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胶体化学
胶体的性质(1)
3. 胶粒的双电层结构
Helmholtz 平板电容器理论 _ + _ + _ + _ + _ + _ + φ
Gouy-Chapman 扩散双电层模型
+ + + + + + + + + _ _ _ _
φ ζ电势
_
_ _ _ _
_
紧密层
扩散层
Stern扩散双电层模型
紧密层(Stern层) + + + + + + + + + + + - - - - - -
滑移界面(Stern面)
在粗分散系统中,当扩散力不足以抗衡重力时, 粒子将发生沉降。当沉降速率达一定值时,重 力与阻力相等,此时沉降速率为:
2r v ( 粒子-介质)g 9
应用:① 落球式粘度计
2
② 沉降分析
w
t
扭力天平
4.渗透压
① 一般溶胶的渗透压
n RT V
n: 溶胶中所含胶粒的摩尔数。 V: 溶胶的体积
Einstein 方程(球形粒子运动公式)
RT t 12 x( ) L 3r
X : 时间t 内粒子沿 x 方向移动的平均距离 r : 粒子的半径 η: 分散介质的粘度 L: Avogadro常数
2 . 扩散(Diffusion ) 由于布朗运动的存在,当溶胶中的胶粒存 在浓度梯度时,就会发生扩散. Fick’s first law
a
内 NaCl 内 Na 外 Na
a a a
外 NaCl
a a
外 Cl 内 Cl
P- (c1) Na+ (zc1+x) Cl- (x) 内
Cl- (c2-x) Na+ (c2-x) 外
物化 第十二章 胶体化学
二、 胶体系统的分类
1、按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可分为两类 憎液溶胶:难溶物分散在介质中,有很大 的相界面,易聚沉,是热力学上不稳定、 不可逆体系。 亲液溶胶: 大分子分散在合适的溶剂中, 是热力学稳定、可逆体系。
2、按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聚集状态可分为
气溶胶、液溶胶和固溶胶三大类
分散介质 分散相 气 液 液 固 气 液 固 气 液 固 名 称 实 例
固
(液 )气 溶 胶 (固 )气 溶 胶 (气 )液 溶 胶 -泡 沫 (液 )液 溶 胶 -乳 状 液 (固 )液 溶 胶 -悬 浮 液 (气 )固 溶 胶 (液 )固 溶 胶 (固 )固 溶 胶
云、雾、油烟 烟尘、粉尘 肥皂泡沫 牛奶、含水原油 AgI 溶 胶 、 油 墨 泡沫塑料 珍珠、蛋白石 有色玻璃、合金
热力学不稳定性 :胶核粒子有互相聚集而降低 其表面积的趋势
因为粒子小,比表面大,表面自由能高,是热力 学不稳定体系,有自发降低表面自由能的趋势,即小 粒子会自动聚结成大粒子。
四、胶体的特征
动力稳定性强 散射作用明显 扩散速度慢 渗透压低 不能通过半透膜
五、胶体系统的制备与净化
1、胶体系统的制备
沉降平衡时粒子的高度分布公式
通过沉降速率的测定求算粒子半径
利用在超离心力场中的沉降平衡测定胶团或大分子物质的摩尔质量
14-4 胶体系统的电学性质
1、电动现象
电泳、电渗、沉降电势和流动电势统称为
溶胶的电动现象。
电泳是带电的胶粒在电场作用下作定向移动
若在多孔膜(或毛细管)的两端施加一 定电压,液体将通过多孔膜而定向流动,这 种现象称为电渗。
( z 1)cRT
唐南平衡(Donnan)
NazP NaCl
胶体习题
第十二章 胶体化学练习题一、简答题1. 什么叫ζ电势它如何受电解质的影响2. 什么是胶体分散体系它的基本特性是什么3. 为什么说胶体系统具有热力学不稳定性和动力学稳定性4. 胶体具有聚结稳定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 什么是布朗运动为什么粗分散系统和真溶液观察不到布朗运动6. 为什么晴朗洁净的天空呈蓝色,而阴雨天时则是白茫茫的一片7. 把人工培育的珍珠长期收藏在干燥箱内,为什么会失去原有的光泽 能否再恢复8. 什么是ζ电势用ζ电势说明溶胶的电泳和电渗现象。
二、判断题1. 加入电解质,使溶胶发生明显聚沉时所需电解质的最低浓度称为聚沉值,这时溶胶的ζ电位叫临界电位,其值为零。
2. 无论用什么方法制备溶胶,都要净化处理,所以制备的溶胶净化得越干净越好。
3. 电解质使溶胶发生聚沉时,反离子价数越高,聚沉能力越强,聚沉值越大。
4. 外加电解质的聚沉值越小,对溶胶的聚沉能力就越弱。
5.溶胶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是稳定系统。
6.溶胶与真溶液一样是均相系统。
7.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统是溶胶。
8.通过超显微镜可以看到胶体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9.ζ电位的绝对值总是大于热力学电位φ的绝对值.10.加入电解质可以使胶体稳定,加入电解质也可以使肢体聚沉;二者是矛盾的。
11.晴朗的天空是蓝色,是白色太阳光被大气散射的结果。
12.大分子溶液与溶胶一样是多相不稳定体系。
三、选择题1. 下列措施中,不一定会使溶胶发生聚沉的是( )A. 加热溶液;B. 加入电解质;C. 加入大分子溶液。
2. 用20×10-3dm 3 . dm -3的KI 和20×10-3 dm 3 . dm -3AgNO 3溶液制备的AgI 溶胶,结构式为( )A. {(AgI)-.(n -x)K +}x -.xK +B. {(AgI)+.(n -x)NO 3-}x+.x NO 3-C. {(AgI)+.(n -x) NO 3-}x+.x NO 3-3.能使胶体{[AgI]m n I - . (n-x )K +}x- . x K +发生聚沉的最强电解质是( )。
第十二章 胶体化学
胶体化学考研辅导答案1、胶体的基本特征为(多相性)、(高分散性)、(热力学不稳定性)2、对胶体分散体系,分散相的颗粒大小范围一般为(B)由于各教材不太一样,参考考研学校指定的教材A. 10-7~10-5mB. 10-9~10-7mC. 10-3~10-5mD. 10-1~10-9m3、溶胶与大分子溶液的相同点是(C)A、热力学稳定体系B、热力学不稳定体系C、动力学稳定体系D、动力学不稳定体系4、(B)描述最能说明胶体体系A、不均匀体系B、超微多相体系C、纳米体系D、能产生光反射的体系5、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是由于分散相粒子对光产生散射作用。
对6、当入射光波长(大于)胶体粒子线度时,则可出现Dyndall效应7、Dyndall现象是胶体粒子对光产生(散射)引起的,入射光波长越短,则此现象越(强);这是因为短波长的光容易发生(散射);信号灯常用红灯,因为红色光的波长(长),不容易(散射),容易(透射),使人们容易看到信号8、丁达尔效应最强的是(D)A、纯净空气B、蔗糖溶液C、大分子溶液D、金溶胶9、有关溶胶粒子的Brown运动,(B)说法不正确A、其与介质粘度和温度有关B、溶胶体系中只有Brown运动,无分子热运动C、与分子热运动的本质相同D、将导致涨落现象的发生10、当溶胶达到沉降平衡时,体系浓度保持均匀且不随时间改变。
错11、对于电动电势的描述,(B)不正确A 表示胶粒溶剂化层界面到均匀液相内的电势B其绝对值总是大于热力学电势C其值易随外加电解质而变化D当双电层被压缩到与溶剂化层叠合时,其以零为极限E电动电势一般不等于扩散电势12、对Stern双电层模型的描述,正确的是(ABCD)Aφ0的数值主要取决于溶液中与固体呈平衡的离子浓度Bξ电势随溶剂化层中离子的浓度而改变,少量外加电解质对其数值会有显著的影响,可以使其降低,甚至反号C少量外加电解质对φ0并不产生显著影响D利用双电层和ξ电势的概念,可以说明电动现象13、电泳和电渗的主要区别(电泳是固动液不动,电渗是液动固不动)14、电泳是(胶粒)的定向移动,在一定温度下,电泳速率取决于(电势梯度的大小、粒子带电的多少、粒子体积的大小)15、 U 型管有AgCl 的多孔塞,两侧通直流电,分散介质为NaCl, 则液体向_负极移动;分散介质为AgNO3, 则液体向_正_极移动16、胶体系统的电泳现象表明( B )A. 分散介质不带电B. 胶体粒子带有大量的电荷C. 胶团带电D. 胶体粒子处于等电状态17、凡溶胶达到了等电状态,说明胶粒(D )A 带电,不易聚沉B 不带电,很容易聚沉C 不带电,不容易聚沉D 带电,容易聚沉18、一定的高聚物加入溶胶中可使溶胶聚沉,其聚沉作用主要是(搭桥效应)(脱水效应)(电中和效应)19、在三个烧瓶中分别盛0.02L 的Fe(OH)3溶胶,分别加入NaCl 、Na 2SO 4和Na 3PO 4溶液使其聚沉,至少需加入电解质的数量为1mol/L 的NaCl0.021L 、0.005mol/L 的Na 2SO 4 0.125L 、0.0033mol/L 的Na 3PO 40.0074L ,(1)计算各电解质的聚沉值和聚沉能力(2)判断胶粒带什么电荷解:(1)聚沉值和聚沉能力分别为NaCl:L mol /512.0021.002.0021.01=+⨯ 1/0.512=1.953L/mol Na2SO4:L mol /1031.4125.002.0125.0005.03-⨯=+⨯ 1/(4.31×10-3)=232L/molNa 3PO 4: L mol /1091.80074.002.00074.00033.04-⨯=+⨯ 1/(8.91×10-4)=1122L/mol (2)根据聚沉值和聚沉能力的大小,可以判断胶粒带负电20:将10cm3,0.03mol•dm -3的KCl 溶液和80 cm3,0.007mol•dm -3的AgNO3溶液混合以制造溶胶。
第12章胶体练习题
第十二章胶体化学练习题一、是非题(对者画√,错者画×)1、溶胶是均相系统,在热力学上是稳定的。
()2、长时间渗析,有利于溶胶的净化与稳定。
()3、有无丁达尔效应是溶胶和分子分散系统的主要区别之一。
()4、亲液溶胶的丁达尔效应应比憎液胶体强。
()5、在外加直流电场中,碘化银正溶胶向负电极移动,而其扩散层向正电极移动。
()6、新生成的Fe(OH)3沉淀中加入少量稀FeCl3溶液,会溶解,再加入一定量的硫酸盐溶液则又会沉淀。
()7、丁达尔效应是溶胶粒子对入射光的折射作用引起的。
()8、胶束溶液是高度分散的均相的热力学稳定系统。
()9、胶体粒子的扩散过程和布朗运动本质上都是由粒子的热运动而发生的宏观上的定向迁移现象。
()10、在溶胶中加入电解质对电泳没有影响。
()11、溶胶粒子因带有相同符号的电荷而相互排斥,因而在一定时间内能稳定存在。
()12、同号离子对溶胶的聚沉起主要作用。
()13、大大过量电解质的存在对溶胶起稳定作用,少量电解质的存在对溶胶起破坏作用。
()14、由瑞利公式可知,分散介质与分散相之间折射率相差愈大,则散射作用愈显著。
是不是?()15、溶胶是亲液胶体,而大分子溶液是憎液胶体。
()16、乳状液必须有乳化剂存在才能稳定。
()17、晴朗的天空是蓝色,是白色太阳光被大气散射的结果。
()18、加入电解质可以使胶体稳定,加入电解质也可以使肢体聚沉;二者是矛盾的。
()19、溶胶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是稳定系统。
()20、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统是溶胶。
()二、选择题:1、大分子溶液分散质粒子的线尺寸为:()(1)>1μm (2)<1μm (3)1nm- 1μm2、溶胶和大分子溶液: ()(1)都是单相多组分系统(2)都是多相多组分系统(3)大分子溶液是单相多组分系统, 溶胶是多相多组分系统(4)大分子溶液是多相多组分系统, 溶胶是单相多组分系统3、下列分散系统中丁达尔效应最强的是: () ,其次是: ()(1)空气(2)蔗糖水溶液(3)大分子溶液(4)硅胶溶胶4、向碘化银正溶胶中滴加过量的KI溶液,则所生成的新溶胶在外加直流电场中的移动方向为: ()(1)向正极移动(2)向负极移动(3)不移动5、电动现象直接与: ()有关.(1)固体表面热力学电势(2)斯特恩电势(3)动电电势(4)表面电荷密度6、在两个充满0.001mol.dm-3AgNO3溶液的容器中间是一个由固体制成的多孔塞,塞中细孔充满了AgNO3溶液,在两管口中插入电极,充以直流电,容器中液体( )移动,当以0.1mol.dm-3AgNO3代替0.001mol.dm-3AgNO3时,加以相同电压后,液体的流动( ),如果以KCL溶液代替AgNO3溶液时,液体的流动( )移动。
胶体化学复习资料
胶体化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表面张力:液体表面层由于分子引力不均衡而产生的沿表面作用于任一界线上的张力。
表面能:物质的表面具有表面张力σ,在恒温恒压下可逆地增大表面积dA,则需功σdA,因为所需的功等于物系自由能的增加,且这一增加是由于物系的表面积增大所致,故称为表面自由能或表面能。
接触角:在固、液、气三相接触达到平衡时,三相接触周边的任一点上,液气界面切线与固体表面间形成的并包含液体的夹角。
高能表面/低能表面:按照不同物体表面的比表面能大小不同,把比表面能大于0.1J/m2的表面称为高能表面,把比表面能小于0.1J/m2的表面称为低能表面。
PS版上空白部分的氧化铝膜,比表面能约为0.7J/m2,属于高能表面。
PS版上图文部分的重氮感光树脂层,比表面能约为0.03~0.04J/m2,属于低能表面。
润湿作用:润湿作用通常是指液体在固体表面上附着的现象。
固体表面的一种流体被另一种流体所取代的过程。
铺展:液体在另外一种不互溶的液体表面自动展开成膜的过程。
吸附热:吸附过程产生的热效应。
在吸附过程中,气体分子移向固体表面,其分子运动速度会大大降低,因此释放出热量。
物理吸附的吸附热等于吸附质的凝缩热与湿润热之和。
表面活性剂: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并能使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浊点:油类、清漆等液体样品在标准状态下冷却至开始出现混浊的温度为其浊点。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浓度随温度上升而降低在升至一定温度值时出现浑浊,经放置或离心可得到两个液相,这个温度被称之为该表面活性剂的浊点。
kraft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一般在低温下溶解困难,随着水溶液浓度上升,溶解度达到极限时,就会析出水合的活性剂。
但是,当水溶液温度上升到一定值时,由于胶束溶解,溶解度会急剧增大,这时的温度称为临界胶束溶解温度,即Kraft点。
HLB值:表面活性剂为具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的两亲分子,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基和亲油基之间的大小和力量平衡程度的量,定义为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
第十二章胶体化学主要公式及其适用条件
第十二章 胶体化学主要公式及其适用条件1. 胶体系统及其特点胶体:分散相粒子在某方向上的线度在1~100 nm 范围的高分散系统称为胶体。
对于由金属及难溶于水的卤化物、硫化物或氢氧化物等在水中形成胶体称憎液溶胶(简称为胶体)。
憎液溶胶的粒子均是由数目众多的分子构成,存在着很大的相界面,因此憎液溶胶具有高分散性、多相性以及热力学不稳定性的特点。
2. 胶体系统的动力学性质(1) 布朗运动胶体粒子由于受到分散介质分子的不平衡撞击而不断地作不规则地运动,称此运动为布朗运动。
其平均位移可x 按下列爱因斯坦-布朗位移公式计算2/1)π3/(ηr L RTt x =式中:t 为时间,r 为粒子半径,η为介质的粘度。
(2) 扩散、沉降及沉降平衡扩散是指当有浓度梯度存在时,物质粒子(包括胶体粒子)因热运动而发生宏观上的定向位移之现象。
沉降是指胶体粒子因重力作用而发生下沉的现象。
沉降平衡:当胶体粒子的沉降速率与其扩散速率相等时,胶体粒子在介质的浓度随高度形成一定分布并且不随时间而变,这一状态称为胶体粒子处于沉降平衡。
其数密度C 与高度h 的关系为}{[])()/(1)/()/ln(12012h h RT Mg C C ---=ρρ式中ρ及ρ0分别为粒子及介质的密度,M 为粒子的摩尔质量,g 为重力加速度。
此式适用于单级分散粒子在重力场中的沉降平衡。
3. 光学性质当将点光源发出的一束可见光照射到胶体系统时,在垂直于入射光的方向上可以观察到一个发亮的光锥,此现象称为丁达尔现象。
丁达尔现象产生的原因是胶体粒子大小,小于可见光的波长,而发生光的散射之结果。
散射光的强度I 可由下面瑞利公式计算:()22222200422209π1cos 22n n V C I I l n n αλ⎛⎫-=+ ⎪+⎝⎭式中:I0及λ表示入射光的强度与波长;n 及n0分别为分散相及分散介质的折射率;α为散射角,为观测方向与入射光之间的夹角;V 为单个分散相粒子的体积;C 为分散相的数密度;l 为观测者与散射中心的距离。
第十二章 胶体化学
第十二章胶体化学贾晓辉1.下列性质中既不属于溶胶动力学性质又不属于电动现象的是A.电导B.电泳C. Brown运动D. 沉降平衡2.在Tyndall效应中,关于散射光强度的描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随入射光波长的增大而增大B 随入射光波长的减小而增大C 随入射光强度的增大而增大D 随粒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3.对As2S3水溶胶,当以H2S为稳定剂时,下列电解质中聚沉能力最强的是A. KCl B. NaCl C. CaCl2 D. AlCl34.用等体积的0.05mol·m-3AgNO3溶液和0.1mol·dm-3KI溶液混合制备的AgI 溶胶,在电泳仪中胶粒向A.正极移动B.负极移动C.不移动D.不能确定5.对一胶粒带正电的溶胶,使用下列电解质聚沉时,聚沉值最小的是A. KClB. KNO3C. K2C2O4D. K3[Fe(CN)6]6.电动电势ζ是指A. 固体表面与滑移面的电势差B. 固体表面与溶液本体的电势差C. 滑移面与溶液本体的电势差D. 紧密层与扩散层分界处与溶液本体的电势差7.外加电解质可以使溶胶聚沉,直接原因是A. 降低了胶粒表面的热力学电势0B. 降低了胶粒的电动电势ζC. 同时降低了0和ζD. 降低了|0 |和|ζ|的差值蒋军辉胶体化学一.填空题1.溶胶系统所具有的三个基本特点是; ;。
2.在超显微镜下看到的光点是 ,比实际胶体的体积大数倍之多,能真正观测胶体颗粒的大小与形状的是_。
3.溶胶的动力性质包括。
4.用和反应制备溶胶当过量时胶团结构式为。
当过量时,胶团结构式为,在电泳实验中该溶胶的颗粒向移动。
5.关于胶体稳定性的D LVO理论认为,胶团之间的吸引力势能产生于;而排斥力势能产生于。
6.当用等体积的溶液制备Ag Br溶胶,其胶体结构为,请标出胶核,胶粒,胶团,上述溶胶在中,聚沉值最大的是。
7.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粒在分散介质中的移动称为。
8.胶体系统的光学性质表现为 ,电学性质表现为。
高三化学高效课堂资料12胶体的性质
1.在实验中手不慎被划破,可用FeCl3溶液应急止血,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FeCl3溶液具有杀菌消毒作用B.FeCl3溶液能使血液凝聚
C.FeCl3溶液能产生Fe(OH)3沉淀堵住伤口D.FeCl3能使血液发生化学变化
2.将下列物质与所属类别连线
3.下列所述不是因为胶体的性质而产生的现象是()。
(5)若向制得的氢氧化铁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有何现象?试解释其原因。
【合作互学】加深对上述问题的理解;讨论解决以上你不理解的问题。
【在线测学】(完成在线自测,把不会的问题交给课代表。)
请记录你或你们小组对此解决问题好的思路和办法。
自学
反思
第2页
训练展示案
知识点
识记
理解
应用
能够举例说出常见的属于胶体的分散系。
A. NaCl和水
B. Fe(OH)3胶体和NaCl
C. CCl4和水
D. NH4Cl和NaCl固体混合物
7.将制得的氢氧化铁胶体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接电源,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颜色________,这种现象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B组
8.Fe(OH)3胶体微粒带正电荷的原因是( )
A.在电场作用下,Fe(OH)3胶粒向阴极定向移动B.Fe3+带正电荷
(3)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
(4)一支钢笔使用不同牌号的蓝黑墨水易出现堵塞
(5)手不慎被玻璃划破,可用FeCl3溶液应急止血
(6)江河入海口易形成三角洲
第3页
学案内容
学生笔记(教师点拨)
(7)在豆浆中加入盐卤做豆腐
(8)一束平行光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光亮的通道
物理化学 第12章 胶体化学
思考题:1.为什么加入与胶体粒子电荷异号离子能引起聚沉呢?2.在进行重量分析实验时,为了尽可能使沉淀完全,通常加入大量电解质,或将溶胶适当加热,为什么?试从胶体分散体系观点解释。
3.胶粒吸附稳定离子时有何规律?4.影响胶粒电泳速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电泳现象说明什么问题?5.什么是ζ-电势?如何确定ζ-电势的正、负号?选择题:1.溶胶与大分子溶液的相同点是(C)A.热力学稳定体系B.热力学不稳定体系C. 动力学稳定体系D. 动力学不稳定体系2.稀的砷酸溶液中通入H2S制备As2S3溶胶,H2S适当过量,则胶团结构为(B)A.[(As2S3)m·nH+,(n-x)HS—]x+·xHS—B.[(As2S3)m·nHS—,(n-x)H+]x-·xH+C. [(As2S3)m·nH+,(n-x)HS—]x-·xHS—D. [(As2S3)m·nHS—,(n-x)H+]x+·xHS-3.下列诸性质中,哪一个属于亲液溶胶(A)A.溶胶与凝胶作用可逆B.需要第三种物质作稳定剂C. 对电解质十分敏感D. 丁达尔效应很强4.关于ζ-电势,描述错误的是(C)A.是指胶粒的相对运动边界与液体内部的电位差B.其值随外加电解质而变化C. 其值一般高于热力学电势D. 有可能因外加电解质而改变符号5.有两种利用光学性质测定溶胶浓度的仪器:比色计和比浊计,它们分别观察胶体溶液的(B)A.透射光、折射光B.透射光、散射光C. 透射光、反射光D. 折射光、散射光6.大分子溶液分散质的粒子尺寸为(C)A.> 1μm B.< 1 nm C. 1 nm ~ 1μm D. > 1 mm7.下列分散系统中,丁达尔效应最强的是(D)A.空气B.蔗糖水溶液 C. 大分子溶液 D.硅胶溶胶8.向碘化银正溶胶中滴加过量的KI溶液,生成的新溶胶在外加直流电场中的移动方向为(A)A.向正极移动B.向负极移动 C. 不移动 D.无法确定9.用0.08mol·L-1的KI和0.1mol·L-1的AgNO3溶液等体积混合制成水溶胶,电解质CaCl2、Na2SO4、MgSO4对它的聚沉能力顺序为(C)A.Na2SO4 > CaCl2 > MgSO4B.MgSO4 > Na2SO4 > CaCl2C. Na2SO4 > MgSO4 > CaCl2D. CaCl2 > Na2SO4 > MgSO410.下面属于水包油型乳状液(O/W型)基本性质之一的是BA.易于分散在油中B.导电性强C. 导电性弱D. 乳化剂的特点是亲油性强11.将两滴K4[Fe(CN)6]水溶液滴入过量的CuCl2水溶液中形成亚铁氰化铜正溶胶,下列四种电解质聚沉值最大的是(A )A. KBrB.K2SO4C. K4[Fe(CN)6]D. NaCl12.在相同的温度及浓度下,同一高分子化合物在良性溶剂中与在不良性溶剂中其散射强度是 ( )A. 在良性溶剂中的散射强度大于在不良性溶剂中的散射强度B. 在良性溶剂中的散射强度小于在不良性溶剂中的散射强度C. 在良性溶剂中的散射强度等于在不良性溶剂中的散射强度D. 无法确定13. 下列属于溶胶光学性质的是( B )A .唐南平衡 B. 丁达尔效应C .电泳 D. 沉降平衡14. 在等电点上,两性电解质(如蛋白质、血浆等)和溶胶在电场中(C )A .向正极移动 B. 向负极移动C .不移动 D.无法确定15. 胶体系统产生丁达尔现象的实质是胶体粒子对光的 ( C )A .反射 B. 透射 C .散射 D. 衍射16. 若分散相固体微小粒子表面吸附负离子,则该胶体粒子的ζ-电势( B )A .大于零 B. 小于零 C .等于零 D. 等于外加电势差17. 对于以AgNO 3为稳定剂的AgCl 水溶胶胶团结构,被称为胶体粒子的是( D )A .m AgCl ][ B. -+--⋅x m Ag x n nNO AgCl })(]{[3C .-+-+⋅-⋅33})(]{[xNO NO x n nAg AgCl x m D. +-+-⋅x m NO x n nAg AgCl })(]{[318. 一定量以KI 为稳定剂的AgI 溶胶,分别加入浓度c 相同的下列电解质溶液,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聚沉值最小的是 ( A )A .La(NO 3)3 B. NaNO 3 C .KNO 3 D.Mg(NO 3)219. 作为乳化剂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大的一端亲水,小的一端亲油,则此乳化剂有利于形成( )型乳状液A .O/W B. O/W C .O/W 和O/W D. 不确定20. 使用明矾KAl(SO 4)2·12H 2O 来净水,主要是利用( A )A. 胶体的特性吸附B.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C. 溶胶之间的相互作用D. 高分子的絮凝作用判断题1. ζ-电势在数值上一定小于热力学电势。
第12章 胶体化学
第12章胶体化学思考题1.憎液溶胶有哪些特征?2.有稳定剂存在时胶粒优先吸附哪种离子?3.当一束会聚光通过溶胶时,站在与光线垂直方向的同学,看到光柱的颜色是淡蓝色;而站在入射光180°方向的同学看到的是橙红色,这是为什么?4.为什么有的烟囱冒出的是黑烟,有的却是青烟?5.为什么晴天的天空呈蓝色?为什么日出、日落时云彩特别红?6.为什么危险信号灯用红色?为什么车辆在雾天行驶时雾灯规定用黄色?7.为什么做旋光分析时,光源用的是钠光灯?8.在一个U形管中间,放有用AgCl晶体组成的多孔塞,管中放有浓度为0.001mol·dm-3的KCl溶液。
多孔塞两边放直流电源的电极。
通电时溶液将向哪一级移动?将KCl浓度增加100倍,介质流动速率是变慢还是变快?9.为什么输油管和运送有机液体的管道要接地?10.为什么明矾能将浑浊的水澄清?11.用电解质把豆浆点成豆腐,有三种盐:NaCl,MgCl2,CaSO4·2H2O,哪种聚沉能力最强?12.在能见度很小的雾天飞机急于起飞,地勤人员搬一个很大的高音喇叭,喇叭一开,很长一段时间跑道上的雾就消失了。
这是为什么?概念题1.在稀的砷酸溶液中,通过H2S以制备硫化砷溶胶(Ag2S),该溶胶的稳定剂是H2S,则其胶团结构式是:(A)[(As2S3)m·n H+(n-x) HS-]x-·x HS-(B)[(As2S3)m·n HS- (n-x) H+]x-·x H+(C)[(As2S3)m·n H+(n-x) HS-]x+·x HS-(D)[(As2S3)m·n HS- (n-x) H+]x+·x H+2.溶胶的动力性质是有由于粒子的不规则运动产生的,在下列各种现象中,不属于溶胶动力性质的是:(A)渗透压(B)扩散(C)沉降平衡(D)电泳3.Tyndall现象是发生了光的什么结果?(A)散射(B)反射(C)折射(D)透射4.日出和日落时,太阳呈鲜红色的原因是:(A)蓝光波长短,透射作用显著(B)蓝光波长短,折射作用显著(C)红光波长长,透射作用显著(D)红光波长长,散射作用显著5.在电泳实验中,观察到分散相向阳极移动,表明:(A)胶粒带正电(B)胶粒带负电(C)动电电位相对于溶液本体为正(D)Stern面处电位相对溶液本体为正6.胶体粒子的Zeta电势是指:(A)固体表面与本体溶液之间的电位降(B)紧密层、扩散层分界处与本体溶液之间的电位降(C)扩散层与本体溶液之间的电位降(D)固液之间可以相对移动处与本体溶液之间的电位降7.溶胶的电学性质由于胶粒表面带电而产生,下列不属于电学性质的是:(A)布朗运动(B)电泳(C)电渗(D)沉降电势8.均匀的牛奶是乳浊液,从其中沉淀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是:(A)加入一些酒精(B)将牛奶静止(C)过滤(D)加酸9.对于过量的KI存在的AgI溶胶,下列电解质中聚沉能力最强的是:(A)NaCl (B)K3[Fe(CN)6](C)MgSO4(D)FeCl310.混合等体积的0.08mol·dm-3KI和0.1mol·dm-3AgNO3溶液,得到一溶胶系统,分别加入(1)MgSO4,(2)CaCl2,(3)Na2SO4,则其聚沉能力大小是:(A)(1)>(2)>(3)(B)(2)>(1)>(3)(C)(3)>(1)>(2)(D)(3)>(2)>(1)11.将大分子电解质NaR的水溶液用半透膜和水隔开,达到Donnan平衡时,膜外水的pH: (A)大于7(B)小于7(C)等于7(D)不能确定1.B2.D3.A4.C5.B6.D7.A8.D9.D 10.C 11. B。
第12章胶体化学2ppt课件
外加电场引 起相对运动
电渗
(固相不动,液体移动)
相对运动产 生电位差
流动电势
说明:溶胶粒子和分散介质带有不同性质的电荷 溶胶粒子为什么带电? 溶胶粒子周围的分散介质中,反离子(与胶粒所带电荷 符号相反的离子)是如何分布的? 电解质是如何影响电动现象的? ——双电层理论
9
2. 扩散双电层理论
溶胶粒子带电原因: ①离子吸附:固体表面从溶液中有选择性地吸附某种离 子而带电。如AgI溶胶:
界面法移动法电泳装置
实验测出在一定时间内界面 移动的距离,可求得粒子的电 泳速度
Fe(OH)3溶胶粒子带正电
2
电势梯度 100V m1 时溶胶粒子与普通离子的运动速度
粒子的种类
H+ OH- Na+ K+ Cl- C3H7COO- C8H17COO- 溶胶粒子
运动速度 v 106 m s1
--
-
-
-
-
-
-
-
-
+ +
+ +
-- -
- ---
扩散层 斯特恩层(紧密层)
固体表面 斯特恩面 滑动面
φo
表面电势φ0 (热力学电势) 斯特恩电势φ
电势(滑动面
与溶液本体之间 的电位差)
φδ
16
电势的大小,反映了胶粒带电的程度, 电势越大,表明:
✓胶粒带电 , ✓滑动面与溶液本体之间的电势差 ✓扩散层厚度 电解质的影响: 溶液中电解质浓度增加时,介质中反 离子的浓度加大,将压缩扩散层使其 变薄,把更多的反离子挤进滑动面以
斥力势能
引力势能
27
除胶粒带电是溶胶稳定的主要原因外,溶剂化作用和布朗 运动也是溶胶稳定的有利因素。 所以溶胶稳定的原因: 1)胶粒带电 增加胶粒间的排斥作用; 2)溶剂化作用 形成弹性水化外壳,增加溶胶聚合的阻力 3)Brown运动 使胶粒克服受重力影响而不下沉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第五版-第十二章-胶体化学
van der Waals 吸引力:EA -1/x2 双电层引起的静电斥力:ER ae-x
总作用势能:E = ER + EA
EA曲线的形状由粒子本
性决定,不受电解质影响;
ER曲线的形状、位置强
烈地受电解质浓度的影响。
ER 势 能
E
n : 分散相的折射率; n0:分散介质的折射率;
:散射角;
l : 观测距离
I= 9 2V 2C 2 4 l 2
n 2 n02 n2 2n02
2
1 cos 2
I0
由 Rayleigh 公式可知:
1) I V 2
可用来鉴别小分子真溶液与胶体溶液;
如已知 n 、n0 ,可测 I 求粒子大小V 。
2. 憎液溶胶的聚沉 溶胶粒子合并、长大,进而发生沉淀的现
象,称为聚沉。
(1)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聚沉值使溶胶发生明显的聚沉所需电解质的最小浓度 聚沉能力聚沉值的倒数
EA 曲线的形状由粒子本性决定,不受电解质影响; ER 曲线的形状、位置强烈地受电解质浓度的影响。
电解质浓度与价数增加,使胶体粒子间势垒的高度 与位置发生变化。
分散系统: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之中
分散相:被分散的物质 (dispersed phase) 分散介质:另一种连续分布的物质
medium)
(dispersing
分子分散系统
胶体分散系统
粗分散系统
例如:云,牛奶,珍珠
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分类
类型
粒子大小
特性
举例
低分子溶 液(分子分
散系统)
<1nm
物理化学及胶体化学课后答案
52第十二章胶体化学12-1 如何定义胶体系统?总结胶体系统的主要特征。
答:(1) 胶体定义:胶体系统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粒子直径d至少在某个方向上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统。
(2) 胶体系统的主要特征:溶胶系统中的胶粒有布朗运动,胶粒多数带电,具有高度分散性,溶胶具有明显的丁达尔效应。
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注] 溶胶系统中的胶粒的布朗运动不是粒子的热运动,且只有溶胶才具有明显的丁达尔效应。
12-2 丁铎尔效应的实质及产生的条件是什么?答:丁铎尔现象的实质是光的散射作用。
丁铎尔效应产生的条件是分散相粒子的直径小于入射光波长、分散相与分散介质的直射率相差较大。
12-3 简述斯特恩双电层模型的要点,指出热力学电势、斯特恩(Stern)电势和 电势的区别。
答:斯特恩认为离子是有一定大小的,而且离子与质点表面除了静电作用外还有范德华力。
(1) 在靠近质点表面1~2个分子厚的区域内,反离子受到强烈地吸引而牢固地结合在质点表面,形成一个紧密地吸附层-斯特恩层,(2) 在斯特恩层,非离子的电性中心将形成一假想面-斯特恩面。
在斯特恩面内电势呈直线下降的变化趋势,即由质点表面的 0直线下降至处的 s, s称为斯特恩电势;(3) 其余的反离子扩散地分布在溶液中,构成双电层的扩散层部分。
在扩散层中,电势由 s降至零。
因此斯特恩双电层由斯特恩层和扩散层构成;(4) 当固、液两相发生相对运动时,紧密层中吸附在质点表面的反离子、溶剂分子与质点作为一个整体一起运动,滑动面与溶液本体之间的电势差,称为 电势。
热力学电势 0是质点表面与液体内部的总的电位差,即固液两相之间双电层的总电势。
它与电极∕溶液界面的双电层总电势相似,为系统的热力学性质,在定温定压下,至于质点吸附的(或电离产生的)离子在溶液中活度有关,而与其它离子的存在与否无关。
斯特恩电势 s是斯特恩面与容液本体的电势差,其值与集中在斯特恩层里的正负离子的电荷总数有关,即与双电层的结构状态有关。
高中化学教案 第一部分化学(选修)第三册 12胶体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第一部分化学(选修)第三册 12.胶体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初步了解分散系概念;初步认识胶体的概念,鉴别及净化方法;了解胶体的制取方法。
能力培养:通过丁达尔现象、胶体制取等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实验、联系实际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品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归纳比较等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胶体的有关概念;学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
难点:制备胶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设计“=”,而不用“板书设计第二章第八节胶体一、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有关概念二、胶体1.概念: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2.胶体的分类3.鉴别溶液和胶体的方法——丁达尔现象4.胶体的净化方法:渗析5.胶体的制备FeCl3+3H2O=Fe(OH)3(胶体)+3HClNa2SiO3+2HCl=2NaCl+H2SiO3(胶体)KI+AgNO3=AgI+KNO3附:随堂检测答案1.(B)(D)2.(D)3.(1)萃取(2)渗析(3)过滤(4)盐析、过滤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认识胶体的一些重要性质和作用。
能力培养:通过胶体性质实验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依靠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观点,教育学生关心环境。
科学品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逻辑推理等方法。
重点、难点胶体的性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三、胶体的性质1.丁达尔现象2.布朗运动4.胶体的凝聚方法:(1)加入电解质溶液(2)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粒(3)加热附:课堂练习答案1.河水中粘土等胶粒,遇海水中电解质而发生凝聚作用,逐渐沉降为三角洲。
2.豆浆里的蛋白质胶体,遇电解质形成凝胶。
3.Fe(OH)3和Al(OH)3胶粒带正电荷,而粘土胶粒带负电荷,相遇而发生凝聚作用。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物理化学》(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胶体化学)【圣才出品】
第12章胶体化学12.1 复习笔记分散系统: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一种介质中构成的系统称为分散系统,包括分散相和分散介质。
分散相: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介质:分散系统中呈连续分布的物质。
根据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将分散系统分为三类:①真溶液(被分散物质以分子、原子或离子即质点直径d<1nm形式均匀分散,不存在相界面);②胶体系统(分散相粒子直径d 介于1~1000nm之间);③粗分散系统(分散相粒子直径d>1000nm,包括悬浮液、乳状液等,存在明显的相界面)。
一、胶体系统分散相粒子粒径d在1~1000nm范围之间的高度分散系统称为胶体系统。
可分溶胶(分散相为由许多原子或分子组成的有界面的粒子,热力学不稳定系统)、高分子溶液(分散相是没有相界面的大分子,均相热力学稳定系统)和缔合胶体(分散相是由表面活性剂缔合形成的胶束)。
特点:可发生光散射;胶体粒扩散速率慢;不能透过半透膜;具有较高的渗透压;高度分散性。
二、溶胶的光学性质 在暗室中当将点光源发出的一束经聚集的光照射到胶体系统时,在垂直于入射光的方向上可观察到一个发亮的光锥,此现象称为丁铎尔效应。
丁铎尔效应是胶体粒子粒径小于可见光的波长而发生光的散射的结果。
单位体积液溶胶的散射光强度I 可由瑞利公式计算()2222200422209π1cos 2λ2V C n n I αI l n n ⎛⎫-=+ ⎪+⎝⎭式中:I 0及λ表示入射光的强度与波长;n 及n 0分别为分散相及分散介质的折射率;α为散射角,即观察方向与入射光之间的夹角;V 为单个分散相粒子的体积;C 为分散相的数浓度即单位体积中的粒子数;l 为观察者与散射中心的距离。
此式适用于粒子尺寸远小于入射光波长时,可将粒子看成点光源;粒子不导电;粒子相距较远,不考虑各粒子散射光之间的相互干涉。
由公式可知:(1)单位体积的散射光强度与每个粒子体积的平方成正比;(2)散射光强度与入射光波长的4次方成反比,即波长愈短其散射光愈强;(3)分散相与介质的折射率相差愈大,散射光愈强;(4)散射光强度与粒子的数浓度成正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光计原理
保持粒子大小相同
I1 c1 I 2 c2
如果已知一种溶液的散射光强度和浓度,测定未知 溶液的散射光强度,就可以知道其浓度,这就是乳光计。
3.超显微镜与粒子大小的近似测定
普通显微镜分辨率不高,只能分辨出半径在200 nm以上的粒子,所以看不到胶体粒子。 超显微镜分辨率高,可以研究半径为5~150 nm 的粒子。但是, 超显微镜观察的不是胶粒本身,而是 观察胶粒发出的散射光。是目前研究憎液溶胶非常有 用的手段之一。
通常所制备的溶胶中粒子的大小不是均一 的,是一个多级分散体系。
1 分散法
(1).研磨法 用机械粉碎的方法将固体磨细。
这种方法适用于脆而易碎的物质,对于柔
韧性的物质必须先硬化后再粉碎。例如,将废 轮胎粉碎,先用液氮处理,硬化后再研磨。 胶体磨的形式很多,其分散能力因构造和 转速的不同而不同。
盘式胶体磨
§12.1
胶体系统的制备
制备溶胶必须使分散相粒子的大小落在胶体分
散体系的范围之内,并加入适当的稳定剂。制备方
法大致可分为两类:
(1)分散法
用机械、化学等方法使固体的粒子变小。
(2)凝聚法
使分子或离子聚结成胶粒
用这两种方法直接制出的粒子称为原级粒子。 视具体制备条件不同,这些粒子又可以
聚集成较大的次级粒子。
4.电弧法
2.凝聚法
(1).化学凝聚法
通过各种化学反应使生成物呈过饱和状态,使 初生成的难溶物微粒结合成胶粒,在少量稳定剂存 在下形成溶胶,这种稳定剂一般是某一过量的反应 物。例如:
A.复分解反应制硫化砷溶胶 2H3AsO3(稀)+ 3H2S →As2S3(溶胶)+6H2O B.水解反应制氢氧化铁溶胶 FeCl3 (稀)+3H2O (热)→ Fe(OH)3 (溶胶)+3HCl
2 2 2 2 2 0 2 0
式中:I0
n
入射光强度, 入射光波长, 分散相折射率,
C 单位体积中粒子数 V 每个粒子的体积 n0 分散介质的折射率
从Rayleigh公式可得出如下结论: 1.散射光强度与粒子的体积平方成正比。 可鉴别分散系统的种类 2. 散射光强度与入射光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入 射光波长愈短,散射愈显著。所以可见光中,蓝、 紫色光散射作用强。 3.分散相与分散介质的折射率相差愈显著,则散射作 用亦愈显著。 4.散射光强度与单位体积中的粒子数成正比。
(2)按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分类
1.溶胶
半径在1 nm~100 nm之间的难溶物固体粒子
分散在液体介质中,有很大的相界面,易聚沉,分
散相与分散介质不同相,是热力学上的不稳定体系。
一旦将介质蒸发掉,再加入介质就无法再形成
溶胶,是 一个不可逆体系,如氢氧化铁溶胶、碘
化银溶胶等。 这是胶体分散体系中主要研究的内容。
第十二章 胶体化学
分散相与分散介质
把一种或几种物 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 中就构成分散体系。 其中,被分散的物质 称为分散相 (dispersed phase), 另一种物质称为分散 介质(dispersing medium)。 例如:云,牛奶,珍珠
分散体系分类
分类体系通常有三种分类方法: 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分类:
转速约每分钟1万∼2万转。 A为空心转轴,与C盘相连, 向一个方向旋转,B盘向另一方 向旋转。 分散相、分散介质和稳定剂 从空心轴A处加入,从C盘与B盘的 狭缝中飞出,用两盘之间的应切 力将固体粉碎,可得1000 nm左右 的粒子。
(2)胶溶法
胶溶法又称解胶法,仅仅是将新鲜的凝聚胶粒重
新分散在介质中形成溶胶,并加入适当的稳定剂。
Tyndall效应
2.Rayleigh公式
1871年,Rayleigh研究了大量的光散射现象,对 于粒子半径在47nm以下的溶胶,导出了单位体积溶 胶的散射光强度计算公式,称为Rayleigh公式:
9 V C n n 2 I ( 2 ) (1 cos ) I 0 4 2 2 l n 2n
3m r 4
1 3
§12.3
胶体系统的动力性质
1.Brown运动(Brownian motion)
1827 年植物学家布朗(Brown)用显微镜观察到
悬浮在液面上的花粉粉末不断地作不规则的运动。
后来又发现许多其它物质如煤、 化石、金属等
的粉末也都有类似的现象。人们称微粒的这种运动
这种稳定剂又称胶溶剂。根据胶核所能吸附的离
子而选用合适的电解质作胶溶剂。
这种方法一般用在化学凝聚法制溶胶时,为了将
多余的电解质离子去掉,先将胶粒过滤,洗涤,然后
尽快分散在含有胶溶剂的介质中,形成溶胶。
例如: Fe(OH)3(新鲜沉淀)
加FeCl3
Fe(OH)3 (溶胶)
AgCl (新鲜沉淀)
加AgNO 或KCl 3
1. 狭缝式 照射光从碳弧光源 射击,经可调狭缝后, 由透镜会聚,从侧面射 到盛胶体溶液的样品池 中。 超显微镜的目镜看 到的是胶粒的散射光。 如果溶液中没有胶粒, 视野将是一片黑暗。
2. 有心形聚光器
这种超显微镜有一个 心形腔,上部视野涂黑, 强烈的照射光通入心形腔 后不能直接射入目镜,而 是在腔壁上几经反射,改 变方向,最后从侧面会聚 在试样上。
蒸发后,可得硫的水溶胶。
例图:
B.蒸气骤冷法 将汞的蒸气通入冷水中就可以得到汞的水溶胶。 罗金斯基等人利用下列装置,制备碱金属的苯溶胶。 4—金属钠,2—苯,5—液氮。
先将体系抽真空,然后 适当加热管2和管4,使钠和 苯的蒸气同时在管5 外壁凝 聚。除去管5中的液氮,凝 聚在外壁的混合蒸气融化, 在管3中获得钠的苯溶胶。
2.高分子溶液 半径落在胶体粒子范围内的高分子溶解在 合适的溶剂中,一旦将溶剂蒸发,高分子化合 物凝聚,再加入溶剂,又可形成溶胶,分散相
与分散介质同相,亲液溶胶是热力学上稳定、
可逆的体系。
3.缔合胶体(有时也称为胶体电解质)
分散相是由表面活性剂缔合而成的胶束。通
常以水作为分散介质,胶束中表面活性剂的亲 油基团向里,亲水基团向外,分散相与分散介 质之间有很好的亲和性,因此也是一类均相的 热力学稳定系统。
为布朗运动。 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现象的本质没有 得到阐明。
1903年发明了超显微 镜,为研究布朗运动提供 了物质条件。 用超显微镜可以观察 到溶胶粒子不断地作不规 则“之”字形的运动,从 而能够测出在一定时间内 粒子的平均位移。 通过大量观察,得出结论:粒子越小,布朗运动 越激烈。其运动激烈的程度不随时间而改变,但随温 度的升高而增加。
(2)多相不均匀性
具有纳米级的粒子是由许多离子或分子聚结而成,结构 复杂,有的保持了该难溶盐的原有晶体结构,而且粒子大小 不一,与介质之间有明显的相界面,比表面很大。
(3)热力学不稳定性
因为粒子小,比表面大,表面自由能高,是热力学不 稳定体系,有自发降低表面自由能的趋势,即小粒子会自 动聚结成大粒子。
蒸气骤冷法
3.溶胶的净化
在制备溶胶的过程中,常生成一些多余的电解质, 如制备 Fe(OH)3溶胶时生成的HCl。
少量电解质可以作为溶胶的稳定பைடு நூலகம்,但是过多的电
解质存在会使溶胶不稳定,容易聚沉,所以必须除去。 净化的方法主要有渗析法和超过滤法。
(1)渗析法
简单渗析 将需要净化的溶 胶放在羊皮纸或动物膀胱等 半透膜制成的容器内,膜外 放纯溶剂。
C.氧化还原反应制备硫溶胶
2H2S(稀)+ SO2(g) → 2H2O +3S (溶胶)
Na2S2O3 +2HCl → 2NaCl +H2O +SO2 +S (溶胶) D.还原反应制金溶胶 2HAuCl4(稀)+ 3HCHO +11KOH
2Au(溶胶)+3HCOOK + 8KCl + 8H2O
E.离子反应制氯化银溶胶
AgNO3(稀)+ KCl(稀) → AgCl (溶胶) +KNO3
(2).物理凝聚法 A. 过饱和法
利用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显著差别来制
备溶胶,而且两种溶剂要能完全互溶。 例1.松香易溶于乙醇而难溶于水,将松香的乙醇溶
液滴入水中可制备松香的水溶胶 。
例2.将硫的丙酮溶液滴入90℃左右的热水中,丙酮
3.气溶胶 将气体作为分散介质所形成的溶胶。当分散相为 固体或液体时,形成气-固或气-液溶胶,但没有
气-气溶胶,因为不同的气体混合后是单相均一
体系,不属于胶体范围.
A.气-固溶胶
B.气-液溶胶
如烟,含尘的空气
如雾,云
憎液溶胶的特性
(1)特有的分散程度
粒子的大小在10-9~10-7 m之间,因而扩散较慢,不能透 过半透膜,渗透压低但有较强的动力稳定性 和乳光现象。
电渗析
(2)超过滤法
用半透膜作过滤膜,利 用吸滤或加压的方法使胶粒 与含有杂质的介质在压差作 用下迅速分离。
将半透膜上的胶粒迅 速用含有稳定剂的介质再 次分散。
超过滤装置:
§12.2 胶体系统的光学性质
光散射现象
当光束通过分散体系时,一部分自由地通过, 一部分被吸收、反射或散射。可见光的波长约在 400~700 nm之间。 (1)当光束通过粗分散体系,由于粒子大于入射 光的波长,主要发生反射,使体系呈现混浊。 (2)当光束通过胶体溶液,由于胶粒直径小于可 见光波长,主要发生散射,可以看见乳白色的光柱。
(3)当光束通过分子溶液,由于溶液十分均匀,散 射光因相互干涉而完全抵消,看不见散射光。
1.Tyndall效应
1869年Tyndall发现,若令一束会聚光通过溶胶,从 侧面(即与光束垂直的方向)可以看到一个发光的圆锥 体,这就是Tyndall效应。其他分散体系也会产生一点散 射光,但远不如溶胶显著。 Tyndall效应实 际上已成为判别溶 胶与分子溶液的最 简便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