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服务化的模式选择与对策研究
制造业服务化的转型与实践
制造业服务化的转型与实践第一章:制造业服务化的概念和意义制造业服务化是一种新型的产业发展趋势,其主要特征是将制造业产品和服务相结合,通过提供定制化、个性化、差异化、精细化的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市场竞争力。
制造业服务化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首先,制造业服务化是提高企业附加值的有效途径。
在传统的制造业中,企业通常依靠技术创新、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来提高利润。
但是,在制造业服务化中,企业不仅仅提供产品,还提供定制化的服务,这些服务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附加值和利润。
其次,制造业服务化是满足客户需求的重要手段。
在今天经济日益全球化和市场竞争加剧的环境下,客户对于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来满足客户需求,企业才能在市场上立足。
第二章: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趋势制造业服务化是一种全球性的产业趋势,各国都在积极推动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
这种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个性化需求的增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对于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也促使制造业不断转型升级,提供更具有个性化的服务。
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制造业的生产和服务模式,使制造业产品和服务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协同化。
三、环境保护趋势的加强。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各国都在加强环保法规和标准。
制造业服务化将为企业提供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通过提供绿色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对于环保的需求。
第三章:制造业服务化的实践随着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积极探索和实践制造业服务化的转型。
以下介绍几个典型的案例:一、GE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GE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的制造业巨头,近年来推动数字化转型,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到了产品、工艺和服务中。
比如,GE公司开发了一套名为“预测维护”的技术,通过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来预测设备故障,提前进行维护,减少停机时间和维修成本。
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路径研究
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路径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制造业企业正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满足客户需求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开始进行服务化转型。
本文将围绕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的路径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制造业企业应从产品到服务的转变。
传统的制造业企业主要关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但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仅仅依靠产品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因此,制造业企业应积极开展产品的升级,将产品和服务相结合,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同时,制造业企业还可以提供售后服务、技术支持等增值服务,通过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来增加客户粘性和满意度。
其次,制造业企业应通过数字化转型来支持服务化转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制造业企业可以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来实现设备互联和数据共享,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数字化服务系统,制造业企业可以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和个性化定制,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再次,制造业企业应加强人才培养和组织变革。
服务化转型需要企业拥有一支具备服务意识和技术能力的专业团队。
因此,制造业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引进相关人才,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和技能水平。
同时,企业还应进行组织变革,打破原有的部门壁垒,建立跨部门、跨职能的协作机制,加强内部沟通和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
此外,制造业企业应加强与其他服务机构的合作。
服务化转型需要企业具备丰富的服务资源和服务能力,但这些资源和能力并非所有企业都可以自己完全拥有。
因此,制造业企业可以与其他服务机构进行合作,在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实现快速转型。
合作的形式可以包括联盟组织、产业链协同等,通过与其他企业的合作来提升整个产业的服务水平。
最后,制造业企业应关注客户体验和反馈。
服务化转型的核心是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因此,制造业企业应定期开展客户满意度调研,收集客户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改进自身的服务。
制造业服务化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策略
制造业服务化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策略制造业服务化是未来的趋势,它将改变我们对传统制造业的认识。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制造业逐渐走上了一条转型升级的道路。
制造业服务化的兴起不仅给制造企业的盈利模式带来了新的思路,也给服务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制造业服务化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策略。
一、制造业服务化的市场前景制造业服务化的本质是将制造业产出的产品与服务相结合,形成以服务为主导的整体解决方案。
随着信息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的发展,制造业服务化市场正在迅速扩大。
据统计,全球制造业服务市场规模已经突破2万亿美元。
而且,未来几年内,这一市场的增长速度将继续加快,产值将达到3万亿美元以上。
1.增强智能化装备的普及程度随着全球制造业的普及和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工业自动化将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
无论是生产过程的自动化还是生产环节的全程掌控,都离不开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的信息化技术。
因此,制造业服务化将成为工业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2.增强服务创新的优势传统制造业,仅靠花样品牌、低价的优势已经无法吸引消费者。
而制造业服务化则可以借助服务的创新来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增加品牌价值和消费者认可度。
例如,为汽车购买者提供不同于传统售后服务、从社区到门店、从维护到保障、从疏通到场景化的驾驶套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树立品牌形象,还可以为汽车企业创造更多的收益。
3.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给制造业产品加上服务的创新模式,可以让企业从不断降价的低价竞争状态中脱颖而出,实现全方位的产品差异化。
凭借先进的信息技术,制造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打造智慧工厂,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和降低用工成本。
二、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策略制造业服务化被认为是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那么,在如何实现制造业服务化的过程中,制造企业应该采取哪些策略呢?1.整合供应链制造业服务化需要健全的物流和供应链支撑。
制造企业应该把握市场需求,明确产业链条的竞争环节,并聚焦于细分领域,从而协同整合更多上下游企业,分享生产资源和管理经验,进而形成适应新经济环境的精细化供应链。
中国制造业服务化行业市场策略
中国制造业服务化行业市场策略概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经济的变革,制造业正呈现出服务化的趋势。
制造业服务化是指制造企业不仅提供产品,还提供与产品相关的增值服务,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本文将探讨中国制造业服务化行业市场策略,并提出一些实施建议。
市场分析制造业服务化市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个性化需求增加:消费者对于产品个性化的需求不断增加,需要制造企业提供定制化的服务。
2. 市场竞争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涉足制造业服务化市场,竞争压力日益增大。
3. 技术创新驱动:制造业服务化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如物联网、人工智能等。
市场策略在制造业服务化市场中,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以获取竞争优势:1. 产品定制化制造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加大对产品的定制化程度。
通过与客户的深入沟通,了解其具体需求,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客户黏性。
2. 增值服务制造企业可以提供与产品相关的增值服务,如安装、维修、培训等。
通过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满足客户的全生命周期需求,从而提高客户忠诚度,增加利润。
3. 技术创新制造业服务化需要借助技术手段来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制造企业应积极采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智能化运作。
通过技术创新,提供更加高效的产品配送、售后服务等,提升竞争力。
4. 合作伙伴关系制造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互补优势,共同开拓市场。
合作伙伴关系可以提供更全面的服务,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5. 市场营销策略制造企业应制定针对制造业服务化市场的营销策略。
通过市场调研,了解目标客户的需求和偏好,进行精准定位并制定相应的营销计划。
同时,通过有效的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实施建议在实施中国制造业服务化行业市场策略时,企业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1. 创造产品差异化: 不断寻找产品的差异化和特色之处,以吸引更多的客户。
我国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分析与研究
GA O We n — q u n
( S c h o o l o f E c o n o my ,F u j i a n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 F u z h o u ,F u j i a n 3 5 0 0 0 0 , Ch i n a)
Ab s t r a c t: S e r vi t i z a t i o n i s ma i n d i r e c t i o n o f t r a ns f or ma t i on a nd up gr a d e o f man uf a c t ur i ng i nd us — t r y. Thr ou gh a na l y z i ng p r om o t i o n of s e r vi c e t r a ns f o r ma t i o n o f ma n uf a c t ur i ng i n du s t r y i n o ur c oun t r y,t hi s p a pe r d e f i ne s t h e c on no t a t i on o f s e r v i t i z a t i on of ma nuf a c t ur i n g i n du s t r y a n d e x— pl a i ns t he c on t e n t a nd pe r f or ma nc e of i t . Fr o m a s pe c t s o f i ndu s t r i a l s t r uc t u r e a nd de ve l op me n t p a t t e r ns ,t h i s pa pe r a na l y z e s di f f i c ul t i e s a nd c ha l l e ng e s i n s e r vi c e t r a ns f o r ma t i on o f ma nuf a e t ur —
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发展策略研究报告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而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发展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第一,提出问题: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为何重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需求变化,传统的制造业已经逐渐遇到瓶颈。
制造业服务化转型通过将产品和服务相结合,为客户提供更加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可以提高制造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第二,分析挑战:制造业服务化转型面临哪些挑战?制造业服务化转型需要面对诸多挑战,如产品设计能力不足、服务人才匮乏、信息技术应用不足等。
此外,制造业转型还涉及到组织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变革,需要克服各种困难。
第三,案例分析:国内外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经典案例通过分析国内外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经典案例,可以借鉴成功的经验。
例如,德国的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模式以“工业4.0”为核心,将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与制造业相结合,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
第四,推动因素: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推动因素有哪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推动因素主要包括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制造业向服务化方向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也是推动制造业转型的重要动力;同时,技术进步为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可能性。
第五,战略规划: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发展的战略规划路径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发展的战略规划路径包括多个方面。
首先,制造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的研发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设计和服务能力;其次,加强数字化转型,借助信息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还要注重人力资源的培养和管理,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第六,人才培养:制造业服务化转型需要哪些人才?制造业服务化转型需要具备多方面能力的人才。
除了技术、管理、市场等专业人才外,还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跨界合作能力的人才。
此外,培养工匠精神和服务意识也是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重要方向。
第七,合作模式: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合作模式制造业服务化转型需要不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
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策略与路径研究
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策略与路径研究制造业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然而, 随着信息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等新技术的出现,服务经济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竞争优势。
制造业需要服务化转型,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因此,本文将从制造业服务化的角度出发,探讨制造业服务化的现状、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策略与路径。
一、制造业服务化的现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市场和客户的需求不断变化,制造业服务化的转型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下,制造业面临着相当多的服务化问题:1. 市场需求多元化:现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需求也变得多元化,不再是只关注功能和质量,而是更注重客户服务和体验,如售后服务、配件供应、故障排查等。
2. 消费者对品牌服务的需求增加: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更加注重品牌的服务质量,且这种需求变得越来越复杂化、高端化,企业应该考虑如何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满足消费者独有的需求。
3. 服务体系越来越复杂:前期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以及后期的支持要求,全都需要制造企业更加广泛和细致的服务。
4. 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规模化等趋势:随着信息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普及和快速发展,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和规模化的服务成为服务升级的方向和趋势。
二、制造业服务化的问题尽管制造业服务化有许多机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以下是一些制造业服务化的问题:1. 服务人员能力问题:服务人员能力、专业技能水平和服务态度直接影响到客户满意度和品牌口碑,企业需要加强培训和服务技能的提升。
2. 供应链服务问题:由于市场前期售前、售中以及售后服务都很关键,服务的粘性提高,因此在上下游的服务供应链上,代理商、配件供应商和服务公司的配合度和合作关系很重要。
3. 跨领域服务问题:服务质量标准和服务周期等往往在服务标准、技术咨询、售后维护等业务领域分布广泛,要打通全部的产业链,协调企业内部的相关部门和外部的服务商,才能提供全面、高效的服务。
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研究与实践
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研究与实践制造业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并且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制造业正在经历着一次巨大的转型与创新,即从制造型向服务型转变。
此次转型旨在打造一个更加高效、智能和环保的制造业体系,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一、制造业服务化的定义制造业服务化是指通过技术创新与实践,将制造业过程中的所有环节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整体服务体系。
这个体系将包括制造、运输、产品售后服务、供应链管理等方面,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更多样化的产品选择。
二、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必要性1.提升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通过制造业服务化的转型,企业可以整合生产、营销、售后服务、供应链等方面的资源,实现企业生产力和效益的提升,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
2.适应用户个性化需求用户需求的巨大多样性已经成为当今的现实,制造公司需要通过服务的形式与客户进行沟通,全面了解客户的需求,并建立一个灵活的生产体系,以快速响应和适应客户需求。
3.服务化经济的发展服务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服务业已经过度发展并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
借助服务化经济发展的趋势,制造业可以构筑自身的竞争优势。
三、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实践1.构建智能制造平台通过集成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企业可以实现整个生产链的智能化管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生产成本。
同时,通过构建智能制造平台,企业可以更好地配合供应链的需求,提供客户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2.推进供应链协同提高供应链的协同能力,是实现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核心要素之一。
制造企业需要通过制定合理的供应链协同模式,优化供应链流程,从而适应不同产品、不同市场需求的生产要求。
3.加强售前售后服务制造企业通过服务化转型,需要真正进入服务领域,推出更多的售前和售后服务。
售前服务主要包括技术咨询、解读客户需求和产品推荐等,而售后服务则是指设立服务中心和售后技术支持等,以及定期回访,并解决所涉及到的产品质量及技术问题等。
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的策略
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的策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竞争加剧,制造业企业正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新的市场环境,许多制造业企业开始进行服务化转型。
本文将探讨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的策略,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了解市场需求制造业企业在进行服务化转型之前,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市场需求。
随着消费者对个性化需求的追求,传统的产品生产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因此,制造业企业应该通过市场调研等方式,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及其变化趋势。
二、提供增值服务服务化转型的重点是提供增值服务。
制造业企业可以通过提供售后服务、技术支持、培训等方式,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价值。
例如,企业可以为产品提供定期维护保养服务,以延长产品寿命;同时,还可以通过技术支持帮助客户解决在使用产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这些增值服务可以帮助企业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忠诚度。
三、建立服务团队为了进行服务化转型,制造业企业需要建立专业的服务团队。
这个团队应该由具有相关技能和知识的专业人员组成,能够及时响应客户的需求,并提供专业的服务。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培训和学习的方式,提高服务团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四、优化供应链管理在服务化转型过程中,制造业企业还需要优化供应链管理。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主要关注产品的生产和物流环节,而服务化转型则要求企业在供应链中增加服务环节。
企业可以与供应商、分销商和服务提供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协同工作,共同提供更好的服务。
五、借助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企业可以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手段,优化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提高服务效率和响应速度。
同时,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与客户的即时沟通和反馈,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及时作出调整和改进。
六、与合作伙伴合作制造业企业在进行服务化转型时,也可以与合作伙伴合作,共同发展。
企业可以与服务商、研发机构、大学等建立合作关系,共享资源、扩大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此外,企业还可以加强与客户的合作,了解其需求,优化产品设计和服务模式。
服务型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议研究
服务型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议研究服务型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及建议研究研究问题及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制造业正经历着转型与升级的时期。
服务型制造业作为新兴行业,其具有将服务与制造相结合的特点,有望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然而,目前服务型制造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人才短缺、市场需求不稳定等问题。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服务型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关建议。
研究方案方法:本研究采用综合性研究方法,结合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等手段,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
首先,通过文献分析,对服务型制造业的概念、范畴和相关理论进行综述和总结,以建立研究的理论框架。
同时,对国内外服务型制造业的发展情况和趋势进行梳理,为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其次,通过实地调研,选取若干服务型制造企业作为研究样本,深入了解他们的发展现状、技术创新能力、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情况。
并对服务型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和市场需求进行调研,了解其在供应链协同、市场预测和客户满意度方面的表现。
然后,采用统计方法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进行数据筛选、数据处理和数据模型建立。
通过对企业样本的关键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揭示服务型制造企业的发展趋势和关键影响因素。
同时,利用定量数据分析方法,研究服务型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需求的相关关系。
最后,通过对以上结果的归纳总结和讨论,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结论部分将对研究问题进行回答,并对未来的服务型制造业发展进行预测。
建议部分将重点围绕技术创新、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建议,以促进服务型制造业的健康发展。
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通过对实地调研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模型建立,得出了一系列结果。
首先,发现服务型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较低,存在着技术落后和创新困难的问题。
其次,服务型制造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够成熟,缺乏高素质人才的供给。
此外,市场需求的不稳定性也对服务型制造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困扰。
制造业服务化提升的路径和对策研究
制造业服务化提升的路径和对策研究作者:姚忠伟来源:《今日财富》2017年第21期制造业服务化提升是目前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
制造业服务化提升有基于产品效能提升的增值服务、基于产品交易便捷的增值服务、基于产品整合的增值服务和基于产品的服务到基于需求的服务四大路径。
要加快提升我国制造业服务化的水平,必须树立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理念,增强制造企业核心优势,加大制造企业服务投入,提升产业组织形式,加强政策、资金、知识产权保障。
《中国制造2025》要求我国制造强国建设向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总方向迈进,其中,制造业服务化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中国制造2025》指出,要“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发展,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 2016年7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家发改委和中国工程院共同发布《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提出到2018年基本实现与制造强国战略进程相适应的服务型制造发展格局。
由此可见,制造业服务化提升是目前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
一、制造业服务化概念的界定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已经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是推动全球产业升级的主要驱动力量。
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呈现出融合互动、相互依存的共生态势,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由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由制造化向服务化、现代化的生产体系转型。
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表现为制造业服务化与服务业制造化两种趋势。
制造业服务化是指企业从产业链的制造环节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通过提高服务在制造业价值链中所占比重,从而提升产业附加值和品牌效益的行为。
相关资料表明,在发达的制造业市场上,产品生产所创造的价值仅占总价值的1/3左右,而基于产品的服务所创造的价值占到了2/3。
制造业服务化包括投入服务化和产出服务化两个方面,由此给制造企业带来三方面的改变:首先,服务环节在制造业价值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制造业企业服务化实现路径研究
制造业企业服务化实现路径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制造业企业服务化实现的路径。
首先介绍了服务化的概念和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化发展背景。
随后分析了企业服务化实现的必要性和难点,进而提出了从战略、组织、流程等方面出发顺序实现服务化的路径。
最后,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该路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路径、战略、组织、流程正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消费升级,制造业企业面临着更多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背景下,服务化成为制造业企业提升竞争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探讨制造业企业服务化实现的路径,帮助企业更好地转型升级。
二、服务化概述及制造业企业服务化发展背景服务化是指企业将以产品为核心的制造能力与以服务为核心的服务能力结合起来,为客户提供更多、更综合的服务。
制造业企业服务化是指制造业企业依托产品、通过服务的方式,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
当前,服务化已经成为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选择,可以帮助企业提高附加值、增强竞争力。
三、制造业企业服务化实现的必要性和难点制造业企业服务化的必要性在于,服务可以为企业增加附加值,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然而,制造业企业服务化实现也面临一系列难点,如组织架构不适应、人员素质不够高、流程不规范等。
四、制造业企业服务化实现的路径为了顺利实现制造业企业服务化,企业可以从战略、组织、流程等方面出发,逐步进行服务化转型升级。
具体路径如下:(一)确定企业服务化发展战略。
企业要对自身的产品、客户、服务能力等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服务化发展战略和产品结构调整方案。
(二)建立服务型组织架构。
企业要建立服务型组织架构,强化服务意识,培育服务型文化,招聘和培养服务型人才。
(三)规范服务流程。
企业要制定服务标准和服务流程,引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服务管理系统,实现服务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四)推广服务品牌。
企业要加强品牌建设和品牌推广,提高服务品牌的知名度和认知度。
制造业服务化的现状、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制造业服务化的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别与联系
生产性服务最初作为制造业的附属产品存在于制造业当中。但随着全球化分 工的加深,产业内分工转化为产品内分工,生产环节逐渐增多,生产性服务业渐 渐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并且分离出来的生产性服务经过一段独立的自我发展时 间,逐渐发展壮大形成了生产性服务业。主要目的是链接二、三产业。
劳动密集型制造业 资本密集型制造业 技术密集型制造业
劳动技术密集型制造业 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
同 时 , 佛山制造业目前还是以低附加值的劳动 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处于 “微笑曲线”的下端。
佛山制造业的现状分析
佛山制造业的贡献率呈现下降趋势,服务业的贡献率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制造业
服务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是服务业的增加值的增速过慢,甚至有下降趋势。
吉尔尼(Giarini)曾指出:“我们所购买的产品,无论是汽车还是地毯,纯粹的制造成本
绝对不会超过 20%。”可见产品的利润大部分来自于服务。
2008-2018年佛山第二、三产业贡献率
12000.00 10000.00
8000.00 6000.00 4000.00 2000.00
0.00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 (五)完善制造业服务化的财税政策和金融支持
佛山目前制造业服务化正处于发展初期,服务在制造的环节中发挥的范围小。 为此,必须加强财政支持,通过专项资金以奖励补贴、退税等方式重点扶持相关 领域,特别是研发设计、电子商务、金融租赁等方面。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 金融支持,加快金融产品创新以适应制造业服务化过程的新的商业模式,如合同 能源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建立一个利于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金融体系。
制造业服务化创新模式研究
现代商贸工业制造业服务化创新模式研究闵志慧何艳敏(重庆理工大学,重庆400054)摘要:制造业服务化是全球性的发展趋势,也是企业谋求向价值链两端发展、获取最大利润的必由之道。
20世纪以来,国外发达国家开始逐步实现从“工业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变。
相比之下,我国大部分地区制造业服务化程度较低,发展模式创新不足问题依旧存在。
本文基于已有制造业服务化相关研究,以Cimpress.陕鼓、上海建工等知名企业为例,将其在服务化转型过程中采取的不同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并结合以往研究构建出制造企业服务化进程的三阶段模式演变,以期对我国制造业服务化模式的进一步创新有所借鉴意义。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模式选择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21.07.0020引言20世纪80年代,在全球经济放缓、资源环境约束等新常态下,通用电气.IBM等国外先进制造企业由“以生产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率先走上服务化转型的道路,实现了传统制造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的延伸。
此背景下,我国作为“世界工厂”,传统“高能源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严重制约着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亟需战略转型以增强核心竞争力,而制造业服务化则是实现制造业企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的必由之径。
“服务化"一词最早由Vandermerwe和Rada提出,指“企业凭借提供以顾客为中心的产品、服务、知识及自我服务的'集成包'以达到为企业核心产品增值的目的”。
胡查平、汪涛指出,服务化可以使传统的制造企业焕发生机。
国内学者分别对海尔、陕鼓以及广电运通等制造企业转型过程进行研究,指出服务化实践有效提升了企业绩效及市场竞争力。
此外,2015年5月,《中国制造2025»提出“中国应加快制造业与服务的协同发展,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为制造业转型指明道路。
但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并不是企业随心所欲的经济行为,而是需要依据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来选择与其自身需要相匹配的转型模式才能帮助企业在市场大环境中建立新的竞争优势。
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研究
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研究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制造业的生产力和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但是这并不代表制造业的未来会时刻处于优势。
相反,随着全球经济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服务经济,制造业必须适应未来的趋势,并将重心从生产转向提供服务。
服务化转型是制造业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制造业的服务化转型不仅是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也是为了增加新的利润来源。
在过去,制造业管理和运作主要依赖物理资产,如工厂、办公室和设备。
然而,向服务产业转型可以让制造企业打造强大的服务品牌,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达到更高的盈利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服务化营销制造企业首先需要意识到,他们也可以通过提供服务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这就要求企业从传统的产品营销向服务化营销转变。
只有实现了产品与服务的有机结合,制造企业才能为客户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服务体验,提高产品竞争力。
2. 客户关系管理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核心是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不断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企业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客户反馈,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偏好,进而为客户提供更符合个性化需求的服务。
这样一来,企业还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推动业务发展。
3. 服务型扩张在服务化转型的过程中,服务型扩张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这意味着制造企业需要不断扩展和改进自己的服务产品线,从而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
随着服务型扩张的深入,企业还要探索新的营销方式、渠道管理;整合现有资源,加强业务拓展和业务转型。
4. 成本效益控制在转型期,制造企业需要重视成本效益控制。
如果想成为服务领导者,企业需要对每个业务流程进行分析,评估成本效益,关注效益。
此外,企业还需要寻找降低成本的方法,并将此作为企业运营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通过合理的成本控制,企业的服务产品能够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从而增加收入。
对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未来展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不仅可以提升现有企业的产能使用率,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为企业带来新的商业机会。
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实践与困境
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实践与困境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制造业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经济支柱。
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科技进步和品牌竞争加剧,制造业越来越需要转型升级,而其中一个关键的方向便是服务化转型。
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升竞争力和降低成本,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一、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实践1. 品牌建设:服务化转型要求企业重视品牌建设,并构建起品牌形象和用户体验。
举例来说,一些汽车制造企业可以在汽车售后服务上加大力度,提供更好的服务方便客户。
2. 制造数据化:制造业服务化转型需要将生产过程和客户需求进行融合,通过数据化的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务质量。
3. 升级服务品质:服务可以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比如说,一些高端制造企业将生产与服务的结合点放在提供客户售前、售后和技术咨询方面,提供卓越的服务体验。
4. 拓展服务领域:许多制造企业正在将您的服务领域扩展到教育、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通过创新技术和服务模式,加强企业服务化能力,提供更多高品质服务。
5. 专注客户需求:企业需要建立客户导向的服务管理体系,重视服务过程中的客户反馈,通过不断改进服务和产品,满足客户期望,增强客户粘性。
二、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困境1. 基础设施不完善:制造业企业在转型服务化时需要大量依赖基础设施,如互联网和物联网,然而许多地区的基础设施还未完善,因此给企业制造业转型服务化带来了困难。
2. 人才缺失:转型服务化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现阶段尤其是工业设计、软件工程等领域人才紧缺,给企业招揽和培养人才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3. 政策支持不足:虽然各地政府和产业园区纷纷推行“互联网+”、“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新产业政策,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企业服务化转型面临的制度上的障碍和现实的操作难题仍然比较多。
4. 传统观念阻碍:一些企业仍过分注重“制造”和“出厂价值”,缺乏对服务价值和品牌建设的关注。
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模式探讨
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模式探讨一、引言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全球制造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制造企业不得不面对成本压力、研发能力不足、市场萎缩等挑战。
因此,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模式。
二、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背景制造业服务化是指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依托信息技术手段提供更为个性化、更为细致的服务,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目前,全球多国家和地区均已开始推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
其中,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在制造业服务化领域中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三、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现状目前,国内制造业服务化进展缓慢,普遍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
其中,最大的挑战之一是工业互联网不够成熟。
此外,制造业服务化还面临着人才流失、模式创新不够等问题。
四、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重要性制造业服务化通过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可以实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同时也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这是制造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五、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路径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中,可以采用"产品+服务"、"服务+产品"等多种模式。
此外,制造企业也需要建立完善的服务平台、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
六、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实践在国内,广汽集团、上海巨人、长安汽车等企业均已开始推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
他们在服务理念、服务模式、服务流程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果。
七、结语制造业服务化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提高制造企业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的重要手段。
各制造企业需要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不断尝试和探索,积极推进服务化发展。
我国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可行性分析
我国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可行性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制造业的传统模式已经逐渐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之一,其制造业的服务化转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我国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我国制造业具有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的制造业实力持续增强,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在一些传统领域,如汽车、机械制造等,我国的制造业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这为我国的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与此我国在信息技术、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也取得了不少成就,为制造业的服务化转型提供了前沿技术支持。
我国市场需求对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
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产品,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售后服务等方面。
这就给制造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从单一的产品制造向产品+服务的提供方式转变。
特别是在智能制造、定制化生产等领域,制造业的服务化转型将会受到市场的欢迎。
政策支持是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关键。
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制造业的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以支持制造业的服务化转型。
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支持企业建设互联网平台,鼓励企业开展定制化生产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将会极大地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进程。
人才是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重要保障。
制造业的服务化转型需要大量具备高技能的专业人才,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了解市场需求并能够快速响应等。
所以,加大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将会为制造业的服务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我国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阻碍。
首先是传统观念的阻碍。
生产导向、技术导向一直是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很多企业对于服务化转型的理念还存在一定的认知障碍。
需要加大知识普及和技术转移力度,让更多的企业能够接受并尝试服务化转型。
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模式研究
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模式研究摘要:在需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通过服务化转型,以各种形式为消费者提供服务,而非单一的产品,以谋求自己企业更长的生存与更好的发展。
文章以青岛海尔集团为例,分析其服务化转型以来的战略变化及为新战略目标实施的具体途径,进而分析促成海尔有效转型的条件,提出服务化转型有效实施的策略,以此为有服务化转型意向和正在转型中的制造企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海尔集团一、引言随着经济市场与科技高速发展,资源和环境变化,传统制造业低成本、高污染大批量制造产品的经营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消费者不再停留于对产品功用的基础性要求,转而追逐更高层次的服务体验;于是,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通过服务化转型,以各种形式为消费者提供服务,而非单一的产品,以谋求自己企业更长的生存与更好的发展。
服务化转型已经成为传统制造企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有效途径(冯晓,2016)。
自2009年来,青岛海尔集团以服务化转型为目标,开拓多种服务型业务,在不同领域实施不同战略,至今已卓有成效。
本文以海尔为例,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制造企业在服务化转型过程中选择的战略路径,以期对处于相似境况的企业转型提供参考。
二、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理论文献由于市场与客户需求的双重压力,向服务化转型成为制造型企业重新获得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一方面是企业从提供基于产品导向的服务向基于过程导向的服务转变,另一方面是核心企业与客户之间由交易型向关系型转变(Carlborg & Kindstrm,2014)。
1. 转型过程。
已有的研究根据服务的深入程度和多样化程度对服务化过程进行了分类,比如将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分为企业为客户提供产品,产品加部分附加服务,产品和集成服务三个阶段(Vandermerwe & Rada,1988)。
一些学者按照拓宽服务提升产品价值将服务化的过程分为嵌入服务、拓展服务、客户相关服务和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四个阶段(Wise & Baumgartner,199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制造业服务化的模式选择与对策研究服务化是微利时代制造企业培育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路径。
服务化不但需要在企业层面进行典型案例研究,更加需要在产业层面深入研究服务化的一般规律。
目前,中国制造业服务化面临转型主体服务化能力和动力普遍不高、服务化生态环境亟待改善等瓶颈制约。
为此,制造企业应结合产业产品特点、企业核心能力等来选择服务化方向和模式,并注重依托互联网推动服务模式创新;政府应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增强企业服务化转型的动力和能力、营造良好的服务化生态环境。
标签:制造业服务化;服务化模式;企业核心能力建设随着竞争的加剧,中国制造企业面临的转型升级压力日益增大,以服务化培育差异化竞争优势成为传统制造企业摆脱经营困境的现实选择。
同时,中国政府在产业层面和宏观层面也积极推动制造业服务化,早在2009年发布的《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就提出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2016年出台了《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等。
在市场需求和政策利好的双重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了服务化的实践探索,制造业服务化在中国已经呈现加速发展态势,服务性产出呈现多样化、高级化、外包化、虚拟化等特点,服务化浪潮即将带动中国制造业由产品时代走向服务时代。
服务化不但成为制造企业在微利时代提高制造效率、培育差异化竞争优势、拓展发展空间的可行路径,还是中国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建设制造强国的有效路径。
但是,中国制造业服务化理论研究与政策支持均落后于实践发展。
例如,学界对制造业服务化的内涵与外延仍然存在争论,对服务化的研究仍停留在对意义、趋势的描述以及对典型模式的总结阶段,对制造业服务化一般规律的研究较少,在政府层面缺乏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等等。
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实践中制造业服务化出现盲目、保守等问题。
因此,准确把握制造业服务化的内涵,深入研究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规律和存在的制约因素,对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国家经济结构转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对制造业服务化概念的再认识制造业服务化现象发端于实践,自从Vandermerwe和Rada在1988年首次提出服务化概念以来,制造业服务化迅速成为国内外研究的一个热点。
目前,中国学者和政府经常引用”制造业服务化”这一概念,但是,学界对“制造业服务化”内涵及外延的认识至今尚未达成一致意见,不利于对制造业服务化的研究走向深入,因此,有必要对制造业服务化概念进行重新认识。
1.目前学界对“制造业服务化”的几种诠释第一,微观角度。
Vandermerwe和Rada认为服务化(servitization)就是制造企业不再是仅仅提供物*基金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课题重点课题“河南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2016A003)。
刘仁庆,男,河南省科学院副研究员(郑州450002)。
品,而是以顾客为中心,提供更完整的“包”(包括物品、服务、支持、自我服务和知识),即制造企业业务服务化。
国外从微观视角研究制造企业服务化的学者还有很多,如White把服务化定义为制造商由物品提供者向服务提供者转变的一个动态变化过程。
目前,此类观点在中国被很多学者引用,影响很大。
第二,新業态或新制造模式角度。
Burger和Lester提出服务增强型制造业概念,认为制造业需要向服务增强型制造业转变。
相类似概念还有服务增强型制造、服务嵌入型制造、知识导向型制造、服务导向型制造、服务型制造、现代制造服务业等,相关研究基本上都是从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产生的新业态或制造新模式方面来研究制造业服务化问题。
第三,产业价值链角度。
郭怀英从产业价值链角度,把制造业服务化定义为服务在制造业价值链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的动态变化过程。
赵一婷和刘继国立足于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认为制造业服务化包含投入服务化和产出服务化。
简兆权和伍卓结合“微笑曲线”理论,提出制造业服务化包括沿着“微笑曲线”两端延伸的所有服务环节。
这些不同视角的诠释,说明理论界对制造业服务化的内涵、外延尚未达成统一意见,制造业服务化是制造企业的服务化,还是制造业的服务化,或仅仅是一种新的制造模式和产业业态?制造业服务化包不包括投入服务化?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探讨。
2.对制造业服务化内涵与外延的再认识笔者认为,制造业服务化首先应该是产业层面的一个概念,它是服务在产业价值链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并带动制造模式、产业形态和组织结构转变的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
在微观层面上,制造业服务化直接表现为制造企业服务化,它是企业为了培育竞争优势、获得服务增值、拓展发展空间等,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的过程。
在宏观层面上,制造业服务化则是推进经济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即经济服务化)的重要力量。
制造业服务化应重点从产业层面研究服务化的一般规律和存在的普遍问题等。
例如,根据各国制造业、各地区制造业、制造业各行业服务化的经验,归纳出服务化的发展动力、主要特征、模式路径、发展趋势等一般规律,对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服务化发展水平进行比较;针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制定支持性政策等。
从制造业服务化的外延看,制造业服务化涵盖价值链前端、中端和后端的所有服务活动,如客户需求调查、研发设计、库存、物流、人力资源管理、金融、法律、会计、信息服务、售后服务等,并且随着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制造业服务化还会出现新的服务业态。
不管是从产业还是从企业层面,服务化都应该研究投入服务化。
对企业而言,投入服务化是产出服务化的根基所在,没有服务要素投入所积累形成的研发设计、人才、管理、品牌等核心能力,向服务化转型就是一句空话,而且对是否要向客户提供某项具体服务业务,企业必须进行服务要素成本的核算。
对制造业整体而言,有些企业的服务性投入本来就是另外一些企业的服务性收入,一些服务活动甚至随着分工深化逐渐从制造业分离出来,在统计上归于第三产业,因此,进行服务化投入效率分析时必然要求研究投入服务化。
二、影响中国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制约因素近年来,中国制造业服务化呈现加速发展态势,转型主体迅速增多,服务内容出现多元化、高级化、信息化、外包化等特点,服务已经成为一些企业的利润增长点。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制造业服务化仍处于起步阶段,多数企业的服务业务尚未形成利润增长点,服务业比重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仍然较低,全球价值链的主导者仍然是占据高附加值服务环节的跨国公司。
中国制造业服务化转型面临以下多重制约。
1.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能力普遍不强中国制造业总体上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情况在短期内很难彻底改变,多数企业在技术、管理、品牌、营销、人才等方面尚未形成核心能力,直接影响企业服务化转型的程度和效果。
例如,多数企业科技研发投入不高,没有掌握行业核心关键技术,难于提供技术服务和总集成服务。
制造业服务化涉及制造、通信、信息技术、服务、管理等多学科技术和知识,需要一大批既懂制造又懂信息化管理和服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企业在以产品生产为核心的经营模式下,人才培育模式单一,缺乏复合型人才成长的土壤,导致制造业服务化缺乏人才支撑。
服务化也是企业资源与生产要素重新分配的过程,是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现代管理理念实现组织再造的过程,中国多数企业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知识,资源整合能力不强,对服务化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缺乏应对能力。
2.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动力普遍不足服务化对多数制造企业来说仍然是新事物,这些企业对服务化新业态、新模式、新业务目标市场需求情况以及现有的支持政策缺乏了解,即使有转型的需要,也很难找到合适的模式路径,因而对服务化缺乏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导致服务化方向盲目、服务化模式单一和服务化照搬经验等问题。
而企业服务化转型不但短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渠道建设、信息化实施、技术研发、人才培育等,服务业务还面临市场风险、财务风险、企业组织变革风险等,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企业对服务化的保守和观望。
目前,中国多数制造企业的服务化模式单一、层次较低,大多数企业把采用电子商务进行产品销售当作服务化的主要模式,服务内容仍然主要是产品售后服务的延伸,真正通过服务创新成为利润增长点的成功企业不多。
3.制造业服务化生态环境亟待改善良好的服务化生态不但能够激发制造企业服务化的内在动力,还能够给企业利用外部各种资源提升服务化转型能力创造条件。
近几年,中国在降低服務业门槛、服务业增值税改革等方面做出了一定努力,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条块分割的行业管理体制、政策支持的缺失、服务化需要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发展滞后等也说明中国制造业服务化的生态环境亟待改善。
首先,条块分割的行业管理体制难以适应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加速渗透,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业制造化呈现相向发展的新特点,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特征。
但是,中国条块分割的行业管理体制决定了行业监管以及产业规划、产业政策制定中的“各自为政”,即使规划体系和政策体系在顶层设计时体现了产业融合发展的理念,规划和政策也由于部门相互推诿存在难于落实的现象。
其次,服务化政策支持体系缺失,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重制造业,轻服务业”的现象仍未彻底改变。
长期以来,中国注重工业发展,各种优惠政策的制定也主要围绕着制造业,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目标往往是制造业的大项目。
目前,政策倾斜对服务化造成的负面影响仍然存在。
如服务企业在科技创新扶持、政府采购等方面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服务行业“轻资产”的特点决定了服务企业获得银行中长期贷款相对困难;服务业用地价格高于工业用地价格等。
虽然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制造业服务化的重要性,但是服务型制造在中国被正式提出不过三年的时间,相关支持政策还比较零散。
由于政策制定者对制造业服务化的内涵尚未达成一致认识,对制造业服务化的一般规律缺乏研究,对各行业、各地区服务化的特点和特殊制约因素把握不全面,系统的服务化支持政策短期内还难以出台。
三、制造业服务化的典型模式及案例分析根据服务种类研究制造业服务化的典型模式,分别分析其发展动力、产业适用性、增值特点以及互联网背景下的模式创新,并举出典型案例,可以为制造业服务化提供经验借鉴。
1.个性化定制模式随着同质化产品竞争的加剧以及消费理念的变革,个性化需求成为家电、家居、服装、汽车等消费品产业的发展趋势,消费者正成为生产的真正决策者和参与者。
企业如果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融入到产品设计中,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产品,将可能增加品牌附加值和客户的品牌忠诚度,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辟新蓝海,实现服务增值。
互联网用户的增多,给制造企业借助于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化解个性化与规模化之间的矛盾,实现客户个性化需求与规模化生产制造、智能化管理的无缝对接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