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地理三大自然区

地理三大自然区

三大自然区1.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及区域界线:国土辽阔,山区面积广大,区域差异显著,是我国国情的基本特征之一。

区域差异的存在,决定了不同地区发展的水平和基础。

为了加快区域发展的步伐,我们应研究各区域发展的优势是什么?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有哪些?人地关系中存在哪些问题?从而为因地制宜,进行区域整治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区域差异主要分自然和经济两个方面,本讲主要讲我国三大区域的自然差异。

在我国,决定自然环境地域差异的最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形。

综合两方面的因素,将我国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三大自然区。

其基本的形成原因是:①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②受太阳辐射从赤道的西极递减的影响:我国气温及热量条件由南向北递减;③由于海陆分布及地形的影响,年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④青藏高原地势高耸,使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在此转向,形成特殊的高原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之间大致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的北部边界是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东部则大体以海拔3000米等高线为界。

2.三大自然区的特点:(1)东部季风区:范围: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

地形上包括位于第二级阶梯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及地势第三级阶梯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及南方丘陵、低山区等。

面积占全国45%。

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5%。

主要特点:①海拨较低;②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以湿润、半湿润区为主,降水集中夏季,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③植被以森林为主,多为成熟土壤,生物种类繁多;④以外流河为主,河流补给以雨水为主;⑤人口稠密,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广泛而深刻,除极少数地区外,天然植被已不复存在,是我国最主要的农耕区。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范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及青藏高原以北的广大地区,地形上主要包括了地势第二级阶梯的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地貌单元,面积占全国30%,人口只占全国人口4%。

地理必修三课件时我国三大自然区

地理必修三课件时我国三大自然区

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对比: 青藏高寒区冰川广布,河 流短小,水流湍急,而东 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半干 旱区则没有这样的特点。
THANK YOU
汇报人:
湖泊:青藏高原上有许多湖泊,如 青海湖、纳木错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冰川:青藏高原上分布着大量的冰 川,如喜马拉雅山冰川、昆仑山冰 川等
河流:青藏高原上的河流主要有长 江、黄河、澜沧江等,这些河流发 源于青藏高原,流向全国各地
植被和土壤
植被类型:以高寒草甸、灌丛 和苔原为主
土壤类型:以冻土和石质土为 主
5
三大自然区的比较
气候的比较
东部季风区:四季分明, 雨热同期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干 旱少雨,温差大
青藏高寒区:高寒缺氧, 昼夜温差大
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 半干旱区的降水量差异
显著
青藏高寒区与东部 季风区、西北干旱 半干旱区的气温差
异显著
地形地貌的比较
东部季风区:平原、丘陵、山地、 高原等多种地形
气候特点
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温度带:亚热带和暖温带
降水量:年降水量在5001500毫米之间
季节变化:四季分明,春 秋两季最为舒适
地形地貌
东部季风区主要包括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等 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河流众多,水系发达,有利于农业灌溉和交通运输 沿海地区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旅游资源
河流:东部季风区河流众 多,如长江、黄河、珠江

湖泊:东部季风区湖泊众 多,如鄱阳湖、洞庭湖、
太湖等
地下水:东部季风区地下 水资源丰富,但部分地区
存在地下水超采问题Βιβλιοθήκη 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中国三大自然区

中国三大自然区

中国三⼤⾃然区⾃然区是指由于⾃然条件的空间地理分布具有⼀定的规律性和区域共轭性,以及各⾃然地理成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地球表⾯形成⼀系列等级⾼低不同的、⾃然地理特征相对⼀致的区域。

中国的三⼤⾃然区包括东部季风区、西北⼲旱半⼲旱区和青藏⾼寒区。

1东部季风区东部季风区是指⼤兴安岭以东、内蒙古⾼原以南、青藏⾼原东部边缘以东的⼴⼤地区。

(1)地形本区包括地形上属于第⼆级阶梯的黄⼟⾼原、四川盆地、云贵⾼原、横断⼭区,以及第三级阶梯的沿海⼴⼤平原和丘陵地区。

⼤部分地区在海拔1000⽶以下。

(2)⽓候本区背靠⾼原,⾯向海洋,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普遍⾼温多⾬,冬季受北⽅冷⽓流影响,⼤部分地区寒冷⼲燥,风向与降⽔均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和更替。

本区的秦岭—淮河⼀线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此线以北四季变化明显,冬季寒冷,河流、⼟壤冻结。

降⽔较少,且集中在夏季。

此线以南,⼀年四季⽔绿⼭清,变化不明显,降⽔丰富,⽓候湿润、温暖。

(3)⽔⽂河流为外流河,长江、黄河、珠江、辽河、海河等⼤河⾃西向东注⼊海洋,且河湖众多。

地表⽔的补给以⾬⽔为主,绝⼤部分地区属于外流区,地下⽔资源⽐较丰富。

(4)⼟壤、植被植被以森林和森林草原为主,⼤现状多为农作物和⼈⼯林等⼈⼯植被。

⼟壤多为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壤,⼟质肥沃。

⽣物种类繁多。

(5)⼈类活动⼈类对⾃然界的影响⼴泛⽽深刻,使⾃然⾯貌发⽣了巨⼤的变化。

除极少数的地⽅以外,天然植被已不复存在,栽培植物⼴泛分布,是我国的主要农耕地区。

2西北⼲旱半⼲旱区西北⼲旱半⼲旱区地理位置是⼤兴安岭以西,青藏⾼原和黄⼟⾼原以北内陆地区。

(1)地形包括内蒙古⾼原、塔⾥⽊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等地貌单元,总体海拔较⾼,但差别显著。

(2)⽓候因位于亚欧⼤陆内部,距海较远,受夏季风影响较⼩,海洋湿润⽓流被⼭岭阻隔,难以深⼊,⽓候⼲燥。

年降⽔量东部在400毫⽶左右,西部则减少到100毫⽶以下。

⽓温年较差、⽇较差⼤,多⼤风天⽓。

(完整版)中国地形PPT

(完整版)中国地形PPT

塔里木盆地
由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山脚下到盆地中心,依序可 见戈壁滩、绿洲、沙漠
塔里木盆地结构示意图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范围:新疆北部,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
特点: 我国第二大盆地 东高西低,西侧有缺口,较湿润 多风蚀地貌,沙漠面积较小
准噶尔盆地
柴达木盆地
范围:青藏高原东北,阿尔金山、祁连山、昆仑山之间 (青海省西北部)
我国的丘陵
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位置:辽宁、山东境内
东南丘陵
范围:长江以南,雪峰山以东 组成:江南丘陵、浙闽丘陵、两广丘陵
特点:
200~500m 多开辟为梯田、果园,或栽培经济林 少数山峰>1000m 两广丘陵喀斯特地貌广布
2、主要地形区
四大高原
• 青藏高原:我国最大,世界最高,多大山,
相对高度较小多雪山、冰川
⑥河流水量大小.汛期长短.无有结冰期.含沙量大小; ⑦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 ⑧水田和旱地; ⑨水稻和小麦; ⑩一年三熟和一年二熟.
2、主要地形区
我国的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
范围:南至喜玛拉雅山,西至帕米尔高原,北面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东面为横断山脉(包括西藏、青海和川西) 面积:约250万km2,是全国最大、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也是最年轻的高原。
但矿产、森林、水能、草场等资源丰富。
地形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地理——P77
对气候、河流、植被的影响
地形对交通的影响:
川藏公路
京塘高速公路
台湾岛东西两岸降水量对比:
8408mm
800— 1600mm
三峡
三、中国主要地形区
1、主要山脉
山脉为地形骨架,平原、高原、盆地相间分布

中国的三大自然区及其内部差异

中国的三大自然区及其内部差异
气候和地貌 相互影响、共同联系其中 一2个.反要映素:的地域变化,必然会 引起土其壤他和自植然被要素和整个自然 地理环境的变化。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400mm等降水量线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3000m等高线
பைடு நூலகம்
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1.地形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海拔较低,地形以 海拔较高,主要是 平均海拔4000米 平原、丘陵为主。 高原和盆地,其次 以上。
1.2 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
一、东部季风南北差异:
4.华南热带湿润地区
华南热带湿润地区
1.2 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
一、东部季风南北差异:
4.华南热带湿润地区
地貌 低山、丘陵
积温
≥ 7500℃
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植被
热带季雨林,季相变化不明显
土壤
淋溶强烈的砖红壤
作物 问题
水稻一年三熟,经济作物种类多 热带生物资源利用,发挥土地生产力
第一单元 中国的区域差异 1.1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湿润的季风气候




西高东低 海拔较低

平原广阔
植被:森林为主 土壤: 森林下发育
的土壤
水文: 外流河 河流自西向东 流入海洋
人类对自然界影响:广泛而深刻
平原耕地
1.2 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 南北差异——热量
一、东部季风南北差异:
——水分
1.2 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
1.2 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
一、东部季风南北差异:
2.华北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地貌 大平原和高原为主,从西向东地势降低
积温
3200℃~4500 ℃

我国三大自然区

我国三大自然区

我国三大自然区
一、亚热带自然区
亚热带自然区是指我国的南部地区,主要包括华南、江南、华中等地区。

这一
自然区域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植被覆盖茂盛,以森林、灌木丛和草原为主,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

在亚热带自然区,农作物种类繁多,以水稻、茶叶、桑蚕、蔬菜等为主要农作物,产量丰富。

二、温带自然区
温带自然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

植被类型多样,有森林、草原、草甸等。

在温带自然区,农业发展比较发达,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大豆等,畜牧业也十分兴旺。

三、寒带自然区
寒带自然区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和青藏高原等区域,气候寒冷干燥,冬季漫长,植被稀疏,以冰川、草甸为主。

在寒带自然区,农业发展相对落后,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养殖牛羊等畜禽。

此外,寒带自然区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总的来说,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为我国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做出了
积极的贡献。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各地区的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繁荣和生态平衡。

希望这篇文档符合您的要求,有其他需要请随时告诉我。

【高中地理】我国的三大自然区ppt

【高中地理】我国的三大自然区ppt
我国的区域差异
你还记得吗
准噶尔盆地 塔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盆地 柴达木盆地
东北 平原 辽东丘陵 华北 黄土高原 平原 山东丘陵 长江中下 游平原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大 兴 安 岭
贺 阴山 兰 山 唐古拉山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巴颜喀拉山 唐古拉山 冈底斯山
三、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1.划分依据
⑴.伯明翰 ⑦ 煤铁复合体 ⑵.阿伯丁 北海 ⑧ ⑶.⑨ 苏格兰 ⑷. 温带海洋性 牧草 疯牛 乳畜 ⑸ .11 乙图中的国家首都城市职能是政治 中心;甲图中国家的首都除政治职能外,还 有经济、金融、贸易等综合职能
读图1-5,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区域C为 区,D为 区。 C、D两区的交界线上有 山、 山和 山。 (2)图中A、B所在的区为 区,AB间以 为界,自然环境差异明显。A与C相邻 处的A侧温度带属于 带,B与C相邻处B 侧的干湿地区属 区。 (3)C区向东,农业生产由以 业为主变为 以 业为主
限制因素
水旱灾害、 台风等
水资源
2000年日本的农业结构
说明主要的地形区、 所属阶梯、海拔
东部季风 区
西北干旱 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 区
地形地势
海拔较低, 海拔较高, 海拔很高, 平原广阔 差别显著 冰川广布
思考,三大自然区在 发展农业过程中主要 的限制性因素有哪些?
自然区 东部季风 区 西北干旱 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 区 低温、空 气稀薄、 地形崎岖、 土层粗瘠、 风大水少
地形与气候
东部季风区
2.三大自然区的名称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3.三大自然区的分界线

《中国地理分区》课件

《中国地理分区》课件

总结词
自然地理分区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导致经济发展方向和模式存在差异。
详细描述
中国地势复杂多样,从沿海平原到内陆高原,自然地理分区对经 济发展产生了显著影响。例如,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其优越的地理 位置和丰富的水资源,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而西部 地区则因为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农业气候
中国农业气候多样,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和作物种植有重 要影响。
土地利用
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土地利用 方式和结构也是农业地理分区的重要特征。
城市地理分区特征
总结词 城市化水平
城市规模 城市职能
中国城市地理分区特征主要表现在城市化水平、城市规模、城 市职能等方面。
中国城市化水平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较 高,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较低。
中国城市规模差异较大,包括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等 ,不同规模的城市在地理分布和特点上存在差异。
中国城市职能多样,包括工业城市、商贸城市、旅游城市等, 不同职能的城市在地理分布和特点上也有所不同。
04
中国地理分区与经济发展
中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包括温带、亚热 带、热带等气候区,不同气候区呈现出不 同的自然地理特征。
中国水系发达,河流湖泊众多,水文特征 也是自然地理分区的重要依据之一。
农业地理分区特征
总结词
中国农业地理分区特征主要表现在农业资源、农业气候、土地利用等 方面。
农业资源
中国农业资源丰富,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这些资源的分布和特 点决定了农业地理分区的格局。
为应对环境问题,未来将加强生态保 护和修复工作,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 能,保护生物多样性。

三大自然区

三大自然区

第47讲中国的区域差异和国土整治与区域开发中国的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

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

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中国国土的整治与开发。

[知识精讲]1、我国的三大自然区(1)三大自然区的划分气候和地貌是决定我国自然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土壤和植被则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综合地貌气候东部季风区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两大要素分成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北部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三大自然区青藏高寒区东部约以3000米等高线为界(2)三大自然区特点2、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热量是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水分成为北部地区差异的重要因素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黑土肥沃,只能种植春小麦,一年一熟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落叶阔叶林为主,作物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水分不足、旱作为主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水田为主,一年两熟两三熟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热带季风气候,植被四季常绿,一年三熟、可种植热带作物(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内蒙古温带高原地区:基本在内蒙古高原上,宽广坦荡,距海较近属半干旱气候,草原为主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山地与盆地相间分布,气候干旱,光照丰富、河流少、短、流量小(3)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夏半年受印度洋和太平洋水汽的影响,东南湿润、西北干旱,垂直分异明显3、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1)划分(组成省区)东部:沿海省区加北京市,暂未包括港、澳、台,共12个省级行政区西部:西北陕、甘、宁、青、新疆和西南川、云、贵、藏、重庆10个省级行政区中部:除东部、西部外的9个省级行政区(2)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东部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

经济发展水平常用国内生产总值来代表经济发展速度:由东向西变慢,差距扩大。

它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国民经济的潜力(3)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自然原因:东部气候润、雨热同期、地势低平有利开发,而中西部气候干旱或高寒;从地理区位上讲,东部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便于发展开放型经济,而中西部距海较远,比较闭塞社会和经济原因:近代工业首先出现,原有工业基础好,东部地区人们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危机感、紧迫感强。

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特点

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特点

图 4-2 中 国 地 形
0 440 880Km 温 带 温 带 草 荒 漠 原 阔 高 寒 荒 漠 叶 林 高 寒 草 甸 草 原 叶 落 温 带 寒温带落叶针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带 季

林 南海诸岛
南海诸岛
图 4-4 中国植被
霍尔果斯
⑶从A到B年降水量的变化 规律是 逐渐递减 ;
吐鲁番
B
图 4-2 中 国 地 形
0 440 880Km 温 带 温 带 草 荒 漠 原 阔 高 寒 荒 漠 叶 林 高 寒 草 甸 草 原 叶 落 温 带 寒温带落叶针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带 季

林 南海诸岛
南海诸岛
图 4-4 中国植被
南北方对比
一月均温 ≥10℃积温 热量带
秦岭—淮河以北(北方) 0oC以下 4500℃以下
青藏高寒区
水文 特征
植被 土壤 人类 活动
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2.分异: 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低)
贺兰山
西北温带及暖温带 荒漠地区
200mm等降 水量线 东多
典型草原 高原宽广坦荡
半干旱气候
降水
西少 荒漠
荒漠或绿洲农业
降水 荒漠草原
景观
地形地势
森林草原
气候对牧草生长有利
气候 水文
山地与盆地相间分布 光照资源丰富,气温日较 差、年较差大 干旱气候
河流多,但流程短,水量少 多为内流区(除黄河、西辽河)
霍尔果斯
B
吐鲁番
北京 ★
中 卫 平顶山
C
A
南昌 广州
上海
干线 支线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9O E
° 中国地形
100 E 110 E
120 E
°
130 E 50 N
° ° °
准噶尔盆地 天 山 塔里木盆地 青 藏 高 原
° °
40 N
华 北 黄土高原 平 原
30 N
°
四川盆地
20 N
°
中国地势
季风区山 兰 山 唐古拉山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巴颜喀拉山 唐古拉山 冈底斯山
2.划分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分界线: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青藏高寒区 画图:在空白图上画出三大自然区的界线,思考: 三大自然区的界线和哪些地理界线相吻合?
三大自然区
西 区 北 干 东 旱 半 干 旱 长城 部

青 藏 高 原


分析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一般从哪些方面考虑?
位置范围;地形地势特征;气候类型;植被、土 壤、水文特征等方面。
二、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项目
东部季风区 大兴安岭以东,内 蒙古高原以南,青 藏高原东部边缘以 东的地区 黄土高原、四川盆 地、云贵高原、横 断山区、沿海三大 平原和丘陵地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大兴安岭以西,昆 仑山—阿尔金山— 祁连山和长城一线 以北的广大地区 青藏高寒区
范围 主要 地形 区
北起昆仑山—阿尔 金山—祁连山,南 抵喜马拉雅山,东 起横断山,西至国界 青藏高原,柴 达木盆地
o℃等温线
雪松、黑土 骆驼刺、沙漠 椰林、红土
东北 西北 南方
植被、土壤是反映自然环境的两面“镜子”
那么,决定这种地理环境差异的主导因素 有哪些?
气候、地貌
总结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
一、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中国三大自然区

中国三大自然区

A
B C
D
北 低
A
热 3200℃
B
量 4500℃
C
南 7500℃ D高
气植熟 候被制
温带大 陆性季 风气候
针叶 林针 阔混 交林
一年 一熟
东北温带湿
A润、半湿润
地区
暖温带 大陆性 季风气

落叶 阔叶

两年三 熟或一 年两熟
B
华北暖温带湿润、 半湿润地区
亚热 带季 风气

常绿 阔叶 林
C 一年
两熟
西北温带及暖 温带荒漠地区
降水
西少
降水
200mm等 降水量线
东多
景观
荒漠 荒漠草原 典型草原 森林草原
地形地势 山地与盆地相间分布
1000m宽广坦荡
气候 水文
光照资源丰富气温日较 差年较差大
河流多,但流程短,水 量少
冬长而寒冷 多为内流区
西北是完整的高原, 东南部为地势较低、 南北走向的高山峡 谷。
分为森林草原 为草原
原和高山草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土壤
多为钙质土
有机质含量低,可溶 土壤发育程度很
性盐分含量较高
差,土层浅薄
水文
多外流河、湖 以内流河(湖)为主, 多冰川、湖泊、 雨水补给为主 短小,冰雪水补给为主 多大江大河源头
人类活动 影响广、深, 影响小,牧业、绿洲农 影响微弱,原始
重要农耕区 业——水源是制约因素 以畜牧业为主
400 200
50
火烧。寮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年降水量超过1600
毫米的地区大多在 _东__南__沿__海__地__区__。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ppt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ppt

⑷甲图中的国家是世界农产品主要进口国之一, 该国属典型的 气候,此种气候类型不利于 农作物的成熟,但对 生长有利,该国近年 来接连发生了 病、口蹄疫等,影响了农牧业 生产;乙图中的城市⑦以北地带由于生长期较短, 在农业专业化区中属于 带。 ⑸乙图中的国家首都的数字代号是 ,它与甲 图中国家的首都的城市职能主要区别是 。
说明主要的地形区、 所属阶梯、海拔
东部季风 区
西北干旱 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 区
地形地势
海拔较低, 海拔较高, 海拔很高, 平原广阔 差别显著 冰川广布
思考,三大自然区在 发展农业过程中主要 的限制性因素有哪些?
自然区 东部季风 区 西北干旱 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 区 低温、空 气稀薄、 地形崎岖、 土层粗瘠、 风大水少
3、三大自然区的比较: 要素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位置 地形 气候 植被 土壤 水文 经济水平 农业 工业 城市 人口
三大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 旱区
青藏高寒区
北起昆仑山— 大兴安岭以东、 大兴安岭以西、 阿尔金山—祁 昆仑山—阿尔 内蒙古高原以南、 连山一线,南 位置和范围 青藏高原东部边 金山—祁连山 抵喜马拉雅山, 和长城一线以 东起横断山, 缘以东, 北 西至国境 第二级阶梯上的黄 土高原、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横断山 第二级阶梯 上的内蒙古 区,第三级阶梯上 地貌单元 高原、塔里 (地形区) 的东北平原、华北 平原、长江中下游 木盆地和准 噶尔盆地等 平原、东南丘陵
第一级阶梯上 的青藏高原和 柴达木盆地
气候
自然区
东部季风 区
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 多雨、冬季 低温少雨; 风向随季节 变化;雨季 集中在5~9 月)
西北干旱 半干旱区

我国三大自然区.

我国三大自然区.

塔 克 拉 玛 干 沙 漠
风 蚀 城 堡
学习目标:
1 了解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以及三大自然区的 空间位置、基本特征,各个自然区的人类活动对自然 地理环境的影响; 2 学会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原理,分析三大 的自然区;
3 通过对三大自然区的不同特点的学习,明确地理环境 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是普遍存在的。
地貌、气候、水文、 生物、土壤
3。东部、南部河谷地带水热条件好
不利条件:
1。气温低、无霜期短
2。干旱、风大、土壤质粗层薄
课堂检测:
1 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分布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B 我国的年平均降水量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C 等温线在青藏高原出现向北弯曲的状况 D 东部季风区的河流多为外流河,径流的季节变化明显 2 下列说法哪一个是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自然区的写照: (A ) A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B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D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
耕区
(二)、塔里木、准葛尔盆地等。 B.地形地势: 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 C.气候: 气候干燥,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多大风天气.
D.土壤生物: 植被大部分为沙漠.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
低.生物种类远少于东部季风区.
E.水文:
多属内流区,河流短小, 湖泊多是咸水湖.
整体性:
自然地理要素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要素之间是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其中一个自然要素 发生变化,必然会引起其它自然要素乃至整个自然地理 环境的变化。
差异性:
地理环境的整体及其各组成成分,按照一定 的方向发生分化,形成多级自然区域的现象。在 地球表面呈长条带状分布,即自然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18:20
课 后 练 习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巴颜喀拉山 唐古拉山 冈底斯山
o℃等温线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在一区定然的气自候大类型三和地的貌国条件我下,产
生了与之相适应的土壤、植被。
雪松、黑土 骆驼刺、沙漠 椰林、红土
东北 西北 南方
植被、土壤是反映自然环境的两面“镜子 ”
区然自大三的国我
1.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
C.水、地形 D.地形、热量
(3)与上海、天津相比,城市N作为毛纺织工业中心的区位优势是( C )
A.接近市场 B.有大量廉价劳动力 C.接近原料产地 D.交通运输方便
(4)9月23日,某摄影爱好者在日落前1小时到达P点拍摄湖面落日景观,此时
北京时间约是( D) A.17:00 B.18:00
C.17:20
二、三区 青然大自自藏 大然高三区寒的的国区 特我 点
多高山—— 不利交通
荒漠、草原 土壤发育差
高寒动物
高、寒
多冰川、西北 属内流区,东南 多大江大河源

气温低、无霜 期短、光照强
高寒牧业
喜温凉 作物生

河谷农业、 居民区
二、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区 然 自 大 三 的 国 我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人类活动
广泛而深刻
水旱灾害
不够广泛而深刻
水分
微弱
热量
种植业为主
草原牧业为主 灌溉农业
高寒牧业为主 少部分河谷农业
(1)城市N以西的铁路线名称是(A )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A.青藏铁路 B.兰青铁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兰新铁路 D.宝成铁路
(2)M河谷地是该地区重要的农耕区,其农业生产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D )
A.热量、光照 B.光照、水
水文: 外流河 河流自西向东 流入海洋
人类对自然界影响:广泛而深刻
平原耕地
二、三区 西然大北自自干 大旱然半三区干的旱的国区 特我 点
深居内陆
地形闭塞
荒漠、草原 耐旱动植物 多内流河、湖
温 带( 大干 陆旱 性) 气 候
内蒙古草原 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
人烟少 草原牧业、
灌溉农业为主 点状
城 乡 带状
我国的三大 自然区
区然自大三的国我
你还记得吗?
80 °E 9O°E 中国地形 120°E 130°E 50°N
准噶尔盆地 天山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100 °E 110 °E
华 北 黄土高原平 原 四川盆地
40 °N 30°N
20°N
中国地势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大
兴 安 岭 贺 阴山 兰 山 唐古拉山
一、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2.三大自然区的划分情况
区然自大三的国我
400mm等降水量线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3000m等高线
一、三区 然大自自大然三区的的国划我 分
3.三大自然区的基本情况
区然自大三的国我 东部季风区
湿润的季风气候
植被:森林为主
二、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土壤: 森林下发育 的土壤
西高东低 海拔较低 平原广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