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板 桥

合集下载

萧萧风竹见真情——郑板桥题画竹诗赏读

萧萧风竹见真情——郑板桥题画竹诗赏读
囊 橐 萧 萧 两袖 寒 。
官职 困住雄 煞 ,只有到 你这竹 篁
同 馆 里 才 有 精 神 ; 信 , 看 那 一 不 请
民吃光 。郑板桥极 为关 心百 姓疾
苦 , 因无法为 民解难而 忧愁 。 常 他 的 《 潍县 署中 画竹 呈年 伯包 大 叶 I 丞 括》 说: 诗
写取 一枝清瘦 竹 ,
请 看一 片萧萧竹 ,
画 里阶前 总绝 尘

借 竹 抒 怀
乾 隆 十一 年 ( 7 6年 )郑 板 情 化 在 字 里行 间 : 14 ,
诗 的 大 意 是 :我 被 这 一 芝 麻
桥 到潍县 赴任 。时逢百 年未遇 的 大旱 , 牲畜 、 树皮 、 音 土 皆被 灾 观
乌纱掷 去不 为官 ,
可以让 他们 去阅读 名 家传记 ; 对于科 普 文章 , 我们 可 以让 他 们去 阅读 与之相 关 的文章 等等 。利 用课 外迁
移 , 可 以巩 固学 生 的课 内阅读 , 之更 全 面详 细掌 既 使 握文 本 , 又能提高他 们 的阅读 兴趣 , 扩大 了阅读力 , 真
正一举两 得。
其 创 作 态度 和创 作 方 法 也 与
郑 板桥 一生 喜竹 爱竹 , 以竹 入
本 是 同根 复 同 气 ,
竹大 有关 系 。他 曾对 友人 说 , 诗 , 竹 入 画 , 竹 言 志 , 竹 传 写 咏 画
画 竹 要 经 历 三 个 阶 段 , 到 j 情 ,其题 画竹之 诗堪 称诗 苑精 品 。 达
二 、 竹 言 志 借
竹” 充分 表达 了中 国人的爱 竹情 民为本 , 牵 挂贫 民的情怀 。 , 一 诗 趣和心态 。 众多 的咏竹作 品中 , 人躺 在衙 门 的斋房里 听屋外 萧萧 在

郑板桥开仓济民文言文阅读答案

郑板桥开仓济民文言文阅读答案
郑板桥开仓济民

之民我岂时阻食潍有与案爱兰隆郑
Hale Waihona Puke 日,任得,之。县忘文无民为元燮
,活之活若,燮,其士留如长年,
父万。乎辗燮开值为畅牍子。进号
老余”?转曰仓岁长饮。。曾士板
沿人即上申:赈荒吏咏公室任,桥
途。发有报“济,者诗之无范以,
送去谷谴,此,人。,余贿县画清
之任与,民何或相迁至辄赂令竹乾

,,,
• 【注释】
• 恰逢荒年,百姓相互吃。郑燮开官仓 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郑燮说: “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 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 上边降罪,我一人承担。”于是开官 仓赈济灾民,使上万人得以活命。任 命到期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
• 8.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 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
木片)
• B.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 • C.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 • D.或阻之(或:有的人)
• 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 •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 答案:.(郑板桥)离任的时候, 当地百姓沿途送他。
• 10.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 样的人?(2分)
• 答案: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 勤政、爱民的好官。
• ①谴:谴责,责备。 • ②任:承担责任。
翻译:
• 郑燮,号是板桥,清朝乾隆元年科举的进 士。擅长画竹和兰花,曾经在范县作县令, 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家里 没有收受的贿赂,桌子上没有遗留的公文。 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 至于有人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后来调任 到潍县作官,

郑板桥诗词欣赏

郑板桥诗词欣赏

郑板桥诗词欣赏•缑城居士中兴转藏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

江苏兴化人。

“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文学家。

难得糊涂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福报也沁园春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鹦哥煮熟,佐我杯羹. 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石头城悬岩千尺,借欧刀吴斧,削成城郭.千里金城回不尽,万里洪涛喷薄.王浚楼船,旌麾直指,风利何曾泊.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而今春去秋来,一江烟雨,万点征鸿掠.叫尽六朝兴废事,叫断孝陵殿阁.山色苍凉,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脚.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周瑜宅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楼舻云崩,旌旗电扫,射江流血.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吴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桃叶渡桥低红板,正秦淮水长,绿杨飘撇.管领春风陪舞燕,带露含凄惜别.烟软梨花,雨娇寒食,芳草催时节.画船箫鼓,歌声缭绕空阔.究竟桃叶桃根,古今岂少,色艺称双绝?一缕红丝偏系左,闺阁几多埋没.假使夷光,苎萝终老,谁道倾城哲?王郎一曲,千秋艳说江楫.劳劳亭劳劳亭畔,被西风一吹,逼成衰柳.如线如丝无限恨,和风和烟.江上征帆,尊前别泪,眼底多情友.寸言不尽,斜阳脉脉凄瘦.半生图利图名,闲中细算,十件常输九.跳尽胡孙妆尽戏,总被他家哄诱.马上旌笳,街头乞叫,一样归乌有.达将何乐?穷更不如株守.莫愁湖鸳鸯二字,是红闺佳话,然乎否否?多少英雄儿女态,酿出祸胎冤薮.前殿金莲,後庭玉树,风雨催残骤.卢家何幸,一歌一曲长久!即今湖柳如烟,湖云似梦,湖浪浓于酒.山下藤萝飘翠带,隔水残霞舞袖.桃叶身微,莫愁家小,翻借词人口.风流何罪?无荣无辱无咎.长干里逶迤曲巷,在春城斜角,绿杨荫里.赭白青黄墙砌石,门映碧溪流水.细雨饧箫,斜阳牧笛,一径穿桃李.风吹花落,落花风又吹起.更兼处处缲车,家家社燕,江介风光美.四月樱桃红满市,雪片鲥鱼刀.淮水秋清,钟山暮紫,老马耕闲地.一丘一壑,吾将终老于此.台城秋之为气,正一番风雨,一番萧瑟.落日鸡鸣山下路,为问台城旧迹.老蔓藏蛇,幽花贱血,坏堞零烟碧.有人牧马,城头吹起篥.当初面代牺牲,食惟菜果,恪守沙门律.何事饿来翻掘鼠,雀卵攀巢而吸?再曰荷荷,跏趺竟逝,得亦何妨失?酸心硬语,英雄泪在胸臆.胭脂井辘辘转转,把繁华旧梦,转归何处?只有青山围故国,黄叶西风菜圃.拾橡瑶阶,打鱼宫沼,薄暮人归去.铜瓶百丈,哀音历历如诉.过江咫尺迷楼,宇文化及,便是韩擒虎.井底胭脂联臂出,问尔萧娘何处?清夜游词,後庭花曲,唱彻江关女.词场本色,帝王家数然否?高座寺暮云明灭,望破楼隐隐,卧钟残院.院外青山千万叠,阶下流泉清浅.鸦噪松廊,鼠翻经匣,僧与孤云远.空梁蛇脱,旧巢无复归燕.可怜六代兴亡,生公宝志,绝不关恩怨.手种菩提心剑戟,先堕释迦轮转.青史讥弹,传灯笑柄,枉作骑墙汉.恒沙无量,人间劫数自短.孝陵东南王气,扫偏安旧习,江山整肃.老桧苍松盘寝殿,夜夜蛟龙来宿.翁仲衣冠,狮麟头角,静锁苔痕绿.斜阳断碣,几人系马而读.闻说物换星移,神山风雨,夜半幽灵哭.不记当年开国日,元主泥人泪簇.蛋壳乾坤,丸泥世界,疾卷如风烛残.老僧山畔,烹泉只取一掬.方景两先生庙乾坤欹侧,藉豪英几辈,半空撑住.千古龙逢源不死,七窍比干肺腑.竹杖麻衣,朱袍白刃,朴拙为艰苦.信心而出,自家不解何故.也知稷契皋夔,闳颠散适,岳降维申甫.彼自承平吾破裂,题目原非一路.十族全诛,皮囊万段,魂魄雄而武.世间鼠辈,如何妆得老虎!宏光宏光建国,是金莲玉树,後来狂客.草木山川何限痛,只解征歌选色.燕子衔笺,春灯说谜,夜短嫌天窄.海云分付,五更拦住红日.更兼马阮当朝,高刘作镇,犬豕包巾帻.卖尽江山犹恨少,只得东南半壁.国事兴亡,人家成败,运数谁逃得?太平隆万,此曹久已生出.竹石清.郑板桥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竹石清.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清.郑板桥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效李艾山前辈体(清)郑板桥秋风何自寻,寻入竹梧里;一片梧阴,何处秋声起?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清)郑板桥十载杨州作画师,长将赭墨代胭脂. 写来竹柏无颜色,卖与东风不合时.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清)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篱竹(清)郑板桥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竹(清)郑板桥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竹(清)郑板桥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题画(清)郑板桥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 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题画(清)郑板桥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 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题画(清)郑板桥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笋竹二首(清)郑板桥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分付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笋菜沿江二月新,家家厨房剥春筠, 此身愿辟千丝篾,织就湘帘护美人.题画(清)郑板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题画(清)郑板桥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 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题画(清)郑板桥画根竹枝扦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 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题兴华李园静坐亭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月来满池水;云起一天山.自题书斋径幽花气聚;波定月光圆.松枝留古骨;梅花无艳情.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自嘲联格超梅以上;品在竹之间.栽培心上地;涵养性中天.黄山云似海;天姥日如丸.赠顾万峰七宝庄严才学座; 万花飞舞圣人书. 才短自知能事少; 礼疏常觉慢人多.自题客室山光扑面经新雨; 江水回头为晚潮. 题镇江焦山自然庵千家养女先教曲; 十里栽花算种田.讽扬州时弊乡里鼓儿乡里打; 当方土地当坊灵. 题江苏如皋土地庙天泰地泰三阳泰;家和人和万事和.题春联不过奢华不过俭; 也知稼穑也知书. 六七月间无暑气; 二三更后有渔歌.题兴化绿波亭从来名士能评水; 自古高僧爱斗茶.题扬州青莲斋书有未曾经我读; 事无不可对人言. 书从疑处翻成悟; 文到穷时自有神. 风吹柳絮为狂客; 雪逼梅花做冷人. 风度如联寒水淼; 秋空还接野云平. 切齿漫嫌前半本; 平情只在剧终头.题潍县城隍庙戏楼民于顺处皆成子; 官到闲时更读书.赠景翁先生白沙泉煮穿心罐;黄连香烧索耳炉.赠僧人白菜青盐粯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赠白驹老友司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龙虎山中真宰相;麒麟阁上活神仙.题江西龙虎山半湾河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题兴化蜈蚣湖吐有扬雄书无价;梦到江华笔有神.老屋挂藤连豆架;破瓢舀水带鯈鱼.题昭阳古宝筏寺藕花居自舍黎民归北极;长依少嗥作西流.题兴化竹泓镇火星庙神台各人自扫阶前雪;莫管他家屋瓦霜.赠堂弟郑墨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题四川青城山天师洞汲来江水煮新茗; 买尽青山当画屏.题镇江焦山自然庵此地从来有修竹; 为师真可立梅花.题镇江焦山自然庵有才子如不羁马; 知君身是后凋松.赠君谋父子多读古书开眼界; 少管闲事养精神. 过眼寸阴求日益; 关心万姓祝年丰. 阶下青松留玉节; 夜来风雨作秋声. 性溶海月波常静; 身露金凤树不凋. 苍茫海水连江水; 罗列他山助我山.。

(整理)郑板桥集 清 郑燮1

(整理)郑板桥集 清 郑燮1

郑板桥集清郑燮郑板桥集(清)郑燮著来源:吉林市教育信息网参校:郑板桥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12月新1版郑板桥全集卞孝萱齐鲁书社 1985年6月第1版郑板桥集详注王锡荣吉林文史出版社 1986年11月第1版●目录诗词卷前刻诗序后刻诗序钜鹿之战偶然作自遣诗四言海陵刘烈妇歌扬州晓行真州道中寄许生雪江三首闲居七歌哭犉儿五首村塾示诸徒淮阴边寿民苇间书屋项羽邺城寄许衡山赠博也上人寄松风上人喜雨题画悍吏私刑恶抚孤行别梅鉴上人客扬州不得之西村之作再到西村除夕前一日上中尊汪夫子秋夜怀友芭蕉山中雪后小廊怀舍弟墨弄潮曲饮李复堂宅赋赠由兴化迂曲至高邮七截句赠国子学正侯嘉璠弟赠胡天游弟燕京杂诗(三首选一)读昌黎上宰相书因呈执政瓮山示无方上人同起林上人重访仁公(三首选一)山中夜坐再陪起上人作(四首选三)又赠牧山送都转运卢公李氏小园野老赠金农细君雨中古董贫士行路难三首又一首仍用前起句范县呈姚太守塞下曲三首招隐寺访旧五首(选二首)云乳母诗长干里比蛇脆蛇宿野寺游焦山雪晴六朝江晴罗隐文章李商隐四皓破衲赠勖宗上人三首(选二首)山中卧雪呈青崖老人音布范县寄题东村焚诗二十八字怀扬州旧居喝道范县诗绝句二十一首南朝历览三首有年立朝二生诗怀李三秋荷平阴道上止足七夕孤儿行后孤儿行题陈孟周词后署中示舍弟墨破屋姑恶逃荒行还家行思归行效李艾山前辈体断句署中无纸书状尾数十与佛上人窘况为许衡州赋忆湖村小园偶然作恼潍县饶诗李御、于文濬、张宾鹤、王文治会饮赠袁枚教馆诗别梅鉴上人赠范县旧胥词刻自序渔家傲王荆公新居蝶恋花晚景渔父本意浪淘沙暮春和洪觉范潇湘八景种花贺新郎徐青藤草书一卷西村感旧送顾万峰之山东常使君幕赠王一姐答小徒许樗存述诗二首食瓜附:陆种园先生一首·吊史阁部墓青玉案宦况菩萨蛮留春留秋宿千科柳浣溪沙少年老兵沁园春恨落梅西湖夜月有怀扬州旧游踏莎行无题虞美人无题念奴娇金陵怀古十二首西江月警世唐多令寄怀刘道士并示酒家徐郎思归满江红金陵怀古思家田家四时苦乐歌附:陆种园夫子一首·赠王正子玉女摇仙佩寄呈慎郡王有所感酷相思本意水龙吟寄噶将军归化城满庭芳赠郭方仪晚景赠歌儿村居瑞鹤仙渔家酒家山家田家僧家官宦家帝王家道情十首题画卷题画兰二十六则题画竹五十四则题画石八则题画兰竹石三十六则题杂画十二则题他人画二十五则书信卷十六通家书小引雍正十年杭州韬光庵中寄舍弟墨焦山读书寄舍弟墨仪真县江村茶社寄舍弟焦山别峰庵雨中无事书寄舍弟墨焦山双峰阁寄舍弟墨淮安舟中寄舍弟墨范县署中寄舍弟墨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二书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三书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五书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潍县寄舍弟墨第三书潍县寄舍弟墨第四书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与江宾谷江禹九书与金农书一与金农书二与金农书三与杭世骏书与丹翁书与焦五斗书与勖宗上人书与光缵书杂著卷板桥自叙书自叙赠刘柳村板桥后序板桥偶记花品跋四书手读序扬州竹枝词序随猎诗草、花间堂诗草跋跋临兰亭序李约社诗集序跋王李四贤手卷集唐诗序题宋拓圣教序程邃印谱序南坨诗钞序跋西畴诗稿书屏风贴赠织文世兄题许松龄隶书轴题丁有煜石砚英雄本色印跋论书板桥润格梅庄记对联三十七联横额三联●诗词卷前刻诗序余诗格卑卑,七律尤多放翁习气。

丁家桐:寒门狂生郑板桥的青少年时代

丁家桐:寒门狂生郑板桥的青少年时代

丁家桐:寒門狂生——鄭板橋的青少年時代鄭板橋一、寒儒世家郑板桥的一生,和“落拓”有关。

早年生活,他就以“落拓”为题,叙述自己“乞食山僧庙,缝衣歌妓家”,又说自己是“落拓扬州一敝裘”。

到了中年,境遇改善了,他的同学顾于观仍然称他“有才终落拓,下笔绝斑斓”。

还是一个“落拓”。

晚年辞官,朋友们更是直言不讳地说他落拓,王文治云:“板桥道人老更狂,弃官落拓游淮阳”,后来的凌霞在《扬州八怪歌》中则以落拓概括板桥一生,说是“板桥落拓诗中豪,辞官卖画谋泉刀”。

不过,早年的落拓和晚年友人心目中的落拓涵义不完全相同。

晚年的落拓当指放浪不羁,而早年的落拓,明显地,是说的穷困潦倒。

板桥直率,他不象李复堂,总是说自己的祖先如何阔气。

郑李两人同时代、同乡里,后来回为县官,同有画名,两人的感情极好。

但是说到家庭,李则夸耀是“神仙宰相之家”,郑则自述“初极贫”,走的两个极端。

其实,兴化李府过去固然阔过,但是到李复堂的父辈,则早已衰落了。

兴化郑宅固然穷,但先祖拥有家奴契券,到了他的父辈,尚能糊口供子女读书,穷也未穷到“极”的程度。

兴化有三郑,一为糖郑,一为铁郑,看来都是手艺人;还有一郑,就是板桥郑。

板桥郑为读书人家,今日兴化“板桥故居”门外,依然可见“古板桥”一座。

遗憾的是,这座桥在清代后期已经“易板以砖”,现在则是易砖以水泥了。

板桥先世,三代都是读书人;曾祖新万,庠生;祖父清之,儒官;父亲立本,廪生。

“儒官”何官?李一氓收藏的一幅板桥手迹,自述上溯三代,说明祖父“未仕,未经受封”。

可见三代未仕。

庠生、廪生都是俗说的秀才,廪生还可以领点象征性的补贴,但不足以养家活口。

养家活口的来源一是靠产业,二是靠教书。

郑家的祖田有多少?板桥日后为官,在他认为属一生中“稍稍富贵”的时候说:“将来须买田二百亩,予兄弟二人,各得百亩足矣!”百亩足矣,可见困顿的早年,家中的田产大大少于百亩。

家中的房屋也少,早年还没有奴仆。

《七歌》中写他幼年母亲汪氏有病,病中依然要为他喂奶,还要半夜扶病起床,一边咳嗽不止,一边哄他入睡。

郑板桥简介_郑板桥的诗全集_古诗大全

郑板桥简介_郑板桥的诗全集_古诗大全

郑板桥简介_郑板桥的诗全集_古诗大全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

江苏兴化人。

“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文学家和文学家。

他的一生可以分为“读书、教书”、卖画扬州、“中举人、进士”及宦游、作吏山东和再次卖画扬州五个阶段。

郑板桥的诗代表作品:《竹石》作者是清代文学家郑板桥。

其古诗全文如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翻译】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石头城》作者是清代文学家郑板桥。

其古诗全文如下:悬岩千尺,借欧刀吴斧,削成城郭。

千里金城回不尽,万里洪涛喷薄。

王浚楼船,旌麾直指,风利何曾泊。

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

而今春去秋来,一江烟雨,万点征鸿掠。

叫尽六朝兴废事,叫断孝陵殿阁。

山色苍凉,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脚。

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

《周瑜宅》作者是清代文学家郑板桥。

其古诗全文如下: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

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

楼舻云崩,旌旗电扫,射江流血。

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

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

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

吴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

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桃叶渡》作者是清代文学家郑板桥。

其古诗全文如下:桥低红板,正秦淮水长,绿杨飘撇。

管领春风陪舞燕,带露含凄惜别。

烟软梨花,雨娇寒食,芳草催时节。

画船箫鼓,歌声缭绕空阔。

究竟桃叶桃根,古今岂少,色艺称双绝?一缕红丝偏系左,闺阁几多埋没。

假使夷光,苎萝终老,谁道倾城哲?王郎一曲,千秋艳说江楫。

《莫愁湖》作者是清代文学家郑板桥。

其古诗全文如下:鸳鸯二字,是红闺佳话,然乎否否?多少英雄儿女态,酿出祸胎冤薮。

前殿金莲/a/zhengbanqiaohtm,后庭玉树,风雨催残骤。

卢家何幸,一歌一曲长久!即今湖柳如烟,湖云似梦,湖浪浓于酒。

山下藤萝飘翠带,隔水残霞舞袖。

郑板桥全集by【写出名字都已用】

郑板桥全集by【写出名字都已用】

即今湖柳如烟,湖云似梦,湖浪浓于酒。山下藤萝飘翠带,隔水残霞舞袖。桃叶身微,莫愁家小,翻借词人口杨荫里。赭白青黄墙砌石,门映碧溪流水。细雨饧箫,斜阳牧笛,一径穿桃李。风吹花落,落花风又吹起。
更兼处处缲车,家家社燕,江介风光美。四月樱桃红满市,雪片鲥鱼刀。淮水秋清,钟山暮紫,老马耕闲地。一丘一壑,吾将终老于此。
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吴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桃叶渡
桥低红板,正秦淮水长,绿杨飘撇。管领春风陪舞燕,带露含凄惜别。烟软梨花,雨娇寒食,芳草催时节。画船箫鼓,歌声缭绕空阔。
究竟桃叶桃根,古今岂少,色艺称双绝?一缕红丝偏系左,闺阁几多埋没。假使夷光,苎萝终老,谁道倾城哲?王郎一曲,千秋艳说江楫。
郑板桥全集(12首)
石头城
悬岩千尺,借欧刀吴斧,削成城郭。千里金城回不尽,万里洪涛喷薄。王浚楼船,旌麾直指,风利何曾泊。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
而今春去秋来,一江烟雨,万点征鸿掠。叫尽六朝兴废事,叫断孝陵殿阁。山色苍凉,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脚。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
周瑜宅
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楼舻云崩,旌旗电扫,射江流血。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
孝陵
东南王气,扫偏安旧习,江山整肃。老桧苍松盘寝殿,夜夜蛟龙来宿。翁仲衣冠,狮麟头角,静锁苔痕绿。斜阳断碣,几人系马而读。
闻说物换星移,神山风雨,夜半幽灵哭。不记当年开国日,元主泥人泪簇。蛋壳乾坤,丸泥世界,疾卷如风烛残。老僧山畔,烹泉只取一掬。
方景两先生庙
乾坤欹侧,藉豪英几辈,半空撑住。千古龙逢源不死,七窍比干肺腑。竹杖麻衣,朱袍白刃,朴拙为艰苦。信心而出,自家不解何故。

郑板桥与扬州的一生情缘

郑板桥与扬州的一生情缘

郑板桥与扬州的一生情缘作为一代画师的郑板桥,在中国的影响力,几乎可以达到妇孺皆知的地步。

纵观板桥的一生,其与扬州渊源至深,缘不可解。

可以说,没有当时扬州浓厚文化及繁荣商业等环境的育养,就不可能有郑板桥的杰出艺术成就;而如果没有郑板桥之独领风骚的“诗书画”三绝,就会使“扬州画派”的鲜明个性及其影响力黯然失色。

此也便激发了笔者的极大兴趣,而欲追寻于板桥先生在扬州的踪影,以及他与扬州的不解情缘,以飨读者。

生长于扬州府兴化县郑板桥,学名燮、字克柔,乳名麻丫头。

板桥是他后来自改的名号。

据板桥所述,他家所住的城东南有一片竹园,门临城河,古板桥横跨而过,景色十分的优美;因他自小时候经常到桥上玩耍,后来便自号“板桥”。

郑板桥出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子时(公元1693年11月23日零时)。

虽然他的出生之地,在今天属江苏省泰州市所辖的兴化市,但在当时是属于江南省扬州府所管辖的兴化县。

因于此,说郑板桥是扬州人,亦不为过。

历史上,由于扬州的水陆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加之当地物产的丰茂,这得天独厚的环境,使扬州自古便是一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而商业与文化的相互促进且繁荣,竞相辉映出扬州这一历史文化名城。

自我国唐朝时,即有“扬(州)一益(州)二”之说。

以宋人洪迈所著的《容斋随笔》为据,该书记述道:“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州为一而蜀次之也。

杜牧之有‘春风十里’‘珠帘’之句,张祜诗云:‘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徐凝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其盛可知矣。

”历史上,虽然扬州随着朝代的更替,几经兵火乃至屠城之难,以致盛极而衰。

但待到时局重新安稳,民众乐业之后,扬州又会在短短十几至多数十年间里“旧貌变新颜”,焕发出更加繁华、优雅的新姿。

郑板桥成长的过程,也正属清朝政权走向稳定,社会主流意识由原来的抵触情绪,日趋转向到“经世致用”上来了。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
郑燮(1693--1766),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郑板桥, 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 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 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文学家。
父亲郑之本,字立庵,号梦阳,廪生, 品学兼优,家 居授徒,受业者先后达数百人。至郑板桥1693年出生时,家 道已经中落,生活十分拮据。三岁时,生母汪夫人去世,十 四岁又失去继母郑夫人。乳母费氏是一位善良、勤劳、朴直 的劳动妇女,给了郑板桥悉心周到的照顾和无微不至的关怀, 成了郑板桥生活和感情上的支柱。板桥天资聪颖灵悟,三岁 识字,至八、九岁已能作文联对。少时随父立庵至真州毛家 桥读书。大约在二十岁左右考取秀才。二十三岁娶妻徐夫人。 是年秋赴北京,于漱云轩手书小楷欧阳修《秋声赋》。二十 六岁至真州 之江村设塾教书。三十岁,父亲去世,此时板 桥已有二女一子,生活更加困苦。作《七歌》诗,慨叹郑生 三十无一营”。
返回
一、感情真挚、坦率,平易近人,有如促 膝对坐聊家常话,娓娓动情,感人至深。
二、语言清新自然,晓畅易懂,无论是议 论还是抒情,随手写来,不事雕饰,毫无滞碍。 大量使用口语,明白如话如 “忍气吞声”、 “捱人笑骂”,读来生动自然,琅琅上口。
返回
思考与练习
一、 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谈谈你对“我想天地间第一等 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且求居四民之末而亦不可 得也!”这段话的理解,并说说这种观点有何现实意义。
雁拔毛惊出了一身虚汗,他哪敢去找县太爷算账啊。 他嘴里喃喃道:“怪我没福,我没福,画中的牛在你家长, 在我家不长,怪不得县太爷。”
原来,郑板桥那天从东乡赶集回来,又画了九张牛画, 画面上的牛儿一幅比一幅大,晚上派衙役送到了王老实家 里,嘱咐他每天在三更半夜更换一幅。第十天,郑板桥又 拿出五贯钱让衙役去集上买了一头牛,趁夜黑人静送到了 王老实家。这样做就是为引诱财迷心窍的雁拔毛上套。果 然不出郑板桥所料,雁拔毛乖乖地送来了五贯钱,王老实 被讹去的一头牛钱被讨了回来 。

郑板桥

郑板桥
郑板桥
逃荒行
十日卖一儿,五日卖一妇,
来日剩一身,茫茫即长路。
长路迂以远,关山杂豺虎;
天荒虎不饥,肝人伺岩阻。
豺狼白昼出,诸村乱击鼓。
嗟予皮发焦,骨断折腰膂。
见人目先瞪,得食咽反吐。
不堪充虎饿,虎亦弃不取。
道旁见遗婴,怜拾置担釜。
卖尽自家儿,反为他人抚。
路妇有同伴,怜而与之乳。
咽咽怀中声,咿咿口中语;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赠陈际青
瓜洲江水夜潮平,月满秋田鹤唳清。
记得扁舟同卧听,金山云板二三更。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画兰竹寄郭芸亭
元日画兰竹,远寄郭芸亭。
万水千山外,知余老更青。
缀玉含珠几剪兰,新篁叶叶翠琅玕。

得福常兼祝亦轻,坦然无畏复无惊。
平生秘诀今相付,但向君心可处行。

一池荷叶衣无尽,满地松花食有余。
刚被世人知往处,却移茅屋向深居。

四十年来海上游,水清鱼见不吞钩。
钓竿砍尽重栽竹,不计功程得便休。

茶香酒熟田千亩,云白山青水一湾。
若是老天容我懒,莫年来共白鸥闲。

五柳先生本在山,偶然为客落人间。
秋来见月多归里,自起开笼放白鹇。
冲泥角黍蓑翁献,介寿蒲尊瓦盎多。
马上旌旗迷渤海,柳边舆盖拂潍河。
愚民攀拽无他嘱,为报君王有瑞禾。
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四首

十载扬州作画师,长将赭墨代胭脂。
写来竹柏无颜色,卖与东风不合时。

潦倒山东七品官,几年不听夜江湍。

郑板桥的民本思想与他的务实为民

郑板桥的民本思想与他的务实为民
关 键词 :民本 思 想 : 实为 民 ; 务 郑板 桥 思 想研 究
中 图分 类号 :K 857 2.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6 2 78 2 1 0 — 110 17 — 3X(02)10 l— 4
郑 板 桥 (6 3 16 )原 名 郑 燮 , 克柔 , 板 19 — 75 , 字 号
当 明世 , 心慕 古 贤 。”1 郑 板桥 希 望 通 过遍 野 仁 铭 [2 2 7 风 , 使“ 而 渔者 以渔 , 者 以耕 ” 2 耕 。【 】 m所 以他在 任 县
令 期 间 , 取 积 极 轻 徭 薄 赋 , 简 刑 轻 , 民休 息 采 讼 与
措施 , 使百 姓 安 居 乐 业 , 板 桥 也 由此 受 到 百 姓 的 郑
拥想 的人 。 他烧 掉 家 中奴 仆 如
过 去所 签 下 的卖身 契 。 在 书信 中交 代 堂弟 对无 父 他 无 母孤 儿 ,宜 访求 而 慰 问之 ” “ ,他关 心 曾被 父亲 拒
为政 以善 , 和 于 民的 基础 是 “ ” 仁 善 。郑板 桥 认
民生 , 民情结 较 重 。他 重 视务 实为 民 , 采取 切 实措施 真 心 实意 地 为 民兴 利 除弊 , 民于 火海 , 民之 急 爱 并 救 解
难 。 还 具有 较 强 的 田耕 情 结 。 他 他认 为 ,四 民” 中, 夫 第一 , “ 之 农 因为农 夫肩 负着养 天 下之 人 的责任 , 农 夫 且 最 为 劳苦 。 以为 官者 应 当更加 宽厚 地 对待 农 民 。 所
第2 7卷 第 1 期 21 0 2年 1 月
岳 阳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URN O AL OF YUE NG YA VOC T O A I NAL T CHN C OU正G E I AL C E

郑板桥画作赏析(共11张PPT)

郑板桥画作赏析(共11张PPT)
第3页,共11页。
生平事迹
他的一生可以分为“读书、教书”、卖画扬州、“中举人、进士”及宦游、 作吏山东和再次卖画扬州五个阶段。1693年11月22日子时郑板桥出生,其 时家道已经中落,生活十分拮据。二十六岁至真州之江村设塾教书。客居扬 州,以卖画为生。1736年,乾隆元年,四十四岁,在北京,参加礼部会试, 中贡士,五月,于太和殿前丹墀参加殿试,中二甲第 八十八名进士,为赐 进士出身”,板桥居官十年,洞察了官场的种种黑暗,立功天地,字养生民” 的抱负难以实现,归田之意与日俱增。1753年,郑板桥六十一岁,以为 民 请赈忤大吏而去官。去官以后,板桥卖画为生,1766年1月22日(乾隆三十 年十二月十二日)板桥卒,葬于兴化城东管阮庄,享年七十三岁。板桥二子 均早卒,以堂弟郑墨之子鄣田嗣。
郑板桥的一生,经历了坎坷,饱尝了酸甜苦辣,看透了世态炎凉,他敢于把这一切都糅进他的作品中。
客居扬州【,评以论卖画】为此生。画中写修竹数竿,长短有 笔墨放纵殊,,挥左洒淋斜漓右,神倾情,飘顾没,盼新有意独情具。。用笔遒劲 笔笔墨墨放 放纵纵圆,,润挥挥,洒洒淋淋疏漓漓爽,,神神飞情情动飘飘。没没,,竹新新后意意独独几具具根。。石柱挺立, 著名词曲 水家墨蒋勾士铨画谓,:“笔板法桥秀写兰挺如硬作字气,,秀叶皴疏擦花较见姿少致。 【【评评论 论】】却此作神画者韵中以写南俱修阳全竹甘数谷。竿菊竹,花用长益短寿浓有延墨殊年,之而左传石斜说取右入倾画淡,。笔顾盼,有情。 5厘米,浓南淡京博相物映院藏,。虚实相照,妙趣横生。全 款题:“图南气阳势甘谷俊家逸家菊,,傲万气古延风年骨一种让花人。感慨。
延年一种花。”作者画作多兰竹,写 菊甚少。
第8页,共11页。
清 郑燮 甘谷菊泉图
代表作品
甘谷菊泉图
【年代】清代 【简介】立轴纸本,墨笔,纵189.6厘米, 横49.5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评论】作者以南阳甘谷菊花益寿延年之传 说入画。巍峨的高山,峭壁陡立,一股飞泉, 奔突直泻崖下,悬崖下长着两丛茂菊,叶壮 花艳,华滋优秀,构图奇峻,意境高旷清逸。 笔墨放纵,挥洒淋漓,神情飘没,新意独具。 款题:“南阳甘谷家家菊,万古延年一种 花。”作者画作多兰竹,写菊甚少。

《郑板桥全集》

《郑板桥全集》

《郑板桥全集》《郑板桥全集》古籍本(民国世界书局出版发⾏)郑板桥(1693-1765),别名郑燮,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

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

乾隆时进⼠,曾任潍县县令,书画史。

汉族,江苏兴化⼈。

郑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年举⼈,乾隆元年(1736)进⼠。

官⼭东范县、潍县县令,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吏,遂乞病归。

”做官前后,均居扬州,以书画营⽣。

⼯诗、词,善书、画。

诗词不屑作熟语。

⽯,尤长兰⽵。

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

书亦有别致,⾪、楷参半,⾃称“六分半书”。

间亦以画法⾏之。

印章笔⼒朴古逼⽂、何。

为⼈疏放不羁,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吏,罢归,居扬州,声誉⼤著。

恣情⼭⽔,与骚⼈、野衲作醉乡游。

时写丛兰瘦⽯于酒廊、僧壁,随⼿题句,观者叹绝。

著有《板桥全集》,⼿书刻之。

所作卖画润格,传州⼋怪”之⼀,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

郑燮⼀⽣画⽵最多,次则兰、⽯,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较有代表性的⽂⼈画家。

⽣于1693年11⽉22⽇,卒于1765年1⽉22⽇,享年七⼗三岁。

郑板桥,是历史上杰出的名⼈,“扬州⼋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学家。

他的⼀⽣可以分为“读书、教书”、卖画扬州、“中举⼈、进⼠”及宦游、作吏⼭东和再次卖画扬州五个阶段。

⼀、读书、教书 郑燮的先祖于明洪武年间由苏州阊门迁居兴化城内⾄汪头,⾄郑板桥已是第⼗四代。

⽗亲郑之本,字⽴庵,号梦阳,廪⽣,郑板桥故居品学兼优,家居授徒,受业者先后达数百⼈。

1693年11⽉22⽇⼦时郑板桥出已经中落,⽣活⼗分拮据。

三岁时,⽣母汪夫⼈去世,⼗四岁⼜失去继母郑夫⼈。

乳母费⽒是⼀位善良、勤劳、朴真的劳动妇⼥,给了郑板桥悉⼼周到的照顾和⽆微不⾄的关怀,成了郑板桥⽣活和感情上的⽀柱。

郑板三岁识字,⾄⼋、九岁已在⽗亲的指导下作⽂联对。

少时随⽗⽴庵⾄真州⽑家桥读书。

从《竹石》看郑板桥的笔墨春秋

从《竹石》看郑板桥的笔墨春秋

从《竹石》看郑板桥的笔墨春秋作者:常凯暄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9年第08期摘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诗——《竹石》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郑板桥描绘的竹子立于破裂的岩石之中的场景。

郑板桥也像这石中之劲竹一样,刚正不阿,恪守本分,他的品行和追求更是完美地体现在他的作品中。

郑板桥在书法和绘画方面有独特见解,“诗、书、画”旷世而独立,世称“三绝”,作为“扬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他能达到这样的高度,与他的为人是分不开的。

郑板桥的诗、书、画无一不体现他的刚正品行,虽然他没有在仕途上取得辉煌的成就,在艺术上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关键词:郑燮;扬州八怪;竹;书法;国画郑板桥名燮,字克柔。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出生在江南扬州府(今江苏扬州)兴化县一个没落的书香世家,他家附近的护城河上有一座用木板搭起的桥,俗称“板桥”,所以给他取号为板桥。

郑板桥的一生并不顺利,但是他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在磨难中锻炼自己,他后期的诗、书、画达到了一种特殊的境界,他的“诗、书、画”世称“三绝”,自成一体,达到了旷世独立的境界。

郑板桥喜欢画兰、竹、石、松、菊,不仅是喜欢画它们,而且还曾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为人间四美。

其中绘画代表作品有《竹石兰蕙图》、《悬崖兰竹图》、《兰竹石图》(图1)等,文学作品有《郑板桥集》。

题画诗《竹石》是郑板桥众多咏竹诗中笔者最喜欢的一首,通过这首诗他不仅赞美了竹子刚直坚毅的品性,更表达了他在面对重重困难和挫折时,宁折不弯、绝不向恶势力低头的品质。

以竹为例,竹子是四季常青的植物,无论在哪个季节,我们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最可贵的是不管环境多么恶劣,它都能坚强地生存下来,这种品性是非常值得我们敬佩的。

正如古代文人爱竹,他们不仅仅是爱竹子的飒爽英姿,更是爱竹子的铮铮傲骨。

难怪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在《题李次云窗竹》中留下这样的佳句:“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郑板桥《道情十首》全文

郑板桥《道情十首》全文

郑板桥《道情十首》全文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来往无牵绊。

沙鸥点点轻波远,荻港萧萧白昼寒,高歌一曲斜阳晚。

一霎时波摇金影,蓦抬头月上东山。

老樵夫,自砍柴,捆青松,夹绿槐;茫茫野草秋山外。

丰碑是处成荒冢,华表千寻卧碧苔,坟前石马磨刀坏。

倒不如闲钱沽酒,醉醺醺山径归来。

老头陀,古庙中,自烧香,自打钟;兔葵燕麦闲斋供。

山门破落无关锁,斜日苍黄有乱松,秋星闪烁颓垣缝。

黑漆漆蒲团打坐,夜烧茶炉火通红。

水田衣,老道人,背葫芦,戴袱巾;棕鞋布袜相厮称。

修琴卖药般般会,捉鬼拿妖件件能,白云红叶归山径。

闻说道悬岩结屋,却教人何处可寻?老书生,白屋中,说黄虞,道古风;许多后辈高科中。

门前仆从雄如虎,陌上旌旗去似龙,一朝势落成春梦。

倒不如蓬门僻巷,教几个小小蒙童。

尽风流,小乞儿,数莲花,唱竹枝;千门打鼓沿街市。

桥边日出犹酣睡,山外斜阳已早归,残杯冷炙饶滋味。

醉倒在回廊古庙,一凭他雨打风吹。

掩柴扉,怕出头,剪西风,菊径秋;看看又是重阳后。

几行衰草迷山郭,一片残阳下酒楼,栖鸦点上萧萧柳。

撮几句盲辞瞎话,交还他铁板歌喉。

邈唐虞,远夏殷。

卷宗周,入暴秦;争雄七国相兼并。

文章两汉空陈迹,金粉南朝总废尘,李唐赵宋慌忙尽。

最可叹龙盘虎踞,尽销磨燕子、春灯。

吊龙逢,哭比干。

羡庄周,拜老聃。

未央宫裏王孙惨。

南来薏苡徒兴谤,七尺珊瑚只自残。

孔明枉作那英雄汉;早知道茅庐高卧,省多少六出祁山。

拨琵琶,续续弹;唤庸愚,警懦顽;四条弦上多哀怨。

黄沙白草无人迹,古戍寒云乱鸟还,虞罗惯打孤飞雁。

收拾起渔樵事业,任从他风雪关山。

风流家世元和老,旧曲翻新调;扯碎状元袍,脱却乌纱帽,俺唱这道情儿归山去了。

“枫叶芦花并客舟,烟波江上使人愁;劝君更尽一杯酒,昨日少年今白头。

自家板桥道人是也。

我先世元和公公,流落人间,教歌度曲。

我如今也谱得《道情十首》,无非是唤醒痴聋,销除烦恼。

每到山青水绿之处,聊以自遣自歌。

若遇争名夺利之场,正好觉人觉世。

这也是风流事业,措大生涯。

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郑板桥的潍县岁月

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郑板桥的潍县岁月

文丨北寒读城“三更灯火不曾收,玉脍金齑满市楼。

云外清歌花外笛,潍州原是小苏州。

”乾隆年间的某天,在潍县任县令的郑板桥曾这样描述这里。

这位被称为“扬州八怪”的人物,也曾是潍坊历史上最有个性的地方官。

在这里,他曾“春风七载在潍县”,登临过禹王台,咏叹过白狼河(今白浪河),修辑过城隍庙……如今,近300年过去,他依然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文化名片。

1746年,郑板桥从鲁西小城范县调任潍县任县令,时年54岁。

告别范县,来到潍县,“行尽青山是潍县,过完潍县又青山”,这是潍县给郑板桥的第一印象。

结果,他刚来潍县不久,当年山东就发生了大饥荒。

潍县原本繁华大邑,因灾荒连年,救灾便成了郑板桥主持潍县政事的一项重要内容。

据《重修兴化县志》记载,“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贷,或阻之,燮曰:‘此何时?俟辗转申报,民无孑遗矣。

有谴,我任之。

’发谷若干石,令民具领券借给,活万余人。

” 此前,潍县在国内号称“东莱首邑”,历史悠久,自古“民务农桑,有富庶之风”。

没想到,他刚来就被现实泼了一碗冷水。

后来,郑板桥在潍县一干就是七年。

这七年,也是他人生转折的七年,更是他与潍县结下不解之缘的七年。

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

咦,放风筝!“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

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 这是郑板桥在乾隆二十八年四月《怀潍县》中的诗句,当时,郑板桥居扬州已有十年。

诗句形象地描写了当时人们在清明时节放飞风筝的情景,漫天如雪飞舞的风筝、嬉戏悠荡秋千的娇女以及满园追逐的蝴蝶,都表现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可见,在乾隆年间,潍坊放风筝在民间早已盛行了。

潍坊是世界风筝的发源地,潍坊又称鸢都,制作风筝历史悠久,工艺精湛。

潍坊风筝是山东潍坊传统手工艺珍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潍坊风筝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鲁国大思想家墨翟制作第一只“木鸢”,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真正开始兴盛,走向民间却是在明代。

到清朝中叶,潍坊开始出现专门从事风筝制作的民间艺人和卖风筝的市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板桥
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小时候,他聪明好学,但家里很穷,夜里读书
没钱买灯油,他经常附近一个庙里,借着佛灯读书.后来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郑板桥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他的诗大都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物,读起来妙趣横生.
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这就是他的“板桥体”.如今还有不少人在摹仿他的书法呢!
郑板桥的画也闻名于世.他特别喜欢画兰、竹、石.他认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郑板桥在潍县当县令时,因那里闹灾荒,他私自开仓救济老百姓因而被罢官.从此,他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可他有个怪脾气,一些财主、官吏依仗财势叫他画,他却偏不画.
郑板桥卖字画所得的钱,大多数给了穷人.他身背一个长口袋,卖画的银子放在里面,一路散发给穷苦百姓,走到家银子也散发光了.
郑板桥活到七十三岁.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财产),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1.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上打“√”。

①中(zhōnɡ zhònɡ)了进士②散(sǎn sàn)发
③独树一帜(zhìzhi)
2.词语接龙游戏。

你行吗?
妙趣横生--()--()--()
歌颂--()--()--()
3.短文精彩内容回放,你行吗?
(1)郑板桥是()朝时期的一位()。

(2)郑板桥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方面独树一帜,号称“()。


他特别喜欢画()。

(3)郑板桥活到()岁.他一生卖字画的钱,大多数给了()。

4.郑板桥小时候经常到()里读书。

A.书房
B.古庙
C.学堂
5.联系短文类容,试着连一连。

兰花百年长青竹子万古不移
石头四时不谢
6.郑板桥的字有什么特点?在文中找到,用“~”画出来。

7.郑板桥的诗读起来妙趣横生的原因()
A.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物。

B.用词准确、语言生动、有趣。

C.他的学识渊博,诗的意境美,写诗的手法新。

8.短文中用俩件事说郑板桥关心同情穷苦百姓,你能找出来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