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自己对汉字的认识_汉字简化的弊端

合集下载

汉字简化问题研究综述

汉字简化问题研究综述

汉字简化问题研究综述摘要:当前汉字简化已经成熟,有些人认为汉字简化时期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有的人对汉字简化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问题。

本文将对华子简化的一些优点及显现的问题进行评述。

关键词:汉字;简化;综述汉字作为传承中华文化与知识的最重要途径,已经成为中国的文化瑰宝,汉字的简化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对于汉字的简化问题,人们的观点褒贬不一,尤其是最近几十年的汉字简化运动,更是引起了人们对汉字简化的激烈争论。

一、汉字简化带来的优点推行简化字扩大了古籍影响的范围和流传的广度,由于大量古籍以及与古籍相关的文化研究成果用简化字印刷出版,使得普通大众接触的有关传统文化的资料异常丰富,为古籍的流传提供了条件。

更为重要的是简化字在教育上的成效,似的汉字这一工具能够更多的被人掌握,从而促进了古籍向普通大众的传播。

文字工具的大众化是估计流传及文化大众化的前提。

简化字使得学习汉字的难度大大降低,因而客观上也就为顾及流传范围的扩大创造了条件。

通过学习包括简化字在内的规范汉字,能够阅读和接受古籍的人数比以往要多得多,从而使古籍流传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还有学者认为坚持汉字简化方向的原因,一是简化符合汉字发展的总趋势,它既促进了汉字的发展,又为汉字的稳定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是中国大陆基本是建立了统一的文字规范。

二是简化符合汉字现代化的方向,符合提高汉字应用效率的要求。

简化汉字跟繁体字相比它的优点就是笔画少、结构简、分辨明快、好学好用。

三是简化符合今天汉字使用的趋势。

简化字公布以来,不仅受国内广大民众的欢迎,也为其他国家和海外华人接受和使用。

总之,使用简化字已是大势所趋。

有些学者认为,现代简化汉字的背后是语言规范的尤其是修辞规范在起作用。

不拘一格的简化方法是修辞的灵活性、变异性的具体体现。

国家公布第一批简化字、废止第二批简化字本身就说明汉字不只是一个单纯的作为记录语言符号,它在记录语言的同时也反映出民族文化心理和民族审美心理。

汉字每一次简化都是力求端庄简约质朴易用,因此汉子能够体现文质彬彬的修辞原则,是“辞达而已矣”的修辞观在简化字上的体现。

汉字简化利弊

汉字简化利弊

汉字简化利弊作者:郭怡天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33期摘 ;要:汉字简化是汉字发展演变的一种重要社会文化现象。

汉字简化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汉字简化很多优缺点。

汉字简化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汉字发展的内在规律,从而使汉字的使用规范化。

关键词:汉字;简化;利弊;文字学规律作者简介:郭怡天(1990-),女,汉,河北省邢台市任县人,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H12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3--01一.汉字简化的发展与现状在汉民族5000年的文明历程中,汉字演变先后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小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阶段,现行楷书通行但未完全定型。

汉字简化过程中出现过众多分歧,汉字规范性的“由繁入简”开始于20世纪五十年代,且至今仍在推行。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提笔忘字”现象越发严重的今天,该节目寓意唤醒更多的人对文字基本功的掌握和对汉字文化的学习。

正如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总监金越介绍——“这不是一个秀场,呈现出来的状态可能非常单纯、简朴,但却可以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

” 这种性质和形式的活动是带有民族性质和国家精神的活动。

二.汉字简化的利处汉字简化是大势所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汉字简化现象,许多年来很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汉字就像是一把双刃剑,没有绝对的好处和绝对的不妥,具有两面性。

就汉字简化的优点而言:(一)汉字简化更便于识记书写。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讲求速度与效率并重。

汉字简化书写可以省略繁琐的笔画,节省书写时间,有助于我们提高效率。

其次,汉字是音、形、意的结合体,和繁体字相比,简化了的文字更便于识记。

许多汉字的无论是读音,还是外形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即我们常说的形近字。

例如:“叟”,读“sou”,与此字有关的汉字除了“瘦”字读“shou”之外,其余全读:“sou” 音,易于识记。

对汉字简化的思考

对汉字简化的思考

由汉字简化引发的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而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优秀成果,是中华文明最有力的见证者。

所以汉字的发展趋势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发展现状。

汉字发展到今天,可以说经历了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总会发生一些变化,或好或坏,这个过程就是汉字简化。

汉字简化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或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最近网上有这么一段话非常流行,“一位台湾朋友说:汉字简化后,親不见,愛无心,産不生,廠空空,麺无麦,運无车,導无道,児无首,飛单翼,有雲无雨,関関无门,鎯里无郎!可魔还是魔,鬼还是鬼,偷还是偷,贪还是贪,毒还是毒,淫还是淫。

”这句话真的很耐人寻味,我一直在反复思考这句话的含义。

依我个人的理解,我觉得这句话应该包括三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汉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本来应该是传统文化典型的象征符,一看到它马上就能想到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它的原始内涵。

但它简化后却丢失了原有的精髓,完全变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人们不能从它身上看到传统文化的影子。

.汉字简化后不利于对中国五千年来传统文化的继承,推广汉字简化之后,很多现代中国人无法再直接阅读古代的典籍。

即使把古书以简化字重印,亦往往会出现歧义,使读者误解。

汉字简化不利于中国大陆、台湾、港澳等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日本等外国使用的汉字也进一步脱节,做成人为的“书不同文”。

简化汉字违反了六书造字原则,但又不是另行建立一套完整的造字系统,大大削弱了汉字的科学性与逻辑性。

许多汉字失去表义的结构,使学习汉文的过程中失去以表义结构推测字义的学习途径。

现行简化字的推类系统混乱,常有例外的或类推不一致情况。

而且什么字依从类推、什么字不依从的随机性很高。

结果使汉字系统更繁杂,增加学习者的负担。

从书法美观的角度出发,很多简化字的设计不够严谨,同时对于篆书、隶书等书体,简化之后失去原先书体的特殊美感。

建国后对简化字的看法

建国后对简化字的看法

建国后对简化字的看法
汉字简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建国后为了普及教育,提升识字率,在历朝历代对汉字简化的历史上又进一步地简化,于是有了今天的简体字。

不过,繁体字也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在书法作品中,为了美观,很多采用的还是繁体字,现在我国的香港,台湾使用的也还是繁体字。

一简字出台之后,汉字简化,加上国家大力推行教育,中国的文盲率大幅度下降,到了1965年,文盲率只有30%,而在建国初期,这个数据高达百分之八十,一简字为中国的扫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简字简化方法更加激进,遭到更激烈的反对,所以1978年7月,中宣部就通知各大报刊以及出版社停止使用二简字,1986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国家语委《关于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请示》,二简字改革宣告终结。

二简字不为大家接受,是因为简化力度过大,过犹不及,失去了汉字特有的含义和美感。

不过“二简字”倒也不是全无是处,有的字经过那么一简化,一解释,还觉得有点道理,比如“家”简作“宀”头加人,原本有猪便有家,以人为本。

汉字简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在保持汉字的审美和功能之间取得平衡。

简化字对汉字文化的冲击与影响

简化字对汉字文化的冲击与影响

简化字对汉字文化的冲击与影响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然而,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推行的汉字简化政策引发了对汉字文化的冲击与影响。

本文将探讨简化字对汉字文化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利弊。

首先,简化字的推行使得汉字的学习和使用变得更加便捷。

相对于繁体字,简化字的字形更加简单明了,书写起来更加快捷。

这无疑提高了汉字的普及率,使更多的人能够轻松掌握汉字的基本书写技能。

此外,简化字的推行也使得汉字的输入法更加高效,为电子设备的普及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然而,简化字的推行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简化字使得汉字的书写形态变得单一,丧失了原有的艺术美感。

繁体字的字形多样且富有变化,每一个笔画都蕴含着独特的美感。

而简化字的字形经过简化处理,丧失了这种美感,使得汉字的书写形态变得单调乏味。

这也使得一些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如书法和篆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其次,简化字的推行也带来了语义的混淆和误解。

由于简化字的字形变化较大,一些原本具有明确意义的字在简化后变得模糊不清。

这导致了一些词义的混淆,给人们的理解和沟通带来了困扰。

例如,简化字“学”将“子”字去掉,使得原本表示“子孙后代”的意思变得模糊,容易与“学习”混淆。

这种语义的混淆不仅给人们的日常交流带来了困扰,也对汉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此外,简化字的推行也引发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保护的担忧。

一些人认为,简化字的推行削弱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使得汉字文化的传承面临着挑战。

繁体字作为汉字的传统形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而简化字的推行使得繁体字逐渐被边缘化,这引发了对传统文化认同的担忧。

一些人认为,汉字文化的传承需要保留繁体字的形态,以保持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综上所述,简化字对汉字文化产生了冲击与影响。

简化字的推行使得汉字的学习和使用更加便捷,提高了汉字的普及率。

然而,简化字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字形单一、语义混淆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担忧。

汉字的简化繁化

汉字的简化繁化

1、如何评价汉字简化的得与失?2、有人提出“恢复繁体字”,你如何看待此问题?如何评价繁体字与简化字的优与劣?五、汉字简化的得失(一)简化汉字的长处1、简化后的汉字减少了笔画总数,使得常用的汉字比原来更易于学习和掌握,大大提高了学习和工作效率;2、简化汉字在笔画减少的同时清晰度得到了提高,比繁体字更容易识别和记忆,提高了阅读速度;3、减少了通用汉字的总数。

4、有些形声字该换了声符后,不仅笔画大大减少,而且表音更加准确。

例如:“嚇—吓、懼—惧、鐘—钟、補—补、遞—递、遷—迁、戰—战、籲—吁”。

(二)简化存在的问题1、对于偏旁的简化和类推规定的不够明确。

例如:▲可以类推的:“齊”简化为“齐”,包含“齊”这个偏旁的字都可以类推简化。

如:“剂、挤、济、侪、霁、荠”等。

“坙”简化为“”,包含“坙”这一偏旁的字都可以类推简化。

如:“劲、经、颈、径、迳、茎、泾、胫、刭”等。

▲不能类推的。

例如:“憐”简化为“怜”,“鄰”简化为“邻”,“麟、鳞、磷、璘、嶙、僯、瞵”等都不能类推。

“撲、樸、僕”分别简化为“扑、朴、仆”“璞、噗、蹼、镤、墣”等不能类推简化。

“揀、練、煉”分别简化为“拣、练、炼”,“谏、阑、斓、澜”等不能类推简化。

▲有的同一个偏旁在不同的字中被简化成不同的偏旁。

例如:“燈、鄧、證”分别简化为“灯、邓、证”,“瞪、蹬、凳、澄、噔、磴、橙”等不能类推简化。

“釀、讓”分别简化为“酿、让”,而“嚷、壤、攘、瓤、镶、骧”等不能类推简化。

“楊、揚、場、腸、殤、湯”简化为“杨、扬、场、肠、殇、汤”,而“傷、陽”分别简化为“伤、阳”,与类推的不同。

“節、櫛”分别简化为“节、栉”,而“癤”简化为“疖”。

2、某些简化符号代替的偏旁过多,缺乏理据性,不易理解。

例如:“又”替代了“鄧(邓)、艱(艰)、難(难)、戲(戏)、觀(观)、勸(劝)、歡(欢)、對(对)、聖(圣)、僅(仅)、鳳(凤)、鷄(鸡)”等字的不同的偏旁;“不”替代了“壞(坏)、懷(怀)、環(环)、還(还)”等字的不同偏旁。

对汉字简化利弊的分析

对汉字简化利弊的分析

对汉字简化利弊的分析作者:付书仙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年第06期摘要从古至今,汉字经过数次演变,而最近的一次就是由繁体字演变为现在的简体字。

对于汉字的简化众多教育学家褒贬不一。

本文章仅从汉字简化过程中存在的利与弊来对汉字简化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个人关于建议,希望有利于促使汉字简化科学发展。

关键词汉字简化简画利弊分析建议中图分类号:H124.2 文献标识码:A1汉字的意义与作用世界上所有的文字都具有符号性,汉字也不除外。

汉字一开始是由象形字进行发展演化的,发展至如今由形声字来占优势。

汉字是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字之一,并且也是现在世界上存在并且使用的唯一具有长远历史的文字。

从中可以看到汉字中所具有的历史以及从汉字的不断演变中也可以得知它所具有深厚的历史意义。

汉字能够长久的进行保存,一定有其独特的优点,那就是他一直在不断的演变中,并且符合社会的需求,否则它就会失去生命力,被别的文字所取代。

2汉字简化的优点2.1减少繁乱、提高效率汉字是由图形演变而来的,在传统的汉字中依旧可以看到图形的影子,并且由于这个原因,使得传统的汉字显得烦乱而复杂。

这些在对汉字的学习和应用过程中,都带来了诸多不便。

在对传统的繁体字进行简化之后,因为汉字字形的繁乱和复杂而导致书写和记忆上存在的问题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和传统的汉字相比,简化后的汉字在笔画数目上进行了是缩减,与传统汉字相比,简化后的汉字在通用汉字的字数上进行了消减。

进行减少了笔画数目的汉字,在学习汉字时更方便于记忆,并且大大提高了在阅读和写作方面上的效率。

通过一个简单的对比,在传统的繁体字中被简化的有2260个,而这被简化的2260个繁体字,他们的平均笔画是16.1画,而在被简化后的简体字,平均是10.3画,所以在平均水平上,每个简体字减少了5.8画。

在简体字的写作和阅读方面,这无疑提高了其效率。

2.2结构简明,便于识读一部分的孩子有过这个经历,如果自己的名字笔画比较繁多,自己在刚识字的时候学习自己的名字,就会比别的小同学学习时间更久。

我对汉字繁简之争的看法

我对汉字繁简之争的看法

我对汉字繁简之争的看法
汉字的繁简之争,历来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汉字的繁简各有千秋,这也使得两方势力争执不下的重要原因。

总的来说,繁体字的是传统文字,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有着悠久的使用价值,更能反映汉字的原貌,有利于了解汉字的发展历程,更能了解它背后的文化底蕴。

因为就一个汉字而言,它的产生可能包含了古人的各种文化观念。

而简体字的优点在于便于书写与记忆,便于文化的普及,也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的要求。

在这学期六周的规范性实习中,我特别注意了孩子们的语文学习。

由于被分配到的是二年级,这个年段学生生字词的学习还是处于一个很重要的位置的,老师在生字教学这一块花的时间也是挺多的。

但是我发现学生的作业中还是出现了很多错误:漏写一笔,多写一笔,漏掉一点,漏写一横等等情况,错误百出。

相对来说简体字的优点就在于这个“简”字,一个简体字尚且如此,更何况是繁体字。

而且文字的作用在于传播信息,只是一个媒介,大多数的人只要知道文字传播的信息即可,不用花费宝贵的时间去关注它的繁简。

文字的简化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而繁体字就让研究古文的人去学吧。

对汉字简化的思考

对汉字简化的思考

由汉字简化‎引发的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而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优秀‎成果,是中华文明‎最有力的见‎证者。

所以汉字的‎发展趋势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发展现状‎。

汉字发展到‎今天,可以说经历‎了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总会发生一‎些变化,或好或坏,这个过程就‎是汉字简化‎。

汉字简化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或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最近网上有‎这么一段话‎非常流行,“一位台湾朋‎友说:汉字简化后‎,親不见,愛无心,産不生,廠空空,麺无麦,運无车,導无道,児无首,飛单翼,有雲无雨,関関无门,鎯里无郎!可魔还是魔‎,鬼还是鬼,偷还是偷,贪还是贪,毒还是毒,淫还是淫。

”这句话真的‎很耐人寻味‎,我一直在反‎复思考这句‎话的含义。

依我个人的‎理解,我觉得这句‎话应该包括‎三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汉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本来应该是‎传统文化典‎型的象征符‎,一看到它马‎上就能想到‎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它的原始‎内涵。

但它简化后‎却丢失了原‎有的精髓,完全变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人们不能从‎它身上看到‎传统文化的‎影子。

.汉字简化后‎不利于对中‎国五千年来‎传统文化的‎继承,推广汉字简‎化之后,很多现代中‎国人无法再‎直接阅读古‎代的典籍。

即使把古书‎以简化字重‎印,亦往往会出‎现歧义,使读者误解‎。

汉字简化不‎利于中国大‎陆、台湾、港澳等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日本等外‎国使用的汉‎字也进一步‎脱节,做成人为的‎“书不同文”。

简化汉字违‎反了六书造‎字原则,但又不是另‎行建立一套‎完整的造字‎系统,大大削弱了‎汉字的科学‎性与逻辑性‎。

许多汉字失‎去表义的结‎构,使学习汉文‎的过程中失‎去以表义结‎构推测字义‎的学习途径‎。

现行简化字‎的推类系统‎混乱,常有例外的‎或类推不一‎致情况。

汉字简化利弊谈

汉字简化利弊谈

汉字简化利弊谈汉字从产生到现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字之一,而且现在还在为我们所用。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这种文化一直传承下来,延绵不断,在这个过程中,文字起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我们之所以在今天还能看懂古书,能读到古人的思想,能学习中国的古文化,正是因为有了文字,正是因为汉字的稳定性。

在几千年的过程中,汉字也经历了自身的发展与演变,而这个发展演变的总的趋势就是由繁趋简。

汉字简化的大概经历了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其后的金文、大篆、秦始皇时期统一的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而其中的隶书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隶书以前的文字,还部分保留了象形的意味,而隶变之后,隶书把古文字的圆笔变为方笔,把曲笔变为直笔,使字形平直方正,古文字的象形意味被破坏。

在此以后的汉代,魏晋,宋朝等朝代,汉字就已经出现了简体字,“汉代民间应用的简体字就有不少”,“宋元以来简体字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间又有进一步发展”(见《古代汉语》王力主编),而且有些简体字被采用为现在通行的简化汉字。

如:“亂”,在北魏时代就已经简化为“乱”了。

20世纪初,特别是受五四运动的影响,一批爱国者认为中国之所以远远落后于西方,汉字是落后的根源,所以他们要求废除汉字,走拼音化道路。

鲁迅先生亦是废除汉字论的倡导者,临死时还留下“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言论。

(鲁迅.鲁迅全集(六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而要废除汉字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对汉字进行改革,使之既符合发展的趋势又能保留自身的特点。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汉字进行了简化,1956年,国务院通过并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在这个方案的制指导下,有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对汉字进行整理,通过简化原字、简化偏旁、重新采用古字等方法,编制了《简化字总表》,并于1965年5月发行。

从《简化字总表》发表以来,人们对简化汉字就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态度。

有人赞同汉字的简化,“繁体字是到了要精简字数的时间”(《汉字简化的利弊》印刷杂志——陈政雄)“我也觉得使用的繁体字有简约笔画、检讨字数缩限很有必要。

谈谈自己对汉字的认识 汉字简化的弊端

谈谈自己对汉字的认识 汉字简化的弊端

题目:谈谈自己对汉字的认识汉字简化弊端重重在近几年出现的一些网络新词中,有一个词语叫“火星文”。

所谓火星文,就是把汉字里的一些偏旁部首单提出来用来表示新的意思。

比如说用“偶”来表示“我”,用“ㄋ”来表示“你”。

这种不伦不类的所谓文字无疑是给中国汉字抹了一笔黑。

且不论它的实用价值,单是给下一代中小学生的汉字学习带来的负面影响就已经很是严重了。

对于民族精神文化的发展也是一种阻碍。

按照这几十年的一般观点来看,汉字的简化是中国文字的进步,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发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检验,我们再来客观地审视“简化字”,可以说是“失大于得”。

有关汉字简化的诸多理由都是站不住脚的,简化汉字是对文化的极大之破坏。

首先,破坏了汉字的表意性。

汉字的简化在我看来非常不利于中国这五千年来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汉字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中现存的唯一一种表意类文字,而其他多是拼音文字,无论是从拉丁文衍生出来的法文、英文、德文还是阿拉伯文,再或者是我们的邻居泰文日文的片假名,都是以字母为发音基础的拼音文字。

而唯有汉字是尚在使用的表意文字,这是何等骄傲的事情啊!而汉字简化却使我们的文化被渐渐侵蚀。

比如说,“罗”,会意字,上部的“罒”本是“网”字;“糹”是“丝”字,说明网是丝做的;“隹”是短尾鸟。

三字会合在一起,表示小鸟被丝网罩住。

简化后的“罗”字已无会意可言。

在我认识的一些国外留学生中,他们反映出来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汉语太难学了!是啊,我们历经了五千多年文化的洗礼,历久弥新,多少文化的积淀与积累,当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掌握的东西了。

中国台湾著名作家方文山说,自己很喜欢汉字的原因,是因为它是现在世界上惟一还在使用的表意文字,“我承认自己喜欢汉字喜欢得很发狂,所以可以说我有严重的‘字恋’倾向。

”在现在强调物种多元、文化多元的国际社会,不同于西方的东方文化,地位显得特别重要,而维护中华文化中独一无二与无可取代的特性,更显重要意义。

汉字简化中的问题和不足

汉字简化中的问题和不足

汉字简化中的问题和不足按:由于孩子上学要学习很多生字,就抽时间看了一点汉字起源和演变方面的资料,在看的过程中,逐渐感觉到人们在识字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与汉字简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息息相关,由此就产生了对汉字简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的想法,作为汉字研究领域的门外汉,所见所识不一定正确和恰当,聊作引玉之材吧。

汉字是中国人的一项伟大的发明,汉字分为繁体字和简化字两种书写形式,由于繁体字笔画比较繁琐和难于书写,有关专家就对其进行了简化,这就是我们现在普遍使用的简化字,简化字为人们的书写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它在推动汉字的普及和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汉字在简化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甚至在某些方面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和不足背离了汉字简化的目的和宗旨,削弱了汉字简化的效果和使用效率,反过来又影响和阻碍了人们对汉字的认识和掌握,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梳理,以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掌握简化字,并为以后的改进工作打下基础。

每个汉字简化的情况各不相同,就汉字简化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来说,我们大致上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不同的情况和类型:1、第一种不足是,某些汉字在简化时没有很好地遵循汉字的造字宗旨和原则。

汉字是一种表意表音文字,汉字的每个偏旁部首都承担着一定的表意或表音的功能,这是汉字的最大特点和优点所在,但是某些汉字在简化过程中,却没有很好地遵循这一宗旨和原则,这是汉字简化过程中最经常出现的一类问题和不足,如:“动”繁体字是“動”,从力重声,但简化字“动”的声旁“云”并没有起到声旁的效果。

“听”繁体字是“聽”,但简化后的汉字“听”不但没有保留其意旁“耳”,“斤”也没有承担起声旁的作用,使“听”成了一个既无耳也不表音的字。

“坛”繁体字是“壇”,从土亶声,但其简化字“坛”中的“云”也没有承担起声旁的角色。

“仅”繁体字是“僅”,从人堇声,其简化字“仅”中的“又”旁也没有很好地承担起声旁的功能等等。

浅谈汉字简化

浅谈汉字简化
语 言 研 究
浅谈汉字简化
李 向云 河北大 学文学 院
摘 要:简化是汉字字形演变过程中的主要规律。本文试从汉字简化的分类、方法 以及汉字简化的利弊与未来对 汉字简化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宇:汉字简化 ; 分类 ; 方法 ; 利弊 ; 前景
汉 字在使 用过 程 中,体系 与字 形都 在不 断变化 着 。就 代 “ 两 ”等 。 汉 字的体 系而 言 ,几千 年来 ,汉字越 来越 繁难 庞杂 。就 字 ( 2 ) 现代 汉字简 化的 方法可 以归纳 为省 略 、 改形 、 代 替、 形而 言 ,除 了少数汉 字在 几千 年的演 变 中没有 发生 太大变 新造 四大 类 ,具体有 以下 几种 : 化 ,大部 分汉 字都 发生 了易变 ,有 的变 简为繁 ,有 的变 繁 1 . 保 留原有 轮廓 。 如: “ 虑” 作“ 虑 ”,“ 莴 【 ” 作“ 窜 ”, 为 简 ,但 汉字 演变 的总趋 势还 是 由繁入 简 。汉 字 简化不仅 “ 树 ”作 “ 树”。 是汉 字作 为辅 助性 交际工 具趋 向简 单 、便 利 的必然 要求 , 2 . 保 留原有 的特征 。 如“ 瘪 ”作 “ 虐”“ 阴” 作“ 开 ”, 更为 汉字 的普及 和推 广带来 有利 条件 。 “ 臀 ”作 “ 医” 。 3 . 改换 形符 或声符 。 如“ 德” 作“ 亿” ,“ 痿” 作“ 痒” , 简 化的分类 汉字 的简化 总体 来讲 有两 部分 ,其一 精简 体系 ,其二 “ 刺 ”作 “ 剧”。 精简 字形 。 4 . 将 非形声 字改 为形声 字 。如 “ 謇 ”作 “ 审 ”, “ 鄄” 汉字 体系 的简化 ,即汉字 去异体 字 , 除繁 体字 的过程 。 作 “ 邮 ”, “ 憋 ”作 “ 态”。 5 . 同音归 并 。如 “ 困”代 “ 啊 ”, “ 台 ”代 “ 量”, 由 中国改 革委 员会公 布 的 《 第一 批异 体字 整理表 》中 ,依 照从俗 、从简 、照顾 书写 方便 三个 原则 ,对 8 1 0 组异 体字 “ 丑 ”代 “ 酶”。 进行精 简 ,废 除了 1 0 5 5 个异 体字 。 6 . 草 书楷 化 。如 “ 为 ”代 “ 餍”, “ 书 ”代 “ 害 ”, 汉字 形体结 构化 繁为 简的趋 势 ,在 甲骨文 时代就 已初 “ 马 ”代 “ 属 ”。 见端倪 ,其后经 西周 金文 而战 国古文 ,规 范化 为小篆 ,又 三 、汉 字简化的利弊 演变 为隶 书、草 书 、楷书 、行 书,这 种简 化趋 势更是 越加 汉字 简化 不仅是 汉字 作为辅 助性 交 际工具趋 向简 单 、 明显 。汉字 字形 的简 化使汉 字 的表意 性逐渐 减弱 ,而 使其 趋 向便利 的必然 要求 ,更为 汉字 的普及 和 推广 带来 了巨大 的便 利 ,从而带 动 了教 育事业 的长足 进步 。但 是,简化 字 符号性 、记 号性更 为增 强 。 也并 不是 尽善尽 美 的。 比如 ,因过于 简化而 产生 的大 量形 二 、汉 字简 化的方法 近字 ,既难 分辨 ,又 易写错 。并 且过 于符 号化使 得有 些简 1 、汉 字体系 简化 的方法 汉 字 的总数 是不 断增 多的 。从东 汉许慎 编 写的 《 说文 化字 与原形 相差 甚远 , 无 音义可循 , 造成 了学 习者的 困扰 。 解字》 收字 9 3 5 3 个, 到 当前 的 《 汉语 大词 典》 收字 六万 多个 , 加之 汉字规 范化 不够 ,社会 上用字 混乱 的现象 还很 明显 。 汉 字增 长 的幅度 可见 一斑 。但是 《 康 熙字 典》 一类大 型字 总 的来说 ,汉字 简化 的 目的既然 是便 于书 写、交 际 , 典 中包 含 了许多极 为生 僻 的字 以及很 多异体 、讹 体 。限制 当然 也要 以不影 响交 际 、不 致 引起混乱 为原 则 ,并非笔 画 与减少 这些异 体字 与生僻 字就 是对汉 字体 系 的 “ 瘦 身 ”。 越少 越好 ,字形 越简 越好 。并且 ,汉字 简化 的 同时 ,还 要 重视 汉字 规范化 的约 束 ,这 样才 能确 保汉字 简化 的初衷 的 2 、汉字 形体 结构简 化 的方法 ( 1 ) 汉字 形体结 构化 繁为 简 ,在 古 文字 阶段主 要有 一下 实现 。 五 种方法 : 四 、汉字 简化的未来 变 图形 为符 号 。 早 期 的象形字 “ 画 成其物 , 随 体诘 诎 ” , 汉字 简化 既然是 字形 演变 的总趋 势 ,是客观 规律 ,现 图画味 道很重 ,比如 “ 车’ ’ ,就 是依样 画葫 芦画 出来 的双 行汉字 仍然 有繁 难之 处 ,在 使用 过程 中 ,还 可能会 继续 简 轮 车 ,写起来 非常复 杂 , 后 经逐 步简化 , 现 在 只剩 下 四画 。 化 。但 是 ,继续 简化 并不是 不断 简化 ,天天 简化 。汉字 作 删 除 多余 或重 复 的偏旁 部件 。为求 简单 ,将 一些 合体 为重 要的 交际工 具 ,稳定性 仍然 是其 必须特 性 ,这 样 ,才 字 不必要 的或 重复 的偏 旁删去 ,如 “ 渔 ”字 ,造字 时 以水 可 以更 好 的运用 于交 际 。因此 ,对 于全 社会 而 言,我们 在 中有鱼取 捕鱼 之意 , 多至 两水 四鱼,后把 重 复 的去掉 ,留 承 认 并尊重 汉字 简化规 律外 ,还 必须 强调汉 字 的规 范化 , 下 了一 水一鱼 。 “ 渔 ”字 一繁 一 简共见 于 甲骨文 ,经过 一 否则 ,社会 用字将 必然 处于 混乱 状态 ,正常 的交 际活动 就 会 收到 影响 。 段 时间 的竞争 ,结构 简便 的 “ 渔 ”代 替 了其 繁体 。 截取 原字 的一 部分 以代 替本字 。截 取表 示本 字特征 的 参考文献 : 【 1 ] 裘锡 圭 . 《 文 字学概 要》嗍 . 北京 : 商务 印书馆 , 1 9 8 8 形体 而删 去 附加性 形体 。如 “ 旅 ”, 甲骨 文 作旗 下二人 的 形状 , 古金文则 强 调旗帜 的特 征 ,至 周代 金文 有些 还 附以 【 2 ] 陈炜湛 . 《 汉字古今谈》口 . 北京 : 北京 出版社 , 1 9 9 3 车 的形象 ,表示 行军 作战 要有 战旗 、战 士和 战车 。而后 去 [ 3 ] 廖才高 . 《 汉字的过去与未来》 . 湖南 : 湖南大学 掉 了“ 车” , 旗 帜也符 号化 , 只取 其 中旗 下二 人会 意 的“ 旅” 。 出版社 , 2 o 0 5 . 【 4 ] 陈章太 . 《 论汉字简化》 D 】 . 语言文字应用, 1 9 9 2 年, ( 2 ) 更换 偏旁 , 以简代繁 。形 声字 中改用 比较简 单的形 旁 或声 旁来代 替 原来复 杂 的部分 。如 “ 庙 ”字 ,西周 金文 大 [ 5 ] 苏培成 . 《 关于简化汉字几个有争论的问题——纪 多数 从广 从朝 ,战 国时便简 省为 从广 ,苗声 。 念< 汉字简化方案> 公布 3 5 周年》卟 语文研究, 1 9 9 9 年, ( 1 ) 作 者 简介 :李 向云 ( 1 9 8 8 . 1 一 ) ,女 ,河北 省保定 人 , 更换 字体 。 以简单字 体代 替复 杂字体 。如 ,以 “ 原” 代 “ 遽 ”,以 “ 粗 ”代 “ 赢 ”,以 “ 岳 ”代 “ 擞 ”,以 “ 尔” 河北大 学文 学院汉语 言 文字专 业在读 硕士研 究 生。

浅析汉字简化之“弊”处

浅析汉字简化之“弊”处

浅析汉字简化之“弊”处作者:吴碧霞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4年第1期吴碧霞汉字简化自古有之,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更是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汉字简化符合汉字发展的规律,是汉字发展的必然结果。

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目前汉字简化仍然存在着如使汉字特征不易突出等一些不容忽视的弊病。

我们应该说其优而不避其劣,要客观﹑科学的看待汉字简化。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的汉字,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发展为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简体字,继续为中华文明传承而服务。

但是近年来,有很多人对汉字简化所表现出的弊端的指责有点偏激,认为汉字简化是罪不可赦,仿佛让简化字退出历史的舞台才是最为明智之举。

但是我认为我们应该论其劣,不避其优,说其利,不避其弊方为周全。

接下来,我就在此对于一些关于认为汉字简化是百害而无一利的观点稍作简析。

一、关于汉字简化破坏了汉字的表意性有人认为中国的汉字以其独特的表意性而自立于世界文字之林,“视而可识,察而见义”是其标志性的特点。

而汉字简化则大大破坏了汉字的表意性,有一部分简化字,其造字之初时的造字理据已无法根据字形去解释了,这类汉字似乎变成了没有任何道理可言的符号,或仅仅是一个音节的代表符号而已了。

如“車”繁体象形字,虽然楷书已经不如甲骨文、篆书那么象形,但是车的一个车轮和车轴以及两边用来固定的木栓还保存完好,可是简化后的“车”字已确实无象形可言了。

这种观点是有合理的地方的,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如果汉字一旦不表意了,那么就等于把汉字最本质的东西抛弃了。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探究,就不难发现将这样一顶帽子扣在简化字头上,实在是有失偏颇。

首先,正如程荣先生所说:“汉字成为不象形的象形字和难以会意的会意字。

从隶书通行后就已经十分明显。

由形声变成不形声或不大形声,有的是受字形笔画的影响,有的则是因古今音的变化,这种影响和变化并非始于当代的简化字,未简化的繁体字很多已经不易用六书分析”。

例如小篆的“心”字还保留着象形的痕迹,隶书的“心”大部分已经把它作为偏旁放在了合体字的左侧,就已经没有象形可言了。

汉字简化问题的利弊分析与建议

汉字简化问题的利弊分析与建议

汉字简化问题的利弊分析与建议汉字简化这一现象可以说它是社会及汉字自身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本文通过对汉字简化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得出汉字简化有利有弊的观点,并通过对汉字简化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反思,提出了两点建议。

文章旨在引导人们客观、科学的看待汉字简化问题,并能够促进和助力汉字使用规范化的实现。

一、引言汉字可以说是有着深厚悠久的历史,从最初的图画文字,到甲骨文、金文、篆书,再到隶书、楷书、行书等,都表现着简化发展的大趋势。

新中国成立后,汉字经历了两次规模化的汉字简化工作,人们对此也是褒贬不一,很难下具体定论。

基于我对汉字简化问题的思考,下面我将对汉字简化问题的利与弊展开具体分析。

二、汉字简化问题的利弊分析汉字简化工作不仅复杂艰巨,而且影响巨大。

总体来说,汉字简化还是成效显著的,简化工作成绩有目共睹,但是也引发了许多问题。

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汉字简化同样有利有弊,一分为二地看待才是科学的。

(一)汉字简化的利处1、减轻识记负担,提高书写阅读效率繁体字具有繁且杂的特点,繁多的笔画、杂乱的读音给人们进行汉字的识别、书写、记忆、应用等带来了诸多不便。

汉字简化有助于解除这些困扰。

简化后的汉字数量和笔画数都得到减少,而且构字简单明了,降低了汉字学习与应用的难度,节省了汉字书写时间,同时也减轻了汉字记忆的负担,方便人们认读,有助于提高人们阅读效率。

2、降低汉字电脑录入难度,提高汉字显示打印的清晰度如今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文字注重电子化方式呈现,汉字笔画输入法的创制要求汉字输入能够快捷化、简便化,而繁体字较简体字数量更加庞大而且笔画数目更为繁多,这无疑给汉字的电脑录入增加了很大的困难,同时,繁杂的构字不仅对于笔画输入法要求更加严格,而且要求操作者对文字的笔顺、笔画等的掌握更加细致,无形之中也会加长汉字录入时间,降低工作效率,而简体字便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

简化后的汉字构造更加简单,无论是屏幕显示还是纸质打印都更能够满足人们对于高阅读速度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

针对汉字简化问题,结合《说文解字》谈谈你的看法

针对汉字简化问题,结合《说文解字》谈谈你的看法

针对汉字简化问题,结合《说文解字》谈谈你的看法
汉字简化是一项具有争议性的改革,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破坏传统文化的行为。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汉字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而汉字繁琐的结构也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快速阅读和书写的需求,因此简化汉字已成为一种必要的手段。

在谈到汉字简化问题时,不得不提到《说文解字》。

这部古代辞
书是汉字学习的重要参考书,在汉字的起源、演变和用法方面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信息。

然而,事实上,汉字的演变和简化并不是始于《说文解字》,而是在古代就有了一定的简化和变化。

从历史上看,汉字简化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演变过程,是由于书写工具、纸张材料和书写速度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地区文化的差异而逐步形成的。

正如《说文解字》中所述:“字形有原始之形,又有今之形,此所谓变化也。


当然,汉字的简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数十年的研究、试行和总结,最终形成了今天的汉字简化方案。

虽然这种简化方案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争议,但从整体上看,它确实大大提高了汉字的表达和传播效率,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之,汉字简化是一项必要且不可避免的改革,它既有历史的渊源,又符合现代社会的实际需求。

在进行汉字简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说文解字》等古代文献,但更应该着眼于现代实际情况,尊重汉字的演变规律,推动汉字不断发展和进步。

- 1 -。

浅谈简体字与繁体字的优缺点以及对汉字改革的看法

浅谈简体字与繁体字的优缺点以及对汉字改革的看法

浅谈简体字与繁体字的优缺点以及对汉字改革的看法天惊天 2017-04-16 12:38:14浅谈简体字与繁体字的优缺点以及对汉字改革的看法摘要:汉字简化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代,后人简化汉字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繁体字与简体字之争也始终未曾停止。

新中国实行文字改革以来,有人主张恢复繁体,因为繁体字更能代表传统文化;有人支持推行简体,因为简体字更方便、简单,能够顺应时代潮流,与国际接轨。

这种争论没有多大的必要和意义,简体、繁体都不是一无是处或十全十美,而是各有所长:论文化底蕴、艺术内涵,自然是繁体当先;但是,简单易学的简体为普及教育、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个偏向艺术性,一个偏向实用性;一个适合艺术家、书法家,一个适合科学家、人民大众;二者不必一较高下。

不过,分析、研究繁简体的优缺点,对继承、发展汉字文化具有很大的意义。

关键词:文字改革、繁体字、简体字一、“简体字”与“繁体字”其实,“繁体字”和“简体字”的概念应该是不存在的。

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一个从低到高的过程,文字产生之初,肯定是简单的;随着文明水平的提高,文字才变得复杂;当复杂的文字难以适应新生活,文字又“返璞归真”,往简单的方向发展。

而在发展的历程中,简单的、复杂的文字一直都并存,现代通行的简体字,很多在古代就已经出现了;实际上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汉字从来没有形成明确的“简体”和“繁体”的体系,“简”跟“繁”始终“相依为命”。

所以,要给“繁体字”与“简体字”下一个广义的定义并不容易,要比较二者的优缺点,只能取狭义的概念:字义相同的字,以笔画多、书写较难的为繁体,以笔画少、书写较容易的为简体。

而按照这一标准,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文字改革”明令推行、至今通用的“简体字”和在此之前的“繁体字”可能是最值得对比的了。

二、简化得好的字有些字简化得很好,这些字大概可以分为三类:(一)、精简笔画,更便于识记、书写。

例如:1、“虫”。

繁体“蟲”有三个一模一样的“虫”,显得有点多余了,只用一个并不影响字义,可是更加便于书写。

简化字的十大弊端

简化字的十大弊端

简化字的十大弊端简化字的十大弊端在我《再说五十年内废除简化字》博客发表后,有一位箴言先生在留言中说到简化字的十大弊端,,现转录于此,与各位分享,并向箴言先生致谢。

以下是箴言的原文:談下簡體字(所謂的規範字),不少同胞說過,與其恢復正體字,不如改用甲骨文(或篆字),這種說法是非常謬誤的,也是造成誤區的主因之一,我在此想重申:甲骨文和篆字都是漢字的原始初級階段,而正體字是高度發展之後形成的成熟漢字。

简体字之“各项弊端”如下:一、康熙字典中收漢字四萬餘,說文解字中收漢字九千餘,漢語專業者識漢字七千左右,台灣常用漢字為4800個,大陸常用漢字為3500個,而簡化漢字只有2200餘個(中途截止),但有些繁字未被改善,而某些不應簡化、或非理性簡化的漢字卻比比皆是。

二、漢字的閱讀都是以圖像姿態進行的,而并非是一筆一劃地細看細數,閱讀的速度與筆劃的數目不成正比關係,況且某些簡化字之平均減筆數目僅比正體字多出兩三筆。

三、漢字的形體越相近,就越不易辨認,越不易校對,閱讀效率也低。

簡體字造成了很多形似字,增加了閱讀時和排版時會出錯的機率。

簡體字默認的“宋體/新宋體”遠不如正體字的“細明體/新細明體”更清晰、更美觀、更精細。

四、簡化字採取“多繁對一簡”的原則,致使漢字的表意功能削弱,需更依賴上下文才能準確理解文意,因而影響了閱讀效率。

“多繁對一簡”,導致了對漢字本義理解上的困難。

例如:干(乾、幹、榦)、发(發、髮)、脏(髒、臟)、系(係、繫)、冲(沖、衝)、余(餘)、后(後)、几(幾)、丑(醜)、只(隻)、斗(鬥)、松(鬆)、准(準)。

括弧前是繁體誤寫,括弧裡是繁體正寫,以下誤寫理應歸罪於簡體字『多繁合一簡』之原則。

1,幹燥(乾燥)、乾活兒(幹活兒)、幹涉(干涉)。

2,髮揮(發揮)、頭發(頭髮)。

3,面條(麵條)、表麵(表面)。

4,衝水(沖水)、沖鋒(衝鋒)。

5,余地(餘地)、餘『我』(余『我』)。

6,皇後(皇后)、之后(之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谈谈自己对汉字的认识
汉字简化弊端重重
在近几年出现的一些网络新词中,有一个词语叫“火星文”。

所谓火星文,就是把汉字里的一些偏旁部首单提出来用来表示新的意思。

比如说用“偶”来表示“我”,用“ㄋ”来表示“你”。

这种不伦不类的所谓文字无疑是给中国汉字抹了一笔黑。

且不论它的实用价值,单是给下一代中小学生的汉字学习带来的负面影响就已经很是严重了。

对于民族精神文化的发展也是一种阻碍。

按照这几十年的一般观点来看,汉字的简化是中国文字的进步,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发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检验,我们再来客观地审视“简化字”,可以说是“失大于得”。

有关汉字简化的诸多理由都是站不住脚的,简化汉字是对文化的极大之破坏。

首先,破坏了汉字的表意性。

汉字的简化在我看来非常不利于中国这五千年来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汉字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中现存的唯一一种表意类文字,而其他多是拼音文字,无论是从拉丁文衍生出来的法文、英文、德文还是阿拉伯文,再或者是我们的邻居泰文日文的片假名,都是以字母为发音基础的拼音文字。

而唯有汉字是尚在使用的表意文字,这是何等骄傲的事情啊!而汉字简化却使我们的文化被渐渐侵蚀。

比如说,“罗”,会意字,上部的“罒”本是“网”字;“糹”是“丝”字,说明网是丝做的;“隹”是短尾鸟。

三字会合在一起,表示小鸟被丝网罩住。

简化后的“罗”字已无会意可言。

在我认识的一些国外留学生中,他们反映出来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汉语太难学了!是啊,我们历经了五千多年文化的洗礼,历久弥新,多少文化的积淀与积累,当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掌握的东西了。

中国台湾著名作家方文山说,自己很喜欢汉字的原因,是因为它是现在世界上惟一还在使用的表意文字,“我承认自己喜欢汉字喜欢得很发狂,所以可以说我有严重的‘字恋’倾向。

”在现在强调物种多元、文化多元的国际社会,不同于西方的东方文化,地位显得特别重要,而维护中华文化中独一无二与无可取代的特性,更显重要意义。

在不利于华夏文化发展的方面,我觉得还有一个重要的一点。

在汉字简化了之后,许多的年人阅读古典名著的时候会有很大的困难,不认识的字太多,意思也和现在我们常用的意思不一样。

这就很容易造成歧义。

比如在古典名著里面,
“蚤”代表的是“早”,而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跳蚤”,“当”也就是现在的“倘”。

这也就出现了众多的“通假字”。

汉字经过简化之后,即使把古书以简化字重印,也会因众多歧义,使对中国古典文化没有深入了解的人不能读懂一些古典名著。

其次,汉字的简化不利于中国大陆、台湾、港澳等地之间的文化交流。

追溯为何要简化汉字的历史,在新中国刚成立之际,文字改革便作为一件大事摆在中央面前。

制定《汉语拼音方案》、制定《汉字简化方案》、大力推广普通话等等,要做的事情千头万绪。

经过几年的审订,通过了《汉语拼音方案》,当时把汉字简化只是作为加快扫盲速度的一个过度措施。

如果把简化汉字作为一种长期方针也是不行的。

因为:一是汉字的简化是有一定限度的;二是在现有汉字的基础上无论怎样简化也不能解决目前面临的诸多难题。

而且,我觉得简化字与扫除文盲没有直接关系,在香港、台湾等使用繁体字的地区,文盲人口比例远远低于中国内地,可见扫盲工作重点在教育的资源投放及教育政策上,而非简化字。

与此同时,在大陆,我们如火如荼的进行汉字简化并强制推行的时候,在台湾、香港、澳门以及海外的华人基本上都是使用的繁体字。

这样一来,由于简化的字数太多,而且也没有遵循一套很严格的规律,大大削弱了汉字的科学性与逻辑性。

许多汉字失去表义的结构,使学习汉文的过程中失去以表义结构推测字义的学习途径。

而且推测的特例太多,结果使汉字系统更繁杂,增加学习者的负担,就使得简化汉字成了一门“外国文字”。

再次,从书写的角度来说,简化汉字的审美上相比于古汉字就略逊色了,我们现在的很多书法比赛大多选手都会选择篆书,隶书等书体,简化之后的汉字失去了原来的美感。

汉字简化,得不偿失。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我们的传统越来越被淡漠,四处充斥着洋节日,洋文化,洋文字,如果我们连自己的传承了五千年的文字都不能完整的保存,何谈保护我们这个民族。

汉字是我国五千多年来灿烂文化的结晶,也是我们中国人不可抛弃的语言文字,不能容忍任何人以任何名义来攻击挑战,坚决维护我国的灿烂文化需要每个中国人共同参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