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环境(复习用)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32讲 人与环境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32讲 人与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1576510e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0b.png)
训练12.(2021湖南高考真题)有研究报道,某地区近40年内森林脊椎动物种群数 量减少了80.9%。该时段内,农业和城镇建设用地不断增加,挤占和蚕食自然生态 空间,致使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程度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D) A.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高时,可为动物提供多样的栖息地和食物 B.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C.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禁止一切森林砍伐和野生动物捕获的活动 D.农业和城镇建设需遵循自然、经济、社会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训练8.(2021年河北卷)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富,鸟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者对某湿 地生态系统不同退化阶段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注:生物多样性指数反映生物多样性水平
A.严重退化湿地中的鼠类吸引部分猛禽使得食物网结构最为复杂 B.因湿地退化食物不足,鸟类死亡率增加导致丰富度降低 C.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是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湿地退化对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影响最大
第9单元 第32讲 人与环境
素养目标
1.生态足迹
一、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产资源 土地及水域的面积
越多
生态和环境
生活方式
2.人口增长
(1)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人口的持续增长,给 生态环境 带来越
来越大的压力。
(2)我国人口现状
①在计划生育等基本国策的调控下,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得到了有效
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
(4)措施:正确处理 环境保护 与 经济发展 的关系,践行
经济、社会和生态
相互协调的 可持续发展
理念。
(5)我国政府的观点和做法
我国政府倡导 生态文明 建设,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
人口与环境 高考地理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
![人口与环境 高考地理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35037d54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64.png)
易错题【02】不会分析人口分布与迁移的原因
【要点明晰】
生态移民指原居住在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 境严重破坏地区、生 态脆弱区以及自然环 境条件恶劣、基本不 具备人类生存条件的 地区的人口, 搬离原 来的居住地, 在另外 的地方定居并重建家 园的人口迁移。
变式 训练
易错题【02】不会分析人口分布与迁移的原因
高考一轮复习
人口与环境
不会描述人口现状
易 错
不会分析人口分布与迁移的原因
题 理不清经济发展与人口之间的关系
人口统计图怎么读?
易错题【01】不会描述人口现状
易错题【01】不会描述人口现状
0.2人/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 2人/平方千米
稀
稠
疏
密
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人/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
时间
F村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1992年市场经济
从收入来 1990年以前
看,这个 村子经济 对外依存
1991~1997年 1998~2009年
度非常高, 2010年至今
木材、木柴、木炭等 茶叶、笋干、山核桃等 观光旅游型农家乐 休闲养老旅游服务
体制确立。在党 的政策指导下, 发展有序的市场 经济;走共同富 裕的道路
易错题【02】不会分析人口分布与迁移的原因
生态移民:自然环境恶化导致人口搬离, 在另外的地方重建家园的人口迁移。
过度放牧导致那 曲草原退化。生 态移民,让草原 植被自然恢复。
易错 典题
易错题【02】不会分析人口分布与迁移的原因
俄罗斯是全球人口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较 严重影响。2007年,俄罗斯政府推出了“母亲基金”(为生育第二个和更 多孩子的俄罗斯家庭提供补贴)项目。截至2021年1月1日,俄罗斯的常住 人口为1.4624亿人,比2020年1月1日的数据(1.4675亿人)减少了51万人, 创下了自2005年以来的最大降幅。图示意2000~2020年俄罗斯总人口增减 情况。1.2010~2017年,俄罗斯人口变化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A.外来移民迁入 B.人口出生率提高 C.延迟退休政策 D.人口死亡率降低 2.2020年俄罗斯人口增长特点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表现在( ) A.养老产业快速发展 B.城镇化问题更突出 C.人口抚养负担增大 D.经济发展速度提高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复习用)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复习用)](https://img.taocdn.com/s3/m/1bdd1b7d31b765ce050814d5.png)
地理必修Ⅱ复习提纲第一章人口与环境1.1 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生物学规律、社会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人口政策)、自然灾害等。
但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人口增长模式:①“高高低”模式(原始型和传统型):为工业革命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人口增长模式。
它可分为(1)原始人口增长模式:基本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的自然增长率,它与原始社会时期,以采集、狩猎经济为主的极为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2)传统人口增长模式:基本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的自然增长率,它与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相适应。
(非洲少数国家属此类型)②“高低高”模式(过渡型):表现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
发达国家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属于此种人口增长模式。
从20世纪50年代起,这种模式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导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出现严重的人口问题。
③“低低低”模式(现代型):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三低”的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属此类型。
4、世界和我国人口增长状况及图示:世界人口增长状况: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在“高低高”的过渡模式,发达国家处在“低低低”的现代模式;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地区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集中分布区;中国人口增长状况: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有大幅下降,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过渡。
1.2 人口合理容量1、人口指数增长的含义:人口指数增长是指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这种人口增长现象被称为是“人口爆炸”,这种增长在开始时数量比较小,但很快会急剧膨胀,所以不可能长时期持续下去。
2、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人口发展需要消耗各种自然资源,世界人口急剧增长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而自然资源(土地、矿产、水、森林等资源)是有限的,对人口发展具有限制作用。
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单元人口与环境第12讲人口分布人口合理容量课件鲁教版
![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单元人口与环境第12讲人口分布人口合理容量课件鲁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8228fed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86.png)
【问题探究】 探究 1 简述陕西省人口的分布特征。[区域认知] 探究 2 分析关中平原人口密度相对较大的原因。[综合思维]
[提示] 1.人口分布不均;南北少,中部多;集中分布在渭河平原(关中平原) 地区。 2.自然因素:降水量较多,气候条件优越;有渭河流经,水源充足;地形 平坦。 社会经济因素:交通网络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基础设施完善;经济水平 较高。
人口合理容量
【命题情景】 中国新闻网报道,预计 2033 年前后,中国人口的总量高峰将保持在 15
亿左右;在较长一段时期,保持人口总和生育率在 1.8%左右。如果生育率 保持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的水平,现有总人口将超过 17 亿。那么中国人均 土地、水资源、森林、能源等都要比现在的人均拥有量降低 20%以上。
作用
自然因素 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是决定一个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_基__础__
社会经 经济发展水平、_生__活__水__平___和_产__业__结__构___等社会经济因素对一
济因素 个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大小起重要作用
对外开放 程度因素
在一个对外开放的地区,资源的互补性强,可大大_提__高__人口 合理容量;反之,在一个封闭的地区,由于某些重要资源_匮__乏__, 人口合理容量大大降低
(1)自然因素
影响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气候
主要通过_气__温__、降水等影响人口分布
地形
不同地形条件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进而影响着人口分布
水资源
稳定的_淡__水__水__源___是人类生活和生产基本的物质条 件,对人口分布影响很大
影响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土壤
不同土壤由于_自___然__肥__力__、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也 不同,进而影响到人口分布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二部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一讲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 湘教版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二部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一讲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 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446bc99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bf.png)
2.(2014·全国卷Ⅰ)右图显示某国移 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 化。读图,完成(1)~(2)题。
(1)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
A.1910~1930年
B.1930~1950年
国家
日本 美国 中国 刚果民主共和国
平均年龄中位数 44.9 37.2 34.8
17
(1)四个国家中 A.日本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 B.刚果民主共和国男性年轻人最多 C.日本比中国老龄人口多 D.美国人口平均年龄为37.2岁 (2)有关年龄中位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其变化只反映人口数量的变化 B.向上移动反映了人口老龄化的过程 C.年龄中位数随时间而减小 D.美国年龄中位数增加速度比中国快
(2)按照本预测,香港人口数量增长最多的时段是 ( )
A.2010 年~2020 年
B.2020 年~2030 年
C.2030 年~2040 年
D.2040 年~2050 年
解析:第(1)题,依据概念可知,总人口数量=65 岁以上老
年人数量/65 岁以上老年人比例,据图中数据可计算出①曲
线符合。第(2)题,在上题基础上,分析①曲线反映的人口
与劳动年龄(15~64 岁)人口数之 比。如图示意 1980~2030 年我国 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
趋势。读图回答(1)~(2)题。
(1)2015 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性别比例
B.医疗水平
C.教育程度
D.年龄结构
(2)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 年后可能出现 ( )
高三一轮复习:生态系统和人与环境 第3讲 人与环境
![高三一轮复习:生态系统和人与环境 第3讲 人与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5216752c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43.png)
(×)
(5)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是就地保护。
(√)
(6)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要禁止一切形式的开发和利用。 (×)
2.教材拾遗 (1)生物多样性分为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 样性三个层次。虎有东北虎、华南虎等多种类型,这属于 哪一层次的生物多样性?鹿等多种动物又属于哪一层次的 生物多样性? 提示: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 (2)对于濒危物种来说,就地保护是否一定是最有效的保护 措施?为什么? 提示:不一定,若其生存地未被破坏,则应就地保护;若 其生存地遭到破坏,则应进行易地保护。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3.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1)人类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和掠夺式利用是生物 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 ①人类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使得某些 物种的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 ②掠夺式利用包括过度采伐、滥捕乱猎,这是物种生存受 到威胁的重要原因。 (2)环境污染也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3)农业和林业品种的单一化会导致遗传多样性的丧失,以 及与之相应的经长期协同进化的物种消失。 (4)外来物种的盲目引入也会导致物种的灭绝,使生物多样 性丧失。
()
A.很多具有价值的野生动物灭绝或濒危的主要原因是人类
掠夺式开发利用野生生物资源,滥捕乱猎以及人类活动
所导致的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B.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必须持有狩猎证,并实行
年度猎捕量限额管理,一般是在种群数量超过 K 值或对
人和社会存在危害隐患时才会允许猎捕
C.国家禁止私自引入外来物种原因是外来物种可能会引起
C.水华发生时,水中含氧量降低的原因之一是藻类大量繁
殖,导致夜间呼吸作用增强,消耗了大量溶氧
D.水华发生时,水体生物大量死亡,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
(完整版)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
![(完整版)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411bf50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63.png)
(完整版)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人口转变(demography transition) :人口再生产模式的转变,由于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消长带来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呈现出一定规律性的转变过程。
孩子养育成本:微观人口经济学把孩子作为家庭的一种物品。
作为一种特殊的物品,孩子在社会、经济和心理方面对其父母及家庭表现出一定的作用,这就是孩子的价值所在。
或者P81孩子的积极价值表现:情感上的满足、经济上的贡献、对父母的激励、家庭的纽带和传承的载体。
孩子的消极价值表现:情感和心理的付出和损失、经济负担、机会损失、体力付出。
社会养老:P86适度人口:p94经济适度人口:p94人口质量:p97人口质量(population quality)是人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通常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制度下,人们所具备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劳动技能以及身体素质的水平,也就是说人口质量是与数量相对应的、反映人口质的规定性特征的总和。
PQLI指数:p100HDI指数:p101ASHA指数:p102“人口素质逆淘汰”现象:p104人力资本:p106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 ):指通过投资于教育、培训、健康以及迁移等方面形成于劳动者身上的非物质资本,即投资于人口质量产生的非物质资本称人力资本。
人口结构:p114 人口年龄金字塔:p117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Population ageing ):指在总人口的构成中,少儿人口比重和青壮年人口比重降低,而老年人口相应增加的动态过程。
通常当一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7%时,该人口就被称之为老年型人口,该国也相应地成为人口老化的国家。
P118城市化:p125过度城市化:p129逆城市化:p131自然资源:p171耗竭性资源:p171可再生资源:p172指资源本身在自然条件下可以通过繁殖、生长而实现自我更替的生物资源和其它一些具有动态自我更新特点的非生物资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二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讲人口迁移学案含解析鲁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二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讲人口迁移学案含解析鲁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88a5c7e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de.png)
第二讲人口迁移一、人口的迁移与流动(1)概念: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2)世界人口迁移的阶段划分及特点:阶段影响因素特点人类社会早期(原始社会)自然条件经常迁移流动古代农业社会土地开垦、逃避灾荒、战乱、宗教迫害等15~19世纪地理大发现、新航线开通与殖民主义扩张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由已开发地区向未开发地区迁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城市的出现,旅游业的兴起,政治避难,地区经济差异等永久性定居移民比例减少,迁移形式趋于多样化[名师注解]【记】人口迁移是指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一般具备三个条件:【注1】每年春节期间,我国大量的“民工流”不属于人口迁移。
“民工流”虽然在地理空间上发生了位置变动,但绝大多数人的居住地并没有发生“长期性”或永久性改变。
【注2】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
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3)国际难民与环境移民:2.人口流动(1)概念:因某种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2)主要形式:民工流和外籍劳工。
,二、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1.人口迁移的原因(1)最主要原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
(2)其他原因:地区间距离、国家政策、文化背景等。
2.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环境的影响:①迁出地: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
②迁入地:会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2)对社会经济的影响:①建立起一批以移民为主体的国家。
②促进了经济发展。
③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考点一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旨把握]1.主要因素:经济因素(表现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2.其他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地形、水和矿产资源等),有时自然灾害也会起作用。
(2)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婚姻家庭、宗教信仰等)。
(3)政治因素(国家政策、政治变革、战争等)。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题目选择-复习题目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题目选择-复习题目](https://img.taocdn.com/s3/m/649f32d9910ef12d2af9e740.png)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题目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理论基础包括生产力理论、_ _ 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2、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研究发展、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之间辩证关系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
3、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既涉及理工科的知识内容,还与文科紧密相关,这就使得该学科具有很强的。
4、低碳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低能耗、和低污染。
5、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和基础。
6、生产力三要素中的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分别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的人口、资源、具有逐一对应的关系。
7、马寅初指出因素是中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大、首要因素。
8、现代人口学的奠基人人口学的奠基人马尔萨斯是的人口学家、政治学家。
9、马寅初先生的人口思想为中国的政策的提出、制度、实施奠定了基础。
10、人口质量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制度下,人们所具备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以及水平。
10、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 )是指投资于产生的非物质资本。
人口质量11、依据人口的生物学特征划分,人口自然结构可以分为性别结构和结构。
12、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比例达7% 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13、人口波动就是人口数量在一定区域空间的变动,最显著地就是。
14、人口迁移的效应社会效应、区域效应、经济效应和效应。
15、在人口数量问题上,是发展中国家的困惑,人少是发达国家的忧愁。
16、调整一胎生育政策与继续实行国策是不相悖的。
17、始终是制约中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阻碍,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18、通过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和优化人口结构,使与经济社会更好的协调发展19、从理论上来说,稀缺性可以分成稀缺性和物质稀缺性。
20、通过有效地利用资源,能使稀缺性资源产生最大的经济方式或模式,被称为经济。
21、计划经济和是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手段。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学生用卷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学生用卷](https://img.taocdn.com/s3/m/e0420761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e5.png)
单元检测卷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政策因素、国防安全、个人偏好等社会因素也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据此完成下面四题。
1. 20世纪50年代初,国家在内陆山区建立了一些大型工业基地,其主要原因是()A. 经济发展的需求B. 优美环境的需要C. 国防安全的需要D. 节约土地的需要2.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回乡、回国投资建厂,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有()①国家政策因素②廉价土地因素③环境保护因素④个人情感因素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3.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采取限制东中部主要棉花产区棉纺织业发展的政策,并针对纺织业提出了“东锭西移”,引导棉纺织业向新疆等地发展。
其主要原因是()A. 新疆是优质棉花产地,西移可提升棉纺织品质量B. 新疆的土地价格便宜,可降低棉纺织工业的成本C. 运输棉花的成本很高,靠近原料产地以降低成本D. 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产业的升级换代4. 国家政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国家为企业提供()①廉价的土地②优惠的税收③丰富的资金④配套的基础设施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河北省地处京津周围地区,近年来,河北省各地级市人口流入差异较大。
图为2020年河北省11个地级市人口流入量分布图(单位:万人)。
据此完成下列题。
5. 张家口、承德和衡水三个地级市人口流入量均呈负值的主要原因是()A. 高温干旱B. 土壤贫瘠C. 经济落后D. 交通闭塞6. 张家口、承德和衡水三个地级市人口流入量均呈负值,有利于()A. 促进第三产业发展B. 降低新建房闲置率C. 改善人口的老龄化D. 缓解人地矛盾关系深圳传音公司根据非洲人的需求,开发出具有超长待机、双卡双待甚至四卡四待、通过眼睛和牙齿定位来对肤色较深的人种进行准确的人脸识别成像等功能的手机,成为“非洲手机之王”。
埃塞俄比亚近年吸引多个国家投资建立工业园,传音公司在埃塞俄比亚开设工厂,在非洲第一人口大国尼日利亚设立研发中心。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与环境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与环境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4b7ef24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d.png)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与环境专题练习题汇编一、单选题百度人口热力图是对手机用户地理位置数据进行密度分析处理后,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热力度并在地图上可视化,某区域热力度越高,表示人口越密集。
某课题组对2019年4月某一周武汉市中心城区的百度人口热力图进行赋值得到热力值最大的区域(高热区),绘制了该周中心城区工作日和周末休息日高热区面积随时间的变化图,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工作日9:00~10:00中心城区高热区面积快速增大,主要是因为人口( )A.从工业区向住宅区聚集B.从休闲区向办公区聚集C.从住宅区向办公区聚集D.从商业区向住宅区聚集2.中心城区高热区面积变化表明,工作日较休息日( )A.高度聚集时间更长B.高热区面积峰值出现时间更晚C.晚出晚睡特征明显D.商业娱乐功能中心使用强度大下图示意2000—2016年我国某地区流动人口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问题。
3.上图表示的地区最有可能是( )A.京津唐都市圈B.川渝地区C.广东地区D.江浙地区4.2000—2016年,人口流动导致该地区农业( )A.种田大户增多B.种植结构复杂化C.机械化率下降D.田间管理精细化下图表示人口密度与海拔、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关于两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左图中的纵坐标为海拔,右图中的纵坐标为人口密度②两图的纵坐标都为人口密度③左图中的横坐标为海拔,右图中的横坐标为年降水量④左图中的横坐标为年降水量,右图中的横坐标为海拔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6.据图推断正确的是( )A.随海拔升高,人口密度均匀递减B.随着年降水量减少,人口密度均匀增加C.自然环境条件影响人口密度分布D.人口密度分布与气候条件最密切7.下列关于图中各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图中A点可能位于青藏高原②图中C点可能位于四川盆地③图中E点可能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④图中D点可能位于东北平原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人口的分布状况受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多种因素影响。
专题08 人口与地理环境(测试卷)(解析版)-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08 人口与地理环境(测试卷)(解析版)-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https://img.taocdn.com/s3/m/fb9f4e75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bb.png)
专题08 人口与地理环境测试卷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16*3分)(2023·全国·模拟预测)文莱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被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分隔为不相连的东西两部分,东部地势较高,西部多沼泽,首都斯里巴加湾系文莱最大城市。
文莱森林茂密,覆盖率72II%,沿海石油资源丰富。
全国共有四个行政区。
下图为文莱四个行政区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文莱人口密度最大的行政区是()A.淡布隆区B.都东区C.文莱一穆阿拉区D.马来奕区2.马来奕区人口分布受到一定限制,其因素主要是()A.丛林茂密,沼泽遍布B.远离海洋,气候干燥C.雨季过长,洪涝频发D.土壤贫瘠,难以耕种3.淡布隆区是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的地区,主要是因为该行政区()A.山峦起伏,开发难度大B.位置孤立,跨区联系不便C.河流众多,航运价值低D.地壳活跃,地质灾害频发【答案】1.C 2.A 3.B【解析】1.由图可知,文莱一穆阿拉区面积最小,首都位于该区,且大多数地区距离海洋较近,对外联系便利,成为人口集聚区,因此该地人口密度最大,C正确,排除ABD。
故选C。
2.根据“东部地势较高,西部多沼泽”“文莱森林茂密,覆盖率72.11%”的信息,以及文莱地理位置可知,马来奕区尤其是其南部热带丛林密布,沼泽遍布,开发难度较大,限制人口的增长和分布,A正确;该地区并没有远离海洋,排除B;文莱整体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高温多雨,不是本地人口分布的限制因素,排除B;该地为沼泽,土壤较为肥沃,但不适合耕作,排除D。
故选A。
3.淡布隆区位于文莱东部,是被马来西亚隔开的“飞地”,与本国其他地区陆路交通联系不便,人类活动的干扰少,自然环境保持了原生态,B正确;本地存在山脉但是开发难度较小,排除A;本地区河流较少,排除C;地壳活跃不是本地区生态环境良好的原因,排除D。
故选B。
【点睛】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社会经济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以及政治、文化等。
人文地理复习题第三章
![人文地理复习题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1c758716bed5b9f3f90f1c80.png)
复习思考题第三章人口与地理环境一、单选:1、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增加,是人口自然变动和机械变动综合作用的结果,但通常取决于人口自然变动,即取决于( )。
A、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之差B、出生人数和死亡人数之差C、出生人数D、出生人数和死亡人数的比值2、( )因素通常是人口增长主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A、国家政策B、自然环境C、社会经济D、公民道德3、人口分布的( )性是世界各国、各地区人口分布的总特征。
A、不平衡B、均一性C、地带性D、连续性4、在各种自然因素中,( )是对人口分布影响最大、也是最直接的一种自然力。
A、水B、气候C、地形D、土壤5、( )是人口移动的主要形式。
A、城乡迁移B、人口流动C、国际迁移D、人口迁移二、多选题: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包括( ) 。
A、政治状况和经济因素B、自然环境与自然灾害C、婚姻宗教风俗D、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状况2、人口分布通常用( )等形式表示。
A、人口密度B、比较密度C、人口移动密度D、人口经济密度3、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在空间上体现为( )。
A、人口纬向分布B、沿海分布C、人口垂直分布D、人口城乡分布4、人口自然结构包括( )。
A、民族结构B、年龄结构C、性别结构D、种族结构5、人口年龄金字塔可分为( )。
A、扩张型B、稳定型C、不规则型D、收缩型6、按不同人口年龄构成比例,可将人口划分为( )。
A、幼年型B、年轻型C、成年型D、老年型7、影响人口移动的因素有( )。
A、社会生产方式B、国民经济部门结构变动C、交通运输业发展D、新地区开发和社会政治三、名词解释:1、人口分布2、人口结构3、人口年龄结构4、人口性别结构5、人口产业结构6、性别比7、就业人口8、人口素质9、人口的身体素质10、人口的文化科学素质11、人口的思想道德素质12、人口移动四、简述题1、地理环境从哪些方向影响人口增长?2、自然环境是如何影响人口分布的。
3、社会经济环境是怎样影响人口分布的。
高考地理知识点之人口城市和环境
![高考地理知识点之人口城市和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3a0e1ced6bd97f192279e9fb.png)
高考地理知识点之人口城市与环境考点归纳一.人口的增长与问题1.世界人口发展的概况:<1>自人类出现的最初二、三百万年间,人口增长非常缓慢。
<2>18世纪工业革命后,人口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
<3>二战以后,人口迅猛增长,出现了"人口爆炸"。
<4>70年代以来,由于许多国家实行控制人口增长,人口增长速度出现下降的趋势。
2.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①发展中国家,以亚洲,非洲,拉美的国家为代表,由于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等使人口出生率提高,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②欧洲,北美洲等发达国家,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原因,人口增长缓慢,有些国家的人口已停止增长或负增长。
3.我国的人口增长:我国历来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由于人口基数大,所以既使很小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也会有很大的人口数量的增加。
1997年我国人口约有12.6亿人。
占世界总人口数的22%左右;自70年代以来,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每年净增加人口仍有1400万人之多。
4.人口增加引起的社会问题: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人口的发展要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由于人口过快增长,自然资源大量浪费,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给人类社会带来许多问题。
二.人口的分布1.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人口的分布极不平衡,<1>从大洲看:亚洲人口最多,占一半以上,亚洲连同非洲和拉丁美洲,那么占世界人口的70%以上。
<2>从地区看: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是东亚、南亚、西欧和美国东北部队;世界上人烟稀少的地区是北美和亚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带,撒哈拉、中亚和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带,亚马孙河,刚果河流域的湿热地带,南极洲印度尼西亚,巴西、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来和巴基斯坦。
2.我国的人口分布:我国地域广大,各地区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差别大,人口的地区分布也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