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步步高】2015-2016物理教科版必修1课件第一章 6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015步步高全书ppt第一章第2课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资料
题组扣点
学科素养培养
高考模拟
课堂探究
第2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解析指导】
【例2】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从斜面底
端 A点冲上固定的光滑斜面,斜面总 长度为l,到达斜面最高点C时速度恰
方法三:比例法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 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 位移之比 为 x1∶ x2∶ x3∶…∶xn = 1∶3∶5∶…∶ (2n- 1).
母舰运动情况的影响.
对舰载机:
2al 0 v
2
v2 a 2l
x2 x1
设飞机从着舰到与航空母舰相对静止过 程中的时间为t,发生的位移为x1,舰的 位移为x2.根据运动学公式
l
对舰载机: 2 ax1 v0 v
2
2
v0 v at
对航空母舰: x2 v0t
思考:以航空母舰为参考系,如何列式?
好为零,如图1.已知物体运动到距斜面
底端3l/4处的B点时,所用时间为t, 求物体从B滑到C所用的时间.
3 l 4
图1
A
0
v
因 为 xCB∶ xBA =
xAC 3xAC ∶ = 4 4
1∶ 3,而通过 xBA 的时间为 t,所
B
以通过 xBC 的时间 tBC= t.
C
课堂探究
t
题组扣点
学科素养培养
高考模拟
2.(1) 1∶2∶3∶…∶n
(3) 1∶3∶5∶…∶(2n-1)
(4)1∶( 2-1)∶( 3- 2)∶…∶( n- n-1)
题组扣点
课堂探究
学科素养培养
高考模拟
题组扣点
第2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题组答案
(2015届步步高大一轮复习物理Word文档)第一章 第1课时
注:各考点要求中罗马数字Ⅰ、Ⅱ的含义如下: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它们. 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第1课时 运动的描述考纲解读 1.知道参考系、质点、位移的概念,理解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和位移的矢量性.2.知道速度与加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并理解二者间的关系.1. [对质点和参考系的理解]关于质点和参考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K -47步枪子弹速度很快,杀伤力大,什么时候都能认为是质点B .研究男子3米板跳水运动员何冲在空中的跳水动作时,不能把他看成质点C .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不一定要选择参考系D .歼-15在“辽宁号”航母上的起飞速度大约为300 km/h ,是相对航母甲板来说的 答案 B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一般讲平均速度时,必须讲清楚是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B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跟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无关C .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D .瞬时速度是某时刻的速度,只有瞬时速度才能精确描述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 答案 ABD解析 一般情况下,物体在不同时间(或不同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不同,但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不变,所以平均速度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无关,故A 、B 均正确;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变速运动,只有瞬时速度才能精确描述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故C 错,D 正确.3. [加速度和速度关系的理解]有下列几种情景,请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对情景的分析和判断正确的说法( )A .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因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零B .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因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C .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也一定很大D .太空中的“天宫一号”绕地球匀速转动,其加速度为零 答案 B1. 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就可以看做质点. 2. 参考系(1)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考系.(2)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考系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可能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3. 位移是位置的变化量,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填“矢”或“标”) 4. 速度物理学中用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即v =ΔxΔt,其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1)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v =xt ,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物体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是矢量.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是标量.考点一对质点和参考系的理解1.质点(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2)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2.参考系(1)参考系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但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都假定它是静止的.(2)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同一参考系.(3)选取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例1下列情况下的物体可以看做质点的是() A.研究轨道上正在与“神州十号”对接的“天宫一号”飞船时B.研究“八一”飞行队飞行表演的飞机时C.放在地面上的木箱,在上面的箱角处用水平推力推它,木箱可绕下面的箱角转动时D.研究“蛟龙号”下潜到7 000 m深度过程中的速度时答案 D对“理想化模型”的理解(1)理想化模型是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常用的方法,它是对实际问题的科学抽象,可以使一些复杂的物理问题简单化.(2)物理学中理想化的模型有很多,如“质点”、“轻杆”、“光滑平面”、“自由落体运动”、“点电荷”、“纯电阻电路”等,都是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而建立的物理模型.突破训练1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13年6月13日13时18分与“天宫一号”实施了自动交会对接.20日上午,女航天员王亚平在聂海胜、张晓光协助下进行中国的首次太空授课.2013年6月26日08时,“神舟十号”安全返回.关于以上消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神舟十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位移和路程都为零B.“11日17时38分”表示时刻C.在“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的过程中,不可以把“神舟十号”看成质点D.对接后的“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绕地球运动时,不能看做质点答案BC例2一只猴子静止在悬挂于天花板的细棒上,现使悬挂棒的绳子断开,猴子和细棒一起向下运动,甲说此棒是静止的,乙说猴子是向下运动的,甲、乙两人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 A.甲选的参考系是地球,乙选的参考系也是地球B.甲选的参考系是地球,乙选的参考系是猴子C.甲选的参考系是猴子,乙选的参考系是地球D.甲选的参考系是猴子,乙选的参考系也是猴子答案 C突破训练2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图1所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以下列的哪个物体为参考系,可以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图1A.“歼-10”战斗机B.地面上的房屋C.加油机中的飞行员D.“歼-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答案 B解析空中加油时两飞机保持相对静止,以“歼-10”战斗机、加油机中的飞行员、“歼-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为参考系,加油机都是静止的;以地面上的房屋为参考系,加油机是运动的,本题选B.考点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关系1.平均速度反映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它与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相对应.瞬时速度能精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它是在运动时间Δt→0时的平均速度,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相对应.2.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但平均速度的大小不能称为平均速率,因为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它与平均速度的大小没有对应关系.例3如图2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在AB、ABC、ABCD、ABCDE四段轨迹上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 s、2 s、3 s、4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A .物体在AB 段的平均速度为1 m/sB .物体在ABC 段的平均速度为52m/sC .AB 段的平均速度比ABC 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 点时的瞬时速度D .物体在B 点的速度等于ABC 段的平均速度解析 由v =x t 可得:v AB =11m /s =1 m/s ,vAC =52m/s ,故A 、B 均正确;所选取的过程离A 点越近,其阶段的平均速度越接近A 点的瞬时速度,故C 正确;由A 经B 到C 的过程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故B点虽为中间时刻,但其速度不等于ABC 段的平均速度,D 错误. 答案 ABC1.本题应该用平均速度的定义式v =xt求解.2.由v =xt可知t →0时的平均速度可看做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突破训练3 2012年8月6日在伦敦举行的奥运会100米决赛中,牙买加选手博尔特以9秒63获得金牌.在8月6日举行的110米栏决赛中,美国选手梅里特以12秒92的成绩夺得冠军,刘翔因伤退赛;8月10日,博尔特又以19秒32的成绩,夺得男子200米金牌.关于这三次比赛中的运动员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00米比赛的位移是100米比赛位移的两倍B .200米比赛的平均速率约为10.35 m/sC .110米栏比赛的平均速度约为8.51 m/sD .100米比赛的最大速度约为20.70 m/s 答案 BC解析 200米赛道是弯道,100米赛道是直道,所以运动员跑200米路程时的位移小于200米,A 项错.200米比赛的平均速率为v =20019.32 m /s ≈10.35 m/s ,B 项对;同理C项对.在100米比赛中,由于运动员在全程中并非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最大速度不等于平均速度的2倍,D 项错误.例4 2013年8月,我国新研制的隐形战机歼-20,开始挂弹试飞.在某次试飞中,由静止开始加速,当加速度a 不断减小至零时,飞机刚好起飞,则此过程中飞机的 ( ) A .速度不断增大,位移不断减小 B .速度不断增大,位移不断增大 C .速度增加越来越慢,位移增加越来越快 D .速度增加越来越慢,位移增加越来越慢解析 飞机的加速度不断变小,但速度不断变大,只是增加变慢而已,速度变大时,位移增加变快,选项B 、C 正确. 答案 BC根据a 与v 方向间的关系判断物体是在加速还是在减速 (1)当a 与v 同向或夹角为锐角时,物体速度大小变大. (2)当a 与v 垂直时,物体速度大小不变.(3)当a 与v 反向或夹角为钝角时,物体速度大小变小. 突破训练4 关于物体的运动,不可能发生的是( )A .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速度也逐渐减小B .加速度方向不变,而速度方向改变C .加速度和速度都在变化,加速度最大时,速度最小D .加速度为零时,速度的变化率最大 答案 D解析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当加速度为零时,物体的速度不再变化,速度的变化率为零,故D 不可能发生;速度增大还是减小,是由速度与加速度同向还是反向决定的,与加速度的大小及变化无关,故A 、B 、C 均有可能发生.1.“匀速运动”模型的实际应用“匀速运动”是一种理想化模型,是最基本、最简单的运动,且应用广泛.例如:声、光的传播都可以看成匀速,而实际生活中的运动估算,也经常用到这一模型,如计算飞行时间,在这类问题中位移的计算是关键,有时要巧用几何关系(如光波、声波反射、折射问题如图3),有时要估算长度(如高速摄影见图4),有时要求相对位移(如动态测速)等.这类问题的核心方程只有一个:v =xt.图3 图4例5 如图5所示,一艘海轮用船上天线D 向海岸边的信号接收器A 发送电磁波脉冲信号.信号接收器和船上天线的海拔高度分别为AB =H 和CD =h .船上天线某时刻发出一个电磁波脉冲信号,接收器接收到一个较强和一个较弱的脉冲,前者是直接到达的信号,后者是经海平面反射后再到达的信号,两个脉冲信号到达的时间间隔为Δt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为c ,求船上天线发出此信号时海轮与海岸的距离L .图5解析 如图所示,从船上天线D 向接收器A 发出的电磁波脉冲信号,一方面沿直线DA 直接传播到A ,另一方面经过海面E 点反射沿折线DEA 传播到A ,前者较强,后者较弱。
新步步高高考物理(全国用)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本章学科素养提升
【例3】 如图所示,两光滑斜面的总长度相等,高度也相同,a、b两球
由静止从顶端下滑,若球在图上转折点无能量损失,则
√A.a球后着地 B.b球后着地
C.两球同时落地D.两球着地时速度相同
思路追踪 答案 解析
审题关键点
思维路径
“总长度相同” (1)指出两球运动路程相同
“由静止从顶端下滑” (2)指出两球初速度相同
√C.滑块加速度为5 m/s2
D.滑块在A、B间的平均速度为3 m/s
析题破题能力的培养 【例2】 珠海航展现场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两架“歼-10”飞机表演剪 刀对冲,上演精彩空中秀.质量为m的“歼-10”飞机表演后返回某机场, 降落在跑道上.减速过程简化为两个匀减速直线运动.飞机以速度v0着陆后 立即打开减速阻力伞,加速度大小为a1,运动时间为t1;随后在无阻力 伞情况下匀减速直至停下.在平直跑道上减速滑行总路程为x.求第二个减 速阶段飞机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和时间.
(3)指出两球末速率相等
“转折点无能量损失” (4)初末速率、路程均相等,可引伸到速率—
时间图象上比较时间长短
可知,当Δx、Δt都非常小,趋向于
极限时,这时的平均速度就可认为是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
(2)选用思路:当已知物体在微小时间Δt内发生的微小位移Δx时,可由v
=Δx Δt
【例1】 如图所示,在气垫导轨上安装有两个光电计时装置A、B,A、B 间距离为L=30 cm,为了测量滑块的加速度,在滑块上安装了一个宽度 为d=1 cm的遮光条,现让滑块以某一加速度通过A、B,记录遮光条通 过A、B的时间分别为0.010 s、0.005 s,滑块从A到B所用时间为0.200 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 解析 A.滑块通过A的速度为1 cm/s B.滑块通过B的速度为2 cm/s
步步高2015高三物理(新课标)一轮讲义:1.2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第2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考纲解读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及速度—位移公式,并能熟练应用.2.掌握并能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推论:平均速度公式、Δx =aT 2及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式.2. [匀变速直线运动有关推论的应用]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个2 s 、第2个2 s 和第5 s 内三段位移比为( ) A .2∶6∶5 B .2∶8∶7 C .4∶12∶9 D .2∶2∶1 答案 C解析 在从静止开始运动的前5 s 内的每1秒内位移之比应为1∶3∶5∶7∶9.因此第1个2 s 内的位移为(1+3)=4份,第2个2 s 内的位移为(5+7)=12份,第5 s 内的位移即为9份,因此正确选项为C.3. [竖直上抛运动问题的分析]将某物体以30 m/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 m/s 2.5 s 内物体的( ) A .路程为65 mB .位移大小为25 m ,方向向上C .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 m/sD .平均速度大小为13 m/s ,方向向上解析 物体的初速度v 0=30 m/s ,g =10 m/s 2,其上升时间t 1=v 0g =3 s ,上升高度h 1=v 202g=45 m ;下降时间t 2=5 s -t 1=2 s ,下降高度h 2=12gt 22=20 m .末速度v t =gt 2=20 m/s ,向下.故5 s 内的路程s =h 1+h 2=65 m ;位移x =h 1-h 2=25 m ,向上;速度改变量Δv =v t -v 0=(-20-30) m/s =-50 m/s ,负号表示向下;平均速度v =xt =5 m/s.综上可知只有A 、B 正确.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 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运动,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2)分类①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与v 0方向同向.②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与v 0方向反向.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速度公式:v =v 0+at . (2)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3)位移速度关系式:v 2-v 20=2ax .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1)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还等于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即:v =v t 2=v 0+v 2.(2)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Δx =x 2-x 1=x 3-x 2=…=x n -x n -1=aT 2.2.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个重要推论(1)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的比为: v 1∶v 2∶v 3∶…∶v n =1∶2∶3∶…∶n (2)1T 内、2T 内、3T 内……位移的比为: x 1∶x 2∶x 3∶…∶x n =12∶22∶32∶…∶n 2(3)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位移的比为:x Ⅰ∶x Ⅱ∶x Ⅲ∶…∶x n =1∶3∶5∶…∶(2n -1)(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为: t 1∶t 2∶t 3∶…∶t n =1∶(2-1)∶(3-2)∶…∶(n -n -1) 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1. 自由落体运动(1)条件:物体只受重力,从静止开始下落.(2)运动性质:初速度v 0=0,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基本规律 ①速度公式:v =gt . ②位移公式:h =12gt 2.③速度位移关系式:v 2=2gh . 2. 竖直上抛运动(1)运动特点:加速度为g ,上升阶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下降阶段做自由落体运动. (2)基本规律①速度公式:v =v 0-gt .②位移公式:h =v 0t -12gt 2.③速度位移关系式:v 2-v 20=-2gh . ④上升的最大高度:H =v 202g .⑤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t =v 0g .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1. 速度时间公式v =v 0+at 、位移时间公式x =v 0t +12at 2、位移速度公式v 2-v 20=2ax ,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公式,是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石. 2. 以上三个公式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3. 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就要分段分析,各段交接处的速度往往是联系各段的纽带,应注意分析各段的运动性质.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思维规范考点二 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方法 1. 一般公式法一般公式法指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及推论三式.它们均是矢量式,使用时要注意方向性. 2. 平均速度法定义式v =Δx Δt 对任何性质的运动都适用,而v =v t 2=12(v 0+v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3. 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重要特征中的比例关系,用比例法求解. 4. 逆向思维法如匀减速直线运动可视为反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5. 推论法利用Δx =aT 2:其推广式x m -x n =(m -n )aT 2,对于纸带类问题用这种方法尤为快捷. 6. 图象法利用v -t 图可以求出某段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可以比较v t 2与v x2,还可以求解追及问题;用x -t 图象可求出任意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例2 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从斜面底端A 点冲上固定的光滑斜面,斜面总长度为l ,到达斜面最高点C 时速度恰好为零,如图1.已知物体运动 到距斜面底端34l 处的B 点时,所用时间为t ,求物体从B 滑到C 所用的时间. 图1解析 方法一:逆向思维法物体向上匀减速冲上斜面,相当于向下匀加速滑下斜面. 故x BC =at 2BC2,x AC =a (t +t BC )22,又x BC =x AC 4,由以上三式解得t BC =t . 方法二:基本公式法因为物体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设物体从B 滑到C 所用的时间为t BC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得 v 20=2ax AC ①v 2B =v 20-2ax AB ②x AB =34x AC ③由①②③解得v B =v 02④又v B =v 0-at ⑤ v B =at BC ⑥由④⑤⑥解得t BC =t . 方法三: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位移之比为x 1∶x 2∶x 3∶…∶x n =1∶3∶5∶…∶(2n -1).因为x CB ∶x BA =x AC 4∶3x AC4=1∶3,而通过x BA 的时间为t ,所以通过x BC 的时间t BC =t .方法四:中间时刻速度法利用推论: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vAC =v 0+v 2=v 02.又v 20=2ax AC ,v 2B =2ax BC ,x BC =x AC 4.由以上三式解得v B =v 02.可以看成v B 正好等于AC 段的平均速度,因此B 点是这段位移的中间时刻,因此有t BC =t . 方法五:图象法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画出v -t 图象.如图所示.利用相似三角形的规律,面积之比等于对应边的平方比,得S △AOC S △BDC =CO 2CD 2,且S △AOC S △BDC =41,OD =t ,OC =t +t BC .所以41=(t +t BC )2t 2,解得t BC =t .答案 t突破训练2 某次训练中,航空母舰以速度v 0匀速航行,舰载机以水平速度v 从舰尾落到长为l 的水平甲板上并钩住阻拦索.之后飞机的运动可以近似为匀减速运动,则飞机的加速度至少应为多大?不考虑飞机着舰对航空母舰运动情况的影响. 答案 a ≥(v -v 0)22l解析 设飞机从着舰到与航空母舰相对静止过程中的时间为t ,发生的位移为x 1,舰的位移为x 2.根据运动学公式 v 2-v 20=2ax 1 v -v 0=at v 0t =x 2 x 1-x 2≤l整理得a ≥(v -v 0)22l2.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如图2所示,物体以初速度v 0竖直上抛,A 、B 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 为最高点, 则(1)时间对称性: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 →C 所用时间t AC 和下降过程中从C →A 所 用时间t CA 相等,同理t AB =t BA .(2)速度对称性: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 点与下降过程经过A 点的速度大小相等.图2 (3)能量的对称性:物体从A →B 和从B →A 重力势能变化量的大小相等,均等于mgh AB . 突破训练3 一个小石块从空中a 点自由落下,先后经过b 点和c 点,不计空气阻力.已知它经过b 点时的速度为v ,经过c 点时的速度为3v .则ab 段与ac 段位移之比为( ) A .1∶3 B .1∶5 C .1∶8 D .1∶9 答案 D解析 经过b 点时的位移为h ab =v 22g ,经过c 点时的位移为h ac =(3v )22g ,所以h ab ∶h ac =1∶9,故选D.2.巧用平均速度公式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1. 模型概识2. 解题思路(1)明确所研究的运动过程是否属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确定题目属于哪一类型. (3)灵活选择公式列方程求解.例4 (2011·安徽·16)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Δx 所用的时间为t 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Δx 所用的时间为t 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 ) A.2Δx (t 1-t 2)t 1t 2(t 1+t 2) B.Δx (t 1-t 2)t 1t 2(t 1+t 2) C.2Δx (t 1+t 2)t 1t 2(t 1-t 2) D.Δx (t 1+t 2)t 1t 2(t 1-t 2) 审题与关联解析 注意到Δx 分别对应t 1、t 2,所以应用v 1=Δx t 1,v 2=Δx t 2,再利用v t2=v 求解.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v =v t 2=x t 知:v t 12=Δxt 1①v t 22=Δxt 2②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 t =v 0+at 知v t 22=v t 12+a ·(t 1+t 22)③①②③式联立解得a =2Δx (t 1-t 2)t 1t 2(t 1+t 2).答案 A►题组1 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及应用1.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第5 s 末的速度为10 m/s ,则( )A .前10 s 内位移一定是100 mB .前10 s 内位移不一定是100 mC .加速度一定是2 m/s 2D .加速度不一定是2 m/s 2 答案 AD解析 质点在第5 s 末的速度为瞬时速度,因不知质点运动的初速度,故无法确定其加速度大小,C 错误,D 正确;质点在前10 s 内一直做匀加速运动,则前10 s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5 s 末瞬时速度为10 m/s ,前10 s 内的位移为100 m ,故A 正确,B 错误. 3. 一物体以初速度v 0做匀减速运动,第1 s 内通过的位移为x 1=3 m ,第2 s 内通过的位移为x 2=2 m ,又经过位移x 3物体的速度减小为0,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初速度v 0的大小为2.5 m/s B .加速度a 的大小为1 m/s 2 C .位移x 3的大小为1.125 mD .位移x 3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75 m/s 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意在考查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灵活应用.由Δx =aT 2可得加速度的大小a =1 m/s 2,则B 正确;第1 s 末的速度v 1=x 1+x 22T=2.5 m/s ,则A 错误;物体的速度由2.5 m/s 减速到0所需时间t =Δv-a =2.5 s ,经过位移x 3的时间t ′为1.5 s ,故x 3=12at ′2=1.125 m ,C 正确;位移x 3内的平均速度v =x 3t ′=0.75 m/s ,则D 正确.故选A.►题组2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4. 从水平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在空中运动,到最后又落回地面.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条件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物体上升阶段的加速度与物体下落阶段的加速度相同B .物体上升阶段的加速度与物体下落阶段的加速度方向相反C .物体上升过程经历的时间等于物体下落过程经历的时间D .物体上升过程经历的时间小于物体下落过程经历的时间 答案 AC解析 物体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只受重力,则物体上升和下降阶段加速度相同,大小为g ,方向向下,A 正确,B 错误;上升和下落阶段位移大小相等,加速度大小相等,所以上升和下落过程所经历的时间相等,C 正确,D 错误.6. 一个从地面竖直上抛的物体,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的点a 的时间间隔是T a ,两次经过一个较高点b 的时间间隔是T b ,则a 、b 之间的距离为( ) A.18g (T 2a -T 2b ) B.14g (T 2a -T 2b ) C.12g (T 2a -T 2b ) D.12g (T a-T b ) 解析 根据时间的对称性,物体从a 点到最高点的时间为T a2,从b 点到最高点的时间为T b2,所以a 点到最高点的距离h a =12g (T a 2)2=gT 2a 8,b 点到最高点的距离h b =12g (T b 2)2=gT 2b8,故a 、b 之间的距离为h a -h b =18g (T 2a -T 2b ),故选A.。
【新步步高】2015-2016学年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
学案1牛顿第一定律标定位一.理想实验的魅力知识探究问题设计1.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经验:马拉车,车就前进,停止用力,车就停下来.是否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呢?马不拉车时,车为什么会停下来呢?答案不是.车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2.如果没有摩擦阻力,也不受其他任何力的作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会怎样?请阅读课本中的“理想实验的魅力”,思考伽利略是如何由理想实验得出结论的.答案如果没有摩擦阻力,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保持这个速度永远运动下去.理想实验再现:如图甲所示,让小球沿一个斜面由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 如果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斜角度,如图乙所示,小球在这个斜面上达到原来的高度就要通过更长的路程.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斜角度,如图丙所示,使它最终成为水平面,小球就再也达不到原来的高度,而将沿水平面以恒定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1.关于运动和力的两种对立的观点⑴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这种错误的观点统治了人们的思维近两千年.(2)伽利略的观点(伽利略第一次提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的意义⑴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即采用“可靠事实+抽象思维+科学推论”的方法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初步揭示了运动和力的正确关系.⑵第一次确立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二、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B 余非作用在它卜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⑴定性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①说明了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②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瑰淋脑.(2)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一种固有属性——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口曜隹定律.3.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即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有以下三种情况:⑴速度的方向不变,只有包改变.(物体做直线运动)⑵速度的大小不变,只有方向改变.(物体做曲线运动)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发生改变.(物体做曲线运动)三、惯性与质量坐在公共汽车里的人,当汽车突然启动时,有什么感觉?当运动的汽车突然停止时,又有什么感觉?解释上述现象. 答案当汽车突然启动时,人身体后倾.当汽车突然停止时, 人身体前倾.这是因为人具有惯性,原来人和车一起保持静止状态,当车突然启动时,人的身体下部随车运动了,但上部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会向后倾;原来人和车一起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人的身体下部随车停止了,但上部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向前倾.1.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我们把这个性质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又口暨隹定律.2.惯性与质量的关系⑴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切物体都具有惯性.(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3.惯性与力无关⑴惯性不是力,而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性质,因此物体“受到了惯性作用”、“产生了惯性”、“受到惯性力”等说法都是错误的.(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圆生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4.惯性的表现⑴不受力时,惯性表现为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有“惰性”的意思.(2)受力时,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蕊改变.人能推动冰面上的重箱子,用同样的力却推不动粗糙地面上不太重的箱子,是不是冰面上的重箱子惯性小于粗糙地面上不太重的箱子呢?为什么?答案不是.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重箱子的惯性大于轻箱子的惯性.判断物体惯性的大小应在相同情况下比较,比如用同样的力推都处于冰面上或都处于粗糙地面上质量不同的物体,比较哪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更容易改变.I典例精析一、对伽利略理想实睑的认识例1理想实验有时能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计了一个如图1所示的理想实验,他的设想步骤如下:图1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I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只要填写序号即可).在上述的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列有关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A.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B.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C.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论D.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解析本题是在可靠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将实验理想化,并符合物理规律,得到正确的结论.而②是可靠事实,因此放在第一步,③、①是在斜面上无摩擦的设想,最后推导出水平面上的理想实验④.因此正确顺序是②③①④.答案②③①④B二.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例2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A.物体的运动是依靠惯性来维持的B.力停止作用后,物体的运动就不能维持C.物体做变速运动时,一定有外力作用D.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解析物体具有保持原来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由于惯性的存在,物体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A对.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 错,C对.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力不能改变物体的惯性大小,骁昔答案AC针对训练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如果下落过程中某时刻重力突然消失,物体的运动情况将是()A.悬浮在空中不动B.速度逐渐减小C.保持一定速度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D.无法判断解析物体自由下落时,仅受重力作用,重力消失以后物体将不受力,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的描述,物体将以重力消失瞬间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项C正确.答案C三、惯性的理解例3关于物体的惯性,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速度大的物体不能很快地停下来,是因为物体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B.静止的火车启动时,速度变化慢,是因为静止的物体惯性大C乒乓球可以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惯性小D.在宇宙飞船中的物体不存在惯性解析惯性大小只与物体质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无关故A错误;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火车速度变化慢,表明它的惯性大,是因为它的质量大,与是否静止无关,故B错误;乒乓球能被快速抽杀,表明它的运动状态容易发生改变是因为它的惯性小,故C正确;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故D错误.答案C12 3 4 课堂要点小结1.(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认识)关于伽利略的理 想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接触面摩擦相当小,物体在水平面上就能匀速运动 下去B.这个实验实际上是永远无法做到的C.利用气垫导轨,就能使实验成功D.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是它建立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 解析 两种观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错误)伽利略的观点(正确)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意义 【惯性只要接触面摩擦存在,物体就受到摩擦力的作用物体在水平面上就不能匀速运动下去,故A错误.没有摩擦是不可能的,这个实验实际上是永远无法做到的,故B正确.若使用气垫导轨进行理想实验,可以提高实验精度,但是仍然存在摩擦力,故C错误;12 3 4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是它建立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故D正确.答案BD12 3 43 4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A.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B.物体做变速运动时一定受外力作用C.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维持木块运动的结果D.飞跑的运动员,由于遇到障碍而被绊倒,这是因为他受到外力作用迫使他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12 3 4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状态,即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不变,A正确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做变速运动说明运动状态在改变,B正确.12 3 4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摩擦阻力的作用而改变了运动状态.飞跑的运动员,遇到障碍而被绊倒,是因为他受到外力作用迫使他改变了原来的运动状态,C错误,D正确.答案ABD12 3 43.(力与运动的关系)某人用力推一下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小车,小车便开始运动,以后改用较小的力就可以维持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可见()A.力是维持物体速度不变的原因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12 3 4解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小车原来静止,在力的作用下小车开始运动,是力使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用较小的力就能使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是推力与摩擦力的合力为零的缘故.答案D4.(对惯性的理解)如图2所示,冰壶在冰面倒泮CHN即皿口加I上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很小,可以在较长时二;间内保持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变,我三〜佟们可以说冰壶有较强的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本领”.这里所指的“本领”是冰壶的惯性,则惯性的大小取决于()A.冰壶的速度B.冰壶的质量C.冰壶受到的推力D.冰壶受到的阻力解析一个物体惯性的大小,与其运动状态、受力情况是没有任何关系的,衡量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因素是质量,故B正确.答案B。
新步步高高考物理(全国用)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一
请根据实验,回答如下问题: (1)设小铁球到达光电门1时的速度为v0,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铁球 通过两光电门间平均速度v的表达式为_v_=__v_0_+__12__g_t _.(用v0、g和t表示)
答案 解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
时速度,可得v=v0+
(3)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__2_.0_0__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 效数字) 答案 解析
由纸带可知,计数点7往后做减速运动,根据逐差法得:
0.046+0.066-0.086 1-0.106 0
a=
4×0.01
m/s2≈-2.00 m/s2.
所以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2.00 m/s2.
s/m 0.500 0.600 0.700 0.800 0.900 0.950 t/ms 292.9 371.5 452.3 552.8 673.8 776.4 st/(m·s-1) 1.71 1.62 1.55 1.45 1.34 1.22
完成下列填空和作图:
(1)若滑块所受摩擦力为一定值,滑块加速度的大小a、滑块经过光电门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一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内容索引
过好双基关
命题点一
教材原型实验
命题点二
实验拓展创新
1
过好双基关
基本实验要求 1.实验器材 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 带、细绳、钩码、 刻度尺 、导线、电源、复写纸片. 2.实验原理
3.实验步骤 (1)按照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把打点计时 器固定在长木板 无滑轮 的一端,接好 电源; (2)把一细绳系在小车上,细绳绕过滑轮, 下端挂合适的钩码,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小车后面; (3)把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处,先 接通电源 ,后 放开小车 ; (4)小车运动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5)换纸带反复做三次,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进行测量分析.
【新步步高】2015-2016学年高一物理教科版必修1学案:第一章 11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Word版含解析[
学案11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目标定位] 1.进一步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2.会利用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3.会利用v-t图像处理实验数据,并据此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4.能根据实验数据求加速度.5.了解误差和有效数字.一、实验原理1.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能记录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2.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一般用一小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替.3.用描点法画出小车的v-t图像.小车的加速度等于图像的斜率.二、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纸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细绳、钩码、刻度尺、坐标纸.三、实验步骤1.如图1所示,把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图1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面挂上适当的钩码,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然后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固定在小车的后面.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串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两次.四、数据处理1.挑选纸带并测量在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点迹最清晰的.为了便于测量,舍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迹,找一个适当的点当作计时起点(0点),每5个点(相隔0.1 s)取一个计数点进行测量,如图2所示.(相邻两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图22.瞬时速度的计算和记录(1)计算方法:时间间隔很短时,可用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表示这段时间内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 n =x n +x n +12T .例如,图中计数点4的瞬时速度v 4=x 4+x 52T ,其中T =0.1 s.(2)3.作出小车运动的v -t 图像(1)定标度:坐标轴的标度选取要合理,应使图像大致布满坐标纸. (2)描点:在坐标纸上描出各个坐标点的位置. (3)连线:用一条平滑的曲线或直线“拟合”这些点. 4.求出小车的加速度 方法有以下两个: (1)v -t 图像法先求出各时刻的瞬时速度v 1、v 2、v 3、…、v n ,然后作v -t 图像,求出v -t 图线的斜率k ,则k =a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舍掉一些偶然误差较大的测量值,因此求得值的偶然误差较小. (2)逐差法如图3所示,纸带上有六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x 1、x 2、x 3、x 4、x 5、x 6.图3由Δx =aT 2可得:x 4-x 1=(x 4-x 3)+(x 3-x 2)+(x 2-x 1)=3aT 2 x 5-x 2=(x 5-x 4)+(x 4-x 3)+(x 3-x 2)=3aT 2 x 6-x 3=(x 6-x 5)+(x 5-x 4)+(x 4-x 3)=3aT 2 所以a =(x 6-x 3)+(x 5-x 2)+(x 4-x 1)9T 2=(x 6+x 5+x 4)-(x 3+x 2+x 1)9T 2由此可以看出,各段位移都用上了,有效地减小了偶然误差,所以利用纸带求加速度时,可采用逐差法. 五、注意事项1.打点前,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2.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等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 3.打点完毕,立即断开电源.4.选取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舍弃掉开头点迹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注意计数点与计时点的区别),弄清楚所选的时间间隔T 为多少.一般在纸带上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时间间隔为T=0.02×5 s=0.1 s.5.在坐标纸上画v-t图像时,注意坐标轴单位长度的选取,应使图像尽量布满坐标纸.6.利用描出的点作v-t图像时,不要将相邻的点依次相连成折线,而应使大多数点在直线(或曲线)上,不在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或曲线)两侧,个别离线较远的点舍去.六、误差和有效数字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误差按产生原因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1)系统误差①产生原因:由于仪器本身不精确或实验方法粗略或实验原理不完善产生的.②特点:当多次重复测量时,测量值总是同样的偏大或偏小.③减小方法:校准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完善实验原理.(2)偶然误差①产生原因:由于各种偶然因素对实验者、测量仪器、被测物理量的影响而产生的.②特点:测量值和真实值相比有时偏大,有时偏小,并且偏大和偏小的概率相同.③减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2.有效数字(1)可靠数字:通过直接读数获得的准确数字.(2)存疑数字:通过估读得到的数字.(3)有效数字:带有一位存疑数字的全部数字.(4)凡是用测量仪器直接测量的结果,读数一般要求在读出仪器最小刻度所在位的数值(可靠数字)后,再向下估读一位(存疑数字).(5)运算结果一般可用2~3位有效数字表示.例1在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图4甲是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电源频率为50 Hz)图4(1)根据运动学有关公式可求得v B =1.38 m /s ,v C =________ m/s ,v D =3.90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利用求得的数值在图乙所示坐标纸上作出小车的v -t 图线(从打A 点时开始计时).利用纸带上的数据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________ m/s 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交点的纵坐标是0.12 m/s ,此交点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打C 点时对应的速度为v C =x BD 2T =60.30-7.500.2 cm /s =264 cm/s =2.64 m/s.(2)用描点法作出小车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利用Δx =aT 2得a =[(105.60-27.60)-27.60]×10-24×0.12m /s 2=12.6 m/s 2 (3)小车经过A 点时的速度为0.12 m/s. 答案 (1)2.64 (2)12.6(3)小车经过A 点时的速度为0.12 m/s例2 如图5所示是某同学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从若干纸带中选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他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图上注明了他对各个计数点间距离的测量结果.图5(1)为了验证小车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动,请进行下列计算,并填入表内.(单位:cm ,电源频率为50 Hz)各位移差与平均值最多相差________cm ,即各位移差与平均值最多相差___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小车在________的位移之差,在________范围内相等,所以小车的运动是________.(2)根据a =x n +3-x n 3T 2,可以求出:a 1=x 4-x 13T 2=________m/s 2,a 2=x 5-x 23T 2=________m/s 2,a 3=x 6-x 33T 2=________m/s 2,所以a =a 1+a 2+a 33=________m/s 2. 解析 (1)x 2-x 1=1.60 cm ;x 3-x 2=1.55 cm ;x 4-x 3=1.62 cm ;x 5-x 4=1.53 cm ;x 6-x 5=1.61 cm ;Δx =1.58 cm.各位移差与平均值最多相差0.05 cm ,即各位移差与平均值最多相差3.2 %.由此可得出结论:小车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所以小车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2)采用逐差法,即a 1=x 4-x 13T 2=1.59 m/s 2,a 2=x 5-x 23T 2≈1.57 m/s 2 a 3=x 6-x 33T 2≈1.59 m/s 2,a =a 1+a 2+a 33≈1.58 m/s 2. 答案 (1)1.60 1.55 1.62 1.53 1.61 1.58 0.05 3.2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 误差允许 匀变速直线运动 (2)1.59 1.57 1.59 1.581.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 (1)下列哪些器材是多余的:________.①电磁打点计时器 ②天平 ③低压直流电源 ④细绳 ⑤纸带 ⑥小车 ⑦钩码 ⑧秒表 ⑨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2)达到实验目的还需要的器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②③⑧ (2)低压交流电源、刻度尺解析 实验中给电磁打点计时器供电的是低压交流电源,而非低压直流电源.实验中小车的运动时间可以从所打纸带上的点迹得出,而不使用秒表测量,另外此实验不需要测质量,故不需要天平.在此实验中还需用刻度尺测量计数点间的距离.2.某学生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他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 的交流电源上,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如图6所示.他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第一个计数点,在这个点下标明A ,第六个点下标明B ,第十一个点下标明C ,第十六个点下标明D ,第二十一个点下标明E .测量时发现B 点已模糊不清,于是他测得AC 长为14.56 cm ,CD 长为11.15 cm ,DE 长为13.73 cm ,则打C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_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 2,AB 的距离应为________c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图6答案 0.986 2.58 5.99解析 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运动规律有: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打C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等于AE 距离的平均速度,所以v C =AC +CD +DE 4T=(0.145 6+0.111 5+0.137 3) m 4×0.1 s=0.986 m/s ;在计算加速度时,为使得到的实验数据更准确,应该采用逐差法.a 1=CD -AB 2T 2,a 2=DE -BC 2T 2,求平均值得a =2.58 m/s 2,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相等的时间间隔位移增量相等,也就是有Δx =DE -CD =CD -BC =BC -AB ,所以代入数据得AB =5.99 cm.1.关于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打点计时器应固定在长木板上,且靠近滑轮一端 B .开始实验时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一端 C .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 D .牵引小车的钩码个数越多越好 答案 BC解析 打点计时器应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选项A 错误;小车开始时靠近打点计时器是为了使小车的运动距离较大,选项B 正确;若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只能在纸带的后面部分打点,选项C 正确;钩码个数太少,打点密集,钩码个数太多,打点太少,都会带来实验误差,选项D 错误.2.下列关于“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所选计数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用计数点进行测量计算既方便又可减小误差B .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应是相等的C .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应是相等的D .计数点是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实际点中选出来的,相邻计数点间点的个数相等 答案 C3.在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下述测量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距离的方法正确的是( )A .当某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较大时,可以用短尺把它分段来测量B .当某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较小时,可以用短尺一次把它测完C .测量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应该用带着毫米刻度的长尺的零刻度对准起点,读出各计数点对应的刻度值,然后逐一相减,得到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D .分别逐个测出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这样便于记录 答案 C解析 不论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大还是小,采用C 项所述方法都可减小误差,C 正确. 4.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得到如图1所示的纸带.图中的点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图1A .实验时应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B .(x 6-x 1)等于(x 2-x 1)的6倍C .由纸带可求出计数点B 对应的速率D .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 答案 C解析 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A 错误;根据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关系有x m -x n =(m -n )aT 2,可知(x 6-x 1)等于(x 2-x 1)的5倍,B 错误;根据B 点为AC 的中间时刻点有v B =x AC2T ,C 正确;由于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时间间隔为0.1 s ,D错误.5.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得到的纸带如图2所示,图中的点为计数点,在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单位:m/s 2)( )图2A .0.2B .2.0C .20.0D .200.0 答案 B解析 由题意知,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所以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5×0.02 s =0.1 s ,由题图可知,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之差Δx =2.00 cm =0.02 m ,由公式Δx =aT 2,有a =Δx T 2=0.020.12 m /s 2=2.0 m/s 2.6.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3所示,A 、B 、C 、D 、E 、F 为相邻的6个计数点,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 ,则粗测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m/s 2.图3答案 1.58解析 由位移差公式Δx =aT 2,得x 2-x 1=aT 2,x 3-x 2=aT 2,…,各式相加有x n -x 1=(n -1)aT 2.x EF -x AB =4aT 2,代入数据得a =x EF -x AB4T 2=(9.12-2.80)×10-24×0.01m /s 2=1.58 m/s 2. 7.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选定一条纸带如图4所示,已知交变电流的频率f =50 Hz.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其中0、1、2、3、4、5、6为相邻计数点.测得:x 1=1.85 cm ,x 2=3.04 cm ,x 3=4.25 cm ,x 4=5.48 cm ,x 5=6.68 cm ,x 6=7.90 cm.图4(1)在打点计时器打出计数点4时,小车的速度v 4=__________cm/s(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2)加速度a =________m/s 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 (1)60.8 (2)1.21解析 (1)v 4等于3、5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即v 4=x 4+x 52T=60.8 cm/s.(2)由逐差法得a =(x 6+x 5+x 4)-(x 3+x 2+x 1)9T 2≈1.21 m/s 2.8.一小球在桌面上从静止开始做加速直线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小球每次曝光的位置,并将小球的位置编号,如图5甲所示,1位置恰对应小球刚开始运动的瞬间,作为零时刻.摄影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相同,小球从1位置到6位置的运动过程中经过各位置的速度分别为v 1=0,v 2=0.06 m /s ,v 3=________ m/s ,v 4=0.18 m /s ,v 5=________ m/s.在图乙所示的坐标纸上作出小球的速度—时间图像(保留描点痕迹).图5答案 0.12 0.24 见解析图解析 如题图所示,x 1+x 2=0.06 m ,而v 2=0.062Tm /s =0.06 m/s ,故T =0.5 s ,则v 3=x 2+x 32T =0.122×0.5 m /s =0.12 m/s ,又x 4+x 5=0.24 m ,则v 5=x 4+x 52T =0.242×0.5 m /s =0.24m/s.其v -t 图像如图所示.9.在研究某小车运动状态的实验中,如图6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 、B 、C 、D 、E 为依次打下的相邻的计数点,且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0.1 s.图6(1)由纸带可以判定小车做________运动,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纸带可以计算C 点的瞬时速度,v C =________m/s. (3)根据纸带可以计算出该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________m/s 2.答案 (1)匀加速直线 小车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恒定 (2)0.44 (3)1.2 解析 由纸带分析可得小车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恒定,所以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v C =BC +CD 2T =0.44 m/s.a =CD -BCT 2=1.2 m/s 2.。
新步步高高考物理(全国用)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45分钟章末验收卷
B.vm可为许多值,与a1、a2的大小有关 C.a1、a2必须是一定的
√D.a1、a2必须满足 aa1+1aa2 2=2tv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某同学用频闪照相法研 究小球的自由落体运动, 选择一张清晰的频闪照片, 剪掉前面小球重叠部分进行研究.已知小球在释放位置时,球心与刻度尺 的零刻度线对齐. (1)根据图中的数据,请你读出小球运动到照片中第5个相点时,下落的 高度为_0_._2_1_1_9_(_0_.2_1_1__8_~__0_.2_1_2__0_均__对__)_ m; 答案 解析 根据刻度尺读数规则,下落高度h=21.19 cm=0.211 9 m.
√A.0~1 s时间内a车的平均速度大小比b车的小 √B.0~3 s时间内a车的路程比b车的小 √C.0~3 s时间内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均为1 m/s
D.t=2 s时a车的加速度大小比b车的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8.如图所示,某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最后 停在D点.已知AB=6 m,BC=4 m,从A点运动到B点,从B点运动到C点 两个过程速度变化量都为-2 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 解析 A.质点到达B点时速度大小为2.55 m/s
√B.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
C.质点从A点运动到C点的时间为4 s
√D.A、D两点间的距离为12.25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9.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 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位移—时间图象,即x-t图象如图所示, 甲图象过O点的切线与AB平行,过C点的切线与OA平行,则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答案 解析
最新《步步高》人教版物理高考大一轮【word教案+学案+作业】——必修1
考点内容要求 考纲解读 参考系、质点Ⅰ 1.直线运动的有关概念、规律是本章的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及 v —t 图象是本章的难点.2.注意本章内容与生活实例的结合,通过对这些实例的分析、物理情境的构建、物理过程的认识,建立起物理模型,再运用相应的规律处理实际问题.3.本章规律较多,同一试题往往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得到正确答案,多练习一题多解,对熟练运用公式有很大帮助.位移、速度和加速度Ⅱ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象 Ⅱ 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注:各考点要求中罗马数字Ⅰ、Ⅱ的含义如下: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它们.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第1课时 运动的描述导学目标 1.掌握参考系、质点、位移和路程的概念.2.掌握速度与加速度的概念,并理解二者的关系.一、质点[基础导引]下列情况中所描述的物体可以看做质点的是 ( )A .研究绕太阳公转时的地球B .研究自转时的地球C .研究出站时的火车D .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火车[知识梳理]1.用来代替物体的有________的点叫做质点,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对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就可以看做质点.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物体能否看成质点是由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同一物体在有些情况下可以看成质点,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又不能看成质点.思考:质点的体积一定很小吗?二、参考系与位移、路程[基础导引]1.指出以下所描述的运动的参考系各是什么?A.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________B.月亮在云中穿行______C.车外的树木向后倒退______D.“小小竹排江中游” ______2.如图1所示,质点由西向东运动,从A点出发到达C点再返回B点后图1静止.若AC=100 m,BC=30 m,以B点为原点,向东为正方向建立直线坐标,则:出发点的位置为________,B点位置是________,C点位置为______,A到B位置变化是______ m,方向______,C到B位置变化为________ m,方向________.[知识梳理]1.参考系和坐标系(1)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______的物体,叫做参考系.(2)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考系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可能会________.通常以________为参考系.(3)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________.思考:选取的参考系一定是静止的物体吗?2.位移和路程(1)位移描述物体________的变化,用从__________指向__________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2)路程是物体运动________的长度,是标量.思考:什么情况下物体运动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三、速度和加速度[基础导引]1.关于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瞬时速度可以看成时间趋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B.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和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平均值大小相等C.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平均速度的大小就是平均速率D.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平均速度是指物体通过的总路程与所用总时间的比值2.关于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越大,加速度也一定越大B .速度变化很快,加速度一定很大C .加速度的方向保持不变,速度的方向也一定保持不变D .加速度就是速度的增加量[知识梳理]1.速度物理学中用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______,即v =Δx Δt,是描述物体运动的________的物理量.(1)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________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v =________,其方向与________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物体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是矢量.瞬时速度的大小叫________,是标量.思考:现在汽车上都安装有行车电脑,可以即时显示行车速度、某段时间内平均速度等相关参量,你能仅凭两数字变化快慢来判断哪是瞬时速度,哪是平均速度吗?2.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值,即a =________.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____________的方向相同.3.根据a 与v 方向间的关系判断物体是在加速还是在减速(1)当a 与v 同向或夹角为锐角时,物体速度大小________.(2)当a 与v 垂直时,物体速度大小________.(3)当a 与v 反向或夹角为钝角时,物体速度大小________.思考:1.速度大的物体加速度一定大吗?加速度大的物体速度一定大吗?2.速度变化大,加速度一定大吗?加速度大,速度变化一定大吗?考点一 参考系的选取考点解读1.参考系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但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2.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同一参考系.3.选参考系的原则是观测运动方便和描述运动尽可能简单.典例剖析例1 甲、乙、丙三人各乘一个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 .甲、乙匀速下降,v 乙>v 甲,丙停在空中B .甲、乙匀速下降,v 乙>v 甲,丙匀速上升C .甲、乙匀速下降,v 乙>v 甲,丙匀速下降,且v 丙>v 乙图2D .甲、乙匀速下降,v 乙>v 甲,丙匀速下降,且v 丙<v 乙思维突破 本题涉及三个物体的运动,需要我们注意参考系的选取,并比较运动速度的大小.从题给条件出发,画出运动示意图,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方能得出正确结果.本题也可从选项出发,逐项进行分析,看看是否会出现题干中所述的情况.跟踪训练1 甲、乙、丙三个观察者同时观察一个物体的运动.甲说:“它在做匀速运动.”乙说:“它是静止的.”丙说:“它在做加速运动.”这三个人的说法 ( )A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对B .三人中总有一人或两人的说法是错误的C .如果选择同一参考系,那么三个人的说法都对D .如果各自选择自己的参考系,那么三个人的说法就可能都对考点二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关系 考点解读1.平均速度反映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它与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相对应.瞬时速度能精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它是在运动时间Δt →0时的平均速度,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相对应.2.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但平均速度的大小不能称为平均速率,因为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它与平均速度的大小没有对应关系. 典例剖析例2 2011年5月31日,国际田联挑战赛捷克俄斯特拉发站比赛结束,牙买加“飞人”博尔特以9.91 s 的成绩赢得100 m 大战.博尔特也曾以19.30 s 的成绩获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 m 比赛的金牌.关于他在这两次比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00 m 比赛的位移是100 m 比赛位移的两倍B .200 m 比赛的平均速度约为10.36 m/sC .100 m 比赛的平均速度约为10.09 m/sD .100 m 比赛的最大速度约为20.18 m/s思维突破 物理问题常常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本题中跑道200 m 不是直的,而是弯曲的.这是一个实际生活问题,所以学习物理不能脱离生活.跟踪训练2 如图2所示,一个人沿着一个圆形轨道运动,由A 点开始运动,经过半个圆周到达B 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从A 到B 的平均速度方向由A 指向BB .人从A 到B 的平均速度方向沿B 点的切线方向C .人在B 点瞬时速度方向由A 指向BD .人在B 点瞬时速度方向沿B 点的切线方向考点三 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考点解读物理量 速度v 速度的变化量Δv 加速度a物理意义表示运动的快慢和方向表示速度变化的大小和方向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即速度的变化率公式及单位v=ΔxΔtm/sΔv=(v-v0)m/sa=ΔvΔtm/s2关系三者无必然联系,v很大,Δv可以很小,甚至为0,a也可大可小,也可能为零.典例剖析例3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则在此过程中() 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思维突破错误地认为加速度减小的运动就是减速运动,因为该物体是加速还是减速要看加速度a的方向与速度v的方向是相同还是相反.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速度增大,即为加速运动;反之a与v的方向相反,即为减速运动.跟踪训练3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方向为负时,速度一定减小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1.不能准确理解将物体视为质点的条件例4做下列运动的物体,能当成质点处理的是() A.自转中的地球B.旋转中的风力发电机叶片C.研究被运动员踢出的旋转足球时D.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错解 C误区警示错误的认为旋转的足球落地点与踢出点距离很大,而未注意研究的是足球的旋转.正确解析在研究地球自转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不能忽略,选项A错;研究风力发电机叶片的旋转时,叶片的形状不能忽略,选项B错;研究足球的旋转时,足球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C错;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可作为质点处理,D对.答案 D正本清源物体的大小不能作为物体能否看做质点的依据.当物体的大小与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才能看做质点.跟踪训练4 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经过16天的冰雪大战,中国代表团以5金2银4铜的好成绩跻身金牌榜十强,再创历史新高.其中25日的短道速滑3 000米接力赛中王濛、周洋、张会和孙琳琳以4分06秒610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并夺冠.关于运动项目的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有 ( )A .花样滑冰赛中的申雪、赵宏博可以视为质点B .冬奥会冰壶比赛中的冰壶可视为质点C .女子3 000 m 短道速滑接力赛中中国队夺金的平均速率最大D .王濛在500 m 短道速滑过程中路程和位移在数值上是相等的2.混淆加速度、速度和速度的变化量例5 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 ( )A .物体运动时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B .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为零C .某时刻物体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可能很大D .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快变大错解 AD误区警示 因为a =Δv Δt,所以Δv 很大时,a 就很大,错选A ;加速度很大时,速度变化很快,错误地认为速度一定很快变大,错选D.正确解析 由a =Δv Δt可知,在Δv 越大,但不知道Δt 的大小时,无法确定加速度的大小,故A 错;高速匀速飞行的战斗机,速度很大,但速度变化量为零,加速度为零,所以B 对;炮筒中的炮弹,在火药刚刚燃烧的时刻,炮弹的速度为零,但加速度很大,所以C 错;加速度很大,说明速度变化很快,速度可能很快变大,也可能很快变小,故D 错. 答案 B正本清源 解答直线运动的问题时,一要充分理解概念的内涵与联系,例如在解答有关参考系的题目时应清楚参考系是可以任意选取的,但选取不同物体做参考系,物体的运动情况往往不同,因此所选参考系应尽可能使描述简单和观察方便,且在同一问题中只能选一个参考系;二要分清矢量与标量,正确理解矢量正、负号的含义(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三要正确理解速度与加速度,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三者大小没有必然联系,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变化量方向一致,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不论加速度大小怎么变化,速度均增大,相反时不论加速度大小怎么变化,速度均减小.跟踪训练5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下面关于速度和加速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与速度无必然联系B .速度减小时,加速度也一定减小C .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D .速度增大时,加速度也一定增A组参考系与质点1.如图3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向右飘,在河面上的两条船上的旗帜分别向右和向左飘,两条船的运动状态是()A.A船肯定是向左运动的B.A船肯定是静止的图3 C.B船肯定是向右运动的D.B船可能是静止的2.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高速列车使我们的出行更加舒适、便捷,下列情况中,可将列车视为质点的是() A.测量列车的长度B.计算列车在两城市间运行的平均速度C.分析列车形状对所受阻力的影响D.研究列车车轮的转动B组位移与路程3.运动会上,甲、乙两运动员分别参加了在主体育场举行的400 m和100 m田径决赛,且两人都是在最内侧跑道完成了比赛,试分析两运动员的路程和位移的关系.C组速度和加速度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B.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C.物体的速度很大,加速度不可能为零D.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5.有下列几种情景,请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对情景的分析和判断正确的选项是()①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②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③运动的磁悬浮列车在轨道上高速行驶④太空中的空间站在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因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零B.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C.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一定也很大D.尽管空间站做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也不为零图1图3 课时规范训练(限时:45分钟一、选择题1.在研究下述运动时,能把物体看做质点的是 ( )A .研究跳水运动员在空中的跳水动作时B .研究飞往火星的宇宙飞船最佳运行轨道时C .一枚硬币用力上抛并猜测它落地时正面是朝上还是朝下时D .研究汽车在上坡时有无翻倒的危险时2.如图1所示,交通管理部门在公路的某一路段设置了限速标志,这是告诫驾 驶员在这一路段驾驶车辆时 ( )A .必须以这一规定速度行驶B .平均速度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C .瞬时速度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D .汽车上的速度计指示值,有时还是可以超过这一规定值的3.第16届亚运会已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中国广州进行.其中,亚运火炬在广东省内21个地级以上城市传递,起点为中山市,终点为广州市,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A .计算火炬传递的速度时,可以把火炬当成质点B .研究火炬传递的运动时,只能选择中山市为参考系C .由起点中山市到终点广州市,火炬传递的位移等于传递线路的总长度D .火炬传递的平均速度等于传递线路的总长度与传递时间的比值4.如图3所示,飞行员跳伞后飞机上的其他飞行员(甲)和地面上的人(乙)观察跳伞飞行员的运动后,引发了对跳伞飞行员运动状况的争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人的说法中必有一个是错误的B .他们的争论是由于选择的参考系不同而引起的C .研究物体运动时不一定要选择参考系D .参考系的选择只能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5.某动车组列车从甲站出发,沿平直铁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紧接着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乙站恰好停止.在先、后两个运动过程中,动车组列车的 ( )A .位移一定相等B .加速度大小一定相等C.平均速度一定相等D.时间一定相等6.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经过5天的飞行和多次的近月制动,它于10月9日进入近月圆轨道,卫星绕月球飞行一圈时间为117分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时59分57秒”表示“时刻”,“117分钟”表示“时间”B.卫星绕月球飞行一圈,它的位移和路程都为零C.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在对卫星进行近月制动调整飞行角度时可以将卫星看成质点D.卫星绕月球飞行一圈过程中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不为零,它的平均速度也不为零7.有研究发现,轿车的加速度变化情况将影响乘客的舒适度:即加速度变化得越慢,乘坐轿车的人就会感到越舒适;加速度变化得越快,乘坐轿车的人就会感到越不舒适.若引入一个新物理量来表示加速度变化的快慢,则该物理量的单位应是() A.m/s B.m/s2C.m/s3D.m2/s8.甲、乙两位同学多次进行百米赛跑,每次甲都比乙提前10 m到达终点.假若现让甲远离起跑点10 m,乙仍在起跑点起跑,则结果将会是() A.甲先到达终点B.两人同时到达终点C.乙先到达终点D.不能确定9.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把物体运动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叫做物体运动的平均速率.小李坐汽车外出旅行时,汽车行驶在汉宜高速公路上,两次看到路牌和手表的示数如图4所示,则小李乘坐汽车行驶的平均速率为()图4A.16 km/h B.96 km/hC.240 km/h D.480 km/h10.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5+2t3(m),它的速度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为v=6t2(m/s).该质点在t=0到t=2 s间的平均速度和t =2 s到t=3 s间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 A.12 m/s,39 m/s B.8 m/s,38 m/sC.12 m/s,19.5 m/s D.8 m/s,12 m/s11.两位杂技演员,甲从高处自由落下的同时乙从蹦床上竖直跳起,结果两人同时落到蹦床上,若以演员自己为参考系,此过程中他们各自看到对方的运动情况是()A.甲看到乙先朝上、再朝下运动B.甲看到乙一直朝上运动C.乙看到甲先朝下、再朝上运动D.甲看到乙一直朝下运动二、非选择题12.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匀加速开出,然后保持匀速运动,最后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下(1)汽车做匀速运动时的速度大小是否为12 m/s?汽车做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和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是否相等?(2)汽车从开出到停止总共经历的时间是多少?(3)汽车通过的总路程是多少?13.国庆节放假,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当汽车行至某高速公路入口处时,小明注意到这段高速公路全长180 km,行驶速度要求为:最低限速60 km/h,最高限速120 km/h.此时正好是上午10∶00,小明很快算出并告诉爸爸要跑完这段路程,必须在哪一段时间内到达高速公路出口才不会违规.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小明告诉他爸爸的是哪一段时间.14.天文观测表明,从地球的角度来看,几乎所有的恒星(或星系)都在以各自的速度背离我们运动,离我们越远的星体,背离我们运动的速度(称为退行速度)越大;也就是说,宇宙在膨胀,不同星体的退行速度v和它们离我们的距离r成正比,即v=Hr,式中H为一常量,称为哈勃常数,已由天文观察测定.为解释上述现象,有人提出一种理论,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大爆炸的火球开始形成的,假设大爆炸后各星体以不同的退行速度向外匀速运动,并设想我们就位于其中心,则速度越大的星体现在离我们越远,这一结果与上述天文观测一致.由上述理论和天文观测结果,可估算宇宙年龄T.根据近期观测,哈勃常数H=3×10-2m/(s·光年),其中光年是光在一年中行进的距离,求宇宙年龄T 的计算式,并估算宇宙的年龄约为多少年?复习讲义基础再现 一、基础导引 AD知识梳理 1.质量 形状 大小 思考:不一定. 二、基础导引 1.A.地球 B .云 C .车 D .岸 2.-70 m 0 m +30 m +70 向东 -30 向西知识梳理 1.(1)不动 (2)不同 地球 (3)坐标系 思考:不一定. 2.(1)位置 初位置 末位置 (2)轨迹 思考:单向直线运动时. 三、基础导引 1.A 2.B知识梳理 1.快慢 快慢 (1)位移 xt位移 (2)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 速率思考:当速度变化时,瞬时速度变化较快,而平均速度变化慢些,因此数字变化快的是瞬时速度,数字变化慢的是平均速度.2.速度变化快慢 速度的变化量 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 ΔvΔt速度变化 3.(1)变大 (2)不变 (3)变小 思考1.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v =ΔxΔt ;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a =Δv Δt.加速度大说明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大,而不能说明运动快、速度大,例如刚启动的汽车加速度很大而速度却很小;而速度大,只说明物体运动得快,说明不了速度变化快慢.总之,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2.根据加速度定义式a =ΔvΔt 可知,Δv =a Δt ,速度变化大可能是加速度小而时间很长导致,所以速度变化大而加速度不一定大;同理加速度大,可能是由于Δv 小而时间短所导致,总之,加速度变化和速度变化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课堂探究 例1 ABD 跟踪训练1 D 例2 C 跟踪训练2 AD 例3 B 跟踪训练3 B 跟踪训练4 C 跟踪训练5 A分组训练1.C2.B3.路程s甲>s乙;位移x甲<x乙4.D5.BD课时规范训练1.B 2.C 3.A 4.B 5.C6.A7.C8.A9.B10.B11.B12.(1)是不相等(2)11 s(3)96 m13.11∶30~13∶0014.T=1H1×1010第2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导学目标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及速度—位移公式.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推论:平均速度公式、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式.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基础导引]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以72 km/h 的速度行驶,司机看见红色交通信号灯便踩下制动器,此后汽车开始减速,设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5 m/s 2. (1)开始制动后2 s 时,汽车的速度为多大? (2)前2 s 内汽车行驶了多少距离?(3)从开始制动到完全停止,汽车行驶了多少距离? [知识梳理] 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____________不变的运动.(2)分类:⎩⎪⎨⎪⎧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与v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与v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v =v 0+at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 =v 0t +12at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v 2-v 20=2ax .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公式中涉及的物理量是标量还是矢量?应用公式时如何规定物理量的正负号?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基础导引]1.初速度为v 0的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的速度为v .则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__________.2.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的两段时间均为T ,两段时间内的位移差值为Δx ,则加速度为:a =____________.3.物体在水平地面上,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 (1)前1 s 、前2 s 、前3 s 、…内的位移之比为______________ (2)第1 s 、第2 s 、第3 s 、…内的位移之比为______________ (3)前1 m 、前2 m 、前3 m 、…所用的时间之比为__________ (4)第1 m 、第2 m 、第3 m 、…所用的时间之比为__________ [知识梳理]1.平均速度公式:v =v t 2=v 0+v 2=x t .。
物理必修Ⅰ教科版1-8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课件(34张)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栏目导引
[目标定位] 1.会推导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知道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会用 公式 v2t -v20=2ax 进行分析和计算。2.掌握三个基本公式及其适用条件。3.会推导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重要比例关系并会用它们解决相关问题。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栏目导引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栏目导引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1.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 v2t -v20=_2_a__x__。 2.特殊情况 (1)当 v0=0 时,v2t =2ax 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当 v=0 时,-v20=2ax 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静止,如刹车问题。
(3)当物体做加速运动时,a 为正;当物体做减速运动时,a 为负。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栏目导引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公式 1.速度公式:vt=_v__0+__a_t__。 2.位移公式:x=__v_0_t+ __12_a_t_2__。 3.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v2t -v20=__2_a_x_。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火车做匀减速运动的最小加速度; (2)火车全部通过隧道的最短时间。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栏目导引
解析: (1)72 km/h=20 m/s 36 km/h=10 m/s 当火车头到达隧道口时速度为 36 km/h 时,加速度最小,设为 a 由 v2-v20=2(-a)x 得 a=v02- 2xv2=2022×-51002 m/s2=3 m/s2。
栏目导引
判一判: (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是均匀增加的。( ) (3)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而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 (4)匀变速直线运动包括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 ) (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关系式:v2t -v20=2ax。( ) 答案: (1)× (2)× (3)√ (4)√ (5)√
【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物理 第一章 第6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课时作业 教科版必修1
第6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1.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位移的表达式为x =________,在v -t 图像中,图线和时间坐标轴包围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________的大小.2.当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其位移的表达式为x =________________,公式中若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当物体做加速运动时,a 取正值,当物体做减速运动时,a 取负值.3.若物体的初速度为零,匀加速运动的位移公式可以简化为x =________________.在v -t 图像中,图像与时间轴所围成的________表示物体的位移.4.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与时间成正比 B .物体的位移一定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C .物体的速度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变化与这段时间成正比D .若为匀加速运动,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增加;若为匀减速运动,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减小5.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第2 s 内通过的位移为0.9 m ,则( ) A .第1 s 末的速度为0.8 m/s B .第1 s 内通过的位移是0.45 mC .加速度为0.6 m/s 2D .前3 s 内的位移是1.2 m【概念规律练】知识点一 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的应用1.在公式v t =v 0+at 和x =v 0t +12at 2中涉及的五个物理量,除t 是标量外,其他四个量v t 、v 0、a 、x 都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四个矢量的方向都在一条直线中,当取其中一个量的方向为正方向时,其他三个量的方向与此相同的取正值,与此相反的取负值,若取速度v 0方向为正方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匀加速直线运动中a 取负值B .匀加速直线运动中a 取正值C .匀减速直线运动中a 取正值D .无论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a 都取正值2.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x =4t +2t 2,x 与t 的单位分别是m 和s ,则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分别是( )A .4 m/s 和2 m/s 2B .0和4 m/s 2C .4 m/s 和4 m/s 2D .4 m/s 和03.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汽车,第1 s 内通过的位移为0.4 m ,问: (1)汽车在第1 s 末的速度为多大?(2)汽车在第2 s内通过的位移为多大?知识点二应用位移—时间关系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4. 如图1所示为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x-t图像,以甲的出发点为原点,出发时间即为计时的起点,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图1A.甲、乙同时出发B.甲开始运动时,乙在甲的前面x0处C.甲、乙运动方向不同D.甲在途中停止了一段时间,而乙没有停止,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5. 如图2所示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x-t图像,对相应的线段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A.AB段表示静止B.BC段发生的位移大于CD段发生的位移C.CD段运动方向和BC段运动方向相反D.CD段运动速度大小大于BC段运动速度大小【方法技巧练】一、利用平均速度公式分析物体的运动6.我国自行研制的“枭龙”战机已在四川某地试飞成功.假设该战机起飞前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起飞速度v所需时间为t,则起飞前的运动距离为( )A.vt B.vt 2C.2vt D.不能确定二、多过程问题的分析方法7.一质点从A点由静止开始,先以加速度a1=2 m/s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紧接着以大小为a2=3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B点时恰好静止.若质点运动的总时间为t=10 s.求A、B间的距离.8.某一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v-t图像如图3所示,根据图像求:图3(1)物体距出发点最远的距离;(2)前4 s物体的位移大小;(3)前4 s内通过的路程.1.一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内通过位移x,则它从出发开始通过x/4所用的时间为( )A.t4B.t2C.t16D.22t2.某物体运动的速度图像如图4所示.根据图像可知 ( )图4A.0~2 s内的加速度为1 m/s2B.0~5 s内的位移为10 mC.第1 s末与第3 s末的速度方向相同D.第1 s末与第5 s末加速度方向相同3.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初速度v0=2.0 m/s,它在第3 s内通过的位移是4.5 m,则它的加速度为( )A.0.5 m/s2B.1.0 m/s2C.1.5 m/s2D.2.0 m/s24.若一质点从t=0开始由原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5所示,则该质点( )图5A.t=1 s时离原点最远B.t=2 s时离原点最远C.t=3 s时回到原点D.t=4 s时回到原点5.图6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得到的正确结果是( )图6A.t=1 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B.t=5 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0.75 m/s2C.第3 s内物体的位移为1.5 mD.物体在加速过程的位移比减速过程的位移大6.一辆汽车以20 m/s的速度沿平直路面行驶,当汽车以5 m/s2的加速度刹车时,则刹车2 s内与刹车6 s内的位移之比为( )A.1∶1 B.3∶4C.3∶1 D.4∶37. 如图7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则( )图7A.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若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则一定会相遇C.t1时刻甲、乙相遇D.t2时刻甲、乙相遇8.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8所示,则( )图8A.乙开始运动时,两物体相距20 mB.在0~10 s这段时间内,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大C.在10 s~25 s这段时间内,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小D.两物体在10 s时相距最远,在25 s时相遇9.某物体以v0=1.2 m/s的初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5 s内物体的位移为2.1 m.求物体的加速度和8 s内的位移.10.汽车以10 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刹车后经2 s速度变为6 m/s,求:(1)刹车后2 s内前进的距离及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2)刹车后前进9 m所用的时间;(3)刹车后8 s 内前进的距离.11.汽车以15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在0.8 s 后才能作出反应,实施制动,这个时间称为反应时间.若汽车刹车时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5 m/s 2,从汽车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到刹车后汽车完全停下来,汽车所通过的距离叫刹车距离.求:(1)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2)刹车后汽车行驶的距离.第6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答案课前预习练 1.vt 位移2.v 0t +12at 23.12at 2面积 4.C 5.C 课堂探究练1.B [据v t =v 0+at 可知,当v 0与a 同向时,v t 增大;当v 0与a 反向时,v t 减小.x =v 0t +12at 2也是如此,故当v 0取正值时,匀加速直线运动中,a 取正;匀减速直线运动中,a 取负,故选项B 正确.]2.C3.(1)0.8 m/s (2)1.2 m解析 (1)由x =12at 2得a =2x t 2=2×0.412m/s 2=0.8 m/s 2, 所以汽车在第1 s 末的速度为v 1=at =0.8×1 m/s=0.8 m/s.(2)汽车在前2 s 内通过的位移为x ′=12at ′2=12×0.8×22m =1.6 m ,所以第2 s 内汽车的位移为:x 2=x ′-x =1.6 m -0.4 m =1.2 m.点评 (1)解此类问题时,可以画草图帮助分析.(2)对于运动学问题,往往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例如本题,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其他的方法.(3)运动学问题中利用位移公式解题时,往往容易忽视公式中物理量的方向,公式x =v 0t +12at 2中,v 0、a 、x 都是矢量.(4)求第n 秒内的位移要用公式Δx n =x n -x n -1,而同学们往往求成前n 秒的位移. 4.C [在x -t 图像中,图像开始时的横坐标表示初始时刻,纵坐标表示初始位置,甲、乙从计时开始同时出发,A 对;甲出发时在原点,乙出发时在距原点的正方向x 0处,B 对;斜率表示速度,乙沿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在0~t 1和t 2~t 3沿正方向分别做匀速直线运动,但t 1~t 2斜率为零,即在途中停止了一会儿,D 对,只有C 不正确.]5.ACD [分析题图可知:AB 段表示汽车静止;BC 段表示汽车向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生的位移为8 m ,v BC =Δx 1Δt 1=12-43-1 m/s =4 m/s ;CD 段表示汽车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生的位移为-12 m ,v CD =Δx 2Δt 2=0-125-3m/s =-6 m/s ,负号表示运动方向与正方向相反.]点评 在x -t 图像中,图线反映了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在t 轴上方的位移为正,表示位移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t 轴下方位移为负,表示位移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斜率表示速度,斜率为正表示物体沿正方向运动;斜率为负表示物体沿负方向运动.6.B [因为战机在起飞前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x =v t =0+v 2t =v2t .B 选项正确.]7.60 m解析 设加速阶段时间为t 1,减速阶段时间为t 2,取a 1的方向为正方向: 加速阶段的末速度v t 为:v t =a 1t 1,①由题知减速阶段初速度也为v t ,则有:0=v t -a 2t 2,② 又:t 1+t 2=10 s ,③由①②③并代入数据可得:t 1=6 s ,t 2=4 s ,v t =12 m/s ,运动的总位移x 为:x =v t2t 1+v t2t 2=60 m. 方法总结 (1)分析物体的运动问题,要养成画物体运动草图的习惯,并在图中标注有关物理量,这样将加深对物体运动过程的理解,有助于发现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迅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2)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就要分段分析,弄清物体在每段上的运动情况及遵循的规律,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各段交接点处的速度往往是解题的关键,该点速度是前段的末速度,同时又是后段的初速度,是联系前、后两段的桥梁,并要注意前、后段的位移x 、加速度a 、时间t 之间的联系.8.(1)6 m (2)5 m (3)7 m 课后巩固练 1.B2.AC [由图像可知0~2 s 内的加速度a =2-02m/s 2=1 m/s 2,A 对;0~5 s 内的位移x = 2+5 ×22m =7 m ,B 错;第1 s 末与第3 s 末的速度都为正,C 对;第1 s 末加速度为正,第5 s 末加速度为负,D 错.]3.B4.BD [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图形面积表示了质点的位移,要想离原点最远,则所围成图形面积应最大.t =1 s 时,所围成图形为△OAB ,t =2 s 时,为△OAC .很显然S △OAC >S △OAB ,所以t =2 s 时位移大,离原点最远;当t =3 s 时,所围图形为△OAC 和△CDE ,由于△CDE 在t 轴以下位移为负,则S 合应为S △OAC -S △CDE ≠0,t =4 s 时,S 合=S △OAC -S △CDF =0,即位移为零,质点回到原点,故选B 、D.]5.B6.B [汽车刹车后最终静止,应先求汽车运动的最大时间,由v t =v 0+at 得,t =v t -v 0a=0-20-5 s =4 s ,即刹车后,汽车运动4 s,6 s 内的位移即4 s 内的位移,因为x 2=v 0t 1+12at 21,得x 2=20×2 m+12×(-5)×22m =30 m ,x 4=20×4 m+12×(-5)×16 m=40 m =x 6,所以x 2∶x 6=3∶4.]7.ABC [从图像可以看出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而运动方向相反,若两者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两者一定会相遇,在t 1时刻,甲、乙离开参考点的位移(矢量)相同,即两者在同一位置上,所以两者相遇,应选A 、B 、C.]8.BCD9.0.2 m/s 216 m解析 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 ,在第4 s 末物体速度v 4为: 由v t =v 0+at 得:v 4=1.2+4a ,①由x =v 0t +12at 2得:2.1=v 4×1+12a ×12.②①②联立解得:a =0.2 m/s 2,设物体在8 s 内的位移为x 8,由x =v 0t +12at 2得:x 8=1.2×8m +12×0.2×82m =16 m. 10.(1)16 m -2 m/s 2(2)1 s (3)25 m解析 (1)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v t =v 0+at 得a =v t -v 0t =6-102m/s 2=-2 m/s 2,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再由x =v 0t +12at 2可求得x =16 m ,也可以用平均速度求解,x =v 0+v t2·t =16 m.(2)由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可得9=10t +12×(-2)t 2,解得t 1=1 s(t 2=9 s .不符合实际,舍去),即前进9 m 所用时间为1 s.(3)设汽车刹车所用最长时间为t ′,则汽车经过时间t ′速度变为零.由速度公式v t=v 0+at 可得t ′=5 s ,即刹车5 s 汽车就已停止运动,在8 s 内位移即为5 s 内位移x=v 0t ′+12at ′2=(10×5) m+[12×(-2)×52] m =25 m.11.(1)12 m (2)22.5 m解析 (1)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为x 1=v 0t 1=15×0.8 m=12 m. (2)由开始制动到速度为零的时间t 2=v t -v 0a =0-15-5s =3 s.汽车制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位移x 2=v 0t 2-12at 22=(15×3-12×5×32) m=22.5 m.。
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一课件:第1章 运动的描述 6
(2)逐差相等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相等.做匀变 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如果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 T 内的位移分别为 xⅠ、 x Ⅱ、 xⅢ、 …、 xN,则 Δx=xⅡ-xⅠ=xⅢ-xⅡ=…=aT 2. 1 2 4 2 9 2 推导:x1=v0T+2aT ,x2=v0· 2T+2a· T ,x3=v0· 3T+2aT …, 1 2 所以 xⅠ=x1=v0T+2aT ;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3 2 xⅡ=x2-x1=v0T+2aT ; 5 2 xⅢ=x3-x2=v0T+2aT …, 故 xⅡ-xⅠ=aT 2,xⅢ-xⅡ=aT 2…, 所以,Δx=xⅡ-xⅠ=xⅢ-xⅡ=…=aT 2.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1.(多选)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 3 s 内通过的位移是 3 m, 则( ) 【导学号:70290046】 A.前 3 s 的位移是 6 m B.3 s 末的速度是 3.6 m/s C.3 s 内的平均速度是 2 m/s D.第 5 s 内的平均速度是 5.4 m/s
【提示】
不一定,当物体匀减速运动到速度为零再反向以等大的加速度
匀加速运动时,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核心点击] 1 2 1.对公式 x=v0t+2at 的理解 1 2 (1)适用条件:位移公式 x=v0t+2at 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公式的矢量性:因为 v0、a、x 均为矢量,使用公式时应先规定正方向, 一般以 v0 的方向为正方向. 若 a 与 v0 同向,则 a 取正值; 若 a 与 v0 反向,则 a 取负值; 若位移计算结果为正值,说明这段时间内位移的方向为正; 若位移计算结果为负值,说明这段时间内位移的方向为负.
版步步高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一课件: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
些表示时刻,哪些表示时间.
图5
答案
“第3 s初”,“第3 s末”表示时刻
“第3 s内”,“前3 s内”表示时间
答案
[知识深化] 时刻与时间间隔的比较
时间间隔
时刻
物理意义
两时刻间的间隔
某一瞬时
时间轴上的 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表示一段时 时间轴上的点表示一个
区 表示方法 间
时刻
别
“3 s内”、“前3 s内”、“后 “3 s末”、“第3 s末”、
例1 观察图2所示四幅图,对图中各运动物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图2 A.图①中研究投出的篮球运动路径时不能将篮球看成质点
√B.图②中观众欣赏体操表演时不能将运动员看成质点
C.图③中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不能将地球看成质点
D.图④中研究子弹头射穿苹果的时间时可将子弹看成质点
解析 答案
易错提示
并不是大的物体一定不可以看成质点,而小的物体一定可以看成质点. 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而定.
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上午2时2
6分6秒上午2时26分02:26:0621.11.22
三、空间 时间 时刻 1.时刻:指 某一瞬间 .在时间轴上,时刻用 点 表示. 2.时间:指某两个时刻之间的 间隔 .在时间轴上,时间用 一段距离 表示, 即Δt=t2-t1.
12345
图8
解析 答案
4.(时刻和时间)(多选)下列计时数据指时间的是 A.《新闻联播》每晚19点播出 B.太原开往北京的K962次列车于17时26分从太原东站发车
√C.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女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中国选手唐奕以54秒66
【新步步高】2015-2016学年高一物理教科版必修1学案:第一章 7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Word版含解
学案7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目标定位] 1.了解位移公式的推导过程,知道v -t 图像中图线与横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2.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意义,并能运用其解决有关问题.3.掌握匀速直线运动x -t 图像的特点,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x -t 图像的特点.一、用v -t 图像表示位移 [问题设计]1.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 0=2 m /s ,经过10 s 的时间,末速度v t =6 m/s ,其v -t 图像如图1所示.在v -t 图像中如何来表示这10 s 内的位移呢?并求出位移.图1答案 物体位移的大小可以用v -t 图像与t 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10 s 内的位移为x =2+62×10 m =40 m.2.阅读课本,请用“无限分割”、“逐渐逼近”的思想说明v -t 图像与t 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答案 (1)把物体的运动分成几个小段,如图甲,每段位移≈每段起始时刻速度×每段的时间=对应矩形面积.所以,整个过程的位移≈各个小矩形面积之和.(2)把运动过程分为更多的小段,如图乙,各小矩形的面积之和可以更精确地表示物体在整个过程的位移.(3)把整个过程分得非常非常细,如图丙,小矩形合在一起成了一个梯形,梯形的面积就代表物体在相应时间内的位移.[要点提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与横轴t 所围面积的数值等于物体在该段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 1.当“面积”在t 轴上方时,位移取正值,这表示物体的位移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 2.当“面积”在t 轴下方时,位移取负值,这表示物体的位移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说明 任何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与t 轴所围面积的数值都等于该段时间内位移的大小. [延伸思考]如果物体运动的v -t 图像是曲线,如图2所示,则物体在10 s 内的位移________(填“>”、“=”或“<”)40 m.图2答案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 [问题设计]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3所示.已知物体的初速度为v 0,加速度为a ,运动时间为t .图3请根据v -t 图像和速度公式求出物体在t 时间内的位移(即推导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 答案 v -t 图线与t 轴所围梯形的面积表示位移 S =12(OC +AB )·OA 把面积及各条线段换成所代表的物理量,上式变成 x =12(v 0+v t )t ① 又因为v t =v 0+at②由①②式可得x =v 0t +12at 2这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 [要点提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 =v 0t +12at 21.两种特殊形式(1)当v 0=0时,x =12at 2(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当a =0时,x =v 0t (匀速直线运动) 2.公式的矢量性公式中x 、v 0、a 都是矢量,应用时必须选取统一的正方向.若选v 0方向为正方向,则: (1)物体加速,a 取正值;物体减速,a 取负值.(2)若位移为正值,位移的方向与正方向相同;若位移为负值,位移的方向与正方向相反. [延伸思考]公式x =v 0t +12at 2适用于任何形式的运动吗?答案 此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三、位移—时间图像 [问题设计]1.一列火车沿直线轨道运动,图4描述了火车相对于出发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图4(1)火车距离出发点最远为多少米? (2)试分析火车各阶段的运动状态. 答案 (1)90 m.(2)火车在前2.5 min 内以0.6 m/s(v =90 m(2.5×60) s =0.6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2.5 min到3 min 内火车停在距出发点90 m 的位置.2.你能画出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x =12at 2的x -t 图像的草图吗?由x -t 图像能看出速度变化的情况吗?答案 x =12at 2的x -t 图像为二次函数曲线的一部分,如图所示.x -t 图像的切线的斜率反映物体速度的大小,由图可知物体的速度在逐渐增大.[要点提炼]1.由x -t 图像可以知道 (1)物体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2)任何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方向),或发生一段位移所需要的时间.(3)物体某一时刻的速度:x -t 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 2.两种常见运动的x -t 图像(1)匀速直线运动的x -t 图像为倾斜直线,斜率大小是恒定的,表示速度不变.(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 -t 图像为抛物线(或抛物线的一部分),斜率的大小是变化的,由斜率的变化情况可以得知速度的变化情况.3.注意:无论是v -t 图像,还是x -t 图像,都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图像不能描述曲线运动.一、利用v -t 图像求物体的位移例1 图5是直升机由地面起飞的速度图像,试计算直升机竖直向上起飞能到达的最大高度及25 s 时直升机所在位置的高度.图5解析 首先分析直升机的运动过程:0~5 s 直升机做匀加速运动;5~15 s 直升机做匀速运动;15~20 s 直升机做匀减速运动;20~25 s 直升机做反向的匀加速运动.分析可知直升机所能到达的最大高度为题图中t 轴上方梯形的面积,即h 1=S 1=600 m .25 s 时直升机所在高度为S 1与图线CE 和t 轴所围成的面积S △CED 的差,即h 2=S 2=S 1-S △CED =(600-100) m =500 m. 答案 600 m 500 m二、x =v 0t +12at 2的基本应用例2 一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2 m/s 2,求: (1)第5 s 末物体的速度多大? (2)前4 s 的位移多大? (3)第4 s 内的位移多大?解析 (1)第5 s 末物体的速度由v t =v 0+at 1 得v 1=0+2×5 m /s =10 m/s (2)前4 s 的位移由x 1=v 0t +12at 2得x 1=0+12×2×42 m =16 m(3)物体第3 s 末的速度v 2=v 0+at 2=0+2×3 m /s =6 m/s则第4 s 内的位移x 2=v 2t 3+12at 23=6×1 m +12×2×12m =7 m答案(1)10 m/s(2)16 m(3)7 m针对训练如图6所示,一辆正以8 m/s速度沿直线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以1 m/s2的加速度加速行驶,则汽车行驶了18 m时的速度为()图6A.8 m/s B.12 m/sC.10 m/s D.14 m/s答案 C解析由v t=v0+at、x=v0t+12at2和v=8 m/s、a=1 m/s2、x=18 m可求出:v t=10 m/s,故C正确.三、对x-t图像的认识例3如图7所示为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A、B两质点的x-t图像,由图可知()图7A.t=0时,A在B的前面B.B在t2时刻追上A,并在此后运动到A的前面C.B开始运动的速度比A小,t2时刻后才大于A的速度D.A运动的速度始终比B大解析t=0时,A在原点正方向x1位置处,B在原点处,A在B的前面,A对.t2时刻两图线相交,表示该时刻B追上A,并在此后运动到A的前面,B对.B开始运动的速度比A小,t1时刻后A静止,B仍然运动,C、D错.答案AB1.(由v -t 图像求位移)某物体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8所示,根据图像可知,该物体( )图8A .在0到2 s 末的时间内,加速度为1 m/s 2B .在0到5 s 末的时间内,位移为10 mC .在0到6 s 末的时间内,位移为7.5 mD .在0到6 s 末的时间内,位移为6.5 m 答案 AD解析 在0到2 s 末的时间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Δv Δt =22m /s 2=1 m/s 2,故A正确.0到5 s 内物体的位移等于梯形面积x 1=(12×2×2+2×2+12×1×2) m =7 m ,故B 错误.在 5 s 到6 s 内物体的位移等于t 轴下面三角形的面积x 2=-(12×1×1) m =-0.5 m ,故0到6 s 内物体的位移x =x 1+x 2=6.5 m ,C 错误,D 正确.2.(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应用)一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 内通过的位移为x ,则它从出发开始经过4x 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为( ) A .4t B .2t C .16t D.2t 答案 B解析 由位移公式得x =12at 2,4x =12at ′2,所以t 2t ′2=14,故t ′=2t ,B 正确.3.(对x -t 图像的认识)甲、乙两位同学在放学时,从学校所在地骑自行车沿平直的公路回家,先到乙同学家,休息一会,甲同学继续骑车前行,在70 min 时到家,甲同学的x -t 图像如图9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9A .在前20 min 内甲同学做匀加速运动B .甲同学在乙同学家停留了30 minC .甲、乙两同学家相距3.6 kmD .甲从离开学校至到家的这段时间内,平均速度为2 m/s 答案 BCD解析 前20 min ,甲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A 错.20~50 min 甲同学一直在乙同学家,B 对.甲、乙两同学家的距离为8.4 km -4.8 km =3.6 km ,C 对.甲同学从学校到家的位移x =8.4 km ,所用时间t =70 min =4 200 s ,平均速度v =x t =8.4×1034 200m /s =2 m/s ,D 对.4.(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应用)如图10所示,一个滑雪者从85米长的山坡上沿直线匀变速滑下,初速度是1.8 m /s ,末速度是5.0 m/s ,他通过这段山坡需要多长时间?图10答案 25 s解析 滑雪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由v t =v 0+at 可得at =v t -v 0,代入x =v 0t +12at 2中,得x =v 0t +12(v t -v 0)t =12(v t +v 0)t则t =2xv 0+v t =2×851.8+5s =25 s.题组一 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应用1.飞机的起飞过程是从静止出发,在直跑道上加速前进,当达到一定速度时离地升空.已知飞机加速前进的距离为1 600 m ,所用时间为40 s ,若这段运动为匀加速运动,用a 表示加速度,v 表示离地时的速度,则( ) A .a =2 m /s 2,v =80 m/s B .a =2 m /s 2,v =40 m/s C .a =1 m /s 2,v =40 m/s D .a =1 m /s 2,v =80 m/s 答案 A解析 由题意可知x =1 600 m ,t =40 s ,灵活选用公式x =12at 2,可求得a =2x t 2=2×1 600402m /s 2=2 m/s 2,则v =at =80 m/s.故选A.2.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是x =4t +4t 2,x 与t 的单位分别为m 和s ,设质点的初速度为v 0,加速度为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v 0=4 m /s ,a =4 m/s 2 B .v 0=4 m /s ,a =8 m/s 2 C .2 s 内的位移为24 mD .2 s 末的速度为24 m/s 答案 BC解析 将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与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相对照即可判定v 0=4 m /s ,a =8m/s 2,A 错误,B 正确.把t =2 s 代入公式可得x =24 m ,C 正确.由于v t =v 0+at ,即v t =4+8t ,把t =2 s 代入可得v t =20 m/s ,D 错误.3.一个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 s 末的速度达到4 m/s ,物体在第2 s 内的位移是( ) A .6 m B .8 m C .4 m D .1.6 m答案 A解析 根据速度时间公式v 1=at 1,得a =v 1t 1=41 m /s 2=4 m/s 2.第1 s 末的速度等于第2 s 初的速度,所以物体在第2 s 内的位移x 2=v 1t 2+12at 22=4×1 m +12×4×12m =6 m .故选A. 题组二 利用v -t 图像求位移4.一质点沿x 轴做直线运动,其v -t 图像如图1所示.质点在t =0时位于x =0处,开始沿x 轴正方向运动.当t =8 s 时,质点在x 轴上的位置为( )图1A .x =3 mB .x =8 mC .x =9 mD .x =0答案 A解析 在v -t 图像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了质点的位移,由题图可知,在0~4 s 内图线位于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质点沿x 轴正方向运动,其位移为正,x 1=(2+4)×22 m =6 m ,在4~8 s 内图线位于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质点沿x 轴负方向运动,其位移为负,x 2=-(2+4)×12m =-3 m,8 s 内质点的位移为:6 m +(-3 m)=3 m ,故A 正确. 5.某军事试验场正在平地上试射地对空导弹,若某次竖直向上发射导弹时发生故障,造成导弹的v -t 图像如图2所示,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2A .0~1 s 内导弹匀速上升B .1~2 s 内导弹静止不动C .3 s 末导弹恰好回到出发点D .5 s 末导弹恰好回到出发点 答案 D解析 v -t 图像的斜率代表加速度,0~1 s 斜率不等于0,且斜率恒定,即导弹在做匀变速运动,A 错.1~2 s 内斜率为0,但速度不等于0,为匀速直线运动,B 错.v -t 图像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代表位移,时间轴以上代表位移为正,时间轴以下代表位移为负,所以3 s 末导弹位移最大,即到达最高点,5 s 末总位移为0,导弹回到出发点,C 错,D 对. 6.竖直升空的火箭,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3所示,由图可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3A .火箭在40 s 时速度方向发生变化B .火箭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8 000 mC .火箭经过120 s 落回地面D .火箭经过40 s 到达最高点 答案 B解析 由速度—时间图像知,火箭前40 s 向上匀加速运动,40~120 s 向上做匀减速运动,所以A 、C 、D 错.上升的最大高度x =12×800×120 m =48 000 m ,B 对.7.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4所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则该质点在前8 s 内平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图4A .0.25 m /s ;向右B .0.25 m/s ;向左C .1 m /s ;向右D .1 m/s ;向左答案 B解析 由题图得前8 s 内的位移x =[12×3×2+12×5×(-2)] m =-2 m ,则平均速度v =xt =-28m /s =-0.25 m/s ,负号表示方向向左.B 正确. 题组三 利用x -t 图像求位移8.质点沿直线运动,其位移—时间图像如图5所示,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5A.2 s末质点的位移为零,前2 s内位移为“-”,后2 s内位移为“+”,所以2 s末质点改变了运动方向B.2 s末质点的位移为零,该时刻质点的速度为零C.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0.1 m/s,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D.质点在4 s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为0.4 m,位移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答案 D解析由题图可知:质点从距原点负方向0.2 m处沿规定的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经4 s 运动到正方向0.2 m处,在x-t图像中,“+”号表示质点在坐标原点正方向一侧,“-”号表示质点位于原点负方向一侧,与质点实际运动方向无关,位移由“-”变为“+”并不表示质点运动方向改变.由图像的斜率可得质点运动速度大小为0.1 m/s,综上所述,选项A、B、C错误,D正确.9.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x-t图像如图6所示,以甲的出发点为原点,出发时刻为计时起点.则从图像可以看出()图6A.t2到t3这段时间内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B.乙比甲先出发C.甲开始运动时,乙在甲前面x0处D.甲在中途停了一会儿,最终也没追上乙答案AC解析在t2~t3这段时间内,甲的图线斜率大于乙的图线斜率,所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A项正确.由题图知甲和乙同时出发,且乙在甲前面x0处,故B项错,C项正确.在t3时刻,甲追上了乙,D项错.10.如图7所示为甲、乙两物体运动的x-t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7A .甲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 .两物体的初速度都为零C .在t 1时间内两物体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 .相遇时,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答案 ACD解析 由x -t 图像形状可知,甲做变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初速度不为零,故A 对,B 错.0~t 1时间内,甲、乙的位移相同,平均速度相同,C 对.t 1时刻甲、乙相遇,根据x -t 图像斜率大小等于速度大小的特点,v 甲>v 乙,D 对.题组四 综合应用11.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汽车,第1 s 内通过0.4 m 的位移,问:(1)汽车在第1 s 末的速度为多大?(2)汽车在第2 s 内通过的位移为多大?答案 (1)0.8 m/s (2)1.2 m解析 (1)由x 1=12at 1得: a =2x 1t 21=2×0.412 m /s 2=0.8 m/s 2 所以汽车在第1 s 末的速度为:v 1=at 1=0.8×1 m /s =0.8 m/s(2)汽车在第2 s 内的初速度为v 1=0.8 m/s由公式x 2=v 1t 2+12at 2得 x 2=0.8×1 m +12×0.8×12 m =1.2 m 12.物体由静止开始在水平面上行驶,0~6 s 内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8甲所示.图8(1)在图乙中画出物体在0~6 s 内的v -t 图线;(2)求在这6 s 内物体的位移.答案 (1)见解析图 (2)18 m解析 (1)第1 s 内为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末速度v 1=at =4 m /s ,图线是倾斜的直线;1~4 s 内加速度为0,速度不变为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与t 轴平行的直线,4~6 s 内的初速度即第1 s 的末速度v 1=4 m/s ,加速度a ′=-2 m/s 2,末速度v 6=v 1+at ′=0,图线是倾斜的直线,图像如图所示.(2)速度—时间图像与t 轴所围成的面积代表位移,即x =(3+6)×42m =18 m 13.一物体从斜坡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 2,若滑到底端最后2 s 内下滑的距离为斜坡长度的34,求斜坡长是多少?答案 16 m解析 设斜坡长为L ,下滑时间为t ,则由位移公式得14L =12a (t -2)2 ① 对整个过程L =12at 2② 解①②式得L =16 m.。
【新步步高】2015-2016学年高一物理教科版必修1学案:第一章 6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Word版含解
学案6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目标定位] 1.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及分类.2.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特点.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并会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及v-t图像[问题设计]一辆汽车以1 m/s的初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前进,速度计上记录了汽车在不同时刻的速度值,列表如下:时刻t/s0123456789…速度v/(m·s-1)12345678910…(1)画出汽车运动的v-t图像,并说明其v-t图像有什么特点?(2)从v-t图像中可以看出,汽车的速度变化有什么特点?汽车做什么运动?答案(1)v-t图像如图所示.汽车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2)从v-t图像中可以看出,在相等的时间间隔Δt内,速度变化量Δv都相等,ΔvΔt是一个恒量,即汽车的加速度保持不变;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要点提炼]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1)加速度a恒定不变.(2)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反映的信息(1)其上每一个点表示某一时刻的速度,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2)直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斜率为正表示加速度方向与选定的正方向相同,斜率为负表示加速度方向与选定的正方向相反.注意不能从斜率的正负判定物体做加速运动或减速运动.3.几种常见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1所示)图1(1)直线a :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为匀加速直线运动. (2)直线b :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为匀减速直线运动.(3)直线c :速度随着时间先均匀减小,后均匀增加,由于加速度不变,整个运动过程也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问题设计]设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运动开始时刻(t =0)的速度为v 0(叫做初速度),加速度为a ,求t 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答案 由加速度的定义式a =Δv Δt =v t -v 0t -0=v t -v 0t ,整理得:v t =v 0+at .[要点提炼]1.公式v t =v 0+at 中各量的物理意义v 0是开始时刻的瞬时速度,称为初速度;v t 是经时间t 后的瞬时速度,称为末速度;at 是在时间t 内的速度改变量,即Δv =at . 2.公式的矢量性公式中的v 0、v t 、a 均为矢量,应用公式解题时,一般取v 0的方向为正方向.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 取正值;若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a 取负值. 3.当v 0=0时,v t =at ,物体的瞬时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延伸思考]物体的初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运动的时间越长,则由公式v t =v 0+at 知物体的末速度一定越大吗?答案 不一定.由公式v t =v 0+at 知,当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时,物体的初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运动的时间越长,则物体的末速度一定越大.而当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时,末速度可能反而越小.一、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 t =v 0+at 的应用例1 一物体从静止开始以2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5 s 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后2 s 的时间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静止.求: (1)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大小; (2)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 解析 解题关键是画出如下的示意图:设图中AB 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C 段做匀速直线运动,CD 段做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匀速运动段的速度为AB 段的末速度,也为CD 段的初速度.(1)由速度、时间的关系式得 v B =a 1t 1=2×5 m /s =10 m/s v C =v B =10 m/s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大小为10 m/s (2)由v t =v 0+at 得a 2=v D -v C t 2=0-102 m /s 2=-5 m/s 2.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v C 方向相反.答案 (1)10 m /s (2)加速度大小为5 m/s 2,方向与v C 方向相反.例2 一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20 m /s 的速度匀速行驶,前面有情况需紧急刹车,刹车后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8 m/s 2.求刹车后3 s 末汽车的速度. 解析 设汽车从开始刹车到速度为零所用的时间为t ,取汽车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 由v t =v 0+at ,得t =v t -v 0a =0-20-8 s =2.5 s ,汽车在2.5 s 末速度减为零而停下,汽车不再运动,所以3 s 末汽车的速度为0. 答案 0二、v -t 图像的理解和应用例3 如图2所示,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A 、B 两物体的速度图像.图2(1)A 、B 各做什么运动并求其加速度; (2)两图像交点的意义; (3)求1 s 末A 、B 的速度; (4)求6 s 末A 、B 的速度.解析 (1)A 物体沿规定的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1=v t -v 0t =8-26 m /s 2=1 m/s 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B 物体前4 s 沿规定的正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4 s 后沿反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2=-4-86 m /s 2=-2 m/s 2,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2)两图像交点表示在该时刻A 、B 速度相同.(3)1 s 末A 物体的速度大小为3 m /s ,方向沿正方向;B 物体的速度大小为6 m/s ,方向沿正方向.(4)6 s末A物体的速度大小为8 m/s,方向沿正方向;B物体的速度大小为4 m/s,方向沿负方向.答案见解析针对训练如图3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图3A.物体在0~2 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在2~8 s内静止C.t=1 s时物体的加速度为6 m/s2D.t=5 s时物体的加速度为12 m/s2答案 C解析物体在0~2 s内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物体在2~8 s 内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t=1 s时,a1=6 m/s2,t=5 s时a2=0,故C正确,D错误.1.(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下列四个图像中,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答案 AD2.(v =v 0+at 的应用)一辆以12 m /s 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因发现前方有险情而紧急刹车,刹车后获得大小为4 m/s 2的加速度,汽车刹车后5 s 末的速度为( ) A .8 m /s B .-8 m/s C .0 D .32 m/s答案 C解析 汽车减速到零的时间为 t =v t -v 0a =0-12-4 s =3 s ,5 s >3 s ,汽车在5 s 末已经停止, 速度为0,故选C.3.(对v -t 图像的理解)如图4所示是某物体运动的v -t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A .该物体的加速度一直不变B .3 s 末物体的加速度开始改变C .0~8 s 内物体一直做匀减速运动D .t =0时和t =6 s 时物体的速率相等 答案 AD解析 图线斜率不变,加速度就不变,A 项正确,B 项错误.物体先做匀减速运动,后做匀加速运动,C 项错误.t =0时和t =6 s 时物体的速率都为30 m/s ,D 项正确.4.(v t =v 0+at 的应用)火车沿平直铁轨匀加速前进,通过某一路标时的速度为10.8 km /h,1 min 后变成了54 km/h ,则还需经多少时间,火车的速度才能达到64.8 km/h? 答案 15 s解析 三个不同时刻的速度分别为:v 1=10.8 km /h =3 m/s 、v 2=54 km /h =15 m/s 、 v 3=64.8 km /h =18 m/s 时间t 1=1 min =60 s所以加速度a =v 2-v 1t 1=15-360 m /s 2=0.2 m/s 2则时间t 2=v 3-v 2a =18-150.2s =15 s题组一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1.下列有关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认识,正确的是()A.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若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则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B.加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C.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D.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一个恒量答案CD解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时刻在发生变化,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位移一定不会相等,A错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能变化,B错误,D正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恒定,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C正确.2.下列图像中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答案AC解析v-t图像斜率保持不变,说明加速度恒定不变,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A对;a -t图像倾斜,斜率不变,说明加速度均匀增加,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故B错;a-t图像纵坐标保持不变,说明物体的加速度不变,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C对;v-t图像中斜率不断变化,所以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故D错.3.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正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一定是正值B.匀减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一定是负值C.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也有可能取负值D.只有在规定了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的前提下,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才取正值答案CD解析加速度的正负取决于正方向的选取,加速度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时加速度为正值,反之为负值,所以无论是匀加速运动还是匀减速运动,加速度都有可能是正值,也都有可能是负值,选项A 、B 错误,C 正确;当规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时,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故取正值,所以,选项D 正确.4.物体某时刻的速度v =10 m /s ,加速度a =-2 m/s 2,这表示( ) A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而且速度在减小 B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而且速度在增大 C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而且速度在减小 D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而且速度在增大 答案 C解析 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反,做匀减速运动,C 正确. 题组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5.如图1所示,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由图像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A .物体在0~10 s 内做匀速直线运动B .物体在0~10 s 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 .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为10 m/sD .物体在0~10 s 内的加速度为2.5 m/s 2 答案 BC解析 由题图知,物体的速度均匀增大,图像的斜率一定,说明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 错误,B 正确.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即t =0时刻的速度为10 m/s ,C 正确.物体在0~10 s 内的加速度为a =v t -v 0t =25-1010m /s 2=1.5 m/s 2,D 错误.6.从A 点开始计时,物体沿水平直线移动,取向右为运动的正方向,其v -t 图像如图2所示,则物体在最初的4 s 内( )图2A .前2 s 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 .前2 s 内物体向左运动,后2 s 内物体向右运动C .t =4 s 时刻,物体与A 点距离最远D.t=4 s时刻,物体又回到A点答案ABD解析由题图可知,物体前2 s内向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2 s内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 s末物体回到出发点A,故A、B、D正确,C错误.7.如图3所示为某质点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下列有关质点运动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图3A.0~t1时间内加速度为正,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t1~t2时间内加速度为正,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C.t2~t3时间内速度为负,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t3~t4时间内速度为负,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答案ACD解析0~t1时间内加速度为正,速度为正,两者方向相同,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对.t1~t2时间内加速度为负,速度为正,B错.t2~t3时间内速度为负,加速度为负,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对.t3~t4时间内速度为负,加速度为正,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D对.8.一质点沿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4所示.由图像可知()图4A.在0~2 s内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2~4 s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质点2 s末的速度大于4 s末的速度D.质点5 s末的速度大小为15 m/s答案 D解析在0~2 s内,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在2~4 s内质点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质点2 s末和4 s末的速度相同,故C错误.质点5 s末的速度大小为15 m/s,故D正确.题组三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的理解和应用9.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1 s末的速度是6 m/s,第2 s末的速度是8 m/s,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物体零时刻的速度是3 m/sB.物体的加速度是2 m/s2C.任意1 s内的速度变化量都是2 m/sD.第1 s内的平均速度是6 m/s答案BC解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已知可求出a=2 m/s2,则初速度为4 m/s;第1 s内的平均速度应小于6 m/s.10.一辆匀加速行驶的汽车,经过路旁两根电线杆共用5 s,汽车的加速度为2 m/s2,它经过第2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15 m/s,则汽车经过第1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A.2 m/s B.10 m/sC.2.5 m/s D.5 m/s答案 D解析根据v t=v0+at,得v0=v t-at=15 m/s-2×5 m/s=5 m/s,D正确.11.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的v-t图像如图5所示,由图像可知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为()图5A.v t=(4+2t) m/sB.v t=(-4+2t) m/sC.v t=(-4-2t) m/sD.v t=(4-2t) m/s答案 B解析由v-t图像可知,v0=-4 m/s,a=2 m/s2,所以由v t=v0+at可知,v t=(-4+2t) m/s,B对.12.一辆公共汽车由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2,6 s后改做匀速直线运动,快到下一站时关闭发动机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12 s停止,求:(1)汽车匀速行驶的速度大小;(2)汽车关闭发动机后的加速度大小.答案(1)12 m/s(2)1 m/s2解析(1)匀速行驶的速度即为匀加速过程的末速度v2=v1=a1t1=2×6 m/s=12 m/s.(2)对匀减速直线运动过程,由v t =v 0+at 得a 2=0-1212 m /s 2=-1 m/s 2,负号表示方向与v 1方向相反.。
【新步步高】2015-2016学年高一物理教科版必修1学案:第一章 10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Word版含解析[ww
学案10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目标定位] 1.会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并会用此公式进行分析和相关计算.2.能推导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比例式,并能简单应用.3.会分析刹车类问题,同时掌握逆向思维法.4.会分析简单的追及相遇问题.一、速度位移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问题设计]射击时,火药在枪筒中的燃烧.燃气膨胀,推动弹头加速运动.如果把子弹在枪筒中的运动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子弹在枪筒中运动的初速度为v 0,子弹的加速度为a ,枪筒长为x .试分析求解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 答案 v t =v 0+at① x =v 0t +12at 2②由①②两式联立消去中间变量t ,得: v 2t -v 20=2ax ,v t =2ax +v 20 [要点提炼]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公式:v 2t -v 20=2ax ,此式是矢量式,应用解题时一定要先选定正方向,并注意各量的符号. 若v 0方向为正方向,则:(1)物体做加速运动时,加速度a 取正值;做减速运动时,加速度a 取负值.(2)位移x >0说明物体通过的位移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x <0说明物体通过的位移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2.当v 0=0时,v 2t =2ax .3.公式特点:该公式不涉及时间. [延伸思考]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取初速度v 0方向为正方向,应用公式v 2t -v 20=2ax 求解运动位移为x 时的速度v t 时,v t 有一正一负两解,两解都有意义吗?为什么?若匀减速运动呢?答案 物体做单一方向的加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可能是负值,故正值有意义,负值无意义应舍掉.若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情况而定.如果物体做单方向的匀减速运动,只有正值有意义;如果物体先做减速运动,速度减到零后再反向加速运动,速度的两个解都有意义,正值与负值分别表示减速运动过程中和反向加速运动过程中位移为x 时的速度. 二、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比例式一个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以t =0开始计时,请同学们填空:(1)物体T 末、2T 末、3T 末、…、nT 末的瞬时速度之比v 1∶v 2∶v 3∶…∶v n =__________. (2)T 内、2T 内、3T 内、…、nT 内的位移之比x 1∶x 2∶x 3∶…∶x n =__________.(3)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x 1′∶x 2′∶x 3′…∶x n ′=________.(4)通过前x 、前2x 、前3x 、…、前nx 时的速度之比v 1′∶v 2′∶v 3′∶…∶v n =__________. (5)通过前x 、前2x 、前3x 、…、前nx 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t 1∶t 2∶t 3∶…∶t n =____________. (6)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t 1′∶t 2′∶t 3′∶…∶t n ′=__________. 答案 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1)由v t =at 知:v 1∶v 2∶v 3∶…∶v n =1∶2∶3∶…∶n(2)由x =12at 2得:x 1∶x 2∶x 3∶…∶x n =1∶22∶32∶…∶n 2(3)由x =12at 2得第一个T 内位移x 1′=12a ×T 2=12aT 2第二个T 内位移x 2′=12a ×(2T )2-12a ×T 2=32aT 2第三个T 内位移x 3′=12a ×(3T )2-12a ×(2T )2=52aT 2……第n 个T 内位移x n ′=12a ×(nT )2-12a [(n -1)T ]2=2n -12aT 2所以x 1′∶x 2′∶x 3′∶…∶x n ′=1∶3∶5∶…∶(2n -1)(4)由v 2t =2ax 得v 1′∶v 2′∶v 3′∶…∶v n ′=1∶2∶3∶…∶n(5)由x =12at 2得t 1∶t 2∶t 3∶…∶t n =1∶2∶3∶…∶n(6)由x =12at 2得t =2xa即t 1′=2xat 2′=2×2x a -2x a =2xa (2-1)t 3′=2×3x a -2×2x a =2xa (3-2)… t n ′=2×nx a-2×(n -1)xa=2xa(n -n -1) 则t 1′∶t 2′∶t 3′∶…∶t n ′=1∶(2-1)∶(3-2)∶…∶(n -n -1)一、速度与位移关系的简单应用例1 机场跑道长为2 500 m ,喷气式飞机以恒定的加速度a =3.5 m /s 2加速,当速率达95 m/s时可升空.假定飞机在到达此速率时因故要停止飞行,则喷气式飞机的制动系统至少要产生多大的加速度?解析设飞机从开始起飞到达到95 m/s时前进的位移为x1由v2t-v20=2ax,代入数据解得x1≈1 289.3 m.设飞机制动过程的加速度为a′,飞机制动过程中的最大位移x2=2 500 m-1 289.3 m=1 210.7 m由0-v2t=2a′x2得:a′≈-3.73 m/s2,“-”号表示与速度方向相反.答案 3.73 m/s2针对训练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一物体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B点的速度是v,到C点的速度是3v,则x AB∶x BC等于()A.1∶8 B.1∶6C.1∶5 D.1∶3答案 A解析由公式v2t-v20=2ax,得v2=2ax AB,(3v)2=2a(x AB+x BC),两式相比可得x AB∶x BC=1∶8.二、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例2一观察者站在第一节车厢前端,当列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时(设每节车厢的长度相同,车厢间间隙可以不计)()A.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的速度之比是1∶2∶3∶…∶nB.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的速度之比是1∶2∶3∶…∶nC.在连续相等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数之比是1∶3∶5∶…∶(2n-1)D.在相等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数之比是1∶2∶3∶…∶n解析设每节车厢长为l,由2ax=v2t得第一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时v1=2al,同理,第二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时v2=2a·2l……第n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时,v n=2a·nl,所以有v1∶v2∶v3∶…∶v n=1∶2∶3∶…∶n,选项A正确.由连续相等时间里的位移之比可知经过观察者的车厢数之比是1∶3∶5∶…∶(2n-1),选项C正确.答案AC三、追及相遇问题1.分析追及相遇问题时,一定要抓住(1)位移关系:x2=x0+x1.其中x0为开始追赶时两物体之间的距离,x1表示前面被追赶物体的位移,x2表示后面物体的位移.(2)临界状态:v1=v2.当两个物体的速度相等时,可能出现恰好避免相撞、相距最远、相距最近等临界、最值问题.2.处理追及相遇问题的三种方法(1)物理方法:通过对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然后列出方程求解.(2)数学方法: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表达式是时间t 的一元二次方程,我们可利用判别式进行讨论:在追及问题的位移关系式中,若有两个解,并且两个解都符合题意,说明相遇两次;有一个解,说明刚好追上或相遇;无解,说明不能够追上或相遇.(3)图像法:对于定性分析的问题,可利用图像法分析,避开繁杂的计算,快速求解. 例3 一辆汽车以3 m /s 2的加速度启动的瞬间,另一辆以6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自行车恰好从汽车的旁边通过.(1)汽车一定能追上自行车吗?若能追上,汽车经多长时间追上?追上时汽车的瞬时速度多大?(2)在汽车追上自行车前,当v 汽<v 自时,两者间的距离如何变化?当v 汽>v 自时,两者间的距离如何变化?汽车追上自行车前多长时间与自行车相距最远?此时的距离是多大? 解析 (1)因为汽车做加速运动,故汽车一定能追上自行车.汽车追上自行车时,两者位移相等,x 汽=x 自,即12at 2=v 自t ,得:t =2v 自a =2×63 s =4 sv 汽=at =3×4 m /s =12 m/s(2)开始阶段,v 汽<v 自,两者间的距离逐渐变大.后来v 汽>v 自,两者间的距离又逐渐减小.所以当v 汽=v 自时,两者距离最大. 设经过时间t 1,v 汽=v 自,则at 1=v 自, 代入得t 1=2 s此时x 自=v 自t 1=6×2 m =12 m x 汽=12at 21=12×3×22m =6 m 最大距离Δx =x 自-x 汽=6 m 答案 见解析1.速度位移关系:v 2t -v 20=2ax .2.初速度为零的几个比例式.3.刹车类问题:首先应确定刹车时间t 刹=-v 0a ,然后将给定的时间与t 刹对照再进行求解.4.逆向思维法: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逆向看成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5.追及相遇问题⎩⎪⎨⎪⎧一个条件:速度相等两个关系:位移关系、时间关系1.(速度与位移关系的简单应用)两个小车在水平面上做加速度相同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它们的初速度之比为1∶2,它们运动的最大位移之比为( ) A .1∶2 B .1∶4 C .1∶ 2 D .2∶1答案 B 解析 由0-v 20=2ax得x 1x 2=v 201v 202,故x 1x 2=(12)2=14,B 正确. 2.(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一石块从楼房阳台边缘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地面,把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分为相等的三段,如果它在第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是1.2 m ,那么它在第三段时间内的位移是( ) A .1.2 m B .3.6 m C .6.0 m D .10.8 m答案 C解析 将该自由落体运动时间分成了相等的三段,由其规律知:第T 内、第2T 内、第3T 内的位移之比为x 1∶x 2∶x 3=1∶3∶5,第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为1.2 m ,则第三段时间内的位移为x =1.2×5 m =6.0 m ,故选C.3.(追及相遇问题)A 、B 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 车在前,其速度v A =10 m /s ,B 车在后,其速度v B =30 m/s ,因大雾能见度低,B 车在距A 车x 0=85 m 时才发现前方有A 车,这时B 车立即刹车,但B 车要经过180 m 才能停止,问:B 车刹车时A 车仍按原速率行驶,两车是否会相撞?若会相撞,将在B 车刹车后何时相撞?若不会相撞,则两车最近距离是多少? 答案 不会 5 m解析 B 车刹车至停下来过程中,由v 2t -v 20=2ax ,得a B =-v 2B2x=-2.5 m/s 2假设不相撞,设经过时间t 两车速度相等,对B 车有 v A =v B +a B t 解得t =8 s此时,B 车的位移为x B =v B t +12a B t 2=160 mA 车位移为x A =v A t =80 m因x B <x 0+x A ,故两车不会相撞,两车最近距离为Δx =5 m.题组一 速度与位移关系的理解与应用1.一辆汽车以20 m /s 的速度沿平直路面行驶,当汽车以大小为5 m/s 2的加速度刹车时,其刹车距离为( )A .40 mB .20 mC .100 mD .4 m 答案 A解析 已知v 0=20 m /s ,a =-5 m/s 2,v t =0,由v 2t -v 20=2ax 得刹车距离x =-v 202a =-2022×(-5)m =40 m .A 正确.2.2013年岁末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在南海传出“顺利完成作战科目试验”的消息.歼-15战机成功起降“辽宁舰”,确立了中国第一代舰载机地位.如图1所示,航空母舰上有帮助飞机起飞的弹射系统,已知歼-15战机在跑道上加速时产生的加速度为4.5 m /s 2, 战机滑行100 m 时起飞,起飞速度为50 m/s ,则航空母舰静止时弹射系统必须使歼-15战机具有的初速度为( )图1A .10 m /sB .20 m/sC .30 m /sD .40 m/s答案 D解析 根据运动公式v 2t -v 20=2ax ,解得v 0=v 2t -2ax =502-2×4.5×100 m /s =40m/s.D 正确.3.一滑雪运动员由静止开始沿足够长的斜坡匀加速下滑.当下滑距离为l 时,速度为v ,那么,当他的速度是v2时,下滑的距离是( )A.l 2B.2l 2C.l 4D.3l 4 答案 C解析 由v 2t -v 20=2ax 知v 2t =2al ,得l =v 2t 2a ;当速度为v t 2时有(v t 2)2=2al 1,得l 1=v 2t8a =l 4,C 正确.4.一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经过斜面中点时速度为2 m/s ,则物体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 ) A .3 m /s B .4 m/s C .6 m/s D .2 2 m/s答案 D解析 由题意得v 2t =2ax,22=2a ·x 2,故v t =2 2 m/s ,D 正确. 5.一列火车由静止以恒定的加速度启动出站,设每列车厢的长度相同,不计车厢间间隙距离,一观察者站在第一列车厢前端,他通过测时间估算出第一列车厢末端驶过他时的速度为v 0,则第n 列车厢末端驶过他时的速度为( ) A .n v 0 B .n 2v 0 C.n v 0 D .2n v 0 答案 C解析 由v 2t =2ax 得:v 20=2a ·l v 2=2a ·nl联立解得:v =n v 0,故选C.题组二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6.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4 s 后停止,若在第1 s 内的位移是14 m ,则最后1 s 内的位移是( )A .3.5 mB .2 mC .1 mD .0 答案 B解析 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可以把这个过程看做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所以由14 m 7=x 11得,所求位移x 1=2 m.7.完全相同的三块木块并排固定在水平面上,一颗子弹以速度v 水平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穿过第三块木块后速度恰好为零,则子弹依次射入每块木块时的速度之比和穿过每块木块所用时间之比为( ) A .v 1∶v 2∶v 3=3∶2∶1 B .v 1∶v 2∶v 3=3∶2∶1C .t 1∶t 2∶t 3=1∶(2-1)∶(3-2)D .t 1∶t 2∶t 3=(3-2)∶(2-1)∶1 答案 BD8.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1秒内与第2秒内位移大小之比为x 1∶x 2,在通过第1米时与通过第2米时的速度大小之比为v 1∶v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 1∶x 2=1∶3,v 1∶v 2=1∶2 B .x 1∶x 2=1∶3,v 1∶v 2=1∶ 2 C .x 1∶x 2=1∶4,v 1∶v 2=1∶2 D .x 1∶x 2=1∶4,v 1∶v 2=1∶ 2 答案 B解析 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比x 1∶x 2∶x 3……∶x n =1∶3∶5∶……∶(2n -1),所以x 1∶x 2=1∶3;由v 2t =2ax 得v 1∶v 2=1∶ 2.9.一观察者发现,每隔一定时间就有一个水滴自8 m 高处的屋檐落下,而且当看到第五滴水刚要离开屋檐时,第一滴水正好落到地面,那么这时第二滴水离地面的高度是(g 取10m/s 2)( ) A .2 m B .2.5 m C .2.9 m D .3.5 m答案 D解析 由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知相邻水滴位移比为1∶3∶5∶7,所以第二滴水到地面(第一滴)的距离应为总高度的71+3+5+7=716,所以其离地距离为716×8 m =3.5m.题组三 追及相遇问题及综合应用10.为了安全,汽车过桥时的速度不能太大.一辆汽车由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10 s 时间通过一座长120 m 的桥,过桥后的速度是14 m/s.请计算: (1)它刚开上桥头时的速度有多大; (2)桥头与出发点的距离多远. 答案 (1)10 m/s (2)125 m解析 (1)设汽车刚开上桥头时的速度为v 1,过桥后的速度为v 2,则有x =v 1+v 22tv 1=2xt -v 2=(2×12010-14) m /s =10 m/s.(2)汽车的加速度a =v 2-v 1t =14-1010m /s 2=0.4 m/s 2桥头与出发点的距离x ′=v 212a =1002×0.4m =125 m.11.高速公路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但由于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速度很大,雾天曾出现过几十辆车追尾的事故,造成极大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现假设某条高速公路限制速度为120 km /h ,某种雾天的能见度(即观察者与能看见的最远目标间的距离)为37 m ,汽车紧急制动的最大加速度大小为8 m/s 2,制动时司机的反应时间(即司机发现状况到踩下刹车的时间,该时间内汽车仍然匀速运动)为0.6 s ,求:(1)当汽车速度为120 km /h 时,突然以8 m/s 2的最大加速度紧急制动,从踩下刹车到汽车停止运动,汽车滑行的距离x ;(2)在该雾天,为了安全,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v . 答案 (1)69.4 m (2)20 m/s解析 (1)v 1=120 km/h =1003 m/s ,v 2=0,a =-8 m/s 22ax =v 22-v 21解得:x =6259m ≈69.4 m.(2)能见度37米为停车总位移,设反应时间位移为x 1,刹车位移为x 2有x 1=v t,2ax 2=0-v 2,且x 1+x 2=37 m 解得:v =20 m/s12.一辆货车以8 m /s 的速度在平直铁路上行驶,由于调度失误,在后面600 m 处有一辆客车以72 km/h 的速度向它靠近.客车司机发觉后立即合上制动器,但客车要滑行2 000 m 才能停止.求:(1)客车滑行的加速度大小为多少; (2)通过计算分析两车是否会相撞. 答案 (1)0.1 m/s 2 (2)见解析解析 (1)由v 2t -v 20=2ax 得客车滑行的加速度大小为a =v 222x =2022×2 000m /s 2=0.1 m/s 2 (2)假设不相撞,设两车达到共同速度用时为t ,则 v 2-at =v 1,t =120 s货车在该时间内的位移x 1=v 1t =8×120 m =960 m 客车在该时间内的位移x 2=v 1+v 22t =1 680 m位移大小关系:x 2=1 680 m>600 m +x 1=1 560 m ,故会相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0
D.32 m/s
1 2 3 4
解析 汽车减速到零的时间为
vt-v0 0-12 t= a = s=3 s, -4 5 s>3 s,汽车在5 s末已经停止,
速度为0,故选C. 答案 C
1 2 3 4
3.(对v-t图像的理解)如图4所示是某物体运 动的v-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体的加速度一直不变 B.3 s末物体的加速度开始改变 图4 )
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t=1 s时,a1=6 m/s2,t=5 s
时a2=0,故C正确,D错误.
答案 C
课堂要点小结
相等时间内速度改变量相同 运动特点 加速度a恒定 匀变速直线 v0=0 运动速度与 速度时间关系式:vt=v0+at———→ vt=at 时间的关系 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v-t图像 直线斜率表示加速度
针对训练
如图 3 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 v - t 图像, )
由图像可知(
图3
A.物体在0~2 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在2~8 s内静止
C.t=1 s时物体的加速度为6 m/s2
D.t=5 s时物体的加速度为12 m/s2 解析 物体在0~2 s内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做匀加速直 线运动,故A错误; 物体在2~8 s内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B错误;
解析 三个不同时刻的速度分别为:
v1=10.8 km/h=3 m/s、v2=54 km/h=15 m/s、 v3=64.8 km/h=18 m/s
1 2 3 4
时间t1=1 min=60 s
v2-v1 15-3 所以加速度 a= t = 60 m/s2=0.2 m/s2
1
v3-v2 18-15 则时间 t2= a = 0.2 s=15 s
则物体的末速度一定越大 . 而当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时,末
速度可能反而越小.
典例精析
一、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t=v0+at的应用
例1 一物体从静止开始以2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 动,经5 s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后2 s的时间内物体做匀减 速直线运动直至静止.求:
(1)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大小;
公式中的v0、vt、a均为矢量,应用公式解题时,一般取v0 的方向为正方向.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取 正值; 若 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a取 负值 . 3.当v0=0时,vt= at ,物体的瞬时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延伸思考
物体的初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运动的时间越长,则由 公式vt=v0+at知物体的末速度一定越大吗? 答案 不一定.由公式vt=v0+at知,当物体做匀加速运动 时,物体的初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运动的时间越长,
答案 10 m/s
(2)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
解析 由vt=v0+at得
vD-vC 0-10 a2= t = 2 m/s2=-5 m/s2.
2
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 vC 方向相反.
答案 加速度大小为5 m/s2,方向与vC方向相反.
例2 一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2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前
解析 解题关键是画出如下的示意图:
设图中 AB 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C 段做匀速直线运动, CD段做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匀速运动段的速度为AB段的末
速度,也为CD段的初速度.
由速度、时间的关系式得 vB=a1t1=2×5 m/s=10 m/s
vC=vB=10 m/s
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大小为10 m/s
(2)直线b: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为匀减速 直线运动.
(3)直线c:速度随着时间先 均匀减小 ,后 均匀增加, 由
于加速度不变,整个运动过程也是 匀变速 直线运动.
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问题设计
设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运动开始时刻(t=0)的速度 为v0(叫做初速度),加速度为a,求t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
(2)两图像交点的意义;
解析 两图像交点表示在该时刻A、B速度相同.
(3)求1 s末A、B的速度;
解析 1 s末A物体的速度大小为3 m/s,方向沿正方向;B
物体的速度大小为6 m/s,方向沿正方向.
(4)求6 s末A、B的速度.
解析 6 s末A物体的速度大小为8 m/s,方向沿正方向;B
物体的速度大小为4 m/s,方向沿负方向. 答案 见解析
C.0~8 s内物体一直做匀减速运动
D.t=0时和t=6 s时物体的速率相等
1 2 3 4
解析 图线斜率不变,加速度就不变,A项正确,B项错误. 物体先做匀减速运动,后做匀加速运动,C项错误. t=0时和t=6 s时物体的速率都为30 m/s,D项正确.
答案 AD
1 2 3 4
4.(vt=v0+at的应用)火车沿平直铁轨匀加速前进,通过某一 路标时的速度为10.8 km/h,1 min后变成了54 km/h,则还 需经多少时间,火车的速度才能达到64.8 km/h?
答案 0
二、v-t图像的理解和应用
例3 如图2所示,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A、B两物体的速 度图像.
图2 (1)A、B各做什么运动并求其加速度;
解析 A 物体沿规定的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 vt-v0 8-2 小为 a1= t = 6 m/s2=1 m/s2,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B 物体前 4 s 沿规定的正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4 s 后沿反 -4-8 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 a2= 6 m/s2= -2 m/s2,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1 2 3 4 自我检测
1.(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下列四个图像中,表示物体做匀
加速直线运动的是( AD )
1 2 3 4
2.(v=v0+at的应用)一辆以12 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 的汽车,因发现前方有险情而紧急刹车,刹车后获得大小 为4 m/s2的加速度,汽车刹车后5 s末的速度为( A.8 m/s B.-8 m/s )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学案6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目标定位
1.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及分类. 2.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特点.
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并会用公式解决简单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
知识探究
自我检测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及v-t图像
问题设计
知识探究
一辆汽车以 1 m/s的初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前进,速度计
上记录了汽车在不同时刻的速度值,列表如下: 时刻t/s 0 1 2 3 4 5 6 7 8 9 …
速度v/(m· s-1) 1 2 3 4 5 6 7 8 9 10 …
(1)画出汽车运动的v-t图像,并说明其v-t图像有什么特点?
答案 v-t图像如图所示.汽车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
直线.
(2)从v-t图像中可以看出,汽车的速度变化有什么特点?
答案 15 s
汽车做什么运动?
答案 从v-t图像中可以看出,在相等的时间间隔 Δt内, Δv 速度变化量Δv都相等, 是一个恒量,即汽车的加速度保 Δt 持不变;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要点提炼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加速度a 恒定不变 .(2)v-t图像是一条 倾斜的直线 .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反映的信息 (1)其上每一个点表示某一时刻的速度,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____ (即物体运动的方向).
面有情况需紧急刹车,刹车后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加
速度大小为8 m/s2.求刹车后3 s末汽车的速度.
解析 设汽车从开始刹车到速度为零所用的时间为t,取汽
车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 vt-v0 0-20 由 vt=v0+at, 得 t= a = s=2.5 s, 汽车在 2.5 s 末速 -8
度减为零而停下,汽车不再运动,所以 3 s 末汽车的速度为 0.
(2)直线的斜率表示 加速度 ,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 方向,斜率为正表示加速度方向与选定的正方向相同 ,
斜率为负表示加速度方向与选定的正方向相反 .
注意 不能从斜率的正负判定物体做加速运动或减速
运动.
3.几种常见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1所示)
图1
(1)直线a: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为匀加速直线运动.
答案 Δv vt-v0 vt-v0 由加速度的定义式 a= Δt = = t , 整理得: t-0
vt=v0+at.
要点提炼
1.公式vt=v0+at中各量的物理意义
v0是开始时刻的瞬时速度,称为初速度;vt是经时间t后的 瞬时速度,称为末速度;at是在时间t内的速度改变量 , 即Δv=at.
2.公式的矢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