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解剖与临床

合集下载

TCD技术基本知识及临床应用 ppt课件

TCD技术基本知识及临床应用  ppt课件
▪ 1982年挪威学者Rune Aaslid ▪ 低频和脉冲超声波技术结合 ▪ 无创性地获得脑底动脉的血流速度
及其他参数
➢ TCD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TCD技术基本原理
经颅多普勒超声是以B超一样的物理原理 为基础,以发生声波的装置为能源的一 种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 振动源和接受体的相对运动 多普勒频移 脉冲多普勒和连续多普勒 经颅多普勒超声仪
脑血循环的解剖
左颈内动脉 左颈总动脉 左颈外动脉
左侧椎动脉
主动脉弓 左锁骨下动脉 左臂动脉
无名动脉
右颈内动脉 右颈总动脉
右颈外动脉 正常TCD血流频谱参 数及分析
深度 血流方向 血流速度 搏动指数 血流频普形态 声频
一、深度及方向
MCA 40~60
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颈内动脉、中动脉重度狭窄图形(1)
颈内动脉、中动脉重度狭窄图形(2)
所获得血流参数的准确性。
年龄和性别等生理因素的影响
某些疾病的影响。
仪器工作条件选择
TCD技术的临床应用
诊断方面

颅内外血管狭窄、闭塞;

脑血管畸形;

脑血管痉挛;

锁骨下动脉盗血;
颅内高压和脑死亡。
机能评价
1. Will环侧枝循环功能评价(正常、病 理) 2. 脑血管舒缩反应能力,CO2试验 3. 为脑血管造影及手术时机的选择;
颅内、外动脉检测方法
探头
超声窗口
声束投射角度对血流速度的影响
90°→0
75°→26%
60°→50%
45°→71%
30°→87%
15°→97%
0°→100%。
第四讲 临床应用及案例等

大脑中动脉M1段分支的显微解剖研究及临床意义

大脑中动脉M1段分支的显微解剖研究及临床意义

操 作过 程中 由于严重 的 SAH或颅 内压增 高 ,在分 离 M1段 时往 往
会 损伤 M1段 的分 支 ,从 而 导致 术 中脑 出血 及 术后 脑梗 死 。 因此
我们研 究大 脑 中动脉 M1段 分 的显微 解 剖结 构 ,为 临床 工作 提
供 参考 。
1 资料 和方 法
1.1一般 资料 :湿 性成 人 尸头 标 本 ,年 龄不 详 ,其 中男性 13例 ,女
1874年 Duret首 先对 大 脑 中动脉 的 中央支 (LsA)进行 了观
察 ,认 为 它们是 内囊 血供 的主要来 源 。文 献 中关 于大 脑 中动 脉 中
央 支 的命 名非 常繁 杂 ,国内学 者 张致 身 [21把 它分 为 内侧豆 纹 动脉
和 外侧 豆纹 动脉 ,前者 由大脑 中动 脉 主干起 始部 10mm 范 围内发
8.27 ̄2.49支 ,右侧 :7.67 ̄2.35支 (见 表 1、图 1)。左 右 两侧 配对 设 侧 组通 常 多为 两支 ,但 有 时可 见 到 3支 或 1支较 大 的动脉 ,这 些
计 的数 值变量 资料差 值 符合 正态 分 布 (P=O.306),行 配 对 t检 验 动 脉供血 部分 或整个 颞 叶 。我们 研究 的标 本 中 3O侧 大脑半 球有
l一颈 内动脉 2一大脑前动脉 3一大脑中动脉 4一额 眶动脉 5一额 前 动 脉 图 2 M1段的皮质支
1一颈 内动脉 2一大脑前动脉 3一大脑中动脉 4一颞极动脉 5一颞 前 动 脉 图 3 M1段的皮质支
后进 入前穿 质 ;后 者 由大脑 中动脉 主干 起始 部 10~20mm外发 出 , 3 讨 论
2 结 果
2.1 M1段 的 中央支 :中央支 即豆纹 动脉 (LsA),位 于 M1段 下 内侧 发 出 ,分 为 内侧 豆 纹动 脉 和外 侧 豆纹 动脉 ,前 者 由大脑 中动脉 主 干起始 部 10mm范 围 内发 出 ,此动 脉为 一组 直 径小 于 0.5mm而 相 互平行 的小动 脉 ,从 主干发 出行 于蛛 网膜 下腔 内 ,约行 走 8—10mm

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部的显微解剖及临床意义

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部的显微解剖及临床意义
侧 颈 内动 脉 和 椎 动 脉 , 分别从左右翼点入路开颅 , 在 标 本 上 确 定 坐标 轴 , 测 量 M1分 叉 部 在 此 坐 标 系 投 影 的 数 值 。观
测不 同头位下 M1分叉 部和侧裂浅表静脉 的关系 , 并测量 M1 分 叉部与侧裂浅 表静脉之间 的垂 直距 离 。结果 : M1分 叉部投影左侧 值 为( 2 6 . 5 6± 3 . 0 3 ) m m, Y值为 ( 4 6 . 7 1 ±4 . 2 4 ) i n m; 右侧 值 为 ( 2 7 . 0 3± 2 . 9 2 ) mi l l , Y值为 ( 4 5 . 4 8±
a nd c l i n i c a l s i g ni ic f a n c e
ZHAO Ho n g— x i a n g , WAN G Zho n g ,
, YU Ni a n . z hu
( 1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N e u r o s u r g e r y , T C M Ho s p i t a l o f Wu j i n , C h a n g z h o u J i a n g s u 2 1 3 1 5 2; 2 . D e p a t r me n t o f N e u r o s u r g e r y , t h e F i r s t A il f i a t e d Ho s -
大 脑 中动 脉 M1 段 分 叉 部 的显微 解 剖及 临床 意 义
赵 宏祥 , 王中 ,吴瑜 , 余 念 祖
( 1常州市武进 中医医院神经外科 , 江苏 常州 2 1 3 1 5 2 ; 2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 江苏 苏州 2 1 5 0 0 6 ; 3江 西省儿童医院神

脑血管解剖脑膜中动脉大体解剖

脑血管解剖脑膜中动脉大体解剖

脑血管解剖脑膜中动脉大体解剖创刊词在我们脑血管病外科医生的脑海中,人体的脑血管犹如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仿佛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有着一种无以言状的美。

而真正的脑血管其中的盘根错节,复杂性要远甚于一颗大树的结构。

当你认识它和利用好它,脑血管可以是一个可爱的天使;当你激怒它,脑血管就犹如洪水猛兽,一发不可收拾。

脑血管的解剖学习是认识和治疗脑血管病的基础。

上世纪50年代,在欧美国家,脑血管病的解剖就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成就。

特别要感谢法国的Lasjaunias教授和美国的Rhoton教授的工作,创造性地将脑血管病解剖的基础知识,与神经介入和显微手术紧密结合,为我们脑血管病医生理解脑血管解剖和脑血管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脑血管病解剖的知识点,犹如一颗颗珍珠,既详细描述于如《Gray's Anatomy》这样的解剖学巨著,也贯穿于Lasjaunias和Rhoton教授等大咖的著作,还隐藏于茫茫的外文文献中。

我在紧张的临床工作之余,通过阅读有关脑血管病的著作和文献,结合自己的临床工作体会,整理了一些有关脑血管病解剖的学习笔记。

这些脑血管病解剖笔记,是我以一个既从事神经介入、又从事脑血管病显微手术的神经外科医生的角度,整理的对临床工作有较大指导价值的知识点。

得益于新媒体的发展,现受“神经介入资讯”的邀请,将自己的学习笔记首发于“神经介入资讯”上。

计划两周一篇小文,与脑血管病同行分享,自己觉得也是一件十分开心的事。

初次接到这样的写作任务时,心中十分忐忑,担心自己写不好。

其中自己的一些理解,甚至可能是完全错误的。

但又一想,坚持把自己的理解写出来,让广大的读者斧正,不也正好可以纠正自己的不正确的认识,不更可以提高自己吗?所以也非常希望读者多指导,给我提宝贵的意见,以便我不断地修正完善。

在新的2019年来临之际,祝各位脑血管病同行身体健康、学习进步、工作顺心!赵沃华神经介入资讯编委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2019年1月作者简介赵沃华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出血性脑血管病区主任。

大脑解剖与临床 pdf

大脑解剖与临床 pdf

ß 记忆力、 注意力、 阅读差。 能拆分的 字如鞋、 豌记忆好 ,枫叶写 成风叶, 笔顺循序 错误,乌 龟写成乌 归考虑视 觉加工障 碍
颞叶:
⑴听觉区(41、42区):颞上回中部、颞 横回
⑵感觉性语言中枢(22区):颞上回 ⑶命名中枢(37区):颞中回后部 (4)嗅觉中枢:钩回和海马回前部 (5)颞叶前部:记忆联想、比较 (6)颞叶内侧:边缘系统(海马)
出汗、皮肤扩张等 ß Foster-kennedy syndrome:额叶底面肿
瘤出现同侧嗅觉和视神经萎缩,对侧视乳 头水肿。
定位
ß 大脑前动脉-下肢瘫 ß 大脑中动脉上肢瘫 ß 凝视麻痹-皮质侧视中枢 ß 偏瘫-皮质脊髓束 ß 运动性失语-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回后部 ß 下肢瘫痪、二便障碍-旁中央小叶
强迫性抓握和摸索综合征
原发脑肿瘤和脑转移瘤、脑血管病、变性病
一侧强握和摸索反射多提示为额叶病变;
两侧强握和摸索反射则常见于精神障碍和意识
不清的病人。
额叶内侧面
ß 旁中央小叶-二便、下肢膝盖下 瘫痪
ß 大脑前动脉闭塞和矢状旁脑膜瘤 ß 大脑前动脉双干闭塞和胸段脊髓
病变鉴别
额叶底面
ß 脑挫裂伤、嗅沟脑膜瘤、蝶骨嵴脑膜瘤 ß 饮食过量、胃肠蠕动过度、多尿、高热、
联系纤维、皮层-皮层下投射纤维 ß 主要脑叶及功能 ß 半球偏侧化
大脑皮层三种成分:神经细胞及纤维、胶质细胞和血管
大脑皮质:
按种系发生
异生皮质
原皮质(海马、齿状回) 3层
旧皮质(嗅脑)
3层
同生皮质:新皮质,占大脑皮质表面90%以上 6层
大脑皮质的细胞分层
(1)分子层:含来自深层的纤维、末梢、最外层,占10% (2)外颗粒层:含大量星状细胞,小锥体细胞,占9%; (3) 外锥体层:含中、大型锥体细胞,占1/3; (4) 内颗粒层:含大量星状细胞,占10%; (5) 内锥体层,中、大型锥体细胞,超巨锥体细胞 (中央前回),占20%; (6) 多形层:含梭形细胞,Martinotti细胞,星状细胞 ,占20%

脑动脉解剖及临床(脉络膜前动脉)

脑动脉解剖及临床(脉络膜前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疾病的分类和诊断
01
02
03
脉络膜前动脉狭窄
通过脑血管造影或磁共振 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表现 为脉络膜前动脉管腔变窄 或闭塞。
脉络膜前动脉瘤
通过脑血管造影或CT血管 成像技术诊断,表现为脉 络膜前动脉局部扩张。
脉络膜前动脉卒中
通过脑部影像学检查和神 经系统检查诊断,表现为 相应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 或出血。
02
脉络膜前动脉的解剖结构
脉络膜前动脉的定义和位置
脉络膜前动脉定义
脉络膜前动脉是颈内动脉的分支,主 要供应大脑的额叶和颞叶内侧面。
脉络膜前动脉位置
脉络膜前动脉起始于颈内动脉的末端 ,沿着大脑表面的沟回向额叶和颞叶 区域走行。
脉络膜前动脉的分支和分布
分支
脉络膜前动脉在起始部发出若干分支,这些分支进入大脑表面,供应额叶和颞叶 区域的皮质和皮质下结构。
脑动脉的分类和特点
分类
脑动脉分为颈内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等。
特点
脑动脉具有不同的分支和分布区域,各分支具有不同的特点 和功能。
脑动脉的重要性和意义
重要性
脑动脉是维持大脑正常功能的关键,任何脑动脉的阻塞或狭窄都可能导致脑部 缺血、缺氧,进而引发各种神经系统症状和疾病。
意义
了解脑动脉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对于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如 通过早期发现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血管病变,可以有效地预防脑 梗塞等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无创、无辐射的检查方法,可以清晰显示 血管的解剖结构和血流情况,对诊断脉络 膜前动脉病变具有较高的价值。
是一种有创检查方法,可以动态观察血流 情况,对诊断脉络膜前动脉病变具有很高 的价值。

脑动脉解剖图解

脑动脉解剖图解
眶额动脉, 亦称额底动 脉或眶动脉 前交通动脉
额极动脉 胼周动脉 胼缘动脉 楔前动脉 胼氏体动脉 亦称后胼周
动脉
前后位
1. ACA A2段 3. 额极动脉 5. 胼缘动脉
2. 眶额支 4. 胼周动脉
侧位
1. ACA A2段 2. 胼周动脉 3. 胼缘动脉 4. 皮层支
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ACA)
2. 左椎动脉 4. 小脑后下动脉 6. 小脑前下动脉 8. 小脑上动脉 10. 后交通动脉
Anterior view
1a. nPtoesrtieorirovr iceewrebral artery 2. Superior cerebellar artery 3. Pontine branches of the basilar artery 4. 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5. Internal auditory artery 6. Vertebral artery 7. 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8. Anterior spinal artery 9. Basilar artery
延髓支 脊髓前动脉
内侧组 外侧组
迷路动脉 亦称内听动脉
眶额动脉, 亦称额底动 脉或眶动脉 前交通动脉
额极动脉
胼周动脉
胼缘动脉
楔前动脉
胼氏体动脉 亦称后胼周
动脉
半球支 蚓支
内侧支 外侧支 中间支
缘支
丘脑后穿支 脉络膜后内动脉 脉络膜后外动脉
后胼周动脉 皮质支
颞下前动脉 颞下后动脉
顶枕动脉 距状裂动脉
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 VA)

脑动脉解剖与临床

脑动脉解剖与临床
脑动脉解剖与临床
••
精选课件
1
脑动脉组织学特点
•• 脑动脉的主干和分支均位于脑的腹侧面,然后 再绕到背侧面
脑动脉分为皮层支、中央支,二者间吻合甚少, 皮层支间吻合丰富,中央支间较前者差
脑动脉为肌型动脉,血管周围没有支持组织
脑动脉内膜有丰富的内弹力膜,中、外膜薄, 没有外弹力膜脑动脉几乎无搏动
皮质支:供应海马和钩; 中央支:供应内囊后肢的后下部和苍白球等。 特点是口径细、行程长,易发生栓塞,所以临 床上苍白球和海马发病较 1. 病灶侧一过性黑蒙,偶为永久视力障碍(眼动脉缺
血)。 2. 病灶侧Horner征(颈上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受损)。 3. 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等(大脑中动脉或
精选课件
25
••
精选课件
26
大脑中动脉的皮质分布
••
精选课件
27
大脑中动脉的功能分布
••
精选课件
28
MCA深穿支
•• 主要分为:内侧豆纹动脉、外侧豆纹动脉
外侧豆纹动脉的直径是内侧豆纹动脉的两 倍,行程较长
内侧豆纹动脉:苍白球外侧、壳核内侧、 内囊膝部、丘脑前核和外侧核。
外侧豆纹动脉:壳核外侧、外囊及内囊后 肢前3/5和尾状核。
大脑中、前动脉缺血)。 4. 主侧半球受累可有失语症,非主侧半球受累可出现
体象障碍。 5. 发作性晕厥或痴呆。
精选课件
15
MCA
•• MCA可看作颈内动脉的直接延续
是颈内分支中最粗大且最复杂的一支
供血给大脑半球外侧面广泛区域
皮质动脉之间没有相互发出的小分支,而 是各自逐级分支形成小动脉网,与大脑后 动脉(PCA)和大脑前动脉(ACA)的软 膜血管形成端端吻合,构成分水岭区

?临床&解剖:小脑的血液供应及病变时的临床表现

?临床&解剖:小脑的血液供应及病变时的临床表现

临床&解剖:小脑的血液供应及病变时的临床表现神经病学医学网整理:玄之玄精品推荐,临床&解剖:小脑的血液供应及病变时的临床表现,满满干货,话不多说,小板凳搬来,一起学习吧!
小脑的血液供应主要有三对动脉,即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此外还有不恒定的小脑中下动脉(图9-198、图9-199、见图9-90)。

据Kpymayeb统计,小脑有6条动脉(2条小脑上动脉、2条小脑前下动脉和2条小脑后下动脉)者占70%,有7条动脉(前述6条和1条小脑中下动脉)者占16%,有5条动脉(2条小脑上动脉、1条小脑前下动脉和2条小脑后下动脉)者占10%,仅有4条(2条小脑上动脉和2条小脑后下动脉)者占4%。

小脑血管病以小脑出血多见,小脑梗死少见。

现分述如下。


小脑上动脉起自基底动脉末端,随即在动眼神经下方行向外侧,抵小脑上面,据Kpynayeb统计,小脑上动脉通常以一个干发自基底动脉者为 79%,以两个干发出者较少,为18%,以三个干发出者更少,为3%。

小脑上动脉以一个干发出时,常分为两个二级支(内侧支和外侧支)(见图9-198、图9-199),有时也分为三个二级支。

当小脑上动脉以一个干并分为两支时(图9-200"1"),小脑上动脉外侧支分布于小脑半球上外侧部,并与小脑后下动脉的分支吻合。

当小脑前下动脉发育较差时,小脑上动脉外侧支的血液供应区可扩张至绒球、二腹叶的外侧缘及扁桃体;小脑上动脉内侧支分布于小脑半球上内侧部和上蚓,当小脑上动脉以两个干发起时,其血液供应区与上述类似。

当小脑上动脉以一干起始并分为三条二级支时(图9-200"2"),外侧支供应小脑半球上外侧部,中支营养小脑半球上内侧部,内侧支供给上蚓,有时还供给小脑半球上面最内侧部。

(1)小脑出血∶小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小脑上动脉供应齿状核分支的出血。

血肿位于一侧小脑半球齿状核附近,并往往破入第四脑室或小脑周围蛛网膜下隙。

脑动脉解剖与临床 ppt课件

脑动脉解剖与临床 ppt课件

2020/11/13
13
ICA
•• C1段再稍向前分为大脑前动脉(A1段)和大 脑中动脉(M1段)。
C1+A1+M1称颈内动脉分叉部,在脑血管造 影的前后位片上呈“T”形;在侧位片上, C2+C3+C4呈“C”形,即虹吸部
2020/11/13
14
ICA
••
2020/11/13
15
ICA
•• 颈内动脉的主要分支
放射冠深部 皮质支供应区囊括了半球凸面的五分之四、额
叶眶面的外侧部、顶叶和颞叶的外侧部
2020/11/13
33
MCA闭塞综合征
•1•. 主干闭塞:1)三偏征:病灶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偏瘫、
偏身感觉障碍、偏盲或象限盲,上下肢瘫痪基本相等; 2)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3)主侧失语症,非主侧 体象障碍。
2020/11/13
27
••
2020/11/13
28
大脑中动脉的皮质分布
••
2020/11/13
29
大脑中动脉的功能分布
••
2020/11/13
30
MCA深穿支
•• 主要分为:内侧豆纹动脉、外侧豆纹动脉
外侧豆纹动脉的直径是内侧豆纹动脉的两 倍,行程较长
内侧豆纹动脉:苍白球外侧、壳核内侧、 内囊膝部、丘20/11/13
1
脑动脉组织学特点
•• 脑动脉的主干和分支均位于脑的腹侧面,然后 再绕到背侧面
脑动脉分为皮层支、中央支,二者间吻合甚少, 皮层支间吻合丰富,中央支间较前者差
脑动脉为肌型动脉,血管周围没有支持组织
脑动脉内膜有丰富的内弹力膜,中、外膜薄, 没有外弹力膜脑动脉几乎无搏动

大脑中动脉的M1和M2段观测及临床应用

大脑中动脉的M1和M2段观测及临床应用

大脑中动脉的M1和M2段观测及临床应用王长青;刘恒兴;付升旗【期刊名称】《内江科技》【年(卷),期】2016(037)005【总页数】2页(P43-44)【作者】王长青;刘恒兴;付升旗【作者单位】新乡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安阳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卫生学院;新乡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新乡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正文语种】中文目的:运用显微镜条件对40例尸体头颅标本进行的灌注、解剖、观测和研究,为大脑中动脉瘤手术或者介入治疗,提供解剖学数据参考。

方法:对头颅标本,进行解剖并观测大脑中动脉各段的路径、管径。

结果:大脑中动脉(MCA)是颈内动脉的直接延续,MCA分为Ml(蝶骨段)、M2(岛叶段)、M3段(岛盖段)和M4(皮质段)。

结论:大脑中动脉瘤的大部分位于M2分叉部,瘤体通常从大脑中动脉主干指向前外侧。

在现代神经显微外科手术中,无论位置在大脑的上外侧面、颅底面的手术区域,都会涉及到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的各段分支,对于MCA 显微技术可用于进行搭桥和重建,从而对大脑营养血流的恢复和保留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成为治疗颅内各种动脉瘤的主要手段。

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材料选取用由10%的福尔马林充分固定好的湿性成人尸体带颈的头颅标本40例进行解剖和测录数据。

标本年龄阶段随机提取。

1.2 实验方法和步骤对带颈的头颅标本先拿剃头刀去除头发,同时清除掉油垢,然后把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过的头颅标本冲洗干净。

取60 ml 乳胶放一个器皿当,按比例挤入约5 ml的大红色颜料,用玻棒均匀搅拌,可进行灌注。

把灌注后的头颅标本放在干燥通风房间约48个小时。

把每例头颅标本先后固定于手术头架上,头颅后仰并转向对侧,用线锯锯开颅盖骨,并去除蝶骨脊,在正中矢状线旁边开口并剪开硬脑膜,利用显微镜和游标卡尺观测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其各段的血管长度及血管直径。

1.3 统计学分析数据各测量部位数据都以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为准,以SPSS 16.0软件把测量值用统计学方法进行计算,标准差为平均数据值,用(±S)来表达,小括号内有最大和最小值表数据范围。

大脑中动脉M1段解剖与CT血管造影对照研究及其临床价值

大脑中动脉M1段解剖与CT血管造影对照研究及其临床价值

大脑中动脉M1段解剖与CT血管造影对照研究及其临床价值赵立辉;左玉强;马利才;邸飞;吴永东;王立忠【摘要】Objective To study the anatomical structure and original of branches of M1 segment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and provide the anatomical basis for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the vascular disease. Methods Twenty-four head specimens were selected as the specimens group. The branches and anatomical structure of M1 segment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was observed by the anatomy of bilateral pterional approach. At the same time, 45 patients without brain vas-cular lesions of cerebral vessel, who admitted to and underwent CT angiography in the First Hospital of Zhangjiakou City from July 2014 to June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CTA group, and the branches and structure of the M1 segment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was observed. Results The length and diameter of the M1 segment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in the speci-mens group and CTA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12.44 ± 1.74) mm, (3.00 ± 0.23) mm, (10.13+2.42) mm, (2.23 ± 0.25) mm,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above-mentioned measurement data(P<0.05). The average di-ameter of the M1 segment of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f males in CTA group was (2.31±0.24) mm,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2.15 ± 0.24) mm of the females (P<0.05). Conclusion The anatomy of M1 segment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and CTA image are helpful to choose stent type and placement site in the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vascular disease. It is important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ischemia in the central branches after the interventional therapy.%目的研究大脑中动脉M1段的解剖结构及其穿支的开口位置,为该段血管性疾病的介入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24例头颅标本作为解剖组,经双侧翼点入路进行解剖,观察大脑中动脉M1段的解剖结构及其穿支;同时选取张家口市第一医院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45例无明确脑部血管病变患者的脑血管CT血管造影(CTA)资料作为CTA组,观察大脑中动脉M1段的影像解剖及穿支开口位置.结果解剖组及CTA组所测量大脑中动脉M1段的长度、管径分别为(12.44±1.74)mm、(3.00±0.23)mm和(10.13±2.42)mm、(2.23±0.25)mm,两组测量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TA组显示男性大脑中动脉M1段管径平均值为(2.31±0.24)mm,大于女性组的(2.15±0.2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脑中动脉M1段的解剖与CTA影像解剖对照有助于该段血管病变介入治疗时支架类型和支架置入部位的选择,对防止介入术后中央支供血区域缺血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7(028)004【总页数】3页(P609-611)【关键词】大脑中动脉;解剖;CT血管造影【作者】赵立辉;左玉强;马利才;邸飞;吴永东;王立忠【作者单位】张家口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河北张家口 075000;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放射科,河北石家庄 050011;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解剖教研室,河北石家庄 050000;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一病区,北京 100050;张家口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河北张家口 075000;张家口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河北张家口 07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大脑中动脉M1段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部位,因此其成为颅内血管性疾病介入治疗的常用靶血管,但其介入治疗的风险远较外周血管性疾病的高[1-3]。

脑部血管动静脉解剖与临床

脑部血管动静脉解剖与临床

总结词
血栓形成是由于血液中的凝血物质在血管内形成凝块,导致血管堵塞。
详细描述
脑部血栓形成通常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起,血液中的凝血物质在局部 形成凝块,导致血管堵塞,引起脑部缺血、缺氧,引发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症状 。
脑部血管瘤
总结词
血管瘤是一种良性肿瘤,由异常增生的血管组成,通常在出 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
主要供应大脑半球的前2/3和 部分脑干,包括额叶、顶叶、
颞叶、岛叶等。
椎动脉
供应脑干、小脑和部分枕叶, 是大脑后部的主要供血动脉。
基底动脉
位于脑干,主要分支供应脑桥 、延髓和小脑。
大脑中动脉
是颈内动脉的直接延续,供应 大脑半球外侧面的大部分区域

脑部静脉解剖
深静脉
收集大脑深部的静脉血,汇入深 静脉系统。
详细描述
脑部血管瘤可以发生在脑部的任何部位,通常是无害的,但 有些血管瘤可能会破裂引起出血,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和介入治疗等。
脑部血管畸形
总结词
血管畸形是先天性的血管结构异常, 通常在出生时就已经存在。
详细描述
脑部血管畸形可以导致脑部血流动力 学异常,引起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 如头痛、癫痫等。治疗方法包括手术 切除、介入治疗等。
浅静脉
收集大脑表层的静脉血,汇入上 矢状窦、直窦等较大的静脉窦。
脑血管的特点和功能
01
脑血管具有高度的弹性 和适应性,能够根据身 体需求调节血流量。
02
脑血管具有屏障功能, 能够阻止血液中的有害 物质进入脑组织。
03
脑血管具有营养和代谢 功能,能够为脑组织提 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代 谢产物。
பைடு நூலகம்

大脑中动脉M1段和M2段显微解剖及临床应用

大脑中动脉M1段和M2段显微解剖及临床应用

大脑中动脉M1段和M2段显微解剖及临床应用陈兴河;冯继;赵建华;冯三平;吴磊;王永恒【摘要】目的研究大脑中动脉M1段和M2段显微解剖及临床应用.方法 15例(30侧)颅脑标本经动脉和静脉灌注红色和蓝色乳胶后按翼点入路暴露大脑中动脉M1段和M2段,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并拍照.临床手术夹闭20例大脑中动脉瘤.结果 M1段,30侧半球均存在颞早分支,10侧半球存在额早分支,10侧半球同时存在颞早和额早分支,岛阈处分叉占90%,岛阈前分叉占3.3%,岛阈后分叉占6.7%.M2段,双干型占90%,三干型为10%,中央沟动脉沿岛叶中央沟走行.20例动脉瘤患者,术后13例预后良好,肢体轻瘫6例,死亡1例.结论熟练掌握大脑中动脉M1段和M2段显微解剖有助于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瘤,减少术后并发症.【期刊名称】《河北医药》【年(卷),期】2012(034)024【总页数】2页(P3720-3721)【关键词】大脑中动脉;解剖;动脉瘤,岛叶;显微镜检查【作者】陈兴河;冯继;赵建华;冯三平;吴磊;王永恒【作者单位】066000,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二病区;066000,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二病区;066000,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二病区;066000,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二病区;066000,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二病区;066000,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二病区【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2.121大脑中动脉分为M1段(蝶骨嵴段),M2段(岛叶段),M3段(岛盖段),M4段(皮层段),熟练掌握大脑中动脉显微解剖对于神经外科手术至关重要,本组应用15具尸头标本对大脑中动脉M1段和M2段行了显微解剖研究,报道如下。

1.1 实验材料经10%甲醛溶液充分固定的成人带颈头颅湿标本15例(30侧大脑半球),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40~60岁。

用75%乙醇浸泡还原组织颜色,减少甲醛刺激。

丘脑底节区脑血管解剖

丘脑底节区脑血管解剖

04
意义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通过对丘脑底节区血管解剖的了解,医生可以准确判断是否存在脑血管病变,如脑梗塞、脑出 血等。
鉴别诊断
通过观察丘脑底节区血管的形态、结构和血流情况,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进行鉴别,如脑瘤、 多发性脑底节区血管病变的类型和程 度,选择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案,如抗 凝、溶栓、降压、降糖等。
血管类型与结构
血管类型
丘脑底节区的血管主要包括动脉、毛细血管和静 脉。
结构特点
动脉血管呈树枝状分支,毛细血管数量众多,静 脉血管则汇集成较大的静脉通道。
血液供应特点
动脉供应
主要由大脑中动脉、后交 通动脉和前交通动脉等供 应。
血液调节
通过血压、血流量和血管 舒缩等机制进行调节。
静脉回流
通过脑深静脉、上矢状窦 等回流至心脏。
直接显示血管形态,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
检查。
血管内治疗技术进展
01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通过导管将支架植入狭窄或闭塞的血管段,恢复 血流,改善脑组织供血。
02 动脉瘤栓塞术
通过导管将栓塞材料送至动脉瘤内,阻断血流, 防止动脉瘤破裂出血。
03 溶栓治疗
通过药物溶解血栓,恢复脑组织血流,抢救急性 脑梗死患者。
丘脑底节区血管解剖研究进
05

影像学技术发展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01
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技术,无创地显示血管结构,分辨率高,
对血管狭窄、动脉瘤等病变诊断准确。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
02
通过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重建血管影像,对钙化斑块和血管狭窄
的诊断价值高。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大脑前动脉血管造影与解剖标本对照观测及临床意义

大脑前动脉血管造影与解剖标本对照观测及临床意义

大脑前动脉血管造影与解剖标本对照观测及临床意义李培;李晓鹏;韩晓红;王怀彬;付升旗;鲁明【期刊名称】《新乡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30)012【摘要】目的观测大脑前动脉血管造影与解剖标本的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无病变的全脑血管造影像100例,观测大脑前动脉的走行、分支及其穿支的开口部位.选取头部标本20例,经双侧翼点入路解剖观测大脑前动脉及其分支、穿支血管.结果大脑前动脉A1段血管造影的长度和直径分别为(13.42±1.57)、(2.28±0.40)mm,解剖标本的长度和直径分别为(14.55 ±1.43)、(2.73 ±0.37) mm,血管造影与解剖标本的长度和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前动脉A1段近侧段穿支数目(2.55±0.39)支,远侧段穿支数目(1.12±0.11)支,近、远侧段的穿支数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大脑前动脉A1段血管造影的长度、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较女性的大脑前动脉A1段长,直径粗.结论本研究为脑血管病的治疗提供了解剖学基础.【总页数】4页(P951-954)【作者】李培;李晓鹏;韩晓红;王怀彬;付升旗;鲁明【作者单位】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放射科,河南新乡453003;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放射科,河南新乡453003;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放射科,河南新乡453003;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解剖学实验室,河南新乡453003;新乡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河南新乡453003;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解剖学实验室,河南新乡45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2【相关文献】1.肝内管道铸型标本的解剖学观测及临床意义 [J], 李成;曹承亮;李文省;王震寰2.大脑中动脉M1段解剖与CT血管造影对照研究及其临床价值 [J], 赵立辉;左玉强;马利才;邸飞;吴永东;王立忠3.人尸喉标本的解剖观测及临床意义 [J], 王晓彬;潘新良;卢永田;陶晶;孟庆国4.成人颅骨标本翼腭窝的断层解剖学与影像解剖学对照研究 [J], 刘卫华;李鑫5.成人上、下颌骨的CBCT三维重建\r与标本对照观测及临床意义 [J], 杜新光;李三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ICA病变
单纯AICA闭塞不常见,孤立AICA分布区梗死特 征为同侧面瘫和多种感觉减退,耳聋、Horner征、 共济失调以及眩晕、眼球震颤和对侧躯干肢体感 觉减退。偶见到仅表现为前庭综合症而被误诊为 “迷路炎”的病例,这种情况更多见于PICA内侧 支闭塞致小脑基底部内侧梗死时。


脑 动 脉 解 剖
(一)、脑动脉特点:




1.脑血流量分布不均 2.脑血管走形迂曲 3.脑血管壁结构薄弱 4.脑动静脉均自成体系 5.脑血管发出丰富深穿支 6.脑血管无终末动脉 7.前后循环之间存在丰富吻合 8.脑血管常见变异、先天异常较多
(二)、脑动脉系统的组成
颈内动脉系统:额叶、顶叶等共约3/5 的脑组织


大脑前动脉A1段
大脑前动脉A1段从颈内动脉发出,至 与前交通动脉连接处,长约10mm,发育不 良或缺如者常见,且以右侧发育不良常见。 大脑前动脉A1段闭塞可不产生临床症 状,可由前交通动脉获得血液。
右侧A1段发育不良
右侧A1段缺如
大脑中动脉MCA
①M1段(水平段)起始处→入外侧沟以前部分,此 段发出豆纹动脉。 ②M2段(环绕段)呈弧形环绕岛叶前端进入外侧沟, 可由上干和下干组成,也可为单干型。 ③M3段(侧裂段) 藏于大脑外侧沟内,紧贴岛叶表 面 ④M4段(分叉段)大脑中动脉主干末端于顶、枕、 颞叶交界处分叉为角回A和颞后A的一段。 ⑤M5段(终末段)即大脑中动脉的终末支——角回 动脉。

一侧PCA病变
视觉障碍,呈同向性偏盲,黄斑回避;若视放 射也受累,黄斑回避消失。视放射上部或下部, 或矩状裂皮质部分性受累,分别出现同向性下或 上象限盲;优势半球梗死表现为不同组合的神经 缺损症状,对侧同向偏盲、命名性失语、记忆障 碍、颜色命名困难。遗忘综合症往往累及语言和 视觉记忆,呈严重的逆行性和顺行性遗忘。有时 还引起失读,而无失写。
Willis环
连接大脑半球前循环及后循环的大吻合
组成:颈内动脉C1、大脑前动脉A1、前交通 动脉、后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P1。
Willis环在发育上常有部分缺如使环不完整

豆纹动脉
豆纹动脉,其分为 内侧组、外侧组。分布 到外囊、壳核、苍白球、 内囊后肢前3/5和尾状 核。豆纹动脉在高血压 动脉硬化的基础上极易 破裂出血,故称为“脑 缺血动脉”。出血大多 发生于壳核,血积蓄于 外囊,形成外囊出血。
(四)、椎-基底动脉系统
双侧椎动脉从锁骨 下动脉第一段发出, 通过上六个颈椎横突 孔,从寰椎横突孔穿 出,弯向后内,入颅 后汇合成基底动脉。
颈内动脉颅内段
颈内动脉颅内段传统五段分法(逆血流排列) ⑴岩段 C5 ⑵海绵窦段 C4 ⑶膝段 C3 ⑷床突上段 C2 ⑸终段 C1
一、岩段C5
从颈动脉管外口起到穿过硬脑膜至海 绵窦之前止,全程均行于骨性管内。 C5段与咽鼓管和鼓室借一菲薄骨片相 邻,有时中耳、内耳感染可能引起颈内动 脉周围炎。 C5段居于三叉神经半月节下方,当动 脉瘤或动静脉瘘形成时,可能引起三叉神 经痛。
基底动脉 BA
由双侧椎动脉在桥脑下缘汇合而成 分支:(从下往上排列) ①小脑下前A ②迷路A ③脑桥A ④小脑上A ⑤大脑后A


基底动脉主干病变
经典的是昏迷和异常呼吸形式,四肢瘫、去脑 强直发作、双侧感觉缺失,伴有多数颅神经障碍 组合、完全性侧视麻痹、双侧瞳孔缩小有反应、 双侧面肌无力及眼球浮动。 如果梗死仅累及基底部,被盖部幸免,意识可 保留,垂直眼球运动存在,称闭锁综合症。 如果基底动脉头端闭塞,影响到双侧PCA、 SCA供血区,发生中脑、小脑上部、蚓部、丘脑、 部分颞叶和枕叶的梗死,出现眼球运动、感觉、 视觉、运动和行为异常,构成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
二、海绵窦段C4
由后向前行于海绵窦内的一段,被交感 神经包绕,并借纤维束与窦壁相连。 动脉外与动眼、滑车、三叉神经第一支 及展神经为邻。如发生动脉瘤或动静脉瘘 时,可压迫上述神经引起眼外肌麻痹。
三、膝段C3
从海绵窦段向前走行,呈“C”形包绕前 床突的一段。于此穿破硬脑膜进入蛛网膜 下腔。 发出眼动脉(颈内动脉第一个主要分支)

脉络膜前动脉闭塞时最恒定的表现是中等程度 的偏瘫(内囊后肢梗死)和呐吃,累计丘脑外侧 时,出现偏身感觉缺失并涉及所有的感觉种类, 但较运动症状少见且呈短暂性;若梗死面积大累 及丘脑亦可出现丘脑痛综合征;也有共济失调性 轻偏瘫合并感觉减退的报道。
外侧膝状体或视束梗死可见到视野缺损,呈象 限盲或偏盲,或呈扇形盲伴盲野内有一条带状视 觉保留区域。
大脑前动脉ACA
A1(水平段) 颈内动脉末端至前交通A处。 A2(胼胝体下段)前交通A处至胼胝体膝部下方的一 段。 A3(膝段) 呈“C”形,环绕胼胝体膝部,凸 向 前方的一段。 A4(胼周段) 在胼胝体沟从前向后,达胼胝体压部 的一段。 A5(终末段) 胼周段在胼胝体压部向后移行为楔前 动脉。
分布:大脑半球内侧面,额叶底面的一部分 和额顶叶上外侧面上部。 主要及重要分支: Heubner返动脉(又称前内侧丘纹动 脉)、内侧眶额动脉、额底内侧动脉、额 前内侧动脉、额中间内侧动脉、额后内侧 动脉、胼周动脉、胼缘动脉、旁中央动脉、 楔前动脉


双侧PCA闭塞
完全性皮质盲,很少能被患者承认,若为不完 全性,黄斑视力可保留,呈上半或下半偏盲。激 越、谵妄合并显著的记忆缺损是突出的临床特征。


深穿支病变
闭塞时以腔隙综合症为主要表现。丘脑腹后外 侧核和内侧核群梗死呈单纯感觉性卒中。丘脑痛 综合症(丘脑膝状动脉闭塞致丘脑后外侧临近内 囊后肢部位梗死)常常为延迟性表现,典型的包 括对侧轻偏瘫和共济失调、舞蹈样动作、感觉障 碍,但最突出的特征是严重的自发性疼痛和感觉 过敏。
桥脑基底部小深穿支闭塞引起的腔隙性梗死-单 纯运动性轻偏瘫;共济失调性轻偏瘫;呐吃-手笨 拙;单纯感觉性卒中。
大脑后动脉于脑桥上缘,由基底动脉发出, 在脚间池内沿大脑脚外行。 分段: P1段:从起始到与后交通动脉连接处的一段。 P2段:从后交通连接处至大脑脚后缘的一段。 P3段:大脑脚后缘至大脑后A分为距状沟动 脉和顶枕动脉两终支前的一段。 P4段:P3段末端发出的枕支,即距状沟动脉 和顶枕动脉。 分布:大脑的枕叶和颞叶大部分,深支分布 于脑干。
椎A按其走行可分五段: ①V1段(横突孔段)穿越上六个颈椎横 突孔上行的一段。 ②V2段(横段)出枢椎横突孔向外横行 到寰椎横突孔的一段。 ③V3段(寰椎段)垂直上行穿越寰椎横 突孔的一段。 ④V4段(枕骨大孔段)从V3上端急弯, 水平向后越过寰椎后弓到达枕骨大孔 的一段。 ⑤V5段(颅内段)入枕骨大孔后,斜向 上内到达中线,与对侧同名动脉汇合 成基底动脉的一段,发出小脑下后动 脉。
椎动脉系统:枕叶、颞叶、小脑等共约 2/5的脑组织
(三)、颈内动脉系统
颈内动脉为颈总动脉两终 支之一,约在第四颈椎平面, 甲状软骨上缘由颈总动脉发出, 以颅底颈动脉管为界,分成颅 外段和颅内段。
颅外段 行程直、全程无 分支 颅内段 行程弯曲、分支 多

颈内动脉病变
首先累及MCA分布区(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 碍、偏盲,发生在优势半球同时出现理解和交流 困难),其次是眼动脉分布区,ACA分布区因有 Wills环提供侧支血流一般很少出现受累症状。主 要有1、交叉视神经-偏瘫征 2、发作性晕厥-偏瘫 征 3、交叉性Horner-偏瘫征 4、痴呆-偏瘫征。


大脑前动脉病变
起始部(A1):对侧下肢重于上肢的偏瘫,偏身 感觉障碍,一般无面瘫,排尿控制差。ACA变异 性引起双侧大脑半球内侧面梗死-双下肢瘫痪、尿 失禁、原始反射及精神症状。 Heubner返动脉: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上肢近端 轻瘫。 终段:对侧下肢远端为主的中枢性瘫可伴感觉障 碍;对侧肢体短暂性共济失调、强握反射及精神 症状。
四、床突上段C2
位于前、后床突连线的稍上方,约在 视神经根附近由前向后走行,约在前穿质 下方延续为终段。
五、终段C1
通常指颈内动脉参与大脑动脉环的一段,前 床突上段向上弯曲形成,此段短,但发出几个 重要分支: ①大脑中动脉——直接延续 ②大脑前动脉 ③后交通动脉——与大脑后A吻合 ④脉络膜前动脉——经海马旁回钩与脑干之 间进入侧脑室下角的脉络丛。
椎动脉(VA)的分支: ①脊髓前A ②脊髓后A ③延髓A ④小脑下后A(PICA)——椎动脉最大 的分支。 供应延髓、四脑室下部、下蚓、小脑 半球的下面以及扁桃体。 基底动脉完全闭塞时,可代偿逆行充 盈小脑上动脉和小脑前下动脉

椎动脉病变
闭塞最常见的结果是PICA分布区的梗死(最常 见的小脑动脉综合症,以眩晕、头痛、共济失调 起病,表现为延髓外侧综合症Wallenberg Syndrome 或小脑梗死,发生小脑梗死时范围较大而完全, 有水肿导致脑干受压可能,预后较差),及延髓 内侧梗死(表现为不伴有面瘫的对侧轻偏瘫,触 觉、本位觉、震动觉丧失而痛温觉保留以及同侧 舌瘫)。
分布: 额顶叶上外侧面中下部。
主要及重要分支: 豆纹动脉、外侧眶额动脉、中央前沟动脉、 中央沟动脉、中央后沟动脉、顶前动脉、 顶后动脉、角回动脉、颞枕动脉、颞后动 脉、颞中动脉、颞前动脉、颞极动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大脑中动脉病变
主干(M1)闭塞:三偏,高级皮质功能障碍, 对侧凝视麻痹。 深穿支闭塞:偏瘫和/或偏身感觉障碍,构音障 碍或皮质下失语。 皮质支闭塞:上部分支-中枢性面舌瘫,上肢重 于下肢的偏瘫,运动性失语或体象障碍;下部分 支-感觉性或命名性失语,行为异常(非优势半球 急性意识错乱状态),无偏瘫,对侧同向偏盲及 下部视野受损较重。
SCA病变
SCA是接近BA顶端分叉部的最远端的小脑动脉, 其闭塞更多是栓塞机制。其分布区梗死多呈小孤 立型病灶,经典表现有同侧肢体和步态共济失调、 Horner征、舞蹈样运动障碍及对侧痛温觉缺失, 很少见到滑车神经损伤。突出表现为共济失调和 小脑性构音障碍,眩晕通常不是特征性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