即由适应于计 划经济体制的会计核算模式 , 转换 会计科 目和会计报表格式 , 为 适应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体 制 的 会计 核 算模 式 , 立 了 资 产 、 债 、 全 新 的阶段 和 较 高 的水 平 。 建 负 31 新 准 则 必 将 结 束 准 则 与 制 度 并 存 的局 面 本 次 会 计 改 革 主 . 所 有者 权 益 、 入 、 用 和 利 润 六 大 会 计 要 素 , 多 种 记 账 方 法 统 一 收 费 由 原 涵 为借 贷 记 账 法 ; 资全 平 衡 表 改 为资 产 负债 表 等 。 “ 则 两 制 ” 一 定 要 解 决 会计 理 念 、 则和 方法 等 深层 次 问题 。 企业 会 计 准 则体 系 , 两 在 盖 各 类 企 业 各 项 经 济 业 务 并 可 独 立 实 施 。 因此 , 施新 准 则 的企 业 实 程度上实现了会计核算模式的国际化 , 为引进外资、 企业走出国门奠 必将 结 束准 则 与制 度 并 存 的局 面 。 本 次 会计 改革 的 显著 特 点 是 实现 定 了财 务 会计 基 础 。 与 国际 财 务 报 告 准 则 的 实质 性 趋 同 。 会 计 准 则 的 国 际 趋 同 , 当今 是 22 0 0 1年 的《 业 会计 制 度 》 企 我 国 的市 场 经 济 已经 走过 了十 年 的 历程 , 这 个过 程 中 , 业 所 世 界 财 务 会计 发 展 的 方 向 。经 济 全 球 化和 资本 市 场 国 际化 程 度 的不 在 企 必然 要 求会 计 准 则 的国 际 协 调 乃 至 全 球 趋 同。 会 计 准 则 国 处 的社 会 经 济 环 境 发 生 了 巨 大 变 化 , 虽然 国 家对 股份 有 限 公 司 的 会 断 加 深 , 是 计核算提出了更高要求 ; 但其他企业 的会计核算仍然维持在“ 两则两 际 协 调 和 全 球 趋 同 的 现 实基 础 , 各 国 国 家会 计 准 则 即财 务 会 计 实 制” 时的状态 , 分行业财务会计制度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刚刚起步阶段 务 规 范 趋于 一致 。 会 计准 则 国际 协调 乃至 全 球 趋 同 所要 解 决 的最 为 是 在今 后 不 太长 的 制 定 的 , 多 方 面还 带有 计 划 经济 的痕 迹 : 中不 能 真 实 反映 企 业 的 关 键 的 问题 , 提 高财 务 信 息 的 可 比性 。 可 以预 期 , 很 其 时 间内, 我国大中企业财务会计实务规范必将统一执行《 企业会计准 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已成 为企业会计信息不可靠的主要原 因。 。 财政 部于 20 0 0年 1 2月 2 日发 布 并 于 2 0 9 0 1年 开 始 实 施 的 则》 32 企 业 会计 准 则 更 适 合 市 场 经 济 模 式 企 业 会 计 准 则 体 系 的 . 《 企业会计制度》 是我国会计核算 的一个重大改革。取消 了分行业和 建 立 , 应 了 我 国 市 场 经 济 的 发 展 进 程 , 定 了基 本 准 则 的 基 础 地 顺 奠 分经 营 方 式会 计 制 度 , 立 综 合统 一 的企 业 会计 制度 , 现 了全 国 范 建 实 位 , 入 了公 允价 值 计 量 属 性 , 立 了完 整 的 财 务 报 告 体 系 , 大 地 引 建 极 围 内 的企 业 会计 信 息 的 可 比 一 致 。 它 加 速 了我 国 会 计 的国 际 接 轨 , 提 升 了 我 国 的 市 场 经 济 地 位 , 我 国 企 业 走 出去 、 进 来 提 供 了便 为 请 为我 国 加 入 世 界 贸 易 组织 , 进 社 会 主 义市 场 经 济 的健 康 发展 奠 定 促 也 我 良好 的 会计 基 础 。 它 同 我 国原 来 的按 企业 经 营 方式 和行 业 类 别 设计 利 , 为大 中 企 业提 高 国际 竞 争 能 力提 供 了有 力支 持 。 因 此 , 国企 业会计准则体系是应我国市场 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 在财务会计实 的会 计 核 算 制度 相 比较 , 形 式 、 在 内容 等 方面 实现 了以 下 几个 突 破 。 21统 一 了全 国范 围 的企 业 会 计核 算标 准 , 现 了不 同 企 业 性 务 规 范 方面 的深 刻 而 全 面 的 变 革 ,是 一 次 重 大 的 强 制 性 制 度 变 迁 。 . 实 这 一 制 度 变 迁 的 促成 , 既有 来 自我 国市 场 经 济 发展 的 内在 客 观 要 求 质、 不同行业会计信息 的可 比性 可 比性原则是会计信息的重要质量 也 特征之一 , 它要 求 同一 企 业 在 不 同 时期 以及 不 同企 业 对相 同 交 易 或 的动 力 , 有我 国企 业 参 与 国际 市 场 竞 争 的众 多机 会诱 因和 巨大 压 事项 的处理都要采用一致 的方法。这次改革中出台的《 业会计 制 力 。 新 准 则体 系 的发 布标 志着 我 国 会 计 改 革 已达 到 一个 较 高 的水 平 企 新准则体系坚持与国际会计; 隹则趋 同的原则 , 并提 出了许 多 度》 冲破 了原有 的思路 , 制度 定位 于全国所有的企业( 将 金融保险企 和层面 , 业 和 小 规模 企 业 除 外 )实现 了全 国范 围 内 的企 业 会 计信 息 的可 比。 新 理 念 和 新 思维 。 , 33 推 进 我 国 会 计 国 际 化
企业会计制度的历史沿革
第一套企业会计制度从1951年一直到1993年以前都是实行分所有制、分行业的会计核算制度。
国有工业企业的会计制度由财政部制定,其他会计制度由有关主管部门制定。
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财务报表缺乏可比性。
1993年进行了重要改革,取消了按所有制的分类,缩减了行业类别。
1992年底,财政部发布了两则——《企业会计准则》及《企业财务通则》,财政部以两则为基础,陆续发布了13个行业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财务制度;同时为配合我国股份制改造,财政部在1992年还发布了《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该制度借鉴了国际惯例,企图打破不同行业和所有制企业的界限,1998年财政部颁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财会字〔1998〕7号,2001年1月1日起废止)以取代原来的《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外商投资企业(财会字〔1992〕33号,自2015年2月16日失效)仍单独制定了会计制度,不执行行业会计制度。
13种分行业会计制度具体包括:第一套企业会计制度1.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财会字〔1992〕67号财会〔2015〕3号,自2015年2月16日失效2.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财会字〔1992〕69号财会〔2015〕3号,自2015年2月16日失效3.运输(交通)企业会计制度财会字〔1993〕1号4.运输(铁路)企业会计制度财会字〔1993〕8号财政部令第62号,自2011年2月21日失效5.运输(民用航空)企业会计制度财会字〔1993〕12号财政部令第62号,自2011年2月21日失效6.邮电通信企业会计制度财会字〔1993〕13号财政部令第62号,自2011年2月21日失效7.农业企业会计制度财农〔1992〕344号财政部令第48号,自2008年1月31日失效8.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财会字〔1993〕2号财会〔2015〕3号,自2015年2月16日失效9.施工企业会计制度财会字〔1992〕70号财会〔2015〕3号,自2015年2月16日失效10.对外经济合作企业会计制度财会〔1993〕3号财会〔2015〕3号,自2015年2月16日失效11.旅游、饮食服务企业会计制度财会字〔1992〕68号财会〔2015〕3号,自2015年2月16日失效12.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财会字〔1993〕11号财政部令第16号,自2003年1月30日起失效13.保险企业会计制度财会字〔1993〕7号财会字〔1998〕60号,自1999年1月1日起失效;财政部令第62号,财会字〔1998〕60号自2011年2月21日失效十七个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令1992年第5号财政部令2006年第33号《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进行了修订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财会字〔1997〕21号财政部令第48号,自2008年1月31日起失效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财会字〔1998〕25号财政部令第48号,自2008年1月31日起失效企业会计准则——收入财会字〔1998〕23号财政部令第48号,自2008年1月31日起失效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财会〔2001〕7号财会〔2015〕3号,自2015年2月16日失效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财会〔2001〕7号财会〔2015〕3号,自2015年2月16日失效企业会计准则──租赁财会〔2001〕7号财会〔2015〕3号,自2015年2月16日失效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财会〔2001〕7号财会〔2015〕3号,自2015年2月16日失效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财会〔2001〕7号财会〔2015〕3号,自2015年2月16日失效企业会计准则——投资财会〔2001〕7号财会〔2015〕3号,自2015年2月16日失效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财会〔2001〕7号财会〔2015〕3号,自2015年2月16日失效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财会〔2001〕7号财会〔2015〕3号,自2015年2月16日失效企业会计准则——中期财务报告财会〔2001〕54号财政部令第48号,自2008年1月31日起失效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财会〔2001〕57号财会〔2015〕3号,自2015年2月16日失效企业会计准则--存货财会〔2001〕57号财会〔2015〕3号,自2015年2月16日失效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财会〔2003〕12号财会〔2015〕3号,自2015年2月16日失效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财会字〔2000〕6号财会〔2015〕3号,自2015年2月16日失效第二套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企业会计制度》2002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财政部令2011年第62号规定,自2011年2月21日失效)2005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小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11〕17号,自2013年1月1日起废止)财会〔2001〕62号财政部关于外商投资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关问题的规定,从2002年1月1日起,外商投资企业执行财政部2000年12月29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号。
中国企业会计规范建设五十年
中国企业会计规范建设五十年中国企业会计规范建设,作为我国经济改革开放的重要一环,经历了五十年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中国企业会计规范建设的发展进行全面阐述,即:起步阶段、制度建设、国际接轨、信息化推进、未来展望。
一、起步阶段中国企业会计规范建设起步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当时我国的会计体制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混乱和不规范现象。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开始积极借鉴国外的会计准则和规范,同时也通过国内的立法和政策文件来推动会计法规的建立。
二、制度建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会计规范建设进入了制度建设的阶段。
199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企业会计制度》,作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
此后,我国陆续颁布了一系列与企业会计规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至今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企业会计制度体系。
三、国际接轨中国企业会计规范建设也积极与国际接轨,以适应日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
2006年,我国正式采纳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并将其与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对接,形成了与国际接轨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此举不仅提升了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四、信息化推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企业会计规范建设逐渐向信息化方向推进。
我国会计机制的建立和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了更加准确、高效的手段。
同时,信息化还提升了会计师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效率,推动了企业会计规范的实施和监督。
五、未来展望展望未来,中国企业会计规范建设仍将继续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行业的改革,企业会计规范将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同时,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我国企业会计规范建设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将为企业会计带来巨大的变革。
综上所述,中国企业会计规范建设经过五十年的发展,已取得了显著成就。
未来,我们应该继续加强对企业会计规范建设的重视,不断完善制度,并积极面对挑战,使我国企业会计规范建设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和国际接轨的需要,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新中国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历程
新中国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历程新中国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历程可以追溯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的会计行业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缺乏统一的规范和道德准则。
然而,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推进,会计职业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对会计师的道德要求也日益提高。
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政府开始重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关于加强财务工作纪律的决定》,明确规定了会计人员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
这一决定为新中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奠定了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这也对会计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1984年,国家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加强财务工作纪律若干问题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会计人员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并加强了对违反纪律行为的处罚力度。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正式颁布实施,这是中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该法规定了注册会计师的资格要求和职业道德规范,明确了会计师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准则,并建立了相应的监督机制。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交流的增加,中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2006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进一步完善了职业道德规范,并提出了对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处理办法。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经济的兴起,新形势下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也面临新的问题。
中国政府加大了对信息披露、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并加强了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监管。
总体而言,新中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表面到深入的过程。
在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深入,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将继续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只有不断加强道德教育、完善监管机制,才能确保会计职业的健康发展,为中国经济建设提供可靠的财务支持。
新中国70年企业会计制度变革与实务创新发展
新中国70年企业会计制度变革与实务创新发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企业会计制度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创新。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中,企业会计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发展,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企业会计制度变革和实务创新两个方面来阐述70年来中国企业会计的发展历程。
一、企业会计制度变革:1、新中国成立初期会计制度的建立新中国成立之初,财经管理体制尚未完善,需要建立适合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会计制度。
1950年11月25日,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颁布了《关于企业核算的暂行规定》,这是中国新时期第一份企业核算规定,奠定了新中国企业核算工作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渐加入世界市场经济,企业会计制度的统一和规范化成为一个重要目标。
1985年,国家起草了《企业会计制度试行暂行规定》,并于1986年1月1日开始执行。
这份规定注重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完善财务管理,同时还加强了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公示。
3、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化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化成为了一项必要的改革。
2000年,国务院颁发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制度暂行规定》,规定了企业财务报告编制的基本要求和标准,强化了会计信息披露和管理。
4、修订和完善会计准则自1986年企业会计制度试行暂行规定以来,我国不断修订和完善各项财务制度。
1992年、2001年、2006年分别成为《企业会计准则》(KA)的修订年份。
2007年,国务院正式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将其纳入我国会计制度的法定会计准则,这是我国会计制度发展的一大进步。
二、实务创新发展:1、电算化会计电算化会计技术是企业会计信息自动处理、查询、分析和管理的自动化手段。
这种创新方式很快被企业广泛采纳,因为它可以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减少人为错误和遗漏。
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和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它首先通过计算机和高新技术的应用,实现财务管理的高效化和快速化,还可以将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信息化紧密结合起来。
我国企业会计标准体系基本建成
我国企业会计标准体系基本建成我国企业会计标准体系的基本建设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间逐步完善的。
从1979年开始,我国会计工作与经济结构改革密切相关,不断推动会计标准建设。
2000年前后,我国企业会计标准体系已经基本建成,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一,法律法规的制定。
我国会计标准的发展是在法律法规的推动下逐步实现的。
198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是我国会计法规的基石,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标准体系建设的开始。
随后,我国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为企业会计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
第二,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制定。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制定是在国家会计准则委员会的领导下进行的。
该委员会成立于1987年,负责研究、制定和修订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推动企业会计标准体系的建设。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现已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基本准则、核算准则和报告准则等。
这些准则为企业会计的核算和报告提供了规范。
标准的实施和监督。
建立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后,我国还需要加强对会计标准的实施和监督工作。
为此,我国成立了会计监管机构,如注册会计师协会和会计监督部门,负责对企业会计的实施和监督。
我国还建立了会计准则解释委员会,负责对会计准则的解释和修订,确保企业会计标准的正确理解和适用。
我国企业会计标准体系的基本建成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规范化建设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这不仅为我国企业会计核算和报告提供了规范和指导,同时也提升了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我国企业会计标准体系仍然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
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制定,推动企业会计标准体系与国际接轨,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需求。
我们还需加强对会计准则的实施和监督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和真实性,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我国企业会计标准的水平,并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企业会计规范建设五十年(doc 8页)
中国企业会计规范建设五十年(doc 8页)为了进一步学习苏联,财政部于1955年对1952年的国营企业会计制度作了彻底的修改,并于1956年1月开始施行《国营工业企业基本业务标准账户计划》和《国营工业企业基本业务统一会计报表》。
前者按照账户的经济内容将账户分为30类,后者包括14种会计报表。
这两大方面的变化,充分表明会计核算业务全面学习苏联先进经验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标志着资本主义会计形式的最后消灭②。
此后,财政部于1956年2月颁布了《中央主管部所属公私合营工业企业标准账户计划及会计报表格式草案》,1957年9月颁发了《地方国营工业企业基本业务简易会计制度》,1957年12月颁布了《地方公私合营企业基本业务简易会计制度》。
这样,企业会计制度根据企业规模、所有制的具体情况分别制定,克服了所有企业适用一套会计制度的“一刀切”的现象。
1958年中国开始进入“大跃进”的时代。
在“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下,以“彻底放权、大力简化”为原则,当时的会计制度受到了普遍的指责。
虽然其中不乏有许多合理意见,如会计报表太复杂、会计科目数量过多、会计程序冗繁等,但最终结果还是会计制度遭到废止。
直到1959年8月,财政部为贯彻中央提出的加强经济核算的精神,颁布了《关于国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若干规定》;1961年11月,国务院批转同意试行财政部拟定的《国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规程(草案)》。
它们旨在建立会计秩序,加强会计工作,健全会计机构,充实会计人员,其内容涉及对财产和资金的会计核算、成本和利润的核算、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会计制度制定和执行、会计人员职责等。
1962年1月,财政部颁布了《国营企业会计凭证、账簿的格式和使用办法(草案)》以及国营工业、建设单位等会计制度。
1963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会计人员职权试行条例》,第一次对会计人员的职责。
权限以及会计人员的任免和奖惩作出具体规定,这对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充实会计人员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国企业会计标准体系基本建成
我国企业会计标准体系基本建成近年来,我国企业会计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已经基本建成。
在推动企业会计制度改革、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和增强市场监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面就从我国企业会计标准体系建设的背景、历程和未来展望等方面展开介绍。
一、背景我国企业会计标准体系建设是跟随市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企业会计标准体系建设就显得尤为迫切。
在过去的发展中,我国企业会计标准体系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启动期,从8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对企业会计标准体系进行初步建设。
第二个阶段是完善期,从90年代开始,我国加强了企业会计准则的研究和修订工作,并陆续制定了一系列企业会计准则。
第三个阶段是基本建成期,从2006年开始,我国企业会计标准体系逐渐基本建成,制定并公布了更多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体系逐步完善。
二、历程1. 初期探索在8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了企业会计标准体系的初步建设。
当时,我国的会计制度仍然处于一个比较落后的状态,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和会计核算存在很多问题。
企业会计标准体系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为了促进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标准化,我国开始了对企业会计标准的探索和制定工作。
首先成立了会计准则领导小组,负责对企业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制定工作。
在这个阶段,我国主要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相关规定,并结合了我国的国情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
2. 加强研究在90年代,我国加强了对企业会计标准的研究和完善工作,并陆续制定了一系列企业会计准则。
这一阶段,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趋于规范化和系统化,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此时,我国成立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负责对企业会计准则的研究和修订工作。
我国也积极借鉴国际会计准则,逐步将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
在这个阶段,我国重点完善了《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政策和会计核算方法》等相关文件。
会计规范体系发展历程
会计规范体系发展历程会计规范体系是为了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可比性和透明度而制定的一套准则和规定。
它是会计行业重要的基础性法规,对于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和维护市场秩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会计规范体系的发展历程。
会计规范体系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对财务进行记录和管理,但当时的会计准则还很不完善。
随着商业的发展,人们对于财务披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会计准则的发展也变得日益重要。
会计规范体系的现代发展始于20世纪。
在那个时期,由于贸易和投资的增加,人们对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各国纷纷开始制定会计准则,以规范会计实务。
最早的会计准则是1930年代美国出台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会计准则。
这些准则是基于公司的特定情况和经验制定的,虽然适用范围有限,但对于当时的会计实务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需要一个更加统一和全面的会计规范体系,以便在跨国交易中提升信息披露的质量和可比性。
因此,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成立于1973年,开始制定国际会计准则(IAS)。
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还存在一些缺陷,不能完全满足全球化经济的需求。
于是,国际会计准则发展成为一个全球共识的话题。
国际会计准则与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开始合作,共同制定一个统一的全球会计准则。
为了确保全球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公平和透明,国际会计准则发起了制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计划。
IFRS于2001年发布,成为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接受和使用的会计准则。
目前,全球范围内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采用IFRS,IFRS 已成为全球财务报告的统一准则。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际经济的不断变化,会计规范体系也在不断发展。
如今,人们对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及时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会计准则也需要不断维护和完善。
总之,会计规范体系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个案制定准则到全球共识的过程。
会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论文
会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论文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摘要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强烈冲击着我国现行的会计体系。
通过简要回顾我国的会计发展史以及西方会计理论的发展历程,再次明确会计总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而发展,科学合理的会计体系可以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因此,在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剧烈变化,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影响全面深入的当前形势下,准确分析指出当前经济发展对我国会计体系的冲击,对建设科学的会计体系,以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更好的为经济建设服务就显得极其必要。
结合世界经济变化的趋势及会计发展的特点,预测了未来经济环境变化下会计行业将会受到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思考我国会计国际化的更好方法与路径,引导建立发展网络会计、环境会计体系,以更好的应对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以及绿色经济的冲击。
关键词:会计体系经济环境会计准则环境会计发展目录引言 (1)1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变化史.......................................11.1 新中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历程及其基本评论 (2)1.2社会经济发生环境变化对我国会计行业的影响 (3)2 对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认识及建议 (4)2.1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必要性及必然性...............................42.2关于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几点认识...............................4 3经济环境和会计发展..............................................5 4对未来会计发展趋势探索.........................................5 4.1网络会计 (5)4.2环境会计 (5)5 会计发展作用 (6)5.1会计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的作用..................................65.2会计在经济预测中的作用 (6)6 正确处理会计业与经济的关系 (6)6.1会计与企业营运的关系 (6)6.2会计与经济增值的关系 (7)6.3会计与经济市场化的关系 (7)6.4会计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7)参考文献................................................................9引言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快速发展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中国企业会计规范的变迁与演进
中国企业会计规范的变迁与演进摘要:我国会计准则建设,始终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为适应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我们制定了“两则”“两制”,标志着我国会计由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换,实现了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初步协调;随后我们修改完善了会计制度,制定了16项具体会计准则。
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经济无论是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快速的融入到了世界经济体系,经济体制的改革和企业经营的全球化拓展改变了我们的会计定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势在必行。
本文主要在改革背景、标志成果、改革动力三个方面阐述中国企业会计规范的变迁与演进。
关键词:两则两制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0 引言中国会计制度的社会地位是由经济制度的状况与社会进步的要求所决定的。
经济体制的改革和企业经营的全球化拓展改变了我们的会计定位。
中国的会计改革与发展,经历了一个由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会计模式到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直到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换。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已经或即将成为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的重要方向。
1 1993年,“两则”“两制”1992年,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并于1993年7月1日起在所有企业实施,其后发布了分行业的财务、会计制度,“两则两制”的发布和实施,实现了我国会计核算模式的转换,即由适应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会计核算模式,转换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计核算模式,建立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由多种记账方法统一为借贷记账法;资全平衡表改为资产负债表等。
“两则两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会计核算模式的国际化,为引进外资、企业走出国门奠定了财务会计基础。
2 2001年的《企业会计制度》我国的市场经济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虽然国家对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计核算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其他企业的会计核算仍然维持在“两则两制”时的状态,分行业财务会计制度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刚刚起步阶段制定的,很多方面还带有计划经济的痕迹;其中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已成为企业会计信息不可靠的主要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建立五十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转变,而后又实现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
随着这两次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的会计改革,特别是企业会计规范建设也取得了历史性发展。
本文拟就我国五十年来的企业会计规范建设进行评述,并就如何发展现行企业会计规范提出我们的意见。
一、1949—1978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会计规范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逐步实行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为了加强中央对全国经济的调控,新中国在会计建设方面的第一个重大举措便是着手建立统一会计制度。
1950年7月1日,新中国的第一个统一会计制度《中央重工业部所属企业及经济机构统一会计制度》开始施行①,而后,轻工业部、纺织工业部、燃料工业部。
铁道部、交通部、邮电部、贸易部、农业部、卫生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央合作事业管理局和出版总署等部门的统一会计制度也陆续颁布施行。
统一会计制度是一项重要的会计规范建设成果,它在中国会计规范建设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首先,统一会计制度能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完成制定和审批工作并予以颁布施行,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的成果,它为新中国整顿会计工作、建立会计工作秩序提供了依据;其次,统一会计制度一直是我国解放后五十年来会计规范建设的基础,如它规定的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权责发生制原则、历史成本原则、从凭证到账簿再到会计报告的会计工作流程等一直沿用至今,统一会计制度虽未明确说明所采用的记账法,但从它的会计科目说明、账簿格式和分录举例来看,它是主张采用借贷记账法的,而借贷记账法也一直沿用至今;最后,统一会计制度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如成本计算表是四种主要会计报表之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会计信息主要供上级主管部门使用,并不向社会公开,故不存在成本保密问题。
由于各种原因,1950年统一会计制度的实行并不十分理想②。
苏联专家马卡洛夫认为,统一会计制度存在着本质上的缺点,它不适合于监督计划完成这个任务,……阻碍了苏联先进经验的采用①。
于是,1952年开始施行《国营企业统一会计报表及会计科目》、《国营企业决算报告编送办法》和《国营企业提缴折旧基金及利润的会计处理方法》。
这些会计制度力图克服1950年统一会计制度末能注意与计划配合的这一弱点,它不仅注意运用将实际数与计划数进行比较这一普遍适用的方法,而且将资产负债表的格式及其项目分类方法的设置也从有利于监督计划完成这一任务出发进行变更。
因而,它们得到了广泛的好评。
1952年年底,财政部陆续颁布施行了国营工业企业、国营企业建设单位和国营包工(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国营供销企业、农业企业、商业、铁路、交通等企业的会计制度在此之后也陆续颁布施行。
这些制度改变了国营工业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分部门制定的状况,实现了会计制度按照国民经济分类的统一制定。
为了进一步学习苏联,财政部于1955年对1952年的国营企业会计制度作了彻底的修改,并于1956年1月开始施行《国营工业企业基本业务标准账户计划》和《国营工业企业基本业务统一会计报表》。
前者按照账户的经济内容将账户分为30类,后者包括14种会计报表。
这两大方面的变化,充分表明会计核算业务全面学习苏联先进经验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标志着资本主义会计形式的最后消灭②。
此后,财政部于1956年2月颁布了《中央主管部所属公私合营工业企业标准账户计划及会计报表格式草案》,1957年9月颁发了《地方国营工业企业基本业务简易会计制度》,1957年12月颁布了《地方公私合营企业基本业务简易会计制度》。
这样,企业会计制度根据企业规模、所有制的具体情况分别制定,克服了所有企业适用一套会计制度的“一刀切”的现象。
1958年中国开始进入“大跃进”的时代。
在“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下,以“彻底放权、大力简化”为原则,当时的会计制度受到了普遍的指责。
虽然其中不乏有许多合理意见,如会计报表太复杂、会计科目数量过多、会计程序冗繁等,但最终结果还是会计制度遭到废止。
直到1959年8月,财政部为贯彻中央提出的加强经济核算的精神,颁布了《关于国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若干规定》;1961年11月,国务院批转同意试行财政部拟定的《国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规程(草案)》。
它们旨在建立会计秩序,加强会计工作,健全会计机构,充实会计人员,其内容涉及对财产和资金的会计核算、成本和利润的核算、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会计制度制定和执行、会计人员职责等。
1962年1月,财政部颁布了《国营企业会计凭证、账簿的格式和使用办法(草案)》以及国营工业、建设单位等会计制度。
1963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会计人员职权试行条例》,第一次对会计人员的职责。
权限以及会计人员的任免和奖惩作出具体规定,这对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充实会计人员起到了重要作用。
1966年1月1日,财政部颁布试行《工业企业会计科目及会计报表格式(草案)》,该草案充分体现了精简的精神,将会计科目删并为26个,会计报表减为6种。
至此,“大跃进”时期被废止的会计制度重新得到建立。
从1966年起,中国开始经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在这十年间,企业会计制度遭到空前的浩劫。
虽然财政部于1973年12月颁发了《国营企业会计工作规则(草案)》,并附
《国营工业企业会计报表》和《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发了;《国营工业企业会计科目》、
但它们离1966年之前的会计制度已有很大的差距。
1949—1978年间的企业会计规范建设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是,这30年的曲折经历,给下一阶段的会计规范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会计虽然遭受到空前的浩劫,但会计工作毕竟还是坚持了下来。
综观这一时期的企业会计规范建设,它具有如下特点:(1)企业会计规范都属于行政制度,未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2)企业会计规范经历了由分部门制定到按照国民经济分类的统一制定,由所有企业适用一套会计制度到不同规模、不同性质企业执行不同会计制度的过程;(3)企业会计规范的内容由单独的会计业务核算规范发展到会计业务核算和会计人员职责的规范。
二、1978-1992年: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下的企业会计规范建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它是社会主义中国交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也是中国会计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①。
为了迅速恢复会计工作秩序,国务院于1978年9月12日颁布了《会计人员职权条例》,它是在修订1963年《会计人员职权试行条例》的基础上产生的。
这个条例首次规定总会计师制度和会计人员技术职称制度。
1980年9月18日,财政部开始施行新的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而后又分别颁布了国营供销企业、国营施工企业、建设单位的会计制度。
这些企业制度从加强经济核算要求出发,在1973年制度的基础上,增设了必要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
其中,会计报表主要恢复了生产费用表,该表实行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流动资产和流动基金、专项资产和专项基金三段平衡,它充分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会计为国家调拨资源、测算国民经济总值服务的职能。
此后不久,轻工业部、农垦总局、水利部、机械部、电力部、商业部等都结合本部门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会计制度。
1984年4月,财政部颁发了《会计人员工作规则》,对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
使用会计科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管理会计档案和办理会计交接进行了详细规定,其目的在于“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以适应改善经营管理素质对会计工作的要求”。
至此,应经济建设需要的企业会计制度,从规范会计业务、明确会计人员职责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等三方面着手,不仅再一次得到恢复,并且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加强。
然而,企业会计制度事实上很难发挥作用。
会计数字不清、账簿不全、违法乱纪、贪污舞弊等已成为严重的社会现象。
忠于职守的会计人员往往遭到打击报复,因而不少会计人员放弃职守,放弃监督,甚至同流合污。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全国六届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并于1985年5月1日开始施行。
《企业法》对
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法律责任等问题作了明确规定,它针对当时的实际情况,着重解决保证会计工作质量和加强会计监督这两个突出问题。
《会计法》作为会计的基本法,它的颁布施行是我国会计规范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会计规范建设开始走上法制化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