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片U约】中国抗战片:《南京!南京!》
《南京!南京!》影评
《南京!南京!》影评在观看了《南京!南京!》之后,我深感失望。
这部电影仿佛是一场导演意淫下的闹剧,缺失了历史的真实与厚重。
南京大屠杀,这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幕,是战争史上最肮脏的篇章,也是中国抗战史上最悲痛的一页。
然而,本片却将这段历史简化为一个虚拟的、漂浮在黑暗太空中的舞台,缺失了前史、周边和上下文。
片中的人物没有名字、来历、生活和灵魂,他们只是导演为了达到某种预期而随意拼凑的符号。
日军屠城的原因?个体日本士兵嗜杀的动机?中国人为何不抵抗?这些问题在影片中被粗暴地省略,仿佛是为了迎合主流的受害者控诉心理。
影片预设了日本军队的嗜血、残暴和无人性,也预设了中国人的麻木和任人宰割。
这种预设使得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变得扁平而单一,缺乏真正的人性深度。
影片中的日本士兵(除角川外)被描绘为纯粹的杀人机器,而中国人则成为了只会吃枪子、面无表情地成片倒下的群体。
这种对历史的简化和符号化处理,无疑是对历史事实的歪曲和遮蔽。
南京大屠杀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历史事件,涉及到众多的人物、动机和情感。
而《南京!南京!》却将其简化为一场单方面的屠杀,忽视了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复杂心理和行为。
更为可悲的是,影片中的主要角色角川也被刻画得极为苍白。
虽然导演试图描写他的内心挣扎,但由于缺乏对其背景和个人经历的深入刻画,使得角川的形象变得空洞无物。
相较于其他角色,角川似乎更像是一个被导演强加了内心挣扎的符号,而不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个体。
此外,影片对于南京这座城市的描写也极为简略。
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沦陷和市民的苦难应该是影片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影片却将城市描写成一个只有军营、难民区和教堂的地方,对于城市的沦陷过程和市民的苦难缺乏细致描写。
这种对历史的简略处理使得观众难以全面了解历史事件的全貌,也无法深刻体会到历史的残酷与沉重。
从某种意义上说,《南京!南京!》迎合了主流的受害者控诉心理,但其表现形式却过于表面化和商业化。
影片通过大量惨烈与血腥的镜头来博取观众的眼球,却未能真正深入探讨历史的内涵和意义。
2021《南京!南京!》观后感5篇
2021《南京!南京!》观后感5篇《南京!南京!》是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影片通过一名普通日本士兵和一名普通中国士兵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经历,揭示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1《南京!南京!》观后感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南京!南京!》观后感1昨天,我和妈妈一起去萧山电影院看了《南京!南京!》。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的心情格外悲伤和沉重。
电影讲了日本欺负我们中国的事情。
电影首先讲了日本军队用大炮轰炸南京城,然后攻入南京城门。
日本军在一间大房子里发现了很多中国人,中国人都害怕得举起双手投降,一个小女孩看见大家都举起手,也跟着举起手来。
日本军官看见这么多中国人,心里也很害怕,偷偷地叫一个士兵去外面找援兵。
援兵到来后,日本军队开始了对南京人的大屠杀。
他们用机关枪扫射,用火烧,挖坑活埋,用水淹。
很快,南京城里全是尸体,血流成河。
看到这里,我的心情既难过,又气愤,真想把日本人一脚踢到天上去!日本人闯入难民营,让他们交出一百个女人去做慰安妇,否则就要毁灭难民营。
一个很漂亮的妓女首先举起了手,说:“我去!”接着,一个个女人举起手。
她们为了很多人的生命,牺牲了自己。
后来,这一百个女人只回来了五六个,其它的都被强奸而死。
日本军队当中,有一个有良知的人,他叫角川。
他不跟日本兵一起杀人,而是偷偷地帮助中国人。
最后,南京城里只剩下了两个人,大人叫老赵,小孩叫小豆子。
他们本来被绑着,准备枪毙的,角川让他的士兵放了他俩,然后举起枪自杀了。
老赵和小豆子开心地摘下蒲公英,一起吹飞了蒲公英的种子。
我想,这些种子到了明年春天,还会发芽、开花的!这说明:中国还有希望!《南京!南京!》观后感2一口气看完了这部电影,我心潮澎湃。
刺耳的防空警报,铺天盖地的枪声,日军官兵的狞笑声,南京人民的口号声,甚至从废墟中传出的无望的呼声似乎犹在耳边。
灰色的空中掠过的飞机,一队队绿衣的日兵,难民身上的血迹,夺目的太阳军旗似乎也历历在目。
历史的画卷向我铺开,1937年12月13日,这是一个令中华民族难忘的日子。
南京南京电影观后感
南京南京电影观后感《南京南京》是由中国导演陆川执导的一部历史题材电影,于2009年上映。
电影讲述了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对南京的血腥屠杀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影片通过细腻的镜头、真实的场景和情感丰富的演员表演,将一个血腥的历史事件展现在观众面前,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
整部电影以冷色调为基调,暗淡的光线和冷冽的风景营造出了一种压抑和残酷的氛围。
电影以多角度展现了南京大屠杀期间的恐怖场景和惨绝人寰的景象,使观众深深感受到了历史的残酷和战争的可怕。
镜头中残垣断壁、满目疮痍的城市景象让人心生悲凉和痛心,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困境中坚韧而不屈的精神,令人敬佩。
电影中的角色形象非常丰满,他们都有着各自的故事和遭遇。
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战争的洗礼中逐渐觉醒,开始反抗并保护自己和他人。
电影通过这些个体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对于生存的不屈信念。
观众可以看到各种复杂的情感,包括恐惧、绝望、愤怒、仇恨和爱等等。
这些情感在电影中交织在一起,使得观众不仅对于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能够与角色们产生共鸣。
电影中不仅有残酷的战争场景,还有一些温暖和感人的细节。
例如,电影中一位小齐姑娘为了保护一个流浪的日军孤儿不惜冒生命危险,展现了人性中的善良和宽容。
还有一位年迈的老奶奶,在战争的混乱中坚持教育孩子们读书、写字,为他们提供了一线希望和力量。
这些细节让观众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和对于生命的尊重。
电影《南京南京》并没有一味地渲染战争的残酷和日本军队的恶行,而是通过展示日本军官秋山好古的内心挣扎和悔恨,呈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电影中还出现了一些中国人民对于和平的向往和反战的呼声,这为观众提供了一种积极的思考和启示。
通过观看电影《南京南京》,我深深反思了战争的可怕和人类的罪恶。
这部电影通过真实的历史事件和感人的故事,让我对于世界历史和人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它让我明白了战争的破坏力和对于个人和社会的伤害。
同时,这部电影也唤醒了我对于和平的珍视和对于战争的警惕。
南京南京电影观后感
南京南京电影观后感
《南京南京》是一部由陆川执导的反映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剧情片。
影片通过细腻真实的叙事手法,再现了当时南京城被日本军队占领的惨状,揭示出了战争带来的极大痛苦和伤害。
观看《南京南京》后,我深感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痛是深远而不可挽回的。
片中展现的残忍场面令人震撼,尤其是对妇女和儿童的残暴对待,让人痛心不已。
无辜的百姓被迫面对无尽的恐惧和死亡,他们的生活变成了一场噩梦。
影片中的人性黑暗和善良并存,也深深触动了我。
红十字会医生赵少卿和安秀来来之间的感情,让人感受到了战争中温暖的一面。
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来拯救伤员,抚慰他们的心灵,体现了人性的善良与坚强。
但与此同时,影片中的一些人物也展现出了战争环境下人性的黑暗面,比如一些日本士兵的残忍行径,令人愤慨。
影片的导演通过细节展现了当时的历史真实,这样的真实感让观众对南京大屠杀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片中的场景设计和服装打造也十分用心,使得观众仿佛穿越到了那个战争年代。
同时,影片的表演也非常出色,各位演员都将角色演绎得十分到位,深入人心。
《南京南京》是一部充满震撼力的电影,它以真实的历史为背景,以人性的黑暗和善良为线索,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恐怖和痛苦。
这部电影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呈现,更是对战争的纪念和反思。
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遏制战争的发生。
《南京!南京!》影评
《南京!南京!影评》1937年的12月的南京,鲜血染红了全城,人民呐喊,哭泣,三十万个灵魂在那一刻离我们而去,在敌人面前,我们奋力反抗,或许那对敌人来说只是垂死前的挣扎。
《南京!南京!》这部影片就是从1937年的12月,南京城破开始说起,为了缅怀75年前那段令中国人悲痛不已的历史。
《南京!南京!》它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故事。
通过一名普通的日本士兵和一名普通的中国士兵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经历,揭示在1937年南京疯狂杀戮强奸掠夺的背后,战争对人性的摧残。
1937年12月,南京城破后,尽管有大批的国民党士兵溃逃出城,但与此同时,也仍然有大量不愿意投降的士兵留了下来,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为保卫祖国,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与敌人斗争,他们在这座城市的街头巷尾展开了无望而惨烈的抵抗。
其中就有国民党精锐部队一员——陆剑锋。
可是寡不敌众,抵抗最终失败,数不计数的中国人的鲜血染红了长江,南京沦为一片死地。
唯一存留下来的,是位于金陵女子学院的“安全区”。
在这里,大量难民因为拉贝的身份而暂时有了喘息的机会。
主持在安全区工作的是拉贝的秘书唐先生和归国女教师姜淑云。
但在强势的日本军队面前,拉贝的身份也只不过是一块掩盖他们罪行的遮羞布罢了。
而中国的女人们,在强势之下没有屈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拯救隐藏在难民营里的男人们,同时在拉贝面前书写了一段中国人坚强不屈的历史。
这部影片的特别之处,还从一位普通日本士兵的角度写了他在大屠杀期间的经历。
角川就是这位普通的日本士兵,作为占领者的他,享受着某种意义上的正常生活,但面对着别人的屈辱和死亡,看着别人一个个在血泊中倒下,被大地埋没,被火焰吞噬,也仍然难以逃避自己灵魂深处的震惊甚至拷问,折磨别人的同时,身心受到更重的惩罚,体会到战争对人性的摧残让人恐惧。
于是角川最终做出了他的选择:他把两名中国幸存者送出南京城,然后举枪自杀。
这一举动,让我对当时的日本军人的行为更是不解、怨恨。
在残害别人的时候,你们得到快乐了吗?在自己国家人民面前,你们自豪吗?在伤害孩子的时候,你们能想想自己家中的孩子失去的痛苦吗?在伤害老人的时候,你们能想想家中的父母亲是如此期盼你能早日回家吗?不,你们没有,你们只是为了战争的胜利,而像机器似的在屠杀,没有任何情感,人性已被战争所摧残,可是我还是为你们感到庆幸,你们军队中还有着拥有人类本性的军人,他——角川拯救了两个中国幸存者,最后他选择自杀,我相信他是为了帮你们赎罪,为了减少身心上的折磨所遭受的痛苦。
南京南京电影赏析
主题思想
影片主要以两大的线索展开,一是“中国线”, 不同身份的中国人先后出场,上演了一幕幕生离死 别的故事
英 勇 奋 战 的 中 国 军 人
被抓捕的中国女人
父母亲眼看到 自己的孩子被 扔出楼外时伤 心欲绝
二是“日本的线”主 要以一日本士兵角川的视 角来审视这场战争,且用 一些篇幅展现日本士兵、 日籍慰安妇在屠杀之外的 情感和故事
记忆
• 这段历史已然成为过去,但是我们又不能不牢 牢记住,尽管有人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去修改 教科书、篡改历史、蒙蔽事实。一个国家,一 个民族,如果连回首自己历史时都没了勇气, 那就太可悲了。我们不仅不能忘,还要将那段 历史带给我们的沉重转化成不屈意志,鞭策自 己不断前迚,逐步改变落后挨打的卑微局面, 化沉痛为力量,变弱小为强大,弃腐朽造神奇。 只有通过我们华夏儿女的共同努力,让祖国真 正强大起来,才有能力不让这种事情再次发生!
抗日影片赏析
《南京南京》
孙晓 1302011045
史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华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中国 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了长达6个 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纵火烧 毁,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数据显示,有30万 中国人徒遭杀戮,遭受迫害幸存的人数不详。这就是震惊世界 历史、惨绝人寰的“南京它是中国近代苦难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给中华民族烙了永远不可抹灭了印痕,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永远 不可抹灭的伤
哭泣的士兵角川,最终 在中国的土地上以自杀 结束了内心的煎熬
最中 这 后难 名 却得 日 惨的 籍 遭寻 慰 蹂到 安 躏了 妇 致一 本 死份 来 !爱 在 情战 ,争
电影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反思这场战争:战 争不仅仅是苦难、死亡、仇恨,更应该直面苦难背后 的救赎、死亡背后的尊严以及残酷背后的人性。导演 陆川正是采用这样一种视角挖掘到了战争的深刻主题。 陆川尝试打破战争双方政治意识形态的藩篱,以日本 军人对侵华战争的自述和反省来观照战争本身的残酷 和荒诞,不能不说寄寓着他试图以更加国际化的开放, 宽容,自信的心态来呈现南京大屠杀历史的初衷。陆 川的叙述重点不在“南京大屠杀”这一事件过分的暴 力渲染,而是绕到其后去探讨战争背后的东西:战争 没有赢家,哪怕是胜利的一方,虽然可以决定着别人 的生死,可是你无法完成自我的救赎,如果你有良知, 最终也只能用结束生命来完成救赎,陆川正是通过战 争背后人性的形而下的叙述,去对战争进行怀抱爱国主 义立场,又有更深厚的人道主义反省,突破 了以往战争题材单纯描写苦难、死亡和仇恨 的主题,而采用一种人性化的视角深刻地剖 析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以及战争背后苦 难的救赎、死亡的尊严和人性的温暖。这部 电影将视角立足于新世纪的层面,努力对战 争做本质性和真实性的当代表达,直面战争 的同时更应该反思战争。
南京南京南京电影观后感
南京南京南京电影观后感南京南京南京电影观后感精选篇1看了《南京!南京!》我深有感触。
虽然只有1个小时40分钟,但是我深感压抑。
刚开场的时候,枪声、炮声。
惨不忍睹的杀戮,生灵涂炭,血流成河。
上百名妇女举手自愿牺牲自己做慰安妇,为安全区的民众换取过冬的物资那个震撼人心的场面。
每一只上扬的手,都像一支灼灼扑动的火炬,放射出民族尊严的光辉。
每一个举手的妇女,燃烧自我,救助他人,令70多年后的我们动容、惊心、泪流满面。
她们的牺牲与毅然走入刑场、高喊“中国不会亡”的中国士兵的牺牲一般高贵而沉重,像两记重锤捶打在历史的鼓面,动人心魄,回音荡荡。
教堂妇女举手一幕是《南京!南京!》继中国军人江边就义后的第二个高潮。
令这部灾难电影,回肠荡气,渐入佳境。
很多人跟我有同样的质疑:姜淑云居然没有举手?尽管她声音颤抖,泪落双颊,但是如果她也能举手,是不是能和妓女小江一起携手走进那片神圣的光辉里去?是不是能给角色一个更加完美的收场?举手,还是不举手?牺牲,还是苟活?电影继续在进行。
我的问题也终于有了答案。
在教堂百名妇女举手时,姜淑云已经做出了选择。
在我们的文化里,更容易被牺牲的壮烈感染,而对“理性的拯救”感到陌生。
在教堂小江等妇女选择“牺牲拯救”时,姜淑云选择的是另一种“拯救”,尽管她最后的牺牲同样令人黯然神伤。
我们应该感谢电影《南京!南京!》,她让我们对历史的解读了一种可能。
我不会再去看第二次,不是不想,而是不忍。
《南京!南京!》里透露死亡讯息的场景之多,尤其黑白画面的处理更让每一种形式的死亡都让人身临其境,这种真实的氛围已经让你觉得内心超出了对残酷的负荷,因为每个中国人都曾看过那些触目惊心的老照片。
但最可怕的还是那些没有直观画面的死亡讯息。
女儿被日本鬼子从窗口扔下去,观众看到的只有唐先生奔去窗口的崩溃呼喊,还有一车车从军营运出去的女子裸体。
日本士兵杀人时的表情,走向死亡的人群的眼神,在黑白不见血的银幕上,你只能读到两个字,绝望——这是地狱最底层的绝望。
《南京!南京!》电影观后感
《南京!南京!》电影观后感刚看完电影《南京!南京!》,心中感慨万千,八个字形容:陆川这次,用力过猛。
《寻枪》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山的朝天一笑仿佛是国产电影对生命的最强高歌,也让陆川这个名字从中国导演名录中脱颖而出。
然而,此次的《南京南京》却让人感觉他用力过猛。
在三联的访问中,他曾说:“这个桌子足够大,把什么都能放上去。
”但在这部电影中,他将所有的劲头都用在了一个没有故事、只有两个符号(巷战场和难民营)的空间里,让人感觉处处都充满了人性,甚至让人觉得有些絮叨。
电影中,承载的东西不足,因此更多地流传于民间和演义,更迎合我们民族历史审美情趣的慰安妇题材,成为了戏剧冲突的焦点,篇幅占据了一多半。
如果这真的是一部慰安妇题材的电影,那么将其命名为《南京 38》或许更为合适。
然而,将这个令国人背负无比耻辱的历史题材,以如此夸张的现场细节展示在大银幕上,用作煽情的素材,简直是对它的亵渎。
由于占据了国人价值观的底线,陆川以一种令人无法抗拒的居高临下的态度随意展开,随性恣肆,甚至在最后出现了国产电影中可能是最具争议性的日军祭祀。
我不知道他到底想要表达什么。
但抛开立场不谈,这段祭祀的视觉冲击、段落铺垫和鼓点节奏,撇开立场不说,应该说是一段经典画面,其中一些仰拍镜头甚至让人联想到《意志的胜利》。
陆川,请不要再用那些伟大的命题来忽悠我们了,如生存、死亡、生命等。
从你嘴里说出来,只会让人感到恶心。
修炼不够就不要轻易尝试,正如古人所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基于宗教背景的伦理价值观和基于实用主义的价值观,回望他们的那段惨痛历史,所产生的东西是完全不同的。
前者是《钢琴家》《卡廷》《美丽人生》《伪钞制造者》等伟大作品的土壤,而后者则是《屠城血证》《南京南京》这类作品的阴沟。
看完这部电影,我深感失望。
伟大的事实之上,不一定能产生伟大的文艺作品。
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南京大屠杀,哪一个不是应该产生一系列伟大作品的源泉?但最终呈现的结果却如此令人失望,这到底是艺术家本身的问题,还是其他方面的原因呢?。
南京南京电影的观后感
南京南京电影的观后感南京南京是一部由中国导演陆川执导,于2014年上映的战争剧情片。
该片讲述了南京大屠杀期间,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真实故事。
在观影之后,我深受触动,对这部电影产生了很多感受和思考。
首先,南京南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真实的场景和细腻的表演,再现了当时南京城的惨败景象。
影片的画面简洁而真实,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夸张,却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残酷和沉重。
我可以清晰地看到战争带来的混乱、恐惧和绝望,触及到了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
其次,电影中的人物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中的每个角色都有着鲜明而真实的个性和命运。
他们或是痛苦地经历了战争的洗礼,或是为了信仰和正义而勇敢地站出来。
尤其是女主角齐连佳,她是一个被战争摧残的普通妇人,但她用自己的坚强和勇气,唤起了整个城市的抗争精神。
她的形象充分展现了当时中国人民对抗外敌的无畏和坚韧。
南京南京还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给人们的灵魂带来的重创。
在电影中,许多人物都经历了巨大的心灵煎熬和精神摧残。
他们不仅失去了亲人和家园,更失去了对人性的信任和希望。
电影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让我看到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和腐蚀,引起了我对战争的深思。
同时,南京南京也给我带来了对和平的思考。
战争带来的不仅仅是生命的消逝和城市的废墟,更是人性的扭曲和破碎。
南京南京通过战争的描绘和人物的生动塑造,深刻反思了战争的荒谬和无意义。
影片中的人物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都在战争中受到了伤害和摧残,没有任何一方是胜利者。
我深深地意识到,和平是多么珍贵和可贵的东西,我们应该珍惜和维护和平,不再让战争带来痛苦和破坏。
通过观看南京南京,我不仅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扭曲,更看到了希望和勇气的力量。
在无尽的黑暗中,总有一些人能够保持着他们内心的光明。
他们以自己微薄的力量,为他人带去了希望和温暖。
这些人或许是医生、教师、普通市民,但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来拯救和保护他们能够触及的一切。
电影《南京!南京!》观后感6篇
电影《南京!南京!》观后感6篇电影《南京!南京!》观后感内容简介;影片弥漫着一种残酷的压抑和绝望,只有结尾才稍稍燃起温暖的希望。
被角川放走的小豆子在原野上肆意的奔跑,大笑,代表着中国的希望,明天虽然依旧残酷,但希望已经传递下去。
南京虽死,但中国人的团结与抵抗已经被唤起,既然投降已不可能,那么只有努力去赢得战争的胜利。
电影《南京!南京!》观后感由九象整理详见正文1篇今天我观看了由刘烨,秦岚,高圆圆等主演的《南京!南京!》。
1937年,日本鬼子血洗南京,用各种残忍的方法将30万南京同胞杀死。
轰轰轰震耳欲聋的大炮子弹声响起来了,战斗开始了。
由刘烨带头的战士们与敌人展开顽强的对抗,本来是胜利了,可是狡猾的日本鬼子不罢休装死,趁战士不注意时发起了救援信号。
战士们被抓了,就在这日本鬼子的一阵枪声中战士们英勇牺牲了,这时硝烟与战火弥漫着又好像在哭泣着为战士们伤心。
庆幸的是有两名战士还活着。
这边,街上的老百姓都被抓了。
日本人就用机关枪像玩游戏一样把所有老百姓屠杀了。
还有被枪毙的,活埋的,刺死的,烧死的,淹死的还有那些年轻的姑娘被日本人强奸,我真是恨不得杀了那些人。
这触目惊心的一幕幕,让我恨日本人的残忍,感觉到中国人的顽强与政府的腐败。
俗话说;落后就要挨打。
我们中国人用智慧与顽强打败了日本人。
在后来中国发奋图强,创造出一个强大的中国屹立在神界的东方。
我曾为中国的过去感到悲哀,但我现在为中国的今天感到骄傲与自豪!2篇 1937年12月的南京,弥漫着一种颓败和绝望的气氛。
在淞沪会战中冒死战斗的将士们,到了南京都成了胆小鬼,强大的日军磨灭了他们所有的反抗意志。
宋希濂部挡在城门,却挡不住潮水一般的残兵败将。
十几名日军在教堂发现了无数难民,其中还有大量的中国军人。
日军恐惧的叫援兵,可中国人根本无意抵抗,麻木呆滞的举起了双手,日军的几声枪响就使他们彻底崩溃。
远景中,孙中山的铜像被拉到,一起倒下的是整个中国吗?不是。
残兵连在废墟中做着最后的抵抗,顽强的抵抗。
电影对历史厚重的折射——《南京!南京!》影片分析
电影对历史厚重的折射——《南京!南京!》影片分析南京大屠杀是一个敏感的历史语汇, 《南京!南京!》自上映就备受质疑和争议。
它用严肃的态度和人性的角度一层层的剥开历史, 剖析人性, 让纷繁复杂的想法找到归宿。
对于战争题材电影分析它的镜头语言、人物形象设置是走入影片的必经之路。
一、基调南京这个名称相对于其他城市名而言, 在我的记忆中算名列前茅。
在这个地域内发生的事件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
即使没有亲身经历, 不是死难者家属, 未曾与这个地区有什么联系, 单纯就是课本上乏味的数据就让人触目惊心。
南京大屠杀, 在这场劫难中, 中国30万人遇难。
这不单单是人数的问题, 在这冰冷的数字之间又承载了多少亲情的割裂, 友情的破碎……面对烧、杀、抢、掠、强奸, 以及在日本极其疯狂的杀人竞赛, 我们, 当代的人, 该以怎样的情绪面对?《南京!南京!》是陆川关于战争题材的电影。
对电影的各种不同解读, 争议不断。
所以在这先奠定一个基调, 就是战争题材电影的立意。
爱情的主题可以拍的凄美, 也可以浪漫, 当然也可以丧尽天良。
剧情片更可以天马行空, 任其想象。
灾难片抑或惨烈悲壮, 抑或唯美动人。
地震、海啸、泥石流或者象《2012》那样把所有灾难集合起来。
但战争承载了太多的涵义。
不能只以导演个人的狭隘眼光来看待, 因为战争影响到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子民的生死存亡, 任何事情被灌以了民族的大帽儿都不可小歔。
电影更是如此, 它有更为广大的受众群体, 而且是用视听语言多重讲述。
南京大屠杀是一个大得不能再大的寄托了深重民族情感的事件, 蒋介石曾说, “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的国耻。
”战争电影需要表达一种民众寄希望的历史厚度, 争议也来源于此, 当今的人们希望通过镜头的剪切、语言的表达、形象的设置看到那个年代独有的战争情怀。
战争题材电影寄托了太多的名族情感, 因此导演对片子考量要宏观, 如果导演自顾的认为战争题材电影是自己的作品是不全面的。
二、镜头语汇对于《南京!南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
南京南京电影深度解析
南京南京电影深度解析
南京南京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它描绘了一个发生在南京大屠杀背
景下的故事,讲述了两个军人在战乱之中所做的选择以及他们的感情
纠葛。
下面就来深度解析一下南京南京这部电影吧。
首先,从人物角度来看南京南京,故事的焦点在两个主要人物——夏
春荣和桑耶轮之间。
夏春荣是一个忠诚而坚韧的士兵,他为一直对好
朋友桑耶轮的承诺而毅然走上了忠诚的道路;桑耶轮则因自己的情感
而将心里的纠结和压抑放到了一边,坚守着自己的信仰,永远不改变。
两个人的忠诚、善良和牺牲让观众感受到他们的坚强。
此外,在故事情节的叙述方面,南京南京的作者给出的是一个宏大而
震撼的背景 self—南京大屠杀,让观众有机会去感受到被战争摧毁的
灾难。
战争使人们习惯了面对无尽恐怖和痛苦,但两个主要人物身上
却展现出一种令人敬畏的勇气和坚定,他们所做的选择使观众在灾难
中看到了希望。
此外,从电影的艺术表现来看,南京南京的画面搭配真实的场景,把
真实的惨状与虚构的故事融合得恰到好处,在画面上呈现出朴素但细
致的细节,观众可以从电影中看到那段延续几十年的历史痛苦。
最后,电影南京南京给观众带来了很多深刻的见解,它把战争和和平
的关系描绘得非常完美,故事情节描述得精彩耐人寻味,画面表现出
真实的悲剧和希望,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电影《南京南京》的出色表现,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可以让人思考的空间,让我们深刻地
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也让我们懂得去珍惜和平。
《南京!南京!》电影观后感
《南京!南京!》电影观后感《南京!南京!》电影观后感篇一自从我看过了《南京!南京!》这场抗日片我就领悟到了日本鬼子是多么的残忍!他们常常以杀人为乐!一场南京大屠杀死伤无数!多少孩子颠沛流离,多少父母走投无路,多少老人无依无靠!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
一场惨绝人寰的屠杀开始了,他们把杀人当作游戏,把百姓当作标靶。
人们死的死,伤的伤,男人为了保家卫国,放下爱妻幼子,奔赴战场;老人为了守护家园,甘愿赴死。
青春活力的孩子本该坐在教室里学习读书,玩笑嬉戏,却只能躲在防空洞里渴求那一点点的阳光,期盼着战场上的兄弟姐妹能够早日回归,可他们不知道等待他们的是杀戮与死亡他们几乎没有半点的抵抗能力,只能低头求饶,可灭绝人性的鬼子没有丝毫同情,一枪了结了他们的生命。
其实对他们而言活着是黑暗与痛苦,死亡反而是解脱,或许他们心中早已等待这一刻的到来。
看完电影我最大的感受莫过于和平的重要,我庆幸我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杀戮,没有死亡,可以读书。
但如今的和平却是千百万同胞用血肉之躯挡住敌人的大炮,卸下敌人的刺刀换来的。
他们有的已魂归梦土,有的已百岁老人白发苍苍,但他们不曾改变的是那份保家卫国,奋勇拼搏的决心和毅力,他们和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我相信不论时代如何前进,历史如何改变,千千万万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这段历史,都不会忘记他们。
《南京!南京!》电影观后感篇二南京大屠杀已经过去70余年了,《南京!南京!》影片上映时,久违的黑白画面依然清晰地挖掘出人们记忆深处的沉淀。
这次与以往的纪录片或者电视不同,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视角的战争和屠杀。
黑与白,简单的对比如同大脑里面尘封的记忆,清晰而又持久;失去了色彩,却增加了想象的空间;失去了血色的恐惧,却增加了对战争的恐惧。
黑与白,不在乎视觉上表现战争的血腥,而在于通过战争的原态趋引领大家对战争的思考。
所谓立意,往往是一部艺术作品的灵魂,是一部作品所希望表达出来的内在含义,立意高下,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格调高下,《南京!南京!》从一个日本兵的眼中来观察这个战争,通过战争的表现,去挖掘战争的实质:一个施暴者尚有痛苦和崩溃,那么受害者的痛苦更有多少呢?假若是从一个受难者角度来看这场战争,我们是不是会被悲情所缠绕,被屈辱所充满,忘却对战争本身的反思呢?影片通过表现施暴者的痛苦、绝望、崩溃,反差形容受害者的极度痛苦和灾难。
观看《南京!南京!》电影的个人观后感400字
观看《南京!南京!》电影的个人观后感400字
《南京!南京!》是一部由陆川执导、黄渤、邓超和任素汐等主演的抗日战争题材电影。
这部电影根据南京大屠杀真实历史而创作,通过讲述一段在战火中发生的爱情故事,真实展现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和伤害。
观看这部电影,我不仅感受到了深深的悲痛和愤怒,也深刻体会到了人性的复杂和脆弱。
电影中的战争场面十分真实,血腥和残忍的画面让我感到恶心和无法接受。
同时,电影展现了日本军队对无辜平民的残害和凌辱,这让我对侵略者的暴行感到愤慨和愤怒。
电影情节中的爱情线索也给观众带来了一丝温暖,但这种爱情在战争面前显得如此脆
弱和微不足道。
当生活变得陌生和残酷之时,人们的内心也被折磨得伤心欲绝。
尤其
是最后副教官黄大年被迫告别自己的爱人,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他无法保护自
己最爱的人,也描绘出了无助和绝望的现实。
这部电影通过真实的历史背景和感人的故事,展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伤害。
观看电影期间,我时常思考着这段历史应该被警醒、被铭记,以免重蹈覆辙。
同时,
我也思考着如果战争真的爆发了,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和我们所爱的人。
总的来说,《南京!南京!》是一部让人深思和震撼的电影。
它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
人性的脆弱,令人痛心的同时也给了我们深深的警示。
战争是人类文明的毁灭者,我
们应该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
南京!南京!观后感600字
南京!南京!观后感600字《南京!南京!》这部电影,是钟澍佳导演根据南京大屠杀事件拍摄的一部长片,它刻画了日本军队侵略中国,大规模屠杀中国人民的现场与历史背景。
这是一部不仅仅描述血腥暴力的电影,更是关照人性、道德与历史的巨作。
电影戏剧性十足,场景到位,镜头移动流畅。
它用镜头真实还原了当时中国残忍的境遇。
从人性角度出发,影片描绘了日军对无辜平民的摧残和迫害。
那种被日寇迫害的感受直接打动了我的内心,并深深地影响了我。
影片所表现的场面至今还在我脑海中反复地回放。
这部电影深刻地反映了日本军队的残暴和中国的求生欲望。
所以,整个电影的主题是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和强烈民族自豪感。
当有一个民族的灵性和民族意识被伤害的时,人们会发出强烈的抗议。
同时,它也让我更加爱国、关爱亲人和更加尊重历史。
电影的音乐是非常优秀的。
用背景音乐来配合电影的场景,将情感娓娓道来,让观众一直沉浸在电影里。
特别是《南京!南京!》这首主题曲,在电影中波澜壮阔的气氛下,旋律昂扬、激情澎湃。
让人心悸的画面与优美的音乐相结合,使影片更具震撼力。
在欣赏这部电影时,让我对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产生了更深入的思考。
电影中的画面与历史记载高度契合,使观众更加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不能忘却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也必须通过这样的电影和书籍等媒介,向全球发出警告和叮嘱,希望在今天和未来,世界能更加和平。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让我充分地认识到了海相当于大,河相当于小,人的灵魂才是最加宝贵的(源于影片中的一句话)。
我们能够对父母表示感激,对祖国报以赤诚,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思想的精神世界充实。
同时,我们也需要时刻关注和提高自己对历史的认识程度,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如果我们身处黑暗中,就要让我们振起英勇抵抗的精神,给我们更加勇敢地活下去。
寓教于乐-《南京南京》电影简介 精品
《南京,南京》电影简介《南京,南京》剧情简介《南京,南京》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故事。
片中有两条线索,通过一名普通日本士兵和一名普通中国士兵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经历,揭示在年南京疯狂杀戮强奸掠夺的背后,战争对人性的摧残。
影片是从年的月,南京城破开始。
尽管有大批的国民革命军士兵溃逃出城,但与此同时,也仍然有大量不愿意投降的士兵留了下来,在这座城市的街头巷尾展开了无望而惨烈的抵抗。
其中就有国军精锐部队一员的陆剑雄(刘烨)。
在抵抗最终失败之后,在数十万中国人的鲜血终于染红长江之后,南京全城沦为一片死地。
唯一尚有生机存留的,就是位于金陵女子学院的安全区。
在这里,大量的难民因为拉贝的纳粹身份而暂时获得了喘息的机会。
而实际主持安全区难民工作的,则是拉贝的秘书唐先生(范伟)和归国女教师姜淑云(高圆圆)。
但是,在日军的眼中,所谓安全区,只不过是一个囤积了大量女性资源的仓库。
而拉贝的德国人身份,在强势的日本军队面前,也只不过是一块随时可以扯去的遮羞布。
而中国的女人们,则用她们的身躯不仅仅拯救着隐藏在难民营的男人,也在拉贝面前书写了一段中国人坚强的历史。
日本军人的形象塑造,是这部电影的一大突破。
作为占领者的他们,当然可以享受某种意义上的正常生活。
但是,在南京这座战争因素被极端放大的城市中,即使是占领者,即使面对的只是别人的屈辱和死亡,也仍然难以逃避自身的灵魂震荡甚至拷问。
角川(中泉英雄)是日本十六师团的一名普通士兵。
被队友称为读过书的人的他,敏感、涉世未深,甚至在参战之前都还没有交过女朋友。
而他的同乡队长伊田(木幡龙),则已经是一名老兵,一名职业军人。
在南京城作为占领者的生活中,体验过种种为了维持这种生活而付出的人性的代价。
角川最终做出了他的选择:他把两名中国幸存者送出了南京城,然后举枪自杀。
这部电影完全突破了以往种种关于南京惨案的历史着作和文艺作品中的那种对中国人存在的刻意抹杀,对无能的中国人的错误描述;为世界观众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也是在南京灾难中,中国人的民族形象的全新书写。
南京南京电影观后感
南京南京电影观后感《南京南京》是由中国导演陆川执导的一部战争题材影片,该片于2009年上映。
电影以1937年南京大屠杀为背景,展现了那段史无前例的血腥历史。
观看完这部电影后,我不禁被震撼、悲痛和思考所充满。
影片开头以黑白的方式呈现,冷静而又残酷。
无情的画面给观众带来了种种不适。
在这片黑暗的背景中,有一位身穿白衣的年轻女子,她名叫姚若水。
她和她的家人成为了南京大屠杀的牺牲者,而她却幸存下来。
影片通过若水的视角,着重表现了战争在女性身上造成的种种伤害和痛苦。
与此同时,影片中还出现了一个身披日军军服的名叫小渊的角色。
小渊是一个由战争逼迫而参加军队的日本小兵,他的人性在战争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他与若水的相遇和相处过程中,观众得以看到一个平凡而有血有肉的日本士兵和一个幸存的中国女子之间的微妙情感变化。
在电影的剧情发展过程中,陆川导演给观众揭示了南京大屠杀的惨烈,令人触目惊心的残忍镜头不断出现,每一幕都让观众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扭曲。
影片中描绘的南京大屠杀场景,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痛和波及到的方方面面,让人难以接受。
然而,影片并没有阴暗和悲剧情绪一直笼罩下去,它更多地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对和平与崇尚的追求。
在战争的阴影下,有些人仍然敢于拯救和帮助若水。
这些响应人道主义的人们,在战争中守护着一丝丝希望。
他们或许没有改变战争的结局,但他们在继续点燃人性的火花。
影片以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展现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通过交叉叙事和剪接巧妙地穿插当时的历史素材,使得影片更具时代感和历史真实性。
导演通过这种手法将影片中的人物与真实的历史事件紧密联系在一起,让观众更深刻地感受到了那段历史的悲惨。
除了叙事方式的独特性,影片还通过精湛的摄影、演员的出色表演以及恰到好处的音效设计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恢弘而逼真的画面。
每个场景都令人印象深刻,黑暗阴森的背景中穿梭着光明与希望,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了那段历史的痛苦。
观看《南京南京》后,我心情沉重而又激荡。
南京南京电影观后感
南京南京电影观后感简介《南京南京》是由陆川执导的一部中国大陆战争题材的反思电影,于2009年上映。
影片以中国抗日战争中发生的南京大屠杀为背景,通过展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痛与痛苦,探讨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和对历史的警示。
感受与思考战争的残酷影片中所展现的南京大屠杀场面令人震撼,残酷的画面让观众深刻体会到战争的可怕。
电影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真实的场景重现,将观众带入了当时的历史现场。
大量的人物生离死别、屠杀和破坏的描绘,让观众感受到无边的伤痛和无尽的悲哀。
电影中的妇女、儿童、老人无辜遭受不公正的对待,他们的可怜形象令人唏嘘不已,也凸显出战争对弱者的残酷。
人性的探讨在战争的环境中,人性经历了严重的扭曲。
电影中的南京城内外,除了残忍的日本侵略者,也出现了一些被战争逼迫得无法回避的纠结与困惑。
有的人选择保护自己,逃避责任;有的人抱着救人的信念情愿冒着生命危险去营救他人。
在这一系列的人物塑造中,影片旨在探讨战争背景下人性的善与恶,以及在悲剧中是否还能够保持人性的光辉。
历史的警示《南京南京》通过展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件,对观众进行思考和警示。
南京大屠杀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触目惊心的灾难,影片通过真实的历史画面让观众深刻反思战争带来的痛苦与惨重的代价。
电影希望人们能够牢记历史,珍惜和平,反思战争带来的不幸和悲剧,并以此作为警示,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影片的艺术表现《南京南京》在影片的艺术表现上也引人注目。
电影运用灰蒙蒙的色调和冷静的镜头,为观众呈现了一幅苍凉而庄重的画卷。
导演将镜头对准普通人,通过纷乱的画面和扑面而来的战争场景,让人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战争给平民带来的残酷与痛苦。
影片的配乐也非常具有感染力,让观众更容易沉浸到剧情之中。
整部影片的制作非常细致,画面的质感和节奏的掌握都显示出导演的扎实功力。
总结《南京南京》是一部令人震撼和深思的电影,通过战争对南京和南京居民造成的摧毁和伤害,揭示出战争的残酷和对人性的摧残。
影片通过对个体人物命运的描绘,引人思考人性在战争中是否能够保持本真和善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佳片U约】中国抗战片:《南京!南京!》雨中笠翁圖書館更多精彩請您欣賞《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6周年影视展播》中国抗战片:《南京!南京!》[海报剧照][热诚推荐]中国抗战简介:中国抗日战争,日本称其为日华战争,西方国家多数称其为第二次中日战争(把甲午战争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是指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开始,由日本帝国入侵中华民国引发的战争,主战场在中国大陆,两国军队鏖战八年,至1945年9月2日,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
推荐词:因为珍惜和平,我们不忘战争,回顾历史,勿忘国耻,郑重推荐!!![影视资料]导演: 陆川编剧: 陆川主演: 刘烨/ 高圆圆/ 中泉英雄/ 范伟/ John Paisley / 江一燕/ 木幡龙/ 秦岚/ 姚笛/ Beverly Peckous / 刘斌/ 宫本裕子类型: 剧情/ 历史/ 战争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 香港语言: 汉语普通话/ 日语/ 英语/ 德语上映日期: 2009-04-22片长: Hong Kong: 132 分钟/ Argentina: 132 分钟(Mar del Plata Film Festival) / France: 133 分钟又名: City of Life and Death / Nanking Nanking南京!南京!的获奖情况2009年金马影展(Golden Horse Award) 最佳摄影Yu Cao2009年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Golden Seashell) Yu Cao2009年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Golden Seashell 陆川南京!南京!的剧情简介· · · · · ·1937年12月13日,时为国民政府首都的南京城沦陷,部分官员弃城逃亡,但仍有许多官兵留守,誓死保卫这个大厦将倾的城池。
宋锡濂部军官陆剑雄(刘烨饰)协同战友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他们微弱而顽强的抵抗最终被压制,数以万计的中国军民成为俘虏,在枪炮声中血染长江;金陵女子学院安全区,女教师姜淑云(高圆圆饰)奔波往复,尽力帮助和拯救所有来此避难的同胞,但兽性大发的日军早已虎视眈眈盯上了藏身于此的妇女;拉贝的秘书唐先生(范伟饰)小心应付,委曲求全,为了保护家人而做出错误的选择,他也为此付出代价;舞女小江(江一燕饰)纵使逃亡避难也不愿抛却女性的柔媚,她在关键时刻的选择则在其女性的外壳下注入一份刚强;日本人角川(中泉英雄饰)随部队进驻这个千疮百孔、破败不堪的城池,在这个人间炼狱,他的心灵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
狼烟滚滚,血流成河,大时代的背景下,人们既要承受时代的无情给予,也要做出攸关命运的痛苦抉择……[精彩影评]南京!南京!:陆川的历史景片【看来还是得更新一句,这是最后一句:不要把我当影评人,真正的影评人是什么样,请去看这里:/oscar_award】【鉴于现在我自己的回复比文章本身都长了,于是不再更新对质疑的回复了。
如果有叫战的,欢迎新开主题讨论。
不是我要当缩头乌龟,只是觉得这个楼已经太高了,再爬下去于己于人都不方便。
拜托诸位了。
】————————————————今天《南京》全国首映。
陆川导演的第三部作品。
非常遗憾,这是一部令人失望的影片。
于是我对《约翰·拉贝》的期待变得更高了。
简而言之,看过《南京》之后,我可以确定的是,《寻枪》基本跟陆川作为导演的关系不大;而《可可西里》里的问题依然延续到这部片子里。
实际上无论是《可可西里》还是《南京》,陆川在剧作上有重大缺陷,而非常令人不舒服的是,陆川总会站到一个道德上的制高点,让人难于对他的影片提出批评。
比如我们会因为《可可西里》的艰苦而对它保持尊敬,或者因为《南京》的勇气对他大加赞赏,但是这一切都不能掩盖陆川作为编剧和导演的严重失败。
先解释一个概念,什么叫做“景片”。
还是找百度的解释:景片:舞台上布景的构件,上面绘有表示墙壁、门窗、山坡、田野等的图案和景物。
在《南京》这里,这部电影就呈现给我一种这样的感觉。
当然那个南京城是搭建出来的,而我想说的是,这部影片把南京城抽空到一个悬浮的位置上,根本无法落到实处,换言之,它割断了所有历史和现实的连接。
至于为什么,我后面会详细论述。
首先要分析的是这部影片的叙事策略。
当然要指出的是,这部影片与以下这些影片有着直接和明确的关系:《集结号》、《鬼子来了》、《硫磺岛家书》,甚至《拯救大兵瑞恩》和《辛德勒的名单》。
于《集结号》而言,这部影片显然从属于集结号开创的中国战争片序列,而非我们耳熟能详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换言之,《南京》与《血战台儿庄》之类影片已经没有任何联系。
这一点从视听语言上表现的很明显,与冯小刚类似,《南京》前40分钟的战争场面显然是来自好莱坞战争片的视听风格,这包括手持摄影机,低饱和度(在这里已经是某种黑白片)和空间的设计(想一下《拯救大兵瑞恩》最后的那场战斗)。
于《鬼子来了》而言,显然黑白片是一个很明显的关系,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这两部片子同有反主流叙事的特性,也就是说,无论姜文还是陆川,都讲述了一个与主流叙述中完全不同的抗日战争背景下的故事。
而于《硫磺岛家书》而言,最重要的是视角上的关系:日本人的视角。
无论是伊斯特伍德还是陆川,都选择了并非从属于他们自己视点的角度——日本人的视点。
这就是最有趣的一点。
那么我们来看看陆川的叙事。
前40分钟是主要的战争场面,很奇怪的是,在我个人的观影体验中,我感到导演把我的认同引向日本人一方,看到30分钟的时候我还在想,怎么还打不下来?然后才发现,我应该认同的是中国一方——这倒不是说陆川有什么错误,挑战观众的常识和心理预期本来就是很勇敢的行为。
但是,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中国一方的视点就太奇怪了,首先,名列主演第一号的刘烨在40分钟就牺牲了,那么之前在他的视点上花的笔墨就全部作废——虽然后来被“小豆子”继承了,但是仍然看着很不舒服;其次,中国一方的第二个视点是范伟扮演的唐先生,这个人的的行事倒很像《鬼子来了》里面的马大三。
更加有趣的是,姜文和陆川都在影片结尾处给了这两个人“惩罚”。
我并非认为视点一定要统一,但是《南京》的问题在于,如果要用两方视点的话,那么导演的认同导向上就出了问题。
比如在前40分钟里,中国一方的视点几乎不成立。
而在这期间观众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认同了日本一方的视点,后来再出现中国一方视点,已经先在地不对等了。
至于视点对等,我想《最长的一天》会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然则陆川虽然要的不是全景,但是无疑在这一点上犯了严重错误,视点之间的转换极其突兀。
我不得不说这是剧作上的最大问题。
既然如此,那我们看看导演确立的优势视点——日本一方的视点,陆川讲了什么故事。
(再次声明,我并不认为选择日本视点有什么民族感情之类问题,我是就事论事)可以看出的是,角川是全片中唯一拥有完整视点的人物。
从这个角度来讲,角川的心理变化是本片真正的故事。
实际上,《南京》一片与《硫磺岛家书》更为直接的一个关系是,它们共同的诉求是完成对日军的“去妖魔化”处理。
所谓的“屠城”在《南京》中不可见,而“杀人”则呈现为消灭中国军队,以及消灭难民营中的中国军人,这是“去妖魔化”的一个方面。
而另一面,显然慰安妇的层面是被拿出来讲述的,这构成了故事后80分钟的主要冲突。
我不想对此过多评论,然而一个显而易见的事情是,杀人和强奸构成了《南京》故事简单化的一个方式。
在此我想引用王炎先生《奥斯维辛之后——犹太大屠杀记忆的影像生产》一书中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讨论(见该书111页《对话:纳粹屠犹与南京大屠杀之比较》。
王炎的主要观点是,屠犹在西方语境中是一个非常具有生产性和复杂性的讨论空间,而中日对南京大屠杀的讨论常常纠缠于细节和真实性的争执。
当然全书对这个问题作了十分深入且有见解的讨论,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读一读。
在这里我想指出的是,就《南京》一片而言,陆川的策略也是相同的——绕开细节的争执,比如人数,方式,真实性;而将这一事件处理为一场战役:日军攻克时为中国首都的南京。
而这一战役并不比其他任何一场抗日战争(似乎我应该用的词是中日/日中战争)中的战役更具备可言说性,换言之,南京“大屠杀”并没有比其他任何一处城市的沦陷更为悲惨。
那么结合前面的视听分析,或许陆川通过这种军事片的视听风格,他想要做的事情是把南京大屠杀在二战和中日战争之中重新定位。
这就是我把《南京》指为历史景片的最终原因。
陆川的诉求显然不是血泪控诉式的言说,而是他对“南京大屠杀”的理解。
相对如《浩劫》中将屠犹神圣化的诉求,陆川却在对“南京大屠杀”去神圣化(当然我必须声明这不是我指责本片的原因)。
如果陆川想要完成这一目的,那么他显然是失败了。
《南京》之中,南京成了一个悬浮的舞台,这里只有一座军营和一个难民营,于是陆川的诉求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如果说陆川是要从细节展示全景,那么不幸地,他又失败了。
空间模糊,视点混乱,剧情支离破碎——他想说什么?我很难找出一个明确的表达。
去看看网上的影评,我很惊讶地发现,大家都看到这部影片的视听呈现里不存在的东西——既如此,那为什么还要去看这部片子?很遗憾。
陆川这部《南京》真是令人失望透顶。
它充其量是历史景片而已,景片之前,连情节剧都没有发生。
我必须指出的是,互联网作为中国民族主义情绪,尤其是反日情绪最集中的地方,而同时网民和影院观众的高度重合,或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南京》会是一个合适的文本。
但是同时,我并不相信这个文本能够满足,或者迎合这一观众主体的诉求。
虽然陆川在片中刘烨光荣牺牲的时候让等待屠杀的中国军队喊起了“中国万岁”的口号,但是我相信这一口号不及《色戒》里头那句“中国不能亡”。
关键问题在于,当观众希望去找一些感动和煽情的时候,他们显然很难找到,或许那些说被感动的人,都是自己把自己感动了。
只是最后那几张相片小小地煽到了我一下,然后不幸被我发现,不是相片的问题,而是音轨里煽情的小提琴。
言而总之,这部片子砸在剧作上。
陆川大人,下次您拍片还是请个编剧吧。
于是与《可可西里》的评价一样:精神可嘉,水平着实有限。
也许对南京大屠杀而言,我们需要的还是《约翰·拉贝》那样的情节剧。
————————————————————答部分豆瓣网友质疑:1、《约翰·拉贝》貌似只在柏林上过,所以我还没有看。
另外我不认得导演,也不认得发行方的人,所以我不是托。
至于引起歧义的话,我想解释一二:为什么我说需要的是《约翰·拉贝》这样的情节剧——参见《辛德勒的名单》,《黑皮书》,《伪钞制造者》之类不胜枚举的影片,再参考《色戒》——以上这些都是情节剧。
首先我谈到互联网和中国民族主义的关系,情节剧不是下等的东西,而是某些东西的载体。
可能我的判断——观众去影院看《南京》是为了某种感情宣泄,那么负载这一诉求的最好方式是情节剧,而不是《南京》这样一部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