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二战后的历史
历史事件解析: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演变
历史事件解析: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演变1. 背景介绍冷战是指二战后,美国和苏联之间持续了数十年的敌对状态。
这一时期被称为冷战,由于双方并未直接交战,但却在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领域展开了一系列竞争和斗争。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紧张局势1945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成为当时两个最强大的超级大国。
然而,尽管他们曾是盟友,但在巴尔干半岛、东欧和德国等地区出现了政治分歧。
这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迅速形成了一个紧张的局势。
3. 对抗与竞争3.1 核武竞赛在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核武器竞赛。
从1949年苏联首次成功测试核武器开始,两个超级大国加快了自己核武器的研发,并试图通过拥有更多更先进的核武器来增强自己的国家安全。
3.2 领土争端与代理战争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紧张关系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体现。
他们支持各种反对势力并进行代理战争,以争夺对世界各地的影响力。
韩战、越南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等都是冷战期间两个超级大国之间代理冲突的例子。
4. 改革开放与终结4.1 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改革开放1985年,苏联出现了新一轮领导层更迭,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成为苏联总书记。
他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重塑苏联政府机构,并推动经济的开放和民主化进程。
4.2 冷战终结与苏联解体1991年,随着斯大林主义思想的衰落和冷战结束的到来,苏联逐渐分崩离析。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正式解体,取而代之的是独立国家的建立。
5. 结论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演变极为复杂,从最初的盟友到逐渐恶化的敌对状态,再到冷战终结和苏联解体。
这一时期的事件对全球政治格局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战后发生的战争
二战以来,世界上发生的战争(2007-10-09 19:08:43)转载标签:社会/纪实战争二战中国美国联合国政治军事二战以来,世界上发生的战争:1)朝鲜战争.朝鲜战争,是一场朝鲜与韩国之间的意识形态之战,是美苏两强争霸在朝鲜半岛的体现。
美国、苏联与中国三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
战争于1950年6月25日朝鲜军队突袭韩国开始,1953年7月27日签署《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
由于没有签订和平协议,“技术上讲”这场战争仍然没有结束,朝鲜和联合国军依然处于战争状态。
主要的参战者除了南北两韩外,还包括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美国,以及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法国、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卢森堡共15个国家根据联合国的决议派小规模部队参战。
苏联空军的航空兵部队与高炮部队参加了朝鲜战争防空作战。
2)越南战争.越南战争(1961年—1975年),简称越战,又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越共称抗美救国战争(越南语:Chi縩Tranh Ch裯g M?C閡N佰c),为越南共和国及美国对抗共产主义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又称越共)的一场战争。
越战是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重大的战争,也是该国至今战败的战争(虽然美国政府自称是“光荣的撤退”)。
越战是冷战中的“一次热战”,希望统一越南的北越领导人胡志明支持南方的游击队“民族解放阵线”反对南越吴庭艳政府。
美国则出兵帮助南越。
最开始援助南越的美国总统是艾森豪威尔;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开始支持在越南作战;林登·约翰逊将战争扩大。
在尼克松执政时期,美国因国内的反战浪潮,逐步将军队撤出越南。
北越军和南越共军最终打败了南越政府军队,攻占了全越南。
3)中国对越反击战.中越战争是于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爆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之间的一场战争。
中国方面称之为对越自卫还击战。
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
3.小布什政府的以单边主义与强硬 外交为特征的全球战略
• 强调美国在处理世界事务中的“行动自 由”,轻视各种国际机制和组织的作用。
• 以反恐战争为契机,构建新的大国关系 框架
• 强调美国的所谓“道德优势”以及对世 界的“道义责任”,更积极地以美国的 价值观来规划和改造世界。
“上海公报” ,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
打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 72年尼克松访华
(二)七十年代全球战略的重大调整
70年代美苏关系缓和
70
年
代
美
苏
关
系
缓
和
勃列日涅夫与尼克松
(二)七十年代全球战略的重大调整 73年美、越南北政府停战协议
⊙ “尼克松主义”的基本 点
结束越南战争,在亚洲进行战略收缩
主要内容
1、重视国家安全 “卡特主义”主要内容 2、维持世界和平 3、加强美国意识形态
对世界的影响 4、恢复美国在第三世界
的政治存在
(三)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的全球战略
联邦制
里根时期的全球战略
里根“新遏制战略”
大规模扩军备战 对苏放弃缓和保持强硬政策 推行里根主义,与苏联争夺第三世界 加强与盟国的政治协商
——莫里斯·萨奇 :《醒醒吧,睡美人美利坚 》
里根政府时期的美国全球战略 联邦制
1、大规模扩军备战
大规模扩军备战
里根政府时期的美国全球战略 联邦制
2、对苏放弃缓和保持强硬政策
对苏放弃缓和保持强硬政策
里根政府时期的美国全球战略 联邦制 加紧与苏联在第三世界争夺
3、加紧与苏联在第三世界争夺
里根政府时期的美国全球战略 联邦制
二战以后人类历史发展的重大史实表格
在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国经历了巨大的变迁和发展,这些变迁和发展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的重大史实,影响着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以下是二战以后人类历史发展的重大史实表格:1. 联合国的成立- 1945年,联合国正式成立,取代了被认为失败的国际联盟,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之一。
2. 冷战的爆发-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了所谓的“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正式爆发。
- 1949年,苏联成功进行核武器试验,冷战局势更加紧张。
3.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世界格局的形成-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而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我国。
- 1959年,古巴革命成功,古巴成为了拉美地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4. 解殖运动- 1947年,印度实现独立,标志着亚非拉国家解放运动的高潮。
- 1955年,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成立了非同盟运动,标志着亚非拉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团结合作。
5. 欧洲一体化进程-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标志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开始。
- 1957年,签署了《罗马条约》,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为未来欧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6. 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 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开启了太空竞赛的序幕。
- 1969年,美国成功进行了阿波罗11号任务,实现了人类首次登月。
7. 文化产业的兴起- 1950年代,好莱坞电影开始风靡全球,成为了当时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产业之一。
- 1960年代,英国的“披头士”乐队席卷全球,代表了当时的音乐文化潮流。
8. 全球经济体系的重构- 1947年,通过了《关贸总协定》,建立了国际贸易组织的法律基础。
- 1973年,国际货币体系出现了严重动荡,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以上是二战以后人类历史发展的重大史实表格,这些重大史实不仅影响了当时的世界格局,也对后来的世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希望我们能够从历史中汲取宝贵的经验,为人类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美军二战后战略
实际情况
美国既没有有效手段对付日益发展的 亚非拉各地的反帝反殖武装斗争,同 时又由于苏联拥有了洲际导弹和远程 轰炸机,具备了以核武器袭击美国本 土的能力,因而美国也不敢贸然同苏 联打核大战。 这就使“大规模报复战略"成为既 不敢打大战,又不能打小仗的战略。 为了走出这条死胡同,美国提出了 “灵活反应战略”。
第三时期
执行“灵活反应战略”期间,美军对古 第一,强调打中等强度的有限和常规战争 巴,多米尼亚,老挝等多国进行武装干涉, 并发动了越南战争,但其深陷越南战争而不 第二,基本的防御样式变为机动防御和地 能自拔致使其国力下降,而苏联乘机崛起, 域防御 迅速成为一个在军事上与美国势均力敌的超 级大国,积极推行扩张政策。此时中苏关系 第三,正式确立“空中机动作战”这一新 严重恶化,由“盟友”变成“敌国”。为适 概念,更加强调使用直升机实施垂直包围 应上述情况,美国政府制定了“现实威慑战 略”,即防守战略 第四,特别详尽地阐述了非正规作战,包 括游击战、反游击战和准战争的行动准则、 要领和方法,体现了特种战争的思想
纵深的原则体现在攻击敌军纵 深和保护己军纵深两个方面。 空间的纵深、时间的纵深、力 量的纵深,是纵深原则的三个 相互关联的侧面
协调的原则体现在协调运用各 种作战力量、协调运用各种作 战方法、协调利用战场的备种 空间、协调发挥战斗力诸要素 的效力四个方面
末期:确立战役理论
美军历史上首次把战争行动区分为战略、 战役和战术三个等级,并指出战争的战 役级就是为在一个战争战区内达成战略 目的而对现有军事力量的使用 ·自此,冷战后美军全球战略定型直 到反恐战争开始
防守战略
基本构想: 1、调整全球军事部署,尽快从越南
战争中脱身
2、利用中苏矛盾,改善同中国的关系, 让盟国承担更多的防务责任,形成美国 同盟国和中国共同抗衡苏联的战略格局 3、将战争区分为战略核战争、战区核 战争、战区常规战争和小于战区常规战 争的局部战争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1945年二战结束后,美国开始了一段长达数十年的经济扩张,这被称为“战后繁荣”或“美国经济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高速增长、高度就业和大规模的技术创新。
首先,美国在战后经济中迅速恢复了工业和农业生产。
这是由于战后美国在全球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并在战争期间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和技术实力。
战争创造了一个巨大的需求,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增长,同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其次,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受到了政府的积极干预和支持。
政府聚焦于经济复苏和工业发展,并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政策来实现这一目标。
例如,为了提高生产力和刺激经济增长,政府推出了“美国经济中心”的政策,将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现代化。
此外,政府还支持国内市场,并通过贸易政策和关税等措施提升本国产品的竞争力。
第三,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战争期间,美国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科技研究和开发,如原子弹、计算机、航空航天技术等。
战后,这些科技成果得以民用化,极大地改变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例如,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了生产力,并催生了新兴产业如电子、通信和软件开发等。
此外,经济的全球化也成为战后美国经济的重要特征。
战后,美国通过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扩大了对外贸易和投资,成为全球的经济引擎。
美国企业也在全球范围内扩张,建立了全球供应链和生产网络。
这种全球化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也为美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市场。
然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经济增长的不平等性加剧,财富和收入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导致社会分化和不公平。
其次,70年代以来,全球竞争加剧,美国经济面临来自新兴经济体的竞争压力。
同时,经济结构调整和工业转移给部分地区带来了严重的失业和贫困问题。
在总体上看,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美国成为世界最强大的经济体之一、然而,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也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及原因
扮演重要角色的根本原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此得到了充分证明。
站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高峰。
二战后美国经济大体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阶段
第一阶段
(战后--1973)
第二阶段经济衰退期经济危机与“滞胀”特 Nhomakorabea(表现)原因
持续发展期(发展的“黄金时代”)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国民经济的军事化极大地刺激了经济的增长西部、南部呈现繁荣景象(越南战争);战后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主要原因);利用战后经济优势地位,大力拓展世界市场(如现代跨国公司的兴起);利用国外廉价资源如石油,极大地获取高额利润;战后国内政治局面的相当稳定。
经济持续低速增长、通货膨胀率和经济政策的调整;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加强国际合作和政策协调,改善美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与日本、西德的竞争地位,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国际上一些客观有利因素如石油及原料价格的下跌。
失业率显著降低;但债务负担沉重
改革繁荣期
经济持续稳定繁荣高速发展,进入
新经济时代(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
由于以原子能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发展为标志的新科技革命的兴起美国经济进入了高度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加上现代企业组织的新发展国家或国际垄断组织的新发展及跨国公司的迅速崛起美国开始向后工业社会和信息化社会转变并始终站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高峰
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及原因
江西余云华
二战后美国经济经历了一个曲折起伏的发展过程。由于以原子能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发展为标志的新科技革命的兴起,美国经济进入了高度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加上现代企业组织的新发展、国家或国际垄断组织的新发展及跨国公司的迅速崛起,美国开始向后工业社会和信息化社会转变,并始终
2020年中考历史考点26: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含答案)
一、冷战(一)冷战的发生1.含义: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背景:(1)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几百个军事基地,以及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国际贸易体系,称霸的欲望十分强烈。
美国认为它的民主制度和自由观念是最优越的,全世界都应该实行和它一样的制度。
美国还认定社会主义国家都具有侵略性。
(2)二战后,苏联的西部边界大大地向西推移,还在东欧国家建立起与苏联类似的社会制度。
苏联认为战争是资本主义垄断和竞争的产物,美国作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自然也是苏联潜在的防御对象。
(3)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3.表现:杜鲁门主义出台概况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声称希腊和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威胁,要求国会拨款援助这两个国家。
在演说中,他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的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
这篇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影响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马歇尔计划推行推行概况概况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实质实质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步骤(二)德国的分裂1.背景:纳粹法西斯政权垮台以后,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了德国及其首都柏林。
随着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苏联与美、英、法在处理德国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大。
出台,苏联与美、英、法在处理德国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大。
2.“柏林危机”:(1)背景:1948年2月,美、英、法三国计划将占领区合并,准备发行货币,筹建政权,引起苏联的抗议。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主要讲述了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国在战争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导致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
美国作为战争中唯一的超级大国,崛起为全球霸主,对世界政治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在战后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与西方国家形成了对峙局面。
在战后初期,美国试图通过马歇尔计划等经济援助计划来恢复欧洲经济,并加强对西欧国家的控制。
同时,美国还试图通过建立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来维护国际秩序和稳定。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开始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试图将自己的价值观和利益强加给其他国家。
在亚洲和非洲,许多国家开始进行独立运动,摆脱了殖民统治。
然而,这些国家在独立后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包括经济和社会发展、民族团结和政治稳定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一些国家还面临着外部势力的干涉和制裁,加剧了国内局势的动荡。
在战后初期,苏联试图通过建立社会主义阵营来与西方国家抗衡。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在国内和国际上的问题逐渐增多。
在国内,苏联面临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问题;在国际上,苏联与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升级。
此外,苏联还面临着民族问题和领土争端等问题。
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世界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
美国开始实行里根主义政策,强调自由市场和私有化等经济自由化政策;苏联则开始实行戈尔巴乔夫改革,试图通过经济和社会领域的改革来缓解国内的问题。
然而,这些改革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加剧了国内局势的动荡和矛盾。
在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和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
此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
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其他国家开始逐渐崛起为地区性大国。
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
在新的世界格局下,各国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变得越来越重要。
各国需要加强经济和技术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疾病传播等。
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
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战后美国全球战略不变的目标是谋求“世界领导地位”和“按照美国的构想塑造世界”。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被认为是阻碍美国实现上述两大目标的因素。
因此,战后美国对外战略主要围绕反共和争霸展开。
但由于国际形势变化和美国自身实力消长,美国反共和争霸世界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特点。
⑴杜鲁门政府(1945-1953年)的“遏制”战略遏制战略是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一次重大转变,表明美苏已由战时合作走向战后对立和对抗,它奠定了战后几十年美国称霸世界战略的基础。
遏制战略的主要内容有:①推行杜鲁门主义,对苏联实行冷战。
②实行“马歇尔计划”,对西欧、日本推行扶植、援助和控制政策。
③推行第四点计划,疯狂镇压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推行新殖民主义。
帮助蒋介石在中国打内战,发动侵朝战争,企图在亚洲建立美国控制的反共堡垒,以遏制共产主义在亚洲发展。
④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外交上不予承认的政策,妄图扼杀新生政权。
⑤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把西欧、北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力量纳入美国的战略轨道。
这个时期,美国对外战略的重点是欧洲,主要对手是苏联,主要目标是在亚、非、拉扩张和控制西欧、日本。
⑵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年)的“解放”战略和“艾森豪威尔主义”朝鲜战争后,艾森豪威尔政府调整了美国全球战略:①提出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解放”战略,其核心是力图用战争以外的手段,把社会主义国家“从共产党的统治下解放出来”,纳入到西方“自由世界”中。
军事上,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了对付社会主义国家的“大规模报复战略”和“战争边缘政策”。
②在亚非拉地区,加紧扩张。
针对东南亚和中东局势,先后提出了“多米诺骨牌理论”和“艾森豪威尔主义”。
⑶肯尼迪、约翰逊政府(1961-1969年)的“和平战略”“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和平战略”,其实质就是运用和平与战争的反革命两手策略,在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在亚非拉地区推行新殖民主义。
试析二战后美国称霸世界全球战略的演变及其失败的原因
试析⼆战后美国称霸世界全球战略的演变及其失败的原因2019-04-03⼀、美国⼆战后全球战略的演变⼆战结束后,美国在经济、军事、科技等⽅⾯都达到世界领先⽔平。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经济的膨胀使美国称霸世界的外交政策有增⽆减。
从此以后,美国历届总统都以称霸世界为⽬标,根据不同的国际形势制定和执⾏不同的全球战略。
美国⼆战后全球战略的演变主要经历了以下⼏个阶段:(⼀)全球战略的布置和霸权地位的确⽴⼆战硝烟未散,美国就依仗强⼤的实⼒,⼀⼿拿着美元,⼀⼿拿着原⼦弹,公然宣称“领导世界的责任”历史地落在美国肩上,企图独霸整个世界。
为此,在杜鲁门上台后就叫嚣,美国要“永远领导世界,要按美国的构想来改造世界”,并提出了对前苏联和世界共产主义实⾏全⾯遏制的杜鲁门主义(即:1947年3⽉2⽇,杜鲁门在国会的咨⽂中,要求国会批准对希腊、⼟⽿其以⼏亿美元的援助,帮助希腊、⼟⽿其重建经济⽣活,抵制共产主义的扩张)。
这标志着“冷战”的开始,其实质是要对社会主义国家实⾏军事、经济封锁,以遏制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影响。
与此同时,为配合杜鲁门主义,美国⼜制定并实施了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案,由美国帮助欧洲进⾏恢复和建设,并拨款131.5亿美元,但要以⼀定的政治、经济条件为前提)。
这⼀计划实施了35年,美国使16个国家加⼊其中,实现了⽤经济⼿段控制西欧,抗衡苏联的战略⽬的。
在1949年4⽉,为推⾏共同安全计划,美国与西欧12国签订了“北⼤西洋公约”,建⽴了西⽅军事集团,使它能够对西欧的政治军事进⾏控制。
⽽在第三世界,美国推⾏以技术援助落后地区的第四计划,以便和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在杜鲁门卸任以后,美国以“三个计划、⼀个主义”初步完成了美国全球战略的布置,确⽴了美国霸权地位。
(⼆)全球战略的进攻通过前⼀阶段的努⼒,美国统治者更加狂热地推⾏称霸世界的计划,艾森豪威尔上台后,⽴即提出“解放政策”和“艾森豪威尔主义”,企图通过和平演变⽅式来颠覆社会主义国家,以军事⼲涉来扩张美国在亚、⾮、拉的势⼒。
二战以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
二战以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文章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在西方国家中确立了霸主的地位。
随着国际形势和美国实力的变化,美国各届政府的对外战略常有变化,但其基本目标都是维护美国的霸权。
美国具有重大影响的全球战略是:一、全球扩张时期的“遏制”战略和“和平”战略从战后初期到60年代末,美国的经济、军事力量称霸于整个世界,其全球战略具有鲜明的扩张性、进攻性、侵略性。
杜鲁门政府(1945——1953)上台以后,面对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的局面,很快修改了罗斯福设想的大国合作政策,制定了以反苏、反共为中心的“遏制”战略。
其基本内容是:(1)以原子弹和美元为坚强后盾,同苏联实行全面对抗,对东欧进行颠覆,在中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进而对新中国实行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封锁和军事上的包围。
(2)建立资本主义阵营,实行“马歇尔计划”、“占领地区救济资金”和“经济复兴资金”,在经济上扶植西欧、日本;通过分裂德国,重新武装联邦德国,建立“北约”和缔结《日美安全条约》,形成西方军事联盟。
(3)在亚非拉广大地区,通过签订《西半球防务条约》和建立“美洲国家组织”来巩固它在“后院”的统治,通过所谓“技术援助和开发落后地区”的“第四点计划”支持亲美独裁政权,推行新殖民主义。
整个冷战时期,美国各届政府的对外政策基本没有离开“遏制”苏联这一基础。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在朝鲜战场失败后,力图用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对付社会主义国家,先后提出了“解放战略”、“和平取胜”战略;在军事上提出了“大规模报复战略”和“战争边缘政策”,进行核讹诈和战争威胁;针对东南亚和中东局势,先后提出了“对米诺骨牌理论”和“艾森豪威尔主义”,大肆镇压民族解放运动,加紧向印度支那、中东和拉美地区渗透。
肯尼迪、约翰逊时期(1961——1969),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挑战。
肯尼迪政府确立了“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和平战略”,把对抗与缓和两手结合起来,同时注重对苏联、东欧进行经济、文化渗透,同苏联一起攻击中国。
二战后美国的主要战争史
二战后美国的主要战争史在二战后,美国已经越来越多地代表发达国家"教训"其不太听话的发展中国家了。
其余的民主国家,已经没有必要自己动手,最多只是跟在美国后面分红而已。
同时,为了对付"最不听话"的社会主义,美国着实费了不小的功夫,通过经济、军事援助,派出军事顾问,建立军事基地,策划雇佣军入侵等方式进行渗透。
在四十年代19场战争中,美国支持和插手的就有8场。
在五十年代,美国先后对7个国家采取军书行动。
这些行动是:1950年6月至1953年7月,打着着"联合国"的旗号,纠集了15个仆从国家的军队,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
1950年6月27日,武力侵占我国领土台湾省,以后又不断侵犯我国的领海、领事,进行武装挑衅。
1954年,策动危地马拉反动派发动武装进攻,颠覆危地马拉民主政府。
1958年7月,美军在黎巴嫩登陆。
镇压黎巴嫩人民武装起义.企图干涉伊拉克内政。
l958年,在台湾海峡地区对中国进行武装挑衅。
1959年1月,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多米尼加登陆,干涉多米尼加内政。
1260年代开始,美国又先后在越南,老挝和柬埔寨发动了侵略战争,只是在遇到巨大的麻烦之后,才不得不在70年代结束了这一区域的战争。
然而,当冷战刚刚结束,美国打倒了最大的竞争对手苏联后,马上就发动了海湾战争,以后又在科索沃进行干预,并"误炸"了我国驻南斯拉夫使馆。
21世纪开始,美国的反恐战争范围进一步扩大,战火已经延伸到阿富汗和伊拉克。
可以说在二战后,美国的海外军事行动几乎没有停止过。
在对历史的简短回顾中,我们不难看出,美国实际上是近现代历史上最好战的民族国家之一。
因此,我国的一些学者正确地指出,是战争造就了美国。
13由于具有这样的历史经验,张锋认为,战争对美国的战略思维和民众心理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甚至可以说,因为美国人已经长时间习惯了战争,他们反而不习惯甚至无法有效地在和平时期思考战略性问题,也丧失了通过政治、外交手段实现和平的能力。
美国二战后的历史
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
• (3)军事上:军事实力急剧膨胀。
• (4)科学技术方面:战后美国高、精、尖科技的 研发能力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 二、冷战的酝酿与实施 美英等帝国主义国家害怕共产主义影响 扩大,以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颠覆 等一系列手段,极力遏制共产主义。于是 美苏由战时合作迅速走向对抗。冷战由此 拉开帷幕。
1960年代以来的美国
第一节 新边疆与伟大社会 一、肯尼迪的“新边疆”→竞选口号 新边疆:①内政:双重利率,实行减税;制 定和实施太空探索和登月计划;实施老年 医疗保险,提出种族隔离的民权法等。 ②外交:推行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建立和平队;制造侵略古巴的猪湾事件;宏 图计划等。
二、约翰逊的“伟大社会” →约翰逊内政改革的只 要旗帜
杜鲁门主义
• 美苏关系的分 水岭。杜鲁门主 义的核心是遏制 共产主义运动的 发展,从而遏制 苏联在欧洲势力 的扩张。
马歇尔计划
•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帮助欧洲从 战后废墟中复苏,防止革命爆发; 另一方面,通过美国的援助,打 开西欧门户,控制西欧各国。
•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 苏联军事实力远落后于美国,苏联希望通 过美苏合作来共同主宰世界,同时背后又 搞一些小动作。 • 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80年代初,苏联强 势扩张,美国则处于战略守势。 • 第三阶段:80年代中期-苏联解体,美国重 新获得优势,苏联则全面收缩。
• (2)经济上:二战是美国经济的转折点, 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在这资本主义世界中 占有全面的优势。
其主要表现为:
☆ 以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为100计算, 1938年美 国占36%, 西欧共同体(含英国)为35.6%, 日本为4.6%; 1948年, 美国为54.8%, 西 欧共同体为22.6%, 日本为1.2%。即1948 年美国是西欧共同体和日本总和的229%。
大国崛起之美国发展历程
大国崛起之美国发展历程陆强滁州市明光市张八岭中2013-11-27 19:02:44学大国崛起之美国1)1775—1783年,独立战争爆发,赢得国家独立,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2)19世纪中期,美国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3)1861—1865年,南北战争爆发,北方取得胜利,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4)19世纪70年代兴起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发展迅速,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
5)19世纪末美国成为托拉斯帝国主义国家。
6)一战中,美国利用中立地位大发战争横财。
1917年加入协约国参战,成为战胜国。
7)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总统威尔逊提出建立国联,由于英法的抵制,最后没有加入国联。
8)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上处于主导地位,形成了在东亚、太平洋的有利扩张局面。
9)1929—1933年遭受经济危机的打击。
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摆脱了经济危机。
10)20世纪30年代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采取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
11)二战期间美国再次大发战争横财。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被迫加入二战。
参加反法西斯联盟,成为战胜国。
12)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推行世界霸权政策。
13)美国在欧洲实行“冷战”政策,与苏联积极展开争霸斗争。
14)在亚洲实行“热战”政策,发动1951年侵略朝鲜战争和60年代侵略越南战争。
15)20世纪70年代,经济霸主地位受到欧共体和日本的挑战。
16)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签署上海《中美联合公报》。
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7)1991年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发动海湾战争。
18)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发动科索沃战争,对南联盟进行了78天的轰炸。
19)2003年3月美英联军绕开联合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何让学生更喜欢历史课董学保滁州市2013-11-27 19:00:23天长市天长实验中学如何让学生更喜欢历史课历史很好玩但是要记忆很多时间、地点、人专有名词等。
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
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是国家发展的延续,每一个国家都有着许许多多的重大历史事件。
这些事件塑造了国家的面貌,对国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回顾并探讨一些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
一、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是美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在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美国殖民地人民对英国殖民统治渐生不满,他们渴望自由和独立。
1775年至1783年,美国殖民地人民与英国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独立战争。
最终,美国成功脱离英国的统治,建立了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
这场战争不仅让美国人民实现了独立,也为其他国家的独立和民主运动树立了榜样。
二、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欧洲历史上对现代政治、社会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的事件之一。
该革命于1789年爆发,标志着法国封建制度的终结和民主意识的觉醒。
大革命期间,人民推翻了君主制度,实行了民主共和制,废除了特权和封建贵族的特权。
法国大革命不仅影响了法国本土,也对整个欧洲产生了推动性作用,激发了其他国家民主革命浪潮。
三、中国抗日战争中国抗日战争是20世纪中叶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
这场战争由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人民和其他抗日联盟国家联合对抗日本侵略军的行动组成。
从1937年至1945年,中国人民英勇抵抗日本的侵略,付出了巨大牺牲。
这场战争不仅保卫了中国的领土完整,也为亚洲其他国家捍卫自由和和平树立了榜样。
四、苏联解体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末国际政治格局的重大转变之一。
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历经70多年的发展后于1991年解体。
苏联解体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体后的苏联变为多个独立国家,实现了东欧和中亚国家的独立。
这一事件也标志着冷战时期的结束和世界格局的重新调整。
五、德国统一德国统一是二战后欧洲重要历史事件之一。
由于二战战败和冷战的影响,德国被分割为东德和西德两个国家。
然而,在1989年脱离东欧剧变的影响下,德国东部爆发了大规模示威和抗议,最终导致东西德两国的统一。
初中历史二战后美国的发展有哪些
初中历史二战后美国的发展有哪些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下来,世界都是满目疮痍,由于美国本土远离二战战场,使得美国确在二战中崛起了。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历史二战后美国的发展,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初中历史知识点:二战后美国的繁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唯一的超级大国,称霸资本主义世界。
美国的经济势力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资本主义工业产值中占有重要地位;2.在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中占有重要地位;3.在资本主义世界出口额比重占重要地位;4.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中占支配地位。
1.时间:20世纪五六十年代2.原因:二战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市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科技成果,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
3.表现(特点):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发展尤其迅速,呈现繁荣景象。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共同特性: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促进作用;2.各国推行垄断资本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的领导;3.注意发展科学教育事业,提高国家科技水平;4.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给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机遇;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1.战时积累的大量工业生产需求;2.有效的经济措施;3.战后对外的经济扩张:(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3)马歇尔计划开拓欧洲市场;(4)第四点原则开拓第三世界国家市场。
4.新的科技革命的促进作用。
美国战后经济发展的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战争结束后,经过恢复与改造,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南部呈现繁荣景象;第二阶段,面对危机与“通胀”,经过调整,8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形势好转,但债务负担沉重;第三阶段,通过调整政策,90年代以来,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初中历史知识点:70年代美国的危机和经济调整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是指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和影响
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和影响二战是一场世界范围的战争,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浩大的影响。
在这场战争中,美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美国在战争期间经历了重大的变化,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历史和影响。
美国介入二战的原因美国在二战之前一直保持中立。
然而,这种中立状态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
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了对珍珠港的袭击,导致美国正式加入二战。
这次袭击对美国的决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国政府认为保持中立已经不再现实,而且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国家利益和安全。
美国对战争的贡献美国加入二战后,迅速成为了盟军的主要国家之一。
美国的参与对战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美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包括军队、经济和技术等方面。
美国迅速建立起庞大的工业基础,为盟军提供了大量的军需物资。
美国是二战期间最大的贡献者之一,对战争的胜利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战后美国的影响二战对美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后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掌握了大量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
美国在战后工业复兴时期经济蓬勃发展,成为了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此外,美国还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成为了联合国和北约的重要成员国。
二战对美国社会的影响也很大。
二战推动了美国的文化变革,加速了美国的现代化进程。
此外,战争也改变了美国社会的性别角色和种族关系。
许多妇女和少数民族加入了军队和工业生产领域。
这大大改变了美国的就业模式和劳动力市场。
结语总的来说,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将这场战争的胜利视为自己的胜利。
美国在这场战争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获得了重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影响。
二战对美国以及整个世界的影响深远,其历史和经验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分析。
二战后美国内政的变化
二战后美国内政的变化推荐文章秋季防御作战相关资料热度: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热度:古印度的历史发展热度:近现代历史知识点热度:法国贝洛森林战役热度:战后美国内政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① 第一阶段:杜鲁门与艾森豪威尔的恢复与过渡期,奉行凯恩斯主义,干预主义继续发展,领导战后新技术革命,美国经济在生产、贸易、金融等领域都确立了世界性主导地位,社会福利与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创造了“丰裕社会”、“黄金年代”的景象。
不过,这一时期,美国仍然局限于自由竞争体制内,并未像西北欧国家那样建成福利国家体制,同时,政治上出现短暂的极右势力的泛滥,社会反抗运动初步兴起;杜鲁门的“公平施政”政策:1945年4月,杜鲁门继任总统,推行所谓“公平施政”的社会经济政策:第一,《1946年就业法》,联邦政府协助增进就业;第二,实行廉价民用住宅建造计划;第三,扩大社会保险范围,提高最低工资限额;第四,扶植农业。
此外,杜鲁门还提出了关于实行国民健康保险等法案,但未被国会通过。
“公平施政”是罗斯福新政在战后初期条件下的继续,但成就有限,美国仍然维持着自由竞争体制的基本形态。
艾森豪威尔的“中间道路”:1953年1月艾森豪威尔就任美国总统,力图走一条介乎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和新式的国家干预之间的“中间道路”,即所谓“现代共和党主义”。
一方面试图通过削减开支、平衡预算、减少政府干预等共和党的传统做法抑制通货膨胀;另一方面,沿袭并发展了民主党政府的社会经济政策,如扩大社会保险范围、提高救济金额、放宽退休年龄、通过民权法(1957)和国防教育法(1958)。
“中间道路”是传统的共和党主义和罗斯福新政的折衷,是在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问题上的折衷调和。
麦卡锡主义:战后初期,美国政治出现过一个短暂的极右思潮泛滥的时期,麦卡锡主义的形成是顶峰。
1950 年2 月9 日,美国共和党参议员麦卡锡发表演说,声称共产党力量已渗透到美国政府机构内部,要求清洗。
在社会右翼势力和共和党人的支持下,麦卡锡对杜鲁门的民主党政府发起攻击,在美国社会中掀起了一股极右潮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解体
• 作苏联解体(俄语:Распад СССР)发生 在1991年12月25日,由苏联总统戈尔巴乔 夫宣布辞职的事件为标志,为立国69年的 苏联划上句号。
• 四、冷战遗产 冷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表现在: A 经济安全建设成为全球争夺的重要手段,经济外交更加活 跃,利用经济手段解决国际政治问题成为共识。 B 强调军事威胁,控制战争规模,加强安全合作,维护国际 安全,成为重建国际政治秩序的重要手段。 C 经济外交成为冷战期间外交工作的主要内容,经济的发展 是世界和平的保障,发展成为战后乃至更长时期内避免新 的世界大战、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利因素。 可见,一定程度上,冷战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合作与发展。
资本主义阵营:以美国为核心 社会主义阵营:以苏联为核心
冷战的原因
• 两国为争夺世界的霸主,但又都打不起核 战争,所以才形成了‘冷战’这种奇怪的 战争。
所谓意识形态不同(社会主义、资本主 义),其实只是他们的借口,真正的原因 还是争夺国家利益。
1、“铁幕”演说
•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成为即将开始 的冷战的信号,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 二、女权运动
第三节 1970年代以后的美国 一、尼克松时代 1、“新联邦主义” 口号:“还权于州”“换权于民” 2、水门事件
• 三、里根、布什政府的振兴经济政策 首先,里根政府实行了历史最大的减税计划。 其次,里根政府坚持紧缩货币政策,严格控 制货币膨胀。 此外,里根政府正式提出“星球大战”计划。
• 原因:
1、战时积累下来的大量需求,迫切需要满 足。 2、杜鲁门政府采取了及时有效的经济政策 3、经济对外扩张:建立了新的世界货币体 系和国际贸易机构:布雷顿森林体系
• 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7月 1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洲
的布雷顿森林举行有 44国代表参加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 (简称布雷顿森林会议)。经过3周的讨论,会议签订了《国 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 顿森林协定,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 顿森林体系。
• (2)经济上:二战是美国经济的转折点, 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在这资本主义世界中 占有全面的优势。
其主要表现为:
☆ 以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为100计算, 1938年美 国占36%, 西欧共同体(含英国)为35.6%, 日本为4.6%; 1948年, 美国为54.8%, 西 欧共同体为22.6%, 日本为1.2%。即1948 年美国是西欧共同体和日本总和的229%。
•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 协定中,美国占居支配地位。世界银行成员 国在理事会的投票权同其认缴的股本是成 正比的, 每个成员国有250票基本投票权, 然后按其认缴股本, 每股增加一票(每股10 万美元), 美国最多, 拥有102 489股, 占 总投票权19.58%。在关贸总协定中, 美国 也具有重大影响
首先,通过立法调整征收所得税的幅度,政府干预, 改善和发展居民住宅。 其次,加强对教育和医疗事业的行政干预。 第三,“向贫困宣战”。 第四,民权立法,保障黑人 民权。
第二节 1960年代的社会运动
• 一、黑人民权运动
起因:公共汽车座位隔离制度。 标志:罢乘公共汽车运动。 精神领袖:马丁· 路得· 金。 实质:一场新形势下的社会民权运动。
古巴导弹危机
• 古巴导弹危机(Cuban Missile Crisis), 又称加勒比海导弹危机,是1962年冷战时 期在美国、苏联与古巴之间爆发的一场极 其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事件爆发的直 接原因是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个事件 被看作是冷战的顶峰和转折点。在世界史 中人类从未如此近地站在一场核战争的边 缘。
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
• (3)军事上:军事实力急剧膨胀。
• (4)科学技术方面:战后美国高、精、尖科技的 研发能力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 二、冷战的酝酿与实施 美英等帝国主义国家害怕共产主义影响 扩大,以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颠覆 等一系列手段,极力遏制共产主义。于是 美苏由战时合作迅速走向对抗。冷战由此 拉开帷幕。
• 以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外汇储备为100计算, 1937年美国占46.4%, 法、意、德、英占 25.9%, 日本占0.1%; 1950年, 美国占 48.5%, 法、意、德、英占10.5%, 日本 占1.3%。即美国为其他五国的441%。
• 以世界出口额的比重为100计算, 1938年美 国占13.28%, 西欧共同体29.35%, 日本 占0.45%, 美国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39 %; 而1948年美国占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 95%。
1960年代以来的美国
第一节 新边疆与伟大社会 一、肯尼迪的“新边疆”→竞选口号 新边疆:①内政:双重利率,实行减税;制 定和实施太空探索和登月计划;实施老年 医疗保险,提出种族隔离的民权法等。 ②外交:推行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建立和平队;制造侵略古巴的猪湾事件;宏 图计划等。
二、约翰逊的“伟大社会” →约翰逊内政改革的只 要旗帜
杜鲁门主义
• 美苏关系的分 水岭。杜鲁门主 义的核心是遏制 共产主义运动的 发展,从而遏制 苏联在欧洲势力 的扩张。
马歇尔计划
•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帮助欧洲从 战后废墟中复苏,防止革命爆发; 另一方面,通过美国的援助,打 开西欧门户,控制西欧各国。
•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 苏联军事实力远落后于美国,苏联希望通 过美苏合作来共同主宰世界,同时背后又 搞一些小动作。 • 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80年代初,苏联强 势扩张,美国则处于战略守势。 • 第三阶段:80年代中期-苏联解体,美国重 新获得优势,苏联则全面收缩。
柏林危机
• 柏林危机(Berlin Crisis)共有三次, 第一次发生于1948年,又称“柏林封锁 (Berlin Blockade)”,是冷战开始 后其中一个最早发生的危机,其导火线 为1948年6月24日苏联阻塞铁路和到柏 林西部的通道,至1949年5月11日苏联 宣布解除封锁,停止行动之后,危机缓 和。第二次发生于1958年,苏联发出最 后通牒,要求英美法六个月内撤出西柏 林驻军,后来以苏联让步完结。第三次 发生于1961年,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 军要求,事件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 墙作结,美苏关系以苏联冻结柏林问题 而得以缓和。
二战后的美国
追求一致时代
第一节 社会变化与冷战
• 一、战后的“超级大国” 1、政治上:1945年,美召集50多个国家 282名代表在旧金山召开了联合国国际组织 会议。之后签署了《联合国宪章》。自此, 联合国建立。美国通过控制联合国,取得 了资本主义世界政治霸权地位。
• 有51个创始国。 • 5个常任理事国:英、法、中、 苏、美。
• 三、
印度支那战争
• 朝鲜战争失败后,美在60年代初,又开始了侵越 战争。 • 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和 其他爱国组织宣布成立越南 南方共和国临时政府,把越南 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推向一 个新的高潮。 1970,老挝、柬埔寨取得了 胜利。
热战中损失
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
50年代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后,对外开 始争取与美国同等地位,企图与美国共同 主宰世界。
谢
谢
பைடு நூலக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