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精讲(一)——概括
初中语文阅读概括题精讲
初中语文阅读概括题精讲概括题:(一)、概括文章内容题:按叙述的基本要素(行为、经历)或小说情节或人物言行或作者的情感变化,筛选材料,组合回答。
示例:◆请以朱丹的言行为发展线索,概括叙述小说的主要情节。
(不超过80个字)(5分)◆请概括叙述我的奇特经历。
(不超过60个字)概括的操作思路是:1、依据中心句进行概述总括。
一篇文章内容的具体化,通常表现为围绕某个中心展开叙述、议论或说明,因此,抓住了中心句,它就把握了具体的要旨。
2、通过提炼要点,关键词句进行概述总括。
有的文章中,很难找到提示具体内容要旨的中心句,那就需要把有关的要点提炼出来。
3、通过辨认相关性进行概述总括。
任何一篇文章的具体内容,都是由局部构成的一个整体,从局部之间的关系入手,即辨认语句之间或语段之间的相关性,是进行概述总括的重要途径。
例如朱自清的《春》,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除了①②自然段为盼春,⑧⑨⑩自然段为送春,③至⑦自然段为绘春。
为什么说③至⑦自然段为绘春呢?③自然段写春草,④自然段写春花,⑤自然段写春风,⑥自然段写春雨,⑦自然段为写迎春。
将其统而摄之,我们不难发现作者从各个侧面描写着春天,所以我们可以将③至⑦自然段内容概括为绘春。
4、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
牵头,就是抓住具体内容的起始;接尾,就是连接具体内容的终结。
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其内容的要旨就浮出水面了。
请看魏巍《我的教师》第10段。
对这段文字的内容概述总括,我们可以把它的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连接起来,其内容要旨就概括出来了。
它的内容要旨是:慈爱、伟大、公正的蔡老师在那时占据了我的心灵。
5若问某一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
(或什么怎么样)。
记叙文阅读讲义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含答案)
第一讲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中学阅读常见问题一:文章主要内容概括不够精炼,准确1.文章缩不短,怎么写都很长2.分不清哪些该删,哪些该留。
3.抓不住重点,不分主次概括内容八字原则:明确、完整、简要、通顺“明确”是指让别人一看就明白这段主要写什么。
“完整”是指该概括的要点不能遗漏。
“简要”是指语句要简洁,做到言简意明。
“通顺”是指语句要通顺。
概括内容的方法: 1.题目扩展法2.段意归并法3.要素串联法(重点)4.借助关键句法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和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含在具体材料之中的,是通过对人、事、景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的。
记叙文有“六要素”,即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事件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把握“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事情发生、发展的脉络。
【典型例题1】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①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睡好。
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9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流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寄……”②儿子漫不经心:“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
”老王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
”搁了电话。
③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响,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疾风阵阵,穿过窗户缝隙乘虚而入,他还来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
④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从他7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老人答:“雪还在下呢。
”⑤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⑥在寒潮初袭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源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7旬的母亲。
最新七年级记叙文阅读系列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故事情节)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系列训练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故事情节)(整理/罗化清)【考点解读】概括是形成概念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情节概括是中考经常考查的一类题型,通过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梳理、简明扼要地表述,以考查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
常见题型有: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文章围绕“××”叙述了哪几件事。
3.简要概括某段(或某段到某段)的内容。
4.请以“××”为线索,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5.根据本文的故事情节,在下面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6.联系全文,说说“××”的原因。
【技法点拨】一、一般技法1.要素整合法。
记叙文有记叙的“六要素”,即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找出来后用简洁的语言将这些要素联结起来。
此法适用于概括全文或部分段落的主要内容。
2.关键词分析法。
所谓关键词分析法,就是通过分析文中的关键词来把握文章内容或语段大意的方法。
因为关键词通常是对内容的高度概括,抓住了它也就把握住了文义。
3.标题归纳法。
所谓标题归纳法,就是用精炼的文字浓缩较大的篇幅,做到言简意赅。
此法可用于归纳文章的故事情节或并列叙述的几件事。
二、适用套路“概括文章故事情节(复述故事情节)”的方法:①理清故事情节和行文思路;②抓住表明情感变化的词句;③注意文章的情感线索。
套路一:情节=主要人物+事件(故事的意义)。
本套路主要应对一句话概括情节,或者字数要求在20字以内的试题。
答题技巧:可按以下方式组织语言:谁(在何时何地)+干什么+结果怎么样,或:什么(事物)+怎么样。
注意表达的准确和简洁。
首先,先找到故事的主语——人物,这是概括情节的起点,也是能正确答题的关键。
如果对故事主语不能明确判断,可以关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文章线索,二是文章标题。
其次是判断事件——也就是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或者围绕主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套路二:情节=主要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中考复习:记叙文主要内容和主旨的概括课件
简洁
概括要简洁明了,不要过于冗长或复杂。
清晰
概括出的主旨要清晰明确,易于理解。
04
记叙文主要内容和主旨概括 的练习与解析
练习题一及解析
• 练习题一:阅读以下记叙文,概括其主要内容和 主旨。
练习题一及解析
```markdown 练习题一内容(记叙文原文略)
练习题一及解析
```
主要内容:本文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雨中迷路后,被一 位陌生人帮助找到家的故事。
通常,作者会在文中使用主题句来明确表 达自己的观点或情感。分析这些主题句有 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
总结段落大意
联系上下文
将每个段落的大意总结出来,有助于理解 整个文章的主旨。
文章的上下文往往提供了理解主旨的重要 线索,通过联系上下文,可以更好地把握 文章的主旨。
概括记叙文主旨的步骤
通读全文
首先,需要通读全文,了解文 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
解析
主旨:文章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互助精神,以及 在困难时刻需要勇敢面对和求助的重要性。
练习题二及解析
• 练习题二:阅读以下记叙文,概括其主要内容和主旨。
练习题二及解析
```markdown
练习题二内容(记叙文原文略)
练习题二及解析
01
```
02
解析
03
04
主要内容:本文描述了一个人 在旅行中遇到各种挑战,最终 克服困难并获得成长的故事。
分段总结
将文章分成若干段落,概括每 个段落的大意。
提炼主题
从各段落的总结中提炼出文章 的主题。
整理成句
将提炼出的主题整理成完整的 句子,形成对文章主旨的概括
。
概括记叙文主旨的注意事项
记叙文阅读——初中语文总复习专题
2.理解题目的含义及作用 理解题目的含义及作用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 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分析题 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 字面意思和 目的含义应从字面意思 深层含义( 目的含义应从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即与 中心相联系)两方面来考虑。具体、形象 中心相联系)两方面来考虑。具体、 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含蓄隽 永、意味深长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意味深长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也有的题目直接揭示中心 点明主旨。 揭示中心、 也有的题目直接揭示中心、点明主旨。
7、记叙的线索 、
记叙文的线索可以是人,可以是事 记叙文的线索可以是人,可以是事,可 以是物 还可以是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 以是物,还可以是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 化,也可以时空转移为线索,有的记叙文则 也可以时空转移为线索, 时空转移为线索 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找出线索, 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找出线索,有利 于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于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4、记叙文的六要素 、
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 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 时间 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这些要素在文中既可以直接交代,也 这些要素在文中既可以直接交代, 可以间接交代。间接交代的要素,读 可以间接交代。间接交代的要素, 者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悟出。掌握记 者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悟出。 叙的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 叙的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 理清事情发生、发展的脉络。 理清事情发生、发展的脉络。
3、记叙文的特点 、
记叙文最突出的特点是: 以事感人, 记叙文最突出的特点是:“以事感人, 以情动人” 就是说通过具体的事件叙述、 以情动人”。就是说通过具体的事件叙述、 形象的人物活动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思 想和作者的感情立场, 想和作者的感情立场,读后使人受到其人 其事的感染和影响。 其事的感染和影响。记叙文必须写现实生 活中的真人真事,与文学作品塑造典型环 活中的真人真事, 境、典型人物有本质不同。 典型人物有本质不同。
记叙文阅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PPT课件
常见病症
学生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时,存在 这样问题:
一是缩不短。概括课文大意时,常 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课文内容了。
二是在概括时分不清那些该删,那 些该留。
三是抓不住重点,不分主次。
4)状物的文章。 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事物?从几个
方面写了它的特点?怎样写的?然后进行概括。
第9页/共12页
温馨提示
我们在选用上述方法概括内容时,必须要遵 循两个原则:
一是“准确”,不能以偏概全,概括要点时 不能有遗漏;不能以罗列代替概括,把罗列到的 小的具体材料当作要点概括。
二是“简洁”,这是从答题字数要求来说的, 有许多题目明确要求答案在多少个字以内,所以, 答题的语言一定要精练,切忌罗嗦。
主要内容:一天,老妇人安恩牵着一头奶牛到集市 上去,因为这头奶牛实在太好,问津者不少,最后 连屠夫也对它有兴趣,但是老妇人却拒不出售。最 后,人们气愤起来,老妇人这才吐露真情:她不是 来卖牛的,而是因为那头奶牛太孤独,她把它带到 集市上来,让它跟同类相聚散心。
第5页/共12页
方法三.段意合并法。
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 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内容,把每段 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 主。 要内容。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注意:一是各段大意 之间,有点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 通顺连贯;二是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 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第6页/共12页
例如:《往事依依》一课 各段段意:小时候看画和《水浒传》插图
学生时代读《千家诗》 两位国文老师诵读诗歌 老师关于读书的教导
记叙文阅读(一)基础知识梳理
记叙文阅读(一)基础知识梳理一、记叙文基础知识1.记叙文2.记叙的线索一篇文章的材料要按照某种“依据”组织起来,这种贯穿全文、把人物或事件连缀起来的“依据”通常称为线索。
线索分为多种,常见的有:(1)以时间为线索。
这类文章以时间发展为线索,把不同的时空、人物串联在一起。
如《故乡》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以“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发展顺序,连缀成文。
(2)以人物为线索。
在这类文章中,线索人物往往贯穿全文,不一定是文中的主角。
如《孔乙己》中的“我”。
(3)以见闻为线索。
《故乡》就是一例。
小说以“我”回故乡后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描述农村的破败及闰土、杨二嫂的巨大变化,揭示了辛亥革命后农村破产和农民痛苦生活的社会根源,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4)以事物为线索。
如《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5)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作者从“百草园”写到“三味书屋”,回忆了自己童年的生活。
(6)以事件为线索。
如《社戏》一文,是以看社戏为线索,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7)以感情变化为线索。
如《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以“我”对阿长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写出“我”对阿长由憎恨、讨厌到敬重、爱戴的变化。
3.记叙文常用的表达方式综合采用各种表达方式是记叙文的主要特点之一,即除了记叙之外,还要运用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
这几种表达方式的运用各有其明显的特点。
①记叙: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等视觉和顺叙、倒叙、插叙等叙述顺序将事件的发生、经过、结果交代出来。
作用:用第一人称叙事使读者感到真实、情切,便于直抒胸臆,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用第二人称使对话亲近,便于直接抒情;用第三人称叙事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
文库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使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
初中语文 中考阅读专题:概括题赏析题 课件(28张ppt)
简爱离开罗切斯特的原因有哪些? 简爱的自尊体现在那些方面?
变式题
7
记叙散文阅读概括题
概括题判断——特点
简要
特点
概括
原因
哪些
那几件
分点
哪些
用简单的词语概括,哪些……那几件事……
8
记叙散文阅读概括题
概括题判断——要点
概括题的内容一定是文章内的客观内容 不是作者的写作意图
9
记叙散文阅读概括题
概括题判断
23
记叙散文阅读赏析题
内容
描述手法 (若无手法)摘录关键词 (若无手法和关键词)描述句
子内容
24
记叙散文阅读赏析题
特点
• 形象生动地突出对象/相关对象的…… 特点(性格/品质)
25
记叙散文阅读赏析题
情感
• 表达对象/相关对象……的情感/感悟 (万能对象作者)
26
记叙散文阅读赏析题
注意
注意点 1
阅读全文,请概括王小二的特点
阅读全文,请概括王小二做了哪几件事情
这篇文章写了哪几个妈妈工作的场景,请概括回答
文章中哪些地方表现了王小二的勇敢 用简单的语言概括王小二吃饭的步骤
常规题
文章中王小二妈妈数落了王小二的哪几件糗事
简爱的“自尊自爱”在文章指的是什么? 6
记叙散文阅读概括题
概括题判断——什么是概括题
做题时答案四 个部分不一定 每个都有
注意点 2
如果表达的是 心情方面,需 要加上原因: 表达了对象/ 相关对象 因···而XX之情
27
记叙散文阅读赏析题
例题讲解
第⑦ 段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 分)
“你不要放在心上。”他踌躇着,“我只是想告诉你…… 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的头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 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初中语文中考 名著阅读 记叙文阅读
对偶
举例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①语言形式整齐、结构匀称、音韵和谐、节奏感强,增强语言的 作用 表现力;②高度概括,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便于记忆和背
诵。
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三
2019年安徽中考记叙文阅读仍会延续往年的考查模式,稳中求新、求变,继 续选择文质兼美的文章,在保证对高频考点考查的基础上增加新的考点或题型: 题量和分值也应会保持稳定。
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
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
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二
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三
记叙文是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的一种文体。它最突出的特点是“以 事感人,以情动人”,即通过记叙事件、描写人物活动来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 者的感情立场,使人读后受到感染和影响。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如《背影》一文:时间——那年冬天的一个下午;地点——南京车站;人物 ——父亲、“我”;起因——“我”回北京念书,父亲到车站送“我”;经过— —父亲穿过铁道、攀爬月台给“我”买橘子;结果——“我”看着父亲的背影流 下泪来。
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
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
夸张
举例
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 上在更衣室里。”(《皇帝的新装》)
作用
①揭示事物的特点(本质);②烘托气氛,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 表达效果;③引起读者的想象和强烈共鸣,增强读者印象。
答题模板
该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揭示了(事物)……特点/本质,表 达了(人物)……的情感。
/
/
)
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
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一
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二
真题串考点 课时突破三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讲座——记叙文阅读范文讲解
记叙文有一般记叙文和特殊记叙文 之分。其中一般记叙文就是简单的写人 记事的文章,而抒情意味浓郁的散文和 有着虚构情节的小说就属于特殊记叙文 的范畴。
1. 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2、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 经过、结果。 3、记叙的顺序:顺叙 倒叙 (同一件事) 插叙(另一件事) 4、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我”,亲切,真实;第三人称“他”,不 受时空限制;第二人称“你”,亲切、真实。 5、记叙的线索: 一人、一事、一物、时间、地点、感情。
记 6、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叙 7、记叙文的段落结构: 时间先后分,地点转换分,事物发展过程或 文 思想感情的变化分,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分,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分
。
知 8、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 识 ①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 +
⑾当一本旧书在手里,它给我的感受便是另一般滋味。 不仅它的内容,一切一切,都与今天相去遥远。那封面 的风格,内页的板式,印刷的字体,都带着那时代独有 的气息与永难回复的风韵,并从磨损变黄的纸页中生动
的散发出来。也许这书没有多少耐读的内涵,也没有多 少经久不衰的思想价值,它在手中更像是一件古旧器物。 它的文化价值反而成为第一位的了。这文化的意味无法 读出来,只要看看、摸摸就能感受到了。
词句照应:如就某个词找出与之对应的描述句子;
结构照应:如对过渡句的理解,开头与结尾的呼应 等;
选择照应:如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能还原到恰当的位 置上。
2、理解某一段的作用: 首段——总领全文;引起下文。 尾段——总结全文;点明主旨。 过渡段——承上启下。
3、理解句子的作用: (1)从内容看,是点明主旨或表达作者的 主要感受,联系主题。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 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 (2)从结构看,在文章的不同位置上句子 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有首句总起、尾句总 结、中间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3)从艺术效果看:升华中心,渲染烘托 气氛等作用。
初中语文备考:记叙文阅读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初中语文备考:记叙文阅读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在记叙文阅读题目中,概括文章或者语段主要内容是基本考点,几乎90%的阅读题里都会有这种类型的考题。
这种类型的考题,是要求孩子们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章整体或者局部的内容要点,找准中心句或者用自己的语言,将内容进行整合表述。
要答好这样的题目,还需要领悟作品的内涵,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认真审题,按照题目要求,着眼词语、句子或者段落、全文,由表及里,深入感知文字或者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有时候记叙文的主人公不是作者,孩子阅读的时候,还要深入分析主人公的情感,能结合语言环境,细致概括。
常见的考题形式有: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部分段落)的内容(或者故事情节)。
2、文中一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根据示例补充文章事件发展脉络(故事情节)。
答题技巧:第一,需要孩子通读全文后,理清文章的记叙要素,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组合。
记叙要素,就是孩子们都知道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第二,将上一步组合起来的句子,进行精简,达到语言简洁的标准。
从全文内容把握,提炼关键的信息。
第三,选择合适语言作答。
一般情况下,这种题型的答题格式是:谁+什么情况+做什么事+结果。
其中的“谁”要根据文章内容确定。
通常是文章如果用第一人称,那就是“我”(文中的“我”如果有准确的名字,也可以用名字)。
文章如果用第三人称,“谁”一定要用主人公的名字。
有时候文中的人物称呼会有变化,孩子需要注意,统一用文章大多情况下用的称呼。
孩子答题不能随意变更称呼,最好是用文中的称呼。
第四,在答题时,学会用关键词语或者句子。
作答过程中,需要孩子关注文章题目、开头、结尾、过渡段等,还有中心句、关键句等。
最好能扣住主题总结。
孩子只掌握方法还不够,需要进行适当的练习。
理解能力、概括能力稍好的孩子,基本十多篇阅读练习做下来,就可以掌握好方法了。
在孩子自己对照答案进行批改的时候,一定注意比较自己的答题内容和答案的区别,弄清楚采分点在哪里,自己的答题内容少了几个点。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记叙文的六要素和内容概括
记叙文的六要素和内容概括(一)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记叙文六要素是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阅读记叙文,可以从记叙文的六要素着手,使读者对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过程和结果一目了然,更能够准确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很多时候,文章没有对六要素逐一交代,这主要根据文章的需要而有所侧重,记叙文的重点在于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它们是构成记叙文内容的主要因素,也是读者最感兴趣的,应该写详细,写生动。
(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现代文阅读题中最常见的考查点之一,也是阅读现代文必备的技能。
解答此类试题要善于总结规律,在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意、初步理清作者思路、弄清作者写作意图的前提下,还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怎样才能快速拨开层层迷雾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从标题入手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它是读者理解文章的一把关键性的钥匙。
文章标题隐含的信息可能是中心内容,可能是写作脉络、作者观点,也可能蕴涵某个特殊意义。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标题能成为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直接或间接的依据。
如果我们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往往就能提炼文章的主要内容。
2、从关键词、句入手有些词、句或提示文章的中心内容,或蕴涵了作者的感情,我们从关键词、句入手,能快速准确地提炼文章的主要内容。
3、从概括段意入手有些文章的内容要点或中心意思一般都隐含在字里行间,这就需要我们从每个段落入手,而概括出来的段意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题提示:记叙文有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在阅读时理清这些要素,再把它们连缀起来,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梳理情节,在横线上填写恰当内容。
答题提示:遵循由繁到简、先概括后压缩的原则,力争做到既简练又准确。
3.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中考复习:记叙文主要内容和主旨的概括课件
1 生动鲜明
2 时间顺序
通过细节和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故事中的人 物、场景和情感。
故事通常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进行叙述,清晰地 表达出时间流逝的过程。
3 情节发展
4 插叙和回环
有引人入胜的起承转合,包括引子、冲突、高潮 和结局等各个部分。
有时还会运用插叙和回环的手法,以增加故事的 复杂性和吸引力。
记叙文主要内容的概括
记叙文写作技巧
选择恰当的主题
选取一个有趣、引人入胜的主题, 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和激发他们的 好奇心。
丰富的细节描写
利用形象、具体的描写手法,使 读者能够产生更强的视觉、听觉 和感性体验。
流畅的结构和过渡
确保故事的结构合理,过渡自然 流畅,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跟随 故事的发展。
记叙文例题分析
1
题目
分析一个记叙文例题的题目和要求,了解作者的意图和要求。
2
故事内容
简要梳理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发展,找出故事的关键点。
3
写作技巧
分析故事中的写作技巧和结构,以及如何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中考记叙文复习要点总结
了解记叙文定义
强调记叙文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结构。
掌握写作技巧
掌握记叙文写作所需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概括主要内容和主旨
总结记叙文中的主要内容和主旨的概括方法。
中考复习:记叙文主要内 容和主旨的概括ppt课件
记叙文是一种以事件或故事为基础的文体,本课件将帮助你理解记叙文的定 义、特点和结构,以及概括主要内容和主旨的方法。
记叙文的基本定义
记叙文是一种文学形式,主要通过叙述事件、历史、故事等方式来传达信息 和产生情感。它可以是真实的或虚构的。
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三 记叙文阅读 概括文章内容课件
当时我在大学里每月只靠父亲给的5英镑维持生活,接到婶 婶的来信时,我只剩下20先令了。但是无论如何我不能拒绝她 的要求!
我知道一个比较好的餐馆,那里一顿午餐每位只需3个先令,
那样的话,我还可以有14先令维持到月末。
•
当我带她到那家小餐馆门前时,她指着街对面的“亲属大
厦(dàshà)”说:“我们为什么不去那儿?那儿也许更好一些。”
题目就能高度概括文章(wénzhāng)的内容,只要把 题目加以扩展就可以了。
如《社戏》:“我”与小伙伴们到赵庄看社戏的经过。
第五页,共三十七页。
一顿(yī 午餐 dùn)
我收到了婶婶的信:“亲爱的孩子,我将于下周四抵达你那
里,如果到时你能邀请我共进午餐,我将不胜感激。你的婶婶:
诺拉。”自从我母亲得病以来,婶婶诺拉一直照料我的生活。
可怜的孩子!”她付了账,并且将5英镑作为礼物送给了我。
“噢,上帝!”,她说,“这顿午餐几乎饱煞了你可怜的婶婶!
我平时的午餐仅仅是一小杯牛奶而已。"
第九页,共三十七页。
主要 内容: (zhǔyào)
一顿(yī dùn)午餐
• 我和婶婶共进一顿午餐(wǔ cān),婶婶教会了我说“不”
第十页,共三十七页。
山猫惊动起来了,野鸡、麻雀、鸽子也从草地上翔起。整个田野更
显得繁华而富有(fùyǒu),我甚至有些喜欢这种被追赶下的奔跑了。
•
我跑出老远,心想他一定停下来了吧。可回头一看,他依然一
瘸一拐地追着。我只得又将西瓜向他举了举,继续往前跑。
•
在夏日的炎阳下长时间奔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已经气喘
吁吁,嗓子像吃过辣子一样干涩燥热,衣裤像水洗过一样贴在了
人 在什么(shén me)情况下做了什么(shén 事 me) 结 果怎样
2021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概括相关事件精品课件
概括相关事件技巧
解题方法
明确人物与要求 根据助答信息分层
结合六要素概括
答题格式 人物+事件
岳老师放弃小病号了吗?
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到最后,小病号也愤怒了: “我反正活不了几年了,还背这些干什么?”小病号 问完,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到了走廊,就开始大哭。 说是大哭,其实并没有发出声音——她用嘴巴紧紧地 咬住袖子,一边走,一边哭。走到开水房前,她没有 进去,而是靠在潮湿的墙壁上,继续哭。
面对厄运,岳老师带着小病号留下了哪些“抗争 的痕迹”?请简要概括。 明确人物及要求
交代背景:岳老师与小病号都因病住院, 他们的生命受到了疾病的威胁。
病房里的岳老师和那个小病号互不相识,他们一个 是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但那所小学已经关闭多年,岳 老师事实上好多年没当老师了;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 孩,三岁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带领下到处求医, 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抗争的痕迹” 体现在哪里?
在病房里,他们首先是病人,其次,他们竟然变做老师和 学生。四十多岁的岳老师,早已被疾病和疾病所带来的争吵、 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当她将病房当做课堂以 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将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 现出一丝红晕。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就马上开始 给小病号上课。虽说从前她只是语文老师,但这里她却什么 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语单词……
分层依据
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我”和“他”
之间的故事。
明确人物及要求
常见设问方式
“按照……要求,概括多个事件。” “概括与某个人物或情节相关的多个事件。”
解题方法
(1)审题:明确人物及要求;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件事的起因、经 过、结果。
答题格式 人物+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括的重要性概括是中考记叙文阅读必考题型,并且会在第一题中出现,重要性可想而知。
中考概括一般是2—4分。
概括能力是初中阶段主要考察的能力,从初一一直考到初三。
概括的分类概括分为一般概括和高度概括。
一般概括:经常会出现在初一初二的期中期末考试试卷中。
高度概括:是中考的常考题型。
一般概括是高度概括的基础。
一般概括的题型设置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在丝瓜的成长过程中,那些神奇的现象引起了作者的深思?请简要概括。
分别概括第三段和第五段叙述的事情。
一般概括的方法六要素概括法: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人+事+(结果)标题扩展法《1936年的麻雀》、《夏日原野上的追逐》在标题中出现的重要的时间、地点在概括中要体现实战演练本文主要回忆了我的恩师“老修”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
(3分)1.老修在村里当礼仪官,负责各项礼仪及致悼词。
2.老修教我们读书。
3.老修用石灰自制粉笔。
4.老修失踪了。
5.老修把一大箱藏书卖了,换回一整套正规小学教材和二十几个乐器。
6.老修组建学生乐队赚取演出费建成了新校舍。
7.老修在新校舍建成后去世了。
本文主要回忆了我的恩师“老修”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
(3分)“主要”:最能够凸显出文章中心的事。
“恩师”:作为教师,他的主要事件。
“3分”:三件事小结一般概括公式:人+事+(结果)高度概括的题型设置作者在回忆冼星海的过程中,既写了想象中的冼星海,也写了冼星海留给他的印象。
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3分)(2010年北京市)请认真阅读选文,在表格A、B处填写恰当的内容(2分)(2010年昆明《泉》)高度概括的考察角度事件的情节变化人物的情感变化人物的心理变化实战演练随着故事的发展,“我”对歪儿的感情发生了变化,请用简明语言概括出来,填写下表。
(4分)随着故事的发展,请用简明语言概括出来,填写下表。
(4分)(4分)围绕捅马蜂窝这件事,作者精心安排的思路是爷爷后院有马蜂窝→ “我”捅了马蜂窝后悔捅马蜂窝→ 后院又有了马蜂窝。
围绕捅马蜂窝这件事,作者的情感变化是爷爷后院有马蜂窝→ “我”捅了马蜂窝强烈渴望→好奇胆怯后悔捅马蜂窝→ 后院又有了马蜂窝。
吃惊→开心欣慰小结划分文章层次找出文中关键词自己概括老修⑴我的童年是在豫南的一个小山村里度过的。
小村惟一的特点就是“穷”,祖祖辈辈靠山穿衣,靠天吃饭。
小村名叫墓坡,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小村惟一充满生机的时候便是谁家死了人要送葬。
⑵全村32户人家,其中有一户外来户——老修家,说是一家,其实也就他一人,也是村里惟一的老师。
每逢葬礼,老修是必不可少的人,他是总管大局的礼仪官,负责各项礼仪及致悼词,因为他是村里惟一的文化人。
每到此时,我便很崇拜老修,觉得他像战场上统率千军万马、指挥若定的将军。
所以,村里大大小小,看到老修都敬如上宾。
⑶没有葬礼的日子里,老修便把我们大大小小二十几个孩子赶到村里的一座破祠堂里,教我们读书、识字。
他是我的第一位老师。
⑷老修上课很认真,有谁旷课贪玩或被大人叫去干活了,他会追到家里连大人一起骂。
他惟一的财富,便是那一大箱藏书。
什么《三国演义》《水浒传》《论语》《资本论》,好像还有一本《诗经》,那些就是我们的教材。
我们跟着他,一个个地认字,一点点地听故事。
我们用的黑板是村长找来的一扇破门板;粉笔,是老修用石灰加水捏成晒干的石灰条。
他捏粉笔时,允许我们围在他身边看,但不能动手。
偶尔有哪个调皮蛋忍不住动一下,他就大吼:“嫩着呢,别碰!”所以,我们上课时经常看见他的手指被石灰蚀得血红血红的。
①没事的时候,我们会缠着问他有关他的年龄、身世、家庭之类的问题,每当这时,他便沉默了,眼睛盯着天空,满脸的无奈和悲哀……⑸1986年春的一天,老修忽然失踪了,他的家里收拾的精精光光,什么也没有留下,他最宝贝的书一起也不见了。
全村人发疯似的满山找,我们小孩子更像死了娘似的号啕大哭,并威胁父母,找不回老修我们不吃饭、不睡觉。
⑹七天后,老修回来了,背着两大包东西,他掏出一包给我们看:一整套正规的小学教材。
另一包竟是二十几个咣咣当当的洋家伙:有军鼓、小号、镲……他自豪地说:“咱也成立一个学生军乐队!”我们兴奋地跳啊,叫啊,快把小祠堂掀翻了。
⑺从此以后,每天天不亮,小山村的乱坟岗上会传出鬼哭狼嚎般的声音,全村顿时鸡鸣狗叫。
②⑻1987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
大年初一早上,天不亮,我们就一个个溜出家门,在祠堂前站齐了队,鼓足了劲,顿时,一阵嘹亮、整齐、优美的乐声响彻山村。
村长带着全村男女老少跑来了,他们一个个目瞪口呆,伸长了脖子僵在那儿。
我站在最前方,指挥着乐队,老修笑眯眯地看着我们,一只手轻轻打着拍子……⑼渐渐地,我们的名气越来越大,周围十里八乡,不管婚丧嫁娶,都以请到我们为荣。
老修定了规矩:一、节假日演出,不能影响上课;二、演出要收取费用;三、演出费谁也不能用,要用来盖学校。
我们这时才明白,老修为什么要建乐队。
⑽现在想想,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勤工俭学。
⑾1990年,大年初一,墓坡村的旧祠堂已不见了,十间刚盖成的新房,红砖碧瓦,出现在村民眼前,异常美丽。
这就是墓坡村小学,我的母校。
村长召集全村人开会庆祝,独不见了老修,我们一路找去,老修在破茅棚里,已悄然离世……⑿整理老修的遗物时,村长翻出一张发黄了的红头文件:……贺卞修,男,1936年生,XX中学毕业,曾任X市X中学音乐教师……“文革”时期,因名字问题受到错误批判,特为之平反……⒀此时,我们才知道老修的大名为贺卞修,享年54岁。
⒁今天,我也是一位老师了,每当听到鼓乐声,我都会想起老修,我知道,有一种精神是可以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歪儿那个暑假,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
因为我又听到歪儿那尖细的召唤声:"来玩踢罐电报呀——""踢罐电报"是那时男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
它不单需要快速、机敏,还带着挺刺激的冒险滋味。
它的玩法又简单易学,谁都可以参加。
先是在街中央用白粉粗粗画一个圈儿,将一个空洋铁罐儿摆在圈里,然后大家聚拢一起"手心手背"分批淘汰,最后剩下一个人坐庄。
坐庄可不易,他必须极快地把伙伴们踢得远远的罐儿拾回来,放到原处,再去捉住一个乘机躲藏的孩子顶替他,才能下庄;可是就在他四处去捉住那些藏身的孩子时,冷不防从什么地方会蹿出一人,"啪"地将罐儿叮里当啷踢得老远,倒霉,又得重新开始……一边要捉人,一边还得防备罐儿再次被踢跑,这真是个苦差事,然而最苦的还要算是歪儿!歪儿站在街中央,寻着空铁罐左盼右盼,活像一个蒸熟了的小红薯。
他细小,软绵绵,歪歪扭扭;眼睛总像睁不开,薄薄的嘴唇有点斜,更奇怪的是他的耳朵,明显的一大一小,像是父子俩。
他母亲是苏州人,四十岁才生下这个有点畸形的儿子,取名叫"弯儿"。
我们天天都能听到她用苏州腔呼唤儿子的声音,却把"弯儿"错听成"歪儿"。
也许这"歪儿"更像他的模样。
由于他身子歪,跑起来就打斜,玩踢罐电报便十分吃亏。
可是他太热爱这种游戏了,他宁愿坐庄,宁愿徒自奔跑,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大家玩的罐儿还是他家的呢!只有他家才有这装芦笋的长长的铁罐,立在地上很得踢,如果要没有这宝贝罐儿,说不定大家嫌他累赘,不带他玩了呢!我家刚搬到这条街上来,我就加入了踢罐电报的行列,很快成了佼佼者。
这游戏简直是就为我发明的——我的个子比同龄的孩子高一头,腿也几乎长一截,跑起来真像骑摩托送电报的邮差那样风驰电掣,谁也甭想逃脱我的追逐。
尤其我踢罐儿那一脚,啪的一声过后,只能在远处蒙的暮色里去听它叮里当啷的声音了,要找到它可费点劲呢!这时,最让大家兴奋的是瞅着歪儿去追罐儿那样子,他一忽儿斜向左,一忽儿斜向右,像个脱了轨而瞎撞的破车,逗得大家捂着肚子笑。
当歪儿正要发现一个藏身的孩子时,我又会闪电般冒出来,一脚把罐儿踢到视线之外,可笑的场面便再次出现……就这样,我成了当然的英雄,得意非凡;歪儿怕我,见到我总是一脸懊丧。
天天黄昏,这条小街上充满着我的迅猛威风和歪儿的疲于奔命。
终于有一天,歪儿一屁股坐在白粉圈里,怏怏无奈地痛哭不止……他妈妈跑出来,操着纯粹的苏州腔朝他叫着骂着,扯他胳膊回家。
这愤怒的声音里似乎含着对我们的谴责。
我们都感觉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默默站了一会儿才散。
歪儿不来玩踢罐电报了。
他不来,罐儿自然也变了,我从家里拿来一种装草莓酱的小铁罐,短粗,又轻,不但踢不远,有时还踢不上,游戏的快乐便减色许多。
那么失去快乐的歪儿呢?我望着他家二楼那扇黑黑的玻璃窗,心想他正在窗后边眼巴巴瞧着我们玩吧!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
这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那么熟悉、那么悦耳、那么刺激,原来正是歪儿那长长的罐儿。
我的心头第一次感到被一种内疚深深的刺痛了。
我迫不及待地朝他招手,叫他来玩。
歪儿回到了我们中间。
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
大家并没有商定什么,却不约而同、齐心合力地等待着这位小伙伴了。
大家尽力不叫他坐庄;有时他"手心手背"输了,也很快有人情愿被他捉住,好顶替他。
大家相互配合,心领神会,做假成真。
一次,我看见歪儿躲在一棵大槐树后边正要被发现,便飞身上去,一脚把罐儿踢得好远好远,解救了歪儿,又过去拉着他,急忙藏进一家院内的杂物堆里。
我俩蜷缩在一张破桌案下边,紧紧挤在一起,屏住呼吸,却互相能感到对方的胸脯急促起伏,这紧张充满异常的快乐啊!我忽然见他那双眯缝的小眼睛竟然睁得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并像晨星一样光亮!原来他有这样一双又美又动人的眼睛。
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
捅马蜂窝冯骥才爷爷的后院虽小,它除去堆放杂物,很少人去,里边的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枝叶纠缠,荫影深浓,却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
我喜欢从那爬满青苔的湿漉漉的大树干上,取下又轻又薄的蝉衣,从土里挖出筷子粗肥大的蚯蚓,把团团飞舞的小蜢虫驱赶到蜘蛛网上去。
那沉甸甸压弯枝条的海棠果,个个都比市场买来的大。
这里,最壮观的要属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大概总有百十只之多,以致爷爷不敢开窗子,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来。
“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不行,要蜇死人的!:’爷爷说。
“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
”奶奶反驳道。
“捅不得,捅不得。
”爷爷连连摇手。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
那多有趣!当我给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