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三首》优秀教案.doc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5篇《古诗三首》所以,不能单单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而应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行感悟。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三篇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学会3个⽣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

2、感受清新明丽、宁静美好的的春⽇垂钓图,感悟作者寄情⼭⽔、悠闲⾃得的⼼境。

3、初步感受“渔歌⼦”词的形式特点。

4、培养阅读词的兴趣和对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体会这⾸词描绘的景象,培养阅读词的兴趣。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寄情⼭⽔、悠闲⾃得的⼼境。

教学⽅法:情景感悟法、引导发现法 学习⽅法:⾃读⾃悟、⼩组合作、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PPT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激趣导⼊歌景交融( 7 分钟) (⼀)好语积累: 师:出⽰词语(1) 学⽣齐读 师:这组词都是⽤来形容什么的? ⽣:回答 师:出⽰其他⼏组 ⽣:齐读后回答 师:好词都是靠我们平时积累的,现在⽼师就考考⼤家,就读了这⼀遍,不看屏幕,谁能记住其中的三个以上? ⽣:汇报 师:总结并⿎励。

我们平时学习读书的时候,就是要向今天⼀样⼀边读⼀边往了脑海⾥记,这样随着时间的增加,我们的词语积累会越丰富,我们的读写能⼒才会提⾼的快。

(⼆)激趣导⼊: 师:播放歌曲:《渔歌⼦》 师:你从画⾯中都看到了什么? ⽣:汇报看到的内容 师:谁能凭着记忆,把歌词给⼤家念出⼏句吗? ⽣:试着背出 师导⼊:刚才这⽀歌,可不是⼀⾸普通的歌曲,歌曲中唱的是千古流传的词,这⾸词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初读正⾳感知品味( 10分钟 ) 1、解题 师:板书课题 (渔歌⼦【唐】张志和) ⽣齐读课题 师:这《渔歌⼦》不仅是词的题⽬也是词牌名,所以这⾥的“⼦”不 能读成轻声,要读成三声。

师:请同学们想⼀想:忆江南写的是什么?那么⼤家猜猜,结合你的预习,说说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渔歌⼦》是写什么的? ⽣:回答 师:打开课件理解课题(打渔者或者垂钓爱好者唱的歌。

9《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9《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古诗三首》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望岳》,以及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这三首诗各具特色,展现了唐代诗人的豪放情怀和深邃哲理。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古诗三首》,使学生了解唐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解析、品味、感悟等环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豪放情怀和深邃哲理,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教学难点:1. 诗歌的韵律美:让学生理解并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

2. 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 诗歌的哲理:让学生理解诗歌所蕴含的哲理,启发学生的思考。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古诗三首》。

2. 相关诗人背景资料。

3. 诗歌解析工具书。

4. 投影仪或黑板。

教学过程:1.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唐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为学习《古诗三首》奠定基础。

2. 朗读诗歌:让学生齐声朗读《古诗三首》,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二、解析诗意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解析诗意,品味诗歌的意境。

2. 课堂分享: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品味诗歌1. 朗读诗歌:让学生再次朗读《古诗三首》,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诗歌欣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诗歌,如意境、情感、哲理等。

四、感悟诗歌1. 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古诗三首》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点评: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总结拓展1. 诗歌总结:总结《古诗三首》的特点和魅力,强调诗歌的韵律美、意境和哲理。

2.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诗歌,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阅读,进一步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三首》2. 诗人:王之涣、杜甫、李白3. 诗歌特点:韵律美、意境、哲理4. 教学重点:朗读、解析、品味、感悟1. 朗读并背诵《古诗三首》。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一:秋思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内容,体会《秋思》的意境,感受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二、重难点: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体会作者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的情感,体会意境,这也是这首诗的难点所在。

三、教学准备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首先出示PPT:“同学们,请观察大屏幕,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将所看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呢?自己考虑后自由发言。

”“在此情此景下,你能想起我们学过的那些古诗?”(《静夜思》《泊船瓜洲》)“这两首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思念家乡”。

)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思乡诗,是由唐朝诗人张籍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秋思》。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学倡导循序渐进,温故而知新,此环节,我以明月为引,通过学生的联想而引出思乡主题,回顾所举例诗的写作手法,为学生初步感知新授课的教学重难点打下了伏笔】(二)新课讲授1、解诗题,知诗人。

首先让学生分别介绍了有关张籍的资料。

师总结:张籍的老家是吴郡,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苏州。

幼时家境贫寒,10岁的时候就离家外出,成年后考取功名,开始四处游历做官,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他正独自一人居住在洛阳。

又是一年秋风至,望着萧瑟的秋风,诗人不禁感慨万分,挥笔写下了这首《秋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二:泊船瓜洲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利用插图、发挥想象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达的方法。

3、感受古诗的韵味,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

培养动手搜集资料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意,积累古诗。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词典、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词、与这首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交流积累,引入诗文。

老师:古往今来远离故土的游子总会思念魂牵梦萦的家乡。

他们往往把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融入一首首短小精悍的古诗中,需要我们细细去品味。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优秀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共3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优秀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共3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优秀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共3课时)一、引言在五年级语文教学中,古诗是一种重要的教材形式,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感、抒发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本文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为例,设计了一份优秀的教案,并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反思。

二、教案设计1.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诗词背景,学习《江城子》。

–能够正确朗读《江城子》。

–表演《江城子》。

•教学重点:–诗词背景的介绍。

–诵读技巧的培养。

•教学内容:–介绍《江城子》的作者、背景等。

–教授《江城子》的诵读方法。

–学生分组表演《江城子》。

2.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学习《登鹳雀楼》。

–体会诗词中的意境。

–写作《登鹳雀楼》相关的内容。

•教学重点:–理解《登鹳雀楼》的意境。

–运用诗词中的意境进行创作。

•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分析《登鹳雀楼》。

–启发学生创作《登鹳雀楼》相关的内容。

3.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学习《春晓》。

–学会运用修辞手法。

–朗读《春晓》。

•教学重点:–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

–朗读技巧的培养。

•教学内容:–分析《春晓》中的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

三、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在教授古诗时,学生对于诗词的兴趣较低。

在教学中,我加入了多媒体展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逐渐提高了学生对诗词的热爱和理解。

同时,我也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挖掘古诗的魅力,设计更多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欣赏古诗的同时,提高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

结语通过《古诗三首》的教学,在学生中激发了对古诗的浓厚兴趣,提高了他们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本教案设计和反思为今后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以上就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优秀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的内容,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包括《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和《江雪》三首古诗词。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1.《登鹳雀楼》:全诗内容、诗意、背景及作者简介。

2.《望庐山瀑布》:全诗内容、诗意、背景及作者简介。

3.《江雪》:全诗内容、诗意、背景及作者简介。

二、教学目标1. 熟读三首古诗词,理解诗意,感受诗词的韵味。

2. 学习古诗词的写作手法,提高审美情趣。

3. 了解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简介,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三首古诗词的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掌握古诗词的朗读技巧,学习古诗词的写作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三首古诗词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感受古诗词的韵味。

3. 讲解:分析三首古诗词的诗意、背景和作者简介。

4. 实践情景引入:以《登鹳雀楼》为例,让学生想象站在高楼上俯瞰远方,体会诗人的情感。

5. 例题讲解:以《望庐山瀑布》为例,讲解古诗词的写作手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首古诗词,展示并点评。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诗词三首》2. 板书内容:(1)三首古诗词的全文(2)诗意、背景和作者简介(3)古诗词的写作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分别以《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和《江雪》为题,仿写一首古诗词。

2. 答案:示例1:《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示例2:《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示例3:《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三篇】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三篇】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像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古诗,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教学重点1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像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课前准备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泊船瓜洲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运用所学的方法感受补充作品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方法体会《乡愁》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

导入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

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

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1.指名介绍。

教师适当补充,强调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

2.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3.剖题。

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瓜洲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

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在本诗题中何意?3理解题目的意思。

二、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

过渡此时诗人就在自己故乡不远的瓜洲,他写下这首诗,想说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

1.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

指名读,正音间、重、还。

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

间什么意思?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隔开了什么?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读一读,读出距离短。

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少?数人、数日何意?数何意?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抠住只。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篇一:《独坐敬亭山》(一)导入课习题,揭习题。

⑴今天,教师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个问习题:有谁知道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吗?谁来告诉大家?你又是怎样了解的?⑵揭习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⑶解习题:“独坐”是什么意思?标题是什么意思?齐读课习题(二)初读,识字,引入意境。

⑴学习生字。

播放课件:(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

)怎样记“亭”字?(简笔划画亭的样子)“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局部,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

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

⑴听音朗诵,初识古诗。

⑵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诵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

(三)再读,心得诗意。

⑴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字典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

⑵集体交流词的意思。

(“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独的云;“独”单独;“闲”悠闲;“相看”相互看;“不厌”不满足;)⑶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

⑷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⑸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

)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孤独寂寞)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渐渐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好像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

这种“静”,正衬托出诗人心灵的孤单和寂寞。

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

诗人注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

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沉感情。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教案.docx

13诗词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与诗词相关的文学常识、写作背景。

2.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诗词内容。

3.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人生哲理。

【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线串连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读中品诗情、会诗意,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体验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积累字词,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2.难点:品读结合的方式赏析诗歌,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行路难(其一)一、导入新课有位诗人,24岁离开家乡,仗剑走天涯”,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大济苍生”的理想,只可惜“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dr,这位诗人就是——李白。

五月天的一首歌——《倔强》,跟李白的气质很相似。

“我就是我自己的神,在我活的地方”, 在李白的诗里一直都有这种自信而霸气的宣言。

这节课我们來一起看一下,李白在遇到挫折而感到悲愤的时候会如何表达呢?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以及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同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李白以此为题写了三首诗,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天宝元年(742),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欲借此实现自己“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理想。

但三年将过,他不但宏愿难成,反遭奸佞诋毁,被迫离京,于是在与朋友饯别分离Z际,写下此诗。

2.积累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并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金樽:zCin,盛酒的器具。

■珍羞:同“债美味的食物。

■直万钱:同“值二价值。

■投箸:zhd筷子。

■冰塞川:S&堵寒。

■今安在:哪里。

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定、必然。

■直挂云帆济沧海:渡。

■(2)易错字词。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词三首》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古诗词三首》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能够朗读《古诗词三首》并感悟其中之美
二、教学重点
1.《古诗词三首》的理解和感悟
2.诗词的朗读和表达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准确把握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四、教学准备
1.课文《古诗词三首》
2.诗词赏析资料
3.录音设备
4.板书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利用板书展示《古诗词三首》的标题,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 学习诗词
1.介绍《古诗词三首》背景和作者,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来源和历史意义。

2.逐句讲解《古诗词三首》,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3.练习诗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3. 诗词赏析
1.分组讨论《古诗词三首》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展示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2.老师点评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指导学生如何深入挖掘诗词之美。

4. 后续活动
1.让学生自主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赏析,并进行小组展示。

2.组织学生写诗或将自己的情感表达成诗词形式。

六、课堂小结
1.复习诗词的内容和作者信息。

2.强调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七、课后作业
1.背诵《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诗词。

2.完成一篇诗歌或散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以上是本次《古诗词三首》教案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
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有所提高。

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

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

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三篇四年级《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教案一教学目标: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第一节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

(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谙--暗:区别音、形、意四、分组学习1.读熟三首诗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鸟:多、高飞无影云:少(孤)慢慢飘走(闲)--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1.《登高》唐代杜甫2.《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辛弃疾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三首古诗词,提高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对古诗词的解析,使学生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创作背景。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把握古诗词的意境。

重点:掌握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学会鉴赏和分析古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文、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和音乐,展示秋天的景色,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氛围,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 介绍诗人及创作背景。

(2) 逐句解析《登高》。

(3) 学生齐读《登高》,感受诗人的情感。

(4) 教师示范解析《夜书所见》。

(5) 学生自主解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 例题讲解:(1) 《登高》中的意象分析。

(2) 《夜书所见》中的修辞手法。

(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意境分析。

4. 随堂练习:(1) 学生仿写一首以秋天为主题的古诗词。

(2) 学生互相交流并修改作品。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诗人简介和创作背景。

2. 黑板右侧:三首古诗词的和重点词句。

3. 中间部分:诗词的解析和例题讲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背诵并默写《登高》。

(2) 分析《夜书所见》中的修辞手法。

2. 答案:(1) 背诵并默写答案略。

(2) 《夜书所见》中的修辞手法有拟人、对偶等。

(3) 短文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1) 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其他古诗词,进行积累。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移”、“渚”等5个二类生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朗读能力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淡淡的哀愁。

教学重点:通过品词赏句,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析感悟,了解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了解孟浩然吗?(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资料)2、今天,我们又将学习孟浩然的一首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释题: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4、师小结:对,这首诗就是描写的作者在建德江边看到的景色。

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听老师吟诵这首古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新词。

1、闭眼,师配乐吟诵全诗。

2、整体感知: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生谈,师相机在黑板上板画)3、自己读读吗?来,打开书,自己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生自读)4、生字都读准了吗?(开火车读带拼音的生字——去掉拼音,男女生赛读)5、谁有勇气把整首诗读给咱们听听?(指名)三、明诗意,悟诗情1、整首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呢?(生质疑)2、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疑惑,现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看看你能解决哪个问题?(四人小组交流)3、反馈4、指导吟诵全诗(吟诵比赛)——相机指导背诵四、总结1、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诗中描写的情景。

2、师小结五、布置练习1、搜集有关孟浩然的其他诗歌2、为《宿建德江》配画。

板书设计: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篇2教学目的:1、认识5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在自学的基础上,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3、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古诗三首》教案5篇

《古诗三首》教案5篇

《古诗三首》教案5篇《古诗三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组织教学二、基本部分1、猜拼图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2、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

(出示多媒体)(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

(不同的方法朗诵)(3)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幼儿练习打二拍子的节奏。

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古诗。

(4)我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1、总结: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什么?2、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古诗三首》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了解梅花的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通过手指点画进一步了解梅花的基本形态。

3、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体会梅花不畏酷寒、凌霜傲雪的品格。

活动准备:1、古诗《梅花》挂图1幅、课件、语言CD。

2、古筝《渔舟唱晚》音乐。

3、颜料、彩纸活动过程:一、以谈话形式引出活动内容。

请幼儿猜一猜:在冬天里,大部分花受不了寒冷的袭击都凋零了,可有一种花却不怕严寒,傲然挺立在风雪之中,这是什么花?二、欣赏梅花图片,了解梅花。

1、出示梅花图片,请幼儿观察和欣赏。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书湖阴先生壁》,作者王安石,收录在《王临川集》。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古诗词三首》的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

2.掌握《古诗词三首》的诗意表达和意境描绘。

3.能够理解《古诗词三首》中的意义和情感。

4.掌握《古诗词三首》的背诵和朗读技巧。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古诗词三首》的背诵和朗读。

2.《古诗词三首》的意义理解与感悟。

教学难点1.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体验和表达。

2.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让学生看图片、听音乐或者引用相关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对古诗词三首进行初步了解。

2. 学习诗文(15分钟)让学生轮流读诗,重点解释生字生词,并引导学生理解诗词意境。

3. 诗词赏析(2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就诗句的意义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内涵。

4. 朗读训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诗词的朗读训练,注重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5. 诗词背诵(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诗词的背诵,鼓励学生理解并内化其中的情感。

6. 小结与反思(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对诗词内容和学习过程进行反思。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古诗词三首》为教学内容,结合诗词的背景知识和内涵,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情感,并通过朗读和背诵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在小组讨论中展现出对诗词内容的深刻理解和情感体验。

但也需要注意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程度和朗读表达能力,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综合训练,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以上为本节课《古诗词三首》的教学设计及反思,希朥能够对教学有所帮助。

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精选3篇)

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精选3篇)

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精选3篇)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精选3篇)“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

”古诗教学只有多读多悟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感染,激发浓厚的情趣,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下面给大家带来了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希望大家喜欢!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篇1《暮江吟》:《暮江吟》这首古诗,是白居易在前往杭州赴任途中所写,展现了一幅色彩绚烂的秋江暮景图。

在教学这首诗时,我设计如下的学法步骤:知诗人,破诗题;懂字义,解句意;体诗境、悟诗情。

大部分同学通过学习理解了诗意,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节课从总体上讲我还比较满意,自己觉得有以下几个地方做的不够好:一、在破诗题、介绍完作者后应介绍一下写作背景,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二、学生回答问题后应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

这节课上我的评价方式有些单一,缺乏激励性,有时还不及时。

三、教学方式不够灵活,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四、朗诵古诗的时间不充足,应采用多种方式诵读。

《题西林壁》:教学《题西林壁》这首诗时,我课前先布置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有关于题壁诗的,有关于苏轼生平的,还有苏轼的其他著作等,以便于课前预习的资料查阅,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了诗歌的背景、相关的内容,更有助于诗歌学习。

由于这首诗的诗句意思浅显,学生看看注释就能大致读懂字面的意思。

因此,教学本诗时,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对诗中所蕴含道理的感悟上,我先采用讨论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探讨这首诗的含义,使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

”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讨论,比如对一个同学,我们应该怎样看?只看到他的缺点呢,还是只看到他的优点呢?还可以举出其他事例,告诉同学们今后应如何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你还发现了哪些站在不同角度会看见不同的事物的例子,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讨论。

《诗词三首》教案(精选

《诗词三首》教案(精选

《诗词三首》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七单元《诗词三首》,包含《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江雪》三首经典古诗。

具体章节内容涉及:1.《登高》: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描绘了作者登高远眺的情景,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描述了诗人在茅屋中感慨时光荏苒,壮志未酬的情怀。

3.《江雪》:唐代诗人柳宗元所作,通过描绘江雪美景,表达了作者超然物外的高洁情操。

二、教学目标1. 熟悉并掌握三首古诗的作者、背景、内容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学会运用古诗鉴赏的方法,品味诗歌的意境美、情感美和语言美。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感悟三首古诗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重点:掌握三首古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三首古诗的背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内容学习:(1)介绍作者、背景及诗歌内容。

(2)逐句解析诗歌,分析写作手法。

3. 例题讲解:选择《登高》中的一句诗句进行分析,讲解如何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鉴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江雪》中任选一句诗句进行鉴赏,并分享自己的感悟。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诗词三首》2. 内容:(1)作者、背景及诗歌内容。

(2)古诗鉴赏方法。

(3)三首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2)从三首古诗中任选一首,分析其写作手法,并阐述自己的感悟。

2. 答案:(1)见课本。

(2)示例:《登高》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通过描绘秋日登高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诗词三首》教案设计

《诗词三首》教案设计

《诗词三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题临安邸》三首诗词。

2.分析诗词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情感。

3.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背诵三首诗词。

2.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分析诗词中的意象。

2.理解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登鹳雀楼》(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如《春晓》、《静夜思》等。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鹳雀楼吗?它在哪里?让我们一起走进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感受一下诗人眼中的美景。

(二)新课导入1.学生自读《登鹳雀楼》,注意朗读节奏和韵律。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3.学生讨论: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什么感受?(三)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

(四)课后作业1.背诵《登鹳雀楼》。

2.家长签字确认。

第二课时:《望庐山瀑布》(一)复习导入1.复习《登鹳雀楼》的内容,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瀑布诗句,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二)新课导入1.学生自读《望庐山瀑布》,注意朗读节奏和韵律。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3.学生讨论: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什么感受?(三)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等。

(四)课后作业1.背诵《望庐山瀑布》。

2.家长签字确认。

第三课时:《题临安邸》(一)复习导入1.复习《望庐山瀑布》的内容,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邸宅诗句,如“临安春梦寻无觅,处士生涯自可嘉”。

(二)新课导入1.学生自读《题临安邸》,注意朗读节奏和韵律。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3.学生讨论: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什么感受?(三)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诗词三首古代诗词,是中国古典艺术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其中许多流传千古的名句,千百年来为世人传诵。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词三首》,去感受古典诗词独特的魅力,品析古代诗人留给我们的精神美餐。

1.了解三首诗词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

2.品味字句,研读赏析,领会诗词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及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3.培养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丰富文化积累,提升文化素养。

第一课时行路难(其一)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新课导入读诗,感受灿烂的文化;读诗,走进诗人的灵魂。

让我们共同品味!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金樽.(zūn) 投箸.(zhù) 歧.路(qí)柯.(kē) 畔.(pàn) 暂.(zàn)2.作者链接(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

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他生活在盛唐时期,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

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

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静夜思》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2)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被贬为朗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

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枝词》(六)、《浪淘沙》(一)、《浪淘沙》(八)、《杨柳枝》(一)、《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其诗集有《刘宾客集》。

3.背景链接(1)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2)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

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4.文体常识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体裁之完整,技巧之纯熟,风格之遒劲,境界之高远,都达到了完美与辉煌,堪称中国传统诗歌之集大成者。

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种独立的重要的文学形式。

它原是配合隋唐“新声”(燕乐)而创作的歌词,直到晚唐五代才逐渐脱离按曲拍填词的束缚,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以格律诗的形式流传至今。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学习《行路难》(一)整体感知1.读准节奏。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读通诗意。

金樽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四周环顾,心里是多么茫然。

想渡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吕尚碧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在受汤之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二)文本探究1.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交流点拨】能充分反映作者内心情感的动作,主要在诗的前四句。

第一、二两句写的是美酒佳肴。

这样的美酒佳肴谁见了都会产生食欲,更何况是以饮酒出名的作者呢!但是作者却是端起酒杯又推开,拿起筷子又放下,拔出佩剑,举目四顾,使他感到一片茫然。

这“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交流点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不是写实。

这两句诗是承上句而来的。

当时作者的心情非常苦闷抑郁,自己受诏入京,有幸接近了皇帝,仕途渐现生机之时,却不能被皇帝继续任用,被“赐金放还”,遭受打击之大,无以复加。

他感到这处境犹如想渡黄河河道却被冰塞满,无法可渡;想登太行山而大雪封山,无路可登。

因而“冰塞川”“雪满山”有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万分。

3.诗人引用吕尚、伊尹的典故有什么用?【交流点拨】借吕尚、伊尹备受重用的典故,表达了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明君重用的愿望。

4.你认为“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好,还是鲍照的“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好?【交流点拨】李白的诗句更好。

因为“停杯投箸”比“对案”更具形象性,“心茫然”比“长叹息”更能深沉地表现出无所适从之感。

(当然,也可以有不同看法,但要言之有理。

)(三)名句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交流点拨】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

现在常用这两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抱负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信念。

(四)诗歌主旨本诗抒写了作者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愤激情绪;但仍盼有一天能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情调。

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整体感知1.读准节奏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读通诗意我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时光。

怀念旧友我徒然吟诵起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回到家乡才感到人事皆非。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万艘帆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已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章,我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二)文本探究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交流点拨】交代: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

心情:痛苦而又孤寂。

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交流点拨】特点:用典。

现状: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昔对比,恍如隔世。

心情: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不胜感慨。

3.颈联写的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交流点拨】原意是表达对现实的愤懑:“沉舟”与“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与“万木春”则比喻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

但这两句诗在客观上饱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充满了哲理,或可理解为诗人心胸豁达。

后人用此诗句,并不和刘诗原意契合,而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

4.结合诗题,说说尾联的用意。

【交流点拨】回应题目,点明酬谢之意,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虽遇挫折而意志不衰,积极乐观的思想境界。

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交流点拨】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四、板书设计五、拓展延伸爱国诗词积累。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宋·陆游《金错刀行》)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明·于谦《立春日感怀》)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清·谭嗣同《狱中题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魏·曹植《白马篇》)第二课时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新课导入“花好月圆人团聚”是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的美好时刻。

月亮的圆缺,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

明月与诗词天生结缘,明月激发诗兴,诗词随明月而发。

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咏月绝唱《水调歌头》。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琼.(qióng) 绮.(qǐ) 婵娟..(chán) (juān) 阙.(què)2.作者链接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3.背景链接《水调歌头》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备受折磨,被贬黄州。

写此词时,作者39岁,除政治不得意外,苏轼兄弟情谊深厚,他与苏辙在颍州分别后已有七年不见了,但无缘相会。

时值中秋,苏轼赋词怀之。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学习《水调歌头》(一)整体感知1.读准节奏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读通词意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从何时才有?手持酒杯来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月宫里美玉做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冷落、风寒。

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明月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时候才圆?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以来难以周全。

但愿离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月色的明媚皎然。

(二)文本探究1.词的上下两阕各主要写什么?两者的联系何在?【交流点拨】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有何深意?【交流点拨】我想驾着风回到天上去,又怕那美玉建成的宫殿,高高在上,让人经受不住那份清寒。

这句话反映了词人对天上生活的向往,政治上的失意让他产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但他又顾虑“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作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也是针对政治遭遇而言,想回到朝廷中去,但是又怕党争激烈,难以容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