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航天基地-云计算产业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西安的航空航天产业

西安的航空航天产业
院,可进行各种类型的飞机试验试飞工作
该基地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 飞机试验试飞合作关系
2
西安航天产业 集群
西点安航击天添产业加集标群题
西安航天产业集群是以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为核心,以西安航天科技工业园为 重点,以西安卫星应用产业园、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等为支技术 产业基地(以下简称"西安 阎良航空基地")是国家首 批确定的五个国家级航空 高技术产业基地之一,是 中国唯一集飞机设计、制 造、试验、试飞为一体, 也是亚洲最大的飞机试验 试飞中心——中国飞行试
验研究院所在区
西安阎良航空基地依托西 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 业基地,致力于打造中国 一流的航空产业集群。该 基地具备了研发、制造、 试验、试飞等完整的航空 产业链,涵盖了飞机设计、 材料加工、零部件制造、
3
总结
点击总添结 加标题
西安的航空航天产业具备了 较强的研发、制造、试验和 试飞能力,已经形成了较为 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 和市场的不断扩大,相信西 安的航空航天产业将会迎来 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点击-添加标题
西安的航空航天产业
>>
点击-添加标题
1
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
2
西安航天产业集群
3
总结
西安点的击航空添航加天产标业题
西安是中国重要的航空航天产业 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航空航天
资源和人才储备
下面是对西安航空航天产业的相 关介绍
1
西安阎良国家航空 高技术产业基地
西安阎良国点家击航空添高加技术标产题业基地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是国家级民用航天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卫星及应用、空间 基础设施建设、空间探测等领域的研发和制造。该基地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航天产 业链,聚集了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航天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 西安卫星应用产业园是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发展卫星通 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等领域的应用服务。该园区已经建成了多个卫星地面站和空 间西数安据卫接星收测处控理中中心心是,国为家政重府点和卫企星业测提控供中了 心广之泛一的,卫承星担应着用多服种务卫星的测控任务。该中 心拥有先进的卫星测控设备和仪器,为航天器的发射、运行和维护提供了重要的技术 支持

西安航天科技产业基地

西安航天科技产业基地

西安航天科技产业基地崛起的现代化航天新城在西安的南郊,南依秦岭,北瞰曲江,坐落着一片风光秀美,山川形胜,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区域,这就是西安航天科技产业基地。

在西安的南郊,有一片正在开发的热土,正在崛起一座现代化、国际化的世界一流航天新城,这就是快速建设和发展中的西安航天科技产业基地。

航天产业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技术领域之一。

航天产业作为战略高技术产业,已被《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为我国未来创新的四大关键技术领域之一。

为充分发挥陕西航天产业的基础优势,按照国家新一轮发展思路,以自主创新为主导,2006年7月,陕西省、西安市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宣告了西安航天科技产业基地的成立。

西安航天基地的成立,如同春雷惊蛰,揭开了陕西航天产业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发展的帷幕。

西安航天科技产业基地的成立,是陕西省、西安市和中央企业集团公司实施战略合作的重大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际行动。

当前,基地业已成为陕西省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特别是航天民用产业的主要平台,成为西安城市战略构架的重要板块。

一座依托西安科教人才优势和航天产业资源集聚优势,以航天民用产业为主、军民结合为特色的现代化航天科技产业基地已初见雏型。

创新的战略定位陕西是我国航天产业的重要基地,被誉为“航天动力之乡”。

航天产业在陕西省装备制造业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做大做强航天产业是陕西省“十一五”规划的重点。

陕西是我国的航天大省,如何发挥陕西航天产业的优势一直是我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在新的条件和环境下如何变革、加快成长,也是我国航天产业界面临的严峻挑战。

在探索中,陕西省、西安市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达成了共识——用市场化的新机制和体制探索发展航天民用产业的新模式,充分发挥我国航天资源业已形成的集中布局优势,用市场化的手段对现有存量资源和未来增量资源进行整合,带动我国航天产业的发展,实现西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

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

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

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引言: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是中国重要的航空工业集聚区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是中国航空工业的重要战略基地。

本文将对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进行介绍,包括其背景、特点、发展情况和未来趋势等。

一、背景概述1.1 地理位置: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地处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紧邻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交通便利。

1.2 发展历程:该基地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中国航空高技术产业的重要集聚区。

1.3 产业布局:基地目前聚集了航空工程技术、航空制造、航空装备维修等多个领域的企业和机构,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二、特点与优势2.1 人才优势:基地得益于当地丰厚的航空工业人才储备,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保证了航空高技术产业的持续发展。

2.2 技术优势:基地聚集了国内外领先的航空技术研发机构和企业,拥有世界一流的技术设施和研发能力,为航空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3 市场优势:基地靠近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具有便捷的国内外航空物流通道,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合作机会。

三、发展情况分析3.1 产业发展:基地目前已形成了集航空工程技术、航空制造、航空装备维修等多个领域于一体的产业布局,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和突破。

3.2 企业创新:在基地的支持下,许多企业积极进行技术创新,推动了航空高技术产业的不断进步和升级。

3.3 国际交流:基地与国际航空工业企业和研究机构保持紧密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了航空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四、未来发展趋势展望4.1 制定发展规划:基地将进一步制定完善的产业发展规划,加强航空高技术产业的战略布局,引进更多的优秀企业和项目。

4.2 推动技术创新:基地将积极推动航空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3 加强国际合作:基地将进一步扩大与国际航空工业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开展更深入的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

中国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战略与规划

中国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战略与规划

中国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战略与规划中国航空航天工业作为国家重点发展领域之一,一直以来都受到政府高度重视。

为了推动航空航天技术和产业的进步,中国制定了相应的发展战略与规划。

本文将探讨中国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战略与规划,并分析其对中国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战略定位与目标中国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战略旨在实现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

在战略定位上,中国将航空航天工业确定为支撑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目标包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和促进经济转型。

二、技术创新与突破为了实现航空航天技术的创新与突破,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研发计划和项目。

重点研究领域包括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高性能航空发动机技术、新一代民用飞机技术等。

此外,中国还鼓励与国际航空航天企业开展合作,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三、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中国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战略也注重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

中国将航空航天工业与其他相关行业相结合,形成产业链和创新链,推动相关产业的升级与发展。

同时,中国还加大在航天器制造、航空发动机、航天材料、卫星导航等领域的投资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四、国家安全与国防建设中国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对于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中国军事实力,同时也增强了中国在国际安全事务中的话语权。

中国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还能为国家提供重要的军事装备和空间资源,确保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利益。

五、国际合作与交流为了推动中国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

中国与俄罗斯、欧洲航天局等国际组织和企业开展合作,共同推动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中国还加强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合作,共同开展航空航天科技合作项目,促进全球空间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六、挑战与展望中国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其中包括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市场竞争等方面的挑战。

西安航天基地发展前景

西安航天基地发展前景

西安航天基地发展前景西安航天基地作为我国重要的航天科研生产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并且具备了良好的未来发展前景。

首先,西安航天基地地处我国中部,交通便利,具备了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

西安市作为陕西省省会,经济发展位居西部地区前列,交通枢纽地位一直较高,便捷的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网络,为西安航天基地的科研和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对基地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其次,西安航天基地凭借着多年来的积累和创新能力,已经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航天科研生产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

航天科研是一个高度复杂和精密的领域,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创新能力。

通过多年来的努力,西安航天基地建立了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科研团队,具备了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为基地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航天产业链逐渐形成,西安航天基地将迎来更多的商机和合作机会。

航天产业链覆盖了诸多领域,从航天器研制到发射运载、航天应用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专业技术和配套服务。

西安航天基地具备丰富的航天科研和生产经验,可以与其他航天基地、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合作,进一步拓宽基地的产业链合作范围,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最后,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为西安航天基地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随着国家的大力支持和资金投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和成就,不断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这为西安航天基地提供了更多的政策和财力支持,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推动基地的科研和生产能力的提升,进一步加快基地的发展步伐。

综上所述,西安航天基地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其地理位置优越,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生产经验,与其他航天基地和企业合作的空间较大,并且国家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为西安航天基地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发展中,西安航天基地将进一步发挥其优势,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支撑和创新引擎。

2020年西安高新区总体规划(草案)出台

2020年西安高新区总体规划(草案)出台

西安高新区总体规划(草案)出台作者::西安晚报添加日期:12年07月04日近日,由市规划局组织、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西安高新区新区总体规划(草案)》已完成,并在市规划展览馆及市规划局网站进行公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

据悉,去年11月14日,市政府同意了高新区的扩区请示,扩区控制用地规模为200平方公里,至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60平方公里。

业内人士认为,高新区新区规划建设,不仅是西安拓展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空间、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西安城市化进程,为市民提供一个生态宜居的城市生活新区的重要支撑。

绿地面积将超新区建设总控一半如今走在高新区,处处能感受到一种繁荣、一种方便、一种舒适、一种优美、一种和谐。

短短二十年,高新区已经发展成一座生机勃勃的科技新城,成为现代西安的标志区。

高新区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是一片充满新意的“新区”。

根据《西安高新区新区总体规划(草案)》,高新区新区的规划定位为创新之城和科技之都,以培育国际化、外向型高端生产性服务职能为主,打造一个产业与居住互融,生态文化休闲与园区建设共赢的高科技创新型新城。

新区建成后,高新区面积将扩展至200平方公里。

东接西沣公路,南接新环山公路,北接西汉高速,西接户县县城。

根据规划,扩区范围内公共绿地、生态绿地、防护绿地、农林地总面积将达到104平方公里,超过总控制面积的一半。

据了解,新区将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先导,形成绿水绕城,水网交织,绿核点缀的绿地系统,在规划区中心布局生态公园,沿市政廊道和交通性干道布局防护绿地,用地内部结合水系点缀小规模公园绿地,以营造生态宜居的新区环境。

20年发展高新区已成西安人居典范说到西安楼市,高新区无疑是当中的焦点。

经过20年的发展,现在的高新区已经是连接西咸新区与西安市区的黄金要塞,随着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区域价值必将在短时间内有很大提升,加之20余年发展成熟的生活配套,区域优势十分明显。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简介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简介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简介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以下简称西安航天基地)成立于2006年11月30日,是陕西省政府、西安市政府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依照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共管的国家级高科技园区,是西安市“五区一港两基地”之一。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位于西安市东南区域,总体规划面积为86平方公里,其中一期面规划面积23平方公里,二期63平方公里。

2007年12月26日,“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认定。

西安航天基地以“航天产业立区,高新产业兴区”为发展定位,“四节约一环保”为发展理念,西安航天基地的目标是建设成为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宜商宜居的航天科技产业新城。

2010年6月26日,西安航天基地被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陕西航天经济技术开发区”。

陕西省、西安市政府高度重视西安航天基地的发展,赋予基地管委会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在政策、土地和融资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西安国家民用航天基地的比较优势1.优越的地理位置西安航天基地位于西安市主城区东南部,距市中心钟楼7公里,绕城高速公路2.8公里,与西康高速紧邻。

航天基地南依秦岭,北瞰曲江,西临城市中轴,东接万亩林带,山水城连为一体,自然环境非常优美。

2.便捷的交通西安航天基地对外交通十分便利,为入区企业提供便捷的物流服务。

向北经长安路和雁塔南路可直达西安市中心;向东经航天大道、雁翔路与曲江新区、交大科技园相连;向西通过韦郭路、西部大道可到达西部大学城、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向南的长安南路、西康高速公路通向秦岭北麓自然风景区。

航天基地经三环路(绕城高速公路)到西安咸阳国际机场35分钟车程,距西安火车站25分钟车程,到火车南站8公里。

西安市快速轨道交通二号线、四号线可到达基地,其中二号线已开工建设,2010年通车。

沣渭新区3.创新的体制机制西安航天基地管理体制不同于其他开发园区,属省市共管,与中央企业集团共建,模式独特。

西安37基地简介

西安37基地简介

西安37基地简介
西安航天基地成立于2006年11月,是陕西省、西安市政府联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建设的航天技术产业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也是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功能承载区,2010年6月26日,被国务院批复为国家级陕西航天经济技术开发区。

航天基地依托陕西航天工业雄厚的综合实力和坚实的发展基础,充分发挥航天科技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领作用,立足航天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带动产城融合,在谋求错位发展中建设宜居宜业的世界一流航天产业新城。

自2006年成立以来,西安航天基地始终秉承国家意志,坚持航天产业立区,努力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已成为中国航天动力之城、北斗创新的发源地、西安唯一全国绿色园区,并服务于国家北斗导航工程、探月工程、载人航天工程、高分重大专项、新一代运载火箭工程等重大项目的研发、建设,基地科技创新指标位居2018年全国经开区第四,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航天基地总规划面积65.14平方公里,其中一期规划面积23.04平方公里,拓展区规划面积42.10平方公里。

区域发展思路以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为牵引,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导向,以特色产业园区为依托,发展航天产业、新能源产业、大数据与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四大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优化要素配套,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产业化和城市化融合,大力提升主导产
业规模及竞争力双提升,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航天产业新城。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基地总体规划图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基地总体规划图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基地总体规划图规划简介⑴区位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位于西安市主城区东南,坐落于少陵塬,北邻西安市科教文化区,西临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邻秦岭北麓生态旅游区,是西安具有良好交通和自然生态环境优势的科技产业开发区,是西安中心城发展的重要辐射地之一;⑵规划期限规划期限:2007—2020年⑶规划规模规划用地规模:本次规划用地规模23.04平方公里,规划期末人口规模达26.1万人;⑷规划目标以“环保与创新”为主题,“科研和文化”为内涵,“航天和宇航”为标志,打造世界级的航天科技产业基地—航天智都,使之成为世界级的航天产业基地,世界级的创意产业基地及世界一流的休闲康居新城;⑸规划结构规划形成“一心三轴三区”的城市空间结构,一心—规划中心区;三轴—长安东街、神舟大道、雁塔南路三条人文景观轴;三区—东部产业研发区、北部南部居住区;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位于西安市东南部,规划面积为23.04平方公里,远期预留约35.5平方公里的发展规划空间,基地南依秦岭,北瞰曲江,西临城市中轴,东依万亩林带,与西安市主城区相邻,距市中心钟楼7公里,绕城高速公路2.8公里,与西康高速紧邻,向西北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仅35分钟车程、向北距西安火车站20分钟车程,向南距引镇西康铁路长安站仅15分钟车程;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重点发展航天民用、半导体器件、新材料、新能源、服务外包与创意、现代服务业等特色支柱产业;2010年计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完成基础配套设施投资4亿元,新建15公里市政道路和50公里配套管网,确保基地自来水、天然气等与城市主管网连通;打通东长安街、航天中路等基地内的断头路,启动三环连接工程,形成高效快捷的城市市政路网系统;年内建成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提高基地中小企业培育孵化的承载能力;----实施一批重大社会事业项目;加快航天大道、东长安街等主干道的绿化美化进度,实施航天运动公园、中湖公园及航天俱乐部项目建设,启动航天第一中学、第四军医大学航天医院等生活配套项目建设,建成航天公安分局办公楼、基地垃圾压缩站,完善基地建成区域环境,使基地整体形象发生根本转变,配套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原名西安航天科技产业基地是陕西省政府和西安市政府联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共同建设以航天民用产业为主导的高技术产业聚集区之一,规划面积23.04平方公里,预留48.79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2006年11月30日,西安航天科技产业基地管委会正式成立,基地进入全面开发建设阶段;2007年12月26日,基地被国家发改委批复认定为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2008年4月8日正式更名;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是全国最大的民用航天科技产业基地,也是陕西省大力发展以先进半导体照明和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核心区域;它以“航天产业立区,高新产业兴区”为发展定位,坚持“四节约一环保”发展理念,实施集群化、特色化、市场化、生态化、规模化的发展战略,走“大集团引领,大产业构建,园区化承载,规模化发展”的科学发展道路,着力发展以民用航天、太阳能光伏-大功率半导体、服务外包和创意为主的三大产业,规划建设核心区、研发区、工业区、物流区、居住区五大功能区,正在培育陕西新的经济增长极,建设以科技、人文、生态为主导的三位一体新型工业区,打造一个技工贸收入为3000亿元的高技术产业新区;预计到“十一五”末可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到“十二五”末可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吸引20个投资过十亿的大项目,培育出30个销售过十亿的中型企业,培育出5个销售过百亿的大型企业;。

9-3-2关于航天小镇项目落地沣西新城秦汉新城前瞻

9-3-2关于航天小镇项目落地沣西新城秦汉新城前瞻

关于航天小镇项目落地沣西新城/秦汉新城前瞻一、沣西新城沣西新城目前定位为大西安副中心,部分省政府的二级机构搬迁至此。

(一)沣西新城目前主要产业构成分为三大模块:第一大产业: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化中心。

定位打造成西部大数据中心,目前三大运营商和广电西北总部皆定于此,作为国家部委的数据储备中心,近期国家气象局、国家地理测绘局总部将迁移至此。

第二大产业:产学研结合、制造业中心。

中国西部创新港(政企校三方结合)项目已经启动,以西安交通大学新校区为载体,规划建设5000亩地实施,一期1700亩教学用地,采用国外开放式校园模式(无校墙),包括大学校区、科研楼、小初高学校、产学项目落地区及商业配套设施区等,由教育部批示,24小时加快实施建设(98个塔吊);翱翔小镇,无人机技术及上下游产业,包括军转民无人机技术的开发应用(用于国家地理测绘的辅助拍摄)。

第三大企业:丝路风情城。

作为大型的会展中心,用于配合一带一路成果展示,促进旅游业发展。

(二)沣西亮点工程:1、中国第一批海绵城市践行者,配合大数据中心对土壤水分储值进行实时监控并合理的调控;2、综合城市光廊,1.8x2.4m管道铺设于地下,满足近80年强弱电、光纤等传输的铺设需求;3、2018-2020年间建造民用卫星发射基地,有五颗民用卫星将在此发射(东讯)。

(三)沣西新城管委会招商局对“航天小镇”项目初步沟通的态度及反应首先,沣西招商局对“航天小镇”项目表示高度的欣赏,非常希望这种高大上的项目能够落地沣西,借势西咸新区的发展进一步将航天事业推进。

目前沣西新城拥有足够的建设用地,商住配比1:0.5,但根据具体的项目该配比可以适当调整,基于招商局张一凡经理自己的判断,如果项目一期投入能够给沣西带来明显化的经济效益,配比应该能够调整到1:0.7—1:1左右,但是有一点明确要求,项目用地使用率一定要达到要求,即一期规划多少用地必须全部有效使用,不能空闲,预计批复位置如图标识:其次,“航天小镇”项目非常好,若想提高商住配比,一期建设内容要足够吸引沣西新城领导,光是“展览馆”、“体验馆”、“青少年青训基地”不是特别吸引人(一期肯定带来有限的税收),最好在一期规划的时候能够加上部分相关企业的入驻,比如说航天集团部分子公司或者分部门,一些航天相关的高精尖技术企业、生产基地的入驻,将非常有利于谈判协商,这样能够和现有技术进行挂钩匹配(大数据云计算中心、民用卫星发射)。

西安产业分析期末总结

西安产业分析期末总结

西安产业分析期末总结一、军工产业西安是中国的军工重镇,拥有众多的军工企业。

这些企业在航空航天、兵器装备、电子信息等领域具有核心技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国家对军工产业的支持力度增加,为西安军工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西安航空工业集团、中国北方工业集团等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同时,这些企业还带动了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如材料加工、模具制造等。

军工产业不仅对西安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信息技术产业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扩大,信息技术产业正在成为西安的新兴产业。

西安作为西部地区的科技中心,吸引了大量的信息技术企业和创业团队。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同时,西安还建设了一批科技园区和创新创业基地,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政策支持。

其中,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安软件园等成为了吸引企业和人才的核心区域。

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形成,如软件开发、互联网服务等,还促进了西安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三、文化旅游产业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兵马俑、华清池、大雁塔等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

近年来,西安不断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投入,通过保护和修复历史文化遗址、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等方式,提升了旅游体验和文化内涵。

同时,西安还加强了旅游设施和服务的建设,提高了旅游的便利性和质量。

在文化旅游产业的带动下,酒店、餐饮、购物等相关行业也得到了发展。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西安的经济增长,也增加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四、新能源产业新能源产业是西安近年来发展的一个重点产业。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和对传统能源的限制,新能源产业迅速崛起。

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与沿线国家进行能源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西安通过吸引和扶持新能源企业,推动了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尤其在太阳能和风能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西安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10.28•【字号】市政办发〔2022〕55号•【施行日期】2022.10.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运行正文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西安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10月28日西安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为把握数字化发展新机遇,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推动西安市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根据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陕西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和《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总体部署,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与趋势(一)发展现状“十三五”时期,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产业化发展、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创新及数字经济发展环境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呈现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1.信息基础设施逐步优化完善。

“十三五”期间,我市大力实施光网支撑能力提升、光网城市质量提升、电信普遍服务质量提升、移动网络覆盖和IPv6部署推进等工程,全市通信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和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截至“十三五”末,全市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92.11万公里,新建楼宇光网覆盖率达到100%,累计建成5G基站超过1.4万个。

西安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获批并建成开通,西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网间带宽提升至650Gbps。

华为云(西北)联合创新中心、百度云计算(西安)中心、阿里云创新中心、腾讯云(丝路)总部等领军企业云中心相继落地,全市云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超算(西安)中心纳入国家超算体系。

2.数字产业发展进程不断加快。

我市先后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中国软件名城创建试点城市、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及国家级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区等。

西安现代化园区的发展趋势

西安现代化园区的发展趋势

西安现代化园区的发展趋势西安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不断加快现代化园区的发展步伐。

西安现代化园区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西安现代化园区将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园区将聚焦高端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引进和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创新型企业和研发机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

例如,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将重点发展航天装备制造、航空产业、民用航天服务等方面,助力中国民用航天事业的发展。

其次,西安现代化园区将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园区将提供优越的创业环境和政策扶持,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落户西安。

同时,园区将与高校、研究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提高人才创新能力。

西安市也将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鼓励他们在园区创业就业。

再次,西安现代化园区将深化与国际市场的对接。

园区将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国际商贸合作等活动,加强与国际知名企业和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园区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同时,园区还将重点发展外向型经济,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打造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极。

此外,西安现代化园区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园区将积极推进绿色生产、低碳发展等环保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

园区还将加大绿化建设力度,营造宜居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最后,西安现代化园区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园区将加大对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园区的交通流动性和通达性,为企业和居民提供便利的服务条件。

同时,园区还将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和商务配套设施,满足园区内企业和居民的各种需求。

总的来说,西安现代化园区的发展趋势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强国内外合作与交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这些趋势将进一步提升西安现代化园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推动西安成为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城市。

西安市—航天新区房地产调研报告

西安市—航天新区房地产调研报告
2、“航天新区”房产市场进展概况
“航天新区”居住圈
“航天新区”居住圈房产价钱走势
2007年—2012年区域房产价钱稳步上涨,目前整体均价已接近7000元/㎡
2006年,航天新区居住圈内商品房的在售均价仅在3000元/平方米的水平线,可是截至2020年8月份,区域的房价已经冲破了6000元/平方米的关口,其中,不乏个案的售价已经冲破6500元/平方米。而且随着长安区整体的发力推动与进展,新型区域航天新区居住圈内的项目数量不断增多,房价也呈现了不断上涨的态势。而目前,在航天基地在售和已计划的楼盘数量在10个左右,相对来讲数量上仍是有明显的不足,有关专家表示,那个区域作为要紧的工业用地,楼盘在那个地址只是作为配套,可不能的大力进展,由此,为数不多的楼盘占据优势,以后的升值潜力庞大。
项目数据:
开发商
代理商
容积率
绿化率
陕西地方地电房地产有限公司
世联地产
40%
占地面积(亩)
总建面(万平方米)
户型面积(平米)
均价(元/平米)
350
65
170-230
11000
车位配比
交房标准
优惠政策
1:1
精装
按揭98折,全款95折
楼层状况:
22栋高层住宅楼及临街商业建筑,目前在售的三期共2栋小高层,7栋高层和联排别墅;主力户型:160-180平米高层三居、四居,245平米小高层,24五、345平米联排别墅。
3、区域进展的要紧推动动力
依照市政府三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基地采取“一次计划、分期建设”
的模式,基地平方千米的整体计划顺利纳入西安市整体计划(2020-2020), 基地操纵性详细计划、景观雕塑、 给排水、道路交通、电力、通信、燃气等专项计划全数编制完成; 采取路网、管网同步建设的方法,形成 “五横五纵”10条骨干道路网,通过西安市南三环、西康高速与城市道路网连成一体。 累计已修建道路20余千米,管网铺设26千米,总投资亿元。以后两年再建38千米,修路总长86千米,大体完成区内要紧道路的网络化布局。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安市大数据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17—2021年)的通知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安市大数据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17—2021年)的通知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安市大数据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17—2021年)的通知【法规类别】115【发文字号】市政发[2017]42号【发布部门】西安市政府【发布日期】2017.08.02【实施日期】2017.08.02【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安市大数据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17-2021年)的通知(市政发〔2017〕42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西安市大数据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17-2021年)》已经2017年5月2日市政府第11次常务会议、7月7日市委第31次常委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西安市人民政府2017年8月2日西安市大数据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17-2021年)大数据作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技术变革,已成为引领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引擎。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号)精神,加快推进我市大数据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结合工信部《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工信部规〔2016〕412号)、《陕西省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五年行动计划》(陕政发〔2016〕22号)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产业现状我市发展大数据产业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善、数据资源丰富、企业聚集加速、基础人才充裕。

“十二五”期间,我市先后获批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创新型试点城市、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及国家级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区、国家首个新型工业化(大数据)产业基地。

2016年,全市电子信息与软件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2150亿元,比2010年增长134%,年均增长18.92%。

除传统电信运营商和金融行业外,涌现出了西安美林数据、西部资信、西咸大数据公司、云基华海等一批大数据企业,初步形成了高新区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创新与服务示范园区、国际港务区“一带一路”物流信息基地、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新型工业化(大数据)产业基地等核心园区,为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航天科普基地2024年工作计划

航天科普基地2024年工作计划

航天科普基地2024年工作计划一、前言航天科普基地作为向公众普及航天知识、培养公众对航天科技兴趣的重要平台,一直致力于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推动航天科技的发展。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此,我们制定了2024年的工作计划,以更好地满足公众的需求,推动航天科普事业的发展。

二、工作计划1.丰富航天科普内容我们将根据公众的需求,增加更多的航天科普内容,包括太空探索、卫星通信、载人航天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更多的前沿科技成果,为公众提供更丰富的科普内容。

2.提升科普设施我们将对现有的科普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提高其科技含量和展示效果。

同时,我们也将积极引进新的科普设施,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先进技术,为公众提供更加生动、有趣的科普体验。

3.加强科普活动组织我们将组织更多的科普活动,如航天知识竞赛、科普讲座、科普展览等,以吸引更多的公众参与。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与学校、社区的合作,开展更多的科普进校园、科普进社区活动。

4.提升服务质量我们将加强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提高工作效率,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5.完善管理体系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包括安全管理、财务管理、人员管理等制度,确保科普基地的稳定运行。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推动科普基地的健康发展。

三、总结航天科普基地2024年工作计划是一份全面的、具有前瞻性的发展计划。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严格按照这个计划执行,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目标,为公众提供更好的科普服务,推动航天科技的发展。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以实现我们的愿景:让每一个公众都能感受到航天科技的魅力。

西安软件产业发展趋势

西安软件产业发展趋势

西安软件产业发展趋势西安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城市,近年来在软件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产业已经成为许多地方经济增长和创新驱动的重要引擎之一。

本文将从软件产业的背景、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一、西安软件产业发展背景西安作为中国古都之一,素有“中华文明的摇篮”之称。

但是,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农业和制造业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西安开始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对软件产业的扶持和引导,希望通过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二、西安软件产业发展现状目前,西安的软件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首先,西安拥有一批优秀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为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其次,西安市政府积极推动政策创新,加大对软件产业的投资和扶持力度。

再次,西安的软件企业逐渐崭露头角,一些知名企业如华为、腾讯等纷纷在西安设立研发中心,提升了软件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三、西安软件产业发展趋势1.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普及和应用,软件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软件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预计到2025年全球软件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美元。

在这样的趋势下,西安软件产业的规模也将持续扩大,为西安经济发展注入更大的活力。

2. 创新驱动发展在当前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驱动下,软件产业正从传统的软件开发向创新型软件产业转变。

西安的软件企业需要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培养更多的高级技术人才,提升软件的创新能力。

同时,政府也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软件创新提供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

3. 产业集聚效应明显西安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软件产业集聚效应,这对软件产业的发展非常有利。

一方面,软件企业之间可以通过互相合作、资源共享等方式提升整体竞争力;另一方面,软件人才也更容易在软件集聚区找到工作,形成人才流动和互动交流的良性循环。

参观西部云谷三期西咸新区观后感3000字

参观西部云谷三期西咸新区观后感3000字

参观西部云谷三期西咸新区观后感3000字案例一:陕西省西咸新区已经建成了一个名为西部云谷的科技园区,这里面的科技产业也更有利于发挥西部地区的优势。

经过多年的建设,西咸新区的西部云谷已经逐渐成型,这也是与陕西省发展模式很相符的科技园区,尤其体现了陕西省的高校优势。

西部云谷本身是一个研发基地,其产业链覆盖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命技术、人工智能四大科技产业。

在下面地图中黑圈的地方,也就是西咸新区的西部云谷,这个地方也将形成一片完整的城区,其规模也是着实不小。

西咸新区西部云谷是一个科技产业基地,本身体现了高科技园区的优势。

图中黑圈地方已经是一个非常有前瞻性的地区,结构非常明确。

陕西省的经济实力在中国属于中上游,但是与北京、沿海省市相比,其实还有一些劣势,但是陕西省的科研优势比较大,因此发展高科技产业,也是符合陕西省的定位。

西方云谷成型之后,其实已经是一片很大规模的城区。

这里面也体现了陕西省西咸新区发展的一个思路——产业先行,这对于集中产业、集中能长期贡献的人群,也是非常有优势的。

西方云谷虽然只是西咸新区众多园区中的一个,但是它的确代表了西咸新区的发展模式,这也是一种适合陕西省、适合西部的模式。

西部云谷,未来也将是陕西省发展的一个亮点,也值得很多年轻人来这个地方。

案例二:有一个公认的科技投入产出比: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12元的回报。

硬科技更是这样。

“硬科技”概念从西安提出后,几年时间已经上升至“国家话语”。

随着“硬科技”概念逐步推广到全国各地,从政府到企业再到金融机构,都加大了对“硬科技”的关注与研究。

全国首个硬科技小镇。

位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的西部云谷,它是沣西新城的“硬牌”,更是各地涌现的硬科技载体中的典型代表。

在西安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上,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贾xx的发言:“硬科技是指那些能够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促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行业领域内的原创性核心技术。

”贾xx认为,“硬”字的特殊内涵,就在于它的支撑性,硬科技一定要对产业创新和经济发展起到关键性的支撑作用。

西安城市经济总结 (2)

西安城市经济总结 (2)

西安城市经济总结概述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陕西省省会和全省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中心。

西安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中部,是连接中国内地与西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近年来,西安城市经济呈现出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对西安城市经济的发展进行总结和分析。

经济结构西安的经济结构表现出产业结构多元化的特点。

目前,西安的支柱产业主要包括制造业、交通运输、信息技术和服务业等。

其中,制造业一直是西安经济的重点和优势产业,尤其是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等方面表现出色。

制造业西安作为中国重要的航空工业基地之一,航空航天制造业是西安的优势产业之一。

西安航空产业园区聚集了众多航空航天企业和研究机构,如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等。

这些企业在飞机设计、制造、测试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研发和生产能力。

另外,西安还是中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西安自主研发生产了一系列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和特种设备等产品。

这些产品除了满足国内需求外,还远销国际市场,为西安经济的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交通运输西安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交通运输业是其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西安拥有完善的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交通网络,连接着西部地区和中国内地各大城市。

西安的交通运输业不仅支撑着当地经济的发展,也推动着西北地区的发展。

信息技术西安在信息技术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西安集聚了众多的信息技术企业和研究机构,如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

这些机构和企业在电子信息产业、软件开发、云计算等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

西安的信息技术产业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成为了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服务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业在西安的经济中的比重也日渐增大。

西安的金融、旅游、商贸、教育、医疗等服务业蓬勃发展,为当地人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特别是旅游业,西安的历史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旅游业成为了支撑西安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云计算产业发展规划(讨论稿)二〇一一年六月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目录前言 (1)一、云计算产业概述 (2)(一)全球市场规模与特征 (2)(二)产业发展趋势 (4)(三)国内产业发展现状 (6)(四)我国产业发展的机遇 (11)二、云计算产业链和主要模式 (13)(一)产业链分析 (13)(二)云计算的特点 (14)(三)典型服务模式和部署模式 (15)三、航天基地产业发展环境SWOT分析 (18)四、航天基地云计算产业概况及发展意义 (22)(一)航天基地产业发展现状 (22)(二)航天基地发展云计算产业的战略意义 (24)五、航天基地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27)(一)指导思想 (27)(二)总体原则 (27)(三)发展目标 (28)六、航天基地产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30)(一)建设云计算示范园区 (30)(二)产业链及项目 (30)(三)重点领域 (37)(四)产业环境建设 (45)(五)云计算应用示范工程 (50)(六)推动企业转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51)七、航天基地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和支撑体系 (53)(一)管理体系 (53)(二)产业政策 (53)(三)投融资体系 (54)(四)人才环境及支撑体系 (56)(五)公共服务体系 (58)附件:重点企业分析 (60)前言云计算是以虚拟化技术为基础、以按需付费为商业模式,具备弹性扩展、动态分配和资源共享等特点的新型网络化应用模式。

云计算是继个人计算机变革、互联网变革之后的第三次IT浪潮。

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和商业模式,云计算将推动传统设备提供商进入服务领域,加速软件企业向服务化转型,催生跨行业融合的新型服务业态,支撑物联网、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发展,加速制造业、服务业的转型和提升。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明确提出要促进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提升信息服务能力。

为加快发展西安航天基地云计算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新的增长点,推进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结合航天基地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云计算产业概述(一)全球市场规模与特征1.市场规模近两年来,云计算产业发展突飞猛进,根据权威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 Inc.所发布的数据,从2009年开始,云计算产业正式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市场总收入从2008年的464亿美元增长至563亿美元,增幅为21.3%。

相关分析师预计,2010年云计算服务总收入将达700亿美元,2013年云计算服务开支将占整个IT开支增长幅度的近三分之一;而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则预计,未来5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950亿美元。

信息技术咨询公司IDC把2010年定义为“云计算服务元年”,认为云计算的增长速度将是传统IT行业增长率的6倍。

目前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为172亿美元,IDC预测,云计算相关IT支出2012年将达42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27.3%,超出云计算以外IT支出部分增速(5.3%)5倍以上,在整体IT支出中占比也将从4%上升至9%;2013年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将增长至442亿美元,存储将是增长最快的云计算服务;未来4年,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的平均年增长率可达到26%。

在《福布斯》杂志新近评选出的2010年10大趋势中,“应用走向云计算”列在第一位,充分表明了这一趋势得到了多大程度的认可,其他趋势包括“互联网无处不在”、“Web愈加智能化”、“互联网传感器随处可见”、“医疗网络化”、“教育网络化”、“从化石燃料转向智能电网”等。

2.市场特点(1)云计算增长趋势云计算主要倡导的模式是:聚合包括CPU、存储、网络在内的所有的硬件、软件,以及数据与服务,建设规模庞大的数据与应用中心,让个人和企业用户可通过互联网随时访问、分享、管理和使用相关资源。

云计算是IT产业发展的趋势,也是新一代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神经中枢。

可以说未来每个人的生活都与云计算息息相关。

从理论上讲,云计算将赋予每个人无限的计算、存储和整合资源的能力。

预计,现在70%的研发都将是在云计算领域,未来5年中,这一比例还将不断上升,预计全球90%的资源将投入云计算相关领域。

(2)云计算成为市场发展亮点今后,云计算的应用程序将被广泛应用,不论个人还是企业,大部分的数据将会存储在云的中心,90%的计算任务都能够通过云计算技术完成,其中包括几乎所有企业的计算任务和个人的计算任务。

个人通过电脑、手机等各种设备可以随时随地从云中存取数据,就像现在用水用电一样,插上插头,打开开关就可以了。

不再担心自己电脑中的数据会不会丢失;不再为安装大量的应用程序而烦恼,因为只要联入云就可以获得任何一个应用或软件;不会因为电脑没在身边而不能获取想要的信息,因为通过任一终端就可以接入云中的数据。

企业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从“云”中获取所需要的计算和存储资源。

当一个项目所需的资源确定后,项目经理可以通过网络提交需求给“云”中心,中心的管理员会查看可用资源,然后自动化的为项目分配合适的资源,并部署所需的环境。

当资源需要增加时,项目经理还可以申请更多的资源供项目使用。

项目结束后,这些资源就可以回收供其他项目使用。

(3)中国成为云计算应用重点市场在新的技术趋势和应用形势下,计算机技术将会惠及更多的、数以亿计的用户。

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因飞速发展的信息科技而受益的用户大多生活在发达国家。

将来的5到10年,会有更多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用户受益于互联网时代,受益于“PC+”,受益于“云-端”计算,受益于“软件+服务”的新模式。

(二)产业发展趋势1.技术趋势企业的IT建设过程,以当前的基准来衡量,主要有三个阶段,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IT向云计算演进路线图第一个阶段:大集中过程。

这一过程将企业分散的数据资源、IT资源进行了物理集中,形成了规模化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

在数据集中过程中,不断实施数据和业务的整合,大多数企业的数据中心基本完成了自身的标准化,使得既有业务的扩展和新业务的部署能够规划、可控,并以企业标准进行IT业务的实施,解决了数据业务分散时期的混乱无序问题。

总的来说,第一阶段过程解决了企业IT分散管理和容灾的问题。

第二个阶段:实施虚拟化的过程。

在数据集中与容灾实现之后,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IT 基础设施扩张很快,但是系统建设成本高、周期长,即使是标准化的业务模块建设(哪怕是系统的复制性建设),软硬件采购成本、调试运行成本与业务实现周期并没有显著下降。

因此,以降低成本、提升IT 运行灵活性、提升资源利用率为目的的虚拟化开始在数据中心进行部署。

总的来说,第二阶段过程提升了企业IT架构的灵活性,数据中心资源利用率有效提高,运行成本降低。

第三个阶段:云计算阶段。

企业IT产生新的期望蓝图:IT资源能够弹性扩展、按需服务,将服务作为IT的核心,提升业务敏捷性,进一步大幅降低成本。

因此,面向服务的IT需求开始演化到云计算架构上。

云计算架构可以由企业自己构建,也可采用第三方云设施,但基本趋势是企业将逐步采取租用IT资源的方式来实现业务需要,如同水力、电力资源一样,计算、存储、网络将成为企业IT运行的一种被使用的资源,无需自己建设,可按需获得。

这三个阶段中,大集中与容灾是面向数据中心物理组件和业务模块,虚拟化是面向数据中心的计算与存储资源,云计算最终面向IT服务。

这样一个演进过程。

2.应用趋势以数据为中心(DataCentric),是为了要解决海量数据的获取、存储、管理和搜索的问题,并使数据变得越来越智能化、结构化。

以人(用户)为中心,是数据集中化之后的必然结果,也即让数据和服务围绕着个人,而非相反。

以服务为中心,特别是建立在以广告和搜索为新的业务模式的服务,展现了软件服务企业应用户需求而变的一种努力。

(三)国内产业发展现状中国云计算产业生态链的构建正在进行中,在政府的监督下,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与软硬件、网络基础设施服务商以及云计算咨询规划、交付、运维、集成服务商、终端设备厂商等一同构成了云计算的产业生态链,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服务。

2010年中国云计算应用市场的发展明显加快,无论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典型案例日趋增多,涌现出一批如北京“祥云工程”、上海“云海计划”、“苏州风云在线”、中国移动“Big Clound”云计算平台等项目。

除了大型的云计算中心建设,还有众多以SaaS、虚拟化等模式存在的云计算相关应用服务。

在政府示范应用项目的推动和厂商积极宣传下,2009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92.23亿元,预计2010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167.31亿元,同比增长81.4%。

图-22010-2012年中国云计算应用市场规模与增长率预测当前,国际IT产业巨头都将中国作为云计算业务发展的热点区域,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

国内产学研各界,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高校、研究机构、媒体,都纷纷加入云计算产业生态的打造中,积极推动中国云计算产业的快速发展。

2010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就指出,“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知识服务、智能服务的快速发展为个性化制造和服务创新提供了有力工具和环境”,将云计算应用提上了创新生产方式的高度。

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于2010年10月18日联合发布《关于做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确定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五个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

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发展云计算的总体思路和战略布局。

1. 示范城市发展基础北京:创建“祥云工程”。

龙头企业率先构建云平台与云产品体系;通信运营商推出云计算服务战略;形成一批云计算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集成应用解决方案;建立全国首个专业高端的中关村云计算产业联盟。

自主技术和服务不断创新。

北京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如百度公共云平台、中国科学院北京云计算中心、北科院工业云计算平台。

上海:出台《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组建以上海市本地企业为主的“云海产业联盟”成员单位80余家;实施云计算专项工程,目前首批57个项目,总投资50亿元;建立了上海云计算产业基地和创新基地。

产业链比较完善,包括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华东计算所等实力较强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亚太数据港等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盛大网络等平台服务商,万达信息等软件服务提供商、以及微软等海外云计算知名企业。

深圳:已建立与云计算相关的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工程实验室8个,重点实验室11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6个。

2009年建设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2010年建设深圳云计算中心,将部署运算速度世界排名第二的曙光星云系统。

2010年中国云计算创新性代表的中国移动大云项目在深圳研发成功;从事云计算相关业务的企业超过300家,直接提供云计算技术与服务的企业近百家;行业应用不断推进,2010年骨干企业投入20多亿元开展云计算相关研发和产业化项目60多个;较为完善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在云计算设备制造、基础软件研发、云计算服务应用等领域具备比较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