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系统中MIMO预编码技术研究
浅析预编码技术
MIMO系统的预编码技术的研究摘要多入多出(MIMO)系统引入了空域的维度,可以在不增加系统带宽和发射功率的基础上显著提高信道的频谱效率和链路可靠性,因此成为有线通信、无线局域网、宽带移动通信等的解决方案。
预编码技术是MIMO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获得发射端信道状态信息(CSIT)的条件下,预编码器对信号进行一定的处理,以简化接收端设计或提高系统性能。
文章首先对MIMO系统模型和容量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介绍了预编码技术的概念及原理,针对ZF和MMSE线性预编码做了简单分析与比较,并详细阐述了多用户的MIMO预编码技术及算法。
关键词:预编码;多入多出系统;ZF线性预编码;MMSE线性预编码Abstract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system introduces the dimension of airspace, i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pectral efficiency of the channel and the link reliability on the basis of without increasing the system bandwidth and transmit power, and thus it become the solution of wired communications, wireless LAN, broadband mobile communications . Pre-coding is one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MIMO system. Under the condition of obtain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transmitter (CSIT), pre-coder disposes the signal in some ways to simplify the design of the receiver or enhance the system performan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IMO system model and capacity, then introduces the concept and principle of pre-coding technique, and does a simpl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for ZF and MMSE linear pre-coding, describes pre-coding techniques and algorithms of multi-user MIMO in detail.Keywords: pre-coding;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system; ZF linear pre-coding; MMSE Linear pre-coding1.引言先前的无线通信主要是从接收机出发,通过设计完备、高复杂度的信号检测方法来尽可能无失真的恢复经历无线衰落带来的原始的发射信号,但这类技术往往计算复杂度过高。
基于MIMO系统的预编码技术研究
20 Si Tc. nn. 07 c ehE gg .
基 于 MI MO 系统 的预 编 码 技 术 研 究
王枝 光 惠晓 威
( 宁工程技术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 院,葫芦岛 1 50 ) 辽 2 15
摘
要
多入 多出( MO) MI 无线通信技术大大增加 了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 , 改善 了无线通信系统 的性能。针对 MI MO系统 中
60 24
科
学
技
术
与 工
程
7卷
编码的编码器示意图 , 首先将信息序列进行预编码 ,
然后再 将 预编码 器 的输 出序 列 送 入 S B T C编码 器 进 行编码 , 后 S B 最 T C的输 出经 由两 根天线 发送 出去 。
一
种是 很好 的处 理方 法 。
在 构建 预均衡 矩 阵 F时 采 用 MMS E法 则 , 即在
各用 户的接 收信 号间存在 相互干扰 , 分析 了一种 线性预 编码 算法 , 并通过 仿真 结果表 明 , 经过 线性 预编码 的 系统 性能有很 大
提 高。
关键词
MI MO
线性预编码
无线通信
中图法分类号
T 995 N 2. ;
文献标识 码
A
T la¨ 和 Fshn 的研 究表 明 , 过在 无 线 e tr a ocii 通
接收端使得接收信号的误差均方值最小 : F = a i { [ r mn占 [ 一( g 射功率恒定 , 功率值为常数 : [ ] =Kr ] t () 6 + ) a ]} ( ) n 一 ] 5 同样 , 在发射端预编码后 的发送信号矢量 的发
图 1 带预编码 的 SB T C编 码 器 不 意 图
无线通信MIMO系统预编码技术研究
无线通信MIMO系统预编码技术研究无线通信MIMO系统预编码技术研究摘要: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数据传输速率、网络可靠性和传输质量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以其高速率和可靠性而备受瞩目。
MIMO系统中预编码技术的研究成为关键领域,本文将重点讨论无线通信MIMO系统预编码技术的研究。
一、引言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无线通信系统正不断向更大容量、更高速率和更低延迟的方向发展。
MIMO技术作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技术之一,通过利用多个天线在空域上并行传输数据,提高了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和频谱效率。
预编码技术在MIMO系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多径干扰,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传输质量。
二、MIMO系统基本原理MIMO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之间的多径传播效应,通过空域上并行传输数据,从而提高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和频谱效率。
在MIMO系统中,发射端使用预编码技术将数据进行编码,接收端则使用解码技术将收到的信号还原为原始数据。
三、预编码技术分类预编码技术主要分为基于线性预编码和非线性预编码两大类。
1. 基于线性预编码技术基于线性预编码技术主要包括零迹预编码(ZPC),迹优化预编码(TOCP),全局发射矩阵(GEM)等。
零迹预编码是最简单的线性预编码技术,通过将数据与预定的预编码矩阵相乘,将数据编码为多天线的发送信号。
迹优化预编码则是在零迹预编码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发送信号的功率。
全局发射矩阵是一种采用全局信息的预编码技术,可以充分利用信道状态信息来优化预编码矩阵。
2. 基于非线性预编码技术基于非线性预编码技术主要包括零力预编码(ZLC),最大化信噪比预编码(MRT),最大化合理比率合并(MRRC)等。
零力预编码技术是一种无需信道状态信息的预编码技术,可以有效地抑制多径干扰。
最大化信噪比预编码技术则是通过最大化接收信号的信噪比来优化预编码矩阵。
多用户MIMO系统预编码技术的研究
给出了信道估计误差对 eH 结构 B R影响的定量仿真结果 。对非理想 CI TP E S 下的预编码技术选择提供 了一定的依据 , 并对
限定信道估计误差的偏差程度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 : 多输人多输出系统; 非理想信道信息 ; 预编码
中圈 分 类 号 :T 9 P 33 文 献 标 识 码 : A
m rcdn T P n na r —f cn rcdn Z )i o ni hue MO ss m i e et apeoig( H )adl er eo o igpeoig( F ndw l kmu isr i z r n MI yt swt i r c e h mpf can ltt i om t n ( S )i pr r e .T e apoiaes n l o一(ne e ne—pu h e s e n r ai C I s e o d h p r m t i a —t n a f o fm x g i rr c t e f ls—ni ) rt os a o e i (I R)epes nigvnu drh s m t e odt n h o ai nbtentetob i T P sutrs SN xrsi i n e eas pi ?cnio.T ecmpr o ew e a c H t c e o s e t u v i s h w s r u
Pr e d ng i u tu e I O y tm t m pe f c e o i n M li s r M M S se wih I re t Ch n lS a e I f r a i n a ne t t n o m to
YANG e .L ANG a Fi I Xio—we n
于发射端 以达到抑制多用户间干扰的预均衡方法 。基于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 ( S ) C I 条件 , 针对 多用户 MI O系统 的下行信 M
MIMOOFDM系统中的预编码研究
1.学位论文张超多用户MIMO-OFDM下行次优传输方案与反馈研究2008
MIMO-OFDM 技术可以充分利用MIMO和OFDM的优势,被视为未来宽带无线通信系统最具潜力的一种解决方案。在多用户环境中,为了实现多用户空间复用和提取多用户分集,用户需要将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至基站。在多天线以及多载波的系统架构下,由此造成的反馈开销是极为庞大的,因此设计高效低速率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是多用户MIMO-OFDM系统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实际应用中,反馈方案与传输方案密切相关。由于最优传输方案难以应用于实际系统中,因此本文将主要研究次优传输方案和有限反馈技术。
最后,本文提出了一种多用户MIMO-OFDM系统时域反馈方案。相比频域有限反馈方案,该方案的优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反馈开销远小于频域有限反馈方案;
多用户MIMO系统预编码的技术研究
以 极 大 地 提 高 系 统 容 量 的 多输 入 多 输 出 标 准 中的 核心 技 术 … 。 在 众 多用 户通 讯 中,
如 果用户端采 用一根或 者多根天 线 , 基站
预编码技术是MI MO系 统 中提 高 系 统
( MI MO) 技 术 已成 为下 一 代 移 动 通 信 ( 4 G) 可 靠 性 和 有 效 性 的 关 键 技 术 之一 , 其 主 要
Y = ∑ h k + ,
.
( 1 )
作用 是 在 基 站 端 利 用 信 道 状 态 信 息 对 信 号
这里 h 是 复 高 斯 衰 落 的 信 道 增益 系
是第 { 天线发射的数据, w k 是 第 k用 进 行 预 处理 , 将 预 编码 模 块 和 写成 矢 量 形式 为 : 端 采 用多 根天 线 , 那 么就 可 以组 成 一 个 大 的 及信 道 进行 匹配 , 充 分 利用 信息 状态 来 提 高
p r e -c o d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c a u e f f e c t i v e l y p r e v e n t e r r o r d i f f u s i o n, g r e a t l y r e d u c e t h e c o mp l e xi t y o f t h e r e c e i v i n g e n d. I n t he p a p e r , s e ve r a l a l g o r i t hms o f mul t i - us e r M I Me s y s t e m p r e -c o d i n g h a v e b e e n s t u di e d, a na l y z e d i t s o wn a d v a n t a g e s a nd d i s a d v a n t a g e s , a n d
MIMO系统中预编码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MIMO系统中预编码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MIMO(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无线通信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MIMO系统通过多个天线间的信号传输与接收,提高了系统的信道容量和信号质量,并可以应对多径衰落等问题,因此在现代通信系统中被广泛应用。
然而,MIMO系统中信道矩阵往往是不确定的,这就给信号传输和接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影响了系统的通信性能。
因此,研究预编码技术对MIMO系统的通信性能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剖析预编码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探究预编码技术在MIMO系统中提高通信性能的机制,研究预编码技术对信道矩阵不确定性的适应性以及MIMO系统中基于预编码技术的多用户通信的实现方法。
3. 研究内容(1)预编码技术的原理和分类通过剖析预编码技术的原理和分类,对预编码技术的应用场景进行分类分析,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基础。
(2)预编码技术在MIMO系统中的应用通过MIMO系统场景的建模和仿真实验,研究预编码技术在MIMO 系统中的应用,探究预编码技术对系统信道容量和信号质量的改善。
(3)预编码技术在不确定信道情况下的适应性研究研究预编码技术在不确定信道情况下的适应性,探究预编码技术的变化与信道矩阵参数的关系,为系统运行自适应预编码提供理论依据。
(4)基于预编码技术的多用户通信研究研究基于预编码技术的多用户通信方法,探究多用户预编码与用户选择、数据传输等因素的关系,并在仿真实验中加以验证。
4. 研究意义本研究可以深入探究预编码技术在MIMO系统中的应用,研究预编码技术对系统信号质量和容量的提升机制,有助于提高MIMO系统的通信性能,并为未来基于MIMO系统的通信技术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同时,研究预编码技术在不确定信道情况下的适应性以及基于预编码技术的多用户通信方法,有助于构建更加灵活、高效、可靠的通信系统,推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5.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调研和仿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学术论文和权威专著的综合分析,对预编码技术的原理、分类、应用场景以及MIMO系统的仿真建模等进行全面的理论研究。
LTE中的MIMO
MIMO 表示多输入多输出。
MIMO系统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均采用多天线(或阵列天线)和多通道。
传输信息流s(k)经过空时编码形成N个信息子流ci(k),I=1,……,N。
这N个子流由N个天线发射出去,经空间信道后由M个接收天线接收。
多天线接收机利用先进的空时编码处理能够分开并解码这些数据子流,从而实现最佳的处理。
利用MIMO技术可以提高信道的容量,也可以提高信道的可靠性,降低误码率。
前者是利用MIMO信道提供的空间复用增益(称为空间复用),后者是利用MIMO信道提供的空间分集增益(称为发射分集)。
根据收发两端天线数量,MIMO系统还可以包括普通的SISO(Single-Input Single-Output)系统,以及SIMO(Single-Input Multi-ple-Output)系统和MISO(Multiple-Input Single-Output)系统。
注意,这里的Input, Output是针对从发射端到接收端的通道而言。
LTE的MIMO模式协议中共定义了7种(36.213)(以下未特别说明的,都是针对LTE下行而言):1.单天线端口,端口0;2.发射分集;3.开环空间复用;4.闭环空间复用;5.多用户MIMO(MU-MIMO);6.闭环RANK=1预编码;7.单天线端口,端口=5。
LTE中下行PDSCH的发送过程,大致可以分成:1)对于来自上层的数据,进行信道编码和速率适配,形成码字(Codeword)。
2)对不同的码字进行调制,产生调制符号;3)对于不同码字的调制信号进行层映射(Layer Mapping);4)对于层映射之后的数据进行预编码(Precoding),映射到天线端口上发送。
在LTE系统中,一个码字,指的是一个独立编码的数据块,在发送端,对应着一个MAC层传到物理层的独立传输块TB(Transport Block),通过块CRC加以保护。
在LTE的下行中,HARQ进程是针对每个Codeword来进行的,每个HARQ进程都需要上行的ACK/NACK反馈。
MIMO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预编码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MIMO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预编码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现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对于提高系统的容量、可靠性和性能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预编码技术是在MIMO系统中实现高效数据传输的重要手段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选取预编码技术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其应用,为MIMO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和优化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在目前的移动通信系统中,预编码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然而,尽管预编码算法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相关研究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MIMO移动通信系统中预编码技术的深入研究,解决当前预编码技术存在的问题,优化预编码算法,提高MIMO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将以MIMO移动通信系统中预编码技术的研究为主线,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预编码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包括矩阵分解、信息论、优化算法和仿真等方面的理论分析和实践应用;2. 预编码技术在MIMO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包括提高系统容量、提高系统可靠性、减少误码率等方面;3. 针对当前预编码算法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发展新的预编码算法,包括基于机器学习的预编码算法;4. 仿真实验测试,比较不同预编码算法的性能表现,评估预编码算法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理论分析和实验仿真等方法,对MIMO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预编码技术进行深入探讨,提高预编码技术的应用和实践效果。
四、研究进展和计划目前,本文已经初步搜集了相关的文献和资料,深入分析了预编码技术在MIMO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明确了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未来,将继续深入研究预编码技术的优化算法、机器学习技术等方面,着重提升预编码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和表现,力争取得比较理想的研究成果。
多用户MIMO系统预编码技术研究
多用户MIMO系统预编码技术研究多用户MIMO系统预编码技术研究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天线技术成为提高无线通信系统容量和性能的重要手段,而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则是多天线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MIMO系统中,通过使用多个天线进行传输和接收,可以同时传输多路信号,并利用信道的空间自由度来提高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性能。
与此同时,预编码技术作为MIMO系统中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减小天线之间的干扰,提高系统的性能。
多用户MIMO系统是指多个用户同时使用同一频率进行通信的MIMO系统。
在传统的MIMO系统中,往往只有一个用户与基站进行通信,而多用户MIMO系统则允许多个用户同时进行数据传输,从而提高系统的容量和吞吐量。
然而,多用户MIMO系统中存在着用户之间的干扰问题,这极大地限制了系统的性能和传输效果。
预编码技术的引入可以有效地减小用户之间的干扰,提高系统的性能。
在多用户MIMO系统中,预编码技术主要包括线性预编码和非线性预编码两种方法。
线性预编码是一种较为简单和常用的预编码方法,它主要利用线性空时码来进行数据传输。
通过对用户之间的信号进行线性组合,可以减少用户之间的干扰,并提高系统的传输效果。
线性预编码技术的优点是实现相对简单,计算量较小,易于实现和部署。
但是,线性预编码技术的性能受限于信号之间的相关性,当用户之间的相关性较高时,线性预编码技术的优势可能会减少。
非线性预编码技术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预编码方法,它通过使用非线性空时码来进行数据传输。
相比于线性预编码技术,非线性预编码技术有更高的自由度,并且可以更好地减小用户之间的干扰,提高系统的传输速率和性能。
非线性预编码技术的主要优点是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信号特性和信道状态,并且具有更好的抗干扰性能。
然而,非线性预编码技术的实现相对复杂,需要更大的计算量和复杂度。
除了线性预编码和非线性预编码技术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预编码技术,如零干扰预编码(ZP)、零点对消预编码(ZCC)等。
LTE MIMO 基本原理介绍解读
Mi 1
P
N Mp
p 1
空间分集:
[]PP 矩阵
约定: P
特殊情况1: q P Mi 1 特殊情况2: q P 1, M1 4 / 6 / 8.... 特殊情况3: q 1, P 5, M1 1 4 8 样点级处理 天线分组处理
发射分集
• 发射分集方式下的层 映射 • 发射分集方式下预编 码 • 发射分集两天线预编 码
空间复用方式下层映射
• 层映射 • 根据协议36.211,层数V≤P,P表示物 理信道用于发射的天线端口数,且码字流 的个数最多为 2。 空间复用方式时 2:3模式层映射 (0) : d(0)• (i)协议规定:码字到层的映射可有 d(0)(i) = x(0)(i) x1 (i)1,1: 层0 码字流2 0 ,2:2,2:3,2:4。 且1:2的情况只发生在 P=4 d(1)(2i) = x(1) (i) 的条件下。 x(1)(i) 串 层1 d(1)(i) 转 (1) (2) (2) 码字流1 d (2i+1) = x (i) x (i) 并
C log 2 (1
N
2 | h | i ) i 1
b / s / Hz
CEP log 2 [det( I M
N
HH )] log 2 (1
* i 1
m
N
i ) b / s数目的增加成线性增加。
为什么选择MIMO技术?
无延迟:不 改变层数
[ I ] 矩阵
大延迟:不 改变层数
单天线: 1——>1 无预编码 IFFT 空间复用:
一般情况:
M i 1 P 1/ 2 / 4
LTEMIMO预编码、OFDM信号产生、资源块映射
LTEMIMO预编码、OFDM信号产生、资源块映射7.1. TD-LTE 预编码流程● 层映射LTE 中每个独立的编码和调制器的输出对应于一个码字,下行传输最多支持两个码字的传输,但由于传输的层数最大为4,故需要定义从码字到层的映射关系:将每个码字q 的调制符号()()()(0),(1)q q q symb dd M - 映射到层(0)(1)()[()()]v Tx i x i x i -= ,其中0,11layer symb i M =- ,v 是层数,layersymb M 是每层的调制调制符号数。
具体的层射方案详见TS36.213。
● 预编码预编码是将层映射的输出再映射到每个天线端口上:将(0)(1)()[()()],0,11v layer symb x i x i x i i M -==- ,映射到(0)(1)()[()()],P y i x i x i -= (0,11)ap symb i M =- ,其中()p y i 表示天线端口p 上的信号,P 为天线个数,ap symbM 为每个天线端口发送的符号数。
不同模式下,预编码模块实现的功能如下:(1) 对于单端口而言,预编码的作用是简单的一对一映射。
(2) 对于发射分集而言,两天线预编码采用SFBC ,四天线采用SFBC+FSTD 发射分集。
(3) 对于开环空间复用,预编码模块实现了层之间的数据融合,CDD 传输,以及盲预编码功能。
(4) 对于闭环空间复用与MU-MIMO ,规范中采用基于码本的预编码。
(5) 对于基于专用导频的传输,预编码只完成层到专用导频端口的一对一映射,而实际的波束赋形功能有天线端口的物理天线的映射模块实现。
每种模式下预编码的具体实现过程见TS36.213。
资源单元的映射见第八节OFDM 信号产生部分。
八、 OFDM 与DFT-S-OFDM 模块TD-LTE/LTE-A 下行采用OFDMA 多址方式,上行采用单载波DFTs-OFDM 技术,将高速数据流分解为多路并行的低速数据流,提高了频谱资源效率。
多用户MIMO系统中的预编码技术研究
H H ( ), 得H: “HH 使 FI 从 将c I基 端 成立, 而 c在 站
全 部消 除 ; 为功 率控 制 因子 ,作用 是使 预编 码矩 阵 满
一
用户数据 。 目前 ,按 照基站 对信 号处理 的结构 划分 ,预
编码方 法主要分 为线 性预编 码和 非线性预 编码 两大类 ;
般 性 ,下文均假设 = 。 使用 等价 的实数 模型 比复数 模型 更易于 实现 ,因此
按 照对 预 编码 矩 阵 的设 计 准则 来 划分 ,有 迫零 ( ZF) 准则 、最小 化均 方误 差 ( MMS 准 则 、最小化 误码率 E) ( MBE R)准则 、最大化 信干 噪比 ( I S NR) 准则 以及最
这里把式 ( 转化为等价的实数模型 ,即 1)
yH+ = xn ( 2)
其 中的向量 和矩 阵分 别由原复 数 向量和矩 阵 的实部
和 虚部拆 分而 得。 因此 ,等效 实数模 型中 的向量和 矩阵
取值 范围将变为yXn∈ ,,
收 稿 日期 : 2 0 年 1 月 1 日 09 2 1
2 系统传输模型
具有 根发送 天线和 个 移动 台的多用户 MI MO下行 链路系统传输模型 为
y= c n c H x+ 。 ( 1)
放在基 站 中完成 ,从而 实现 空分 多址复 用 ( MA)并 SD
消除C 。这在 基站侧消除干扰 的技术称 为预编码或者 CI
预均 衡 技 术 。
二
图 中 ,a
畦
卜
是 编矩 预码
使得 编码 后 的信 号重 新映射 到输 入信 号 的星座 图 上 ,从 而 限 制 发 射 信 号 的 功率 。 实 际 中 ,实 现 串行 干 扰 消 除 ( I )的一种 基本 方法 是对矩 阵进 行QR 解 ,获得一 SC 分 个下 三 角矩 阵来实 现 串行反 馈 ,图2 出了基于 QR分解 给
mimo 波束成形 预编码
mimo 波束成形预编码
MIMO(多输入多输出)是一种利用多个天线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实现更高效通信的技术。
波束成形和预编码是MIMO技术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波束成形是一种利用天线阵列形成指向特定方向的波束,从而提高信号质量和减少干扰的技术。
在MIMO系统中,通过调整天线阵列中各个天线的权重,可以形成指向目标用户的波束,从而提高信号强度和可靠性。
预编码是在MIMO系统中应用的一种技术,它通过在发射端对信号进行预处理,以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和传输效率。
预编码可以通过多种算法实现,如线性预编码和贪婪预编码等。
在实际的MIMO系统中,波束成形和预编码通常会结合使用,以获得更好的系统性能。
例如,在某些MIMO系统中,可以使用波束成形技术来提高信号的定向性,然后使用预编码技术来进一步优化信号的质量和传输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MIMO系统中的波束成形和预编码技术都需要根据具体的系统参数和场景进行参数调整和优化。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系统参数进行合理的配置和选择。
MIMO通信系统中的信号检测与预编码技术研究
MIMO通信系统中的信号检测与预编码技术研究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通信系统是一种利用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来提高系统容量和抗干扰能力的通信技术。
在MIMO通信系统中,信号检测和预编码技术是关键的研究方向,它们可以显著提高系统的性能。
信号检测是指接收端利用接收到的信号对发送的信号进行估计和恢复的过程。
由于传输信道的复杂性,接收端可能会接收到多个发射端发送的叠加信号。
传统的单输入单输出(SISO)通信系统中,信号检测是相对较为简单的,常用的方法有最大似然检测(MLD)和线性检测(LD)。
然而,在MIMO系统中,由于存在多个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的信道耦合,传统的信号检测方法无法直接应用。
MIMO系统中的信号检测通常使用复杂度较高的检测算法,其中最常用的是基于贝叶斯准则的检测算法。
最大后验概率(MAP)检测是一种常见的基于贝叶斯准则的检测算法,但其复杂度较高,不适用于实时的通信系统。
因此,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针对MIMO系统的低复杂度检测算法,如线性检测方法中的最小均方误差(MMSE)检测、迭代检测算法如迭代干扰消除(IC)和迭代信号干扰取消(ISIC)等。
预编码技术是指在发送端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编码处理以改善系统容量和抗干扰能力的过程。
预编码技术可以通过其转移矩阵改变发送信号的功率和相位分布,以提高系统的性能。
常见的预编码技术有零空间预编码(Zero-forcing)和最小平均传输功率(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MMSE)预编码等。
零空间预编码是一种无失真的预编码技术,它可以通过将数据信号分配到不同的发射天线上来降低信道的相关性,从而减少多路径衰落产生的码间干扰。
然而,零空间预编码对发射天线的数量有一定的限制,当发射天线数量大于接收天线数量时,零空间预编码无法利用全部的发射天线。
相比之下,MMSE预编码通过考虑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来优化发送信号的功率和相位分布,从而使接收天线能够更好地恢复发送的信号。
mimo预编码的原理 -回复
mimo预编码的原理-回复MIMO预编码是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MIMO)中的技术。
在MIMO 系统中,可以通过同时利用多个天线来传输和接收数据信号,从而显著提高系统的容量和传输速率。
MIMO预编码是在传输端实施的一种信号处理技术,旨在减小信道间的干扰,同时最大化系统的传输性能。
MIMO预编码的原理基于两个主要概念:空间多样性和面向信道的预编码。
空间多样性是指在MIMO系统中,由于各个天线之间存在空间相关性,使得可以在不同的天线上发送不同的信号,从而增加了信号的可靠性和容量。
面向信道的预编码则是一种运算技术,通过在传输前对数据进行处理,以减小信道间的互相干扰。
MIMO系统中的天线数量直接决定了系统的空间多样性。
在一个2x2的MIMO系统中,有两个发射天线和两个接收天线。
在传输数据时,可以利用这两个发射天线发送不同的信号。
通过在发送天线上使用预编码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要发送的信号的功率和相位。
预编码技术的关键是通过矩阵运算来计算发送天线上的信号。
预编码矩阵的设计取决于信道的状态信息,即信道矩阵。
信道矩阵可以通过先前的训练序列得到,或通过估计和反馈来获取。
通过运算信道矩阵和预编码矩阵,可以得到在每个发送天线上要传输的信号。
使用预编码前,数据信号需要进行调制处理。
在数字通信中,常用的调制技术包括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四进制相移键控(QPSK)和正交幅度调制(QAM)等。
通过调制将数据转化为特定的载波信号,然后将其分配到各个发送天线上。
预编码矩阵的选择是优化信号传输性能的关键。
一种常见的选择是利用最大比合并(Maximum Ratio Combining,MRC)的原则,即选择一个矩阵使得发送天线上的信号能够最大化地引入接收天线上的信噪比。
另一种选择是使用线性传输器,通过计算信道矩阵的伪逆(pseudo-inverse)来计算预编码矩阵。
这种方法被称为零离差线性预编码(Zero Forcing Linear Precoding,ZFLP)。
LTE系统中基于码本的MIMO预编码技术及其侦察处理方案
Ab s t r a c t : Pr e c o d i n g i s a k e y p a r t o f t h e L TE s t a n d a r d . Th i s p a p e r ma i n l y ma ke s a r e s e a r c h a n d a n a l y s i s o n t h e
Z H A N G Y u , Z H O U Q i n g - a n 。 , Z H O N G Z i - f a '
( 1 . E l e c t r o n i c E n g i n e e r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P L A , H e f e i A n h u i 2 3 0 0 3  ̄2 .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E l e c t r o n i c R e s t r i c t i o n ,
( 1 . 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 , 安徽合肥 2 3 0 0 3 7 ; 2 . 安徽省 电子制约技术重点实验室, 安徽合肥 2 3 0 0 3 7 ; 3 . 同方 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江西九江 3 3 2 0 0 7 )
摘 要: 预 编 码是 L T E标 准 中重要 部 分 。针 对 L T E 系统 基 于码 本 的 MI MO 预 编 码技 术进 行 了研 究分
H e f e i A n h u i 2 3 0 0 3 7 ; 3 . T o n g f a n gE l e c t r o n i c T e c h n o l o g y C o . L t d , J i u j i o n gJ i an g x i 3 3 2 0 0  ̄
LTE系统中MIMO预编码技术研究
LTE系统中MIMO预编码技术研究姓名:周明指导老师:胡浪涛摘要:LTE是3G的演进,是3G到4G技术的一个过渡,在LTE协议中,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口技术,并采用OFDM和MIMO作为其无线演进的唯一标准。
本论文首先简要介绍了OFDM技术和MIMO技术,然后对MIMO系统的预编码进行了重点介绍,同时仿真了不同反馈比特数下的迫零预编码算法,探讨了单用户的预编码技术与多用户的预编码技术。
关键词: LTE,MIMO,OFDM,预编码引言长期演进LTE项目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的长期演进,要求提供比3G系统更高的频谱效率、传输效率和更低的传输延时,多输入多输出(MIMO)预编码技术通过在发送端对数据进行集中处理达到抑制或消除干扰、提高信道容量、降低接收端复杂度的目的,因此MIMO预编码技术已经成为LTE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
预编码技术是有效抑制MIMO信道中的多用户干扰方法之一。
预编码通过利用信道的状态信息,在发射端调整发射策略,接收端进行均衡,从而提高MIMO系统的性能。
在多用户MIMO下行链路中,各个用户之间无法相互协作,不能利用上行链路的联合检测来恢复发射信号,因此预编码是多用户MIMO下行链路获得复用增益和分集增益的关键。
预编码技术可以分为基于码本的预编码方式和基于非码本的预编码方式,LTE系统同时支持这两种方式。
由于大多数预编码方案都需要在发送端已知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但是因为反馈信道的开销十分昂贵,人们才提出基于码本的预编码方法。
基于码本的预编码方法要求发送端和接收端共享同一套码本集合,然后根据具体的信道状况从一个确定的矩阵集合中的选取一个使系统性能最优的矩阵,再将该矩阵在码本集合中的序号反馈给发送端。
这样的预编码方案使得反馈信道所需传输的数据量较小,大大的节约了成本。
而基于非码本的预编码方式的基本思想是在发送端已知信道信息或通过信道估计得到信道状态的情况下,对信道信息矩阵H进行适当的分解,进而得到相应的发射端预编码矩阵、接收端均衡矩阵和将MIMO信道变换成若干个独立子信道的等效信道矩阵。
LTE及下一代通信系统中基于有限反馈的MIMO技术研究中期报告
LTE及下一代通信系统中基于有限反馈的MIMO技术研究中期报告本研究旨在研究LTE及下一代通信系统中基于有限反馈的MIMO技术。
本文为中期报告,分为以下三个部分: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对于通信速度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因此,对于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和可靠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MIMO技术是提高无线通信系统吞吐量和可靠性的有效手段之一。
MIMO技术通过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使用多个天线,使得信道的容量得到了提升。
而基于有限反馈的MIMO技术可以降低反馈开销,同时保证了系统的性能,因此在未来通信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二、研究进展1.对基于有限反馈的MIMO技术进行了系统性的介绍和研究。
其中,介绍了MIMO技术的基本原理、反馈方式以及反馈量的定义。
2.对基于有限反馈的MIMO技术进行了仿真和分析。
在仿真过程中,我们使用了MATLAB软件对MIMO系统进行了模拟,并对反馈量和系统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有限反馈的MIMO技术在保证系统性能的同时,可以降低反馈开销。
3.研究了当前LTE及下一代通信系统中基于有限反馈的MIMO技术的应用情况。
在应用上,我们对当前通信系统中的反馈方式进行了调研,旨在寻找一种更为合适的反馈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后续研究工作。
三、研究计划1.进一步深入研究基于有限反馈的MIMO技术的原理和性能,并对其进行证明和推导。
2.研究不同类型的反馈方式,在各种条件下计算反馈量,分析不同反馈方式下的系统性能和反馈开销。
3.开展实验工作,对基于有限反馈的MIMO技术进行测试和验证,验证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4.探讨当前通信系统中基于有限反馈的MIMO技术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方案,以提高其实用价值。
以上为本次研究的中期报告,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基于有限反馈的MIMO技术,在未来取得更为优异的研究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TE系统中MIMO预编码技术研究姓名:周明指导老师:胡浪涛摘要:LTE是3G的演进,是3G到4G技术的一个过渡,在LTE协议中,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口技术,并采用OFDM和MIMO作为其无线演进的唯一标准。
本论文首先简要介绍了OFDM技术和MIMO技术,然后对MIMO系统的预编码进行了重点介绍,同时仿真了不同反馈比特数下的迫零预编码算法,探讨了单用户的预编码技术与多用户的预编码技术。
关键词:LTE,MIMO,OFDM,预编码引言长期演进LTE项目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的长期演进,要求提供比3G系统更高的频谱效率、传输效率和更低的传输延时,多输入多输出(MIMO)预编码技术通过在发送端对数据进行集中处理达到抑制或消除干扰、提高信道容量、降低接收端复杂度的目的,因此MIMO预编码技术已经成为LTE 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
预编码技术是有效抑制MIMO信道中的多用户干扰方法之一。
预编码通过利用信道的状态信息,在发射端调整发射策略,接收端进行均衡,从而提高MIMO系统的性能。
在多用户MIMO下行链路中,各个用户之间无法相互协作,不能利用上行链路的联合检测来恢复发射信号,因此预编码是多用户MIMO下行链路获得复用增益和分集增益的关键。
预编码技术可以分为基于码本的预编码方式和基于非码本的预编码方式,LTE系统同时支持这两种方式。
由于大多数预编码方案都需要在发送端已知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但是因为反馈信道的开销十分昂贵,人们才提出基于码本的预编码方法。
基于码本的预编码方法要求发送端和接收端共享同一套码本集合,然后根据具体的信道状况从一个确定的矩阵集合中的选取一个使系统性能最优的矩阵,再将该矩阵在码本集合中的序号反馈给发送端。
这样的预编码方案使得反馈信道所需传输的数据量较小,大大的节约了成本。
而基于非码本的预编码方式的基本思想是在发送端已知信道信息或通过信道估计得到信道状态的情况下,对信道信息矩阵H进行适当的分解,进而得到相应的发射端预编码矩阵、接收端均衡矩阵和将MIMO信道变换成若干个独立子信道的等效信道矩阵。
这样的处理方法能够达到简化接收端算法,提高系统性能的目的。
1 LTE系统1.1 LTE系统发展目前主流的3G技术主要有TD-SCDMA、WCDMA和CCDMA2000,而前两种采用了3GPP技术演进路线,即由HSDPA演进至HSPA+,进而发展为LTE。
虽然CDMA2000采用的是3GPP2路线,但由于高通对其最终演进技术UMB研发的放弃,其最终演进方向也定格在了LTE上【1】。
在我国,由于WIMAX技术边缘化,而LTE自身完善的产业链、规模效应和更高的成熟度,故而受到了大多运营商的青睐。
相对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LTE最重要的改进在于采用全新空中接口技术,并使用OFDM和MIMO作为其无线网络演进的唯一标准。
其主要优势是在20MHZ频谱带宽下能够提供下行100Mbit/s与上行50Mbit/s的峰值速率。
1.2 LTE系统的架构LTE系统要求核心网是基于分组交换的,能够提高数据速率、降低时延和复杂度、提高用户容量和系统容量等,这些需求使得原理的陆地无线接入网和陆地无线计入的架构无法满足要求,需要进行调整和演进,我们称之为演进的陆地无线接入网和演进的陆地无线接入。
1.2.1 OFDM技术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实际上是MCM(Multiple Carrier Modulation,多载波调制)的一种。
其主要思想是:将信道分成若干正交子信道,将高速数据信号转换成并行的低速子数据流,调制到在每个子信道上进行传输。
正交信号可以通过在接收端采用相关技术来分开,这样可以减少子信道之间的相互干扰(ICI)。
每个子信道上的信号带宽小于信道的相关带宽,因此每个子信道上的可以看成平坦性衰落,从而可以消除符号间干扰。
而且由于每个子信道的带宽仅仅是原信道带宽的一小部分,信道均衡变得相对容易。
1.2.2 MIMO多天线技术LTE系统将采用可以适应宏小区、微小区、热点等各种环境的MIMO技术,而MIMO技术实质上是为通信系统提供空分复用增益和空间分集增益。
作为捁系统速率的最主要手段,MIMO技术受到广泛关注,基本的MIMO模型是下行、上行天线阵列。
目前,正在考虑的方法包括空间复用、空间多址、预编码、自适应波速形成、智能天线和开环分集【2】。
LTE下行共享信道采用MIMO的多天线技术,MIMO 系统的基本结构框图如图1-1所示。
图1-1 MIMO系统的基本结构框图MIMO技术的主要优点是阵列增益、系统的分集特性和系统的空间复用增益,能够大幅度的提高系统容量、获得相当高的频率利用率,从而获得更高的数据速率、更好的传输品质和更大的系统覆盖范围,存在的不足时空分天线和用户算法问题1.2.3 MIMO与OFDM的结合MIMO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利用传播中多径分量,也就是说MIMO可以抗多径衰落,但是对于频率选择性深衰落,MIMO系统依然是无能为力。
目前解决MIMO系统中的频率选择性衰落的方案一般是利用均衡技术,还有一种是利用OFDM。
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OFDM技术是4G的核心技术,4G 需要极高频谱利用率的技术,而OFDM提高频谱利用率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在OFDM的基础上合理开发空间资源,也就是MIMO+OFDM,可以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另外OFDM由于码率低和加入了时间保护间隔而具有极强的抗多径干扰能力。
由于多径时延小于保护间隔,所以系统不受码间干扰的困扰,这就允许单频网络(SFN)可以用于宽带OFDM系统,依靠多天线来实现,即采用由大量低功率发射机组成的发射机阵列消除阴影效应,来实现完全覆盖。
2 LTE系统中的预编码技术2.1 基于码本的预编码技术预编码技术一般是要通过反馈在接收端获得完整或部分信道状态信息,但是实际中由于反馈的开销很大以及带宽的限制,反馈信道每次只能反馈有限个比特的数据。
常见的码本有:RVQ,高斯曼流行等。
图2-1 LTE基于码本选择的预编码系统框图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反馈信道资源传递更多有效的信息数据是研究的难点。
一般而言,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将是反馈量化之后的信道状态信息矩阵给发送端;另外一种是在接收端和发送端都共享一个已知的码本集合,然后根据具体的信道状况从一个确定的矩阵集合中选取使系统性能最优的一个矩阵,再将该矩阵在码本集合中的序号反馈给发送端。
LTE中采取的方法是第二种,也就是基于码本的预编码技术。
这样反馈信道所需传输的数据量较小;通常只有几个比特大小,大大节约了资源。
但是对于一个具有有限反馈的预编码系统而言,仍然有两大问题需要解决:第一,如何构造一个有效的码本集合;第二,接收端如何在码本集合中选择出一个合适的预编码矩阵。
图2-2 LTE基于码本选择预编码系统流程框图人们对于码本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很多有效的码本设计方案。
其中这些设计方案集中归结于一个数学问题:设计一组Ⅳ个矩阵元素,并能最大化其子空间之间的距离,这即是著名的格莱斯曼子空间封装问题。
2.2 LTE基于非码本的预编码技术在非码本的预编码方式中,预编码矩阵是在发射端获得。
发射端利用预测的信道态信息,进行预编码矩阵的运算。
常见的预编码计算方法有奇异值分解(SVD)、几何均值分解(GMD)、统一信道分解(UCD)等。
其操作流程图如图2-3所示图2-3 非码本的预编码操作流程图非码本预编码方式要求使用专用导频,即数据符号和导频符号一起进行预编码操作,这样接收端只需要通过信道估计就可以获得预编码之后的等效信道,从而方便地进行数据解调。
3 单用户MIMO 预编码技术严格意义上来说,只要在发送端采用的信号处理技术能够简化接收机检测的复杂度, 就可以将其称为预编码技术。
本章主要介绍单用户MIMO 的预编码技术,可以划分为线性预编码技术和非线性预编码技术。
其中线性预编码技术主要有迫零预编码技术和最小均方误差预编码技术,而非线性预编码技术则以Costa 预编码,THP 预编码为代表。
同时还针对基站端得到的信道信息可能不准确的情况,进行了相应的分析与讨论。
3.1 线性预编码技术线性预编码由于其低复杂度的优点,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常见的线性预编码算法主要有迫零预编码算法(ZF )和最小均方误差准则的预编码算法。
3.1.1迫零预编码算法当接收端为单天线时,ZF 是最为常用的预编码方案,该方案能满足各个用户之间的互相干扰为0。
ZFBF 预编码矢量的求得只需通过整个用户信道求伪逆即可。
假设整个用户信道为H ,T 为相应的预编码矩阵,由于此时每个接收端仅有单根天线,则有12[,,,]T T T T K =H h h h ,12[,,,]K =T t t t ,则T 可以表示为:1()H H -=T H HH GP (3-1)其中,12(,,,)K diag g g g =G 是等效增益的矩阵,k g 表示第k 个等效信道的等效增益: ()1,1H k k k g -=HH (3-2) 1/21/21/212(,,,)K diag P P P =P 是功率分配矩阵,k P 表示第k 个等效信道上所分配的功率, 且1K i i P P ==∑,P 为总功率,2σ为噪声功率。
相应的,第k 个用户的SNR 可以表示为: 22k k k g P SNR σ= (3-3) 迫零预编码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首先将要发送的信息序列进行预编码,然后通过信道到达接收端,然后进行相应的处理。
发射信号矢量1*M C s ∈,矢量信号T M s s s ]...[1=代表了发射信号M 条平行数据流。
接收端的信号可以表示为n Hx y +=,其中Ps x =,P 为系统的预编码矩阵,n 为高斯白噪声【3】。
图3-1 迫零预编码框图3.2 非线性预编码技术尽管线性预编码有着低复杂度的优势,但是由于其不能充分挖掘信道的潜力,无法达到理论上的信道容量,人们一直在寻找一些替代的预编码方案以期望其能够克服线性预编码的弱点,因此诞生了以脏纸编码技术为主要代表的非线性预编码技术。
脏纸编码技术的概念最早由Max .M .Costa 在1983年提出,也就是著名的Costa 预编码【4】。
在干扰对于发送干扰对于发送端完全已知的情况下,脏纸编码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数据传输技术,它能够在没有功率损失和不需要接收端已知干扰信息的情况下达到理想的信道容量。
除了Costa 预编码方案之外,1968由美国的M .Tomlinson 和日本的Hiroshi Harashima 几乎同时提出的THP 预编码也是另一种经典的非线性预编码方案。
3.2.1 Costa 预编码算法Costa 预编码算法所讨论的情形是在一个噪声与干扰并存的通信系统中,干扰对于发送端完全已知,但是接收端不知道干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