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
人之初《三字经》
人之初《三字经》人之初《三字经》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之初《三字经》,欢迎大家分享。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幼。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人之初的全文解释
人之初的全文解释《三字经》是南宋王应麟所作。
全文如下: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
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日黄道、日所躔、日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
《三字经》____人之初,性本善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元曾。乃九族,而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缀。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能咏吟。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
,三百载。梁义之,国乃改。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于金,皆称帝。太祖兴,国大明。
人之初课文翻译
人之初课文翻译: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环境不一样,性情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办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得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译文:不打磨它,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课文主题
《人之初》一文通过琅琅上口的三字经,让我们懂得了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让我们明白从小用功学习、刻苦磨炼,长大后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三字经解释: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三字经解释: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rénzhīchū人之初xìngběnshàn性本善xìngxiāngjìn性相近xíxiāngyuǎn习相远【注释】人:泛指众人。
初:初生,刚出生的时候。
性:性情,本性。
本:根本,原来。
相近:相去不远。
习:后天的习惯。
远:相差太远。
“性相近,习相远”是孔子的话。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故事】晋朝时,有个名叫周处的人。
他是一个本性善良的人,可是,由于他自小便没了爹娘,在无人教导的情形下,周处的性情变的很残暴,行为也十分野蛮。
周处喜欢欺负弱小,常常因为自己不高兴,就把别人打的头破血流的,所以,村里得人见了他,总是躲的远远的。
这几天,村子里出现了一只凶恶的老虎,在山脚下的大湖里也出现了一只可怕的蛟龙,常常侵害村里的农作物,甚至还把农民活生生吞掉,大家觉得很害怕,甚至把老虎、蛟龙及周处合称“三害”,还说“三害”不除,村民将永无安宁之日。
周处听说了村里来了这“三害”,好打架的个性使他立刻到山里一拳就把老虎给打死了,接着又到湖里抓蛟龙,在湖里追了三天三夜,才消灭了蛟龙。
岸上的村民见周处一直没有浮出水面,还以为他和蛟龙同归于尽了,于是,大家便在岸上庆祝除去了“三害”。
周处回到了村子里,明白了自己竟是第三害后,从此下决心改过自新,不再是个让人家讨厌的人。
【赏析】善良是有颜色的,白如鸽、纯如诗。
善良是有温度的,暖若春光,温如^衾被;善良是有重量的,如棉絮堆积,似浮云拥叠。
善良是有形状的,如蝶舞花经飞,似仙子摇步;善良是阳光,是雨露,拥有善良,就拥有了人间的美好。
美好^是善良的特征,一个人因善良而美好。
善良是人生的追求。
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是什么意思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是指,每个人在出生时都具有天性善良的基本特征。
这一观点源自中国古代哲学家孟子,他认为人性不可压抑地倾向于做好事,而邪恶行为只是在不利条件下产生的不幸结果。
以下将详细阐述人之初性本善的意义。
首先,人之初性本善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内在的善良倾向。
孟子认为,人性的本质是善良和仁爱的,这是与生俱来的特质。
就像树木发芽生长一样,人们在成长过程中也需要适当的环境来培养他们的善良特性。
这一观点表明,人们天生有渴望善良和正义的愿望,只是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才可能表现出不良行为。
其次,人之初性本善强调社会对个体的重要性。
孟子提出,个体的善良本性需要在社会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和锻炼。
他认为,人们通过学习、实践和反思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和行为方式,以使善良特性得到更大程度的展现。
这意味着社会环境对个人的道德教育和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扮演正确的角色和行为榜样的社会,才能激发每个人内在善良的潜能。
第三,人之初性本善指出,每个人都有自我完善的能力。
孟子认为,尽管人们天生具有善良的本性,但只有通过努力和实践才能发展和提升这种本性。
他提倡个人主动性和努力,认为人们应该通过不断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现自我完善和社会进步。
这一观点强调了人类自由意志和积极行动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将自己的行为纯粹归因于外部环境的影响。
最后,人之初性本善意味着相信和培养他人的善良。
孟子认为,善良是可以传递和影响的,人们应该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来感染和启发他人。
通过建立正义和谐的社会关系,人们可以共同发展和提升自身的善良本性。
这一观点强调了人际关系和社会互动对个体道德发展的积极影响,鼓励人们树立信心,积极地去培养和传递他人的善良。
综上所述,人之初性本善指的是每个人天生具有善良本性的观念。
这一思想意味着人们天生有一种倾向,即向善和正义。
此外,这一观点也强调了社会环境、个人努力和他人的积极影响对个体善良特性的培养和发展的重要性。
三字经全文内容第一部分解释教育之功
三字经全文内容第一部分解释教育之功在生活中,每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无可否认,《三字经》的确是一个人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字经全文内容第一部分解释教育之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教育之功)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拓展:国学经典三字经作者王伯厚简介原典作者关于《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但是大多数学者的意见倾向于“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
王应麟晚年教育本族子弟读书的时候,编写了一本融会经史子集的三字歌诀,据传就是《三字经》。
一说是宋代人区适子。
明末清初屈大均在“广东新语”卷十一中记载:“童蒙所诵三字经乃宋末区适子所撰。
适子,顺德登洲人,字正叔,入元抗节不仕”,认为广东顺德人区适子才是《三字经》的真正作者。
三字经全文解释人之初性本善
三字经全文解释(人之初性本善)是什么意思,有没有三字经的全文解释?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三字经全文解释(人之初性本善),更多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每个人都是一张白纸,不知害人,既为善。
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弟”通“悌”,尊敬友爱。
11、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故人事亲事长,必要尽其孝悌。
三字经解释版
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
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弟"通"悌",尊敬友爱。
11、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故人事亲事长,必要尽其孝悌。
孝悌乃一件大事。
其次一等,多见天下之事,以广其所知,多闻古今之理,以广其所学。
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三字经全文及翻译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是: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
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全文原文及翻译: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弟”通“悌”,尊敬友爱。
11、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故人事亲事长,必要尽其孝悌。
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全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幼。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人之初每句话的意思
人之初每句话的意思人之初,性本善。
人在一开始的时候,本性是善良的。
性相近,习相远。
人的本性虽然相近,但因为习惯不同而产生了差异。
苟不教,性乃迁。
如果不进行正确的教育,人的本性就会发生改变。
教之道,贵以专。
正确的教育方法,应该注重专注。
昔孟母,择邻处。
古时候,孟子的母亲选择了一个好邻居。
子不学,断机杼。
如果孩子不学习,就停止织机。
窦燕山,有义方。
窦燕山是一个非常有义气的人。
教五子,名俱扬。
他教育了五个儿子,都成为了有名望的人物。
养不教,父之过。
如果孩子没有教育好,那是父亲的责任。
教不严,师之惰。
如果教育不严格,那是老师的懒惰。
子不学,非所宜。
如果孩子不学习,那是不适宜的。
幼不学,老何为?小的时候不学习,长大了怎么办?玉不琢,不成器。
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成为器物。
人不学,不知义。
人如果不学习,就不懂得什么是正义。
为人子,方少时。
作为一个人的儿子,年轻的时候。
亲师友,习礼仪。
和父母、老师、朋友相处,学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九岁的时候,就能照料好家里的床铺。
孝于亲,所当执。
对父母要尽孝,这是应该做的。
融四岁,能让梨。
四岁的时候,就能懂得与人分享水果。
弟于长,宜先知。
作为弟弟,应该先了解兄长的情况。
首孝悌,次见闻。
首先要孝顺父母和敬重兄长,其次要广泛地接触各种知识。
知某数,识某文。
要懂得一些数学知识,认识一些文字。
一而十,十而百。
从一数到十,再从十数到百。
百而千,千而万。
从百数到千,再从千数到万。
三才者,天地人。
天、地、人是宇宙的三个要素。
三光者,日月星。
太阳、月亮、星星是天空中的三种光源。
三纲者,君臣义。
君臣之间应该遵循的道义关系。
父子亲,夫妇顺。
父子之间要亲近,夫妻之间要和顺。
曰春夏,曰秋冬。
叫做春夏,叫做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这四个季节是永远不会停止转动的。
曰南北,曰西东。
叫做南和北,叫做西和东。
此四方,应乎中。
这四个方向都要归于中央。
曰水火,木金土。
叫做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这五行是基于数学的理论。
人之初文言文翻译
人之初文言文翻译
人之初文言文翻译
人之初
王应麟〔宋代〕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译文
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
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发生改变。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人小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
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
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注释
初:开始,开头。
性:性格,本性。
习:习惯,习性。
苟:如果;假使。
教:教育,指导。
迁:改变。
专:专心致志。
宜:合适,应该。
幼:年幼,小时候。
琢:雕琢。
器:器物,这里指成才。
义:古同“仪”。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
人之初性本善是谁的观点
人之初性本善是谁的观点
人之初性本善是清代文学家诗人王应麟说的,出自他的《三字经》。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刚刚初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全句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是一本给小孩子启蒙用的读物。
这句话是与孟子的性善论相一致,都认为人在刚出生时,天性就是善良的,只是后天处的环境、受到的教育不同,于是人的性格就发生了善恶。
与之相反的是荀子的“性恶论”,他认为人出身本性是不好的,经过后天的环境,一些人受到好的教育变成了善良的人,一些人依就保持恶的品性。
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其实是强调人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他的性格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一个是先天的,即出生就具有的,另一个是后天的成长环境和教育。
因此,人们一定要重视环境和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全文是什么--三字经除了人之初还有什么
《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全文是什么?|三字经除了人之初还有什么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字经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曰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
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
《论语》中有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
”这句话意味深长,对于人性
的探究和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人之初,性本善”的含义是什么呢?
首先,这句话表明了人的天性本来是好的,是善良的。
在生命的之初,每
个人的内心都是充满了慈爱和善意的。
这是因为, 人类在漫长的生命历程中, 因为生活在情感和文化氛围下的熏陶, 渐渐地体认并领悟善良和美好的道理,这
种“天性善良”的信仰和认知渐渐深化和巩固,成为了道德和良知的基础。
因此,我们可以借助这种本性来构筑我们的道德观念,并在人生的路上行走。
此外,“人之初,性本善”的意义是不易被改变的。
即使在后来,这种本
性可能在外界的影响下被遮盖、扭曲或失去,但真正的善良本性,却深藏在人
们的内心深处,等待着时机的到来再次展现出来。
这种内在本性的存在,能够
成为人们内心的灯塔,引导着我们走向光明和真理。
只要有信仰和坚定的态度,人们就能够不断地朝着善良和美好前进,成为更优秀和完美的个体。
最后,“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的意义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身处社会
中的每个人,不仅仅应该关爱自己的内心,也应该理解他人的内心和本性。
在
人际关系中,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让人们相信善良的存在,
从而互相帮助和理解。
总之,“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和善良的初始状态,虽然这种状态可能会被外界的负面因素所侵蚀和摧毁,但保持一颗善良的内心,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只有当我们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真谛并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时候,才能够真正体现人性的最大价值。
一年级人之初课文
一年级人之初课文
人之初
〔宋代〕王应麟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译文
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
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发生改变。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人小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
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
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注释
初:开始,开头。
性:性格,本性。
习:习惯,习性。
苟:如果;假使。
教:教育,指导。
迁:改变。
专:专心致志。
宜:合适,应该。
幼:年幼,小时候。
琢:雕琢。
器:器物,这里指成才。
义:古同“仪”。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人性本善理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1、性善论对管理的意义 2、性善论对管理的启示 3、性善论在管理中的不足之处
性
善 论 对 管 理 的 意
性善论肯定了人性的美好善
良,他强调了人在管理中的核心 地位,主张对人的管理方法是用 道德教化,使人意识到自己的善 良本性,从而提高人的自律性。 它看到了用内化管理比外在的强 制管理更具有合理性,也更容易 发挥人的潜力和创造力。
义
性善论对管理的启示:
任何管理都应以人为本,管理
说
法
的 3、《三字经》又提出“人之初,性本
由 善”的观点。
来
何为人性本善?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 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 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 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 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 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东
பைடு நூலகம்
方
的人 人性
性 论
本 善
主讲人:聂老师
人性 本善
第一、人性本善说法的由来 第二、何为人性本善 第三、现代人对人性本善的研究 第四、人性本善理论的恶果 第五、人性本善理论对人力
资源管理的影响
人之初性本善说法的由来
一
、 人 性
1、孔子说“性相近”,承认有人 性,但未说人性是什么。
本
善 2、孟子说,“人性善”。
不应是强迫命令,而应以精神鼓 励激发对工作的热情和潜能,使 人的自律内在化!
性善论在管理中的不足之处:
☆性善论没有正确全面的理解人性! 它没有意识到物质利益对人的激励作
用,仅靠精神鼓励来管理人是不够的。
所以,在管理中,性善论所面临的困惑就 需要其它人性理论去补充和完善了。
谢 谢二 观零
一
赏二 年 三 月
★他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天赋的“善 端”,具有一种先验的道德观念的萌 芽,这是人异于禽兽、高于禽兽的本 质的特征。因为人心天赋是善的,所 以人性也是善的。
现代人对人性本善的研究
例一: 据美联社报道,在一个 实验中,科学家手里的衣服夹子掉 地上了。他不用担心,一个刚学会 走路的孩子会过去帮他捡起来,并 且还给他。这个简单的实验证明, 仅有18个月大的孩子也具有帮助他 人的无私品质和能力。
科学家意外的发现,婴儿竟然 个个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儿童。
例二: 德国一家人类进化研究所致力于寻找人 类大脑发育的过程,以及人类协作精神产生的 源泉。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研究一群婴儿面对各 种环境时如何反应协作。他们意外地发现,婴 儿竟然个个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儿童。
例三:心理学研究员每天在一群刚刚会爬的婴 儿面前作简单的动作,比如用夹子挂毛巾,把书 垒成堆。经过一段时间,研究员会故意笨手笨 脚地搞砸这些最简单的任务。比如把夹子掉了, 或把书堆碰倒了。此时实验室24个婴儿在几秒 钟之内,同时都表现出要帮忙的意思。
★在现代人类社会中,处处可以找到人 性本善的证据:
1、人们为慈善机构捐款 2、尽力保护环境 3、在地铁上为老人让座等等
这些行为除了获得自我满足感,通 常不会有任何实质回报。
可见助人为乐是人的天性使然。
人性本善理论的恶果
第一,忽视和取消社会的制约机制, 为统治者作恶创造条件,为专制社会 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