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8cc6b252be23482fb4da4c23.png)
客货仓位,代客报关装货,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堆栈,
欢迎监督,接受批评”等。从材料中能够获取的信息是 ( )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二单元 ①中国近代航运业已经出现 ②轮船招商局业务范围较大
③列强垄断中国航运的局面彻底改变
④中国近代航运业发展深受西方影响 A.①②④ C.②③④ 【答案】 【解析】 A 列强垄断中国航运业的局面彻底改变显然 B.①②③ D.①③④
的第四计划中详加说明。孙中山提出的修筑铁路的计划非 常详备,准备修筑七大铁路系统。“西北”(实为北方)、 “西南”(实为南方)、“中央”等三大系统为纵向主干, 均起止于北方、南方、东方三大港,“东北”、“东南”、 “西北”(扩张)、高原等四大铁路系统,分布于东、南、 西、北四角,为横向辐射布局,并与三大主干系统连成一 体,从而形成一个内连全国,外通全球的网状体系。整个
国国门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
自然也随之而来,中国最初可以说是被迫接受了西方先进 科技的传入。然而西方科技的先进性是无法抗拒的,不管 中国愿不愿意,不可避免地卷入了世界科技快速发展的大 潮。中国传统的交通和通讯方式自然也不可避免地被先进 的交通和通讯方式所代替。
岳 麓 版 历 史
电车道而发展。”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
点是 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 B.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 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 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 【答案】 【解析】 B 由“沿河流”到沿“铁道线”再到“沿电 ( )
岳 麓 版 历 史
车道”,看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第二单元 3.下图为中国近代上海轮船招商局的经营广告,其 上部文字为“宗旨:发展中国航运,促进对外贸易。预定
岳 麓 版 历 史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3c10b895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49.png)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化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从远古时代的步行到现代的高速铁路,从烟火信号到智能手机,我们目睹了交通与通讯的巨大变化。
本文将探讨交通和通讯的演变,以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交通工具的进步人类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将远古时代的步行发展为现代多样化的交通方式。
以下是几种与时俱进的交通工具。
马车在古代和中世纪,马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
它们为人们提供了较快的交通方式,能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覆盖较大的距离。
然而,马车存在着速度慢、舒适性差和需要大量马匹的问题。
蒸汽机车19世纪末,随着蒸汽机车的发明,铁路交通迅速发展起来。
蒸汽机车的出现使得货物和人员能够快速、高效地运输。
铁路的建设也从一座城市扩展到另一座城市,带来了地理上的便利。
汽车20世纪初,汽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交通领域。
汽车以其便捷、灵活和高速的特点迅速赢得了大众的青睐。
汽车的发展也带来了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问题,但同时也带动了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
高速铁路近年来,高速铁路成为最受关注的交通工具之一。
高速铁路的出现使得长距离旅行更加快捷和舒适。
高速铁路不仅减少了旅行时间,还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和设施,如高级座椅、免费WIFI等。
通讯工具的进步交通工具的变化直接影响了通讯工具的发展。
随着交通的发展,人们需要更快速、安全、可靠的通讯方式。
信件在古代,通过书信传递信息是最常见的方式之一。
尽管速度较慢,但信件在传递情感和交流思想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慢速和可能的丢失,信件不太适合紧急和实时通讯需求。
电报电报的发明标志着通讯工具的重大突破。
通过电报,人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发送和接收信息。
电报的出现加速了消息的传递,对商业活动和政府部门的运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电话的问世带来了通讯方式的一次革命。
人们通过电话能够即时通讯,不受时空限制。
电话的普及在家庭和商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得人们能够更便捷地联系亲友和合作伙伴。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PPT课件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fcbe3f1700abb68a982fbd2.png)
二、水运与航空
1.水运
(1)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 轮船招商 局成立。
(2)1900年前后,民办轮船航运公司发展,但步履
维艰。 2.航空 (1)1918年,福建 马尾造船厂开始研制水上飞机。 (2)民国时期航空工业发展较快。
问题思考 3.中国近代水运业早于近代铁路业,但发展比铁路还要
第13课
知识梳理 一、铁路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基础导学
1.1881年,中国自建第一条铁路—— 唐胥铁路。
2.1888年,建成宫廷专用铁路。 3. 甲午战争后,列强争夺在华铁路的修筑权。 4.1909年,詹天佑设计的 京张铁路建成通车。 5.民国时期,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铁路建设未入正轨。
问题思考
1.近代中国铁路出现的原因。 提示 (1)鸦片战争后,受工业革命影响,铁路传
③列强垄断中国航运的局面彻底改变
A.①②③
C.②③④
B.①②④Leabharlann D.①③④解析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于1872年洋务运动时期。洋
务运动没能使中国走向富强,特别是在1900年前后,民
间兴办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在列强联手压价、竞争排 挤中艰难求生。 答案 B
6.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 300万 两(白银),湖北省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
缓慢和艰难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1)外国航运公司垄断中国水上运输; (2)中国近代航运以商办为主,造船又以官办为 主,而用途以军事需要为主;(3)地区间经济发 展不平衡。
三、通讯领域 1.邮政 (1)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在通商口岸 设“领事邮政代 办所”。 (2)1896年,成立“ 大清邮政局”,此后设立邮传部。 (3)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 。 (4)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 万国邮联大会。
12.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13.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12.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13.交通与通讯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97e1d4385727a5e9856a61b0.png)
课题: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知识体系】【重难点解析】1.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①根本原因:西方的工业文明首先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造成强烈冲击,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变化共同影响的结果。
②具体原因:西方先进科技与西方自由、平等、民主思想的合力影响。
2.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①变化首先由通商口岸开始,逐渐向内地扩展。
这与帝国主义列强势力的深入路线相同。
②由于经济发展及风俗习惯存在极大差别,各地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
③中国的社会生活虽然变化,但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
【巩固练习】1.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下变化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的是:A.“竞尚洋装” C.西餐馆的出现B.“断发”与不缠足运动 D.西式洋房的出现2.中国传统的华冠儒服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但从光绪三十一年起,清政府对传统的军服进行改革,陆续拟订了陆军、海军和巡警等新式服制。
这说明:①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相矛盾②民间服饰变革之风对官定服饰制度形成了巨大冲击③清政府主动顺应服饰变革的潮流④中西文化碰撞和交汇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A.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①②④3.西式服饰传入中国的时间是:A.鸦片战争以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C.太平天国运动以后 D.辛亥革命以后4.维新派人士发起女权运动的主要原因是:A .外国传教会的宣传 C .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B .民族危机的影响D. 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5.下列关于“断发”与不缠足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政治色彩B. 二者同时被取消C.“去辫”是中国留学生在西方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刺激下产生的D. 放足受外国传教会的极力宣传6.1930年,一人到广州玩耍,他不可能:A. 看到有人穿中山装B. 在西餐馆就餐C. 见一男士拖着长辫子D. 听到有人称呼他“同志”7. 中国近代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是A. 《申报》B.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C.《中国丛报》D.《绍文新报》8. 标志着中国无声电影历史结束的是A.《渔光曲》B.《定军山》C.《风云儿女》D.《歌女红牡丹》9. 近代以来,民众开始有了新闻观念具体是在A. 鸦片战争时期B. 洋务运动时期C. 太平天国时期D. 五四运动时期10.读报刊与看电影说明了近代文化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19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②太平天国运动后,报纸成为抢手货③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是《民报》④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的热情空前高涨⑤新文化运动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清朝宣统皇帝溥仪退位后,仍住在紫禁城内。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a4d905e519e8b8f67c1cb96b.png)
•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特点? •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影响? •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日常礼仪?婚礼 ?葬礼? • 以20世纪初为例,说明影响社会生活的因 素?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课标: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 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知识体系
趋势:推动近代化,但发展缓慢 (1).铁路 (2).水运(航运) (3).航空 (4).邮政 (5).电报电信事业
中国铁路发展史
时间 1876年 重大事件 英建泸淞铁路 自建唐胥铁路 结果及影响 赎回拆毁 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
洋务派
1888年 1909年
宫廷铁路
京张铁路 铁路修筑权收归国有,但铁 路建设未转入正轨
人拉火车
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民国
思考:探讨京张铁路修建背景?
国际: 国因: 交通: 西方工业文明传入;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抢夺路矿权。 中国人民掀起收回利权运动;清政府观念转变和支持。 速度快、动力快、费用低廉,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
(1).地域角度: (2).进程角度: 地区发展不平衡。 起步晚,发展缓慢;先个别试办,然后 政府推广。
(3).趋势角度:
带有殖民色彩,朝着近代化进程 发展。
探讨: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 进步给中国社会带来哪些影响?
1.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 念,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 2.推动了近代化。 3.增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 4.促进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5. 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侵略
以轮船招商局为例,探讨兴办条件?并分析其 影响? 条件: (1)西方工业文明传入。 (2)洋务运动推动。 影响: (1)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2)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3)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经济侵略,起到了分洋 利目的。 (4)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目的,是封建官办企业。
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件(岳麓版必修1)
![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件(岳麓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76cfd840a26925c52cc5bfa8.png)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二)电报电信事业的发展
_1_8_7_7_年,福建巡抚在台__湾___架设第一条电 报线,成为中国__自__办_电__报__的_开__端__.仅短短数年, 电报线遍及各省,__民__用_电__报___也普遍开展.
盛宣怀
电报总局迁移上海后的办公处所 (位于今上海外滩中山东一路)
古代官府传递公文
往往靠“马上飞递”,一 般就是日行300—800里。
何为驿传?
用马传送称“驿”
用车传送称“传”
(一) 近代中国邮政业的发展
问:下列对于我国近代邮政发展过程中有关 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①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 ②清政府设立邮传部 ③中国“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 ④外国在华“客邮”一律撤销
旧式沙船(流行于长江流域, 平底,甲板宽敞。船舷采用多根 大掳,从船首直压船尾,增强整 体结构强度。这种船在沙滩上搁 浅时不易损坏或倾覆。)
英国太古轮船 公司的“长沙”轮
(1)兴起
近
代 19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民用工业开始兴起
水 标志:1_87_2_年_轮_船_招_商_局_的_成_立。
运 的
(2)清末的发展
问2:那铁路在我们中国的发展情况又是怎样呢?
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甲午战争之前)
中国境内第一条铁路是_英__国__商__人__于 _1_8_7_6__年 非法修建的___淞__沪____铁路。
吴淞铁路在江湾附近压死一人,迷信风 水的人说这条铁路会破坏上海的风水,要求 清政府干涉。结果清政府把铁路给拆除了, 机车和车辆沉入江底。
国营招商局 的“新铭”轮
国营招商局的 江轮“江裕”号
1930年,国民政府将其改为国营;1932年归 属交通部,从此成为国民党四大家族垄断航 运的机构。
《第三节 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_鲁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三节 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_鲁教版_2024-2025学年](https://img.taocdn.com/s3/m/54e2d872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05.png)
《第三节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随着交通运输方式的变革,以下哪个变化最直接地体现了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A. 城市人口向市中心集中B. 城市用地向郊区扩展C. 城市商业中心向交通便利的地方迁移D. 城市绿化带面积增加2、通信技术的发展对地理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质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A. 速度变慢,质量下降B. 速度加快,质量提高C. 速度不变,质量不变D. 速度下降,质量提高3、下列哪种通信方式改变了传统的通信模式,使得信息传递更为迅速和便捷?A、邮政系统B、电话通信C、无线电广播D、互联网4、交通与通信的发展对以下哪个方面影响最小?A、经济增长B、文化交流C、就业机会D、养殖业规模5、题干:下面哪项交通方式最有利于发展物流业?()A、铁路B、公路C、水路D、航空6、题干:以下哪个通信方式可以长时间传递信息?()A、电话B、手机C、无线网络D、邮政7、以下哪个选项不是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A、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B、加剧了环境污染C、促进了经济全球化D、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8、下列关于交通线路布局的叙述,错误的是:A、交通线路布局要遵循经济效益原则B、交通线路布局要遵循安全原则C、交通线路布局要遵循自然条件原则D、交通线路布局要遵循文化原则9、我国高铁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提高了出行效率。
截至2021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经位居全球首位。
请问,中国高铁线路最长的铁路是哪一条?A、京沪高铁B、京广高铁C、哈大高铁D、兰新高铁 10、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使得信息传递更加便捷快速。
请问,下列不属于现代通信技术的是:A、电子邮件B、传统的书信C、微信交流D、视频通话11、我国高速公路的修建与发展对区域经济起到了什么作用?A. 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B. 工业化进程加快,促进产业升级C. 交通运输便利化,提高物流速度D. 劳动力流动加剧,带来人口红利12、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手机通信取代了固定的电话通信B. 电话通信更加不方便,因为通信设备更小、更便携C. 互联网通信整体上取代了传统通信D. 传统通信手段和互联网通信并存,各有优势13、题目:以下哪项不属于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A. 交通运输效率提高B. 人口流动增加C. 城市规模扩大D. 地理环境恶化14、题目:在交通运输与通信发展过程中,以下哪项不是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A. 交通运输网络布局B. 通信技术进步C.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D. 生态环境保护15、下列哪项不是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A、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B、促进了经济的发展C、增加了城市的污染D、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16、以下哪种交通方式最能体现高速和便捷的特点?A、自行车B、火车C、飞机D、电车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3课交通与通讯变化
![13课交通与通讯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54a50381b9d528ea81c779f1.png)
交
铁路
通
艰难求生 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 近代航运业出现但艰难 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 近代航运业出现但艰难求生
尝试: 冯如——中国第一架飞机 尝试:1909 冯如 中国第一架飞机 起步: 1918年 起步: 1918年
水上飞机
通 讯
电
大清邮政局“ 清末: 外商设”领事邮政代办处” 1896”大清邮政局 清末: 外商设”领事邮政代办处”; 1896 大清邮政局“ 民国: 1913年撤驿站 1920年参加万国邮联大会 撤销外国”客邮’ 民国: 1913年撤驿站 1920年参加万国邮联大会“撤销外国”客邮’ 年参加万国邮联大会“ 清末: 自办电报开端:1877年 清末: 自办电报开端:1877年 台湾 民国:发展缓慢 民国:发展缓慢
----陈旭麓 陈旭麓
这种变化是缓慢的,但足以说明当时的社会还是有所进步的。 这种变化是缓慢的,但足以说明当时的社会还是有所进步的。
类 别 项目发ຫໍສະໝຸດ 展 历 程传入: 传入: 自建 铁路 缓慢 发展
1876年 英商 淞沪铁路 1876年,英商—淞沪铁路 1881年 第一条铁路—1881年 第一条铁路 -唐胥铁路 1888年 1888年 宫廷专用铁路落成 1909年 1909年 京张铁路建成 到1911年90%铁路由外国修筑并控制 1911年90%铁路由外国修筑并控制 民国以后始终没有进入正轨 民国以后始终没有进入正轨
二、聚焦个案:探究近代交通与 聚焦个案: 通讯的发展
情境创设三: 情境创设三:阅读以下情景材料说出近代
交通与通讯发展缓慢的因素? 交通与通讯发展缓慢的因素?
• 材料1. 材料1. • 英国人杜兰德铺设了一里多长的小铁路 英国人杜兰德铺设了一里多长的小铁路……手持冷兵器的士 手持冷兵器的士 小铁路 手持冷兵器的 直奔短短的火车道。 一声令下, 兵,直奔短短的火车道。“拆——” 一声令下,雄赳赳大怪 物轰然倒 余下的只是杜兰德一脸茫然的表情。 茫然的表情 物轰然倒地,余下的只是杜兰德一脸茫然的表情。 1876年 清廷用28.5万两白银将怡和洋行修建的从上海到吴 1876年,清廷用28.5万两白银将怡和洋行修建的从上海到吴 28.5 淞的铁路购 而后拆除 掷入大海 拆除并 大海?! 淞的铁路购回,而后拆除并掷入大海?! 清政府只准许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以骡马曳引车辆。 清政府只准许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以骡马曳引车辆。世人称 骡马曳引车辆 马车铁路” 为“马车铁路”
交通与通讯的变迁
![交通与通讯的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df042912763231126edb11e1.png)
古代驿传
古代官府传递公文 往往靠“马上飞递”,一 般就是日行300—800里。
盂城驿是一处水马驿站, 在江苏高邮古城南门外馆驿 巷内,始建于明代洪武八年 (公元1375年)。
古代通讯
达 到 传古 递人 情利 报用 和烽 示火 警台 的燃 作烧 用狼 。烟
古代通讯
长城上最大的烽 火台——镇北台。 长城烽火台
①1876年,英国创建第一条铁路
——淞沪铁路; ②1881年,中国自建第一条铁路 ——唐胥铁路; ③1888年,第一条宫廷铁路 ——“紫光阁铁路”建成;
1876年7月3日,吴淞铁路举行海至吴淞的铁路全线通 车。
唐胥铁路上马拉车运煤。
1881年11月,唐胥
航空业概况
冯如在广州燕塘 准备飞行表演。
冯如
(三)中国近代航空业的发展
1、飞机设计师冯如 2、1918年,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 开始研制水上飞机。同年,北洋政府设“筹办航 空事宜处”先后拟订以北京为中心的五大民航线 路。 3、1949年,中国各航空公司总共拥有70架各种 型号的飞机,航线总里程近8万千米。
导入语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了新潮冲击下的社 会生活,主要是指衣食住行四个方面,那 么,大家说说,在这4个方面,你们觉得哪 个方面从你出生到现在变化最大的?
第14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一、交通的变化
(一)铁路交通的发展
1、铁路交通发展的优点和意义 速度快、运力大、费用低廉而有利国计民 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 2、中国铁路交通发展史
近代通讯
上海外 滩的电报大 楼。
1924年兴建的天津
电报总局。
作用: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各 地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各地信息的交 流 ,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课件5: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课件5: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106cab636bec0975f565e221.png)
⑤清末四大小说期刊是《_小__说__林__》《月月小说》《绣像小 说》《新小说》。
⑥维新运动中,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__政__治__斗__争__ 的武器。
⑦___新__文__化__运__动___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
(2)电影: ①19 世纪末期电影传入中国,迅速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新 式娱乐活动。 ②1905 年摄制的《_定__军__山____》,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拍摄 影片。 ③1913 年的《___难__夫__难__妻___》是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 ④1931 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摄制完成。 (3)作用:近代报刊和电影以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直观的形 象,及时传播时事信息,娱乐生活,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 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6.交通近代化的影响: (1)促进经济发展,改变人们的通信手段和出行方式,一定 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2)大大增强了中外联系,促进了经济与社会发展,使人们 的生活多姿多彩。
1.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 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
2.允许人们自由剪发的最早时间是清朝末年,而不是辛亥 革命后。
景;以“挑战与应对——百年来汉语的变迁”为主题,对表进 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 和分析逻辑清晰)
解析:时代背景:根据材料中提到的“20 世纪10 年代” 和《新青年》可以推断出1915 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由此出发去思考,可以考虑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之一,即主张 否定传统文化来宣传西方新文化,由此出发得出答案即可。解 读:需要从材料提供的汉字出现新词汇的角度来提取出汉字面 临的挑战与应对,说明汉字的发展演变是与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同步进行的,与时俱进使得汉字和汉语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 例如,从音译外来词可以得出我们汉语发展过程一直在关注西 方文化;从繁体字到简化字的变化可以得出我们汉语和汉字在 不断地自身进行革新;从音译外来词到孔子学院则可以得出我 们在学习外来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输出我们的文化,扩大汉文 化的影响等。只要言之成理,表达符合逻辑即可。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12abefa9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9d.png)
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一、交通的变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交通工具和交通方式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从古代的徒步、马车到现代的汽车、高铁,交通工具的改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1.1 传统交通工具在古代,人们用徒步、马车等传统交通工具来满足出行和物流的需求。
徒步是最原始的交通方式,虽然速度慢,但却是最普遍的交通方式。
而马车则多用于贵族、商人等富裕阶层的出行工具。
这些传统交通方式受限于技术和资源的限制,通常在距离较短的地区使用。
1.2 现代交通工具随着工业革命和技术进步,交通工具得到了极大的改进。
蒸汽机的发明使得蒸汽机车的出现成为可能,铁路的建设开始兴起。
随着汽车的诞生和普及,汽车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之一。
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飞机成为了人们长途旅行的首选工具。
1.3 交通工具的优势和劣势不同的交通工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例如,徒步出行可以锻炼身体,减少环境污染,但速度较慢且受限于距离;汽车出行方便快捷,但对环境造成污染;飞机航行速度快,但对空气质量有一定影响。
人们选择交通工具时需要权衡各方面因素,以满足自己的需求。
二、通讯的变化通讯方式的变化同样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古代的烟火信号、书信到现在的电话、互联网,通讯方式的进步使得人们的社交和信息传递变得更加便捷。
2.1 传统通讯方式在古代,人们通过烟火信号、书信等方式进行通讯。
烟火信号是一种利用烟火产生的亮光和烟雾传递信息的方式,被广泛用于军队的通讯和警报。
书信则是人们进行交流和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通过邮寄方式可以将信息传递到较远的地方。
2.2 现代通讯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通讯方式更加便捷和高效。
电话的发明使得人们可以通过语音进行实时的远程通讯。
随后,移动电话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通讯。
而互联网的普及则进一步改变了通讯方式,人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社交媒体等方式实现更加快速和便捷的信息交流。
2019-2018年学案历史必修2练习:第二单元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包括解析
![2019-2018年学案历史必修2练习:第二单元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包括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ee1a502c281e53a5802ffd5.png)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1.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曾表示:富强之策,全藉铁路交通,亟宜从速兴筑。
他不久辞职,全力从事铁路建设,接受了“筹办全国铁路全权”的铁路督办职务。
中华民国铁道协会成立时,又亲自担任会长。
1918年秋,他在《实业计划》中提出了修建10万英里铁路的计划。
这说明()A.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B.孙中山是发展中国铁路事业的先行者C.铁路是最普及、最受青睐的运输方式D.近代中国开展铁路建设的重要性解析:从材料“富强之策,全藉铁路交通,亟宜从速兴筑”以及孙中山担任中华民国铁道协会会长,提出修建计划等都说明他对铁路的重视,即体现了铁路的重要性,故D项正确。
答案:D2.张謇为激励自己的爱国热情,发誓一定要亲自乘坐一次在中国政府自己修筑的铁路上奔驰的火车,他的愿望最早可实现于() A.19世纪70年代B.19世纪80年代C.19世纪末D.20世纪初解析:中国人自己修建铁路是从19世纪80年代初修建唐胥铁路开始的。
答案:B3.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解析:“乘客不分男女座”体现了不分男女、等级的特点,是对封建社会男女有别的传统封建伦理道德的冲击,B、C背离材料,D项材料没有体现。
所以正确答案为A。
答案:A4.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
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A.电报业B.大众报业C.铁路交通业D.轮船航运业解析:本题结合近代福建茶叶销售的市场信息,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材料中“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从驿传到邮政
第14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上海朱家角大清邮政局
第14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1910年成都大清邮政局
第14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清朝红印花加盖暂作邮票大字2分一枚
清朝大龙阔边邮票5分银六方连一件 1897年红印花加盖小字当1元邮票一枚
第14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清朝红印花加盖暂作邮票5元剪片一件
结 束
第14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源自英国太古轮船公司的“长沙”轮
英国太古轮船公司的“鄱阳”轮
第14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英国太古轮船公司的“太原”轮
第14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航空
冯如(1883—1912),广东恩平人, 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师、制造者和飞行家。 他12岁赴美国,当童工,勤于钻研技术, 在旅美华侨支持下,在旧金山创办广东飞 行器公司,并于1909年设计、制成飞机, 亲自驾驶,试飞成功。1911年,他带两驾 自制的飞机,返回广州,被孙中山任命为 广东革命军陆军飞行队长。1912年8月25 日,冯如在广州作飞行表演时失事牺牲。
第14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京张铁路青龙桥车站詹天佑铜像
第14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东北奉天火车站(始建于1908年) 返 回
第14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二、水运与航空
第14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轮船招商局在上海的总局
第14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轮船招商局的“新民”号轮船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它是清政府创办的最 早的近代航运企业。在天津、牛庄、烟台、汉口、福州、广州、 香港及国外的神户、横滨、新加坡等地,招商局均设有分局。该 局成立时仅有3艘轮船,1877年时轮船总数达30艘。
詹天佑
詹天佑(1861—1919), 广东南海人,我国近代杰出 的铁路工程师。1872年,以 幼童留学美国,毕业于耶鲁 大学,学习工程。1905年, 担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主 持北京至张家口铁路筑路工 程。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 建成通车。这是中国人自己 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 线。
第14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一、铁路,更多的铁路
第14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李鸿章视察唐胥铁路
第14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唐胥铁路上马拉车运煤 唐胥铁路, 1881 年6 月建成,为中国第一条自建铁 路。铁路全长11公里,以后陆续延展至天津和山海关。
第14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慈禧太后1903年乘坐过的火车
第14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京张铁路通车典礼
第14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青龙桥站西“人”字形轨道上下行车的情景 詹天佑修建的京张铁路要经过地势陡峭的八达岭。为了保证列车 能安全地爬上八达岭,詹天佑创造性地运用“折返线”原理,从青 龙桥起依着山腰设计了一条“人”字形轨道,来降低坡度。列车在 这里用两个车头,一拉一推,保证了列车安全爬上陡坡。这是詹天 佑在铁路史上的一大创举。
冯如
第14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航空
冯如和他设计的飞机
第14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航空
燕塘机场航空总站。一片草坪,便是广州第一个飞机场,中 国始创飞行家冯如在这里实现了国人飞翔的梦想,也在这里留下 了他29岁的生命。
第14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航空
1923年夏,孙中山与宋庆龄在飞机前合影
返 回
第14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大清邮政局邮局代封票一枚
第14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东北解放区邮递员
第14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晋冀鲁豫解放区邮局书报订单
第14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早期的电话机 晚清· 电话机(这是中国最早使用的电话 机)
第14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1881年,上海出现电话。图为电话局接线员。
返 回
第14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第14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铁路,更多的铁路 ■水运与航空 ■从驿传到邮政
第14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导入
西风东渐,铁路轮船、电报电话先后传入中国, 交通邮政为之一变,在艰难曲折中发展。新式交通 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观 念,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返 回
第14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