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配位化学简史和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配位化学发展简史及基本概念精选幻灯片

配位化学发展简史及基本概念精选幻灯片
7
Zn-N配位键形成的分子盒
8
Fe-N配位键组装成的超分子
9
配位化学所涉及的化合物类型及数量之多、 应用之广,使之成为许多化学分支的汇合口。 现代配位化学几乎渗透到化学及相关学科的 各个领域,例如分析化学、有机金属化学、 生物无机化学、结构化学、催化化学、物质 的分离与提纯、原子能工业、医药、电镀、 染料等等。因此,配位化学的学习和研究不 但对发展化学基础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同 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13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关心 的问题,也是生物无机化学研究的重点课题。新 近发现,许多无机元素在人体中具有极其重要的 作用。如: 缺硒与“克山病”的联系; 铜的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可清除超氧离子; 钒与人体中胰岛素的作用有密切关系; “顺铂”配合物可作治癌药物; 铝与老年痴呆症的联系等
4
1987年诺贝尔化学奖
C. Pedersen J-M. Lehn D. Cram 发现冠醚化合物 发现穴醚化合物并提出 超分子概念 主客体化学先驱者
5
• 超分子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依靠分子间相 互作用结合在一起,组成复杂的、有组织的聚集 体,保持一定的完整性,使它具有明确的微观结 构和宏观特性。
NH
NH
Fe
NH NH
N HN
咪唑基
15
血红蛋白
肌红蛋白
H2C CH 叶绿素
X CH2CH3
NH
NH
Mg
NH H3C R H3CO2C O NH CH3
应用研究方面:抗癌药物(顺铂), 稀土放疗,艾兹病(杂多酸),营养 滋补品(各类补钙、铁、锌、锗、硒 制剂)。生物无机化学是配位化学、 生物化学、医学、营养化学、环境科 学等学科相互渗透互相融合的产物。

第一章配位化学简史和基本概念

第一章配位化学简史和基本概念

NH3-Cl Co-NH3-NH3-NH3-NH3-Cl NH3-Cl (1)
Cl Co-NH3-NH3-NH3-NH3-C NH3-Cl (2)
Cl Co-NH3-NH3-NH3-NH3-Cl Cl (3)
Cl Co-NH3-NH3-NH3-Cl Cl (4)
Blomstrand 和他的学生 S.M. Jorgensen 认为:连接在 Co 上的氯不易离解成 Cl-,据此解 释表 1-2 中的实验事实。根据这种假定,可以推测配合物(4)CoCl3⋅3NH3 应与配合物(3) 相似。但 Jorgensen 未能制得 CoCl3⋅3NH3,却制得类似物 IrCl3⋅3NH3,实验证明,该配合物 不导电,加 AgNO3 不产生沉淀。因此他推翻了自己和老师先前的看法,指出链式理论是不 正确的。 二、Werner 的配位理论 瑞士 26 岁的化学家 Werner 1893 年在德国《无机化学学报》发表题目为“对无机化合 物结构的贡献”的论文提出了配位化学的主要概念奠定了现代配位化学发展的基础。1913 年荣获 Nobel 化学奖。 理论要点: 1.大多数元素表现有两种形式的原子价即主价和副价(相当于现代的氧化态和配位数) 2.每种元素倾向于既满足主价又满足副价 3.副价具有方向性,指向空间的确定位置 Werner 认为直接与金属连接的配体处于配合物的内界,结合牢固,不易离解。不作为配体 的离子或分子远离金属离子,与金属结合弱,处于配合物的外界。据此将上述四个配合物依 次表示为:
氮氧配体
氮氧硫配体
磷或砷配体
此外,特殊的多齿配体有:大环配体卟啉、三脚架型配体如 N(CH2CH2NH2)3。 注意:为形成稳定的五元或六元螯环,两个配位原子必须间隔两个或三个其它原子。 (3)根据配位原子的 Lewis 碱性软硬度可将多齿配体分为两类:

配位化学精简版

配位化学精简版
双齿或多齿配体称为螯合剂或螯合配体。 螯合物的环上有几个原子就称几元环。 而这种伴随有螯合环形成的配体与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作 用称为螯合作用。 例: [Co (en)3]Cl3· 2O 3H 乙二胺的两端2个N原子与钴离子,通过螯合作用形成了由 5个原子组成的螯合环。 螯合环为五元环和六元环最为普遍和稳定,而同一个金属 离子周围的螯合环越多,其螯合作用程度也越高,则该螯 合物越稳定,这种现象称为螯合效应。
11
4.配离子的电荷
等于中心离子所带电荷和配体总电荷的代数和。 例:Zn2+离子与CN-离子形成配位数为4的[Zn(CN)4]x离子时, 其配离子电荷数x为x=2+4(-1)=-2,故为[Zn(CN)4]2- 配离子。 而[Zn(NH3)6]x的电荷x为+2。
5.内界:配体与中心原子通过配位作用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整
14
• • • • •
3.特殊配合物: 也称为非经典或非werner型配合物。是指配体除了可以提 供孤对电子或π电子之外,还可以接受中心原子的电子对 形成反馈π键的一类配合物。 例:羰基配合物 π-配合物 羰基配合物:是CO分子与过渡金属中性原子作用而形成 的化合物。 例:Ni(CO)4 Fe(CO)5 π-配合物:以π电子与中心原子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特 殊之处在于π-配合物中没有特定的配位原子。 例:烯烃、炔烃、芳香基团、二茂铁(环戊二烯负离子)
配体中直接与中心离子(或原子)结合的配位原子 的数目称为中心离子的配位数。
——单齿配位体的配位数即为配位体总数,如[Ag(NH3)2]+中Ag+
离子的配位数为2,[Co(NH3)6]3+中Co3+的配位数为6。 ——多齿配位体的配位数不等于配位体总数: 中心离子配位数=配体个数×每个配体中配位原子个数。 例:[Cu(en)2]2+配离子中,故Cu2+离子的配位数为2×2=4。 中心离子都具有特征的配位数:2、4、6。少见3、5或7。

配位化学教材全文最新版

配位化学教材全文最新版

第1章配位化学导论配位化学(coordination chemistry)是无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配位化合物(coordination compounds)(有时称络合物complex)是无机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

配位化学的研究虽有近二百年的历史,但仅在近几十年来,由于现代分离技术、配位催化及化学模拟生物固氮等方面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配位化学的发展。

它已广泛渗透到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催化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而且与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以及医学等其他科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目前,配位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药、国防和航天等领域。

1.1 配位化学发展简史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个配合物是普鲁士蓝。

它是1704年由柏林的普鲁士人迪斯巴赫(Diesbach)制得,它是一种无机颜料,其化学组成为Fe4[Fe(CN)6]3·nH2O。

但是对配位化学的了解和研究的开始一般认为是1798年法国化学家塔萨厄尔(B.M.Tassaert)报道的化合物CoCl3·6NH3,他随后又发现了CoCl3·5NH3、CoCl3·5NH3·H2O、CoCl3·4NH3以及其他铬、铁、钴、镍、铂等元素的其他许多配合物,这些化合物的形成,在当时难于理解。

因为根据经典的化合价理论,两个独立存在而且都稳定的分子化合物CoCl3和NH3为什么可以按一定的比例相互结合生成更为稳定的“复杂化合物”无法解释,于是科学家们先后提出多种理论,例如,布隆斯特兰德(W.Blomstrand)在1869年、约尔更生(S.M.Jørgensen)在1885年分别对“复杂化合物”的结构提出了不同的假设(如“链式理论”等),但由于这些假设均不能圆满地说明实验事实而失败。

1893年,年仅27岁的瑞士科学家维尔纳(A.Werner)发表了一篇研究分子加合物的论文“关于无机化合物的结构问题”,改变了此前人们一直从平面角度认识配合物结构的思路,首次从立体角度系统地分析了配合物的结构,提出了配位学说,常称Werner配位理论,其基本要点如下:(1) 大多数元素表现有两种形式的价,即主价和副价;(2) 每一元素倾向于既要满足它的主价又要满足它的副价;(3) 副价具有方向性,指向空间的确定位置。

第1章 配位化学简介

第1章 配位化学简介

图1.3 简单配合物[Co(NH3)6]Cl3及螯合物 [Co(en)3]Cl3· 3H2O的阳离子结构
• 螯合物:由双齿或多齿配体与同一个中心原子(金属离子 )作用形成的环称为螯合环,其中双齿或多齿配体称为螯 合剂或螯合配体,所形成的具有螯合环的配合物称为螯合 物。这种伴随有螯合环形成的配体与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 作用称作螯合作用。
• 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的定义根据中国化学会无机化学 命名原则(1980年)可描述为:由可以给出孤对电子 或多个不定域电子的一定数目的离子或分子(称为配体, ligand,常用L表示)和具有接受孤对电子或多个 不定域电子空位的原子或离子(统称为中心原子),按一 定的组成和空间构型所形成的化合物。
• 配体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离子,可以是小分子或离子(例 如:H2O、NH3、OH-等)也可以是大分子或离子 (如多肽、蛋白链等生物大分子配体)。 • 有些配合物中除了中心原子、配体、抗衡阳离子或抗衡阴 离子之外,还有一些水、溶剂分子或客体分子等所谓的“ 结晶分子(crystalmolecule)”。
• Werner提出的配位学说的主要论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 在配位化合物中引入了主价和副价概念,认为形成稳定的 配合物既要满足主价的需要又要满足副价的需要。 • 发现在上述钴氨盐配合物中与每个中心原子(金属离子) 配位的分子和离子数的和总是6。 • 配位学说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就是Werner成功地将有 机化学中立体学说理论运用到无机化学领域的配合物中, 认为配合物不是简单的平面结构,而是有确定的空间(立 体)几何构型。
图1.12 外轨型和内轨型Mn(Ⅱ)配合物及[Cu(NH3) 4]2+中杂化轨道示意
• 尽管价键理论较圆满地解释了配合物的配位数、配位构型 、磁性质等,但是随着配位化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人们 发现该理论有明显的局限性。首先价键理论只是定性的, 没有采用定量的方法来阐明配合物的性质;未能解释配合 物的光谱、颜色等;出现了杂化轨道不能很好解释的配合 物。

第1章 配位化学发展简史及基本概念

第1章 配位化学发展简史及基本概念
——罗勤慧,《配位化学》1987,中国化学会无机化学命名原则1980
配位化合物是含有配位实体的化合物,配位实体可以是离子或中性分 子,它是由中心原子(通常是金属)和排布在其周围的其他原子或基团 (配体)组成的。
——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会(IUPAC),《无机化学命名法》,2005
金属原子或离子(中心金属)与其它分子或离子(配位体)形成的化合 物(包括分子、生物大分子和超分子)。 ——章慧,《配位化学》2008 配位化合物是含有配位实体的化合物。配位实体可以是离子或中性分子。 它是以无机、有机的阳离子、阴离子或中性分子作为中心,和有序排列在 其周围的原子、分子或基团(配体),通过多种相互作用(配位作用、氢 键、离子-偶极、偶极-偶极、疏水作用、-相互作用等),结合成具有明 确结构的化合物。 ——罗勤慧,《配位化学》2012
red paraquat dication (PQT2+) 百草枯
Docking in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Science 2009, 325, 855
1.1 配位化学及其研究内容 1.1.1. 配合物的定义:
由可以给出孤对电子或多个不定域电子的离子或分子(配体),和具有 接受孤对电子或多个不定域电子的空位的原子或离子(中心原子),按一 定的组成和空间构型所形成的化合物。
P. L. Pauson S. A. Miller
Fe(C5H5)2 (Fc)
(1951年)
1.1 配位化学及其研究内容
金属有机化合物:
“金属与有机基团以金属与碳原子直接成键而形成的化合物”
——山本明夫
化合物中只要有一个M-C键,即可称之为金属有机化合物。
但某些含金属-碳键的化合物,不属于金属有机化合物,如TiC、kFeII[FeIII(CN)6] · H2O

配位化学发展简史及基本概念

配位化学发展简史及基本概念

1-2 现代配位化学理论的建立
1893年,26岁瑞士化学家维尔纳(Alfred Werner) 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提出了现代的配位键、配位 数和配位化合物结构的基本概念,并用立体化学观 点成功地阐明了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和异构现象。奠 定了配位化学的基础。
Mainpoint:
1、大多数元素表现有两种形式的价——主价和副价。主价为 中心原子的氧化数,副价为中心原子的配位数。
例如:配合物[Co(NH3)6]Cl3
[Co(NH3)6]3+
Co3+ + 6NH3
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是由可以给出弧 对电子或多个不定域电子的一定数目的离子 或分子(称为配位体)和具有接受弧对电子 或多个不定域电子的空位的原子或离子(统 称中心原子)按一定的组成和空间构型所形 成的化合物。

1-1 配位化学发展简史
主要参考书目
1. 配位化学 杨帆、林纪筠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配位化学----原理与应用 章慧等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8 3. 配位化学,孙为银,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4. 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游效曾编著 科学出版社 5. 配位化学,罗勤慧,科学出版社,2012
6. 配位化学的创始与现代化 孟庆金、戴安邦等 高等教育出版 社
配位化学是研究配位化合物的组成、结构、 性质及其反应内在规律的一门化学分支学科。 它是在无机化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 立的、同时也与化学各分支学科以及物理学、 生物学等互相渗透的具有综合性的学科。
配位化学-原理及应用 章慧
现代配位化学是研究金属原子或离子(中 心金属)同其它分子或离子(配位体)形 成的配合物(包括分子、生物大分子和超 分子)及其凝聚态的组成、结构、性质、 化学反应及其规律和应用的化学。

配位化学简史和基本概念

配位化学简史和基本概念

(2)多齿配体:一个配位体和中心原子以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配位键相结合称为多齿配体。 (配体
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配位原子)。 例如:乙二胺(en)、EDTA 、 C2O42-
乙二胺(en)
联吡啶(bpy)
1,10-二氮菲(邻菲咯啉)
-双酮
多齿配体
- OOC
COONCH2CH2N COO-
-
六齿配体 EDTA
2. Werner配位理论的成功之处 (1) 该理论有丰富的实验成果作为实践基础。
(2) Werner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思想比较解放,他在 继承前人已经取得的科学成果的同时,能够摆脱经 典化合价理论的束缚,而敢于提出创新的见解,对 配位化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3. Werner配位理论的不足之处 由于时代的局限,Werner配位理论未能说 明配位键的本质。 Werner配位理论是配位化学早期发展过程中的里程 碑。1913年Werner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利用晶体场-配位场理论、MO理论可以对配合物 的形成、配合物的整体电子结构如何决定配合物的磁学的、 光谱学的性质等理论问题作出说明。
○热力学
已能准确测定或计算配合物形成和转化的热力学数据。
○动力学 ★配合物形成和转化的动力学知识也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利用经特别设计的配体去合成某种模型化合物(配合物),
三、 配位化学当前发展情况 20世纪50、60年代,无机化学最活跃的领域是配位化学
○结构:
利用现代物理测试手段已经能定量地确定配合物结构的细节
○成键理论:
1893年维尔纳提出主价和副价理论 1929年Bethe提出晶体场理论 1930年鲍林提出价键理论 对晶体场理论的修正是配位场理论 1935年Van Vleck用 MO理论处理了配合物的化学键问题

第1章配位化学简介

第1章配位化学简介
1798年法国塔索尔特(Tassaert)把钴盐放在 NH4Cl和NH3· H2O的溶液中得橘黄色的 [Co(NH3)6]Cl3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并不清楚该类含有分子氨 化合物的真正结构;W.Blomstrand在1869年、 S.M.Jorgensen在1885年分别对“复杂化合物”的 结构提出了不同的假设(如“链式理论”等); 但是由于这些假设均不能圆满地解释异构现象等 实验事实而以失败而告终。
金属离子尤其是过渡金属和稀土金属离子由
于具有丰富的氧化还原、光学、磁等方面的性质,
因此金属配合物在分子器件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
景。
1.2 配合物的分类、命名及异构现象
1.2.1
配合物的定义
1.2.2
配合物的分类
配合物的命名 配合物中的异构现象
1.2.3
1.2.4
1.2.1 配合物的定义
配位化合物(coordination compound) ,简称 配合物(complex): 由可以给出孤对电子或多个不
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钾,牛血中含由于它是从牛血中制得的,又是黄色晶体,因此 更多的人称它为黄血盐。黄血盐与三氯化铁反应 后,得到普鲁士蓝。 K+ + Fe3+ + [Fe(CN)6] 4- = KFeFe(CN)6↓
最早研究的配合物是钴氨络合物。
超分子 (Supramolecule): 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子通过各种分子间相互作 用集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复杂性及组织性 的高级结构体系。
非共价作用包括:
离子—偶极作用、范德华力、静电引力、氢键力、 电荷转移作用力、π–π作用力以及疏水作用等弱 的分子间相互作用。
• [Zn(satrz)2(SCN)2]
配位键理论的发展

配位化学简介

配位化学简介
Werner配位理论的主要要点: 1 配合物内中心离子(原子)有两种化合价,一 种是主价,一种是副价,主价即表示氧化态,副 价则表示配位数,
2 把配合物分成内界和外界 3 提出了配合物的空间结构
配合物的定义:
凡是有含有孤对电子(或电子)的离子或分 子与具有能接受孤对电子的适当空轨道的离 子或分子或原子所结合而成的离子或分子
[ ] 浓度稳定常数 ( ) 活度稳定常数 K1, K2,… , Kn 称为逐级稳定常数(分步稳 定常数),step stability constants K1-第一级稳定常数 K2-第二级稳定常数, … Kn-第n级稳定常数
如将(1)和(2)相加合并,则有:
M+2L=ML2 相应的稳定常数表达式为:
PO4 H HPO4
HAc= H + Ac
[ H ][ Ac] 1 Ka H [ HAc] K
对于能加合多个质子的配体,如磷酸根离子: [ HPO4 ] 1 H K 1 PO4 H HPO4 [ PO4 ][H ] K a 3
HPO4 H H 2 PO4
1 配离子的逐级和积累稳定常数
只讨论单核单配的情况 配合物形成的反应方程式和平衡常可表示为: (1)
M L ML
[ ML] K1 [ M ][L]
ML L ML2
(2)
[ ML2 ] K 2 [ ML][L]
MLn1 L MLn
Kn
[ MLn ] [ MLn 1 ][L]
中心离子的配位数
有2,3,4,5,6,7,8,9,10,11,12, 最高有为14的报道, 在水溶液中常见的是2,4,6
配位化学基础知识
配位化学的基础知识

配位化学-第1章 配位化学的简史和引言

配位化学-第1章 配位化学的简史和引言

金属羰基化合物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例 如, 以前由甲醇和 CO合成醋酸需要使用高压 [(650-700)×105Pa] 反应才能进行, 目前使用 一种铑羰基化合物Rh(CO)2I2-作为催化剂可以 在低压下使CO“插入”到甲醇中去: 其反应如下
CH3OH+HI CH3I+CO CH3COI+H2O CH3I+H2O CH3COI CH3COOH+HIO
配 位 化 学
主讲:李 荣 华
导 论
配位化学一般是指金属和金属离子同其 他分子或离子相互反应的化学。它是在
无机化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
的、同时也与化学各分支学科以及物理 学、生物学等互相渗透的具有综合性的 学科。
配位化学所涉及的化合物类型及数量之多、 应用之广,使之成为许多化学分支的汇合口。 现代配位化学几乎渗透到化学及相关学科的 各个领域,例如分析化学、有机金属化学、 生物无机化学、结构化学、催化化学、物质 的分离与提纯、原子能工业、医药、电镀、 染料等等。因此,配位化学的学习和研究不 但对发展化学基础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同 时 也 具 有 非 常 重 要 的 实 际 意 义 。
Mainpoint:
1、大多数元素表现有两种形式的价——主价和副价。主价为 中心原子的氧化数,副价为中心原子的配位数。
2、内界和外界
3、空间构型:在内界中的分子或离子围绕着金属离子按一定 的方式排布,使得配合物具有一定的空间构型。
之后在Lewis共价键基础上形成配位键
1923年英国化学家Sidgwick提出EAN规则,揭示中心 原子电子数与配位数之间的关系。 1910-1940年间现代研究方法如IR、UV、XRD、电子 衍射、磁学测量等在配合物中得到应用
先后有多种的解释,其中包括利用19世纪已经确立的有机 化学的“键理论”,但这些理论仅仅能从某一方面对配合 物的一些属性与结构的关系作解释,但无法从根本上对配 位化合物的结构给予说明。

第一章 配位化学简介

第一章 配位化学简介

配体体积越大,则中心离子周围可容纳的配体数越 少,配位数减小。 [AlF6]3-、 [AlCl4]-
外界条件指配体浓度、反应温度等,他们也会影响 配位数的大小
综上所述,影响配位数的因素是复杂的,但一般地 讲,在一定条件范围下,某中心离子有一个特征的 配位数
1.2.3 配合物的分类
(Types of Coordination Complex)
第一章 配位化学简介
1.1 配位化学的发展简史 1.2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1.3 配合物的命名法 1.4 配合物的应用
1.1 配位化学的发展简史
(The History of Coordination Chemistry)
国外最早记载的配合物-普鲁士蓝染料。1704年普鲁士 染料厂工人迪斯巴赫把兽皮或牛血和碳酸钠在铁锅中 煮沸得到的蓝色沉淀,后经证明为[NaFeIII(CN)6FeII]x
按照配体中配位原子的个数分类
单齿配体(monodentate ligand)
只含有一个配位原子的配体。如X-、OH-和NH3等 双齿和多齿配体(bidentate and polydentate ligand)
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配位原子并能同时和中心离子相 结合的配体
N
N
CH2 H2N
CH2 NH2
(2) 配体(ligand)
在配合物中与中心离子结合的阴离子或分子称 为配位体(简称配体);在配体中直接与中心 离子相结合的原子称为配位原子
X

H2
O

O H( 羟基) C N C O (羰基)



N

H3
N

O(2 硝基)
N

CS( 异硫氰根)

配位化学:第一章 配位化学的基本概念

配位化学:第一章  配位化学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配位化学的基本概念一、什么是配位化合物二、配合物的组成三、配合物的命名四、配合物的异构现象一、什么是配位化合物1. 配合物的形成1.1 铜氨络离子的形成•向氯化铜溶液中逐滴加入NH3·H2O溶液,首先得到蓝色Cu(OH)2沉淀。

•继续向溶液中加入NH3·H2O溶液,Cu(OH)2沉淀则逐渐溶解,溶液变为深蓝色•向溶液中加入95%乙醇,则可以得到深蓝色沉淀,抽滤后,取少量沉淀,用水溶解,加入过量NaOH (10%)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CuSO4 + 2NH3·H2O → Cu(OH)2↓ + 2NH4+NH3·H2O——-——→ [Cu(NH3)4]SO4(深蓝色) + 4H2O[Cu(NH3)4]SO4 ——配位化合物[Cu(NH3)4]2+ ——配离子(1)定义:具有孤对电子的离子或分子和具有空轨道的原子或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二、配合物的组成内界: 中心体(原子或离子)与配位体,以配位键成键外界:与内界电荷平衡的相反离子(1)中心离子(或原子):提供空的价电子轨道①过渡金属阳离子。

②某些非金属元素:如[SiF6]2-中的Si(IV) 。

③中性原子:如Ni(CO)4和Fe(CO)5中的Ni 和Fe(2)配体的分类按配体所含配位原子的数目分:单齿配体:只含一个配位原子的配体(NH3,H2O等)多齿配体: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位原子的配体(3)配位数:直接与中心原子结合的配位原子的数目。

①若为单齿配体,配位数=配位体数。

例:[Ag(NH3)2]+ 、[Cu(NH3)4]2+、[CoCl3(NH3)3]和[Co(NH3)6]3+的配位数分别为2、4、6和6。

②若为多齿配体,配位数≠配位体数。

例:[Cu(en)2]2+的配位数为4,Cu-edta的配位数为6。

一般中心原子的配位数为2,4,6,8。

最常见的4,6。

而5,7或更高配位数则较少见。

(4)配离子的电荷:中心原子和配体电荷的代数和。

前言+第一章+配位化学的早期历史+基本概念命名

前言+第一章+配位化学的早期历史+基本概念命名

6 个配体 NH 3 ,每个 NH3 中有 1 个 N 原子与Co3+ 配位。 N 是配位原子,Co 的配位数是 6 。
注意 :配体的个数与配位数不是同一个概念 。
若中心的电荷高,半径大,则利于形成高配位数的 配位单元 ;而配体的电荷高,半径大,利于低配位数。
内界 (配离子)
Cu(NH3)4
中 心 原 子 配配 位位 原体 子 配 位 数
研究概况
1) 现状:配位化学已成为无机化学之主流。 “Inorganic Chemistry”之大于60%为配位化学之内容。 2) 杂志与期刊 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 Journal of Coordination Chemistry 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European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 Polyhedron Organometallics
K3[Cr(CN)6]
Ni(CO)4
[Co(NH3)6 ] [Cr(CN)6 ]
学科特点
1)交叉学科:无机化学——有机、物理、分析、环境、 高分子、生物化学以及凝聚态物理、分子电子学等。 2)发展迅速:有机金属化学与生物无机化学
有机金属化学:以碳原子为配位原子的配位化学。
生物无机化学:生物体内金属离子与配体相互作用。
CoCl3.5NH3
CoCl3.4NH3
Cl Co—NH3—NH3—NH3—NH3—Cl Cl
Cl IrCl3.3NH3 Ir—NH3—NH3—NH3—Cl Cl
实验: IrCl3.3NH3的溶液不导电,其中的氯离子不能被Ag NO3沉淀。

配位化学简介

配位化学简介
内界 (inner coordination sphere)由中心金属 和配体组成。
外界 (outer coordination sphere)是与内界电荷相反的离 子。
charge on complex n+/Ligand
X+/n
Metal ion (atom)
Counter ion
配位化合物 ( Coordination Compound)
?
HO O O
N
O
O
OH
N
O
O
π…π stacking
HO O O
N
O
π…π stacking
广义配位化学
—— 超分子化学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
O O O
N
NH
O O
HN
N
O O
crown ether
NH HN
porphyrin
NH
HN
cyclam
Cyclodextrin
金属蛋白与金属酶及其化学模拟 核酸、核苷酸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
氧载体结构与载氧机理
生物体中的金属离子传送 环境生物化学 无机药物化学 仿生材料
配合物催化有机合成
I CH3 CO
CH3OH + HI

CH3I +H2O

I

O
Rh(III)
CO I
①甲醇与碘化氢生成 碘甲烷;
酶蛋白 (apoenzyme) 不表现催化活 性,决定酶促 反应的专一性。
高效性 水解产物全是氨基酸。 全酶 = 酶蛋白 + 辅助因子。
酶催化
辅助因子 (cofactor)

第一章配位化学简史 PPT

第一章配位化学简史 PPT

配位化学
*经典的配位化学仅限于金属原子或离子(中心金属)
与其他分子或离子(配位体)相互作用的化学
*现代配位化学是研究金属原子或离子(中心金属)同
其它分子或离子(配位体)形成的配合物(包括分子、 生物大分子和超分子)及其凝聚态的组成、结构、性 质、化学反应及其规律和应用的化学
*广义配位化学定义:研究两个以上分子通过结合作用
育出版社
➢ 8、游效曾 编著,分子材料-光电功能化合物,上海科学技术
出版社
➢ 9、刘志亮 编著,功能配位聚合物,科学出版社 ➢ 10、张岐 主编,功能配合物研究进展,原子能出版社 ➢ 11、苏成勇、潘梅 编著, 配位超分子结构化学基础与进展,
科学出版社
致谢
章慧 厦门大学
刘伟生 叶保辉 兰州大学 中山大学
与具有空的价电子轨道的中心离子(或原子)结合 而成的结构单元叫配位单元,配位单元与相反电荷 的离子组成的中性化合物叫配合物
权威定义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会(IUPAC)的广义定义:原子团B或
原子团C与原子A结合而成的分子或离子称为配合物
*中国化学会的定义(1980年):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
是由可以给出孤对电子或多个不定域电子的一定数目 的离子或分子(称为配体)和具有接受孤对电子或多个 不定域电子的空位的原子或离子(统称为中心原子)按 一定的组成和空间构型所形成的化合物
神舟四号飞船
学科地位
“配位化学已经不是无机化学的专章或分题,而是无机化学登 堂入室的通道”
“配位化学打破了传统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之间的界限,并向 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固体化学和环境化学等领域渗透,成 为贯通众学科的交叉点”
戴安邦
1901~1999 我国配位化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崇实、贵确、求真、创新、存疑

第一章 配位化学简介

第一章 配位化学简介

H3N H3N Cl
Cl
+
Cl NH3
H2C-H2N H2C-H2N
Cl Cl
NH
NH
2 2
+
Cisviolet
H3N H3N NH3
2 -C H 2
Werner 提出顺-和反-异构体
NH3 H3N NH3 NH3 NH3 Co NH3 OH OH OH OH Co OH NH3 Co NH3 OH NH3 NH3 Co NH3 NH3
Cl NH3 Co NH3 Cl
平面六角形结构可能异构体?
Cl Co Cl Cl Cl Co
Cl Co Cl
Cl
Cl Co
Cl Co Cl
Cl Co Cl
六角锥形可能的异构体?
Co Cl Cl
Co Cl Cl
Cl
Co Cl
Cl NH3 Co NH3 NH3 NH3 Cl
+
NH3
Cl NH3 Co NH3 Cl NH3
三角双锥 (trigonal bipyramid, TBP) D3h
[Fe(CO)5]
BiF5
D3h
C4v
配位数6 ( Oh和 D3h 点群)
八面体Oh
三棱柱 D3h
R S
R S
Re S R S S R R
Re(S2C2R2)3三棱柱结构 R为CF3
S R
(a), (b), D4h 沿四重轴拉长或压扁
二( μ- 氯)·二[二氯合铁(Ⅲ )]
[(NH3)Cr 5
O Cr(NH3)5]Cl5 H
氯化μ – 羟基·二[五氨合铬(Ⅲ )]
第三节 配合物异构现象
配合物的几何构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已知的异构体 数 1 2 2
†括号内的数字表示配体 B 的位置。 实验表明:MA4B2 和 MA3B3 型配合物各只有两种异构体。通过上述比较以及 M(AA)3 型配合物具有旋光性的实验证据,Werner 得出六配位配合物具有八面体构型的正确结论。 三、配位化学的重要性 配位化学是研究活跃且发展较快的学科。 1.研究对象 所有元素,在周期表中几乎有 2/3 的元素可以作为中心原子。化合物数目大约 850 万,其中 70%是配合物,随着新配体的出现,其数目将与日俱增。 2.研究成果
NH3 NH3 Cl NH3 Co
Cl NH3 NH3 NH3 Cl NH3
Cl NH3 Co NH3 NH3 (2) Cl
NH3 (1)
Cl
Cl NH3 Cl NH3 Co Cl NH3 (3) NH3 NH3
Cl NH3 Co Cl NH3 (4) Cl
配位理论的第三条假设是解释金属配合物立体化学的基础。在发现 X-射线结构分析法 以前, 分子的空间构型是通过对已知异构体的数目与理论上可能有的异构体的数目相比较来 确定的。利用这个方法,可以说明某些立体构型是不正确的,并取得证据以支持某一构型。 Werner 曾用这个方法成功地说明了六配位配合物具有八面体构型。
1:4 560 290-330 90-100
†摩尔电导单位为 Ω cm mol . 引自 W.J. Weary, Coord. Chem. Rev., 7, 81(1971). 表 1-2 六氨合钴的氯化物沉淀的氯离子数 配合物 CoCl3⋅6NH3 CoCl3⋅5NH3 沉淀出的 Cl-数 3 2 现在的化学式 [Co(NH3)6]Cl3 [CoCl(NH3)5]Cl2 配合物 CoCl3⋅4NH3 CoCl3⋅3NH3 沉淀出的 Cl-数 1 0 现在的化学式 [CoCl2(NH3)4]Cl [CoCl3(NH3)3]
氮氧配体
氮氧硫配体
磷或砷配体
此外,特殊的多齿配体有:大环配体卟啉、三脚架型配体如 N(CH2CH2NH2)3。 注意:为形成稳定的五元或六元螯环,两个配位原子必须间隔两个或三个其它原子。 (3)根据配位原子的 Lewis 碱性软硬度可将多齿配体分为两类:
非杂化配体
配位化学中的配体 (按配位原子的硬软度分类)
1 6 5 4 2 3 4 6 平面六边形 三棱柱 八面体 5 1 3 2 5 4 6 1 2 3
表 1-3 配合物 MA5B MA4B2 MA3B3
已知的异构体数与理论上推测的异构体数 平面六边形 1 3(1,2;1,3;1,4)† 3(1,2,3;1,2,4;1,3,5) 三棱柱 1 3(1,2;1,4;1,6) 3(1,2,3;1,2,4;1,2,6) 八面体 1 2(1.2;1,6) 2(1,2,3;1,2,6)
-1
溶剂 水 硝基甲烷 硝基苯 丙酮 乙腈 NN-二甲酰胺 甲醇 乙醇
介电常数 78.4 35.9 34.8 20.7 36.2 36.7 32.6 24.3
-1 2
1:2 235-273 150-180 50-60 160-200 220-300 130-170 160-220 70-90
1:3 408-435 220-260 70-82 340-420 200-240
金属有机化合物
原子簇化合物 磁性配合物 配位化学的研究热点
功能配合物
非线性光学材料配合物
模拟酶配合物
特殊性能的配位聚合物
第二节
配位化学的基本概念
一、配合物 由提供孤对电子或 π 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称为配位体 ligand,简称配体)与具有空的 价电子轨道的中心原子或离子以配位键结合而成的结构单元称为配位物种, 含有配位物种的 化合物称为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书写结构式时,配位物种的化学式必须括在方括号中。 配合物可以指:电中性的配位物种如[Ni(CO)4],配离子如[Cu(NH3)4]2+、[Ni(CN)4]2-或配离子 组成的盐如[Cu(NH3)4]2+SO42-。 二、配合物的组成 (一)中心原子 配合物中具有能接受配体孤对电子或 π 电子对空轨道的原子或离子称为中心原子 (也称 为配合物的形成体) 。能充当中心原子的元素几乎遍及周期表中各个区域,其中 d 区和 ds 区的元素具有强的形成配合物的能力。 (二)配体和配位原子 配合物中提供孤对电子或 π 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称为配体。 配体中直接与中心原子键合 的原子称为配位原子。配位原子主要属于周期表中右上角 VA-VIIA 元素,外加氢负离子和 碳原子等。常见的是卤素和氧、硫、氮、磷等。此外,含有 π 键的烯烃、炔烃和芳香烃等也 可作为配体,它们提供 π 电子对与中心原子键合。 (三)配体的类别 1.根据配体的类型可将配体分为三类:
杂化配体
既含硬碱原子又含软碱原子的配体称为杂化配体如 NS、OS 或 NP、OP 配体而全含硬 碱原子如 NN、NO 或全含软碱原子的配体如 PP、PS 配体则称为非杂化配体。 3.根据键合电子的特征,配体可以分为三类: (1)σ 配体 提供孤对电子与中心原子形成 σ 配键的配体称为 σ 配体。如 X-,NH3,OH-。 (2)π 酸配体 除能提供孤对电子与中心原子形成 σ 配键外,还有 π 对称性的空轨道(p,d,π*)能接 受中心原子提供的非键 d 电子形成反馈 π 配键的配体称为 π 酸配体。如 CN-,CO,PR3, P(OR)3, AsR3 等。由 π 酸配体形成的配合物称为 π 酸配合物。如[Ni(CO)4]。 (3)π 配体 既能提供 π 电子与中心原子形成 σ 配键, 又能接受中心原子提供的非键 d 电子形成反馈 π 配键的不饱和有机配体称为 π 配体。它可分为链状(如烯烃、炔烃、π-烯丙基等)和环状 (如环戊二烯基、苯、环庚三烯和环辛四烯等)两大类。由 π 配体形成的配合物称为 π 配合 物。如 K[Pt(C2H4)Cl3]、 [Fe(C5H5)2]、[Cr(C6H6)2]。π 酸配体和 π 配体两者都能形成反馈 π
配键但区别是形成 σ 配键的给电子来源不同:π 酸配体提供孤对电子而 π 配体提供 π 电子。 (四)配位数 配合物中直接与中心原子成键的配位原子的数目称为该中心原子的配位数。 影响配位数的因素: 1.中心原子对配位数的影响 (1)中心原子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数 周期数增大配位数增大, 通常第一周期的最高配位数为 2, 第二周期的最高配位数为 4, 第三周期的最高配位数为 6,就过渡金属而言第一过渡系金属体积小,最高配位数为 6,第 二、 三过渡系金属体积较大, 最高配位数可增为 8 例如 Ti 的最高配位数为 6 而 Zr 为可为 8; (2)中心原子的氧化数 氧化数增高,配位数增大。例如 Cu(I)的常见配位数为 2 而 Cu(II)的常见配位数为 4;Pt(II)的常见配位数为 4 而 Pt(IV)的常见配位数为 6。 2.配体对配位数的影响 (1)配体的体积 配体的体积越小,配位数越大。例如 Al3+与 Cl-形成配离子[AlCl4]- 而 Al3+与 F-形成[AlF6]3-。 (2)配体的电荷 配体的电荷越大,配位数越小。例如 Si4+ 与 F-形成配离子[SiF6]2- 而 Si4+ 与 O2-形成 SiO44离子。 3.外部条件对配位数的影响 外部条件如浓度和温度等对配位数有影响,其中以浓度的影响最为突出。例如,Zn2+ 的配位数通常为 4,当配体 SCN-的浓度很大时,可以形成配位数为 6 的配合物。 三、配合物的分类 (一)按配体种类的异同分类 单一配体配合物(均配物、同配物)是指含有一种配体的配合物如[Co(NH3)6]Cl3;混合 配体配合物是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配体的配合物如[Co(NH3)5Cl]Cl2。 (二)按配位原子的数目分类
第一章
配位化学简史和基本概念
第一节 配位化学简史
一、配合物的早期研究 1.Diesbach 的普鲁士蓝 德国颜料工人 Diesbach 制得普鲁士蓝 2.Tassaert 的六氨合钴的氯化物 1798 年 法国化学家 Tassaert 发现六氨合钴(III)的氯化物是配位化学的真正开端。当时的 理论无法解释价饱和的氨和三氯化钴为何生成稳定的化合物。 为此, 化学家进行了近一百年 的研究。 早期制备和研究的是金属的氨合物和其它胺与阴离子(如 CN-、NO2-、NCS-、X-等)的金属 配合物。 表 1-1 25 °C 下普通溶剂中电解液的摩尔电导(Λm)范围† 电解液类型 1:1 118-131 75-95 20-30 100-140 120-160 65-90 80-115 35-45
国内外发表的无机化学论文,70%为配合物方面。 3.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配位化学形成独立学科, 它的发展使无机化学得以复兴, 目前其发展 已渗透其他学科。向有机化学渗透形成金属有机化学。向生物学渗透形成生物无机化学。配 合物的应用极为广泛, 尤其在催化和生物方面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是配位化学今后 的发展方向。 四、配位化学的研究热点
3.W.C. Zeise 发现 Zeise 盐 1827 年丹麦药剂师 Zeise 用乙醇和氯铂酸钾反应合成 Zeise 盐—第一个金属有机化合物。
H2C H2C Cl

-
Cl
Pt
K
+
Cl
4.Blomstrand 的链式理论 1869 年 Blomstrand 根据有机化学中碳的四价和碳成链的学说提出链式理论解释络合物 (所谓的复杂化合物)的结构。
NH3-Cl Co-NH3-NH3-NH3-NH3-Cl NH3-Cl (1)
Cl Co-NH3-NH3-NH3-NH3-C NH3-Cl (2)
Cl Co-NH3-NH3-NH3-NH3-Cl Cl (3)
Cl Co-NH3-NH3-NH3-Cl Cl (4)
Blomstrand 和他的学生 S.M. Jorgensen 认为:连接在 Co 上的氯不易离解成 Cl-,据此解 释表 1-2 中的实验事实。根据这种假定,可以推测配合物(4)CoCl3⋅3NH3 应与配合物(3) 相似。但 Jorgensen 未能制得 CoCl3⋅3NH3,却制得类似物 IrCl3⋅3NH3,实验证明,该配合物 不导电,加 AgNO3 不产生沉淀。因此他推翻了自己和老师先前的看法,指出链式理论是不 正确的。 二、Werner 的配位理论 瑞士 26 岁的化学家 Werner 1893 年在德国《无机化学学报》发表题目为“对无机化合 物结构的贡献”的论文提出了配位化学的主要概念奠定了现代配位化学发展的基础。1913 年荣获 Nobel 化学奖。 理论要点: 1.大多数元素表现有两种形式的原子价即主价和副价(相当于现代的氧化态和配位数) 2.每种元素倾向于既满足主价又满足副价 3.副价具有方向性,指向空间的确定位置 Werner 认为直接与金属连接的配体处于配合物的内界,结合牢固,不易离解。不作为配体 的离子或分子远离金属离子,与金属结合弱,处于配合物的外界。据此将上述四个配合物依 次表示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